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新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04 14:24: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艺术创新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艺术创新论文

篇(1)

一、领导重视,形成共识,建设高层次的少儿艺术

在“建立一个全区性、高层次的少儿艺术团,整合资源,寻找合力,培育艺术新苗,活跃校园文化,为公共文化服务贡献力量,力争把少儿艺术团打造成这座城市的艺术名片”理念的共识下,南湖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南湖区教文体局提出建立南湖区“阳光”少儿艺术团的设想,由南湖区文化馆具体组建,管理,南湖区教文体局将协同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起区级扶持,逐渐形成以“阳光”少儿艺术团为龙头,指导、带动、激励全区各所学校成立艺术团队,培育、衍生出更多的学校文艺人才,构建资源整合、以点带面的南湖区少儿艺术团队建设模式。

二、打破常规,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在团队建设中,文化馆针对各校不同门类、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校园文化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激活和有机融合,使艺术团能在全区层面甚至更大范围内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包括参与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中去,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达到文化馆、学校、社会共赢的局面。

(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区、校两级艺术团队共同培育机制

根据艺术团成立之初的共识,打破以单一学校为主体的组团模式,在区属学校中广纳优秀人才以及团队,整合各校艺术资源,通过相互调配和使用校园文化资源、共同开展文化活动等形式,实现文化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区文化馆负责总团组建、管理工作,负责协调各方资源,对艺术团做宏观上的指导;各校作为艺术团基地学校进行微观自主管理,负责基地分团的日常具体运作。

(二)组织有序,管理有力

以文化馆馆长作为艺术总团团长,各基地学校领导为分团团长形成的组织机构领导,虽各司其职,但经常交流沟通,合力齐心,为艺术团的发展竖起“定海神针”。文化馆是校园文化的管理单位,各校既是校园文化的实践者,又是校园文化的实际受益者,发展好、建设好艺术团就成了大家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学校而言,积极扶持艺术团队的发展,既能完成学校自身的文化建设的使命,又能为南湖区的校园文化,甚至整个公共文化服务带去更多的生机。

(三)特色整合,抱团合作,创出品牌

艺术总团经过摸底考察,首期择优在南湖区招收了12支队伍作为首批成员,整合了南湖区各所学校最有实力的艺术团队,并且集合了优秀艺术辅导老师,通过文化馆聘请专家,与团队进行零距离的交流、辅导、培训,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来提高艺术团队的创作能力、活跃了校园文化。

三、完善制度建设,激励团队发展,形成品牌效应

艺术团的发展壮大,是通过健全有效的制度来实现的。在实践中,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不折不扣地执行,才能使艺术团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准入审核制度

南湖区文化馆出台了艺术团准入标准以及相应的申报制度、审查制度。各校的艺术团队对照准入标准,坚持自主申报,总团再组织专家对各学校申报艺术团队的组织建设、业务水平和取得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不仅注重艺术团整体竞技水平,还关注艺术团在学校、社会的影响辐射能力。

(二)考核退出制度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激励艺术团创作出好作品,艺术团实行星级艺术团队考核退出制度。根据考核标准,以一个年度为考核周期,对每个基地学校艺术分团的日常辅导管理档案、团员登记、节目创作数量和质量、外出演出记录、所获荣誉及今后发展潜力等方面做一个综合的评估,同时还将不定期地对各艺术团开展指导、调研、抽查工作。考核的结果将作为星级艺术团队评定的一个主要指标。

这样的制度,从实践上规定了基地学校特色团队每年的常规工作,并对艺术团的工作成绩做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同时又把主动权还给各个基地学校分团,使其在自主管理的情况下,真正开展活动,提升艺术团队素质,活跃校园文化,参与了社会公益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

3.艺术团日常活动管理制度

准入审核制度和考核退出制度为艺术团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前提和后劲,但真正的实践还要落实到每个基地学校艺术团的日常实际的活动管理和培训辅导等,所以制定一些常规的管理制度,不但能为艺术团的正常工作奠定实施基础,也同时规范了整个团队的管理,便于检查、考核。这些日常的管理制度包括:艺术团日常训练记录、艺术团成员信息资料库、活动开展、参与登记表、节目创作获奖登记表、艺术团安全责任制度等,要求资料完备,存档备案。

四、创新工作模式,提升作品质量,盘活校园文化

艺术作品是艺术团生命力的象征。基于此,我们在做好艺术团日常管理的同时,时刻不忘提高艺术团节目创作的质量,力争以优秀的作品展示艺术团的风采,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创出艺术团的品牌。

