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0 03:55: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拼音学习材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分类号G441
1 前言
汉字是典型的非拼音文字。由于汉字本身不具有明确而可靠的形一音转换规则,初学者难以根据字形知道其读音,因此,人们往往利用汉语拼音作为联接字形和字音的桥梁。拼音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可以促进汉语低年级儿童克服阅读中的生字词障碍。帮助儿童将书面生字词转化为熟悉的口语词汇,实现阅读理解;目前,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明显。然而,来自小学教学一线的报道却指出。大量使用注音教材的低年级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很强。而识别汉字文本的能力却较差。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阅读材料不恰当的注音方式使得学生过多依赖拼音、忽视汉字字形造成的。例如,伍新春等人发现无论是在独立阅读还是分享阅读情境下,阅读材料的注音方式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效果。其中,仅为生字注音的阅读材料最不利于学生的汉字学习。这可能是由于在生字注音方式下,拼音作为生字所特有的新异刺激。提示学生这是一个生字,导致学生直接命名拼音,分散了对字形的注意和加工,阻碍了字形一读音之间联接的建立。近期一项针对注音方式对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上述研究虽然均发现了生字注音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汉字学习,但对于何种注音方式最优却没有一致的结论。在独立阅读条件下,无论是汉语一年级儿童还是留学生。均在全文注音条件下的学习成绩最好;而在教师有一定参与的分享阅读条件下,学生阅读没有拼音的文字材料时学习率最高,并且生字注音方式对能力差的学生干扰作用最大。这可能意味着在探讨阅读材料的最佳注音方式时,阅读材料的使用情境和阅读者的能力水平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讨论在没有教师的直接词汇教学时,注音方式对儿童伴随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效果的影响。而在伴随学习过程中,儿童不以学习生字词为外显目的,只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偶然地习得生字词,汉字学习是阅读活动的一个副产品,其研究结论对于儿童课堂汉字学习的指导意义有限。在目前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除了主要依靠于学生伴随学习的二类生字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一类生字,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的重点讲解掌握其形音义,达到四会。这两类汉字的学习效果差异究竟有多大?每一类汉字是否存在最适宜的注音方式?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最适宜的注音方式是否不同?为此,本研究试图探讨在课堂语文教学情境下,教学形式和注音方式在儿童汉字学习中的作用,理论上可深入认识影响儿童汉字学习的有关因素,实践上可为今后的汉字教学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北京市普通小学的四个一年级自然班。共107人。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分为高(37人)、中(36人)、低(34人)三个组。所有儿童的母语为普通话,参与实验前已熟练掌握拼音。
2.2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4个故事。每个故事的总字数(200字左右)、生字密度(20%左右)基本匹配,整体难度基本一致。每个故事有三个版本:全文注音、生字注音和无注音,共计12份学习材料。
从每个故事中挑出20个生字,这些生字都没有在小学一年级课本中出现过,并经过教师评定,匹配汉字的笔画和出现次数。将每个故事中的10个生字作为重点教学汉字(一类生字),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其音形义。另外10个生字作为伴随学习生字(二类生字),无重点讲解。
将80个目标字制成三个随机序。分别做成单字测验(仅呈现单独的目标字)、新词测验(将目标字组成一个原文中没出现过的词,非目标字注音)和句子测验(引用故事中原句,非目标字注音)。要求儿童命名。所有测验均个别施测,儿童每答对一个目标字得1分。
2.3 实验设计及实施
将上述12份学习材料以及4个故事的不同学习条件。用拉丁方设计分成四个组,每组中的四个故事分别对应全文注音、生字注音、无拼音和不学习四种条件中的一个。请一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小学老师,采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法,分别为四个班各讲授三个故事(第四个故事不学习,作为基线)。每个故事两个课时,在同一周内进行,每个班的学生接受一组实验材料,除了传统的阅读教学之外。教师仅对每个故事中的10个重点教学生字进行详细讲解。
2.4 数据收集与整理
在课堂教学结束两周后进行测验,分别计算学生在不同教学形式和注音方式下学习生字的成绩以及基线水平。为避免测验顺序不当造成学习效应,每个学生均按照单字、新词、句子的顺序接受测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注音方式的作用分析
以单字测验、新词测验、句子测验的正确率为指标,分别计算儿童对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汉字的命名正确率。
以单字测验、新词测验、句子测验的正确率为因变量,学习方式(三种注音方式及基线)为自变量,分别对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的汉字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条件下得到的数据模式基本相同,学习方式的主效应显著,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凡学习过的生字测验成绩都明显高于基线水平。但三种注音方式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在课堂教学情境下,无论是教师详细讲授的重点教学一类生字,还是不要求学生达到四会的伴随学类生字,儿童均可进行一定的学习,并且学习效果不受阅读材料注音方式的影响。
3.2 教学形式的效果分析
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的生字并不相同,为了避免材料选择造成的可能差异。首先检验了两类生字的基线水平是否相同。结果发现,在三种测验情境下,两类生字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认为两种教学形式下所选择的生字原有难度相同。由于三种注音方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分别将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条件下不同注音方式的各个测验成绩合并求均值,分析两种教学形式的效果差异。
