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见习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02 16:22: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妇产科护理见习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妇产科护理见习报告

篇(1)

为迎接2011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国家优秀骨干高职高专院校评估,践行我国高职教育新理念,我院近年来大力进行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妇产科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属理实一体化课程,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始终围绕“加强人文、突出护理、注重整体、体现社区”的现代护理教育理念,坚持护理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这个中心开展专业建设论证,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妇产科护理技术》课程改革的重点主要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案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高端型人才为目标。

1.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改革教学目标。

以往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知识与技能,能规范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课程改革思路强调学生能应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为患者或孕产妇完成正确的护理评估,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评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与决策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以实用和岗位需要为主旨,重构教学内容。

为了使课程设计更加合理,内容更先进,更贴近临床实际,课程团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与行业专家合作,对妇产科护理进行了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基于妇产科护理岗位任务分析,将《妇产科护理技术》整合为3大项目、15个典型任务。改革以往教学内容围绕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等环节教学方式,重视对病人的整体评估,开展个案护理教学,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人的丰富性、多样性、社会性,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预防保健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护理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专业素质。

3.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3.1理论教学方面

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变以往以传统媒体如书本、粉笔加黑板为基础的课堂讲授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建设妇产科护理技术精品课程网站,构建开放式、资源丰富的网上教学体系,应用15个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活动设计、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操作动画或技术视频、目标检测题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搭建了优良的自学平台。指导学生访问课程网站,查阅参考书籍、国内外有关杂志,下载有关专业文件,扩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了文献检索和英语阅读能力。

3.2实践教学方面

3.2.1早期接触临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在第三、四学期中安排学生分组到妇产科门诊和病房见习,了解妇产科工作程序、治疗手段、护理知识、病人就医需求等,尽早感受职业环境,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针对性。

3.2.2情景式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教学法,根据学习内容和案例需要,让学生扮演丈夫、妻子、孕妇、产妇等角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会学习要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爱伤意识。

3.2.3理实一体化教学。传统的实训课是先在课堂讲理论,然后组织同学们到实训室实训操作的方法,其特点是理论课无实训器材模型做载体而显空洞,实训课不能有机结合理论,知识点不够清晰明了,理论掌握深度不易达到。改进教学方法后,施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边强调理论边演示操作,学生同步进行实训练习,教学做一体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

4.以执业考试为基准,改革考核方案。

改革前,《妇产科护理技术》在期末所有的学习内容结束之后,采取纯理论试卷进行期末考试,百分制计分,60分及格。此考核方案的缺陷一是平时上课不注意知识点的积累,但考试前强记强背的同学有望得到高分,不利于发现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高素质同学。二是技能操作考核未单列,不能充分考查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对操作性突出的护理专业学生不能有效与临床护理岗位接轨。三是一站式终末卷面考试,不能调动同学平时积极学习的热情,对课下的预习、复习及拓展性学习不能有效推进。新的考核方案既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程度,又考核学生专业技能,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材与临床护理岗位相对接的目标要求。

篇(2)

妇产科护理教学是妇产科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90后的学生学习态度及思维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但对于移动网络有着很大兴趣[1]。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移动网络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督促,这极大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及课后复习模式,让学生的学习结合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学习由数字化学习及远程学习发展而来,而移动教学则是指依靠无线移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等,利用无线设备来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2]。鉴于此,选取本校妇产科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妇产科护理专业学生100名,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名。其中研究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移动学习方法,对照组学生实施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对知识掌握情况、学习兴趣以及临床应对能力等。现对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15届妇产科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妇产科护理专业学生100名,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名。研究组男16名,女34名;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9.46±0.32)岁。对照组男19名,女31名;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19.01±0.16)岁。两组学生基本资料及学习态度与能力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课堂讲授方法为主,实验组采取移动学习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在妇产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手机移动网络实施移动教学方法教学,培训学生如何对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的网络进行更好地应用,并依靠网络来增进移动学习学生学习小组成员间的情感沟通,以此来创建一个良好的远程教育氛围[3]。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移动网络对在校期间的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工作,并于暑假期间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及总结进行指导,同时督促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最后在临床实习期间,教师还可以利用移动网络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病例分析以及临床操作[4]。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与比较两组学生在经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后其学习兴趣、对于知识量的掌握情况、临床应对能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对所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所得学生教学效果等计数资料以%形式展开,并进行卡方检验;计量数据观察指标行x±s形式展开。统计数据以P

