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9 10:58: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混凝土施工工艺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前言:
我们将石、砂等成分用来做集料,与凝胶材料水泥,用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于水搅拌,进行风干固体成型后就形成了我们建筑必须用到的普通类型混泥土。从这我们能知道。建筑中使用的混泥土是将凝胶材料胶结集料形成的必不可少的复合形材料。在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中都必须用到,混凝土出现的问题需要得到改善。
一、混泥土种类
我们常见的例如石膏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与硅酸盐混凝土等都是属于无机胶混凝土;聚合物、沥青混凝土等是属于有机混凝土。可以根据胶凝材料种类可划分为以上两种。按照表面密可以分为按普通混凝土、重混凝土与轻混凝土等。不同的混凝土都有不同的骨料,较重且较为密实的集料应使用密度较高的混凝土,重混凝土是最合适的,例如钢屑混凝土、重晶石混凝土等。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则是普通种类的混凝土。其表观密度在每立方米一千九百五十千克至两千五百千克之间,以石、沙为集料。再接下来就是密度较低的混凝土轻质混凝土,由轻集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大孔混凝土组成。
二、混凝土综合性能
水泥品种、水灰比、集料品种、用量与成型、搅拌及养护均直接对混凝土的应用强度产生影响。按照标准化的抗压强度我们可进行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并用标号表示,可将其分为C10、15、20与25等。混凝土抗拉强度仅仅是其抗压强度总量的不到八分之一,因此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两者比值则是优化混凝土性能重要层面之一。在温度、湿度与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则会发生变形,其具体形式涵盖塑性变形、弹性变形、温度与收缩变形等。在短期荷载影响作用下我们主要采用弹性模量进行其弹性变形描述,而基于长期荷载影响作用,应力保持不变而应变则呈持续增加趋势,该类现象我们可称之为徐变,而维持应力不变,应变不断降低的现象则可称为松弛。
三、混凝土工艺原理及配合比
本着混凝土具有的掺入强力活性剂喝减少水分的成分,经过可能性的设定成分与测量搅拌体系精准度、对于外加剂的量和水灰比例要合理化的掌控经过浇筑出模型以及必须做的保养护理等一系列步骤来取得施工目的。再选择比例调配时我们应该充足的考虑到所需的持久性、硬度、施工时的可泵性和易性这些方面,保证混凝土在凝结时所需要的时间,能全方位限制它的坍落度导致的危害利益。要想在施工中使用混凝土就必须要经过精密的调配和现场坍塌试验以达到最高标准。确定配制混凝土强度阶段我们应依据检验强度评定标准及相关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规程建议规定,
综合考量建筑施工现场条件环境变化及差异进行配合比确定。同时我们应控制混凝土水灰比为零点二八至零点三二范畴之中,不应随意提升或降低等级强度,C60级别或以上等级混凝土的水灰比则不应高于零点二八,同时我们可借助外加混合料或高效减水剂等方式进行拌料和易性综合调整,在确保和易性标准基础上我们应尽量降低用水量。为有效优化工作度,倘若我们采用高效减水剂则应控制其用量低于水泥用量的百分之一点五至百分之二。水泥用量我们应控制在每立方米四百五至五百千克之内,倘若混凝土在六十兆帕之上我们则不宜应用每立方米大于五百五十千克的水泥,为有效降低控制水泥用量,我们还可额外加设矿物掺合料,例如添加硅粉等。同时我们应控制砂率在百分之二十六至百分之三十二范围内,泵送运行阶段则应将砂率控制在百分之三十二至三十六范畴中。计算掺有F矿粉的配合混凝土比例我们可应用假定容重或绝对体积方式,先进行不掺入F矿粉时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计算,而后再置换入F矿粉至混凝土基准配合比之中约用量混凝土的百分之十进而合理的代替水泥。确定模坍落度阶段我们应依据具体运输时间以及浇筑混凝土措施技术完善确定。
四、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应用策略
(一)拌制混凝土
拌制混凝土搅拌工艺与投料顺序控制阶段我们应严格准确的控制施工配合比,确保设置灵活,按照重量计量原材料,进行准确测定,并严格依据允许偏差进行科学控制,即水泥偏差为上下百分之二、高效减水剂、水与掺合料偏差为上下百分之一、粗细骨料偏差则在上下百分之三之间。搅拌混凝土阶段我们应精准控制用水量,实施砂石含水量的仔细测定并基于用水量进行扣除,在配料阶段我们应利用称量自动装置与自动检测砂子含水量仪器,进行搅拌用水量的自动化调整。该过程中我们不应随意的进行加水,可用粉剂高效减水剂,也可通过溶液制作加入其中,并在加水实践阶段中将该部分溶液用水予以扣除。搅拌阶段我们应采用滞水工艺进行减水剂的末次加入,确保均匀拌合与均匀配置混凝土,该环节对混凝土的应用质量与强度产生了直接影响作用,因此我们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实施拌合处理,尤其应注重充分的拌合时间,即不低于一分钟。
(二)浇筑与运输混凝土
基于混凝土拥有较快的坍落损失变化,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在较短时间段内完成施工环节,即施工进程中要求我们严密、精心的指挥与组织施工,有效协调各运输、搅拌、浇筑工序的作业实施,确保各环节衔接紧凑,并在六十分钟内快速完成。混凝土密实性对其强度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建筑施工应用进程中为有效保障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性,我们应应用高频度的振捣器,依据断面结构尺寸进行分层振捣、浇筑。
(三)混凝土养护控制
为有效避免早期混凝土失水令其强度下降或由于内外温度差额较大引发表面裂缝现象,我们应强化养护。浇筑混凝土完毕后,我们应在八小时之内进行必要的覆盖处理并养生浇水,施浇次数应以确保混凝土表面结构处于湿润状态,完成浇水后的养护期限不应低于十四个昼夜。冬季施工阶段我们则不宜进行浇水养生,可采用涂刷养生也或覆盖塑料薄膜的合理养护方式。浇筑混凝土结构完成后我们应确保其上升到一定强度才可进行拆模,即不应立即拆模进而有效避免混凝土呈现早期的表面裂缝令其结构不良破坏,只有确保湿度与温度的适宜条件才能令混凝土强度正常发展。混泥土种类我们常见的例如石膏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与硅酸盐混凝土等都是属于无机胶混凝土;聚合物、沥青混凝土等是属于有机混凝土。可以根据胶凝材料种类可划分为以上两种。按照表面密可以分为按普通混凝土、重混凝土与轻混凝土等。不同的混凝土都有不同的骨料,较重且较为密实的集料应使用密度较高的混凝土,重混凝土是最合适的,例如钢屑混凝土、重晶石混凝土等。
结语:
总之,为充分激发建筑施工进程中混凝土应用优势性能,我们只有明晰其综合性能、工艺原理与配合比、制定有效实用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应用策略,才能真正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水平,创设显著建设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加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抗裂性问题及其对策[J].价值工程,2010(21).
