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15 15:11: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1)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科学性、技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剪贴图形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中的内容,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掌握选中图形,复制、剪贴图形,并能进行简单的翻转。在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大胆的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理和设计,并分为四大块:不拼不知道、剪贴拼更妙、会拼才会赢、智慧大比拼,从而把知识点有机的串连在一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这样的设计很感受兴趣,从而让他们始终在被课堂所吸引着。

整个教学,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环节,都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重点,让学生上台示范,让学生边操作边说,然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去实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整个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在操作中,我一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助手,适时点拨,加以引导、启发,培养创新。同时,我还充分调动基础好的同学,让他们去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协作的情感。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分享彼此的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

篇(2)

七年级的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给上一级的学生上计算机课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学生刚刚认识键盘上的字母,还不熟练,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他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找出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比较好。

三、教学方法生动灵活

仅仅口头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采取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单纯讲解,而是侧重于画各种各样有趣的图形。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晰,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碍,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上机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我在做“文字编辑”练习时,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编辑练习软件的功能对比,使学生对Word 2000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我还及时总结出他们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性和速度不够,不能盲打。进入指法综合练习后,我提出了操作要求和技巧,许多同学接受了挑战,使课堂学习氛围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

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操作技巧。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也给别的学生树立了学习电脑的好榜样。对操作不理想的学生,我的解决办法会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当受到老师鼓励赞扬时,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经过实践,这些同学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有的还提出要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篇(3)

当今网络对中学生的毒害比比皆是。我们都知道“学生一旦接触互联网就会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但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网络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如果缺乏引导,学生也会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正确的引导方法是什么?社会各界一直都在进行“学生上网利弊谈”,但不管谈论的结果如何,网络进入生活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而且是时代的需要。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不可排斥的,它是工业时代转入信息时代的标志。我们要做的正是把学生引向“学习”中来。毋庸置疑,与任何事物一样,“网络”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们目前所能做到的是正视它、用好它。 “OICQ”、“聊天室”和“论坛”等正是网络创造出来的虚拟社区,我们不是要“取缔”,而是要“拿来”为教学所用,促使学生在经验世界和语言文字世界中学习活动与学习经验的整合,这样才是积极的做法。

反思二:指引学生信息技术的道路

现实中,我们很多教师只是教技术,完成教学任务,一味追着技术的发展,而我们自己所能学到的只是浩瀚信息海洋中的一滴水,所能教给学生的更可能只是这滴水的几分之一。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教育要培养的是具备高信息素养的学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是否进行了角色的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主动地教和被动地学的关系了。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可能使一部分学生所掌握的技术超过了教师。因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位热情的帮助者,正如萧伯纳(George B.Shaw)所倡导的那样:“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

反思三: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信息技术课程一门综合性的基础性课程,在知识、技术、能力和伦理道德方面都应有所涉及,它有其作为一门课程所必须包含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评价方法。因而没有理解(或曲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只停留在讲讲某个应用软件的操作、讲讲浏览器、讲讲某一杀毒软件的操作、……,用教技术的方法来教技能将造成“穿新鞋走老路”——无法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效果。

另一个问题,因为教材的编写是“螺旋式上升”的,从小学到高中,一部分信息技术内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复着,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沿用旧的课程观,那么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无心学习、被动地“玩”的现象肯定很难被扼制。因而,运用“新课程观”来执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课程观中强调的是师生共同创造、开放性、个性化、超文本链接的课程体系,因而,让学生参加到信息技术课堂的资源建设和教的活动中,学生有了学习的自组织的过程,就会自觉地回归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信息技术的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目前信息技术课堂之所以会出现所谓的“混乱”局面,最关键的问题是因为缺乏正确、有效的评价手段。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应该包含了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对学生的认识太少了,我们面对的是几百位学生,每周一节课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有完整的认识。因而评价不能光靠教师自己,还要靠学生自己。根据国内外新型的学习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课评价所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文件夹,文件夹中包括了学生自己的作品、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对别人的作品评价、自己的心得、与别人交流的情况等等。评价的结果不是对某个软件的熟练程度(如Excel工作表包括了几行、几列),也不一定是某一个分数,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篇(4)

