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0 19:32: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我和球儿来赛跑
【活动目标】
1.学习抱球跑的动作。
2.能听到信号向指定方向跑,增强跑的能力。
3.对球类运动感兴趣,乐意参加有游戏。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皮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热身运动:(1)绕操场跑两圈;(2)身体各部位活动。
2.教师示范玩球,激发幼儿玩球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皮球)
师:皮球的玩法有很多哦,可以拍一拍、跳一跳、用手投球、滚球、用脚踢……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自由玩球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皮球,在地上玩一下,用聪明的脑袋想出更多不一样的玩法,记得注意安全哦!
2.教师小结(请3名幼儿示范)
师:刚才我看到小朋友都特别棒,想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玩法,谁想来给大家示范一下呢?
三、游戏“我和球儿来赛跑”
1.教师讲解玩法。
2.幼儿第一次游戏,请幼儿追赶球,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幼儿第二、三次游戏,幼儿超过球,将球拦住。
4.教师小结:表扬大胆加入游戏的幼儿,鼓励幼儿下次活动能把球滚的远,追的快。
5.游戏“送大皮球回家”。
6.教师带领幼儿将大皮球放进篓子里。
四、结束部分
幼儿随教师做“小鸟飞”的动作离开活动场地。
跑步比赛
教学目标
1、发展幼儿跑的能力,增强腿部力量。
2、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
在场地上画好一条直线作起跑线和终点线
教学玩法
老师把幼儿分成两组,分别站在起点线后面,听信号,老师说:“跑”各组第一名幼儿
将开始跑,一直跑到终点线,然后各组第二名幼儿就接着跑,跑到终点线,就这样依次进行,直到最后一名幼儿跑完,那一组幼儿最先跑完,就那一组为胜。
教学要求
跑的时候不可以跨出起跑线,不然作犯规。
教学事项
跑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相互碰撞。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教案范文三
《小妞妞来看戏》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想象用手指表现不同东西的新奇感。
2、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进行玩手指游戏,感受玩手指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儿歌图标一张;卡通手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出示小手,引起幼儿兴趣。
(1)拍手游戏引出课题。
(2)介绍小手。
老师作神秘地说:“我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我们的手可以干什么呀?手真有用。”“而手指还可以做游戏呢。”
师:你能把我们的手指一根一根的伸出来吗?
幼练习(师鼓励)
(二)学习、理解儿歌。
1、教师念游戏儿歌一遍。
教师带指偶表演一遍
提问:
(1)儿歌的题目是什么?
(2)五个手指头变成了什么,幼儿每说出,教师就伸出手指再次表演一遍
2、学习游戏儿歌。
提问:你最喜欢儿歌里的哪一句?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儿歌图标
3、学念儿歌。
(1)请幼儿跟老师一起读儿歌、玩手指游戏。
(2)根据幼儿的情况,教师可适当的拿掉图标帮助幼儿记忆儿歌。
(三)亲子游戏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师:这个游戏我们还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我想请一个小朋友和我一起玩。
(1)教师和一幼儿表演手指游戏一遍
提问:刚才儿歌念到哪一句的时候我们的游戏不一样了呢?
(2)教师再次示范,鼓励幼儿练习
【活动目标】
1.练习持物控球跑,提高控制能力。
2.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体育器械“高尔夫球杆”、纸球、小椅子若干张。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热身运动。
2.教师先*示范游戏玩法,然后 幼儿每人领一头小猪(纸球),用“高尔夫球杆”赶着小猪去散步。
3. 启发幼儿想象,例如赶着小猪去郊游或者去……,使幼儿在练习的过程中更有趣味。
4.游戏:送小猪回家:
(1)小猪迷路了,请小朋友帮助小猪送回家,回家路程要走过一条弯曲的小路,还要经过一座小山。(用小椅子设置的障碍物)
(2)幼儿一个跟着一个送小猪回家。
目标:
培养对音乐的意识和对声音的控制能力
培养反应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锻炼身体的灵活性
游戏指导:
妈妈和宝宝坐在地上唱儿歌:
一只小青蛙,出门去玩耍,
妈妈小声叫:呱、呱,可是青蛙没回家,
妈妈大声叫:呱!呱!呱!小小青蛙跑回家。
儿歌唱到小声叫时,宝宝模仿青蛙小声叫,大声叫时,要大声学青蛙的叫声,唱到最后一句:小 小青蛙跑回家时,宝宝站起来学小青蛙跳,妈妈也跳着去追,追上了,再坐下来,重新开始游戏。
提醒:可以变化儿歌的内容,把小青蛙换成小鸭、小鸡、小狗等,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叫
游戏2:大家一起来投球
目标:发展大动作的协调性,学习有目标地投掷东西,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
准备:几个袜球和一只小塑料盆,教宝宝将袜球扔进盆中。
当宝宝会把球扔进盆中以后,可将塑料盆拿得远一些。
游戏指导:
找一段铁丝、铜丝或电线,弯成圆形,两端各留出一小段,做成一个小“篮筐”挂起来。让宝宝看着你将小袜球投进圆环中,球落地后拾起来,再重新投进圆环中。示范几次后,将球交给宝宝,让他照你的样子做。你可以在一边给他数数,记录宝宝成功的次数,让宝宝保持游戏的兴趣。
提示:要让宝宝知道,他只能将小球扔向小盆或“篮筐”,而不能扔向家具、电灯等处。
游戏3:图形宝宝找朋友
目标:巩固认识各种颜色和形状
准备:瓶子若干,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几何图形若干。先在同一瓶子的瓶身和瓶盖上贴上一模一样的两个几何图形,再把瓶身和瓶盖分别放在两个筐里。
目标: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边听边用动作表示数量,在游戏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准备:牛奶一瓶,手电筒一个,筷子一根,清水,无色透明玻璃杯两只,动物玩具两个。
