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1 18:13: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作者简介]李雄鹰(1976-),男,甘肃宁县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考试研究。(甘肃兰州730000)刁瑜(1976-),女,广东梅县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考试研究。(广西南宁530008)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我国大学自主招生质量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EIA110367)和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广西高职单独招生的质量研究”(项目编号:2010B85)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042-03
在我国,高考改革一直是常议常热的话题。大学自主招生联盟于2010年就已出现,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在内的五所大学建立自主招生联盟开启了自主招生改革新动向。2011年四大自主招生联盟的形成拉开了被高考研究专家、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称之为历史上“最好看”的自主招生改革序幕。随着四大自主招生联盟相继登场亮相,用来形容自主招生联盟的“北约”“华约”“同盟”“PK”“三国鼎立”“诸侯割据”“圈地战”“掐尖战”等醒目的词语纷纷见诸于各大媒体网络。腾讯、新浪等网站开辟了自主招生联考专栏,从联盟组建、招生简章、考试时间、考试科目、试题内容、面试时间等方面一路追踪报道联考的新变化。社会公众对高考改革的关注达到了极致,联考点燃了社会公众的情绪。随着四大自招生联盟相继登场亮相,围绕自主招生联考的讨论铺天盖地,褒贬不一。高考的利益相关群体纷纷加入讨论,唇枪舌剑,争议不休。究竟大学自主招生联考出于何种动机?发展趋势怎样?究竟大学自主招生联考是被一些人批评的“乱象”,还是一种改革创新?
一、大学自主招生联考四大联盟的形成
2010年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在内的五所大学建立自主招生联盟开启了自主招生改革新动向。2010年10月14日,《北京晨报》报道,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五所高校将在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中继续合作,通过联考方式进行自主招生。随后,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先后宣布加入,五校联盟变成了七校,自主招生联考的方案也将更加细致、完善。第一自主招生联盟形成。
2010年11月22日,北京大学等七所知名高校同时公告,2011年进行自主招生联考。北京大学(含医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等七所高校将在自主招生录取中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之后又有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六所大学先后宣布加入北大自主招生联盟,北大联盟扩充到13所。“北约”联盟的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七科,在联盟内各高校自行决定本校要求考查的科目及成绩使用方式,考生根据报考学校要求自行选择考试科目。但每位考生最多可报联盟内的3所学校,所报考学校互为平行关系,志愿不分先后。在进行了笔试联考后,各高校将各自举行突出学校特色的面试,各学校将会尽量将面试时间错开,方便学生选择。第二自主招生联盟形成。
第二自主招生联盟的形成引发了公众与媒体的讨论激情。北大、清华这两所顶级大学的如此阵势似乎未能超脱公众对其习惯性想象,即两所大学摆脱不了竞争的藩篱,又在自主招生中“PK”上了。这也是公众指责联考为“掐尖大战”的核心缘由,两大联盟面试时间冲突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随后,2010年11月25日,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8所高校宣布,已同意在自主招生与人才培养方面全方位合作,并签署了《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随后,重庆大学宣布加入,同济联考联盟变成9校。这9所高校是均以工科见长的著名大学,宣布将在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中实行联考,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所不同的是,根据人才培养协议,9所大学将以“追求卓越、共享资源”为原则,共同推进大学教育改革与卓越人才培养。合作内容不仅只是招生,还有探索卓越人才培养规律和模式、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流与联合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产学研合作等深层领域。第三自主招生联盟形成。
正当公众感慨“三足鼎立”的自主招生联盟势必掀起一场激烈的招生大战时,早于2005年已形成但却默默无闻的首个“高考联盟”宣布联合招生规模扩至5所高校,即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第四自主招生联盟形成。第四联盟被媒体戏称为“第四方面军”和“京都派”。第四联盟5校笔试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同一时间进行考试,面试由各学校自行安排,但不互认成绩,考生只能选择一所学校。笔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能力测试,面试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第四联盟的大学都地处北京,具有联合的地缘便利与优势,又各具行业特色,是引导大学分类发展与合作的有益尝试。至此,2011年四大自主招生联盟已全部亮相。“联盟”囊括了国内大多数高水平大学。
二、大学自主招生联考的是非争议
随着2011年四大自主招生联盟“粉墨登场”,公众与媒体对自主招生联考的是非讨论也一次次掀起。争论的焦点主要是联考的公平性、科学性、联考中大学的自主性、联考效率、联考与高考关系等问题。
1.联考的公平性争议。公平是高考改革的价值基础,每当有高考政策出台,公平性就是社会公众关注的首要问题。这次联考的出现也毫不例外地引起公众对公平问题的质疑。在联盟内,考生参加一次考试,就可选择1~3所大学参加面试,力挺派认为这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机会,促进了考试公平。但反对派认为虽然北大清华联盟笔试时间错开一天,但面试时间冲突,这会造成同时参加了两个联盟笔试学生的浪费与不公平,建议各个联盟笔试面试时间都应错开,实现真正的公平。否则考试联盟对于“抢生源”“掐尖战”“集团圈地”的质疑也就难辞其咎。此外,农村与城市考生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农村考生普遍缺乏对网络、报刊、电视等新闻信息的了解,而联考题目恰恰有追随热点话题的特征,由此农村考生面对这些题目往往“无言以对”,造成话语权上的不平等。另一方面,联考带来的吃住行费用也是农村贫困家庭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考生不小的负担,这部分考生面对机会却无力选择,造成考试机会的不均等。由此看来,公众对联考公平性的担忧不无道理,而联考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依然任重道远。
2.联考的科学性争议。参加联盟的大学普遍认为,自主招生之所以由以往的“单兵作战”走向联盟,动机之一在于提高命题的科学性,进而提高选拔质量。综合各个大学自主招生命题的特点,试题重在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潜质、思维能力等,题目表现出“新”“活”等特点。但公众对自主招生命题的争议也一直存在,指责命题的“复古”“偏”“难”“怪”等倾向,认为题目时难时易,一些题目的素材过于生僻。若单独就一道题目看,似乎比高考题目更有新意,但题目之间的关联性较差,测试点的重复率高,存在多道题目测试同一素质的现象,考题缺乏系统性。2011年联考本意之一在于提高命题的质量与科学性,但考试结束后,似乎并未逃脱以往的窠臼,考生与媒体继续指责联考命题,称“难”字当先,无法准备。当然,这其中有公众急于看到联考效果的因素,毕竟联考尚为新生事物,各个大学之间还需磨合。但是也由此可知,考试的科学性是考试制度设计的核心之一,公众关注,大学也应高度重视。各大学应通过联考合作,加强命题研究,提高命题质量,提升人才选拔的科学性,进而彰显联考的作用。
