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委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17 08:24: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村村委工作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农村村委工作计划

篇(1)

(二)主攻方向及重点工作

1、蔬菜产业。种植面积10万亩,其中错季错期菜8.2万亩,棚室菜1.8万亩,总产2.2亿公斤,纯收入11000万元。前川以头百户、怀安城为中心,辐射带动王虎屯、第三堡、太平庄等乡村,发展无公害蔬菜和错季、错期蔬菜5.4万亩;后川以柴沟堡、左卫为中心,辐射带动渡口堡、西湾堡、西沙城、第六屯等乡村,加快无公害设施蔬菜建设步伐,实现总量扩张,发展完善1.4万亩设施蔬菜基地,种植错季、错期蔬菜4.6万亩。四大镇要逐步建成高标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各2000亩,因势利导,巩固完善四个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2、马铃薯产业。稳定种植面积20万亩,单产提高到1700公斤,总产量达到34020万公斤。要以提高产量为中心,大力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着力推广以机播机收为重点的多种增产技术,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怀安城、第三堡、王虎屯、太平庄四个乡镇为主,建立全县优质脱毒薯繁种基地,增加种薯数量。马铃薯淀粉加工要注重质的提高,积极寻求多品种开发,进一步拓宽销售市场。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兴建销售市场和储存设施,发展农村各种销售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实现产业化经营。

3、林果产业。稳定发展优质经济林面积5万亩,新增经济林育苗2000亩,经济林嫁接改造1万亩。要强化生态环境建设,按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一方面大力发展柠条、紫穗槐、金银花、红柳等生态林,一方面发展以杏扁为主的经济林。水利条件好的地方优先发展金红苹果和怀安李子等;坡梁旱地栽植仁用、肉用杏,采取节水抗旱措施,确保成活。要有效利用“四荒”,坚持典型引路,政策扶持,多种机制多元化投入,大力发展民营林业,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聚集,把发展设施林业列入林业主管部门和各乡镇工作的议事日程,加快发展步伐。育苗基地建设,继续坚持以国营苗圃为主,个体、股份制育苗为辅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全年育苗任务。同时,要做好引种、试验优质新品种工作。

4、畜牧产业。猪饲养量34万口,出栏24万口,羊饲养量44万只,出栏3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7500吨、4840吨和2520吨,畜牧业总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8%,同时强攻饲草的发展与开发,大力推广种植粮草兼用型玉米和优质牧草,年内牧草种植达到8万亩。重点发展瘦肉型猪和小尾寒羊,要加大对本地羊改良的工作力度,大面积实施舍饲圈养;要抓一批舍饲种草增收的适度规模养殖典型户并予以推广;要抓住一退双还机遇,组织引导农民退耕还草,加快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

二、重点工作及保证措施

(一)狠抓项目带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年,全县农业生产紧紧围绕四个主导产业,扎实有效地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实施“454”农业综合工程。“454”综合工程是:实现四大突破,实施五大工程,抓好四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四大突破是:①久旱条件下农业增长方式的突破。联系实际,认真研究,实施好在久旱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和农民增收模式,对四大主导产业在久旱条件下的不适应环节,在不同区域、条件各异的乡村户集中精力重点予以攻坚和突破。②农业项目招商引资方面的突破。面对新形势,县直农口部门、各乡镇要抓住机遇,加大跑动力度,多上项目,多引资金、人才、技术,使怀安农业的比较优势得以充分发挥。③精品工程建设上取得突破。在窗口地带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建设一批精品工程,以起到示范带动和宣传引导的功效,进一步强化怀安形象建设。④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取得突破。蔬菜产业,着重解决鲜贮问题,筹建净菜加工中心,同时,依托现有的脱水菜加工厂和专业市场,搞好龙头企业与基地对接。马铃薯产业要着力解决好储窖、市场、加工、包装等重要环节。林果产业,在扶持发展现有的果脯加工、杏扁加工等企业的同时,积极筹建杏扁综合加工厂。畜牧产业,年重点要抓好现有的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真正把企业、基地农户形成产业链,并且不断把规模做大,产业做强。五大工程是:①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②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③一退双还工程;④旱作农业工程;⑤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四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是:柴沟堡镇、左卫镇设施蔬菜种植园区、头百户镇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园区和怀安城——第三堡马铃薯种植、贮销、加工园区的建设。

(二)主要工作措施

1、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按照“调整种植业、强攻畜牧业、发展林果业”的发展战略,要着力研究探索用“模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即用科技组装丰产模式,用市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带动营销模式,用多元化投入形式组装农建模式。要大力推进农业内部品种、品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档次。强力实施品牌战略,对当地生产的马铃薯、水稻、架豆、葱头等一批特色农产品,推行注册商标,发展品牌产品,充分发挥品牌优势的带动作用;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力争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积极与科研院所联姻,建立农产品基地,逐步完善经纪人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河川区要加快发展特用玉米、粮草兼用型玉米,丘陵山区发展贡米、杂豆、巴西糜王等小杂粮。通过强抓草产业,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要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农民逐步走上“立草为业、舍饲圈养、增加收入”的轨道上来。通过强抓杏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

2、强化以集雨节灌、节水防渗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以增加和改善水浇地为重点,以发展“人均1亩保浇地”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各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要紧紧抓住环京津风沙源治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一退双还三大机遇,切实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点做好“水”字文章,强化节水意识。从今年开始,要坚持不懈地搞好防渗渠等节水节灌工程建设,进一步搞好土地整理工作,不断扩大喷灌、微灌、滴灌面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坚持常年抓,经常抓。要进一步加快“四荒”拍卖和水利改制工作步伐,坚持谁承包、谁治理、谁管护、谁所有,采用不同措施,将经营权落实到位,使荒废的土地、水利工程等资源发挥效益。

篇(2)

1、彻底取缔露天粪缸,管理好现有的公共厕所。

2、健全卫生网络队伍,实施长效保洁制度。

3、加强检查,督促管理,取缔废品收购乱堆放。

4、认真落实卫生保洁检查评比制度,促进卫生工作长效保洁的开展。

5、清扫保洁区域负责到人,确保无卫生死角。

二、设备及劳务投入:

1、在保持设立320只垃圾桶点的基础上,适当适时增加布点。

2、确保垃圾收集车一辆正常运作,配备工作人员2名,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3、配备公厕冲洗的工作人员2名,确保公厕卫生达标。

4、保洁人员在去年的基础上调整到22名,并签好保洁工作协议。

三、改水改厕工作:

1、确保100%的村民饮用自来水,严格对土井水定期药物消毒,控制病从口入关。

2、全面完成好全村的排污工程的扫尾工作并进入大地污水处理站。

四、除“四害”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定期发放宣传资料,做到家喻户晓,提高村民“除四害”意识。

2、建立除“四害”领导小组,每年开展春、秋两季的群众性除“四害”活动,以控制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的孳生地。

五、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1、认真落实做好医疗健康体检工作,检查率争取达到95%以上。

篇(3)

村头村人口3160人,干部4人,7个村民小组,党员48人,新农村建设点有5个>!

