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1 05:01: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物资部门工作思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管理创新是实现“两个转变”的要求
1.目前正是我国实现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两个转变必然要求企业管理进一步创新。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是以生产为导向的封闭型、被动型、粗放型、物本型的管理模式。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电力物资流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已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的作用由此而大大加强。这种情况,又必然要求电力物资管理进行变革和创新,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自主型、集约型、人本型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短缺经济形势并存的环境下,多数企业只需埋头生产,并无库存和积压之虞,因此投资饥渴和扩张欲望经久不衰,从而形成了粗放型经营的发展方式。这使得管理只能是粗放的,能源与原材料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效益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现在我国经济已经走出短缺奔向“过剩”,经济增长方式也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把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节能降耗、提高附加值和增加经济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要求企业管理必须创新。
2.企业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有别于以土地、劳动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能源、原材料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它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配置要素,以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作动力,以导致科技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主要特征。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我国企业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经济,它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在经营决策上注重掌握和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在作业流程上进行重新安排或彻底更新;知识经济是一种网络化经济,它要求企业减少管理层次,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提高管理效率;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要它求企业管理人员尽快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在管理思想上从重视物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并提高企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重视环境管理。总之,知识经济必然要求企业管理在各个方面推进变革和创新
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我们电力物资部门更要用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对我们未来和现在的工作加以思考。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或者我们在制度上是不是完善?如何与时俱进,如何运用新的管理制度和新的方法渗透到工作中,合理分摊、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做到稳健经营。
比如说,可持续的经营风险,它需要什么样的资产实力,或者说要保证什么样的现金流,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管理体制作保证。
提高效益基于管理创新
电力物资部门要在强化管理,协调不同生产技能,整合各方面技术知识,做到有章可循,质量稳定,使得每一环节均在有价值的良性运行中,提高竞争力。同样电力物资的持续发展要着眼于企业文化意识、整体素质的提高,组织架构的完善,管理的科学、严明,以规章规范统一技术操作,以制度约束行为。电力物资部门在管理创新的领域和内容管理创新需要合适的切入点。管理创新只有在关键的领域进行改革与突破,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要在捕捉外部环境和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电力物资部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及早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以实现电力物资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面对核心竞争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时,必须不断创新竞争方式和运作方式,在形成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使自己永远走在前列。
强化管理是生产力意识
电力物资部门有技术、装备、资源等生存发展的基础,就要立足于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要强化管理意识,健全管理体制,科学的运作机制,以规章制度规范行为标准,讲究管理方式方法,形成以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全方位管理,实现管理效率价值。
转变家族式管理体制,向科学管理转变,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赏罚分明,电力物资部门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从物资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相适应。要坚持与企业改革发展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纳入电力物资部门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把反腐倡廉寓于各项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中。要把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与电力物资部门的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电力物资部门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成为企业防范生产经营风险内控机制的组成部分,发挥惩治和预防腐败对于企业防范重大风险的积极作用,为电力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从宏观管理到战略管理,提升“老板”进行制度化管理的境界。
价值观是企业行为规范制度的基础,企业领导要身体力行,树立价值观,使之成为电力物资员工与企业联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以企业之荣为荣,以企业之耻为耻,忧企业所忧,急企业所急,从而增强企业内聚力,形成推动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动力。
管理创新应万变
电力物资部门如何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应据自身实况调整战略、战术,立足于管理创新,在完善现行管理基础上注入时代气息,融入伦理文化的人文思维。与时代同步的同时,电力物资部门要汲取发达国家先进管理意识,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使管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以新的管理思维理念与新的运作机制应对周围环境变化。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管理体制
电力物资部门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中,这就要有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的能人来管理协调。美国3m公司招聘人才标准:专业学历背景与能力,重在有创意、创造力,有解决问题能力;这是科学、正确的人才观,是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两个层面结合的完整知识观。企业要纠正“偏重学历轻能力”,形成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标准。企业“老板”、领导要知人善任,提倡唯贤是举,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有“五湖四海纳天下人才”的!博怀,把有知识、有创意、勇于开拓创新、责任心强、能解决问题的能人放到管理者的位置,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竞争上岗”的动态用人机制、以能人为核心的管理层体制。建立激励机制
在工业社会,核心资源是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和作用将超过资本的价值和作用而成为核心资源,知识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管理创新必须重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必须强化知识管理。强化知识管理首先要把技术知识视为一种商品,进行知识运作,也就是在生产流通领域通过对知识的使用获取利润,电力物资部门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知识价值增值。其次要善于获取新知识、新信息,进行知识的积累、知识的优化组合与创新,从而有效地利用人类文明成果,推动企业的发展。再次要高度重视员工知识素质的提高和潜在能力的发掘。因为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管理的实质在于开发人才。最后要设立知识主管业务,其主要职责是引导员工共同分享知识,鼓励员工把信息与他们的认识和能力结合起来,以创造新的知识。员工的工作干劲和技术操作技能是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是达到相应产品水平的基础。提高员工素质、技能应成为企业的长远战略。
加强管理意识
2019年上海局集团公司继续深化“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确定“加快建设全路先进的现代运输企业,当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排头兵”的目标,提出由大局向强局转型发展新要求,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本文围绕物资工作如何全面推进“对标找差、创优争先”,建立物资库存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物资库存管理评价指标、标准、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旨在促进物资库存水平的提升。
1对物资库存进行评价的必要性