玩法:
1、亲子一起往玻璃杯中倒入清水,家长用手电筒光透过玻璃杯照射白色墙壁,与孩子观看墙上有什麽?(墙上的影象是白色的)
2、将一个动物玩具放在墙与杯中间,请孩子说说有啥发现,让孩子拿着玩具在墙与杯之间任意做各种动作,再说墙上影象的变化。(玩具的影象是黑色的。)
3、一只有水的杯加入少许牛奶用筷子搅拌均匀,再用手电筒透过杯子照射,继续观察有何变化?(光线是红色的。)
4、请孩子用玩具继续表演,然后描述看到的情景。
5、亲子在墙与光之间玩各种手影,启发孩子想象影象像什麽?
6、亲子分别轮流竖手指,另一人根据手指数量学动物叫,或听声音竖手指。
〈二〉、有趣的转盘
目标:培养孩子的动手涂色能力,观察比较和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以及亲子合作能力,增进亲情。
准备:彩笔一盒,圆规一只,细绳三条,直径为6厘米的白色圆形卡纸三张。
玩法:
1、家长将三张圆形卡纸制作成:A纸为三个同心圆,B纸画上三等分的扇形,C则十二等份。孩子在卡纸上图色:A上分别图上红、黄、蓝三色,B上图上红、黄、蓝相间的颜色,C用黑色按涂一空一
的规律图绘。
2、孩子寻找图形排列规则,数一数三张纸上各有红、黄、蓝几处。
3、亲子一起将卡纸在圆心左右打两个小孔,穿入绳线并打结。
4、转动绳线让转盘快速转动,看看三个转盘颜色变化,家长并引导孩子描述同一转盘转动速度不同颜色的变化。(甲盘转动时,仍然保持红、黄、蓝三种色环;乙盘转动时,会呈现白色,转速不
同时也会有颜色变化;丙盘快速转动时呈灰白色,转速放慢时则呈现橙色线条。)
〈三〉、小小音乐家
目标:养成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培养孩子大胆探索的精神。
准备:相同的玻璃杯七个,筷子两只,水若干。
玩法:
1、七个玻璃杯并排在桌上,请孩子数数共有几只杯子
2、在杯子里注入不同高度的水,让孩子给杯子按照水位由低到高排队,
3、孩子用筷子敲击杯沿,听一听说一说像什麽音?
4、家长引导孩子观察比较水位与声音的关系。
5、家长调整水量,以便发出Do、Re、Mi等音阶声音,然后演奏乐曲,激发孩子演奏兴趣。
6、亲子合作演奏歌唱,家长鼓励孩子边敲杯子边歌唱。
7、亲子轮流当乐师、歌唱家、舞蹈家。
〈四〉、调皮的小鸟
目标: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亲子共享操作成功喜悦。
准备:硬卡纸约8×16厘米一张,筷子一根,胶带一卷,彩色笔一盒。
玩法:
1、家长将卡纸自中间画一条线形成两个正方形格子,在格子中央处各画一只鸟和一个鸟笼。
2、引导孩子观察鸟身体上的图形以及个数,再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亲子合作用胶带把卡纸从中间线位置固定在筷子的顶端。
4、家长启发孩子快速转动筷子,让卡纸左右转动,看看图画有啥现象发生。(筷子快速搓转,由于视觉暂留的原因,看起来小鸟是关在鸟笼里的。)
5、家长引导孩子找出小鸟进出笼子的奥秘。
〈五〉名称:铺路
目标: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通过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准备: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方形、椭圆形等彩色积木或卡纸若干,玩具小猫、小狗各一只,玩具房子两只,彩色笔一盒。剪刀两把。
玩法:
1、家长以故事帮助小猫和小狗铺路的口吻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
2、亲子一起画图形、涂色、剪图形。
3、家长引导孩子用各种图形按一定的规则铺路。
4、孩子告诉小猫和小狗漂亮的路上圆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各有多少个以及图形排列的规律。
5、孩子拿着玩具小猫、小狗在路上跳舞、游戏
〈六〉名称:神秘的图形
目标: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巩固图形的认识,以及手口一致点数。
准备:盐水或糖水半杯,毛笔两支,打火机一只,白纸若干张,剪刀等。
玩法:
1、家长用毛笔蘸些糖水在纸上画图形外形,请孩子将图形内涂满。
2、亲子说一说图形的名称,数一数各图形的个数。
3、晾干图形再让孩子看图画,说说变化。(图案消失)
4、家长与孩子用打火机烤一烤纸张,再看有何变化。(火烤之后,图案因糖分脱水,而呈现黑褐色,从而又看到图形。)
5、孩子再用盐水画图案晾干后观察变化。
6、亲子合作将图案剪下图色、拼图,家长引导孩子说说自己变的魔术。
〈七〉名称:捉迷藏
目标:巩固孩子对方位的认识,融洽亲情。
准备:各种动物玩具。
玩法:
1、家长藏动物玩具,请孩子找一找说一说。
2、孩子藏起来家长找一找,说出孩子藏的方位,如床下、门后、被子里等。
3、家长藏起来孩子找,引导孩子说说从哪里找到的。
4、孩子拿玩具,按家长说方位放玩具。如:头上、背后、衣服里面、桌下等
5、亲子拿着玩具唱歌、跳舞。
〈八〉名称
:好玩的麻将
目标:激发孩子手口一致点数以及按一定规律排序的兴趣,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空间建构能力。
准备:麻将
玩法:
1、亲子自由玩麻将。
2、家长引导孩子数数各“条”、“饼”的个数。
3、亲子比一比谁的“条”(“饼”)多,谁的少?
4、家长引导孩子用麻将堆成或摆成各种形状,说出图形名称。
5、家长按一定的规律摆放麻将,引导孩子发现规律。
6、请孩子也按一定规律摆放,让家长来猜。
〈九〉奇妙的口袋
目标:巩固孩子对形状的认识,以及边听声音边点数的能力。
准备:口袋一个,内装圆形、三角形、方形饼干若干以及苹果、橘子等。
玩法:
1、孩子将手伸进口袋摸一摸,说一说是啥。
2、家长说形状,孩子摸出相应的物体。
3、家长说数量,孩子摸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4、亲子将食品摆放在盘子里,家长引导孩子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放。
5、亲子品尝食物,边吃边说食物形状,数数有多少,吃掉几个还剩下几个。
〈十〉名称:给气球娃娃戴帽子
目标:培养孩子观察比较物体数量多少的能力,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的欲望。
准备:气球、纸杯、塑料杯、热水、彩笔、线。
玩法:
1、亲子给气球吹气并用线绑好,孩子用彩笔在气球上画上眼睛、嘴等
2、孩子说说气球的颜色、分别数数每种各有几个。
而为了保证设计的组织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必须着眼于所要呈现对象的认知发展水平与思维特点,例如:学习者已具有的认知能力:已掌握的有关基本知识;对已有知识一定的概括能力;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等等……然后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组织者,让学习者在自己的发展区内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新东西。
二、小班幼儿的认知发展与思维特点