3.联考与高考关系的争议。联考制度出现后,面对联考演变成了“小高考”的指责,教育部和相关大学招办负责人认为,联考只是自主招生改革的尝试与过渡,不会替代高考,坚持统一高考仍然是大学入学选拔的基础。而一些指责性观点认为,大学可以在高考“前奏”阶段制造出多次选择机会,却并不能改变学生回到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现实。原本学生只需参加一次高考,现在则要参加几次性质雷同的考试,加重了考生负担。因此,有人建议若联考的笔试题目不能充分体现大学特色而无异于高考,就应取消联考中的笔试环节,以高考成绩作为考生基础知识的参照,联考中只组织面试。此外,若基于高考实施联考,就难以显现联考的作用,因此,公众建议应让自主招生与高考脱离关系,单凭自主招生考试成绩录取学生,不再与高考成绩捆绑。公众的这种意愿其实就是当前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试行的自主招生选拔试验,即两校可有一定名额学生只根据自主招生成绩录取,不参照高考成绩。2011年自主招生联考结束后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呼吁应割掉自主招生联考的“尾巴”,通过自主招生联考选拔的考生不应再参加高考。这一举措看似让大学录取摆脱了高考成绩的束缚,但它的运行需要很高的社会公信基础和联考制度本身的公信力。否则,录取中的暗箱操作、钱权交易等问题会极大破坏考试公平,制造新的考试招生问题。由此,在自主招生联考制度还未成熟并达到推广的程度,就不可贸然脱离高考。统一高考仍然是最基本的考试招生制度,它所体现的公平性、权威性至少目前无可替代。
自主招生联考现象的出现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公众与媒体深入、广泛、激烈的讨论。综合这些观点,有些一针见血,直击联考要害,为深思熟虑之言;有些则超出联考所能,涉及自主招生改革全局。但无论如何,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与评价联考都不无益处,对推进联考制度的深化与发展也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三、大学自主招生联考的发展趋势
大学自主招生联考可谓高调亮相,甚至可以说引起了一定社会“轰动”效应。作为自主招生改革的探索,联考要规避“昙花一现”的风险与“患上改革迷茫症”的指责,就必须综合考虑各方利益,不断优化联考制度设计,充分发挥联考的优势与作用,从而为高考改革探路,为大学选拔高素质人才垫石。
1.基于大学分类发展框架下的联考。2011年大学自主招生之所以走向联考,主要是为了减少考试成本、避免学生舟车劳顿之苦。但是在联盟形成时,还考虑了联盟大学的类型。在四大联盟中,每个联盟内的大学都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理念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这是招生联盟建立的重要基础。比如北大联盟以综合性大学为主,清华联盟以理工科大学为主,同济联盟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基础,京都五校则都是行业特色性大学。这样,联考在实质上起到指导大学分类发展的作用。各个大学以相似的选拔与培养理念联合招生,甚至如同济联盟还将联合延伸至人才培养过程,实现深层合作,这对建设特色型大学大有益处,意义深远。而如果各大学以分类发展、形成特色为指导联合招生考试,形成中国的“常青藤”,也才能够使各大学持续联合,保持联考的生命力。
2.不断完善联考制度。联考虽然已经被付诸实践,但许多细节和操作性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只有不断完善并改进,拿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实施方案,联考才不至于被过度关注与评论,才不至于昙花一现。如联考是为了减轻考试成本,减轻考生舟车劳顿之苦,但现在考生至少也要跑两至三次以上,即参加基本科目考试一次,参加本联盟内不在同地学校面试两次。如果考生还要参加另外联盟的考试,考生的劳顿负担并未减轻,所谓的“减轻劳顿”之考虑就名不副实。因此,需要联盟学校考虑采用远程面试、联考学校集体面试、笔试与面试一次进行等策略,从事实上减轻考生的舟车劳顿负担。还有考试科目问题,在联考中,都要测试语文、数学、英语等基本科目,而从考试题目看只是比高考题目难度增加,其代表性、试题质量等都无法与高考相比。因此,联考学校必须思考自主招生中基本科目测试的目的。如果只是从难度上高于高考而无法体现出学校的招生理念与特色,基本科目测试就完全可以取消,而以相当权威的高考分数作为对考生基本知识测度的依据,以减轻学校和考生负担。各学校可以主要将精力投入在综合素质测试和面试方面,重点做好面试选拔工作。联盟高校应加强命题研究,努力做到优化考题结构,明确测试目的,稳定试题难度,避免农村考生“无言以对”的考题,进而促进考试公平与科学性。此外,考生在同一联盟内选择学校,北大、清华、同济这些大学就具有相对优势,会成为考生的首选学校,高分考生会流向这些学校,而其他学校往往会成为备选项。如此一来如果参加联考的其他学校只是扮演“跑龙套”的角色,从联考中招不到优秀学生,收益甚少,他们参加联考的决心就会动摇,自主招生联盟就有崩塌的潜在危机。因此,怎样在联考中真正做到“各联合学校地位平等”,则是在考验联考学校的沟通与协调智慧。
3.建立联考宏观管理与监督协调机制。自主招生联考作为一项制度,涉及联考学校、考生等各个方面。要确保联考制度的顺利运行,有必要建立联考管理协调机制,为联考提供支撑与保障。这一机制应包括教育部对联考的宏观调控与监督、各个联考学校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两个部分。尽管自主招生的目的是扩大大学招生自,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理念,发挥大学在招生中的作用,但是,自主招生改革涉及考试公平与公正,事关千家万户之利益与社会稳定。由此,应发挥教育部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自主招生联考的发展方向,监督联考实施过程,确保考生利益不受损伤。此外,联考涉及多所大学,各自理念不同,想法各异,对招生有各自的诉求。因此,急需建立联考大学之间的联络沟通机制,为不同大学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尽管各学校同意联合招生,但联考的具体实施会遇到不少问题与障碍,涉及各校之间的利害冲突。联络沟通机制可以确保各个学校的理念与利益得到充分体现,使有关联考的方向、目的、命题、实施等问题得到及时沟通与有效解决,从而确保联考制度合理、科学、高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施剑松.清华大学2011年自主招生仍实行联考[EB/OL].,2010-10-15.
[2]邱乾谋,郝娜.北大七校联考联合命题清华七校联考注重特色[N].北京考试报,2010-11-24.
[3]徐静.8所理工高校成立自招联盟呈现三足鼎立格局[EB/OL].,2010-12-06.
关键词: 自主招生 制度 模式 问题 建议
Abstract: Enrollment system reform is the pieces of breach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in China, which was partly carried out in 2001 and came to stage officially in 2003. Autonomous enrollment which is an enrollment mode coordinates and parallel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s a significant measure of deepening the enrollment system reform, it helps the higher institutions select excellent and innovative talents, as well as expands the education autonomy.
The same as the issue of all the new systems, Autonomous enrollment system meets lots of problems during its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The article is mainly aimed at the issues that exist in the principles and disciplines, choosing the pattern of "connection between 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as the object, and the universities in Wuhan Province as the samples. The study is based on various approaches, such as bibliography research, comparison researc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composed with the techniques of quantity and quality, leading to the evaluations of the certain pattern, as well as the theoretically based on solutions.
