时间:2022-03-26 01:10: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综合布线施工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and Practice of Network Cabling
ZHONG Da-fu
(Computer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llege,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uhai 51909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urse of network cabling systems, proposing a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Finally, the teaching of teaching reforms to produce results.
Key words: cabling;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to do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通信、计算机网络、控制和图形显示技术的相互融合和发展,建筑与建筑群服务功能的增加和通信要求的提高,使得建筑物的信息传输系统愈来愈庞大,的布线系统如电话、计算机网络和楼宇自控等各自独立互不兼容,已经无法满足建筑物通信的需要,美国于上世纪80年代率先推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80年代后期综合布线系统逐步被引入我国。
综合布线技术在90年代初期开始作为一章的内容引入到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局域网构建与管理》、《网络工程》等课程中。随着综合布线技术在我国楼宇建筑和网络工程中的迅猛发展,综合布线技术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综合布线技术逐步作为一门课程进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工程和智能楼宇建筑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
根据对 IT 产业及应用市场的广泛调研,为满足珠三角地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适应 IT 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与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的发展态势,计算机学院已经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一个重点专业来建设,目前网络技术专业也是学校的一个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确立了从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运行和网络应用三个层面为地方信息化建设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把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形成了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网络管理与维护和网站建设与管理三项专业核心能力,满足学生在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站建设三大类职业岗位群的就业需要。
《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就是培养学生网络布线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课。
1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定位
根据对 IT 产业及应用市场的广泛调研,为满足珠三角地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适应 IT 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与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的发展态势,计算机学院已经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一个重点专业来建设,目前网络技术专业也是学校的一个重点建设专业。
《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后续课程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路由交换技术》等。本课程针对网络综合布线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重点教授学生网络综合布线的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工程测试、工程验收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通过课堂实训、现场工程实训、项目工程实习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素养。
2 工学结合的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开的授课模式,形成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技能课,是一门理论与操作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是综合布线系统知识。
它涵盖了综合布线系统结构、标准、产品选型、方案设计、安装施工技术、测试验收和行业发展趋势等多项相关知识,这主要通过 40 学时的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完成。教学内容首先分知识模块教学,最后将各知识内容通过大楼综合布线工程案例、小区综合布线工程案例和家居综合布线工程案例进行综合,以便学生融会贯通。
第二是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技术实践。
这部分主要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包括布线材料认识,布线图绘制, RJ-45头的制作,信息模块端接,配线架端接,管、槽、机柜安装,常用布线工具的使用,光纤熔接,测试工具使用,网络资料检索。
第三是工程项目实践教学。
通过对实际建筑物(大楼或小区)布线工程项目教学,完成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工程项目完全按网络工程公司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来运作,各班成立材料组、监理组和多个项目经理部,经理、工地主任、安全员等职位在学生中竟聘产生,在工程中实现项目管理、材料管理和监理等管理方法,学生从设计、施工、管理、测试和验收等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各环节得到了真刀真枪的锻炼。在实训过程中学到了实际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加深理解、验证、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每一位同学在工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习热情,达到掌握小型布线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教学要求,实现了 课堂教学与职场岗位间的“短距离对接”。
3 面向岗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从岗位能力要求出发,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目标,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构建过程性考核,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1 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将光纤熔接、布线链路测试等施工技术制作成教学录相在课堂进行教学并放在校园网上给学生自主学习。开通教学网站,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网上教学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根据课程操作性强和工程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示范教学和实物教学模式,在讲授综合布线系统结构时带学生到校园网的现场进行教学,在讲授布线产品时采用实物教学,在讲授 RJ-45 连接头等安装技术时,采用示范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等形式,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经常选择一些成功与失败的工程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还采用师兄师姐传帮带的方式,带学生到上一届毕业生工作的单位现场,请毕业生现场讲解,请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师兄师姐的成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3.2 辨论式教学