小班幼儿的思维处于从直观行动性思维向具体形象性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抽象的数知识缺乏理解、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往往通过自己亲身活动来实现,这是由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在内容选择、材料提供、组织形式上都要非常仔细地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数概念不是直接教会的……”,这说明儿童形成数概念必须通过他们本身的大量感知、从经验中逐步形成。实践也证明,幼儿必须通过对自己所熟悉事物的感知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知识。那么,幼儿最熟悉的事物莫过于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场景。因此,材料的提供对于幼儿的思维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起源于主体的实际动作,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更要通过提供材料,让幼儿在学学摆摆、看看想想中去促进他积极思维,获得经验。
三、“先行组织者”的呈现
根据“1个”和“许多”的数概念特点,我们针对小班设计了如下的先行组织者。
(一)第一步:设计组织者:调动情感、萌动爱心
根据人本主义的观点,学习者在形成某种观念或者在认知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某种情感的产生。当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参与时,肯定会使认知活动的效果大大提高。这种包含着情感经验的印象留存在人的整个神经系统中,就会极大地丰富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是相互依赖的,情感在认知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就应该把认知学习与情感教育结合在一起。
于是,在组织幼儿感知数概念“一个和许多”的活动中,我们首先通过设计一个能让幼儿产生兴趣的情景,来调动他们的情感、萌发他们的爱心。
(二)第二步:设计组织者:积极参与、奉献爱心
小班幼儿年龄小,控制能力差,注意集中时间短,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尽可能的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发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这样,就将幼儿的注意力有意识地引导到新东西的学习上来。
我在组织这个活动的时候,是创设了一个秋天果园丰收的情景,农民伯伯忙不过来,他听说我们的小朋友非常优秀,想请来帮忙,于是幼儿都萌发了爱心,帮忙“摘橘子”。又因为幼儿的注意集中时间短,所以我设计了听觉型组织者,让他们在边唱边听的氛围中,积极的去模仿――“橘子树”上“摘橘子”的举动。
(三)第三步:设计组织者:以旧引新、乐在其中
听觉组织者和数概念组织者的呈现正是一个以旧引新的过程。《橘子歌》是他们前不久刚学会的,而且歌词里蕴涵着“一个”和“许多”:“树上许多大橘子,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橘子,身体健康多快乐”。无形之中架起一座新旧知识的桥梁,在反复伴随着这样欢快的歌声去一个一个的摘橘子,将原来橘子树上许许多多的橘子变为一个一个的了。在这样的环节后老师要及时追问,“你摘了多少橘子?(许多)”,“你是怎么摘下来的?(一个一个摘的)”,引发幼儿感知这一无形的变化。
(四)第四步:设计组织者:心灵触动、乐此不疲
为实现迁移强化呈现的模型组织者,创设另外一种活动情境,让幼儿想一想摘下来的“许多”、“许多”的橘子应该怎么办?这样的活动情境更生动,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调动了幼儿的主动参与性。他们想:既然是帮农民伯伯摘橘子,就应该把橘子送到农民伯伯家里,但是橘子那么多,要怎么送呢?幼儿们有的思考,有的争先恐后出主意,用卡车,用汽车,用火车等等。于是,此时呈现模型组织者,让幼儿将摘下的橘子一个一个放进模型车里,运到农民伯伯家里。这个环节完成由“一个”向“许多”的转变,进一步强化了新学习的数概念。
(五)第五步:设计组织者: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想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练习必须是有指导的。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我又延伸了设计――呈现实物组织者――提出:一大堆的橘子被运回来了该怎么办?有小朋友说:“吃吧,吃不了那么多,应该去卖。”;有的幼儿则说:“橘子酸酸甜甜的很好吃,我想买一个吃”。于是活动延续到“买橘子”、“卖橘子”,幼儿一个一个卖又一个一个买橘子,一会“许多”的橘子又回到幼儿手中,变成“一个”、“一个”的了。而且在买橘子的过程中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鼓励了他们的社会往。
(六)第六步:设计组织者一一真情所至、放飞爱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注重培养同感理解。亦即相信凡生而为人者,皆有一个趋向,一种潜在的能力:向积极的、善的、强大的、建设性的方面发展。
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已经开始表达各种各样简单而生动的情感,他们开始能够分辨己和他人的情感状态,并按照他们的目的随心所欲地调整自己的情感。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主班老师经常在区角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关心他人、动物、玩具等的情感教育,而且培养他们的同感理解思想,于是在此次活动中我就呈现了一个娃娃没有吃喝的组织者,需要人们来关爱,借此环节对孩子进行关心别人、友爱同伴的教育。而幼儿居然乐意将刚买到的橘子送给没有吃喝的娃娃,这样一个环节既实现了爱心的放飞,又进一步强化了物体从“一个”到“许多”的转换。
(七)第七步:设计组织者:主动认知、升华爱心
一个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课件如果操作过于繁杂,势必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制作课件的首要标准是:根据课堂实际,避免繁杂性,便于教师操作。
首页简洁的画面包含了课件名称及3个标志突出的按钮:“学一学”“想一想”“编一编”(如图1所示)。分别单击这3个按钮就可以分别链接到学、想、编3个场景,从而一步步完成学习儿歌、思考“船”的替代物、仿编朗诵整首儿歌的过程,操作非常方便。
图1 课件首页
“学一学”页面的画面中有4个花瓣式的播放、返回、停止、重播按钮(如图2所示),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单击按钮,轻松实现停止或播放动画,既便于教师教学,又能帮助幼儿学习儿歌。
