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8 22:04: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现代诗歌朗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火红的太阳底下
你听,那是百鸟的啁鸣
它们惊喜地叩响了
春天的第一道门扉
白云衔来温暖的思念
久违的问候
又为我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
那些沉甸甸的欢笑
像父亲母亲的双手写满劳动和收获
一杯烈酒
盛满酽酽的乡愁
在迎风的早晨把我醉倒在一瞬间绽放
青涩地,爱人的手臂
温柔地缠绕,把你拥抱
拨动春天的琴弦
季节的距离如此强烈无法抵挡
如同大地孕育着希望
我看见乡亲们,在新年的日子里
谈论着往事的收成
细数三百六十五个日子和节气
说到春天
大家的眼里又开出了火焰
那个时候,玉米成串地挂在屋檐下
黄澄澄的喜气
飘满家园,让人看了心里
她正站在家园的路口迎接
以一朵迎春花的姿势
为你献上这首祝福的诗!
从元旦的窗口看出去
站在新年的门槛
不经意的回眸
我看见
远方苍茫的人海
留下的那些帆影点点
或云或雾
悉数飘散
眼前
是漂亮的窗花
春风吹来的桃花朵朵
我看见
又一波涌动的人潮
那些赶路的匆匆脚步
在风景里行走
自顾不暇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岁月就这么走过
走过我的童年
走过初恋的河边
在海市蜃楼的晚霞里
吟唱诗歌的灿烂
拥抱元旦
跌足的思绪
披一缕眷恋拂过的昨日
站在这年最后的日头沉落的山巅
眺望,痴狂
地平线的东方
海在波浪阵痛的喘息中
舔舐新年初生的太阳
这初生的婴儿扇动的翅膀
拍打着海的脸
金色的光飞越蓝天
一声时空襁褓的啼哭
破门而出
撞落了臃肿的夜幕
睁开眼
晨练的影子,喊山的喉咙
牵着耕牛遛草的大爷
全都换上新年的笑脸
刺啦啦一片撕扯的声响
三百六十五个日子
手牵手站在地平线的岸边
等待
等待用我们的血汗
元旦
四季轮回
该走的走了
走吧、走吧!
春天的沙尘暴
夏天的毒日
秋天无情的洪水
冬天的无情
过去的都是
惋惜、愧恨、无奈
但是
我们从来没有惧怕什么
大踏步向前
不再回首那难忘的日子
元日、新春
将为我们带来期盼
信心十足的你我
早已充满无限的力量
我们已经更新了所有
软的、硬的器件
用我们聪慧和勤劳的双手
迎接新的挑战
看
七彩云已向我们飘来
让我们共同憧憬新的曙光
现代诗歌节律明显、抑扬顿挫、句式自由流畅,学生更容易入情朗诵。为了探究阅读教学中现代诗歌朗诵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笔者在所教班级讲授了一堂现代诗歌朗诵课,现将课堂设计和课堂实录总结如下: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现代诗歌。
2.感受现代诗歌的音韵美和建筑美。
3.培养学生阅读现代诗歌的兴趣。
【活动要求】
1.朗诵范围:《现代文诵读(下)》附录25首现代诗、学生原创作品。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自由组合,每个小组安排一个主持人。
3.自备音乐,鼓励多种形式朗诵。
【评价环节】
各小组点评,教师总结c评,评出优秀朗诵小组。
【课堂实录】
组别:一组,个人朗诵。
所选诗歌:原创《我多想》
教师评价:你如高贵的花朵,一枝独放却芳香满园。
组别:二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徐志摩《再别康桥》和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穿插朗诵;个人朗诵:叶芝《当你老了》。
教师评价:两首诗,两个人,却有着难忘的情;一个男人发出的深沉的呼唤。
组别:三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
教师评价:四个飘在天空中的音符,真美啊!
