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与勘探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22 14:02: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地质与勘探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地质与勘探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P3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水文地质勘察人员在工作中需继承和发展传统技术基础上,也要关注并结合新技术、新理论,这样才更有利于进行找水工作,才可以使找水技术不断的更新发展。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料拥有量不足2 200m3,世界排名109位,而30年后,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将不足1 700 m3。因此用现代的水文地质勘查方法来找水减缓各区域供水压力已成为当务之急。以下分别详细介绍了遥感技术勘察法、地球物理测井勘察法、地面核磁共振勘察法的工作原理及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二、现代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找水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总体而言,水资源的利用形式逐渐严峻,以许昌市为例,许昌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仅204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10。市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已形成面积达67 平方千米的水位下降漏斗漏斗中心水位埋深24.0m,且仍以每年1.5~2.0 m的速度下降,地面最大沉降量超过277 mm。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在许昌麦岭水源地综合运用现代水文地质勘察方法找水勘察,取得了多种地质信息,基本查清了供水目的层的埋藏条件、边界条件以及地下水动态特征。笔者将从下面几个方面简述现代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找水中的应用。

1.物探和钻探

(一)物探。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情况,采用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对勘察区西部的补给断面进行探测,共做电测深点203个,电测深剖面8条;利用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对勘察区西部、南部边界和北汝河河道进行了探测,共完成9条物探剖面, 96个物理点,剖面长度54.55km;对18眼探采结合井和4眼勘探井进行视电阻率和自然电位物探测井,划分地层,进行排管。通过这些工作,基本查明了西、南边界和北汝河河床的地层结构和含水层的分布规律,为拟建水源地的供水孔和布置钻探工程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钻探。根据遥感水文地质调查、物探资料,结合以往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在补充分析勘察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布置钻探工作量。勘探施工勘探抽水孔4眼,进尺291.4 m;地质孔4眼,进尺362 m;观测孔12眼,进尺1 071.55 m;探采结合井18眼,进尺2 242.2 m。共施工勘探孔和探采结合井38眼,总进尺为3 967.15 m。根据物探、钻探工作分析,麦岭水源地第四系孔

隙含水层的形成和分布受北西向的茨沟—姜庄凹陷和襄城大断裂等构造控制。同时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源地地层时代、岩性、成因及富水性,新近系湖积层及第四系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的富水性差,集中供水意义不大;中更新统埋藏型冲洪积卵砾石层颗粒粗,厚度大,富水性强,不易污染,是城市集中供水的理想水源地。

2.遥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勘察中应用

遥感技术即从远处探测、感知特体各事物的技术,它技术先进、探测范围大、信息量大,并可实施动态监测。遥感勘察方法就是在勘察区范围内进行的航空遥感勘察,它是一种采用展片和航片目视解释,结合野外验证与水文地质补充调查的水文地质勘察方法。遥感勘察方法可分为4种:热戏外监测法、水文地质遥感信息法、环境遥感信息分析法和遥感模型法。

(一)热红外监测法。热红外监测法主要就是用热红外波段的遥感图像资料,通过测定地面温度来确定地下水的存在。特别适应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的寻找。其工作原理是:地下水可在过毛细管作用、热传导作用及地表强烈蒸发作用下可导致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地表湿度和温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冷热异常的现象,此现象便可在热红外遥感图像上显示出

来。利用红外遥感数据再配合一定的航片作为基本的遥感资料便可实施地下水资源的探测工作。

(二)水文地质遥感信息分析法。水文地质遥感信息分析法就是运用水文地质理论对从遥感图像获取的地层岩性、构造、水文等水文地质信息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有利的蓄水构造,判断地下水的贮存情况。

(三)环境遥感信息分析法。环境遥感信息分析法就是根据遥感图像上提取的与地下水有关的植被、湖泊、水系等环境因子与地下水的依存、制约关系来判断地下水系统的贮存情况。其工作原理是:在干旱区域,植被的生长状态因受到气候、性、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其中区域浅层地下水对植被的影响最大。地下水水水位埋深、矿化度、水化学类型控制着被群、植被覆盖度。可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地下水的排泄点(区)的水位埋深、矿化度和水化的学类型等相关信息。

(四)遥感模型法。

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得知与地下水密切关系的水文因素状况,并建立监测地下水位的定量评价模型,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估测的方法叫遥感模型法,它是遥感与数学、模型学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此种方法主要用于评价地下水位分布状况。