反思一重硬件投入,轻师资队伍建设

从2005年起,郧县开始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陆续为中小学配备了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的远程教育设备,特别是模式三的实施,使原来老旧的计算机设备得到更换,解决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硬件问题。但是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由于信息技术是一个新出现的学科,高素质信息技术教师的普遍缺乏严重制约着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农村中小学绝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都不是正规的信息技术专业毕业,一般都是从别的学科转行或者是兼职,只通过短期培训就上岗了,有的甚至没有经过培训。这种现象导致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不能充分领会信息技术学科的内涵,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都严重不足。

反思二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目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只是作为一种考核科目,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农村中小学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

1)对信息技术教师选择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领导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件非常轻松的工作,对教师的选择很随意,经常换来换去。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本来就不是很高,如果不能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那信息技术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必然会下降,这样就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2)信息技术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每当学校开展活动、迎接检查、各种复习备考需要时间时,总是以信息技术学科作为“牺牲品”,用信息技术的课时来弥补其他学科的不足。

3)很少或从不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学校的常规工作,别的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经常开展,而信息技术却常常是一个被遗忘的学科。

4)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考核不严。学校对别的学科的教师制订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在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等各个环节对教师进行严格要求。而信息技术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师却成了“世外桃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反思三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很高,但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每逢信息技术课,学生恨不得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进机房,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看似很高。其实大部分学生的心思并不在教师所讲的内容上,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游戏、聊天、娱乐。每当教师给学生做演示操作时,很多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点根本不感兴趣,不是无事可做就是胡乱按键盘和鼠标。一到学生自己操作时,很多学生把教师布置的任务放在一边,不是偷偷玩游戏就是不停地设置显示器的桌面,常常引得其他学生围观。

反思四上完课,机房里一片狼藉

篇(5)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62-01

当前我国高中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老师,或是信息技术老师的教学能力不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二,高中学校教学资金的不足。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无法有效的开展信息技术教学。造成上述不足的原有很多,其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教学设计存在的缺陷是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教学设计与反思的重要性,然后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的阐述。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让读者对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1 教学设计与反思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般都是由教师自己进行编写,教学的设计与反思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设计一般在教学实践活动之前进行,反思工作一般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教师根据对教材主题、典型事例等方面的分析,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与反思,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接受度等教学经验记录下来,强化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为其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这份工作经验与其他同事进行交流、分享,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以此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 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内容

2.1对课例进行具体的描述

教师首先要对即将教学的内容进行明确的分析。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都是比较基础性的知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都可能会用到的计算机知识。Office办公软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是比较重要的课题之一,该项教学对提升学生运用office办公软件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Office办公软件是当前各个行业在开展工作时,都会涉及到的基础性软件。掌握这门技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office办公软件教学中的《制作电子报》这一课例,来阐述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对教学课例进行仔细的描述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

2.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制作电子报》这一课题对提升学生在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巩固学生对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可分为两点:

2.2.1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在该课题的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通过对课题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该课题的核心知识。

2.2.2过程与方法的掌握

首先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沟通,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掌握知识学习的方法;其次是操作过程的掌握,信息技术课教学重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的操作过程中是否会出现错误,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多讨论。

2.3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

每一课题都有其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制作电子报》的课题中,教学的重点是要求学生体现出电子报的设计思想,教学的难点是对电子报进行评价。

2.4课堂教学的准备要充足

教学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制作电子报》的课题教学时,老师要充分利用局域网将与电子报制作相关的图片、资料、主题文字等进行共享,并让学生自行取用。要是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自主上网搜集资料。

2.5具体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4个步骤:首先,将协作学习的任务布置到不同学习小组中;其次,设定优秀作品的评定标准,并将要点告知每位学生;第三,指导学生收集文字、图片等资料的方法;最后,鼓励各个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并完成电子报制作的任务。

2.6设计思路解析

在上文的教学设计中,其设计思路强调的是对学生小组协作学习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协作学习能够加强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总结

通过上述教学设计,可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反思和总结。(1)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只是起到辅导和监督的作用。本文中的小组协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以计算机为依托的课程教学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在教学设计中,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的教学设计已明确了这一点。(3)当学生完成作品以后,老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评点和鉴赏,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知识要点,对作品中的优秀成分进行肯定,以此增加学生的自信心。(4)目前很多学校的信息教学设施都存在着缺陷,有的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善,有的学校教学设施的质量差,这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主要问题。本文之所以开展小组教学,其一是因为小组教学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其二是受到学校教学设施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的要求。因此,我国高中学校必须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完善,以此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要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132-0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操作能力,为升入大学后的计算机学习打下理论和实践上的基本认知基础。针对信息技术课的自身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是高中生这一生源群体日后必备的一门学习技术,很多学习方面都会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知识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式和方法、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因素的消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学归纳和总结。面对教学反思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更正,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1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1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够重视