组别:四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戴望舒《雨巷》。
教师评价:四个丁香般的姑娘,美妙的声音在雨巷里回荡。
组别:五组,个人朗诵。
所选诗歌:原创《未知》、原创《不知何时想起》、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教师评价:青春如梦,你正青春,你正美丽绽放;青春就是经历,青春,我们有梦。
组别:六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郑愁予《错误》。
教师评价:你们都是哒哒的马蹄声,在我生命中走过。
组别:七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师评价:祖国,我们的归宿,深情的朗诵献给我们深爱的祖国。
组别:八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戴望舒《雨巷》。教师评价:希望你们也能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以上是这次课的课堂设计和课堂实录。本次朗诵会旨在鼓励学生欣赏现代诗歌,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下发出自己的感慨。当然,在教学设计上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一节课时间过短,学生虽按组别逐个朗诵,但仍有大部分学生的原创作品未能得以展示。其次,评价机制不健全,没有设置小组评价。第三,没有小组间的相互借鉴环节,往往出现很多学生情有余而技巧不足的现象。有鉴于此,今后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现代诗歌朗诵教学。
一、整体感悟内容,体味诗歌意蕴
朗读不能只作为初步感知课文的工具,朗读应该贯穿现代诗歌教学始终。初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先让学生粗略地默读课文,稍作准备,再来朗读,在分析诗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之后,再巩固朗读,这样对学生体味诗歌内涵很有帮助。
二、感情需完全投入,渐入佳境
诗歌朗诵本就是一个感情充分投入的过程,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在诗歌朗诵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读走近诗人,仰慕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时代隔阂。
三、注重节奏,感受诗歌音韵美
每一首诗歌,都有各自的韵律。抑扬顿挫的朗诵不但使人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人体验现代诗歌的音韵美。朗诵的节奏大致有语调轻重、语音高低、节奏快慢、气息强弱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语音高低和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诗歌朗诵的艺术效果也就自然产生。
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法的运用,为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文学素养提供依据。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现状
首先,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诗歌在语文考试中所占比例不高,教师对诗歌的重视程度不足,往往在教学中将诗歌层层分解,导致诗歌语句脱离了诗歌的整体语言环境,使诗歌缺乏美感,使学生缺乏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其次,朗诵是诗歌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诗歌朗诵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而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只注重诗歌教学的速度,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诗歌朗诵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产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第三,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由于诗歌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少,教师只讲解诗歌的具体含义,让学生机械地记笔记,学生对诗歌的意境和含义理解不够,更无法理解诗歌的创作手法与创作意图,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1.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提高诗歌审美与鉴赏能力
由于学生对作者的诗歌创作意图与创作背景难以掌握,而仅仅通过教师的讲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诗歌的具体意境。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诗歌教学。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资源中搜集有关作者创作年代与创作背景的资料,加深学生对诗歌创作意图与诗歌产生背景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例如,在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关于诗歌作者的故事,以及作者创作《沁园春・长沙》时在其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资料可以以影视作品、历史记载的形式出现,教师将从网络资源搜集到的诗歌利用多媒体等形式播放,使学生充分了解诗歌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意图,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诗歌中所表达情感的领悟,对培养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开展诗歌朗诵竞赛,培养学生诗歌朗诵意识
诗歌朗诵是诗歌的关键环节,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才能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将诗歌的具体含义通过有感情的朗诵表达出来。因此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诵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诗歌并朗诵诗歌。例如,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开展一次班级诗歌朗读比赛,诗歌朗读的内容由学生设定,教师给学生准备时间,朗诵内容可以是本学期学过的诗歌,也可以将朗诵内容开放到课外诗歌,只要是学生喜欢并能够充分表达其诗歌内涵的内容即可。教师找一节自习课作为诗歌朗诵比赛时间,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带衬托诗歌意境的背景音乐。学生先确定比赛内容并加强练习,对自己选定的诗歌深入了解,并在比赛过程中通过朗诵将诗歌的创造意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诗歌学习的自主意识,对提高诗歌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创造写作机会,加强学生诗歌创作能力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写作机会,培养学生诗歌创作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并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例如,在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再别康桥》进行仿写练习,自主选择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可以根据徐志摩先生的作品进行模仿,简单的模仿写作使学生对诗歌创作产生了兴趣。此外,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诗歌写作手法之后,对诗歌写作有了新的认识,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诗歌创作。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诗歌创作的机会,在课后作业中给学生布置字数较短的短小诗歌创作,并将其创作结果带到课堂中让学生进行评价,为学生创造诗歌写作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对诗歌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诗歌创作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2301