3.地球物理测井方法

地球物理测井是物探方法的一种,主要是配合地质钻探对钻孔内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精确探测。地球物理测井方法是以严密的物理数学原理为基础,主要用于分析地下水的分布,判断地下水质量,探测岩溶洞,分析地层构造等。地球物理测井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原理如

下:

(一)正确地划分含水层并确定层位及厚度,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对地下水进行地下水矿化度进行测量。地层水的矿化度越高,地层电阻率值越低

(三)判断裂隙及其泥质含量。裂隙存在的判断标准:声波时差较大,电阻率较小,密度偏低。如果裂隙存在,那么裂隙中填充的泥质越多,自然伽马测井值就越大。

(四)岩溶水勘察。裂隙层位可由声波曲线直接反映;当溶洞中含水时,自然伽马曲线幅值略低,以此来可判断其富水性;在岩溶、裂隙发育处,会出现井径扩大的现象,因此,岩溶裂隙发育程度也可用井径曲线来判断。

(五)划分钻孔地层岩性。根据不同岩石的密度,电阻率,波阻抗,孔隙度等参数的差异,并综合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密度测井、中子孔隙度测井等资料就可以划分钻孔的岩性剖面。

4.地面核磁共振法

地面核磁共振法就是利用不同物质原子核特性差异产生的核磁共振效应,通过观测、研究地层中水质子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的变化规律,来判断探测区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方法,可量化含水层信息,勘探的深度小(目前最大勘探深度小于150m),适合北方地表较干燥地区使用。其工作原理就是水中的氢核质子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再以具有拉摩尔频率的交变磁场对地下水中的质子进行激发,这样原子核能级间就会产生跃迁即产生核磁共振。核磁共振信号的强弱或衰减的快慢直接与含水层中氢质子的数量、含水层孔隙大小相关,核磁共振信号的幅值越大,所探测区域内水含量就越丰富。从而,可以根据由小到大的核改变激发脉冲矩来推断由浅到深含水层的贮存状况,达到实现直接寻找地下水的目的。

地面核磁共振法属于直接找水法,在有效的勘探深度范围内,有水就有核磁共振信号显示,以此来探测各类型的地下水。主要用于探测其他物探方法难以寻找的地下水,主要应用在以下4个方面:黄土孔隙、裂隙水探测;寻找碎屑岩类浅层风化裂水和层间承压裂隙水;确定基岩裂隙带的富水性;判断灰岩区溶洞、裂隙含水或是泥质充填。

三、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勘探技术的不断提升,在继承了老一辈水文勘探人员的技术和知识后,新一代的工作者更要与时俱进,不断的研究并熟悉新的理论和技术,从而将新老结合,挖掘开拓出更加优良的勘探方法,从而方便找水工作,使得找水的相关技术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少勇,刘伟超,田慧娟,李倩倩 现代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找水中的综合运用[期刊论文] 《中州煤炭》 -2010年1期

[2]-邹慧峰 找水中现代水文地质勘察方法的综合应用[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12期

[3]-贤世荣 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找水中的应用[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0期

篇(2)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064X

国内刊号:61-1435/TE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3)

 

0 引言

本次论的所有工作的目的是要在煤田地质钻探资料和煤矿井开发成果基础上,对潘一矿13条勘探线及各勘探线之间新老钻孔共240个进行4煤与5煤地质特征研究,查明区内4煤与5煤煤层赋存形态及构造发育情况,厚度变化和煤质变化等一系列特征, 根据本区煤层的地质特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鉴别,为开采准备和采区生产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1 区域地质概况

潘一井田位于淮南矿区潘集背斜南翼及东西部倾伏转折端南翼。地层走向自东向西为N30°E至N60°W,倾向SE~SW,倾角由浅入深逐渐变缓(20°~7°)。井田内以斜切张扭性断层为主,压扭性断层次之,构造较简单,煤层变化不大。井田内有小型岩浆岩侵入体,主要对1煤至11 煤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煤层局部被岩浆岩吞蚀变为天然焦。二叠系的山西组和石盒子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中下部的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5层,平均总厚度29.68m,自下而上划分为五组七个含煤段,下部四个含煤段为矿井主要开采对象。其中B 组煤包括二、三含煤段,第二含煤段包括4 煤,5 煤,6 煤,7 煤,8 煤,9煤,第三含煤段包括10 煤与11 煤。免费论文,煤层划分。。免费论文,煤层划分。。B 组煤含煤段总厚度193.06m,含煤厚度21.06 m。B组煤的含煤性如图1-1 所示。

