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12:16: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基础训练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E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45-01
紧盯“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之要,加强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军事素质已成为军队院校教学训练的重要命题;军事基础训练作为人才培养军事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和途经,必须贯穿于院校教学训练的全过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加强军校学员管理干部在军事基础训练中的作用发挥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更新观念、精准定位
作为学员管理干部,必须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搞清楚在院校教育训练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克服“学员队干部就是管学员带学员”的片面认识。要更新观念,在树好“三种意识”上下功夫。一要树立创新的主角意识。要树立从院校教学训练的配角走上教学训练大舞台的主角转变的新观念,解决在院校教学训练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学员队干部是为教学训练做配角的观念,只负责学员日常管理,充其量将学员带上课堂,跟上训练场,在教学训练大舞台上只是跑龙套、串串场等片面认识。要认清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姓军为战”的办学遵旨,对学员军事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二要树立综合的职责意识。学员管理干部要走出传统的单一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要树立从单一的学员日常管理人员向综合的教学兼备者转变的新观念。要认清院校教育转型对人才培养突出军事素质提升的现实要求,主动走上前台,担当起学员日常管理和组织教学训练两副担子一肩挑的重任。三要树立能力的全面意识。学员管理干部的角色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管理与教育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军事基础训练的主角。这就要求学员管理干部必须有军事基础教学训练与管理教育的双重任务和能力素质的全面性,实现由单一的学员日常管理教育能力向复合的管理教育与军事基础训练组织和教学实施的能力全面发展的转变。
二、明确责任、履职尽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科学家优秀事迹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文化素养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不作弊浮夸、不马马虎虎、不粗枝大叶,要有一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化学史上被称为“第三位小数的发现”是一个极好的例子。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测定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气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在第三位小数上存在差异,相差0.0066克,相当一个跳蚤的质量。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更不认为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实验结果与研究的论文一起公开发表,这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这就是惰性气体最初被发现的过程。试想瑞利如果忽视了小数点第三位差异,会使惰性气体发现推迟多少年呢?化学史上这一著名的发现,真正体现了诚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一事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二、设计科学性训练提纲,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 绩效管理 训练
一、引言
军事训练是军队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的中心工作,是生成、积蓄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军事训练管理,是正规、统一施训,确保训练质量,对军事训练工作进行筹划、指导、监督和检查的实践活动。军事训练管理渗透于军事训练的全过程,是军事训练自身发展的一种客观要求,在军队整个管理活动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对部队全面建设起着直接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科学高效的管理,对提高军事训练质量和效益、提升部队战斗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军革的迅猛发展,战争形态、战场环境、作战方式等战争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革命式的变化,从而对军事训练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深入研究探索军事训练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对策,增强训练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加速军队信息化建设,实现打赢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协议,达成关于组织目标、标准和所需能力统一的构架,然后用相互理解的方式,使组织、群体和个人取得最好绩效,进而实现组织价值的一种管理过程。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通常被看做是一个循环。这个循环的周期通常分为: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五个阶段。
绩效管理是收集绩效信息,进行绩效衡量,设计与执行有效管理,推动绩效不断持续改进的整体活动和过程。绩效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实际上也是建立相互理解的过程,是用在一定时期内增加完成工作量或改进工作效果的可能性的方式,来管理和发展组织成员的一种管理行为。
绩效管理不仅是形式和程序上的系统,还是一种任务单元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提高行为。管理者以协议完成的结果进行管理,而不是以具体的过程来进行管理。在这种构架中,.管理者和组织成员根据自己的需要,允许在有理由的范围内灵活操作绩效管理,使得组织成员在成功完成有关工作时,能够最佳地利用自己的能力,发掘自己潜能,对组织贡献最大化。
绩效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个人、群体以及组织以持续发展、贡献自己为己任的文化氛围。绩效管理过程可以用来传递和强化组织的战略、价值和标准,整合个人和群体(组织部门)的目标,也可以使个人表达他们自己应当做什么,去那里和如何接受管理。它强调工作、角色、协议和关于如何发展的对话。