众所周知,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因此,在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就专门安排了中国现当代诗歌、外国诗歌的学习,可见编者的用心良苦。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却很少有教师愿意花大功夫去引导学生领略现代诗歌的美,也很少有学生真正对现代诗歌感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现代诗歌地位不高
中国的现代诗歌诞生于前夕,它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并融合了古典诗歌的艺术及民族风格,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但是中国现代诗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以及诗人的数量上都远远不及拥有几千年文化历史的古典诗歌。
造成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地位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考语文试卷并未将现代诗歌作为重点考核的部分。比如在考查诗歌鉴赏时经常会把古典诗词的赏析作为重点考核对象,高考作文也明确注明除诗歌外体裁不限等等。在现在这样一个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急功近利的社会,教师、学生、家长都不会花大力气去学习、关注与高考无关的内容,现代诗歌的地位也就被慢慢地边缘化了。
2.教师的诗歌素养不高
语文教师的诗歌素养直接影响着诗歌的教学质量。长期以来,现代诗歌在中国文学中属于小众文学,一般的人都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读诗,喜欢看小说而不喜欢看诗集,甚至许多语文教师对于现代诗歌的体验、对于现代诗歌的知识储备非常少,再加上教师工作的繁忙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原因,平时接触现代诗歌的机会少之又少,诗歌素养不高。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只会枯燥地照本宣科,就诗论诗,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领略现代诗歌的美。有的教师甚至是“一笔代过”,草草教完,大大抹杀了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
二、现代诗歌教学的思考
如何能够提高现代诗歌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从诗歌中获取更多的文学养料,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师要有深厚的现代诗歌素养
高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领者,要想让学生在诗歌课堂教学中学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教师本身必须具有深厚的诗歌素养,要成为一个有诗意的人,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教学过程中,对诗歌有独到的艺术见解,有较高的艺术修为。
2.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提高现代诗歌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现代诗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习惯。并且不定期地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诗歌,举行新诗创作大赛,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优秀诗作推荐给出版社进行刊登,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现代诗歌的热情。
3.引导学生领略现代诗歌的艺术之美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美的诗歌更是如此。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整首诗歌音律和谐,朗朗上口,极富音乐美;句式灵活自由、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具有建筑美;夕阳下的柳树,随波起伏的青荇等美妙的意境可以让读者陶醉其中,极具绘画美。这正是闻一多先生“三美原则”的完美体现。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觉、去体会诗歌中的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4.不能孤立地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8.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2-0049-01
在当前初中现代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缺乏足够底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单一枯燥、课外拓展较为狭隘等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教学成效提升。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改革创新,全力打造高效诗歌教学模式。
一、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
1、教师文学素养较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现代诗歌缺乏足够深入的研究,阅读的诗歌作品数量有限,深入开展研究的更少,导致教师文学素养相对不足。同时,部分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缺乏教学技巧,教学停留于照搬成品教案的模式,完全按照应试知识点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的意境韵味,无法有效胜任现代诗歌教学工作。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在上述条件下,现代诗歌的教学课堂生动性也较为有限,学生所学习的是相关知识点等应试内容,教师通过单向讲解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没有能够通过引领感悟的方式展示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和想象美,导致学生在现代诗歌学习中缺乏浓厚兴趣。
3、教学过程单一枯燥。
部分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完全以单向讲授的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也没有能够有效开展双边互动,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率,导致教学活动成为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反而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影响了教学成效提升。这种为考试而教学的片面理念,无法有效彰显现代诗歌美的因素,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
4、课外拓展较为狭隘。
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没有能够对课堂进行延伸拓展,在各门学科课外活动开展轰轰烈烈的背景下,诗歌教学拓展却似春风不度玉门关,导致诗歌教学成效长期处于低位徘徊状态。
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成效的思考
1、强化文学底蕴积累,提升教师教学驾驭能力。
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予学生一碗水,相对于语文教学其他方面的知识结构而言,现代诗歌方面的积累,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履职能力中的短板。为了提升教学能力,教师应当增加现代诗歌阅读量,并且深入地分析研究,对于诗歌的意境、背景、主题、结构、用词等多方面开展分析探究,多接触现代诗歌,为教学活动积淀深厚的底蕴。同时,教师还应当潜心研究现代诗歌内容的先进教学经验,可以通过听课、研讨、座谈以及上网搜索、阅读教学刊物等方式,将先进的现代诗歌教学理念、经验与自身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意境,激发学生诗歌学习兴趣。
