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证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10 16:53: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土地公证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土地公证书

篇(1)

现因甲方在xx区《xx片》征用工业建设用地,由于建设需要,现在该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平整。甲方就该项目发包,由乙方负责承包施工。现就发包与承包的相关事宜,经甲、乙双方通过充分协商协论,已达成共识,并特定本协议书,共守信约。

一、土地平整工程项目的座址、范围四至和面积。

甲方同意把本公司在xx区《xx片》的建设用地平整工程项目发包给乙方。乙方愿意予以承包。范围四至、面积按县建设局测绘提供纸认定标准为准。(甲方应向乙方提供施工图纸,双方现场确认无异议)。

二、土地平整价格及其工程付款形式

1.经甲乙双方协商议定:围填每立方米9(玖)元。总围填土方预计XX00立方米,实际按建委测算图纸数据为准,不包括厂区土寺平整(另行计算,以验收为准)。

2.本工程付款方式

本协议签订生效后,甲方先支付30000(叁万)元订金。工程结束验收合格后一次性按照总土方量付款。

三、土地平整标准及其实际要求

1.乙方在围填施工时,应确保施工质量,工程完成时,应由满载的工程车重新压实一遍。围填高度应以公路面为标准,下降2(贰)米的高度填平。

2.乙方围填土方时,应符合相关平整土地的要求,不得使用风化土、杂土及劣质土填地,否则视违约责任。

四、工程期限

乙方自签订合同之日起,工程必须在1000(壹仟)天内完成,否则视违约责任。

五、责任范围

甲方:

1.应按照上述内容,工程完成验收后即日支付工程款项(经国家相关部门测量为准),否则,视违约责任。

2.甲方有权派员现场监督工程质量,如发现施工及质量问题,责成乙方返工,所有费用乙方负责,并且不能拖延施工期限。

3.施工前甲方应向乙方提交测绘施工图纸,现场双方经过商定认可。

4.履行与土地平整发包方相应的义务。

乙方:

1.应按照上述条款内容,精心组织力量进行施工。

2.接受甲方对工程的质量要求,把好质量关。

3.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领款结帐后,应开具正式发票给甲方入账。

4.注意施工安全并担负施工安全责任。工程中的安全责任,与甲方无关。

六、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如果违约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相关责任,由违约方负担责任及赔偿。

2.人为不可抗力,如雷雨大风天气无法施工的特殊情况,经与甲方商榷同意后,扣除其影响施工的天数。否则,超过规定的1000(壹仟)天无法完成工程,甲方即取消剩余施工款项并追究乙方相应的经济损失。

七、附则

1.自本协议书签字生效后,双方应共守信约,任何一方不得随意转包第三方,否则视违约责任。

2.在本协议书签字生效后,若对本协议相关条款有修改或补充时,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另行签订补充协议书文本,方可有效。今后任何补充协议书都是本协议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3.未尽事宜另行协商解决。

篇(2)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719/14-1279/tu.2015.34.079

0引言

路基时时刻刻都要承受来自路面的所有压力,所以,保证路基建设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打好了地基,才能够方便后续施工工作的进行。如果地基处理不好,就很有可能带来诸如公路裂缝和沉降等严重问题,对社会经济和人身安全造成一定损害。因此,在进行软土地基施工时,必须要充分结合当地软土地基的各种特征,对其影响因素加以全面分析,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

1市政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要点

1.1路基状况

在对软土地基问题进行处理时,首先要观察软土层,如果软土层比较浅、比较薄,就可以采用表层处理法。而如果其构造物基础非常重要,则需要用开挖换填法。如果软土层较厚,便可适当在表层处理法基础上加入其他方法进行处理。当软土地基的中间有砂层,且砂层的厚度较薄时,便可采用强夯法和表层处理法加以处理。当软土层很厚并且又没有砂层时,其排水距离就会变得更长,因而其固结沉降时间也会变得更长,但其强度并不会因为这些变化而有所增加。所有在这种情况下,大多都采用的是表层排水法。而如果浅层部位所堆积砂层厚度超过4m,且砂层下方为软粘土时,可以采用强夯法开展相应的沉降处理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其稳定性已经得到了保证,不需要再对其进行处理,所以只需做好相关的沉降处理工作便可。

1.2道路性质

道路对平整度的要求会随着道路等级的升高而升高,显然,其对沉降处理工作的要求也会变得更高。如果道路的等级偏低,则可先铺设一个简易路面,等到沉降处理工作完成之后,再进行正式路面的铺设,这样便能够大大降低公路建设成本。

1.3破坏作用

地基作为市政公路工程的基础,承担着巨大的路面荷载,对市政公路工程的稳定性造成直接影响。但是,软土地基的不可避免性使得施工开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因为软土具有极强的破坏作用。首先,如果在施工时,材料混合比例不合理,就容易使软土地基产生硬化问题。其次,如果施工完成之后,软土地基的路面不能承受雨水冲刷,就会造成侵蚀问题,进而使其紧密性遭到破坏。最后,如果市政公路工程的软土地基不牢固,通车之后,车流量逐渐增大,就很容易导致路基不匀的沉降现象发生。

2市政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方法

2.1石灰桩加固

在修建时,如果是处于深秋或者冬季这样温度比较低的时期,土壤的整体蒸发速度就会相对变慢,所以,在土基碾压完成之后,就非常有可能出现弹簧现象。而一旦出现这种现象时,碾压工作就必须及时中断,加固石灰桩,进而使土壤的水分含量降低。其所使用石灰桩的直径应当在9cm左右,埋深最低不得小于79cm,各石灰桩之间的间距也不能够小于49cm。在把生石灰灌入至石灰桩的时候,必须要用水泥或粘土将其封闭。此外,为了保证其密封状况的良好性,还需要在这之上覆盖约20cm厚的土壤。在石灰桩加固完成后的第二天,则需要对其表土的湿度加以观察,一旦发现含水量吸纳注减少的状况,就需要对其进行多次碾压,这样便能达到所设计的密实度,然而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雨季。

