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26 11:58: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经典古诗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经典古诗文

篇(1)

一、牢牢抓住经典古诗文教学的主线:诵读、吟诵甚至歌唱

诵读是教学古诗词最重要的门道。每首诗都是作者当时思想的高度浓缩,情感是古诗的灵魂,而每首诗的诗魂又是无形的东西,要附着诗眼来表现。要想感悟诗魂,要经过三个板块,1.初步感知诗意,走进诗中;2.阅读文本感悟诗情;3.与文本对话,走入诗魂。故此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对诗中蕴含的感情、饱含的道理、作者创作时的感受、教学者朗诵时的语感以及学习古诗所获得的审美愉悦等诸多方面都要通过吟诵来实现,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教学。

教学古诗,朗读、吟唱一定要下功夫。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重视古诗词字音、句子的朗读,读出感情。抓住“字词”朗读,进行拓展,体会作者的情思或意理。若朗读时少了韵味,功力不足,就要从诗词格律上下功夫,补一补,明白朗读古诗词“平长仄短”的道理。字的读音为“第一、二声”朗读时读长一些,字的读音为“第三、四声”朗读时则短促。2.朗读指导要有层次,读出诗词韵味,抑扬顿挫。通过细心地指导,层层朗读,师生与诗人等情感产生了共振的感觉,为深入领悟古诗意境做了重要的铺垫。

二、抓住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进入意境

意境即意象。古诗词中的意境很重要,有多种含义,这些均要靠读者自己去开发,理解、领悟诗的意境比了解诗的意思更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这一切要靠教师的熏陶感染。那么怎样带领学生进入意境呢?学生进入意境犹如步入庭院深深,踏入院中美景天地,要入多重门。

打开第一扇门,就是读了整首诗或词,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印象。读完《清平乐·村居》,我们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美丽的秋景茅屋低小,但溪水流长,翁媪一家其乐融融的画面跃然纸上。

第二扇门,抓诗眼。古诗词大多词语精炼,教师在教学时,要还原当年作者的写作过程,领悟作者创作时情感深处的境界。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可以抓住“相媚好、卧剥”几个词进行拓展,发展孩子的想象、思维,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打开了两道门之后,教师还要做些什么?1.要注意课外资料的链接,要把有关诗词从尘封记忆中唤醒。教学中不仅要在理解古诗词上把握难易度,还可以在讲解、学习环节中串联以前熟悉的诗文,这样既唤醒学生的记忆,又丰富了古诗词的教学内容。2.利用生活经验想象来丰富意境。在教学古诗词时不妨多用生活与现实联系,想一想古诗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沟通历史,学活诗文。比如在学习清代高鼎《村居》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或想一想自己春天里放学后,在郊外是如何和小伙伴们放风筝的?当时的心情怎样?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能走进作者,走进诗中,学好诗文。3.带学生进入意境,教师还要充满激情。教学古诗词也不能是老学究,带学生入境,自己要充满激情,激情要自然而不能矫情。因为教师是一本书,教师有怎样的情感,学生就有什么样的情感。4.教师有时还要做适当点拨。有些古诗词也不一定都要联系实际,比如《题西林壁》这样的哲理诗,要让读者和学生从诗中跳出来即可,明白只在山中看问题就容易把问题看偏,若联系实际很容易误导学生生搬硬套其中的道理。

三、适时讲解时代背景

我们知道每首古诗词的产生都有特定背景,距现在时代较为久远,而现在儿童生活经验缺乏,文化视野也不是很开阔,这在理解古诗词上思想落差大,增加了难度。另外有古诗词词句凝炼,作者的思维跳跃性大,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故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本着顺学而导的原则,可采取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对当时背景有所了解。上课时教师可设置悬念:作者写作时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呢?学生有了想知道的欲望,此时让了解的学生给予解答,老师做必要的补充,这样让学生了解古诗词时代背景可谓水到渠成。

篇(2)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5―0051―01

经典古诗文是大家公认的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备极高的文学鉴赏性。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在学生中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汲取民族语言精华,接收中华灿烂文化熏陶的捷径。笔者就经典古诗文的诵读浅谈以下几方面的心得。