初中生是开展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理想群体,他们正处于各种人生理念的成长期,要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对他们的性情进行陶冶,品格进行熏陶,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意境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诗歌诵读让学生感悟诗歌音乐一般美的意境,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引读、师生领读、学生对读等,让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之中体会感悟诗歌的意境,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演示相关情境的画面,增强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度,让他们在美中阅读、感悟、享受、理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意境想象之中构建诗歌的绘画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的演示,也可以通过引导想象让学生开启思维的翅膀,从字里行间去感悟简约的词句所展示的诗歌艺术境界,从而深刻领悟诗人的情感。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从两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创设浓厚的情境,让学生的心灵进入诗歌中所描写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诗歌表现的主题以及恰当的用词,以此为切入点,出示探究题,要求学生开展分析讨论感悟研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之中深化对诗歌内容意境的理解。让学生解读诗歌的语言之美,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意境,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遣词造句方面的技巧,尤其是能够指导学生立意练字、推敲词句,在深刻领悟理解意境主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意境、领会技巧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思有效迁移运用起来,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仿写,在教学一种题材类型的现代诗歌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借鉴教材的写法自选题进行仿写,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诗歌节律明显、抑扬顿挫、句式自由流畅,充分细致的、入情入理的朗诵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怎样上好中学诗歌朗诵的教学呢?通过多年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本人总结了以下四种方法,与同行共勉。
一、细致感知课文内容,体味诗歌内涵意境
很多老师只是把朗诵当作初步感知课文的手段,以后学生对课文有所体会和认知,朗诵就不在注意引导了。其实,朗诵应该贯穿现代诗歌教学始终。初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就先让学生粗略地默读课文,稍作准备,再来朗诵,在分析诗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之后,再巩固朗诵,这样一来,对学生体味诗歌内涵意境很有帮助。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初读诗歌,让学生体验变奏的旋律,在理解了作者时代背景之后,进一步朗诵诗歌,深刻体味诗中诸多意象,体味作者对光明、自由、美好的向往意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同时,体验朦胧诗派的表现手法特点。课后的练习设置也是提示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完成,教师一定要指导点拨学生不要偷懒,生搬硬套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二、积极投入感情朗读,读出诗外之意
如果说上述“感知课文内容”属于客观认知、理性思考的话,那么投入情感应属于感兴、感性、感觉的体验,诗歌朗诵教学本来就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活动。
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如果抽掉了诗歌朗诵中的情感要素,朗诵将变得索然无味,听众的“赏听”期待成为负值,也就没有一点感染力。
在诗歌朗诵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认为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诵走近诗人,亲聆謦欬,仰慕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
例如,对戴望书《雨巷》“朦胧爱情”的体味,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绵绵别情”的感受,对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赤子之情”的体验。朗诵之前,先要入情入境,满含深情,情致高昂,必引人视听、夺人心魄。此时,能使朗诵者和聆听者均能领悟、品味诗外之意,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境地。
有这样4首诗……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 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情感“风景”可谓丰富多样。
三、仔细把握朗诵节奏,体验诗歌的音韵美
每一首诗歌,都有各自的节奏,韵律,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朗读,不但使人情感共鸣,事理共享。还能让人体验现代诗歌的音韵美。
朗诵的节奏包含哪些内容?大致有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语音高低,二是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抑扬顿挫自然发生,诗歌朗诵的艺术效果也就自然发生。
例如,徐志摩诗《再别康桥》的平仄、音高抑扬顿挫的效果如下:
轻轻地 我 走了,
平平仄 仄
正如 我 轻轻地 来;
仄平 仄 平平 平
第一句先平后仄,后一句先仄后平,中间平仄互衬,细味之,一种浓浓的留恋眷顾之情环绕在轻重高低的平声仄语中。
再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的语言节奏,读来朗朗上口,余音绕梁: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其实诗歌语言的节奏说到底是诗歌情感节奏的表现形式,诗人心旌飘荡,情动于中而言成于诗,诗语节奏映现着情感的节奏;朗诵者激情满贮、不能自已而吐纳珠玉之声,诗语节奏浑然天成。
四、认真做好各种标记,辅助提高朗诵技巧
培养学生诗歌朗诵的技巧,可以将诗歌朗诵训练直观化,将训练所得的方法、要领等外化于各种符号标记,这种最简便的训练方法,对学生来说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处理诗作文本的符号体系是简便易行的,只要稍微熟悉一下即运用自如。下面用一些常见的符号举例说明:
升调(↗):谁主沉浮?↗ (响亮地提出问题)
降调():冷漠,凄清,又惆怅。(情绪极为低落,压抑着声调)
节奏( /):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娓娓道来的语气)
稍停( ):撑着油纸伞,独自(“独自”属跨行,即与本行相隔而与下一行相连)
着重(.):一个丁香一样的
感叹( ! ):浪遏飞舟?!(名为置疑,实为坚决,加一感叹号表斩钉截铁之气势)
一、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及成因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高中的语文老师抱怨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对现代诗歌的掌握不多,鉴赏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学习的内容也只停留在读读背背的层面上,以至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现代诗歌的学习无所适从,茫然无措,更是无法有效的解决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诗歌鉴赏这样的题目。我们也越来越发现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写作练笔或考场作文很少用诗歌这样的文体。而且现在的学生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缺乏诗意。总觉得生活乏善可陈,很难发现生活中的美点……
