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4 15:25: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学教育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学教育论文

篇(1)

美育一词产生于西方,是审美与教育的合称。直到18世纪中叶,德国的鲍姆加通才给美学命名。他创造了一个新词“Aesthetica”去称谓这门学科。[1]在中国,早在孔子就提出了并建立儒家美育的基本形态,继而孟子又从人性的角度,提出了共同的美感问题、人格美的培养问题、审美的社会功能问题。到了近现代的,他认为“美育是世界观教育的唯一途径”。[2]

(二)审美教育的概念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美育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发掘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审美话题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其审美话题可细分为十类:化学物质美、化学结构美、化学变化美、化学实验美、化学理论美、化学用语美、化学史美、化学教学艺术美、化学实用美、化学科学家的思想美和人生美。

(二)化学教育的审美性

对于美育的传播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诗意,进行美的教学,掌握正确的教学策略。根据教材中化学美内容的多少,可以采取相对集中或相对分散的化学美教育形式。在追求化学美的同时,美育也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中。教学内容美表现为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内容的科学性;适应时展的要求,具有内容的新颖性;要注重教学内容内在的有机结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让学生在学习优秀的科学文化时,也愉悦的享受课堂的多姿多彩。由被动化主动。教学结构美。主要指教学过程各环节有机结合、和谐统一。教学过程有序性、系统性、整体性是教学结构美的核心。这样让繁杂的知识系统优化的排列在一起,由浅到深,由简到易,层层递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带来美的享受。教学情感美和语言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对于美的事物会引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鸣,要带有感情和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了解学生,寻找闪光点,培养其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中学化学审美教学的注意事项

篇(2)

中学生处于12岁至15岁的青春期阶段,特别是男生对体育课非常感兴趣。男生经常一到体育课,都迅速到操场集合,但是男生在上文化的时候则兴趣比较低。女生恰巧相反。女生不爱上体育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男生好动,女生好静。在课余时间女生更喜欢看小说、画画、唱歌等文艺活动,对体育的兴趣不高。2.体育课上的活动项目女生不喜欢,体育课一般就是跑步、跳远、跳高,这些女生都不喜欢,女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则是跳皮筋和踢毽子,但是这类项目在体育课上没有。3应试教育下,借用体育课学习语文、数学,在北京中考中,体育分数只有30分,一般都能够得20分以上,所以即使体育优等生和差等生的分数开不来距离,但是语文、数学、英语则不同,均是120分的满分,这类优等生和差等生的分类距离则差很多,所以不仅是女生,男生也会借用体育课来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男生喜欢的体育项目。首先是篮球,很多男生都非常喜欢打篮球,看球赛;其次是足球,足球对场地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也只是大家踢得玩玩,不会按着非常标准规则来判定,但是可以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减轻学习压力等好处。除此之外,还有街舞、体育等运动。可以看出来,男生喜欢的运动都是有一定的技巧性和难度性,但是中学体育课上的项目则是单调无味的。

(二)中学体育教育的缺点

不同的体育项目训练不同的技能。例如长跑以训练学生的耐力为主,短跑以训练学生的爆发力为主,舞蹈以训练学生的协调性为主。每种体育项目都能够训练学生不同的能力,但是现今中学体育教学几乎以田径和体操为主,田径是跑步、跳远、三级跳等项目,体操则是练习上午时期的课间操。对于中学生每天上午做课间操这点我还是非常肯定的,这样可以良好的训练中学生的素质,但是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还是训练体操,则显得有些乏味。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说,田径和体操的确可以非常好的训练学生的能力,同时田径和体操对空间的要求不高,也不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其它球技运动容易对学生造成身体伤害。

二、对体育教育的改进

(一)增加体育教学项目

除了田径和体操之外,学校可以增加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竞技类项目。增加体育项目的多样化,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特别是增加女生喜欢的项目,或者购买皮筋、毽子,让女生自己发挥,让中学生,特别是女生运动起来。学校还应该安排教师教授学生这些竞技类运动,男生可以教授篮球、足球,女生教授羽毛球、乒乓球。虽然街舞、武术、舞蹈也可以运用到中学体育教学当中,但是目前实施难度比较大,全国也没有几家中学将这些体育项目运用到中学教学当中,反而大学当中运用了不少。所以目前,在中学当中我们应该教授好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这类有优势的项目。

