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5 03:14: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苏教版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口算。
多看多学,才会进步。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1.5=4.95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1 0 .2 8 6 3 .2 7 2 .0 4
× 0.3 2 × 1.5 × 2 8
2 0 5 7 2 1 6 3 5 1 6 3 2
3 0 8 5 8 3 2 7 4 0 8
3.2
9 1 5 2 4.9 0 5 5 7 1 2
三、运用
1、P.13页2题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
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体验: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
P.8页1
六:课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8 扩大到它的10 倍 ×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5 8 6 .2 5 2 .0 4
× 4.2 × 0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 0.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3.5
× 2
2.7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l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习 练习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书p3 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一 1、2、3
五、板书: 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 3 × 3
1 0.5 元 1 0 5角
例2
0.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6
0 3 6 0
理清情节结构,学习精巧的构思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说、议领悟文章的深刻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理解小说通过对比描写表现人物截然不同的心灵,领悟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
学习巧妙的构思,品味精炼、含蓄的语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机,幻灯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展示人物美好心灵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教学目标
1.导入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人的眼睛可以看出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泰格特的小小说《窗》,看看作者是如何透过“窗”来揭示人的心灵的。
2.(幻灯片)揭示目标
①理清情节结构,学习精巧的构思方法
②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一读课文,运用工具书,弄清生字词的音、形、意
1.(出示幻灯片)
俯瞰 一泓 斑斓 争奇斗妍 津津有味 扣人心弦
栩栩如生 不得而知 充塞 纹丝不动 气喘吁吁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查工具书
3.指名朗读词语,注音,释义
三、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切入:故事发生在哪儿?(一间病房)病房的环境怎样?
2.病房里有几个病人?他们有何共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师板书:靠窗口的病人不靠窗口的病人)
3.那么在这简陋的病房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准备三分钟,指名复述课文。
四、三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靠窗口的病人的形象
(1)提问导入:靠窗口的病人每天都要做一件什么事情呢?(为同伴描述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
(2)窗外的景色怎么样呢?课文第4、5两段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3)指名朗读第4、5两段,回答
(4)靠窗口的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美景”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由此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5)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6)教师板书: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2.分析不靠窗口的病人的形象
(1)切入语:靠窗口的病人描述得是栩栩如生,不靠窗口的病人听得是津津有味。但是,不靠窗口的病人的思想发生了转变,由“享受”转变为“困扰”。作者对他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
(2)快速朗读第6~12段,用“_____”画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用“ ”画出神态描写的句子。
(3)不靠窗口的病人被什么所困扰呢?第6段的“想法”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内容?实际是指什么?
(4)“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因为他的自私心理)
(5)神态描写主要写了他的哪个部位?(眼睛)
(6)“纹丝不动”“仍然盯着天花板”,刻画出此人什么形象?
(7)教师明确,板书:自私丑恶、冷酷无情
(8)不靠窗口的病人可谓是不择手段地挪到了靠窗口的那张床上,终于可以一览窗外的美丽世界,可是他看到了什么呢?(光秃秃的一堵墙)
(9)为什么同是在一个位置观看,一位病人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窗外世界,另一位病人只看到了一堵光秃秃的墙呢?(讨论)
(10)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五、四读课文,欣赏艺术特色
1.这篇小说是围绕什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2.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两个人心灵的不同的
3.这篇小小说语言精练、含蓄,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些特点的地方,谈谈看法
六、拓展延伸,感悟人生
1.以“窗”为话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文章透过“窗”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在生活中,我们还能由“窗”联想到哪些呢?
2.结合以上学生展开的想象和联想,结合自己所熟知的名人故事,谈谈人生的价值
3.教师小结
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我们个人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么,我们“窗”外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七、布置作业
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请你发挥想象力,续写一段情节。看看哪位同学写得既有创意,又切合小说的中心意思。
附:
1.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读准8个汉字的字音。
教学难点:认清8个汉字的字形。
教学准备:字卡、图片、贝壳等。
教学流程:
一、唱一唱,歌曲导入
喔、喔,天亮了,太阳出来了,花儿也笑了。我听说动物乐园要举行生日大会,许多小动物都要去参加,小朋友(你们)想去参加吗?好,那就请大家坐上健康快车出发吧!(唱一唱)。
我们高兴地来到了动物乐园的门口,首先,我们看看是谁来迎接我们?(出示犬图),来,让老师去听听小狗在对我们说些什么?嗅,它说,非常欢迎我们来到动物乐园,但进去必须先读好它的名字。(小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听老师读,发现了什么?)谁会读?
