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0 04:58: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物流技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物流管理过程中,条形码是商品识别的主要手段,但它有诸多局限性:信息是只读的;识别是接触式的;一次只能读一个;读取距离近;信息容量小。二维条码虽然解决了信息标识容量问题,但是只适用于流通领域,不能透明地跟踪和贯穿供应链过程。
一、射频技术原理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电射频信号进行物体识别的新兴技术。射频识别系统一般包括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其他设备。射频识别系统所采用的技术为微波反射技术,是基于电子标签内微波天线的负载阻抗随存储的电子数据变化的特点,实现对电子标签内电子数据的读取。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射频技术可以实现非接触识读,识读距离可从十几厘米到几十米;不需要光源;使用寿命长;识读距离远;抗恶劣环境能力强;安全性高;可同时识别多个对象,数据的记忆容量大;可不需人力介入操作。射频技术可应用于产品防伪、物品追踪、自动收费,尤其在物流管理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
二、物流管理系统
物流是物品在一定时间里的空间运动,物流的目标在于以最小的费用满足消费者的物流需求。2007年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推进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指出,我国目前的物流产业现状是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系统功能欠完善,我国今后物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鼓励生产流通企业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改善传统企业的管理,促进流通的现代化。
三、射频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射频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可分为商品的入库、出库、存储、运输跟踪、配送等。RFID技术可以加快供应链的运转,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
1.商品出库与入库
物资配送中心所派车队进入仓储中心时通过门禁,阅读器读取到射频标签信息并在仓储中心系统中显示此时车队所载物资为空。车队装载物资完毕离开发物仓库时再次通过门禁,物流系统将出库物资信息写入到系统数据库中并上报给物资配送中心,这样就等于射频标签承载了其所运物资的相关信息,自动完成物资出库,此时运送物资的车辆和物资进入在途状态。运输车队到达收物仓库时再次通过门禁,阅读器读取到射频标签中的信息后传输给仓储中心系统,系统即显示待入库物资的相关信息并写入数据库,自动完成物资入库,并上报给物资配送中心,通知物流配送中心配送任务已经完成。
2.存储与库存盘点
在仓库里,射频技术最广泛的应用是存取货物与库存盘点,它能用来实现自动化的商品的登记、存货和取货等操作。在仓储管理中,通过将供应计划系统与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操作。可增强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减少物流中由于偷窃、损害、出货错误等造成的损耗,实现快速供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储存成本。
3.运输跟踪
在运输管理中,通过在货物和车辆上贴RFID标签,完成设备的跟踪控制。接收装置收到RFID标签信息后,连同接收地的位置信息上传至通信卫星,再由卫星传送给运输调度中心,送入数据库中。利用射频技术可准确、迅速地完成配送任务并实现对在途物资的跟踪。在物资运输期间,物资配送中心根据发/收物仓储中心上报的数据可知在途物资的名称、品种和数量等信息,达到在途物资的可见性。
4.物流配送
在配送环节,采用射频技术能大大加快配送的速度和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能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到达中央配送中心的所有商品都贴有RFID标签,在进入中央配送中心时,托盘通过一个门阅读器,读取托盘上所有货箱上的标签内容。系统将这些信息与发货记录进行核对,以检测出可能的错误,然后将RFID标签更新为最新的商品存放地点和状态。这样就确保了精确的库存控制,甚至可确切了解目前有多少货箱处于转运途中、转运的始发地和目的地,以及预期的到达时间等信息。RFID技术可以实现合理的产品库存控制和智能物流技术。借助电子标签,可以实现商品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运输、仓储、配送、上架、最终销售,甚至退货处理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使整个供应链管理显得透明而高效。
四、RFID的发展方向
RFID与其他新兴技术一样,仍存在很多问题。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是制约RFID发展的重要因素。RFID的成本过高是抑制RFID技术的关键问题。其成本主要是标签、读写设备及相关管理软件的成本。其中,由于标签将贴于单件产品上,数量巨大,标签成本的降低,将是RFID成本降低的重要部分。采用RFID技术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透明管理,但同时会使个人隐私受到影响。因此,RFID的安全性也非常令人关注,需要尽快推出增强安全性能的RFID产品。RFID的读取仍存在错读率高的问题。
