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26 20:24: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1)

河南2022中小学生寒假放假时间一年级到九年级于1月22日、高中于1月26日进入寒假,都于2月20日准备开学。

小学生寒假安全教育注意事项1、饮水机的热水键要注意

冬天的话热水用得比较多,但热水的温度很高,如果孩子自己去倒水的话很容易被烫伤的,所以家长要提前告知孩子热水会烫手。

2、打火机/火柴不要放在孩子可接触到的地方

有关火源的问题也要着重注意,比如打火机和火柴,这个是比较细小的东西,相对于其他大的物件来说,小物件比较容易被家长忽略,放在抽屉等地方,很容易被孩子找到。

3、热水器要记得关

热水器同样是有热水出现的,如果你的热水器没有关,那么24小时都是有热水的,孩子趁你不注意的时候放水,不小心就会被烫伤。所以热水器不用就立即关掉,不但安全还省电。

假期学习计划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寒假已经开始,也是时候制定一个寒假目标了。为了防止之前大多数假期中浑浑噩噩、碌碌无为的情况再次发生,特制定此假期目标。

语文:在语文上,我要付出更多努力,以弥补自身原有的缺陷和不足。每天练半张字,争取在一个假期内是自己的字体得到较大的改善,改正写字的不良习惯,把因为作文而失的不应失的分争回来,每天坚持随笔上传,预习下册课本。

数学:预习下册内容,争取做到对知识点熟练掌握,在开学前做到自学完整本书。同时对上册内容重点与薄弱点进行复习。

英语:除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自己也要制订一些额外目标。把下册单词记完之后,再把接下来的单词记几个单元,多多益善,同时加强阅读多阅读英文书籍,多积累词汇,让英语积累本发挥起自己的作用,学唱几首英文歌曲。对上册内容要进行总结

政治:多看《新闻联擂》,了解国家大事;提前预习,通读课本了解课本主要内容;以思维导图形式进行学习。

历史:对历史来说,任务主要是复习,因为历史可以看作我的一个较为薄弱的科目,在假期中,我要进行复习,背记知识点;多做题以此来锻练自己的材料阅读与分析能力。

地理: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开始对从七年级上册开始的所有内容进行复习,争取不落下一个知识点,备战中考。

生物:有选择性的完成作业,对自己薄弱点进行回顾,同时对四册内容进行复习。

篇(2)

近三年,我同时担任学校的小学与初中七年级的科学教学,在这些年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对科学学科学习兴趣大大降低,特别是生物教学的学习尤为明显。学习效果和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在小学时是班级中科学学习的佼佼者,也对初中的科学学习不能很好地适应。针对这些情况,我进行了思考与总结,发现问题的根本在小学科学生物教学与初中科学生物教学的衔接过渡没能做好。原来,小学生物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学习方法,都对初中生物学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对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有兴趣,有信心,从而热爱上初中的生命科学,就要解决小学与初中的生物教学在知识、兴趣、教法和学法等上的衔接问题。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对教材进行分析,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

小学生物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基础,初中生物教学是小学生物教学的延续和发展。所以要注意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为初中生物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平时,经常听到初中科学老师对小学科学老师抱怨,说所教给学生的知识在小学阶段都有学过,但是并没能很好地为初中生物教学有帮助。其实,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再与自己平时教学中实际情形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出在中小学生物教学内容的衔接没有做好。例如,种子的生物教学中,小学阶段的重点是观察种子的外形,初步探究和观察种子的萌发。在中学阶段则侧重于学习种子的内部结构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在个体发育的教学中,小学着重于动植物外形结构的学习上,而中学阶段则会深入学习动植物生殖等知识。在人的生命活动的学习中,小学阶段只是初步认识人的具体活动与身体相应部位的关系,粗略地了解了人体的几大系统,而初中阶段会深入学习认识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组成。这些都说明了中小学生物教学是循序渐进的,是递进式安排的,也是符合中小学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所以建议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对所教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知识点,为初中的教学进行服务;针对小学生物教学内容,初中老师应该对所教的内容做好选择,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学习凤仙花种子的发芽中,对各种种子外形特征就进行过观察;在五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对种子的萌发也尝试进行简单的探究方案的讨论与设计。这些学习中内容到初中七年级下册种子的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时还会涉及,那么这时就将初中的知识点有意识地渗透到小学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也能很好地为初中教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在教学初中七年级下册种子的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时就将重点放在探究种子内部结构与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内在联系上。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对中小学生物教学的目标要求也是不同的,小学生物教学注重从感官观察、感受等情感上来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而初中更注重学生生物素养的养成,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会更广、更深。这就要求对中小学生物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合理地衔接好,只有这样,初中生的生物素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才能很好地得到提高。