一、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的实施途径

1. 教师教材的开发。教师应整理适合不同学习层次学生认知能力的经典古诗文作品和相关资料,形成三个阶段的、有序的诵读计划,着手搜集并编写相关的教材。指导学生对作者的生平经历进行一些生动性、生活化的整理,使之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便于学生的理解。

2. 学生资源的开发。调查学生的古典知识的基础和每一个阶段知识的积累。开发学生中比较好的资源,形成良性的互补作用,开展古典文化的一些初步的研究型学习阅读和研究,促进良好的古典文化氛围。

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的实施策略

1. 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研究方法指导。(1)理论学习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有关诵读指导的理论文章,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进而更有效地指导课题研究和实践操作。(2)问卷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问卷、谈话的形式,了解被教育对象和教学者对该课题的认识,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和对的效果。(3)活动提升法:举行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古诗文名句天空比赛等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并能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传统。

2. 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的实施落实。(1)传授经典古诗文诵读技巧的必要性。诵读作为一种“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它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由表面含义到深层含义到潜在的全面感知,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因此,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古诗文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只有建立在多读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朗读技巧能使学生更好地体味和把握诗词的语言、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经典古诗文诵读方法的指导。诵读是传统语文学习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朱熹在《童蒙须知》中就十分强调诵读的重要性。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存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在读中感悟、理解、体会,自然会有收获,这对培养学生文言文乃至语文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对诗、词、曲、赋宜采用以诵读法之背诵为主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列举顺序法、巧记法、情境法、抓点法、竞记法、角色法等背诵等方法。

三、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的评价

首先,由学校经典诵读委员会和学生代表共同讨论制定《经典古诗文诵读考级标准》,明确以诵读的数量、诵读的质量、口头语书面表达三个方面作为考级的内容,并在每学年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参加。

篇(3)

中华古诗文诵读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小学生正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关键时刻,通过中华古诗文的诵读,让孩子们萃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领会圣贤精神,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操守,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对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落实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呢?

一、选择合适的古诗文

1.选择传统的、民族的、经典的中华古诗文

传统的、民族的、经典的中华古诗文中渗透着圣贤教诲、人格教育、文化素养等丰富内涵。目前,有些小学已将诵读活动列入学校的阅读课程之内,诵读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教学段的不同,从《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孟子》《庄子》以及唐诗宋词中的经典名篇、现当代优秀儿童诗中选择,这些古诗文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道德修养渗透其中,将对孩子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选择小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经典古诗文篇段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选择不同学段小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经典古诗文篇段,并确定必读、必背的篇目,以达到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目的。选择读本应始终把握生命内涵可贵的信条。如《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中的作品大都反映了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生,赞美正直善良的品格,追求安定幸福的生活等,我们通过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不仅帮助学生完成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的学习目标,并在诵读这些优秀诗文的过程中,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丰富了优秀诗文积累,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为学生今后诗文诵读拓展活动积累了经验。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少年儿童思维活跃,但注意力持久性相对薄弱,在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活动中,也许会随着最初的新鲜感的消逝,很容易感到诵读活动枯燥乏味,甚至产生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应多鼓励、多赏识,多采用主题鲜明、新颖活泼的形式,不断变换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诵读兴趣。

1.开展班级“古诗文诵读展示会”

为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可以经常开展班级古诗文诵读展示会,准备一些小学生喜欢的小物件作为奖品,同学们争相在展示会上汇报自己某一阶段的诵读成果。汇报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有的学生单枪匹马展示个人成果,有的结伴而诵,有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诵读展示。学生在展示中不断地巩固所诵读的诗词美文,同时这一过程又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喜爱诵读的星星之火已经点燃!