射频技术在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提高了商品入库、商品配送和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了人员的利用率,射频技术作为供应链下物流管理硬件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2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信息技术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一般来说,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目前还没有规范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在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信息技术的统称。
2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
2.1研究现状随着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如果物流少了信息化,那么许多物流现代化的设想也就无疾而终,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物流的面貌。正因为如此,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在时代需求的强力拉动下将会飞速发展,理所当然的一些条码等技术便应运而生,并在物流运作过程中越来越得到重用。
2.2应用现状随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物流信息技术也随之更新换代,尽管更新速度快,但归根到底,其核心还是离不开通信、软件、业务管理系统者三大板块。其中包括了在通信方式基础上的移动通信手段、条码技术、射频技术、信息交换技术、GPS技术、GIS技术、仓库管理技术、智能贴标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端科技。合理应用这些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3物流信息技术案例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下面我们以长三角地区,上海爱普香料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分析,分析研究常见条码技术应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在繁重的生产任务中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规范工作行为?这些问题都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重阻碍,缓慢了企业发展脚步。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爱普香料有限公司在企业的各个业务区域建立一个高效、全方位的无线网络,便于各项数据能够实时、准确的进行业务流转引入条码应用技术;根据企业现状建立条码应用管理系统,以使用手持式移动数据终端采集条码获取数据的方式代替原有的手工记录并贯穿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条码技术给上海爱普香料有限公司带来了明显的效益。
2系统设计与实现
航空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由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网站设计三部分组成,采用模块化化设计思想,完成整体方案设计。
2.1硬件设计与实现随着RFID传感器技术的普及率的提高,RFID标签廉价并可重复使用。数据传输方便,并且可以基于用户的要求处理自定义加密算法[10]。本系统RFID-ZigBee主从节点模块包括RFID标签、RFID读写器和ZigBee无线网络。其中RFID读写器射频模块采用的TI公司生产的TRF7970A,并将900M天线连接到读写器天线端口,微处理器采用的是超低功耗MSP430F2370,微处理器通过SPI总线接口方式连接射频模块,并通过RS232连接到ZigBee终端模块。ZigBee无线网络模块微处理器采用的是TI公司生产的CC2530,它符合2.4GHzIEEE802.15.4标准的第二代片上系统,提供一流的选择性、共存性、出色的链路预算、高达125°C的工作温度和低压工作性能,ZigBee采用自组织网实现数据传输通信[11],CC2530的接口电路如图1所示。
2.2软件设计与实现RFID协议设计是在IAR嵌入式工作平台Kickstart环境下完成的,Kickstart是一种集成开发环境(IDE),用于为MSP430微控制器构建和调试嵌入式应用。调试器完全集成,用于源和反汇编级调试,支持复杂代码和数据断点。RFID读写器功能是在VisualStudio2008集成开发环境下,采用MFC(MicrosoftFoundationClasses,微软基础类库)提供的基于对话框的应用程序框架进行程序开发。RFID读写器根据ISO15693标准规范协议和指令实现寻卡、读写、锁定、复位等功能,RFID读写器与PC通过RS232连接,操作界面如图2所示。ZigBee无线射频模块数据通信软件设计用IAREmbeddedWorkbench工具开发的,IAR软件是一套用于对汇编、C语言或是C++语言程序编写能进行编译、调试并完成下载的嵌入式开发软件。协调器的组网,终端设备和路由设备发现网络以及加入网络。协调器:给予ZDO层网络形成反馈信息,发送网络启动事件到ZDApp层,接着转到ZDApp_event_loop()函数,启动网络事件;终端器和路由器:当发现有网络存在时,网络层将给予ZDO层发现网络反馈信息。然后由网络层发起加入网络请求,如加入网络成功,则网络层将给予ZDO层加入网络反馈。数据库可在MicrosoftSQLSever2005开发环境下,根据设计需求完成建立,主要对象有客户(Customer),订单(Order),人(Agent),机场(Airport),航班(Flight),其关系如图3所示。
2.3网站设计与实现网站是在VisualStudio2010集成开发环境下,采用VisualC#中的Web应用程序进行开发设计,采用的数据访问技术来实现网站与数据库数据的交互。为保证系统软件的灵活性,软件核心与网页应尽量分离。航空物流管理系统主要使用者是物流客户、人和机场,网站主要功能有登陆、注册、人管理和机场管理,(如图4所示)。网站首页用于客户查询、用户登陆及注册,机场管理员页面可以查看所有通过自己机场的货物信息,选择是否通过安检,并对物品进行定位跟踪管理,人管理员页面可以根据日期、客户和订单号查询自己的货物信息,并且有添加客户货物信息的功能。