2.2砂石挤淤

在对市政公路进行施工时,湖塘、河底等积水洼地也是很难避免的,一旦遇见这样的情况,最适用的方法就是挤淤砂石法。该方法可以被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抛石挤淤法,第二类则是砂碎石挤压法。抛石挤淤法通常被用于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软土地基当中,软土表层没有硬壳存在、湖塘中的水不易被抽干、石片能够被沉到地表之下并且厚度一定要偏薄,这些都是该方法得以被使用的前提。在利用挤淤砂石法具体实施工作时,还要关注其沉降程度,因为不同的沉降程度会使竣工之后的路堤残留下不同残余量的软土,进而引发沉降不匀的问题。所以,必须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对施工质量予以高度重视,进而提升市政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某市政公路工程的部分场地就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其就是采用抛石挤淤法进行施工的。在具体利用抛石挤淤法进行施工时,其抛石的顺序应该是从路堤的中部开始的,再依次向两边展开,以使淤泥从两侧挤出。如图1所示,为该工程抛石挤淤法的实施示意图。当所抛入片石开始露出水面之后,就用重锤将其夯实,也可以用压路机等重型机械将其碾压密实,然后再在上面铺设一层反滤层,并填上土。如果其下卧岩层面有较为明显的横向坡度,那么抛石操作就应该从下卧层高侧向低侧扩展,为增强其稳定性,还应在低侧多抛填一些。该工程施工技术的方案如下所示:填高在5m以下的路基:挖淤、挤淤各1m。填高在5m~10m的路基:挖淤1.5m,挤淤1m。其余参照具体标准进行施工。具体施工工艺:挖淤挤淤碾压换填片石填筑砂砾。具体施工办法如下:每个处治单元都控制在10m~20m这一范围内。在挖淤之前就应该准备好片石,并测好地面高程。将片石码堆在路基软基处的侧面,用挖掘机清除表面的淤泥,将所挖出淤泥暂时堆放在有人处治的控制单元中。用人工投掷的方式进行挤淤,再用重型的压路机对其加以碾压。需要进行人工投掷的片石必须要均匀,其粒径应当控制在5cm~40cm这一范围当中,压路机的强振压力不能低于50t,反复对所加入片石进行碾压,必须要保证压实之后表面没有明显轮迹,且没有弹簧现象发生。碾压完成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换填片石作业。这些填片石都是从之前的挖方中获得,不过要保证其浸水抗压的强度在15MPa以上,将换填片石层层摆铺起来,并用小碎石对缝隙进行填补,然后再用重型的振动压路机对其进行碾压,直至路基稳定。当达到原地面的标高后,在其路基填筑的范围上铺筑一层50cm厚的砂砾层。地下水位上升、渗漏和浸水等原因都会使黄土诱发湿陷病害,所以,需要对路基采取一定防护措施,加设隔水层、防水、散水等都能够有效避免路基的湿陷和沉降。

2.3砂砾垫层或填土置换

部分软土地基的土层比较薄,表土也没有硬壳,还具备两排排水的能力,这个时候就要求对其进行砂砾垫层或是填土置换处理。应用该技术能够使地基和填土之间形成一个排水面。这样一来,一旦软土地基受到填土负载作用,排水面便能迅速排出空隙中的水,进而避免积水破坏软土地基。与此同时,该技术还能够实现对沉降的良好控制,其能够加快软土凝结速度,使其压缩性减弱,进而提升其承载能力。尽管这一方式的可靠性较高,但其成本也不低,所以通常都只是被应用于需要进行清淤回填的项目当中。在整个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填土的进程加以控制。另外,施工材料的选择也是有要求的,其含砂量不能超过5%,必须保持整洁,一般情况下,都是选择中砂和粗砂,当然也可以选用粒径不超过5cm的天然砂砾。

3市政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注意事项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当重视如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应当根据市政公路的等级制定,等级越高,而其所选择的处理方式所能够获得的地基强度也就会越高。在施工之前,应当对市政公路路基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选择最为合理的处理技术,进而使得软土地基工程施工质量得以提升,以保证市政公路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其次,要考虑软土土质条件,是粘性土,就采用压实法。是砂性土,则采用挤实砂桩和振动压实这两种办法。同时,还要考虑其地基构成情况,不同的厚薄程度应当选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再次,要考虑周边的环境。市政公路工程的建设必然会给其周边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地下水会发生改变,振动也会发生变化等。所以在对处理技术进行选择时,就需要将周围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当中,要尽可能地降低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后,还要保护施工现场原有的建筑物,不能因为要修建市政公路就随意破坏。如果实在不能避免,就应该选取其他更为有效的方式,例如,架桥就是一个极为不错的选择。

4结语

在对市政公路工程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进行选择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该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考察,综合考虑软土地基的各种性质,选择出最为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只要严格按照相关注意事项的要求进行,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定能提升市政公路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曙尧.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264-265.

[2]王翔.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213.