Key word:Enrollment system reformation pattern issues suggestions
一、引言
全国各大高校在2012年陆续出台了自主招生简章,吸引了社会和考生的极大关注。全国高校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进行国家试点,报名势头逐年递增,2011年报名总数超过40万。优质教育自主招生考试研究中心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学校一共推出了多达11个“计划”,旨在彰显本校自主招生的侧重点,选拔具有个性化的优秀学生。另外,教育部刚刚出台的《普通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办法(试行)》中,明确了“自主选拔录取作为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的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主要招收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以及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考生”。由这一政策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部对自主招生的高度重视。
但是,在这些学生入校后,大多数高校并没有一套系统的模式对他们进行特殊的培养。实际操作方式是否已经与自主招生的目的出现了偏差?学校应如何探索“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后续培养问题?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研,我们发现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后续培养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计划或是方案,将选拔与培育结合,使这批学生在大学阶段得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模式。如2012年复旦大学将占招生总额5%的自主选拔机会,全部投放到数、理、化、生、文、史、哲和基础医学基础学科专业。这些学生通过自主选拔录取进入学校后,将自动进入该校“望道计划”候选名单,可享受集中学校优势资源的众多科研平台的个性化培养。南开大学也提出,要构建以“公能”为特色的南开素质教育体系。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南开大学决定独立实施“南开标准”,选拔多元人才。据介绍,学校12月将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系列改革。据悉,特别优秀者还可直接入选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而开的“伯苓班”与“省身班”。但这只是部分高校的措施,而且不具有代表性,本文将结合上述在高校实施的具体情况,提出我们的“选育衔接”模式。
作者简介:韩勇钢(1982-),男,浙江绍兴,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自主招生及竞赛辅导.
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的重要措施.2003年始教育部推出22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截止到2016年,全国拥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校共有95所.近几年来,自主招生考试越来越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关注.自主招生实施主体是大学,选拔理念与高考有所不同,其命题风格及试题特点与高考也差异较大.高校的化学自主招生试题相对于高考试题而言,更加关注化学思维品质、化学学科思维方法和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考查.
一、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各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其主要特点有以下5个方面:
1.重视知识与技能 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化学基础知识是高中生必备的知识,是开展化学实验与研究的前提.纵观几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一直作为重点.很多试题都是从知识应用的角度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近几年来自主招生试题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有: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离子共存问题;pH的计算;盐类的水解;原电池,电解池;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及其推断和化学实验等.试题中,测试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推断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2010年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考查了Ca在空气中燃烧的固体产物溶于水,放热,放出有臭味的气体,写出方程式;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考查了“夏天多雨,秋天丰收”,解释其科学原理;2011年“华约” (以清华大学领衔,包括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共7所高校)化学试题中出现了最新获诺贝尔奖的课题石墨烯,用石墨烯的多元环来考查结构化学的基本知识,要求计算题目所划出形状的面积,由原子所在位置的贡献度,来计算每个单元的原子个数.
2.重视过程与方法贴近社会生活实际
我国新世纪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面临与化学有P的社会问题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2].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
立足社会生活实际,突出地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学以致用” 这一点.
例如:2007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结合全球变暖这一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分析有关能源利用的问题: “试分析:用酿造的C2H5OH作燃料,为何不会增加大气中CO2的含量?”.这道试题考查了与生活有关的C2H5OH的燃烧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葡萄糖发酵过程等相关知识.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方法,从整体上分析整个过程,才能得到完整的答案;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让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举2个例子解释生活或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化学现象.这道试题与生产生活过程密切相关,考生只有在平时生活中积极体验相关过程,才能有的放矢,举出合适的例子,给予合理的解释.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感受不同,举例也会不同.
3.重视学科交叉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自主招生院校考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自主招生化学学科的命题过程中,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命题者往往涉及化学与物理、数学、生物等其他学科的交叉点.近几年命题中考查到的化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的交叉点主要有:溶液的依数性(包括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液的饱和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非电解质溶液凝固点降低、渗透压等);电学与电化学;动力学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和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判断等.数学知识与化学知识的交叉点有:数据处理与作图等.化学与生物学科的渗透也在加强.
例如: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就出现了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知识的交叉.题目让学生回答:“分别用普通水和海水洗衣服,在相同条件下,哪一种衣服干得快?为什么?”本题考查了化学中的稀溶液的依数性和物理中的蒸气压等问题.由于海水中有NaC1、MgC12等电解质,造成海水的饱和蒸气压下降,使水分子运动减缓(与纯水相比较),使海水沸点升高.因此,海水洗衣服干得慢,普通水洗衣服干得快.化学和数学的交叉在很多图像题中都有体现.2008年武汉大学的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对化学和生物知识进行了交叉考查:结合人体新陈代谢机理,让考生计算血液中HCO-3/H2CO3的比值.
4.重视思维发散多角度设计开放性试题
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指以素质考查为目标,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在试题的情境、立意、设问、作答和评分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开放的试题形式 .开放性试题具有条件的不完备性、结论的不确定性、内涵的可发展性和思维的不确定性等特点.纵观近几年大学自主招生化学题目,很多高校喜欢采用一些开放性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就设计了一道开放性试题.题目在介绍了有关海底可燃冰的背景和形成方式后,请考生根据相关材料和自己所学知识谈一谈可燃冰未来作为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可燃冰本身的结构和形成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这样设计的开放式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很能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要仔细阅读题面的相关内容,快速地从广泛的化学信息中抓出一些本质的知识,然后以此为核心,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进行深挖,发散思维,就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答案.
5.重视能力拓展命题源于课标而不拘于课标
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不是以中学教学为中心,而是以大学各自的要求为标准,命题时原则上以依据化学新课标的要求为主,但不完全拘泥于课标,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延伸.相对与高考试题,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设计更加灵活,很多高校的化学试题题面信息拓展了高中化学知识“生长点”上的一些内容,如:路易斯电子式、缓冲溶液、溶解沉淀平衡、阴阳离子分析、双指示剂法滴定、配位化合物、热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具有不饱和键有机物的氧化或还原等反应、碳正离子和碳负离子稳定性和环境化学等.这些延展性知识已经部分属于大学化学知识的范畴,经常在很多化学竞赛试题中出现.
例如:2012年“华约”自主招生试题.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辐射,保护臭氧层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焦点之一,下列关于臭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臭氧的结构和SO2相似,为V形结构,2个O―O的键长相等
B 臭氧是3个相同的氧原子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C 臭氧分子的中心原子采用sp 杂化
D 氟氯烃(如CF2C12等)在紫外线光照射下产生Cl原子自由基,破坏臭氧层
2011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选择题9,B选项:AgF和LiF都是离子化合物,前者溶解度大.也同样考查到了新课标未涉及的有关卤化银的结构差异和性质比较.做这样的试题,考生必须领会试题所给的信息,并通过信息抓住知识的本质,抓住延展性知识的要点,就可迎刃而解.不行的话,使用排除法对这样的题也行之有效.由于高中教学与大学要求之间在客观上存在距离,对这样的题目,相当一部分考生感到试题太难或太偏,这也应该属于正常现象.