高中的学习时期是升学考试改变命运的关键时期,中国式“一考定人生”模式为高中学生带来的精神压力是巨大的。每个学校之间互相评比升学率,来展现学校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的雄厚。学校把绝大部分的注意力投放到参加升学考试的各项科目的学习研究中,从而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信息技术不参加高考,学校也就随之不会对其进行大量的师资或是资金投入。计算机本身就是时间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学习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导致计算机教学设备和基础设施不足,机器老化破损严重。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中由于机器不够用、操作时系统故障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严重影响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校方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不重视,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态度的散漫,教师的教学态度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回反复的情况下造成恶性循环的教学状态现象产生。

1.2师资内部队伍建设不够强大

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相对较快,在具体的时间操作上不断地进行新实践的方法融入。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跟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步伐,增强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基础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现在高中往往对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安排没有实操经验或是经验很少的教师进行教学,从而不能给予学生一个好的理论指导坐标,学生自然在其学习效率上存在诸多差异落点。由于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低,对于学生在实操进行中出现的难点问题无法及时给予方法指导;由于教师理论知识水平低,教师在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时,无法找到正确的知识渗透方法。导致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进行传统教学方式的渗透,教师主动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教学装态,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模式下生存发展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是直接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1.3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的观念定位存在偏差

信息技术课程给学生的直接联想便是计算机,计算机给学生们的直接联想便是各种网络娱乐活动。教师在台前面对机器认真讲解时,学生们在私底下进行登录QQ,玩网络游戏,看电影等娱乐活动。学生们在进行私自活动的同时,在下面议论、嬉闹等声音,严重影响教师的讲课心情和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课堂纪律的措乱感到厌烦时,解决其现象的为唯一方式便是进行不联网式教学。这样一来,就会对教师搜索教学资源上带来阻碍,导致学生无法学到相关资料的知识内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2面对教学反思中的不足,提出相关教学对策

2.1校方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支持力度

通过对反思中的问题分析,校方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够重视的厉害分析,要求校方必须加大力度支持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开展。首先在思想观念上给予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认知,从而增强教师对其教学态度上的积极转变。其次,校方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信息及技术课程的教学设备和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对老化程度严重的机器及时进行更新换代。避免由于教学设备上的缺憾,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效果的实现。以学校为单位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大奖赛,为学生提供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上的特长,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综合在能力上的培养。校方可以建立信息技术教学反馈意见协会,针对学生们指出的信息技术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方法策略上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为信息技术学习的效果提供保障。

2.2注重教师综合能力水平的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针对于高中阶段的生源群体而言,在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上有一定的基础功底。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对学生要学习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操作知识,运用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渗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师自我的完善工作。注重老师综合自我的完善工作。注重教师综合能力水平的建设,校方要定期对计算机教师进行知识学习和实操培训,进而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对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反思、实践、再反思的重复过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上的尝试和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关系。抓住学生的学习胃口,从而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与教师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操练习。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在丰富教师自身综合能力水平的同时要积极加以实践运用。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定位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操作方法上的投机取巧。积极聘用实践操作成绩好的学生做课堂小指导教师,协助教师在学生能够中间进行教学指导。很多学生由于胆子小不敢对教师进行提问,这时小指导教师便会派上用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效果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效果相比相对好些,从而促进学生间的友情沟通。在教学过程中,当小指导教师也不会解决学生的问题时,教师再及时给予充分理论指导和实操说明。这样一来,教师在充分发挥自身引导功能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上的发挥。

3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极具必要性。在反思的过程中对影响教学效果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积极找到解决方法和措施进行修整,进而保障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集知识与技术并相发展的知识学习体,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平台,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为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铜川市矿务局第一中学,陕西铜川727000)

参考文献:

[1]杜立明.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课外阅读(中旬),2011,(8).

[2]吴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成功(教育版),2010,(9).

[3]高慧艳.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两点反思[J].成才之路,2011,(08).

[4]林宏.浅谈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J].中小学电教(下),2011,(08).