2.亲子背诵,邀家长同行

在诵读活动中开展“亲子诵读”,每天将诵读的内容通过《家校联系本》告知家长,尽量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通过签字时的浏览便可知孩子的诵读进度,以便做好每周保证学生在家有机会展示所学的经典内容的家校配合工作。学生将所诵读的诗词与家长交流,促进学生诵读的激情,点燃家长诵读的热情,调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学经典、读经典、背经典,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诵读经典古诗文是重要而且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活动,我们的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已有燎原之势。

3.举行“古诗文擂台赛”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文知识擂台赛”,各班选拔出六名代表参加比赛,其余同学充当拉拉队,当出现场上选手无法解答的问题时,自然转为场下观众举手抢答。题型多样,场上选手冷静接受挑战,场下观众也积极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和热情。

4.师生比武

要求学生诵读中华古诗文,做老师的也需努力率先垂范。因此,每次诵读课上老师也要非常认真地去读,边读边思边背,同时和学生开展比赛。有时老师故意背错一两句,学生们听得可认真了,纷纷举手帮老师指出错误之处,看着老师诵读也出洋相,平时诵读有困难的学生热情也提高了许多。

三、摸索具体的诵读方法

中华古诗文诵读,不同于教材体系的语文课教学,不能进行“传道授业”式的讲解,这样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对经典原文作照搬理解,这样会望文生义;另外,古文的拗口对学生诵读也是一大挑战。因此,老师在开展活动时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丰富诵读形式,让诵读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

1.配乐诵读

许多短小精悍的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配上音乐更能读出语境,多读几遍就能背诵了。如《江雪》的诵读,先引导学生拿笔画出诗中写到的山、径、舟、翁、江雪这些景物,然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从背景资料中看到诗人的思想情感,在音乐烘托下,“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师生仿佛看到了一个孤独的柳宗元,更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坚强的柳宗元,不知不觉中诗句也留在脑中了。

2.找押韵字

在背诵过程中,遇到一般性的诗词,可引导学生把每句中的押韵字找出来,再读这个句子,逐渐地这首诗词就能背诵了。

3.展开想象

用品读、想象在学生的脑中描绘一幅完整的画面,这就使学生原本脑中的零散文字转换成鲜活的图像,并且连贯地流动起来。学生自然而然地也就理解了古诗文的大意,也进一步走入了古诗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如诵读《清平乐・村居》时,优美的画面、悠扬的古曲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份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气氛。当学生自由地感悟后,适时抛出问题“谁醉?”“为什么醉?”学生一遍遍诵读过后,显然知道是老两口醉了。一句提醒“陶醉的仅仅是老两口吗”,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明白了词人写词的目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他们真正与词人的心一起跃动,走进了词人文字书写的意境,诵读得更加有滋有味了。

4.其他方法

诵读课上,可让学生领读、齐读、比赛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默读……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诵多读。还可以通过听录音跟读、模仿老师诵读、“分期付款”诵读、小组互助诵读等方法推动诵读活动的开展。除了诵读课堂,平时要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诵读的环境,利用早读、晨会的时间播放中华古诗文录音、动画,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诵,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给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给予灵活的评价机制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4-0077-01

我们凭借课内外结合,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将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课内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方法

校本课程的古诗文教学,有别于一般语文课堂上有功利性的考试的古诗文教学,其主要特点是“直面经典”和“不求甚解”。不涉及考试,教师轻松地教,学生开心地学,教师可高诵恬吟,学生可手舞足蹈。可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1)初读古诗(文),整体感知。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然后,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抽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这一环节,教师可相机适当范读。不管学生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坚持读下去就好,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提高文化教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薰习”。

(2)适当延伸,拓展诵读。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做总结时,可以告诉学生,黄鹤楼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与李白同时代的崔颢,写下了千古绝唱的《黄鹤楼》,就连李白都自愧不如。

二、课外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激励方式

“小学生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除了每周一节的校本课外,其主要内容是在平时的课外和校外。激励和保持小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十分重要。

(1)“家长的热情”感染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某项内容,家长和教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若起初学生未进入状态,就需要家长耐心等待学生的进步。只要长期坚持,一定能够感染他们。后来,不但家长有了兴趣,甚至还和孩子一起读古诗,有的还会在家庭展开诵读古诗文竞赛。

(2)“成就感”提高兴趣。对功课好的学生,固然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功课比较差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就应立即表扬、赞赏,让他得到对他而言难能可贵的成就感。