(二)进行时间合理划分

篇(3)

美国中学数学教育更注重数学思想思维方法、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具备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样的教学理念也一直贯穿于美国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比如当讲到函数概念时,不是单纯生硬地告诉学生y=(fx)是一个函数、有定义域、值域等理论化、概念性的东西,而是告诉学生函数是一种关系,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函数来表示、分析、解决,使学生能够建立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中实际情境的联系。相比之下,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更加强调数学知识概念本身的扎实理解与掌握,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很难真正运用数学工具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形式

在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发挥了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按照课程标准与考试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主导教学过程,学生有义务去掌握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相比之下,美国的课堂教学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多地强调计算工具的使用,比如普遍使用Ti系列计算器以及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只是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

三、教学内容

在具体内容安排上,国内数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的掌握与扎实理解以及对解题能力的培养,因此穿插了很多意在强调不同解题方法的例题以及课后练习,而国外数学教育则更加强调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引入,并在教材中穿插很多实际的案例,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应用的联系。

四、考核标准

篇(4)

1.导源功能

科学教育方法中的导源功能主要是指在科学的发现中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存在的理论体制,针对科学理论所形成的一种开源的作用。也就是说,科学研究形式要是形成,就会对科学理论的长远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还没有被发现的科学理论就像没有被发现的宝藏,而科学教育方法就是寻找宝藏的线索和途径。杨振宁在对爱因斯坦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狭义相对论建立初期,物理学在世界上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到的方程,从中总结出物理规律以及整个物理理论体系。比如经典力学、热力学以及电磁学基本都是遵循这种途径,这就是通过实验归纳的科学方法。在狭义相对论已经建成之后,这个过程就相应地被调转回来,物理学首先建立起物理方程、理论的结构,然后再回归到物理实验当中,通过物理实验来验证理论的真伪。

2.突破功能

科学教育方法具备突破的功能。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所有取得的重大突破和进展,基本都是在遵循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下,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实践所得出的。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著名的黑体辐射公式的得出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特点。普朗在1900年前就通过假设的方式引入了两字的概念,并且通过插入法得出了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完全一致,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遵循科学的方法。

篇(5)

2.中学化学教育教学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2.1中学化学教育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就是教育观念的落后,传统教育中对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知识的传递,但在当前的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这一观念显然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没有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所以造成了学生的学习不主动不积极。还有就是在评价机制的发展上比较固化,创新的方面没有得到有效体现,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动力上就不充足,逐渐会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还有就是应试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当前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时期,但应试教育依然是当前的主要教育教学的模式,所以这对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有着严重阻碍。

2.2中学化学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探究

第一,针对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要能多方面进行实施措施,首先要对中学的化学教育教学问题得到充分重视,从而形成社会的合力。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学生本身,都要能够重视起来,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提升,学生要从根本上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第二,要能将绿色实验引入到化学课堂当中来,在通过化学实验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将环境保护的意识传输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当中。这样就能在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又能够将环保意识得到加强。第三,要和化学的教材紧密结合,将价值观的教学和情感态度教学有机的结合,充分的将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的教学要求得以实现。通过兴趣教育以及意志教育等方式手段加强化学教学的策略实施。将情感态度在化学教育教学中进行融入,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追求上进行引导,要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的利用能够造福社会,并要和实际相联系,进而增强化学历史教学的内容。第四,对教学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加强完善,从而来提升工作的热情,对老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问题要采取适当的手段方法进行改善,对教师实施师德教育,进而来增强职业素质以及自身的责任感。将老师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要进一步的完善加强,采取奖惩措施对教师的不负责行为采取控制手段,以此来提升老师在教学上的质量保障和工作的积极性。第五,要对化学的实验教学力度进行强化,同时也要保障经费的充足,为化学的实验教学提供经济的支持。实验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化学概念形成以及实际的理解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并能对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对实际中的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得到增强,故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对实验教学结合实际加以有效调整。