二、互动交流,我会读
(一)听读,认识“犬”
1、师范读——生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2、你喜欢小狗吗?为什么?(生自由说)。是,它也喜欢我们,欢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动物乐园做客。来,我们一起再叫叫它。(生读犬)
过渡:
1、进入动物乐园的大门(翻开课文25页),你最喜欢哪些小动物?告诉你的同桌。(生自由交流)
2、说说你认识哪些小动物的名字?
(二)唱一唱,认识“鸟”
1、读一读,你想请谁读?还有谁想读?(读)
2、你还认识什么鸟?长得怎样?说说看。(说各种各样的鸟)
3、今天,小主人过生日,你认为小鸟怎样祝贺小主人?唱什么歌?
(三)说一说,认识“羊”(识字方法)
今天,来参加生日大会的小动物可真不少!你还认识谁?来,说一说.听,MIE
MIE……谁来了?
1、谁认得它的名字?来,读一读。生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你在什么地方认识了“羊”字?谁有比较好的方法记住“羊”字。
3、谁再叫叫它的名字?MIE
MIE
……小山羊(小绵羊)
(四)舞一舞,认识“鹿”(生活中发现)
生日大会可热闹了,小鸟飞翔(唱歌),小羊唱歌,还有的在跳舞,猜猜,今天是谁过生日。请你猜猜是谁在跳舞?
是呀,跳舞的小鹿来了呢!来,谁叫小鹿的名字?(生读-反复读-想读-拼读),哪发现了“鹿”字。谁愿意学着小鹿的样了跳跳舞?边跳边说他的名字。
(五)谈一谈,认识“鱼”“龟”“贝”
生日会上,大家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热闹声把水里的什么动物惊醒了,来,一起来看看。
1、谁认识它(鱼),叫叫它的名字。(生读-纠正读-评读-比赛读)
2、你认识鱼吗?来再叫叫它。(生反复读)你是哪里发现的鱼字
3、热闹声还惊醒了谁?(看看,说说)龟——指名读,抽查读。你喜欢海龟吗?(生读----再读----评读)
(六)看一看,认识“虫”(读)
大家唱呀跳哇,玩得可开心啦,在草地上睡觉的小虫也开了眼晴,竖起了耳朵,来,我们一起去看看虫儿,谁认识它?(生读-评读-纠正读)
三、体验感受,我会读
1、范读,指名读------诵读(师示范读,生一读)这些小动物一起为小鹿唱起生日快乐歌,来,我们一起来唱唱。
2、唱完生日歌,吃蛋糕了,你认为这一块蛋糕分给谁?你猜?(小鹿已经为他们按排好了顺序。生猜,读。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感知角的大小和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角”
1、导入:瞧,这是什么?(三角尺)你知道为什么它叫三角尺吗?(因为它有三个角)
2、揭题:角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怎样的图形是角呢?它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研究角。(板书:认识角)
二、观察实物,认识角
1、初步感知角
(1)师:谁能上来在三角尺上选一个角指一指?(生一般只能指出一个点)
师:老师明白了,你们指出的角是这样的(黑板上画1个点)。问:这是一个角吗?这是什么呀?(点)
师:对,1个点,除了要指这个点,还要再指出什么才是一个角呢?谁再来试试?