3系统测试
经过测试,系统能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对错误信息的处理方面,在网页中用语言来提醒用户该输入何种信息,并在后台程序中规定信息的格式并在误输后弹出提示信息直到输入正确,具有一定容错能力。
【关键词】手术室恶性肿瘤无瘤操作技术
无瘤操作技术是外科医护人员在手术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于恶性肿瘤手术,无瘤观念与无菌观念同等重要。1954年Cole等[1]提出了无瘤操作技术的概念,它是指在恶性肿瘤的手术操作中为减少或防止癌细胞的脱落、种植和播散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目的一是防止癌细胞沿血道、淋巴道扩散;二是防止癌细胞种植[2]。而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往往手术操作还会使癌细胞医源性扩散率增加。因此,应让手术人员认识到无瘤技术的重要性。大量的研究已证实,无瘤操作技术可有效减少根治性手术后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在当前“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指导下,如何减少癌细胞医源性扩散,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如何在手术中完善无瘤操作技术:应引起我们手术室护士及手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1手术切口的保护
主要为预防癌细胞种植切口。临床常用方法是:首先将腹膜保护巾缝合于两侧腹膜,再上腹壁牵开器;然后将腹膜保护巾与切口上、下角严密缝合,起到保护腹膜及切口的作用[3]。
2手术体腔探查
手术者探查动作要轻柔,切忌挤压;探查完毕后,更换手套。因对肿瘤的触摸,挤压会增加癌细胞向腹腔内脱落,发生种植[4]。所以,术中探查时应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先探查肝、脾、盆腔、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及肿瘤两端;最后再探查原发肿瘤及受累脏器。
3手术器械
3.1术前手术器械的准备术前应根据手术做好充足的手术器械准备。
3.2术中手术器械的使用器械护士应提前15min洗手上台,整理无菌器械台,准备好相关器械,建立相对的“瘤区”;当肿瘤切除后,所有接触过的肿瘤的器械均放置于“瘤区”,严禁再使用于正常组织,以免将器械上的肿瘤细胞带入其他组织。若手术先行肿块活检再行根治术,应准备两套器械,先用小包器械做活检,再用大包器械行根治术。
3.3术中手术器械清洗液的使用若术中无条件更换手术器械时,为了有效处理术中受肿瘤细胞污染的手术器械,灭活污染器械上的肿瘤细胞,应将受肿瘤细胞的手术器械用蒸馏水浸泡5min后再使用。
3.4术后污染手术器械的处理将手术器械浸泡于新鲜配制的强化酸水中30min,以达到杀灭癌细胞、病毒、芽孢等,还可防止水污染等作用。
4肿瘤的切除
4.1电刀的应用手术时应用电刀切割,不仅可减少出血,并且由于电刀可使小的淋巴管或血管被封闭,减少癌细胞进入脉管的机会,同时电刀亦有杀灭癌细胞的功能,可以减少癌细胞的种植引起局部复发,术中应准备2把电刀,肿瘤切除后应更换电刀[5]。
4.2肿瘤标本及切口的处理手术医生切下的肿瘤标本及淋巴结,器械护士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弯盘接递,肿瘤切除后切口周围加盖无菌单,更换所有纱垫、手套、缝针等接触过肿瘤的物品。
5冲洗液
切除肿瘤后的冲洗液是防止感染及癌细胞残留的重要措施,起到避免肿瘤细胞种植和播散的作用,术中器械护士应用干净的无菌盆盛装冲洗液冲洗术野,不允许用洗刷过器械的无菌盆盛装冲洗液来冲洗术野,冲洗时将冲洗液灌满创面各间隙并保留3~5min,再吸出,反复冲洗2~3次,再吸净,不能用纱垫擦吸,以免癌细胞种植。
6冲洗液的应用
6.1蒸馏水据报道应用43℃的蒸馏水用于肿瘤细胞3min即可有效使肿瘤细胞破损其主要原理为:蒸馏水是一种不含质和有形成分的低渗性液体,其渗透压接近0,而人体组织细胞的渗透压为280~310mmol/L,由于渗透压的差异,蒸馏水可以使肿瘤细胞肿胀,裂解肿瘤细胞膜,从而使肿瘤细胞失去活性。因此蒸馏水作为冲洗液,能有效避免肿瘤细胞的种植和播散。
6.2碘伏溶液手术中和手术完毕时,可以用稀释10倍的碘附液冲洗创面、盆腔、腹腔和冲拭切口,可以防止感染并避免肿瘤种植。
6.3洗必泰溶液可以迅速吸附细胞质,使细胞胞浆成分外浸,抑制细胞多种酶的活性,因此术中使用洗必泰溶液冲洗手术创面,可以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
6.4抗癌药物溶液根据情况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中放置抗癌药物。常用的药物有5-FU,由于吸腹药物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使种植或游离的癌细胞能较长时间浸润在高浓度药物中,从而增强抗癌药物的直接杀伤作用[6]。
7小结
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趋于年轻化,为了有效减少根治性手术后肿瘤的局部复发向远处转移,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根治性术后的5年生存率,改善其生存质量,因此,在行肿瘤手术中,手术人员应高度重视无瘤操作技术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加强无瘤操作技术的技能,这也是每位手术室护士加强学习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夏艳.无菌技术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06,4:58-59.
2王舒富.胃癌手术方法的改进及无癌操作技术.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407-408.
3肖乾虎,燕锦,刘宝善.应重视外科治疗大肠癌的无瘤技术.四川医学,2004,25:379-380.