图2
“想一想”“编一编”页面上都有“返回”按钮,单击即可回到首页,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化静为动,为幼儿掌握和理解儿歌带来兴趣,快乐完成重点
相比而言,幼儿更喜欢活的、动的东西。给幼儿在感官上以丰富适宜的刺激,使幼儿多种感官活动起来,可以让幼儿更快、更乐于接受所接触的事物。本活动的重点是理解儿歌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仿编。
图3的场景是集声(配合画面整首儿歌朗诵的录音)、像(与儿歌内容相符的动画)于一体的一个小动画。教学开始,教师点开这一场景,将整首儿歌完整地呈现出来,随着配有音乐及优美画面的儿歌的出现,幼儿不仅对儿歌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而且被其中的小蚂蚁深深地吸引……此时,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重新看一遍动画,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幼儿乐说、敢说,提高了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和效果。
图3 “学一学”场景
为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在制作中采用将花瓣夸大、蚂蚁缩小的形象对比,表现“小”蚂蚁坐“大”船(如图4所示); 同时用小蚂蚁划船的动作表现―“顺着溪流驶向前”,并帮助幼儿理解“驶”这一动词;用花瓣特写变小的形式,使幼儿理解―“要问大船有多大,原来是片小花瓣”意思。通过一个个形象而生动的画面,幼儿很快理解了儿歌内容。
图4
本活动中有这样一环节:教师提问,小蚂蚁的大船,原来是小花瓣,为什么“小花瓣”却成了小蚂蚁的“大船”呢?随着幼儿的回答(花瓣和小蚂蚁比是大的,和小朋友比是小的;小蚂蚁看花瓣很大,我们看花瓣很小),教师让幼儿再次观看片头“小蚂蚁,坐大船”及片尾“原来是片小花瓣”环节,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小蚂蚁”“大船”“小花瓣”的有趣对比,更好地理解儿歌内容。
三、化难为易,为幼儿思考带来火花,轻松解决难点
中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总是依靠有关事物的具体表象进行思维。本活动的难点是根据儿歌中“船”的大小与小蚂蚁身体大小之间关系进行仿编。据此,在课件中设计了“想一想”这一场景(如图5所示),帮助幼儿思考儿歌最后一句中“大船”的替代物,为仿编提供素材,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图5 “想一想”页面
点开这一场景,会听到提示性语句:“小朋友,请你想一想,小蚂蚁的‘大船’还可以是什么?”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对小蚂蚁来说是“大”,而自己看来却“小”的东西,如叶子、瓶盖……
在这个九宫格画面中,每个格都有一艘带有数字的“船”,幼儿边思考边好奇地猜想:“这是小蚂蚁的船吗?船下面是什么呢?”
随着幼儿的回答,教师开始揭示“船”下藏着的秘密:“咱们来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说的东西呢?” 此时,按数字顺序点开九宫格内的图,每个替代物上覆盖的“船”单击后翻转变成幼儿答案中的某一个,如叶子、瓶盖等(如图6所示),让幼儿感受到“要问大船有多大,原来是……” 同时,也为画面中出现自己说的答案而兴奋。
图6
每打开一个,教师引导幼儿用儿歌中的语句说出“要问大船有多大,原来是片小叶子”等。(引导语:小蚂蚁的大船有多大?谁能用儿歌中的话说一说?)
在教师单击1~2个后,让幼儿自己点开“大船”,从而达到课件与幼儿间的互动,进一步激发幼儿仿编的兴趣,既轻松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又体现了课件的交互性。
四、化被动为主动,为幼儿仿编带来激情,进一步突出重点
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课件《小蚂蚁,坐大船》中“编一编”这一场景帮助教师引导幼儿在操作中主动选择并仿编整首儿歌,避免了幼儿被动地一遍遍重复,进一步突出“仿编”这一教学活动重点。
图7 “编一编”页面
“编一编”这一场景,由背景图下的四格组成,四格中分别有四种物体(如图7所示),是在“想一想”中出现过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物体。点开这一场景,也会听到一句提示语:“请你也来编一首《小蚂蚁,坐大船》的儿歌吧!”
当幼儿自己点击其中一幅图时,会出现相应的“小蚂蚁,坐大船”的动画,但这里只有音乐和画面,没有朗诵,幼儿就可以随画面朗诵自己仿编的儿歌。自己动手、自己配音,这种形式大大激发幼儿说(仿编)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仿编”这一教学重点。
幼儿园小班儿童的年龄较小,基本上都属于刚刚进入幼儿园,不仅对幼儿园还没有适应,而且也很不听话,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不强,这不仅不利于幼儿园小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从当前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绝大多数小班教师都高度重视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特别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当前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方法,确保小班儿童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现状
幼儿园是培养儿童的重要载体,不仅要在培养儿童相关知识方面下功夫,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小班幼儿教师在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不高。深入分析当前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不足:一方面,存在着培养方法不够科学的问题,尽管绝大多数小班幼儿教师都重视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方法不够科学,更多的是采取“规范”的模式,即更多的是靠命令式、强迫式的规范方法,因而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儿童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甚至哭闹的情况出较多,生活自理能力自然不会提高。另一方面,存在着培养方法不够多元的问题,当前有很多小班幼儿教师不注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多元化策略,比如有一些小班幼儿教师不注重将文化教育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再比如还有一此裘皮班幼儿教师不注重将游戏活动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因而在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缺乏有效性。
