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4 10:15: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数学远程研修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有机会来充实和完善自己,有机会来参加这次培训。自豪,荣幸。但更多感到责任、压力!回首这次的培训,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培训中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一线教师的专题讲座,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各种行动学习。这次的培训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
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2通过远程研修。
专家讲座的内容在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通过远程研修。不仅让我解到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一些现象,也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增长了见识。3通过远程研修。
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甚至有些老师在晚上十一二点都在网上学习这些老师的学习精神真是值得我努力学习。文章: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行文优雅俊秀。和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远程研修的过程中,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的多学习他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高中、职专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高中、职专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学科(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和教辅人员)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方法、应用案例、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高中、职专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学校选择的课程套餐,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高中、职专教师要学以致用,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二)初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初中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和美术12个学科教师。以基于新课标的课例研究为主题,聚焦新课标贯彻和混合式课例研究,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基于课标贯彻和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贯彻课标的混合式课例协同研究、课例研究常态化及其变式应用等。研修共50学时,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期间的成果,结合日常教学,进行课例设计与研究,并通过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三)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8个学科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和方法、小学应用案例、小学教师常用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课程套餐A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小学教师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四)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幼儿园教师研修内容以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提升为主题,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科学组织与实施,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及组织要点、生活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和家园沟通的艺术与技巧六个专题的学习,在普及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同时,提高我市幼儿教师实施一日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个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个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成果,结合日常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实践研究,并通过研修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二、研修时间
研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
1、集中研修时间:
幼儿园教师:7月7日-7月12日;
高中、职专教师:7月15日-7月20日;
初中教师:7月22日-7月27日;
小学教师:7月30日-8月4日。
2、分散研修时间:暑假结束开学后。
三、研修形式
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组织在校研修。研修按照“省课程专家团队—市县学科指导组—研修小组—参训学员”的教学组织模式,依托“省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进行。
在省教师教育网上凭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首次参加远程研修的教师以默认账号(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姓名的全拼<小写>)登录,并及时修改密码。
四、研修考核评价
1、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和研修教师达到合格标准,在其信息管理系统个人账户计入相应学分。