图1-1 潘一矿B组煤层含煤性

由图1-1可知,4煤与5煤层位变化较大不稳定,5煤的厚度也不稳定,对煤层的划分造成较大的影响。

2. 4煤与5煤地质特征

结合本次工作所收集的钻孔资料,我们主要从煤层组合及煤层间距、标志层,煤层特征,煤质与显微组份分析,地球物理特征这几个方面进行4煤与5煤的煤层特征研究与对比。

2.1. 4煤与5煤煤层组合及煤层间距

4-1 煤~8 煤是连续可采的煤组,4~5煤之间多为薄层状细砂岩与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且常见虫迹;并且4 煤在潘集地区西部局部为岩浆侵入变成天然焦。5煤顶板一般可见到厚层状中细砂岩,4-1煤与下覆铝土岩的间距平均为 13m ,4-1距4-2间距为4~6m,4-2煤与5煤间距平均为9.45m,5-2煤与6-1煤平均间距为15.004m。由表1-1可以看出,4-1煤与4-2煤,5-1煤与5-2煤,还是4煤与5煤之间的层间距变化都非常大。

篇(4)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48-1

辽河断陷滩海区位于渤海湾盆地北部,属辽河断陷陆上向海域的自然延伸。其地质特点与辽河断陷陆上相似,具有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特征。区内油气资源丰富,构造复杂,油气藏类型多样,并在新生界已找到非常可观的油气储量规模。在具备油源及盖层条件下,潜山油气藏主要受控于潜山孔缝的发育程度,所以探讨潜山孔缝发育规律、寻找孔缝发育带是潜山油气藏研究的关键问题。

1潜山油气藏勘探进展及研究现状

潜山油气藏由于其油源丰富、储集条件好、圈闭容积大、单井产量高,正受到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而潜山油气藏的研究是随着其勘探开发进展而进行的。

1.1潜山油气藏的概念和分类

潜山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基岩油气藏,是位于年轻沉积层底部的区域不整合面之下、地貌呈高断块或隆起的较老地层中的油气藏。

1.2潜山油气藏勘探进展及研究现状

潜山油气藏由于其油源丰富、储集条件好、圈闭容积大、单井产量高,正受到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而潜山油气藏的研究是随着其勘探开发进展而进行的。

1.2.1国内潜山油气藏勘探进展

我国最早发现的古潜山油田是1959年酒西盆地的鸭儿峡古潜山油田,储层为志留系千枚岩、板岩及变质砂岩,潜山高度500 m,潜山项部风化壳较发育。渤海湾盆地不仅是我国东部盛产油气的地区之一,而且以其富集高产的潜山油气藏著称于世。目前潜山油气藏的勘探由寻找大型的、明显的、简单的高中潜山转到寻找中小型的、隐蔽的、复杂的中低潜山,潜山油气藏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方向。

1.2.2潜山油气藏研究现状

潜山油气藏的早期研究多为已发现油藏的坳陷或盆地的区域地质研究,其后则侧重于潜山成藏条件及同类型坳陷或盆地的对比研究,以期发现新的潜山油气藏。国外古潜山油藏注重于某一个盆地的潜山成藏条件、特点及分布规律,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理论。1960年,近年来,随着潜山油气勘探形势越来越紧迫,国内外涌现了许多成型的潜山储层研究技术和手段,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地应力预测技术、5700测井成像技术、多地震属性预测技三维可视化技术等,使潜山储层预测研究日益深化、完善。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及新理论成藏动力学、含油气系统的提出和应用,使潜山油气藏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2变质岩储层

2.1储集空间类型

变质岩储层几乎都是裂缝型的,本区太古宇岩性是混合花岗岩,根据成因、形态,其储集空间大致有以下几类

(1)构造裂缝:太古宙岩石经受频繁构造活动,形成构造裂缝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中、新生代剧烈的断裂活动,为刚性较强的混合花岗岩形成构造裂缝创造了良好条件。据辽河断陷变质岩潜山研究表明1mm,构造裂缝多受张性正断层控制。其中高角度裂缝(与岩芯横切面夹角大于75o)分布多与断层走向平行,缝壁规则,开度多在l mm以上,延伸长;斜交裂缝(夹角在15o~75o之间)数量多,在构造裂缝中占70%以上,开度一般在0.01--1mm之间。这两种裂缝是变质岩主要储集空间。而低角度裂缝(夹角小于15o)多是在压性应力作用下形成,开度多小于0.01mm,不发育,储集性差。

