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8 08:10: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学校信息化建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学校在利用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之上,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开展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改变以前学校档案管理以实体档案为主的管理模式,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学校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只有这样学校档案管理才能不断的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高更好的优质服务。
1、能够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
随着我国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人流量不断在增加,所以就对信息的需求量要求的比较多,大量的档案需要传递,这就要发挥信息化档案高速、快捷的优势[1]。所以加大学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补习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信息的安全处理与保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2、对重点的档案信息能够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在学校中,总是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档案,这些信息的数量多,再加上用途广泛,就容易对这些信息造成损坏。还有一些教师和学生都经常利用的信息,比如学习资料等。还有一些与教职工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这就需要对重要数据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并且加大对这些重要数据的保密工作。
3、能够加快现有信息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
学校每年的人员流动量都很大,而且有很都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不仅数量多,而且占据的空间也大,管理也不方便,这就增加了学校档案管理的难度,阻碍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只有将学校档案进行数据化整理,才进提高学校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目前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法落后,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在我国当前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落后的管理方法,造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的管理系统不健全,另一方面是现在学校档案管理存在着不小的难度,因为学校的档案大部分还是以实体档案为主,实体档案的利用率更高。但是,这也降低了学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2、档案数据库建设不到位
现在有些学校已经逐步的开始了档案数据管理的建设工程,研发了档案管理的专门软件。但是这些学校绝大部分的档案管理软件,仅仅满足了人员基本信息、档案目录编辑等日常管理方面的需求,在信息的储存量和信息的综合分析与统计等方面利用不高。而且有些学校在数据库信息系统没有较高的信息化程度,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有效的实现寻找信息的功能,所以,学校要进一步的加大投入,加强档案数据库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促进学校档案网络化的发展要求。
三、加强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面向未来,提高认识
当前学校档案管理的中心工作就是学校档案管理额信息化建设。学校校领导要及时的转变思想认识,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理解,大力支持学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设施的自己投入[3]。并且学校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让学校教职工与学生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这有这样才能扩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力。学校还要根据自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建立起适合学校管理的网络系统,以此来满足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2、统筹发展,规范标准
(一)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意识薄弱。学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是学校的档案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和远程服务,有利于节省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资源,节约档案管理成本。但是当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采取旧有的档案管理方法的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有排斥心理,无法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能接受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方法。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管理安全性、高效性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作用认识不足,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淡薄。这些都造成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得到有效展开。(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队伍薄弱,配套设施不齐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队伍,这是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因素。同时,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与档案信息化管理相配套的信息化设施,从而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档案管理的效率。当前的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利用以往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的信息化操作,这些管理人员往往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知识,无法对档案管理进行规范高效的信息化操作。现代的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技术的更新快,而学校的配套设施往往难以跟上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设备老旧。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设水平。(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不规范。无论是传统的档案管理还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管理标准的规范化都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规范化的管理标准和操作规则更成为档案管理科学性、高效性的重要途径。当前的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化建设标准还没有严格统一的规范,有些学校的建设水平甚至仅仅停留在利用电脑进行文字和数据的输入。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的不规范,使得档案信息的查阅、共享都很难实现。