综合布线是一门引入我国只有 10 多年的新型综合性学科,在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用户投资、技术指标等诸多条件进行选择,授课教师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在教学中选择综合布线领域的几个热门技术话题,如“选择超 5 类还是 6 类布线系统”、“采用光纤还是双绞线”、“是否要设计使用屏蔽双绞线还是非屏蔽双绞线”,将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辨论,使学生在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增强对技术的运用能力。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安排较浅显的专题交给学生讨论。可先安排学生以小组方式自学,然后由组长在课堂上向同学讲述,大家再一起讨论、分析和评价,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课堂气氛活跃。
3.3 实施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在专门的综合布线实训室教学,教学效果优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做”同时进行,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脱节的问题,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3.4 实施项目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学校近几年来一直在完善教学教学楼、实验楼和学生宿舍楼等的建筑设施,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充分利用了学校自身的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和参与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如2008年上半年学校图书馆的综合布线工程,安排2006级的学生参与了整个施工过程。本课程以该实际工程为蓝本,组织并安排课程教学,一改过去的理论+实验的教学模式,实行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由模拟环境向真实环境,从独立分项的技术实践向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跃进,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工程项目实训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了专业技能训练外,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了解认识了工程过程及管理运行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综合素质,从而深化了教学的综合效应,较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与未来工作岗位间的“短距离对接”。
3.5 顶岗实习
与广州金税、广州维康等行业有较大影响的企业合作。如开办“金税”班,为广州金税订单式培养人才;每年安排部分学生前往广州维康公司顶岗实习。结合珠三角地区的优势,与珠海、中山等电信部门以及一些的公司合作,每个学期派遣部分学生参加综合布线顶岗实习。此外,学校内部建筑的网络综合布线,全部工程均安排学生参与实际施工建设,顶岗实习。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技能应用的能力,使他们可以直接面对实际的挑战。
4 结束语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首先,学生的兴趣发生了根本改变。学生对本门课程不再像前几年那样,认为没有什么学习意义,兴趣不大。现在则成了比较受欢迎的课程,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个简单地知识灌输的过程,学生经常咨询什么时候可以组织去现场参加实际工程;其次,学生的认识发生了很大改变。学生当初几乎是认为学习本课程没有前途,但是,当组织学生学习参观行业企业、组织学生参加实际的项目工程和组织学生参加学长的课程座谈会后,学生发现,本课程在网络专业体系里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最后,学生对于任何网络综合布线相关的活动均很踊跃参加,比如校内外的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学生积极参加,而且工作认真吃苦耐劳,服从指挥,干劲很大;2009年上半年,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几个行业企业组织的“综合布线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100多学生报名参赛,经过几轮激烈的选拔赛,选出两支队伍共6名学生参赛,最后在省大赛上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
一、前言
在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是信息安装的主要手段,通过综合布线能够给大楼提供信息传播的系统,增强信息的传递和控制。
二、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地位
综合布线系统对于智能建筑来说就是智能建筑的核心。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通信网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集中向监管中心,使整个智能建筑的前期设计、建筑施工、竣工验收和后期维护都能够联系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监管中心完成这些工作。
1、智能建筑智能化管理的基础
综合布线系统既是智能建筑的核心,也是整个智能建筑系统能完成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重要性在于所有的智能现代化设备都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来连接的。充分利用综合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能够实现与所有现代化设备的有效连接,所以说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必不可少的基础。
2、作为智能化评估指标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高低一般不通过外观、材料、设计理念来评价,而是通过其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来完成评价的。一般来说,智能化越高的智能建筑,其综合布线系统网络布置越合理,现代化设备连接线路越简单,各个现代化设备之间的独立性越强。通过对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体性能被评价来确定智能建筑智能化的水平才是最科学的。
三、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设计
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其由工作区子系统终端设备连接至插座的连线组成,其中包括扩展软线装配软线和适配器。同时,将其终端设备连接至I/O。根据系统的用途不同,要对信息点的数量和应用类型进行调节,并且要采用与其相匹配的适配器。当系统用途无法确定时,可选择集合点配线的方法。当然,这会给二次装修带来一定的麻烦,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同时,需要注意弱电系统的供电设备选择、电源线与综合布线铜缆问题和信息插座与电源插座之间的距离问题,以确保其设计符合基本规定,并且具有美观性,保持高度统一。
2、水平子系统设计
水平子系统是连接干线子系统和用户的关键部分,其质量问题直接影响整个楼宇的通信。水平布线子系统主要针对某一个楼层,需要与信息插座相连,并需要将系统的另一端连接至设备机房的配线架或者区域布线的中间点位置上。在子系统的设计和布线过程中,要符合布线线路的相关规定,确保布线的合理性。另外,布线线缆要与现场环境相适应,根据场合选择合理的防火阻燃级别,确保安装过程的质量和安装人员的安全。
3、配线子系统设计
配线子系统主要是指楼层配线架设计,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交换设备将水平子系统与干线子系统进行连接。其配线设备主要安装于机柜内,因此,机柜应为预留数据交换设备提供安装空间。针对管理要求较高的系统,应配置电子配线架以提高管理水平。提供符合弱电间设计的环境,确保弱电间配线子于交换设备的正常运行。
4、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
垂直干线子系统主要作用是为线路提供干线路由装置,从而构建完整的语言装置。主要采用大对数且垂直的铜缆或光缆组成。其中,将其一个终端与设备主架线相连,另一端则连接于各个楼层的配线间的分配线架。垂直干线光纤信息网要依据水平信息点而定,并且要具有一定的预留,做好防火处理。
5、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建筑群子系统的作用是建立一座楼宇与其它楼宇布线线缆之间的链接,从而将整个建筑布线系统链接成为一个整体。建筑群布线主要为光缆与大对数电缆。在子系统在铜缆于与缆选择上,应仔细分析其适合环境,进行合理的选择。
四、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阶段。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图纸会审是施工前的一项重要步骤,是关系今后施工顺利与否的一个关键程序。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参与工程施工的所有相关人员(技术员、施工员等)熟悉和了解所承担工程项目的特点、设计意图、技术标准、施工工艺以及应注意的其他问题,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技术交底主要包括施工工艺交底、施工范围交底、安全文明交底、施工质量交底等。做好施工组织方案编制工作。施工组织方案是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的前提下,对有效的调配劳动力、提高施工效率、加强施工管理、节约成本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施工组织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后由项目经理报监理单位审批后执行。
2、施工阶段。
(1)管线敷设
