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2 00:38: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2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①集中控制功能;②运输流程管理功能;③车、货高度管理功能;④仓储管理功能;⑤统计报表管理功能;⑥财务管理功能;⑦客户管理功能;⑧客户查询功能。
(3)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对从事物流人员在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4)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做到四化:①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②物流服务网络化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③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④物流经营全球化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
3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具有快速、?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4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在加入WTO以后实现跨越式发展。
B2C电子商务4种物流模式
采用邮政特快专递(EMS)服务的物流模式,如图2所示。实现电子商务的企业或商家从网站或虚拟网站上获得消费者的购物清单和家庭地址等信息,然后到附近的邮局办理特快专递手续将商品寄出,消费者收到邮局的取货通知,到所在地邮局将商品取回,或由邮递员直接将商品送到顾客家中。
采用EMS方式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的问题。首先,EMS服务收费偏高,如果这部分费用由企业或商家负担,则其经营利润会大大降低;如果由消费者承担,则对于小件低价商品,消费者肯定难以接受。其次,EMS很难保证消费者在期望的时间内将商品送到。
网站自建配送的物流模式,如图3所示。企业或网站在各地的网民密集地区设置自己的配送点,在获得消费者的购物信息后,由配送点的人员将商品为消费者送货上门。
这种物流模式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即购即得”购物心理需求。但它也存在如下的问题。首先是配送点的布局、人员的配备数量、商品的库存量等很难合理地确定。其次,由于要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对配送时效有严格的要求。很显然,高配送费用需要更大的商品配送规模。
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模式,如图4所示。第三方物流就是电子商务主体将一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外部的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物流公司本身不拥有商品,而是与企业或商家签定合作协定或结成合作联盟。
采用这种物流管理方式,送达消费者的时间比前述两种方式都要快,而且服务是专业化的、多功能的和全方位的。但是如果送货量太小,送货费用一般比EMS服务还要高。这种管理模式要求专业物流公司要在基础设施、人员素质、信息系统等方面加强建设。
网站与传统商业结合的模式。传统商业特别是连锁经营商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丰富合理的商品种类,高附加值的服务,高效的配送体系等,这些正是电子商务主体所欠缺的。电子商务与传统连锁经营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问题
1.对物流理论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当今物流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我国物流管理的研究者刚刚接触这些新理论,有待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2.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相对较少。许多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够,设施陈旧,物流管理的电子化程度还较低,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的要求。
3.“无法可依”,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
4.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电子商务物流服务需求不足,而且专业化服务程度低。我国企业中自营物流的占大多数,导致专业的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大批功能单一的货代企业服务范围窄,横向联合薄弱,不能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无法满足客户在时间性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
5.物流人才严重缺乏,无法为新的物流体系的建立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
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几点对策
1.加强现代电子商务和物流理论的研究,吸收国外的先进的思想、理论和技术。我们可以吸取别国物流管理研究的成果,向电子商务物流发达的国家学习,鼓励理论界研究电子商务物流中的难题,少走弯路,尽量走捷径,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步伐。
2.完善物流行业的有关标准化、规范化。物流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基础。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物流方面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促进我国物流业统一标准的形成。
3.积极发展网络化、社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为客户提供更完善服务的角度看,对物流服务的网络化、社会化要求越来越强烈。物流企业应重视物流网络的发展,促进物流企业的联合,发展物流企业间的业务联盟。
4.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物流的认识。要把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物流放在一起进行宣传,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的一次革命,而电子商务物流是物流领域的一次革命。要改变过去那种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把物流提升到竞争战略的地位。
逆向物流概念阐释
通常所说的物流一般是指“正向物流”,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除了包括正向物流之外,还应包括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最早是由Stock在1992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主要是指将产品从销售终点向生产起点或其它节点移动的过程,主要是对因损坏、召回、商业退回、使用寿命到期、多余库存等造成的退货进行回收。
逆向物流是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渠道成员将物资从消费点返回原产地的过程,包括退货、不合格品退回、维修与再制造、物品循环利用、废弃物回收处理等流程,从而使这些物资重新获得价值并得到正确处置。
有很多原因使逆向物流形成,而且逆向物流的形成可能发生在终端顾客、零售商、批发商、运输商等多个节点上。逆向物流包含回收逆向物流和退货逆向物流。退货逆向物流是指最终顾客将不符合其订单要求的产品退回给供应商,其流程刚好与顺向物流的流程相反。回收逆向物流是指将最终顾客所持有的废旧物品回收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通过检验分类做报废处置或是进行再加工,分销到顾客手中。
B2C市场的逆向物流
B2C电子商务市场成功地打破了时空界限、简化贸易流程,但由于市场所独具的虚拟特性,也大大提升了其不稳定性。这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信息技术带来的低成本优势让产品入门障碍低,大量信息涌入,给消费者提供参考的同时也增加了虚假信息误导的可能。
电子商务市场中有形产品的交易订购和配送与经营者分离,这种独有的方式体现了电子商务领域交易的方便性,但同时也给交易安全埋下了隐患。
无形产品(信息商品)的比例大增,消费者使用之前并不知该产品的质量如何,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消费者可以方便的在不同页面中进行跳转,因此,一旦消费者购买了一次次品,他便更有可能马上转向替代品市场。
那么,商家如何在这一潜力巨大但却缺乏稳定性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客户信任呢?波士顿公司发现“缺乏良好的退货机制”是导致顾客拒绝网上购物的第二大原因。因此,把逆向物流战略作为其降低成本、增加顾客满意、强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多数涉足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来说,已经显得尤为重要了。
逆向物流的潜在价值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对逆向物流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逆向物流能否在企业中积极正确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电子商务企业能否立足、提高核心竞争力,之所以如上说,是因为逆向物流存在着以下的潜在价值:
(一)提高客户忠诚度