射频识别技术是无线通信IC和天线所构成的组件的通称。它的成品有着各式各样的形状和大小,不过其基本的卡片型、硬币型及有印刷天线的纸张等,不过其基本的功能却是一样的,只要配搭专用的读写器(READER/WRITER),就可以从外部读取或写入信息。
但这种仅能提供单一功能的RFID,却扮演了实现ubiquitoous(网路无所不在)社会的牵线者,正牵起一股狂大的旋风。服饰业、食品业、物流业等许多业界已开始认真思考以此项技术代替传统的条形码系统。在欧美各国,包括了美国的WalMart、英国的特易购Tesco、德国的Metro等大型的连锁式零售企业,都以提升公司内部物流系统的效率为目标,相继宣布未来将在2005-2006年间,正式采用RFID系统。
由此可见,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已经在全球的零售业界掀起了一股旋风,而与其休戚与共的现代物流业,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一旋涡。
现代智能化物流管理
现代的物流,是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为主要形式、由物流和信息流相结合的、涉及供应链全过程的现代物流系统。在信息化时代里面,随着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和管理的现代化,现代物流配送也将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管理的电子化及信息化,配送各环节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物流配送的新时期。
此外,现代物流表现为企业生产与运输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其中货物运输所需的成本、时间及货物在途的状态控制是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与现代的物流管理相结合,将会极大地提升物流管理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水平,其势必成为21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射频识别技术的技术优势分析
传统的自动识别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关于个人、动物、货物和商品的区别于他物的相关信息。在当今的服务领域、在商品销售与后勤分配领域、以及在商业部门、在生产企业和材料流通等领域自动识别技术己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应用。
条形码技术,曾在识别系统领域引起了一场革命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在这种技术在许多场合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条形码虽然很便宜,但它的存储能力小、不能改写等的缺点均限制了它在自动识别领域的应用。
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底下,在我们对大存储量信息载体和无线信息交换方式的需求下面,RFID技术应运而生。而要把自动识别技术与现代的物流管理相结合,在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效益,RFID技术较之以传统的识别技术,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见表1):
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
无论是传统的管理方式,还是现代更强调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要通过向商品流通过程当中不同的对象提品或服务以换取利润。因此,商品从生产、储存、运输到流通,这一完整的物流管理的流程里面,RFID智能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能帮助我们在其中不同的范围或领域内改进业务
的效率和效益,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零售领域
无论是一包糖果,还是一台冰箱或者电视机,在外包装上加印规范的条形码,已经是绝大多数企业生产过程中一个常规的步骤。在商品流通企业,例如大型超市,店员通过扫描条形码来结账和统计库存也是司空见惯的一个场景。
然而,这一场景可能很快要成为历史,产品包装上的条形码可能将要消失,而由加贴或者隐藏在包装内的智能识别标签(RFID)取而代之。RFID的应用,将使企业的产品和商品信息统计在无形中自动完成,大大提高运营效率。
物流运输领域
在商品出货运输的过程中,RFID系统可以指导和跟踪货物运输到分类的地点,通过实时收集的货物信息,调度和分配运输工具的有效工作时间。此外,它还能帮助我们完成诸如:集装箱检视、集装箱分舱、内装货物的核对和确认,以及发货单打印等工作。
在该领域内RFID的广泛应用,能够使得货物运输过程中人为参与因素大量地减少,籍此获取更准确的货物信息,实现货物有效的在途控制。同时,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管理者而言,就是可以随时地监控全局,更好地调整资源和劳动力的配置。
商品库存领域
智能化的库存管理,能够帮助我们精确地监控产品的流动情况,实现库存状况的实时控制,从而提高生产透明度和生产效率。
RFID技术的运用,能使我们通过无线射频信息的收集而直接完成商品的入库工作。货物的实时位置和运动信息,都直接由RFID系统进行实时跟踪,仓库工作人员只需借助RFID的收发天线和读写器的帮助,即可把货物的信息记录入库。同时,RFID系统还可以根据货物标签中所记录的有关数量和体积等的信息,指示出最合适的仓储位置,以达到仓储空间的最优化利用。而在货物清点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自动跟踪RFID标签,极大地提高清点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仅仅依靠推动物流管理工作中各个部分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进程是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工作需求的,更无法让信息技术的价值得到最大化运用。不断提升物流运作各个环节相关业务的高效性与专业度也是现代物流的需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能够将各类具备先进技术的信息系统和物流设备运用于组织物流活动的独立企业。然而现代物流受到各项经营制度的影响,在我国的现实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在社会的所有物流活动中,企业物流仍旧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因此导致多数物流活动都是在企业内部进行操作的。尽管伴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的发展,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始逐渐被部分大型企业引入到物流管理工作中,但是却只有极为少数的企业能够在企业内部推行物流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改革,不仅如此,与物流管理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观念方面也极为欠缺。
1.2专业软件应用率低,信息技术不受重视
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然而在物流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未将管理软件灵活运用到物流活动之中,从而让那些物流管理软件丧失了应有的使用价值。不仅如此,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物流系统相关的集成软件的应用率也是十分低的,真正能够得到应用的软件数量仅仅只占到了百分之十的软件总数量。信息技术的不受重视使得物流行业的现代化进程远落后于社会的整体步伐,造成了物流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现状。
1.3行业信息无法得到充分共享