管线敷设主要集中在楼宇的主体结构施工和墙体砌筑时期。主体结构的底层钢筋绑扎结束后就需要进行水平管线预埋,预埋时要仔细审图,不能漏放、错放管线,管线接口处要连接牢靠,不脱节,预埋金属管时要做好接地。主体结构浇筑混凝土时要有人留守,随时处理管线脱节、破坏等问题,防止砂浆漏入预埋管内。墙体砌筑时要提前确定好垂直管线和暗盒的标高及位置,在墙体粉刷前完成垂直管线的预埋。
(2)桥架安装
综合布线系统的桥架安装主要包括水平桥架和垂直桥架,根据图纸会审时确定的安装位置进行放线定位。对于与其他专业交叉时产生的异形桥架,现场人员可将实际测量的尺寸与形状提供给供应商,由供应商根据尺寸与形状在工厂制作,减少现场加工,桥架的三通、弯通等宜采用厂家成品配件。桥架安装结束后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水平误差和垂直误差满足规范要求,并做好接地,穿过不同防火分区的桥架在布线施工结束后要进行防火封堵。
(3)线缆敷设
综合布线系统是点到点模式,在布线施工前要做好标识,施工时可以在线缆两端做临时标记,布线结束后要做永久标签。线缆敷设时,要使用适宜的牵引力,不得生拉猛拽。线缆布放应自然平直,线缆间不得缠绕、交叉等。在水平桥架内敷设线缆时应在线缆的首端、尾端、转弯及每隔3~5米处进行绑扎固定,在垂直桥架内敷设时,应在线缆的上端和每间隔1.5米处进行绑扎固定。线缆布放应有合适的冗余,线缆在机柜侧预留3米左右,在工作区终端预留0.3米左右。
(4)机柜安装
机柜、机架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所有设备的接地均应连接到机柜(机架)的接地端子上,其接地端子需可靠接入接地排,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配线架安装结束后需做好标签对应工作,确保端口信息清晰明确。
(5)缆线端接
缆线端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识内容是否正确,对绞线缆与连接器件连接时应认准色标,防止接错。打线时应尽量保持双绞线的扭绞状态,减少扭绞松开长度。缆线与8位模块相连时可采用T568A或T568B标准,但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不能混合使用。光纤熔接时要做好保护,连接盘中的光纤弯曲半径应符合安装工艺要求。
(6)链路测试
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检测应采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系统的各条链路进行检测,链路的指标须符合要求。光纤布线应全部检测,检测对绞电缆布线链路时,以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抽样点必须包括最远布线点。
3、验收阶段。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结束后,要及时完成工程资料的整理和验收。除了验收规范规定的工程技术资料外,综合布线系统还需要提交布线系统图、配线架信息端口分布图、信息端口与配线架端口位置的对应关系表、综合布线系统平面布置图等,这些资料的提交,有利于系统以后的维护。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综合布线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主要技术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超高层群体建筑与普通的建筑有着明显的施工上的不同,超高层群体建筑其本身的施工难度就相对较大,如果其施工的现场场地狭小,将会使得施工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障超高层群体建筑的施工质量,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以保障施工的顺利开展。而在目前的超高层群体建筑基础阶段现场平面布置中,逐渐开始采用综合施工技术进行施工,这一施工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超高层群体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有效的保障了超高层群体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
1 工程概况
某超高层群体建筑施工工程位于某市的中心区域,这一区域由于位于市中心,已经被市里划分为核心区域,在这一区域内,建设了3座办公楼,在这三栋办公楼之间,还建设由独立的裙房,这一工程的总体占地面积达到了29053.56m2,工程的总体面积占到了284251.23m2,其中第一栋楼办公楼的办公面积就达到了35365.23m2,第二栋建筑的办公面积达到了76892.32m2,而第三栋办公楼的办公面积则也为76892.32m2,这三栋建筑的办公面积均只包含地上办公的面积,其中第一栋建筑的总楼层数为26层,地下2层,而地上24层,以结构顶板为基准,这一建筑的总体高度为93.50m,采用的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形式。而第二栋建筑的总楼层数为40层,其中地下2层,地上38层,也是以结构顶板为参照物,建筑的整体高度为150.3m,这栋建筑采用的结构形式主要为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
2 超高层群体建筑基础阶段现场平面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存在的问题
该工程在基础施工阶段,其所能够利用的施工场地相对较小,而该建筑的建筑规模较大,占地面积也相对较大,在基础施工阶段,所预留出的道路宽度仅为11m,并不能够满足大型机械运行的要求。而在其南侧以及西侧面的道路,宽度仅仅只有5m,根本无法运行大型机械。而在东侧的道路,11m的道路宽度,还需要与其他的建筑物共同使用,而在北侧的道路,虽然也有11m,到那时在道路上还设置了一个排水沟,该排水沟主要是为了保障基坑能够有效的进行排水。而南侧与西侧的道路不仅要用来进行材料的堆放,还要搭建办公室以及设置消防水箱,所以预留的空隙只有1m。
这样狭小的施工现场,使得基础施工阶段面临着众多的难题,主要表现在:该工程的总面积在28万m2以上,属于超高层群体建筑,这一建筑在基础施工阶段,对于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建筑施工场地的狭小,使得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各种物料的堆放成为了难题,相关设备的进入也变得更加的困难,仅存的场地布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无法有效的保障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使得现场施工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基坑场地的设置出现了困难,要想使得该问题得到解决,就需要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整体情况做到全面的了解,并对施工现状进行更为深入的剖析,对现场中的各个物件进行合理的分配,将物料堆放在适宜的位置,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依据施工方案中的具体要求来对平面空间进行安排,充分的利用一切的空间条件,有效的解决场地狭小问题,从而使得大型机械能够顺利的进入到现场中,从而保障施工的顺利展开。
2.2 采取的有效措施
通过勘察报告和现场了解场地及周边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寻找施工现场可利用空间,经过多次勘察与研究不但充分利用了施工场地原有的平面空间,而且采取一些搭设、铺装等手段充分的把竖向空间也得以充分利用,挖掘施工现场每一个可利用角落。具体做法有利用基坑预留土坡平台及护坡桩冠梁上方空间搭设物料平台架、修筑重型道路;基坑内预留土方平台;基坑内加厚垫层厚度作为物料加工场。所有搭设平台均经过计算合格并经业主、监理验收后方才投入使用,并有专人定期检查与保养。利用基坑预留土坡平台及护坡桩冠梁上方空间搭设物料平台架;结合结构形式及附近周边情况、工程实际特点,堆积加工材料比较困难,为了方便施工,搭设落地式的扣件式多排钢管平台架,基坑东侧、南侧、北侧共搭设物料堆放平台近1000m2,解决了第一栋建筑、第二栋建筑钢筋料场、加工场及模板堆放场地问题。平台基础利用基坑内预留土坡平台,表面用C15砼进行硬化,厚度为10cm。所有的基础必须平整。
基坑南侧利用护坡桩冠梁顶部空间修筑一条5.7m宽、150m长道路,作为钢构卸车、浇筑砼专用道路,此条道路特别是对第二座建筑西栋起到关键作用,第二座建筑西栋位于西南侧,东侧为第二座建筑东栋,西北侧为第一栋建筑,夹在中间的第二座建筑所有的机械、材料只能靠这条重型道路;专用道路长91.3m,宽5.7m,道路向围墙处找2%坡,围墙开200×200过水洞间距20m,道路雨水由过水洞排向场外。利用护坡桩冠梁顶部空间,砌筑挡土墙回填中砂分层振捣密实,浇筑200厚钢筋砼路面。240厚砖砌挡土墙采用1:3水泥砂浆砌筑,设240×200@3000钢筋砼构造柱,挡土墙顶部设240×200钢筋砼圈梁。构造柱主筋与冠梁连接采用化学植筋,锚固长度15d。
配筋:路面下铁¢12@200上铁¢8@200(仅边坡外3m范围设钢筋),构造柱:4¢12/¢8@250,圈梁:4¢12/¢8@250。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护栏:护栏高1500,砼圈梁预埋400长¢20@200钢筋头,护栏采用¢48×3.5@2000钢管立柱与钢筋头单面搭接焊10d,护栏上、中、下设三道横杆,外侧满挂一道钢丝网和一道密目网。沿护栏砌筑240宽200高挡水台,挡水台采用1:3水泥砂浆砌筑,外抹20厚1:3水泥砂浆。基坑顶部边线外侧两米范围内不得加载,两米范围外加载不得超过40kN/m2,加载时尽量靠近基坑外侧布置。
结束语
综上所述,超高层群体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施工场地狭小的问题,而超高层群体建筑无论是在占地面积上还是在建筑规模上都相对较大,施工中需要应用到的机械设备以及材料也相对较多,施工场地狭小,会使得基础阶段现场的平面布置出现混乱的局面,要想有效的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合理的利用综合施工技术,充分的利用一切空调条件,解决施工现场场地狭小的问题,保障施工的顺利开展,从而提升超高层群体建筑的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闫祥梅,李永明.河南广播电视发射塔井道钢柱与钢梁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2(3).
