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3 19:55: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子毕业设计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教学中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如同铸剑师在宝剑成型后淬火这道工序,淬火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宝剑的品质,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培养质量。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毕业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直接反映,也是学生能力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大学生体现自己实践技能的绝佳场所。理工科大学生在实施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大学期间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运用的过程;更是一种深化学习,将书本知识升华的一个过程。根据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大学毕业设计也是学校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最后一道关,是学生能否毕业和能否获得学位的最后认定依据。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说明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细致分析,目的有三:第一,培养大学严谨地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态度,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时一定要一丝不苟、严谨推理、认真负责;第二,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科学实践研究,大胆运用所学知识科学的进行实践设计与研究,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第三,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做到学有所用,在毕业设计中要善于运用所学之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施毕业设计中获得从事本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的专业能力。
本研究从毕业设计的选题、研究方法设计、实施过程的操作性以及最终的答辩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一些提高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举措。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质量的举措
1.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
第一,选题重视程度不够,随意性大。选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同时也是科学研究最为关键的一步,可以说好的选题是成功研究大门,选好了研究方向、确定了研究题目说明就进对了大门,经过科学的实施一般都能成功,因此,在进行科学研究是必须高度重视选题。通过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根本不符合本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缺乏必要的论证,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在深入调查后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完全由自己确定,指导教师根本没有参与选题的指导和选题的论证,学生由于能力和经历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了部分选题的不合适;其二,学校在毕业设计控制方面的政策缺失或不健全导致学生选题的不恰当。
第二,选题过大,可操作性不强。这类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说是一类失败的选题,整体看来就是虎头蛇尾。由于大学毕业设计有时间限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任务,否则即认定为失败,有的毕业设计大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在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内完成,导致毕业生在最后的毕业答辩中非常被动。因此,毕业设计选题要注意题目的宽度和深度,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
第三,选题重复率偏高,抄袭情况严重。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力的条件,加速了信息的流通与交流,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一般研究者不愿自己动手进行创作、抄袭变得更为简单等等。通过调查发现同一学校的不同年级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题目会发生重题情况,不同院校间同一年级或不同年级间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也会发生重题现象,有些重题是无意的、有些重题却是有意的。有意或者无意的重题我们都应该尽量避免。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举措
第一,分析专业特点,确定研究方向。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学科特点来看,本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研究:其一,理论研究型;其二,电路设计型;其三,计算机科学等类型。
第二,立足专业,从实用角度出发。我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最终是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这一点。选题尽量做到与实际相结合,使毕业设计尽可能形成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成果。鼓励我们的毕业生在毕业设计中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研究方法选择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质量的举措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研究方法是获得成功的梯子,只有选对了研究方法,才能从爬上科学研究成功的大楼。所以,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一定要合理选择研究方法,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更要灵活运用。对历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研究后发现有两成的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只选择了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这对于相对有一定研究难度的学位毕业设计不太合适,不能很好的解决研究中所遇到的全部问题。
笔者认为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应该根据研究的具体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研究方法。对于研究背景与研究进展必须采用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对于研究的论证部分一般应该采用访谈法或者是调查法,对于研究的实质部分一般应该采用实验、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答辩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质量的举措
毕业设计答辩是毕业生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毕业答辩是进行自我综合能力历练的绝佳机会,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应该满怀信心的积极面对、认真细致地做好答辩准备。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毕业设计做的非常好,但是设计者不能很好的表达出设计的主旨、关键环节、创新点等内容,这说明学生在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
四、结束语
全面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应该从对毕业设计的选题、研究方法设计、实施过程的操作性以及最终的答辩等方面进行提高。学校教务部门还应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积极落实必要的监控过程,从管理上规范毕业设计的操作程序。多管齐下,相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电路设计、原理图与PCB图设计、实物制作与调试、撰写论文以及答辩等多个环节,是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工程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生源质量的下降,以及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导致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出现明显的下降。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
我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始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认识倾向,忽视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有的不会做方案设计;有的缺乏研究思路和方法;有的仪器操作不熟练,不会排除在实物制作与调试中遇到的故障和问题,导致实物没调试成功;这些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2 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严重不足
我校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的1~16周,正是企事业单位招聘的高峰时刻,由于如今经济转型,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寻找一个好单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参加招聘会和面试,如果面试成功,用人单位希望学生马上顶岗实习,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实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当然还有极少数学生忙于补考等遗留问题的解决也牵扯了大量的精力,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3 学生对毕业设计认识上有误区
我校大多数学生认为毕设对寻找工作单位没有影响,同时认为毕业设计总是可以通过的,没有将毕业设计看成是大学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综合实习,是对自己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自己清晰了解设计过程的学习,是自己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对自己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尽快适应社会,影响巨大。
2 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措施和建议
2.1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进行系统设计、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课程体系改革中进行了如下修改:(1)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五个模块。(2)重视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建设,对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教学内容优化,主要强调电路理论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电子器件的外部特性,突出实践运用,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性教学中增加设计性实验。(3)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单片机,将其由专业基础课调整为选修课,考核方式为项目设计,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4)针对应用型本科的特点,调整专业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运用,将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选修课进行调整,如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调整为射频电路及CAD技术、FPGA通信设计基础、ARM原理与应用等。(5)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更加合理有序,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在一、二年级注重专业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和建立基本的系统概念,掌握基本的设计流程和动手制作实物的能力;三、四年级则是专业工程设计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一个完整电子系统的能力。(6)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实验室开放机制,电子工艺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自主管理,其他专业实验室由学生申请,系部批准后对申请学生开放,尽可能提供实验室给学生使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7)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引入仿真工具和软件,如MATLAB,MULTISIM,PROTELL等。尤其是单片机教学采用CDIO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校企合作,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如与TI公司合建单片机实验室,将最新的电子技术引入教学中;并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开展科研活动。(9)开设科技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
2.2 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模式进行调整
(1)由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有责任心的中青年教师组成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小组和指导小组,对选题的综合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时效性进行评价和筛选,强调选题以设计类题目为主,要求软硬件相结合。(2)学生的选题时间可灵活调整,我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做毕业设计时可选取与学科竞赛相近的题目;参加飞思卡尔的可选取智能车的题目;还有一些学生可在第6学期单片机实践时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作为选题,如有学生在单片机实习时做的是电子抢答器,毕设时做的是无线抢答器,学生完成得非常好。(3)对学生加强教育,认真开好毕业设计动员大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业设计是一个自主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一个预演,对学生很重要,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4)严格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制度,对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中不合格的给予警告,如在毕业设计中确实不合格的要求二次答辩,二次答辩还不合格的则毕业设计判定不合格。
3 总结
近年来我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调研,借鉴其他学校的一些经验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优化突出应用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毕设时间和组织机构,整合学校实验室教学资源,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已初步扭转质量下滑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英桂.浅谈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学高等教育,2006:89(3):65-67.