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促进信息化意识的提高。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到学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对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加强档案资源共享和学校之间的档案交流的重要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措施,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学生和老师对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都可以通过更加便捷的方式获得。学校也可以通过信息的分享,加强学校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高学校自身的建设水平。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认知要加强培训,促进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意识的提高和档案知识的更新换代。(二)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和信息化设施的配置。学校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的培训和选拔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更新换代。信息化建设涉及到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技术的应用,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学校老师和学生中,选取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并通过对以往的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同时,学校也要加强硬件设施的配置,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高效,加强计算机、扫描仪等硬件设施的采购和更换力度,建立稳定安全的学校局域网。对一些管理软件的技术性和安全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操作的规范性。(三)规范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学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要严格符合国家《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工作规范,做到及时登记、整理、编目、归档,并要建立和完善电子文件的接收、采集、保管、保护和利用等措施。标准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学校之间和学校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良好的合作,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档案信息的分享系统,促进我国整体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发展。
学校的档案是学校成长的历史记录,同时也是对于全校师生工作及学习情况的记载。档案管理在教学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学校档案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性,因此学校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其信息化建设必须顺应时展的要求。但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加强对其的管理是学校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从目前来看,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最缺乏的是档案、信息处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缺乏阻碍了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同时也阻碍了先进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在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低下,既真正档案管理,又懂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少之又少。另外,还有的管理人员并非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他们对档案管理没有发挥作用。这种现状无疑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更淡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因此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成为制约先进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
(二)学校软硬件设施不足,基础设施较差
现在很多学校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较差,这主要是由于学校档案管理这一体系没有得到我国教育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所投入的经费不够完善相应的设施,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的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的形式各行其是,这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规范性、服务性、开发性较差,根本无法满足资源共享的要求,很多档案管理部门使用的计算机软件不一样,规格各异,缺乏通用性,况且,目前也没有一个能够统一文件检索和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这种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影响了电脑完成学校档案管理的工作,制约了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三)学校领导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上,相对来说领导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档案管理中他们没有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即使认识到这个问题,但却忽略了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始终贯穿于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他们还处于盲目的阶段,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领导决策机构,也没有制定总体管理规划,形成了思想落后的管理模式。同时有很多工作还停留在繁琐、复杂、混乱的境况中,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也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的观念滞后,他们还停留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依照原来的教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用陈旧的管理理念对档案进行信息的管理,同时也因为他们缺乏经验的交流、总结和协作,使管理人员对于更新信息化建设的理念更加无从谈起。
二、如何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加强学校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也日益明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信息空前丰富的时代,这个时代要求每一位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懂得档案管理的思想,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具有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基本网络技术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成为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同时档案管理人员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要运用信息技术,树立终生的信息化建设意识。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掌握先进的硬软件设施,不断更新的软、硬件系统,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并使其更好地为档案管理服务,提高档案管理效果,优化档案管理方式,从而反作用于档案管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应树立档案工作系统意识、档案工作信息意识、档案工作法律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科技意识识等一系列全新的观念,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观念创新。
(二)加大对学校档案管理系统方面的投入