1.1是落实当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排头兵目标任务,实现物资供应保障能力提升的需要上海局集团公司提出“建设全路先进的现代运输企业,当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排头兵”的目标。当好排头兵,上海局有着多年发展积累的良好基础,目前资产总量、高铁里程、动车配属均居全路第一,完成运输总收入、旅客发送量、经营开发综合创效、基建投资额等主要任务指标,也为全路最高。在物资管理方面,上海局集团公司也有一些好的做法,连续多年在全路物资工作会议上推广交流。在看到成绩和优势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短板。一是物资供应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一直以来,传统铁路物资供应以需求为源头,物资部门围绕物资需求组织采购、仓储和供应,整体工作处于被动。随着铁路快速发展,大量先进技术装备投入使用,物资需求和消耗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与高质量发展对物资供应保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物资供应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铁路物资仓库大多沿用领料制,现场需用物资时,需要派员到仓库领料,库存信息查询不便,增加了用料部门领用时间以及出现个别物资不能及时领用等现象。三是物资库存效益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物资库存余额居高不下、周转缓慢、闲置物资比重较大,制约着库存管理水平的提升。
1.2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物资库存管理水平的需要2018年国全路物资工作会议上提出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明确今后一个阶段物资管理工作目标。上海局集团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运输经营要求的变化,需要物资管理工作从传统供应保障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在保障物资高质量供应的同时,要在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3是物资系统降本增效、努力完成年度经营目标的需要近年来,国铁集团加大物资库存管控力度,下达年度物资库存控制目标。上海局集团公司已连续3年消化库存物资,在需求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物资库存余额的下降。面对新形势,不能仅通过简单的行政手段控制库存,还必须通过建立指标评价体系,激发库存管理单位内在活力,实现年度物资库存控制目标,促进物资库存管理水平提升。
2评价思路和工作目标
2.1评价思路瞄准物资库存管理高质量发展目标,建立上海局集团公司物资库存管理的关键指标体系,通过对标找差,确定对标全路和上海局集团公司内的先进水平,明确库存指标具体奋斗目标以及实现途径。
2.2通过评价达到的目标2.2.1建立指标体系。按照可量化、可评价、可考核的思路,围绕库存总额、库存周转、闲置物资结构,分集团公司、站段,突出关键性、引导性指标,全面梳理库存管理指标,做到全面覆盖、上下衔接。2.2.2建立评价标准。对每一项指标都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既分析往年实绩,又看发展变化趋势,对标国内、路内、集团公司内最好水平,结合实际,确定相应指标分值,让集团公司、站段层级都能够通过对比,看到自身差距。2.2.3建立考评体系。坚持定量为主、定性为辅,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集团公司、站段层级库存管理对标找差、创优争先情况进行逐项计算,并将计算的结果与既有的物资管理先进单位、标准化建设等评价考核工作有机结合,健全完善库存管理评价机制。
3物资库存指标评价体系
3.1物资库存指标库存管理得如何,库存控制是否达到了目标,需要用一定的指标来衡量。物资库存指标涉及内容很多。从物资库存本身属性来说,是为了保障铁路运输生产所需物资供应保障,也就是通俗讲的“保供”;从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质量可靠物资的要求来说就是“保安全”;从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效益角度,要有经济性来说就是“降成本”;从集团公司内部分工协作来看,物资部门服务运输生产,也就是体现“服务”。从物资库存的“保供”“保安全”“降成本”“服务”的属性来说,都很必要,也都可以由一些指标具体体现。由于近年来物资供应保障能力的提升、配件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以及物资供应服务保障能力的不断提升,这些目标方面的指标都非常接近。考虑到库存指标的简单和可操作性,为使物资库存评价简单易行,我们重点选取把“保供”“保安全”“服务”和完成集团公司下达库存具体指标作为否决项,凡发生经集团公司认定的因库存管理原因影响“保供”“保安全”“服务”的事件以及未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物资库存指标的,库存评价为不及格。体现物资库存经济性的指标,作为主评价指标。物资库存经济性的指标既有仓储设施、设备本身的经济指标,也有仓储物资的经济指标。仓储设施、设备主要受建设情况、以及后续单位生产变化情况,其本身利用情况与库存管理水平不直接相关,为此重点选取库存周转率、延展公里库存额、机辆配件库存资产比、闲置物资率来反映库存管理水平的指标。评分标准:各指标单项得分按照排名第一的100分计算,集团公司均值为80分,各站段单项得分依据指标计算数值进行相应折算。3.1.1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是在某一时间段内库存货物的周转次数。是反映库存周转快慢程度的指标。周转率越大表明越好。在物料保质期及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加其库存控制目标天数,以保证合理的库存。反之,则可以适当减少其库存控制目标天数。计算公式:库存周转率=物资消耗总额/平均库存余额平均库存余额=(期初库存余额+期末库存余额)/2评分标准:排名第一的数值A对应满分100分,集团公司均值B对应80分。指标评分=100-(A-本单位指标数值)*单位系数,其中:单位系数=20/(A-B)。3.1.2延展公里库存额。延展公里库存额是在某一时点单位延展公里库存额。是反映铁路固定设施站段单位延展公里库存水平高低的指标。计算公式:延展公里库存额=期末库存余额÷管内延展公里其中:期末库存余额指铁路物资目录中6类通信信号器材、7类线路设备及配件、8类接触网设备及零件期末库存余额。评分标准:排名第一的数值A(最小值)对应满分100分,集团公司均值B对应80分。指标评分=100-(本单位指标数值-A)×单位系数,其中,单位系数=20/(B-A)。考核范围为铁路物资目录中6、7、8大类物资。3.1.3机辆配件库存资产比。机辆配件库存资产比是在某一时点单位机车车辆库固定资产原值库存额。是反映铁路机车车辆设备原值单位库存水平高低的指标。计算公式:机辆配件库存资产比=期末库存余额/机车车辆期末固定资产原值其中,期末库存余额指9类机车车辆及配件库存余额。评分标准:排名第一的数值A(最小值)对应满分100分,集团公司均值B对应80分。指标评分=100-(本单位指标数值-A)×单位系数,其中:单位系数=20/(B-A)。考核范围为9类物资。3.1.4闲置物资率。闲置物资率是指在某一时点闲置物资金额和占全部库存金额的比重。闲置物资是指两年以上无动态或未使用,以及不足两年但因技术条件发生变化等原因,使本单位不能继续使用的物资。计算公式:闲置物资率=闲置物资金额÷期末库存余额×100%评分标准:指标评分=100-指标数值×100。
3.2物资库存评价运营物资库存评价遵循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全面评价与重点突出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健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站段不断提升库存管理水平,促进物资管理高质量发展。物资库存评价按评价周期分为季度评价和年度评价。季度评价为过程监控评价,仅对单项指标进行评分;年度评价为综合评价,在对单项指标评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分和排名。年度综合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90分(含)以上为优秀,80分(含)~90分为良好,60分(含)~8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集团公司各站段,由于专业、设备配属、修程等影响库存指标的因素不同,不能把库存指标简单对比,为此要建立“横向可比、纵向提高”的评价体系,需要按专业等因素分组,并剔除不可控的外部因素。3.2.1指标权重。库存周转率作为库存管理核心指标,权重60%计算。闲置物资率作为库存结构主要指标,权重按20%计算。延展公里库存额、机辆配件库存资产比作为体现单位资产占用指标按20%计算,没有这项指标的其他站段按照本项集团公司平均值。3.2.2评价分组。考虑各专业特点,评价分为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和其他组。3.2.3调整因素。考虑到设备配属、配件调剂以及修程修制变化等外部因素对站段库存指标的影响,在当年评价中予以剔除。站段单项指标达到全路前三名的项目,该项目满分。
4对策措施
建立并实施物资库存指标评价体系,是物资部门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实施集团公司“对标找差、创优争先”工作,建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促进集团公司物资库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有效方法。
4.1开展物资库存管理评价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组织开展库存管理评价,作为集团公司物资管理综合评比和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并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完善库存指标和评价方法,建立通过指标评价管库的新体系。
4.2牢固树立精益生产管理理念根据铁路运输生产对物资工作的需求,积极探索物资供应与生产节拍的深度融合,实施准时化供应。探索实施以准时供应为主导的物资供应新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库存年物资仓库中的保管时间。
4.3实施库存管理模式创新根据铁路发展要求,借鉴现代物资库存管理理论,实施库存管理模式创新。根据国铁集团与中车公司的战略合作精神,充分发挥上海动车、大功率机车配件中心作用,提高供应商管理库存效益。探索机车柴油等大宗物资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可行性。总结线上料跨段联合储备经验,实施线上料跨局联合储备以及罕用配件储备信息共享。探索实施供应商寄售等物资供应储备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257-02
一、现状分析
物资计划协同管控模式内涵包括组织运转、年度和批次计划制订、储备定额编制、平衡利库开展、计划执行、需求侧管理以及状态全过程管控方面等等;外延则包括基建管控、生产运行、财务资金等,至上而下、从点概面的全方位管理体系。
该模式的管理目标在于做到计划主动,服务主动,物资采购计划能提前谋划,有序开展,准确申报;通过协同管控模式的计划申报,施行有效的协同计划、共同预测;最终协同地制订发展计划,共享信息,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加快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1.项目特性分析。在电网建设过程中,由于配网工程建设周期较短,前期可研、初设深度不够,标准化程度不高,往往在施工阶段才可以准确确定需求,实际需求受政策处理、现场环境等影响。一是项目施工阶段的行政审批、政策处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工程方案和设计需要做出调整;二是配网工程现场环境复杂,且现场管线、建筑、地理等情况变动频繁,造成工程方案的实施难度较大,不得不做出方案调整。以上因素使得配网工程在实施阶段进行方案和设计变更,从而使工程物资的计划申报和最终需要的物资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物资计划的执行造成一定影响。
2.物料现状分析。配网物资通用化程度不高。分析某公司近2年间的配网物资申报情况,并进行梳理、统计,涉及14中类(67小类)配网物资。统计发现,物料编码及申报单位的离散度较高。比如,低压电力电缆一小类,需求涉及658项物料编码,而其中534项为仅四家及以下单位上报的需求。
配网物资标准化程度低,前期应用差。配网可研和初设阶段是整个配网管理的源头,配网管理工作中对物资的通用性管理几乎是空白,前期项目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按自己的经验预估物资需求,而与实际施工使用的物料编码、使用数量等差异较大,进而导致配网物资计划执行率较低,库存结构不合理,不能有效保证物资供应。
配网物资标准化推进力度不够。配网项目设计由于分散在各市、县公司,未形成从上到下统一的通用化、标准化设计。各单位按照各自使用习惯和地区差异分别申请物料,导致配网物资型号和规格等较多,各地区库存调配困难,造成库存居高不下。
3.采购模式分析。由于配网物资招标采购原来采用集中批次招标的管理方式,各单位在考虑计划申报均有不同程度的预留,整个供应链中的各单位成员间常常缺乏很好的信息沟通与协作机制,由于采购的不确定性,物资需求在逐级上报的过程中被逐级放大,产生较为明显的牛鞭效应。直接造成了配网库存资源的大幅增加。