二、工作计划

本工作队经调查并与镇村干部,点上群众协商,决定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以“三清三整三改”为切入点,做好如下工作:

1、搞好调查摸底和宣传发动工作。本工作队已于2月中旬搞好了调查摸底工作,计划在2月下旬,利用一个星期时间,开好户主会,并成立横龙口点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理事会由5人组成,引导和示范点上农户开展各项工作。3月份开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首先从民房装饰开始,力争在3月底前完成土坯房可视立面外墙粉刷工作,经调查,本点土坯房有5栋,要粉刷面积的1600平方米,7月底前完成全部7500平米红砖房装饰。

3、拆除破旧牛、猪栏空心房28间,面积约860平方米,力争在5月底完成。

4、全面进行改水、改厕。30户农户全面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和三隔式厕所,立争上半年完成60%,10月份全部完成。

5、新修通组主干道一条,长460米、宽3米,争取在10月底完成。

6、主干道排水沟硬化920米,与主干道同步完成。

7、硬化通户路2120平米,余坪2200平米,水沟1520平米,阶沿1310平米,11月底全面完成。

8、绿化主干道,植树180株。

9、年内在点上新上两家家俱企业,以增加就业,年底冬修水利完成12亩水塘清淤泥,把横龙口点当作一休闲垂钓场所,增加农户收入。

篇(4)

1、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积极探索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资金的科学收缴和支出报销办法,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简化程序,方便农民报销,进一步扩大受益面,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各定点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20*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的有关意见》文件精神,一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方便群众就医,简化就诊手续。二是提高服务水平,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执业行为。三是控制医疗费用,要严格掌握诊疗原则,严格执行文件规定,合理用药,减轻农民负担。

2、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巩固社区卫生服务省级先进县创建成果,以创建示范中心、示范站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城镇社区卫生站建设,促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协调发展。进一步落实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建立考核机制,为服务对象提供全面、主动、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继续推进农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社区责任医生业务培训、乡村医生法制业务培训、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等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服务技能。

3、全面完成农民健康体检任务。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员两年一次免费体检工作,以切实改变部分群众有病不知情,有病没法治的情况,力求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治。建立健全健康档案,重点对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配备社区责任医生,定期走访,跟踪服务。

4、深化农村医疗机构管理一体化。实行“统一药品、统一财务、统一制度、统一工作任务、统一业务考核”,做到“人员互动、工作互通、资源互补”,组成整体,形成合力。建立乡村医生补充机制,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充实乡村医生新生力量,逐步解决乡村医生队伍老化的问题。

(二)巩固公共卫生网络,全面提升公共卫生质量。

着力做好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工作质量这篇文章,开展公共卫生质量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建设,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预警、处置能力。

1、建立一支功能比较完善的应急组织。在原有应急组织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完善,将应急组织集诊断、控制、监督于一体。加强对应急队伍的培训,举办应急培训班,进行实地模拟演练,真正将这支队伍锻炼成“拉得出,打得响”的队伍。

2、加强乡镇公共卫生人员的管理。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保院要探索新形势下公共卫生队伍管理的新模式,继续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大对乡镇公共卫生人员的刚性、量化及质量控制管理,改革现行的考核模式,善于抓典型,以点带面;善于抓重点,以重带面;善于抓亮点,以亮带面。

3、加强村级公共卫生队伍的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完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考核、奖惩、报酬兑现制度,使网底建设真正发挥作用。

(三)夯实工作基础,全力实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疾病控制中心配齐配强检验设备,以确保疾病控制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充实专业技术力量,重点是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专业队伍建设。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重点做好查灭螺、查治病工作,确保我县行政区域内无新感染病人、病畜和阳性钉螺,继续做好碘缺乏病、丝虫病、疟疾等地方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防止出现因控制措施不力而导致传染病暴发流行,加强对艾滋病、肝炎、肺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传染病管理,做好计划免疫接种,有效控制各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病。同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监测,准确掌握疫情,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2、加大卫生监督力度。分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进一步健全卫生监督网络,加强卫生监督的力度和效率,增加卫生监督的覆盖率。切实加强卫生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行为规范,不断提高监督执法人员法律知识、专业技能和执法水平。加强综合执法,进一步树立卫生执法新形象。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学校、工地、餐饮单位、南北湖风景区的监督管理,推行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严防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加强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监管、医疗市场整顿,做好饮用水监管工作,加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查处力度,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的执法能力。抓好采供血机构的调整,进一步巩固临床用血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工作成果,各项工作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3、强化妇幼保健工作。健全妇幼保健工作网络,严格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规范管理。加强婚前保健服务,鼓励引导婚前检查。加强妇女生殖保健和妇女病防治,全面实施产前筛查、听力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开展产前诊断,有效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

4、加强爱国卫生运动。结合文明村镇、卫生村镇创建和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改厕工作新途径,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认真总结除四害市场化操作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除四害效果。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进一步增强农民健康意识,促进农民健康行为的形成。