三、多元化的古诗文诵读评价途径与方式

(1)考段式评价。是指根据《读本》规定的十段内容,逐段进行效果考查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古诗文诵读评价的主要方式。评价主体是古诗文诵读考段委员会(包括小学生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课题组的教师、部分家长、同学),评价对象是学生个体。结合考段式评价的以下四个特点,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一是评价的针对性。《读本》对每一段要考查的内容、目标都有明确规定,考段式评价正是根据这些内容考查的,所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二是评价的阶段性。古诗文诵读的段位从一段到九段,呈阶梯式上升,考段评价的时间固定在每年上半年的六月、七月,下半年的十一月、十二月。因此,这种评价具有阶段性。三是评价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报考及什么时候报考;学生考段失败,可以重考,允许多次参考。四是评价的激励性。考段式评价,最后可以得到段位证书。颁发段位证书是对学生诵读成功的肯定,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之长时间保持学习热情,形成强烈的荣誉感。

(2)班级式评价。是指在班级内对学生诵读的运作及效果进行的一种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评价结论表现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象征性的实物(如小红花、五角星、小奖状等)。教师作为诵读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应大力开展诵读活动,积极营造诵读氛围。根据不同的诵读活动,采取不同的评价手段,使班级式评价成为督促、激励学生有效诵读、成功考段的重要驱动力。

(3)家庭式评价。是指在家庭内,对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运作及效果进行的一种评价。评价主体是家长及学生。因为我们提倡古诗诵读活动尽量在课外进行,所以家庭应该是学生诵读的主要阵地,家长应成为孩子诵读古诗文的督促者、激励者。与班级式评价相比较,虽然家庭式评价没能营造大的诵读氛围、竞争氛围的优势,但只要家长积极参与,开展各种亲子诵读活动,就能给孩子惊喜、兴趣激励与动力,促使其更有效地诵读。家庭式评价对孩子来说更具激励性,因为这种评价结论表现出的形式更多样,更符合孩子的口味,除口头表扬、象征性实物奖励外,还可以是孩子自主选择的某种物质奖励,如小食品、零花钱、玩具、文具、图书、到游乐场所游玩等等。因此,应积极倡导家长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的评价中来。

(4)小档案袋式评价。是指把学生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汇集起来进行考查的一种评价。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建立档案袋。那么,古诗文诵读小档案可以作为学生个人档案袋里的一项重要内容。装入小档案袋的内容可以有古诗文绘画作品,书法作品,读背古诗文的录音磁带,根据古诗文改写的散文、打油诗,参与诵读活动的相关照片、录像、获奖证书、奖品,发表的作品,段位证书,等等。

一代新人的成长,将受益于经典古诗文的文学滋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都将成为中华新一代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能把孩子们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成为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

篇(5)

一、传承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经典诗文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优秀的传统道德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魂、民族根。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主要指的是以儒家伦理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道德精华。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的意识淡薄,所以我在诵读课中让学生诵读《弟子规》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律,以“诚”为先的交往准则,以“礼”为先的行为规范,以“孝”为先的家庭伦理,以“俭”为先的立家之本,以“仁”为先的待人之心。这些都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再如诵读《三字经》的内容,“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在诵读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指导学生诵读,还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在诵读中不仅使学生积淀了知识,还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发愤读书、孝敬父母以及行为准则的印迹,对培养学生品德,激发学生勤学上进,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人民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推动力量。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就一定要跟先进的、卓越的比,比民族的志气和民族的自尊,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中华古诗词中不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丰富物产、辽阔疆域等名篇,教师利用诵读课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可谓水到渠成。如学习陆游的《示儿》可以利用作者的遗虑、遗愤、遗言、遗憾几个问题,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在心底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人人都说家乡好,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无处不存在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如学习《泊瓜洲船》、《忆江南》等古诗让学生在体会作者的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中,扣动学生爱家乡之心弦,然后再扩大到整个国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还应先从教育学生同情他人,爱身边的亲人,关心师友做起。如《锄禾》在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的同时,还应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学习“送别诗”后,要启发学生心中有他人,播撒友爱的种子,为萌生爱国主义思想奠定心理基础。