[2] 彭熙伟,郑戌华,王向南.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0(12):45-47.
[3] 刘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4):49-5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214-02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科生毕业设计是教学培养计划的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对大学四年的理论环节学习的总结与知识升华,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筑造坚实的基础。对于工科类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和设计图纸是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毕业设计环节的锻炼,可使学生具备严谨的思维方法、较好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制约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因素很多,涉及以下方面。
一、工科毕业设计选题问题与对策
选题工作包括指导老师立题和毕业设计学生选题两个环节。指导老师确定研究题目的过程称为立题,该项工作关系整个设计的周期与质量。准确的题目有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必须严把毕业设计立题关,确保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工科类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于科学研究项目、企业生产一线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类别有基础理论科学研究、技术工程开发以及工程设计三大类。一般指导老师将确定好的题目直接安排给所带的学生,但在实际执行时,此方法存在的一些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如毕业设计工作量偏大或偏小、题目缺少工程背景以及研究内容跨专业程度过大等,制约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甚至有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脱钩。针对以上亟待解决问题,根据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毕业设计立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题目的设定,在最终毕业设计题目确定之前,必须进行毕业设计立题申请,成立毕业设计立题审核专家组对指导老师提出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逐一研究与讨论,评价题目的可行性,通过专家组的研究决定指导老师提交的题目是否可以立题,对于存在问题的题目,给出修改建议,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近年来陕西理工学院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实现学生和毕业设计题目的双向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自身的发展需要,在毕业设计系统中实现双向选择,每个学生至少可以预选报三个毕业设计题目志愿,同时附上自己的专业信息和研究特长,指导老师在此基础之上,在毕业设计选题系统中再确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有效避免直接将毕业设计题目分配给学生存在的弊端,同时也激发学生对该课题的兴趣,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达到毕业要求。
二、工科毕业设计文献查阅、开题报告问题与对策
对于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研究工作的总纲领,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起到指导性的作用,阅读大量中外文献是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首要工作。对于开题报告工作,最好阅读与该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明确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方向,通过大量阅读,书写文献综述,阐明该课题已经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然后对于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细化,哪些属于国内都没有解决的学术问题,哪些属于国外已经解决而国内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研究有方向,针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提出自己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的填写工作。
三、工科毕业设计电子资料问题与对策
工科毕业设计资料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工程图纸以及开题报告等。近年来,毕业设计电子资料逐渐取代纸质资料,方便师生信息交流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完善与改进。
1.毕业设计电子论文格式规范化与对策。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化也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规范化的毕业设计论文可以给美的视觉效果,更好地展现学生毕业设计劳动成果。但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不规范的论文现象。究其原因:一方是在学生对毕业设计规范化的实施意义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就是指导老师没有严格要求或指导不到位,从思想上根本没有重视本次毕业设计格式规范化的重要性。对于此类问题应对学生进行该方面教育工作,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工作,切实重视毕业设计格式规范化的重要性。毕业生通过对自己论文格式的规范化处理,也是在锻炼自己、规范自身的行为,逐步形成一种做事情的态度和方法,为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2.毕业设计电子工程图问题与对策。对于毕业设计工程图纸,传统的方法,工程图纸在绘图室采用手工绘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学生招生数量的增加,计算机绘制越来越适应目前形式的发展,计算机绘图已经逐步替代手工绘图,电子版的图纸很方便师生交流信息,为柔性化的指导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础。但电子图纸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寻找往届毕业设计图纸,出现毕业设计工程图纸抄袭现象,同时弱化了传统手工绘图的基本能力。对于此类问题,本科毕业设计图纸可以采用电子图纸与手工图纸同时进行的方法,如对于工科机械类毕业设计题目,在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时,要求学生用计算机绘图同时也得采用手工制图相关的零件图。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抄袭现象,同时又加强了学生手工绘图的基本能力。同时加强论文重复率和相似性检测工作,要求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重复率不能超过10%,可有效杜绝学生大面积抄袭别人的学位论文,举办科学道德与学风宣讲大会,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研究态度。
四、工科毕业设计过程指导问题与对策
1.团队指导与资源优化。团队具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团队具有集体的智慧,团队具有柔性化的指导优势。因此急需要团队的建立与扩展。团队指导可以将不同的指导老师优质资源共享,实现高效、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优质资源互补原则,借助兄弟院校的试验平台或丰富的理论经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如陕西理工学院可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相距较近的省内高校联合指导学生,也可让学生去兄弟院校进行毕业设计的实验工作,使我校毕业生真正体会到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精髓,也使得我校毕业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发展速度更快,人际交流与合作能力更强。例如,对于研究增材制造方面的题目,就需要优质资源共享方式,如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已在增材制造方面取得创造性成就,无论是实验设备,还是实验水平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力。所有这一切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也可邀请该校的增材制造方面的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报告,以激励我校毕业生的求知欲望,拓宽其毕业设计的新思想、新方法。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搭建我校增材制造实验室,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学生提供实验的条件和场所。
2.周汇报环节的实施与推进。毕业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每周定时安排课题组的汇报与总结,让学生以PPT的形式汇报自己的一周内的工作情况,即使没有进展也要汇报工作。达到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检查学生一周的工作情况,及其对课题的研究进展,包括查阅资料、企业调研、实验进展、CAE软件运算进程、国内外学术领域的研究状况以及该研究能否解决实际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便于指导老师有的放矢地安排和指导学生。课题汇报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当然汇报不是走形式,对于本次汇报工作表现相对落后的同学,要求提出改进与后续的措施,否则按照学校毕业设计教学文件规定延迟或终止毕业设计进程。
五、工科毕业设计答辩、成果保护问题与对策
毕业设计答辩是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辛苦劳动的收获节点,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创新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如何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首先要扎实做好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做到有备无患,只有在毕业设计工作过程中付出了,才能在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心中有数,临阵不慌。也可对毕业设计答辩整个过程进行录像,从录像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大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自我表达能力的机会。毕业设计答辩结束后,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设计思想、方案及其预期的成果以论文、专利等形式进行保护,一方面在肯定师生辛勤劳动的成果,另一方面在夯实该领域的研究基础,推动科学研究健康成长。
六、结语
通过对工科类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与分析,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及实施对策如下。
【中国分类法】:G642.477