正如以上论述,无论是虚拟企业还是电子商务企业,要想拥有稳定的顾客群和较低的运营成本,必须拥有一个高效的退货系统。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消费者看不到实物,所以无论购物网站设计的多么富有吸引力,如果不能处理退货问题,消费者只能是好奇的看客而绝非忠诚的客户。但是,退货绝非无原则的退货,首要的是制定合理的退货政策,比如,制定合理的退货价格,退货货款包括按照原先的批发价进行全额退款和按批发价再打一定的折扣两种方式;还应明确退货责任,避免出现纠纷等。其次是要设计好电子商务环境下有利于妥善处理退货逆向物流的网站,比如,在网页中设置确认购买的按钮,可以满足消费者在一定时限内取消订单,以及设置在线和离线退货处理流程,并严格按照网站上的承诺积极处理退货问题等。也就是说在线销售商应使购物者在线购物的同时,清晰退货程序或者将退货说明和产品一起发运。总之,行之有效的退货逆向物流策略,在电子商务中不但不会流失客户,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二)再售渠道中增加收入
对于一些滞销商品,或是性能状况较好的回收商品,经过适当的加工、包装、处理后,可再次出售。有时再售的价格会高于原销售的价格,例如每台售价34.98美元的Uniden无绳电话被退还给制造商后,制造商把这批电话卖给一家回收公司,而该公司把这些电话经过翻新改造后,以高达48美元的零售价格在墨西哥市场上重新出售。
(三)提高企业自身及产品的品牌形象
合理利用逆向物流中的废旧产品可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耐克公司利用回收旧跑鞋获得的收益来修建公众篮球场和田径场,作为其支持公益事业的行动,虽然在运作上付出了一些成本,但是他们的行为提高了自身品牌的价值,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总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来降低退货与召回损失,提高再生循环利用意识。而通过对逆向物流的潜在价值进行分析并合理利用,企业可以占据领先竞争对手的地位,保持甚至提高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实践中发现,正确的逆向物流不仅能够降低逆向物流成本,而且还会提高收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系统由许多过程组成,企业必须建立合适的管理系统来管理返回的物资产品,其中包含快速识别最有成本效益的回收产品所要经历的逆向流动过程。有调查表明,退货渠道和措施足以影响到客户的决策,尤其是那些潜在客户。因此,电子商务企业要选择正确可行的逆向物流解决方案,为企业留住现有客户、挖掘潜在客户,从而保持较高的客户忠诚度。
逆向物流解决方案
(一)逆向物流解决方案中的主要技术
1.条码技术。条码可以加强对物品自动识别和管理,在逆向物流过程中可以对产品运输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跟踪收集,从而快速的处理相关的回收产品。运用条码标签,使信息和产品流动的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有关回收产品现状的情况。比如,NeimanMarcus在运输一件产品的时候,会将运输标签和拣选单据放入包装箱(盒)中,这张标签记录了产品的信息。同时,拣选单据也附有一个便于退货处理的“敏捷标签”。敏捷标签的条形码上记录了装运的所有必要信息。如果客户决定退回产品时,他可以使用同样的包装材料并再次使用这个敏捷标签。客户可以把包装好的退货产品送到任意一家邮局,或者放进家附近的邮筒。然后,由合作人员从邮局取出这些包裹,运送到自己的工厂进行拣选和拼装,同时向NeimanMarcus公司送出运前通知,这使得NeimanMarcus能够及早行动,快速处理退货。
2.IT信息技术平台。目前,逆向物流中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产品数据信息的缺乏,因此,应该建立为逆向物流服务的IT信息系统,以便提供准确、充足的附加信息。信息收集。逆向物流的信息收集除了退货信息记录外,还包括有害产品的召回、过期产品的提醒等信息数据的收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可以采用通过Email或者销售网站主页问卷调查等灵活手段获得这类信息。
信息交换。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是物流的两个方面,目前物流(正向物流)常常采用ElectronicDate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企业与企业(B2B)、企业与消费者(B2C)之间都是采用此数据格式来进行贸易交易或信息交换等。逆向物流目前尚未采用电子数据,很有必要与正向物流加强联系,从正向物流的电子数据中获得逆向物流所需要的生产、销售情况(包括产品的销售地方、销售数量)、顾客使用情况等信息。
网络深度参与。可以在网站上专门设置二手交易内容,更好地获得产品淘汰与进入淘汰等方面的市场实时信息。
(二)逆向物流的常见解决方案
1.返还到购买地。如果在传统的实体商店购买的产品,这种方式很容易做到,但虚拟商店则不行。想把一件产品退换给虚拟商店,顾客需要获得授权、将商品打包、付运费、上保险,然后等两个对账周期才能拿到对账单。在这个过程中买家不愉快,卖家也麻烦。他们要打开邮包,核对文件,再重新卖掉这件商品,并且通常要亏一笔。因此,这种方式只适应于退货数量少并且商品昂贵的情况。
2.外包。有一些外包运营商,如联合包裹服务公司和UPS,都为退货提供物流服务。这些服务不仅涉及运送和退货,还可以处理完整的逆向物流过程。例如,索爱公司选择将整个售后运作外包给了UPS,包括:海关经纪、检测和维修、售后、运入和运出运输等。通过合作,索爱公司对零部件的库存有了更大的可见度,更精确的检测和维修,以及维修产品的确保交付,而UPS随时向索爱公司通告系统运行状态。索爱公司能得到每日报告,报告给出每笔交易的可见性,这些信息能完全整合到索爱公司内部的企业资源计划中(ERP)。在这个过程中,UPS成为索爱服务网络的一个“虚拟仓库”。
3.在买方所在地设置收集站。这种方式是通过为客户提供一些允许他们放置退还商品的场所,在亚洲和澳洲,便利店和加油站是接受退还货物的。还可以直接跟邮局合作,客户将他们需要退还的商品直接放置在邮局,然后有专门人员进行接下来的操作,比如上文在讨论条码技术时提到的NeimanMarcus公司,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方案,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4.集中处理再销售或向顾客提供新的产品。返回的物品有保修的和非保修的两类。非保修产品维修是消费者付费解决问题的,所以对企业来说,真正的问题在于保修期物品的回收。企业需要认真考虑和平衡维修成本和新建成本。如戴尔公司对于处在保修期内的笔记本电脑常常采用直接回收损坏产品给消费者予以调换的办法,但调换的部件也并非是全新的,而是来自集中整修后的。有些返还产品状态良好,可以进行再次销售。比如消费者在网站上购买的包退物品,不合适的退给商家,商家经过处理可以再次销售。而有些返还产品的部分零部件状态良好,它们会被放置在零件仓库中供维修使用。在电子商务市场中可以直接体现在网站上的二手零部件专栏内。
总之,无论是电子商务市场,还是现代逆向物流,暂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要想增强核心能力和综合实力,就不能继续忽视电子商务市场中的逆向物流管理。这不仅需要市场探索发展,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对现有的逆向物流管理制度认真研究,对电子商务市场进行有效规范,最终建立一个适应现代逆向物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同时适当的时候构建强大的信息平台,加强逆向物流管理链上各环节的信息沟通。
参考文献:
2 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创新内涵
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区别于传统模式形成全新的概念,即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形成更加高效、便捷,能促进生产、销售时效发展的管理模式。电子商务下,物流企业的管理创新由客户需求支配指引方向,收集客户信息,了解客户在物流方面的需求,在采购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保障企业效益,同时通过加强与生产企业之间的交流,制定订货计划,对库存进行管理,达到信息的采集、分类与共享,其中包括库存、仓库以及运输的管理。库存管理即以企业利润的最大限度提升为前提,尽量降低库存量与不必要的货物周转,提升服务质量,保证最小存货量与最好服务质量之间的微妙平衡,寻求管理的最优化,这是物流企业盈利与创新的关键,是真正避免因货物周转不力、频繁货物脱销或多余库存而导致利润损失现象。仓库管理包括货品的挑选、接收、存放、分配与质量监督,这是整个物流分配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货物质量的监督与分配把控。运输管理即对运输工具的管理,通过计划运输路径、工具装载量、运输工具时刻表、交付时刻表、确定运输方式等,保障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作用的最大限度发挥,提升运输工具的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保障货物运输时效性。
3 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创新问题
3.1 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
物流产业政策、物流产业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投资运输、物流税收标准、物流投诉监督、物流运输监督等虽然属于同一物流行业,但却分别归不同职能部门管理,这种政府主导建立的各部门间分别管理使物流管理工作十分混乱,不仅对政府人员上造成负担,更减弱了政府对物流行业的监管力度,甚至导致物流业各部门不能互相协调,意见相左,影响物流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3.2 我国物流配套基础设施滞后
现阶段我国的物流配套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重点体现在货物搬运、交通运输、通讯设施与仓储等方面,严重阻碍着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高科技手段支撑下的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大大加快了货物的运输速度,但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如此迅速的发展需求。不仅如此,设施的兼容性差、重复建设也严重影响着物流工作效率及使用效果。
3.3 信息化技术与物流管理结合度低