关键词: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质量提升
Key words: six types PDS;construction;quality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116-03
0 引言
随着千兆以太网的日益普及,使云计算在自动化办公中的应用成为了可能,也使超五类综合布线系统一统天下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已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并逐渐取代昔日的霸主成为综合布线市场上的主流。作为“云”时代办公网络的物理基础设施,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在传输速率上提供超五类系统2.5倍的高速带宽,在100MHz时高于超五类300%的ACR值。在系统施工质量方面,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同样比超五类系统更加难以管控。
该大型商务广场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的乌兰木伦河南岸,项目用地263.22亩,建筑面积为70万平方米,为鄂尔多斯市标志性建筑。该商务广场内采用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其应用主要是针对建筑物内的办公网络系统的基础布线,设计规模约为2.9万点,六类铜缆使用长度约为136万米。
本文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大型商务广场项目为背景,结合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施工中对工程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与实施整改过程,简要的论述提升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提升的措施与方法。
1 质量问题调查分析
1.1 现场调查 工程初期使用福禄克测试仪(FLUKE DTX-1800)对商务广场一号塔楼第六层(样板层)的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质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见表1。
在检测过程当中实取500个检测点,检测到质量不合格(测试未通过)的点数为57处,合格率仅88.6%,收集数据以后,我们对不合格点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具体见表2。
最终以各单项不合格项目的比率数为基数,利用折线图直观体现整个检测结果中的主要严重问题所在(见图1)。
折线图证实,“RL(回波损耗)” 与“NEXT(近端串音)”二项质量不合格项目比率数的累计百分率为89.4%,实为是主要,严重的质量问题。
1.2 目标确立 分析认为可通过改变施工方法、加强施工管理等整改措施,将检测中“RL(回波损耗)”与“NEXT(近端串音)”主要不合格项目频率降低99%,从而将现有的质量合格率88.6%提高到98%以上。
1.3 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影响六类中和布线系统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最终整理绘制了“树状关联图”如图2。
1.4 要因确认 造成该二个主要质量缺陷的末端原因共有8个,通过现场调查与分析,对8个末端原因逐一进行要因确认。
1.4.1 材料管理不严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虽然材料的品质对综合布线质量有所影响,但通过对项目部材料管理进行了现场考察,发现本项目部的材料管理还是比较规范的,所有进场材料均为国内一线品牌正规厂家生产,且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齐全,所以认定“材料管理不严”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2 终接工具不专业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该项目所选用的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接插件(插座模块等)均为新型免压线器产品,只要正确使用模块组件,便可完成线缆与接插件的卡接,不需要使用专业的压接工具,所以认定“终接工具不专业”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3 施工人员无经验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施工班组无相应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经验,可能会对施工质量有所影响,但调查到班组人员基本上都为中专以上学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质量意识;分析认为只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相应问题将会得到解决,所以认定“施工人员无经验”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4 终接工艺有问题 通过对现场施工情况的调查,施工人员在对六类网线终接时,线对扭绞松开长度在11mm~13mm,且在终接后仍留有多余的线头,与国标规范要求严重不符,所以认定“终接工艺有问题”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5 管路设计容量小 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调查,施工后现场线管、线槽的容量均有超过50%冗余,所以认定“管路设计容量小”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6 管路施工不规范 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调查,所查线管的转弯角度均大于90度,且转角个数与过线盒的设置均符合标准,所以认定“管路设计容量小”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7 布线方法不合理 调查发现由于六类线缆外观较以往使用的五类线缆“更粗壮”,使大部分施工人员误认为六类线缆“更耐拉”、“更耐弯折”,导致在线槽内拉线时施工人员多集中于一端,距离较长时也几乎不安排人员在中间传送线缆。分析认为此种不合理的施工方法,极易对线缆产生不可逆转的物理损伤,且施工后线缆在线槽内紧绷,转弯处无适当预留,线缆弯曲半径严重小于极限值,所以认定“终接工艺有问题”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8 线束捆扎过紧 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调查,该项目所选用的是粘贴扣式线束整理扎带,由于扎带材料的特性,施工现场未出现线束捆扎过紧的情况,所以认定“管路设计容量小”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通过现场调查与分析最终认为造成该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主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终接工艺有问题”和“布线方法不合理”。
2 整改与实施
2.1 针对“终接工艺有问题”的整改与实施
2.1.1 正确示范线缆终接的工艺流程 ①邀请材料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示范演示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终接工艺流程,并留存影像资料;②根据终接工艺流程的影像资料配以文字说明,编制成《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终接工艺流程》指导文件,下发至每一位参与线缆终接施工的人员手中。文件内容如下:1)将六类线缆外护套自端头剥去30~50mm,插座模块组件拆解备用(见图①);2)将线缆穿入压线盖,顶住即停,然后除去十字骨架与撕裂线(见图②);3)将导线按压线盖上的色标卡入线槽,注意过程中尽量不对双绞线进行解纽(见图③);4)将多余的线头使用剪刀齐根剪去(见图④);5)将压线盖组件推入模块定位,注意模块两侧的槽口必须对齐(见图⑤);6)将定位后的模块使用厂家配送的压力手柄进行压接,听到“咔嗒”声后,将模块旋转180度再次压接,确定压接可靠(见图⑥)。
2.1.2 实施样板先行的管理制度 ①全面施工前,每个施工班组以所在施工段的连续100个信息点的终接做为“工序样板”,先行施工,先行由项目部进行质量检查、检测。②将“工序样板”做到100%质量合格的班组,方可参照“工序样板”进行全面施工;未做到100%质量合格的班组,直到整改达到100%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2.1.3 完善施工质量“自检”制度 ①每日施工班组长牵头,对当日施工的信息点,参照“工序样板”的质量标准进行“自检”,开“每日质量总结”会,并做书面记录;②质检员不定期的参加施工班组的“自检”,加强“自检”工作的落实力度;③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施工质量总结会”,讨论解决各施工班组在“自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自检”工作落实到位的施工班组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2.2 针对“布线方法不合理”的整改与实施