1引言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最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对本科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设计的能力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验。学生在该环节中要完成文献检索、方案制定、软件硬件设计以及调试等工作,最后通过论文和答辩的形式阐述所完成的工作。毕业设计既可以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理论掌握的情况、技能熟练程度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双导师制”是指同时安排选派校内和校外企业两门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理论和实践型导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指导的一种培养模式。“双导师制”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加大对在校大学生的培养力度,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2独立学院工科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在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由于民营资本的注入,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为高等教育加入了新的元素,在校学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着眼于技术型、实用性人才培养,因此对于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更高。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对现阶段工科大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实践性少,所以把“双导师制”引入到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中,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工程实践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毕业设计的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的传统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传统模式的毕业设计没有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为课题进行创新研究,做到“真题真做”。学生在毕业设计只是纸上谈兵,接触不到实际的工程项目,对所学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形成应用的概念。传统的毕业设计阶段没有更好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的要求。
与传统模式相比,“双导师”指导机制强调的是由校内外两名教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两位指导教师之间既有协作,也有一定的分工。校内指导教师侧重学术指导,而校外指导教师(即资深的工程师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则强调实践工作能力。
2 “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改革的计划和实行
为了加强毕业设计规范,保障“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改革的顺利进行,学院及电气系分别制定了《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和《电气信息系关于2012届毕业设计工作的总体安排》,在此基础上,电子教研室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关于实施“双导师”本科毕业设计的试行方案》。对毕业设计要求、选题原则、过程指导、毕业设计文本规范要求等做了全面的规定和要求,保证了整个过程的规范性。
2.1 毕业设计指导的总体计划
电子教研室共承担了2012届电子信息工程1、2班,通信工程1、2班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教学任务。借助湖北工业大学本部的师资力量以及长期建立的校外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将以上本科4个班分成2类进行培养。
通信工程1班、电子信息工程1班采用A类,及选派校内本部具备中级以上职称优秀教师指导;通信工程2班、电子信息工程2班采用B类,一个学生由两名导师指导:聘用校外企业高工和校内青年专职教师,双方导师明确校方指导教师要做好校企间协调及学生管理工作,严格按教学要求把关;企业指导教师由公司聘用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当,负责对学生的设计过程、设计细节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使教学与研发有机地融为一体,保证毕业设计的工程应用性技术含量。
2.2 校外指导教师的选派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电气信息系与富士康(武汉)科技工作园、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凌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烽火科技集团武汉虹翼信息有限公司、湖北省广播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发射台、四川华迪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秦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湖北卫星地球站等十多个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湖北工业大学工程学院选择这些技术业务相对稳定的单位为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这些企业选派业务能力强的资深工程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做外校外指导教师,培养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3 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求
校内外导师要熟悉学校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企业自身的特点的情况下,选题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就业方向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并报教研室审批合格后,对学生公开,召开毕设动员双选会,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导师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大四下学期开学第四周,要求导师在本小组举行开题,并进行指导。要求:(1)选题应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达到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2)选题难度和份量应适度;(3)结合工程实践;(4)一生一题,且不重复;(5)每位老师指导学生不超过8名。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或横向实际技术服务项目为学生提供设计或研究课题,供学生选择。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和开发课题项目进行毕业设计。这些科研和开发项目大多是该学科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或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
2.4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指导教师对论文指导每周两次以上,并进行记载。同时集中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时每个学生都要汇报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提交已查阅到的参考文献、已获得的实验数据、应完成部分的论文初稿等。校内导师要培养学生在专业方面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校外导师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解决理论学习的不足,增加实践认知能力,提供工程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校内外导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从毕业设计的题目到毕业设计过程最后到毕业设计结束都要有两位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校内外导师既要有分工又要合作。
2.5 毕业答辩管理
在答辩分组时,充分考虑了个答辩组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以利于从不同角度对毕业设计进行全面的评判,并制定了合理的、操作性强的评分标准。答辩小组成员根据学生论文的内容、创新点与答辩情况给出答辩的量化评分。学生最后的成绩由校内外导师的综合评价给出成绩,要从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难度、工作量大小、课题的工程实践性价值、完成的质量等多方面考虑。
3 实行“双导师”毕业设计改革的效果评价
“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指导制度从2012届开始,实施周期2年,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
3.1工程实践题显著增多
以2013届毕业论文选题中,其中真题选题占46.8%。工程实践题占71.6%。本毕业设计(论文)更加注重了结合社会实践、生产、科研的选题,真题真作,设计性题目比重大;公司提供给学生的设计课题涉及面广、量大,进行毕业设计调研必须了解最新技术去解决具体问题。学生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还获得了直接参加工程实践、科研项目或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2指导教师整体水平提高
参与本届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教师中,高级职称占46.7%;中级职称占43.3%;中高级职称参与论文指导比例明显增加,另外首次采用双导师毕业设计指导,工程人员占20%。校内青年教师在参与工程人员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从专业理论课堂深入到企业,了解电子通信行业最新应用技术,既促进了自己的科研动力,又能将工程实践运用到教学中,提高课堂质量。
3.3学生的就业信心和能力得到提高
承担公司课题的2013通信工程2班和电子信息工程2班学生在企业经过14周的毕业实习与设计,了解了目前电子通信行业项目设计开发流程,得到了实战的机会,使得学生的编程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们一致认为,这种形式的毕业设计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收获,改善了人才培养环境,缩短了就业适应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并较快适应毕业后的社会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小结
独立学院实行“双导师制”毕业设计后,学生在实地基础企业新制度、新规定及新的实践,通过理论实际,可以学到课本中学不到的东西,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实行“双导师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有利于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吕芳.工科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1):156-157.