信息化是物流管理现阶段发展的主要方向,但由于其发展相对较晚、信息化技术综合实力有限、政策支持的缺乏使其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可突破区域、部门、行业之间的限制,促进相互配合,实现物流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信息化管理程度低将直接导致物流行业的操作过分依赖手工而缺乏智能化、自动化的工作。信息化程度低的重点体现:信息系统的缺失、交换数据的局限性、电子数据共享平台的缺失与其承载资源的片面性、信息化管理技术不多等。
3.4 专业信息化物流管理人才的缺乏
据相关数据表示,截至2015 年,物流专业人才就业缺口将到60 万,这个数字证明了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例如:物流管理人员、物流规划人员、物流师资力量与物流研究人员。政策的缺乏可以通过相应协调反应完善,硬件缺乏可以根据资金调节解决,信息匮乏可以根据适当投入进行充实,唯有人才的缺乏使物流管理创新严重受阻。在现阶段的物流企业中,多数企业单纯注重货物的运输与仓储服务,而忽略了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物流仓库管理、物流增值服务、信息资料平台建设,使企业的物流综合继承协调能力差,阻碍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无法满足其规范化、专业化的服务质量诉求。
4 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创新方法
4.1 以政策扶持与引导物流业发展
政府应明确各部门对物流企业的管理权限,使各个部门在职能的行使过程中互相协调,避免管理混乱的局面出现,为物流管理的创新提供法律保障,明晰其发展过程中的政策范围,规范化企业物流管理创新。在现阶段的创新中,应加强对物流业的支持力度,由于其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与指导,使物流业整体布局缺乏合理性,公共设施利用率低。政府对物流业的支持可从降低利用公共交通阻碍上进行政策优惠,确保货物运输顺畅程度,带动物流业发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以大城市为中心,带动周边城市甚至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真正保障电子商务环境下有利于物流管理创新的发展物质条件。
4.2 创新物流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物流管理创新的外部强制保障,物流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则是其内部环境,二者不可分割。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创新体系应在物流配送信息管理、配送方式上建立起来,不断进行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优化,以保障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的时代化发展,在物流管理网络化与信息化上实现创新发展的可能,尽可能突破时间与地域限制实现物流配送,提升货物运输效率,适应电子商务环境发展与运行速度。
4.3 以现代化技术支撑物流智能化处理
电子商务环境下,提升了对物流管理智能化的要求,这也是当前企业物流管理创新主方向。这方面的国外物流管理智能化技术已非常成熟,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应结合自身情况,对相关技术进行选取引进,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创新,将自主研发中所要耗费的大量时间、精力与资金运用到智能化技术的引进种,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智能化进程尽量加快实现。在这个引进技术与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如下环节的处理:批发中心、物流中心、仓储技术、配送中心。
4.4 物流管理创新专业人才的培养
2.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众所周知,电子商务的运行过程中有四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但物流由于是商务的属性才进而转移到电子商务上来,并非电子商务所专有。从对象上来说,物流管理针对的是实体的物料资源,而电子商务不仅仅是实体产品的交易,更包括了虚拟产品,例如:游戏道具和网络视频。从目标上来说,物流管理是对物质资料的流通过程进行管理,确保其能安全、高效、准时地到达消费者手中,而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手段进行营销和交易,进而获得利润。可知物流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物流效率,而电子商务的目标是盈利。从过程上来说,物流管理中对流通过程的管理是点到点,有明确间隔的,物料从一个形态到另一个形态,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都很明确;而电子商务是一个交互的过程,不仅包含了管理还有交易,从开始交易到完成交易是连贯的。从从属关系上来说,物流可以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而电子商务也可以是物流的商业模式,这就涉及了电子商务物流和物流电子商务的区分。电子商务物流,不用多说,是电子商务的重要保障,我们将稍后对其进行分析。而如果通过互联网来查询和交互信息进而使用计算机手段进行物流管理的,那么物流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电子商务了,这被称为物流电子商务。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对物流进行运作,以期覆盖更广泛的市场,实现更科学的管理。电子商务可以应用在任何的经济活动中,而物流也可以应用在几乎所有的实体经济活动中,因此,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交集,很多情况下,区别也可以看做是联系。上文提到,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四流之一。科学良好的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进行的保障。没有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的产品无法交到消费者的手中,也就无法盈利。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关系与策略
【正文】
随着新经济时代来临,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务交易活动,使贸易洽谈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解决,给传统经济带来翻天覆天的变化。然而交易的最终实现还有赖处于后台的物流产业,传统的运输仓储方式在新经济的模式下,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发现现代物流业,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运输仓储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重新整合的大势已经来临。然而,我国发展物流管理业的形势并不让人乐观。建立现代化物流业,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推动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
一、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在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关系中,是电子商务改变物流,还是物流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物流将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最终将会是电子商务改变物流,而物流管理体系的完善将会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的全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已广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人们对电子商务所涵盖的范围却没有统一、规范的认识。和传统商务过程一样,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四种基本“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前面三种“流”的管理过程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包含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而实体流的过程必然涉及到渠道的物流管理。
过去,人们对电子商务过程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物流仍然可以由传统的经销渠道完成。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试想,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但所购货物迟迟不能送到,其结果可想而知,消费者势必会放弃电子商务,选择更为安全可靠的传统购物方式。
由于电子商务的服务对象是不受地域限制的,那么对企业来说,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把商品送到顾客手中,是能否吸引顾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所以电子商务时代,建设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管理体系,既是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各个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随着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现代化的物流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