2、市项目办将对暑期研修的所有单位进行量化考核,依据平台数据,并结合各单位研修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对于组织到位,研修有序,研修人员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的单位,将给予考核加分,评选省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凡出现不合格指导教师或学员的单位,将不得被评选为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
3、所有研修人员按照省远程研修的评优标准,依据平台数据,评选省远程研修先进个人;对于研修态度差,不听从领导和安排,被省市通报批评的研修人员,取消本年度评先选优的资格。
五、研修组织管理
1.本次远程研修实行市、镇(街道)、校(园)三级管理。市教体局成立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的“市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项目办公室”(简称“市项目办”),办公室设在教师进修学校,下设各相关职能组,具体负责我市远程研修的组织、管理、宣传等工作,对各研修点的研修过程进行巡视督导。集中研修期间,负责指导教师团队集中办公的组织、管理、服务工作。
2、各镇(街道)教育办和市属学校要成立远程研修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对研修工作的管理。于7月6日前,将《2015年远程研修实施方案》和《暑期远程研修应急预案》,书面的形式(加盖公章和校长签字)报市项目办。
3.参训学校校长(园长)是此次研修工作第一责任人,集中研修期间,全程在岗。要保障教师上网学习条件,网络应达到规定标准。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课程进度播放视频,督促、引导教师按时收看视频、完成作业和积极参与网上研讨,保证每一位学科教师保质保量完成研修任务。
六、其他要求
1、市项目办、各研修学校做好研修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反映教育和教师的良好形象。要安排专人负责研修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研修情况,及时发现研修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暑期研修期间,以研修点为单位,至少报送3篇稿件。
2.各单位研修项目负责人要保持电话畅通,每天登录研修指导QQ群,查看最新研修信息,加强过程监管和指导。请各单位负责人、管理员、指导教师加入学段QQ群(加入时注明:单位+姓名)。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现代远程学习因为具有协作性、交互性、网络化、自主性、开放性等诸多独特的优点深受远程学习者的欢迎,也是广大成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首要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成人学习者需要全方位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建立学习信心,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实现学习目标。在远程学习中如何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确保承认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质量,成为远程教育工作者竞相研究的方向。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修项目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实践中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
成人学习者较之青少年,自我意识和自律水平趋于基本成熟,具有独立的人格,在学习中有自我导向。同时,成人学习者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与工作经验,他们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再学习,因此他们善于学习与自己经验相关新知识和技能,而已经拥有的经验往往会使固化他们的思维方式,在学习中表现为更易墨守成规。再者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明确,他们往往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变化、提升职业技能而进行学习,因此,他们的学习目标明确,以及时有用为指向,以切实解决问题为中心。
二、远程学习支持服务
1978年,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专家Sewart提出了“学习支持服务”这个概念后,很多的远程教育专家对这一概念提出自己的观点,我国丁兴富教授提出:学习支持服务时远程教育学院及其代表教师为远程学生提供的以师生或者学生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持服务的总合,其目的在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修远程培训” 北京开放大学是受北京市教委人事处委托,与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合作,共同研发、举办,旨在利用北京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优势,为基层区县学校提供高质量教研服务的教师专业网络研修项目。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聚焦一线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积极研究“教师”这一学习群体的学习特点,积极探索”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建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确保培训质量与效果。
三、“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学习者现状及需求
(一)学习者现状:
对参与在线网络专业发展培训的6580多位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个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习者学习现状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年龄结构年轻化:参与培训6580位学员中学员,40-45之间的人员比例为15%,30―40之间的人员比例位40%,而25―30岁之间的人员比例35%,这类群体这样的年龄化比重可以看出,参与培训地学员由于年龄上的特征,对于网络学习的接受力较强,能够较快的的适应远程学习模式。