篇(8)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起步较晚,在国内缺乏相应的教学参考,作为一个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才开始在我国兴起的词汇,学术界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释义广泛却又模糊,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重点参研教学大纲的核心论点与目标指向,才能切实发挥教学的效用[1]。那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目标是什么?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在这样的目标导向下,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实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以期为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发挥信息技术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效用而贡献力量。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性探析

1.什么是信息技术

当前,学术界将信息技术定义为“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对信息的管理,其二是为处理信息所应用的各种技术。在当代社会,信息是除却人力资源之外的第二要素,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要获取信息也许并不困难,而困难的是将信息转化为发展的动力,而这才是信息技术课程诞生的根本目的。

2.什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内涵

中国的信息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在国内的普及而形成的,信息技术课本身的含义是计算机课程,而计算机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当前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宇航、工业、金融系统、服务等多领域。在当代,可以说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而信息技术课的主旨是为如何通过计算机建立信息、接受信息、分享信息及发送信息,由此可见在初中阶段设置信息技术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是讲述计算机的使用及计算机的掌握,如图片、表格、浏览器、幻灯片、Word及Word文档编辑等,这正是全面掌握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信息技术的初级阶段。因此,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内涵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其与信息技术构成了一定的因果关系。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探究环节,笔者择取了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为例,本节共分为三课时,分别由“信息”、“信息技术”及“信息的编码”三节组成。

1.“信息”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信息,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并通过实践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课堂实践过程分为课题导入、主题探析与实践验证三个部分。

其一,课题的导入:

首先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各种图片,并以问题导入课题。

师:这些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

生:自然界和人们的社会活动。

师:“看图”是你们了解图片内容的唯一途径,即,说明图片向大家展示了某些信息。那么,信息的概念是什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项课堂活动,请同学们体会信息的含义。

其二,主题探析:

课堂活动:让学生观察课室内所有能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信息。

师:信息是什么?

生1:信息是能看到的、听到的及感受到的。

生2:信息是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生3:信息是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师(板书):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方式。

其三,实践验证: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信息来源、信息的构成及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课堂实践:

其一,导入课题:

师:我们现在上的是什么课?在上一课,我们学习到了什么?

生:信息技术课,在上节课中,学到了信息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其二,主题探析:

用多媒体播放信息技术在当代的应用,并填表:

表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当代各领域的应用

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应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取每一组答案进行比较,并对错误理解的小组进行额外引导,从而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

其三,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向学生简要介绍语言文字的产生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电话的发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3.“信息的编码”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信息编码的概念、意义及其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课堂实践:

其一,导入课题:

师:计算机仅是一台设备,它既“看”不见文字和图片,又“听”不懂人类的语言,更不能自主处理这些信息。所以,我们必须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将其翻译成计算机能“看”或“听”懂的语言,才便于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其二,主题探析:

多媒体展示:二进制数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述的数,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为“逢二进一”。

运算规则为:0+0=0;0+1=1;1+1=10……

字符编码:(1)各种字符在计算机内均以二进制编码表示;(2)一个西方字符与一个确定的编码相对应;(3)一个汉字字符则与一组确定的编码相对应。

其三,让学生认识信息的编码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师提示:假如没有信息的编码,那么计算机将如何运作?正如人类的大脑,假如没有大脑,那么人类又如何进行生产、生活?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作为本文的第二个核心论点,笔者对上述课堂教学过程开展了细致的反思活动,以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其一,针对“信息”一课,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从生活中导入课题,深化了学生对“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应用于生活”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了“信息”的概念;而欠缺之处在于从“信息”向计算机的过渡,对信息的论述相对独立,应在课堂上补充相应的计算机元素,深化学生对信息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系认识。

其二,针对“信息技术”一课,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表格的应用。首先以多媒体播放信息技术在当代的应用,其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表格形式进行阐述,可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彰显本课教学效用;而不足之处在于导入课题过早,在上一课“信息”与本课“信息技术”之间,应构建相应的知识链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认识过渡。

其三,针对“信息的编码”一课,成功之处在于开篇课题的导入,能够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信息编码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而不足之处则在于对信息编码的意义解析,需作进一步完善。

四、结语

篇(9)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3-0137-02

一、转变观念,关注学生不同发展

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认知改变,教师要实现身份转型,由过去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奠定基础。

1.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适宜的教学情境,依然能够激发其探索学习的热情。教师的生动讲解、故事引导、现实案例展示、问题悬念设置,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动画、文字案例等材料,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如果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就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做了铺垫。