(一)以艺术总团名义聘请省内外专家名师作为艺术团的顾问指导,分批分点下团指导交流。

这些专家顾问将根据艺术团的实际情况,每周抽时间为艺术团流动指导、传授技艺、指点迷津。总团还将不定期地为分团聘请省内外的专家老师,做专业上的集中培训讲座,或者是现场教学和节目创作指导、修改润色,借此提升艺术团的创作、辅导、管理等能力。

(二)打通交流瓶颈,全区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享资源。

改变学校各自为政的建团模式,总团把区内的优秀艺术辅导老师都集中到一个团队里,打破学校界限,交流辅导经验,探讨教学得失,为了同一个节目群策群力,直到找出节目的最佳方案。这样既让各个基地学校艺术分团的老师主动地交流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享了艺术人才资源,又使各个基地学校之间优势互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三)建立艺术团团队人才资源库和节目信息动态库。

总团对各个基地学校艺术团定期检查和活动指导,根据学校学生毕业、流转的特点对各个分团进行数字化动态管理。艺术总团团队人才资源库里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整个艺术团的艺术师资辅导实力、各团队人数、代表性人才、艺术活动、展演或者比赛介绍、荣誉记录等;节目信息动态管理库实行校园辅导精品文化节目统一上报制度,对每个基地学校艺术团的创新节目,精品或者代表性艺术作品做好备案登记,这样便于总团将更好地掌握艺术团的活动和发展,可以及时统筹、合理利用作品资源,为各分团寻找表现平台,参与公益演出,服务公共文化。

(四)搭建多元平台,展示艺术风采,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公共服务

每年艺术总团将以年终汇报演出的形式为各艺术分团搭建展示舞台,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使他们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此外还将组织各分团的艺术精品以适当的方式、适当的成本在区内校际之间作巡回展演,并且对接社会公益服务,参与百姓大舞台、省市文艺汇演、大型文体活动演出、送戏下乡、接受菜单式邀请等,在展示艺术团的风采之时,既活跃了校园文化,打响艺术团品牌,又助力公益活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

五、资金有保障,考核有激励,发展有信心

艺术团要发展,除了要有管理上的完善,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外,还得要有资金上的保障。“阳光”少儿艺术团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一)基础资金

艺术团成立后,文化馆从自身有限的文化活动经费中为艺术总团的每个基地学校艺术团划拨了一万元作为基础资金,用于各个团队的基础建设、节目创作、辅导、彩排、演出、道具的添置等日常必要的开支。这笔经费由每个基地学校分团团长负责根据实际的需要自主管理使用,确保专款专用。

篇(2)

二、艺术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由前文陈述可知,各级各类学校要想培养出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就必须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准绳,贯彻落实教育新课程改革计划,修正过去对于艺术教育的偏见,注重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将创新突破艺术教育的科研领域纳入到推进高等学府的学科建设当中,为了成功完善艺术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一)完善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及师资

目前,艺术类课程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全面普及。高中教育阶段仍需要按照规定增加艺术课程的开设。高等学府不仅仅要将艺术课程作为选修课,更应该将其纳入主体的教育计划当中,计入学分,充分重视艺术教育的作用。同时,大力培养专业的艺术教育师资,不仅要能达到学校艺术教育的要求,而且要具备专业性、全能型。除此之外,投入更多经费以提供更好的艺术硬件设施,促使高校的场馆设施、艺术器材走向现代化、多样化、全面化。

(二)打造艺术精品课程,强化艺术校园建设

要推进艺术教育,首先要强化艺术校园的建设,充分挖掘周边的艺术教育资源,努力建设诸如少年宫、文化活动中心等便民的艺术学习活动基地。其次高质量、优秀的艺术课程才是吸引生源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做到全新的转变,创新思维,才能升华艺术教育的理念,推陈出新,开发出个性化、趣味化的艺术课程。开设的艺术课程类型必须多样化,充满互动性、协调性。此外,创新的教育方式能够引导学生的积极性,“选课制、学分制、走班制”的评估制度也有利于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升华。

(三)推动、引导艺术社团的建立

为推动艺术社团的建立,学校应该扮演好带头人的角色,引导学生遵照一定的程序建立各类艺术社团。由老师参与监督,引领艺术特长的学生自主管理和运行社团,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享受和发展艺术的自由。此外,学校可以定期为学生举办艺术类的集会活动,例如艺术讲座、艺术表演、各类表演集会、各类艺术考察活动等等。只有在经常性的艺术活动中,学生的艺术细胞得到激发,创造性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四)组织、强化艺术实践活动

