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21 12:15: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食品科学与工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食品科学与工程

篇(1)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155-02

食品科学工程是一门集多学科为一体的边缘学科,该专业主要学习化学、生命科学、物理等学科相关知识,融合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参加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应具备基本的食品贮藏保鲜、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工程设计及相关食品资源产品的开发等能力。然而,由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覆盖面大,涉及多专业相关理论知识,仅单靠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基本很难使学生较为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中极为重要[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实验、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中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包括化学课程各类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分析课程各类实验和食品加工系列课程实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食品专业社会调查、食品工艺设计与实习、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课程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训练、食品工程与食品机械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在此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增设创新能力培养环节,主要包括科技方法训练、食品工程设计训练、食品加工工艺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大学生挑战杯等。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本专业的特点,高等院校应适当增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必修学分的比例,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食品领域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科技人才[2,3]。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

第一,实验教学环节中基础课程实验课主要涉及生物和化学专业中与食品密切相关的课程实验,如实验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目的是为学生后期专业实践基本技能及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4,5]。在基础实验课中,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增设现代实验技术相关的内容,并同专业课相结合,依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度的开设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此外,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涉及食品加工工艺流程和实验操作过程,多采用多媒体制作幻灯片或直接播放Flas和生产操作的录像片,以加强和培养学生对相应实践环节和工艺的认知程度。

第二,生产实践环节的实施过程。让学生进入各类食品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参观的形式进行认知实习,了解不同产品工艺工厂的操作步骤和流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高年级学生则主要以生产实习的形式参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具体环节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实践环节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其今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更为后期尽快适应科研与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专业基础。

第三,在课堂教学和基础性实践教学的同时,辅以课外科研训练。在高年级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可结合食品专业自身特点和本人的兴趣爱好,寻找相近食品专业方向的教师作为导师,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科研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验证性、重复性、演示性的实验教学内容所占比例较大,综合性实验较少,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教学内容还是处于“被动参与”。课堂上教师首先将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板书的形式预先放置于黑板上,然后对实验步骤和细节进行讲解。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由于预先设置了实验步骤,学生完全按部就班的照此步骤重复的实施。实验结束后,依据实验指导书和教师给出的公式完成实验结果的计算,对于实验实施的过程毫无印象,甚至连基本的溶液的配置技能都未掌握。长此以往,这种重复、被动的实验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完全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

(二)生产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工厂现代化工艺实践困难较大,许多食品厂设备相对落后,主要依据原始的人工操作实施,特别是一些现代化、自动化水平不高的地方,寻找现代化实习工厂非常困难,加之许多食品厂家和食品企业都不愿意接受学生的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而目前我国又无相关的法律条文明确要求食品工厂有接受学生实习的义务。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存在学生实习难、了解现代化生产状况难等问题。

(三)课外科研训练环节存在的问题

通过科研训练环节的实施,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食品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强化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课外科研训练环节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诸如实施科研经费有限、学生人数较多等。目前学生实施科研训练中,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学校设置的SRP训练、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和教师的项目经费等,要求学生以团队或小组的形式参与。由于学生数量过多,资助经费有限,只能有少数学生获得资助参与课外科研训练,另外这些获得资助的学生在进行分组训练过程中,还存在主要负责人实施而其他学生消极对待等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有效实施课外科研训练。

(四)实践教学师资不够充足

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学历水平偏低、技能水平不高、实验系列人员待遇较差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长期被忽视,致使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稳,整体素质不高,缺乏。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施建议

(一)构建合理的实践体系

根据食品行业人才市场的要求,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对食品行业需要的人才情况进行分析调研,体现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建立现阶段实践课程体系。将传统的“学科本位”转变为适应现代化本科教育的“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此外,将各门课程设计、实习与综合实验分布于第4到第8学期,与相应课程结合实施,没有单独安排集中教学实践,主要考虑到学生结合相应的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应用,可以对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在第6到第8学期,设置一些小学期,主要针对目前出现的食品加工现代化技术领域让学生实施调查,目的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培养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采样,结合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原料进行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提高其对于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而且可以使其充分地认识到食品加工技术及食品企业经济效益和声誉的重要性。

(二)加强学生与企业的关系

利用学校、老师、学生等一些社会关系联系实习单位,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假期到指定企业打工,加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校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与相关的食品企/事业单位合作交流,及时获取企业的第一手信息,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企/事业单位发展和改革的需要设置专业和相应的专业课程,并按照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培养学生,使学校在食品专业建设和调整、实践岗位的推荐等方面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同时带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和招生工作。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可以找到自身所需技术人才,解决了毕业生多而企业招不到人却人才紧缺的矛盾,使企业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理念,从而形成互动式交流合作方式,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此机制优化的同时也可充分提高其实践操作的能力。