篇(3)

1城镇土地生态整治的重要性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土地也用于各种生产,虽然在经济收益上获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伴随着生态问题也随之而来,我们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土地生态整治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不仅为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也保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这样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而且现在人们的发展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长远发展的目标做打算,我们就需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来合理的安排各项工作的进行。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实际的施工中,都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来进行,掌握更多好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我们要将各项工作的进行与现在的政策相结合,落实到具体的发展中来,保证各个方面的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城镇的发展非常的重要,要想建设成为一个美丽的城镇,就需要合理的进行土地的开发利用,使得各项工作人员能够顺利的进行,保证土地技术能够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样就能实现更好的效果,促进各项工作的进行,改善传统城镇土地工程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我们要综合的考虑各种问题,要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待问题,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各项工作,构建一个新的发展体系,使得各项内容能够有效的进行。

2土地工程生态化整治技术

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的进行,针对现在城镇土地工程发展的实际情况还有各项技术的应用,我们需要对其中各项内容进行有效的处理,把握好发展的关键,突破传统的建设,将各项内容能够严格的按照一定的规定来进行。针对现在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对土地工程技术进行深入的了解,掌握更多详细的情况,然后进行合理的应用,这样就能保证城镇土地生态整治工作的质量,使得各项内容得到合理的安排,对于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1河道治理技术

2.1.1河道的断面规划。河道的整治对于我们的发展非常的重要,城镇土地生态整治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方面工作的特点来合理的规划各项工作的进行,这样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保证生态整治工作的质量。河道的整治对于引水灌溉还有生态景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充分的利用水资源,保证灌溉的质量,我们就需要重视河道的断面整治,合理的选择河道的断面模式,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合理的安排各项工作的进行,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城镇河道的设计一定要保证生态水利的发展理念严格的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建设,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工作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有效的处理其中各项问题,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提高建设的水平。2.1.2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来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本身河道整治工作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内容,我们需要将各项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综合的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采用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技术的综合整治,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来进行有效的处理,把握好各个方面的内容,有效的处理各项工作,这样才能突破传统的建设,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现在水体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对于河道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进行处理,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抓住问题的关键,有效的处理其中各项工作。河道的综合治理工作还在不断的进行中,我们根据实际的情况还有各项工作的进行来有效的把握发展的重点,无论是物理技术还是生物技术都变得丰富了起来,出现了各种新的技术来进行综合的治理,我们将各项技术进行融合和创新,这样能够发挥不一样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更新自己的建设,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这样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提高整体的建设水平。

2.2土壤治理技术

土壤问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土壤治理技术对于我们的发展非常的重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我们要采用各种新的技术和内容来有针对性进行各项工作的处理,把握好发展的关键,针对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安排。现在土壤治理技术主要有挖掘填埋还有客土法等等来进行各项内容的处理,我们不仅需要进行正确的处理,还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将各项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我们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安排各项工作的进行,使得技术和工作能够相结合,这样才能发现其中问题,不断的进行调整,使得各项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土壤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我们一定要利用生态整治的关键来进行各项问题的处理,合理的安排相关的工作,这样就能提升整体的发展水平,使得各项内容得到合理的安排。土壤问题是非常严峻的,我们一定要对相关的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对于其中各项内容都要进行有效的把握,构建一个新的发展体系,使得各项工作都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这样就能切实的解决实际问题,保证建设质量,使得城镇土地生态整治工作又能向前一步,这对于我们的发展和建设将会产生重要的意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效果。

2.3河流水体治理技术

河流水体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面,我们在进行实际工作的时候需要综合的进行问题的思考,把握好各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合理的安排各项工作的进行,我们要看到每项工作发展的关键,这样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水体污染严重,各项工作都无法实现更好的效果,我们针对具体的问题,还有整治的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做好各项工作,实际上,现在发展的压力非常大,由于我们的生产速度较快,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就随便向水体中排放污水,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提出有效的整治政策,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这样就能提高整体的发展效果,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这样就能提高整体的发展水平,减少问题的出现。现在河流水体治理技术的出现,使得相关的工作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很多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效的安排各项工作的进行,并且实现更好的发展效果,这样就能提高整体的发展水平,使得各项内容得到有效的安排。河流水体治理是一项综合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我们一定要认识其中的不足之处,构建新的发展体系,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这样就能提高整体的发展效果。城镇土地工程生态整治工作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我们就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需求,构建一个新的发展体系,使得相关的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安排,这样就能突破传统的建设,使得相关的内容得到有效的安排。我们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要求和标准来进行处理,这样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使得各项工作得到合理的安排,实际上,现在很多方面的工作都存在很多的难题,城镇土地工程在进行治理的时候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来做好各项工作,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还有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有效的处理,这样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现在治理进度正在加快,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发展的方向,提高整体的效果,使得各项工作都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发展体系,使得相关的内容都能有序的进行。要想突破传统的建设,我们就必须要更新自己的发展理念,掌握更多好的技术,并且能够提高整体的发展水平,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就能实现更好的发展。我们要根据现在的发展形势来合理的安排相关的工作,这样就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使得城镇土地工程治理的质量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无论在技术上好多整治的理念上都要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土地工程技术一定要不断完善,并且得到合理的应用,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发展,改善城镇建设的环境,并且使得各项工作都得到更好的安排,这样就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获得更多的收益。

3结语

面对现在的发展形势,我们一定要将土地工程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把握好发展的关键,针对现在人们发展的需求来将各项技术得到有效的应用,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效果。各行各业竞争压力都在增加,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发展的关键,提高自身的能力,更新自己的发展理念,构建一个新的城镇土地生态整治体系,这样就能减少问题的出现,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马继良.土地工程技术在城镇土地生态整治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9,10(2):156-157.