二、备考建议
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命题不脱离中学化学教育,而又不拘泥于中学化学教育,具有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前瞻.综观近几年的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基本知识和技能均为中学所学内容,有些试题与中学化学高考题型相近,有些试题与中学试题表面不同.例如关于荧光棒、发烟硫酸、硅烷和硼烷、锌钡白等,这些内容中学教材未涉及,但通过题面所提供的信息,利用中学已学知识即可解答.当然也有些科技前沿、经济、军事、环境等方面的新问题、新成果被应用于命题,高中学生需要准备解决问题的知识来应对自主招生的考试.考生仅依赖于正常的高考复习,就直接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是很难取得较好的成绩.只有在考前有针对性复习和备考,才能避免因某些知识点薄弱而丢分.
1.切实落实好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基础知识是我们进行综合运用的基石.自主招生考试的对象决定着我们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视应该放在第一位.要求考生对高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要把握得很准确,能够灵活运用.
2.P注“活”的化学知识
化学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的,人类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化学问题必须予以关注:
①工业上的“三酸一碱”的生产工艺(包括原理、工艺流程、环境保护等问题).
② 环境保护问题.如南极臭氧空洞问题、光化学烟雾问题、酸雨问题.
③人体相关问题.如:血液pH值为何恒定在735~742之间?何谓酸中毒?何谓碱中毒?如何治疗酸中毒和碱中毒.
④ 生活中的塑料、化纤等问题.如白色污染问题、高分子材料的热固性和热塑性问题.
⑤ 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问题.如生活垃圾的组成、处理方式问题、产生沼气的原因等问题.
⑥安全生产问题.如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的成因、如何预防瓦斯爆炸等.
⑦能源问题.如海底可燃冰的成因、如何开采等问题、生产玉米燃料问题、乙醇汽油问题等.
⑧化学工厂的选址问题.这类问题要结合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考虑交通运输、水源、污染及其防治等问题,要求考生全面考虑问题.如全球最大的MDI项目通过环评落户重庆,专家担心三峡污染.
⑨矿物的开采问题.如怎样开采才能避免环境污染.
3.要能灵活运用化学知识
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对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而言是基本要求.对于考生来讲,有些化学知识是有规律性的.如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一般是放热的,其本质就是结构不对称的高内能物质要尽可能转变为结构对称的低内能物质.化学反应按其本质一般可以分成三类: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缩合反应.这三类反应对于无机和有机反应均适用.由此我们可以考查诸如此类问题:“夏日炎炎,马路洒水车里装的水中常常添加CaCl2 请问这是为什么?长时间喷洒含有CaCl2的水对马路有何影响?”这类试题初看起来无从下手.但仔细研究发现实际上就是考查结晶水合物问题.若考生具备了解答这类试题的能力,也就具备了解答试题中涉及的开放式问题的能力,其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因为这类试题最难得分.
4.关注好学科交叉部分
物理学的电学与化学的电解、电池,物理学的热学与化学的气体实验,物理学的原子核物理学与化学的物质结构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生物学的理论基础.生物中的各种变化多为有机化学的反应.化学与环境、能源、医学、生命医学均有密切联系.在自主招生备考中应给予高度关注.因为这些问题很能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5.要注重化学实验的操作
要注意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理解实验原理.能独立完成实验,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把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结合起来,把实验原理与实验设计结合起来.要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要能发挥刨造性思维、能根据试题要求,灵活运用学科理论知识.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总之,自主招生选拔考试是对智优思辨型学生的选拔,它要求学生的能力很高,在备考复习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很多 ,希望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能对考生有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自主招生,就是招生学校自主选拔、录取优秀创新人才的机制。其目的在于试图改变全国统一高考注重共性有余、照顾个性不足的问题。2003年,我国高校开始在全国统一高考招生之外,进行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1]随着自主招生的进一步发展,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开始形成,2010 年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在内的五所大学建立的自主招生联盟为改革开端。[1]接着又出现新的联盟,不断有新成员的加入,至2010年四大自主招生联盟即“北约”“华约”“卓越”“京都”拉开了自主招生联盟的阵势。自主招生联考的出现犹如在平静的湖水投入一粒石子,不仅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且将会对社会、对国家、对高校、对考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一、政策制定开放化
在中国特色的大环境之下,改革需要在制度内进行。自主招生联考同样也不例外,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各联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招生工作。政府作为领导集团,必将全方面的衡量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严格规范自主招生联考实施过程,保障联考的公信度、有效性、公平与公正,经过仔细研究、充分论证而做出相应指导。研究政策正是弄清自主招生联考发展方向、发展过程的有效途径。自主招生联考的实施及社会各界的态度也促进了政策的进步和完善。
政策制定开放化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招生范围变大。2003年,我国高校开始在全国统一高考招生之外,进行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选拔的对象则主要是重点中学应届毕业生中有特长的学生,人数是招生高校当年招生计划的5%。经过几年的试行,到2007年,招生范围则从重点中学向一般高中扩散,对象扩大到所有的考生,有的高校甚至基本不设自主招生的具体门槛。[1]自主招生联考出现以来,对于招生范围的限定也逐步放宽。第二,学校自变大。政府适当的放权,学校充分自主是自主招生的改革方向与追求。通过最近几年的试验和探索,高校在争取自方面也不遗余力,因为,只有充分的自主才是改革的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考察应试者的能力,有效选拔出优秀人才,为自主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保驾护航。高考改革从政府统一安排走向多种方式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自得以彰显,高考改革效果得以体现。第三,不断尝试新的政策,及时调整。现今自主招生联考工作仍然处于探索期,面对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政府及时进行分析,主动调整政策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如此,在政策的制定上总是跟随着事物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完善,表现出政策制定的开放性。
二、学校发展分类化
各联盟内的大学在办学、人才培养理念等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北大联盟以综合性大学为主,清华联盟以理工科大学为主,同济联盟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基础,京都五校则都是行业特色性大学。这样,联考在实质上起到指导大学分类发展的作用。各个大学以相似的选拔与培养理念联合招生,实现深层合作,这对建设特色型大学大有益处,意义深远。
物以类聚,在自主招生中,联盟的形成是必然的,而同一类型或是相似的学校组合在一起,共同分担自主招生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才力,更好地节省资源,提高效率;寻找共同面临的发展难题或瓶颈,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和突破途径;借助联盟的优势,展现自身实力,强化自身优势;共同多方面考核应试者,优秀生源共享。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如此一来,联盟对于组合来说是经济、有效、快速、便捷的发展途径,为此,在联盟的影响下,高校的分类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重要。
三、学生选择多样化
相比于全国统一招生和区域自主招生,自主招生联考的优势就在于联考可以扩大考生的选择权,参加一次联考,就可以用这一成绩去申请多所学校,学生选择变得多样化。比如:2013年,“北约”规定,每位考生最多可报“北约”内3所高校,且“志愿”互为平行关系。各高校将根据考生资料给予联考资格,并自行决定考试成绩的使用方式。“华约”和“卓越”均规定考生可报考联盟高校中的任意两所高校。
社会的不断进步,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伴随着社会合理性、人性化的加强,人们对于社会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实作为社会个体的存在,学生群体对于自主选择权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将得到更好地满足。自主招生联考给予学生群体一个很好地发挥自主选择权的机会,学生自主选择权的保证也成为了衡量自主招生联考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群体一直被视为弱势群体,从高考预估分数后填报志愿到高考知晓分数后填报志愿不失为一个进步,平行志愿的出现更是很好地保证了学生群体的选择权,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作为高考改革的新生事物,自主招生联考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学生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
四、考试模式市场化