4.计划执行分析。配网物资计划执行率较低。配网物资计划申报和执行编码范围偏差较大。如,柱上断路器类申报的物料数量为22项,领料使用的物料数量为10项,占申报物料的45%;通过分析可知,配网物资的计划申报和执行一致性差,导致计划执行率低。
二、主要做法
1.创新标准化设计实现物料通用互换。(1)通用化初步选型。分析以往物资使用情况。通过统计从近2年中配网物资计划申报和物资领用的频度,按通用性进行排序,形成通用性分析表作为参考。相关部门共同参考通用性分析表和以往的配网标准化成果,以全面落实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坚持安全性、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原则,注重节能环保,兼顾环境协调,结合当地电网实际,按照优化设备序列、简化设备型号的原则,分专业、按类别编制形成配网通用物资列表。(2)通用设计标准修编。按照配网物资通用化初步成果,结合配网工程通用设计和配网规划和供电典型模式研究,开展配网工程通用设计标准修编工作。最终形成配网工程标准化通用设计(配电分册、线路分册)。制订了导线选型原则、电杆选型原则、电缆选型原则、中压配电设备选型原则、接户线选型原则等配套选型原则,极大地提高了配网物资的通用互换性。
2.固化技术规范书提高计划申报效率。根据配网通用物资列表,对照配网工程通用设计标准,结合电网建设、运行的实际,进一步开展技术规范书固化工作,将固化技术规范覆盖到全部配网物资,形成技术规范的ID对照表。在计划申报过程中,需求单位不需另行编制技术规范,提高了计划申报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技术规范书编制、审查的工作量。
3.借助信息系统强化物资通用化管控。(1)改进计划管理方式。针对配网物资协议库存计划管理特性积极探索管理思路,持续改进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方式,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支撑配网物资协议库存计划申报,优化调整ERP系统功能,加强信息系统计划审核流程节点管控,严格控制需求单位配网物资计划提报范围。(2)自动实现标准物料比对。在SAP物资集约化系统内,拓展部分功能,能够实现自动比对,在需求单位提出物资需求时,SAP系统能够自动提示物资的标准化(通用化)情况。(3)引入目录外审批流程。针对目录范围外的配网物资,系统引入需求主管部门特批流程,由技术主管部门确定物资技术标准与采购计划有效性,加大了对非通用物资的管控,推动通用化物资的应用。同时保障部分技术特殊要求物资采购与供应。
4.运用需求侧管理严控物资计划执行。(1)提前介入协同管控。按照配网物资每年固定协议批次招标计划的安排,采用了年底集中重点申报、年中适量增补的计划申报方式。根据项目储备、综合计划及批次计划安排,设定配网物资计划管理的重要节点,对各节点关注事项进行明确,并确定由节点事项归口管理部门发起,对关键节点工作结果告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根据各部门工作内容,落实完成相关工作。(2)创新模块化管理。按照物资需求模块化与物资计划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以设备、材料相组合的方式建立模块。需求部门只要按照已经“打包”好的模块化物资数据,按照计划上报流程录入系统,实现快速的计划上报,同时也避免了结构型缺货及计划上报错误的发生,打破物料品种之间的界线,把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物资,包括设备、材料、配件等,在逻辑上视模块化的物资为一个物料,有利于计划的全过程管控。以台区模块为例,结合配网通用化设计,针对不同的容量,将一个配变台区所用的物资作为一个模块,需求单位只需上报台区容量及台区个数,就可以完成整个台区中所涉及物料需求的申报工作。(3)综合分析需求用量。准确的物资需求预测是有效掌握物资未来需求,保证物资及时供应的前提。浙江公司转变原先批次计划申报中仅依据项目进行需求分析的工作思路,以历年系统领用数据为依据,结合综合投资计划和财务预算,采用历史数据分析法,来综合确定协议库存需求计划。物资部门从信息系统中导出近几年的物料凭证,统计出各种型号物资历年领用数量,提供需求部门作为参考。需求部门统一按照省公司配网通用化物料编码根据历年物资领用量和年度配电网投资规模,计算出下一年度的招标需求基准量。再在预测基准量的基础上,考虑一定的增量,以形成协议库存招标批次间的余量滚动、衔接循环。(4)分级开展平衡利库。根据“先利库,后采购”的原则,开展各级需求单位的平衡利库工作。物资部门根据各需求单位提出的物资需求,分级组织开展需求审核和平衡利库工作。各单位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物资需求的核对和确认,物资部门会同项目管理部门和需求部门,召集履约、仓库管理人员采取分级的方式进行平衡利库工作,对照库存可用资源进行充分核减,形成最终经平衡利库后的物资需求。(5)内外部协同配合。内外部协同管控是优化物资供应链的重要保障,强化物资供应链相关各部门、单位的共同参与,从需求预测、计划申报审查直至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通过外部各部门(单位)、内部物资各专业的协同配合,进一步优化物资供应链。
通过同一物料编码不同ID技术规范书的编制,实现前期计划精益管控促进后期履约顺畅。在技术规范书ID固化过程中,通过技术、设计、需求等部门(单位)的协同,在同一物料无法区分具体参数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规范书ID的固化,实现了物料加技术规范对应到实际的需求,减少了后期履约的难度。
通过协议库存招标标包的优化划分、创新统购统配供应模式的开展,实现后期招标履约管控保障前期计划执行。在协议库存招标标包划分中,在招标采购环节,充分考虑各种规格需求预测可能存在的偏差,通过同一标包涵盖同类物资的所有规格,以标包金额作为合同依据的方式,弥补需求预测时物资结构可能存在的不足;在履约环节,创新开展统购统配,实现省公司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弥补了不同地区需求预测时的差异。
三、主要成效
1.减轻设计压力,提高物资计划准确率。通过采用通用化设计成果,设计人员直接选择配网项目所涉及的模块,查找所附物料清单,可便捷准确地选择物料,避免个体理解偏差造成的选择性错误,大大提高了物料申报和执行的准确率。截至目前配网物资计划申报准确率达到了100%。
2.整合和减少物料编码,提高计划申报标准率。通过已开展的配网物资通用化工作,物料品种大大减少,极大地提高了配网物资的通用互换性。
3.固化技术规范书,提高计划申报效率。技术规范书固化后,根据通用物料编码--技术规范的ID对照表,可直接上传技术规范ID,大大提高了计划申报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技术规范书编制、审查的工作量。
4.通过配网物资通用化工作,降低配网物资库存压力。近年来,库存压力主要来源于配网物资。标准化设计后,库存进行全面梳理,加快盘活利库,大大减少了各类物资库存;通过实施协议库存,统购统配等管理模式,科学合理地制订储备定额,有效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压力。
5.通过需求侧的有效管控,利库成效明显。通过加强需求侧管理,积极开展分级平衡利库工作,有效利用库存呆滞物资。
参考文献:
信息系统建设是物资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实现物资采购供应的基础保障,是提升物资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太原铁路局(以下简称铁路局)通过领会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领导和物资管理部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指示精神,精心部署、细化制订方案,强力组织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实效。
1响应号召全力实施信息系统建设
中国铁路总公司要求各单位要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全路统一、互联互通的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和物资采购商务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把从采购计划到报废处置全部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纳入监控体系,全面规范物资管理行为。1)全面掌握总公司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针对总公司的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太原铁路局通过全面分析,并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太原铁路局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方案,明确了依托信息化手段需达到的计划、采购、供应、消耗、核算等实现物资全过程闭环管理的具体目标,实现系统、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2)加大投入全面落实建设要求。为了认真做好信息系统的建设,太原铁路局在政策、资金、技术以及人力物力等资源配备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一是在把握先进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投资建设了局域网、互联网网站群。二是将信息网络通道接入车间班组,为信息系统实施奠定网络基础。3)全面落实总公司1+1主业务核心。围绕总公司信息化工作思路,太原铁路局在规范使用总公司1系统+1平台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物资管理需求,建成了以总公司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和物资采购商务平台为核心,铁路局车间班组物资管理、闲置物资调剂、应急物资管理等10个信息系统为业务支撑的“2+10”物资管理大数据平台,形成了路局、站段、车间班组三个层面的全覆盖信息化管理体系。4)全力推进、落实总公司要求。为保证实施方案落到实处,太原铁路局一是明确了信息系统建设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单位及完成期限,要求各部门高度协同、密切配合,严格按时间节点推进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二是按照“机关服务、基层自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理念,各部门对系统升级改造工作的量化考核指标建立了界面清晰、职责分明、运行有序的逐级负责体系。
2信息系统管理方式及应用效果
太原铁路局依靠信息化手段撬动物资管理新引擎,从不同角度深化信息系统应用,探索、创新、完善物资管理方法和途径。1)加强用户管理。践行“大物资”理念,充分利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物资大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实现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全覆盖、物资范围全覆盖、采购过程全覆盖。一是太原铁路局“2+10”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所有基层单位、运输站段、运输辅助单位及站段管理非运输经营网点全覆盖。二是太原铁路局的运营维修物资,大修、更新改造、专项资金项目用物资,站段管理非运输经营网点所需物资,站段其他业务所需物资全部通过信息系统管理。三是信息系统覆盖使用单位所需物资均通过物资采购商务平台进行,实现了采购全过程信息化管理。2)加强信息系统人员培训工作。一是组织基层单位系统管理员、计划员、管库员、财务人员、业务员等业务骨干进行集中培训,物资部门领导亲自开班动员,专人全程盯控培训过程,确保培训效果。二是系统升级改造后,路局物资部门对采供单位全部使用人员实施专项业务培训,并进行全流程操作演练,确保采供单位系统运用效果。三是业务骨干人员对本单位其余相关人员全部实施了培训。3)加强监督检查。太原铁路局在逐级负责的基础上,通过过程监督、检查,及时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力推进信息系统运用工作。一是利用系统升级改造微信群,向使用单位提供专业化、即时性业务指导的同时,从路局物资部门到基层单位采用日常指导、包保检查、专项整治等方式对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跟踪写实,总结经验,巩固效果。二是经过试运行,太原铁路局在项目组提供操作手册的基础上,总结系统应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编制操作问题百问百答,解答了基础数据配置、计划、采购、供应、结算流程等环节的易见问题,指导系统应用。三是路局物资部门将所有系统应用单位按照分工分包给处内业务骨干人员,做好系统应用情况跟踪写实,对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考核,督促系统规范使用。