2. 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具有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参训学员的选择上,本次研修规定参与研修学员必须具有2年以上的一线教学经验,在本校是数学学科的教学骨干。在6千多位参训人员中,100%的教师具有两年以上一线小学数学教学经验,60% 的教师具有5年以上数学教学经验,70%教师是本校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因此,这些教师具有一定的数学学科专业基础,具备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在个人专业发展上具有迫切的需求。
3. 工学矛盾突出
参与培训的学员中,25-40岁的学员占参训学员的75%,其中,女性教师的比例为87%。按照相关规定,中小学教师(包括幼儿教师)应接受五年一轮的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教师们日常工作时间需要完成基本的教学要求,同时,备课、教学研究、知识的更新学习、家庭的角色扮演等让大家力不从心。
(二)在线学习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需求:
项目在开展过程中,我们对第七期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1362份调查问卷,回收1105份,对学员就学习主题设定、学习资源的构成,在线学习平台的功能设置、线下教学活动开展等几个方面对学习过程中所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开展满意度调查,总结出学习者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有以下几方面需求:
1.学习资源丰富多样性的需求。99%左右学了获得丰富的媒体学习资源是他们参加此次培训的期待之重。2.导学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引领需求;97%学习者认同导学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并积极参加导学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主题互动交流,参与导学教师的线下现场教学活动。3.课程内容实操性操作性需求。学员对我们在案例研习方面的课程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希望看到更多优质一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视频,主题讨论要围绕“如何解决问题”展开;4.平台学习的技术支持需求。学员由于涉及各个年龄阶段,在利用远程设备开展学习方面能力有所差别,同时,他们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在线学习中产生的技术操作问题,具统计,在开展的七期培训中,共计为约300位学员提供约500余次在线学习的技术支持服务的工作,学员对在远程学习技术支持方面存在需求;5.学习过程的信息服务需求。由于教师们是在业余时间参加研修,同时面对工学矛盾,因此,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帮助,全方面的信息服务需求包含在线学习的监督机制需求;6.专业发展团体建立需求。教师们对于建立专业发展群体上存在需求,这样的群体有利于教师们对教学提出疑惑,分享经验,实现专业上的共同成长。
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模式
根据培训中学员的学习特点的分析和学员的需求及困难的分析,我们在培训中从学习资源服务、学习信息服务、项目管理服务、导学教师团队导学服务、学情数据分析服务以及导学情况数据分析服务、职业发展延续等以下几方面积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模式。
(一)学习资源服务:
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研修远程培训项目立足于小学数学一线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借助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创造的“好吃又有营养”的“儿童数学教育”及其工作站团队研修资源,以小学数学教学为核心,应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建构的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研修课程。研修课程将“吴正宪儿童数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策略、课程教学实践及其团队研修的经验和资源,转化为广大一线教师可以共同分享的教学策略,打造“好吃又有营养”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研修课程,课程内容上我们分为必修课“吴老师的儿童数学教育观与特色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和优秀课例研习”、同时为学员准备了丰富的选修课“数学文化”、“数学与美学”、“京津沪名师课例”等板块,同时,在培训过程中的视频答疑和线下教学活动也及时整理和制作成视频资源放在学习平台上,供学员随时进行学习。所有学习资源紧紧围绕“吴正宪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重点学习吴正宪老师的儿童数学教育观和她所创造的特色课堂,在资源的选取上以北京市小学数学教育骨干、名师的实际课例组成丰富的研修资源。同时,通过一线教师的在线参与交流不断形成新的课程内容。
除了通过登录课程网络平台,浏览资源,学习课程外,我们在学习平台上开设“交流圈”,引领学员与同伴和老师互动,针对学习疑问和学习心得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咨询答疑和互动交流。共同沉淀为学习资源;同时,我们为学员开展专题报告、进行专业指导阅读、开展主题研讨、课例研磨、小组研修、现场活动、视频答疑、作业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构建起体验式、交互式、合作式学习环境,多渠道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学习信息服务:
学习信息服务。学习信息服务是指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为学习者与导学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同时收集反馈信息,保证导学教师开展导学工作,确保保证学员按照培训方案阶段性、高质量的的完成学习。除了对于整体参训学员的信息服务外,同时也包含针对不同的学习个体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涵盖对学员的入学指导、导学教师与学员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学习过程及学习重点的提醒、学情的数据反馈、最近教育资讯推送等方面。形式上我们采取短信推送、平台信息公布、微信信息推送、个别电话、邮件沟通等方式。
(三)项目管理服务:
我们的项目工作小组为项目的开展配备了小学数学专业课程专家、经验丰富的在线课程设计专家、网络技术专业人员、网络课程研修管理人员。他们结合在一起为参训学员、导学教师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小学数学专业课程专家和在线课程设计专家,尊崇成人学习的特点,深入调查和研究小学一线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完成了研修课程的规划和设计;网络技术专业人员为学员顺利登陆网络平台,按培训方案顺利进行研修提供培训及实时的信息咨询。网络课程研修管理人员综合协调各方,确保培训各环节实现无缝连接。
(四)导学教师团队的导学服务:
项目依托“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组建了一流的导学教师团队,按照1:20的比例为学员配备导学教师,导学教师需严格依据本培训的课程方案,保证学员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在培训开始时,他们和本组学员建立起联系;通过多种途径解答学员在学习中产生的专业性疑问;在培训过程中及时追踪本组学员的在线学习情况及交流圈的活动情况,及时上网查看学员问题,带领学员探讨在网上讨论区提出的问题,并解答学员的回应学员问题,梳理学员的作业,设计有价值的主题,生成有价值的专题资源。指导和组织学员开展线下教学活动,完成实践案例,审阅学员的作业并及时给予评价,进行学员学习情况的记录考核。对学员参与课程学习及其成绩做出评价,并就其表现按比例做出推荐。同时,项目工作组为导学教师团队提供导学支持服务,确保导学教师为学员提高高质量的导学服务。
(五)学情数据分析服务及导学情况数据分析服务:
项目工作小组通过网络平台数据统计功能,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通过对学习者学习时间点的数据分析,了解对教师这一特定群体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从而搭建完善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教务管理人员通过对学习者的视频点击量的分析,了解学员的课程需求状况,对课程资源进行多方面的补充和梳理;对学习者交流圈的交流情况的数据统计分析,充分了解学员在职业发展中的困惑,了解学员最新的职业发展需求。及时为学员提供帮助。
(六)职业发展延续
参与培训的教师均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他们在职业发展上有着迫切的需求,,我们积极运用小学数学教师的群体优势,提为教师们提供提高专业能力发展方面的活动,在中关村二小开展了“中美数学教育研讨观摩会”让学员近距离的感受中美课堂的差异。制定导学教师的聘用办法,积极培养优秀的学员进入吴正宪导学教师团队。成立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微社区,为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搭建一个随时、随地、碎片化开展专业研修、分享学习经验的平台。
我们在培训中践行“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使学习者通过登录课程网络平台,浏览资源,学习课程,与同伴和老师互动,交流经验和心得,上传作业,沉淀资源。同时,采用专题报告、专业阅读、主题研讨、课例研磨、小组研修、现场活动(听课、评课)、作业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构建体验式、交互式、合作式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的深刻学习体验。项目开展至今,我们已经为北京市近7千多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培训,不仅帮助成人学习者高质量的完成本次培训培,更是为他们搭建了同伴合作学习、共同成长职业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要以这次国培研修培训为契机,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收集课程资源信息,认真向课程专家团队和同行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以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通过这次国培研修,在我的头脑中进一步确立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坚信只要坚持搞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实现学生的素养发展和教学成绩的双赢。
四、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反思。加强教学反思,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听课教师的评课建议,及时修改、补充、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要坚持写课后反思、阶段性反思、学期后反思和学年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这次学习,我将会对远程研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会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课改工作,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充分对远修平台的资源会更好的利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帮助。通过本次远程研修学习,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它将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研修的平台,利用网络资源,不断的学习,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实践,争取使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有较快提高,努力适应二十一世纪对学习型创新人才的新要求。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心得体会
这几天我认真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做好学习笔记。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为做好暑期语数外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研修管理。
1、抓研修前准备工作。为确保所有研修学员顺利进入研修状态,我校组织开好管理人员会、指导教师会、参训教师动员会,明确要求,同时要求网管人员在假期内熟悉操作规程、做好网络调试等,做实做细研修前准备工作。
2、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要做到两个“结合”:远程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研修培训和平时教学相结合。针对培训中可能出现的部分老师只重视关注度,忽视作业质量的现象,学校召开了指导教师会议,要求各学科明确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业上下工夫,确保教师有所学必有所得。