以单字测验、新词测验、句子测验的正确率为因变量。教学形式为自变量的多元方差分析表明,重点教学生字的测验成绩要明显好于伴随学习的生字,F(1,104)=80.650,p
趋势,这可能意味着教师的讲解能够较好地促进儿童汉字知识的掌握和迁移,但对原来语境中的再认作用相对较小。
3.3 能力因素分析
为了考察能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按照通行的方法,去掉基线(不学习故事)的测验成绩,以单字测验、新词测验、句子测验的平均正确率为因变量,能力因素为被试间自变量,注音方式为被试内变量。对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汉字分别进行3(能力)×3(注音方式)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教学形式得到的数据模式基本相同。即注音方式和能力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注音方式的主效应不显著,只有能力因素的主效应显著合并儿童在各种注音方式下的学习成绩,计算不同能力的儿童在两种教学条件下的各个测验成绩。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对于伴随学习的生字,在单字测验和新词测验中。三组学生之间两两差异显著(p
为了比较课堂教学情境中的伴随学习率与分享阅读、独立阅读条件下的差异,根据伴随学习生字的单字测验成绩,计算了学生的伴随学习率。计算公式为:伴随学习率=(单字测验正确率-基线)/(1-基线)。结果发现,本研究中全体学生的平均伴随学习率为11%,能力高、中、低学生的伴随学习率分别是15%、11%、8%,表明各种能力水平的学生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了一定的提高,并且学生的语文能力越高,其伴随学习的可能性也越大。
4 讨论
4.1 注音方式对儿童课堂汉字学习的影响
阅读材料的注音方式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少有人进行深入探讨的课题。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顺利完成从书面文字向口语词汇的转换。我国的教育者常常为汉字加注拼音,但是拼音的添加方式却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低年级语文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通常采用的全文注音方式,另一种是小学中高年级教材所使用的生字注音方式。已有的关于拼音在分享阅读和课外阅读中作用的研究表明。生字注音方式分散了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注意,拼音对于儿童建立汉字的形音联系起到了阻碍作用,不是一种理想的注音方式。而本研究却发现,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无论是重点教学生字还是伴随学习生字,不同的注音方式对于学生的汉字学习没有显著影响。
汉字作为非拼音文字。除了少量形声字之外,无法根据字形正确读出生字读音,初学者在学习生字时。主要依赖于他人的示范或者汉语拼音来获得读音信息。本研究中的学习材料、注音方式和实验设计与已有的探讨拼音在儿童分享阅读和独立阅读中作用的研究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儿童所获得的教师的支持以及与阅读材料的互动方式、接触时间及次数。在独立阅读条件下。既无成人的指导,也不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因此,学生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拼音来进行阅读:而分享阅读是介于独立阅读和课堂阅读教学之间的一种早期阅读方式,虽然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整个阅读活动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动机为主要特色,不强调对生字词的讲解,阅读活动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因此,拼音仍会起到一定的提示读音的作用。而在本研究中,课堂情境下的常规语文教学强调对阅读材料的精读和深度分析,两课时的教学时间也是已有研究的两倍,学生不仅有时间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并理解细节。还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重点教学生字的形音义:对于伴随学习的生字,也可在教师的多次示范朗读和课文讲解过程中反复接触。因此,拼音的作用已经完全被教师的课堂教学所取代,注音方式对儿童的学习没有显著影响。综合以上研究的结果来看,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外部支持越多,对拼音的依赖程度越低,注音方式对儿童学习的影响也越小:而在成年人指导较少的情况下,则需慎重选择理想注音方式的读物。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已有的关于注音方式的研究,均为短期的实验教学干预研究,测验指标也多是儿童的汉字识别或阅读理解成绩,且都以普通话儿童为研究对象。至于注音方式对于汉字学习的长期影响如何,是否会在激发儿童的阅读动机方面具有不同作用,这些结论是否适用于方言地区的儿童等,则值得进一步探讨。
4.2 课堂教学中的伴随学习与重点教学
阅读的基础是字词知识,儿童字词知识的多少能有效地预测其阅读理解成绩。目前大量有关“从语境中自然学习生词”的研究已证实,词汇知识的获得除了依赖于课堂中的字词直接教学之外。伴随学习也是儿童词汇量迅速增长的一条重要途径。
本研究采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首次系统比较了汉语一年级儿童在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条件下对生字的学习效果。结果发现,无论在何种测验情境下,重点教学汉字的学习效果都显著优于伴随学习的汉字。这表明,就教学效益而言,教师的讲解对于促进儿童的汉字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随着测验中语境的增强,重点教学的优势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意味着教师的重点讲解对于促进儿童在无语境或新语境中的识别汉字的作用更为显著;而在原来的句子语境条件下,儿童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来推测生字的读音,表明一年级的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生字读音的能力。
4.3 能力与课堂伴随学习的可能性
针对能力因素的分析显示,对于伴随学习的生字,除了高能力和中能力学生在句子测验中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之外,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其余测验中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学生原有的语文能力是儿童汉字伴随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儿童原有的语文能力越好,在阅读过程中伴随学习生字的可能性也越大,这和已有的研究结论完全一致,表明能力与伴随学习率的关系具有跨越阅读情境的一致性。而对于重点教学的生字,高能力和中等能力学生在所有测验中的差异均不显著,两组儿童都明显优于语文能力差的儿童,这可能意味着中等能力的学生在教师的字词教学中受益最大。字词知识的外显讲解可减少他们和优等生之间的差异。