二、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方法
对于幼儿园小班儿童来说,要想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培养方法创新方面下功夫。要看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本文认为,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人性化。要想更好的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小班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成效。这就需要小班教师在高度重视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深对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重要性以及深远意义的认识,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坚持“人性化”培养。小班教师要将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要理解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是正常现象,作为教师就是要在培养方面下功夫,而不是要求儿童必须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小班教师通过思想认识的改变,进而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注重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比如应当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当中,让“亲其师、信其道”发挥作用。
二是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科学化。培养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通过规范就能实现,必须运用科学的方式。这就需要小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要改变传统的以命令式、规范式、灌输式的方法,而是要采取教导和引导的方式,让小班儿童自理能力逐步提高,因为小班儿童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运用科学的培养方法,还要求小班教师必须加强对幼儿基本情况的分析,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基础,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培养,比如可以采取“分类培养”的方式,教师通过不同类别的儿童进行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基础较好的可以更多的进行提示,基础不好的则要投入更多的情感。
三是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多元化。小班教师在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方法,通过将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与其他方面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将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与游戏结合起来,设计一些让幼儿自己动手的游戏活动,对于玩具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放到指定的位置,这样能够让儿童逐步形成自理意识,久而久之,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再比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将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将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内容融入到文化教育当中,特别是在儿童休息、娱乐、睡觉等方方面面,都要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引导,使他们的自理意识和自理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总之,要想更好的培养小班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将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融入到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当中,使小班儿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四是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合作化。培养小班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也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和配合,使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更具有协同性,这是培养小班儿童自理能力至关重要的方面,幼儿园以及广大小班教师要引起重视。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形成培养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强大合力。