3依托信息化手段促进物资管理水平提高
3.1促进“管、采、供”分离规范
按照总公司物资体制改革“管、采、供”分离的要求,太原铁路局物资管理处通过系统参数设置,实现对全局物资管理模式的设定。通过统计分析各类业务数据,实现对全局物资采购供应流程的监督;物资采购所负责接收需求计划、组织实施采购等环节,充分履行物资采购职能;物资供应段负责执行采购合同、维护采购订单等环节,充分履行物资供应职责。合理明确的职能划分既实现了“管、采、供”分离,又做到了业务流程的无缝衔接,使“管、采、供”分离真正落到实处。
3.2促进业务处理规范
太原铁路局依托物资管理大数据平台,将全过程控制融入信息化管理。一是同步完成了1系统+1平台的升级改造,完成了两个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同时启用了新系统的采购订单网签、线上采购功能,实现了计划、采购、供应、消耗、核算所有环节的纵向贯通,实现了物资全过程闭环管理。二是通过禁止手工输录入库单、收发料引用系统凭证等控制,将业务流程控制手段由人控变为机控,促进业务流程规范。三是充分利用计划追踪、采购订单追踪等功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对物资采购、供应、使用过程进行全流程分析监控,使评价考核有据可查,为物资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四是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合同库、价格库、供应商库,实施二级物资目录管理,夯实了物资基础数据管理,为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3.3促进物资采购关键环节规范
3.3.1促进信息公开规范
依托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全面公开信息,切实实现阳光采购、充分竞争。一是将供应商资格要求、审查方式、审查标准等信息通过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公开,凡符合资质要求的供应商均可参与,最大程度地培育物资供应市场。二是将物资采购信息通过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公开,使潜在供应商充分获知采购信息,积极参与竞争。三是对无法实施公开招标的项目,在物资采购商务平台上审前公示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将采购结果全部在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下发中标(成交)通知书。五是在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公布两部24h(自动)值守电话及廉政邮箱,方便采购当事人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在物资采购方面出现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和对采购结果的异议。
3.3.2促进采购标准规范
一是依托物资管理大数据平台“物资管理纪律规矩信息系统”向全局国家、总公司、路局物资管理规章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以及供应商信用评价信息、产品质量通报等方面信息,实现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依托“技术规格书管理系统”,梳理近年来集中采购物资设备的技术规格书,建立技术规格书参考数据库,使技术规格书编写便捷、规范有效。三是依托“评标专家抽取信息系统”,随机抽取集中采购评委,从源头上为规范物资采购提供保障。
3.4促进物资成本控制规范
一是依托“车间班组物资收、支、存信息系统”,及时、准确掌握全局物资的收、支、存数据,实现了物资库存动态管理、有效调配;准确掌握有保质期物资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限,对接近保质期物资进行预警,确保有保质期物资安全有效使用,杜绝超出保质期造成的资金浪费。二是依托“闲置物资调剂信息系统”,构建局内、段内两级闲置物资调剂平台。使用单位产生物资需求后,严格执行能调剂不重复采购原则,对本单位内部无法调剂的由路局组织局内调剂,变闲置物资为有效物资。
3.5促进物资质量管理规范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外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在我国各行业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同时也产生了不小的效益,其中有些先进的管理技术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此,我们将深入分析供电企业发展对物资管理的需求,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来解决供电企业物资管理面临的问题。
1.对物资管理变革的需求
1.1电力行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物资管理部门提供高效率的物资保障。供电企业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工作思路是:围绕国网公司“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需要,深化物资集约化“三个机制”建设(集中采购机制、供应保障机制、质量管控机制),着力提升“四种能力”(资源统筹能力、集中采购能力、质量管控能力和供应保障能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近年来,我国供电企业在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效,比如国有供电企业主辅分离,精干了供电主业;通过开展供用电优质服务等,为提高供电业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以上所有改革,都需要供电企业在提升电网管理水平和运行能力时有较强的物资供应保障。因此,供电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物资管理带来了不仅仅是机遇,还有挑战。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创新管理手段与更新机制,才能为企业改革、发展和运营提供坚强的物资供应保障。
1.2供电行业的成本压力需要通过降低物资成本得到释放。在2008年,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国内有色金属、石油价格出现上扬,各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就国网系统而言,钢材、导线、项目设备等电力工程材料在工程成本中占的比重相对较大,物资费用的高低对降低企业成本至关重要。因此,在国内外市场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运用现代物资管理技术和手段,提高行业整体效益,努力降低资源耗费,释放行业成本压力,是物资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1.3管理跨度的加大和日趋复杂的运营环境,需要物资管理部门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供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项目经营难度越来越大,加之国网公司又在全系统推行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模式。对物资管理而言,一方面,管理地域加大,给日常管理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从管理学来说,在管理人员一定的前提下,管理层次的优化减少,必然导致管理地域跨度的加大。目前,在县级供电局已没有物资管理职能部门,只有市一级供电局才设有物资管理职能部门。物资的集中管理和流通需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信息化配送机制。
2.现代管理技术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2.1供应链管理与价值链管理的结合,实现行业低成本战略。供应链管理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它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有效性管理,表现了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企业整个作业流程的优化。在电力物资传统管理中,比较注重供应链管理,而且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了很多管理的经验,提高了电力物资供应的效率,降低了物资供应成本。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单独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价值链管理应运而生。由于制造企业、生产企业、服务企业、零售企业等关系的日益密切,企业需要把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和后续服务等整个过程,看作一条价值链,并对整个价值链实施有效的管理,达到企业总成本的最低。价值链的概念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即企业要从总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其整体营运效果,而不是片面地追求采购、生产或销售等功能的个体成本与个体效益。价值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企业对价值链各个环节加以协调,实现最佳的效绩,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高效的价值链设计、价值链成员间的信息共享、库存的可见性、生产的良好协调,会达到企业库存水平的降低、物流作业更有效等目的。价值链管理是当前国际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向。价值链管理理论对于物资管理同样重要。我们传统的物资管理追求的目标是在质量成本一定的前提下,力求使物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储存成本三者之和达到最低,这只是站在物资供应的角度所要求的目标。比如,在日常采购中,我们物资部门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按照规定的规格、质量、数量,经过招标等手段,采购回达标的物资,入库检验后,由生产单位领用出库,就算完成了一个管理循环。我们不需要过多考虑采购计划的制订和物资使用的效果与效率。如果把物资管理作为行业整个价值链管理中的一个链条来考虑,物资管理追求的目标就需要与企业整体发展的目标一致,要求物资管理具备适应性、多极化、协作性等特征。如果按照传统的物资供应理念,物资部门已经尽力保证了物资采购、运输、储存费用的最低,应该已经完成了管理使命。企业管理层发出指令,物资部门将会运用专业知识参与到能否采购低能耗、低污染的替代原料或者进行生产工艺的改造等一系列优化方案的决策中,最终取得最优方案。物资管理部门由被动服务到主动参与决策,在价值链中提供了增值服务,使得企业整体效益得到了提高。
现就本人2017年工作述职如下:
一、2017年工作总结
1.物资/设备指标完成情况
(1)物资指标情况:
XX分公司2017年材料产值达XX亿,具体金额如下表所示:
表1:XX分公司2017年度材料购入量汇总
主材占比基本上维持在XX~XX%左右,2017年同比2016年增长了XX.XX%,2016年同比2015年增长了XX.XX%。2017年增长趋势远大于2016年增长趋势。增长趋势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1:XX分公司近三年主材购入金额增长趋势图
(2)设备指标情况:截止至2017年12月10日,物资设备部2017年共配合采购中心进行设备招、定标工作XX次。其中塔吊招标XX次,定标XX台;施工电梯招标XX次,定标XX台。
2.物资设备部对项目管理情况(1)物资管理方面:项目新开阶段,物资采购、设备租赁方式严格按制度执行,正确选择局采、自采以及调拨方式。
项目施工阶段,明确了材料采购报审、废旧物资处理报审、材料结算报审、合同无约定不得结算以及材料进场验收等要求。
项目完工阶段,督促项目及时办理总结算资料。
达标管理方面,不断总结与更新要求,落实整改方案,全面提升各项目的物资管理达标水平。
现场管理方面,对于存在的材料浪费、材料放置不符规定、地磅使用未严格按照规定等问题及时提出,并要求项目及时整改。
对于扩大劳务分包方,主要侧重于物资招投标适用流程、合同评审流程以及物资结算流程的管理。
(2)设备管理方面:严格把控进场设备的使用年限,按局要求执行,防范设备使用风险。
(3)合同及询价管理:①合同管理:
合同发起评审滞后的现象在下半年得到了改善。物资/设备合同验收方式、合同额计算错误等常见性的问题,在2017年得到了改善。
②询价管理:
XX分公司在2017年里前后一共组织了共计XX次询价,累计参与人数达XX余人:
地材X次,零星材料X次,混凝土X次,配电箱X次。