(二)绩效管理的功能和作用
绩效管理是系统整合资源达成其目标的行为,绩效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方法在于它强调系统的整合,它包括了全方位的控制、监测和评估。具有三个最基本的功能:
l、评估功能。绩效评估是指对试图达成某种目标时,对如何达成以及是否达成目标的系统评价过程。绩效评估可以针对组织的绩效、计划的绩效和个人的绩效。但对部门而言,现在比较重视对组织绩效的评估。
2、衡量功能。为了进行绩效衡量,管理者必须设计一套足以衡量目标实现的指标系统,也就是衡量绩效的标尺,这样才能对不同的时期进行比较。
3、追踪功能。对绩效进行持续的监测、记录与考核,以作为改进绩效的基本依据。
从实践中来看,绩效管理与评估在当代公共管理中有下列作用:
1、激起人们的工作热情。任何管理,包括公共组织的管理,都需要某种诱因机制的存在,才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动力。组织诱因机制最重要的莫过于将绩效和奖惩相联系。通过绩效评估,使组织的激励约束机制有了依据,建立在绩效评估上的奖惩,强化了组织的激励机制。
2、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政府运作和管理上增加了成本与效益的考虑,改变政府机关的浪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公共部门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
3、我军军事训练管理现状
我军的管理有着优良的光荣传统,但军队长期在和平环境下,非军事性质的任务增多,接触社会更加广泛,容易产生当“和平兵”、“和平官”的思想,缺乏带兵打仗的思想,管理松懈,纪律松弛,作风松散的现象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从表面看,这是个别单位制度不落实,措施不严密造成的,但究其本质,是我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一些管理方式与手段已经难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建设的管理要求,管理松懈等现象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而已。以某军校某部为例,介绍军事机关管理工作的现状。
某校某部由为副师级机关性质军事业务机关。下设办公室、五个科室、三个科研中心、图书馆、杂志社等部门,岗位设置有部长、副部长、部门领导、参谋、干事、编辑等共198人。目前,各部门根据部队的各项制度规定及该局制定的《机关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开展工作,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细化的约束。
根据现行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机制,该部管理工作分为三条线:
一是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主要包括一日生活制度情况、安全情况、办公秩序、战备值班等。由一名副部长分管,由后勤管理处负责全局的行政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一名行管参谋负责。从行政管理运行情况看,各项制度比较明确,职责比较分明,但缺少有针对性的考评,缺少量化的评估,好坏优劣难以评定。
二是业务管理。业务管理主要是各部门日常岗位职责内容的管理,由各部门领导负责,各有一名副部长分管。从工作流程上来看,主要包括业务的规划、下达、执行、检查、总结等。从业务管理情况看,各部门内部业务分工比较明确,业务开展比较顺畅,但综合性工作协调难度大,工作任务缺少与评估。
三是干部管理。干部管理主要是指对机关干部的考核、选拔、任用、培养的管理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干部管理有着相对严格的政策制度规定,但缺乏与业务管理、行政管理的有效沟通,业务管理、行政管理也缺乏对干部管理工作的支持。
对于现在,该部门有人建议到:“建议要结合局机关的具体情况,按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采取一定的量化手段,按照考核结果来选人用人。同时要加大奖惩力度,让能干多干的人得到重用得到实惠,让南郭先生不好再混日子。”该机关的管理工作及考核情况在军事机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力度、管理考核方式等方面或有不同,但也只是量的不同,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在计划经济时代,经济相对单一时期还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全面展开,经济多元化对人们影响的加深,这种简单的考核方式就很难再发挥作用。
(三)军事训练绩效管理分析
1、军事训练绩效管理的概念
军事训练绩效管理是一种针对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和单位,进行训练管理的规划、组织实施、考评及反馈,实现参训人员和单位训练绩效最大化,以提高训练管理质量,增强部队战斗力的过程。它以目标为导向,将部队训练要达成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对参训者的训练表现和训练效果进行考核和分析,是一个有计划、有准备、有指导、有沟通的循环过程。军事训练的绩效主要包括参训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训练态度、训练质量等几个方面的绩效指标,用以正确考评参训人员的训练行为,引导参训人员主动地加强自身能力素质,改进训练态度,促进训练实效的提高。
2、军事训练绩效管理的特点
军事训练绩效管理是将绩效管理模式运用在传统的军事训练管理中,那么它必然具有传统军事训练管理的一些基本特征。
(1)训练内容和组训形式具有多样性
新大纲的颁布施行,标志着部队必须以各自的军兵种为依托,突出了不同类型部队、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不同训练要求。从整个部队来看,其训练内容多样性的特点更突出。训练内容的多样性必然导致组训形式的多样性。部队训练内容和组训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各级领导机关对训练必须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况,注重统放结合,加强分类指导,努力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科学正规施训难度大
军队驻地分散,兵种(专业)多,训练管理难度大。因此,科学正规施训难度也很大。针对这一特点,部队的军事训练,必须把正规科学施训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在训练体制上,应建立起完备的组织体系及系统配套的法规制度,有效地保证军事训练工作正规有序运行。在训练内容上,必须构建专业全、科技含量高、适应任务需求的训练内容体系,使训练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在训练方法和组训形式上,必须注重总结一些管用的方法和经验,为部队按纲科学施训提供借鉴。在训练管理上,对训练时间划分、训练内容调整、训练方法的运用,应按统放结合的原则进行严格规范,对军事训练的计划、准备、实施、考核、反馈和奖惩环节,应运用反馈手段进行控制和调节,增强训练管理的科学性。
(3)训练管理需要从严从难要求
军事训练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实战的标准,因此,应尽一切努力去达到这个最终的目标。为此,部队通常严格按照各自的训练计划和预定作战任务、作战方向、作战环境进行针对性训练,缩短训练与实战的差距。为加强军事训练的针对性,部队在军事训练管理中,设置敌情、选定场地、拟定计划都必须符合作战任务和作战对象及作战环境特点。
另一方面,军事训练绩效管理这种崭新的训练管理模式,也具有自己不同之处。
(4)管理者向下授权