篇(4)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6-0093-02

近些年来,随着市政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软土地基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愈加普及。经过丰富的理论分析以及实验研究后,获得较为丰富难得的施工经验。市政公路的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繁多且复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首先介绍了软土的基本概念及鉴别,对软土地基的相关处理技术进行全面分析,并具体讲出市政公路软土地基施工中应注意的要点,以便能为后来市政公路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一、软土的基本概念与鉴别

通常情况下,可将软土定义为:具有天然孔隙比大、含水量高、压缩性大以及抗剪强度差等特点的细粒土,根据《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查规范》的相关要求,要想鉴别某一土壤是否软土,应具备以下条件:(1)利用外观卡检测该土壤的颜色,若呈灰色,则判断为软土;(2)该土壤的天然孔隙比应是≥1.0的土质;(3)该土壤的含水量应≥35或者液限的土质。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1 软土鉴别表

指标名称 天然孔隙比 天然含水量(%) 师资板剪切强度(kPa)

指标值 ≥1.0 ≥35或者液限

二、市政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一)加固石灰桩的处理方法

在温度低下的时期,如深秋季节,表层土壤的水分蒸发较慢。碾压土基后,将存有类似“弹簧”的现象发生,对此,应及时中断土层的碾压,选择加固石灰桩的方法,以有效降低土质的含水量。所选用的石灰桩,直径应为9cm左右,埋深≥79cm,闻距≥49cm。将生石灰进行灌入石灰桩时,应采用粘土或者水泥加以封闭,并拍打紧密。另外,还需覆盖20cm的土壤,以防石灰桩加封不实。加固石灰桩后的次日,观察表土的湿度,发现其含水量吸纳注减少,多次碾压后,即可实现施工规定的密实度,但这种处理方法不适用于雨季。

(二)挤淤砂石的处理方法

在市政公路工程的施工中,挤淤砂石的处理方法较为常用于河底、湖塘等积水的洼地,其中包括砂碎石的挤淤方法与抛石的挤淤方法两种。对于地下水位高、表层无硬壳、塘水难以抽干、片石能沉入至下表面以及厚度薄的软土地基,应选择挤淤砂石的处理方法较为合理。然而,在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即挤淤砂石时,由于沉降的程度不相同,造成路堤下方的残余软土竣工后,出现沉降不均匀的状况。对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规范砂石挤淤的施工流程,控制好其施工质量,以确保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

(三)垫层砂砾或者置换填土的处理方法

针对路堤不高、土层薄以及表土无硬壳等特点,并且具有两面排水能力的软土地基,应采取置垫层砂砾或者置换填土的处理方法。这种施工技术能使填土与基底之间形成一排水面。一旦软土地基遭遇填土的负载作用,将能迅速排水软土地基中的孔隙水,加快软土的凝结,降低其压缩性,提高其承受能力,降低沉降,有助于预防及控制软土地基中局部软土的剪切变形。另外,采用置换填土的方法,以充分发挥置换的作用,并选用规定要求的土质重新回填。这种方法较为简单、可靠,但其所花费的成本相对较高,通常用于清淤回填的软土施工。但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控制其填土进程。所选取的施工材料应是含泥量≤5%的整洁的粗砂、中砂,或者也可采用最大粒径

三、市政公路中软土地基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在具体的市政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设计人员可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案。然而,要想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除选取合理的处理方案外,还需全面考虑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在市政公路工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市政公路层次要求的道路性质

第一,对于市政道路的施工,所设计要求的等级越高,其平整度的设计要求也随之增高,更加需要选择先进的高强度的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第二,市政公路道路的体形。通常情况下,市政公路的路堤宽度与高度设计,直接影响到工程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的选择。在选用换填法进行处理时,关于宽且低的公路路堤,易发生局部压伤、损坏的情况。对此,在市政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特点,合理选择有效可行的处理方法,避免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软土地基的基本状况

首先,软土的土质条件。对于粘性土通常选用压实法进行施工,并且其对地基的影响较小。而关于砂性土,则选用振动压实或者挤实砂桩的方法加以改善。其次,地基建设的构成状况。通常情况下,若软土的表层较浅仅需简单处理其的地质表层。另外,利用开挖换填的方法进行施工关键的建筑基础。若软土的表层较厚,关于≤6m的湿陷软土层,选用置换土层或者荷载强压的方法加以处理。在软土表层深厚并且无砂层的项目工程,基于地基的固结沉降过久,因此,通常采用垂直浇水的方法加以处理地基的沉降问题,利用沙石桩的压密方法处理固结问题。

(三)工程施工的周边环境

1.市政公路工程的施工将给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比如地下水发生改变、地基处理时的噪音、振动以及多余泥水的掉落等。对此,在选取加固地基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案时,应给予充分考虑及

重视。

2.路堤高度的建设要求过高,或者湿陷型的地质条件等状况,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易于引发周边建筑物的大量沉降。因而,关于路堤、坡脚的设计及施工要求,若周围具有大量的居民及建筑物,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法,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总沉降量逐渐减小。与此同时,加强保护现有的建筑物,防止其变形。若市政公路工程的施工中,这些现有的建筑物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则其解决方法应是选用高架的桥梁替换路堤。

四、我国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其不仅对公路工程的地基处理技术提出更高要求,而且促进地基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取得较好的成绩。目前,本国已研发出符合地质条件、适应特殊环境的各种类型的地基处理技术,与此同时,也大力引进国外科学先进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与方法。如,深层搅拌的方法、强夯置换的方法以及各种布料与土工合成的材料等,这些地基处理技术均在我国不断推广及发展。其中,多数地基处理技术及方法在现阶段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市政公路地基施工工程中,如,固结法、铺设砂桩的方法等。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市政公路工程的软土地基施工中,应结合软土的基本概念及鉴别,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地基处理技术与方法,注意施工过程中需要重视的细节及要求,以确保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从而促进市政公路软土地基工程的顺利

完工。

参考文献

[1] 杨洪波.对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J].广东科技,2007,(11).

[2] 郭杰湖.浅谈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与工程实践[J].民营科技,2009,(8).