(四)加强卫生规划工作,努力卫生统筹发展。

抓紧出台并认真实施《*县区域卫生规划》、《*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进一步健全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为广大群众提供及时、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1、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县级医院要更好地发挥硬件设备和专业人才等优势,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创牌子,强管理,增效益,更好地满足不同对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发挥好对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医疗业务技术的帮助指导和龙头带动作用。镇卫生院建设重点努力实现运行机制的“五个转变”,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从单纯的医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服务模式从被动的服务向主动服务为主转变;服务人员知识要从掌握单科医学知识转向全科医学知识;实现用人分配管理方式的转变;转变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机制。

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在巩固二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围绕质量、安全和费用三个重点开展工作。完善质控组织,在原有9个质控分中心基础上增加急救、口腔两个分中心,同时充分发挥各质控分中心的指导监督作用,开展专项建设和质控考评。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防范处置预案,明确安全管理责任,狠抓制度落实,杜绝重大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坚持科教兴医战略,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科研工作,推广新技术,拓展新业务。

3、加快医疗队伍建设步伐。鼓励支持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通过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对口支援,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为医务人员的学习进修创造更好条件,县卫生进修学校要在培养全科医生,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发挥更好作用。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充实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4、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作用。认真贯彻实施《中医药条例》,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突出中医药发展重点。发挥县中医院的龙头作用,认真总结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经验,坚持继承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药诊疗思想、方法和技术,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加强中医药基础和临床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采取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训。制定具体措施办法,鼓励中医中药进农村,不断完善城乡中医药服务网络。

5、推进卫生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迁建工程、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二项重点项目按工作计划进度开展,按照省“示范卫生院”建设标准,积极推进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使广大群众就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五)深化行风建设,着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篇(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逐步探索和建立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投资、建设、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管理水平,为全区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水利工作主要任务

(一)组织实施节水工程建设。一是继续完善城关节水示范园区田间工程配套任务。在全面完成年节水示范园区2600亩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力争夏灌前高标准、高质量对已衬砌的2条斗渠、8条农渠及68条毛渠进行清淤整形,完成土方0.22万立米;对4条生产路、54条田间路进行土方整形,完成土方0.55万立米;按照一亩两畦和一亩三畦的标准分别完成平地缩块面积2400亩和200亩,为年“北方灌区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二是积极争取河套灌区节水型示范项目临河示范区早日立项开工建设,并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688.5万元,实施节水改造面积13万亩;衬砌斗渠35条,长度74km;衬砌农渠215条,长度174km;新建各级各类建筑物13.5万座。

(二)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力争年内投资1807.2万元,解决农村88371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一是全面完成干召庙---城关(一期)集中供水工程,打供水水源井6眼,建水源井泵房1座,架设10kv高压线1.0公里,0.4kv低压线0.2公里,铺设输配水管162.8公里,挖填土方24.5万立方米,解决6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落、1359户、5985人、1090头奶牛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全面完成图克---新华、狼山---小召(二期)、八一---隆胜、白脑包---丹达尾留工程建设任务。除占耕地的管道外,其它工程6月底前全部完工,过耕地管线秋浇前全部完工,整体工程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并全部实现供水。三是积极争取干召庙---城关(二期)、马场地、曙光集中供水工程的立项开工。在工程建设中,各受益镇(办事处)要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及时处理和解决各类社会矛盾,确保工程正常有序开展。

(三)继续实施排水沟道整治工程。要在年组织实施排水分干沟清淤整治的基础上,继续争取河灌总局投资,完成分干沟清淤5条,长度89公里,土方69万立方米,重建维修各类建筑物11座。加强对工业企业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审核审批。积极争取国家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的立项,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同时各镇要依托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扶贫开发等项目的投入,通过组织群众自筹和社会力量投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做好支沟以下排水工程的清淤整治,力争年内完成支沟清淤整治41条。

(四)全力以赴做好防凌防汛工作。完善和落实防凌防汛行政首长责任制、防凌防汛成员单位责任制及堤防管理人员岗位承包制,贯彻人防为本的思想,落实防汛物资,加强戒备,严密防守,确保安全渡过凌汛期。加强黄河防洪大堤和河道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防洪工程体系,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实施国家新二级堤防标准化建设工程26公里。积极争取剩余20公里堤防建设立项。继续争取马场地控导续建工程国家立项投资。

(五)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处理好生产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关系,做好植被保护、整地造林、防风固沙等各项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工作。要重点抓好哈达——隆强水土综合治理项目的争取和实施;突出抓好重点建设项目水保规划方案的审核审批和项目验收。加大水保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无规划方案开工建设、未经验收投入生产以及未经批准擅自倾倒废弃土石渣、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六)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用水终端水价改革。一是进一步提升以协会为主的群管组织能力建设,指导协会切实做好规范整合工作。今年要以区域和渠域为单元,对灌溉面积在2万亩以下的协会予以整合归并,力争全区年内完成60%的整合任务。二是加快标准化协会建设步伐。各镇(办事处)要制定规划,扩大标准化协会建设规模,带动群管组织整体能力提高。建设资金要按照协会、地方政府、水管单位3:3:4的比例进行匹配,今年每镇力争创建标准化协会2—4个。三是积极做好开征终端水价工作。对已整合规范的协会,力争全面开征终端水价,群管水费由各镇水管站按不同渠道级别,根据实测水量或共测互监水量,统一测算和核定,与国管水费一并下达、统一收取、两价合一、一价到户。

(七)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各镇(办事处)要结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国土资源土地整理项目,全年至少组织两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同时要以现有农田灌排体系为基础,继续组织指导农户开展平地缩块等田间工程建设;要以农民用水协会为单元,采取国家补贴和受益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对工程设施严重老化、影响工程效益的区域,有计划地进行维护改造,完成保灌清淤450万方,维修各类灌排建筑物34座,保证正常灌溉、排水。二是加强对田间水利工程设施的管护,要以协会为单元,对所有田间工程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完善管护制度,分座落实到人,保证田间水利工程不受破坏。三是加强排水工程管理。要强化教育引导,宣传排水工程的作用,落实管护职责和任务,严厉打击推排干种地、随意在排干上取土等行为,确保排水工程发挥效益。

三、水利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各镇(办事处)和水务部门要把宣传教育作为搞好农村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让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充分了解国家水利投资政策和改革方向,以及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工作任务。水务部门要根据工作任务,制作专题宣传材料,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镇(办事处)要根据各自任务,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相关建设和管理。