比如小班教师要加强与儿童家长的沟通与联系,特别是针对当前一些家长不重视儿童自理能力培养的现实情况,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多配合,在家里就要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小班教师可以为儿童家长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还要高度重视社会化培养,比如天冷了要多穿衣服,过马路要注重车辆等等,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对如何提高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进行系统的分析,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小班教师对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也高度重视,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性,最为突出的就是培养方法不够科学和多元,制约了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小班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广泛,特别是要在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人性化、科学化、多元化、合作化方面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小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班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与音乐和舞蹈相互融合,还与知识和活动及身体的协调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关系。在整游戏中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锻炼,促进其形成健康而又向上的人格。幼儿园小班内的幼儿大都在4岁左右,且进入幼儿园的时间最短,教师不能像对待大班和中班幼儿那样,应采取音乐游戏引导幼儿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音乐游戏主要是幼儿教师将具有较强律动性的儿歌播放出来,引导幼儿在儿歌的带动下简单地进行游戏活动和学习。游戏是一种快速引导幼儿进入课堂状态的重要方式,在小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1]。
2.关于幼儿园小班教育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方式的几点经验
一是在幼儿园小班实施音乐游戏教学时,首先就应具有一定游戏的规则。在小班幼儿学习中,加强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掌握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只是一种游戏,其必定需要一定的规则,与非音乐游戏相同。在音乐游戏中,其规则主要是按照音乐节拍实施,否则就会导致其成为背景音乐,最终导致其失去应有的意义。教师在进行音乐游戏教学时应尽可能地选择小班幼儿所熟悉和喜欢的音乐进行游戏,若幼儿不熟悉游戏中所采取的音乐,那么首先应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简单的学唱,待其在熟悉歌曲之后进行游戏活动。所采用的游戏规则应越简单越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规则,并在设计中做到循序渐进,从而促进音乐游戏教学成效的提升。
二是尽可能将音乐游戏与歌曲个舞蹈及知识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因为在幼儿学习中,不仅有音乐的欣赏,还有唱歌和跳舞及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应确保所选音乐具有较强的节奏性,但是歌词内容应尽可能地简洁,教师同时应配备一定的动作,才能更好地加深小班幼儿对其的理解[2]。
三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学习,小班幼儿若采取课堂进行音乐和舞蹈的教学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主要是由于其自律性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因此教师不能生硬地要求学生学习这些东西,而应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加强对其的教学,在音乐游戏中加强幼儿对其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在游戏和娱乐中促进其在玩中乐和乐中学。
四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知识的学习。在注重上述应用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利用音乐游戏引导幼儿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一般而言,大班幼儿可以采取音乐游戏进行诗词学习,但是小班幼儿应以数字学习作为重点进行游戏教学。例如引导幼儿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可以引导幼儿做《找朋友》的音乐游戏,一边唱《找朋友》,一边丢手绢,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就可以引导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这样在音乐游戏中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此外,还能促进幼儿身体的锻炼,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在这一游戏中,幼儿还能随着游戏的进行而拍手和点头及摆手和摇头等,从而促进其对知识的学习。
五是在音乐游戏中缩小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情感方面的距离,在进行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双方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到音乐游戏之中,最终促进幼儿对学习的热爱。例如以音乐游戏“小火车”为例,教师可以播放儿歌《小火车》,教师作为火车头,后面的幼儿一个接一个抓住前面幼儿的衣襟,根据音乐的节奏在教室内行进。为了让游戏更加有趣,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提前做好情境设置,如小桥、拱形的隧道门等,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3]。
3.结语
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经历的教学环境不同,所以在教育教学经验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别。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认识,提出音乐游戏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的见解。