2 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表明,两组学生在经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后,研究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知识量的掌握情况、临床应对能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除了具备移动电话功能外,还能够传送大容量图像、文字及影视等多媒体信息,基于移动通信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教育信息的传播途径,实现现代化教学[5]。由于移动学习不会受到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开放、灵活及便携等多种特点。加上当今学生对于移动通信及互联网具有很大的兴趣,因而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及实践领域的应用中,移动学习方法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临床实践能力、知识记忆能力及学生学习水平[6]。本次研究中,两组学生在经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后,研究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知识量的掌握情况、临床应对能力、抓住学习重点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移动学习方法符合目前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显著提高妇产科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随着移动学习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及发展,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将会发挥更显著的作用,值得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罗琼,李婉英.妇产科护理引入PBL教学法提升护士核心能力的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4-6.

[2]凌银婵,刘丽萍,刘海燕等.情景剧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124-125.

[3]冯蓉,许红,何曙芝等.翻转课堂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5,(17):15-17.

[4]张玉红,冯蓉,许红等.以“任务单”为核心的高职《妇产科护理》翻转课堂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8):1072-1075.

[5]丁艳萍,穆晓云,王一博等.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临床见习课中的应用1)[J].护理研究,2014,(23):2923-2925.

[6]侯小妮,佘燕朝,郝玉芳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8):842-844,845.

篇(3)

【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00-01

2011年我校已完成了由中等卫生学校向高等卫生职业学院的转型,这不仅为更多青少年提供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也为我国人口素质和人口质量的提升搭建了一个新的学习平台,妇产科作为高等卫生职业学院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摒弃原有中等卫生学校妇产科教学的陈旧观念与模式,创建符合高等卫生职业学院教学特征的妇产科教学新体系,是值得我们每个妇产科教学工作者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

1 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调整教学计划

原有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大纲已不能适应升格后新的要求。高等卫生职业学院妇产科教学大纲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任务进行改革,明确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应大力开发高等卫生职业学院妇产科校本课程和教材,根据高等卫生职业学院妇产科教学时间紧、课时少、内容多等特点适当删减部分非重点章节,例如围生期母儿的护理等。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比例,充分体现高等卫生职业学院妇产科教学的特点。

2 重新选择教学内容

转型后的廊坊卫生职业学院面临学生来源复杂,基础高低不一的问题。所以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例如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除介绍疾病的相关外,还要注重常见疾病的相关护理知识的强化,做到医护不分家。

3 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3.1 选择性精讲、提问式教学的应用:中等卫生学校传统的教学往往按照教材通篇讲解,这种“填鸭式”教学导致教师感觉课时不够用,学生成为没有思想的被动学习的机器,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根据转型后新的大纲要求可以采用重点章节精讲点拨,例如妊娠期并发症流产、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疾病等。而非重点章节可选择让学生提问的方式,互相讨论并解答,例如羊水过多、过期妊娠等。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和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3.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构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妇产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由于妇产科教学具有专业性、操作性强的特点,许多知识口授难以表达,内容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例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和分娩过程的处理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显得枯燥无味缺乏真实感,采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教学效果。另外采用多媒体的视频技术可以将临床操作和护理过程引进课堂,解决临床示教难的问题。因此,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会取得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3.3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由于妇产科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理论讲授过程中尽量联系临床出现的真实病例加强对疾病的理解。同时要大力加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加实验设备和教学模型。例如四部触诊、保护会阴接产和妇科检查操作等等。除此以外还要适当增加临床见习机会,在临床环境中亲身体验,加深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 改革传统的考试制度和成绩评定系统