樊本富等人在其著作《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中》尝试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自主招生模式,其将可尝试的模式归纳为五种,即:统一考试+高校自主招生;高校自主考试+高校自主招生;区域联合考试+高校自主招生;高校联合考试+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机构考试+高校自主招生[2]。他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自主招生模式必然向考试机构考试+高校自主招生发展。也就是说考试模式将市场化。市场化的考试模式,特点是招考分离,由社会考试服务机构提供考试服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逐步增强,此类市场化的招考模式也必然会在中国产生[3]。
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大环境下,引入第三方考试机构不失为一个改革良方[4]。第三方考试机构的引入可以节省各个高校自主招生的成本;可以很好地解决各高校各自为政,学生奔波劳累的问题;可以有效保证试题的科学性、信度和效度;可以公正、客观的执行自主招生考试过程;可以强有力地监督和评价自主招生考试的结果。另外,推出多个联考,也可促进考试间的竞争,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可以提高考试评价质量,评价质量高的联考会获得更多学校、更多学生的认可,更好地实现考试模式的市场化。
【参考文献】
[1] 李雄鹰,刁瑜.试论大学自主招生联考[J].教育与职业,2012(12):42-44.
[2] 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6,258-259.
一
为了选拔、培养出一大批能够适应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部分高校已经打破传统的仅凭分数论高低的招生录取模式,开始实行“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不仅是扩大部分高校招生自的集中体现,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而且是对合理、公平选拔优秀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新探索。
从2003年教育部首先在北京大学等22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开始,到2009年,全国已有76所高校具有了自主招生资格。国内的自主招生评价机制日趋多元化,选拔录取方式也趋于多样化。然而,纵观多年实践,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有的不能完成学业,有的出现心理危机,这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态度、学习能力与学科的潜在适应度及心理健康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这一现状,自2003年起,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在“自主招生”内容中引入心理测验,通过对学生的压力承受能力、情绪倾向、成就动机及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测查,有效地选拔出能力强、潜力大、心理健全的学生。但在具体实践中,高校自主招生的心理测评方式与内容缺乏大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未能形成一整套具备良好信、效度的心理测评工具,以及缺乏适合实际工作的考评体系,这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心理测评模式更好地发展和进一步完善。
目前国内的高校自主招生计划仍处于探索阶段,学术界尚无专著对高校自主招生进行系统研究,只是在相关著作的部分章节中有所论述。对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的相关研究多偏重于现实分析、问题探讨,既有对自主招生模式实施的利弊评价,又有对自主招生模式发展趋势的探讨,而从整体上、理论与实证层面深入研究的较少。而关于在自主招生中如何应用心理测评以有效选拔生源的专项研究领域基本仍处于空白,系统化的心理测评机制和内容还没有成型。由于上述原因,各个高校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了不同的流程和形式,但这些方式是否能真正测查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能力倾向性还是个值得思考和验证的问题。迄今为止,国内较为领先的研究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车宏生教授主持的一个专项跟踪研究,但至今未见有专门的文献可供查阅。
通过查阅各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我发现:实行自主招生的高校都不约而同地将中学学习成绩、创新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专长、奥赛获奖等作为申请的必备条件。如北京大学在其简章中明确指出申请者必须是省(区、市)著名重点中学综合成绩名列前茅者,或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优异成绩者,或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者。而华中科技大学则表示其申请者必须是在某学科学习成绩特别优秀,表现出特殊才能且实际的高考相关成绩突出的考生,或在文学创作方面有专著的特殊人才和经学校专家组认定的专利、科技发明的获得者,或高中阶段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五个学科竞赛,同时获得两个学科省级二等奖获奖者。
在评估形式上,有些院校采用笔试加面试,在面试中进行心理方面的评估;有些院校还组织申请者参加冬令营,以期更加全面的对申请者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如清华大学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冬令营活动,对申请者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面试对申请者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状况、思维能力等进行评估。
综观目前国内高校的自主招生心理测评,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各高校的心理测评侧重点各有不同,并呈现出测评不全面的特点,有些高校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及社会适应力,有些高校则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潜能;第二,各高校的心理测评工具主要采用一般情境下的心理量表,而针对紧张性较为强烈的招生考试应激情境设计的心理测量工具较为缺乏。一些测量的题目仅仅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取,或者几份量表简单地拼凑在一起对申请者进行施测,然后取得数据进行分析,这样的工具从信度和效度来看都有待进一步检验。
二
在英国、美国等高等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与内容中均包含心理测评这一项目。心理测评门类齐全,针对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校方采用针对性强、信度与效度高的心理测评工具对申请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质进行评估。其中,各所高校采用的工具可能并不尽相同,但却很好地体现了专业―能力―潜力的一致性。
在英国,针对不同的招生录取方式,高校分为选拔型和招生型两种。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选拔型高校的典型代表。这类精英大学的竞争非常激烈,选拔标准严格而且过程复杂。他们不仅评估申请人的学术能力与潜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以及接受新思想的能力,而且考察选择申请专业的动机,以及自身对所申请专业的适合度。此外,招生委员会还要进一步考察申请人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首先,高校通过申请人所在中学的推荐意见评估其学术能力和学习潜力;其次,通过个人陈述评价申请人对他们选择的专业的期望程度和动机、参加课外活动的经历和所取得的成绩、个人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技能和素质情况、工作经历情况等;再次,以单独考试或者联考的形式测试申请人的特定能力,比如思维能力评价(TSA)、生物医学大学入学测试(BMAT)等;最后,如有需要,学校还会要求申请人参加学校组织的面试。面试侧重于评价申请人的学术潜力、学习动机、是否适合所选的专业、测评申请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新思想和信息的能力、智力的灵活性和分析推理能力。而招生型的院校多是一些技术院校,这类学校在招生录取时,除学术成就外,还对申请者对申请专业的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以前的工作经历、对所选专业的未来职业的热爱程度、申请的专业与申请人的兴趣和就业倾向是否适合、清晰的思考力和理解力等一系列指标进行评估。
美国高校的提前录取(Early Admission)类似于我国的自主招生,提前录取包括两种形式:提前决定(Early Decision,ED)和提前行动(Early Action,EA)。有100多所四年制学院提供提前招生计划,几乎所有的选择性私立大学都提供提前录取的机会。一般来说,提前决定的录取率比正常录取率高,其中校友子弟和体育特长生占较大比例。美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的录取标准也不尽相同。大多数美国选择性高校招收录取新生的综合选拔因素包括:中学修课状况及取得成绩,统一考试SAT或ACT成绩,提高性课程AP成绩,任课老师推荐信,其它一些因素如特长、获奖,等等。各因素在招生录取中的比重存在校际差异。SAT-Ⅰ――通用考试(又称推理考试)对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评估,SAT-Ⅰ考试成绩是美国大学录取学生的主要依据,它对录取与否及奖学金多少的影响非常大。ACT考试由美国大学测验组织机构(ACT)主办。ACT考试不是单纯的语言考试,而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它致力于帮助学生向大学展示独特的自我。比如哈佛大学的招生标准分为学术因素和非学术因素,学术因素以SAT考试成绩为主,而非学术因素考虑个性、课外活动、体育运动等,并且对它们赋值后进行排名。
国内外现状提示我们:首先,在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心理测评中需要加强测评全面性和有针对性的探索与建设,同时也需要我们开发出在应激情境下更具信度和效度的心理测评工具。其次,心理测验所测量的应该是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指现有的成就,而且必须包括个体具有的潜力和可能性。最后,能力的本质是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应把这种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置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看待。能力的结构是多维的和开放的,每一个个体的智力是独特的和具有差异性的,能力应该是有待于环境和教育激活和培养的潜能。这为我们今天的高校自主招生和自主招生的心理测评提供了理论层面上的新支点、新视角和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翟居怀.对我国自主招生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与教育,2008,(5).