推广大型艺术实践活动,必须把握住“普及”和“提高”这两个关键词不放。首先,高校必须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准,量力而行,举办具有广泛参与度的艺术实践项目。例如校园文艺晚会、校园歌手比赛、课堂寝室文化节等等。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准,可有条件的开设一些高雅的艺术实践活动,例如师生美术展览、师生书法展览、师生平面设计作品汇总展示等等。在普及中有意识的举办一些提高性的活动,最终达到提高师生艺术修养、获取审美愉悦的目的。当广泛的艺术形式已经在校园中得到普及,此时,可适当推进高雅艺术进入校园。高雅艺术并不是小众的,每一种艺术生于大众,最终的归宿依然是大众。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贯彻以来,国内外的艺术交流层出不穷,各省市的艺术交流活动大有峥嵘之势,一些地级市就曾在有关部门组织下举办了诸如中日音乐交流会、国际童声合唱节、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等国际化的艺术交流活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篇(3)

二、影视艺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影视艺术是视听语言的集合,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影视艺术相较于过去,已经能够很好地为我们带来视听语言的享受,但是其艺术形式的发展上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也导致了我国影视艺术的发展受到局限。笔者认为,我国影视艺术的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它融合了诸多艺术的元素,如画面、声音等元素被集合到一起,从而获得一定的审美价值。在影视作品中许多时候能够通过画面与声音的结合给予观众感官上的刺激,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但是影视艺术的更为关键的要素还应当是其作品深度,一部意境深邃的影视作品带给观众的思考是无限的。在影视作品中,其内涵意境是需要通过影视艺术的手法进行展现的,有时候人物形象的刻画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当今的影视作品中,虽然其也被许多电影人所运用,但是却依然无法带领观众进入到更深层次的思考中,给予人的震撼是有限的。其次,影视艺术为观众展现绚丽的画面不应只是刺激观众眼珠这么简单,其应当将以往抽象的概念和思想,通过视听语言的表达最终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在受到影视作品感官上的刺激的同时,心灵上同样有所感悟。但是时下信息化科技发展迅速,网络这一平台的出现虽然让许多的创作者们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但是同样地也禁锢了影视艺术本质内涵的发展,传统影视艺术应当具有的审美价值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那么如何运用现代化数字媒介才是影视艺术发展道路上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影视艺术的创新

(一)影视创作的交流形式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其表现手法是较为丰富的,通过不同手段创造出更为直观的审美感受,通过画面与音乐的结合为观众塑造一个合理的艺术空间。而影视艺术有着其独特的特点,能够与观众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影视艺术所具备的那种充满共享性的特征,能够让更多的人聚集在一处对影片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沟通和探讨,而电影所具备的客观的视角能够让观众在电影院这个场所中,达到一个特定的心理反应。相较于以往的影视艺术形式过于单调和古板,影视艺术的创新能够更好地将电影艺术的此种意义展现在电影之中。电影作品的创作往往会在电影中融入当事人的主观思维,让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电影故事的魅力,让观众对于电影人物的世界感同身受,这就是影视艺术所具有的特点,这种信息磁力能够让其艺术气氛得到更多的展现。影视工作者为了达到这种境界,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影视创作是一个作者与观众交流的过程,随着影视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影视艺术能够进行自身的转化,从而构建出一个能够让观众更容易感受其内涵的影视世界,最终完成影视艺术形式思想交流的目的。

(二)紧随时代的创新思路

我国影视艺术形式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但是仍然在多样性方面有着较大的缺陷,这也就导致了许多时候影视作品无法满足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的广大观众,当前的影视艺术形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发展也受到了阻碍,那么影视艺术的发展如果希望加快脚步,就需要广大的影视工作者将创新这一要素重视起来,创新已经成为影视艺术发展的关键。我们说起影视艺术的创新,并不是意味着将过去的传统艺术摒弃,相反更应当将这传统的影视模式保留,影视工作者应当对其进行符合时代特色的完善,将其改造成能够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审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许多影视作品在描写男女之间爱情时会赋予其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悲彩,比如著名电影《魂断蓝桥》,但是时下的电影创作者在创作之时,却不能完全地对其中的模式进行模仿,因为在如今的社会中,观众观看战争年代的影片更愿意去关注电影中反映出的社会与人性的思考,所以影视作品应当以时代背景为核心进行创新。而且影视创作应当处于时代的前列,在创作的过程中,社会中的诸多事件与细节应当及时地反映在作品中,不仅能够将影视作品内容的丰富性提高,并且对观众更具有说服力,让其展现出属于时代的内涵,推动我国影视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结构模式与观众观感方面的创新