造成以上现状的因素有很多,我认为中考考纲的导向、现代诗歌让学生缺乏兴趣,使用修辞种类多,不易理解,加之不少老师对诗歌探究有限,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很难做到通过诗歌教学来有效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等因素,导致学生对现代诗歌不重视。
1.教师以中考为导向,忽略了现代诗歌对学生的价值和意义。考什么,教什么,将“海量”阅读变成“滴水”阅读;怎么考,怎么教,将课堂的丰富性变成单一的对答案;用记忆代替思维,如让学生背答题常用语等现象是教师在进行所谓的“有效教学”的经典误区。新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选编了大量的现代诗,《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九年级六册课本,其中有五册有现代诗歌(其中八年级下册是散文诗),全套书总共26首,约占课文总数的六分之一,占总教学课时的六分之一。由此可见现代诗歌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在紧跟中考导向的前提下很多老师很难把现代诗歌教学落到实处。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现代诗歌缺乏足够深入的研究,阅读的诗歌作品数量有限,深入开展研究的更少,导致教师文学素养相对不足。同时,部分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缺乏教学技巧,教学停留于照搬成品教案的模式,完全按照应试知识点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的意境韵味,无法有效胜任现代诗歌教学工作。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部分教师完全以单向讲授的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重点往往是出于考试的目的,至多也是让学生读读背背,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也没有能够有效开展双边互动,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率,导致教学活动成为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影响了教学成效提升,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这种为考试而教学的片面理念,无法有效彰显现代诗歌美的因素,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在上述条件下,现代诗歌的教学课堂生动性也较为有限,学生所学习的是相关知识点等应试内容,教师通过单向讲解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没有能够通过引领感悟的方式展示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和想象美,导致学生在现代诗歌学习中缺乏浓厚兴趣。甚至由于某些省市没有把现代诗歌内容列入中考范围,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根本不重视现代诗歌的学习。
3.文本内容缺乏时代感,课外延伸较为狭隘。初中语文课本在经过几次改版之后在各方面都注入了新的血液,加之各地教科书的陆续出版使语文教学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我们的课本并不是完美的,其中还是有不少缺陷。新诗虽然有新的东西加进来但是精读课文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还是以前的诗歌。就是加进略读课文中的诗歌也大多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感。很多语文教师又没有能够对课堂内容进行适时适当的延伸拓展,语文课本似乎是中学生了解现代诗的唯一途径,从而造成除了从课本上学到的为数不多的几首诗外,学生们基本上再也说不出其他的现象。当然选入文本的这些诗歌都是中国现代以来很好的作品,但这还是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广度。以至于现代诗歌教学拓展似春风不度玉门关,导致教学成效长期处于低位徘徊状态。
二、选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诗作要做适当的调整
1.选编现代诗歌的标准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入选教材的作品原则上要是名家名篇,要用最优秀的诗作教育中学生,培养他们的诗歌素养、文学素养。70后的人都会对贺敬之的《回延安》和柯岩的《,你在哪里?》印象颇深。现行版本的教材里就缺少这样的经典之作。
(2)要兼顾各个时代和地域性的作品。既有现代诗也有当代诗,既有中国诗,也有外国诗。作为外国诗作要讲究典型性,莱蒙托夫的《祖国》和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不可谓不经典,但相比于雪莱、拜伦、惠特曼而言就稍嫌逊色。
(3)内容的深浅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既让他们能够理解,又对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有一定的挑战。
2.提升教师对现代诗歌作品研究、鉴赏能力,改变现代诗歌教学的传统方式。相对于语文教学其他方面的知识结构而言,现代诗歌方面的积累,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履职能力中的短板。为了提升教学能力,教师应当增加现代诗歌阅读量,并且深入地分析研究,对于诗歌的意境、背景、主题、结构、用词等多方面开展分析探究,多接触现代诗歌,为教学活动积淀深厚的底蕴。语文教师不但要会讲课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要成为一个文学爱好者甚至是文学研究者。语文的教学只有和文学相联系才能有深度和广度,才能进而培养学生们对文学的热情,使学生具有人文情怀。一旦教师对新诗有了兴趣,有了较深的认识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和教师一起进入诗的世界,文学的世界。
同时,教师还应当潜心研究现代诗歌内容的先进教学经验,可以通过听课、研讨、座谈以及上网搜索、阅读教学刊物等方式,将先进的现代诗歌教学理念、经验与自身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创设浓厚的情境,让学生的心灵进入诗歌中所描写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诗歌表现的主题以及恰当的用词,以此为切入点,出示探究题,要求学生开展分析讨论感悟研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之中深化对诗歌内容意境的理解。让学生解读诗歌的语言之美,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意境,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遣词造句方面的技巧,尤其是能够指导学生立意练字、推敲词句,在深刻领悟理解意境主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诗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读诗读好诗。在国外,特别是在英美国家,现代诗歌的普及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视。初中生是开展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理想群体,由于他们正处于各种人生理念的成长期,要让他们通过感受诗歌的意境,陶冶性情,熏陶品格,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诗歌诵读让学生感悟诗歌音乐一般美的意境,可以通过看视频朗读,听录音朗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朗读、教师和学生分层朗读、自由选择朗读等等,让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之中体会感悟诗歌的意境,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演示相关情境的画面,增强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度,让他们在美中阅读、感悟、享受、理解。在进行朗读技巧基本指导的基础上,进行阅读的实际指导。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意境想象之中构建诗歌的绘画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的演示,也可以通过引导想象让学生开启思维的翅膀,从字里行间去感悟简约的词句所展示的诗歌艺术境界,从而深刻领悟诗人的情感。