中小学生物教材在形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会让人对中小学生物学习产生偏见,认为小学阶段的生物教学没有学好,对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不会有影响。其实,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生物教学之间还是有很多联系的。有很多小学生物教学知识都可以用在初中教学活动的情景创设中,为初中生物教学起到对旧知识的回忆和对新知识的过渡作用。例如,四年级下册所学的动物的繁殖活动,就可以作为七年级下册动物的生长时期教学的情境创设部分。小学六年级中的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也可以用来作为初中七年级中的物种多样性的情景部分的设计。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像放电影似的想起以前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更有信心和兴趣。另外,在有些初中生物练习中,也有涉及到小学教材中的知识,所以合理地利用好小学教材,对初中的生物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二、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

学生在小学进入初中时,就面临着许多客观的变化。有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学生生理上的变化、学校环境的变化、课程内容上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变化、学校管理方式上的变化等。

由于这些突然的变化,往往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的不适应,结果就使得一部分学生出现心理上难以接受这些变化、知识上又难以掌握、生活上也难以适应的“三难”局面,特别是有一些在小学是学习的佼佼者,由于不适应初中的教育教学方式而导致学习成绩严重下滑,甚至有的因此滑落为学困生,对他们的学习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可以说每年都有这样的学生。例如,陈群乐(化名)同学,现就读于七年级,他原先在我们学校就读小学时,科学这门学科是非常优秀的,特别是在小学科学生物学习中,他经常会对一些生物现象进行探究,提出独到的见解,这与同龄的同学们比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在进入初中后,由于没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的这些客观的“突变”,特别是生物教学内容与教师教学方式,结果成绩是一落千丈,现在都成了老师担忧的学困生了。类似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如前两年升入初中的陆海东同学,现就读九年级,也因中小学生物教学方式的差异,师生交流不如小学多,导致他表现机会减少,感情逐渐被压抑,加上父母长期居住国外,亲情也没有及时得到沟通,进入青春期后,由此变得寡言寡语,不爱交往,学习热情激发不出来。而最终初中的生物成绩远不如以前。因此,作为初中的生物教师,特别是七年级的生物教师,在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提前对每个学生的小学生物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帮助学生顺利地做好教学上的过渡与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发现学习吃力的学生,及时了解情况,给予关心。在小学升入初中的阶段,学生因客观的“突变”,生物学习吃力跟不上时,大多数的学生此时是焦虑,缺乏自信的,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2)了解清楚具体的原因,对症下药。初中生物教师要从多方面去帮助学生找到生物学习不理想的原因,如,是学生学习方法上出现了问题还是教师教学方法与之不适应等,最后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学生生物学习中的问题。(3)做好坚持工作,逐步提高对学生生物学习的要求。有很多时候,学习吃力的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稍有进步,我们在心理上就松懈了,对他们的生物学习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要求,结果学生跟不上我们的要求,出来的效果也不理想。所以,教师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逐步提高生物学习要求。(4)重视师生感情的培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教师扮演好学习的合作者。课后也多找机会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对我们所教的生物产生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生物课程被误认为是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学科。其实不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一般都是在直观观察活动中获得。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他们的观察探究活动都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和总结能力都不强。对于一些生物概念性的知识也是记忆思维较多,在学习上以被动接受的居多。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就以理解和自主探索为主了,归纳与梳理知识的能力也明显加强。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充分认识中小学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及时地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相适应,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进行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下册蚕的生命周期这一课时,我们需要安排学生对蚕的一生经过的各个阶段进行观察活动,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来学习蚕的生命周期。进入初中七年级下册学习动物的生长周期时,就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相应地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

教师也可以针对刚升入初一学生的具体实际,教师有意识的先放慢教学的进度,以后再慢慢加快;也可以用一些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概念;也可以在小学六年级的生物教学中将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缓缓地渗透,以便做好中小学学生认知特征与中小学生物教学相适应的顺利过渡。