4.1 建立规范的计算机试题库: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加上命题经验的缺乏及教材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传统试卷纯理论题较多很难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为了保证试卷的质量,使试题更具科学性,应在不断进行试卷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不同专业的完善的计算机试题库,用于学生各类考试;题库的建设有利于学生自我检验学习成绩,也有利于教师命题、考试及教学效果评价[2]。

4.2 更新成绩评定系统:科学的考核不仅可更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也对教学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除常规期中、末测试及实验报告外,还应将随堂测试、病例分析报告、 读书笔记、课题讨论等活动纳考核体系,以一定比例(期中测试20%,期末测试50%,实验报告10%,随堂测试、病例分析报告、 读书笔记、课题讨论等20%)记入学生的总成绩,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全面考核机制。

总之,高职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将以上若干教学环节进行很恰当的整合。从大纲、教师、学生及教学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才能达到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整体优化的目的,全面提高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学质量[3]。随着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化,我们还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使妇产科的教学进一步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为国家培养出更好妇产科的医护人员。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56-03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既能,特别是专业课的内容。《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但由于课本内容文字多、讲解方式单一,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无法形成学习兴趣[1]。PDCA循环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A)、处理(A)4个阶段的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的得到提高。现导入PDCA模式,对《妇产科护理》教学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广东省茂名卫生学校2012级中专护生9、10班。9班为对照组共81人,全部为女生;10班为实验组共78人,全部为女生。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基础课成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实验组采取PDCA管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二、计划阶段

(一)产生问题原因分析

1.学生现状。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的学生都是应届初中毕业生,文化程度相对低,理解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只会背书、不能应用的现象。临床调查也表明,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存在的主要不足有两点:一是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差;二是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临床。按照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妇产科护理学安排在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的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这时候学生虽然已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基础护理课程,健康评估课程也已学习了一部分,但专业课课程才刚开始接触,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对具体病人实施护理的理念尚未建立,更缺乏这方面的技能。

2.学科特点。《妇产科护理》具有跨学科、难理解和操作性强等特点,教材内容文字多,图片结构复杂,对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专业难度。如在讲授分娩时,受地点、条件等限制,不能把学生带入产房观看正常分娩及接a的技术操作[1]。

3.课程安排。教材使用刘文娜主编的《妇产科护理》,总课时为66节,其中理科课时46节,实验课时6节,案例讨论课时8节,扣除借节日,实际课时为60课时。理论课时过多且由一个老师任教,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实验课时过少且实验室设备不完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多;临床见习没有安排,教学多媒体设备不完善,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制定目标

通过对《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师教学考核方法单一是主要原因。只要能控制上诉主要因素,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制定为2012级中专护理实验组学生期末总评成绩及综合学习能力比对照组相应提高,提高学生学习《妇产科护理》的学习兴趣。

三、实施阶段

(一)准备阶段

教师应先了解《妇产科护理》的教学大纲级课时分配,领会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列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教师要了解、评估学生的情况,根据授课地点和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计划,查阅相关资料,书写教学内容,拟定教学措施。课前熟悉授课内容,根据授课内容备好各种教具,如模型、视频、多媒体课件等[2]。

(二)教学方法

1.划分教学模块。根据《妇产科护理》的基本内容,将《妇产科护理》教学内容划分为八个模块,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正常月经级月经失调护理、正常妊娠级异常妊娠护理、正常分娩及异常分娩、正常产褥及异常产褥护理、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护理、计划生育护理。

2.根据模块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模块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模块一中使用模型教学法和视频,让学生充分掌握内外生殖器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在模块二中,使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方法(PBL)及角色扮演;在模块三中使用案例分析法及合作学习法;在模块四中使用以问题为中心法级案例分析法等。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示教效果,为制定下不学习计划提供依据。课后让学生复习相关内容,教师加以指导,发并处理问题。