2.凸显学习的主体意识

由于在学习基础、学习悟性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个体之间会呈现较大的学力落差。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群体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为不同学生群体设计教学方案,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精神体现。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不仅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个性化施教创造条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主动学习,其学习效果当然是显著的。例如,在学习《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时,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就让学生讨论“什么是信息”这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纷纷表达观点。有学生说,校园里有铃声,铃声响起,我们知道上课下课做操,这铃声就是信息;有学生说,我们看电视、看报纸,这电视和报纸就是传递信息的媒介,电视和报纸给我们带来众多文字、数字、图像、声音等信息;也有学生说,老师今天给我们讲数学,给我们传递很多概念定义等信息。最后由教师做总结: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境、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从学生的讨论中不难看出,教师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意识,设计了一道开放性讨论题,学生踊跃发言,对什么是信息进行积极探索,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性。如果教师不让学生主动探讨,自行抛出信息概念定义,学生不仅记不牢,也不能形成学习动力。转变教学观念,需要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样才能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精神

二、优化教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法比较固化,教师演示学生演练,如此循环反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新课改要求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对教法进行优化,为学生提升学习成绩做好引导和服务。

1.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布置的具体任务目标,让学生通过个体的、集体的实践操作行动,去完成任务“产品”。这种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任务驱动,学生为任务去阅读、分析、探究、操作、实践、归结,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程序。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形成实际操作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的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实施这种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要正确传导学习认知,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游戏教学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专业性很强,一些抽象复杂的信息概念、定义,教师难以讲解清晰,学生也不能顺利掌握,这样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将这些难懂的信息概念、操作原理进行转化,如尝试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自然会乐于接受。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课堂教学自然会良性发展。例如,在学习《文件的下载》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流行歌曲,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好听的歌曲如何下载到电脑里呢?学生中有很多人都举起了手,也有一部分学生真的是不会。于是教师可布置任务:现在就来完成一个小任务,将电脑联网,将自己喜欢的歌曲下载到电脑里。学习小组集体操作,要求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学会下载歌曲。任务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学生甲说:“我是在百度上搜到这首歌曲,然后下载到电脑里。”学生乙说:“我是先下载音乐盒,然后在音乐盒里找这首歌曲,最后下载到电脑里。”学生丙说:“我是利用网际快车下载的。”三位学生的下载途径不一样,但都完成了任务。教师应及时对他们的表现给出积极评价,并进一步明确下载的基本程序。

三、注重操作,历练学生实践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应合理地安排学生的上机时间,适量设计上机作业。

1.合理安排上机时间

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上机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操作积累时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信息技术,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有重要现实意义。教师讲解完相关理论之后,要及时安排学生上机操作训练,确保学生的上机时间不低于总课时的90%,用实践操作促进信息理论的学习探索。

2.适量设计上机作业

学生喜欢上机操作,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安排适量的上机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相关作业任务,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高。教师在设计上机作业时,要注意对学生学情进行深入调研,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教师布置一样的上机作业,可能会让一部分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为提升学生上机操作的积极性,教师要为不同群体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上机作业,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例如,在学习《文本的结构化和形象化》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操作实践题目,如亚洲篮球锦标赛进入八强的球队上半区有中国队、伊朗队、韩国队、印度队,下半区有卡塔尔队、日本队、菲律宾队、黎巴嫩队。分别用文字表达、结构图表达、图形表达、表格表达等方式对其进行对阵排列。每位学生自主选择两种方式进行操作。任务下达后,学生积极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跟进解决。成果展示时,学生大都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很多学生制作的对阵图非常专业,教师给出的评价也极高。教师让学生上机操作,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对提升作业针对性有重要帮助。学生通过对操作任务进行分析比对,获得重要的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不仅要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还要在教法学法设计方面做出优化改进。只有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尝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教师有意识地改变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篇(10)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以信息素养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为适应在信息社会生存、终生学习和持久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能力。

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2 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并渗透德育教学