4.注重课内外结合的高效诗歌教学模式,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现代诗歌创作。将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是提升现代诗歌教学成效的重要举措,比如学习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戴望舒另外一首《狱中题壁》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找一些其他作者写的相关的主题的诗歌,引导学生自己谈感受,对比着进行分析理解。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扩大阅读视野,还可以加深对此类主题作品的理解,锻炼分析能力,丰富学生的个体体验,学习效果会好很多。一位教师在讲授冰心的《荷叶母亲》时,巧妙地把余光中献给母亲的诗《母难日》作为课文的延伸材料,取得了绝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技巧指导,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大量的现代诗歌进行阅读,增加文化底蕴积累。同时,还可以开展与现代诗歌教学相关的活动,来促进和巩固教学成效,如进行诗歌朗诵竞赛、诗歌创作竞赛等等,以赛促学,也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诗歌专题研究活动,加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意境、领会技巧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思有效迁移运用起来,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仿写,在教学一种题材类型的现代诗歌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借鉴教材的写法,自选题目进行仿写、改写或自由创作。对学生来说,创作诗歌并不是件难事。因为他们正处于天真烂漫、才思如泉的黄金时代和诗歌天然亲近的诗兴年华,通过仿写、改写或自由创作,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当然教师在学生仿写或创作中要有必要的指导。刚开始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过严格,只要情感表达清楚即可。慢慢地在形式上、结构上进行要求,如果教师长期坚持这样做下去,学生至少可以在考试中做仿写题时会得心应手很多,对于作文写作也有不小的帮助,对于水平稍高的学生来说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是没有问题的。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当我们学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之后,班里有个父母离异的女孩仿写了一首《我用黑色的画笔》表达了父母从争吵、离异到分开独立生活的内心情感过程,表情达意清楚明了、结构完整修辞使用贴切、形式较为完善,让我很是震惊。
有人说:忽视现代诗歌教学,是抛弃当代精英文化的一种表现,最终会对整个中国文学写作和继承造成莫大的危害。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新提起一些当年诗歌界的人和事,当我们再次诵读前人的作品。我们毫无疑问将看到一双双茫然的眼睛。的确,“诗歌的衰落有深刻的历史和时代原因,但是,诗心不应该随着诗歌繁荣时代的消亡而一同被埋葬。我们提倡诗歌教育,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诗人,而是让他们读诗、爱诗,让他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吟咏性情,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精神,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飞心灵。
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最大的是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诗趣是可以培养的,语文教育理应担负起这项工作,尤其是初中语文教育。现代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使他们的审美赏鉴能力、感悟人生能力和文学书写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通过诗歌他们可以逐步向真向善向美,并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思考时代。所以,我们的现代诗歌教育要充分发挥其陶心养性和人文素养的审美与教化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朱光潜. 《诗论》,三联书店,1984,245.
[3]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4.
[4] 朱自清. 《新诗杂话》,三联书店,1984,7.
[5] 王克亮.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诗歌教学,《语文教学》,1673-0992(2011)06-275-02.
[6] 王珂.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代诗歌教育亟待改进》,新浪博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2-0025-03
【作者简介】魏荣葆,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210000)教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立为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并且提出“在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表达呢?作为记录写作灵感的新诗无疑是一种有意义的形式。笔者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多年实践。
一、活用教材,模仿创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十分注重诗歌写作。从必修教材的“写作实践”来看,教材着眼于诗歌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以把握诗歌的基本特征为起点,在每个必修模块都安排了现代诗歌写作建议,在教学中简单易行。具体编排如下:
从选修教材《现代诗歌选读》编排来看,诗歌写作能够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紧密结合,突出了人文专题对学生创意表达的引导。具体编排如下:
从《写作》选修教材编排来看,12个写作专题的“写作实践”建议,在“用形象说话”这一专题中有仿写咏物诗的任务。
不难发现,现代诗歌的写作与诗歌阅读鉴赏有十分密切的关联,编者力图促使学生读写结合,丰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尤其是个性化解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以读促写,因势利导,从模仿到创新,有效进行诗歌写作指导。
从思维的角度来说,以读促写实质上也是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高中生模仿性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敢于尝试和批判。如果根据不同类型的诗歌设定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在模仿中有章可循,就会使他们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用教材,就是利用教材,根据写作建议,灵活多样地进行新诗写作尝试。笔者常用的方式有:古诗今译,英文汉译,散文改诗,诗作仿写。比如,在学完课文《长亭送别》后,我根据文后要求,指导学生将散曲改为现代诗,学生的改写充分体现出在阅读鉴赏后的创意表达。如《长亭送别・一煞》(杜灵):“青山压断马蹄音,疏林筛损玉骢影。烟淡淡,霭轻轻,望断秋水难追至京。残阳如血,看见了小桥流水人家景;古道无人,想到了花好月圆人美情。枯草索索,荒村野店,不尽;秋风漠漠,马嘶铃鸣,不平。车儿投东欲西追,怎奈他玉肌消减握不住缰绳紧。缓行,缓行。多行一步,即成千里。”《长亭送别・端正好》(裴成杰):“湛蓝到悲伤的天空,洁白如幽怨的云朵,纵横一万里,联结不了你我的情愫。满地已谢,黄澄澄的,道不出秋日的思念;西风烈,吹不起过往的记忆。北方的雁儿,南面哪有你的故乡?冬去春来的那一天,你还会回来吗?那白晓时未尽的醉意,门外雪霜覆盖的枯林,怎抹得尽离人的泪!”