生指师引导:对,大家有没有看到,他不但指出了这个点,还指出了和这个点连着的两条线,看明白了吗?(在黑板上画两条边)
师:小朋友们伸出手指一起来跟老师指一指(示范指角:这是1个角)
(2)师:在三角尺上你还能找到另外的两个角吗?(指名生上来指)
(3)师:小朋友身边都有三角尺,请你在自己的三角尺上选一个角指指。
(4)师:现在请小朋友用选定的这个角戳戳自己的手心,感觉怎么样?(点很尖)
再摸摸两条线,感觉这线怎么样?(平平的、直直的)
2、抽象角
(1)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在三角尺上找到了三个角(课件出示),数学书的封面上有角吗?想一想一共有几个角呢?谁来指指看?(边指边说:这是1个角)
师: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也形成了一个角,谁来指一指?(生指)
(2)师:现在老师在每幅图上选一个角移下来(点击课件),看,这三个图形都叫角,他们摆的不一样,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同桌讨论: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线,还有1条小弧线。
3、角的各部分名称
指出:这条小弧线,是角的符号。角就是由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线组成的。我们把这个点叫作角的“顶点”(板书:顶点),从顶点出发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
这是角的一条边(板书:边,),这是角的另一条边。(板书:边)
电脑第1个角:一起说说,这是角的什么?(顶点)这是什么?(边)
4、角的组成
问: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板书:角有1个顶点,2条边)
师:谁来指一下另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
三、判断比较,内化特征
1、判断角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对角有点感觉了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快速反应的游戏。(出示:“想做”T1)下面哪些图形是角?是角的我们用“√”表示,不是角的,我们用“×”表示。我说一二三,大家一起判断,行不行?(学生判断思考,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
(旋转最后1个角)追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小结:看来,要判断是不是角,要看有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2、找角
(1)教室里的角
师:小朋友们认识了角,你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到角吗?找找看。(顶点和边指一指)
(2)图形上的角
师:小朋友真厉害,能从这么多的物体上找到角,其实在一些平面图形中也有角!你知道这些图形各有几个角吗?如果你找到了角就给它画上小弧线作为标记,找到几个就填在括号里。
投影作业,交流讲解。
3、做角
师:刚才小朋友找到了很多角,那你想做一个角吗?(想)老师给大家准备了3种材料:小棒、吸管、长方形纸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学生做角)展示,汇报。(1)小棒搭出1个角:两根小棒看成角的两条边。
(2)折吸管:吸管弯曲处当作角。
(3)折长方形纸片:可以用小弧线标出折出的新角。
四、比较辨析,体验角的大小
师:小朋友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不同的角,真了不起。老师也做了一个角,是个特别的角,两条边还能怎么样?(能活动)像这样的角就叫做活动角。你想做吗?请小朋友用口袋里的绿色塑料条做一个活动角。(生操作)
师:把你的活动角拿起来看看能不能活动?
(一)感受角有大小
1、师:你能把你的活动角变大吗?试试看(生操作)你是怎么把角变大的?(把角的两条边拉开),指出:这个拉开就是张开。(把角的两条边张开,角就变大)
问:如果把角的两条边合拢,小朋友合拢看看(生操作)角就怎么样?
小结:对呀!把角的两条边张开,角就(变大),把角的两条边合拢,角就(变小)。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板书: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师:你在生活中也见过这种可以变大变小的角吗?
A、剪刀(实物):剪刀上的角在哪里?(两个刀口夹的部分是角)
师:其实,剪刀就是一个活动角。小朋友,用剪刀剪东西时我们先要把剪刀怎么样?(张开),角就变(大)。剪的时候就要把剪刀(合拢),角就变(小)。
B、扇子(课件):折扇上也藏着活动角,我们可以把扇子的两个扇柄看作角的两条边。当我们慢慢打开扇子,你能发现扇面上的角有什么变化吗?(变大)想想看,怎样可以让扇面上的角变小呢?(把扇子慢慢合上,角变小)
(二)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3
个钟面)
师:钟面上转动的时针和分针也会形成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指出:我们一眼就能看出第三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2、重叠法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角(板贴教具),你看看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学生猜)看来我们不能一眼准确的看出谁大了?你能想出好办法来比一比吗?(生演示,并说说怎么比的)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其中的一条边也重合,看另一条边,很明显白色的角的边在外面,所以白的角大。
(剪短白角的边)问:现在哪个角大?说说自己的想法。(一般学生会说黄角大)
(活动角)集体讲解: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而是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把角的两条边张开,角就变大,把角的两条边合拢,角就变小。(重叠法)
五、课堂总结,内化角
1.我能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培养并提高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1.重点是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难点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一、知识链接
友情小提示: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一大瓶果汁有900毫升,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一小苹果汁有多少毫升?
(1)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
(2)交流讨论并解答。组内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二、新知探究
例5:一小瓶果汁有600毫升,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一大苹果汁有多少毫升?
(1)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式并解答,算完后梳理一下自己整道题的解题思路?(注意解题格式)
(5)想一想,和上一题比较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试一试:
李刚早上喝了一盒牛奶的,正好是升。这盒牛奶有多少升?(先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在解答)组长检查核对,并可以提出质疑。
(
)×=(
)
达标检测
先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再列方程解答。
1.一桶油用去,正好用去12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
(
)的千克数×=(
)的千克数
2.学校饲养组养黑兔12只,是白兔只数的。饲养组养白兔多少只?