询价人员主要由分公司物资设备部、采购中心以及总部物资设备部牵头,项目材料部、项目商务部以及分公司纪检人员共同参与。
2017年导致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主要如下:
由于XX地区受XXX的影响,从而致使砂、石、砖、商品砼、零星材料、加气砖、水泥等价格上涨。从而导致成本大幅增加。
故针对上述情况,物资设备部积极与供应商洽商,并及时组织市场询价,收集相关政府发文,留存相关资料,有助于项目签证索赔,避免因该问题导致停供以及材料成本上涨无法解决的情况发生。
(4)培训管理方面:2017年度共计开展X次全面的物资设备管理培训,平均每次培训受培人数为XX人。培训内容主要为物资设备管理新规的交底、物资设备管理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探讨、达标&内控&结算&审计管理资料的编制、廉洁从业教育和学习精神以及物资设备管理操作平台的使用等。
培训的方式为讲解PPT结合考试的形式,并要求受培人员将此次受培内容对项目部人员进行交底并反馈回公司。同时,对此次培训的重点内容生成会议纪要,与培训内容一起下发给项目。
(5)人员数据:人员数据情况:
XX分公司物资设备管理人员数据详见下表:
表2:XX分公司2017年物资设备管理人员学历统计表
表3:XX分公司2017年物资设备管理人员年龄统计表
表4:XX分公司2017年物资设备管理人员工作经验统计表
注:项目平均人数已剔除机关人数。
2017年共辞职XX人,其中,劳务派遣X人,自有X人(新生)以及外聘X人。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1.物资管理方面:普遍项目存在材料招标清单不全面的情况,致使频繁增加补充协议,增加工作量,影响结算和付款的及时性,潜在审计风险。应加强对以往项目的数据总结并交底给项目,同时提高招标清单编制人员的水平,并督促其对清单编制引起重视。
各项目达标资料中月计划、混凝土每舱浇筑分析等资料数据不切合实际,存在应付达标以及非对口人员编制的情况,致使该部分资料毫无实用性,失去了编制意义。2018年将责任落实到位,提高项目资料编制能力。
仍旧存在收尾项目未及时办理总结算工作。主要是由于收尾项目往往存在人员调动情况,且相关人员未重视,导致总结算工作的办理出现断层。需加强这块监督、跟踪。
物资设备部对各项目的实际现场情况的了解不够充分,应增加去项目物资检查的时间,加强公司对项目物资验收及超耗的管控。
此外,对扩大劳务分包方管控力度不够,结算数据真实度有待考证。扩大劳务分包方提供的结算单价贴合市场,但结算数量无法核实。原始单据非我方人员签收,无法确认真实性。
2.设备管理方面:设备进场验收时依然存在进场设备超过约定年限等问题。经了解,年底这段时间,市面上设备也较为紧张。为进一步解决此类问题,物资设备部会在洽谈之初严格约定好处罚条件,并对市场情况及时了解,酌情对无正当理由进场不符年限要求的项目进行适当惩罚。
3. 合同管理方面:补充协议的签订工作存在普遍滞后。这块需要各项目引起重视,督促合同编制人抓紧发起评审,切勿耽搁。
三、2018年主要工作思路和措施1.物资管理方面:对于新开工项目以及收尾项目,加强完善招标工作以及退场结算、资料归档工作。
供应商管理方面,开发供应商资源,引进新的优质供应商,逐步对辅材及集装箱房实现战略合作,减少招标工作量。
达标管理方面,针对各项目出现的内业资料问题进行沟通与总结,并在物资部培训时进行宣贯和解答。
项目现场管理方面,加强对项目现场的检查,防范材料浪费。以检查项目物资验收工作是否按公司制度执行及主材超耗情况为主,并通过公司部门严格把控项目。
地磅管理,做好每季度地磅巡查工作,所有地磅必须年检,不得擅自调整负偏差。并将建立1~2个试点项目,进行试验无人过磅系统。
此外,物资设备部将拟草适用于XX分公司的物资设备管理的规定,争取做到让制度具有可操作性,指导性,实用性!同时,物资设备部将编制项目物资管理奖罚制度,报公司领导审批,对项目物资部每个季度考评一次,进行奖罚,从而提高项目材料管理的积极性。
2.设备管理方面:推行云筑网线上招标流程,引进更多优质设备供应商,严格把控设备进场年限,督促认真如实填报设备租赁单位评价表。
3.合同及价格调整管理方面:合同管理方面,加强对补充协议评审工作发起的监管以及制定解决策略。
价格调整管理方面,应完善物资调价机制,便于对项目的良性管理。因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须及时了解市场价格,配合局采购中心,做好主材的询价及约谈,协调采购中心调价工作。此外,还应做好零星材料询价工作,实行所有项目共同管理,材料主管及商务一起参与询价,让项目充分了解物资的市场情况,让价格定标的准确性增强,减少供应商申请调价和新增材料的情况发生。
4.培训管理方面:培训管理方面,2018年将加强项目材料主管的管理能力,增加现场施工工序过程中材料的管控、不同材料行业的增值税点以及基础设施相关专业知识等工作内容的培训。同时加强物资人员的廉洁教育培训,多举案例,经常提醒,使项目物资人员随时保持警惕之心。
1 专业管理的目标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按照2013年国网公司及市公司库存资源盘活利库工作相关要求,云阳供电公司结合公司仓储物资现状,本着“依法合规、盘活资源、实事求是、建立长效”的原则,努力盘活库存资源。主要策略:一是明责任,按照“谁积压、谁利库”原则,明确利库责任部门;二是常分析,定期召开积压物资利库分析会,确定利库方案;三是抓源头,强调计划准确的刚性,并要求设计单位根据积压物资进行针对性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四是严退库,实行退库和利库双重管控,减少库存积压;五是重执行,严考核,按照利库目标,按进度考核兑现;六是建机制,形常态,实现库存物资长期的“零积压”目标。通过将库存物资现状与公司项目计划、项目建设、维修小修成本消耗有机结合,多渠道,多管其下,采取公司任何库存物资均“先利库、再采购”,“谁积压、谁利库”原则,实行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管理、物资、财务、审计监督等多部门工作联动,在有效时间节点内明确各自相关职责,建立考核机制,严格考核,积极推动了公司库存盘活利用工作的开展。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
本次清仓利库专业管理的范围是云阳公司在国网公司注册实体仓库内存放的所有库存资源。
1.3 专业管理目标
(1)阶段目标:2013年9月10日前,公司库存物资实现 “零积压”,利库率达到100%。即:截止2013年1月31日,公司碧榕路仓库(Q001)及乐福园仓库(Q002)两个周转库中381.27万元积压物资必须在2013年9月10日前完成利库,实现公司库存“零积压”。
(2)常态目标:建立常态退利库双重管控机制,不断提高物资计划准确性和采购及时性,落实退利库责任,避免新增物资积压,保持利库成果,保证退利库率达到100%,实现库存资源“零积压”。
1.4 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仓储管理的主要指标有仓储资源盘活率、退库率、退利库同时率等。具体如下:
(1)库存资源盘活指标≥重庆市电力公司库存资源盘活利库指标的平均值。【2013年盘活实物物资金额/(基准点仓库实物物资金额+∑每月新增积压实物物资金额)×100%】
(2)项目物资退库率≤3% 。(退库率=项目退库物资金额/项目物资总金额*100%)
(3)退利库同时率=100% 。(退利库同时率=利库金额/退库金额*100%)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专业管理流程图
(1)库存盘活利用工作流程图
库存盘活利用流程说明:
流程1:按照市公司库存盘活利用工作总体要求,结合云阳公司目前库存资源现状,确定公司库存盘活利用工作目标;
流程2:加强组织领导,公司成立库存盘活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及实施小组(其职责职能见人力资源保证);
流程3:物资管理部门按照工作目标,协同公司相关管理部门编制工作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全面开展库存资源盘活利库工作。
流程4:物资管理部门分析库存资源现状,协同公司项目管理部门、设计部门共同研究利库方向;
流程5:物资管理部门组织公司技术部门的技术专家对库存资源进行技术鉴定;
流程6:如果鉴定为不可用物资,物资管理部门按照国网公司报废物资管理办法进入报废流程;
流程7:如果鉴定为可用物资,物资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物资需求部门结合公司项目状况、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或对外销售,制定综合利库实施方案。项目结束,如果项目有物资节余,进入项目节余退库及利库双重管控流程。
(2)退库与利库双重管控子流程
退库及利库工作双重管控流程说明:项目结束,如果有物资节余由物资需求部门提出退料申请,同时填写国网重庆云阳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退料申请表发起工作流。
流程1:项目结束,物资需求部门退料申请;
流程2:物资管理部门审核退料申请;
流程3: 如果物资需求部门退料申请金额大于或等于50万元,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议审核,通过由项目管理部门提出利库存方案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不通过,不办理;
流程4:如果物资需求部门退料申请金额小于50万元,提交项目管理部门审核,通过由项目管理部门提出利库存方案真实性和可行性,否则,不办理;
流程5:项目管理部门提出利用方案,同时填写国网重庆云阳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退料物资与领料物资项目对照表,提交物资及财务部门审核,没有利用方案不办理;
流程6:物资、财务部门审核通过,提交项目分管领导审批,没有通过,不办理;
流程7:项目分管领导审批通过,提交物资分管领导审批,没有通过,不办理;
流程8:物资分管领导审批通过,相关资料交物资部门经办人员办理进出库手续,没有通过,不办理;
流程9:物资管理部门经办人员审核相关手续后,办理进出库手续,物资双重管控流程结束。
(3)物资报废子流程
物资报废流程说明:该流程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及云阳公司依法治企实施过程中关于废旧物资管理相关规定编制。
2.2 人力资源保证
(1)盘活利库工作领导小组。公司成立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为组长,以分管物资、项目的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库存盘活利库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实施盘活利库工作的总体协调和督导,研究解决库存资源盘活利库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国网云阳供电公司盘活利库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
(2)工作实施小组。公司成立以物资供应公司经理为组长,运维检修部、监察审计部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专责为成员的工作实施小组。主要负责分析库存资源状况及制定库存资源盘活利库实施方案,协调解决盘活利库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组织全面清理、申报及处置呆滞资源,不断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全面实施项目上,不断压降库存资源占用,实现库存“零积压”。
国网重庆云阳供电公司盘活利库工作实施小组组织机构图
(3)相关部门职责
物资供应公司负责库存资源盘活利库工作的整体组织、实施、协调,收集、汇总盘活利库分类分析表,协调解决工作中的日常问题,负责库存资源集中处置报送和跨部门、跨项目资源调拨工作;
监察审计部对库存资源集中处置和盘活利库工作进行效能监察、审计等相关工作支持;
财务资产部组织研究、解决盘活利库过程中库存盘盈、成本开支、收益冲抵等财务问题;
安全监察部对库存资源盘活利库安全质量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
运维检修部负责牵头开展库存资源的技术鉴定,组织可用退役资产的再利用,组织生产(农网)工程结余可用物资/资产的再利用;
发展建设部、农网办等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全面清理工程暂存物资,组织工程结余可用物资/资产的再利用;
营销部、调控中心等实物管理部门组织开展本专业库存资源再利用;
办公室提供法律相关工作支持。
2.3 相关工作措施
(1)定期召开积压物资利库分析会。随着库存盘活利库工作的有序展开,公司每月定期召开库存盘活利库工作分析会,主要分析当前库存积压物资类型及现状,分析公司项目开展及资金利用情况,根据项目需求成本进度结合公司积压物资提出可行的物资利库方向建议,并发给相关部门,待相关部门确认后,制定物资利库方向,最终确定利库物资方案。
(2)加强物资需求计划准确性管控。从设计阶段、项目管理阶段、计划提报阶段要求需求部门对所报物资计划准确性提出刚性要求,同时强化标准物料的应用,严格控制因设计变更、项目物资交货期变化、标准物料运用差异等原因而导致物资入库后而不能及时出库,造成新增物资积压,从源头控制新增积压物资;同时要求设计单位根据积压物资进行针对性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3)建立了仓储信息共享机制, 强化“先利库、后采购”原则。加强物资计划提报过程中的利库监控,严把采购关口,凡是仓库内有可利用物资,原则上不允许重新采购。同时定期将库存物资挂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做到信息共享,同时严格按照“谁积压,谁利库”,传递利库工作流,否则将进行严格考核;