二、构建课程,多重激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考虑到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为了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笔者为爱好新诗写作的学生开设了“新诗鉴赏与写作”的校本课程。该课程主要有三部分内容。
1.新诗艺术鉴赏。这部分主要编选一些代表性诗歌,让学生在读诗的同时,了解新诗的源流、类别、新诗的审美特征、新诗的艺术表达、新诗的模式等基本内容。如在新诗的艺术表达中,主要向学生介绍诗歌比喻、诗歌通感、比拟想象、夸张想象、错觉想象、跳跃想象,等等。又如,在新诗的模式中,呈现给学生象征模式、呼告模式、闪电模式、升华模式、象形模式、并列模式、纵贯模式、串珠模式,等等。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对新诗的鉴赏有了新的眼光。
2.新诗写作阶梯。《现代诗歌选读》的编排体系,就是新诗写作的模仿体系,根据教材的人文专题,我重新整合,拟出写作的能力阶梯。设计如下:
3.名家心灵之约。所谓心灵之约,就是推荐名家新诗书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阅读,走近诗人。我列出20本中外现当代诗歌选集:《徐志摩诗选》《戴望舒诗歌》《艾青诗选》《卞之琳诗歌》《林徽因诗歌》《仓央嘉措诗集》《现代诗100首》(蔡天新编)《顾城的诗》《舒婷的诗》《北岛的诗》《食指的诗》《海子的诗》《余光中诗选》《台湾诗人十二家》《黑夜里的素歌》(翟永明著)《我与光一起生活》(李天靖编)《汪国真诗集》《聂鲁达诗选》《纪伯伦散文诗选》《泰戈尔散文诗选》。
同时,我还及时介绍当代的诗歌名家。比如,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被誉为“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诗人”。因为“诗人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一切――风、雨、日、月、天、地、人,通过个人文学与哲学的推动力及社会体验,熔铸成一个个独立的整体――诗歌”。他的诗“试图在被常规语言分隔的现实的不同领域之间建立一种突然的联系:风景中的大小细节汇集,不同的人文相遇,自然和工业交错等,就像对立物揭示彼此的联系一样”。
此外,适当介绍当代的诗歌理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鲜活的阅读背景。比如,美国学者帕洛夫2010年推出《非原创的天才:新世纪以其他形式创作的诗歌》一书,向读者展示了“以其他形式”创作的诗歌所独具的创造性、智慧和复杂性。他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如何表达自己”这一命题, 改变了“原创”一词的固有内涵,成为21世纪新的诗歌策略。推介诗歌理论对提高学生的创作素养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三、发现生活,唤醒灵感
写作最怕做无米之炊。学生的生活面似乎很狭窄,但是美的发现却无处不在。在生活中发现美,就要将新诗教学生活化,即在新诗写作指导中,形成“生活发现序列”,让写作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新诗,让新诗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为了发现诗意,练就发现诗意的眼睛。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提倡“六化发现法”,即个人生活集体化,家庭生活社会化,学校生活个性化,社会生活具体化,自然生活人文化,文化生活地方化。
如,家庭生活社会化发现。家庭到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造成学生抒写的对象主体单一,无非就是同学、老师、父母。且不少学生所写亲情故事虚假、低幼,真情变成煽情,以致文章内容单一,思想浅薄,情感虚华。其实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爸妈都是社会人,亲戚朋友展开来就是一张社会网,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时代、生活的折射。学生如果多留心、多了解,多思考,由小家庭辐射到大社会,小中见大,诗意也就丰富了。
为了不让发现生活成为负担,我借鉴冰心的《繁星》《春水》、泰戈尔的《飞鸟集》,提倡“微表达”,抓住瞬间的灵感,记录生活短章。一般注意把握细微情感,寻找微雕意象,模仿微型技巧。这样,学生的发现就有了诗意,例如:
《银杏》――你是洒满阳光的伞,叶中藏着生命的温度。
《影子》――寂寞的感叹号,黑暗中踽踽独行。
《蔷薇》――千万朵盛开。我站立一旁,观看一场与我无关的故事。
《流星雨》――燃烧着划过,一柄利剑刺穿了黑暗。
《回忆》――只是供人消遣的玩具。它不会听你的话,不能任你摆布。
《宋词》――跨越千年的哀愁,埋葬在枯黄的纸堆里,等待一场相见。
别林斯基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可见,诗歌是情感的产物。学生根据各自的喜怒哀乐,把握一些细微的情感体验,就会产生情感冲动。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把情感具象化,寻找能够寄托情感的物象,特别突出“微雕”意象,精致而奇妙,言简而意永。在语言表达上,不必讲究起承转合和音韵,只要有意味便是新诗。发现生活,激发美感,引感,产生诗意,这就是“诗意地栖居”。
四、善用评价,激励创意
现在的考试作文多规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导致写作教学窄化为应试训练,中学新诗写作成为教学空白,新诗写作评价尤其缺乏。
评价主体多元化,这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个性化的创意表达尤其要突出多元评价。新诗写作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诗人,而是激励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因此,学生要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一些活动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新诗阅读兴趣和创意表达。