(
)的只数×=(
)的只数
1 、会做利用氢氧化钙检测二氧化碳的实验。
2 、会做利用火柴燃烧的情况检测氧气含量的实验。
3 、会选择一定的方法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4 、能通过收集资料制作戒烟小报。
科学知识:
1 、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2 、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3 、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
2 、知道吸烟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养成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研究呼吸的意义。
教学时间: 二 课时
教学准备:氢氧化钙、塑料袋、水槽、吸管、玻璃杯、气球、软尺、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提问: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你知道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是呼吸器官吗?(板书:呼吸)
学生汇报:鼻子、肺……
2 、讲述: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呼吸器官吧!(强调:嘴不是呼吸器官。 )
看视频资料。
3 、通过观看,相信你现在对自己的呼吸器官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在身体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吗?
分组活动,指名演示。
4 、你觉得在观看过程中,哪个呼吸器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汇报。
5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肺和呼吸的关系。
二、自由研究:
1 、比较吸进和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 1 )提问: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
学生讨论、汇报:呼出二氧化碳……
( 2 )讲述:刚才同学们进行了猜测,但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必须用实验来验证。
( 3 )演示实验 1 ,并讲解:先收集一塑料袋空气,再倒入氢氧化钙溶液,把袋子摇晃一下,看看有没有变化?
学生观察并汇报:溶液颜色没变。
( 4 )演示实验 2 ,并讲解:收集呼出的气体,也倒入氢氧化钙溶液,摇晃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并汇报:溶液变浑浊了。
( 5 )为什么实验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
( 6 )讲述:一个实验成功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再做一个实验看看结果如何。
( 7 )演示实验 3 ,并讲解:我们先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师收集气体),把收集到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再收集一瓶新鲜空气,也用玻璃片盖上。现在老师点燃火柴,你们仔细观察火柴在两个瓶子的燃烧现象。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在呼出的气体的瓶子里火柴灭了。
( 8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汇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 9 )提问:我们做以上对比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分组讨论并汇报。
( 10 )小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 11 )提问:在呼吸时起交换气体作用的重要器官是什么?(肺)
( 12 )讲解: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2 、测肺活量。
( 1 )讲述: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每个人的肺活量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参照 P50 吹气球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注意:先要深吸一口气,再把所有的气都吐出吹气球,然后把气球扎紧了;要测量气球的最宽处周长。比一比谁吹的气球最大。
分组实验,并记录结果。全班汇报结果。
( 2 )提问:找出本组肺活量最大的同学和肺活量最小的同学,比较上节课你们所测量的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汇报。(肺活量大的同学呼吸次数少)
( 3 )提问:肺活量大好还是小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汇报。
( 4 )提问:怎么样才能增大肺活量呢?
学生汇报。
( 5 )小结:肺活量大对健康是有益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呼吸器官,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增进健康。
3 、保护呼吸器官。
( 1 )提问: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呢?
分组讨论,全班汇报。
( 2 )小结:我们要为保护呼吸器官做些积极的事情,比如平常打扫卫生先洒水,经常通风换气,积极锻炼身体等等。
第二课时
三、拓展练习: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笔算减法中隔位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发展自主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运用计算方法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隔位退)。
难点:理解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当100的原理。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出示例题的主题图。
2.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尝试计算204-108=
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独立尝试计算。
联系拨珠的过程进行竖式计算。
先在小组内研究计算方法,再在班内交流。
交流时指名说计算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
学生验算。
2.计算1000-537=
指名板演,并向全班同学说明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验算,总结减法的计算过程。
3.比较并揭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一)基本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并验算。
集体校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并验算。
集体校对。
(二)专项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做题。
全班订正交流,比较每组两题的不同点。
(三)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弄清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四、小结。
『板块一
师: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三位数减三位数减法算式,大家有信心学好吗?
『板块二
师:求“买的民间故事有多少本”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师:你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师: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
师:这的确是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这节课就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师:遇到困难时,我们还是请计数器来帮忙,你能用拨算珠的办法来解决这个困难吗?
师:我们已经知道被减数十位上是0,没有1可退,你们是从哪一位退1的?这个1退到哪里去了?百位上退过1之后,十位上有了几个十?这时十位上可以退1了吗?它退过1之后还剩下几?
师:像这样难算的题目,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应该怎么办?
你能计算1000-537吗?