长期以来,我国电子商务的最大障碍,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物流与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严重脱节的问题。目前的电子商务只能是靠网络订货,靠物流体系送货。而将商品及时地配送到用户手中,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物流),才标志着电子商务过程的结束。因此物流系统的效率最低是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我国,物流设施落后,配送体系尚不完善,要发展电子商务首先应改造物流设施,建立与电子商务衔接的配送体系。否则,物流将会成为电子商务的最大的瓶颈。因此,建立现代化物流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
首先,物流保障生产。无论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还是在电子商务下,生产都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支持。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采购的材料要及时到位,否则,生产就难以进行;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即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就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物流。可见,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相反,现代化物流的发展滞后,现代生产的全过程将难以顺利进行,便捷的电子商务贸易形式,也将是无米之炊。
第二,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的出现,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顾客只要坐在家里,便可以在因特网上搜索、查看、挑选,完成购物的过程。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消费者所购的商品迟迟不能送到,或者所送的商品并非自己所购,消费者必然会回复到传统的购物方式,那么网上购物就难以发展。
第三,物流服务于商流。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订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在传统的交易过程中,除了非实物交割的期货交易,一般的商流都必须伴随相应的物流活动,即按照需方(购方)的需求将商品实体由供方(卖方)以适当的方式、途径向需方(购方)转移。而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通过上岗购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即商流过程。但电子商务的活动并未结束,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终结。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商流活动仍将是传统的买卖方式。
综上所述,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以进一步推广电子商务。
(三)电子商务促进物流技术的大发展
所谓物流技术,是指完成物流任务所必须采用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传统的概念主要是指物资运输技术或者物资流通技术,也就是说物流技术是各种流通物资从生产者转移给消费者时,实现各种流通形态的停顿与流动功能所需要的材料、机械、设施等硬件环境和计划、运用、评价等软件技术。
随着商品库存的积压带来巨大的商业风险,零库存物流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了。零库存商业系统的实施必须依托如下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有一个能够准确、快速反映市场需求的信息系统,其二必须有一个能够根据所获得的市场信息进行生产调节或者采购的快速柔性生产系统。此外,还必须有一个货物快速配送系统。零库存概念的提出,似乎使物流技术的发展遇到了难以解决的矛盾。但电子商务的出现,便得到了解决,使物流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基于因特网技术的商业活动的形式。电子商务实现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用因特网技术以电子方式进行物品与服务的交换。电子商务所完成的功能不仅仅是订货和支付,实际上,电子商务扩展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商务过程。电子商务包括企业内部网、企业内部网同因特网的联接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是客户访问的入口,用户通过因特网,可以在这个系统上查看产品目录,翻阅产品资料,还可以通过电子定单系统下单和通过电子支付系统结算。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不必再花费巨资进行产品信息采集了,企业决策层根据这些信息适时调整生产计划,适时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客户就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系统订货,即时反馈到企业,企业立即组织生产,最后通过配送系统即时送到用户手中。这样,企业就以少的投入实现了产品的零库存生产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势必取得长足的发展和应用,物流管理也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货畅其流”。
(四)电子商务促使企业重新认识物流过程,明确物流管理目标,进一步形成供应链管理
有了完善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长足发展等前提条件,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经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一体化的“第三利润源泉”。此时的物流管理应是以生产企业为起点,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系统化的一体化物流过程,其管理目标是通过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对产品进行适时适地的递送,实现最佳客户服务与最低配送成本的组合。因此,物流管理的内涵得到了延伸。
一次完整的电子商务过程包括厂家将产品生产出来,通过运输、仓储、加工、配送到用户(消费者)的物流全过程。这个过程的管理称之为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系统连接多个生产企业、运输业、配销业及用户,随需求、供应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求系统管理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与可变性。供应链物流系统从生产、分配、销售到用户不是孤立的行为,是一环扣一环的,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因此,必须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配合体现得越来越重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必然要用到越来越多的现代物流技术。
二、物流现代化的发展环境与策略
(一)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但是从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效益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很大差距。物流业相对于第三产业中其他行业和其他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关系仍不协调,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规律要求的物流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加强。第三产业领域改革和管理相对滞后,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够健全,大部分商品放开后市场流通秩序比较乱,物流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不佳。国有物流企业从运行机制、组织化程度、经营方式等方面都不适应电子商务时代要求,市场占有率下降,主渠道地位发生动摇。
1.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仓储设施落后,大量的仓库是五、六十年代的老旧建筑。
2.技术装备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
3.管理分散,社会服务水平低。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加剧。全国物流企业处于小、多、散、弱的状况,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
4.物流行业人才培训和物流信息工作亟待加强。物流人才和信息化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没有一个部门来负责。这对于物流人才的培训和信息化的推进依然是整个物流行业的问题。
5.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没有统一规划,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深化。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滞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目前为止,我国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另外,已经形成的社会物流系统与企业物流系统由于管理的目的、手段不同,二者不能有效地结合和协调发展,也对物流合理化产生不利影响。物流业既然是全社会的服务行业,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就更应该重视它的总体发展规划。应当把物流管理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来抓,制订具体的发展目标,分部门组织实施,使物流行业各个部门协调发展。