三、对教师的情况进行分析,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

在参加每次县里举办的学科培训会上,总是听到有很多非科学专业的老师在底下交流,关于中小学科学怎样教和自身的一些教学上的困惑等问题。从这些交流的内容中,我也和我学校的科学教师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真的是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我校的中小学科学教师有五位,其中只有一位是小学科学专业的教师,另外四位中,有两位还是音体美教师临时来顶课的,这样就造成中小学科学教师并不一定真正了解教材体系的特点;对学生能力了解不够,教学过程和教法不能准确地适应学生的实际;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和心理认知水平,导致教学的起点把握不准,课堂教学的难度过高,给学生学习造成困难;不能正常地进行实验教学,使学生不能很好地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科学教师队伍中的这种非专业情形,对中小学生物学习乃至整个科学学科的学习都是不利的,所以对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切实解决中小学生物学科教学衔接问题,我认为中小学生物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整理出一套完整的中小学生物教材,以便自己加强学习。吃透中小学的生物教材,使自己对教材体系的特点真正地做到了解。(2)在教学中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是否适应;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发展,从教学方法上搞好中小学生物的衔接。(3)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课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尤其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物教学中大量的生物知识是通过实验手段获得的,从而能使学生通过体验知识,感受知识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好。初中教材中实验很多,有些实验方法与小学联系很密切,对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小学实验基础,做好衔接。(4)在中小学生物衔接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做好生物课的课前预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今后初中生物教学打下基础。也可以指导学生认真听课和对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科学记忆,从而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做生物作业与及时订正作业的方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认真检查作业,教师批改后要及时对错题进行订正,教师也要做好“二次批改”的检查,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中小学生物学习的顺利衔接做好准备。

总之,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衔接,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更轻松、更高效是我们每一个中小学生物老师追求的目标,希望中小学生物教师一起共同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对于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还有很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思考与研究,我们还需继续努力。

篇(3)

一、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有效”设计第一轮复习

新的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课程标准思想,我在设计第一轮复习的时候,着重提出两点:

1.构建知识体系,要求融会贯通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我重视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基础知识和掌握具体知识。只要基础知识学的扎扎实实,运用起来才能娴熟自如,才能为知识的深化、能力的提高创造好条件。

2.以点带面,拓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生物知识的学习是按照10个一级主题进行的,进入总复习阶段,如果还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那只能是简单的重复,不能站在更高层面上找到知识的内在关联。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应该以点带面,精心设计复习专题,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二、整合知识内容,提高复习效率

1.整合知识,高效梳理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经验、知识、能力的构建过程,学生的认知完成需要不断地反复循环才能实现。所以我在进行复习教学设计时,尽可能把教材处理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好更好。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多,学生很容易学过新的,忘了原来的。为此,我们要依据课程标准,精心梳理知识要点。例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的复习,可以设计为被子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病毒的繁殖方式(七年级上册)、人的生殖(七年级下册)、植物的生殖、昆虫的生殖、两栖动物的生殖、鸟的生殖(八年级下册)。这样复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殖的理解。知识梳理不能是简单的再现知识和面面俱到的重复,应该是对知识点的重新认知和深层理解,是一个知识同化的过程。在此整合、梳理过程中,最好用概念图的形式或者表格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清晰条理,便于理解掌握。

2.注重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

生物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还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从知识点出发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许多生活、生产现象、综合性强的生物学问题,主要还是要综合运用学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来解决。因此,复习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优化教学设计,特别要注意优化知识点间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复习效果才能达到高效。

三、激发学生复习兴趣,打造高效学习基础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能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高效学习的关键。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复习兴趣

生物知识源于生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而又充满生物智力活动的氛围,并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一个自主发现的空间,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创造,使之自然而然地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例如,复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炎热的夏天,中午不能用井水浇灌菜园?为什么发生洪涝灾害时,植物会枯萎?这些问题能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探求愿望。

2.精心设问,设疑于重点难点

复习课中设问,要紧扣精心重点和难点,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复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可以从呼吸作用的反应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与光合作用进行比较,通过表格的形式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这样设疑,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通过分析比较进行思维,能使学生加深知识的更新和理解,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优化教学结构,构建高效课堂

生物复习课和新授课有很多区别,复习课内容多,量大。所以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优化课堂结构就非常重要。在复习课上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用于学生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兴趣,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1.精讲多练,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生物复习课教学上,应该根据复习内容、学生水平,明确重点,突破学生存在的难点,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调控学生的课堂活动。不能老师拼命讲给学生听,不给学生记忆、练习的时间,也不能让学生只练,老师不讲。复习课应该充分体现“精讲精练、边讲边练”的原则,复习课堂上也应该有精巧的预设,有精彩的生成,有思维的对话。精讲有技巧,学习有智慧,才能成为一节高效课堂。