(二)强化监督管理,精心组织实施。年新开工建设项目,水务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和上级部门有关要求进行招投标,必要时要邀请监管部门和受益地区的代表依法监督。由地方群众投工投劳的,要在开工前把工作任务、时间地点向承担任务镇(办事处)予以明确,并实地对接。同时要深入基层,指导镇(办事处)做好整合农民用水协会、终端水价改革、灌溉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确保任务落到实处。有关镇(办事处)要统筹协调,明确领导,按工程实施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劳力,组织投工投劳,并及时处理相关社会矛盾,保证水利建设任务的完成。

篇(6)

工作目标

为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服务与广大农民,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直接面向农村居民与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8个项目。第一类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落实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第二类农村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包括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慢性病和精神病防治及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等;第三类农村居民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包括对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等8项工作目标制定如下:

一、开展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村村设置健康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户户获得健康教育资料,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与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指导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育龄妇女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咨询与教育等。

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抢救;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承担或协助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治疗和其它防控工作;协助开展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等。

三、配合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主要包/!/括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其他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

四、做好妇女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实行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建卡率90%以上;向孕产妇提供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向已婚育龄妇女每年提供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等。

五、做好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向0—7岁的儿童免费提供省免疫规划规定的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加强afp及计免相关传染病调查、报告、标本采集工作,规范实施儿童计免保偿。确保新生儿和4岁以下儿童建卡率>98%、脊灰、麻疹接种率>95%、百白破、卡介苗、流脑、乙脑苗接种率>90%、四苗全程接种率>90%、脊灰疫苗基础免疫接种及接种率>85%、新生儿乙肝疫苗合格接种率>90%、首针及时率>80%。开展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服务,0—3岁儿童在首次体格检查时建立系统管理档案,定期接受8次健康体检等。

六、进行慢性病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对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和精神病人提供咨询服务和治疗指导;为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定期随访等。

七、加强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主要包括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和职业卫生监督监测等。

八、做好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主要包括收集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及时掌握食物中毒、职业危害及饮用水污染、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和外来人员等信息。

主要策略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在卫生院院长的领导下统筹安排全年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制定奖惩措施,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与奖金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为了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及时完成。院长董利波负责全面工作,苏阳华负责公共卫生工作安排、艾滋病、寄生虫病的防治管理,石莉娟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柏娇负责结核病防治,李栋负责计划免疫工作,许红波负责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许江负责肠道传染病,急性传染病防治管理,曹化负责慢性病管理,庄晓娟负责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监督监测,李伟负责公共卫生财务管理。

二、部门协调,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积极与教育、宣传等部门协调,落实健康教育和中小学传染病和防治工作。对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时与分管领导沟通,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做好健康教育,中小学生体检和传染病防治。

三、加大督导力度,提高工作制度

根据工作目标,为了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及时完成,成立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督导小组,每季度到村卫生室、青阳医院进行公共卫生工作验收。对在督导过程中发

现的问题及时拿出督导意见,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使村卫生室管理、传染病防治、肠道门诊建设、健康教育等各项工作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落实,同时卫生院根据工作进度,每月拿出工作计划并对上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回顾性自查,每周有工作安排,每周召开一次院周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每项工作有安排、有措施、有落实、有结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四、注重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为此,我们将加强对卫生院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的业务培训频次和力度,根据工作内容确定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使业务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工作质量。

五、加强思想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卫生队伍

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将在本年度深入开展“行风廉政建设”,培养职工的廉政意识、服务意识,以思想建设保工作,使每位职工都能做到爱岗廉洁奉公,同时注重排查,调处卫生院及医疗室内部矛盾,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纠纷,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环境,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卫生队伍。

六、抓住重点,以点带面,促进全年工作目标的完成。

篇(7)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和卫生事业的有关文件精神,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全市中医药产业及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形成。我市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射洪、蓬溪、大英三县都建立了中医医疗机构,具有较完善的设施和一定的技术力量。市中医院被评为全省“十佳中医院”并确定为全省“精品中医院”建设单位,射洪中医院已成为“全国示范中医院”。我市的中医药产业初具规模。依托银发、绿康药业发展的白芷基地通过国家GAP验收认证,连翘基地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并成功研发十多种新产品,提升了中药材的附加值,完成的“川白芷规范化种植研究与开发”是我市建市以来获得的两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的一项。引进十多家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在我市发展中药材基地3万余亩。中医药企业不断壮大。目前,全市中药企业共拥有总资产2.56亿元,而且今年全市中药企业的业绩还在提升。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一是中医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体系不健全;二是农村、社区卫生设施薄弱;三是医疗保障覆盖面低,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很远,群众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矛盾仍然突出;四是中药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低,新产品研发能力弱。面对这些情况,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了39号文件,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个文件的要求抓好落实。

二、狠抓落实

(一)大力实施“利民工程”,健全和完善城乡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

要完善城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城市中医药服务体系以市中医院为龙头,结合“精品中医院”建设项目的开展,把市中医院建设成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闻名的高水平中医院。各综合性医院必须设立中医科、开设中医病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建设中必须将中医药服务能力纳入规划,配备中医中医药人员、质优价廉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为市民提供方便的、高水平的中医服务。

同时要加快县、乡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希望各县(区)政府要把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纳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加大对中医院房屋改造和设备配置的投入。

还要加强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各区县要以开展创建全国、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重点,把县(区)中医院建设成为辖区内集科、教、研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中心。

(二)大力实施“名药战略”,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开发进程

要继续打造“中国白芷之乡”。充分发挥我市“川白芷”的品种、资源和品牌优势,搞好川白芷深加工及综合开发,提高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把遂宁建成全国最大的“川白芷”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要抓好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药材发展企业要按照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基地协会带种植大户,依托科研单位搞开发的中药材产业化运行新模式,搞好白芷、连翘、黄姜等主要品种的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中药材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要加强中药新药开发。各中药材基地要依托中医药科研机构加大科研攻关力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中药研究开发体系,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和新产品。

(三)大力实施“名企战略”,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要积极培育中医药龙头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推进中药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培育以银发、绿康、润生、回春堂等企业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以明星药业、沱牌药业、泰乐制药等企业为重点的中药制药龙头企业,培育以全泰堂、陈善堂、华通药业等企业为重点的中药流通龙头企业。