我国当前物流工作大量的数据信息是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而得以产生的,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物流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前期的数据采集方面,还是后期的数据使用方面,物流管理工作都始终未能与信息化技术进行良好融合,从而造成物流工作与物流管理工作之间的信息不对等现象,更严重阻碍到了各个物流企业的及时交流与相互合作。不仅如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物料的使用单位与供货单位往往不在同一个地方,使得物资的消耗信息与采购信息无法进行第一之间的沟通,而许多物流从业人员也不具备专业化的工作水准,从而造成物流活动过程中的信息阻塞,严重影响到物流工作的效率。
2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2.1改变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
物流管理工作中,现代技术的应用为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物流企业开始主动接收市场信息,正式成为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加强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让企业能够随时捕捉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以满足市场供应;物流活动开始呈现出系统化的趋势,加速物流市场供应链的形成;提高物流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交流,让物流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最新信息,提升物流作业过程的透明度。
2.2改变物流产业的组织结构
在以往的物流企业当中,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常常会依据自身特性而属于职能全然不同的部门负责,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产业的组织结构是不复存在的。然而伴随着近几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尤其是得益于一款名为EDI的软件的普及,物流活动被赋予了独立性,它不再需要依附于相关的销售企业或者生产企业,而是由专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另外,物流活动也获得了物流企业的全程负责,不再散乱的分散在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中,这便促使了全新的物流产业组织结构的诞生。无论是在物流组织结构的发展还是创新,信息技术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2.3改变物流产业的竞争格局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变了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和组织结构,更让物流产业市场的竞争主体由以往的生产或者销售企业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如此,市场的竞争焦点也从以前的提高单一环节的管理效率和水平转向了以整个供应链为整体的管理效率和水平的稳步提升,物流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已经逐步成为了物流竞争的大势所趋。
1.1用户表,主要存储提交订单的用户或注册用户的基本信息。
1.2订单表,主要存储订单相关信息,管理员根据此订单生成相应运单。
1.3运单表,存储生成的运单相关信息,根据物品交运情况,改变运单的状态。
1.4货物信息表,存储交运物品的信息。
2二维码的生成和解析
2.1服务器端二维码的生成
二维码生成在服务器上实现,当管理员点击生成运单的时候,根据运单信息生成二维码。信息数据包括:订单号、订单人、货物名称、下单时间、收单人、收单人地址,还包括生成时的运单号,运送人等。二维码在生成的时候会先将数据转换为二进制,并根据其大小来安排每行的小方格的个数。然后通过特有的QR编码方式将二进制数据进行编码,并且安排好黑色、白色小白块的位置。在它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都会有一个固定定位区域,其他位置为数据区。
2.2Android端二维码的解析
移动终端基于Android系统设计开发,客户程序的使用涉及到用户和派送员等多个角色。用户登录后可以选择二维码查询运单情况,界面如图4所示,再选择拍照或从相册提取照片,如选择拍照,则进入照相及获取解析二维码过程。二维码的解析涉及到图像图形识别分析技术,笔者使用了二维码开发者提供的开源代码库来进行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在扫描的时候程序会用摄像头首先寻找固定的定位区域,判断出哪里是二维码区域并取出数据区域,再利用其编码原理进行解码,首先转换为二进制数据再转换为所需要的数据,并显示给用户。
1.2RFID技术在我国邮政物流的问题。虽然目前RFID技术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其依旧存在很多问题。(1)RFID标签标准不统一,由于目前RFID技术存在两个不同的技术标准,而且RFID技术涉及很多其他产业,导致很难制定统一的标准,而不同厂家生产的RFID标签大多数是不兼容的,但邮政物流遍布各地,所以,很容易导致不同地区的物流物资无法统一识别,这就要求国家邮政物流对各地区的RFID标签进行统一配发,而这样,又很大程度的调控了市场,对于其他不被采用的商家给予了很大的市场压力。(2)RFID技术的保密性不易获得客户信任,早在2004年底的一项调查中,大多客户表明对RFID技术的是否会侵犯自己的隐私权而表示担心,因为目前并没有标准的法律文献提出,所以,很大程度上来说,包括邮政物流在内,应该尽量保障客户的隐私安全,从而获得客户的信任,来确保邮政物流可以更好地发展。(3)准确率有待突破,对于RFID技术的问题,在邮政物流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RFID技术目前发展的程度有限,虽然读取的错误率远低于传统条形码,但是,据调查研究表明,即使贴上双重标签,RFID标签仍有3%无法判读,而对于只贴一个标签的物品则正确判读的几率只有78%,对于邮政物流来说,78%的判读几率是非常低的,保证邮政物流的高效运转,就必须保证其失误几率低于5%,如果可以0失误率,那对于中国邮政物流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效益好处。
2、RFID技术的发展趋势
(1)标签的整体制作成本降低;相对于以前所采用的一次性传统条形码标签而言,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的新增、修改、删除RFID卷标内储存的数据,可以重复使用。在货流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标签成本的价格也就意味着邮政系统的收入能够得到相应地提高,这对于我国邮政系统的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提高了邮政系统方面的收入;不仅能够提高在邮政任职的工作人员的收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将客户的邮资降低,并且对于拉动客户流也有着巨大的潜在推动力。
(2)可读写的距离变长;传统的条形码在进行扫描时,必须要将扫描仪和条形码靠近,而且扫描时还不能够有任何的阻碍物质挡在中间;但是随着RFID技术日后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可以将有色材料的缺陷进行克服,而且还可以将非金属材料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还能够克服传统条形码近距离接触扫描仪的缺点,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条形码的读写。
(3)标签的存储容量变大;RFID技术的发展,使得标签的存储容量能够进一步扩大,这也就说明了能够将更多地产品信号收录到标签当中,同时还能够将后台的进行资料存储的负担减轻;不仅如此,扩大后的标签存储容量能够将产品资料更全面的收录在内,也更能够有效地保障邮政物资的安全性。