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的农村一年级学生,在初次接触拼音反应的焦虑、乏味、恐惧、甚至厌恶,产生的不安定、不接受现象,对拼音学习和语文学习都是致命的,令老师堪忧。这时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如何让每个孩子对课堂充满期待与渴望,让他们预见自己会是学习的小能手?如何让每个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爱上拼音、进而爱上语文呢?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进行了以下拼音教学操作形式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培养意识:学习拼音爱动脑、勤动手,快乐成长
对于未接触的知识与未知的领域,孩子会充满期待和渴望,但万一受到挫折又会不愿认真对待或置之不理。拼音学习对于个别孩子来讲,就像一只“拦路虎”,拼音学不好,可能对整个一年级甚至以后的学习失去信心。跟孩子们分析了拼音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后,也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拼音只要讲究正确的方法,端正学习的态度并不难。
一年级孩子尚小,“先入为主”效应占主导地位,近代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曾经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没有接触拼音就被传言怎么难,孩子承受能力差很难会树立学好拼音的信心。
二、营造氛围:课堂教学趣味性、民主性,快乐收获
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于此,笔者在拼音教学中努力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多种实践性活动的尝试,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和民主性,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内驱力。
(1)看一看:学习新的拼音,引导他们学会看图,学会观察图片与拼音之间的关系,能激发一年级孩子浅层次的理解与记忆,提高看图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动态的视频总是学生的最爱,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大时代,搜索到关于拼音教学的动态视频是轻而易举的,但如何在缤纷的资料中选择最实用的?需要斟酌,权衡时间上的有限性,资料上的实用性。
(2)做一做: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孩子通过动手操作得到的知识记忆更深刻。故采用制作卡片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在小学阶段,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的直观性丰富了教学内容的感性教材,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学生借助操作的直观理解抽象的拼音知识,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协调发展。
(3)编一编:朗朗上口的自编自创的拼音儿歌教学法,是根据拼音字母其形、音的一些特点,编成孩子易学、易背的儿歌,使孩子们在儿歌的诵读中学习和掌握拼音。从儿童心理特点以及对事物的认知特点上我们可以发现,儿童一般对于押韵的语句容易记住。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把一些拼音知识编成儿歌引入课堂,使得学生在诵读拼音儿歌中学会汉语拼音。
(4)猜一猜:所谓猜谜语教学法就是根据拼音的音、形的特点来编一些谜语让学生猜。这类教学法通常运用于复习课中,复习课如果不采用一些特别能吸引学生眼球和注意力的教学方法,是很难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因为都是已经学过的内容,提起来他们都认为索然无味,如采用这一方法,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无形中更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5)玩一玩:游戏教学法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拼音教学内容和游戏活动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趣味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初入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让他们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将拼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不仅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在游戏教学中孩子们可以得到肯定,能够被认可是每个学生所需要的。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拼音教学中,我时常将教学过程编成一个故事,如小兔采蘑菇,遇到了各种危险,请小朋友帮忙;动物王国里,动物捉迷藏;小朋友去拼音王国,闯关拿门票;一起去郊游,做准备工作,收拾背包,准备食物;还有当下流行的喜洋洋智斗灰太狼等。如在教学“j”“q”“x”时,我创设了帅气的戴着墨镜的主人公鱼鱼熊,大家跟着鱼鱼熊一同出去旅游。一路上认识了老朋友声母,接着在公园大门口遇到了新朋友“j”“q”“x”,为了礼貌地认识新朋友,鱼鱼熊摘下墨镜与新朋友一一握手。然后,我让学生戴上宽大的墨镜对故事进行情境表演。这个故事本身具有较强的情节性和趣味性,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以及穿插其间的活动参与,深深地吸引了学生,“j”“q”“x”和“ü”相拼的难点一下子化解了。这样,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不仅轻松地掌握了知识点,也更多地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二、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小学生每天都向往的。在教学中,我将拼音的学习融合到简单的小游戏里,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知、巩固旧知,学生都兴趣十足,热情高涨,再枯燥的拼读教学也会变得生动活跃起来。如学习“un”“ün”时,我设计了简单的开火车游戏,不仅有单轨火车,还有双轨火车,与拼音结合,就“超级变变”,变成了“un”“ün”,这样采用变魔术的方法,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手指操练法也是拼音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可以同桌配合,一个做手型,一个发音,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在游戏中记住字母的形状。如左手拇指和食指一弯就成“o”,松开一点就是“c”,再加上右手食指和拇指就成“g”,两个食指交叉就是“x”,“c”中加右手食指就是“e”,等等。此外,还有两个或三个人出拼音牌拼读;火眼金睛寻找出错的音节;字母接力赛复习声母;小猫钓鱼找拼接;挖地寻宝拼读等等小游戏。这样,让学生在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游戏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扎实拼音学习的基础。