[2] 王建方,吴文健等.“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初探[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4-0000-02
一、前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对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研究、探求真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强化社会意识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下降。传统的毕业生指导管理模式或很难满足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需要[1]。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普及到人们日常工作中,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文化、教育。所以,可以探索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高等教育相结合,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进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高等教育研究课题[2]。
二、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时代”进入“大众教育时代”[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20%,但我国的高校学生增长速度大大超过高校教师的人数增长率。每名教师所带毕业生人数大大超出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需的教室、图书资料等人均教学资源也显得相对紧张。计算机和网络已逐渐进入我们日常的工作与学习中,成为我们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以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的及时性、便利性等优点,使指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繁重教学任务变得轻松些。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系统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利于检索、交流方便等优势,在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中,更好的为广大师生及管理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其必要性及重要性可总结如下:
(一)丰富的网络资源
大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必须要查阅详尽的资料文献及工具书。图书馆的纸质图书资料书目及数量有限,每逢毕业生进行毕业环节的高峰时节,学生不能每人均借阅到需要的工具书及资料。网络可以建立一个全文的电子资源数据库,为毕业生开辟网上图书馆、阅览室,服务平台资源共享,毕业生可以随时随地实现信息资料的快速检索、查询、浏览和下载。
(二)便利的信息沟通
传统的毕业管理模式不利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网络模式为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双选、任务书下达、格式规范、资料递交、答辩安排、评审标准、成绩等提供了支持和帮助。通过网络可以将信息及时、快捷高效的在网络平台进行反馈,学生及时得到了指导教师的指导。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方式改变
网络指导模式使之教师在指导毕业生过程中时间及地点均不受限制,可以实现网络在线及非在线留言的方式交流与沟通,改变了传统的毕业指导模式,便于毕业生及时解答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科学化
由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对于管理毕业论文的任务十分繁重。依托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必将促进论文管理的改革,实现毕业论文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化,是提高论文管理效率的一个可行的解决思路。
三、网络管理过程研究
传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在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只能选择时间面对面或者使用电话等方式,因此时间和空间上均受到了限制,也不是很方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文的质量。此外在论文完成后,由于缺少统一指导与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论文内容、格式、规范性差,需要使用纸张打印装订成册存档时保管,费钱、费工又费时,而且也增加了日后资料的查阅难度[4]。然而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系统则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强大功能,便于校内外的网络接入,可以实行多级管理,是对传统毕业管理模式的提高[5]。它不仅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更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2008年以来,常州大学尝试了通过网络实施毕业设计(论文) 的过程管理,起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对比网络管理前后对毕业生的指导情况可总结如下:
(一)题目双选和任务书的下达
网络管理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很难实现实际意义上的双选,题目的申报及选择一般以纸质文档进行,对于的题目的理解及认知度也较差,没有与指导教师及时沟通。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许多学生要求更改题目。题目应当与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一起确定,而且选题要明确目的、任务具体、难度适中,否则会给学生充分了解毕业设计(论文)任务造成很大困难。网络管理后,按照毕业设计的文件规定时间,指导教师在网络指导系统中及时申报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而且对每个题目的来源,课题背景,需要解决的问题,难易程度及解决问题的手段及方法,是否有项目经费支持,均有详细的介绍与说明,同时在任务书中对课题的毕业进度日程也做了较为详细的计划于安排。毕业生可以在选题前通过网络指导管理系统对题目进行充分详细了解之后,不清楚的地方再与指导教师的及时沟通后就可以在网络系统中进行按照志愿顺序选择自己的毕业题目,避免的选题的盲目性。最后指导教师来根据学生志愿顺序确定选择每个题目的毕业生,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双向选择。
(二)毕业生网络指导过程管理
网络管理前,学校教务等相关部门需要检查及充分了解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无法时刻跟踪监督,而且仅对其中一两次抽查就判定其毕业设计(论文)设计的质量也缺乏客观的科学依据。如果采用大面积的检查与管理,肯定会耗费巨大的财力及物力,而且其管理未必能达到其理想的效果。网络管理后,毕业生将相关的毕业资料都提交到网络管理系统中,其中包括毕业前期资料(如外文翻译、开题报告)、毕业正文、毕业任务书、毕业过程中的周报告、阶段性小结、教师的回复及批改反馈意见等。这种毕业生指导模式无疑将毕业环节的每个过程均融入系统中去,学校有关部门可以较好的利用高级管理模式查询及检查每个学生的毕业环节进展情况及其质量,随时发现指导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构成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对毕业生指导过程管理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三)论文资料的管理
网络管理前,对于资料的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存放空间及纸张,电子化程度低,而且对于相关资料的归档、借阅、检查等也不方便。网络管理后,可以节省对资料管理的人力、物力与空间,同时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电子文档进行科学管理,方便论文的借阅、抽查和验收等工作。
(四)论文评阅功能
网络管理前,论文的评阅需要指导老师、评阅老师等轮流交换评阅,来回搬动大量的纸质材料,费时费力。而且评阅结果返回到学生那里又有段时间,有的学生答辩前还没有修改好。网络管理后,学生上交电子稿后,评审老师利用网络平台同时进行评阅,及时反馈修改意见,并限时返回修改稿,为学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时空条件[6]。
四、结束语
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指导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几年实践证明,在选题、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中的过程管理与检查、毕业论文撰写、答辩与成绩评判等各个环节中对于保证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均是有效的,也是可行的。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若能结合具体情况加以改进,会对网络管理系统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
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网络资源,充分利用高校网络图书馆电子资源搜集相关专业设计规范,图集,同时借助Endnote软件检索工具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文献查阅与写作;另一方面,在毕业论文(设计)网上指导交流平台中可增设语音功能,提高交流效率,配合QQ工具,飞信等免费资源。将教师的网络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变得轻松与便利,使得信息化和人性化。