虽然教材和教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学习资源以及一定的学习流程,但教材只是教学资源之一,仍需要教师结合网上、杂志上的优秀案例资源驾驭教材,仍需针对不同的学校情况、教学实际及教学对象特点,对包括教材在内的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扩充。只有源于教材而不依赖教材,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是“活”的,才有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讲解第一册(上)《智能ABC输入法》这个知识点时,考虑到书本内容比较理论化,根据本校学生数量多的实际情况,我先播放一段学生在楼道内拥挤、冲撞、摔倒的情景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出楼道礼仪:礼让、右行、轻声、慢步。然后要求学生将词语输入电脑并打印出来贴到楼道里,鼓励大家共同遵守。紧接着设计一系列文明用语:团结、友爱、互助…….由学生练习词语输入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处理教材并渗透文明礼仪知识,以便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培养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学习习惯。

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老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任务驱动式、主题式、研究学习式、探索式、分组协作式等多种形式,其中任务驱动和分组教学模式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课堂中,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两种教学模式往往存在这样的误区。

1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少了学生的主动分析和规划。

如果学生只是完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操作不熟练的学生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些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任务都要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且要按照任务准备 任务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规划任务操作结果评价任务完成等步骤有序地执行任务。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布置任务的目的是什么,分析并提示怎么来操作或用几种方法来操作,操作过程出现问题应如何处理等。此外要善于运用分层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因此设计任务时一般分为基本任务和综合任务,要确保所有学生能够完成基本任务;综合任务供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任务完成之后要对学生作品从技术和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查、展示、和点评,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空间,在主动参与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任务教学模式下教师扮演的角色是教学方案的设计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研究成果的评价者。

2 分组少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分组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分组有时会变成组长检查一下各自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小组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协作学习、相互交流,这种“分组”流于形式,还不如不分组的教学效果好。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上面,要培养学生相互间的配合默契。要让每一个成员明确他们的任务。组长,要分配好组员的工作,并可以把学习任务再细分,分配给每一位同学,并且要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合作。要合理利用有特长的组员,发挥组的优势。组员,要积极接受组长分配的任务并且认真努力的完成。要提醒学生只有大家团结合作了,整个组往共同的目标奋斗,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贯穿以下两点

1 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材为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直接的指导,学生上课是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上课不带课本,就算是带了,能够自觉看书的很少,以为听教师讲就够了,本学期我尽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中所介绍的信息技术知识及思想方法,并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很枯燥,有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我根据学生阅读的内容以竞答的形式设计相关的填空,选择,思考题,让学生经过阅读教材并交流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答案。

2 要善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现新事物,研究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提示新规律,解决新问题。发散思维除去具有思维的一般属性外,其最大特点就是发散性。即对问题不急于归一,而是提出各方面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经过筛选找到比较合理的结论。对未知的东西,敢大胆去设想,又把已知的东西敢大胆提出异议,对陈规敢于突破。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去进行训练,改变学生唯命是从的传统的束缚式的思想方式,无疑是素质教育和适应时代所需的开拓性和创造性人材的需要。那么如何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呢?

我在让学生练习整理文件夹时,我特地设置了这样一题。有两个文件夹-“语文”和“日记”,一些文档-“古诗”、“日记”等,要求学生整理好他们的文件夹。学生产生了意见的分歧。有的小组把“日记”放在了“日记”文件家中,有的却放在“语文”文件夹中,理由是他们的日记是在语文课中学习的,所以放入“语文”文件夹。其实各有各的道理,管理文件夹是根据自己的爱好等进行管理的,所以只要自己认为合适的,都是可以的。

三、对教师个人素质的思考

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比较重,在某种程度上,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专业知识过硬,还要整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行为习惯,做一个擅长技术的教师、擅长教学法的教师、

教学——用心才能教好!在跟学生广泛交往、用心投入教学工作中,我越来越意识到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用心教学,才能尽到身为人师的根本职责。我们应该把课堂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用心设计、用心实施、用心经营,用学识打动学生,用知识吸引学生,用思想引领学生,用思维锻炼学生。

1、 走进学生心灵,教育从这里起步

教师的教育行为,只有在得到学生真心的接受并予以信任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产生效果。那些能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才有机会对他产生影响。同样,潜移默化的长期影响才有可能、有力量改变一个人——厌学的变得喜欢学习了,学业成绩好的变得更加优秀了,懒散的变得勤快了,表现出色的更加精益求精……通过教育培养人、造就人,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和魅力!因此,我觉得教育要从了解学生开始,要走进学生心灵,真实地了解他们的基础现状、性格特点、心理需要等各个方面,尊重他们,在彼此交往中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所作为。

上一篇: 小学六年级学生发言稿 下一篇: 工作改善要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