[2]王继波,李准.对新形势下高校自主招生的几点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7,24,(1).
[3]王立科.英国剑桥大学自主招生的实践及其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8,6,(2).
(一)加大招生透明度,完善监督机制,努力实现招生公平
首先,高校要及时录取标准和条件,以及招生总数、报考人数和考试情况向社会公布,所有的招生工作和过程都要置于考生、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的监督之下。
其次,国家应尽快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完善监督机制,保证自主招生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政府的监督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指事前监督,即国家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高校招生工作及中学的推荐工作等各类事务的全过程予以监督,防止有违法行为的发生;另一种是事后监督,即设立专门的招生纠纷处理机构,依法受理各类有关招生、考试的纠纷,维护被害方的合法权益,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必须允许媒体进入招生程序的各个环节,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信息。从报名资格审查到考核、录取等一整套涉及招生工作各个环节高校都应该欢迎媒体的介入,这不仅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也是高校借此机会宣传自我形象的良好时机。除了教育行政部门,报刊媒体等公共媒介也可以主动建立更加广泛,受众更多的信息平台,保证自主招生的信息传达到每一个考生,确保自主招生的机会均等和公平性。
(二)加快自主招生立法,进一步扩大高校的招生自
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名牌大学都有很大的自,如“美国是一个奉行自由主义的国度,在4000多所高校中,75%是私立的,美国的高等学校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联邦和地方政府很少插手高校的内部事务,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方面,美国没有统一的国家考试,只有民间机构提供的考试。高校自主决定录取的条件和参照依据,自行决定录取的程序和方法。”
(三)实行在高考基础上的多元评价与选拔录取相结合的高校自主招生
1.不能盲目取消统一高考
国外的经验表明,大多数的高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都进行自主招生,以此来选择适合教育培养的学生,保证培养质量和特色,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申请就读适合的高校。这有助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也有助于高校体现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但是,结合我们国情与文化传统来看,统一考试也有一定的优点。我国恢复高考已经32年了,一直以来,它在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我们国情与文化传统来看,统一考试也有一定的优点。首先,能够为广大考生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克服高校招生的腐败现象,为高校节约大量的招生考试成本。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一统思想和科举考试制度经历了长时期的积淀,给人们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人已经习惯地认同了统一考试这种模式,要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在中国现阶段还不行。再次,从国情看,我国人口众多,面积广大,每年都有大量的适龄考生,而绝大多数适龄考生分布在农村,出于经济原因,农村中学的师生一般不大赞成由各大学自己出题单独组织考试的设想。出于节省经费、取得规模效应的考虑使得高校统一入学考试能较好地适应“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 2.建立科学合理的自主招生评价体系
高校自主招生评价体系,是人才选拔的基础,设计出一个比较有效、简明、科学的评价体系,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这个评价体系不仅要能考查学生的书本知识学习情况,更要包含考生在中学阶段德智体各方面的情况。它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个缩影,从这个缩影中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体素质、个好和特长。这样,才能为高等学校录取素质全面的人才提供准确而可靠的依据。
(四)实行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院校有差别的自主招生制度
我们进行自主招生改革的时候,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从我国的国情来看,主要表现为人口多、民族成分复杂、土地辽阔、经济基础较弱、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不公平表现较多、学生负担重压力大、应试教育还较严重等。由于长期的基本国情造成的地区、校际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如果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校,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要根据学校的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和特点,实行有差别的自主招生制度。
第一,完全自主招生型,即专业设置、招生组织、考试命题、录取标准、招生总人数和各类学生的结构等,都由高校自主确定,高校自主划定高考最低分数线,以及规定其它录取条件,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组织面试、口试、实验等其它录取工作。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只起到监督的作用。比如清华、北大,这类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内名牌大学,应该实行完全的自主招生,这样不但可以因校制宜,发挥大学和学生的最大优势,增加学校的竞争力,还可以与世界接轨。依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采用这种招生类型的学校数目不能太多,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批准。
第二,统考前提下的半自主招生型,即在统一招生中给高校某些自,通常集中在录取标准方面,而在高校规划、专业设置及人数、招生组织、入学考试组织及命题等方面,高校基本上不能自主,但允许高校在统一考核的基础上,自主命题组织再考核,并根据考核成绩自主决定录取标准及录取对象。这与我国目前68所试点院校实行的自主招生制度相似,但又有不同之处,国家不能对这类招生学校的高考成绩予以硬性规定,高校对于招生比例也有更多的自,这类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可组织面试,也可以不组织面试直接录取。“985” “211”工程重点大学可采用这类招生制度,既可以实现学校和考生的双赢,又不会因为自主招生的盲目扩大而扰乱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廖平胜等.考试管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这个“实施意见”是怎么产生的呢
对调研结果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并召开多场次座谈会征求意见。
在综合调研意见和公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谋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要求,2018年拟调整和实施的政策如下。
调整指标生政策
维持不超过70%指标生比例不变,优化指标分配方式。将指标生录取控制分数线从统招线下50分调整到30分(未完成的指标生招生计划通过招生系统自动转为统招生计划进行录取)。
主要理由
一是整体上保持我市指标生政策延续性,符合绝大多数学校和学生家长的预期,有利于保持稳定。
二是符合大多数家长降低指标生与统招生分差的诉求。
三是兼顾公平和效率,限度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发挥指标生政策引导作用。
四是鼓励初中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我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实施自主招生政策
5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即珠海市第一中学、珠海市第二中学、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珠海市实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珠海市第一中学平沙校区和广东实验中学珠海金湾学校实施自主招生政策,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机会。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我省规定的5%招生计划上限以内;具体招生方案由上述学校制定并报市教育局备案,向社会公布后开始实施。
主要理由
一是探索多元录取途径,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是与高考自主招生政策相适应,为社会输送专门人才。
三是扩大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办学积极性。