(三)考核

定期进行教学检查,便于发现问题和改进。①课后笔记:每一模块授课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对整个模块的内容进行总结比做好笔记。教师定期检查笔记并根据笔记给予平时分。②考核教学过程中进行2次阶段性考核,学期结束后进行综合性考核,包括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60%)。

四、检查阶段

五、处理阶段

进行PDCA全程控制干预后,从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的总评成绩总体比实验组的总评成绩好,对照组的优秀率为29.5%,明显比实验组的12.2%高出了17.3%。从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的团结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同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并没有预期中得到较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始终是任课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学生课程见习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下一阶段,任课教师及教研室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可开展相应的开课前动员,实习问题也有待与学校及医院协商。

六、小结

PDCA理论应用于中专教学已有报道。戴红双等[3]在《内科护理学》中应用PDCA理论,取得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张慧琴[4]在《妇科护理》临床教学中运动PDCA法,提高了护生实习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还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组照组。通过实行PDCA循环系统对《妇产科护理》教学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提高《妇产科护理》教学效果。

PDCA是一种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它使教学具有系统性、灵活性、有效性,要求老师有扎实的基础和较高的业务水平,不断学习,因人施教,增强教学效果[2]。应用PDCA循环理论管理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按照PDCA循环的4个阶段进行,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不断循环,利于对教学循环过程的控制,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华方.“案例导学与任务驱动督学”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茂名卫生职业教育,2012(6):68―69.

[2]戴红双,张玉,刘立新.PDCA循环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2012,(8):102-102.

[3]新丽.PDCA循环管理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10):30-31.

[4]慧琴.PDCA循环法在妇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优生优育,2013,(4):136-137.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Circulation Pattern in Introduction of Obstetric and Gynecologic Nursing

ZOU Yin-ting

篇(5)

【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062-1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其特点就是重视临床过程与操作技能,所以,学生在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实践性教学,为加强妇产科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妇产科理论知识的兴趣,促进实用型人才培养,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充分准备,得心应手

实验用物齐备、完好是保证实验教学的基础。实验准备与上理论课不同,它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模型、仪器和材料试剂的检查,并且保持设备性能完好;(2)实验操作前启发学生思维的内容;(3)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4)应交待明白的注意事项;(5)实验结束时小结的内容;(6)实验报告的写法与要求。

总的来说,教师对这几项内容都应做出周密的安排,但重点有二,一是对涉及的理论和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要充分备课,熟悉教材,并了解临床当前的新发展、新技术,不能一问三不知;二是掌握实验操作的关键,要非常训练,万无一失。同一科目的指导教师应统一标准和操作程序,避免学生无所适从,如能做到这些,才能上好每堂实验课。

在实验准备中,教师要从难处着手,把一切可能发生的错误与操作失误都估计进去,加强预见性。有了预见性,就有了主动权,不会在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做到胸有成竹,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实验准备与理论备课不同,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和其他教师及相关科室人员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特别是要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

2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针对妇产科临床见习中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常常不合作的实际困难,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以弥补临床见习的不足,同时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2.1用病案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病案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对这一疾病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事先收集典型病例资料,实验课时安排学生在实验室分级进行讨论,然后抽各组学生回答讨论结果,再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有针对教学内容努力查阅资料,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开阔思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与临床实验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弥补了见习的不足。如在上“前置胎盘”一节内容时,教师先给学生讲一个妊娠8+月孕妇,晚上入睡前无出血,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睡在血泊之中,学生们听后,感到震惊,接着教师让学生就这个病案提问,学生问:(1)孕妇没任何诱因、痛苦,为什么就发生大出血?(2)为什么孕8+月就出血?(3)有哪些表现,如何诊治,预防?等等,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探索、学习该疾病上来,学生听课时也能认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2参与式教学法