影视作品中,情节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情节的合理性会让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更具有说服力,然而,许多情节的发展需要依靠巧合而进行,电影中的人物会在不同的巧合之中发生命运的突变,从而让剧情出现波折,最终达到情感。在过去,这样的情节能够完美地将观众的内心抓住,引起观众悲伤或快乐,但是到了今天,这种模式便显得过于传统,缺乏创新,许多观众在观看之时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导致电影的价值有所降低。近年来,我国电影作品中的结构模式有了一些转变,但是其依旧保留了较多的传统模式,只是对其进行了延续。因此影视作品中的结构模式需要从根本上进行转变和创新,比如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为情节加入一定量的虚化描写,让其看起来更具有合理性,使观众更好地融入电影中去,看似真实的电影情节也能够激发观众的审美热情。观众的观感是不断改变的,影视艺术形式创新应当符合观众的转变,达到观众的观感与作品的创新相统一的目的。观众在观看电影之时,是对作品进行解读,电影应该通过视听语言将其创新观念展现给观众,而不是单纯地对前人创作理念的复制。当这两者达到统一之时,最终形成影视作品满足观众审美,观众审美促进影视艺术发展的良性循环,让影视艺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影视艺术的创新带来的思考

影视艺术不仅是一种能够传递思想的介质,同时也是一种能够为大众提供娱乐性导向的艺术形式,它应当满足观众的需求,也应当符合当代的文化背景。时下的影视艺术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广阔的,在这样一个时代环境中,传统影视艺术中的模式已然不再受到大众的欢迎,也不符合当代的实际环境。同时,影视艺术来源于生活,对生活中的诸多细节进行艺术化改造,最终高于生活,让观众在观看之时能够产生情感共鸣,最终体会其思想内涵。因此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应当转变以往过于艺术化的理念,观众在观看电影之时,更多的会愿意关注电影中所讲述的故事,而不是细心地去体会这部作品视听语言上的成就,因此电影作品更应当注重观众的观感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注重艺术性。影视作品往往会将观众带往一个构造完整的空间里,其真正意义上的形式创新,应当不是流于表面的而是深层次的隐喻。创作者应当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诸多细节融入作品中,让作品充满来自生活的感动。而这些感动又通过视听语言表达出来,在合理的情节发展中为观众提供能够满足其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影视艺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不仅应当从艺术角度反映生活,更应当表达出作者对于电影感情思想的把握,在这样一个过程之中将富有寓意的视听语言展现在银幕之上,只有这样的电影作品才能够最终把握住观众的需求,符合时代进步的特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影视艺术形式创新。

篇(4)

从好莱坞年的《小飞象》,到后来的巅峰之作狮子王,再到如今的新贵拯救尼莫、小马王,以动物为主题的电影当仁不让地大行其道。如果再说起红极一时的《小猪宝贝》、只斑点狗》精灵鼠小弟》、侏罗纪公园等影片我们就能发现,无论是以动画形式还是以普通电影形式出现,自然和动物题材的电影受到越来越多的各年龄层次观众的青睐,而在票房和口碑双底的背后则是电影人对于生态自然与人类世界关系问题的关注。这其中有的高扬人类面对神秘自然战无不胜的大旗,有的则揭示人对自然生态过分的征服和侵犯,有的还把人与动物的亲密无间放大并呈现出来。虽然这些电影主题的角度各有不同,但都共同提醒着人们关注生态自然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新关系。同时创作者们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和巧妙的主题渗透,也让动物电影没有失去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探究这种艺术创作背后的推动力,有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变化的促动,有“复归于婴儿”,回归自然的艺术创作追求的引导,也有更深层的哲学精神的思考。因此动物电影创作的繁盛便牵引出了我们对人与自然这个老话题的新的诊释。