2.2.1 了解六类线缆的物理特性 ①邀请材料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讲解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线缆的物理特性,总结如下:1)六类线缆的线径约为6.2mm,线缆可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为线径的4倍约为25mm;2)单根六类线缆可承受的最大拉力约为100N(相当于10公斤);n根六类线缆可承受的最大拉力约为n×50+50N;多根六类线缆可承受的最大拉力不能超过400N(相当于40公斤)。②加大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教育,让其认识到由施工方法不当造成的线缆物理损伤是不可逆转的,即使在外观上看不出线缆的损伤,只要测试中“RL”值不合格,整条线缆必须重新更换,别无他法。
2.2.2 细化布线工序的施工方法 结合六类线缆的物理特性,现场施工员重新编制了《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布线工序技术交底》,主要内容如下(六类线缆的物理特性内容此处不再赘述):1)在水平线槽内敷设时,首先将多根线缆头并齐用电工胶布捆绑成一束,再每隔0.5m~1m捆扎一次,捆扎3~4次,捆扎长度2m~3m;而后应在线槽直线段每3m~5m处及转弯、三通处,分布施工人员在线槽中穿送电缆;2)在线管内敷设时,先穿牵引钢丝,再用电工胶布将钢丝与电缆束牢固顺滑的捆扎在一起;最后匀速拉牵引钢丝末端,将电缆敷设于管内,两端管口各安排施工人员做到“一拽一送”;3)线缆于线槽转弯处、线槽三通处、线槽与线管连接处做0.2~0.3m的预留,呈自然弯状;4)布线时必须杜绝出现线缆打结、“死弯”等现象。
2.2.3 加强过程检查,确保技术交底的落实 ①项目技术员施工人员现场开展布线工序的技术交底,并发放《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布线工序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人手一份;②项目质检员不定期的到施工现场抽查技术交底的落实情况,对技术交底落实不好的施工班组进行一定经济处罚,对于最终成品合格率高的施工班组进行一定的实物奖励。
3 效果检查
本工程全部完工后,项目部进行了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同时随机抽取了四个标准层,共计2000个信息点,同样使用福禄克测试仪(FLUKE DTX-1800)进行效果检查,并与整改之前情况进行对比,从表3可以看到,各单项不合格率都有明显下降。
从图4可以看到,整改后的最终结果达到并超越了预定的质量目标。由图5可以直观看出原影响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质量中的“RL(回波损耗)”与“NEXT(近端串音)”等问题的发生频率大幅降低,已不构成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
4 结束语
总之,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只有对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施工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科学统计与深度剖析,才能够抓住问题的根本;只有对根本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严谨筛选与认真实施,才能够达到并超越预定的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GB/T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二)教学方法设计
情境一:认识综合布线系统采用讲授法讲综合布线的定义、组成;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标准;传输介质、网络设备;常用的施工工具、测试工具的使用。在讲授过程中利用施工图片展示;学院网络中心现场的介绍;布线材料与工具实物演示;教材及光盘声像资料。情境二:办公室布线施工技术采用教师示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水晶头、跳线的制作技术;掌握信息模块的端接技术;掌握信息插座安装、跳线测试技术。情境三:办公楼布线施工技术采用项目导入法,使学生通过线管的安装熟练掌握办公楼布线系统的管槽施工方法;通过使用弯管器制作弯头,熟练掌握弯管器使用方法和布线曲率半径要求;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能力,训练规范施工的能力。情境四:园区布线施工技术采用讲授法学习掌握建筑群子系统、进线间的概念,采用讨论法组织学生根据建筑群子系统、进线间的设计施工要求,熟悉与掌握线缆引入、楼宇间线缆连接技术。教学基本过程:老师讲授引入综合布线系统学生讨论方案比较老师示范学生练习。
综合布线技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工程技术,涉及智能建筑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个领域,有线通信工程、光纤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岗位任职能力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现今,人们的生活也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了。企业也急需大批能够完成综合布线规划设计、安装施工、测试验收和维护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满足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目前高职院校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与企业的用人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以下是笔者对综合布线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认识。
1综合布线课程教学现状
综合布线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掌握娴熟的现场施工技能。但目前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理论与实践脱节
综合布线课程中涉及的理论部分,知识面广、内容多,这些内容基本上又都是综合布线的国家标准或是行业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完成实践活动。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先集中讲授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训,这样的教学方法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生对授课理论知识没有直观感受,完全提不起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不能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又会造成理论应用干实践能力的不足。用人单位会觉得学生能力薄弱,即缺乏理论知识,不满足实际工程项目的要求;又缺乏施工技能,不能完成工程项目中的实际施工。
1.2课程学时分配不合理,重点难以突出
综合布线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集合。如果单纯突出理论教学,减少实践学时,学生在学习时难以形成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只能死记硬背,效率低下,也难以将理论应用干实际工程,还会造成施工技能水平的下降,难以满足企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如果单纯的突出实践,减少理论学时,又会造成学生只会技术却不懂设计,成为普通的技术工人,不利于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
1.3实践环节与满足实际工程间存在巨大差距
综合布线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的是实践场所和实验设备不够完善,综合布线课程实践项目多,对场地和工具、设备的要求复杂。其次是实践项目只能满足学生基本工程施工技能的培养,与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技能要求差距巨大,不但缺乏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践的模拟环境也与实际工程存在较大的不同,不能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和施工技能,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最后就是综合布线课程实践项目的运行成本较高,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对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往往需要进行多次的实践训练,耗材花费比较大。
2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改革
2.1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综合布线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如何配置二者之间的授课比例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综合布线课程的原有理论教学包含了综合布线的系统组成与结构涉及各类标准与各种连接器件和线缆,以及规划设计、施工技术、项目测试与验收等诸多内容,如果全部通过理论课来讲解,学习不仅枯燥无味,也无法理解理论如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应该是学生更多的是应该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知识,从实践项目中去完成对理论细节部分的理解和巩固。目前课程的理论、实践比例为1:2,减少理论教学,突出实践。
2.2基于项目小组的实践教学