(2)风化孔缝:太古宙岩石在漫长地史中多次处于抬升状态,潜山顶部风化孔缝发育。多表现为裂缝错综,密度较大,网状形态分布,多为溶缝式风化淋溶裂缝。

(3)溶孔:溶孔在变质岩储层分布不普遍,发育程度差,大小不等,主要有粒间溶孔、晶内溶孔、蚀变溶孔等。

2.2储层裂缝物性分析

2.2.1物性分析

有关资料显示,变质岩储层孔隙度一般都很低,约为1.7%--8%。辽河断陷孔隙度平均值为2%--4%。通过物性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裂缝开度与孔隙度关系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裂缝的随机性及裂缝间距造成。从变质岩潜山油藏的试井资料到生产井的试采资料也都反映储层产能与孔度关系不大,推测是因裂缝的高度连通性和巨大的总体容积空间而造成高产和较大的地质储骚。显示渗透率与孔喉半径存在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即渗透率随着孔喉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这就证明裂缝开度的大小是决定变质岩储层性质的主要因素。

3碳酸盐岩储层

3.1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

本区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比较复杂,根据成因、形态,其储集空间大致有以下几类:

3.1.1构造裂缝:

A张裂缝:裂缝延伸较远,镜下宽度约0.03-0.08mm,多为方解石或泥质半充填。岩芯中可见长约8 cm、宽2~5mm的垂直层面张裂缝被方解石充填。这种高角度裂缝串通上、下层面,把各种类型的孔缝连通起来,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

B “X”型剪切裂缝:裂缝呈X型与层面斜交,缝面较平直,镜下宽0.02-0.1mm。可见后裂开的一组切割先裂开的另一组,为方解石半充填。岩芯中也可见有两组X相交的,共轭剪切裂缝,其中一组倾斜裂缝.与层面约40o~45o相交,与其共轭的另一组不发育。裂缝宽约2~8mm,比较平直,延伸长约10~15 cm。

3.1.2风化孔缝及洞穴:

风化裂缝网状分布、缝擘不规则。裂缝宽窄不一,宽度0.01-0.1mm,延伸较远,密度也较大,多为方解石全充填或半充填。

3.1.3溶蚀孔缝及洞穴:

一般较宽,缝壁不规则,呈弯曲状延伸,镜下宽度为0.05~0.1mm,呈半充填,充填物为方解石和石英。该类裂缝多在原有缝隙(如X型剪切裂缝、张裂缝或缝合线)基础上局部溶蚀扩大而成。

参考文献

篇(5)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大庆油田测井公司;北京京石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种:

本: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本刊是我国展示世界先进测井技术的信息总汇,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主管,由长庆、辽河石油勘探局测井公司、煤炭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和全国各油田联合主办的面向全国的权威性刊物。本刊以科学态度、求实精神赢得广大读者信任和喜爱,在1989年科技期刊评比中,获湖北省优秀期刊奖,是我国报导世界先进测井技术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家刊物。本刊设有:决策精华、热点述评、综述、专题、测井方法与解释、射孔技术、新技术介绍、学术讨论、应用天地、经验交流、百花苑、公司风采、市场动态、油海采珠、球球见闻、综合信息等栏目,内容庞大、新颖、突出前瞻、创新、求实,在国际测井界享有很高声誉。主要刊登:介绍国内外测井技术研究现状、应用实例及其发展方向;报导国内外测井方面新技术、新产品及其设计精华,以及国内外测井市场动态;讨论和评价引进的仪器和设备的特点及其地质应用效果;报导国内外学术交流动态;对国内外较有影响的论文展开不同观点的讨论以促进学术繁荣。本刊主要以石油、煤炭、地矿等系统从事勘探开发测井专业的技术干部、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等读者为对象。

主要栏目:

决策精华

热点述评

综述

地质应用

开发应用

篇(6)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岩土工程的规模也在逐渐壮大,不管是工程管理还是在勘察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勘察报告编制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更使得这些发展状况不断完善。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察成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按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勘察成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工程安全和工程造价。一份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满足相应规范的基础上,不仅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岩土性质和不良地质现象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进行正确合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提供合理可信的岩土工程参数和建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已实施4年多,将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加以归纳、分析,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便于提高勘察技术水平,保证勘察成果质量。我们在对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建筑物的荷载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以及在岩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对于可以遇到的问题,给以充分的论证和分析,尤其是勘察工作中的若干问题。下面,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论文