要切实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中医药,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提高中药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中药流通企业采用现代营销理念,开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集中配送,根据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建设金家沟中药材和中药物流配送中心,真正构建区域药品集散中心和物流中心。

(四)大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不断提高中医服务水平和质量

要建设一批知名医院,要培育一批特色名专科,同时要要造就一批知名中医专家。建立激励机制,筛选中青年中医临床骨干,采取结对、拜师方式传承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以优势重点学科为载体,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引进一批学术造诣深、同行公认的知名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学科带头人。整理、出版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诊治经验集,抢救民间中医中药名方和行之有效的诊疗技术方法。

从今年起,每5年开展一次“遂宁市十大名中医”评选活动,在全市形成争当名中医、全社会尊重名中医的良好氛围。:

(五)大力实施人才强医工程,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要加大继续医学教育。大力开展中医继续医学教育,逐步建立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终身教育制度。要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选拔政治业务素质好、中医理论功底深的青年技术骨干到省内外著名的中医医疗、科研机构进行重点培养,力争在两、三年内有一批学科带头人进入省级名医行列。大力开展全科医师中医知识和技术培训,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同时也要鼓励中医学习西医。

要加大培养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力度。要加强与有关大专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对中药高级技工、中药材种植基层管理人员、中药高级研究人员等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培养和引进中医药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创新人才,加快人才聚集,造就一批中医药优势学科拔尖人才。

要强化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结合基层“天使计划”的实施,选拔一批中医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培训项目,到2010年,培养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300名、中医中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500名。依托县及县以上中医院定期对乡村和社区医生进行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三、责任到位

要强化政府职责。各区、县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把刚才保华书记的讲话要求落实到位,把卫生事业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高度重视,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篇(8)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A

1 会计委托制度下农村财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财务工作不规范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村委会的财务工作不够规范,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报账不及时,会计原始凭证管理混乱,不利于农村财务工作的及时、规范、公开与透明,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村里存在计划外收入,或者因为在短时间内无法开到正式收据等原因,使有的村委会形成了坐收坐支的状态,这就为农村财务工作的腐败埋下了可能。同时,有的村里没有计划外收入,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就把报账等工作延迟到了年底统一进行,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1.2 工作人员变动大,报酬不稳定

在实行会计委托制度后,有的村委会领导认为报账人员可有可无,所以对工作人选和相应的报酬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在经历换届选举时,工作人员的流动比较大,而新的财务工作人员又很难短时间内适应会计委托制度的各项规定,不利于农村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1.3 组织队伍素质不高,经费投入有限

在有些实现会计委托制度的区域,未能及时扩充组织队伍建设,加强相关技能的培训,使得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提高,无法满足会计委托后财务工作的需要,这与经费的投入相对有限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中心会计主要是从乡镇财政等部门抽调出来的,人员不足的还会从村级会计中进行选聘,工资主要是由镇级财政部门承担。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很多地方的中心会计都不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也就很难保证会计日常工作的质量,不利于农村财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1.4 缺乏有效的监督

对农村的财务工作而言,长期以来都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财务监管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心会计未能对财务工作高度负责,未能充分发挥委托制度应有的作用和职能,主要表现在审核票据时的随意性较大,票据的规范性和真实性不强;县、乡两级审计机构还没有进行科学的编制,审计费用相对缺乏,对于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和依据;村内的民主理财小组没有成立或运作不规范,如有的村内小组成员是由村干部指定的,没有通过民主选举的形式产生,工作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责任意识难以满足财务监督工作的需要,很难达到预期的监督效果。

2 会计委托制度下加强农村财务工作的有效措施

2.1 规范和完善农村财务工作流程

要想充分发挥会计委托制度的作用,实现预期的财务工作目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就需要持续加强对基层财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使财务工作人员在处理会计事务时,做到标准化、科学化,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财务工作流程。例如,在涉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财务事项,经手人必须获取有效的会计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后,由民主理财小组的组长签字,最后由会计审核记账,这有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2 充分发挥会计的作用,加强会计核算与监督

在贯彻执行会计委托制度过程中,很多乡镇组织在思想上对此不够重视,没能深入贯彻财务清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导致财务工作手续交接不清、会计档案不完整、核算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因此,会计要结合当地的财务工作现状,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和作用,在加强财务监督的基础上,及时、完整的做好各村的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做到对村级财务状况的了如指掌,避免集体资产不必要的流失,促进村级财务工作的良性开展。

2.3 强化财务审计监督

实行农村会计委托制度后,按照相关制度和规定,村级基层组织对资金的使用仍具有支配权,乡镇经营管理部门只是承担经济审计和会计的相关职能。对此,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同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善于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将专项审计与定期审计、上下联审与交叉互审有效结合起来,切实将农村集体组织的财务审计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深入贯彻财务公开制度,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保护村民的知情权,进一步发挥村民的监督职能和作用。

2.4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建设

自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民的负担虽然有所减轻,但是村委会的收入却在明显减少,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主要依赖于国家的财政专项支付制度。对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职责不清、管理混乱问题的出现。例如,财政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村级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等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职责与权力,确保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措施的贯彻与执行。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实施会计委托制度后,在开展农村财务工作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相关部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多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训,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和作用,在不断完善基层财务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基层财务工作的业务流程,促进基层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在改善农村财务工作质量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篇(9)

1.1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当前,国家针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农机维修点等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法律法规,虽然将一部分农机的安全操作纳入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当中,但是缺乏完善的管理政策以及管理方法,进而对农村农机的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给安全监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执法困难[1]。除此之外,执法人员的权限受到制约,必须要与当地有关行政部?T共同执法才能发挥法律效力,而没有相关行政人员配合执法时,安全监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进而带来各种农机生产的安全隐患。

1.2 农机安全监管机构匮乏

农机主要用途是投入到农村的农业生产,与农村、农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各乡村基层对农机生产作业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但是却并没有设立农机安全监管机构,自然也就没有配备专用的农机安全监管人员,导致当前农村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无法开展。此外,尽管少部分行政村有设立村级农机安全监管机构,但是实际上一直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这也直接导致了农村的农机无证驾驶、违规载人等乱象丛生,使得农村农机在生产作业中安全事故频发。