三、注重人格教育

培养学生的真善美,是我们诵经活动的最终目标。中华古诗文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荟集着儒、道、墨等诸家的深刻思想,这些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古诗文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合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

篇(6)

1. 指导阅读,体味美感。古诗的平仄、对仗、韵脚等艺术手段赋予诗句无限的魅力,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鉴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朗读方法,以及示范性的诵读,是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世界的金钥匙。以课文《山行》为例:第一步,笔者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第二步,教师自己入情入境地范读,引起共鸣;第三步,师生共同讨论,确定诗的重音,读出抑扬顿挫的音律美;第四步,配乐朗诵,读出感情。如此四步骤,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走进古诗便水到渠成。

2. 融于音乐,营造氛围。诗与音乐本是同根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诗是语言和音乐合成的艺术。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韵律,恰当的吟诵,会增强感染力,让人痴迷,让人陶醉。青年名师戴建荣执教《回乡偶书》,紧紧抓住了古诗的声乐特点,带领学生吟之、唱之、舞之。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播放配乐诗的歌曲,学生轻轻跟唱;接着不放音乐,学生跟着教师的手势半读半唱,然后按照平仄的规律唱诗。最后,在吟诵的基础上,师生摇头晃脑,手舞足蹈(配合哑语动作舞诗)。教者重视诗的音律对诗的学习作用,其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3. 回环复沓,熟读成诵。因为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期,多背诵一些古诗词不仅终生不忘,而且终生受益。所谓“回环复沓”的诵读形式,就是强调反复地读,完整地读,来来回回地读,全班齐读,小组赛读,小组轮读,两句两句地轮读……如寿镜吾老先生般摇头晃脑,如痴如醉,或婉约,或铿锵,或低回,或高昂。

二、深入浅出?摇?摇?摇教之自然

对古诗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词佳句,教师应深入浅出,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指导,尤其要重视发挥语感的功能引导学生进行品味、欣赏和理解。

1. 电教手段,显象得意。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采用电化教育,以生动可感的形象为中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形象领会诗歌的意境。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播放瀑布录音,可以达到渲染气氛的目的;在教学《一去二三里》时,教师播放录像:炊烟缭绕的村舍、古朴雅致的亭台、灼灼开放的桃花,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显象得意,将形象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学生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2. 有意曲解,欲擒故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痕迹的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有时,教师不动声色地有意曲解,让学生给教师挑毛病,欲擒故纵,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古诗《草》时,创设情境,自己当“奶奶”,让学生当“孙子”背诵《草》,其中有这样的片段:

师: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吗写草呀?

生(一愣):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们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诗)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后两句的意思,我听懂了,你看,我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了!

多么别有新意的一番误听、误读、误解啊!将“枯荣”曲解成“窟窿”,有意识地让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辨读音、悟字义、讲诗意,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语感训练。

3. 亲近自然,回归生活。亲近自然,亲近生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本质。把古典诗词的学习与大自然的轮化结合在一起,在不同的时节吟诵不同的诗句,可以激活诞生在遥远年代里的沉睡在纸上的诗词。例如,春游青草地,吟诵《草》;夏观绿菏池,咏出《小池》;秋赏枫林,共吟《山行》;步入凄冷的冬,咏诵《江雪》。这样,顺着四季走来,一路琅琅童音,既让学生领略了四季的不同,回归生活的本真,又达到了流畅记忆的效果。

三、勤于习练?摇?摇?摇成习亦然

1. 晨读晚诵,手不释卷。“连续反复的活动,是对天赋之门的叩启。”每天早晨学生一到校立刻开始自由诵读诗文(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可进行跟读)。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提高诵读效率。每天放学前,教师布置给学生适量的诗文诵读内容,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之下进行诵读,有条不紊地完成每学年的诵读任务。

篇(7)

诵读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学习方法,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古诗文诵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诗文当中的内涵,提高学生文化储备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有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我国的优秀文化与古诗文内在情感。所以我们必须予以经典古诗文诵读高度的重视。