(4)物流的处理时间减少;如果在相同的工作时间之内,处理单间物品的工作时间缩短了,那么所需要处理的物资的数量也就会相应的增加许多。对物资的处理能力提高的话,是对邮政物流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保障,只有这样,邮政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客户,才能提高消费者对邮政系统的信任能力,才能获得更多的消费交易额,才能打动客户,并取得消费者的交易信任,才能不断地将我国的邮政物流市场进行扩大。
3、加强RFID技术在中国邮政物流应用的措施
(1)利用RFID技术提高中国邮政的市场占有率;相对于目前中国邮政物流的发展来说,所对应的物流基础设备都有相对稳定的使用基础,并且又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邮政物流的现代化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中。但是,又由于我国目前邮政物流发展缓慢,导致我国邮政的基本信息水平有限,大大限制了我国的邮政物流行业的发展,造成相关的物流配送的效率较低;正是由于中国的邮政物流行业不能给消费者一个高效率、低成本、安全快速的物流服务的保证,因此我国众多的大型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等,在使用邮政物流的业务率上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线上。将RFID技术的使用划入现代化物流行业的使用技术之中,这一举措可以大幅度提高中国邮政的市场占有率,对于我国邮政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能使我国的邮政物流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2)将RFID技术与传统条形码技术配合使用;由于传统的条形码在使用时,所需要的成本更为低廉。在邮政物流的货物中尤其是低价的货物运输中,早已被广泛应用。而RFID技术的频射标签由于制作成本较高在低价货物当中使用,尤其在单品使用中并不划算,所以在低价值的货物中依然可以使用传统条形码标签。在其他高价消费品、托盘以及集装箱等物品上使用RFID标签更为明智,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保证高价值货物的安全又能避免因使用简单的传统条形码标签所造成的不必要损失。RFID标签与传统条形码标签的配合使用取长补短将极大地推动中国邮政物流的发展。
(3)提高RFID技术在物流配送上的使用力度;除了在邮政物流上的使用,RFID技术在邮政物流的配送过程中也可以投入使用,这是由于保障邮政车辆在运输途中的安全和高效,是保证相关的邮件能够快速并且安全到达目的地的必要手段之一。那么,怎样才能在邮政车辆上正确的使用RFID技术呢。首先就是要在每一辆进行物资运输的车辆上安装好固定的RFID标签,邮局的进出口,遇到的必要关卡上装上一套RFID系统的阅读器,从邮政物资装入车内开始,时刻记录邮政物资的具体情况,然后再运用邮局内部的局域网与RFID系统进行连接,使其能够及时地将相关的数据信息传输到当地的邮局系统内,这样就能够保证一旦运输的邮政物资发生变动的话,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确切的信息,并进行及时的改正。
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到的学科较多,如社会学、计算机学科、经济学、机械学、管理学等,同时也涉及到各行各业,如仓储业、工商、金融业、海关、零售业、税务、海陆空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等,因而物流管理专业包含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较为复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各个学科专业术语,在实践过程中涉及到各种物流设备、技术,由此可见,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具有十分强的专业性,并且涉及到各方各面。
(二)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过于抽象
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由于涉及到很多学科及各行各业的知识,因此,存在部分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增加学生对其的理解难度,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并且有些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而,很多学生对其学习的态度并不积极,而对于很多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当物流管理课程中出现微积分学、运筹学等理论知识时往往遇到颈瓶。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物流教学的现实重要意义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物流管理知识的兴趣
总所周知,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源泉,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一定的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探究其本质。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当中,可以通过图文并茂、角色扮演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活跃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神经的兴奋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传递多样化。
(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地位,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这种灌溉式教育不仅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严重限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查询相关物流方面的资料,提高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认识与理解。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习的开放性,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及师生与网络媒体技术之间的交流。通过网络技术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物流管理知识制作,如PPT制作,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物流管理学习的乐趣,还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互动性。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教学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到的范围过广,故其相关专业概念与专业术语较多并且较为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盘点、分拣、出入库、配送、流通加工及装卸搬运等作业流程,而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建设一个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在这个实训基地中可以让学生操作相关系统软硬件设备,如电子标签拣货、第三方物流软件等,使学生身临其境,真真正正得到相关物流管理技能锻炼。