中图分类号: TU37文献标识码: A
(一)混凝土施工
⑴、做好混凝土浇注前的施工准备工作
a 混凝土浇注前进行详细技术交底工作,对所有施工机械进行一次检查,备足、备齐各种施工用料。
b 混凝土浇注前,对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杂物,符合要求后进行浇注。
⑵、混凝土拌制
混凝土应使用机械拌制。零小工程当坍落度大于50mm时,也可用人工拌制。拌制混凝土所用各项材料应按重量投料。采用人工拌制混凝土时,应在铁板或其他不渗水的平板上,先将水泥和砂干拌均匀,再加入石子,并徐徐加水,反复湿拌均匀。
⑶、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当运至浇筑地点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用机车运输混凝土的装载厚度不应小于40cm。
⑷、混凝土分层浇注,分层振捣,需要保持平衡受力的部位,严格对称浇注;相邻两层浇注时间间隔尽量缩短,确保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质量和整体强度,不形成施工缝,浇注混凝土的自由落高不超过2.0m,超过时使用串筒、溜槽等工具进行。
⑸、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密实,振捣时间为10~30S,以混凝土表面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机械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预埋件。
(二)混凝土构件养生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12h内即应覆盖和洒水,直至规定的养护时间操作时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操作时,不得使混凝土受到污染和损伤。混凝土养护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后拆模。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之差不超过15℃,以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当新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表面来往行人或架设上层结构用的支撑和模板等设施。
(三)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⑴ 施工前,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详细调查施工驻地、施工场地、取弃土场、施工便道、砂石料开采区域的环境概况,编制由于施工活动可能造成的施工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有关部门审批,保证施工方案将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⑵ 施工过程中采取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本着“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原则与工程本体同步实施,不留尾巴,不留后患。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把因施工原因产生的噪声、大气污染对现场人员及公众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保护生态和水资源环境,废水、弃碴、泥浆以及工程按规定排放、处理,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杜绝水土流失。生产、生活区集中布置,并对可能产生的污染种类,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生产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存放、集中处理,达到集中控制,减少污染范围之目的。把本标段建成“健康、生态、绿色、环保”达标工地。
⑶ 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施工现场清理,拆除废弃临时设施,多余材料及建筑垃圾清运出现场,作到工完场清。
临时占地时应考虑施工完后复耕或撒 草籽绿化。施工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不随意弃置和排放。
(4)施工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砂石废料要及时收集,运送到指定投弃地点。
(5)见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四)雨季施工措施
(1)在工程场地包括生活区和施工区(特别是水泥库)做好排水工作,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配备合适流量的水泵,用以排除地表积水和防止水泥受潮。
(2)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的联系,在确保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做好雨天施工生产安排,尽量减少雨季对施工工期的影响。
(3) 对施工材料要做好防雨准备,对作业现场的电器、开关箱以及通讯线路采取必要的防雨措施,以免发生触电、漏电等安全事故。
总之,考虑到雨季、冬季的特点,合理安排工程项目,确保工程流水作业的步序总体推进,尽量减少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五)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及质量检测
(1)质量保证体系
除了从人员、设备、材料、施工前准备、工程施工过程等方面进行预控外,还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网络,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①组织保证、思想保证措施
a、经常宣传“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并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
b、组建一个强有力混凝土灌注工作组,选派优秀的施工骨干来组织、协调整个项目施工。
c、制定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实行机长负责制,对质量实行一票否决制。
d、由质管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以确保工程质量。
e、开工前对全体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负责学习设计文件,体会设计意图,确保施工中实施。
f、定期进行质量评比工作,对质量优良的机组实行奖励,对质量较差的作出批评、警告、罚款、清场等处罚措施,对不能胜任的机组人员将清除出场,并对所发生的质量事故进行总结,实行“三个放过”,以防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②质量管理网络(见质量过程控制图)
⑵安全保证体系
①安全生产管理
a、建立并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见安全管理网络图),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活动。
b 、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自的人员安全责任,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与目标管理,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c、建立安全台帐,做好施工中安全台帐的记录工作。
②安全技术措施
a、组装和拆迁机具、登高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上安全带,并有统一指挥,进入施工场地严禁穿拖鞋。
b、施工现场应配备有齐全的各类电气保护装置,并能有效地防雨、防水。所有电机应处接地状态,接地电阻不大于4Ω。雨雪天加强电气安全检查工作,确保电器防水。
c、施工操作中严格注意电压、电流等仪表,电流控制在100A以内,不得长时间超负荷运行。
d、机具移车、转向要有专人指挥,专人负责移动电缆及管线安全,严防碰撞、挤压磨伤电器。
e、现场操作人员应戴好防尘保护品,以免粉尘粘附皮肤或吸入肺内。所有操作动作要统一讯号,统一指挥,操作要相互协调。
③安全管理网络图(见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框图)
(六)文明施工
(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确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思想,在生产过程中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
(2)注意环境卫生,对灰罐中排出的水泥灰(气)应进行处理,防止污染附近的农作物和环境。
(3)保持机械的完好率,防止机油渗漏而造成污染。
三、结语
施工单位只有在重视混凝土建筑物的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符合自身建造的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往后建筑的安全使用,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同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康青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J].甘肃农业,2009(6)
[2]林宇彬.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J].工程论坛,2006(5)
2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相关信息介绍
2.1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内涵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是一种混合用料,SBS改性溶剂和一些混合剂添加到传统的沥青材料中,从而得到的一种混合沥青溶剂,这种混合溶剂比传统的沥青溶剂具有更高的抗热性和抗裂性,这种溶剂可以充分发挥沥青溶剂的优点,同时可以充分发挥SBS改性溶剂的优点,混合后的溶剂使得粘合性变得更强,弹性大大提升,出现的裂缝也具有较好的自我愈合能力,在高速公路上,在城市的主干道上,在机场的跑道上,都被广泛的应用。其中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1。
2.2混合料的用量
当使用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时,最重要的是把握两者之间的用量比例。混合料中沥青的使用量不能过多,一旦出现过多的现象,就会使得公路出现泛油光的现象,如果是在天气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施工,一旦沥青用量过多,就更难去调整;沥青的使用量也不能过少,一旦出现过少的现象,沥青的用量减少,将会大大影响整个高速公路的整体质量,将会导致公路出现坍塌或者不平整的现象。表1简单列出了这种沥青混合料的各自用量的要求。
2.3石料的用量
在使用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时,要特别注意石料的使用量的多少,石料的目的是增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承载能力,从而使得整个路面的承载能力增加,缓解公路出现的裂缝或较深车撤的情况,大大增加公路的使用年限,在混合料中添加石料时,要采用质量较好的、有保证的石料,质量有保证的石料一般是指那种干燥、比较平整、没有经过风化以及有相应的硬度的石料种类,
3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3.1施工准备工作