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个制度:一是责任制度,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培训的全面工作,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直接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员认真做好考勤记录,研修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对待,不得迟到、早退、旷班;三是考评制度,学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专家交流,给教师思想的洗礼
教师认真研修,热情高涨。每天早早来到计算机室,坐在电脑前看视频、做作业、发评论,该休息了还迟迟不肯离去。室内空气燥热,可是老师们不叫苦,不喊累,为期10天的研修无一人旷班、迟到早退,老师们都想抓住这次很好的提高充电机会,好好学习,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视频里专家们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理论水平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老师们普遍认为每一次的专家报告对每一位培训的教师都是思想的洗礼、灵魂的撞击、理论的引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艺术、实践经验对我们教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线教师的现场讲课也给老师们很多的启迪,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他们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育教学细致地研究,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榜样。
三、收获希望,让培训教师受益匪浅
这次全员培训活动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方式便捷实用,实效性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全体学员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参与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收获很大,每每听完专家的讨论点评,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次面对面讨论,都是一次真诚的交流;每次作业,都是新的感悟与思考,全体参训学员都对模块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新学期的选课走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暑期,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组织开展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部分教师参加的为期10天的新课程专题培训。为组织好此次培训,多次进行调研,了解学校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确定富国中学等11处作为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集中研修点。 7月20日各研修点专门召开了筹备会议,对集中研修的内容、模式、时间、开课条件作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顺利启动培训,组织语数英98名教师于7月26日下午2:00在各自培训点报到,特组建了班委会,组织教师们对网络平台进行登录测试,确保每一位研修学员按时顺利登录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研修期间编排了巡查日程,由教研室、师训科全体同志组成的巡查组每天进行巡查指导,并提出指导意见。分科驻点跟踪辅导,各集中研修学习点都设置了各科班主任全程进行班级服务与管理,实施一天四点名制度,并对出勤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间,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能够认真观看视频、浏览资源、提交作业,积极参加在线研讨,每天集中学习6个多小时。经培训点负责人、班主任和全体学员共同评选,评出了26名同志为优秀学员,由教委颁发证书予以表彰。对于非全勤学员全市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学校将学员考勤情况纳入下一学年的年度考核之中,凡迟到(早退)达二次以上、事假达一天以上、病假达二天以上或旷课半天以上的学员其全部午餐补助费学校不予报销。
通过2010年语数外三科培训,各科教师知识面加宽,与专家交流及时的解决教学中的疑惑,极大地促进了我办中学的教育教学。
四、几点建议
1、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培训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常态。
(1)高中教师远程研修。山东省10万高中教师暑期远程全员培训工作三年来,我校一年一个新台阶。2008年获得泰安市暑期远程研修先进单位,2009年获得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组织单位。2010年泰安市初高中教师远程研修现场会在我校举行。今年我校又获得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示范学校。徐春华、张纪广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王栋被评为优秀管理员,王英珠郭金萍陈西强李振郑传军巩玉兵刘晓桑征林苍劲等39为教师被评为优秀学员。
(2)骨干教师培训。我校非常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榜样的带动作用,2010年又有2名教师被评为泰山名师,1名教师被评为教坛英才,1名教师被评为教学新星。2010年9月份,为进一步加强学科课堂教学的跟进、研究和督导,通过150多位一线教师的“公投”,在全体教师中“海选”出了五位特级教师、泰山名师和骨干教师成立了“学科课堂教学指导小组”。该小组是独立于学校教务处、教科所等职能处室之外的“民间组织”,其职责一是加强课堂教学的跟进、研究和指导,二是对于学校中的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培养和推广,三是负责部分教学督导和教学检查工作。学科教学指导小组的成立,充分证明了该校对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视和关注,体现了“办名校、出名师、育英才”的办学宗旨。