提问:这节课学的减法计算与以往学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板书课题)
『板块三
师:请你算一算,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勤劳的啄木鸟看到大家认真地计算每一道题,也想来和你们一起学习呢。(出示第一题)
师:请你做一次医生,帮他们治病,你能帮啄木鸟指出题中的错误在哪里吗?先自由说!
师:其它树的毛病出在哪儿?你能帮忙找出来吗?
师:你觉得在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隔位退位减时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吗?
师:要求有多少人没有蛀牙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做?
我们知道,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的眼角润湿了,亲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学生。我听到教室一片静默。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能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又能感悟祖孙俩之间的浓浓亲情,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精彩教案选录
一、读题
1、读题
2、再读,想像姥姥的剪纸作品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意味深长
3、再读,想像这样身心入境地剪着纸的姥姥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舐犊情深
过渡:这些都是初步印象,再走进课文,你会觉得这些剪纸更加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
二、学习1——6
自读,圈画批注,思考:是个怎样的姥姥
交流:
1、心灵手巧
(1)第二小节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反衬技艺高超)
神了(夸张,以他人之口衬托技艺高超)
理解“深入人心”(不是一个人这么说,也不是只有现在这么说)
小结:简直就是艺术作品,姥姥是一个了不起的民间艺术家!
(2)第五至七小节
摸黑都能剪纸
刁难:为难,出难题
无可挑剔:仿佛看到了什么?
(剪得好;我仔细地看,找不出瑕疵)
耍赖
联系上下文理解“熟能生巧”
小结:技艺真的高超,神乎其神了!
再分角色读对话,还体会到什么?
点化:这样的感觉,你是不是很熟悉?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也曾发生在你的身边?
2、勤劳善良
(1)左邻右舍
(2)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3)“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什么用场?往哪儿贴?’”这个细节让你想到了什么?
(很忙,忙什么?点化:这样的老人家你是否觉得很熟悉?她是不是就在你的身边?)
(直爽,热情)
(为别人着想,认真负责)
(水平高,仿佛有仓库)
……
再读读
三、学习7——11
读到这里,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都跃然纸上,而字里行间流露着的哝哝的情谊更让我们动容。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剪得最多的是什么?自己读7——11,剪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
交流
朗读
谈体会:舐犊情深
四、学习12——13
1、引读12
从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中读懂了什么?
(对兔子的希望和爱)
(老牛敦厚淳朴,就像姥姥一样)
(俯首甘为孺子牛)
……
引读
反复读
2、过渡:是啊,从小……姥姥的剪纸已经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梦境
然而,我上学了,越走越远,但……
期待些什么?
除了期待,你还读除了什么?
姥姥把所有的心血和爱全部倾注在了剪纸里。就算你远离家乡、远离姥姥,你忘记得掉吗?假如你在外地求学,收到了姥姥寄来的剪纸,你会想对姥姥说点什么?写一两句在空白处
相机朗读,小结,读最后两句话
五、总结
1.认识并会辨认锐角、直角、钝角,掌握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的方法。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并学会辨认锐角、直角、钝角。
教学具准备:
生:纸片、活动角、三角尺、水笔、
师:课件、三角尺、圆片(角先贴在黑板上,用黑卡纸遮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朋友,前几天我们认识了一个图形朋友,瞧,它是谁呀?
1.角的各部分名称:
看:这是一个角。这是角的?这两条是?
结:对!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角的大小:
变大:下面请小朋友牢牢地盯住这个角,注意啊,它要变了。这个角变(大)了,又变(大)了。
结:对,两边张得开,这个角就(
)
变小:再看?(手势)——
结:对,两边合得拢,这个角就(
)
小结:是呀,(镇定)角的大小跟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角的世界。
二、教学新授
(一)在比较中,初步认识直角。
1.找1号三角板中的最大角。
示:看!老师带来了—三角板,上面有几个角?
你来指一指。
(对)
那这三个角中,哪个角最大?——你来指、你来、你来
情况1:哟~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咱们得来比一比。
情况2:你们同意吗?你们说大它就最大啦,我们还得来比一比。
怎么比?(行,也行)
老师来出个主意。瞧,我带来一个蓝色的角。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和它一样大。找找看,是哪一个?
比一比,(顶点重合,一边重合,看另一边,也重合。)嗯,
它们一样大。
我把它搬下来,和另外两个角比一比,谁来?