1.3 农机安全性能较差

从近几年对农机质量进行抽查检测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农村的农机安全性能整体偏低,不仅农机的使用寿命与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农民的人身安全同样会受到威胁。许多农民对于农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并不了解,自然也就无法进行针对性地维护保养,进而造成农机的老化加剧,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则表现得性能较差,安全隐患也大大提高。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处于报废期的农机仍然被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1.4 农机操作水平偏低

从目前农村劳动力的分布情况来看,在家务农的农业劳动力主要以中老年为主,这部分人群不仅文化程度偏低、安全生产意识不够,而且对于农机的操作也是一知半解,甚至在农忙时节经常会出现疲劳操作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农机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 强化农村小型高危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

2.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于当前农村出现的各类农机要进行依法管理,制定完善的农业扶持政策去促进农机的发展,实现农村的农业生产现代化[2]。有关部门还需在现行的农机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针对各种类型的农机提出与之相符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同时,对于不同农机的类型、材料属性、技术规格、生产厂家等指标进行综合评测,并依据相关的法律制度明确指出农机或重要零部件的使用年限,提高农村群众在农机使用方面的安全意识,避免出现需强制报废农机依旧(从事)农业生产的现象,这些都需要通过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当前的农机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

2.2 组建农机安全管理服务机构

要想进一步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则需要组建专业的工作团队,建立农机安全管理服务机构,深入到农村对农机的安全生产进行检查管理,同时,通过农机安全管理服务机构的建立,乡镇基层更能够意识到当前农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配备好相关工作人员与工作设备,落实好相关的工作经费,打造出专业化、高素质的农机安全管理团队。这样一来,农村农机安全生产的情况才能有效地、准确地、全方位地掌握在农机安全管理机构手中,再将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让农村农机安全生产作业的保障性大大地提高。

2.3 坚决执行强制报废政策

目前,仍然有许多农民群众使用处在报废期的农机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因此尽快建立起废旧农机收购站显得十分必要,并且政府部门与农机生产厂家要通力合作,对废旧农机收购站予以扶持,使其能够在农村立足并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对于主动履行农机报废的农民,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农民群众的固有意识发生转变,提高农机的安全使用意识,进而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更加支持。通过坚决执行强制报废政策,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农机的安全运转可靠性。

2.4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

为了确保农村小型高危农机的安全监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少不了农民群众的支持,只要广大农民群众大力支持并主动参与,那么这项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让农民群众了解并理解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才会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工作人员必须保证让农机安全监管宣传工作进入到每家每户,还可采取通报板报、横幅标语以及印制宣传单等方式,让广大农民群众真实感受到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打好基础。除此之外,还可定期举办下乡讲座、安全培训等活动,亲自指导农民如何安全使用农机进行生产作业,进而有效避免因不规范的农机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2.5 提升农机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

篇(10)

1.正确评价五年来新农村专项资金投入的积极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五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成立了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立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006年专项资金1亿元,2007年增加到2亿元,过去五年累计投入省级专项资金9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农村环境建设,突出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协调推进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全面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水平,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概括五年来省级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带动了各级财政投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和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据统计,五年时间市(州)和长白山工委会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46亿元,县(市、区)投入达到10.77亿元,乡镇投入达到4.09亿元,加上省级投入,各级财政投入总计达到25.3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占35.5%,市(州)级财政投入占5.8%,县级财政投入占42.5%,乡级财政投入占16.2%。到目前,全省有近1/3的市(州)、1/2的县(市、区)、3/4的乡镇都有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二是有效捆绑了各类资金项目和集聚了社会各方面力量,专项资金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在省专项资金引导支持下,按照资金项目投入渠道不改、使用方向不变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和打捆使用农村泥草房、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商贸网点、市场流通、清洁能源、科技推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农家书屋、信息网络、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畜禽养殖、绿化美化、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兴边富民、水库移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在整合项目的基础上,在全省进一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机制,有效整合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力量,创新建立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方式。同时,积极调动发挥了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形成综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五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达到227.06亿元,其中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43亿元,占20.4%;各级各部门单位帮扶投入14.74亿元,占6.5%;发动社会能人和有关团体、企业捐助投入3.9亿元,占1.7%;乡村集体投入51.55亿元,占22.7%;农民自主投入94.12亿元,占41.5%。省级专项资金辐射带动效应达到1∶25.23,起到了“四两拨千斤”和杠杆撬动作用。

三是有力地支持了项目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民生改善和村屯改造。对新农村建设项目补贴是省级专项投入的重点。五年来,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了试点阶段“百镇千村”和深入实施阶段1000个示范村建设,支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项目1538个,支持建设农村社会事业项目609个,支持建设农村环境改造项目437个,支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424个,支持改造农村泥草房50110户,支持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13个。省级专项资金投入促进形成了新的农村投入机制,构建了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渠道,推动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实现了市带县、城帮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全省共同努力下,有6类项目建设呈现了快速推进的大好局面:第一类是在产业发展上,全省新农村建设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屯4205个,工业集中区72个,各类专业合作社978个,实现产业立村230个,市场活村75个,人才强村36个,旅游兴村58个,城镇带村63个,第二类是在农村道路建设上,全省1000个示范村,累计修水泥路11132公里,柏油路47公里,巷道铺砖466公里,修边沟1251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屯屯通和户户通达到70%以上,第三类是在农村房屋改造上,新建砖瓦房16.4万户,改造旧砖瓦房15.4万户,新建和改造面积2449万平方米,户均面积达到80平方米,重点推广了新式农居和暖房子,农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第四类是在农村环境整治上,改围墙8.3万延长米,修铁大门21.6万个,建公共厕所14443个,建室内水冲厕所32151个,建户外卫生厕所33.9万个,建垃圾站18180个,建垃圾填埋点15117个,栽树15098万株,安装路灯50547盏,第五类是在办公健身活动场所上,新建和改造村部2240个、卫生所2342个、农民夜校1213个,建乡村文化站599个、村图书室2150个,建文体健身广场1093个,安装体育健身器材4600套,第六类是在便民服务上,新建农村超市3056个、幼儿园746个、网吧293个、洗浴点602个、老人托养所161个。通过新农村建设,全省打造了一大批产业发达、环境整洁、院落整齐、设施完备、美化绿化的魅力村庄。