(三)针对设立的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进行定期检查、评价

每组各成员必须有详细的试验记录,课题结束后以各科研组为单位进行答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外科研训练中受益。

(四)加强实验系列队伍建设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是学校整个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室工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整体素质水平,且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关系到学生实验水平和技能及专业实验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好,教学实验保障有力,科研实验技术精湛,学科建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良好的实验技术队伍,既是学院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校创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适度加强实验系列人才待遇,确认实验师技术队伍同是我校人才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才能够充分发挥实验系列人才的积极性,使其在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培养自身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并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利用效果,才能开拓、设计新实验,辅助于教师的教学实施和科研项目的完成。在实施完成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现有实践教学人才的建设,并逐年引进高层次实验技术人员,并对其进行定点定期培训,加强培训精密仪器的操作与维护程序。

四、总结

突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就要强化实践教学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和实验系列队伍的建设,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做到实践和教学的相互统一,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升华,并通过反复熟练的基本技能的培训和科研训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创造性。总之,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教学、科研所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培养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实践教学实施与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还应该大胆探索,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陶勇芳.关于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1.

[2]周文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3):311-313.

篇(2)

1.1双语教学师资问题

双语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师资问题,双语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雄厚的英语功底。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师往往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平,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师往往又不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因此,师资问题是困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也是双语教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2双语教学教材问题

教材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主要依据,双语教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目前,双语教材的主要来源是:①引进国外的专业教材;②使用国内自编的专业课英文版教材。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我国的科技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很多理论都是借鉴于他们的经验,因此如果能用他们的原版教材,那么学到的理论会更加真实精确。然而,国外原版的专业教材一方面难懂,另一方面价格昂贵。教材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开展。

1.3双语教学对象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即学生应该是教学的学习主体,所以双语教学的对象也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目前,多数本科生学了十多年英语既听不懂,更不会说,读专业英文资料也很少,这些特点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尤甚。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是英语能力,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的综合运用,而很多食品专业的学生哑巴英语情况仍未改观,学生听说能力差增加了授课难度,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有畏难情绪,这也极大妨碍了食品专业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1.4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问题

教学方法的选取对于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如果用在食品专业双语教学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不能及时把接受状态反馈给老师,学生不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等。如何选择适合的双语教学方法,也是食品专业双语教学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目前,虽然有些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些课程上用了双语教学,可考核方式上依然和普通课程相似,换汤不换药,不能有效和真实反映双语教学的效果,不能真实评价学生掌握双语的程度,因此考核方式也是限制食品专业双语教学发展的因素之一。

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探索

食品专业双语教学目前还是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大都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教学理论可供参考,至于该专业双语教学应该如何进行,还需要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来探索,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是食品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

2.1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既是教学这项活动的策划者,同时也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引导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因此,教师自身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最终质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穿插英文专业词汇,而是需要任课教师能用流利的英文来授课以及进行课堂互动,这对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及口语的表达能力要求很高。也就是说,教师的英语水平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阎。对此,则需要学校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去培养教学力量较强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然而,在我国双语教学首先遭遇的瓶颈问题就是师资力量薄弱问。尽管很多教师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用外语授课能力欠缺,不能熟练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无疑会影响教学效果,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针对此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食品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①吸收具有较强外语能力和深厚专业知识的海外留学背景的人员,这类人员是提高双语教学师资力量最直接和重要的途径;②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学校有计划地对优秀教师进行专门双语培训,选派食品专业优秀的教师赴国外学习、访问或工作,加强校际和国际交流,进而有效地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2.2学生的积极性是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

学生是双语教学的学习主体,同时也是双语教学质量的体现者。学生对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阴。由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各学科的专业英语与平常所学的公共英语差别很大,再加上食品专业相当一部分学生本身公共英语的水平就不够高,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在进行双语教学时缺乏自信,害怕听不懂、学不会,更担心考试不及格。实行双语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确双语教学的含义和目的。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参与双语教学的愿望。与此同时,学生应积极参与其中,即使教师教学水平再高,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参与,课下不复习,双语教学也难以取得很好成效。

2.3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受体,评价主体教学的优劣是要通过受体掌握的好坏来决定的,而主体要想对受体起作用还需要一个联系二者的纽带,这个纽带就是双语教学的教材,它是主体教师和受体学生之间实现对等顺畅交流的平台。这个交流平台对双语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食品工业的发展来看,国内外有相当大的差距,前沿在国外,因此双语教材的选择应对照国外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发展状况和实践效果,强调基础性、时代性、应用性的协调统一。为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教育部要求尽量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并且应该是近年出版的、在国际上使用广泛、权威性的、内容简明、结构合理、图文并茂、语言简练流畅、适合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阅读的教材叽