6.对于搞好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观念仍没有脱离旧体制的束缚。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流通不再只对生产起一种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流通对生产起一种决定作用。我们必须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角度来认识搞好流通、建设好物流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二)电子商务时代中物流管理的趋势
1.由顾客服务转向关系管理。过去物流管理着重在企业内部作业与组织的整合,对下游顾客的对应仍以服务品质为主要管理重心。因此,评价管理绩效多数为定单周期时间的速度,供货率等。然而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下,企业逐渐转向强调跨企业界限的整合,使得顾客关系的维护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电子商务时代中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的出现,物流管理已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加值方案管理。
2.由对立转向联合。传统商业通道中,企业间多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利益,因此往往造成企业间的对立局面。然而在追求更大竞争力的驱动下,许多企业开始在各个商业流通技能上的整合,通过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电子商务供应链通道体系,使通道整体绩效大幅提升。
3.由预测转向终测。传统的流通模式通过预测下游通道的资源来进行各项物流作业活动,但预测的准确性不高,因而浪费了商业资源。新兴的物流管理趋势是强调通道成员的联合机制,成员间愿意互换营运及策略的信息,尤其是内部需求及生产的资料,使得上游企业无需去预测,流通模式是逐渐由预测基础转向终测基础发展。
4.由功能整合转向程序整合。在渠道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企业必须更快响应上,下游顾客的需要,因而必须有效整合各部门的营运,以程序式的操作系统来运作。物流作业与活动具有跨功能,跨企业的特性,故程序式整合是物流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5.由垂直整合转向虚拟整合。在传统渠道中,一些大型企业会进行通道的垂直整合,以期对通道掌握有更大的力量。事实证明这并不成功,反而分散了企业的资源,并将主业削弱。今后企业必须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专业管理公司,形成虚拟企业整合体系,为主体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在虚拟整合趋势下,供应链体系得以成功发展,物流产业也得到很大支持,得以配合主体企业商流之需,不断开发新的增值服务项目,形成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为市场提供更好、更多和更有价值的服务。
6.由信息保密转向信息分享。在供应链管理结构下,供应链内相关企业必须将供应链整合所需的信息与其他企业分享,否则无法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体系。
7.完善对物流科学的研究。物流科学是融汇了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综合科学,其内容相当广泛,包括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环境科学、流通科学、运输科学、仓储科学、营销科学、再生科学以及机械、电子等方面专门技术。物流科学是现代大生产、大流通的必然产物。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物流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科学和理论的研究更具积极的作用。
(三)我国物流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电子商务时代中,应根据我国物流市场供求情况的分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1.明确管理物流行业的政府部门。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物流行业的管理权也应该是统一的。我国物流业经过多年的建设,物流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是由于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使得物流业发展不快,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过去,我国的物流行业的管理,政策缺乏统一与衔接。现在应当设立具有统一协调职能的专门工作机构,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为统一归口管理物流行业创造了条件。政府应加强对物流工作的领导,建立权威的组织协调机构,统一全国物流发展工作,使我国物流业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2.加强有关政策研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在新旧体制并存的环境下,制定正确的政策就成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环节。研究制订符合促进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可操作性的政策,将会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物流事业的积极性,扩大资金来源的渠道,加快物流业的发展。
3.制定全国性的仓储法规和运输法规。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仓库法。过去,我国各个流通主管部门也制定过仓储方面的管理规定,但只适用于本系统,而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与非国有储运企业没有章法可循,不利于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全国范围内网络化运输的发展。
4.物流产业的发展要加快改革步伐,坚持走专业化、社会化的道路。物流现代化的前提是专业化、社会化,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从各个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一是在资金方面支持现有物流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二是在税收政策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配送网点,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纳税;三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为生产与零售企业实行共同化社会配送,形成一大批服务社会化、经营专业化、内外贸易结合的新型流通产业群。
5.各地区要抓住机遇,及时建立和发展适合本地区特色的配送中心,以抢得先机。
6.将改组老批发企业和传统的储运企业结合起来,重点建设现代化批发网络,完善商品配送中心的功能,将集货、分货、仓储、运输、包装、咨询等服务功能结合起来。
7.改善物流配送中心的网点布局。政府在市政规划中要将物流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统一规划。根据我国国情,发展现代化的配送中心应以现有物流企业为基础,逐步发展大型物流中心与区域性配送中心相结合,建立多功能、信息化、优质服务的配送中心。
8.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我国物流业应积极多渠道引进外资与技术,加快我国物流管理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应注意引进环保型技术与设施。
9.重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由于我国在物流管理、配送中心运营方面的实践经验不足,人才的培养就更显重要。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除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外,物流主管必须加大力度,将原以个别人员技能训练的方式转向知识基础的系统培训,并建立“注册物流管理师”制度。
10.重视对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部门和大专院校设立了专门的物流研究机构或科研项目,但这些工作大都是分散的、独立的。物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统一协调、科学规划各有关部门。按发展的要求开展专业化的研究,使我国物流业发展健康。
三、适应现代化物流管理模式,大力推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的研究和应用起步都比较迟,水平较低,在开展电子商务时,除了需要综合考虑电子商务的特点外,还必须注意现代化的物流模式,才能顺利地完成电子商务的全过程。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 )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3]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6]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7]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8]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智能化物流