一、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问题

(一)朗诵背诗混淆了概念

因部分教师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所以一些教师并没有明确诵读与背诗之间的区别。教师误以为朗诵就是背诵古诗,只要熟记、硬背古诗内容即可[1]。要求学生将所有的古诗文全部背诵下来,并没有带领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诵读古诗的内容理解。然而事实上,诵读设计的初衷并非如此。虽然诵读缺失要求学生需要熟记古诗文内容,可是熟记却并不是其最终的根本目的。如果学生仅仅能够做到背诵古诗,但是却不了解古诗涵义,那么古诗诵读就是去了原有的涵义。这不仅是在浪费教学时间,同时也无法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2]。

(二)课堂诵读时间不足

目前国内大部分小学教学一堂课的时间都是 40 分钟,为了保障教学进度,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单独设置诵读课程,语文教师也没有将正常课程的时间划分结构,为诵读教学提供时间与空间学习。即便存在诵读教学需要,教师也只不过是让学生拿出课本读一两遍。教师安排诵读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课后与课前诵读,要求学生在不占用课堂时间的基础上,做到古诗文内容的熟练记忆。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所以学生并不能在诵读的过程中,真正了解古诗文的人文学习价值。

(三)诵读太过主观化

教学主观化是现在诵读教学最大的弊病与常见的问题。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中,一般为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方式学习。教师通过语言的方式,控制学生的情感抒发与阅读速度。虽然教师要求学生在诵读中,必需带有感情,不过教师却没有告诉什么是感情,用哪种感情诵读。教师只是盲目的按照教师的诵读方法诵读课本,教师的速度快慢以及词句停顿衔接等,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方式,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培养,只是单纯的将自己对古诗文内容的情感和理解传达给学生。学生无法真正领悟古诗文深层的意境和涵义。

二、优化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办法

(一)充分结合诵读与教学内容

虽然诵读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但是诵读教学也需要为其提供一定独立的空间和时间。诵读与语文教学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诵读教学中,教师不妨越过领读的部分,要求学生自行阅读,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讲解古诗文的内容。在这样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在学生了解了基础知识以后,组织学生完成古诗文的诵读,提升学生的古诗文印象。如在学习了《静夜思》这首古诗以后,学生在诵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李白会思念家乡,难道在看看月亮的时候看到

什么了吗?之后教师开始讲解李白为何会思念家乡,结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进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教学,使学生领悟古诗文涵义,提高古诗文理解水平。

(二)开展多样化诵读活动

为吸引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不妨开展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诵读学习。如教师不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内容表演,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决定表演内容。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表演效果。学生在课后一定会仔细剖析古诗文人物、情节与内容。在表演的过程中既提升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深度,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对学生古诗文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诵读时间

保障诵读教学价值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防止诵读形式化[3]。为了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发挥诵读学习价值。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诵读时间,在诵读的过程中,建立深刻的印象。学校不妨修改课程表结构,每周单独列出 1-2 课时作为诵读学习时间。此外学校也可以在大课间实践播放古诗文名家朗读,增强学生学习记忆,感受古诗文文化熏陶。

结语:

古诗文的诵读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古诗文意义,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在诵读的过程汇总使学生继承与弘扬伟大的中华文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古诗文诵读,加强古诗文诵读环节。创新诵读模式,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这不仅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继承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篇(8)

语文学科既具人文性又有工具性特点,“不仅文以载道,而且在教学中‘披文以入境’,可以产生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自先秦诸子到唐宋诗词,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历代散文,这些经久不衰的古典诗词文赋是几千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所在,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和心灵。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以培才育德为己任的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利用并有效把握小学生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的特点,通过“读诗文韵律、感诗文意蕴、悟诗文情境”等形式,积极有效地开展“传学强其身、育德正其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铺路。开展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影响。

一、开展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积极意义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历史性需要。“没有传承,就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实和未来”。历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诗文,既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又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凝聚和体现;既是民族文化积淀而成的教科书,又是民族素养的长效滋养剂。炎黄子孙应把传承历史文化视为天职和己任。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性需要。“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成败,懂兴衰更替,以更好地开创和发展未来”。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中坚力量。通过古诗文诵读,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学生身心中流淌,这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三是现代学生“以学强身、启迪心智、陶情明理”的现实性需要。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直面呈现,现代教育中传统经典文化元素越发减少,加之西方文化的不断侵袭,许多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与现代文化相比较,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不只是“传承”的问题,它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修养和识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优势功能;在启智益能、陶情明理和修身养性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简要实践