三、课间操巩固
课堂四十分钟,对于一群才七周岁的学生来说,的确长了,集中注意力学习四十分钟更是有点苛刻。课间操是个很好的缓冲办法,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怎样让课间操发挥作用呢?我收集了几个得意的做法。如巩固拼音时,我让学生一起唱拼音休息歌:“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 b p m f ......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 o e .....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音节认读表zhi chi ....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学习区分左右时,我引导学生这样做:“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拉拉你的左耳,拉拉你的右耳;指指你的左眼,指指你的右眼。拍拍你的左肩膀,拍拍你的右肩膀;挥挥你的左手,挥挥你的右手”。区分方向时,我带领学生这样玩:“两只小蜜蜂,飞在花丛中。左飞飞,右飞飞,上飞飞,下飞飞,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当然,课间操结合拼音复习只是一个语言载体,目的还是在于让学生活动一下身体,更好地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
四、儿歌帮助记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29-01
一、拼读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库,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拼音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会话能力积累,有了一定的实践技能,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不够,特别是字音(音节)的拼读是学生拼音入门学习的难点。人教版新教材采用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教学汉语拼音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上课时,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是正在调用他们原有的“语言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并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后,还须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综合认知能力,以达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强学生的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拼音能力了,又发展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拼音学习与观察情景图片的整合
低年级学生认识世界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认识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善于将情境图片与拼音学习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借助一定的情境进行拼音知识的学习。人教版新教材拼音部分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的学习空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真研读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从记汉字。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记汉字。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体现字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体现字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体现字形的部位,启发学生想像。
3、充分利用插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就很容易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使学生回忆起字的读音和字形,
三、做好拼音识字与阅读儿歌的有效整合
在低年级阶段,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引导学生进行拼音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一久就会导致学生的审美疲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做好拼音识字与阅读活动、儿歌教学的有效整合,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趣味化的阅读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拼音学习范围,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人教版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把拼音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样的安排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的运用,而且便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了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