提高军事训练管理的绩效是引入绩效管理模式的根本目的。提高训练管理的绩效,就要给参与训练管理的官兵提供广阔的舞台,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以利用他们的技能、创造力、适应变化能力、以及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来达到训练管理目标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讲,官兵的参与程度如何,在团队总目标的框架下个人自主发挥的空间大小状况,决定了绩效管理的成功与否。
(5)激励机制更加完善
训练激励机制完善,是绩效管理中一个显著特点。激励是影响训练动力的重要外在因素,是传统训练管理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绩效管理激励机制直接的表现是训好训差不再一个样。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军事训练过程和结果同时作为衡量单位、个人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二是设计了评定训练好坏的考评指标和考评办法。
3、军事训练绩效管理的意义
(1)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军事训练绩效管理主要是通过改变传统的由上至下管理方式,构建一个充分发挥参训者潜能和积极性的体系。在体系内,上下级可持续双向沟通,管理者对管理目标执行情况能够持续关注和跟踪了解,团队能利用训练绩效评估结果来激励、引导、帮助参训者改进成绩、端正态度、提高能力,有助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强化部队的核心价值观。公平的环境、有效的指导、可行的计划、最大的认可等训练绩效管理特点都对提高参训者的训练积极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初中英语听力障碍
1.1、语音障碍
语音障碍包含了语句重音、单词重音、音标掌握、音的连读、强读、弱读、爆破以及省略、同化等方面的障碍,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正确掌握单词的发音,久而久之,就容易混淆发音相近的单词。如:house-horse,sheep-ship等。
1.2、听力习惯障碍
初中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尚短,多数学生在英语听力训练的过程中都想将每个单词或句子都听清楚、听明白,一旦遇到不理解的词汇或句子就会停下来思考,这往往会跟不上语速,并影响到了后面的听力训练。部分学生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没有对关键词汇做好记录,从而无法有效掌握听力内容的主要信息。
1.3、母语干扰的障碍
由于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处于一个汉语的环境中,汉语习惯已经根植于每位学生的心中。这使得大多数初中生会自然而然的将汉语习惯带到英语学习当中。如,学生在进行英语听力练习时,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干扰,会将听到的内容用汉语翻译出来,而不是直接运用英语的思维,将听到的信息转化为特定的情境,在此过程多了个心译的环节,从而使得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反应速度下降。
1.4、心理因素以及外部环境的障碍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当学生处于一个紧张的心理状态时,极易产生惧怕、恐惧的心理,从而影响其听力的效果。如,部分听力水平偏低的学生,总认为英语听力难度较大,听力时间太短,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对英语听力缺乏信心。这种听力恐惧的心理无形中降低了听力信息加工的有效性,使得学生听力理解能力下降。还有部分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汇或句子就会产生烦躁的心理,导致听力质量下降。除此之外,外部环境的障碍,如,录音清晰度、播音机声音的大小、室内外噪音等,都有可能会干扰到学生的听力理解。
2、初中英语听力训练方法
2.1、加强学生英语基本功的训练
首先,应加强音标教学。音标基础的优劣关系着语调、语音的正确与否。因此应强化学生的音标基础,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其次,应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的训练与培养,正确掌握语音的变化:(1)音的连续,是指英语短语或者句子中邻近的两个词汇,前一个词是辅音结尾,后一个词是以元音开始时,需要连读。(2)音的不完全爆破,指的是爆破音[b],[p],[d],[k],[t],[g]后跟鼻音、摩擦音、舌边音或破擦音时,或相邻两个词均为爆破音屎,前面的爆破音在口腔中形成阻碍,发音不完全爆破,即停顿一下后发出下一个音。(3)音的同化,即两个相邻的音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发出的第三个音。然而,英语基础的训练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跟读录音,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英美口音,让学生正确掌握英语的语调、语音、升降调、意群、重读、弱读以及韵律,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
2.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技巧与听力习惯
听力技巧包括了理解技巧与语音技巧。理解技巧指的是对听力内容的预测、检索以及取舍等技巧,教师应在听力训练开始前,教会学生注意抓住听力内容的重点信息,先整体浏览习题,抓住题面上有用的提示信息。例如,七年级(上)Unit 3中一听力材料的标题为“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通过表格中Activity,Time,Place三个栏目进行预览,学生则很快捕捉到题目的重点信息。此外,在学生要做到边听边记,加深对听力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在记录的过程中,要用技巧,有重点的记录,例如,人名、地点用代号记录、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记录,长句记录重点部分、长词用缩句来记录。语音技巧包含了句子重音、连读、弱读、重读以及意群划分等内容。除此之外,对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形成的不良习惯应予以及时纠正。
2.3、将英语文化背景渗透到听力教学当中
语言反映了一个地域乃至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发展,是文化的直接表现。教师可将英语的人文特色以及文化特点等内容融入到听力教学当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与方式,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摆脱母语思维,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这将会对学生良好语感的培养以及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2.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听力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应对其予以充分的重视,同时,应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听力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遇到困难时,应正视并积极去解决,只要经过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听力障碍是可以得到克服的,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听力学习的信心。其次,教师应构建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尽可能的减少学生的听力心理障碍。再者,教师可适当采用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听力积极性,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应及时予以肯定与赞扬。