(四)有效地解决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物流管理教学质量,可以地解决相关实践教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发现问题,并利用教育技术解决问题,在总结教训的同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健全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顺利应用的前提与基础是拥有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建设,因此,应健全完善物流管理课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建设,主要有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资源库建设两大方面内容。加强对物流管理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物流管理实践活动当中,进而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应做好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建立规模齐全的资源库,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还应鼓励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多利用资源库进行课件制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提高物流管理教师综合业务素质
为了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应加强对其业务及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性。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培养物流管理型人才。此外,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多关注市场动态,做好相关物流行业的探究与分析工作,确保掌握最新物流行业动态,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技术。
(三)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主动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物流管理模式探究活动当中,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例如,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明确每个项目目标及相关任务,按照相关步骤开展(目标—计划—实施—评估),让学生一一进行探究与解决,进而提高学生对物流管理的有效性掌握。如开展“物料采购计划与组织”项目式教学模式教学时,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辅助作用,正确引导学生紧绕项目任务制定相关项目计划并予以实施,明确物料管理与采购管理目标,构建有效的物料管理与采购组织结构,制定合理的物料采购计划,做好相物料与采购成本分析,完善相关细节工作内容,通过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进而牢固并掌握好“物料计划与采购管理”相关内容。
(四)采用适当的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采用适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了也反作用于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理论知识。例如,可以采用“分散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指每门专业课的课内实践与学期集中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如物流实验中心软件实训、单元实训、典型物流企业参观实习、综合实训等。)进行教学,该模式主要突出整个业务流程的综合实训目的,基于工作过程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根据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重组、整合、程序化。分散式实践教学是使学生认知与行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散式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流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将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而集中式实践教学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的一种模式,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积累一定的经验,为今后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在“厂中校”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的目标常常会不一致,企业的目标更多着眼于近期,比较现实。虽然校企双方在高层达成了共同育人的一致理念,但在执行层却有一种临时用人的“冲动”,把学生作为人力资源的临时补充,经常会因为企业的工作任务而忽略甚至牺牲学生的正常教学安排,导致教学计划的执行不够彻底,教学任务与目标未能如期完成。
(二)教师现场教学与企业正常运转的矛盾
“厂中校”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在工作现场身临其境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观摩、操作来深刻领会相关理论,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以达到教学目的。现场教学需要有典型的学习情境与工作任务来支撑,现场教学通常安排有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主题,每次教学围绕一个主题“模块化”地呈现。企业需要正常连续的运营,其运转规律与教学规律存在诸多不一致性,许多工作任务并没有教材上设计得如此典型,且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错位。如在风神物流“厂中校”,某些工作并非发生在厂内,而是在客户指定的地点与时间出现,白班与夜班的交替和经常性加班作业的情景,给教学组织工作带来了困难。企业正常运营与现场教学的“模块化”要求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组织现场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工作的现状脱节
经过校企协商,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将6门课程安排在“厂中校”进行现场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相应的困难。首先,每一门课程都相对系统,自成体系,而具体工作则显得杂乱无章。初到企业,学生在工作现场看到的是一堆碎片式的印象,很难将之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效链接。我们提倡教师在“校中厂”因工作场景而灵活施教,但是一个周期下来,仍然有一部分教学任务没有在工作中出现。造成了知识点或技能点传授的疏漏。其次,企业的工作过程有其连续性与自身的节奏,课程教学的节奏与工作过程的节奏很难相互匹配。这要求任课教师因应企业的工作计划及时变更,灵活组织与选取现场教学的内容,这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殊性