1.潜移默化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唯情趣论”且缺乏责任自控意识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应当寻求寓教于乐的古诗文诵读教学方法,从中收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活动效果。一是通过张贴古代文人画像,把《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及唐诗宋词等经典诗文名句显现出来,丰富校园文化环境,努力做到“让每一块墙壁都在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能育人”,从而让小学生常见生趣、日久生情。二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认知情况,积极开展以学习兴趣小组为主要平台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并利用传统节日、纪念、庆祝等契机,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比赛、演讲和文艺表演等活动,为小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自我的空间,从中取得“以赛激趣促读”的效应。三是落实课时,在最低标准上保证诵读时间。如每天安排15~20分钟的时间,或每周安排一课时,用于小学生诵读经典或教师指导诵读;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诗词歌赋和诗词音乐,努力营造“书香满园关不住,一缕墨韵顺风来”的氛围,让小学生经常沐浴在经典文化长河之中。

篇(9)

我校坚持以德治校的方向,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现代教育相整合,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养,创造经典人生,目前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成立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组织机构。由校长亲自任组长,组员由教导处、政教处、团支部、大队部和教师代表组成。专门制定了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各班分别由班主任和校本科任教师负责指导诵读。

二、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更好地推进经典诵读活动

1.利用文化走廊宣传国学经典。为了使经典诵读收到实效,使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教育落到实处,我们从育人环境入手,在校园中营造了诵读活动阵地,建设了“国学经典诵读、传统美德、校园文化展板”,我们在四号楼的三个楼层的走廊里建设了几十个国学专版,精选了《弟子规》和《三字经》部分内容,让学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感受到润物无声的国学经典文化熏陶。

2.利用班级板报宣传国学经典。全校每个班级利用班级后面的黑板做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学经典板报,让学生感受到国学文化氛围。

3.利用学生手抄报宣传国学经典。学生手抄报的内容有国学、古诗词经典名句,传统美德格言、图画、剪纸等,有的班级把它悬挂在班级的墙壁上,可谓是校园处处是教室,学生处处可诵读。这样,不仅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诵读经典创设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方便了学生的诵读和记忆。

三、开发校本教材,使特色项目课程化

2007年,我校的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及各年级骨干教师在工作之余,齐心协作,查阅了大量经典古诗文,选编了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校本教材《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读本》,在选材过程中,我们本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分年段编写的原则,编写了这套校本教材。2007年10月,正式编印完成,投入使用。

这套教材共分为三册:上、中、下,每册均分为诵读和选读两部分。上册和中册主要以古诗诵读精选为主,供一至三年级学生使用;下册主要以经典古诗词、文言文为主,还选编《四大名著》《论语》等经典篇章,供四至六年级学生使用。两册的选读部分为《弟子规》《增广贤文》《三字经》等内容。每册的诵读内容要求学生熟读成诵,选读部分内容以了解为主、理解记忆为辅。

2012年,根据师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又对校本教材进行了大幅度改进和二次印刷,现在的教材内容更精确、更完整、实用性更强。

四、建章立制、落实载体、丰富形式、真抓实干

为了将国学经典诵读落在实处,我们建立了六个保障机制:(1)定时间,每天早上7:30-7:50为全校经典诵读时间,天天如此,雷打不动,并且将校本课每周一课时纳入课时当中,(在我们的课表中有体现各位领导可以查看),从时间上予以保障;(2)定人员,每堂课有校本教师专人负责,师生共读,从教学人员上予以保障;(3)定内容,以校本教材为主,杜绝诵读内容的随意性,从内容上予以保障;(4)提供经费,提供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我们刚派出四位教师去上海学习)从经费上予以保障;(5)广泛宣传,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为诵读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五、经过广大教师的长期努力,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篇(10)