四是强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切实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到科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上来。规划是建设的前提。加大规划编制的资金支持,是启动规划、做好规划的重要保证。五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和把握规划先行的原则,累计投入规划编制资金5500万元,其中投入省级专项资金2220万元,地方配套3280万元。开展并完成了全省696个乡镇(街)、9306个行政村、38539个自然屯和364个国有农场自然概况、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规划布局等11个方面数据普查,支持完成了28个县(市、区)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和1361个试点(推进、示范)村、51个省级试点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促进了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建设。

五是支持启动了多层次、大规模培训,提高了各级干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和工作信心。五年来,在省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先后举办了地厅级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了全省60个县(市、区)县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到中央党校参加新农村建设培训,省新农村办和省委组织部联合对全省624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从2009年开始,由省纪检委、省委组织部、省农委和省民政厅共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利用5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选调生)进行系统培训,实施两年已完成培训任务4000名。省里还组织3期90人的韩国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5期近200人到长三角、珠三角考察新农村建设活动。

总之,五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这一成绩的取得与省和各级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是分不开的,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专项资金的设立已经成为凝聚各级各方面力量,合力建设新农村的原动力和活化剂。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规范,积累了一定经验。一是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扭住关键,找准切入点,牢牢抓住发展生产和改善民生两项重点任务,加大投入,强化扶持力度,加快建设步伐,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抓纲带目、纲举目张,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才能加快农村面貌的改变。二是尊重民愿,切实发挥农民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还权于民,建什么、怎么建都由农民自主决策,不包办代替,不行政命令,不搞暗箱操作,实行公开公示,接受农民群众监督,这是搞好新农村项目建设、加强专项资金规范管理和安全使用的有效办法和重要保障。三是激励约束,注重发挥专项资金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是充分体现专项资金的补、引领性和带动性,对于项目捆绑多、自主投入大、干的效果好的,坚持多补助、多奖励,调动积极性;对于具有创新的、方向性强、起点高的项目,比如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这类项目等,给于重点倾斜和大力支持;对于那些无所作为、工作推进慢、建设效果不明显的,适当削减支持规模。四是立制规范,把各项制度建设贯穿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注重项目审批程序,坚持村申报,乡镇、县、市和省逐级审核审定的办法;建立健全项目申报公示制、建设合同制、工程招标制、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资金使用报账制等,严格履行各种手续;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检查,每年春秋各集中检查一次,既检查项目,又检查资金,确保项目建设扎扎实实,资金使用管理安全规范。五是协调配合,努力做到部门之间工作衔接有序、上下工作拧成一股绳。多年来,与省财政、省发改部门工作协调顺畅,保障了专项资金的规模和及时审批下拨;加强了与市(州)、县(市、区)和村镇工作的有序衔接,确保了项目建设的真实性、可行性,保证了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地发挥了专项资金的支持作用。可以说,这些工作经验是上下共同努力、共同实践的结果,要倍加珍惜,积极运用,以利工作,切实把今后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做的更加扎实、更富有成效。

2.全力做好今年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的申报工作

2011年是全省新农村建设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第二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省里继续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1000个示范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环境整治项目建设补助。前段时间,经过与省财政厅沟通协调,省农委党组研究确定,省新农村办公室和省财政厅共同制定了《吉林省2011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以吉农综字[2011]56号文件下发到各地组织实施。2011年项目申报工作与历年比较,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一是时间紧。按照计划,在2月底前完成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下发工作,3月15日前完成项目申报,3月31日前完成项目考核,4月15日前完成项目调整,4月30日前审定项目上报省专项资金委员会,争取5月份第一次例会审核通过,6月底前将资金拨付到市、县。从整个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上看,可以说是步步紧逼、环环紧扣,时效性很强,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二是任务重。1000个示范村项目申报和审核审定工作,无论是从示范村数量来说,还是从工作环节来讲,都存在着点多面广、程序多项目多、数据量大工作量大、检查任务重和复核任务重的特点,需要我们上下共同努力、合力攻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三是责任大。项目建设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示范村建设水平,而且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项目资金的后续管理和使用是否科学和规范。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申报工作,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工作上要细上加细,做到申报无纰漏、无遗落,一次申报、一次成功。四是关注程度高。尽管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新农村办公室以及各个示范村对此非常重视,不仅关注能批多少资金,还关注今年干什么项目,我们一定要引导好,把好事办好,切实让各个方面和各个层级满意高兴。

根据2011年面临的新形势,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文件精神要求,今年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和落实。

(一)申报范围、补助原则和支持重点项目。项目申报范围主要是被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1000个示范村。补助原则主要有5条:上限控制,对示范村上报的项目补助资金实行上限控制,并根据示范村大小、建设成效和原有条件等情况,适当确定补助额度;重点支持,主要是支持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相对集中,申报项目要具备一定规模,避免出现项目投资过小、数量过多。每个村申报项目1个,最多不超过2个,排好顺序;尊重民意,按照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确定建设项目;奖优罚懒,对于地方投入大、乡村集体和农民主动投入、新农村建设成效突出的,给予适当倾斜。相反,则适当削减支持规模。

2011年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共10类,分别是:一是农村道路建设。包括村道、屯道、巷道的水泥路、油路、铺砖建设。二是桥涵建设。三是自来水工程建设。包括水源、泵房、管线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排水排污工程建设。包括路边排水沟、屯内小河流两岸整治。五是清洁能源建设。兴建集中供气的大型秸秆气化站。省支持最高额度不超过70万元,不足部分由县(市、区)财政和村集体、农民自行筹措。六是休闲文化广场。包括场地整治、设施配备、宣传栏建设等。七是垃圾处理场点建设。包括垃圾堆放场所、垃圾处理场、垃圾转动车等。八是有线电视建设。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或建设卫星接收装置。九是农户围墙、大门改造。支持示范村改造农户围墙,统一格式,美观实用。十是太阳能路灯。这10类项目是省里综合考虑全省情况确定的,既照顾了建设好的地区,又考虑了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项目申报不得超出这个范围。对于省里没有支持的项目,各地可通过本级专项资金、乡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社会帮扶资金予以扶持。