(4)实行退库与利库双重管控机制,严格控制新增库存物资。为严格控制工程项目结余物资退库造成新增库存物资,公司实行工程项目结余物资退库与利库双重管控机制,凡是工程项目完工之后有结余物资,必须由施工单位填写重庆市云阳供电公司退料申请表,同时填写重庆市云阳县供电公司退料物资与领料物资项目对照表,并经施工单位审核人、施工单位负责人、项目主管部门审核人、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人、财务资产部、物资供应公司、项目分管领导及物资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后物资供应公司相关人员对系统进行退库及利库操作,同时对达到50万元以上的退库物资必须经总经理办公会通过后方能办理。这样有效地避免了退库物资的再积压;
2.4 绩效考核与控制
(1)相关规章制度及方案
建立完善配套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按照物资集约化相关要求,结合云阳公司的实际,制订了《重庆市云阳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物资仓库管理办法》、《云阳供电公司物资仓储标准化管理规定》、《云阳供电公司应急物资管理办法》及《重庆市云阳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仓储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及办法,同时制定了《云阳县供电公司库存资源盘活利用方案》及《云阳供电公司库存资源盘活利用考核实细则》。并严格执照物资管理各项系统进行规范化业务流程操作,做到了物资管理操作流程规范有序。
(2)考核评价
为保证工作的实施与执行,加强过程管控,建立库存资源考核评价机制。一是按照“谁积压,谁利库”原则,加大对形成库存积压物资部门的考核力度。对存放于仓库内的项目暂存、工程结余退库、运维物资超过180天,储备定额以外的应急抢险、备品备件、周转物资等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对没按计划完成利库任务的部门扣减绩效考核分,同时对“没有积压物资的部门,主动利用积压物资”在月度绩效考核中给予加分。二是通过市公司对云阳公司通报的仓储资源利用率及云阳公司制定的退库率、退利库率进行量化考核。通过建立考核奖惩评价机制,有效调动了公司各部门库存盘活利用的积极性,实现公司库存资源“零积压”,提高库存资源使用效率,为公司整体效率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3 评估与改进
3.1 评估的方法
随着公司物力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仓储资源有效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云阳公司在库存资源盘活利用工作中:一是创新工作思路,实行公司各相关部门有效工作联动,推行退库物资及利库物资的双重管控机制;二是用公司目前完善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共享,建立长效的库存资源的利库机制;三是实行切实可行的库存资源利用考核机制,做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四是专业管理组织机构完整,专业管理目标任务明确,专业管理业务工作流程清晰,专业管理指标体系完整,专业管理各项措施有效,专业管理成效显著,为公司库存盘活利用整体推进,实现公司库存资源长期有效利用,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存在的问题
合同服务大厅是集合同签约、履约、结算、供应商维护、业务洽谈等工作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合同服务大厅投入运营后,在短时内高效率地运转,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下面就合同服务大厅近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制度建设是服务大厅各项工作高效运转的保证:
在合同服务大厅开业以前,合同服务部就按照省公司物资部对物资合同签订的新要求,充分听取采纳部门员工的建议,制定出更加细化的合同签订流程,并在大厅开业前的两次在外组织的合同签订会上试行了新的流程,根据会上会后的反馈进一步调整完善工作流程,为大厅开业后的顺利高效运营打下坚实基础。根据大厅工作特性和实际情况,编制出《物资合同服务大厅标准化操作手册》作为大厅业务开展的流领性文件,从而将大厅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流程规范化。
业务开展实行“批次签约负责制”每次签订会都由专人负责组织,人选采用轮流的方式,不仅分解工作强度,更培养员工的大局意识和团队协调组织能力。由于新的合同签订流程要求很多工作要在会前完成,而且签订会时间短节奏紧,为了能在每个节点都及时准确,部门员工常要加班加点工作,所以签订会结束后都会安排部门员工换休。休班制度不仅能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让员工得到休息,缓解工作压力,更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二、服务大厅规范化运作是国网“干事干净”廉洁理念的展示平台:
合同签订采用流水线方式,合同版本严格按照《国家电网物资采购合同统一文本(征求意见稿)》编制的统一版本制作,合同签订信息与中标资料完全一致,确保了合同的公正性。取消在合同签订会上签订技术协议,严格按照标书中的技术协议中的相关参数信息执行,这样就避免了以往供应商在与各供电局物流分中心签订技术协议时遇到的繁琐和困难,不仅简化签订流程,缩短签约时间,并营造了阳光、廉洁、公正的签约环境。
三、彰显窗口优质服务:
自合同服务大厅运营以来,致力于为供应商提供舒适有序的签约环境,准确便捷的签约流程,亲切可靠的签约服务。大厅配置了供应商抽号区、休息区、商务区、签订区等功能区域,使得供应商从始至终都体验着舒适的环境和有序的流程。灿烂笑容、文明用语、礼貌举止和热情服务只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只有用最快的时间,最准确的工作,最简洁的方式达成供应商所需要的目的,服务才能真正得到供应商的认可。例如以前一个供应商在一个供电局的不同工程项目中标,则有几个工程项目就要签订几份合同,造成了重复工作降低效率。现在按照物资部的要求,同一个供电局、同一个项目部门、同一个供应商、同一类产品只签订一份合同,从根本上减少了合同签订数量,为供应商提供便捷,贯彻了全方位的、超前的为供应商服务的理念。
作为陕西省电力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的窗口,合同服务大厅将秉承便捷、高效、规范、诚恳的服务理念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供应商和各基层物流分中心。
四、取得成绩:
(一)社会效应显著:
合同服务大厅围绕“四服务四满意”的理念开展工作:
1、主动服务让省公司满意
通过工作流程的精细化,在签订会前找出问题,完成差异化处理,及时准确的完成合同签订工作,以100%的完成率、及时率、准确率、签订率让省公司满意。
2、高效服务让基层单位满意
严格按照中标信息和资料签订合同,简化合同内容,无需基层单位来人参与签订合同与技术协议,加强与基层单位的沟通和交流,以高效便捷的服务让基层单位满意。
3、优质服务让供应商满意
良好的大厅环境,便捷的签订流程,热情的服务态度,做供应商所想,解供应商所急,用超前的工作将供应商在合同签订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低效的节点一一解决,以优质、热情、超前的服务让供应商满意。
4、贴心服务让员工满意
休班制度不仅能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让员工得到休息,缓解工作压力,更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以贴心为暖的服务让员工满意。
(二)经济效益提升:
1、节约纸质合同文本用纸
原合同文本由合同协议书、合同通用条款、合同专用条款以及合同附件四部分组成,约40页,最多可达100页左右。现根据《国家电网物资采购合同统一文本(征求意见稿)》的精神,将合同浓缩为5页,并且省去合同附件中的技术协议部分。从大厅运营至今,用签订合同1680份,按此估算每年签订合同数在10000份以上,平均每份节省纸张35张计算,则每年仅合同用纸部分就可节约纸张2800000张,按照一页合同成本0.3元计算,则纸张方面便可节约成本84万元,切实履行了公司“三节约”的要求。
2、节省合同签约工作的相关费用
以往在外组织合同签订会的费用大约在8-10万,各分中心计划员、技术人员参加签订会的差旅费等费用约为1.2万元,除西安局外其余9个及安康水电厂共10个分中心,则每次合同签订会的综合费用在20万左右。按照全年组织15次会议计算,全年可以节约直接费用近300万元。
(三)工作效率优化:
秉着公司“四个超前”的工作思路,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合同签订。合同服务大厅挂牌运营至今,签订__年国招110KV以上第一批、国招220KV以上第一批、国招10-35KV第一批、国招电能表第一批、省招集中规模第一批、省招物资谈判第一批共6个批次,294份合同,总金额20584.13686万元。通过改进和创新,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1、签订会前超前准备。根据以往合同签订的经验,细分工作节点,结合服务大厅的有利条件,将合同台账整理核对汇总、制作电子版合同、印制纸 质合同等节点放在合同签订会前完成,使大部分问题在签订会前得以解决,不仅为供应商签订合同提供便利,并且加深了与各物流分中心及计划部、招标公司的交流与合作。
2、签订会上流程清晰。得益于部分节点的超前准备,在合同签订会的组织上,充分利用大厅的各项设施,将签订流程流水线化:抽号排队,叫号接待,完备合同,用印收集。各个窗口分工明确,专人专责,节节相扣,改变以往签订会供应商一对多签订模式(一家供应商与几个供电局专责签订合同)造成的程序重复和工作量大的问题。
3、会后总结上报及时。签订会上按局分工改为按节点分工,统一的完善清册、整合信息、移交合同,使得后期工作不仅节约了时间,又做到了准确、详尽。
通过创新策划、超前准备、精心组织、精确实施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以前从接到中标资料和清册签订合同合同收集、分发、汇总移交,整个过程需要一个月左右,现在缩短到一周左右就能完成。其中签订会效率的提高是最受供应商好评的。
3月28日至3月31日,银河招标公司在大厅进行省招第二批和国招10-35kV第二批的标书发售工作,合同服务部派专责在前台负责收集完善供应商资料。本次标书发售概算金额达5.7亿元,招标公司充分利用大厅配置的抽号机、叫号机、大屏幕、宽敞的大厅及会议室和洽谈室带来的便利,标书发售过程有序、高效,得到供应商的一致好评。合同服务部利用这次标书发售会收集供应商资料,共登记供应商426家,其中ERP系统中无记录或资料不全的供应商为357家。供应商信息的维护为日后工作的高效性夯实基础。
合同服务大厅运营时间不长,每名员工精诚团结、通力协作,用超前主动的工作态度和“高、严、细、实、好”的工作作风,确保了合同的签订率及准确率的同时,努力为供应商提供高效和优质的服务。运营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为把合同服务大厅建成展现物流服务中心工作精神和服务理念的窗口而不懈努力。
推进合同管理的“标准化建设”
随着市场化的日益发展,市场竞争激烈,使工程项目的利润率越来越低。因此,成本控制对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提高经济效益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项目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项目法施工过程中项目全额承包所发生的在项目成本核算范围内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项目成本是要使项目达到质量优、效率高、工期短、消耗低、安全好、效益高等目标。
(一)成本的测算
成本测算依据是局指导价、经验数据、项目实际情况,测算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产值、工期、成本之间的关系。产值是工程项目的经济总值,不能忽略;追求产值的同时要考虑工程质量、安全、成本等因素。应统筹兼顾,做到既保质保量完成项目施工又控制好各项经济指标,做好第一次经营工作。
(二)合同管理
在工程项目的投标之前,要做好投标报价的编制工作。投标的编制要研究市场的各种有关信息、动态,搜集、掌握各个竞争对手的状况。在工程项目中标之后为做好工程的成本控制,项目部应严格按照局及公司合同范本编制合同,以保证合同的严密性,做好对乙方工作内容、综合单价、甲乙双方责任义务等内容的评审、签订工作。评审合同前工经人员严格检查分包队伍的资质,综合考虑其与大桥局曾经合作的工程业绩,规范合同管理,科学分科目归档,建立合同查询系统,不断检查合同履行情况,还要注意有关合同的信息反馈。
(三)制定好成本控制标准
1、成本控制要分级控制、全员控制。成本是综合性指标,涉及到企业所有部门,人人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成本控制标准要按照定额、计划等来制定,不能留空。要确保合同的严密,形成一个成本控制网[1]。