另外,学校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加强教师与兄弟单位的互相交流研讨。2010年4月15日,张校长带领教务处、教科所主任和高三级部备课组长到二中听课学习,共同研讨高三复习课的思路和上法。2010年9月25日下午3点在报告厅举行了一场题为《学校西点执行力》的专题讲座,香港联成教育集团的于兆兴教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二、狠抓教科研课题研究,向教科研要质量
(1)集体备课和听评课制度落实的扎扎实实。本学期在王校长引领下,老师们对于集体备课和听评课等教研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评课,形成了听者大胆说,教者虚心听,评后认真改的好现象。
(2)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课题研究是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阵地,“十一五”期间有我校承接了了国家科技部课题“青少年科技主题创新活动研究”,省创新教育课题“先学后教模块达标”课堂教学研究;市级课题“分层次教学的研究”、“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等。2010年“分层次教学的研究”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课题由市教科所专家鉴定并顺利结题。
(3)学科走班的措施得力。在总结高二高三选课走班经验的基础上,高一数学学科实施了“选课”和“选师”走班教学实验。通过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反思、总结、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较好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收获。这项实验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三、狠抓课堂教学研究,创新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益
(1)2010年9月我校实施“校长分包学科”制度,王校长带头分包艺体教研室。每位校长每天都要所包学科参加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在校长的带动下,教学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加强,学校形成了“人人关注课堂,人人变革课堂”的好现象。这一做法收受到了省规范化学校验收专家的好评。
(2)做好第八届创新课评比工作。我校第八届创新课评比活动,老师们特别重视,共有37位青年教师参加。有6位教师推荐到市直参赛,其中李莉(数学)、李玲(英语)获得第八届创新课评比泰安市一等奖;郑海青(语文)、周密(英语)、王兵(数学)获得第八届创新课评比市直一等奖;刘兴华(地理)获得第八届创新课评比市直二等奖。创新课总结会于11月23日召开。会上对创新课的过程进行了总结,特级教师宋士兰、张校长分别对创新课的上法和高效课堂的四个标准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一、培训主题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侧重于“教育信息化推进与实施策略(课堂教学应用)”和“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管理与使用(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备课、教学和研讨交流)”。
二、培训对象
我市乡村学校学前教育、小学和初中所有教师
三、培训目标
依据教育部《送教下乡培训指南》,围绕年度培训主题,依托市级教师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开展送教下乡培训。
送教下乡培训重在推动培训团队深入课堂、现场指导,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
四、培训形式
网络研修(16学时)、“送教+集中”(32学时)、校本研修(24学时)。
五、具体实施(2020年9月-2021年4月)
(一)网络研修:培训时间2020年10月-12月,委托XX市教育局指定的远程机构组织实施。
(二)送教下乡
2020年国培送教下乡培训覆盖全部乡村教师和所有学科,与全员培训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按照问题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环节组织实施。
1.主要学科(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等)送教以片区(全市共分为5个片区)为单位,小学科(音、体、美等)以市区为单位,整合全员培训完成。片区安排如下:
西
片:略
西南片:略
南
片:略
西北片:略
城周片:略
2.本年度送教下乡培训所有工作在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公室和各学科指导小组具体实施,总体安排如下:
(1)问题诊断:10月8日-10月25日,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公室组织6个小组(小学语文组、小学数学组、初中语文组、初中数学组、初中英语组及学前教育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至4次问题诊断工作。问题诊断结束后,向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以下简称项目办)提交诊断报告。项目办将组织学科专家对诊断报告进行分析、审核并形成最终报告。
(2)研课磨课:
11月-12月中旬,在问题诊断报告的基础上,紧扣本年度培训主题,项目办将分片开展研课磨课活动。各指导小组在研课磨课结束后向项目办提交一期培训简报。研课磨课的具体安排另文通知。
(3)成果展示:送教下乡成果展示活动将结合全员培训名师展示活动,于2021年3、4月份组织实施。
(4)总结提升:2021年4月份,开展优秀课例评选(论文和优质课评比,评比文件将于年底前出台)、进行培训总结、绩效考核评估、调研并制定下年度培训规划等活动。
(三)校本研修
为切实减轻基层教师的负担,提升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效,本学年度校本研修工作通过“中国教师研修网”上的个人学习平台,实行无纸化考核。考核内容共三项:
1.立足日常的教学教研工作,以上课、听课和研讨为主要活动形式,每位参训学员将个人听课记录或参加主题研讨记录,拍成图片,以JPG格式上传,每人不少于8篇(次);
一、以名师为资源——从成功经验中汲取专业养料
张铁道博士曾经这样告诫团员们:“吴正宪老师是一线老师的榜样和重要资源,也是团队的领军人物。我们研究吴老师,就是要学习她的课堂教学实践所体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研究她的专业成长过程、她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她自身行为所体现的教学价值观。我们不是简单地模仿吴老师,而是以吴老师作为‘好吃有营养’的专业食粮,使团队每个人都能够茁壮成长。”