2.4双语教学方式

由于双语教学离不开用外语讲授专业的知识和理论,甚至是抽象的概念,因此双语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与一般的课程有所不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老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通过语言、文字、图像、视频的结合,多方位、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外语口语能力,将无法用语言讲解清楚的内容直接形象地展现出来,增加课堂的信息量。除了老师教授外,在课堂上还可以增设课堂专题讨论环节。如老师针对讲授重点内容,给出一个主题,鼓励学生用英文围绕该主题展开讨论。该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强化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培养学生专业外语思维、表达和交流能力,切实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2.5考核方法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方法,因而考核方式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核课程不但有笔试部分,还应该有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课上认真听讲,课后仔细复习,所以应该由出勤率、上课纪律、作业、课堂讨论、平时测验几部分组成。笔试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对食品专业双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笔试的题目可以采用双语命题方式,根据课程要求、授课内容和试题特点可采用开卷、闭卷或者二者相结合的形式,试题结构应该比较灵活。

篇(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食品的加工贮藏与食品安全卫生的学科,是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科学与工业工程的重要桥梁。

篇(4)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食品产业的未来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优良的工程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擅长发现并解决食品科学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高食品工程产业国际竞争力、引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型技术人才[1-2]。在培养过程中的最后环节是毕业设计,需要根据食品加工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提供设计说明,是考查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高质量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作为工科专业之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非常注重优良工程素质的培养,其中“食品工程CAD”作为专业选修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制图”和“机械工程基础”的工程类衔接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在计算机制图与食品工艺设计、食品机械设备设计之间知识的衔接方面得以灵活运用。课程针对即将进行毕业设计的大四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开展教学,为其通过工程制图来完成毕业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直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抓手进行教学改革,重视企业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根据企业需求调研结果,从2007 年开始梳理了整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了仔细分析,从中总结出各阶段课程学习对毕业设计成绩的贡献率,结果显示选修“食品工程CAD”课程的学生,其毕业设计的成绩显著高于未选修者。“食品工程CAD”课程采用课堂授课与上机练习结合方式教学,将课程分成食品机械制图基本知识、食品设备通用部件零件图的制图、生物反应器罐体的设计与制图、食品工程工艺流程图的设计与制图、管道布置图的制图、挤压生产豆渣纤维成套设备设计与装备绘制等6 个部分。特别是课程的第4 部分和第6 部分,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从科研的工程设计思路、工艺的制定、设备的设计、设备制图、制图技巧等方面详尽剖析,学生进行仿真设计和实践,使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1 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毕业设计中计算机绘图能力不强

对于本专业学生而言,毕业设计内容大多集中在某一食品产品的开发和进行生产线设计,需要进行食品产品开发的工艺研究,还要绘制工艺流程图、车间平面布置图和管道布置图等[3]。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图纸时,大多采用AutoCAD绘图软件。由于“食品工程CAD”为选修课,选修过课程的学生图面质量基本符合工程制图的标准。但是,对于部分未选过该课程学生来说,虽然在大一时学习过工程制图,也进行过CAD上机练习,上机学时过少,到毕业设计的大四阶段也基本忘记,导致对软件基本指令使用不熟练,不能充分发挥软件的功能,画图耗时长,图纸中错误多[4]。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 图层设置不合理,线型和线条粗细设置随意,致使后期出现问题时修改繁琐;② 图样样式设置不规范,表现在样式位置和规格不规范,图形比例不协调,设置类型随意;③ 绘图方法不合理,不会使用高效的绘图技巧,导致绘图耗时较长、效率低下。

1.2 工艺流程图绘制不规范

食品工艺流程图的绘制,一般指的是绘制加工工艺过程中的物料流程图,是以图形与表格结合的形式来反映设计及计算某些结果的图样。图样采用展开图形式,按工艺流程顺序,由左至右画出一系列设备图形,并配以物料流程线和必要的标注与说明,一般由设备示意图、物料流程线、标注和图例、标题栏及设备一览表组成。从毕业设计图纸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 设备示意图绘制过于简单,从外形轮廓上看不能反映设备的特征;② 流程管线和流向箭头画法不符合规定,物料管线一般用粗实线画出,动力管线一般用中粗实线或细实线画出,同时管线用箭头表示物料的流向;③ 图纸标注不符合标准,主要是标注字体、线型、大小和颜色等随意设置,导致图纸混乱,影响图纸视觉效果。

1.3 不熟悉绘图国家标准

规范的图纸才能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意图传达给工程技术人员,这就需要设计者严格按照制图标准进行绘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虽说大一上学期会学习工程制图课题,但是由于后续无练习和实践环节,导致毕业设计过程中,有关制图的标准和知识都已经遗忘。“食品工程CAD”是在大三学习,由于其为选修课,对于未选修的学生而言,很难根据自己的知识画出一套完全合乎标准的图纸。工程图样是工程界的技术语言,而不符合制图标准的图样很难与其他工程技术实施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2 基于上述问题的教学改革方法