近些年来,民航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鼓励研发与推广更加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指导民航企业走向科学化管理,加强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学习沟通,重视重点岗位人才的培训与引进等,这些措施不但让民航安全管理水平更进一步,也促进了民航向安全化、科学化的良好方向发展。
1 系统建设的价值
我国民航业已建成同正在建设的安全管理体系,有SMS体系,有把安全事件报送及处理当作主要工作任务的民航专用信息管理体系,还有倡导全员参与、全面搜集整合安全信息的航空安保自愿报告体系,有信息、提供规章的民航网站,这些安全管理要素互为关联、相辅相成,构建了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可是因为民航体系受到的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同人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是航空运输业。安全体系构建中,考虑得最多也就是航空运输安全的实际要求。而通用航空运营规模小、社会关注度不够广泛,运营环境复杂,因此同运输企业的要求大不一致,安全管理存在着完全不同的需求与特点。所以,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办法,利用单位自身科技与人才优势,研究出一套同训练教学实际相符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也是整合优质资源、提升航空安全管理的客观需要。
2 设计思路与技术手段
2.1 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
系统必须稳定且安全,应该采取后台运营管理操作办法,力争使操作界面更为简单、方便使用者操作。系统还要有良好的拓展功能,能支持无限层次的下级栏目及数据模型。系统管理权限要能够完全独立,保障不同层别的用户可以对密级不同的数据进行访问,而互相不发生影响。要具备快速查询及统计分析的能力,能很高效地对数据信息的安全交流环境进行评估,并形成完备的安全报告。在飞行训练学院的网络平台上面,实现安全信息的快速流通及共享。
2.2 系统采取的关键技术
1)通过比较,确定最优的管理体系软件,让这一软件提供完完整的网站建设、分析统计、用户管理等工作职能,实现所有模块功能的正常实现。
2)为了可以快速阅读、方便下载、有效交流全部信息的实际要求,再考虑到航空安全保密之规定,管理体系应用了开放型浏览同权限限制浏览这两种完全不同且又可以共存在一起的方案,对使用权限进行分层限制。对全部用户开放公开信息,而严格控制航空核心安全数据。
3)系统依托飞行训练基地的网络环境,可以同时满足多用户的数据库访问,采取后台审核批准权限的办法,保障资料的规范性及有效性、防止信息发生外泄与被篡改。
2.3 系统实现的关键功能
实现实时安全监察处理;不安全航空事件自动报告;信息在线交流和自由流转;完善的安全管理数据库;安全法规资料库与咨询平台;空管、机务、飞行等技术讨论板块;建设飞行基地安全教育区。
3 系统结构与功能
3.1 首页导航
系统应用特定软件,其基础功能包含:信息报送、信息交流、安全监督检察、安全简报、数据资料中心、安全数据库、安全论坛等。依据构建特点与方便实用性等基础要求放置相应的导航栏目到网页上部。操作人员按照查询及信息的归属类型,点击进行相入的板块。如图1所示:
3.2 功能实现
1)信息交流。在信息交流的栏目下,可以按照飞行基地的训练运行保障等功能进行机构划分。建立适合于不同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报告,便于资料的下达、上传及资料下载、信息交流。操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权限,进入到相应的版块中读取信息、收送文件。对于那些加密文件、以及数据较大的文件,难以直接读取,可设置在下载版块当中,下载之后解压,得到初始文件。
2)信息上报。异常航空事件信息上报,是飞行训练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关键性要求,主要包括信息的自动报告、自愿报告,及不安全事件的举报三项功能。其中自动报告是按照民航管理的相关规定,必须向上报告的重要部分。按事件的性质可以分成航空事故、准航空事故及其他非安全事件三种。报告人员按照所属部门不同进入到相应版块执行信息报告。这项内容涉及到数据核心,是高敏感内容,所以对权限要求严格。自动报告具有强制性与不可替代性。比如自愿报告和不安全事件举报则要宽松很多。自愿报告则只是众多民航安全信息收集体系中的一个渠道方向,只强调了报告的信息补充功能这一个方面,目的是鼓励所有人员参与到基地管理工作中。举报事件版块依据规定,设置成为开放型管理,举报人可以自由选择署名或者匿名,飞行训练管理部门负责核实信息的真伪,对于有价值的举报,举报人可以得到奖励表彰。
3)安全职能。这个栏目里细分为监察、教育、评估与奖励几个版块,安全监察版块所负责的内容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这一栏目下面,按照程序,设置系统的监察计划、相关的问题及隐患、对问题与隐患进行整改、安全评估状况、尚未完成的监察内容等几个版块内容。能实现明确监察责任要求、公布工作计划、计划外问题、对问题整改情况实施跟踪监察、评估次一阶段关键监察项目等工作任务。
4)管理工作简报。这一版块下设信息年报、月报、周报及安全简报,重点是用作与之相对应的报告及查询工作。所的各时间段安全管理信息报告供各级管理者学习与参考。
5)资料管理中心。这一版块下设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教育、会议时况录音、会议实况视频等版块。相关法律法规栏目包括有各种民航法规、咨询通告及数据库文件。而内部规章制度包含飞行训练基地中所有的运行规章、要求及通知数据库。建设这两个栏目,能把安全运行资料有效地提供给需要人员,供基地内各层级管理者查询、使用、学习。安全会议视频和录音栏目,重点用于同安全形势及安全管理有关的讲话音视频。
6)安全管理数据库。这一版块按照不安全航空事件的严重程度划分成飞行事故、准飞行事故、其他非安全事件几个数据库。重点用来储存历年来在飞行训练中出现的事故档案,供飞行训练管理者查询及分析应用。为使其达到更为快捷的操作,及便于评估安全形势、生成分析曲线,该版块系统中设计有综合检索功能,操作人员只需输入不安全事件的某一项相符条件,如机号、机型、发生部门、发生时间等,就能在数据库里准确得到查询结果。
7)航空安全论坛。这一版块下设空管在线、机务维修、飞行教学等三方面的内容。依照技术重难点及行业特点,再分设规章学习、学习体会、技术难点等几大专题讨论区。以适应飞行训练队伍进行随时的在线交流讨论。若这一版块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与全面发挥,刚很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可以有利地促进民航飞行训练向着更优的方向发展。
4 总结
自动化系统建成,不但能满足飞行教学训练中对于安全管理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使学院安全工作变得更加有效、规范。使飞行训练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为保障持续不断的安全工作打下非常良好的基础。而同时这项工作也同智能型管理在一起,给中国民航安全管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丽、苏聪,发展和完善我国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3).