理解“分娩机转”一节时,因分娩机转涉及一系列连续的步骤,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几何想象力和理解力,对中青学生来说相对较难,笔者在上课时在用胎头模型,复习胎头的结构、径浅,尤其是最小的枕下前囟径,这样学生就知道胎头为什么要“俯屈”,然后利用骨盆模型,复习骨盆的平面、径线,特别指入出口平面前后径短,横径长,到了中骨盆,出口平面变成横径短,前后径长,为学习“内旋转”打下基础,然后利用分娩模型将分娩机制的每个动作分解讲解演示。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在分娩模型上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最后抽学生到模型上给全体学生演示,让学生说出每个动作的理解,教师及时给予补充矫正,开始学生有些生疏、胆怯,但很快就能变被动为主动,融洽贯通,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2.3示教练习法

教师示范教学是最直接、最生动、最形象的直观教学法。我们大多先组织学生观看电教片,再由教师在实验室示范操作,教师在示教时,尽量做到准确、规范,不能马虎行事,因为准确、规范的示教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认真的态度,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在实验课中尽量让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检查学习操作是否规范,并分组进行指导和纠正,下课前教师对每组学生进行抽查并作总结,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错误,以便学生巩固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实行严格的实验考试制度

实验技能的考核是促进学生认真参与实验课堂学习,强化操作技能训练,激发学习热情的有力措施,上过的每次实验课,笔者都坚持实验操作考试,并对实验态度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大力表扬、鼓励。我们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拟定了10多项妇产科实验操作的具体考核标准,并将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单列,记入个人成绩单。必考和抽考中有一项不合格者,必须经补考合格后才能到医院参加临床实习,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进行反复练习的积极性,督促学生更加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加强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我们的不断改进和探索,将各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灵活运用,学生对妇产科。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大增,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明显得到了提高,为今后临床实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正勤,钟萍,佘远萍.案例式教学法在妇产科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

篇(6)

0引言

产科学与妇产科医疗工作息息相关,只有全面了解并掌握学科中关于产妇妊娠、产娠整个过程的心理、生理及病理相关知识,才可极大满足产妇的需求,切实保障母婴健康安全。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可将实习生从教学课堂带入临床实践中,由已有的临床知识上升为感性认识,不断积累并丰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与思辨能力。而实习生能否向合格医生过渡取决于临床带教的教学成效。加强临床带教教学成为医疗服务工作的先决因素[2]。本文中,通过采用人性化临床带教对妇产科实习生进行带教教学,取得显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4年02月至2015年02月到我院妇产科进行实习的实习生中随机选取40名作为受试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均为20名。对照组实习生中,男性有1名,女性有19名;年龄为18~24岁,平均年龄为20.14±1.06岁。实验组实习生中,男性有3名,女性有17名;年龄为18~25岁,平均年龄为(20.45±1.27)岁。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带教方法。(1)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教学,整个实习过程中主要由带教教师统一进行讲解、示范,理论知识讲解多为常规意义上的简单讲解。(2)实验组:采用人性化临床带教模式进行带教教学,具体如下:①理论知识讲解。首先主动与实习生进行交流沟通,大致了解其妇产科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与学生一同制定实习学习计划,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后带教教师向学生介绍妇产科科室中临床实习的内容,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最后,带教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发展特征与心理机制,重点讲解妇产科学习的重点,介绍相关注意事项。②临床实践带教。在临床带教实践中,带教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展需求及兴趣,有针对性实际教学内容,充分尊重实习生的个别差异性,体现教学教育的人性化。带教期间灌输妇产科服务宗旨,培养实习生临床工作意识与责任感,并相应性引入临床实践模拟场景,指导辅助实习生进行实践操作,不断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