在施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好施工的材料、施工所需要的相关设备、施工所需要的相关施工工艺、施工相关的专业人员,这样一来,施工工作才能高效、顺利开展。在正式进行施工之前,一个专业的高技术水平的施工团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专业团队对着施工工艺有着专业的知识储备,明确了解施工所需的工艺和施工技术,深知施工的指标和标准要求,其次这个专业团队需要非常了解对SBS改性沥青技术的配制和应用,如在什么地段混合料中各个成分各占多少的比例,从而保障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质量,达标施工所要求的标准,除此以外,还要充分准备施工过程中可能需要用到的施工辅助材料如水泥、砂石和混凝土等材料,最后,在进行施工之前,要对所有的机械设备进行整调工作,使所有设备都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意外发生的相关问题,为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开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础。在完成所有的施工前准备工作后,清理好施工的现场,各个施工人员准时到岗,质量监督人员一旁协助,准备好后,即可开始施工工作。
3.2混合料组成及配合比设计
(1)目标配合比设计取有代表性的样品送到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试验,根据成品料的颗粒组成进行试配,确定各种规格集料的比例;根据经验,选择沥青用量,以0.5%的间隔做马歇尔试验,测定试件密度并计算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物理指标进行体积分析,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等物理力学性质,确定最佳沥青用量;进行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检验;由上得到的目标配合比确定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并试拌使用。(2)生产配合比的设计在目标配合比确定以后,根据实际施工的拌和机进行施工配合比设计。按目标配合比各冷料仓送料,集料通过烘干筒并经过二次除尘后通过拌合机筛分进入各热料仓,从各个热料仓中逐一放料到装载机斗,卸在平地上,从不同部分取样到试验室,用四分法取样品进行筛分试验;根据各热料仓集料的颗粒组成,确定生产配合比和各热料仓比例做生产配合比的马歇尔试验,取目标配合比设计最佳油石比和±0.3%三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3)生产配合比的验证按生产配合比确定的级配进行试拌,一般试拌5~8盘,分析每次拌和各热料仓的质量和沥青用量和设置质量差异、分析每盘设置温度和出料温度差异;然后每盘分别取有代表性样品做抽提筛分试验和马歇尔试验,检验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马歇尔指标,水稳性和高温稳定性,并经中心实验室试验,完成施工配合比的验证。(4)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如表2所示。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和现场各种规格集料的筛分情况,按照配合比设计步骤,本段AC-13C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使用的生产配合比设计为:油石比5.32%,9.5~13.2mm料31%,4.75~9.5mm料32%,0~4.75mm料34%,矿粉3.0%,抗剥落剂为沥青用量的0.3%,马歇尔相对毛体积密度为2.41g/cm3;空隙率5%;矿料间隙率15.4%;沥青饱和度71%;马歇尔稳定度11.5kN;流值2.9mm。
3.3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工作
在用混合料进行摊铺工作之前,要对下承层部分进行仔细而又彻底的清理工作,对于下承层表面的浮砂可以进行人工清扫工作,对于下承层表面的浮尘可以使用风机吹干净,而黏结在下承层表面的一些污垢可以使用钢刷将其去除。如若下承层中存在的挖槽、松散等现象应先按照施工的标准用沥青混合料进行修补。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时要保证温度控制在170~180℃之间,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60℃,否则将会大大降低摊铺的质量和效果。在摊铺工作进行之前,要先进行摊铺机的熨板的预热工作,预热的温度要至少高于85℃,同时熨平板的压实等级要调整到中强度的水平,刚开始的压实度至少要高于85%,而且在压实过程中,熨板必须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不能与路面之间存在有缝隙,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混合料的卡入而出现的路面条痕的现象。摊铺的整个厚度要用相关的专业设备进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路面的平整度,摊铺机的摊铺工作要以一种匀速、均匀的方式进行,如表3所示。
3.4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工作
在整个沥青施工工作中,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工作是最重要的环节,要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就要做好压实环节的工作,整个碾压过程要秉承一个原则,那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跟的紧、压得慢、频率快、幅度低”,重要才能保证压实的效果符合施工工程的标准要求和规范,同时,碾压时,要注意碾压的温度,刚开始进行碾压工作时,温度应当高于150℃,碾压结束的温度要高于90℃,这样才能切实保证碾压的效果。在碾压工作中,应当注意应在碾压机已经平稳后再开始进行振动,在整个碾压过程也不能忽然紧急刹车,要做到缓慢平稳的转换方向,整个碾压过程都要注意不能突然改变碾压的路线或者碾压的方向。同时,碾压要在离路面的几十厘米进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沥青混合料的挤出现象,同时还要在外缘地段留有一定的剪切区,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压实工作的进行。
4结束语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技术是近年来沥青技术的一个重大创新,该技术操作简单、成本消耗较少、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已经在多处高速公路、机场公路等广泛应用,这项技术对提高路面的整体稳定性和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把控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质量问题,这样才能在发挥改性沥青混合料优势的同时保障工程的高质量。
作者:王勇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virgin pulp concrete is relative to ordinary concrete character, the concret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both is unified, i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crete standard each performance index; The difference is virgin pulp more emphasized concrete appearance: a molding, don't do any outside decoration, concrete surface level off is smooth, the color and luster is even, construction seam set of neat, beautiful, not be allowed ordinary concrete quality problems (such as cellular, pits and sand line, etc), the concrete surface not damaged and pollution, and various performance which conform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onsumptions.the common faults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virgin pulp concrete; Configuration template; The steel bar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2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原浆混凝土属于一次浇筑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仅在其表面涂刷一层或两层透明的保护剂,因而显得十分天然、庄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原浆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要达到以上要求,施工过程中必须在模板、钢筋、混凝土等细部做法上精益求精。
1 原浆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原材料选择 ①砂 中砂,天然河砂,细度模数3. 0 ~ 2. 5,含泥量≤3. 0% ,泥块含量≤1. 0% ,无有害物质;②石 碎石,粒径 5 ~ 25mm,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15%,含泥、石粉量≤1. 0%,压碎指针≤12.0%,无有害物质,颜色为青蓝色;③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④粉煤灰 一级,细度不大于 12,烧失量不大于 5%,需水量比不大于 95%,三氧化硫含量不大于 3%,含水率不大于 1%;⑤高效减水剂 减水率不小于 15%,混凝土水灰比≤0. 40,含气量 3. 5%,缓凝时间≥10h,掺加防冻剂后,混凝土颜色保持不变,抗冻- 5 ~ - 20℃ 。
2 施工工序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测量放线,标出楼层轴线、标高、原浆面模板对拉螺栓孔的位置调整钢筋竖向钢筋绑扎标定对拉螺栓孔竖向位置绑扎水平向钢筋钢筋隐蔽验收支设原浆面模板原浆面模板安装质量检查、验收支设非原浆面模板,并进行质量检查整体模板、对拉螺栓检查验收原浆混凝土浇筑。
3 配置模板的方法
根据建筑结构的设计尺寸设计模板,模板布置原则是按标准尺寸外墙从墙体中间分别向两边均匀排布,余量留在每个区相邻的伸缩缝位置处,这样保证了明缝、拼缝及孔位均匀分布。外墙模板的下部另加下包板;在门窗洞口处使用门窗洞模板,施工时,先支设好门窗洞模板,再根据模板编号支设墙体外侧原浆混凝土模板。
模板配模量以最高层的结构为标准,模板高度方向以首层的模板配置向上流水。当局部楼层或墙体变化时,外墙模板的水平蝉缝位置必须按设计要求分布,内墙模板的施工工艺及顺序作相应调整。
4 钢筋施工方法
钢筋配料是根据设计图中构件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经审查无误后,方可以对此钢筋进行下料加工。所以一个正确的配料单不仅是钢筋加工、成型准确的保证,同时在钢筋安装中不会出现钢筋端部伸不到位,锚固长度不够等问题,从而保证钢筋工程的质量。因此对钢筋配料工作必须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钢筋绑扎前,应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配料单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为了使钢筋绑扎位置准确,应先划出钢筋位置线。墙体钢筋的竖向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校正,墙体钢筋网绑扎时,钢筋扎丝的弯钩应向混凝土内,墙体拉接钢筋不得超长。对钢筋特别密的梁、柱节点,要放样确定绑扎顺序,留出浇筑口和振捣孔。