难以兼顾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内在要求看,学生不仅仅是学习一些操作及流程,还要充分领悟工作表象背后的管理内涵,教学环节必需深入到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中去才能实现。从企业的角度看,出于对保密的需要及对经营管理风险的考虑,往往不愿意或者拒绝如此深度的合作。从学生的角度看,限于高职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人生经验,他们对管理的理解非常有限,也无法达到课程的要求。由于理工类专业一般仅仅是参与到企业的技术研发和生产中去,实习学生往往在生产线上进行具体的操作,相对比较容易实施管理,一般来说其管理风险较低,所以比较容易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习主要侧重于心智培养,操作与管理的难度较大,导致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面临各种困境,校企合作在较低层次进行。一方面学生在经济管理类岗位上实习不容易很快上手,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另一方面,企业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的需求量较小,不能接受成建制的班级进行实习,担心正常的生产管理受到影响。导致校企合作流于粗放和形式,学生沦为企业简单劳动的廉价劳动力,背离了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初衷。此外,“厂中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现象,学校需要在企业另外建设教室等教学资源。由于距离学校较远,一般在“厂中校”建设有学生宿舍等配套设施,学生在“厂中校”学习期间需要住厂,学校的学生宿舍等资源存在着闲置浪费现象。由于受合作企业的运行模式的影响较深,学生毕业后一旦改行,或者到其他单位就业,其习得技能是否能有效迁移也令人担忧。
二、“厂中校”建设的路径探索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成立于2005年,成立以来即在校企合作与“厂中校”建设上进行了持续而深入地探索。我们认为要解决“厂中校”建设中存在的上述共性问题,需要在合作企业的选择、订单培养及持续完善合作机制上进行努力。
(一)“厂中校”合作企业的选择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与多家物流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我们从企业的资质、行业代表性、合作关系、未来发展机会等诸多方面拟定条件,考察企业,最终在众多候选物流企业中确定了襄阳风神物流有限公司共建“厂中校”。首先,合作企业要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襄阳市的支柱产业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其产值占到了全市总产值的“半壁江山”,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物流则是保证本市汽车制造产业顺利运行的保障,襄阳风神物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物流与汽车整车物流,包括整车仓储、线边集配、物流技术咨询、物流规划、管理、工位器具设计等服务,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物流公司及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物流作业,技术与管理水平正与国际汽车物流标准接轨,具有较强的供应链整合与优化能力。在本地乃至全国均有一定影响。其次,合作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与实力。襄阳风神物流有限公司现有员工1000余人,目前为东风日产、康明斯等多家优质客户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是鄂西北地区惟一一家大型综合保税物流业务供应商。公司还与上海交通大学中美物流研究院合作创办了汽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共同开展物流理论与实践、国家宏观政策研究,汽车物流人才培养以及汽车物流公用平台的搭建工作。最后,合作企业要有长期稳定的生源需求,并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轮岗实训与顶岗实习的岗位。襄阳风神物流有限公司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各类物流岗位,如仓管员、集配员、包装员、单证员、信息员等岗位,可以容纳一个班至少50名学生同时进行岗位实习与现场教学。
(二)建设“厂中校”与订单培养相结合
“厂中校”的建设只有为企业与学校双方都带来持续不断的收益,才能够保证“厂中校”建设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现实中有些企业凭着一时的用人需求而找高校“救急”,一旦用人需求满足后,就不打算再合作下去,校企合作呈现出“一头热”的现象。我们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认识到将“厂中校”建设与订单班有机结合,可有效预防这一现象发生。我院与襄阳风神物流有限公司双方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将2011级103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纳入到订单班,并每年续签协议。通过协议规范了校企双方的权利与责任,企业负有提供实习场所的义务,为“厂中校”建设创造优良的条件,学校则通过组建订单班来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人力资源,从而保证了双方的积极性。
(三)“厂中校”建设是一个不断优化、深化建设内容的过程建设
“厂中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校企合作往往始于企业使用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数企业始终停留在这一合作层面而再无进展,少部分企业从使用毕业生开始走上与学校长期合作之路,企业与学校则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径。企业有意识地与学校商议培养合乎企业需求的毕业生,于是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随着合作的深入,参与程度逐步加深。企业方从给学生做讲座,到合作进行课程建设,再到提供兼职教师,最后双方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将教室搬至企业工作现场,建设“厂中校”,进行系统培养;学校方从安排毕业生至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到轮岗实训,到教师至企业进行考察与实践锻炼,共同进行教材建设,再到利用学校优质资源为企业提供服务,包括培训企业员工,合作攻克技术难关等,直到双方互兼互聘,深度融合,建设“厂中校”,就人力资源的系统培养展开长期而深入的合作。经过多年的合作,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与襄阳风神物流有限公司已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经双方协商,于2011年在企业建设“厂中校”,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一直保持顺利运转。
三、“厂中校”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
(一)校企合作共同优化运行机制“厂中校”的顺利运行
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作为保障。目前许多管理类专业的“厂中校”运作情况不是很到位,往往只是作为学生实习和实训场所,校企双方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生的实习效果堪忧。为了确保“厂中校”最大化地发挥作用,校企双方需要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双方在生产管理与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完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和考核制度。
(二)校企合作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需要安排专门人员,经过认真的学习、研讨,合理定位人才培养规格,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精心安排“厂中校”学习环节。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材、实训项目的建设。将“厂中校”教学安排的全过程有机“嵌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