2.1 强化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

“食品工程CAD”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学习者而言,需要对所学知识不断练习巩固和应用,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绘图本领,提高绘图能力。“食品工程CAD”课程,是在学生大一学习了工程制图基础上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工程CAD语言进行食品工程设计的技能。大一虽然学习了CAD制图,大三前没有进行任何实践应用,也基本遗忘。因此,在第一节课安排了食品机械制图基本知识、食品设备通用部件零件图的制图的上机训练。在教学过程,针对制图目标,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绘图,而非机械地重复教师的绘图步骤。此外,在基本图形绘制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先根据目标图形绘图,教师再提供参考画法,加深其印象;另一方面针对同一图形,让不同画法的学生进行讲解演示直播,然后让学生针对不同画法进行讨论,总结不同画法的优缺点,进而选择和掌握更高效的绘图方法。

2.2 强调国家标准的作用

国家标准在图幅、文字、标注、符号、图线等方面都做了详尽的描述。课程的第二讲中,以教师的科研成果为例开发出“生物反应器罐体的设计与制图”一讲,在讲述开发思路后,结合国家标准重点讲解生物反应器罐体总装图的绘制过程和方法。首先,讲解国家标准在绘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标准具体内容,包括绘图过程中常见的尺寸标注、图线设置和绘图环境等;其次,针对国家标准的具体内容,设计典型的绘图目标,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加深对国家标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在平时上机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制图国家标准的重要性,不断加深和强化国家标准的应用,养成良好的绘图习惯,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后续绘图工作等打下基础。

2.3 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135-02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今天,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在各方面的差异也越来越大。高中时代学习模式结束后,新生将面临新的管理模式、学习和生活环境,如何抓好新生入学后的“早期教育”,让其尽快了解所学专业性质,建立所学专业基本概念,宏观了解专业历史沿革、发展前沿、学术及社会价值,主动、自觉地进入学习生活中,找到个人发展的正确方向,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挑战[1,2]。

学科与专业导论课程是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就业教育等融为一体的课程,旨在帮助新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的学习内容、专业的核心思想、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早期教育”手段[3]。增设该门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工程中一项极具创新性的改革措施,近年来已在部分高校悄然施行,并渐已引起关注。当前全国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有219所,但将学科与专业导论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的学校不是很多,仅有如华南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等[1,2]。这些学校该门课程的开设,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食品工程并非一个基础性的专业,而是一个应用型的专业,不仅需要我们拥有最基础的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实验和实践,食品工程的内容牵涉到食品的加工、综合利用及保存,另还有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目前我省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校尚未开设该门课程。该课程就目前而言在江西省仍属建设中的尚未成型的课程。

我校食品学院从2014年起,针对大一新生开始开设学科与专业导论课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些问题。本文将结合实践,谈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在我校开展的情况。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内容设置

根据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规划,并参考其他教学单位的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学时和学分等方面的安排,制定了本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大纲。该课程校内安排16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2课时,实践教学4课时。校外安排工厂实习1次。

该课程理论教学采用“名师讲座”的教学法,由食品学院院长亲自授课。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本专业概况介绍;本专业培养体系与学习目标讲解;本专业的学习方法介绍;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大学生活规划指导[4,5]。

(一)专业概况介绍

从国内食品工业现状开始学习,结合国外食品工业现状,使学生在了解食品工业的基本情况的前提下,进入本专业情况的学习。首先介绍本专业的概念、发展历史,与相关专业的区别与联系,专业地位、意义及专业特点等。其次,介绍了本学校和本学院的基本概况和专业设置情况,让学生对本校本专业发展的历史、特色、发展前景有较深的了解。

(二)专业培养体系与学习目标

首先提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与素质;然后,详细介绍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了解大学四年中每个学期所学课程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课程,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内涵;最后,介绍基础课、专业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并对学生选修课的正确选择进行指导。

(三)学习方法

介绍本专业知识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如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等。重点介绍与本专业相关的网站,如食品伙伴网、小木虫学术论坛等。

(四)就业指导

首先,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明确学习的目标。介绍我校学院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实习基地。然后,向学生介绍历届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如去了哪些地方、哪些企业、目前现状等。对杰出校友做重点介绍和推荐。最后,分析食品行业的社会需求,提前让学生感知本专业发展方向,了解食品行业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

(五)大学生活安排

在如何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如何合理掌控大学的时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大学阶段目标的制定与学习的规划。

由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实验学科。该门课程由校内、校外两部分构成。其中校内实践部分,安排参观学院中心实验室,让学生了解学院的实验条件,认识本专业的学科性质,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兴趣。校外实践部分,如安排参观阳光乳业公司,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实验室参观的基础上,实地考察工厂的生产情况,提前感受工作后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