1小班教学为何要采用音乐游戏
在小班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与音乐和舞蹈相互融合,还与知识和活动及身体的协调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关系。在整游戏中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锻炼,促进其形成健康而又向上的人格。幼儿园小班内的幼儿大都在4岁左右,且进入幼儿园的时间最短,教师不能像对待大班和中班幼儿那样,应采取音乐游戏引导幼儿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音乐游戏主要是幼儿教师将具有较强律动性的儿歌播放出来,引导幼儿在儿歌的带动下简单地进行游戏活动和学习。游戏是一种快速引导幼儿进入课堂状态的重要方式,在小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1]。
2采用音乐游戏教学方式的策略
一是在幼儿园小班实施音乐游戏教学时,首先就应具有一定游戏的规则。在小班幼儿学习中,加强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掌握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只是一种游戏,其必定需要一定的规则,与非音乐游戏相同。在音乐游戏中,其规则主要是按照音乐节拍实施,否则就会导致其成为背景音乐,最终导致其失去应有的意义。教师在进行音乐游戏教学时应尽可能地选择小班幼儿所熟悉和喜欢的音乐进行游戏,若幼儿不熟悉游戏中所采取的音乐,那么首先应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简单的学唱,待其在熟悉歌曲之后进行游戏活动。所采用的游戏规则应越简单越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规则,并在设计中做到循序渐进,从而促进音乐游戏教学成效的提升。
二是尽可能将音乐游戏与歌曲个舞蹈及知识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因为在幼儿学习中,不仅有音乐的欣赏,还有唱歌和跳舞及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应确保所选音乐具有较强的节奏性,但是歌词内容应尽可能地简洁,教师同时应配备一定的动作,才能更好地加深小班幼儿对其的理解[2]。
三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学习,小班幼儿若采取课堂进行音乐和舞蹈的教学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主要是由于其自律性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因此教师不能生硬地要求学生学习这些东西,而应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加强对其的教学,在音乐游戏中加强幼儿对其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在游戏和娱乐中促进其在玩中乐和乐中学。
四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知识的学习。在注重上述应用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利用音乐游戏引导幼儿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一般而言,大班幼儿可以采取音乐游戏进行诗词学习,但是小班幼儿应以数字学习作为重点进行游戏教学。例如引导幼儿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可以引导幼儿做《找朋友》的音乐游戏,一边唱《找朋友》,一边丢手绢,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就可以引导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这样在音乐游戏中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此外,还能促进幼儿身体的锻炼,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在这一游戏中,幼儿还能随着游戏的进行而拍手和点头及摆手和摇头等,从而促进其对知识的学习。五是在音乐游戏中缩小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情感方面的距离,在进行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双方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到音乐游戏之中,最终促进幼儿对学习的热爱。例如以音乐游戏“小火车”为例,教师可以播放儿歌《小火车》,教师作为火车头,后面的幼儿一个接一个抓住前面幼儿的衣襟,根据音乐的节奏在教室内行进。为了让游戏更加有趣,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提前做好情境设置,如小桥、拱形的隧道门等,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3]。
3结语
在小班幼儿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分析,紧密结合当代幼儿的特点,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采取诸多音乐游戏等方式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小班幼儿教学,从而更好地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快乐地渡过幼儿学习时段,成为幼儿的启蒙导师,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余娓生.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动性[J].就业与保障,2012,Z1:45-46
一、幼儿园小班幼儿进餐心理特点
幼儿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十分敏感,充满了好奇心。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年龄,由单一固定不变的饮食习惯逐渐发展为对食物的味道、颜色以及形态等各方面提出的要求。周围环境与成人非常容易对他们造成影响。同时目前很多独生子女存在着比较多的偏食与挑食现象,在家由父母长辈包办喂食的幼儿较多,特别是一部分幼儿,一到进餐时间脸上表情立刻变为晴转多云,愁眉苦脸的看着饭碗,甚至拒绝吃饭。幼儿的各种进食心理对餐前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二、幼儿园小班幼儿餐前管理的必要性