四是有利于普通高中学校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
关于这次听证会的相关事项
本次听证围绕《珠海市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意见》的相关内容进行。
很多学生以奥赛作为通向一些高校自主招生的敲门砖,因为奥赛获奖仍然是许多名校自主招生报名的条件之一。清华等名校在自主招生报名资格要求中虽未强调需在奥赛中获奖,但也强调了要具备学科特长。“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等自主招生的笔试题目难度也和奥赛的初赛题难度很相似,如果学生未经过奥赛培训,通过笔试很难。
中南大学“综合评价录取”招生形式
作为教育部直属、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中南大学,不仅有与其他高校同样的自主招生形式,还有一种被称作“综合评价录取”的招生形式。这种招生形式全国仅中南大学进行过实践探索,此前也只在湖南进行,去年才在云南试点(今年东北大学将在辽宁省开展试点)。因为是在高考后进行,所以又有人称其为自主招生的“高考后模式”。
这种模式和其他高校的自主招生最大的区别在于:一是考试时间安排在高考成绩出来后;二是考试不设笔试,只有面试;三是考生凭高考成绩向学校申请。
“综合评价”的具体操作程序是:每名考生接受专家的半小时面试,面试内容为公民素质、科学思维、人文素养、创新想象、人际交往、个性特长6个方面;6个方面的内容分成6组,每组由3到4名专家组成,面试学生要一口气到6个组接受专家面试,学校称其为6个站点。每个站点满分为20分,学校根据学生站点所得分数加上高考分数,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5年来,通过“综合评价录取”这种途径进入中南大学的学生,累积已经达到2210人。
湘潭大学自主招生改革
湘潭大学今年在自主招生制度上进行了改革,首开省属高校自主招生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先河,30多所省级示范性中学的60多名学生经校长实名推荐后,无需参加面试,可以直接通过考核测试。
湘潭大学表示,获得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考生,必须参加全国高考。考生高考总分达到湖南省本科一批科类(文史类、理工类)最低控制分数线且在自主招生志愿栏中填报学校志愿,档案投到学校后,将予以优先录取,并优先满足其专业志愿要求。
第二军医大学开办中医学八年制教育
从今年开始,第二军医大学将在全国率先开办中医学专业八年制教育。
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主任凌昌全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荟萃了诸多学科的精华,客观上要求中医教育要精博并举,文理兼融。开展中医学八年制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本硕博贯通,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教育,以及现代院校教育和传统师承教育有效融合,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证。
第二军医大学已制定八年制中医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目标是培养掌握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具有较强临床能力、基本科研能力、良好职业素养、较大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中医学专门人才。
上海纽约大学预计2013年招生
上海纽约大学建设正按照日程推进,2013年计划招收第一届本科生300名。
上海纽约大学整个学科领域主要分为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个部分。第一批预设7个专业,分别为商业与金融、经济学、信息与通讯技术、生物与行为科学、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综合人文。
上海纽约大学由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合作举办,是中国内地第一所中美合作的国际化大学,其目标是在较短时间内成为按照现代大学制度运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
北邮研发自动考勤系统网上卖萌
近日,北京邮电大学研发的“北邮CAD中心考勤机”上线,“微博点名”让不少大学生大呼“压力山大”,唯恐避之不及。
微博考勤机能根据学生指纹签到的情况自动微博,在网上公布哪位学生最早或最后进入实验室,或者哪位同学迟到、旷课、早退的情况。它是继“浙大CCNT实验室饮水机”之后又一微博“萌货”。
在每天上下课等特定时间,“北邮CAD中心考勤机”都会自动一系列卖萌的微博。如有同学迟到了,考勤机会点出他的名字,然后再补上一句卖萌的话,如:“现在已经过了上午9点,可是还有几个同学没有来,他们干什么去了呢?”“等啊等,等到花儿也谢了……”“如若不相见,便可不相恋,呜呜——”……
此微博一出,立即引来大批网友围观。网友们纷纷感慨:“真牛。”“真心恐怖。”“太神了。”“被吓到了。”“技术宅已经无所不能了,以后谁还敢迟到?”
有同学认为,迟到的同学要遭到“惨无人道”的微博点名曝光,涉及个人隐私不太好。网友“@玉”表示:“学校真变态!没签到就公布名字,无聊死了,不能翘课了明天!”不少外校学生也在网上表态,不欢迎考勤机。
考虑到学生隐私问题,“考勤机”目前已进行了调整,发微博时将同学们的实名改为昵称,并且将简介改为:“只是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养成‘少迟到,少早退,好好工作’的好习惯而已,大家口下饶人哦。”
一、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自从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以后,我国高校就一直以统一高考作为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之后这种模式在高校招生考试中占据着主要地位。这种制度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保证招生的公平,但是却存在极大的不足,不少高校抱怨缺乏招生的自,认为只是凭借高考分数难以保证选出优秀的学生,因此,应该建立更加科学的多元化的公正的招生选拔制度,改革现在的高考招生制度势在必行。
为了制定一个更为科学的,公平的高校招生选拔制度,推进素质教育改革,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了清华,北大为首的22所高校在各校本年度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试行自主招生。至2001年起,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学校数量逐年上升,到2012年达到85所。因此,高校自主招生在全国内逐步推广,由此带来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也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中的公平问题评析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出台引起了教育界的较大的反响和争议,赞同者认为高校自主招生是对高考制度的完善,是一项有益的改革,有助于构建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符合21世纪对于人才的需求,反对者则认为自主招生存在损害教育公平的问题,人们就关心的问题进行过调查,其中68%的调查对象对高校自主招生公平问题表示担忧和质疑。教育公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不同阶层之间学生机会的不平等。自主招生的话语权更多的掌握在优势阶层手中,使偏远地区或农村家庭子弟处于劣势地位,甚至优势阶层的人们可能会借助某些非正常手段剥夺他们的权利。尽管现在高校一直强调考试无大纲,可是各种辅导班门庭若市,很显然,对于优势阶层的子女是有利的,现在很多高校考试题型多变,重视创新能力,面试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反应速度,整体形象等,对于那些贫困家庭的子女,掌握的资源不丰富,接受的信息量少,这无疑是一种不公平,而实际上对于不同阶层之间的学生,劣势阶层的学生并不一定比优势阶层的学生发展潜力低。
(二)不同地域之间学生机会的不平等。自主招生的高校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教育发达区域,自主招生名额投放的差异,造成这种不公。例如,2012年,上海同济大学在自主选拔录取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文科的选拔范围为上海市、江苏省;大连理工大学则规定文科招生范围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湖南省、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大学则规定自主招生的范围为上海市25所中学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文理科高中应届毕业生。从这些学校规定的招生范围可以看出中国西部地区和边疆地区很少或者基本没有。这样差别的对待教育资源本来就是事实上的不公。
(三)城乡之间学生机会的不平等。我国城乡差异问题由来已久,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现象。城乡学生的可利用教育资源存在明显的差异。农村孩子从小受经济条件,家庭条件的限制,因此在考试和面试环节处于劣势。就参加考试成本而言,比如很多报名费、路费、住宿费等也是许多农村家庭承担不起的。人才选拔标准的“城市化”现象和自主招生考试的高额成本有可能会使农村学生望而却步,造成入学机会的不平等。
三、现阶段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中实现公平的路径分析
(一)建立自主招生合法程序