1.1勘察依据不充分、目的不明确

实践证明,只有设计意图明确,才能科学合理的布置工程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但在工程实际中,有不少勘察工作不完善、不具体,例如,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规划地坪标高、勘探点坐标等情况不清,这些都是因为勘察单位的技术不足引起的,加上勘察单位对工程所涉及的公众利益安全不够重视,忽视了工程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地质危险和地貌问题,例如,某项工程勘察报告中提到该施工工地上有多个钻孔遇到防空洞,防空洞与地下室的地板之间仅3m的距离,可是在勘察平面图上却没有标识,相关人员也没有对勘察报告进行核实。又如某一住宅小区原有的地貌为山地丘陵,人工渔塘较多,是建设单位在堆填后进行开发的,在勘察过程中,某勘察单位没有对原有地貌进行详细的勘察,也不向附近居民访问,在后来施工中发现的其地理情况与勘察报告中大相径庭,原来建筑物的所有钻孔均布置在塘堤上,导致业务不得不对工程项目进行变更。

1.2勘探点深度

各建筑基础结构和形式都有所不同,其勘察的深度也不同,如5-6层砖混结构住宅,通常的勘探孔深为15m,而在地质较好的密实碎石土及基岩区可以减少勘察的深度。而对于多层结构的商场,高度较大的地下室,其建筑的柱网荷载较大,基础面积大,甚至可能采用桩基,尤其在细土平原区地区,由于可能存在软土层,仅15m是无法满足要求的。相反,如果在碎石区,对2-3层的建筑物,有点勘察队伍也采用15m的勘察深度,最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3勘察测试手段、方法的不适宜

由于技术、素质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勘察单位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没有引起重视。例如,在碎石土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不连续、不提供综合修正结果,勘察人员还没有清楚孔内的废土就开始贯入,这导致原位测试结果和现场测试会出现差异。在岩层中钻进时,无岩芯采取率,导致勘察人员无法了解其钻探效果。

1.4勘察纲要编制不完整

一些勘察单位的勘察刚要不完整,有的甚至没有审查过就开始施工,也没有勘察平面图,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勘察刚要,或者责任人签名或仪器编号填写不全。一些单位的勘察原始资料没有真正落实审核,少数单位原始资料归档制度不完善,有的原始资料缺失,这些问题都将导致勘察问题的发生,影响岩土施工。

1.5忽视生态环境的论证

由于勘察单位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导致岩土施工的质量受到极大影响。例如,一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而勘察队伍在对这块场地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要重点对施工中可能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论证,可是很多勘察单位却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导致整个勘察结果无法适应施工要求,严重时还会导致工程变更,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6地下水位观测论文

地下水位量测应该和各勘探点同时进行,而测量时间也应该在最后一个钻孔施工完成的24h后进行,测量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的开采情况,水位量测应与钻孔坐标、标高回测相结合。但在工程实践中,对钻孔(探井)中水位的量测,没有全面考虑到附近有无抽水井及地下水溢出的陡壁,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无法真实的体现地下水位情况,严重的话,还会给岩土工程带来很大的麻烦。

1.7试样采取

在试样采集中,对其工作要求没有进行严格规范,原状样高度不够,数量和质量也不到位,导致土质中的大量水分流失,有时用于颗分或土盐化学分析的碎石土试样,造成多为大颗粒,影响对实际级配的定性或土盐化学分析的准确性。采取地下水试样时,钻孔才终孔即采取,这种水样成分无法代表地下水的真实成分。

二、结束语

总之,地质勘察对于岩土施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勘察单位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强勘察管理,提高勘察质量。文章主要论述了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为工程勘察提供一些意见。

篇(7)

199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4名学者联名发表了《地震无法被预测》的论文。论文作者指出,在经历了近30年的精心研究后,他们发现,地震是无法预报的,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是毫无希望的。

见预报无望,美国政府根本没有设立专门的地震局,而是由研究龙卷风、热飓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兼顾监测和记录地震活动。可惜的是,垄断着世界顶尖技术的美国地质勘探局,却从未预报过地震的讯息。

虽然不能像预报天气一样预报地震,但美国地质勘探局并非毫无作为。借助地质活动数据,科学家可以计算出未来将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比如,科学家预测在未来30年内,旧金山湾区发生重大地震的概率为67%,而南加利福尼亚的概率是60%。因此,美国地质勘探局致力于通过提高基础设施的安全等级,来减弱未来地震的危害性,而不是把精力放在研究短期预报上。

不过,就当全世界都打算放弃地震预报时,中国地震部门却成功的预报了一次地震,这个奇迹就发生在辽宁海城。

1975年2月4日,在海城、营口县附近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由于地震部门预报准确,人们获得了两个半小时的逃生时间,虽然仍有328人死亡,但对于一次7.3级的强烈地震,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困难重重