篇(6)

2.MOOC教学平台对中学教育的影响

关于MOOC对中学教学的影响,我们可以从技术选择和教学方法创新这两个角度来进行探索。

2.1技术选择

面对MOOC如此迅速的发展,不少高校已经开始思考怎样既可以保证有效的教学,又可以达到节约教学成本的最终目的。另外,学校也逐渐将自己的关注点转向了新的平台的扩展以及教学效率的逐步提升。退一步讲,尽管mooc可能不会成为大学中广泛引用的主要手段,我们也应该思考究竟怎样的技术路线才是最能满足中学教育特殊需要的。MOOC平台和其它在线学习技术的应用在这一问题解决上应该是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还应该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看待mooc,就算MOOC没有什么创新元素在里面。可以作为一个教学平台,可以给中学教育带来更多的资源选择,达到丰富教学多样性的目的。

2.2教学法创新

因为有了MOOC的出现,我们对于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是十分关注的。因为之前在高中教学中出现的远程教育和mooc的运行方式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因为不论是远程教育还是mooc都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和教学信息,可是在mooc的使用中,我们可以找寻到教育的目的是更加注重实践能力,更加注重学习者的实践经验和在实践中获取的知识,这些对于教学手法的创新都有着很好的启迪。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线教学的改革必须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将中学的特色和特征融入其中。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线教学改革试验除了在教师群体中开展,也可在中学某一个科目中开展,还可以在整个中学教学层面进行大范围的展开。如果缺乏从事远程教育的经验,不妨尝试先将资源的供给以及在线课程作为重点,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注意和在线教学的有机融合。我们在中学教育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就是翻转课堂制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能够和现有课程及教学体系相整合,算得上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变革。MOOC获得了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高度认可,这些机构的高管都认为MOOC对于探索新的在线教学法的意义十分重大。依据学习者的经验来设计学习活动和课程的主题内容是MOOC在教学设计上面最基本的特点。它是设计可以是十分细致的,即学习过程规划的十分详细,这样学习者只需要严格按照教师预设的学习路径来学习就可以了;也可以是十分宽泛的,即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发展的技能和专长,可以自由选择使用的服务和工具来加入校外的一些学习社区。在考核方面,电子档案袋、同伴评价等方式很好的打破了通过考试和写文章来考核学生的传统方法。如果MOOC的学习计入高校学分,如何考核就很难评判。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面对并解决MOOC授予高校学分带来的问题。在角色方面,教师应该成为一名学习促进者或设计者,而不是传统的内容专家。当然学生角色也应该得到转变。学生应该通过校外的机构、在线课程来不断发展自己的终身学习技能。在线教学想要获得越来越多的学员就要相信创新是最好的推动力,我们应该学会对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来给他们制定课程目标。

篇(7)

二、教学内容上的创新

教学内容上的创新主要是指教学内容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英语教材当中加入西方风土人情,将丰富多彩的西方文化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让学生体会到西方语言的特点,使英语学习不能停留在语法上,还要在相应的语境中进行,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应当抓住机会,在语法训练中培养学生对语境的感知能力,比如在讲解关于“运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相应的运动项目,以及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运动经历,使他们能够有所体会和感悟,这样学生就能掌握一些重点和细节知识。因此,教学内容上的创新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过程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是由教师主导,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创新的机会,而课下时间多被大量的作业占据,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因此,面对当前的教学状况,创新教学过程应当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做好课堂教学工作,这部分主要依赖于教师。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充足的自我学习时间。另一方面,以课下时间为突破口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部分依赖于教师和学生两部分,对于教师而言,要给学生安排较为轻松的作业,同时还要保证作业的质量,通过课下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而对于学生来说,要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当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善于通过实践机会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创新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和教学质量的检验。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对优等生过度重视,对差等生却不闻不问,对优等生而言,教师的重视容易使他们丧失进取心和主动性,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差等生而言,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他们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不仅不会创新,还将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评价进行创新,要一视同仁。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应当及时指导和改正,如果学生取得了进步,就要进行相应的表扬和肯定。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问题,还需要学生的配合与协作,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来发现他们学习过程当中的疑难点,以及让学生了解学习评价标准。同时,教师也可以对每个学生作出不同的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计划,督促学生学习。