2、成本控制要注重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不单单是施工阶段的,包括项目策划等整个阶段的。成本控制不仅仅是施工领域中的费用,而是贯穿于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包括施工方案、劳动组织、材料供应等各个方面。只有对全过程进行控制,才能促进各项成本的降低。工程项目的过程控制应是动态的,不能一定终了。因为目标成本是依据甲方要求和施工方案的内容确定的,其过程与工程竣工结算有可能有出入,到那时再纠正,已为时已晚矣。基于此,制定成本控制标准要考虑到工程项目的动态性。
3、项目的三次经营尤为重要,项目策划阶段的成本预测,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收尾清概时的调概索赔,是整个项目是否盈利的关键所在。制定项目经营计划书,形成一个纲领一个管理思路,随着工程的进行,不断调整。
二、资金管理
工程项目中资金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间的竞争现已成多方位,资金应是首要问题,有很多工程项目需要企业垫支施工;按期应结的工程款没能结;超预算的意外资金需求等,这些都需要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实力。不过,再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如果管理不好,或者说管理水平不高,都不能使资金得到很好的运用,也就不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一)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
人是企业管理的第一要素,也是工作的中心。资金管理绝不能眼睛只盯着几个掌握钱的领导和财务人员,而是要把管理视野放宽,工程项目的每个层次、每个环节,所有的施工人员。只有人人有了成本意识和资金管理意识,才能达到资金科学管理的效果。具体来说,应培养职工的资金管理意识,外请专家,内请行家,讲授资金管理对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工程项目经济利益是主要由资金管理产生等理论与实践,让职工懂得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与怎样实现高水平的资金管理。另外,要加强有关资金管理制度的检查、监督与考核,使制度落在实处。
(二)抓好成本的预测和计划
资金管理绝非单纯算好账、把好关,而是一门科学。资金管理对成本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财务预测和计划非常重要[2]。工程项目立项后,要强化事前控制和合同管理,要在项目开发前做好编制施工预算、成本计划工作,测算出工程总实际成本和分成本。在各中合同的签订与资金的使用,要特别注重项目成本、成本降低率、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内容。预测和计划能很好地筹划资金的总盘子,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
(三)加强物资管理
物资在工程项目中占比最多,因此,管好物资也就管好了资金。
首先,编制施工预算作为物资需求量计划的依据,同时也是项目部对操作层限额领料的依据。施工预算报物资部门,由物资部门根据项目编制的采购计划和企业的资金情况采购物资,提高物资计划的严格性。其次,建立企业自身的价格信息网络,保持市场信息渠道的通畅,及时、准确地把握不同地区、不同规格的材料、半成平的价格信息,保证有关人员随时随地调用,适当调整材料、设备价格,做到资源共享。
(四)创新和完善资金融通方式
企业资金实力再雄厚也需要资金的融通,这是因为:企业靠自有资金做大是很困难的,必须靠资金杠杆———资金融通方式。因此,资金融通也是企业的重要管理内容。
1、战略联盟。企业的资金不足或一时资金紧张,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可采用战略联盟方式。战略联盟不同于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是松散但又有一定纽带联系的组织,它可以是资金纽带,也可以是技术纽带,还可以是项目纽带。在参与投标但资金不足时,可采用联合体的方式,既加大了投标成功的可能性,又解决了企业资金不足或一时资金紧张问题。联合体投标就是具备承担工程项目承包的相应资质条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织,作为投标申请人参与工程项目投标。联合体各方利益和目标是一致的,可实现资源互补,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
2、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银行的贷款以外便于使用的融资方式。企业债券的要求是:国有独资公司、上市公司、两个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都有发行资格,对企业资产负债率以及资本金有一定的限制。债券融资对企业中长期规划比较有利,企业战略制定后,有一定的资金规划和资金使用费,用债券发展企业是解决资金问题的较好方式。但企业的规划或战略要有前瞻性,要与整个经济形式相吻合、相匹配,企业的规划不准确,会背上到期还债、却收益不好的包袱。
3、股权融资。这是银行融资外的直接融资方式,可分散企业的资金融通风险,它的优点是风险小、无需偿还、没有固定股利或固定股利较低,但也有资金成本高、可能分散公司控制权等弊病。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采用了股权融资方式,收益不错。在采用此法时,要确定好企业融资规模,还要考虑融资比例,不能因融资造成对企业股权控制的影响。
三、精细化管理
我国的企业和国外先进企业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资金、技术等都不是大问题,主要问题是管理上的差距。因此,提高管理水平是我国企业的恒久工作。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机构
一个好的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机构应是:项目管理决策层,从总体上把握施工项目的施工生产成本管理;中级管理层,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实施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并从不同角度对劳务作业层的施工操作过程进行控制;劳务工作层,包括施工队以及施工班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3]。目前企业在建立工程项目部时,基本上都做到了这几个层次,但运行起来还存在问题,不够高效,进而达到精细管理的目标。三个层次虽然好划分,但执行起来做到各司其职难。职权的越界,造成职责不分,出了事追究责任陷入难以理清的麻烦中。干了不该干的工作,也会有专业、技术上的差异,导致“好心没好报”的结果。
(二)不断改进和完善项目成本核算制度
项目成本核算制度每个企业都有,但形势不断变化,市场也不变化,企业要不断改进、调整、完善项目成本核算。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开拓、创新、判断、应变能力,加强目标管理,落实考核责任制,以工程合同为纽带,增强工程索赔意识,向科学管理要效益。最根本的是企业要建立健全适应市场发展的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制度和相应的激励制度,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
(三)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
施工过程是发生成本最多、最直接的阶段,要格外注重此阶段的管理。一要细分成本总目标,明确目标责任制。在项目成本中,过程控制是整个管理活动中不确定因素最多、最复杂、最重要的管理内容,项目经理部要把成本管理做得扎实、细致,落到实处。为很好地实现成本控制目标,要把成本总目标分解为若干成本单元。参照预算定额,分解成本计划,将施工项目总成本目标细分。二要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人工费的控制,要从用工数量上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以达到降低工日消耗量、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材料费的控制,材料用量要严格控制,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加强周转材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还要遵循就近采购原则,合理组织运输,以降低运输成本;机械费的控制,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费,机械调配要合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注重设备的维修,避免该小修而不修酿成大修或停车事故,造成大的维修事故开支。
总之,成本控制对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加强重视,从目标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成本控制,把成本控制在最优状态,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锦华,张涛,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研究,经济管理,2009(17)
一、背景介绍
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2年财政部和国资委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全面启动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力争用两年时间,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要求,建立规范、完善的内控体系。
H公司隶属于某国有大型中央企业,公司旗下拥有8个子公司,其中包括一家上市公司。2011年,H公司成为集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推进试点单位。2013年被列入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试点单位,H公司聘请中介机构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并接受集团公司的检查与验收。笔者作为中介机构项目组的成员之一,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通过对存在的共性的问题的分析,为其他企业开展内控建设提供借鉴。
对于此次的内控建设任务,H公司成立了由财务部牵头、审计部配合、中介专家、会计骨干人员组成的内控小组。小组的工作思路主要是对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集团公司的《关于开展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工作指导意见》,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理清公司的业务流程、控制环节的关键点以及制度要求。通过对公司的现状调查,对照规范要求找出H公司内控存在的缺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查阅资料、询问访谈、观察和穿行测试等方法。
二、内控建设工作的组织问题与改进建议
由于此次工作主要由财务部作为牵头部门,因此财务系统人员对内控的重要性、以及工作的目标、性质认识的比较清楚。在正式开展工作之前财务系统人员经过了多次集中培训、通过集体讨论与自学等多种方式对内控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为进一步的贯彻落实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受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内控小组没有及时开展全员的培训,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隐患。例如在工作中,去企业的一些部门进行访谈,部门领导由于起初不了解此次工作的性质,表现出不欢迎的态度;在询问其他部门员工的过程中,尽管企业财务部人员已经告知其他员工此次工作的目的,仍然存在一些员工在描述工作流程的过程中心存疑虑的现象。在发现这些问题后,工作小组及时进行了改进,将此次工作的性质、目标等及时通过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通知沟通,并耐心地向被访谈的员工解释以便消除他们的疑虑,也尽可能地使工作小组能够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此次工作的组织,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明确和改进。