2.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篇(4)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并非教会学生某种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学习,必将会被高效的学习方法取而代之。例如,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本章节中涉及到大量的相似名词,如神经节、神经中枢、周围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等,这些名词无论是从语素上讲还是从具体的含义来说,都极其相似。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就需要通过分析、比较各个名词组成和分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辅助记忆。具体的方法以的人体神经脉络图为例,或以一根有枝节的树枝进行类比。形成相应的记忆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通过模仿进行相似的独立思考,最终实现生物知识水平的提高。

(2)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而活跃的思维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生物知识理论和结果,进而得到更深刻的体会。作为教师,有义务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探索真理的欲望,并通过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教学材料,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独立、自主、积极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例举生活中常见的乳酸菌饮品、防腐方法、污水净化、甜酒制作过程等现象,让学生分析、归纳出细菌和真菌在生活生产中的具体的利用都有哪些、运用了哪些原理。学生在解决教师所设置的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将学会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通过长期的训练加以优化,最终在生物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

(3)逻辑梳理能力

逻辑梳理能力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适用于各个学科。通过归纳并总结类似、相反等对比关系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记忆、掌握知识。为了培养学生逻辑梳理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体系和系统规律,并在学生不具备该能力之时通过示范帮助其生成相关意识。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对整章的学习,学生对人体各个器官、血管血液流通的状况有了基本的认识,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无论是对其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对于本章节的讲解,可以以血液循环,淋巴循环为主线,可以对血液以及流通所经过的器官的作用进行引申。在教学中除了通过挂图展示帮助学生总结血液运动的规律,即“左心动,右心静;肺相反,体相同”外,还应该对其进行引申,将生活的常识问题加入其中,如心脏疾病的预防,以及常识性的知识进行引申。当学生接触了此类学习方法后,印象会更为深刻,不但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而且增加了生活常识,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教师应该多设置相应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此来提升教学水平。

(4)动手操作能力

生物学科在传统教学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并非因为它本身缺乏学习的意义,而是因为生物学科较其他学科更加复杂、严谨,尤其是需要依靠大量的实验观察才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对于初中生来说,升学是最大的任务;对于生物教师来说,应通过精心设计,积极带领学生、鼓励学生完成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理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条件允许、学生达到一定水平、且有教师全程监督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大胆一试,包揽实验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学生亲自设计的实验与书本或教师设定的实验不同,他们从最初的设计环节就参与进来,不仅能更明确实验目标,而且能培养其科学、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其观察、操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成功,他们将从中获得莫大的成就感,并牢牢把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即使失败,他们也更愿意从根源处寻找问题,有助于身心发展。生物实验并非一定要在实验室才能完成,有一些操作简单、持续时间长的生物实验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轻松完成的。生物教师在七年级上学期伊始就可以带领或鼓励学生种植几株植物,从播种开始,完整地参与、记录植物的生长,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七年级上册中关于植物的知识。而当植物成长到一定阶段时,则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生虫、杀虫等状态,恰巧可以与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相契合,让学生了解植物界的疾病和免疫系统,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篇(5)

    二、化繁为简

篇(6)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研读《课标》和教材,还要及时了解学情。并能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导入,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兴趣,为实现高效课堂打下基石。所以,导入是激发学习兴趣开启新课的金钥匙。为此,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索有效的课堂导入是广大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1.用美妙的音乐烘托气氛导入新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优美动听的音乐,使人陶醉,令人激奋,对于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帮助。初中生情感丰富,易受感染。为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特点,巧妙地把音乐引入到多姿多彩的生物教学中,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时,教师先播放一段班得瑞的《寂静山林》,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中体验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树叶沙沙作响;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教师借势利导:如果我们生活的环境失去了莺歌燕舞和鸟语花香,那又会怎样呢?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导入新课。

2.用耳闻能详的诗词和美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感情,他们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和阻碍。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情感的表述,把学生迅速带进教学的情境之中。朗朗上口的诗词,文辞华丽的美文,不仅富含生动的意境,更是文人墨客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写实。所以,恰当地运用诗词、美文作为课堂的开场白,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还容易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时,教师就可以富含深情地吟诵:“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了绿色,这是为什么呢?在诗情画意中,让学生明白春天阳光明媚,藻类植物能大量繁殖,使春水荡起了绿波,从而有效地导入新课。又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教师就可以从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及北宋诗人苏轼的《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脍炙人口的诗词,引入课题。