5 混凝土施工方法
5. 1 原浆混凝土施工要求
1)原浆混凝土的色彩依据现浇样品由建筑设计师确认。原材料的规格、品种、产地,应依据经确认的组成样品混凝土的原材料予以确定。
2)对于有预留洞、预埋件和钢筋密集的部位,应采取技术措施,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当发现混凝土有不密实等现象时,应立即予以纠正。
3)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应适时用木抹子抹平,搓毛两遍以上,且最后一遍宜在混凝土收水时完成。
4) 浇筑过程中,应用木槌敲击模板,使原浆面混凝土致密,并防止石子外露。
5) 混凝土下料分层厚度小于 50cm,分层振捣密实。
6)混凝土从搅拌站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应不超过 60min。
7) 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应立即浇筑入模。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搅拌。
8)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关键词:道路混凝土;施工工艺;养护;
1、道路混凝土的特点
道路混凝土主要是指路面混凝土。由于道路路面常年受到行驶车辆的重力作用和车轮的冲击、磨损,同时还要经受日晒风吹、雨水冲刷和冰雪冻融的侵蚀、因此要求道路混凝土必须具有较高的抗折强度、良好的耐磨性和耐久性。
道路混凝土是以硅酸盐水泥或专用水泥为胶结材料,以砂、石为集料,掺入矿物掺合料和少量外加剂拌和而成的混凝土,经浇筑或碾压成型,通过水泥的水化、硬化作用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用于铺筑道路的混凝土。该类混凝土以其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耐水性、耐高温性强、耐侯性、耐久性优良、平整度衰减慢、耐油、酸碱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欢迎。
2、道路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道路混凝土混合料由水泥、粗集料、细集料、水与外加剂等原材料组成。这些原材料有下述技术要求。
2.1 水泥
水泥是道路混凝土路面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道路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抗冲击振动性能、疲劳循环周期、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等关键物理力学性能和路用品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2 粗集料
在道路混凝土路面材料中,粗集料起着构造混凝土结构骨架的作用。粗集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混凝土材料的抗压、抗折强度、细集料。
2.3 细集料
在道路混凝土材料中,细集料主要起着填充空隙以及使混凝土结构致密的作用。他影响到混凝土材料的收缩性以及强度特性。
2.4 外加剂
在配制道路混凝土时常用的外加剂有流变剂、调凝剂和引气剂三大类。
2.5 接缝材料
道路混凝土板体的接缝是路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薄弱、易坏、影响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部位。
2.6 道路混凝土配合比
道路混凝土主要是以混凝土抗折强度为设计指标,其抗弯拉强度应不低于4.5MPa。抗折弹性模量不低于3.9×104MPa。为保证道路混凝土的耐磨性、耐久性和抗冻性,其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道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一般是先以抗压强度作为初步设计的依据,然后再按抗弯拉强度检验试配结果。砂、石用料仍按普通混凝土设计方法进行,水灰比一般不应大于0.5。
3、道路混凝土施工工艺
3.1 施工准备
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方应根据设计图纸、合同文件、摊铺方式、机械设备、施工条件等,确定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案、编写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确定施工实施方案。
3.1.1搅拌场设置
各等级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所配备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搅拌楼(站)应符合规定。搅拌场应尽量设置在摊铺路段的中间位置。
3.2 道路混凝土搅拌
3.2.1搅拌设备
1)搅拌场的拌和能力配置
a)采用滑模、轨道、碾压、三辊轴机组摊铺时,搅拌场配置的混凝土总拌和生产能力可按下式计算,并按总拌和能力确定所要求的搅拌楼数量和型号。
式中, ——搅拌楼总拌和能力(m3/h);
b—摊铺宽度(m);
——摊铺速度(m/min)(≥1m/min);
——面板厚度(m);
——搅拌楼可靠性系数,1.2~1.5。
b)不同摊铺方式所要求的搅拌楼最小生产容量一般可配备3台搅拌楼,最多不宜超过4台。搅拌楼的规格和品牌尽可能统一。
2)搅拌楼选配
搅拌楼的配备应符合上表规定。应优先选配间歇式搅拌楼,也可使用连续式搅拌楼。
3.2.2 拌和技术要求
搅拌楼在投入生产前,必须进行标定和试件。在标定有效期满或搅拌楼搬迁安装后,均应重新标定。施工中应每15d校验一次搅拌楼计量精确度。
3.3 道路混凝土的运输
3.3.1 运输车辆配置
远距离运输或摊铺钢筋混凝土路面及桥面时,宜选配混凝土罐车。
3.3.2 运输技术要求
1)总运力要求
应根据施工进度、运量、运距及路况,选配车型或车辆总数。
2)运输时间
混凝土运输的最基本要求是:运输到摊铺机前的拌和物必须适宜摊铺。
3.4 道路混凝土路面铺筑
道路混凝土路面的铺筑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人工摊铺、滑模摊铺、碾压法等,下面就施工效率最高,最受大家欢迎的滑模式摊铺法进行研究。
3.4.1滑模机械铺筑
滑模摊铺机是由螺旋杆及刮板将混凝土按要求高度摊铺之后,用振动器、振捣棒、成型板、侧板捣固,用刮板、拖板、及修边器进行修整的连续摊铺的机械。
3.4.2滑模式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
滑模式机械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轨模,整个摊铺机的机架支撑在4个液压缸上,它可以通过控制机械上下移动以调整摊铺机的摊铺厚度。
3.4.4施工工艺
首先由螺旋摊铺器把堆积在基层上的水泥混凝土向左右横向铺开,刮平器进行初步齐平,然后振捣器进行捣实,刮平板进行振捣后整平,形成密实而平整的表面,再利用搓动式振 动板对混凝土曾进行振实和整平,最后用光面带进行光面。
1)第1作业行程
第1作业行程由摊铺机牵引着装载钢筋网格的大平车,从已平整的基层地段开始摊铺,此时可从正面或侧面供应混凝土,随后的钢筋网格大平板车,按规定位置将钢筋网格自动 卸 下,并铺压在已摊平的混凝土层上,如此连续不断地向前铺筑。
2)第2作业行程
第2作业行程紧跟在第1作业行程之后压入钢筋网格,混凝土面层摊铺、压实、整平、光面等作业程序。钢筋网格是用压入机压入混凝土的。
4 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养护
道路混凝土在铺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养护,使混凝土中拌合料有良好的水化、水解强度发育条件以及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养护时间一般约为14~2ld。混凝土宜达到设计要求,且在养护期间,禁止车辆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的40倍后,方可允许行人通行。
结论
道路混凝土施工工艺是一项关乎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的工程课题。对道路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的把握能够指导我们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资源消耗,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穿针引线。
道路混凝土施工工艺需要严格把好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这两关,合理的选择搅拌场的设置位置,参考必要的技术规范,配备相应的施工机械等就可以保证道路混凝土路面的建设,但是,道路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工作一定要重视起来。
只注重道路混凝土路面的建设而忽视了在施工阶段的养护,那么,必然导致巨大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这与我们的国情是相悖的。故道路混凝土施工与养护同等重要,切不可只注重施工而忽视养护。
参考文献:
2施工工艺要点
冬季环境下,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环节多,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多,目前,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配比、搅拌及浇筑控制和后期养护等。
2.1材料配比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配比对其抗冻性影响显著,且改变材料配比的施工工艺主要适用于0℃左右的混凝土施工,具体方法如下:a.采用早强硅酸盐水泥,其水化作用较强,前期发热较大,强化过程较普通水泥快,抗压强度大。b.适量增加混凝土中水泥含量,降低水灰比,增加水化热量,加快达到相应硬度指标所需的时间。c.引气剂。引气剂的使用,导致气泡生成,水泥浆体积增加,有利于拌和物的流动,泥浆黏聚性得到提高,混凝土抗冻性增强。需要强调的是,引气剂的使用以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变为前提。d.掺加早强外加剂。工程中,常用的早强外加剂有硫酸钠和MS-F复合早强试水剂,它们可以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e.集料选择应保证颗粒硬度高、缝隙少,以使自身与砂浆的膨胀系数接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混凝土中添加防冻剂,则不能使用高铝水泥;若外加剂含有钾、钠等离子,则应该避免使用活性骨料。
2.2保温措施水利工程在冬季施工时,混凝土温度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具体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方法如下:a.环境气温在-10℃左右时,采用蓄热法。通过对原材料(水、石、砂)进行加热,实现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灌等环节后余热的保有量,加快水化放热过程,提高水泥抗冻能力。b.环境气温在-10℃以上时,采用外部加热法。通过加热构件附近空气,实现热量传递,对混凝土加热,保证混凝土能够正常硬化,避免发生破坏。工程实际中,常用的外部加热法有火炉加热、蒸气加热、电加热、红外线加热等。上述各种温度控制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见表1。2.3搅拌控制搅拌过程中,为提高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需要从搅拌材料、工艺两方面特别注意。