当前,许多高校均不同程度尝试了采用网络管理模式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网上指导,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起到了强大促进的作用。所以,对于这种毕业指导模式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充分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于导华,闫达远,方萍.实行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的探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z1):143-147
[2]朱正伟,刘东燕,李杰.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008):74-76
[3]王锋.毕业设计(论文)网上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5,(002):44-47
[4]代君,程霄.新形势下毕业论文(设计)网络指导交流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8,(008):179-180
[5]张黎,戎红仁.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06):44-45
[文献标识码]A
一、毕业设计网络选题系统设计意义
电子类毕业设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本科生的培养也将围绕着一主题来进行研究。鉴于我院是师范大学的历史背景,且相对于专业学校电子类专业教师主持的应用项目较少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选定上进行改革,丰富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出题渠道,将原来的仅仅由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的自由出题改变为多种渠道和方法,并通过小组统一筛选优选,严格把关。我们开通网络选题的最大目的也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网络直接选报毕业设计题目,加强师生的交流,方便了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毕业设计网络选题系统设计总体框架
我们充分的比较了各种方案后,以及考虑到学生和老师的开发与使用便捷,本研发团队最终确定了用ASP+ACCESS技术为框架,结合了数据库开发该系统,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该系统共有三个系统,分别为:管理系统、教师系统以及学生系统。使用时用户需从同一登录界面中进行登录。系统通过验证后,对该登录者相应的加密UID,系统将根据后台数据库信息自动给予用户相应的权限,区分登录者的身份,然后进入相应的系统界面。
图1”电子类毕业设计网络选题系统结构框图
三、毕业设计网络选题系统设计系统实现
在系统进行登录认证,如图2所示,登录后,系统将进行登录身份验证,并判别用户的身份,再将相应的权限作为变量传递给每种不同用户的界面。在图3中,将展示教师管理系统中后台管理系统功能说明图。
该系统设计包括了应用数据库设计、用户管理页面设计和应用服务器设计。应用数据库设计是根据ACCESS数据库服务器上;用户登录及管理界面主要是基于万维网服务器上;应用服务器和万维网服务器软件可以共用同一物理服务器。
在用户管理登录后,系统需要进行相应的身份判决,以此来确定不同的用户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实现不同的功能。该系统的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
图4:电子类毕业设计网络选题系统操作流程图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整个论文选题的过程中,针对我院电子信息的专业特点,我们开发的网络毕业选题系统。具体的管理运行方式作了以下八点重要的优化:
1.修改了管理的路径。将原来的路径admin_index.asp改为了gldl_index.asp,并通过session值验证用户是否登录,如未登录则出现登录提示,防止他人利用登录路径修改选题,加强了系统安全性。
2.根据各位教师的要求,对论文默认设置做了相应修改:
①每个选题可选人数均设为1人,用户不可修改;
②新添加的题目均默认为“未审核”,只有管理员有审核的权利;
③每个论文题目不能完全相同;
④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修改每位老师出题上限N值;
⑤每位学生不能重复选题,否则提示出错;
⑥设置了选题的基本要求、基本目的和基本内容限制字数。
3.对数据库进行了修改。原来的数据库仅为一个表,题目内容和用户信息均放在一起,这样,每添加一个选题用户的信息就会被复制一次,显得数据累赘。优化后的数据库分了两个表,分别为用户信息表和题目内容表,并在用户信息表中设置了权限,分为管理员和普通用户。
4.在原基础上增加了删除选题、用户修改资料、添加或删除用户的功能。
5.对添加选题的页面进行了优化。原系统中每添加一次题目用户就要输入一次自己的信息,比较烦琐,而且一旦输错了“指导老师”则再也无法修改(只显示本用户添加的题目)。修改后的页面利用登录时传递用户名的session进行判断,默认新选题为此用户添加,在首页显示时直接调用信息表中此用户的信息,使操作变得简单。
6.修改选题的页面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了设置,普通用户只能修改选题的基本信息,无权修改选题的“是否审核”内容,只有管理员有审核权限。
7.管理功能的优化。针对不同权限,用户在登录后的功能各不相同:普通用户在管理主页只能查看、修改或删除自己已添加的论文题目,并能添加新的题目;相对管理员而言,除了能查看所有用户添加的论文并修改、删除外,还能添加或删除普通用户和和管理员。
8.数据加密。利用MD5技术(16位)对用户密码进行加密后储存,防止他人窃用,加强了数据安全性。
总体上,优化后的上系统已满足老师和管理员管理的大部份要求,操作比更简单也更方便。
四、总结
论文毕业网络选题设计的教学改革是在教学改革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个创新。网络选题系统做到了公开效果,杜绝了不同教师出同一题目的现象,也保证了论文的质量。该系统更加有利的增强了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清楚的知道设计课题的要求及目的,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项一般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8B035);
[参考文献]
[1]周翟和,刘建业等.电子类毕业设计实现方法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年02月:116-118;
一、国内研究现状本科毕业设计规范化的科学管理
对于本科毕业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同时它也关系到高校的学生培养质量和在社会中的名誉、影响。因此,针对上述毕业设计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各高校都在探讨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下文阐述了国内各高校在提高本科毕业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北京科技大学于晓红教授认为毕业设计的质量是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力保证。他从实施以人为本的选题方式、强有力的师资保障、监督检查机制和科学客观评价体系等方面,论述了毕业设计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重庆大学毛小庆阐述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结合重庆大学的实际,分析和总结了毕业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科学选题、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因材施教、开拓毕业设计新途径、完善毕业设计过程、保证毕业设计答辩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扬州大学戴隆超老师就目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各个因素,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思路和方法,并进一步指出了改善措施。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郑州大学等重点大学都针对目前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就如何提高工科毕业设计质量进行了探讨。另外,很多以教学为主的学校也从不同方面开展了毕业设计研究工作。如盐城工学院刘必荣从基础知识掌握、就业、对毕业设计认识、选题、指导老师投入、开题、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等方面分析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机械工程类的毕业设计现状,提出从基础知识掌握、就业、对毕业设计认识、选题、指导老师投入、开题、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等方面分析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机械工程类的毕业设计现状,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实行科学化选题;建立规范的质量监控机制;加大毕业设计的指导力度、指导深度等有效措施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还有南阳理工学院庞兴华、常州工学院吴强、合肥学院谷曼也提出了很多本科毕业设计提高对策和方案。从省内、国内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很多高校都把提交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并结合各自校内实际情况,提出了各种解决措施;但同样可以看出每个高校采取的措施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申请人认为这些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要立足本校实际,结合本校定位、生源质量、培养目标、师资力量、师生比例等现实情况,提出切实能提高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和途径。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工作思路