有人说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诞生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毁灭了。作为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灵长,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繁衍发展的需求,就要从生态自然之中汲取养料征服和改造世界,与此同时,人的聪明智慧和行为的能动性,也决定了这种对自然的开发利用过程也是文明产生和进步的必然过程。但随着人的创造潜力被逐渐挖掘,改造世界的能力突飞猛进地增强,人在生态整体中的重要性和主动性被极大地提升,人类通过生产实践活动逐渐与自然剥离开来,于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以及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人类活动,就招致了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旧平衡的破坏预示着要建立新的平衡,于人而言的自然灾害就是生态系统寻求新平衡的必然结果,在历经无数次灾害教训的惨痛洗礼之后,人们也通过不同的方式对长时间固守思维之中的“人类中心论”进行冷静地反省,其中艺术可以说是一面针贬时弊而又触动灵魂的镜子,因此它用特殊的语言来反思人与生态的问题。近些年,生态文艺作品层出不穷,特别是动物电影盛极一时并愈演愈烈,其背后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类长期向自然无度的进军和扩张换来了无法历数的问题甚至灾难,在实现人的价值的同时失却了面对自然环境的人性这些问题都最门创作动机的重要来源,这种创作动机和动力也就是艺术家的使命意识。使命意识出自于艺术家身上不可磨灭的社会性烙印,出自于他们敏锐的洞察力,更决定于他们超越社会现象而对本质问题所作的深刻思考,就像国难当头的时刻,奋迅认识到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灭亡比生理创伤更加致命,便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用艺术的力肩负起拯救社会和民族精神的贵任如今生态自然已经向贪婪而无动于衷的人类一次次发出警告毁灭性惩罚也一次比一次加剧肌、禽流感的大面积流行证明了人类越来越严重的脆弱、这时艺术家同样也用自己的方式担起了拯救自然、重建人文精神的使命一部小马王》没有给主角小马加上拟人化的语言,在艺术形象上尽还原自然生物的真实状态,在主题中则用艺术真实让我们认识了伟大的美国西部拓荒运动虽然推动了文明的演进,但却破坏了原始状态的自然群落和生命状态拯救尼英》中人类的随意探险、征服和享用也成为了破坏海底世界安宁的罪魁祸首,成为了动物们的头号大敌《侏罗纪公园》则用血琳琳的镜头和夸张的幻想告诉人们,自然生物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及其方向,而不是任人摆布的机器,并且由此冷静地告诉人们,被人类知晓的生态自然只是冰山一角,其丰富性和复杂程度远非人类想象得简单。作为观众来讲,随若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一次次沉重的教训,人们逐渐能够客观冷静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同存在于一个生态系统之中分割了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必将导致天平的倾斜,艺术作品背后告诫人们的是应当抛弃自我膨胀,学会还原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共存,因此像这样用科技手段虚构动物与人的故事来尖锐揭搏人类缺点的艺术创作便能够唤起更多人们的换位思考,从生态自然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的交流中体会人的序位,调整人的行为,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以达到艺术作品应有的社会价值和人类价值。

动物电影与灾难片一样都具有相同的社会警示功能和价值,但它却多以轻松天真的儿童的视角来关注主题,大都透出了自然童趣的风格,这既表明创作者兼顾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融合,对作品艺术性不离不弃,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作者自然、童真、纯朴的艺术创作追求,因而童心也是动物电影创作另一大心理动力。儿童由于没有逻辑观念和因果观念缺少理性思维,因而有着出于自然的随心所欲的冲动,美学家席勒就把这种儿童的冲动与艺术的创作冲动联系起来,认为艺术冲动就是儿童在游戏中自由、大胆、感情用事的冲动。在游戏中,儿童能够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任何思想禁锢和规则束缚一块橡皮泥能够捏出千奇百怪的姿态,几个小朋友就能够组织成一个有老有少的大家庭一起“过家家’而同样,真正的艺术创作也是在“忘我”、抛弃限制的境界中完成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艺术家必须去掉蒙蔽、实用和功利色彩,接受自然,服从自然、回归自然,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成为独一无二的浑然天成之作。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动物电影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各年龄阶层观众的喜爱,首先便是它有着其他题材的影片所不能比拟的游戏般大胆和富于想象力的创作,小老鼠过着人的生活并且成为了人类家庭的一员,鱼儿也拥有自己的学校和老,这些自由天然的想法经常出现在儿童现实生活的脑海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和管束程度的提高,这些自然冲动和“妄想”也渐渐在社会化进程中消失殆尽,而只有艺术创作者能够将这些童年的积累内化并保存下来,“理所应当”地在艺术创作中将他们一一实现。然而,在物质生活极大膨胀的今天艺术家创作也难免不受物欲功利的影响流于一般,而动物电影这种复归于童心的自然风格的确让我们眼前一亮,为新时代科学技术主宰下的电影创作带来了新的生命。这种新生是艺术家创作的社会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童稚和成熟、人与自然的契合,因为艺术始终是人为的也是为人服务的,不经雕琢的游戏和童真还不能称之为艺术创作,如101只斑点狗中人要幸狗皮做大衣,而斑点狗们却展开了一场游戏般的“斗争’,不仅让观众捧腹一笑,还让观众在捧腹之间重新审视人类自以为正确的行为,这种动物电影正如老子所说的“复归”,经历“出淤泥’的过程而返归自然,用自然的状态抒写人与自然,这应当是艺术创作到达的顶峰。无论是自然生态的变化带给了艺术家创作上的灵感刺激,或是创作者对自然和童稚的心理吁求,其背后都是一双无形的大手在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哲学精神。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大飞跃就是将人类自我与混沌的自然世界区分开来逐渐形成了人类社会及其生存方式,因此在过去的一百年间人类获得了比以往更迅速的发展,“人类生存”的思想也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之愈来愈严竣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今天甚至更远的未来,都成为最大的阻碍发展、威胁生存的巨石,如何解决这一致命的威胁,其实中国古代哲人在千年之前就告诉了我们答案天人合一。人类认识世界的更高阶段应该是超出“主一客”关系的外在性和自然为我所用的思想,将人本身纳入生态系统整体之中,复归于自然,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实际行动中拯救人类,变“人类生存”为“自然界生存”。其实真正的艺术家就是在经历这种“主一客”二分的关系之后努力在艺术创作中抛弃知识、功利和道德以达到对“天人合一”的复归。他们有着与儿童相似的“物我不分”的创作境界,但也经历了人对世李的主客体认识和实践,因此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是人与自然、世界的交融,是出于艺术家自然真挚成熟的感情。动物电影用比以往更加丰厚的情感主题来表达作为自然整体一部分的人应该具有的善、博爱和激情。《小猪宝贝》、《精灵鼠小弟中人和动物有粉亲密无间的平等的感情,狮子王小马王》中动物之间也拥有人类般的纯洁的爱情和友情,而《拯救尼莫》则展现了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亲情挚爱,上演了一出父子大营救的精彩好戏,其中还渗透着有关子女教育的主题中国的动物影片白马飞飞以及《卡拉是条狗中也都蕴含若作为人类的亲密战友和伙伴动物写人难舍难分的情结。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独一无二的素质,而在动物影片之中,创作者摒弃了以往以人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惯例,将人与动物的各种特质结合得恰到好处,塑造了一系列人性化十足、情感丰富的动物角色,同时把人和自然环境放在了彼此平等的天平上「,显示了对人所生长的自然环境的尊重,展现了人与自然共存的世界图景,这便是艺术家在万物相融的哲学精神引导下产生的艺术追求的升华,而在人类发展和创造的起步阶段,主体的人正用客体的改变来证明自身的能,艺术作品也多以展现人类的认识能力、征服力和主人姿态为目的,鲜有这种精心博大的创作追求被人采纳和接受,而如今这种艺术创作被广泛接受并流行开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现代哲学所说的人生境界中最高级的“天人合一”,正在深入人心。