电子商务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满足企业之间交易、消费者网购和服务的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1]。但由于物流企业的信息共享程度较低,物流配送难以满足及时性的要求,此外物流管理理论在物流业尚未完全普及,相关人才匮乏等原因是阻碍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1国内外研究现状
著名美国学者Haul.Lee,SeunginWhang曾指出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物流配送实现网上交易的末端配送。阳纳西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大学就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式为第三方物流配送。这一配送方式的使用可以实现电子商务配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西方国家物流管理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供应链的管理、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等方面。而我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问题主要是经营理念滞后、物流管理人才匮乏等,由于问题的不同,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照抄照搬国外成功的研究成果。由于我国研究更侧重于理论上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不足,应加快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紧密结合,但是却未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2.1信息化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根本要求,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推动物流企业之间上下游频繁的信息传送和交换,以保证整个物流管理供应链之间的平滑连接。物流企业在与客户的交易过程中,使传统的以贸易单据流转为主体的交易方式转化为数字化电子方式的数据交换和商务活动。
2.2网络化
物流管理的网络化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物流网络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促进了物流的信息化。当物流行业离开网络运行,物流信息将仅存在于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和传输过程难以实现,从而阻碍了物流企业正常业务的开展。
2.3智能化
智能化是物流业一种较高层次的发展和应用。物流管理中信息储存量较大,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利用计算机完成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过程,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灵活安排供销工作。
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问题
3.1经营理念滞后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各物流企业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物流网络,但是物流网络为实现全过程中的使用,物流管理体制未进行相应地调整,致使物流网络未能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
3.2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
当前大多数物流企业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配备落后,仓储、交通、通信方面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此外由于我国物流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当前信息化建设尚未完全形成,网络技术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应用仅停留于表面,为实现深层次的运用,电子商务的尚未实现全面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流行业的管理工作。
3.3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物流管理理念的滞后,部分企业尚未认识到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工作的不足,致使物流管理工作难以实现科学化,物流业是多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各部门之间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思想有待统一化,使得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此外政府对于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也存在不足,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当地经济,在税收和交通运输方面设置障碍,由于相关法律制度有待健全,致使物流行业的发展遭到严重阻碍。3.4物流管理人才的匮乏由于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人才培养模式尚不成熟,物流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物流企业在管理人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应有的服务意识,另外,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成熟,难以满足市场对于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
4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4.1发展第三方物流
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全新需要。监理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专业化以及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可以实现物流管理的同步发展,通过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品的包装、存储以及装卸等服务,以实现物流工作的完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第三方物流也可以实现企业之间各取所长的经营,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
4.2培养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是物流企业管理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量,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资格认证,同时高等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依据市场的需要提高和完善先进人才培养的理念,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化人才[2]。
4.3利用电子商务创新物流管理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要想实现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重视交通运输业、中心城市、物质集散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各环节的协力合作,同时还要不断地引入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理念,更新技术,以指导物流管理更好、更快地发展。电子商务技术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使用实现了物流系统运作的高效化、完善化。物流运作系统的完善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快捷、成本较低优点的实现[3]。因此,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相辅相成,两者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4.4电子商务能够实现物流管理效率的提高,降低物流成本
电子商务运用于物流管理最根本的原因是电子商务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物流供应链的建立,该方式实现了合作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了信息共享过程的实现[4]。物流管理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高,企业业务开展更加便捷化、高效化,实现降低物流成本的需要。
5结语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于物流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认真分析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地应对策略,加强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抓住机遇,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郑书源.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机械管理开发,2010(3):21-22.
[2]杜琳琳.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改革开放,2012(4):26.
