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2 08:31: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学校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师在教学活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借助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数学教学程序分为五个环节,即设疑、自学、议论、练习和小结。通过这五个环节能够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要能够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知识上来设计教材内容。例如,在讲解关于“两步复合应用题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解答应用题的关键,然后再逐渐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教材环节。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随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内容
教师在导入教材时,应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自学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学习主要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研究和推敲。例如,教师在引入新课后, 需要向学生讲解设计的自学提纲:首先是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是什么形式;其次是要想解答两步应用题要做好哪些关键性工作,并举例说明;再次,以“五年级一班植树2 0棵,五年级二班比五年级一班多植10棵 , 则两班一共植多少棵 ”为例, 让学生说明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步骤;最后,在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 教师要思考怎样培养小学生独立分析和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根据这几个教学环节,师生共同思考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另外,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较好地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
3.加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巩固练习
要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教师就要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练习,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技能。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在遇到一些比较有难度的知识时,教师要加大学生的练习力度。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4.讨论解惑
在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面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其设计的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若课堂讨论过于激烈,教师要适当地对其进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让学生从体会到学会,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根据上述对数学教学环节的分析得出,数学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专项练习。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原有的阅读能力基础上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渐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获取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效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智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实施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始受到了重视。在教学中,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分析、讲解,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效果却不佳。反而是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比如我在教学新课时能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惑的问题,然后再通过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现在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让学生去学、去说,甚至去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变化。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二、首先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程改革,使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教学能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教学中都能放下以往的架子,走下讲台,同学生打成一片,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因而课堂的氛围宽松而活跃,学生的种种顾虑打消了,回答问题的胆子大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从这一点上看,我的学生观正在改变,能够把学生当作一个主动学习知识的人来看待,而不是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本身充当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猜字谜,一起朗诵课文,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享受到合作的快乐,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我会用微笑缓解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三、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知识点降低了,教学涉及的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们感到有趣了,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
在识字教学中,我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方法的引导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总结识字方法,如在教“淹”时,我用“水大好发电”。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还有一个学生讲“彪”字,他走上讲台后,说:“老虎掉了三根毛”,便将“彪”字刻在了同学们心中。这样的教学案例举不胜举。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时,课堂便会出现敏锐的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蹦出创造的灵感。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
教育家杜威说过,如果让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坐着,拿着书,观念永远到不了孩子们的心灵中。让学生乐学,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体验、感悟课程。感悟不是分析,不是告诉,更多的是体验。
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空间,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思考。如,在学习《绿叶的梦》的时候,我把学生带到田园里,让孩子们在田野做搜集绿叶,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标本、玩具、饰品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感悟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热情,从多个角度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
1、评价内容多样化。
即单元达标、阶段性考察、古诗文背诵、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采集本展览等。来评价学生,多一种衡量的标准,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2、评价方式多样化。
①口头评价。如“你读得真准确!”“你读得真好!你是怎么读的,能说说吗?”“你真会动脑筋。”等。
②作业评价。如:“你真行”“正确、整洁”“小书法家”等,定期发放
“进步卡”。强调激励、关注过程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进步,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教育是孩子们的教育,课程是孩子们的课程,教育应向孩子们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孩子们培养成有用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总之,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对语文教改充满着信念和热情,我们一定会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使语文课程打破教材的一统渠道,走出课堂的狭小空间,引导学生“在对人生有意义的且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中学语文,用语文,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是语文课程的返朴归真。 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就是我的收获总结。
做人最好状态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闲事,不晒自己优越,也不秀恩爱。你越成长越懂得内敛自持,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
做人静默,不说人坏话,做好自己即可。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你活着不是只为讨他人喜欢,也不是为了炫耀你拥有的,没人在乎,更多人在看笑话。你变得优秀,你身边的环境也会优化。
3.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为自己活着。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做喜欢的事情,爱最亲近的人,想笑就大笑,想哭就痛哭,不再束缚情感的空间,让自己活得轻松些。
4.
很多你觉得天大的事情,当你急切地向别人倾诉时,在别人眼中也是个小事,他最多不痛不痒呵呵地应和着。
因为他不是你,他无法感知你那种激烈的情绪。直到有一天,你觉得无需再向别人提起,你就已经挽救了你自己。
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谁可以真正帮到你。
5,
我们总是带着面具走进爱情的,总想展示自己最优越的一面,你要接受一个人,不只是接受他的优越,而是看清了他的平凡普通却仍然去深爱。
事实经常是:我们走着走着,就感觉对方变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变,我们只是走进对方最真实的地方,然后迷失了自己。
6.