鼓励:蓝角最大!也就是说这个三角板中,哪个角最大,比画一下。
画:老师把这个最大角画下来,是这个样子。
(三角板移到下面)
2.找2号三角板中的最大角。
示:老师这还有一块三角板,上面也有3个角。哪个角最大?
鼓励:
你们都同意?那我也把它画下来。(三角板移到下面)
3.求同命名:
(1)
比大小:那这两个角,哪个大呢?完全重合了,说明这两个角是?
(2)
小朋友伸出手跟老师比划一下。
命名:象这样两条边张开得那么大的角有个专门的名称,叫——?
画直角符号:我们画上这样的符号来表示直角,这是直角符号。这个符号和直角的两条边正好组成一个小正方形。(手指比划小正方形)
。伸出小手一起来画画直角符号:横平竖直。
4.变式:
过渡: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直角。知道这个角是(直角)。
转动:老师转动这块三角板,你还能很快找出这个直角吗?(
藏在讲台下面)开始转了,准备:直角在哪里?请生指一指。
学生比画:直角在哪里,伸出你的小手比画一下。(四次)
再转,直角在哪里?……
电脑演示说明:刚才我们转动了三角板的位置,找到了这四个角。不管三角板怎么转动,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始终是三角板上原来的这个直角,所以它们都是直角。
5.找学生的三角板上的直角:
(1)生独立找:老师的三角板上有直角,你们的三角板上有直角吗?找一找,指一指,用手捏住直角举起来。同桌相互检查是不是直角。
(2)我的三角板这么大,你们的三角板那么小。那我的直角和你们的比?
那你们的直角也一样大吗?同桌拿起直角比一比。比的结果是:(一样大)
只要是直角,两条边张开得都是那么大,看来直角是一样大的。
6.找生活中的直角。
我们的三角板上有直角,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直角?请小朋友拿好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找一找。
小结:
看来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上都有直角,下课以后继续找。
(小手放好,坐神气)
7.创造直角。
过渡:刚才会找直角了,下面我们来做直角:
可以用小棒做一个
,也可以用圆纸片折出一个。
做完以后,一定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验证。
展示:小棒:是直角吗?验证,果然是直角。
纸片:你折的直角在哪里?验证。
圆纸片的折法:他是怎么折出来的呢?先对折,再对折。
(二)在变化中,深化认识直角。
1.找直角。
过渡:我们动手做了直角,现在对直角更有感觉了吧。下面就来考考你们的眼力(出字):
(1)
第一关:难度系数一颗星。
2水平:是直角吗?比直角(小了)现在呢?现在呢?…
鼓励:眼力很不错。
(2)第二关:加大难度:二颗星。怕不怕?
3非水平:过渡:是直角吗?比直角(小了)
停,我听到了不同的答案。像这样不确定的时候,该怎么办?现在呢?
我们就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是直角吗?现在呢?
鼓励:小朋友的眼力真是呱呱叫。
(3)第三关,难度系数三颗星。
要求:这次更难了。这个角会不停地变,当变成直角时,你得马上喊停。
难吧?有信心吗?那你可得看仔细,想清楚了!
鼓励:难度很大,也就差一丁点,很了不起。
再给你们一次机会?好好把握!
表扬:太了不起了,响起掌声夸夸自己。
三、借助直角认识锐角、钝角。
1.找直角
(1)老师这里有很多角,它们都是直角吗?
(2)电脑示8个角:3锐、2直、3钝。上提分离直角和其他角。
(3)剩下的都不是直角,有些比直角(
),有些比直角(
),你能将这些角分分类吗?
(提示排列:把比直角小的放上面)
他分的对不对?
2.命名。
(1)命名: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都有统一的名字,叫锐角,跟我读:锐角。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叫?
重复一下:比~叫
小朋友为什么这样的角叫锐角?(动作)对呀,尖尖的,很尖锐。
为什么这样的角叫钝角?
老师准备了两把菜刀,从侧面看这两把菜刀是一样的。如果把它们转过来,
我们就能看到它们的刀口。瞧:这个刀口怎么样?
很锋利,很尖,这就叫锐角。
另一把呢?看来锐角、钝角这两个名字很有道理。
“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
3.系统化:
神奇的活动角又来了,
这是直角,(连续变小)——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都叫(
)
又回到直角,(连续变大)——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都叫(
)
四、巩固练习,清晰认知。
1.辨一辩:
过渡:我们已经认识了三种角,你们分得清吗?