加大对学校档案管理系统方面的投入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就要以发展的眼光看档案管理系统。加大对其的投入,首先要从资金上,因为在日常的系统维护中,由于系统的特点,许多问题常常是广大档案管理人员无法解决的,需要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员来解决,这样造成的维护费会比较高。另外,档案管理系统对于服务器硬件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所以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比较大的资金投入,档案管理人员要力争国家的财政每年都要有固定的经费投放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要舍得投入财力,配置与档案信息化相适应的软、硬件设施。作为上级档案主管部门,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共同提出解决办法,在政策上给下级部门创造条件,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得到更快的发展。其次,要加强档案管理系统的后期个性化修改,使之方便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三)完善学校的档案管理信息体系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就是在通过对影响档案管理的各因素出发,加强管理,不断的改进方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中,必须积极完善科技档案信息体系,要改变传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模式,顺应学校档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对学校档案信息化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这已经成为学校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总之,加强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加强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认识到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各个方面出发,采取有效的方法多管齐下,提高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郭鸿雁.加快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2]谢海平,石宜金,丁爱芬,杨深远.基于网络的独立学院园区管理方案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2(02)
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应当遵循“政府统筹、依托行业、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的原则,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一、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瓶颈
1、硬件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低下。如今中职学校大都具备了核心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及千兆以上的骨干网络。由于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却存在着资源闲置、设备坐冷板凳的现象:防火墙没有防护设置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接入设备;没有网络优化、冗余管理……
2、仿真应用软件受困于机房。在云技术、大数据背景下,大多中职学校的各专业、各类仿真软件、智能操作台却扔然停留在各自的机房、场地里,更谈不上在一体化教学上的应用了。
3、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很多中职学校的管理者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重视硬件环境,轻视软件建设,缺少整体规划意识,形成若干信息孤岛。
4、缺乏专职机构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中职学校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信息化进程慢。从信息化人才来看,多数中职学校只能用计算机专业专业教师担任作息化建设工作,而这些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投入的精力十分有限,而且专业教师更注重本专业建设,很难对全局把脉,致使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不协调,效率不高。
5、教育教学的特殊性极大的增加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
中职学校的特殊性在于学校间在诸如教学计划、学期周数、录取方式等很多工作中存在较大差异,这就给软件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时班级人数不稳定、免考录取、提前离校等灵活的管理方式使得数据的统计、管理变得繁琐,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意愿。
6、中职学校大多建立了门户网站,但资源匮乏。与高校网站不同,中职学校的网站结构简单、资源匮乏。
二、突破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瓶颈
1、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整合已有,分布实施。中职学校领导应站在全校高度总体规划本校的信息化建设,要根据人才、资金、时间等各种因素,分布实施规划,整合已有资源与新资源有机融合,使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2、建立职能部门,建设专业队伍,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以点带面提升教职工信息化运用能力。建立信息化建设的专职机构,一是在学校内部,挖掘出具有较强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员工任专职;二是引进有影响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利用奖励和激励手段充分发挥内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潜能,把教学工作、科学研究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全员信息化运用能力。
3、建立统一的数字校园平台,实现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统一的数字平台,不仅方便管理,最重要的是把分散到全校各领域、各场地的资源数据集中在一起,这将大大提高使用效率,提升教学效果,是实现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前提基础。第一,把核心硬件设备、高配置服务器集中到学校骨干网上,这样不仅学校的带宽利用的比较充分,也有利于进行安全防护设置,有利于管理。再根据专业设置情况或楼宇分布情况设置二级网络,把不便于集中管理的设备按需分配、有效设置。第二,以统一的数字校园平台、多媒体管控系统为依托,全面整合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备份,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不断提升信息化辅助决策能力,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形成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依托“云计算”技术建立高效、共享的数据中心,实现共享化资源、网络化学习、实时化管理的目标。第三,受场地、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应用软件使用起来并不方便,更不得利于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把应用软件集中到统一的数字校园平台上,才能真正实现应用集成的目标。
4、突破难点,建设开放式教育、教学子系统,以适应中职学校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环境。针对“班级人数不稳定、提前就业、一班多专业”等诸多灵活情况,在开发或引进教育、教学等管理系统时,应当采用开放式、小模块系统设计思路,设置最小子元素,以便于实现灵活修改及数据调用。
结束语:中职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建设,教育教学水平的的提高更加依赖于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建设高标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全面整合教学、科研、管理及生活服务领域的信息资源与应用系统,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形成统一的数字校园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是解决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是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是中职学校快速发展的充要条件。
中职学校档案一般采用纸质材料进行记录,由于所要记录的信息量比较大,所以记录时间长,耗费大量的纸张,占用的人力较多。而且在记录之后不易更改,操作难度大,纸质档案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档案的错乱与丢失。档案的保存与整理也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由于档案基数大不利于移动和整理,储存也会占用较大的地方,保存也需要注意很多的储存方面的问题,比如潮湿问题,档案转运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丢失。档案储存时间较长的话容易造成纸质的氧化,造成档案的损坏。现代中职档案关系着学校教职工的方方面面,学校档案的缺失会影响学生的求学与教职工的教学评优。现代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依旧比较落后,因此需要引起学校管理人员的注意,引进新型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改变现代中职学校管理档案的问题。现代中职院校有一些已经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效果显著有效,值得在大多数的中职院校中进行推广。应当改变现代落后的技术,积极地改变现状,改变现代中职学校建设中的缺陷,为创建现代化信息化的中职院校努力地进行改变着。