篇(5)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市政工程建设部门担负着建设城市、美化城市环境的重任,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确保城市工程建设的顺利完工,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是市政工程建设单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市政工程建设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进而对此项技术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浅谈了笔者的建议和看法。

一、市政工程概述

市政顾名思义是指以城市政府部门为主体作用于客体及其过程,其中客体包括城市的组织建设、城市的设计规划、城市各项建筑设施投入使用后的维护和管理等等。市政工程指的是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其中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建设规划范围内由政府、法人、或公民联合出资建造的公共设施,公共设施一般指城市建设规划区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以及城市道路、连接道路的桥梁(立交桥)、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供水、供气、供暖、园林绿化、环境卫生、道路照明、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城市排水、城市防洪、场地等附属设施。以上的这些设施都是市政工程建设的基本项目内容,也是构建现代化城市的主要元素,更是一个城市和谐发展及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撑,如何加强市政工程建设,使各项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都能满足现代城市化建设标准,进而为人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必须要提高市政施工技术水平,加大力度对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研究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软土地基概述

软土地基在市政工程建设中一直是令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头疼的问题,软土地基通常是地基土层孔隙较大,含水量高、压缩性强、承载能力弱,软土地基天然的缺陷给市政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因软土地基存在的天然缺陷引发一些工程地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软土地基承载能力弱,难以承受强度较高的压力,有可能会因高强度压力导致地基遭到整体破坏;二是,沉降量过大。由于软土地基土层孔隙较大,在工程建设中通常会发生地基沉降问题,尤其是不均匀的沉降,经常会在工程建设完工投入使用后不久出现裂缝。三是,压缩性强。由于软体地基压缩性强很容易造成沟槽基坑边坡发生侧向形变,造成边坡发生坍塌或者位移,会影响正常施工或者影响地基周边建筑物及市政管网的安全。四是,软土地基含水量高,承压水会影响基础施工,地下水浮力会破坏基础。基于软土地基的天然性质会对施工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市政建设施工中要针对软土地基的工程项目进行技术处理。

三、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应用

1. 强夯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强夯法是目前针对软土地基土层孔隙大强而较常用的处理方法。通常是用重锤(10-20 t),重锤和地基的落差保持 10-20 m 的落距,对软土地基施加冲击能量,使软土地基的土体发生系列的物理变化,如土层变的密实、土体排水固结等,进而使地基土体的强度大大提高,此外,强夯法还能有效地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避免了因地基土层不均匀导致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发生沉降。工艺流程:清理施工场地杂物并整平――标出首次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到达指定的夯位并使夯锤对准夯点――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夯锤起吊至地基夯点 10-20m 高度,夯锤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再次测量锤顶高程――根据软土地基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按照第一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控制标准完成软土地基的所有夯点的夯击――推土机就位,推平夯坑并测量场地高度――根据软土地基的密实程度来确定地基的夯击遍数,待确认软土地基土体密实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最后对场地高程进行测量,全部流程完成。

2. 真空预压法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真空预压法是针对市政道路施工中基于路基不均匀、易发生沉降而采取的技术处理措施。市政道路施工环境较为复杂,造成路基发生沉降进而导致道路质量出现问题的因素较多。具体分析主要是市政道路施工填土过程中有可能会将树根等一些块状有机物填入路基坑,块状物掺杂在土层中会影响土层颗粒的密实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掺杂在土层中的块状有机物腐烂,土层中会形成空洞,破坏了路基的密实度。此外,还有部分的市政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道路施工设计要求施工,通常对路基坑采用一次填土压实的方法,而没有采用分层填土压实的方法,致使路基密实度不够造成路基沉降。防治措施:施工时应将软土地基表面铺设厚度为 40-50cm 的砂垫层作为水平排水体,然后在路基土体中打入袋装砂井作为竖向排水体,进而将塑料薄膜铺设在软土地基表面砂垫层上,塑料薄膜四周要用土压实,防止空气进入。真空预压法可有效地避免在路基坑回填土过程中夹杂块状有机物而产生路基沉降。

3.表层处理法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①砂垫层法。砂垫层法就是利用不含任何有机杂质的粗砂、中砂类似的坚硬砂石,然后在软土地基不是非常厚、软土地基的透水性较差的区域,可以在软土地基的表面铺设一层厚度相当的砂垫层,目的就是软土地基因此具备了很好的上部排水固结层面,极大的加快了软土地基的沉降速度,使得软土地基的固结时间缩减很多,操作步骤和过程都非常简单,可行性很高,施工过程中没必要使用大型的专业设备,但是在铺设的时候必须注意砂垫层的均匀性。②表层排水法。这种方法就是说在建筑过程中,依据现场的临时情况,在地面上开挖厚度相当和一定厚度的水沟,利用已经开挖好的水沟让软土地基的地表水在短时间内被排出。地表水被迅速排出,可以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这一点利于机械设备在地基表面作业。当水沟中的地表水被排除完毕之后,还可以在水沟中回填透水性能非常好的沙砾,方便以后的排水作业。③稳固剂表层处理方法。稳固剂表层处理方法就是说在软弱地基中加入适当的稳定性材料,比如说石灰和水泥等稳定性能很好的外界物质,使得掺杂之后的软土地基的表层地基土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改良,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能和压缩性能,最终使软土地基完全符合建造房屋工程的各项要求。

4.深层水泥搅拌桩法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深层水泥搅拌桩法是在软土地基的基础之上,通过掺加水泥的方式,利用水泥和粘土之间的化学反应、水泥自身的水化反应等作用力,让粘土和水泥很好的集合在一起,形成需要的桩体,最终和周围的软土混合形成高强度的复合地基,是水泥土搅拌桩中的一种,也称为湿法搅拌法或喷浆搅拌法,该方法对于水泥计量的控制非常准确,所以说最后的桩体质量很好。这一方法适用于含水量非常大、水源渗透性能很差、可生化学反应的厚度达到要求的软土土层。水泥搅拌桩法施工过程非常简单,处理效率很高,处理后的软土地基利用效率高,地基质量非常优秀。但对于含有碎石颗粒的软土地基,由于碎石颗粒可给水泥搅拌桩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通常不采用此方法。