在实际的网络工程和综合布线工程中,项目的实施都不是一个人完成的,任何项目工程都必须与他人分工协作才能实现。小组作为一个整体,需共同应对出现的问题,合理的安排组员间的分工,并及时对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项目小组的教学方式除了可以训练学生的工程施工技能,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协作的能力。
2.3贴近实际工程的实践教学,加强职业素养训练
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和满足综合布线工程施工的要求。因此,学生在综合布线实践过程中,应按照实际工程的要求来进行,从细节抓起,从最基本的职业技能素养人手。例如:在项目小组进行项目实施前,应首先认真阅读并小组讨论实践内容和要求,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施工。线缆、线管等耗材和工具使用应进行登记记录,使用完毕之后应进行整理归位等等。只有按照实际工程的要求去完成实践项目,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的技能要求的学生。
2.4校企合作,企业工程师参与实践教学
学校在充分发展校内实训场所的同时,更需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将市场上最新的技术引入学校,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企业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将来的工作岗位,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实践教学中,也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企业工程师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有着更丰富的一线工程经验,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让企业工程师承担部分教学工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实际工程项目是如何进行设计和施工。
2.5注重平时、淡化记忆的考核方式
综合布线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熟练的工程施工技能,因此,在考核方式上应采取对学生平时工程施工技能水平和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考核为主。在理论考核上,可以采取开卷的形式进行,尽量淡化学生对理论的记忆,突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核。
3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综合布线人才市场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通过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进行综合布线方案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的全面型人才,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综合布线工程项目实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公儒.综合布线工程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2]郑少华.职校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职业,2012(9):l63―16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45
《综合布线技术与施工》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以综合布线系统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为依据,从综合布线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出发,针对网络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培养网络布线施工,工程监理和企事业网络维护人员。本课程布线施工测试要求动手能力强,培养现场施工应变能力,对施工工艺和工程监理等反映高职水平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设计能力。正是由于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高,工程技术执行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学习的信息需求量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于是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尝试,使用开放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本文以该课程的实训项目教学“PVC线槽的布线工程技术”为例,探讨高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应用。
1 教学设计任务
1.1 课程概述
本次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单元是综合布线水平子系统工程技术的“PVC线槽的布线工程技术”项目实训课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水平子系统的基本结构、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原则、水平子系统的工程技术规范。本部分教学内容又通过水平子系统布线路径和距离的设计,熟练掌握水平子系统的设计;通过线槽的安装和穿线等,熟练掌握水平子系统的施工方法;通过核算、列表、领取材料和工具,训练规范施工的能力。
1.2 实训项目任务
本次教学设计提出的任务有:①设计一种全部使用线槽布线的水平子系统施工图;②列出实训材料规格、型号、数量清单表;③列出实训工具规格、型号、数量清单表;④安装弯头、阴角、阳角、三通等线槽配件的方法和经验;⑤水平子系统布线施工程序和要求;⑥使用工具的体会和技巧。
2 教学设计
本次教学设计计划课堂实训安排连续的4学时。教学所需材料、资源与环境包括:教材、教学用PPT课件、教学用动画素材、精品课程教学网站、Internet网络资源、理实一体化综合布线实训室等教学环境。
2.1 教学过程
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构建以网络工程布线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遵循认识实践、基本技能训练、网络工程项目的教学规律。实训教学流程分8个环节:需求交流、制定计划、图纸设计、器材准备、工程施工、工程测试、工程验收、点评反馈。
2.2 信息化应用于课堂设计
课前准备:①提前一周在课堂上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研读实训指导书,搜集、浏览课程教学网站。②实训指导教师在网络综合实训室模拟墙做出实训效果样板。③采取分组实训,3人一组,自由组合,指定组长扮演项目经理的角色。
本次教学设计的具体教学过程的安排如下。
3 总结
以上通过具体课堂结合课程教学网站等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分散理论、突出技术规范的学习,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围绕当前网络综合布线工程中的基本概念、规范,布线工程中传输介质和器材、工具的使用,布线子系统的施工工艺、施工图纸的绘制,布线系统的测试、验收等内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按照“网络工程师”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最终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会设计、会施工、会监理、会验收”的目标。
高职综合布线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应用,教师以信息化技术作为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将综合布线工程技术规范分解于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以实现学生为主体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6-147-02
1问题的提出
结合自身几年职业教学的经历,职业教育得到了国家、地方的重视不断提高,特别是办学硬件得到了质的变化。然而,教学的软实力与硬件环境的发展速度极不相适应,硬件的超常规发展,导致传统的教学方法极不适应,不能发挥实训设备的作用。就笔者讲授的《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这门课程,是具有很强的实操能力的课程,由于之前实验设备条件不满足,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在一节课45分钟时间里教师讲课的时间约占90%左右,只能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视频、图片来介绍工程产品、施工操作等基础知识,剩下的10%时间才属于学生自己,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师展开的,教师多半是站在讲台前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教学效果极差,学生几乎没有实操的机会,整个课堂枯燥无味。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但是今天实训设备条件得到了质的改变,建设了专门的综合布线实训室,但是教学方法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虽然能进行简单的实训操作,但是与实际工程施工还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积极性还是不高,笔者经过多方面的了解、调查以及向相关企业的工程师进行请教,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因此,改革现行教学方法,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项目教学法。