团队以吴老师数十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为资源,研究吴老师的儿童观、儿童数学教育价值观、课堂教学观,研究吴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在认真阅读、梳理、研究吴正宪老师已经出版的著作、论文和相关文章的基础上,总结出能代表吴正宪老师的系统的教育思想框架,建构起“吴正宪儿童数学教育思想体系”,传播、延续吴老师的资源,推广吴老师的思想、策略、方法,进一步发挥名师资源、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研究中我们确立了如下的研究专题(如图)。围绕着这些专题,团员们制定研究计划,建立研究共同体,查阅文献、互动访谈,研究的过程是分享智慧的过程,大家通过交流,既为群体提供自己的意见与见解,又分享他人的观点和认识,真正实现了“从独白的数学走向对话的数学”,达到了一种个人与客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己的三位一体的数学对话的良好状态。在2010年6月18日工作站结业的那天,我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在专家的指导下正式出版了,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和肯定。
团队不仅以吴老师作为资源,在吴老师身后还有一支教育专家的队伍,每月一次的名师大讲堂是学员开阔视野,提升专业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两年的时间里,工作站举办了13期名师大课堂,先后请来了王尚志、孙晓天等多位专家。结合专家的思考与实践,从教育价值、教育的课程观、教学观等多方面为队员们做了高端的引领大,真可谓数学教师的“百家讲坛”。每一次大课堂结束后,团员们都带回沉甸甸的收获,这些新信息的源源不断,越发地促进教师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激发了队员们要做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的决心。
除此之外,读书也是我们走进专家的另一种方式。吴老师经常跟团员们说:“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人生,一位好教师要想飞的高,走得远,唯有静下心来读书,要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培养起来!”团队定期向队员们推荐优秀书目,并将推荐书的内容梗概通过网站介绍给大家,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为后续的发展积蓄释放的能源。
学习、研究、交流成为了团员成长的重要途径,在专业营养的浸润中团员们享受着自身成长的快乐。
以课例研修为路径——立足于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我们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一个教师什么时候进步得快?(主动反思)一个教师什么时候能自觉主动的反思?(受到刺激)当一位教师受到“外部刺激”的时候才能引起主动反思,有了自我反思才能知道自己的专业需求,有了专业需求才能去想办法获得进步。这个“获得的过程”就是团员进行研究的过程,这些“需求”就是我们研修的内容。我们尝试改变了以往教师的教研活动方式,变“被他人设计被他人培训”为“我设计我研修”的互动研修活动,在生动的课例比较研究中,获得深刻的专业体验。
课后访谈:每次工作站的课堂展示结束时,吴老师和队员们就会走上课堂,和学生们开始了对话……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后访谈,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通过学生的视角,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通过学生的视角,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学生,教师可以摒弃自己的许多“霸权假定”;课后访谈让我们真正的读懂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才让我们的团员“心里忽悠的地一下”,我们才“知道了学生的知道”。读懂学生就从这里植入,学生会告诉我们怎样做教师!
同课异构: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上课方式,从不同侧面突出了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方式在同一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上的特点。通过同课异构,观察教学环节,分析教学现象,领悟教学本质。老师们通过同课异构的活动,从一课一例的模仿状态中走出来,明白了要放眼长远,“回眸自己的教育故事”,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学到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双师同堂:团员和吴老师一起执教,吴老师在学生的生成之处,在执教教师不知所措之时,在学生的精彩表现之处……恰当进行点播,不仅使上课教师也使听课教师豁然开朗。2007年12月,年轻的王翠菊老师与吴老师双师同堂,共同讲授《角的度量》,当面对吴老师轻轻抱起学生的那一瞬,当吴老师追问到底是120度还是60度的那一刻,当吴老师对传统量角器稍作改造,让学生理解量角的方法的时候,小王老师发出感叹:我怎么没想到?在这次研修中,团队经历了“原汁原味的课堂——集体会诊共同备课——同伴互动,专家点拨——干预后的双师同堂——案例的比较性研讨”的研修活动,使每位教师亲眼目睹了对于一节课的反馈矫正、反思跟进的全过程。
在课例比较研究中,团员们深刻体会到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重要性,正是这一次次比较中的刺激和震动,才是团员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成长的动力。
三、以服务基层为重点——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成长自我
工作站的工作宗旨是在提供高质量教研服务中培育优秀教师。主要目的是探索为基层教师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山区教师提供高质量教研服务。在服务中让教师获得有指导的、连续不断的专业体验,这种体验在互动分享中又生成了新的资源,产生出具有几何级数特征的聚集效应、辐射效应。
工作站团员们在自我成长的同时也把服务基层作为作为自己历练自己的机会和责任。我们的足迹东到平谷的金海湖、密云的不老屯,西到门头沟的斋堂,南到大兴的安定和礼贤中心小学,北至怀柔的喇叭沟门,足迹踏遍了北京的各个区县。记不清有多少次,在夜色朦胧中启程,记不清多少个酷暑严寒,车窗外漆黑的夜幕还没有褪去,大家早已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前行,在车上吴老师和大家在忙碌工作;在车上老师们在简单地充饥;在车上主题活动设计的再研讨拉开了帷幕。