结束语:

总之,在市政工程建设中针对软土地基的工程建设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具体的施工技术,才能确保市政工程建设高质、高效地顺利完工。

篇(6)

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项目从上报项目建议书、编制可研报告、勘测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管理、逐级验收和审计。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参与、审查和管理,而且环环相扣,不能有半点马虎。

2012年项目集中在第二管理区,总投入是9994万元。今年上半年按照省国土厅和财政厅的要求,配合设计和审计单位对项目进行了优化与核减,然后委托中龙国际招标有限公司招标,7月份项目正式开工,目前已经完成了总进度的30%以上,计划明年年底全部完工。

篇(7)

兹证明出让方(或转让方)××××的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的人)×××与受让方××××的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的人)×××于××××年×月×日,在××(签约地点或本公证处),在我的面前,签订了前面的《××××合同》。

经查,上述双方当事人的签约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合同上双方当事人的签字、印章属实;合同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暂行条例》及《××××》(相应的法规、规章)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

公证员

(签名)

××××年×月×日

篇(8)

前言:土地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其利用与开发的水平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中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但是在利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使得土地利用缺乏合理性,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土地利用与规划的效益。

一、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分析

空间布局.根据项目区景观格局和限制性因素分析结果,对项目区的各地类进行综合调整和布局,在此基础上进行主要工程的布局,最终确定项目区的总体布局与工程布局。空间布局的具体方法如下。(1)为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强项目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结合项目区内的土壤、水文、社会经济情况等条件,确定项目区土地整治方向。(2)结合景观格局分析结果,提升项目区景观功能,进行格局优化调整,调整耕地、园地、林地布局和规模,提高景观连通度,修复热带台地地区典型的“田、水、路、林、园”的传统景观特色。(3)保留形状规则、面积较大的林地、园地地块,同时将零散分布于田间或对农业生产不利的园地、林地、坟地及荒草地等整治成耕地。(4)结合项目区景观分析结果及土地整治限制性情况,进行整治工程布局,土地平整工程结合项目区土地整治分区图,同时考虑田块的破碎度进行布局;灌溉排水工程结合项目区土地整治主导工程分区图,并应充分利用项目区内原有的灌排设施,尽量利用原有沟渠或对其进行整修,并根据地形规划新的沟渠,以满足灌溉排水要求。(5)结合项目区道路的连通度情况,进行田间道路布局,增强景观连通度,在项目区原有田间道路的基础上调整布置田间道路,减少原有田间道路的占地面积,间道、生产路交错布置,增加道路之间的连通性。(6)其他工程结合主导工程的布局进行布局,并充分考虑项目区的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

二、推动土地整治发展

1、强化土地整治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是各国推进土地整治的主要做法,也是落实党的全面依法治国决定的必然要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依法推进土地整治有助于规范实施主体行为,平衡不同主体利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当前,土地整治应以组织制定《土地整治条例》为契机,推动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解决土地整治立法有效性不足的问题;依法全面履行管理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强监督和管理以及建后的管护工作;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拓宽法律援助渠道和途径,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坚持以法治思维推进土地整治,加快树立土地整治法治意识,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2、创新土地整治基本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基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判断,提出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和修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土地整治应坚持不损害农民利益、不破坏农耕文明和不浪费土地资源的基本原则,按照“全域规划、精细设计、综合整治”的要求,将田水路林村等土地整治要素有机结合,以耕地面积增加、耕地质量提高、建设用地总量减少、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统筹安排农田整治、村庄整治和废弃土地复垦等活动,统筹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保护和恢复自然山水格局,维护土地生态系统整体特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3、土地整治目标的综合化。从国外土地整治的实践可见,土地整治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追求的是目标效益最大化。土地整治目标的多元化是土地整治的发展方向,即土地整治目标构成了一个综合的整体,包括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为国家用地进行储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发展等。我国开展的土地整治要着眼于长远:一是不能单纯追求数量,要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数量与质量并重,实现农地数量、质量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二是土地整治要与乡村建设相结合,土地整治不单单是为了城市建设,更多地是为了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公众参与效率。推动土地整治公众参与,一是要扩大公众参与群体,二是公众参与要延伸到土地整治的全过程,三要明确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参与主体、参与形式、公众参与权限与职责等内容。现阶段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主要群体为行政村书记、社长、村民代表,参与形式主要以分散的个体为主,农民参与效率较低,应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农民自发成立农民协会,形成以协会主席为中心,会员为主体的参与机制,规范公众参与方式,搭建公众参与平台,提高农民参与效率。

5、重视土地整治综合效益,构建区域效益评价体系。随着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的大量开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社会、生态、景观效益的重要性,土地整治项目应更加强调土地整治项目的综合效益。积极探索我国不同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加紧建设区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如平原区土地整治和丘陵区土地整治,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整治等,进行指标体系等级划分标准研究,为土地整治项目后效益评价提供依据。由于土地整治效益发挥缓慢,需要时间长,应建立完善的土地整治项目监测体系,摈弃传统的重工程轻管理、重建设轻养护错误思维,准确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带来的各项效益。

三、土地整治景观美学

土地整治作为调整土地结构、统筹资源配置的方法,对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集约利用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不可忽视的是,土地整治工程对农业景观有着双重的效应:一方面它可以提升农业景观的整洁度;另一方面,在缺乏生态景观理论和技术指导的时候,土地整治对农业景观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土地整治中,对生态景观建设加以重视是非常必要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视觉美感也是土地整治的目标之一。