从现实生态问题的刺激,到艺术家对童心的创作心理的追求,再到更深层的哲学精神的引领,动物电影的创作者在多重心理动力的推动之下,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客观呈现了人类行为的缺陷,诊释了崭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让“天人合一”的艺术创作境界不再虚无缥缈而有了现实的成功范式,在功利性与艺术性此起彼伏的创作圈里为自然而去功利的艺术创作加上了一个重重的祛码。“地球不属于我们,相反,我们属于地球。”动物电影借艺术语吉告诉人们,去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回归自然统一是保护人类、保护生态、穗定发展的关键,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力所在,也应当是人生境界的至高追求。

篇(5)

2提高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生命力和现代创新

2.1正确认识传统工艺美术的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手工工艺和美术结合长期发展的产物,蕴含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智慧,不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很高,对此应该正确认识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价值,重视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针对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同时对市场进行调研,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创新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规划。政府应该给予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2.2搞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之间的联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逐渐地朝着现代工业的方向发展,在当前的环境下,传统工艺美术要想得到传承和发展就必须同现代工业相结合,搞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工业发展的优势弥补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较慢的不足。这样不但能够实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现代工业的发展中也融入了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优势,能够提高现代工业的发展水平,实现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的共同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

2.3创建传统工艺美术社会服务平台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应该同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创建信息平台,完善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体系和服务体系,制造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点。如创建一批具有传统工艺特色的批发市场,同时国家的教育教学部门应该开设相关传统工艺美术课程,提高下一代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认识,培养下一代传统工艺美术观念,从而充分地引导和推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4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壮大传统工艺美术队伍

在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继承中,始终要坚持人才第一的基本原则,正确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传统工艺美术队伍尚不健全,对此应该加大对工艺美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做到结构合理。同时教育部门加大对传统工艺美术老师的培养力度,通过有效的政策刺激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增加该专业方向老师的工资待遇。同时相关的部门应该对传统工艺美术方面的创业进行扶持,进行资金支持,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刺激传统工艺美术的健康稳定发展。

篇(6)

审美艺术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人们对于作品的审美效应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我们欣赏古希腊诗人荷马的《伊利亚特》,惊异于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勇敢精神、高超武艺和非凡智慧;欣赏印度现代作家、诗人泰戈尔的《吉檀迦利》,惊异于人类努力摆脱自身有限的存在,渴求自由和永恒的热望;欣赏美国19世纪女作家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惊异于美国蓄奴制的罪恶和美国黑人的不幸遭遇;观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惊异于那微笑的神秘;听着德国近代大音乐家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惊异于作曲家那伟大的胸怀;阅读莫言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惊异于他对人的生命向力的赞誉和探究……欣赏者在惊异中本来是片断的、零碎的感受都被接通为一个整体,他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撼动;而作为审美对象的文艺作品中潜藏着、幽闭着的意蕴,突然被敞亮了出来。由此可知,真正的审美艺术活动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都是伴随着惊异感和探索欲而产生的。当然,好奇心和探索欲并不等于审美艺术活动,然而它在审美活动中却能够豁然贯通人们胸臆、发现审美对象的整体底蕴的电光石火。应该说,没有惊奇就没审美发现,也就没有审美艺术活动。亚里士多德在谈到悲剧等叙事性作品时指出:“一切‘发现’中最好的是从情节本身产生的、通过合乎可然律的事件而引起观众的惊奇的‘发现’,例如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和《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里》中的‘发现’;伊菲革涅亚想送信回家,是一桩合乎自然律的事。”[3]在审美艺术活动中,惊奇和探索往往能带来审美发现,使人们处在发现的激动之中,因而艺术中的惊奇和探索会促使欣赏者探索人生乃至整个宇宙的奥秘。