海城地震预报是国际上承认的唯一一次成功的短临预报。但是,就在人们以为海城地震预报模式可以推广之时,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却没有预报成功。这是因为地震的成因、发生机理和触发条件等,是非常复杂多变。所以,《美国地震协会公告》曾评价说,“海城地震的预测,是结合了经验主义、直觉判断和好运气,这只是预测地震的一次巧合。”

地震的难以预报体现在许多方面,主要有几点。首先是,地球内部的情况难以知晓。地震多数发生在地下15公里以下的地壳里,这次芦山地震就是发生在离地表16公里处。目前,人类对于地壳的研究极限是地下12公里,远远做不到直接观察到地震孕育发生的全过程,只能在地表凭借有限的仪器设备,捕捉地壳内部结构和状态变化的间接信息。因此,难以捕捉到地震的信息。

其次,人类对地质观察的知识和数据积累并不全面。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地震记录的国家,早在公元前十七世纪的夏代末期,《竹书纪年》中就对地震做出记载。但由于缺乏精准、有效的测量仪器,两千多年来,人类始终没有获得过一次地震的完整资料。

第三,人类对地球构造运动的理论还不成熟,认识才刚刚开始。即便有一些经验和知识,也不能用于彼时,如海城的经验无法用于唐山地震,也不可能完全应用于今天的汶川和芦山地震,只能用作参考。

既然地震不能预报,要地震局来干什么?

其实,地震局对科研人员的工作已经有长篇描述,如开展地震数值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对中期和长期地震危险趋势做出定量化的预测,开展地震前兆机理研究,开展对构造活动、地震过程的观测方法研究等。简言之,地震局可以在地震时监测各项地震的指标,做出震级评估,震后灾害预计等等,虽然不能提前预报,但是可以起到对地震记录、分析等作用,为后人提供地震的资料。

长远期望

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一些观点已经表明,他们将放弃地震预报的研究,例如“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不知道如何预报,并且也不打算知道。”相反,中国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对于地震来讲,现在不可知是正确的,但未来不可知,那就是错误的。至于未来有多远,则要看研究人员的探索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了。

美国地质勘探局放弃研究,不代表宣判地震预报研究的死刑,世界上还有相当多的科研人员在利用各种设备、技术和地震预兆进行地震预报研究。

中国研究人员从对地震的长期监测和研究中,对一些地震灾情做出了长期预报。例如,1976年云南龙陵地震、1976年四川松潘地震和1976年四川盐源地震,就成功的实现了长期预报。

篇(8)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种:

本:

国际刊号:1673-1506

国内刊号:11-5339/TE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科双百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国海上油气》是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管、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主办的石油及天然气科学综合性技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CN 11-5339/TE),重点报道我国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科学的重大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钻采工程及海洋石油工程。《中国海上油气》的前身为《中国海上油气(地质)》和《中国海上油气(工程)》,分别创刊于1987年和1989年。《中国海上油气》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核心期刊,已被“联合国《水科学与渔业文摘》”、《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石油文摘》、《中国地质文摘》等近20个数据库或刊物收录。 《中国海上油气》的前身为《中国海上油气(地质)》与《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与《中国海上油气(工程)》分别创刊于1987年和1989年。《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曾多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2002年获全国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海上油气(工程)》曾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两刊于2001年同时进入“中国期刊方阵”,位于“双百”和“双效”层面。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与《中国海上油气(工程)》己被“联合国《水科学与渔业文摘》”、《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石油文摘》、《中国地质文摘》等近20个数据库或刊物收录或列为核心期刊。

主要栏目:

油气勘探

油气田开发

钻采工程

海洋工程

获奖情况

篇(9)

1工程物探

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它是以专门仪器来探测地表层各种地质体的物理场,从而进行地层划分,判定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各种物理地质现象的一种勘探方法。

相比钻探和坑探等直接勘探手段,物探方法是一种间接勘探手段,其原理是由于地质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物理状态,如导电性、弹性、磁性、密度、放射性、含水率、裂隙性、固结程度等,根据这种差异来判定地下各种地质体的空间展布情况(大小、形状、埋深等),所探测的地质体各部分之间以及该地质体与周围地质体之间的物理性质和状态的差异越明显,使用该法获得的结果就越好。

目前工程中常用的物探方法有电法勘探(电测深法、电剖面法、高密度电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瞬变电磁法)、探地雷达(剖面法、宽角法、环形法、透射法、单孔法、多剖面法)、地震勘探(浅层折射波法、浅层反射波法和瑞雷波法)、弹性波测试(声波法、地震波法)、层析成像(声波层析成像、地震波层析成像、电磁波吸收系数层析成像、电磁波速度层析成像)。