我感到从一年级开始,学生每认记一个字时都应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大致了解字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二要运用造句的方法使学生大致了解字义;三要运用汉字构字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字形。教师还要注意强化听、说、读、写的互相渗透。听,听字的读音,听老师范读或同学朗读;说,让学生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说一句完整的话;读,拼读音节,认读生字,按词的组合朗读句子,读懂句意;写,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指导学生练习书写。通过充分调动眼、口、耳、手的功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综上所述,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巧妙的进行引导教育,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感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高效率、集中精力、兴趣盎然地听一节40分钟的课,更别说学习汉语拼音这一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了。因此,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把学拼音与学课文同时进行,每节语文课30分钟听故事说故事识汉字,留出10分钟左右教学拼音,可以放在课的开始,也可以在结束前10分钟。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分散难点,先记住音,后认读形。一节课要记住每个字母的读音和字形,学生的负担会很重。我们的拼音教学是从听录音开始,每天两次10分钟播放汉语拼音录音带,同时将汉字拼音字母表挂在黑板前,让孩子们边听边读。三天以后,学生们对每个字母的发音和写法大致有印象了,再分批强化巩固,每节课花10分钟认读3~4个字母的音和形,教师适当进行正音。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遗忘率低。
2 趣味情境“图与歌”
生动形象的画面,朗朗上口的儿歌是小朋友喜欢的。汉语拼音的教材图文并茂,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并精心设计儿歌,千方百计地给孩子们提供“情境图”与“语境歌”。如,教学b、p、m的情境图为:许多人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一个小朋友用手摸(mo)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正广播(bo),大佛是文物,不要用手摸。”与之相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po),爬上山坡看大佛(fo),大喇叭里正广播(bo),爱护大佛不要摸(mo)。”教学时情境图用以指导学生观察,并相机出示字母,语境歌则用以巩固所学的字母。小朋友在图与歌的情境中学习,知道了字母并不是神秘的东西,而是存在于日常的语言之中,从而缩短了学生与汉语拼音的距离。
3 教学方法要灵活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歌谣、口诀等韵文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材料。人教版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打破了单一学拼音的方法,将学字母、拼音节、看图识字、看图说话、读句子、读儿歌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安排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的运用,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学拼音的思想,而且便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了条件。学完拼音,学生认识了70个高频字,读了11首儿歌,学习内容的多样化,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多方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例如,拼音第四课《d、t、n、l》,除学字母、拼音节的练习外,还有两项内容。第一项是看图识字,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一匹马驮着米袋在前面走,后面小兔追上来告诉他,他的米袋漏了。然后,带调拼读音节,认识“大、米、土、地、马”五个字。第二项是读儿歌《轻轻地》,儿歌只有四句,却明快活泼,充满童真童趣,“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儿歌采用全文注音,第一次出现的本课所学的音节用红色标出。安排儿歌的目的是在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拼音,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
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兴趣浓厚,识记能力强。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才能让其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中学生新知。如:在学习“家门口不远,就是金色的海滩”这一句话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作者的家门口不远处就是金色的海滩,你的家门口是什么呢?”简单的一句话,勾起了学生对家乡的回忆,家门口的一切浮现在他们眼前。于是,他们有的说:“我家门口不远处有一条小河,妈妈常常在河边洗衣服。”有的说:“我家不远处有一条公路,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在奔跑。”有的说:“我家不远处有一幢高楼,高楼里住着我的同学。”……
二、创设生活情景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面不宽,有些课文中的情景,学生并没有观察过,因而并不是他们所熟知的。这就需要我们借助教具等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或展现一种现实生活的情景。如:在教学“家门口不远,就是金色的海滩”时,为了让学生积累“金色”一词,我出示了这样的训练题——“金色的(??? )”。为了让学生能很快地将平时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反馈出来,我将提前设计的金色的稻田图通过投影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很快地说出“金色的稻田”、“金色的田野……”然后再用投影展示一幅金光灿烂的太阳图景,学生的视野被这一熟悉的生活图景所拓宽,思维被激活。他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发言:“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太阳”、“金色的沙滩”、“金色的土地”……
三、利用生活情景
近日,笔者听了我校一堂一年级的识字课。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达成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孕育铺垫的环节中,展示了这样一个片断:
师:我知道小朋友们平时很会学习,给自己家中的家具上都取了名字。哪位小朋友给大家展示展示?