1.3效果评定标准。实习结束后,根据课堂授课内容设计考核试卷,共累计分值为100分,检验实习生实际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对比两组对象综合成绩。另外,从培养自学意识、辅助理论知识理解、增强临床沟通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内容进行考虑,让实习生综合评定带教的满意情况。评价分级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非常满意为90~100分;满意为80~89分;一般为60~79分;不满意为<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χ—±s)采用表示,并以t进行检验,研究数据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若P<0.05说明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实习前、后两组实习生综合成绩评分。从表1中可看出,实习前,两组对象综合成绩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习后,两组对象的综合成绩评分均明显升高,实验组实习生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情况。从表2中可看出,两组对象对带教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对象总满意度(70.00%)明显低于实验组(95.0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妇产科是临床上重要且特殊的科室,产妇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经历着生理、身心的变化,生理上若出现疾病,心理上出现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均会对产妇及婴儿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实习生作为妇产科治疗护理工作的后备力量[3],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力是实习的重点工作。对于实习生而言,学校是封闭式学习场合,医院是开放式实习基地,两者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初期的环境转变会让产科实习生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学习及实践。针对这一情况,医院应坚持“人性化”临床带教教学,注重根据实习学生心理及发展特征,多从其角度与立场进行教学设计,模拟临床护理场景[4],更多提供自主学习与实践操作机会,不断培养其思维与创新能力,带动实习学生能逐步熟悉并适应到临床实践活动中。本文结果显示,采用人性化带教教学可明显提升实习学生综合知识与技能掌握能力,整体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夏霞,袁素花.妇产科护生临床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4,27(05):24.

[2]蔡群英.妇产科护生临床带教方法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5,15(09):102.

篇(7)

二、妇产科医生在降低生殖风险方面的作用

许多育龄人群并不知道他们所处的日常生活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化学物质对其生育能力及其后代健康的影响。妇产科医生可以帮助患者做出明智的决策,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影响她们生殖健康的风险。无论是在临床护理,或是在宣传政策改革方面,妇产科医生都可以发挥关键而独特的作用。妇产科医生越来越多的面临一些患者关于环境化学物质对其健康及生育妊娠结局的影响的咨询。作为妇产科医生可以很好地提供环境健康问题的指导。妇产科医生可通过询问关键暴露因素如汞、铅、农药、内分泌干扰物等的接触情况。尽管妇产科医生有机会教育患者减少环境风险,然而大部分妇产科医生没有询问患者除了吸烟、饮酒和营养以外的环境暴露情况。最近的美国国会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调查了2514妇产科医生,其中一半受访者很少进行环境健康史询问,尽管多数受访者认为,一份全面的环境暴露史可以确定86%患者的风险,并帮助80%的患者预防有害的暴露。不询问患者环境暴露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避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焦虑;不具备足够的信息回答患者的问题以及患者没有足够能力采取措施以降低风险。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不能降低所有暴露于环境的化学物质所造成的危害,但妇产科医生可以是环境安全政策有影响力的倡导者。妇产科医生可以倡导完善筛查的法规,并在没有完整数据资料情况下提出预防建议。妇产科医生可以采取预防性措施,以解决新出现的环境污染物。预防原则为:在科学证据不足、不确定性及未知性情况下,采取措施以避免或降低潜在的对身体或环境造成的严重或不可逆转的威胁。一个研究证实,某种环境暴露与健康危害存在因果关系可能需要数十年,在这期间采取预防措施可避免或减少不利的生殖结果。这种策略并非杞人忧天,相反,当有可靠证据指出环境中化学品影响生殖健康时,妇产科医生应有一定程度的谨慎以及时保护病人的健康。标准毒理学实验中,对化学品进行测试确定一个阈值。理论上低于该值没有健康风险。然而内分泌干扰物已被证实并非单剂量反应曲线,其特征是在低剂量情况下也会对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在某些情况下低剂量甚至比高剂量对身体造成更严重的损伤。毒理学实验还没有单独考虑孕妇和儿童这一对环境化学物高危的群体。因此,内分泌协会呼吁采取预防性原则。通过预防性原则,妇产科医生可解决相关环境因素暴露产生的生殖健康问题,而且对病人不会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三、建立包含环境健康主题的妇产科教育模式