[2]陈森华,浅谈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J].空中交通管理,2010(11).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餐饮服务技能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与对客情感,使其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就必须认识到当前餐饮服务技能操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技能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研究技能操作训练方略。
《餐饮服务与管理》技能操作教学现状
调查发现,目前在餐饮技能操作训练课的教学方法上存在以下弊端:
1.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这种方式目前仍为最普遍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非常被动地吸收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得原本有趣的专业课程变成了睡觉时间。教师之所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有两大原因:一是自身不具备专业实践技能,因而无法传授给学生:二是学校缺乏实训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多媒体的盲目使用
最近几年,多媒体教学被认为是提高课堂教学生动性和推动教学互动的有效教学手段,因此使得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趋之若鹜,但是不少教师却不根据专业及课程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地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教学。遗憾的是许多多媒体课件仅仅是把原来的文字榜书内容敲上去。有些则填充大量图片,还有的干脆成了电影欣赏课。
3.案例分析缺乏实际性
目前,职校的双师型教师较为缺乏,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而学校又没有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在教学时只好从理论到理论。特别是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由于缺乏实际经验,教师仅对案例文字进行分析,不能延伸到具体的岗位工作中去,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这种乌托邦式的职业教育方式必定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尤其是对应变能力的增强没有任何作用。
《餐饮服务与管理》技能操作训练步骤
操作技能的形成往往要经过模仿阶段和熟练阶段两个过程,我们必须充分运用学校的实训场所,实习基地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效果。传统的基于知识点的教学模式,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影响着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在本课程的技能操作训练中采用了“示范―模拟―评价”三步骤的教学方法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示范
示范就是教师进行动作示范,然后学习者进行模仿。示范的作用是形象地展示技能动作的全部或局部,使学生熟悉事物的形态、结构及变化过程,为掌握这些技能奠定基础。示范可以由教师示范为主,也可以通过录像、学生展示等方式,还可以拓展示范范围,开阔学生思路,使其搞清技能关键,激发创造意识。比如,在进行斟酒演示时,教师除按规范的七步骤进行演示外,还可配合事先制作的正、误两种操作范例的视频演示来比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操作规范,从而学得更透,达到示范教学的目的。
2.模拟
模拟是按照头脑中形成的方案进行的实践,模拟可以分为模仿阶段和情境模拟阶段。模仿学习阶段操作技能的特点是动作较生疏,速度慢,缺乏协调,不连续也不完整,而且还容易出错,要求学生一定要按照动作要领正确地进行模仿。经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反复练习,逐步达到准确、协调时就进入了情境模拟阶段。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服务情境,如迎宾、点菜、餐间服务等餐饮服务中常见情境,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例如,在讲解中餐厅服务技能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预订员、迎宾员、值台服务员、收银员、领班、经理等角色,另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分别模拟客人和服务员进行正式的问候,完成迎宾引座、推销菜肴、上菜斟酒、收银找零、送客引路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表演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通过参与式的模拟演练,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各项操作技能和服务技巧。
3.评价
评价是按照对模拟效果予以客观评定,既是反馈,又是强化,具体形式有自我评价、学生分组互评、教师讲评等,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和总结。在具体实施中,学生自我评价与分组互评可依据教师提供的与本堂课程相关的评价表进行量化测评,互评中还可请学生分别陈述评价的结果与理由,以加强评价过程的实效性。教师讲评既要体现全面性,又要注重针对性,既要评价学生的操作结果,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在聆听评价的过程中再一次加深对要领的理解、学到规范的知识。
《餐饮服务与管理》技能操作
训练的要求
1.重视学生形体和礼仪的培养
餐饮服务专业实训操作课的内容构成主要是:坐、立、行走、托盘、摆台、餐巾折花、斟酒、宴会服务等。在人们的眼里这些都不是复杂活,只要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其一招一式的到位并不难。但是作为一个好的教师、培养的学生不能局限于这些,实际上无论是坐、立、行走,还是摆台、折花等,其中都包含一种艺术美。好的服务员,在进行这些操作时,不仅注意标准,而且寓于变化,追求美的韵律,追求艺术创新。因此,在技能训练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操作节奏、动作优美、眼神、微笑等职业气质的训练,这是今后学生能否快速成为一个有职业素养的饭店从业人员的必要途径。
2.养成技能操作过程中的好习惯
学生在整个的实训操作过程中,既是学生练习技能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过程。如在中餐宴会摆台练习过程中,从开始的工作台整理、餐具排序、摆台过程中的操作卫生,每天训练结束后的物品餐具的收纳,都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教师应该在每个细节上都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3.注重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
宴会摆台是《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一项综合技能,是餐饮操作的重点。不管是学生技术等级考试,对口单招技能考试,还是省、市、校技能大赛,一般都会将宴会摆台作为考试的主要测定项目,整个宴会摆台过程,其实涵盖了托盘、斟酒、餐巾折花、摆台等基本技能。在操作过程中,对每个分项的操作时间,专业老师要仔细琢磨,学生训练中,在保证基本操作动作规范的同时,扣好每个分项的操作时间结点,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操作。同时,观察学生每次上课的训练进度,注意学生操作时间的稳定性,认真找出学生时间花费原因,并进行总结改进,通过训练,让学生在分项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整个操作。
4.重视操作技能训练方式的多样性
我们在餐饮操作课上采用的学生训练模式往往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正指导――学生继续练习――教师课堂总结。
如果长期运用这样的训练模式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了完成练习而练习,忽略了表现力和美感的追求。我们必须不断改变训练方式,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
关键词:体育;立定跳远;训练
立定跳远是初中体育教学中必须要掌握的体育技能,也就是不需要助跑的跳远。立定跳远在准备的过程中,双脚不能离地,一旦脚后跟离地就会被视为起跳。目前立定跳远项目是中考体育中的一个必测项目,这个过程中需要利用双腿的力量和手臂的配合,也就是对学生腿部的爆发力和四肢的协调能力要求较高。