第一步:“化整为零”与“登门槛效应”
什么是“登门槛效应”呢?
“登门槛效应”用一个词来形容,即是“得寸进尺”。我们让学生直接读写一个音节比较复杂的单词时他们不愿意做,也做不好。我们让学生去读写一个较小的音节时他们却很乐意去做,很容易就能做好。所以,我们在教学单词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首先,把一个“大”而“难”的单词分成比较小的简单的发音单位。然后诱导学生一步一步去完成任务。也就是“得寸进尺”。
例如:teacher可以把它分成tea cher两个发音单位,然后让学生先把tea这个发音单位拼读、拼写熟练(为什么要“拼读、拼写”后面会详细说明)。因为这个要求难度很低,学生很快就能完成好。确定学生都已经会了再让学生把cher这个发音单位拼读、拼写熟练。因为前面的任务他们已经很轻易地就做到了,所以也就很乐于去完成第二个任务了。等到学生们都已经熟练掌握了这两个音节,再让他们读出和写出teacher这个单词他们立刻就能做到。
为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登上“门槛”光化整为零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好的拼读、拼写方法,只有把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第二步“拼读、拼写”与“心理迁移规律”
这种方法就是借用学生已有的“汉语拼音”学习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对后继新的学习的迁移来读、写单词。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第一,“迁移”的概念是什么?
心理学中有一种心理现象:学习的迁移。
我的观点主要采用了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所用的教材:《教育心理学》(小学部分,由林丰勋主编)中的观点。
迁移的概念是:“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种新旧知识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通过学习“迁移”的概念我们应该知道: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新、旧知识之间会发生学习的迁移。
第二,迁移发生的前提是什么?
我们还是要看这段话:“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影响着后继新的学习。”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已有”这个词,通过这个词我们也不难看出迁移发生的前提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
第三,迁移发生的范围有哪些?
“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影响着后继新的学习。”这句话说的就是迁移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而在这几句话中我们首先应该强调几个地方,第一是:“任何学习”。第二是:“都是”,这也就是说任何学习都普遍存在迁移规律。
第四,迁移发生的程度受什么影响?
“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书中还说:“已有的背景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新的学习,即迁移越容易。”
汉语拼音学习和英语单词学习之间的迁移。
第一,汉语拼音学习和英语单词学习之间迁移的可能性。
通过前面我们对迁移发生的前提条件的了解可以断定汉语拼音学习和英语单词学习之间具有迁移的可能性。
第二,汉语拼音学习和英语单词学习之间发生迁移的范围。
前面我们知道了迁移的发生是在任何学习中都会发生的。既然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汉语拼音的拼读、拼写和英语单词的拼读、拼写一定会发生迁移。
第三,汉语拼音学习和英语单词学习之间发生迁移的程度。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1、汉语拼音和英语单词之间的共同点。
英语单词是一种拼音文字它的拼读和汉语拼音的拼读有很多的共同点。
“学生迁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学习内容的深化程度。”“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这也就是说,旧的知识、技能等和后继新的知识,相似性越多越容易发生迁移。书中同时还举了英语和法语的学习,它说:“英语和法语这两种学习材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学习这两门外语时,在听、说、读、写以及记忆、思维等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方面也具有共同的要求。这些共同的成分决定了两种学习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彼此之间很容易发生迁移。”
2、汉语拼音和英语单词之间的相似形。
既然相似性能导致迁移的产生,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英语单词和汉语拼音间的相似性。我认为英语的辅音字母和汉语拼音的声母在发音方面具有共同的成分,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读音和汉语拼音的韵母在发音上具有共同的成分,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它们在写法上具有共同的成分,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拼读上具有共同的成分,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这许多的相似性一定会导致迁移的产生。
3、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的背景知识。
在教学拼音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在教学拼音字母时,应根据图和字母的结合性展开趣味教学,如教学g,k,h时,设计一个“捉迷藏”的环节,让学生在图中找到三个字母(记形),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小朋友跟字母宝宝打招呼(读音)。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并且也很快记住了g,k,h的音和形。教学音节拼读时,如是图文结合的音节,让学生看图猜音,如教学bā bá bǎ bà,,先出示图,再出示声母、韵母,让学生自主发现bā―猪八戒,bá―拔萝卜,bǎ―打靶,bà―爸爸。看着图,学生很容易地拼出了音节,而自主发现的乐趣比枯燥的一遍遍教读更能让孩子记忆音节的发音。另外,还根据主题图让学生复习音节的拼读,并让学生练习说话,把拼音学习和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
2 、创设课堂中的趣味性。
(1)游戏法。低年级儿童天真活泼、喜唱好跳,根据这一特性,我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克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把欢乐引进课堂。如教学声母n,我范读并讲解了发音方法后,指导学生读时,可采用开火车的游戏教学。学生依次站起来发音。火车可以顺着开,也可以倒着开,此游戏法既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活泼有趣,又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2)演示法。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低年级学生的记忆以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而拼音的知识则比较抽象,所以利用教学器具进行直观演示,是开展拼音教学的好方法,当制作精美,色彩丰富的教具展现在学生眼前,更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多看,启发学生多说,结合老师童话式语言的讲解,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情境下愉快学习。