3.用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质疑导入新课

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实验。用实验设疑导学,是一种较好的导入策略。一方面,直观明了的实验现象,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奇妙”的实验现象,便于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再有,这种导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时,可把“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的实验设计成一个问题情境,质疑导课。具体的做法是:取两个试管,各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一只试管中加入2ml唾液,另一只试管中加入同量的清水。然后,把两只试管一起放入37℃的水浴中加热10分钟左右。接着分别向试管中加入两三滴碘液,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只试管颜色变蓝,而另一只试管颜色不变?”;“唾液中有什么神奇的物质?”;“为什么要把试管放在37℃的水浴中加热10分钟?”等,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引入到本节的学习。

4.用曲折动人的生物学故事激情立志导入新课

科学发现史和科学家的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引发他们的思维,正所谓史能明鉴。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和主要途径”。所以,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巧用科学家和科学发现史,引入教学。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教师可以用孟德尔的生平故事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为引言,开始本课的教学。在教师娓娓的讲述中,学生不仅被孟德尔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所打动,而且还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恰恰也是本节课三维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又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禁止近亲结婚》时,介绍“月亮儿女”的趣闻。“月亮儿女”说的是在大西洋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叫林索伊斯,岛上居民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害怕阳光,喜欢月亮,一遇到皎洁的夜晚,就在海滩上唱歌跳舞,他们的皮肤雪白,头发白或淡黄色,眼睛的虹膜红色,怕光,视力较差,“月亮儿女”由此得名。经验究发现,原来他们都患有白化病,是近亲结婚之故。因此,通过故事导入新课的方式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5.用生动活泼的情景剧化难为易导入新课

情景剧可以把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告诉观众。观众往往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通过演员的形象表演,知晓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全过程。因此,在生物教学导入中,让学生表演一些情景剧,对于一些教学难点的突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态系统》时,知识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为此,教师就可以请三名学生分别扮演草、羊、狼,围绕他们之间的吃与被吃的捕食关系,形象地表演出其数量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学生生动的表演,深刻地揭示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接着,老师参与进来扮演牧羊人。假设狼都被牧羊人杀死了,羊的数量会不会越来越多?指导学生继续表演下去,很快学生就会得出结论: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此外,导入还可以设计成辩论会的形式,在正方和反方相互辩论中凸显双方的观点,在激烈的辩论中明晰真伪,从而顺利地同化和顺应自己的知识结构。

总之,导入是一门艺术,方法虽多,但没有固定的模式。精彩的生物导入,像磁石一般深深吸引住学生,让他们情不自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思维,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正如英国诗人布莱曼所说:“一朵花里窥天堂,一粒沙里见世界。”虽然导入在一堂课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如果我们把握好了这一环节,就能让我们的课堂大放异彩,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7)

第一阶段:以教材为基础,梳理知识体系

学考命题的原则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标准,以此考查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其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复习时对知识点的挖掘也不宜太过,通常往下一至两个层次即可。如果把教材知识点所有隐性知识都挖掘出来,结果就会增加学生负担,最终得不偿失。具体做法:

首先将每册教材的各个单元之间联系起来,对教材进行总体把握。先带领学生按顺序回顾各章节具体内容,并形成各章知识体系框架,再帮助学生搞清各章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样很容易使学生认识到,高中地理知识结构以宇宙环境为开端,因为地球是宇宙中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都离不开宇宙环境。而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要素的特点、性质、分布和运动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就构成了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农业、工业、人口与城市发展等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下册又分别讲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构成地理科学的一对矛盾——人地关系,也正是课本最后一个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正是通过人地关系这一对矛盾体,把高中地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就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在复习过程中也就能很自然地沿着系统层次去思维和记忆,不至于无章可循,无从下手,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地理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途径。

其次,梳理每个单元结构,细化知识网络。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看书,引导学生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去寻找教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对一些难度不大的知识点,学生只要熟读了教材,把握了要点,可不必多讲。教师着重讲清难点,并通过分析、归纳揭示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系统地认识到这些章节知识间的联系,顺藤摸瓜式地复习,而不是去孤立、机械地识记这些知识点。这是对学考要求中“了解”层面的知识点的复习方法,而对要求中“理解”与“应用”层面的知识点的复习是课堂复习中要重点完成的。 对这两个层面我总结了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的小专题:

1、地球运动类:主要涉及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的简单计算、时区的简单换算、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两分两至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