结:这个角,用眼睛看不准,我们要用三角板来比一比再确定。而有的角,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就不用比。
2.选择填空: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角,请你辨一辨,选一选。
(1)生独立填。
(2)汇报交流(先处理直角):问题出在4号上,4号到底是不是呢,光凭眼睛看不准,要用三角板比一比。2号是不是?(像这样横平竖直的角肯定是直角)几号是直角、几号是锐角、钝角。
3.变出锐角和钝角。
(1)过渡:我们已经分清锐角和钝角了。
我们用小棒来做一个锐角,(举起),钝角,举起。
那用纸片你还会做锐角,钝角吗?
纸片:只要往里折一点,就是锐角。只要往外拉一点,就是锐角。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直角、锐角、钝角)
这样的角叫直角,
什么锐角,什么是钝角呢?
六、综合练习。
找图形中的角。
1.这是一个正方形,它有几个角?
是什么角?
(验证)(用大三角板)
确实有四个直角。
变:
睁大眼睛看一看,现在还是4个直角吗?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判别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化成小数的规律。
难点:规律的发现和应用。
教具准备
计算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轻松引入
1.做一个小游戏(用分数猜成语)。
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十拿九稳(
)
三心二意(
)
2.教师再补充几个分数:
师:你们能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吗?每人任取3个分数化一化。
提示: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这一游戏,很快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学生已经有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把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二、展开探究
总结方法
(生马上在自己的草稿纸上演算,把分数化成小数)
(师指名回答化后的结果)
师:你能把这些分数分类吗?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生:我把它们分成两类,
、
、
、
、
分为一类,它们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
、
、
分为一类,它们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将分数分成两类)你们有意见吗?
生:(摇头)没意见。
师:你们在化小数时我其实早知道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了,你们信吗?我们来试试,你报分数我来说它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设计意图】设置“让学生出分数教师判断”这一环节,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想要探究的热情。
生1:
师:能化成有限小数,你用计算器来验证一下。
生1:老师真的猜对了。
师:我可不是瞎猜的,谁还想来考考我的。
生2:
师: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也来验证验证吧。
生2:是0.3666…
生3:这恐怕有规律吧。
生4:老师有诀窍的。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老师)——“验证”(学生用计数器),把计算器引进课堂用于验证结果,不仅节约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增强了验证的权威性,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师:是啊,为什么有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些分数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这个规律和诀窍可能与分数的什么有关系呢?
(四人小组围在一起讨论交流)
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2:这些分数都是真分数呀。
生3:跟分子有关系,分子是奇数的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4:不可能,
、
的分子也都是奇数啊。
生5;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
生6:分母是偶数的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那
、
、
呢?看来我们不能从分母的奇偶性来判断。
生7:像2、5、4、40这样的数都能乘一个整数后转化成10、100、1000……的数,所以这样的数做分母的分数也能化成有限小数。(很多学生觉得有道理)
生:老师你说吧,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的?
师:好,我给大家一个提示,你们先把这些分母是合数的分解质因数。根据分解后质因数的情况来研究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四人小组一起合作。
(生马上在纸上分解质因数,然后四人小组围在一起讨论交流)(六、七分钟后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生1:分母分解后都是2的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2:分解后都是2和5的也能的。
生3:分解后有质因数3、7、11的就不行。
生4:(很迟疑地站起来)我是用1去除以分解后的每个质因数,如果都能除尽的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生4:……(很多同学叫起好来)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生5: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6:我不同意。如
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5: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6:我猜想如果分母中只含有约数2或5,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设计意图】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究欲望。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很大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它们的分母中所含有的质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1:分母中有3、7、11的质因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2: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请你说一说,分母的质因数有什么特征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的质因数有什么特征的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对学生发言对的或基本对的加以肯定。
师:好,我们来看看小黑板中的填空,想一想横线上应该怎么填。
三、认知冲突
完善总结
通过一组练习,同学们立刻发现自己总结的规律失灵了,非常惊奇,人人都希望找出其中的奥妙。经过认真思考,激烈讨论后,他们终于发现仅分析分数的分母是不够的,这个规律只对最简分数适用。学生充分地发表见解,加以验证,通过对几个分数的判断,在解决矛盾冲突之中进一步健全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细致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现在好了,那你觉得我们用这个方法判断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先要看它是不是最简分数,不是的就要先约分,再把分母分解质因数。
师:好,我们下面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同桌互出3个分数,让对方判断。
(生兴奋地互报互说)
四、运用方法
提高技能
1.判断。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