科学工作者面对艺术世界的绚丽多姿、神奇莫测,一定会使他驻足沉思,产生一种惊异感和新奇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进入审美艺术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探索的欲望。艺术是培养和激励人们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一种审美方式。在科学史上,有数不清的科学家都受到了音乐、诗歌、小说以及古老的神话、传说、童话等艺术的熏陶,启动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启动和增益着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今天,理工院校的学生要增益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学习和科学研究活动中有所创见,参与文学艺术活动、特别是欣赏那些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说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二、文学艺术是滋养科学工作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最好学校。在审美艺术活动中培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会伴随着科学研究活动的始终,成为历久弥新的心理力量,驱动他们不懈地探索宇宙的奥秘。

篇(7)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必然有某种程度的转变,重要的就是创新,创新是一种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在这种认识下,“创新”与“传统”的关系是必须被分清的,但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当创新被历史接受,创新才可能成为传统,创新只有在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才能显现出其意义。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断地整合消长的,创新是长时间积累、淘汰、发酵和传承文化的过程。

篇(8)

这些年来,在杂技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收获了一些成果。这里说的创新,有节目技巧动作的创新,也有主题晚会的创新,特别是目前又开始了剧目化创新的发展趋势。以演出样式的创新为例,从过去的单体节目一个一个地顺演下来,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1994年战旗杂技团推出《金色西南风》为标志性起点,各团纷纷开始搞主题晚会,杂技界把这个转型称作“总体创新”。从本世纪中期以来,以战士杂技团2004年推出杂技剧《天鹅湖》为标志性起点,很多团都推出了杂技剧。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团还不断推出了一批新节目和新道具。

1994年,战旗推出的《金色西南风》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这台晚会确实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该团地处云南昆明,他们按照主题选准了西南少数民族众多的特点,把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包括民间传说、民歌、民族游戏娱乐都合理地运用到晚会中,使得整台晚会产生了较强的整体感。晚会的创作成功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在全国杂技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后,全国的稍具规模的杂技团全部都开始搞主题晚会了。其中,沈阳推出大型杂技晚会《天幻》,文化部也组织了研讨会。

现在,国内制造业界正在大力推动“

另外,杂技的本体离不开杂技的基本功。当然还是要把杂技的基础打牢,要提倡真功夫。但是,我们在台上不是展示基本功,而是表演杂技艺术。特别是我们应该看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杂技的基本功内容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33229.coM过去说“腰、腿、顶、跟斗”,现在已经不完全了。现在的理念是,杂技演员不仅要有高难技巧,还要有舞蹈演员的身段、戏剧演员的表演、运动员的体魄、武术的精气神、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及较高的文化修养。《俏花旦——集体空竹》这个节目不仅获得了法国总统奖,还在春晚中获得几十万选票成为观众最喜爱的节目,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演员的综合表演能力得到了最大的展示,观众认为杂技变了,变得好看了。所以,要重视演员的综合表演能力,将杂技塑造成一种真正赏心悦目的艺术。