土地整治美学评价的内涵:作为土地整治对象,农业景观包括自然因素构成的风景和人类改造自然形成的景象,是人工自然复合系统,因而土地整治评价需同时考虑自然风景评价和人工风景评价。农业景观的美体现在生产性与审美性的结合,农业景观的生产能力是使人产生美感的前提。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和水网密布的桑基鱼塘使人感受到强烈的美感,与其基于农业的生产性和可持续性共同造就的地方特色和地理个性密不可分。农业景观是自然美和形式美的统一,丰富的季相变化、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无不彰显着自然魅力,而自然美又以形式美为基础,可抽象成为农田的色彩、肌理、质地和线条等基础构成要素。

土地整治美学评价对象是农业景观的美学表现形式。对于农业景观而言,除了大众眼里垃圾遍地、水质浑浊、恶臭熏天、喧闹或是杂乱无章等普遍意义的丑陋景观外,并没有绝对的美或不美之分,只是表现形式各有千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土地整理的各项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土地整治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与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探索建立土地整治数据库和土地整治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刘海楠.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及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篇(9)

随着混凝土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大面积混凝土和超大面积混凝土也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具有超大面积的特性,因而其不仅在承载力方面由要求,且在乎整度和裂缝控制及美观方面也有较高要求,即要求在施工中做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控制才可取得预期效果。

1 施工技术

1.1模板设计及安装

施工所用模板必须能够保证地面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安装前首先应将需安装模板的分仓缝位置弹出墨线后再进行安装,安装过程中应用紧密水准仪随时检测模板上部角钢边的标高,并通过调整槽钢底部螺杆使其标高符合要求;模板安装完成后应及时用水泥砂浆将底部缝隙封堵及固定,将螺杆部位用PVC板隔开,并应保证砂浆封堵宽度不小于槽钢边宽度,并要求砂浆饱满以防槽钢移位;整个模板系统应具备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和施工中产生的荷载;构造应简单、拆装方便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浇筑等;所采用槽钢模板长度应以6m为宜,安装完成后应在与混凝土接触面涂抹脱模剂,在使用前应对其重新校正平整度和垂直度以保证施工质量;模板接缝部位应拼装严密,不允许出现漏浆。

1.2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前应将绑扎区域内杂物清理干净,之后按照钢筋间距要求在基层面弹方格网墨线方可按照墨线摆放钢筋;根据保护层厚度预先制作高强度水泥砂浆保护层垫块,绑扎过程中应边绑扎边放置保护层垫块;绑扎时应保证每个交叉点都扎牢,不可漏扎;一般钢筋采用绑扎连接,其接头面积不能超过50%,并应将接头错开和保证搭接长度要求。

1.3标高测量

由于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表面积较大,地面子整度要求较高,因而施工中对标高的测量异常重要。测量一般选用品质高、放大率在36倍以上,并具有较高清晰度和光明度的水准仪和刻度精度不小于0.5mm的水准尺;测量过程中为减小人工扶尺造成的误差应制作专门放置水准尺的装置;水准仪安装过程中应将装置脚架安放牢固,并应尽量架高仪器以提高实现和减少地面折光影响;在进行标高测量前应精确做出若干个水平标高基准点,测量时将水准尺立于需测量的模板位置,架好水准仪并用水准仪瞄准水准尺和精确读数。

1.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保证垫层强度达到80%后方可进行,以保证其能够承担滑轨恶化振动杠重量,以免施工中滑轨支架底部穿破垫层混凝土产生滑轨下沉以至振动杠失去振动刮平作用:应超大面积混凝土采用分仓浇筑,因此填仓施工段混凝土浇筑应等到相邻两边混凝土收缩趋于稳定方可进行,浇筑过程中其下料应沿浇筑路线逐步推进,并应注意两侧均匀浇筑,其滑轨支架右侧应补浇1m宽混凝土以防止混凝土冲击力致使滑轨支架偏斜;混凝土浇筑一般沿仓长方向浇筑,并应一次浇筑振捣完成不留施工缝;浇筑后应首先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并应保证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应快插慢拔,振捣一般按照行列式或交叉式振捣。插点间距不应超过1.5尺,振捣时应注意边角部位以避免碰撞模板,振捣结果以表面开始泛浆并不产生气泡为准;振捣完成后应立即用紧密水准仪检测模板的水平标高状况,若存在偏差则应及时做出调整;对振捣后混凝土表面溢出的水分应用海绵球吸干,以将多余水分去除,防止混凝土由于含水量过多产生收缩现象;振捣完成后再用振动杠进行振动刮平,振动杠刮平时应采用人力拉动,并应保证两侧用力平衡以免拉偏,并应控制好行进速度以使混凝土表面石子分布均匀,以提高可抹压性,待第一个5m条振动刮平完成后应立即进行下一条刮平,之后循序渐进;刮平后3~4小时后,表面不出现清晰脚印时即可用圆盘式抹面机粗抹4-5遍,机械不能到达的部位用人工反复搓抹;待其终凝前应用单盘抹光机进行抹光,抹光机施工时应在作业区内来回交错抹光直至地面不出现抹痕为止;一般在混凝土浇筑12h左右其终凝结束后应对其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湿养护,在养护期内严禁在其地面上进行任何形式的施工。

2 质量保证措施

2.1分区浇筑

对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来说浇筑方向和浇筑宽度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设计中柱距特点等对混凝土进行分区,以便于将整体混凝土分段施工和局部平整度的控制。

2.2跳仓浇筑

未能更好的释放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避免大面积混凝土连续浇筑由于温度应力出现裂缝,而在浇筑时采用跳仓浇筑,即采用间隔顺序进行混凝土浇筑,该种方法可有效释放已浇筑的混凝土内产生应力,保证整体地面质量。