五、师生互动过程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过程不仅是的知识的表达、倾听、领会、理解的过程,更是彼此情感的熏染、人格感化的过程。师生交往时的言语表达方式、面部表情、体姿变化、视线接触等,都能使学生获得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方面的信息。互动教学讲究教的艺术,教师应当精心设置,创设简明的、呈现梯度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真正领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互动形式,既要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突出教学内容的独特性,既要体现趣味性,又要体现科学性。

篇(8)

二、美育教育需要开发学科、校本美育素材

任何一种教育都需要一定的载体,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来实现。以政治学科为例,传统观念中政治课教学一直强化和渗透德育教育的功能,政治学科虽属于德育范畴,但“美”与“德”是相互渗透的。高尔基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政治学科以其独特的学科性、思想性、时代性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力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的判断和追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如:中学《文化生活》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育内容。文化万花筒,展示人们生活中多彩斑斓的文化形式,体味文化感受人们生活中的真善美。大量图文并茂的内容展现了生活中人们对美的阐释、美的判断、美的选择,这些符合了美育的特征和要求。《文化生活》的教材讴歌自然、贴近生活,体现了美育的自然美。真正的文化创作就是人们追求真善美。人们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文化产品,实现了“自然的人化”,产生了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等文化,这些都是人们在立足于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整个过程传递了人们颂扬真善美和贬斥假恶丑的信息,体现了以美为中心的教育。中华传统文化在建筑、文艺、思想等方面的表现形式,是很好的美育素材,能够使人们感受美、欣赏美。中华民族精神和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和自觉,更是美育的升华,从而把德育和美育融为一体。

篇(9)

二、教学者与管理者的素质参差不齐

如果说教学设施的相对简陋和缺乏是由于教育经费的问题,那么比这个问题更加严重的是教学者与管理者的素质问题。研究表明,农村初中教育的管理在经费的使用合理程度上与城市中学有着明显差别,显得更加不透明和利用率低。由于农村中学的相关待遇问题,往往一些高级的人才是不愿留到农村当教师的,高素质化学老师的缺乏成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大缺陷。农村初中化学老师往往不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最新和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业务和责任心也相对不足。因此在历次的中考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往往从整体上与城市学生有明显差距,与此有着莫大的关系。

篇(10)

“认识图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及周长、面积与体积的计算规则,进而运用它们解决问题”,这些曾是“几何初步知识”领域重要甚至唯一的教学目标。如今当数学学习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再一次被重新认识和界定时,我们是否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仅仅掌握一定的几何知识、形成相关的解题技能,已远远无法满足个体对于数学学习的价值期待。空间观念的积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这将为目前和以后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有了空间观念,学生才能建立没有大小的点、没有宽窄的线、没有厚薄的面这样的几何概念。

二、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思考

(一)图形分解与组合是学生能发展空间观念的基本保证

分解图形通常是指学生能从较复杂的几何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组合则是学生能够利用基本图形的特性,将若干简单的图形组合成为符合条件的图形。

这个题是将三角形作为载体,,通过角的变化来对变化过程(从特殊情况到一般情况)的不变量进行探求。不仅仅考察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图形观察能力、归纳和思维发散的能力,还重点的考察了学生的图形分解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基本图形角,利用角的轴对称性解题),特别是对类比过程中的变化问题进行了重点考查。

(二)发展学生是空间观念,图形的变换与操作是必要途径

图形的变换与操作,在《标准》中主要涉及轴对称、平移、旋转与位似。这里主要就对2005年北京海淀区一道数学题进行分析。

该题中考查了图形对称性,而且图形不是进行一次对折,而是进行两次或多次的对折,这就要求学生在折叠过程中对折后图形的性质和状态有正确的认识。此过程是学生获得对折运动表象和信息加工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空间观念作基础,那么在做这个题的时候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对于轴对称图形与对折次数超过两次的图形题,学生必须学会图形变化,并通过图形变换的方法来发展空间观念。

上一篇: 合同纠纷起诉书 下一篇: 物业客服月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