(3)表演法。适当地运用表演形式进行情境教学,让孩子们参与生动的表演,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如拼音字母比较难记,特别是形近的拼音字母,如b,p f,t等等,可编一套拼音手指操,把拼音字母都通过手指的组合表现出来,并让学生边读边表演,在帮助学生记住字形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故事法。寓教学内容于故事情节中。 声调教学中,应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将“四声” 的学习内容编成故事,并制作成动画课件,生以观看动画片的形式来自主学习。
(5)摆字母的方法。摆学具练习要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先练习找拼音,即:老师读出一个声母或韵母,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形,而后快速地从学具中找出对应的声母或韵母。然后再练习拼复韵母(方法同上)。再练习摆二拼音节,最后练习较难的三拼音节和带调音节。在进行摆放学具练习时,可以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也可以指名到黑板上进行摆放表演或比赛。
3.读拼音的趣味性。
联系生活读,学生在入学前往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拼音教学中时,特别要注意联系儿童生活实际,把学习汉语拼音放在语言环境中,加强拼音与听说读写的联系,教学中可以采用给音节带调组词的方法,如:qī―七个、欺负;qí―红旗、下棋;qǐ―起来、企鹅;qì―气球、汽车,也可以练习给音节带调说话,如教学“ai”时,让学生先带调组词再说话,“ài―爱,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们爱祖国,通过孩子们自由地组词说话,把无意义的拼音符号与儿童生活、语言联系起来,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 二、根据儿童语言特点,运用儿歌突破难点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在拼音教学中,抓住字母字形的特点,特别是遇到难点的时候,编一首儿歌,学生在边读儿歌边拍手边识记中便可以突破难点,记住字母的形体。这样学拼音既生动活泼,又轻松愉快。如:单韵母只有6个,看似容易,但对初次接触拼音的学生来说也是困难的。我抓住单韵母字形的特点,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结合插图编成儿歌:
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 a a;
大公鸡,哦哦叫,拢圆嘴巴o o o;
水中游来一只鹅,水中倒影e e e;
漂亮小i带帽帽,咧开小嘴 i i I;
树上有个乌鸦窝,翘起小嘴u u u;
小鱼吐个小泡泡,吹起笛子ü ü ü 。
小学生学习中直接面对的是小学语文课本,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学习和语言的工具,在教师和学生双向的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课本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p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优秀范例,还是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好“教材”。教师要很好地活用这一源泉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服务。教师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得深入挖掘教材,设计好课堂教学,适时适度地渗透口语交际训练的切入点。
1.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
刚入学的儿童,常常说话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学生刚入学学习汉语拼音时,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如:在教学四声音节时,学习ye的四声:yē子,我喜欢喝椰子汁。yé爷,爷爷身体很健康。yě菜,奶奶在山坡上挖野菜。树yè,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往下落。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语,造不同的句子。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便于理解字义,并练习运用。既掌握了“ye”的四声,又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不是单纯地学拼音。
2.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
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如在教学形声字“蜻,情,睛”时,先让学生懂得声旁帮助记字义,形旁帮助辨字形。再让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说出这个字怎样写,怎样记忆,给生字找朋友,再运用词语说句子。
3.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
教师主要是通过描述课文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课本、课文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这三者的交际。如教学《蜗牛的奖杯》一课时,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大量鲜活的语言后,我设计了一个模拟采访练习:你得过什么奖?得的是什么奖?你获奖后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第一名你会怎么样?接着让学生再续故事:有一天,老蜗牛带着小蜗牛一起出来散步。正好看到前面在举行飞行比赛。老蜗牛望了望天上正在飞行的蜻蜓、蜜蜂、蝴蝶……叹了口气,说“……”让学生讨论并思考:老蜗牛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呢?小蜗牛会怎么说?这一环节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的体验。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心底流露出来,真令人欣喜。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二、利用语文课堂创设各种交际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积极地进行思考p观察p想象,这样他们才乐于交际,善于交流,他们的语言才会似叮咚的泉水涓涓流出。
1.语言描绘情境