在体育教学中快速提升学生立定跳远的能力,一定要抓住重点动作。每个人通过观察都能发现,立定跳远中一共有四个步骤,预摆、起跳、腾空和落地。这四个动作一气呵成,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影响成绩。所以,在立定跳远的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容易出现问题的细节入手,矫正训练的关键动作。下面我将简要阐述立定跳远这个动作容易出现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一、预摆动作
预摆动作时要求手脚之间的相互配合,也就是在双腿弯曲时双臂后引,但是许多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手脚配合不到位,双腿弯曲后手臂仍然上举,双腿直立时手臂才进行后引,也就是在做预摆动作时四肢不协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口令,让学生做出预摆的分解动作,也就是屈膝手臂后摆,直立手臂上举,或是在手臂向前摆动时往前方跳跃一小步。反复进行以上分解动作练习,以此帮助学生熟练动作标准,解决四肢不协调的问题。在摆动练习过程中,也是教师观察学生动作是否标准的最佳时间,不断地纠正动作中的错误,也是提高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有效方法。
二、起跳动作
刚接触立定跳远时,很多学生在落地后都会发现,自己的两只脚并没有落在同一条线上,而是一前一后。这主要是因为在起跳动作时两脚用力不同导致的。所以教师在纠正这一问题时要将重点放在学生两脚的力度上,让他们双脚同时用力蹬地。可以采用原地跳跃的练习方式,也就是让学生的两条腿并拢在一起,双腿同时用力蹬地,再配合上小幅度的双臂动作做直立跳跃,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如何在跳跃过程中双腿同时用力。
三、腾空动作
1.跳跃中的收腹动作
立定跳远腾空时,有个收腹举腿动作,因为动作过于细微,学生没有概念,因此很容易被遗漏,这也是立定跳远中的一个难点。以下三种练习方法有效地针对学生收腹问题进行训练。
(1)原地收腹起跳练习。练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原地跳跃,首先双脚并拢站立,做起跳准备动作,即双腿弯曲两臂后引,然后双脚用力蹬地跳跃,两臂上举,大腿抬高尽量触及胸部。通过反复这一动作,可以训练学生的腿部力量,并且进行收腹练习。除此之外,这一动作也可以用在立定跳远之前的热身活动中。
(2)原地抬腿练习。这个动作类似于热身运动中的高抬腿动作的升级版,需要双腿同时抬起进行跳跃。也就是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双腿蹬地向上跳跃,将两条腿抬到最高,两只手臂后引,拍艚琶妗R源搜盗肥崭苟作,加强腹部抬腿的力量。
(3)障碍物练习。教师利用器材作为障碍物放置在学生面前,例如体操垫或是橡皮筋,让学生以同时抬高双腿的跳跃动作跳过障碍物,让双脚同时落地。连续跳跃的效果更佳。这种训练方式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去确定障碍物的高低,避免学生在练习中发生意外。
2.双腿前伸
很多学生跳跃距离不理想的原因是跳跃中双腿没有向前伸。练习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再改变一下障碍物练习的方式,在障碍物之后平铺一块体操垫,让学生在跳跃中双腿不能接触到体操垫。练习中学生自然就会将双腿前伸,避免与体操垫的触碰,以此培养他们双腿前伸的习惯。
四、落地动作
很多学生在落地时由于重心不稳容易向后倒,导致立定跳远的成绩作废。学生在跳跃过程中没有将重心及时向前移,才会在落地时向后倒。同样,教师可以在障碍物跳跃时在障碍物后放置一个目标物,让学生在跳跃以后向前伸触碰目标物。让他们在落地时养成重心前移的习惯,纠正重心不稳向后倒的状况。
前面我们说的问题都是因为学生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天生腿部力气不够,导致自身的弹跳能力与其他学生相比较差。这种因为身体素质影响立定跳远的状况其实也可以利用后期对腿部的锻炼纠正。对于这种学生,教师更应该加强他们的体育练习,例如高抬腿或是蛙跳等等,让他们通过这些日常练习加强腿部的力量。
以上训练方式都是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得出的,其实训练学生立定跳远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无论是哪种方法,只要是能够让学生的动作更加规范标准就可以进行尝试,帮助学生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这就需要所有体育教师长期的努力。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030
1 循环冷却水运行管理和控制的发展历程
1.1 无序阶段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最先由国外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而我国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引入。此时,我国的循环水基本上处理无序管理状态,甚至相当一部分工业公司仍然在使用直流水。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即使使用循环水系统的公司,由于对水处理技术的不了解,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水处理行业急待发展,更谈不上运行管理。
1.2 粗放式管理阶段
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引入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后,绝大多数企业对水处理的认识仅停留在加药这一层面上,往往忽视其它方面,管理粗放。此时,虽然我们在技术上仍然需依靠国外公司的输出,但水处理技术带给我们的经济效益已引起大家的关注,国内水处理行业迅速发展。
1.3 精细化管理阶段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国内水处理学术体系已相对成形。大家也开始认识到了水处理不再是简单的加药,而是包含加药管理;水量管理;水质分析、检测管理;趋势预测;物料管理等多方面的结合,国内水处理行业蓬勃发展,此时的管理主要由人工完成,虽较为精细,但人工操作引起的时滞性、失误性制约着水系统的最经济、最优化运行。
1.4 “互联网+”管理阶段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互联网的高速普及、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客户与水处理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简单易行。“互联网+水处理”模式进入我们的视野,下文的2.1-2.8即是这一阶段的详述。
2 “互联网+”时代的循环冷却水运行管理和控制
现以某厂于2015年技改后的循环冷却水运行管理和控制系统为例,简要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水处理新思路与技术。
2.1 水量管理及控制
水量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浓缩倍数。该厂2014年补水平均电导率约为545;总硬度378mg/L(以碳酸钙计);总碱度425 mg/L(以碳酸钙计),水质较差。技改前浓缩倍数在2.0~2.5,现拟采用加酸法控制浓缩倍数至4.0。本次技改,以补排水之电导率作为电磁阀的开启控制依据,因此,排水控制电导设定在2180。技改后,改变以往人工操作的时滞性较大状况。由于实现了控制自动化,循环水浓缩倍数得以大幅提高,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下图4为技改前后,浓缩倍数变化曲线图。图5为2014年及2015年同期月平均补水量。图6为技改前后,pH值运行数据。可以发现,技改后,浓缩倍数及PH值非常稳定,且补水量大幅下降。
2.2 库存管理和运行档案管理
本次技改实施后,由于所有水处理药剂均采用泵投加,因此分别存储于储罐中并加装液位计,其存量可上传于工控机,实时监控,节省人工清点操作。水质检测数据实时存储,调阅方便,实现无纸化办公。
2.3 数据共享与运行监控
当下,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在该厂本次技改中,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得现场监测数据同时、实时传送至工控机及水处理服务提供商(以下简称服务商)服务器,实现数据共享。
这一技改,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使得服务商与该厂的信息沟通更快捷。服务商可以随时获得该厂运行数据,以便于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工况进行评估,及时对运行方案进行调整。
服务商对自控系统各个模块的运作更加了解,在对现场运行数据进行实时传送的同时,将各个模块的状态也发送至服务器。这样,在工控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服务商可以快速做出响应,指导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故障排除或系统维修、维护。
这一技改,使得系统运行的合理性、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从而保证水处理效果预期目标的实现。
2.4 大数据统计与资源共享
一般来说,服务商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工况可以做出更准确的评估,但是苦于对现场数据的缺少。用户对现场数据掌握详尽却往往无法对运行工况做出合理评估。本次技改,使这一现状得到有效改善。