二、学校档案管理
学校档案管理目前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档案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存以及进行利用,各个环节的繁杂劳动影响着档案管理。因为现在的档案材质主要是纸质和实物,不利于进行查找和管理,影响着学校档案管理。由于现在档案管理过程比较复杂,所以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型人才比较难以寻找。再就是由于现代学校档案管理长期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所以依旧采用从前的档案管理方式,从前落后的思想没有改变,不会进行改革和创新,制约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学校档案问题制约着学校发展进程,由于学校档案管理的问题造成学校管理出现了各种状况,信息查询的不及时,造成纰漏。严谨的学校档案管理也是对学校学生的负责,因为当学生升学时需要查出自己的档案时,不再像曾经那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查找,管理信息化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搜集出的档案也比较完善和准确,不会因为档案的缺失而影响学生的升学问题。而且当遇到需要查询大量学生的档案问题时也会比较便捷,不会造成档案的混乱丢失。
三、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信息化具有信息储存无纸化,信息传输便捷性,操作方式简单化和储存信息庞大化的特点。有利于改变曾经采用纸质档案材料的现状,档案可以进行数字化,储存占用的地方小,有利于节省空间。由于信息传输的便捷性,有利于信息的传输与互动,学生的升学和毕业的信息的传输快速便捷,这样就不会给学生造成恶劣影响。使用现代化设施进行整理和储存操作简单易行对于整理人员的要求也不会太高。只需要对从前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进行操作,节省了人力、财力、物力。现代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中职档案管理的便捷性,因此学校应当积极采用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建设的制度,设立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确保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顺利的推进。还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档案信息化工作规范化操作,使工作变得规范化。学校还应当落实学校档案信息化的设施设备,加快学校档案信息化的进程,使学校纸质储存的现状不断地进行改变。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确保档案信息不再流失。建立校园局域网,有利于学校档案资源的传输与利用,使学校档案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建立数据库使学校档案进行数字化储存,不断对数据进行整理细化,防止信息的缺失。虽然信息化操作相对于从前的纸质档案的整理与操作来说变得简单易行易于操作,但是依旧需要进行简单的培训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过去费事费力的事情变得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中职学院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更好地服务师生,提高学校的工作水平。
作者:赵吉鹏 单位:甘南藏族自治州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一、夯实基础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年5月,*小学新校落成。新校落成之初,学校信息化建设很多方面需要补充完善,硬件建设相对基础薄弱,远远适应不了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在诸多不利学校发展因素面前,学校审时度势,广开思路,寻求发展空间。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特别是学校的硬件配备、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师的培养成了学校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四年来,学校先后投资*余万元,建成了多媒体多功能厅、多媒体会议室、13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监控室、校讯通学生信息网络平台、图书室管理系统、语音室等。新建高标准的微机室,购置惠普品牌电脑53台,满足了学生的信息化学习。学校还为教师更换了31台高标配的计算机,教师办公、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1.构建网站,提供平台。学校有独立的网站,并建有高质量并受师生欢迎的主页。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信息交流,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学生信息电脑化、课时安排网络化等。
2.实现“室室通”、“班班通”。我校互联网采取ADSL接入,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节点,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学校的任何一台微机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网路信息化的独特作用。
3.挖掘资源,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学校十分重视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内容不断得到充实,每年征订教学软件(资源)都在1.5万元以上。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艺术教育等领域,面广量大。在购进资源的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教学课件,参与学校资源库建设,现在学校每一名教师都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和搜集使用课件。学校把教师制作的课件也纳入学校资源库,实现科学、有序的教学可用资源。
4.开设课程,夯实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三至五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补充相应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年级为计算机软件操作及画图软件的使用,四年级word小报编辑,五年级为图像处理及幻灯片制作、上网知识及网页制作。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5.加强培训,掌握技能,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学校100%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
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在做好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专职人员都取得了专业的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39-02
一、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
1、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教育信息化是我们从思想观念到实践方法都必须面对的一场革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虚拟实训能增强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中职做学一体、以学为主教学理念,创建良好的、互动的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提高中职的教育质量。
2、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在教育领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信息化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的投入、运行保障机制。2011年,上海市教委推出了“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各中职学校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化应用支撑环境,建成高质量的数字化校园,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对各校的信息化规划方案给予指导和专项经费支持,这对相对落后的中职信息化建设来讲,正是把握机遇,迎头赶上的大好机会。
3、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师生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和学习互动平台;有利于师生通过网络学习与交流互动。