经统计,在五年的医学教育过程中,每人关于环境健康的课程只有七学时,妇产科教学除了营养学和怀孕过程中禁吸烟、饮酒外,几乎没有环境健康方面的教学。妇产科教学方案里关于环境健康方面内容有限,只有少数医生的报告中会涉及到环境史问诊。因此,为了进一步强化关于环境史的孕前及产前诊断理念,需要一套完整的教育机制来提高妇产科医生对环境暴露危害的认识。

(一)医学院课程设置

将环境健康话题纳入医学教育是各学制医学教育所不可或缺的。大多数医学院计划外课时都很少,且包括教师和环境健康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资源有限,因此单独设立一门课程是有困难的。整合环境健康内容纳入现有课程可能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将环境医学话题纳入基础学科或是器官系统教学模式。多数医学院现在采用的是如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分别授课的单科教学法。对于环境毒物的认识是建立在细胞水平(环境-基因交互作用)机制研究及对靶器官产生的不利影响。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均可加入环境毒物致病的机制方面,内容如铅、汞、镉这类重金属是如何使人致病的作用机理。此外,在研究特定疾病时,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可解释环境毒物是如何与其他病因交互作用造成机体损伤。此外,在诊断学的收集病史方法中也可加入环境暴露史的询问。例如,医学生应该学习胎儿和儿童对哪些较常见的环境化学物暴露更敏感,有较高的健康风险;育龄男女、老人以及某些特殊职业的人在生命的某些关键时期将会面临更大的环境健康风险。某些医学院校采用的是器官系统教学法。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立一个环境健康的研究主题,例如,阐述恶劣的空气污染物是如何影响呼吸系统的;又如除草剂、杀虫剂对神经、肌肉系统的影响。

篇(8)

2结果

2.1两组学生平均成绩比较试验组成绩为(79.46±5.78)分,对照组为(74.23±7.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2,P<0.001),可见试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

2.2试验组学生过程考试成绩与笔试成绩的相关性试验组学生过程考试成绩与笔试成绩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0.453,P<0.001),即学生过程考试成绩越好,其笔试成绩就越好。

2.3试验组学生对考试改革效果评价试验组学生对考试改革效果评价的各条目中,最高得分(4.72±0.45)分,最低得分(3.17±1.19)分。见表1。

3讨论

3.1考试改革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考试改革后学生整体成绩有较大提高,可能是由于本考试改革由8次过程考核及1次期末笔试组成,过程考核占70%权重,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考试设置中,重点测试学生对盆腔基本解剖结构的掌握程度、对患者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热点妇产科护理问题探索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查阅文献等形式完成考试。考试是一种引导,不同的考试形式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无论是护理病例的讨论、书写健康教育指导还是撰写读书报告都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并拓展思维,变过去老师灌输为学生主动学习及合作性学习,提高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故更利于对知识及能力的掌握,因此考分较高。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核心标准,互动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意愿及主动效能,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7]。实践也证明,传统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增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8]。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焦作市卫校2010年1月至2011年 6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理大专生共16人,均为女生,年龄18~21岁,在妇产科共实习3个月。

1.2 方法 ①对象:凡在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理大专生均列为实验对象。②带教老师要求:教与学的关系是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在知识的深度、广度方面应有“一桶水”[2]。PBL模式以心理学、医学、人文学知识需求为主[3]。要求带教老师不断加强心理学、医学、人文学知识的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专业素质。③学生要求:学生入科后,带教老师根据情况安排学生分管若干名患者,结合各自主管患者的病情,提出问题。如“宫外孕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宫外孕的主要护理问题?” “如何对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 “如何对宫外孕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要求学生必须结合所管患者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翻阅书籍、专业杂志、上网搜索新文献,让其掌握教科书上疾病基础知识、相关要点、重点,同时也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因为教科书相对而言观点比较保守,知识较陈旧,而各种医学期刊及专业医学资料库的知识既新又广。