2、大气运动类:涉及大气的受热原理及保温作用、热力环流的形成、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形成、季风的成因与影响、锋面的类型及天气、气旋与反气旋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特点等

3、海水运动类:洋流的分类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4、内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山地地貌和河流地貌

5、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6、工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涉及影响工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7、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思想的变化、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适当地引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从现象出发寻找内在的规律及形成原因或条件,让学生愿意去思考,在不知不觉中理解记忆。比如:本市的大型生产企业的分布,学生通过日常的观察可以迅速地说出其多分布在市区,进一步思考它们为何多分布在市区?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完成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也可以加入典型的案例,比如:日本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各种更样的对策,比如每个家庭必备地震应急袋、建筑抗震等级必须达到9级等,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分析日本为何多地震,引出板块构造学说,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因一味复习主干知识而产生的厌倦与抵抗情绪,强化了复习效果。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都是以图为中心。学考中图像题分数比例大,图像题中既考显性图也考隐性图(即无图考图)。因此,针对学生难以理解和不容易记忆的知识点,尤其是以上总结的小专题,在复习时,应以图为中心,拓展知识,凝聚知识,把图作为一个辐射中心和聚合点。比如:两分两至示意图,核心是地球公转过程中的节气演替,实质是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太阳直射点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带来什么影响?最终回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四季变化上来,具体分析不同节气的直射点、全球昼夜分布状况、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状况,这样就可以把两分两至示意图中具体某个节气的光照图进行剖析,再结合经纬网联系晨昏线的判定、地方时的简单计算等,这样基本上可以由一幅图将整个地球运动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点间的环环相扣,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及其在图形重的具体应用。

第三,以自治区学考地理检测试卷为基础,进行单册巩固练习

篇(8)

(1)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填空形式出示重点复习提纲和知识体系,相关图片与视频,典型试题等,以利于学生既能全面把握教材,又能更好地把握重点。多媒体的使用还利于使复习课变得不再枯燥,单调,易于集中学生精力和提高兴趣。

(2)选择恰当的材料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复习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章内容时,我引用了《悯农二》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诗句的导入使课堂充满文学气息,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再如复习血细胞一节,讲到白细胞的功能时,可以形象的比喻白细胞在人体内就像像忠实的卫士。当人的体表或体内出现病菌时,它就与那些病菌进行生死搏斗,直到最后英勇献身。就这样,在课堂上。同学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之中。

(3)课前一题,创设中考气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幻灯片出示上节课刚复习章节的往年精选试题,使学生把握重点,及时巩固前面所学,复习完新内容之后及时做本节课的重点习题(习题以往年本章的各地中考题为主,以便使学生把握中考方向)。

二、记牢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注意能力培养

记是相当重要的,没有“记”一切就无从谈起。记忆的方法其实有多种,每个学生还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但记忆不等同于死记硬背,如果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效果会更好。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方面的知识,学生一直较难理解,我们利用农村学生家里很多种大棚的,利用家长为了提高产量是如何种植大棚蔬菜为例,从而比较容易理解到光合作用的条件需要有充足的光照,主要器官在叶,通过通风和浇水措施获得二氧化碳和水分等。近年来,中考题越来越灵活,且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很密切,注重了知识的运用,强化了对能力的考查,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而缺乏对知识的足够理解,那么面对题目就会束手无策,当然无法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三、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1)总结归纳,简化记忆法。学生需要掌握初中生物知识点很多,可是这些知识点又比较零散,在复习的过程中往往造成记忆力差,不容易掌握。因此影响了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温故而知新外,还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尤其是对知识进行梳理和记忆的方面。在复习时我们可以采用比较法、归类法来增加记忆,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一节时,关于维生素缺乏时出现的症状,可以这样编顺口溜“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这样的方法避免了机械的死记硬背,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也比较容易。还有像血液循环复习时比较抽象,涉及到的结构也较多,选用总结法不但使内容简化还易于梳理记忆:血液循环路线不好记,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室连动,房连静,中间毛细血管交换功能少不了,房上室下,左右不相通”,这样联系在一起可以总结为“左主动"即血液从左心室流向主动脉;“右被(肺)动”,即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动脉………

又如在复习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之前,抛出一句“一代肿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让同学考虑字面上的意思,再加上一些巨型蝌蚪、大脖子病患者等图片让学生彻底了解该激素的功能,这样以后学生一看到有关甲状腺激素的题目,脑中自然会浮现出鲜活的画面,记忆深刻。