2.3.1材料方面a.保证混凝土搅拌材料清洁。材料中不得含有其他杂物(冰雪、冻块等),避免影响混凝土的温度。b.搅拌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若外加剂为粉剂,则按照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进行搅拌;若外加剂为液体,则要根据配合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后,再根据使用要求配制成施工溶液。
2.3.2工艺方面a.搅拌过程尽量采用机械搅拌,以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从而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及抗冻性。b.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延长拌和时间。c.就近设置混凝土搅拌地点,缩短运输长度,减少受冻时间,减少其热量损失。
2.4浇筑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除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外,主要从提高仓内温度、浇筑中覆盖泥凝土面、模板外侧隔温和把握浇筑时间上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2.4.1仓内温度提升当大气温度降至0℃以下时,通过在浇筑仓面搭设内部含有升温设备的保温棚,使仓内气温达到正常温度以上。
2.4.2浇筑中表层覆盖若对混凝土加温,则其表层有热气,冷空气伴随浇筑过程进入浇筑仓后,仓内温度降低,因此需要密封一层塑料薄膜在混凝土收仓面上,薄膜表面覆盖保温被,以减小新浇混凝土热气的散失。
2.4.3模板外侧隔温对外侧模板进行保温处理,以防止混凝土通过模板散热。
2.4.4浇筑时间选择若施工现场日平均气温低于-10℃,则停止浇筑;若瞬时气温低于-10℃,则选择高温时段进行浇筑,以避免在施工时混凝土产生裂缝。
2.5后期养护后期养护是施工后期保证混凝土温度、防裂的重要手段,需注意以下几点:a.采用保温材料(草袋、麻袋等)。新浇筑和刚拆模的混凝土表面,先铺盖塑料薄膜,再覆盖保温材料,保温材料要保持干燥。b.时刻统计气温变化,若突遭低温天气,则立即停工并做好保护措施。c.注意根据工期要求、工程结构特点、现场条件、气温变化合理调整养护期,一般情况下,养护期为10~15d;表2为不同环境温度、不同水泥混凝土的养护时间。d.根据实地情况,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案,及时更新养护设备,培训养护人员的养护技能。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工业经济为主的新型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也促使了各种厂房工程的飞速发展。厂房工程本身拥有着跨度大、强度高、施工条件复杂、工程周期长等特点,这也对工程的施工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和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认真的总结和归纳,针对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研究,探讨其相关的工作标准。
一、工程概述
在当前的厂房工程建设中,通常都是采用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的,这也是大跨度、高层次建筑工程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混凝土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整个工程使用功能和整体质量得到保障的关键。
1、工程概况
某厂房工程是一个主体结构为五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工程结构,在施工中整体工程高度为27.5m。建筑承重构件是以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和有关楼板共同组成的,其中在施工中第一层的柱结构混凝土强度为C45,第二层~第四层的柱结构混凝土强度为C40,第五层柱强度为C35;整个工程屋面、楼板、构架层的强度为C30。由于工程本身是一个厂房工程,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施工设计、地坪表面处理都取消二次装修,是采用混凝土原浆磨平进行的。其中底层高度为6m,2~5层的高度为4.2m。
2、混凝土施工工艺
大体积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领域中一项备受关注的施工技术,其在施工中是通过国家规范、业主需求和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进行综合施工的,且在施工中需要深入的研究其中多方面话题,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能够达到科学的预计标准,能够满足目前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施工技术要点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厂房建筑日益增多,厂房建筑基础由于承受较大的荷载,往往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通病,它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防水性。在厂房工程建设中,通常都是采用大体积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施工技术,在施工中需要认真总结和分析,针对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的进行研究和控制,进而保证工程施工效益。
1、施工划分
根据原施工段划分,按照平面位置分为四个段,即按照伸缩缝进行划分。但由于建设单位调整设计,把3~13轴线/A~G轴线改为地车库,且方案未正式确定。因而前期施工段划分为两段,在J~K轴之间留设施工缝,先行施工K~Q轴线/1~13轴线结构混凝土。每段底层柱子砼约105m3,梁、板砼500m3;标准层柱子砼约66m3;梁、板砼500m3。计划一天一夜内完成混凝土的浇灌工作。混凝土浇灌方法采用一次性梁板柱浇灌的方法施工。
2、高程施工控制
首先,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水准点采用水准仪准确的将节点引测到塔吊之上,在楼层施工之前做好相关的标记,以此来控制楼面层的高程。
其次,根据楼层控制标高,把此标高引测量到各柱子钢筋上。一般情况下比完成面高10cm。
再次,在每块现浇板中间部位,使用同梁板标号的混凝土块,高度同楼板厚度的混凝土块来控制楼板表面高程。
三、混凝土施工工艺
1、模板工程
模板的类型主要以钢模板、木胶合板、玻璃钢模等为主,钢模板一方面容易满足设计造型却不浪费材料,另一方面本身的刚度能满足大体积构件的需求,但其施工难度大材料单价高;木胶合模板成本较低,但其配模难度较大又不容易满足设计造型及拼缝的需求,并且在配模过程中材料浪费较大,同时其强度较低因而不适宜大体积梁板构件使用,操作过程中易造成较大变形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玻璃钢模板则易满足设计造型、拼缝等要求,且施工过程不宜浪费材料,但其配模难度大且加工费用高,同时材料单价高,以及操作时易刮蹭混凝土导致混凝土外观破坏。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结合几种模板性能、特点及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来决定模板类型。
2、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施工前,应保证入模钢筋表面清洁、无油污等污染,并应保证钢筋尺寸准确同时保证保护层厚度。在绑扎钢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连接、锚固、搭接等规定尺寸进行。绑扎完毕后应将多余的部分绑丝折向混凝土内部以免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表面露出钢丝头导致锈点出现,在关模前对钢筋、扎丝检查以确保其无漏筋、漏丝现象,尤其应检查阴阳角部位是否存在触模现象。垫块采用与混凝土颜色一致的垫块,垫块间距应根据钢筋密度来确定,并保证板底垫块采用梅花形布置,梁底垫块为正交布置,若存在墙体截面尺寸变换现象则应适当调整钢筋间距以保证钢筋在变截面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外观质量;应保证保护层塑料膏环颜色及硬度和材料本身的抗折强度满足要求。
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工程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考虑采用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以保证施工混凝土的垂直运输。地下部分混凝土的运输采用汽车式混凝土输送泵及塔式起重机及拖式混凝土输送泵配合施工。地上部分,采用拖式混凝土输送泵及塔式起重机配合布料杆施工。
由于混凝土标高有两种,混凝土具体浇灌时先浇灌柱子砼,然后再浇灌梁板砼。加之底层柱子较高,达到6米,柱子计划分三次进行浇灌,其他楼层柱子计划分两次浇灌,中间停歇时间约30min。
4、混凝土养护
施工后期要注意对清水混凝土饰面的保护,清水混凝土如养护不当,表面极容易因失水而出现微裂缝,影响外观质量和耐久性。因此,混凝土浇灌完毕以后要按照固定进行及时、足时的养护,以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颜色不均。清水混凝土的养护方法一般采用覆盖浇水养护法,覆盖应用塑料薄膜,禁止使用草包覆盖浇水养护法,以免黄水浸入混凝土内无法消除,影响清水混凝土观感。对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采用粘性薄膜或喷涂型养护膜覆盖,进行保湿养护。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优化配合比设计,改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及加强养护等方面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坚持严谨的施工组织管理,完全可以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和施工裂缝的发生,达到良好的自防水抗渗效果;提高管理力度,认真落实制定好的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一次性成型金刚砂地面的表面平整度和光洁度,满足厂房的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应用方向及特点分析
1.1现代建筑设计要求的提高对施工技术、混凝土强度等方面也相应提高了要求。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桩基基础的稳定,进行的地下防水混凝土浇筑、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地面墙体等是时代建筑工程混凝土应用的主要方面,其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整体强度、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是施工工艺工作中的重点,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各项施工工作的关键。以科学的混凝土工艺施工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1.2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混凝土施工的特点满足了高层建筑及特殊结构的受力和使用要求,在高层建筑中可显著减少结构截面尺寸,增大了工程的使用面积与有效空间;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展以及节约用水、钢材,工程成本低。高强混凝土是具有富配合比,低水灰比特点,而且高效减少剂,是配制高强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高强混凝士的坍落度损失快,要求在施工中从搅拌运输到浇筑各环节要紧扣,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强混凝土拌合物特点是粘性大,骨料不易离析,泌水量少。对于混凝土尤其是高强混凝土具体应做到:
(1)高强混凝土的拌制:投料顺序及搅拌工艺;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原材料按重量计,要设置灵活,准确的磅砰,坚持车车过秤。定量允许偏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水泥±2%;粗细骨料±3%;水、掺合料,高效减水剂±1%;高强混凝土搅拌时,应准确控制用水量,应仔细测定砂石中的含水量并从用水量中扣除,配料时采用自动称量装置和砂子含水量自动检测仪器,自动调整搅拌用水。不得随意加水;高效减水剂可用粉剂,也可制成溶液加入,并在实际加水时扣除溶液用水。搅拌时宜用滞水工艺最后一次加入减水剂;保证拌合均匀,制配高强混凝土要确保拌合均匀,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士的强度和质量。要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特别注意确保搅拌时间充分,不少于60秒。
(2)高强混凝土运输与浇筑:快速施工。由于高强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施工完毕,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精心指挥,并有严密的施工组织,从搅拌、运输、浇筑几个工序之间要协调作业,各个环节要紧扣,保证一小时内完成;密实性对混凝土的强度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要采用高频震捣器,根据结构断面尺寸分层浇筑,分层震捣。浇筑混凝土卸料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米;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接处的施工宜先浇筑高强混凝土,然后再浇筑低等级混凝土,也可以同时浇筑。此时应特别注意,不应使低等级混凝土扩散到高混凝土的结构部位中去。
(3)养护:为避免高强混凝土因早期失水而降低强度及由于内外温差过大造成表面裂缝,因此要加强养护。高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八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养生。浇水次数应维持混凝土结构表面湿润状态。浇水养护日期不得少于14昼夜。冬施时间要延长拆模时间,采取保温措施,不得遭受冻害损失等等。
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2.1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分析
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时,通过现代建筑工程地下工程中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掺外加剂或使用新品种水泥等方式提高自身密实性、增水性和抗渗性的地下混凝土工程。其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主体工程的控制以及对施工缝的处理,以达到地下混凝土工程防水、抗渗设计的要求。同时,还要为防止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中过振、漏振、跑浆等造成混凝土不密实而影响其防水性能。其具体的施工工艺控制首先要注重木模施工前的充分湿润、钢模表面的清洁、基底积水泥土杂物的清理等工作,力求减少混凝土渗漏隐患的发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重防水混凝土浇筑量的控制,避免由于浇筑量太大使振捣器不能有效进行振捣、发生漏振、欠振等情况,避免振捣不实造成的蜂窝、麻面、孔洞的很难过质量缺陷,影响地下防水混凝土防水抗渗性能。另外,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还要注重内部钢筋、绑扎钢丝等不能接触模板等,具体施工中需要针对振捣器类型进行工艺控制仪。通过科学的施工过程工艺控制保障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工业厂房混凝土浇筑工艺控制与管理
为了满足生产过程运输、设备运输、耐磨、整体性好的需要,现代建筑工程厂房施工中多采用混凝土浇筑作为地面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同时,为了满足特殊生产环境的要求,许多工程也采用混凝土浇筑墙体的设计作为主要结构。其施工过程必须针对施工工艺特点及其质量控制点进行施工,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满足生产需要。现代厂房混凝土浇筑工程需要混凝±浇筑过程的连贯以保障混凝土的完整性,增加混凝土工程强度。这也使得厂房混凝土施工多采用大面积连续性的混凝土浇筑,不留施工缝隙。但是由于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水泥内外温差较大且极易产生裂缝。因此,其工艺控制与技术管理成了杜绝混凝±浇筑裂缝产生的重要因素。其工艺控制与管理需要通过严格设备管理保障施工用设备的稳定,同时以备用设备预防设备故障对施工的影响。厂房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要求浇筑施工要选择春秋稍冷的季节进行,以降低入模温度。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按照通过试配验证的配合比进行计量,同时加强混凝土搅拌时间,以保障个中外加剂充分搅拌均匀,保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浇筑过程应分层分段进行,根据厂房建筑结构特点以及钢筋密度决定浇筑高度。振捣过程也应采用快插慢拔、插点均匀分布的方式以保障质量。混凝土入模过程必须采用帆布下料斗进行下料入模,避免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要通过适当的保温与养护防治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减少混凝土白面的热扩散,防止温度降低过快产生裂缝。同时还能够延长散热时间,防止产生贯穿裂缝。通过科学的工艺控制与管理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2.3加强混凝土强度检测,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混凝土强度检测时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施工工艺控制外的重要工作。但是其强度检测与施工工艺却有着重要的联系,需要针对混凝土工程结构、施工工艺进行科学的检测方式选择,以在无损状态下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目前常用的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主要有回弹法、超声回弹法、钻芯法、后装拨出法以及超声法几类。每种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使用温度与适用龄期范围。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在混凝土工程工艺设计过程中,考虑强度检测技术方式,并通过技术文件等为强度检测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强度检测对施工工艺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为企业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各类裂缝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几种:一是结构型裂缝,由外荷载引起的。二是材料型裂缝,主要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危害的程度是可以控制的。裂缝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综合将裂缝控制在无害的范围内。
(1)在设计上,要合理地选择结构形式,避免断面突变,降低结构的约束程度。
(2)在材料方面,满足混凝土的技术性质要求,即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技术指标要求。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稠度、含砂率、外加剂,水泥品种和骨料的性质,拌合物拌制后的时间和温度控制等。
(3)在改善基础状况上,其一是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在基础设计中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深度,不同的地基计算强度和采用不同的垫层厚度等方法,来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其二是适当加强基础的刚度和强度。其三是正确地设置沉降缝。沉降缝位置和缝宽的选定应合适,构造要合理,可以和其结构缝合并设置。
(4)在施工措施方面,混凝土的制备:①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经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②混凝土搅拌:为了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除合理地选择搅拌机外,还必须正确地确定搅拌制度,即严格规范一次投料量、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模板工程上①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止模板各杆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②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倚载(特别是动筒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③合理掌握拆除侧模时间,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士不损坏或开裂。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关于混凝土的浇筑、养护:①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②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卒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③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时间。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等条件。常采用的养护方法有:标准养护、热养护、自然养护,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采用相应的养护方法。结构合理受荷。施工中和使用中合理增加荷载。不得过早拆模,施工时构件堆放不得超载,不得过于集中,张拉预应力在合理的强度范围内施工,及时观测,检查裂缝的出现,发现裂缝立即整改。为了防止裂缝并应及时控制温湿度变化,减轻温湿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湿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控制温湿度的措施如下:
①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刺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浆用量;②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③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④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⑤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簿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总之,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七裂缝进行认真、区别对待,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0引言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施工工艺与室内的设计应该与时俱进,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1]。在新时期,室内设计既要自然环保,又要实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与自然融合,既能体现高贵清雅的特点,又能满足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施工的工艺比较简单,成本低,材料环保,质量非常可靠。在室内设计中,该工艺已被广泛地应用。
1室内设计理念
1.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室内设计中,应将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作为基础,将居室所处的环境、功能性质和一般的标准等相关的内容作为依据,充分地运用现代化建筑美学和设计技术的相关原理,使室内设计能够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4]。
1.2强调个性化的设计理念
个性化的室内设计理念,就是在室内的设计中,有效地突出居室自身的个性化特点,从而满足于人们某一方面的需求。例如,在酒店的个性化设计上,酒店的文化定位和主题定位就是个性化的主要表现。酒店的文化定位,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对地域文化的表现,还是对酒店精神的体现都非常重要;酒店主题的定位,就是定位酒店顾客的特征,突出酒店的风格特色。
2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起源和发展
在室内设计装潢的过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新型施工工艺,最先兴起在日本。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是柯布西耶清水混凝土建筑设计风格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实践可以证明,人们在不断地接受和认同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效果和价值,因而也在不断地提高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研究深度,使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不断地发展和成熟,并从日本逐渐传播到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从形式上来看,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流派,设计的风格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无论是室内装潢的典雅、厚重,还是温馨、自然环保等特点,都能通过这种设计体现出来。为了能使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更好地发展,还应该不断地改进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使室内设计与清水混凝水施工工艺不断地创新和进步。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就是混凝土在不做任何外装饰的情况下,一次浇筑成型,只在构件的表面涂1~2层透明保护剂,运用混凝土的自然表面直接做装饰面的施工工艺。清水混凝土的构件,从外观上来看,色泽均匀和表面平整是主要的表现,接缝处没有明显的痕迹。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改进了传统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消除了普通混凝土施工的麻面、蜂窝、气泡以及漏筋等相关的施工缺陷,相对于普通的混凝土,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在结构的耐久性等方面优势非常突出[3]。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是控制整个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综合技术。为了有效地保证清水混凝土外观和内部的施工质量,应该制作、设计以及安装施工中的模板体系。既要科学地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又要有效地控制将混凝土的养护和浇筑,从而使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达到标准。
3在室内设计中,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优质特性
1)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安全性能
清水混凝土是由骨料和水泥以及混合添加剂等相关材料构成,材质比较特别,因此,无论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是使用过程中,安全性能都有所提升。其一,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安全性。在一定的程度上,使用添加剂将混凝土自身的特性改变了,粘结力增强了,致使混凝土在施工中,与墙体粘结的稳固性增强了,脱落的现象不容易产生;其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能。清水混凝土中所含有的添加剂,使混凝土原有的化学和物理特性改变了,加入一些防水剂和防火剂,使混凝土房屋使用的安全性增加了,漏水问题和火灾隐患减少了[5]。
2)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提高了室内设计的美感
在室内设计中,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能够将设计的美感更加自然地体现出来,在效果和形式上,都能够使人从心理上感受到办公室和居室等的感觉。清水混凝土的材料无论从肌理上,还是色泽上,都能够给人视觉上的朴实和真情,是人与自然的一种纯粹的融合,从设计上而言,也是一种提高和脱俗。使人在享受中找到真实的自我,在个性化中将生活的压力消除,既热情又简约。
3)清水混凝土的环保性
当前,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健康问题。在家居的装潢方面,环保问题就更应该重视起来。清水混凝土所有的材料都是人工合成,是天然的,对人身体没有伤害,所有的添加剂都是根据国家的环保要求,严格地按照标准执行的,使无毒害的作用得以有效地保证。为了避免有些骨料中石材具有的放射性伤害人体,也对此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在选择所有的材料时,都是将人体的健康和绿色环保作为核心。
4)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实用性比较强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建筑施工材料的实用性能必须要得到重视。实用性得以有效地保证,才能够使工程施工的使用空间得以拓展,施工得以有效进行[6]。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能够结合墙面具体的情况和设计造型的要求,进行涂饰和加工,还能够预制和加工一些比较特殊形状的构件。因此,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实用性比较强,建筑工程中使用比较方便,适应能力比较高,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施工要求下,与其他的材料相比较,在使用上更加具有优势。
5)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在居室厨卫的装潢上的优势
居室厨卫装潢既要重视安全环保以及防污,又要注重防滑和护渗等相关的问题,清水混凝土材料所用的添加剂能够将这些问题解决,使居室厨卫的装修需求得以有效地被满足。因此,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在设计厨房的应用中比较广泛,例如防水剂和防火剂等。此外,清水混凝土的防滑和抗磨性能也比较强,对提高厨卫装潢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
6)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使用的寿命比较长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所有的材料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性,相对于传统的施工材料,不会出现脱落、起皮以及掉渣等现象,在结构上也更加稳定,消除了缝隙和断裂的现象,致使使用的期限增强了,修复问题的成本减少了。
4在室内设计中,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艺术价值
1)融合于自然,纯真且质朴
时代在飞速发展,生活节奏也在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因此,人们开始更加追求家居环境的减压和轻松,能够将工作带来的繁多思虑和复杂情感消除。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具有的独特的性质,与人文和自然以及情感等互相进行协调,并紧密结合其他的材料,将质朴和真实随处体现出来,使人能够感受到心理上的平静,享受精神上的轻松。
2)色彩主体简单而变化无穷
对于室内设计的环境而言,影响的主要因素就是色调,人们通过色调既能够感受氛围,又能够对家的情感和心理上的变化进行体会。灰色是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主体色调,虽然看起来色彩比较单一,但是能够利用对水泥骨料和品种以及添加剂的改变等方法,去将各种类型不同的灰色进行创造,使人们使用的要求得以有效地实现,从而使人与居住环境心理与情感的沟通得以实现。
3)设计中的协调性
由于清水混凝土与其他的材料相比较更容易结合,致使设计中的很多麻烦减少了,给使用其他的材料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在使用结构和性能以及搭配颜色上,适应性都比较强。例如,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在色调上,是一种坚硬而冷漠的感觉,金属和玻璃给人的也是同样的感觉。另外,清水混凝土的材质与石材和木材都有较高的结合度,给人的视觉效果都是朴素且自然。
5总结
综上所述,社会在快速地发展,人们对于室内设计装潢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既要具有健康、自然和绿色的特点,又要具有安全和环保等相关的特点,同时,还要与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相适应。有效应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是发展室内设计的必然趋势。因此,应该深入研究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对结构、美学、施工、工艺以及材料等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研发和创新,将室内设计的和谐韵律和自然风情进行打造,居住的环境进行有效地改善,从而使居住的质量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侍兰兰.基于移动平台的室内装修中材料与施工工艺交互教学系统[D].北京工业大学,2016.