二、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各中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但部分学校设施设备还相对落后,未达到“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最低配置参数要求,有待升级改造。
2、信息化应用不足,整体规划欠缺
大部分中职学校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的整体规划和开发,信息化应用不足。“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虽然在中职学校得到普通应用,但各系统软件之间互相独立,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很多校园网建设还停留在“辅助”与“边缘”地位,局限于信息的浏览和检索,局限于教师教学公开课的备课上。而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教学改革的目标尚未实现。
3、缺乏信息化建设的运行保障机制
很多学校没有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应用运行维护保障体系,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急需建设。
4、信息化项目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中职学校多缺乏具有大型信息化项目管理经验的人才。
上述罗列的问题,应在信息化建设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和完善。
三、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及建设目标的确定十分重要,结合我校目前正在信息信息化项目,浅谈一下中职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1、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我校信息化建设以更新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平台为基础,构建以“师生”为核心,围绕数字化校园资源、管理、服务三要素,依托数据中心及应用支撑平台,重点建设校园资源中心、校园管理中心、校园服务中心应用系统。提高教学水平及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形成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信息化。
2、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1)基础设施层――建设的基础
网络基础设施为信息化建设打下硬件基础。主要包括校园网络、主机及存储设备等硬件、以及系统软件等基础设施。
(2)基础支撑平台层――建设的支撑
数字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支撑的技术平台,它从信息展现、安全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等方面出发,通过构建各种基础平台,使各应用系统开发能够遵循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同时也支持各个应用系统的建设,从而形成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支撑体系。
(3)全局应用系统层――建设的成果
应用系统是直接提供支持学校各项工作的各种应用系统,覆盖了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这些应用系统构成了“数字校园应用体系”,也是数字化校园成果的最终体现。应用系统是由业务需求驱动的,它会随着学校在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变化而变化
3、信息化建设原则
(1)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2)完善基础,保护现有投资
重视公共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等数字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的建设,对现存的信息孤岛进行详细分析,完善功能,将其整合进整个数字化校园中,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更大的作用。
(3)协调发展、突出重点、急用为先
应用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 信息化建设重点是服务于教学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密切融合,把信息技术从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转变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应改变以往将软件建设重点放在管理系统建设上的思路。
对于OA系统、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图书管理、后勤管理等管理系统,采用各领域的领先品牌,通过基础平台集成到数字化校园中,在利用行业先进的软件产品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也减少了定制开发的不确定性因素。
四、信息化项目建设模式探讨
1、信息化建设模式应与时俱进、采用专业及规范的管理模式
信息化建设在强调重要性、先进性和紧迫性的同时,更不能忽视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性,要以科学的项目管理手段及创新视点来进行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很多大型信息化项目中引入了专业的信息咨询公司来代甲方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及信息化设计咨询服务。其专业设计及丰富的经验能使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更加全面,先进,可持续发展。另外,自信息产业部2002年12月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以来,在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引进监理机制,已成为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识。通过专业信息项目监理可明确项目技术方向、软硬件选型合理性;确认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规范项目实施的过程控制;保障项目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合理性;从而降低信息项目建设的风险。
2、更高层面的项目统一规划管理设想
分析各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存在共性方面,主要包括:基础平台建设、各类行政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等。目前,已有某些区县教育局统一组织区内中职院校进行统一规划、招标、实施的先例。如果进一步推广到市级层面的信息化建设,在保证信息系统实施可靠性、数据接口统一、项目风险可控的基础上,还可充分借鉴吸收各校先进、特色的教学管理经验,大大降低各个信息系统分别建的成本与风险。相关设计及管理费用可由各个学校共同分担。更高层面的系统总体管理也益于中职系统各学校IT产品接口标准的统一,对未来各校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3、建立中职学校的市级教育资源学习互动平台
在国际教育领域,教学模式正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立体化模式转变。所谓新的立体化模式,即纸版教材、网络教材和网络教学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国内外一些优秀网络教育课程已经在很多知名网站免费开放,人们在家就能享受到世界顶级大学的公开课教育已经变成现实 ,这也预示着,教育资源将向开发性和共享性发展。
中职学校也应积极探索更开放的优秀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模式。目前,各个学校都在独立规划建设教学资源平台,这样不仅增大各校的建设成本, 也很难实现校际教学资源的共享。如能建立市级统一的教学资源学习平台,统一购买公共教学资源,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各校将优秀教学资源传送到平台,实现校际资源共享。这样在节约资源建设成本的基础上,使得各校的主要精力放在创作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上,使信息技术和课程能真正结合、更能促进教育交流和教育发展。
五、结束语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工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具有投资高、建设难、周期长、涉及部门和人员多等特点,甚至还要前瞻考虑市级统一管理。因此建设之前必须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通过科学规范的信息化建设,在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队伍,健全学校的各校管理制度,对中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改革及教学管理都将有是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健,秦晓辉.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教育信息技术. 2010年 第12期.