本课程属于专业方向引导课程,在讲授该课程时,应根据学科的发展趋势及经济发展的需求,选取教材中重点、热点及关键、前沿的课程内容进行详细地讲解,以理论教学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专题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展开课程内容讲解。专题具有针对性,能使学生通过对特殊的、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训练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较短的时期内,加大了重点资料的信息量。学生也可以在重点学习中接触前沿,触类旁通,并能举一反三地构建知识体系及学科系统。

本课程结束时,采取让学生撰写与课程相应的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论文评定成绩后,结合前面的平时成绩,评定最终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含上课出勤、平时作业、上课发言等)。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效果

对于在本校食品学院首次开设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效果良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内涵;国内外相关领域专业发展、生产和科研概括;本专业内各学科的关系、教学计划及知识体系的安排;以及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等。大部分同学在学习完该门课程后,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理性的认识和规划。

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展望

由于该课程在本校食品学院是首次开设,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新生还没有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他们对课程中的一些概念不理解,对一些知识点较陌生,以专业案例法展开教学时,会使学生理解得不清晰。本次课程由1名教师授课,带给学生的知识面等较为单调。在校内实践教学部分,仅仅采取的形式是参观实验室,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全身心投入,参观效果较差。

总之,通过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的实践,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我们准备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推广,针对在课程开设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逐步将其完善,比如,在直接案例教学之前,可以安排1个课时作为专业概念、专业热点的普及;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面,采取多元化的形式,让更多有经验的名师参与其中;在校内实践部分,可以安排一个综合入门实验,在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同时,也动手感受一下实验的技能。希望在不远的将来,食品专业导论课在我校食品学院能越开越好,在江西省开设食品专业的高校中能普及。

参考文献:

[1]姜松,崔恒林,朱帜,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8(181):84-87.

[2]冯向阳,邝兆明.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设置“专业导论课”意义和方法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8,24(12):1191-1194.

篇(6)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3级本科生教学实习分汉中区和宝鸡区两区进行,共参观了XX建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XX春光油脂有限公司、XX汉中汉王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汉中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XX三粮液酒业有限公司、XXXX县天元面粉有限责任公司、XX汉中定军山绿茶有限责任公司,XX西凤酒公司、宝鸡啤酒厂、爱姆食品公司、惠民乳品厂、恒兴果汁厂等12家食品加工企业,覆盖了粮油加工、保健药品制造、白酒酿造、方便面生产、乳制品生产、肉制品加工、速冻食品、传统腌制品、调味品以及茶叶生产等内容。通过食品企业参观实习和食品企业领导的现身说法加深了学生对食品生产及市场竞争严酷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了真正的现场教育。食品企业参观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走上社会前的知识和心理准备的重要阶段,参观XX建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XX春光油脂有限公司、XX汉中汉王米业有限责任公司、XX三粮液酒业有限公司、XX汉中定军山绿茶有限责任公司,爱姆食品公司、惠民乳品厂、恒兴果汁厂的等优秀食品加工激发了学生从事食品生产的信心和兴趣,XX市酱货场等传统腌制品和调味品生产使学生充分认识了传统食品的魅力。

通过实习,通过与经理和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了书本知识是实践生产的结晶成果,只有真正学好了书本知识,在实践中,才能随机应变,为以后工作确定了发展方向,坚定了信心。

通过实习,对我国各种食品的生产流水线有了更详尽的认识,对于稻谷制米、小麦制粉、油脂提取以及精练和深加工、淀粉制糖、乳制品生产、肉制品加工、速冻食品、传统腌制品、调味品以及茶叶生产等工艺流程有了更全面系统的学习,对于生产中实际用到的机械设备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但本次实习内容多时间紧,又恰逢省质检对XX县区相关企业进行质检、XX市进行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加之XX市相关企业接待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学生人数较多等原因,为实习带来了无法事先预测的困难,这就使得各实习区第二批学生实习计划一变再变,实习效果不尽理想,但在全体指导教师努力和学生的通力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实习的全部任务。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讲究卫生,遵守实习纪律,认真听取讲解,积极思考和提问,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对这一时间环节的重视。特别在XX县区实习,学生的实习态度得到了相关企业领导的首肯,表示欢迎同学到企业去工作、学习。只是因为学生人数多,生产车间嘈杂,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听清讲解内容,看和听不能很好地兼顾,使实习效果受到影响。

篇(7)

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于本科教学中一个独立的环节,但与课堂教学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其进行改革要从课程体系上入手,逐步完善教学体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