依托互联网技术,服务商的服务器可以汇集众多用户数据,形成水处理运行管控数据库。而各用户之间,可以通过服务器授权实现资源共享,对循环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与经验进行交流,互通有无。
2.5 移动办公与管理、控制
智能通信设备现在已经相当普及,手机、平板电脑都可以通过移动蜂窝网络接收水处理管控服务器提供的信息。
在本次技改中,服务商授权该厂使用服务器数据远传模块。使用手机上网功能即可方便展现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数据与设备状态。这一改进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操作员不再需要坐班,即可通过移动终端启停、微调自控系统。
3 当前现状
中图分类号:G8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4-0570-03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the Basic Training Phase of Rhythmic Gymnastics in China
XIONG Ping
(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56, Hubei 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review, experts interview, comparis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viewpoints of the experts on the related problems about the basic training of our national rhythmic gymnastics are collected and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and the basic training practice of rhythmic gymnastics, how to lays down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basic training is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 as follow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basic training of rhythmic gymnastics can avoid the blindness of the basic training in our country. Referring to the standards, coaches assess and supervise the basic training level of gymnasts at different ages, examine the training effects immediately, and adjust the training plans in order to make the basic training of Chinese rhythmic gymnastics become scientific gradually.
Key words: rhythmic gymnastics; basic training; evaluation standard
考核是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检验,而且也是对基础训练阶段训练质量与效果的客观反映。考核标准与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考核工作的核心。通过调查统计和研究分析发现,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大纲,对基础训练阶段的考核和监督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从而使教练员的训练工作缺少正确的指导性文件,使训练工作缺少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使训练工作无本可依。因此,制定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监督与考核评价标准,为艺术体操基础训练提供准确的信息,以利于提高我国艺术体操训练水平,使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逐步走向科学化。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基础训练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对中外基础训练研究现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结合艺术体操研究成果,进行一定的归纳和分析。
1.2调查法
1.2.1专家调查
用“特尔菲"法对全国13名艺术体操专家进行两轮调查,收集专家对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其相关方面问题的观点;
1.2.2问卷调查
通过在2002年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比赛期间和2003年全国艺术体操教练员、裁判员新规则培训班期间对教练员、裁判员进行基础训练方面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的基本概况;
1.2.3 实地考察
对江苏省的南京市、扬州市,浙江省杭州市的艺术体操业余体校进行现场调查,并对教练员进行实地交流,了解我国艺术体操省体校和业余体校基础训练的实际情况。
1.2.4访谈法
在对基础训练的训练内容、方法、训练计划、考核指标等方面内容确定过程中,与多名艺术体操教练和长期从事基础训练方面研究的专家进行交流。
1.3图像解析法
解析2000年奥运会、2001年第24届世锦赛、2002年第25届世锦赛有关技术数据。将乌克兰艺体专家、功勋教练柳德米拉•科瓦丽克来华进行艺术体操训练的授课录像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1.4统计分析法
用计算机对收集和测量的有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考核评价体系的现状
缺少全面、系统的基础训练大纲一直是我国艺术体操面临的困境之一,各个业余体校训练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各自为政,艺术体操训练缺少科学性是我国艺术体操训练面临着严重的困境。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基础训练大纲和考核评价标准,从而使教练员的训练工作缺少正确的指导性文件,使训练工作缺少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使训练工作无本可依。致使基础训练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
艺术体操项目在我国开展已有20余年,但其训练水平仍与优秀国家有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训练的无系统性,科学性不足。基本训练阶段缺少系统、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与方法是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中存在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课题组深入研究,并通过在实践中反复验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基础训练不同阶段的考核标准体系与配套使用方法。为我国尽快制定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大纲做了一些前期的研究准备工作和提供客观依据和理论参考。
2.2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考核评价标准与方法的制定
艺术体操的考核是控制训练过程的基础,通过考核可以得到少年运动员身体发育、身体和技术训练的有关信息。因此,教练员可以根据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各阶段的考核评价标准,对不同阶段的运动员训练水平进行评价和监督,指导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工作,使训练工作科学、合理。
表1基础训练阶段(9~10岁年龄组)身体技术动作考核标准
2.2.1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身体素质考核标准制定
我们经过专家调查后得出,艺术体操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中重要程度顺序为:柔韧、协调、灵敏、弹跳力、速度、力量、耐力等。结合艺术体操少儿运动员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各项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规律,以及其遗传情况,认为柔韧、协调,弹跳力、动作速度及灵敏这几项素质在艺术体操身体素质中最为重要。通过深入研究和验证,制定出基础训练阶段身体素质考核评价标准,教练员可参照制定身体素质考核评价标准,对此阶段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进行考核和评价,以便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进行及时地监控,使训练工作有本可依。