树林立,花园内四季草常绿,花儿怒放,环境优美迷人,校园面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城关一小拥有网络平台,在上级领导部门的主管下,我校大力改变了办学条件和设施,除建立了网校外,多媒体教室、会议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等各部室外,校园进行硬化、绿化、软化。
学生宿舍楼也进行维修,学生生活有专职保教老师全天24小时管理。学校寄宿制管理井井有序v,学校教室、办公室及宿舍楼用天然气热水炉供暖。优越的条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经过专业培训,有一部分都是教学能手和校教一级以上职称为主的优秀教师队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教师总数的96%,全校共有近百名教师,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全体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上至40多岁的中青年教师,是一支朝气蓬勃又富有教学经验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城关一小依靠外国语专修学院雄厚的管理实力和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建立了与过内外名校间的交流关系,我校确定了与外国语学院实践基地。着重强化外语教学和信息技术教育。学校从一年级起就开设英语课,并注重英语实践,采用中外籍教师相结合,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学生暑期来我校为学生进行上课,提高业务水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具备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计算机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计算机绘画、网上浏览、并进入网校了解、查阅资料,软件应用的基础上达到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简单操作,打字的目的。
城关一小素质教育的模式是一成功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特色、以学生的终身受益为目的、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意,以超前的英语教学改革为龙头。培养“合格+特色”的现代化新新型人才。
城关一小建校一来,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法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被西安外国语专修学院确定为“为国语学院实践基地”。多年来,城关一小的教师论文,课堂实录,被陕西省教育学会举行的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老师多不胜数。被陕西省教科所获奖的老师显著的办学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及家长的认可和好评,充分树立了城关一小教育的品牌形象。
学校信息化建设自查报告【二】
在xxxx年x季学期开学工作中,我校按照xx市教育局《xx市xxx季开学工作检查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做到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及早落实,严格要求,确保开学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得到落实。现将我校开学工作的自查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收费情况
学校认真落实收费公示制和教育收费承诺制,已经进行收费公示,公布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及举报电话。学校收费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做好一人一票,全部为电脑打印票据。学校无违规收费行为,国拨义务教育经费已到校。
二、开学准备及师生报到情况
教师到校情况:
我校教师于2月8日报到,上午8:30召开新学期教师会议,传达校长会精神。同时配齐教学必须设备,做好校园卫生工作。10日开展了报名注册工作,11日正式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全校应到教职工78人,病假4人,现实到教职工75人。绝大部分教师按时上班,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生到校情况:
我校于2月10日进行学生报名注册工作,2月11日正式上课。为确保在校生按时入学,学校制定了防流控辍工作措施,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人人参与学生的入学动员工作。与此同时,加强学生流动管理,目前无借读生。现已到校1641名学生,其中一年级252人,二年级238人,三年级298人,四年级308人,五年级278人,六年级267人,现有在校生1641人。正常转入1人,死亡1人,休学1人,外借2人,借读生回原校4人。全校学生到校情况良好,无流失、辍学等现象,确保了适龄儿童正常入学。
三、教学用书及教学设备使用情况
校总务处提前与新华书店联系,安排后勤人员拖运、分发教材,保证了及时开学和上课。教学用书目前已基本发放到位,只有个别科目新华书店尚未到货,正在催收。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已发放到位,学生循环用书保管良好,正常循环。学校无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或向学生推荐教辅资料和其它学生用书现象;出版发行部门无擅自更换教科书版本、增加册数、扩大使用年级、强行搭配配套教辅、光盘、磁带等现象。
四、教学教学管理情况
计划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指南和保障。新学期伊始,学校以市教育局校长会精神和2014年工作要点为指导,制定了科学的、符合校情的工作计划,做好校长听课兼课计划,学校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工会、党支部、少先队各职能部门也在第一周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全体教师在认真转眼钻研教材、课标的基础上,制定了学期教学计划和所任其他工作的相关工作计划。各类计划已由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形成了定稿,本学期将紧紧围绕计划开展工作,注重过程落实,确保计划的可操作性,为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更有益的成绩而起到领航作用。
按照部颁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校教师分工到位,总课表、作息时间表、班级课表、课任教师课表已制定齐全。教师备课笔记已于2月8日发放,教师进行计划制定、进度安排和超周备课,安排于2月13日进行备课检查。全校教师已按课表正常上课,并进行作业批改、后进生辅导,认真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等活动。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已正常开展,活动课也已按课表上课。全体教师正按自己拟定的教学计划强化过程落实。
一、当前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