2.3地面分缝

规范要求地面结构除设变形缝外只可设置伸缩分格缝,其可控制、诱导由于各种应力产生的裂缝沿预定分格缝开裂,传统分格缝一般为直接切割混凝土或预留木条,该种工艺会出现内部混凝土剔凿难度大需花费大量劳动力或木条取出难度较大的现象,为避免该现象可采用待槽钢模具安装完成后用,5mm厚挤塑聚苯板粘贴在槽钢侧面,并要求挤塑聚苯板低于槽钢上表面10mtn以保证成型后的分格缝顺直美观。

2.4能量释放层

篇(10)

土地整治工作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测绘技术能够促进该项工作准确快速的开展及完成。同时测绘工作属于公益性的事业,它对于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前期性,既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地理信息,同时又可以为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地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在土地整治中借助现代化的测绘技术,能够对土地问题的解决以及协调人与地之间的关系,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这不仅满足了现代化进程中对土地管理的要求,而且也较好推进土地整治的工作顺利开展。本文将就土地整治工作中测绘技术的应用做简要的分析[1]。

1简述测绘技术的现状

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已经集成计算机、信息等学科为一体,进而使得测绘技术能够在空间、卫星遥感、地面数字以及地理信息等技术中实现科学的组合,这使得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得到了有效地提升,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测绘技术方面已经具有测绘专家系统、数字测量技术,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这对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

2土地整治工作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2.1土地整治项目前期准备阶段测绘技术的应用

根据土地整治工作操作流程,土地整治项目前期准备阶段涉及项目选址、专项规划设计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将测绘单位测量的现状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现阶段,地形图的测量通常采用GPS技术,并通过RS技术进行遥感影像的获取,为选址工作提供准确、有效、大范围的工作底图。GPS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起步大约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后GPS技术在研究、开发以及应用方面得到长足的进展,这使得测绘工作发生革命性变化。地形图测量时,遵循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则,因为GPS具有全天候、高精度、高效率、不受通视影响的优点,采用静态GPS(以南方GPS为例)进行控制测量,利用静态GPS在野外进行至少40分钟的数据接收,通过软件进行数据的后处理,删除不合理的基线,计算出控制点的三维坐标数据。RTK(RealTimeKinematic)技术是以载波相位测量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的以载波相位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里程中的一个标志,是一种高效的定位技术。土地整治项目准备阶段地形点碎步测量就是采用RTK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被测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利用RTK进行碎部点坐标的采集,结合南方CASS7.0进行数据的内业处理,按照项目的要求标注相应的地形图要素,最后向项目承担单位提供一套准确、实用的测绘资料[3]。目前,遥感测绘技术(RS)在迅速的发展和普遍应用。无人机带动低空遥感测绘呈井喷式发展,自从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极端天气和恶劣地理条件下,应用无人机进行了低空测绘后,无人机在低空遥感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且应用还不断深化拓展。无人机低空遥感测绘与航天高空遥感,数据互补,测量精度不断提升。对于较大范围的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地形图的测量,使用低空遥感能够快速稳定的获取地面的地理信息,减少了人工的投入,降低了测绘成本。利用遥感摄影能获取大范围的地形数据及其正射影像数据,在项目选址和规划阶段能够提供更加直观的地形和土地利用状况,为土地开发整治规划提供科学的数据信息,使土地整治工作更加优化、合理,达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增加土地利用面积,提高农民生产收入的目的。

2.2土地整治项目在实施阶段测绘技术的应用

土地整治一般包含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水土保持等分项工程,为确保工程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及相关流程进行施工,将施工设计图上的工程如实的反映在相应的地形地貌上,即施工放样。施工放样工作的正确与否,是工程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步骤,例如设计中的沟渠能否修建在设计中的位置、真正起到灌溉的功能[4]。土地整治项目施工测量需要采用水准仪、RTK等测绘仪器,水准仪可以通过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以判断土地平整中的填挖方量。RTK在进行坐标参数转换后,建立放样工作,只要将设计点坐标输入工作手簿中,手簿的界面会提示当前位置与需要放样点的实际距离,如下图,在工程施工中能快速、准确的确定设定坐标在实地的位置。施工测量过程中务必做到以下几点:1.务必熟识施工图纸,掌握设计意图,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程序要求和标准精心施测。2.务必勤测、精确、复测。勤测,每一道工序开始时都要施测,认为必要时可重测或加密施测。精确,施测采用检验合格的测绘产品进行测量,要熟练掌握相关的设计和测量规范,保证足够的精度。复测即所有施工测量工作必须做到有放必复测,各项工作分别由专人负责,并应对测量标志定期进行复测,确保测量准确无误。3.务必保存所有外业测量资料,测量完成一段时间后,由监理工程师复核并签字认可、以备工程后期竣工验收查阅。

2.3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及新增耕地确认阶段测绘技术的应用

竣工验收是对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建设规模、质量等是否达到设计及相关技术要求的检验。开展此项工作的核心要件就是土地整治工程竣工图,竣工图能够如实的反映土地整治各分项工程的实施情况。因此竣工图的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测绘单位要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详细的竣工地形图的测量,向项目承担单位提供准确的现势性的图件,作为国土部门进行项目验收时工程量、工程实施情况的核查依据,同时为项目资金的拨付提供了直接的数据支持。土地整治的目的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村生产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该工程竣工后对新增耕地要进行权属的重新划分和认定,即要开展地籍测量工作,根据不同的地形及现场的通视情况选择全站仪或GPS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工作。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上一篇: 服务格言 下一篇: 幼儿园十四五规划内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