举办诗歌朗诵会,先自选诗歌朗诵,再指定诗歌朗诵,评价学生对诗歌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共鸣的程度;鼓励学生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以评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我们特别请来南京艺术学院的董蓓教授,面对面指导学生朗诵。
“吴桥自有精英在,一树梨花现奇葩”。5月19日上午九点,由吴桥县文联主办,杂技大世界、嘉年华摄影公司和小张蛋糕超市协办的“纪东方诗集发行暨诗歌朗诵会”在杂技大世界博物馆演播厅隆重举行。
大会由县文联主席苑建国主持,县委宣传部、县诗词协会以及石家庄《长城文学》主编李浩、《沧州日报》渤海周刊编辑高海涛均到会祝贺,著名作家蔡楠,讴阳北方等均发来贺信给予祝贺。纪东方所在工作单位中国银行任丘支行同时发来贺电,问候给予纪东方文学创作以生动源泉的吴桥和善良的吴桥人民。
纪东方,男,43岁,祖籍河北吴桥,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沧州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多年来,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保持旺盛的精力,不敢寂寞,勤于笔耕,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在出版《一只壁虎的捕猎方式》之前,曾与姐姐纪双明、妹妹纪梅合著散文集《真水无香》。
《我爱这土地》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用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人艾青用诗歌形式表达了对土地、对祖国的深情热爱,形式简洁,寓意深厚,情深意长,不仅十分具有教育意义,更是感人心魄、久唱不衰的经典名篇。这是一首新诗,学习本诗,意在体验诗歌节奏美、意象美、情感美。课堂教学实施中,多媒体在这节课中的运用起了重要作用。我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如课前播放音乐、视频朗读、欣赏大量图片等,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把声音、色彩、图像,化抽象为形象,生动有趣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了课堂效率,扩大了知识的容量,促进了学生对诗歌意象的体味、对深刻内涵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情绪
上课前,我反复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高亢、激昂、深情的音乐回荡在教室,营造了一个庄严肃穆的氛围。熟悉这首歌曲的学生,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音乐让同学们产生联想: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伟大祖国,坚贞不屈、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一幅幅画面在同学们脑海中浮现,一腔热血在同学们心中奔涌。音乐营造了一个动人的课堂氛围,同学们激动、兴奋、情绪昂扬、心潮澎湃。
二、欣赏朗诵视频,整体感知诗歌
诵读是诗歌欣赏入门的一关,在此环节中示范诵读很重要,我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自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感知诗歌意象,诵读的美感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起了他们学习热情。紧接着播放名家朗诵视频,从感情基调、声音、感情、节奏、语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学生通过视频画面和朗诵家对诗歌的理解的有声语言的传递,感受到了朗诵艺术的巨大魅力,不仅对诗歌有了进一步感知,掌握了一定的朗诵技巧,还对朗诵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同学们声情并茂、积极朗读,争先表现。
三、丰富的图片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只有短短的147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诗人借助小鸟对土地表达至死不渝的感情,形象表达了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深情。学生要理解诗歌的内涵,只凭借教师的语言,显得有些苍白。讲解中,我运用大量图片资料,扩大知识的容量,丰富内容,增强了直观性。
(1)理解意象,体味意境。欣赏诗歌的过程,有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联想和想象,作者赋予了土地、河流、黎明、小鸟等意象深刻的含义。在品味赏析时,我运用图片展示“嘶哑喉咙歌唱的一只鸟,被暴风雨打击的一片狼藉的土地,汹涌奔腾不息的河流,激怒吹刮着的猛烈的风,还有充满阳光、宁静的树林”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正确、有条理的语言说出这首诗描述了什么?通过这个过程,把静态变成动态,把无声变成有声,把纸上的文字变成脑海中鲜活的场景和形象,让学生来体会诗歌本身所具有的画面美,从而给诗歌灌注鲜活的生命力。
(2)品味赏析,提炼主旨。本诗诗人借这只喉咙嘶哑的鸟,唱出对正在饱受苦难的祖国,最真挚最深沉最凝重的爱,唱出自己要为祖国献身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