一个真正的创新节目,会带给人一种震撼,一种长时间的影响。这几年我们

篇(9)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学说,人的需要存在先后和高低顺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已经逐步满足了自己对物质的需求,那么对更高层次的精深需求也就成为追求的目标。所以,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不能仅停留在介绍产品的功用和质量方面信息的快捷获取,更多的应该是给受众带来精神愉悦和审美认同。要获得这样的审美享受和情感上的满足,就需要不断的增加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毕竟,任何民族对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特定的感情,其设计活动以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其中,定能引起受众的共鸣。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厚的思想内涵,书法在其生成与发展过程中,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而汉字是表意兼表形的文字,相对于其他文字来说,其可塑性较强。同时,因汉字本身是中华名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中国书法在其生成之时便沉淀着历史文化的印记。其次,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给书法家以启迪与滋养,使得大量的艺术形象能在无形中融入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再次,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带给书法艺术的是空前巨大的影响。它对书法思想、书法精神、书法审美以及书法创作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没有特定的民族文化、民族哲学、美学精神,便没有特有的中国书法精神;没有对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哲学、美学的理解,对书法精神的理解也将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书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哲学以及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灿烂的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的特色艺术。笔者认为,设计也是一种文化创造,其目的也是要传播中国文化,而中国书法恰好能将民族文化精神给予合理的诠释。因此,书法艺术理应成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至关重要的元素。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书法字体,与图形相结合,彼此交相辉映,为视觉传达设计平添一种艺术的灵气与文化的意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图3)。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青少年对书法的把握与书写显然没有网络那般有吸引力,这显然是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因此,将书法与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书法艺术的存在空间。同时,若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网络、商品包装、书籍等到处都能见到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书法,则为不懂得书法艺术欣赏的青少年提供书法欣赏的环境,使其能从设计作品中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进而渐渐领略书法艺术的真谛而喜欢上书法。当然,设计者在将书法艺术与平面设计相结合时,需打破常规,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利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进行调整布局、变换色彩等设计,达到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

书法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近几年来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对于书法艺术的运用日渐增多,这也暗示着书法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广泛前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无论是包装、装饰、标志、书籍、招贴、展示、广告、影视节目、动画以及舞台背景等设计中,都有借鉴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大大拓宽了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那么如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创新运用书法艺术?首先,设计从业人员的设计观念要与时俱进,自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书法的学习。只有当设计者领悟了书法艺术,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将书法艺术的富有个性和充满生命活力的线条与视觉传达设计结合,从而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次,设计者对不同书体的书写特征要有清楚认识,通过对设计对象的特征。如隶书,笔划蚕头燕尾,通过笔墨的肥瘦方圆,或伸,或屈,使文字具有雄阔严整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行书则行飞自如,潇洒飘逸,笔未落,意先存,气势蕴蓄。

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要对书法艺术进行深加工处理,找寻更贴切的符合受众视觉审美习惯的表现形式来传达设计作品的信息,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以下是两种具体的书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1.替构

这里说的替构,是指将书法字形分解开,并将其中的一部分用其他物象代替,借以构成新的形象,并赋予这种经替换后的整体形态以新的含义。如图4,是余秉楠先生设计的招贴《家》,将“家”字最后一捺借宝岛台湾的地形轮廓替代,寓意中国海峡两岸是一家,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传达出极强的民族情感,深化了主题思想。

2.符号化结构设计

中国的汉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象形文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有其独特的造型之美。那若将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中的抽象元素(如各种笔画)通过简化来创新运用,设计作品则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东方文化韵味。比如在书体的运用上,篆书具有古代象形文字的古朴感,其图形的抽象趣味在近代的图案表现上已经被艺术化。在当代设计中,尤其是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中,多把篆书应用于贺年卡、请帖、徽章图案等设计。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将书法艺术巧妙的运用到标志设计中。

篇(10)

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

(一)对设计理念和视觉语言进行创新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品味也更加不容易得到满足,因此,商业企业在对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方面的要求也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在设计理念方面不断的改革创新下设计的艺术作品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有利于视觉传达艺术长期有效的发展。在视觉传达艺术的色彩、文字光、影与文字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不仅能体现当前时代的特色,还能提高公众对美学的感知和认识。同时在视觉语言上的创新也十分重要,视觉传达艺术主要从图形语言话和语言图形化入手,视觉语言主要包括图形、文字和色彩的美学和视觉元素进行创新。视觉语言的创新更加吸引客户的实现,更好地进行宣传。

(二)实现多元化和个性化创新

设计师在设计艺术品时,利用艺术风格的多元化来展现出艺术品本身具有的个性化。在传统的视觉传达艺术的设计方式单一、缺乏个性和新颖。因此,设计师应改变传统的设计方式,把传统模式进行创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设计师应抓住时展的需求,设计出具有现代特色的作品,将设计理念的多元化以及个性化,通过设计品的视觉传达艺术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个性化的设计能在和其他作品相比中脱颖而出,设计师应该根据每个产品自身的特点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作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

(三)设计理念的民族特色和绿色创新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精神越来越不容易得到满足,在这个到处充满创新和改革的时代,设计理念除了要多元化和个性化以外,还应该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创新理念。使设计理念的元素更加丰富,吸引群众目光的同时也发扬了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在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变化,企业也不能忽略对社会环保问题,绿色环保问题已成为现代人最为重视的一个问题,如果设计师能把绿色充分融入到视觉传达艺术的设计理念中,人们在追求美感还能增强绿色环保意识,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把视觉传达艺术更好的展现出来。

上一篇: 组长总结 下一篇: 村里环境卫生整治方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