政府对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组织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造成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滞后。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学校,多年来在学校信息化上没有什么投入,造成与投入大的学校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各中职学校差距大,这与学校领导不重视、不投入有直接的关系。由于不投入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造成学校落后。
(三)学校师资及技术人员不足,素质偏低
由于中职学校所有专业都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其他学科的教师专业素质、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大部分都停留在制作PPT的水平,所以,不能胜任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有的学校领导由于缺乏教育信息化专业知识不懂如何去建设学校教育信息化。因此,由于领导和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也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重建设轻使用,重硬件轻软件
一些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把校园网、录播系统、多媒体教室建设起来,但忽略了配套的软件管理平台。有资金只管硬件投入不管软件建设,加上很多学校的网络得不到优化,造成网络不畅通,有的甚至不能使用,有录播系统不让教师应用,只提供竞赛所用,大多数学校配有手提电脑,老师们都放在家,只有少数领导办公室里才有台式电脑,大多数教师得不到应用,大量的投资、大量的资源白白浪费掉,只能作展示品或用来迎接检查、充当门面,应用率极低。
(五)教育资源建设乏力,缺乏整合
由于资源缺乏信息化手段不能应用在教学上,对学校需要的各种资源投入的很少或不投入,总体上对教育教学资源不重视。有的学校虽有一些资源素材,但缺乏网络支持,不能应用到教学中,有的只在上公开课时才能应用一下。
综合上述问题,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重建设轻使用,重硬件轻软件教育资源建设乏力;缺乏整合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些都需要上级部门去解决的,相信政府部门会重视的,可是学校师资及技术人员不足,素质偏低就要我们老师自己来解决的,下面就这问题提出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
二、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校内专业整合进行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作为职业教育的一场革命性变革,对我们所有的职教一线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那就是如何使信息化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落地生根的实在产物。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作为全校信息化教学推广的排头兵,为探索信息化与专业课程结合的操作办法,于2011年与酒管专业合作,于2015年与汽修部合作,都开展广东省信息化课题研究,到现在为止,已开发两个20万专项资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充分利用省的专项资金也可缓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
建设初期,对于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很多专业老师都不甚理解,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归其原因是因为对信息化理解不够透彻。通过此次合作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其它专业老师们明白了专业课程建设和发展,信息化技术能够大大提升专业教学的质量。
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与我校的其它专业部一起通力合作,把信息化技术的新思路带到汽车、酒管、基础等专业,促成了项目的落地。在合作的过程中,利用信息化平台搭
建,组成了各部门的信息化技术团队,共同开发资源和作品,并且多次参加了全国与广东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都获得过多个一等奖。这样一来非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信息化建设水平也提高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自然也就上来了,真是一举两得。所以未来还将更深入的建设课程平台和资源来辅助其他更多的专业。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将“三通两平台”建设切实落实到课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上,提高信息技术在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总结和推进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建设工作,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辐射力和示范力,省教育厅开展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交流活动,特邀我校谈谈“校内专业整合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收获与体会。
这样的校内专业整合进行信息化建设,专业与专业的互助在我校已经起到了带动作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已经准备好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能力,辐射所有专业的准备。以信息化手段为载体,推动一体化课程改革。
总之,希望“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校内专业整合进行信息化建设”能为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信息化在线
教育信息化,是指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管理,以便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模式,收到新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2003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课程改革息息相关,它关系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的教育体系的形成,因而学校教育必须也必然实现信息化。近年来,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工程。