工作站带领骨干教师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研究课、专题报告、教材分析等多种项目,分类列出菜单,为基层学校提供“菜单式服务”。几年来,工作站的骨干教师走进等众多偏远山区小学,进行菜单式服务、主题式服务、连续式服务,开展系列研修活动。2009年以“在常态教学中研究真问题”为主题,团队一次次走进延庆教师的课堂,跟踪教师的教学实践,从“问题解决”主题研修——双师同堂、体验建构——诊断跟进、设计发展规划——连续干预、在改变自我中前行——在常态教学中研究真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尊重个体实践—分享同伴经验—共同学习成长—提升专业水平”,这样的连续干预,确保了研修活动成效。
几年中,工作站以“团队研修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实效的数学教师研修活动,不仅带动了5个远郊区县工作分站,还对众多基层教师产生了积极影响,把最专业的服务送给最需要的人,促进北京教育均衡化的发展。
四、以资源积累为目标——在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中历练团队。
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并千方百计地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力争精益求精。随着教改的发展,我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并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我大胆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改革实践和探索,减轻学生的负担,力争让学生在自主、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历年来,我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教学成绩显著。工作期间,我既教书又育人,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做人要自立自强,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在学习上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待人要宽厚,做事要有责任心;在生活上要勤劳节俭,生活俭朴。经常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做一个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由于我的出色表现,我曾先后被评为“xx市三八红旗手”、“xx市十佳教师”、“xx市骨干教师”、“xx市教学能手”、“xx市电化教学能手”、“xx市优秀教师”、“xx市教学能手”。
学历教育是教师研修的内容之一,它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拓宽教师的知识背景,改善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传统的教师学历教育以函授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存在的问题:一是集中面授时间长,工学矛盾大,进修成本高;二是专业设置少,不可能顾及到中小学每一个专业的所有教师;三是内容也只能以经院式通识性的理论课程为主,以致出现学历提升了,文凭拿到了,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不大。为了搞好学历教育,我们提出开拓创新,努力使学历教育校本化。我们和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办学,通过远程网络,让教师不受时空的限制,足不出校就能完成学历提升的教育。我们面向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开设了27个本、专科专业,参加学习的教师结合本职工作通过在岗自学教材、教授视频辅导、同事互助研讨、网上作业答疑等多种形式进行个性化的校本化的学,深受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欢迎,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历教育的校本化。2005年以来,我市网络学历教育共录取2535人,至2010年已有1524人顺利毕业,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二、因地制宜,不断追求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校本化
我们所说的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每一个在职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的一定课时的专业教育,这是一种全员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二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业务部门为了一定的目的要求、组织开展的各类专题或骨干培训,如校长及各层级学校管理干部的培训,各学科新教师或骨干教师培训等。十一五以来,我们采用了两项措施:一是通过网络实施全员的非学历继续教育。(1)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合作。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合作,为中小学教师开设的270多个专题和课程,每年组织需要参加全员培训、需要完成继续教育课时的数千名中小学教师,结合本校本岗位本人的具体实际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的校本培训。(2)提供校本化继续教育平台。我们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研发,通过自学教材、视频辅导、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考核等方式,对全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有效教学、”“塑健康心理,做阳光教师”的全员远程非学历继续教育,为所有需要完成继续教育课时的教师提供了校本化的继续教育平台。
二是将各类专题培训班办到基层的学校,实现教师研修的校本化。近年来,我们和以往一样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举办了各种专题培训班,有校长培训班、教导主任培训班、小学(语文、数学、外语)骨干教师培训班、初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骨干教师培训班等。为了使这一类专题骨干培训实现校本化,这几年除了理论的通识的专家讲座集中在进修学校进行外,更多地把培训班放到基层学校。在培训中,做到培训工作与学校的管理实践和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听汇报、看资料、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观摩活动、听课评课、研讨交流等形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将培训落到实处。
三、以课题为抓手。对实验学校进行校本研修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