首先,由于各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特殊性,必须总结往年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研究等手段,总结出教师、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及对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应对措施。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符合学校实际的相应措施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并在新的一届本科毕业设计中进行运用。探索面向“培优”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及团队指导模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拔高技能等训练,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提高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根据课题性质组织3~5名教师进行联合指导,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指导效率和知识利用率。根据上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加强等流程,总结一整套用于毕业设计的工作方案和监控机制。另外,实行毕业设计开题准入制度,从源头杜绝学生敷衍、应付心理,对于没有达到毕业设计开题要求及不具备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提前进行预警。后续的每周指导、中期检查直至毕业设计完成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后,及时反馈、整改,绝不能出现等到该答辩时才发现某个学生不能通过的情况。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在校期间的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毕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本科生培养的质量。本文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指导教师精力不足、学生态度上的不重视、校院管理方面的不严格等。总结了国内外重点院校及教学类的本科院校在毕业设计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最后提出了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工作思路。
作者:杨海峰刘同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应用型电子信息类专业根据电子信息领域对人才的要求,鉴于生源的特点,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是能综合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型电子信息人才。为了实现该培养目标,需实施“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需要实施合理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特别是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思路。
2、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电子信息类专业要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相关岗位技能和创造性需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就必须有合适的实践教学来支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循技术、能力培养的规律,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各类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创新的技能培训模式,使学生技能的培养依托行业、企业,靠近市场,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习掌握融入行业和市场主流的实用技术,构建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2.1电路电子实验。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完成训练,主要掌握基本的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养成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2.2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在学生完成电路电子实验后应进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设计,进行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某一个相关题目的设计,由教师给出课程设计题目或经教师审核的自选题目,题目确定后经电路设计、电路安装和调试、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和答辩环节,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在课程设计中一定不能采取“纸上谈兵”的办法,既只让学生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方式,如采取这种方式就不能达到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的目的。
2.3EDA软件应用培训。随着EDA软件的普及,现在的电路设计和调试可以通过各种EDA软件实现,对学生进行EDA软件培训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软件能力和提高效率。
2.4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针对当前电子信息领域应用广泛的技术进行系统培训,此项培训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专业技能培训可包括单片机应用培训、嵌入式系统培训、PLCD和FPGA培训等。毕业设计环节是整个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毕业设计必须以实际应用为选题依据,突出专业的应用特点。
2.5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既是对学生设计和应用能力提高,也是对前一阶段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毕业设计阶段必须要求学生完成实际电路设计制作或完成电路仿真测试,不能只做理论分析,否则不能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
3、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专职教师除了承担理论教学工作之外,还参与电路电子实验、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专业技能培训和毕业设计等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专职教师要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在完成实践教学工作情况,自编多种实验指导书、培训教程、指导专业设计竞赛等。
4、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
电子信息实验实训室能够承担电子信息专业的基础实验实训,专业培训,并为其他相关专业的电子专业技术实验实训。此外注重自制实验实训设备研制与应用,可以节约实验设备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维护。
5、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
5.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责任分明。实验室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如:实验教师岗位责任、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操作规程、实验室安全防范条例等。同时按仪器设备的档次价格,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相关的帐、卡、册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登记簿。
5.2做好实验教学安排。在实验教学中,为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针对每门课程的进度做好实验的安排,最大程度保证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同步进行。每门实验实训课都有一到两名教学负责该项课程的课程表安排和实验内容的制定,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
5.3做好实验考核。学生通过各种教学实验而获得实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要掌握仪器的安装、调试和使用,实验的操作和测定,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又要能独立操作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而后者更为重要。每次实验都要求有原始实验数据,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基础。因此,教学实验的考核应当与理论课的考核有所区别。在教学实验课中,要对学生实行全面考核,做到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