(一)配备多媒体教室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当今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之一。在传统的教室里,教师主要靠语言和一些简单的教具来讲解,把很多时间浪费在板书和擦黑板上,师生双方都感到紧张、疲劳而且效率不高。在多媒体教室里,教师可以通过操作计算机和实物展示台等设备,随心所欲地运用画面、文字、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也可以运用板书、教材、图表、图片等常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都可显示在大屏幕上,彻底摆脱了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
(二)建立校园网
近年来,我国校园网建设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仅在中小学就有近6000所学校建设了校园网。他们为中小学内部实现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提供了较好的范例。校园网的建立使教师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利用网络办公大大节约了各种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教师和家长的互动变得更加容易和及时。
(三)建成网络教室
网络教室是集成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其系统基础主要由课件制作工具、实时互动课堂、课件点播系统、学习管理系统和学习网关构成,它既能呈现出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又能提供各类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支持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网络教室为农村中小学创造了一个实时的网络互动课堂,通过远程音视频授课,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视野更加开阔,学习最新、最前沿的知识。
(四)配置远程教学设备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教学现场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播放优质课堂教学实况,直接将最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引进农村课堂,可使农村中小学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加快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同时,对于一些缺少体音美教师的农村学校,使用远程教育能够使学生学习这些课程,丰富农村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缩小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距。
二、当前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学校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
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信息素养不高,认为信息技术可有可无,“以考试成绩论学校教学质量” “以升学率高低论学校教学水平”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不少人在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以为信息技术离农村还很遥远,师生学无所用。学校领导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中没有起到引领作用,以致学校没有制定长远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重视不够。
(二)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由于信息化建设在农村还不完善,大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欠缺,对学校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感到力不从心。一是信息技术管理人员不达标,如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管理人员中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极少,绝大部分是从社会上招聘而来,他们的理论水平、管理水平、教学水平与专业教师相差较大,“管理”行为大多只是局限于计算机的日常保管与软件的整理,很少有人会维修。二是多数教师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只会简单地打字、排版,谈不上熟练应用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等进行教学。能够制作课件的教师更是极少数,且制作水平不高。三是缺乏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对其他教师起不到引领作用。
(三)教学信息化设备闲置
有些学校学生每周只上一节微机课,教师在微机课上主要采取演示模式,以教师操作为主,强大的网络功能、超文本功能和交互式功能并未得到合理开发,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其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体现。而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性学习、协作学习就更谈不上了。一些学校投资购置的信息化设备虽然功能齐全,但较少用于教育教学,部分设备仅供领导或个别教师作为一般上网工具使用,不能与因特网构成一个网络共享资源系统,难以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如何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及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很多校长不用再为学校的基础建设和设备而发愁,开始更多地把精力用在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上。然而,有些教师对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感受不深,故步自封,满足现状,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式和习惯,穿新鞋走老路,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不高。不少校长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为教师职业发展动力不足的新问题苦恼不已。“内生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这是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内因是发展的决定因素。同理,坚定的职业动力既是教师个人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教师是学生的导师,是学校的核心力量,学校的发展靠的正是教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