首先,我们应把握三本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基础功底相对差一些,特别是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也不够积极。因此,根据学生整体情况适当调整专业理论课的学时,削枝强干,给学生更多实践的空间。在具体安排上,把与实践联系紧密的理论内容拿到实验室去授课,直接以理论指导实验,再以实验验证理论,使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其次,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以及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使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始终保持在全学程的30%以上。硬件建设作为高校评估的一项硬性指标已经被高校重视起来,但大部分高校对软件的投入相对较少。对于工科的实践教学,开发、购买现代化工厂工艺技术方面的光盘或实验教学课件可以说是对学生工厂实习的一个有效补充。学生通过对动手实验操作、观看现代化工厂生产工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实地去工厂实践、毕业论文等这一套系统的实践链的应用,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明确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最后,教学计划应重点体现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科研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有效手段,科研训练目标要清楚地体现在教学计划中。除此,随之要建立、建全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不能使科研训练形式化。具体可采取高年级导师制,让学生在逐步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水平与实验操作技能。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按计划进行,也可以根据导师的课题需要选择在寒、暑假期进行,或者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等。

二、创新现代教学模式

教学顾名思义即指“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更要重视“学”。要实现教学相长,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讲授、轻研讨的三大弊病,推行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整体特点、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的内容,教师要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资源,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实施研究性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转变到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观上,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改革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建构“发散启迪式”教法、学法体系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体系,创设平等、自由、宽松的教学互动平台,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不但乐学而且好学,激发其创新的内动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大胆设想的良好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学生开放实验室

食品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最基本的是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其方向是增加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当前,高校的实验课学时一般是2~3小时,要在这个时间内开设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有些困难。对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除开设实验课外,再增加课程的实习。在实验课上,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在具体实施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全过程,准备实验,记录注意事项,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写出实验报告以及实验小结,注意在上交实验报告时要同时附上原始记录、分析讨论的参考文献等。实习一般以综合性的实验为主,老师确定课程的实习方向,学生也可以自主制定实习内容,但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脱离教学内容或内容设置很肤浅,实习共分为6个阶段:确定方案、试验、总结、提高试验、总结完善。在具体实施上,先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出方案、自己动手配制试剂,然后再进行操作;如果是工艺课实习,还要对工艺步骤以及参数进行研究,对产品品质进行分析,对实验成本以及大规模化生产成本进行分析、比较等,从侧面对此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预测。

四、加强社会实践基地联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产、学、研一体化已成为世界性发展的趋势,高等教育也从专业培养人才转变为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相关的生产厂家及科研机构建立联系,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学校为企业、研究机构输送人才,提供技术上的服务,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企业、研究机构为学生提供参观、实习的基地,同时加强学生校外实践的管理与指导,通过校内外有效的结合培养与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科研能力。

五、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大都是以固定的模式进行,采用统一内容、统一形式与统一答案,忽视了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兴趣爱好、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统一的考试模式无疑会压制或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挖掘、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讲,死板、单一的考试模式阻碍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被现代社会所淘汰。因此,改革与创新传统的考试模式、创新多样化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与方法尤为重要,首先考试形式、方式要多样化,采取闭卷与开卷、口试与笔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展示平台。考试题型以综合题为主,简答题、论述题等主观类型的题目可适当加大比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能力考核方面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发挥的机会。改革考试内容与形式要提前做好基础的工作,如制定考试大纲、试题库与考试评价标准,建全考试工作细则,规范考试工作流程,保证评分的公平、公正。除此,改革考试模式还要改变学生的考试观念,使学生以主人翁姿态进入考试改革的大潮中。只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一定会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大力推进食品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之,食品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教学研究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大胆探索与创新,逐步完善教学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张剑,李梦琴,冯勤,艾志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7,(06).

篇(8)

铜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2012年新增本科专业,在学校走应用转型的背景之下,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学业导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的原则[1-2],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人才

根据相关市场调研、市场需求分析、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结合学校、本专业定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进行了调整,引入了创业教育理念和课程,人才培养方案更加体现本专业“重能力、重实践、重应用”的特色,侧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具体调整情况:人才培养目标由培养“具备食品科学、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加工与保藏、食品企业管理、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的领域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分析检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质量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向培养“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及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转变,最后形成了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食品学科专业基础坚实、实践能力较强、人格品质健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相结合的“3+1”人才培养模式,“3”为3年基础学习阶段以学校培养为主,“1”为累计1年在企事业单位学习和各类实习、实训等,着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优化课程体系,删减了“茶学、食品发酵工艺学、现代生物技术概论、食品免疫学、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保留“食品企业管理”课程,只是教学形式由校内教师讲解改变为邀请企业专家做讲座的形式进行,增加了“专业劳动课、食品加工与贮藏实习实训、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工厂设计、生产实习、学术讲座”,其中部分为必修课,部分为选修课,缩减了部分课程的学时,实践课程体系更加侧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形成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课内环节和课外环节相结合、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合理的课程体系将有力地支持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逐步形成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并重,抓住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两个环节,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锻炼学生多种能力[3]。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显著提高,表现为学习成绩提高、考证率提高、就业效果较好,另一方面,教师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表现为课堂授课效果趋于更好、教学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增多。