[2]姚立娟.高职院校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郭丽敏.构成主义理念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5.
[4]王火明.混凝土预制块路面力学行为及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
1 设置混凝土后浇带,减少温度裂缝
设置后浇带是防止和减少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之一,这种措施对施工工艺要求较低,目前使用广泛。它利用混凝土早期收缩量大的特性,释放早期收缩应力,以减少混凝土因温度变化和收缩开裂。后浇带的设置虽然简单,但施工时也应予以充分重视,一旦处理不好,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会给结构留下安全隐患,并影响结构的防水性能。设计时应注明以下几点:(1) 后浇带位置上, 板钢筋采用搭接接头, 以使两侧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 梁主筋断开困难较多, 可不断开。(2) 后浇带处, 板、梁可附加钢筋, 一般为断开处钢筋面积的一半。(3) 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通过。(4) 后浇带两侧设钢筋网片, 防止主体混凝土流入后浇带。(5) 后浇混凝土采用无收缩或微膨胀混凝土,强度较主体提高一级。(6) 后浇带支撑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
1.1 后浇带的施工设计
1.1.1 后浇带间距。《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为30~40m。建议具体工程应结合建筑物长度,气候环境特点综合考虑,一般应控制在30m左右,不宜过大。
1.1.2 留设位置。小跨梁开间或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可在梁跨1/3处;平面布置时,要注意梁的布置宜平行于后浇带以免梁截断太多,视具体情况可沿平面曲折通过。
1.1.3 后浇带宽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为800~1000mm,建议预留的宽度要考虑满足钢筋错开搭接的要求,可适当大于1000mm。
1.1.4 钢筋的连接。目前对后浇带内梁纵向钢筋处理有两种做法,一种将梁板钢筋均断开后搭接(高规0要求),但由于梁钢筋搭,焊接处理困难,质量不易保证,易给结构造成隐患;第二种做法是将板钢筋断开,梁钢筋直通不断,此法目前工程采用较多,但由于梁截断较多时,钢筋全部不断开会约束混凝土收缩,影响设计效果。因此建议:梁上部钢筋,腰筋及板墙钢筋断开后错开搭接或必要时先搭接后补焊;梁下部钢筋不断开,可适当加大配筋,这样既可大大减小梁钢筋全部不断开对混凝土收缩形成的约束,又可避免梁钢筋全部断开后造成的钢筋搭焊接困难。
1.2 施工现场注意事项
1.2.1 浇筑间隔时间。按施工规范要求,应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毕2个月后才能进行浇筑,且浇筑时温度宜低于主体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由于混凝土早期收缩量大(相对1年的收缩量,1个月约占45%~55%,2个月约占65%~75%)故应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施工。浇注时间还应根据具体施工情况确定。大型工程一般会以后浇带为界进行分段施工,当相邻施工段进度相差较大时,后浇带的施工时间就不能简单的按照规范确定。例如某高层建筑,由于地下室面积较大,当某些施工段仍在施工时,以有两座塔楼施工到地上6、7层了,因此施工单位决定将后浇带的浇注工作在全部主体结构完工60天后进行。因为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主体完成后的沉降量已达最终沉降量的60%~80%,这时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其两侧结构沉降差异较小,由此引起的结构内力也较小。
1.2.2 选用微膨胀混凝土。微膨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比两侧混凝土高一级,后浇带部位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后,由于钢筋及两侧混凝土的约束作用,缝内混凝土密实度得以提高,而且增强了与两侧先浇混凝土的结合,避免在交接面产生裂缝,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1.2.3 浇筑准备。后浇带两侧宜设钢筋网片,防止主体混凝土流入后浇带;浇筑前应将接缝表面凿毛,清洗干净并刷上水泥净浆。
1.2.4 混凝土养护。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其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28天。根据混凝土散热(降温或保温)养护等需要,可采用围挡放水,湿麻袋覆盖)洒水保湿等养护措施;在不影响后续工序施工的情况下也可采取喷洒混凝土养护剂的方法,有效保持混凝土内水分不蒸发,避免表面裂缝的产生。
2 采用微膨胀―补偿收缩混凝土施工工艺
采用设置后浇带的办法对防止大面积混凝土整体收缩出现的裂缝一般是可行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先浇混凝土属普通混凝土,密实性、抗裂性和抗渗性较差;后浇带的设置受最大间距的限制,总面积越大,后浇带的数量就越多,施工场地作业条件恶化,必然影响进度;施工连续性差。当混凝土中掺入适量(一般为5%~10%)的微膨胀剂就形成了微膨胀―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剂的作用是与水泥中的组分发生反应而生成钙矾石,它把混凝土中相当一部分自由水变成结晶水,以固体形式存于混凝土中并使其适度膨胀。在钢筋的约束下,混凝土受压而钢筋受拉(即自应力混凝土),就能达到预应力混凝土那样的高抗裂性和不透水性;由于微膨胀混凝土抗裂性较高,先浇混凝土分块尺寸可以增大,从而可减少后浇带的数量,还可以膨胀加强带(微膨胀剂掺量一般为10%~15%)代替后浇带,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并可缩短工期。
2.1 原材料准备。微膨胀―补偿收缩混凝土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应格外重视原材料的采购和进行现场取样检验。
2.2 混凝土测温。微膨胀―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浇注为连续进行,当一次形成的混凝土体积较大时,为控制内外温差低于25℃,应在混凝土不同部位设置测温点,用于测量大体积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内与外、边缘与中间的温差,以便及时采取控温措施。测温频率一般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2小时测温一次,温度下降时每8小时测温1次,同时记录大气温度以作对比。
2.3 混凝土降温。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时,应考虑采取主动降温措施。施工前,可在大体积混凝土内布设Φ50的普通钢管作为降温管,降温管的间距根据结构形状确定,并设置水泵和控制阀等装置,利用管内循环水流带走混凝土内部的热量。
2.4 施工时要严格保湿养护,宜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3 施工中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3.1 合理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
配制高强混凝土时,为了保证混凝土强度,往往会采用高标号水泥和增加水泥用量,施工坍落度提高水灰比等措施,其结果必然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增大,对超长结构十分不利。因此为了减少或消除裂缝并保证构件强度,应尽量使用低标号混凝土(一般不超过C40较好),并采用膨胀混凝土,同时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和水灰比,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3.2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和设置后浇带结合使用
根据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特点并考虑造价、施工等因素,可设计将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和设置后浇带结合使用。按照“先放后抗,抗放结合”的原则,首先利用后浇带释放混凝土收缩拉应力,然后对构件施加预应力,在混凝土中建立有效压应力来抵抗收缩拉应力,提高结构整体的抗裂性能。施工顺序如下,先采用后浇带为分隔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设计强度后,分段进行预应力筋张拉,2个月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最后进行跨越后浇带的预应力短筋张拉,从而使板中预应力筋得以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