(2)教会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图表。生物课本里有许多图片,除了给视觉带来冲击力外,利用这些图片既可以帮助我们记牢知识又可以加强理解,同时又可以摆脱枯燥的文字,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如,利用课本的实验插图复述对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认识、区别及联系,(列图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表格,呼吸作用相关实验表格)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认识,就会有比较透彻的领悟。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列表进行有效的复习。通过列表比较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的一种方法。例如,学生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等内容容易混淆,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种子的结构,血细胞的特点,植物的类群等,通过列表可以使相关知识一目了然,且有助于记忆。

(3)建立知识网络,系统复习知识。结业考试试题往往不单单考某一知识点,而是多个知识点交织的综合性题目,如果我们将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知识的网络,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了。教材中,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当课堂中呈现一个知识点时,往往可以凭借其联系导出对其他知识的回顾,再由这些知识导出对下一个知识的探讨。如复习初二教材时就可以采用串联式构建于一个知识网络之中。以“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为切入点,引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吸收什么气体、产生什么气体、营养物质和氧气是怎样到达身体各个器官、各器官产生的CO2等废物又是如何排出的?从而导出对“物质运输的途径――血液循环”和“废物的排出”等内容的复习,再从“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出发探索尿、汗液等废物排出异常引出“免疫与健康”、“传染病的预防”等知识。如此构建起的知识网络,既能巩固各部分的相关知识,又能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以血液循环为中心的所有知识实现灵活的迁移和应用。

四、直观教学,提高实验技能

每年中考前的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实验练习时间短,学生又遗忘多,我们采用以下措施区解决这个问题

(1)利用顺口溜简化繁琐步骤:显微镜使用步骤: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察。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一擦玻片二滴水,三取内皮四展平,五盖玻片六吸染,表皮细胞镜下见。

(2)加强直观操作,反复播放操作过程,我们生物组利用一个老师解说步骤,一个老师严格操作演示进行录像的方法来突破,及解决了以往教师累忙,学生看不清的弊端,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直观效果。

篇(9)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必由之路。不同的课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途径和手段有所不同。笔者拟联系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谈几点认识。

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首先要处理好“四个问题”

1.师生角色。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提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三要素。“主动发展”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教师就得扮演教学活动中的“导演”,由传统的设计自我向设计学生转变。换言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通过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这种做法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获得了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例如:在做解剖实验前,教师先将解剖结构图画在黑板上,再标上下刀路线,让学生先看清图示,然后动手来做,教师则在一旁指导和点评,充当“导演”角色。

2.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感状态,它是一种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的形成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环境影响课堂上师生的行为、思想、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即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实践证明,如果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斥着消极、冷漠、沉闷的心理气氛,师生关系就很难融洽,同学关系也很难友好。这种心理气氛既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也会大打折扣。反之,积极、和谐、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可以帮助师生、同学间建立和谐关系,学生也容易产生满意、愉快、互助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他们就更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3.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这一教学原则的核心就是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主角,主动学习,不被动接受知识。要建立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教师就应在教学活动中扮演学生自我发展的同路人和指导者这一角色,想方设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体验感知、思考、概括、记忆、运用等认知的全过程,最终达到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现行的初中生物教材又浅显易懂,因此教师在讲授每一个问题之前,要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然后让其自主学习。比如在讲“生物的遗传”(初二生物下册)一节时,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遗传是什么?遗传通过哪些途径实现?遗传存不存在物质基础,如果有,是什么?亲代性状能传给子代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就该课的重点、难点提出另外的问题:发育为雌性的受精卵细胞和发育成雄性的受精卵细胞的区别在哪里?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总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就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交换观点,随后教师总结点拨,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比较理想的主体参与模式。

4.合作学习。个人主体性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集体活动或社会生活,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主体性能到充分发挥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提高学生主体性的途径。学生在合作互动的学习中,其社会化进程得到加速,主体性得到发展。在实践性很强的生物课中,教师应多设置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这样,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在实现学生主体参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教师要做到“六个方面”

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根本依据,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在学习过程做到有的放矢。学习目标的展示方式多样,可由教师展出,也可由学生归纳。如“鸟类的多样性”(初一生物下册)一课,内容零碎,不便讲授。如果上课前教师先给出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照着目标看书,动手动脑,归纳知识点,教学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2.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备教材外,还要备学生、备学法。教师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如何让他们通过动手、动眼、动脑,把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从而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提高。在授课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在实验课上,先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实验过程。调查表明,学生非常喜欢独立完成实验。同时,他们通过亲自触摸、观察、实验,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思维活动程度也大大增强。