1.1支撑性理论
(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流。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国内外教育专家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总结出了多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抛锚式和随机进入式等。项目教学法就是吸取了支架式和抛锚式教学法的优点而得出的,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对象,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和示范,学生围绕项目分组协作、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法在国外应用很多,如新加坡的理工学院和工艺学院广泛使用,我国在机电类学科教学中也有应用。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也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
(2)美国MBA发现学习理论
项目教学法现在越来越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MBA)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也广泛地采用项目教学法。MBA主要采取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演练。
1.2项目教学理论
(1) 项目教学法
一个由学员组成的项目组有一项确定的工作,由学员自己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协作学习完成工作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一个项目是一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到的产品。项目教学法的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具有90%的积极性。
(2)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与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具有直接关系,最好将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引进来作为学习项目。
2)能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让学生在实施项目中训练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工作能力和方法能力。
3)项目成果具有可展示性,如事务、语言、图片、表演等。
4)项目应与职业标准衔接,能适应相应等级的职业技术资格鉴定要求。
5)学习项目是动态变化的,必须及时不断地将生产过程中的最新知识,技术、工艺和方法引入到项目中。
(3)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模块分五个教学阶段进行:
1)确立项目任务,明确项目任务时由教师提出,同学讨论; 2)制定计划,制定项目计划时由学生制定,教师认可;
3)实施计划,实施项目计划时确定分工,合作完成;
4)工程项目验收评估,项目检查评估时学生自我评估,教师验收、评价;
5)归档或结果应用,归档或应用时要求记录归档,应用实践。
2项目教学法在《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以一个实际的综合布线工程项目为目标,按照工程真正的流程和要求,将各知识点和各项技能综合在一起,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同步地进行实训,以掌握综合布线工程项目从提出、设计、施工、测试、验收到维护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从而达到从事综合布线工程相关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并且要求学生能参加通信行业《综合布线管理员中级》技能证书考核。因此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战操作能力,学、思、练相结合,旨在通过项目实践,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使知识从书本中释放并转化为专业技能。
基于以上情况,采用应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打破原有界限,不管各章节的先后顺序,将各部分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为了完成一个项目任务抽取每个部分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组合,完成一个项目任务就能清楚综合布线工程中各环节的基本操作要求,一个环节,一个任务完成,使得学习过程是一个在不断成功的基础上完成任务的过程。当所有项目任务全部完成,知识点就全学完了,即便只完成部分项目任务,也可以去进行工程项目开发设计,事实上并没有必要学完全部知识去做。
2.1课程项目设置
本课程是以某单位办公楼综合布线工程为背景,所有内容按照综合布线工程的实际流程展开,将所有知识点和各项技能分解为相对独立的12个项目:
2.2工程教学综合案例分析
需求分析:某学校需要对一幢五层办公楼办公室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施工,为了模拟实际工程环境,采用Vcom公司提供的实训平台,在该实训平台上面模拟各个建筑子系统,实现该建筑的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及其施工。严格使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标准进行施工、验收。
为了让学生体验真实施工环境,以及扮演施工者角色,根据班级人数,实训场地设备的条件,将全班45名同学进行分组,每组5名同学组成,自由组合,要求按照每一组给自己组取名字,选出项目经理、项目监理员、资料员、技术员。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自由组合,并且给自己的小组取了一个很响亮的名称,例如:YLF工程队、超风工程队、励合工程队等。
下面以YLF工程队的项目实施计划为案例:
2.3总结、评价
工程项目结束后要通过作品的展示进行过程总结,对每个学生做出正确的评定。评定从两方面入手:即结果性评定和过程性评定。结果性评定主要是考察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过程性评定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工作态度。为了使评定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评定,即教师、组内、组间,每个层面的评定内容有所不同。为了更好的总结学生的工程施工经验,我们设计了项目工程施工情况小结、对工程施工项目的综合评价表。
1)项目完成情况综合评定表(如下图所示)
如表中数据“组内分值”所占的比例最高,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组间合作”主要是各组之间形成竞争,让学生的能力在竞争中提高;“教师分值”主要起到监督的作用,这样可以监督学生很好的完成任务。
2)项目工程施工情况小结(表1)
3)对工程施工项目的综合评价表(表2)
最后,由老师安排一次项目总结会,首先,由学生展示自己开展活动的全部成果,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会了什么,并分享他人成果的快乐,通过一个项目工程,得到了怎样的收获,体会。
3总结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通过选取“工程项目”来创设“情景”,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工程项目”来达到“意义建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体现了项目式教学法的几个优点:(1)使学生干自己想干的事,充分调动了学习的兴趣;(2)开拓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3)通过协作学习,取长补短,互补不足;(4)小组交流学习,提高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5)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时间比较长,要求配套资源比较大,实训场地要求投入比较大,才能保证正常的项目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职业院校特别是类似于《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中很适用,能真正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A].1998(3).
[2]武海华.在职校专业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J].陕西职业技术教育,2006(2).