物流管理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主要是在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的信息化交易平台上,根据相关规则,进行的一系列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包括众多的环节,而物流管理是其中尤为重要的环节,若是物流管理出现问题,产品无法到达消费者手中,或是延期到达,都会引发严重的问题,不仅影响消费者满意度,造成电子商务平台经济上的损失,同时也使其整体电子商务系统遭到破坏。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物流管理的进步。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物流行业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人力支持,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物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内部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使内部管理工作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促进了物流管理的进步。
二、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电子商务发展加快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主要是依靠信息化技术而生存发展,在交易过程中,基于消费者对物流信息的需求,物流管理工作必须尽快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的共享,在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加快了自身的信息化发展。第二个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了物流管理效率。在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消费者逐渐增多,商品交易频次增加,对物流服务时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管理企业在这一情况下,必须提升物流管理效率,以缩短服务时间。第三个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明确了物流管理发展方向。电子商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消费者,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消费者也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物流管理工作更为注重自身的服务质量,并将客户服务和市场营销作为物流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
三、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发展对策
1.争取政策支持
从以往经验来看,政府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例如部门重复建设、配合不协调等,而这些问题基本都能够运用政策进行解决。因此,物流管理工作应积极向国家和地区争取政策支持,尽可能的消除各地区之间物流存在的沟通障碍,实现物流一体化建设,以促进物流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国家也应加强对物流行业相关法律法律的建设,使其运作、发展有法可依,规范物流管理行为,充分发挥其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作用。
2.加快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也应加快信息化建设,以保证与电子商务发展始终保持相同步伐。同时,现今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物流速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物流管理必须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自身管理效率、服务效率的提升,以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实现物流配送管理的信息化,物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平台商家和消费者进行沟通,并运用信息技术远程控制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任务,及时向消费者传递物流信息。另一方面是实现物流组织的信息化,也就是在物流企业内部,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以提升管理效率,运用相应的管理软件,以减少物流管理中的计算、决策失误。
3.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支撑物流管理生存发展的基础力量,为实现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快速进步,还需加强对人才的培养。物流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应积极吸取专业素养较高、物流专业毕业的人才。对于物流企业现有从业人员,应为其安排定期培训,不断通过学习补充其专业知识。同时,物流管理工作涉及学科较为广泛,因而,在培训过程中,物流企业也应对从业人员其他学科知识进行适当补充,以实现整体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4.完善物流管理基础设施
物流基础设施也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物流企业应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地投入,运用先进的设备提升物流运输效率、服务质量。同时,积极引入前沿物流管理技术,及时更新物流管理设备,加强物流技术创新。目前,智能化是各领域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物流管理中,也应采用智能化技术,运用人工智能软件为物流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以提升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
5.发展第三方物流
(一)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瓶颈所在
与传统商务活动相同,电子商务这种电子化的商务形式在交易过程中也包含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这“四流”相互协调整合,有效确保交易的实现。物流作为商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原材料提供商与产品生产商之间,以及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实物配送服务,高效的物流体系是使电子商务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然而,与物流重要作用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其自身管理的滞后,以至于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缺乏相应程度的物流体系支持,电子商务的运作效率将大大降低。物流管理已成为除支付认证、安全保密之外电子商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管理学之父”Peter F.Drucker将无法协调的矛盾看作创新的源泉之一。从物流自身来看,其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成为商务“流程中的难点”,物流管理旧有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进行管理创新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二)电子商务使物流管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除矛盾之外,创新的源泉还来自于产业和市场的变迁。“第四产业”——信息产业的兴起是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的标志之一。产业的转型带来了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经济贸易活动突破了以往时间、空间的限制,由二维市场变为以信息流通为主导的三维的电子化购销市场,市场的国际化、全球化趋势加强。这些都对物流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只有坚持锐意革新,才能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三)我国物流管理现状
电子商务发端于美国,在这一概念提出之前美国国内的物流行业已经相当发达。而我国虽然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但物流技术水平和物流管理严重落后,物流配送体系极不完善,这些都给电子商务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送货耗时,渠道不畅是网上物流最大问题”的人数比率呈上升趋势(1999年7月至2001年1月的四次调查数据分别为6%、9.26%、10%和9.86%)。这说明物流管理的滞后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并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进行物流管理创新,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已成为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前提。
二、物流管理创新的实现
(一)对物流管理的重新认识
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实物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经过80多年,物流的内涵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在电子商务时代,对于物流及其管理的认识又发生了新的突破。
欧美一些国家将物流称为“logistics”,具体指商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移,包括采购配送、生产加工和仓储加工包装等流通环节中的物流情况,强调以满足顾客的需求服务为目标,追求物流过程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基础之上,成为一种集成化的运作模式。随着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兴起,物流管理被纳入到其中。在供应链这一概念中强调营销、物流及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作用。物流不再是作为一个单一的实体存在,而成为现代化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物流管理也不再局限于自身范围,而是与整个生产、流通过程息息相关。
(二)物流管理的创新途径
继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之后,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被誉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第三利润源泉”。传统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面临着企业组织管理、生产作业管理和产品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变革。物流作为企业新的利润源泉,其管理创新应以网络及电子商务为依托,通过集约化现代化管理,实现商家的零库存和少库存,减少产品运转周期,以适应电子商务企业的需要。物流管理创新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管理技术化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可谓日新月异,电子商务自产生便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其发展带有浓厚的技术色彩。在管理效率越来越倍受重视的今天,技术与管理实务二者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对于现代物流来说,现代化先进技术的支持至关重要。