3.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设生物学习情境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观看录像、观察实验、阅读材料、分析图表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适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抓住契机,启发学生的灵感。有趣的问题可以把学生组织调动起来,也可以实现知识点的过渡,这样也就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初二生物上册)一课,在讲完发酵的原理之后,教师应创设一个学生分组实验、质疑、释疑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利用实验材料进行小组实验。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提出连贯性的问题。生物的知识点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所包含的知识点不仅要相互联系,而且要层层深入,要能使学生沿着合乎逻辑的思路去思考,形成一个连贯系统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质疑与答问,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加深理解和记忆,又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值得注意的是:问题的层次设计要与学生的个体能力层次相适应,应从学生潜在的水平出发,巧妙地设计思考的阶梯,诱使学生层层推理,步步深入,逐级而上,最终达到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

5.组织小组讨论。当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感性材料而苦于得不出结论时,教师就要组织他们进行讨论,让其互相启发,分析综合不同人的观点。对教材中出现的重点、难点,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如种子为什么会萌发,细胞怎样分裂等,这些讨论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乐于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带着疑问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使他们始终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发挥主体作用。

6.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归纳总结。对于初中生物课程,每学完一章内容,教师就要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要求他们理出该章的知识框架,使其对该章知识有条理清晰的全面认识。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所学内容,不仅能及时反馈他们的学习状况,还会促使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从而发现学习规律,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过渡到“会学”,进而达到能力飞跃。

总之,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认清教学活动中师生各自的角色和地位,并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其次,要精心策划每一堂课,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准备好每一个问题;最后,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疑惑,并及时加以解决。只有这样,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模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也不至于蜕变为有名无实的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篇(10)

生物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打好生物科学的基础,掌握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爱生物的情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为将来的学习作好铺垫。然而,在初中阶段由于升学等多种因素的导向,学生很少有课余时间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时间多局限于课堂上,指望学生课后有很多时间来复习生物是不可行的。而我们都深知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还能“温故而知新”,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考试成绩。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巧妙处理,让学生收获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笔者整理了一些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下面来谈谈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学的复习技巧。

一、复习过程注重知识点的铺垫作用

初中生的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课前预习往往做得不是很到位,在学习八年级的生物学课程时,如果涉及七年级的相关知识点,学生便会觉得前后衔接不起来。这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做一个铺垫,让学生复习旧知识点,然后开始新课的学习。例如,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这一节,需要在绿色植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学习。而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七年级上册学的,已很是生疏。这时,我们可列出一个表格,让学生慢慢“恢复记忆”。见下表:

首先对五种植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复习,让学生回答,这五种植物分别具有哪些器官,在表中相应位置打“√”标记,并进行分析归纳。然后再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新课内容。

二、巧用概念图作为复习课的引入部分

复习课的知识容量大,学生更需要有一个线能帮他们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以便能清晰地把握这节课的知识框架。在复习课的学案中理出概念图,引导学生复习书本知识,也可在课件的首帧灯片上打出概念图的全貌,让学生熟悉各概念之间的联系,然后再由教师对各个概念进行突破性的讲解,初中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不强,记笔记的时候自己的思维往往不会很清晰,在一堂课开讲时,学生如果能清晰地通过概念图把握一堂课的重要知识点,复习的效果便会很好。

三、化繁为简

现在多媒体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视频,色彩丰富,形态逼真,强烈刺激着学生的神经。但是在绚丽的外表下生物结构的实质往往被掩盖,学生不容易提炼出生物的主要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辅助绘制生物简图就能去繁就简。寥寥数笔,可让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例如,复习七年级下册内容时,人的结构图较为复杂难记。尤其是复习循环系统的相关内容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将书本上的结构图中的主干部分抽出来,并用简图描绘出来。比如,学生可用田字格来表示心脏的四个腔,然后记住现在图中的左右是以标本面对自己时做的参照。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左侧才是心脏结构简图中的右心房和右心室所在的位置。然后,学生可以用线条模拟血管运输血液的血液循环路线,并写出循环路线中的标志性位置。通常,学生自己通过这样化繁为简的复习方式,能很好地掌握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点,排除干扰知识构建的不必要的信息。

四、集中突破重难点

上一篇: 学院教育培训总结 下一篇: 消费国外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