中小学教育是中小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主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其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使学生身体得到正常发育、健康成长;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及创造美的能力;逐步养成符合社会要求规范的道德行为和思想品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并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的育人活动。引导和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是义务教育中不可缺少一部分,也是义务教育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可以培养中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中小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中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兴趣的培养,增强我国传统经典文化对中小学生的熏陶,对保护我国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经典文化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外来文化的入侵越来越明显,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也越来越大。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层力量,教育和培养中小学生对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就显得尤为迫切。本论文将重点探讨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一、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兴趣的意义

在现阶段,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有着很重要的显示意义。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对以后的人生发展都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诵读古诗文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经验和相关数据表明,一个人成年之后,脑海中记忆的古诗文大多数是小学、中学所诵记的。因而,通过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必然使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感染,为丰富一生的文化积淀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古典诗歌,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小学生增强语感,增强记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强化民族精神,同时践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中小学阶段促进学生大量吸收积累祖国优秀语言精华、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加强人文修养,不仅是提高中小学生语文水平的好方法,也是每一个中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其中优美的诗词文赋无疑是这条璀璨星河中无数闪耀的明星。从古诗文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来看,古诗文往往用最浓缩的语言,它形象生动、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记录真挚的感情、美好的景色或难忘的事件。培养中小学生品位古诗文的过程,就是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对古诗文逐字逐句的品位,对古人写诗文场景的回忆和感受,学生的审美能力便会慢慢的得到提升,古诗文语言精练,用字精准,引人深思。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典故,充分说明了古人对用字造句的严格要求,也充分说明了古诗文之所以经典的缘由。培养和激发中小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用字用词准确性的锻炼,可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兴趣的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在很多地区,中小学生的教育不尽人意,对古诗文的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一部分老师抱着“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观点,只是让学生单纯的背诵古诗文,而不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意义;有些老师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其它课文一样,只是教会学生如何读、怎么写及其诗文的意思即可,不能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进程和文化传播速度日益加快,文字传播的载体也变得多样化。这些变化,使得中小学生能够更早地、更多地接受新事物。因而,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要结合多方面的力量,综合学校教育、家庭的教育、社会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一)改进策略,重视教学方法

我们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古诗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的方法同样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古诗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不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对课堂和所学对象产生一种排斥感。

1、和学生做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对各种事物的理解都处在朦胧的阶段,对事物的接触较少,进入校园,对所接触的事情都有一种好奇感、陌生感。在小学生的眼里,传授知识的老师既可敬又可怕。基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师应该尝试着和自己的学生做朋友,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在教书的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消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障碍,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2、给学生讲故事,创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许多经典的古诗文,在其创作的过程中、流传的过程中,都有许多经典的故事。喜欢听故事也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把古诗文作品流传过程中包涵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传奇,把握时机,予以穿插,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体会作者情感,也可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生活中得到调节,享受轻松、愉快。

3、让学生比记忆,激发互相竞争的局面

在各种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有:古诗文接龙、对诗、古诗配对等。即先出示要求,例如,背诵唐代诗人写的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文,或是背诵送别诗,或是出示诗人的名字,要求学生背诵他的诗等等,学生按要求接背。或者是一个学生背诵一首诗中的一句,指名另一个接着背诵出这首诗,背出者胜一步,对胜出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在培养兴趣方面,有着很好的示范功能。

(二)改变观念,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为此,在培养古诗文兴趣方面,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些能激发孩子兴趣的读物,到达增加知识,提高素质的目的。

1、购买课外读物

课外读物如一些少儿读物,以绘画、图文和注释的形式来全方位地阐述古诗文所表达的涵义,尤其是一些写景的诗文,通过画面更加直白地描述了诗文表达的景色、情景。这些优秀的读物,对每个汉字配以汉语拼音,学生在有了基本的拼音知识之后,也可以很好地进行自学。

2、聘请家庭教师

在古诗文方面,一些语文老师和家长可能没有基本的文学素养,对孩子无法进行基本的教育,加之学生在学校的课程又多,无法深入透彻地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着聘请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利用周末或者晚上闲余时间,来为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辅导,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上一篇: 中期检查报告 下一篇: 项目资金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