2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课程建设

根据该专业的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升课程建设。该专业首先及时了解地方食品产业的技术需求及取得的新成果,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剔除无用知识,使教学内容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其次,注重改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特别在应用性、工程性以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积极推进“项目驱动型”和“任务型驱动”的实施[4]。在专业课中,以项目实践作为整个课程主线,通过项目实践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还提高应用能力。“任务驱动型”让学生带着任务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并通过汇报总结作为任务的考核,以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5]。再次,在课程体系的优化过程中,该专业团队有效利用地方资源,把企业案例带到课堂上来,把课堂放到企业中去,将产教结合落到实处,有效搭建课程体系的外部环境。该专业团队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深入企业、基地学习锻炼,形成系统的实践锻炼体系,有效地完善了理论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巩固专业课程内部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建立以《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工厂设计》为主干的课程体系。此外,在设置合理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校内工程实训,通过两个人合作完成产品生产线设计,从前期调研到生产线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等知识的掌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从2013年开始,该专业以结合学校实施的学生科研课题为契机,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重点以课外教学环节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学生课外实践教育专项活动,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将大学生创业活动作为课外专业实践的延伸,逐步渗透创业教育理念,探索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最佳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效果显著。2013年以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级学生科研课题数由2项增加至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并结题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学生参与数累计不少于80人次。此外,积极参与教师课题,提升实践能力。截至2016年7月,学生参加科研课题、创新创业活动,目前已开发出10多种新产品,如灰豆腐、刺葡萄酒、薇菜干、即食薇菜、天麻片等,学生发表科研论文达7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发明专利公开10项。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普遍反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文笔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是锻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4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提升学生专业认知度

为响应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号召,展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魅力,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让更多的人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和展示学生综合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人际沟通技巧和处事应变能力等职业素养,将专业知识与校园文化活动融为一体。2014年5月和2015年9月,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活动期间分发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法规500册,野生香菇有关知识600册,安全饮食注意事项500册,新食品安全法宣传300册,进行啤酒品鉴和营养配餐大赛等活动、展示了家乡特色食品以及在实验室制作的面包、葡萄酒、饼干、蛋糕、灰豆腐、酸奶等产品,活动影响覆盖铜仁学院、铜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铜仁市工业园区的碧美园食品有限公司等。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展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通过开展一年一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不断完善活动内容,以自主开发的产品为特色,不断激发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和参与活动,产生“需求学习”及“需求能力锻炼”的动力,提高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被动锻炼的状态。近几年,学生参与一年一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的热情十分高涨,学生参与率达应届人数的95%以上。一年一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的举办,为学生成果展示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平台,让学生通过活动的筹备与开展,全程参与其中,将所学的专业应用于活动中,充分展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意义所在。

5密切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内外结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

为紧密对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业链建设及其需求,建立校企合作、内外结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该专业与铜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农夫山泉(贵州)武陵山饮料有限公司、遵义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等开展产学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专业性人才和专业技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针对食品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创新课题和学生岗位需求,为学生见习实习提供保障。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企业需要开展的研发项目与所要开发新产品的案例,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传统的教学实践环节改革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实践与基本教学环节无缝结合[6]。企业参与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讨论,企业负责人提出要增设“食品营销学”“食品加工企业管理”“公文写作”等课程,从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发展现状等方面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制定提供了建议。

6实施实习质量监控模式,积极推动学生就业

结合该专业“3+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四即将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企事业单位实习。为了更好的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确保学生更好就业,本专业实施了实习质量监控模式。学生的实习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首先要了解实习单位情况、实习目的意义以及实习的目标[7]。此外,学生每周需要定期向校内导师以实习周志的形式从实习部门、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收获与体会、下一周计划等方面汇报实习情况。校内导师通过学生的实习周志,根据实习的具体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给学生进一步实习提建议与方向,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习岗位的要求,更好地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以期提升学生就业实力。通过实施学生实习质量监督制度,首先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指导下进行生产实习等,学生实习效果显著。例如,学生在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实习,通过与企业导师、学校导师沟通,对方便面出厂指标的测定方法的确定、生产管理、产品配方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等多次反映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扎实,特别愿意接收本专业学生成为他们企业的员工;其次,在贵州龙膳食坊食品有限公司实习的学生,连夜加班制作拟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月饼,任劳任怨,肯吃苦,甚至有的学生连续两天没有休息,通过不断努力,和公司其他成员一起完成了公司任务,并获得了“企业特别贡献奖”;再次,在六盘水美味园食品有限公司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得到连续3次加薪,现已成为该企业的技术骨干。

7结语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创业实践、专业特色活动、校企合作、实习质量监控模式等方面探讨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期寻求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牛广财,杨宏志,王宪青,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食品与机械,2013(5):270-272.

[2]雷颂,王伯华,贺江,等.转型发展期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9):265-266.

[3]辛志宏,董洋,徐幸莲,等.“复合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6(4):30-35.