5.4做好实践教学的总结。为总结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对实验教学效果应进行调查和研究,着重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调查。每次实验结束,由实验实训负责教师和上课教师对实验进行总结,针对实验实训内容、教师讲授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使实验教师在改进实验教学时有较准确的依据,并能使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6、通过参加专业竞赛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应用型院校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专业竞赛具有良好的导向性,注意基础理论知识与综合能力的结合、设计计算与制作测试的结合,技术基础与多专业内容的结合,传统器件与新型器件的结合。
7、电子信息类实践教学的思考
二、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现状
我们按照“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本科”的标准对全国各地的人才市场通过走访、函询、电询等方式做了相关的调研,同时访问了各大招聘网站(50余家)。需说明的是,“电子商务专业”未界定计算机类和经管类;“应届”意味着毕业生无工作经验;“本科”是学历标准。通过归纳总结调研情况,我们可以发现:
1.从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方向角度,就业主要集中在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公司等。
2.从电子商务专业岗位角度,职位包括:网站编辑与运营、网络运营、(旅游)电子商务营销专员、网站内容编辑、网站设计、实施工程师、物流流程规划、营销专员、储备干部等9大类。
3.从招聘单位选拔人才角度,调研显示,企业在计算机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和计算机专业学生之间,更愿意选择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管理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之间,更愿意选择后者。
三、基于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1.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各个高校非常重视教师结构的合理性和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师结构一般包括: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等。通常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在组建专业或者专业建设过程中都能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与人才培养最密切的知识结构问题往往很难解决。原因在于,其一,电子商务专业所包涵的知识体系庞杂,很多高校以教师所学专业为知识结构的评判标准来划分并组建电子商务专业,而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也是以自己原有学科为基础完成自身的工作和提升,很少有系统化的专业资源整合和完善。由此造成这类教师整体的知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可见这并不适合管理类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其二,专业建立若干年后,一些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开始招聘经过系统化学习(本科,研究生)的电子商务专业研究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但是这批电子商务教师目前就整体而言年龄较小,经验大多不足。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就目前整体而言仍需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素质,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加快学术团队的建立和加强学术团队的协作。这样可以锻炼教师队伍,增强教师个人素质、整合教师资源、磨合教师队伍,使之能够适应电子商务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知识结构体系的更新。其次,电子商务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应注重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鼓励专业教师外出进修,参与名师的项目,锻炼自身能力;此外,联系企业,参与实践活动、开拓视野。应注意的是,高校应从长远打算,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以人文本,给予政策支持。
2.电子商务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调整。在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之初,很多高校结合中国高校EC协作组意见制定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时至今日,仍在执行,变化不大。
笔者认为,在教学计划方面,应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及市场调查,充分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人才规格需求、全国专业布局及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方向定位和服务对象,在此基础上逆推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构成,制定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同时,大纲的制定也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未来岗位要求和岗位职责出发,以学生可掌握为标准,达到知识结构体系的合理,既注重课程间的联系与衔接,又避免课程内容间的重复。
3.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大多高校设置了课程设计、实验、社会实践和各种实习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联系了实习基地,建设了专业实验室,如:ERP沙盘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等,进行沙盘演练及软件练习。通过上述手段,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以期满足教学要求。笔者认为,除常规做法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实习过程中通常会邀请企业人员讲座。应注意人员的多样性,而不单单是所谓的“权威性”,如聘请企业高层讲座。应根据管理类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需要,选择各个业务层面的人员,尤其是网络营销、物流等业务的基层工作人员不可缺少。
其次,课程设计、实验的选材最好能够以实习基地的业务为背景,以实际数据和实际情况等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设计。
最后,每次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时候,应为学生讲明实践的目的、方法技巧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当次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体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因为,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单纯的看指导书等材料,大多数人无法理解和区分教学细节,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差。
1独立院校毕业设计难以收到较好效果的原因
大部分独立院校依托一本、研究型院校而建,毕业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或多或少受母体和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使得毕业设计难以起到较好的效果,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主要原因[3-5]有:(1)独立院校相对教学条件、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紧张,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少、实践经验欠缺,加之有些指导教师业务水平有限、责任心不强。(2)毕业设计历年选题大同小异,缺乏创新和新颖性,多年下来,指导教师积极性降低,网上抄袭较为严重。(3)大部分毕业设计题目与指导教师科研课题、实际项目脱钩较严重,学生被动选题,不具吸引力,毕业设计单人单题,毕业设计目的不够明确,缺乏竞争性和协作性,使得指导教师和学生态度不够积极,应付了事。(4)一本、研究型、传统的毕业设计课题侧重研究,一定程度上缺乏实践性,易导致假题假做、假题真做,难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真题真做。(5)毕业设计题目有的过大,任务内容设置过多,在规定的毕业设计周期内无法完成,有的较小,工作量达不到标准。(6)与学生就业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等各类考试时间冲突,迫使高校难于实施严格清晰的评判标准,各种答辩趋于形式化。因此,如何结合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独立学院自身特点,对毕业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整体优化,拓宽毕业设计的途径,改进和完善毕业设计内容和措施,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已成为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结合创新竞赛开展毕业设计的启示