我国部分学者呼吁出台《考试法》,在招生考试中出现的比比皆是的漏洞,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规范化的法律出台,使自主招生无法可依而缺乏监督,违规行为屡增不减,对于招生活动中的法律和道德边界界定不明。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法律是保障招生活动有利运行的最重要方式,因此,建立合法的自主招生程序,是实现公平自主招生的必要条件。对于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高等教育资源尚且缺乏,实行大规模的选拔考试的首要目的保证全国适龄青年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自主招生程序应该依据法定程序进行,讲求程序守法,招生运作应该增加透明度,按法定步骤办事。建立自主招生合法程序是保证自主招生有序进行的保障,从而近一步保障受教育机会均等。
(二)完善自主招生制度
完善招生制度的首要方面在于公开透明选拔制度,不仅招生政策完全公开透明,而实施过程和结果也要置于舆论监督之中。只有如此,自主招生的各种漏洞才可得以有效遏制,人情,钱权等因素才难以介入,自主招生制度的一切应该围绕“公平、公正、公开”来进行。由于我国社会结构差距大,资源分配不均衡,东部和西部发展不一,不同阶层之间,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条件和受教育条件的差距,使得自主招生的分配存在差距。教育部们应该完善自主招生制度,使得自主招生在一个优良的环境中进行。
(三)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兼顾地域、城乡公平
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由来已久,自主招生的过程更加剧了自主招生政策向经济发达地区,重点中学倾斜,这样使教育公平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只有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才能保证自主招生过程选拔人才更加全面。同时,自主招生应该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教育欠发达区倾斜,兼顾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城市考生和农村考生;在自主招生实施过程中,应向贫困地区单独投放名额,对于农村考生单独划线,区分设立考点,方便考生就近考试,这样便可缩小不公平现象,对于甄选人才体现其公平性。
(四)强化监督机制,加大惩治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高校自主招生的监督管理,完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内部以及社会对自主招生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对于那些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存在的违规操作,弄虚作假,行为的高校应暂停或取消该高校的试点资格并追究相关者的责任。学校应该成立监察部门,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评审组负责实施选拔过程中的管理和监控。同时,学校应该接受社会的监督,建立详尽的招生程序,制定科学的标准,通过多种媒介将考试制度、招考方案、考试过程、考试成绩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布,使高等院校自主招生能够在公正、公开、透明的情况下去进行。(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林狮.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6,(4):121-122.
[2]夏静.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问题和出路[J].考试与招生,2010,(2):57-59.
[3]张亚群:高校自主招生不等于自行考试[J].教育研究,2005,(3):36.
[4]樊本富.统一与自主:高考改革之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3):102-106.
[5]张亚群.统一考试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8,12:56-61.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63-01
1.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中教育近几年的发展,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等在重点中学中逐渐热门起来,由于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以及全国决赛一、二等奖者可以在大学自主招生中获得有利条件而顺利被录取,而2012年湖北、贵州、江西、黑龙江、安徽等很多省或直辖市的高考招生政策中还保留着在高考中可以加10――20分的加分政策,2012年湖北、广西、河南等省保留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者具备直接保送资格而不需要参加高考就可以顺利进入相应名牌大学读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试题难度和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几乎相当,因而使得社会、学校、家长对各类学科竞赛、自主招生考试的热衷程度与日俱增。这种对利益追逐的结果就产生了在学科竞赛、自主招生考试辅导中出现了只顾学生成绩、不顾学生其他能力发展的局面,最终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等片面效应。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对物理特长生培养进行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就显得尤为必要。
2.高中物理特长生的含义
笔者认为物理特长生应该定义为对物理有持续浓厚的兴趣,能主动地学习物理,且对规定的物理学习成绩稳定在相对较高的水准的学生;并且对物理问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的学生。本文将物理特长生界定为在物理学科领域,相比其他普通高中生表现出极大的、更浓厚的兴趣爱好和突出的物理学科能力,具有一定的物理学习天赋。通过学校有组织、有计划的科学训练,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且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对物理学科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在物理学习考试、物理科技活动(实验动手能力、发明制作、科研小论文等)和国际、国内各级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与同年级学生相比,在物理学习方面有明显优势,各方面脱颖而出,如果后续学习环境好,加上自己勤奋努力,将来成为物理方面的突出专业人才,高精尖人才甚至世界级物理学家。
3.激发物理特长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物理特长生的培养中,物理教师应紧紧抓住丰富多彩的物理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变的物理教学方法、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特别是生动活泼的物理实验来激发特长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物理这门课程而言,最大的特点是物理实验的教学,因此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特别是物理实验中一些现象明显、有趣生动的实验,这样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对于物理特长生来说,这些实验的开展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要求。因此很有必要结合科技的进步和客观条件的要求开展一些课外实验,用来补充和拓展物理特长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望,进一步培养他们把理论变为实践的能力。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曾经开展过简易飞行器制作、水火箭、鸡蛋安全着陆等比赛,在这些比赛中学生热情很高,会积极投入到赛前准备、设计中,在比赛中方法各异、百花争鸣,赛后会认真思考和总结,得出相关的数据和结论,效果非常的好。
4.引导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
我们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获得结论交流应用”的模式引导特长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开展。以上方法也正是物理研究中最需要和最基础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牛顿运动定律》相关教学的章节中,笔者教学中就会主动地采用上述方法。先由运动学和力学的相关题目引入,提出如果地面变得绝对光滑无摩擦;物体接下来将做怎样地运动,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得出相关的假设;然后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获得正确的结论;通过相互交流将结论进行扩展应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笔者发现自己所任教班级的物理特长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均取得了大幅度的增加,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加强,物理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江苏教师》2012年第6期
[2]《物理教师》2011年第2期,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编
[3]《物理教师》2009年第3期,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