2工程实例

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洪六变电站位于淄博市老煤矿采区,地下极有可能存在采空区域,但由于煤层开采年数已久,开采情况(采厚、开采方式、开采程度等)已无从调查,若采用钻探方法对采空进行探查,不仅要求钻孔分布范围广,还要求每个钻孔深度大,因为该地区采空区一般都在地下40米以下。此时,钻探工作就显得费时费力,效率较低,所以在进行钻探或者坑探之前,采用物探方法对场区周围地质环境的采空情况进行探查有利于减少钻探工作量,降低勘探总造价。

该工程物探方法为直流激电电测深,采用四极装置。为了保证的探测质量,供电电极采取了中间加密供电电极的措施。大地选频剖面点距5米,不同频率反映不同深度。从剖面小号到大号施工为正向测量,从大号到小号施工为反向测量。剖面测点位置图如图1所示:

图1物探剖面测点位置图

其中,激电电阻率测深,电阻率异常,低值反映土层软弱、岩石破碎,高值异常反映岩石坚硬完整性好和保存完好采煤巷道。极化率异常,低值反映地下空虚,高值反映煤层的存在。极化率衰减度异常,高值反映地下空虚无水,低值反映地下岩土层密实,含有一定水分。大地选频高值反应了采矿巷道,低值反应采空塌陷。低值中的小高值反应面积性开采中的巷道。选频曲线f1~f3同步上升和下降说明采矿巷道保存良好;选频曲线f1~f3不同步上升和下降,说明采矿巷道保存不好,局部坍塌;选频曲线f1~f3不同步上升和下降,并且分离性大,说明采矿巷道已坍塌和无规则开采。由于篇幅限制,仅列出1号大地选频剖面图(图2)和3号激电选频剖面图(图3)所示;

正向测量反向测量

图21号大地选频剖面图

图33号激电选频剖面图

3号激电剖面(图3),剖面深度10~35米之间有低阻异常,推断为采煤塌陷导致的软弱地层。30米点深70米往下高阻异常,推断为采煤巷道。10米点和40米点电阻率异常值低处,反映了开采塌陷程度较高。10米点,深25米高极化异常,反映了地下局部有空洞。

通过对上述物探资料的分析,推断得出物探综合平面图如图4所示:

图4物探综合平面图

对物探资料进行推断分析可以初步得出场地的地下工程地质情况:

一、该场地地下煤层已普遍开采,只是开采的程度不同。

二、场地内发现的北北西向采煤巷道,深度大于70米。巷道保存良好,巷道内淤泥已充填,其上部地层稳定,对地表几乎没有影响。

三、场地内由于采煤引起上部岩层坍塌、冒落、岩层弯曲,导水裂隙发育,形成软弱地层作用地表下10~35米之间。中心软弱地层15~25米。整个场地普遍存在软弱地层。

四、场地主要建筑物40×11.5米,西北角受深部采煤影响。

物探结论较好的给出了所堪项目范围内地下岩土体的形态、规模以及分布的界定,这就避免了采用直接勘探方法在整个场地布设较多的钻探孔的巨大工作量,只需要在物探结果的基础上,对所界定的采空区域进行钻探验证,根据验证情况,并考虑拟建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对采空区域提出合理的方法即可。

3结论

实践证明,物探可以简便而迅速地探测地下地质情况,又可为直接勘探工作的布置指出方向。虽然物探方法因易受非探测对象和仪器精度的影响,使其结果具有多解性,必须通过勘探来验证,使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但是,对于一个未知的勘探区域,先期投入物探方法有如下优势:

(1)利用物探方法可准确探明复杂的基岩面起伏状况,从而可实现合理布置钻孔工作量。

(2)利用物探方法可在地下采空区探测复杂的采空分布状况,钻探可依据物探成果灵活布置,二者结合可对勘测区域内的采空分布情况全面掌握。

(3)利用物探方法可准确探测地下人工设施的地下赋存情况,当地下人工设施规模较小时,投入大量的钻探工作量几乎无任何经济性可言。

(4)在水域勘察中,利用物探方法可探测水下地层变化情况,可大大降低钻探的工作量,节约成本。

总之,物探方法是用前期的小投入换取后来的钻探小投入,从而降低勘探的总成本的一种功省效宏的勘察手段。目前,物探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作用已经被大多数勘察工作者接受并给予重视,尤其是在地下采空区、岩溶区,利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勘察是提高效率,降低造价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若能在布置外业时取全取准物探解释所需的各类约束资料,便可以大大降低物探解释的多解性,使物探成为地下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篇(10)