网络化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货运的重要特征,高效畅通的网络设施是物流管理的基础,包括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物流企业内部;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网络,以及物流实体配送地理网络等各方面的建设。物流管理技术方面,条形码技术、自动仓储管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定货系统、自动分拣/存取跟踪系统等为物流管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外,多媒体技术也在物流活动中大显身手,实现可视化的货品排库功能,还可为客户提供物品运送的实时查询。
2.物流管理信息化
在电子商务影响下,企业管理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组织结构由过去的塔型垂直结构转变为水平型的网状结构,管理层次减少,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在交易流程中,改革以往以贸易单据(文件)流转为主体的交易方式,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和商务活动,实现了交易管理的电子化;在营销管理方面,将客户整合到营销过程中,进行买卖双方的实时互动交流。不难发现,信息流贯穿于企业商务运作的全过程,企业管理的变革都建立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之上。
最新、可靠而且实时的信息对于供应链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物流管理的根本需要。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信息流分布于各个环节,贯穿于整个流程的始终。现代化物流系统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物流企业需要与上游、下游之间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换,要实现各部分之间的平滑对接,信息流的畅通不可忽视。在电子商务中,零库存的实现、运转周期的缩短也都须依赖于信息的灵敏传送。通过构建功能强大的信息平台,可以加强物流管理链上各环节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推进物流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3.物流管理柔性化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需求由大批量、标准化转变为小批量、个性化、快速化。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量体裁衣”,生产也由传统的大规模、机械化转变为以时间成本为基础的弹性方式,整个生产作业过程呈现出柔性化的特征。
与之相适应,物流管理也需由刚性化过渡到柔性化。在物流配送的商品种类上,应突破传统的经营方式,适当拓展原先有限的业务范围,根据客户的具体定制要求进行配送,使物流品种灵活多样。在配送时间上,以高效的信息网和方便快捷的配送网为基础,做到快速反应、敏捷配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为用户提供适宜的物流解决方案。
传统物流的经营范围主要是原料提供商与生产厂家之间的生产原料运输;而人们对于物流的认识则大多局限于电子商务中的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商品配送。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活动的功能越来越多,物流企业要在物流链上的不同环节充当不同的角色,在原料供应商、厂家与客户三者之间做到灵活运作,游刃有余。
4.物流管理一体化
变革创新的关键不是单独对每一个个体孤立处理,而是联接并且均衡所有的组成部分。在技术化、信息化、柔性化的管理创新之后,物流管理将实现一体化,即“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
如前所述,物流已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存在,它在电子商务乃至整个社会生产链条中都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供应链整合协调和集成化管理,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最重要特征,由分散的物流进入社会化的物流体系是物流模式的重大转变。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物流管理必然走向全球化,这也是电子商务时代为物流行业所带来的发展契机。与传统的物流管理相比,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在服务理念、配送体系、技术支持、管理特征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创新特征,如下表。
传统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比较表
传统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服务理念 以规模为中心 以客户为中心
配送体系 单一线性配送网 网状配送网络体系
技术支持 传统管理技术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
信息响应 信息传递迟缓、响应慢 信息化程度高,反应迅速
管理特征 刚性化 柔性化
合作程度 格局分散 强调协同合作
三、当前几种典型的物流管理模式
目前,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方兴未艾,各种物流企业层出不穷,经营模式也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主要的物流管理模式:其一是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体系;其二是第三方物流配送方案;其三是第四方物流配送联盟。这些模式方案各具特色,但无疑都凸现出物流管理创新的主旨。
(一)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体系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大型企业集团凭借原有的庞大的连锁分销渠道和零售网络,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构建自身的物流体系,进行物流配送服务。被誉为“中国戴尔”的联想集团已拥有3000多个网点组成的物流体系,而方正集团也正努力发展自己扁平化的物流体系。自建物流体系的这些企业大多具有较强的实力,在传统业务经营中有所积累,向电子商务型企业的转型步伐也较为迅速。电子商务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突破传统的模式,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核心功能与一般功能分离,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实力。因而,采取这一管理模式之前企业应考虑物流服务是否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自建的物流体系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核心功能。作为已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海尔集团,其做电子商务靠的是“一名二网”。“一名”指品牌,“二网”则指的是配送网与支付网。目前,物流管理已成为海尔新的增长点,海尔人正力图使物流能力成为其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二)第三方物流配送
第三方物流(TPL,Third Pady Logistics)通常又称之为契约物流,是指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过程中进行服务的第三方,它本身不拥有商品,而是通过合作协议或结成合作联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技术先进,配送体系较为完备,第三方物流成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理想方案之一。这也是社会分工日益明确的产物。除了有实力自建物流体系的大企业之外,更多的中小企业倾向于采用这种“外包”方式。
在国外,第三方物流较为盛行。据调查,欧洲的第三方物流占整个物流份额的20%—50%,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比例分别为50%和80%。今年4月初,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的首架“UPS中国速递”号货机首飞北京,他们已获得中国直航权,并专门成立了物流方面的公司(UPS Logistics),准备主攻国内物流市场。“洋物流”的入境给欲做物流首席的中国邮政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在国内第三方物流中,中国邮政具有其它物流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拥有遍布全国的运输网、营业网、投递网及结算网等,但这些传统业务遗留下来的“硬件”优势并不足以保证能够在现代物流中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无论是对于传统部门还是新兴的物流公司,信息和知识是其物流配送服务的最大附加值,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服务质量等方面将成为电子商务时代开展第三方物流的核心内容。
(三)第四方物流联盟
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第四方物流联盟的提出融合了诸多现代管理思想。从本质上讲,“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充分利用包括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供应商、合同物流供应商、呼叫中心、电信增值服务商、客户以及自身等多方面的能力,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资源整合、优势集成是这一联盟方式的特点。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第四方物流联盟以“探寻发挥集体竞争优势的最佳机遇为目标”,采用虚拟企业管理模式,根据特定的需要构建特定的组合。电子商务中的第三方物流是对传统物流的继承和突破,而第四方物流联盟则完全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兴产物,包含有更多的管理创新意识。由于其强调协同合作,对第三方物流并不构成威胁,相反,二者相互补充,可进一步扩大物流服务范围,增强物流服务能力,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我国为促进电子商务及物流行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如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完善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体系;重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教育和研究等。同时,针对我国物流管理中存在的分散格局以及资源浪费等情况,国家已将物流配送作为“十五”期间着重发展的服务业,物流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电子商务为物流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物流行业只有坚持创新理念,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应对时代的挑战,以促进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美]Pete
F.Drucker.杜拉克论管理[M].孙忠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83.
[2]吴新宇,宋艳,朱道立.物流:电子商务的基石(J).中国软科学,2000,(11):42—45.
[3]Ronald H.Ballou,Stephen M.Gilbert,Ashok Mukherjee.New Managerial ChallenSes from Supply Chain Opportunities.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9,7—18 2000.
[4]陈爽.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刚.网络世界报,2001—04—02(12):12—13.
[5]姚立新.电子商务与管理创新[J].企业管理,2000,(2):58—59.
[6]陈跃华.论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韶关大学学报,2000,(5):25—27.
[7]Jea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