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在言之有物p严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往往会对那些内容有趣p情节生动p人物形象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p动物故事等表现出极大兴趣。因为孩子是最善于模仿和创造的,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体验语言,诱发他们的创造力,利用学生“表演”才能,创设语言环境。在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表演情境,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只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3.实物创设情境
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正像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人物就是教他们学会看p听p感觉。”因此,在教低年级小学生说话时,要教会他们观察。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
三、重视语文课堂激励性教学评价,增强口语交际兴趣
评价,是口语交际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调控训练的重要手段。因此,口语交际训练必须抓好评价环节。在讲究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应注重艺术性,具有艺术性的评价才能产生最佳效能,促进整个训练不断纵深发展。
1.评价要突出激励性
口语交际话课上,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有极大的争强好胜心理。无论思维p说话,他们都爱表现自己,每做一点儿事,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所以,在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
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意义?所谓信息技术与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是知识简单地、孤立地拼凑或叠加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整合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非常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探寻整合的足迹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力。”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学效率?我深知,与其说是一种机遇,不如说是一种挑战。因此,我在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引进自己的语文课堂,使信息技术与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1.信息技术与汉语拼音教学的整合。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石。汉语拼音字母作为表音符号,学起来比较抽象。电教媒体在拼音教学中的妙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
(1)善用媒体资源,突破学习难点。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字母的发音和书写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搬掉学习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在字母发音和书写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把同学们带进美妙的动画王国之中。如在学习声母j时,我把网络共享资源课件“在线flash学拼音”引入了课堂。在动听的音乐中,随着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同学们耳朵听着老师的讲解,眼睛看着j的flas,小嘴巴忍不住地小声读着。和着那好玩的动画笔在四线格中的移动,同学们的手儿也不由自主地书起空来,大大降低了j的发音和书写难度。同学们的注意力有了空前的提高,你看,连班里最好动的小明也瞪大眼睛跟着学习呢!
(2)活用多媒体,辅助拼音复习。“温故而知新”,巩固既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基础,又是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必要条件。我在汉语拼音的巩固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样既能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又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如在复习声母的时候,我借助投影仪让学生用小棒和棉线在实物投影仪上摆字母。你听,摆出字母的同学多高兴呀!“我用棉线摆出了s!”“我用棉线摆出了w!”“我用棉线摆出了z!”“我用小棒摆出了x!”“我用棉线和小棒摆出了b、p、d、p!”“我用棉线和小棒摆出了t、k!”许多学生忍不住跑到讲台上,兴奋地把自己的杰作投影出来,与同学共享。同学们在欢乐的创作和展示中,既复习了拼音字母,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2.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识字是阅读、习作的基础,也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如何把枯燥的生字教学变为学生的乐学,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可谓是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1)巧用电教媒体,为识字教学增效。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那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提高了生字的学习效率。如在学习“年”字时,我发现该字的笔顺笔划学生不易掌握,于是,我就制作了一个写有“年”字的动画课件。然后,播放课件,把字的笔顺、笔画一笔笔慢慢地表现出来,并配之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感知。因此,学生看了动画,对所学生字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又如一些易写错的字,我会利用课件,重点闪动笔画或偏旁,突出重点、难点,加强刺激记忆。这样,真是乐在其中。
(2)共享媒体资源,拓展识字空间。多媒体网络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料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生字时,为了拓展学生思维,我集思广益,把网上的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活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进行生字教学的拓展延伸,并用电脑及时反馈。比如在做“补笔画”这个游戏时,我把学生最爱写错、最容易遗忘的笔画、笔顺等部件空出来,让学生做“填补”游戏、做错时,电脑小精灵会及时提醒孩子们:“做错啦!做错啦!”做对了,电脑小精灵又会马上表扬鼓励:“你真棒!你真棒!”多媒体与课程的有机结合,使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加深了印象,强化了记忆,调动了热情,提高了参与。
三、享受整合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