专科操作方面:护理工作重在实践,只有理论不懂技术的护士是纸上谈兵。在指导学生专科操作时,例如阴道灌洗技术,我们要求带教老师现将流程讲给大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暴露会阴,备好41℃~43℃ 1∶ 40络合碘冲洗液盛于一次性肠道冲洗袋内,挂于60~70 cm高处,先用灌洗液冲洗外,然后将窥器插入阴道内,将灌洗头沿阴道纵壁插至后穹窿开始冲洗,冲洗时轻轻旋转窥器更换位置,使灌洗液能达到阴道各部位,直至冲净为止,扶患者坐起,使阴道内液体流出,协助患者擦净外阴,穿好衣裤。 然后让同学们分别讨论整个流程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方法,并让同学模拟操作,直到整个过程都掌握,再观摩一下老师的实际规范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第一次操作,老师示范,学生协助,待逐渐学习掌握操作方法后,由学生操作,老师指导。

2 结果

90%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能够改变原有“满堂灌”或“填鸭式”教学思维模式,学会把问题“放下去”的多相思维,强调以实际的理论或临床问题为导向,以与学生互动而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效果满意。

3 小结

PBL教学法在我科应用以来,我们认为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尤其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4,5]。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将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更有紧迫感。它需要学生不仅要从教科书上掌握基础理论,还要阅览大量学术期刊、网络资料,以紧跟医学日新月异的脚步。PBL教学法较传统的带教方法需要更多的护理老师资源,但是,目前各家医院护理人员配置有限,能够让这种科学的方法得以推广有一定难度。

参 考 文 献

[1] Mezlnow J. Fostering critical reflection in aduithood. San Francisco:Jossey bass Publishers, 1990:4.

[2] 张金池, 郭平凡, 林永方. PBL教学法在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2): 2021.

篇(10)

2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护理专业是基础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为此,采用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2.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专业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就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这对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2为护理专业的理论教学提供良好的补充和参考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护理教学仍然以教师课堂讲授和实训教学为主,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被动的“灌输”对象来进行培养的,教师往往过多地强调其接受性而忽视其能动性。由于许多学校没有建设实训基地,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教学的学校并不多,能让学生去医院见习的也不多。因此,通过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可以梳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强化实践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仅是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良好途径,更是为护理专业的理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补充和参考。

2.3是运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保障

护理专业以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员为目标,属于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因此,通过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度保障,可以使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管理上更为严格。

2.4可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

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通过让学生在医院进行毕业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更是为学生和医院创造了相互了解的平台。因此,通过建立与护理行业发展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就业。

3护理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保证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内的实践教学质量,我校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校内护理实训中心,目前已发展成为省级财政重点资助的专业实训中心。校内护理实训中心的建立和成功运行,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保障。校内实训中心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紧紧围绕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来进行,以实训教材的编写为主线,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护理专业教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例如,在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中,以疾病护理过程为主线,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自行完成整个护理程序等开展实训教学。

3.2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体系的建立

教学见习体系的建设以附属医院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临床见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启发及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实践、沟通协作和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自觉完成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

3.3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体系的建立

校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而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深入医院临床一线进行毕业实习,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笔者将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和保障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体系的建立。

3.3.1加强校院交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我校多年来一直与多家“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如江门市中心医院、江门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关系,这为组织学生深入医院临床一线进行毕业实习提供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3.3.2完善毕业实习体系的机制和管理措施

学生到医院进行毕业实习的时间定在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到实际工作岗位实践的基本能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评估和监督机制,是保证毕业实习良性运转的重要前提。毕业实习采取医院与学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实习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监督等。应根据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由学校教师与医院临床一线专家共同负责制订和编写实习计划。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岗位训练和操作,全程跟踪学生的毕业实习,并将医院作为护理教学的实践场所,结合医院的实际护理操作流程讲解专业知识,以拓展教学内容和改善教学方法,完成对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再培训。

上一篇: 生产车间统计员工作 下一篇: 尊敬师长之星事迹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