幼儿园进餐是组织幼儿园小班幼儿一天活动的重要内容,拥有很好的就餐习惯以及优良就餐情绪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需要科学安排餐点,帮助幼儿认识食物具有的营养价值,指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尽量少吃或者不吃损害身体健康的食品。幼师应当积极调节幼儿情绪,帮助幼儿愉悦的进餐,这也是餐前管理的重要目标。餐前应当尽可能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较为安静的活动。告诉幼儿在进餐过程中东张西望、注意力分散会弄脏桌面、地面以及身上衣服,教育幼儿专心进餐。幼儿园小班幼儿餐前管理是令教师非常头疼的事情,也是非常忙乱的环节。教师由于需要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已经显得较为疲惫,到了进餐时间,就会体现出手忙脚乱的现象,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忽略餐前洗手,饭桌消毒,管理幼儿良好进食等工作。因此,幼儿园餐前管理需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三、幼儿园小班幼儿园餐前管理策略
开饭时还要为小班幼儿提供下列材料:①桌垫。在开饭桌上铺设,主要功能是放置菜盆与饭锅等,不但能够保证饭桌的清洁,也有利于教师在座位上添加饭菜。使用之后的桌垫必须清洗干净,使用之前可以在消毒柜中进行消毒或者浸泡在消毒水中。②平底托盘。教师盛好饭菜之后,直接摆放在托盘上,便于保育员一次性端上并且分好,节约大量的时间。③盘子,平均分配每组两只盘子,开饭时用来盛放筷子可以放在餐桌中间,取完筷子之后用于放置食物残渣。
(一)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幼儿园工作的特点是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二者互相结合与交叉,只有真正实现了保教保洁,才能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贯彻落实规程,注意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规程精神,根据幼儿园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原则,在教职工中积极开展专题讨论,积极组织保教人员讨论与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必须以保为主,以教为辅,需要人员对开饭程序充分熟悉,掌握开饭的技巧,明确进行分工,彼此配合,保证幼儿安静有序的进餐。此外,还要对思想与认识积极进行统一,确定每个岗位的重要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又互相合作,对幼儿用餐各个环节共同进行管理。园长应当对幼儿的膳食、卫生全面负责,有效指导保教人员积极开展餐前管理工作,教师编制考核具体内容并且详细进行记录,定期实施检查;教师与保育员分工协作,精心指导。幼儿园建立管理膳食委员会,具体成员是幼儿园领导、食堂人员、教师与家长代表,每学期适当调整人员,每周坚持召开膳食会议,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配置营养丰富、比例适当的膳食,以便保证幼儿能够健康成长。
(二)创造优良的进餐环境
幼儿园规定在幼儿开饭期间不会组织开会,不会派人外出进行听课,确保每班有保教人员3位。其次要求厨房准时烧好饭菜,根据班级分配好。最后要求各班保教人员彼此合作协调,共同收拾好游戏场地,安排幼儿洗手,积极准备好饭桌与饭菜等。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于对教育环境进行优化,强化行为意识,严格进行训练。因此,幼儿园应为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进餐属于一种愉悦的享受,饭前应当避免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消除幼儿紧张的情绪等不良心理,引起旺盛的食欲。因此,我们需要为幼儿提供干净整洁、环境优雅、良好秩序、愉快轻松的进餐环境,在幼儿进餐过程中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消化。教师应当与保育员积极合作,做到每个工作环节很好衔接,餐前准备环节:每小班两教一保三位教师明确分工默契配合,每一个步骤做到井然有序。
保育员:将饭桌摆放好,使用干净的抹布将桌面擦干净,使用一定比例的消毒水进行擦拭,直到几分钟后使用清水擦洗一遍。再将双手使用肥皂洗净,一次发放餐具,最后帮助教师安排进餐。
教师一:安排幼儿做一些安静的放松动作,例如拇指操游戏;猜测今天要吃哪些饭菜,书派出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好处,引起幼儿吃饭的欲望;带领幼儿有序的进入洗手间使用肥皂洗干净小手。
教师二:在洗手间指导幼儿入厕、洗手,提醒幼儿使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根据标记使用自己专属的毛巾擦手。每天进餐时,保育员用专用手推车在固定位置摆放饭菜,尤其是热汤时需要注意摆放在安全位置。幼儿天性好奇和活泼,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任何事情都想要尝试,而对一些潜在的危险缺乏足够的识别能力,自律能力比较差,极容易产生伤害。因此,幼儿园应当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三)科学安排吃饭座位
我们发现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桌的小朋友有一些吃饭吃得很好,有一些吃饭吃得很慢,甚至会产生剩饭。于是,教师及时调试了幼儿吃饭的座位,科学搭配了食欲好与食欲差的幼儿,把它们安排在同一桌或者是彼此相邻的位置。如此一来吃饭速度较慢与食欲比较差的幼儿,在相邻的吃饭良好的幼儿的影响下,食欲将会被调动起来,有效增强了进餐的欲望。
(四)确保卫生消毒
对餐桌进行消毒与清洁,要求一块清水抹布和一块消毒水抹布,一张桌子搓洗一次,尽可能使用流动水清洗。保教人员需要洗净手将餐具与菜汤端上位并且分配好。幼儿椅子摆放时,要将椅边与桌边进行对齐,洗净手之后就不需要再碰椅子,避免餐桌与手再次被污染。
四、结语
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餐前管理,这也是在各项检查与评比过程中非常容易失分的环节。具体检查要求有:对餐桌严格清洁并且与幼儿同步洗手;幼儿洗手之后立刻进餐不等待;10分钟内完成整个餐前准备。但是教师在执行这些工作时,总是会手忙脚乱,幼儿也无所适从,洗后之后产生的等待更是平常之事。因此,通过对餐前管理工作不断探索,经过不断实践,希望能够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帮助幼儿积极进餐。
参考文献:
[1]钱东梅.班级精细化管理之我见―浅谈幼儿进餐[J].教育管理,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