2.2.2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身体技术动作考核标准制定
一般基础训练阶段(7~8岁)的考核评价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完成动作应包括左右两个方向,考虑到机能活动的不对称性;动作与音乐节奏协调;考虑到动体形式;选择对艺术体操具有代表的动作。
此阶段(7~8岁)的技术训练考核测试内容主要是看完成身体和器械单个动作基本功(意识);音乐听力节奏感,舞蹈表现力。必须检查基本动作的完成质量(跳跃、平衡、转体);持器械基本功的情况(必须注意完成动作时面部不紧张,手腕和手指不紧张)。每个考核内容可采用10分制评分方法,每个动作左右手(腿)轮流做4次,对每次稍差的动作扣0.5分,明显未达标准扣1分。没有完成的动作每次扣2分,该动作的最后得分是从10分中减去4次动作减分的总和。考核应由专业的、有经验的公正的专家来评定。
专项基础训练阶段(9~12岁)的技术训练考核内容主要选择专项基础训练阶段的重要训练内容进行测试(表1-表3)。
表2基础训练阶段(9~10岁年龄组)器械技术动作考核标准
3结论
1) 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避免我国基础训练的盲目性。教练员可以参照考核评价标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训练水平进行评价和监督,及时检查训练效果和调整训练计划,使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逐步走向科学化。
表3基础训练阶段(11~12岁年龄组)身体技术动作考核标准
(据相关资料编制)
2) 建议应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艺术体操训练大纲》,为中国的艺术体操训练提供指导和依据,是我国艺术体操界迫在眉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刁在箴,谢颖,洪小平等.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1(6):35-37.
[2] 刁在箴,刘亚娟,马更娣.从新规则的实施剖析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之弱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3):54-58.
[3]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4] 徐本力. 21世纪中国竞技体育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0.
[5] 徐本力,早期训练科学化的提出及系统化训练理论―对早期训练科学化中几个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之一),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2):1-6.
[6] 赵玉华.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器械技术的对比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J],2001(1):24-26.
[7] 胡凯,明洁,刁在箴.从“UNIT"谈艺术体操身体难度的演变与前瞻态势[J].体育与科学,2003(1):56-58.
[8] 刁在箴,谢颖,洪小平. 艺术体操身体难度动作的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1):71-73.
[9] 洪小平,刁在箴,谢颖.艺术体操个人难度发展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77-79.第30卷
一、明确目的,端正对军事基础训练的指导思想
(一)提高对军事基础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军事基础训练,对培养复合型初级指挥军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要确立军事基础训练在基础教育合训阶段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军事共同课程;其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优良的军事素质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志,需各方共同努力,上下齐抓共管,把提高军事素质作为培养学员的基础工程来抓。
(二)贯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方针
基础教育合训阶段军事基础训练,内容多、时间少、任务重、要求高,只有在教学中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在军事基础课教学训练中必须强调训练的制式化和规模化。
(三)加大军事基础训练的强度和难度
要完成由青年学生向合格军人,由合格军人向合格军官的转变,就必须在加大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上狠下功夫,当然要注意科学方法,不能蛮干。通过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不仅能提高学员的军事技能和身体素质,而且可磨练其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二、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军事基础课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贯彻“整体优化”的原则
军事基础课程体系,按其培养目标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以培养作风纪律和规范行为为目标的课程;二是以促进身体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三是以掌握军事基础知识,提高军事技能为目标的课程。一方面要把军事知识和军事体育放在学院总体课程体系中进行结构优化;另一方面要针对军事基础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的作用和特点,在课程衔接、时间分配、实施程序等方面精心设计,统筹安排。
(二)贯彻“全程教育”的原则
军事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必须有一个学习、训练、培养、提高的过程。基础教育合训阶段,由于科学文化、专业技术学习任务繁重,学员容易忽视军事素质的养成。因此,必须体现全程教育的思想,合理穿插配当,贯穿于学历教育的全过程。针对各门课程不同特点和内在规律,总体设计,科学安排,以保证素质培养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理顺承接关系,优化教学程序,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员的军事素质结合起来,做到教管结合。
(三)贯彻“贴近部队”的原则
军事基础课的大部教学内容操作性、应用性、规范性很强,在基层部队日常生活和组织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学必须贴近部队并适应部队管理、训练和作战的需要,军事基础课程学科结构和内容体系建设,必须把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和“四会”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这三个方面是军事素质的本质体现,必须在内容安排、时间分配和组织环节上加大深度和强度。
三、注重效果,不断改进教学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一)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军事基础课教学必须结合现有条件,依据现代高技术战争的需要,研究改革和更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当然,教学方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应根据每门课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改革。
(二)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教学效果
军事基础课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不同课程特色,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考核验收制度。贯彻从难从严的原则,确立严格明确的目标,使考核规模化,要把集中考试、平时考查和综合训练中的作业评估结合起来检查。
四、突出实践环节,增强学员的指挥管理能力
(一)突出实践环节,把传授知识与培养指挥能力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军事基础课程实践操作多,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过程具有突出的组织管理特色,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员的实践机会,让学员在课堂上尝试训练管理与组织。一是强调精讲多练;二是发挥军事基础课教学环节多的优势,扩大学员的实施范围。
(二)完善和发展“军事素质综合野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