首先就是内控工作的组织机构问题。从管理层面来看,内控工作应该由企业的审计委员会负责,此次内控小组的工作,应该由审计委员会来负责牵头组织。审计委员会应该负责聘请中介机构、对内控建设工作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审核,以及对拟采取的改进措施的审核、负责向董事会汇报等等;审计委员会下属的审计部作为执行层,负责内控日常的监督以及内控工作的组织。H公司对于此次内控建设到底是由审计部牵头还是财务部牵头也不是十分明确,它们的做法主要是沿袭集团公司的做法,在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反复的情况,在工作一开始时定的是由财务部负责,当此次内控建设工作大概开展了两个月之后,从集团公司层面逐渐明确应该由审计部负责,但是因为财务部已经着手做了一段时间,因此不便变更,就一直是由财务部负责。最终由财务部将工作成果向公司董事会汇报,然而这种自下而上的组织方式和由审计委员会负责自上而下的方式相比,内控建设的效果打了一些折扣。从这个过程中,其实也反映出企业对内控的认识问题,内控建设应该由谁主导从理论上来讲应该是非常明确的问题,然而对实务工作者来说内控仍然是一个新事物,还需要一个从逐渐熟悉到灵活应用的过程,财政部在内控推行的过程中也应该更加注重其实际操作性,加强对企业的指导。
其次关于内控建设在宣传贯彻阶段的工作应该如何组织的问题。在宣传贯彻阶段,首先应该由审计委员会组织召开会议,董事会成员,全体中层领导干部参加,通过这种形式获得其他职能部门领导对内控的理解与支持。中层由企业的审计部作为组织实施部门,在各个部门、车间等基层单位设置内控联络人员。由内控小组对内控联络人员展开培训,并请他们将内控的基本知识、要点在部门内进行宣传,通过这种分层次的全员动员的过程,逐渐使大家对内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避免出现那种认为内控仅仅是财务部、审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这种认识。
三、对内控建设中的标准问题的分析
企业的内控应该如何建设和完善,如何查找风险和控制的关键点,相应的内控标准是什么?此次H公司内控小组的参照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另外是H公司所属集团公司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集团公司内控指引从内容上看总体也是依据五部委的内控指引进行编写的,同时结合集团公司业务的特点,在细节的地方有所补充,这样也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内容上,集团公司的内控指引比五部委的内控制指引多了四项内容,包括税务管理、持有型物业、金融业务、股东权益内控指引。从实践情况来看,税务管理、持有型物业等这些活动对企业来说其实还比较重要,所以集团公司的内控指引也更全面一些。另外,无论是五部委的指引,还是集团公司的内控指引均缺少生产与成本控制流程,在存货内控中这一块内容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规范。对工业企业来说生产与成本控制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因此这也带来进一步的问题,如果企业的某项控制活动,在企业内部控制指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怎么办,是不是企业有没有针对这块业务的内控都可以,或者企业想建立相关业务的内控,但是缺乏经验,又没有现成的参考依据怎么办?笔者认为财政部可以借鉴电脑程序“打补丁”的做法,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做的较好的企业的做法,将出现的新的业务的内控应用指引在其网站上,供其他企业参考。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价值最大化,而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给人更多的感觉是制衡与监控,难以立竿见影地看到内控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因此,笔者认为企业的内控建设应该是一个由简到繁,由突出重点到全面覆盖的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内控引用指引的内容涵盖了管理控制和与财务报告有关的控制两个方面。内控建设一开始,如果想面面俱到,实现全方位的覆盖,一方面实施成本比较大,另一方面实施面铺开太大太细致,反而不能突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难以短时间内看到效果,很可能使企业失去逐步完善内控体系的动力。因此笔者认为一开始企业的内控建设应重点关注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控,并特别关注与资金有关的控制活动,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内控的各项建设。
四、H公司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分析
内控小组在工作过程中,深入各职能部门、车间了解各单位内控情况,并结合集团公司的要求,将内控体系建设的重点放在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控,并适当进行延伸。从制度和执行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在制度层面,内控小组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查找H公司各部门有没有相关的内控制度,如果没有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建立相应的制度;二是查阅企业已有的制度,分析现有制度有没有达到内控规范的要求,如果在内控某一流程上有缺失,列出缺失的关键点及其风险,在此基础上对现有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执行层面主要是关注企业内控制度是否有效的运行,各部门具体执行工作时的流程与制度是不是相符合。
从H公司的制度体系来看,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由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稽核、价格管理、综合管理五部分构成的制度体系。通过详细地梳理,发现首先存在一些制度缺失的现象,例如企业有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但是与全面预算管理相配套的《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办法》、《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缺失;其次现有的一些制度分布比较零散,需要根据内控建设的要求进行修订和整合,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通过整合使管理流程更加清晰,增进各部门之间的了解和协调,同时通过将所有的制度汇编成册的形式方便查阅。例如现在对于存货的管理制度,存货核算的内容由财务部出台相应的制度,仓储管理内容由物资供应部制定,各项制度之间是割裂的,缺乏衔接,有时候又存在重复规定的问题,不能清楚、完整地反映存货管理的流程,因此内控小组对有一些制度进行了整合;此外,一些制度规范内容的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加强可操作性,这样使得新接手此项工作的人员以及分公司、子公司的人员根据制度的规定就知道如何去处理相关业务。制度的形式也从单一化走向了多元化的形式。以前的制度全是文字叙述,现在以文字叙述为主,以流程图为辅,使业务流程、规范要求更加清晰。对具体涉及到某个部门、业务的操作流程规范,配以工具手册的形式,便于员工随身携带,这样对业务不熟悉的时候,可以随时查阅,按照制度来执行。
五、从内控五要素方面对H公司情况的分析
下面就结合内控五要素,对H公司内控建设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一)内部环境方面
从组织架构来看,H公司机构设置齐全,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专业委员会等均有设置。各个职能部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比较清晰。由于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对较为规范,符合国家的法律政策规定。近几年来,企业比较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开展了许多活动,并推行了质量认证、销售认证、六西格玛管理等活动,使企业的管理更趋于规范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专业委员会缺乏细化的工作制度。尤其是对内控建设执行承担着重要责任的审计委员会,并没有真正发挥其职能,相应的内审部门的职能也大大削弱了。业务流程基层员工掌握的程度不一,有的员工对业务流程非常清楚,也能按照制度规定去执行,有些员工对流程并没有一个清晰地一个概念,操作中有时可能会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二)风险评估方面
2011年由审计部主导,H公司聘请外部中介机构进行过一次风险评估与认定工作,制定了风险管理应对方案、风险管理制度和手册,初步建立起了企业的风险管理框架体系。和此次内部控制建设不同的是,上次的风险评估工作对风险的识别主要以部门为基础进行识别,业务流程维度没有完整的进行考虑。考虑到与此次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有许多工作的内容、性质、目标有重合的地方,所以,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笔者认为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没有必要将风险评估和内控建设分开来做,两项工作可以整合在一起。
另外,对于风险的识别,从内控指引的内容来看,和控制活动有关的风险识别,主要是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去识别风险,例如对于存货的风险识别关注存货验收程序不规范,导致数量不足或者存货仓储不当,导致存货损毁贬值等等;对于可能存在的外部风险可虑不多,例如由于天气等原因,采购的物资无法及时运到等等,对于这一类的外部风险识别较少。这样,可能导致企业在执行中,忽略了外部风险的考虑而造成损失。
(三)控制活动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由于H公司的全面预算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对控制活动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使得一些活动的计划性不强,控制性不强,一些成本费用缺乏有效的约束,甚至面临失控的风险。
例如日常经营活动使用资金只有短期的资金计划。公司采购物资付款,企业现在的做法是定期召开资金平衡会,在资金平衡会上,各部门提出3个月后的资金需要量,由财务部门做综合权衡核定各部门的资金用量,根据资金用量物资部提出相应的供应商付款名单,由财务部进行支付。由于缺乏制度约束与计划管理,可能就会导致供应商与物资部关系好,或者货款催要比较急,就会先收到货款,缺乏付款的标准。
在成本费用的控制方面,以维修费控制为例,H公司虽然设有专门的维修车间,但是维修车间较多的活是请企业外部的单位来维修,造成维修费用较大。如果企业的预算形成体系,并配以适当的激励考核,就能实现对维修费较好的控制。因此,在内控建设的同时,H公司也在同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笔者以为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对内控的实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四)信息与沟通
H公司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由信息部负责相应的工作。通过内部的OA系统能够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相应的人员能够及时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数据备份方面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以及对信息系统的后评价缺失。
(五)对控制的监督
根据内控规范的要求,企业要对内控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H公司来说,内控体系的建设只是开始,要想内控体系长期有效地运行,首先需要集团公司加强监督检查,实行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制度;其次,要重视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力,真正发挥内部监督检查的职能,从而持续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