摘 要:文章以矿井瞬变电磁法的扇形观测系统在钱营孜煤矿西风井掘进巷道中的应用为例,分析了矿井瞬变电磁法在煤矿水文地质方面工作的作用,也阐述了扇形观测系统与常规的观测系统相比的优点。为矿井瞬变电磁方法的发展及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推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矿井瞬变电磁;扇形观测系统;水文地质;数据采集

中图分类号:TD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203-01

1 矿井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

瞬变电磁法属时间域电磁感应方法。其探测原理是:在发送回线上供一个电流脉冲方波,在方波后沿下降的瞬间,产生一个向回线法线方向传播的一次磁场,在一次磁场的激励下,地质体将产生涡流,其大小取决于地质体的导电程度,在一次场消失后,该涡流不会立即消失,它将有一个过渡(衰减)过程,该过渡过程又产生一个衰减的二次磁场向掌子面传播,由接收回线接收二次磁场,该二次磁场的变化将反映地质体的电性分布情况。如按不同的延迟时间测量二次感生电动势V(t),就得到了二次磁场随时间衰减的特性曲线。如果没有良导体存在时,将观测到快速衰减的过渡过程;当存在良导体时,由于电源切断的一瞬间,在导体内部将产生涡流以维持一次场的切断,所观测到的过渡过程衰变速度将变慢,从而发现导体的存在。瞬变电磁场在大地中主要以“烟圈“扩散形式传播,在这一过程中,电磁能量直接在导电介质中传播而消耗,由于趋肤效应,高频部分主要集中在地表附近,且其分布范围是源下面,较低频部分传播到深处,且分布范围逐渐扩大[1-8]。

2 井下观测系统布置

本次探测主要是探测巷道顺层前方、顶板、底板的富水性,所以在测点上共布置三个探测方向,一个是线圈平面方向是平行巷道掌子面朝法线方向探测,一个方向是斜上45°方向探测巷道倾顶板方向,一个是斜下45°方向探测巷道倾底板方向。西三轨道山上山巷道迎头立面较小,矿井瞬变电磁法的发射和接收线圈的几何尺寸受到的一定的制约。现场观测系统布置时只能采用多匝小回线的发射和接收装置形式,即边长为2m。测点布置在巷道迎头里面附近,从巷道迎头左侧开始,左右两侧各布置了3个测点,每个测点处在竖直方向上采集3组数据,依此为超前顶板、超前顺层、超前底板,其中顶板和顺层方向数据采集时天线法线方向约与迎头立面成45°,顺层方向天线与迎头立面垂直。本次探测是轨道迎头前方的电阻率变化情况,巷道设计在停头位置做相应的变化,即在水平面内旋转天线,使天线的法线方向与巷道的左侧分别成60°、30°、45°和90°的夹角进行探测。当天线的法线方向与巷道迎头界而垂直时,根据其主迎头断面的宽度布置4个测点;到巷道迎头右侧时类似左侧方法分别成90°、30°、45°和60°的夹角进行探测、右帮布置3个测点,从而实现从多个角度采集数据,称之为“扇形”测深系统技术。

3 结果解析及结论

由图1可见迎头前方的视电阻率剖面,从观测系统中可以看出,本次探测的所有测点均分布在巷道平面上,为重点解释区域;本次实际探测掘进巷道迎头前方100m,解释迎头前方80m,盲区20 m。针对前方探测结果解释如下:

(1)掌子面前方20-40m段范围内顶板、顺层与底板的视电阻率值较高,相对较高,该段岩性变化不大,不存在低阻异常;

(2)掌子面前方40-60m段范围内顶板、顺层与底板的视电阻率值均有所降低,与迎头相比电阻率存在变化,相比岩性有所变化,注意支护;

(3)60m-100m左右,视电阻率的结果跳跃较大,特别是巷道的左上方及前方,推测是存在构造或者是破碎带,掘进到此处时请注意支护与超前钻孔探放水,以探查引起视电阻率变化的地质原因;

参考文献:

[1] 武军杰.瞬变电磁新技术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硕士论文] 长安大学,2005.

[2] 李志聃.煤田电法勘探.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3] 郑永祥,郗金栋.矿井无线电透视法试验研究.煤田地质与勘探.1978.03:22-31.

[4] 何峰,蒋维庆.矿井音频电透视的应用.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

[5] 于景邨.矿井瞬变电磁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矿业大学.1999.

[6] 岳建华,姜志海.矿井瞬变电磁探测与应用.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5).

上一篇: 会议后勤工作计划 下一篇: 申请救助申请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