近几年,各种创新竞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衍生,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创新竞赛目前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及社会的认可,尤其是国家级、省级创新竞赛,例如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学生“挑战杯”、机器人大赛、广告设计大赛、网页设计竞赛、软件设计大赛、电子商务竞赛等[6-8]。通过调查分析不难发现,大部分创新竞赛的题目在形式、内容、难易度等方面都与毕业设计选题较为类似,因此很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都尝试从竞赛题目中遴选课题,大多数学生也非常愿意结合与竞赛相关的课题进行毕业设计、参加实际项目,动手做出实际的系统或演示装置,尤其是参加竞赛的学生,经常提出能否把竞赛的题目作为今后毕业设计的题目。较为突出的是,即使限于名额不能参加竞赛,许多学生也希望能到竞赛基地在竞赛系统平台上开展工作或验证自己的思路与做法。为此,我们结合近年来的竞赛组织、管理、指导经验,对结合创新竞赛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的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总结发现:(1)近几年来,各项创新竞赛越来越侧重立足行业、政企合作、结合实际、注重前沿、学科交叉。创新竞赛,尤其是国家级、省级创新竞赛的题目,往往是由来自于行业的专家、专业的知名教授、企业的设计工程师等资深人物取材于生产实际项目和行业、专业的一些重要问题、热点问题、前沿问题,或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学科交叉知识。因此,毕业设计与创新竞赛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避免与实际项目脱钩或老套过时,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更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业的实际以及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2)突出创新和实践。创新竞赛不只是强调理论层面上的设计与研究,更注重系统实现和发挥,学生需经历特定工程背景下的“学习—创意—设计—制作—调试—包装—成品”一整套类生产实际过程,最终都要求有自主创意设计制作成型的作品,实现真题真做,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锻炼较为突出。(3)团队协作加强。创新竞赛,尤其是大型的竞赛项目,往往需要多名学生组成团队通过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合理的分工以及各成员之间的协作精神也会对整个项目的实现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团队中,每一个学生既要有自己突出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要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这样才能在方案的探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逐渐形成清晰的实现思路,同时也能在不断的交流沟通中获取不同的思想、态度和方法,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弥补传统毕业设计单人单题单做、片面强调独立性带来的不足。(4)竞赛题目与毕业设计课题结合起来,具有非常明确的比赛规则、胜负规则和清晰的评判标准,存在竞争性、驱使力和激励机制,更具有吸引力,目标也更加明确,因此学生更感兴趣,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创新竞赛一般从大二、大三开始做起,毕业设计准备时间前移,保证了充足的时间,可以有效缓解与就业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等各类考试时间发生冲突。(5)由于创新竞赛选题范围广,涉及到多门学科,并且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赛前指导教师要有更广泛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使得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创新性问题和要求,有时教师也要重新学习,也要知识更新。为了方便学生的实践,教师常常根据学生的要求自己动手设计或改装新型的实践装置,力求引导学生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无疑使得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9]。这些特点正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需,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毕业设计和创新竞赛有机结合起来。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对以创新竞赛为依托开展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建立了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
3毕业设计与创新竞赛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3.1毕业设计时间前移,采用循序渐进的培养思路一般可以从大学一、二年级开始鼓励、组织、遴选对创新竞赛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兴趣班、基础技能班、选修课等,三年级开始,指导学生跨专业、跨系、跨学院多学科交叉综合组建创新团队,并分配指导教师,成立指导教师组。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设计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除正常教学计划外,还需要指导教师组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集中组织、管理、开设好一些创新竞赛培训班、选修课等供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参加。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相应阶段的知识和进行相应的能力训练,加上多鼓励、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结合毕业设计和创新竞赛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化训练及一些子项目和子课题训练,可较好地实现学生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到综合知识的融会贯通,再到能力创新的飞跃。
3.2结合创新竞赛题目选定毕业设计课题学生经过必要的前期准备和团队磨合之后,有能力、也有信心参加学科相关方面的创新竞赛或开展更大规模、更新、更贴近生产实际的项目,边竞赛边提高,各方面锻炼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指导教师最需要做的是适时整合学生以往训练过的项目和做过的创新竞赛题目,对其进行拓宽和延展,并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拟定出毕业设计题目,或通过学生自拟、指导教师把关后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继续发挥创造性,提出新观点,创新内容,把课题做大、做活。
3.3强化管理和监控,杜绝流于形式教学环节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监控才能有积极的效果,否则再好的教学模式也会流于形式。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建立规范合理的组织管理和操作程序,细化各项规定,明确责任。选派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专业基础雄厚、有一定指导经验,尤其是实践动手、创新能力强并对此感兴趣的教师担任指导。(2)根据学生的空余时间,保证充足的时间量,合理安排学生到创新竞赛基地,实施严格的考勤签到制度,并作为今后的考核和选拔依据。(3)学生到创新竞赛基地来,必须要有明确的任务或具体项目,并拟定初步方案,作好日程安排和工作计划,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导确定也可以自拟,最终由指导教师审核通过。(4)实施全过程监控,结合平时检查、不定期抽查和中期检查,负责人检查与指导教师检查相结合,书面材料检查与实际检查相结合,综合检查情况,组织专门研讨会研究、查摆问题,及时给予解决[10]。最终安排学生进行方案讲解、提问答辩和作品演示,严格评估机制和标准,评定出成绩和结果。当然在管理学生的同时,也应监督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对其指导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
3.4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制定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11]。参加创新竞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难免会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参加创新竞赛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课程替代。如对在短学期参加集训和创新竞赛的学生,其所在专业安排在短学期集中进行的实践环节成绩将由集训表现和竞赛获奖替代,也可以充抵素质能力任选课或选修课。对获得奖项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或奖金也是必要的。同时若参赛作品获省级奖项且内容符合所学专业方向,可以允许该学生在创新竞赛结束后,以个人名义提出替代毕业设计的申请,获准后按照毕业设计标准对申请替代的论文及设计进行整理和修改。指导教师也一样,相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指导教师应给予课时酬金,对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也应有适当鼓励,还应该在教师评优评先、定岗和晋级时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