[4]李刚凤,闫莉莉,朱苗,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5(6):73-75.

[5]冯雪莲.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师,2016(17):28-31.

篇(9)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食品学科所依托于食品工业,而目前食品工业不仅是中国的第一大产业, 更是世界的第一大产业。目前随着食品工业逐渐由传统食品工业到现代食品工业的转变,食品生产中使用的装备和技术正逐步智能化、自动化,气调贮藏、速冻技术、低温保鲜、超高温瞬时灭菌、超临界提取以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将促使食品工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毕业生,成为了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各高等院校面临的重大挑战。

1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食品科学学科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中央大学创办的农产与制造学科。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农产品储运与加工、制糖工程、食品卫生与检验、水产品贮藏与加工、粮油贮藏、粮食工程、油脂工程、冷冻冷藏工程、食品分析与检验、烟草工程、蜂学(部分)等13个专业方向都统一在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名下,这个专业包括了食品工业的各领域。

目前,我国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共217所,主要分布在农业、工科、工商等院校中,高等校院分布的所在省、市超过30个,其中有硕士授予点的高等院校有100多所,有博士授予点的院校有24所。从近几年国内院校的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来看,进入食品生产企业的本科毕业生不到50%,一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攻读硕士研究生,一部分进入与食品相关的科研机构或事业单位,还有少部分毕业生就业的单位与食品专业没有太大关系,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呈现多样化趋势。

2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鲜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工学与农学双重学科性质特征。“重科学,轻工程”的倾向严重,与目前食品行业的需求存在差距。

2.2课程设置不完善。在课程设置中,工程类的课程占的比例很小,从而无法将这些工程学科与传统食品学科进行交叉。

2.3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对食品企业中普遍应用的加工及检测技术了解很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存在很大不足。

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当代教育精神,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使本专业的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鲜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为理论基础,学习食品的开发、贮藏、加工、营养、卫生与安全等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本专业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求,从事工艺与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与销售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从优化课程体系入手,优化课程设计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环节。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多年的发展中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不断的加强食品基础理论、优化本科课程结构、增设经济管理和人文社科类课程、拓宽知识口径, 坚持素质、知识、能力相协调,激励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公共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设立的核心课程有:工程制图、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以及食品安全与卫生等课程。同时学院间共同开设多门选修课,启发学生广泛学习各种领域和学科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不同的思想方式和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致力培养技术管理综合型人才

3.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密不可分,既可以提高工程实践技能,又可以引导学生开拓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物理实验、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实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等。在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的200.5学分中,理论教学155学分,实践创新环节需要45.5学分。实践创新环节中要求学生进行4周的基础训练、17.5周的学科专业实践、18周的毕业综合实践和6周的第二课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科研实践、、听学术报告)。学校依托滨海新区这一快速发展的平台,与滨海新区内雀巢公司、康师傅公司、百事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知名企业进行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使本专业学生可以有机会去企业实习,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只有明确培养目标、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形势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历史使命。

篇(10)

1.2改革实验教学课堂组织与教学方式有道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往传统实验教学是集中授课与操作,实验前教师讲解实验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分组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该法可以作为基础层次和综合层次项目训练时提高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组织方式。实验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创新和设计能力。③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增设能力提升层次的创新设计性实验。该类实验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兴趣来选择或设计自己的实验项目,具有较强的探索创新性,并可能存在实验结果的未知性,采用集中实验模式完全不能满足该类教学需要,只有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即在时间开放、仪器设备开放和实验内容开放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工程设计能力。不管是集中实验还是开放实验,都需要有效的项目组织实施。三层次实验项目都应设定必做项目和选做项目,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教学和相关文献资料,书写实验项目、主要试剂配制、操作步骤、所需相关设备与操作方法等内容,实验前进行抽问回答,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后,方可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观察记录学生操作行为、实验记录情况以及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等。实验完后,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实验报告,指导教师抽阅实验报告,并对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完善实验教学综合考核内容与方式

目前,实验报告和形式化的实验技能抽测,是大部分高校实验教学的考核模式。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难以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实验教学考核模式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一个实验项目涉及实验目的意义、原理、操作、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内容的考核,范围较广,因此需要同时考核平时成绩(60%~70%)和期末成绩(30%~40%)。平时成绩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考核:(1)课前预习与实验了解情况考核(15分),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过程;(2)实验操作考核(55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与科学实验素质;(3)实验报告考核(25分),提高学生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纪律卫生考核(5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与良好的实验习惯。笔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意义、原理、实验装置、操作步骤、计算公式、误差分析和绘制图表等;操作考试内容可以节选教材上的必做或选做实验,也可以是没有学过,但可以运用所学理论和掌握的实验技能等可以顺利地完成的实验。④⑤

上一篇: 远程教育培训计划 下一篇: 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