(二)申报程序及时间要求。申报程序基本是与往年一致。各示范村要按照规划建设的要求,提出本年度具体建设项目,编制《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书》,经市(州)、县两级农业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局签属意见后,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按照早申报、早批复、早实施的要求,省里已将《项目申报管理指南》通过网络进行了转发。要求各地在3月15日前将申报项目上报到省里,逾期视为自动放弃。省里还要对项目进行实地考查、集中审核、专家论证,上报省专项资金审核委员会审批。这样,2011年的项目申报审批和资金拨付工作最晚不迟于6月底前完成。因为,省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规定,2011年同2010年一样,凡是6月底前没有下拨专项资金的,每逾期1个月削减10%,并在第二年预算安排时扣减。11月份起不再下达专项补助资金,结转下年使用。这次会议结束后,大家就要立即着手组织抓好本地项目申报工作,尤其是部分县(市、区)示范村数量较多,市县两级要加快项目审核进度,在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出现贻误时间,影响省里项目批复,责任自负。

(三)项目核查。为确保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省里要对各地的申报项目进行检查。3月15日以后,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将会同财政部门组成9个组,对全省1000个示范村项目申报工作进行实地考核,对所有示范村2010年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是查阅账目,对2011年申报项目进行逐村现场对接,根据实地与可能确定建设项目,同时对部分示范村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考核和检查。要坚决杜绝和防止利用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偿还历史积累的债务。发现哪个地方出现这类问题,不仅要追缴今年的专项资金,以后也不再支持安排。

(四)专项资金分配办法。在申请补助额度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申请额度要实事求是。一般来说,每个村申报资金规模在20万元左右,工作开展好的村可以多报一些。另一个是注意项目捆绑。省专项资金委员会规定“专项资金的使用要相对集中,不撒‘芝麻盐’,单个项目在40万元以下的原则上不再安排”,这是硬性要求。各县(市、区)要继续按照2010年的做法,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捆绑立项,以申报指南的10类项目进行捆绑整合,如,道路建设项目就是将各个示范村申报的道路建设项目捆绑为一个以县(市)为单位的项目,一般一类项目申报示范村个数要在3个村以上,申报补助资金超过50万元。各(县、市)在申报时一定注意,没有达到这个规模就协调各村进行项目调整。

(五)需把握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坚持以规划为指导进行项目申报。做好规划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前提。特别是这1000个示范村,要进行连续三年的投入建设,必须要制定科学建设指导规划。去年,在省里的要求和督促下,各地、各示范村都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一些县(市、区)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本级拿出很大一块资金,推进省级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到目前已有近70%示范村规划编制任务已经完成。2011年还没有完成的,要抓紧完成,避免盲目建设和无序建设。在项目核查中,是否是按照规划进行申报将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二是突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新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面貌。经过省里积极协调,农户的院墙、大门建设和安装太阳能路灯纳入了2011年省里支持项目,这是一个突破。同时,市县两级也要把环境整治作为主要投入方向,建立起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切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三是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引导、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入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2011年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面铺开的有利时机,把省里专项资金支持和积极争取其它政策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省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立项和批复会充分考虑对其它方面投入带动情况,凡是有其它投入的就优先立项,凡是其它投入较大的就给予多一些的支持。几年来,省里一直督促市、县两级要设立本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践看,凡是设立的,工作就主动,工作成果就大,就能形成多渠道投入、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干部群众积极响应、社会广泛关注支持的良好氛围。这次会议后,还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的市(州)、县(市、区)还要继续积极争取,这不仅是我们做好工作的要求,也是强化单位职能、树立部门形象的重要方面。四是切实尊重农民群众建设意愿。项目申报要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重点解决好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路、水、气、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要坚持民主程序,项目申报要进行民主决策,申报项目要在村里公示7天。五是做好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申报。2011年继续以试点性质安排一部分秸秆气化站建设项目,总体考虑数量控制在15个以内,力求做到当年投入、当年建设、当年运营。由于秸秆气化项目投入较大,省里只解决项目投入的一半多一些,所以要求申报兴建大型秸秆气化站的示范村要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所在的县(市、区)财政投入要达到30万元以上。同时考虑项目长久运营,在项目检查中,凡是申报大型秸秆气化站的,省里将对村班子组织能力、集体经济实力、农民自筹能力和县级财政匹配资金情况也要进行考核。对于不具备条件或条件不成熟的,不得申报秸秆气化站项目。

3.切实抓好省级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近几年,从全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看,各县(市、区)都能够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统筹安排,科学使用,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和完善。但个别县(市、区)仍然存在着缓拨、滞拨、串项使用等倾向性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切实加强管理,就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切实保障专项资金安全使用出发,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一)严格按照批复项目使用专项资金。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补助范围严格按照当年省里批复的建设项目使用,不得截留、挪用、串项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及补助的额度使用,严禁用于补充工作经费、发放奖金等,杜绝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及时拨付和使用省级专项。按照省财政厅和省农委联合印发的《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吉财乡指[2008]797号)文件的规定,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接到省财政厅指标文件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建设单位,并通知当地乡镇财政所(分局)。各地要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及时拔付专项资金,不准缓拨和滞拨,务必将专项补助资金在规定时限兑现到村,用到项目建设上。各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协调当地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特别是市所辖的区,资金必须及时由市拨付到区,由区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发现缓拨和滞拨的,省里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建议省财政部门收回资金,另行安排。

(三)建立严格的使用管理制度。一是坚持实行报账制度。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在乡镇财政所(分局)实行报账制,严格防止白条入账。二是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相关程序和手续。主要是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严格程序,完备手续,经得起检查和审查。三是及时公开。项目建设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透明度,不准暗箱操作。四是建档立卷。对于开展各类基础设施、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情况,都要及时备存相关的文件、资料和图片。县(市、区)和各村都要建立相关档案,以备查询和检查。

上一篇: 档案管理创新论文 下一篇: 工程档案员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