[3]吕忠宝.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2007.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9-7317-02
Based on the Project-driven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Network Cabling
SHEN Yuan, NIE Li-ming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Abstract: To improve didactical effectiveness and meet the social needs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do a series of innovations of the curriculum, such as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teaching mode of projects-driven in network cabling course. This mode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twork cabling engineering, enabling its use in teaching activitie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network cabling; teaching reform; projects-driven
随着网络基础建设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联网的兴起和广泛应用,目前对于建筑物的智能化程度有了更高要求,而综合布线技术是智能建筑网络基础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综合布线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各高校网络类专业开设了综合布线技术的相关课程。
1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定位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是计算机类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课程的特点是知识量大,概念多,实践性强,覆盖了网络基础、建筑学、管理学、写作等基础理论。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拥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掌握综合布线工程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工程实施、测试验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目标是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又有一定施工经验的网络综合布线人才。
2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设计改革
我院为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网络综合布线人才,将传统的知识驱动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相互结合,形成了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使得《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成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覆盖了整个的综合布线知识体系结构,包括系统组成、系统标准、发展趋势、产品及选型、系统设计、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管理、岗位技能和系统测试及验收等知识点。这一部分按照知识聚合程度分章节进行教学,在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若干个综合布线工程案例进行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综合,使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融会贯通;
第二、实验环节:实验课主要针对学生应掌握的操作技能的训练,包括:布线工具、传输介质和连接器件的认知,双绞线跳线的制作,110型和快接式通信配线架端接,PVC管槽安装,信息面板端接安装,机柜安装,光纤熔接和FLUCK测线仪使用等方面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综合布线从业人员所掌握的基本的操作技能;
第三、课外环节:每班学生划分项目小组,这些小组模拟完成综合布线项目从招标、用户需求分析、产品选型、工程施工、系统测试验收和用户支持等阶段,并将管理工作贯穿其中。小组之间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这样,将综合布线的理论知识和项目开发融合在一起,加强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环节,并且通过小组之间的监管和交流,取长补短,有了这种“学习―实践―反馈”的环节,使学生能够达到掌握小型布线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教学要求,能够较好的满足市场对综合布线人才的需求规格。
3 课程改革的实践
为了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时比达到了1:1;同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多种教学方法配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项目驱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具体的项目做为学习目标,将要讲授的知识放在项目模块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体系构建。利用情景模拟角色带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网络综合布线》教学中利用学校自身条件,以学校在建和完善的教学楼、实验楼和宿舍楼等建筑为主线,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和参与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本课程以实际工程和案例为基础,组织并安排课程教学,通过课堂与实践想结合的方式,将基本理论和方法与实践步骤融合与具体的项目开发之中,使学生实现一个综合布线项目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布线安装、测试验收和用户支持,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开发。
第二、实物教学: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知综合布线系统的部件,在课堂上通过实物展示和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并且在学生实践后进行作品点评,通过这种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理解的误区,及早发现问题。
第三、现场教学: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理解综合布线各模块的含义,了解综合布线线缆的路由情况,在讲授综合布线系统结构时,组织学生到我校网络中心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能近距离接触综合布线的各个子系统,了解各子系统的实施情况,并请网络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讲解。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现场工程实际情况相互比较学习,融会贯通。
第四、现代教学:在教学手段上,引入现代化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所有内容以图形图片,视频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呆板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同时通过网络,将综合布线相关的各种标准,设计图纸,施工工艺和案例文档发送到学生的交流群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时间的选择。
4 结论
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我院实施以来获得了广大同学的认可,由于贴近工程,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同时通过参观,专家讲解,讨论和实践,学生们的专业技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下一步,我院将与校外综合布线单位进行合作,将教学模式由校内工程发展至校外,开展工学结合,保证这种教学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先进性,并不断完善改进。
参考文献:
[1] 于鹏, 丁喜纲.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公儒, 孙社文. 网络综合布线人才需求规格和培养模式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9):44-49.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必须与行业企业合作,明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性质与定位,从而制定符合高职院校课程发展的理念及设计。[1]
1 概述
综合布线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建筑技术、智能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物联网时代,企业急需大批综合布线规划设计、安装施工、测试验收和维护管理等专业人员,满足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 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2.1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明确定位于网络综合布线施工技术人员的培养。通过进行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方面的实训,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程结束前能熟练掌握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和经验,能够承担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施工任务。
2.2 课程的定位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定位如图1所示:
■
图1
3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坚持以实践动手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即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把学习的内容细化成学习领域和相关知识模块,以实施的项目目标为评价机制,重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采用学做相间、教学互动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按项目小组方式进行教学,加强项目实施过程考核,以达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网络构建的能力,满足企业用人需要。
4 课程设计
4.1 能力目标设计
能力目标设计包括2个方面,即职业能力目标和核心能力目标。
4.1.1 职业能力目标
4.1.1.1 理解和掌握综合布线各个子系统特性
按照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国家标准规定,参照“西元”综合布线工程教学模型,把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分解为以下七个部分:①工作区子系统;②水平子系统;③垂直子系统;④建筑群子系统;⑤设备间子系统;⑥进线间子系统;⑦管理间子系统。[2]
4.1.1.2 能完成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项目设计
在GB 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一般在工程项目的弱电设计阶段进行。设计流程图如图2所示。
■
图2
在工程项目开始时,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必须进行工程设计。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设计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点数统计表设计;②系统图设计;③端口对应表设计;④施工图设计;⑤编制材料统计表;⑥编制预算统计表;⑦编制施工进度表。
4.1.1.3 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思维的能力。
4.1.2 核心能力目标
①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适应社会、相互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③积极乐观、自信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4.2 内容设计
课程以工程项目形式呈现所需学习的知识点,从认识综合布线系统开始,了解网络传输介质、综合布线使用工具,从工作区简单小项目入手,逐步增加项目难度及复杂性,最后进行综合项目的设计及项目招投标管理,完全符合大家的认知规律。课程教学中的每个工程将按照“项目引入-项目分析-相关知识-项目实施”几个环节进行。
4.3 实施设计
课程所有单元的组织实施都以工程项目的形式展开,实现环境为综合布线实验室或者施工现场,分项目小组以工作过程的形式展开学习。每组选择一名组长承担项目经理工作,负责本组工程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带领本组成员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查询相关技术资料、组织编写项目方案、安排人员进行项目实施、完成项目测试和总结工作。老师是整个项目的总规划师和设计师,根据实际需求随时调整项目内容,负责项目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工作,控制课程的组织开展,以及项目总体发展方向的把握。
4.4 考核设计
为了适应新的设计方法和手段,采用模块化阶段性考核,如表1所示。
表1
■
5 结语
综合布线课程教学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的原则,将校企合作贯穿于课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实施的始终,使学生在校培养与企业的岗前培训有效对接,从而形成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3]
参考文献:
[1]范海健.校企合作模式下综合布线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2(03).
[2]王公儒.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申远.基于项目驱动的网络综合布线教学改革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0).
课题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资助”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4B-142。
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4]GHB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