我捧你,你就是杯子,我放手,你就是玻璃渣子。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珍惜在你每一次难过、伤心时都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珍惜经常和你开玩笑的人,说明你在这个人的心中肯定有一定的分量。
珍惜在你心情不好时第一个发现的人。
7.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与其埋怨,不如思变。
8.
归零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有的成败相对于前一秒都是一种过去。过去能支撑未来,却代替不了明天。
学会归零,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意识。把每一天的醒来都看作是一种新生,以婴儿学步的态度,认真用好睡眠以前的时刻。
归零,让坏的不影响未来,让好的不迷惑现在。
9.
总有一天,你会与那个对的人不期而遇:所谓的幸福,从来都是水到渠成的。
它无法预估,更没有办法计算,唯一能做得是:在遇见之前保持相信,在相遇之后寂静享用。
宁可怀着有所期待的心等待下去,也不愿去对岁月妥协,因为相信幸福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做人最好状态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闲事,不晒自己优越,也不秀恩爱。你越成长越懂得内敛自持,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
做人静默,不说人坏话,做好自己即可。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你活着不是只为讨他人喜欢,也不是为了炫耀你拥有的,没人在乎,更多人在看笑话。你变得优秀,你身边的环境也会优化。
3.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为自己活着。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做喜欢的事情,爱最亲近的人,想笑就大笑,想哭就痛哭,不再束缚情感的空间,让自己活得轻松些。
4.
很多你觉得天大的事情,当你急切地向别人倾诉时,在别人眼中也是个小事,他最多不痛不痒呵呵地应和着。
因为他不是你,他无法感知你那种激烈的情绪。直到有一天,你觉得无需再向别人提起,你就已经挽救了你自己。
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谁可以真正帮到你。
5,
我们总是带着面具走进爱情的,总想展示自己最优越的一面,你要接受一个人,不只是接受他的优越,而是看清了他的平凡普通却仍然去深爱。
事实经常是:我们走着走着,就感觉对方变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变,我们只是走进对方最真实的地方,然后迷失了自己。
6.
我捧你,你就是杯子,我放手,你就是玻璃渣子。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珍惜在你每一次难过、伤心时都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珍惜经常和你开玩笑的人,说明你在这个人的心中肯定有一定的分量。
珍惜在你心情不好时第一个发现的人。
7.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与其埋怨,不如思变。
8.
归零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有的成败相对于前一秒都是一种过去。过去能支撑未来,却代替不了明天。
学会归零,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意识。把每一天的醒来都看作是一种新生,以婴儿学步的态度,认真用好睡眠以前的时刻。
归零,让坏的不影响未来,让好的不迷惑现在。
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58-02
作为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必学的内容,立定跳远是现在中小学体育教育基本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也是体育考试必考的项目。立定跳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锻炼全身的协调能力,增强身体素质,是近几年全国对学生体能测试中必定要考察和测试的一个项目。然而,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立定跳远的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实现对小学生立定跳远教学效果的提升,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们总结现有的教学经验,开拓思路,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立定跳远的教学现状
立定跳远作为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必学的内容,是体育考试和体能测试必考的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模仿蛙跳来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要领主要由预摆、起跳和腾空、落地这样四个部分组成的。其中,关键的、最直接的因素就是腿部力量,只有提高腿部力量,才能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目前,学生的体能素质普遍较弱,长时间的坐姿学习导致学生普遍腿部力量较弱,在立定跳远的教学开展过程中问题重重,学生完成度不理想,不容易得到成就感,从而影响到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学立定跳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立定跳远并不是简单的跳跃,其考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下肢的力量(主要是小腿的爆发力)、身体的协调性。整套立定跳远的动作主要由预摆、起跳和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在实际教学中,立定跳远的教学开展并不顺利,学生完成度并不理想,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技术动作不规范
(1)预摆问题
立定跳远的起始动作虽然简单,但不正确的预摆动作对起跳和最终成绩有较大影响。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进行预摆的时候出现动作过多的情况,上体前倾,眼睛未直视所跳的方向,类似这样的错误动作会导致肌肉疲劳,不利于起跳动作的完成。
(2)蹬地问题
蹬伸起跳动作需要较强的爆发力和腿部力量,以保证动作的速度、高度,同时还需要双臂配合蹬伸进行加速动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蹬地起跳做的不够充分,腿部力量较弱,双臂过早或者过晚的实现摆动,导致跳不出很远的距离。
(3)落地问题
落地问题主要在于时机,以在最后用力阶段尽量能够落的更远。在实际训练观察中,部分学生因为起跳的角度方面不够准确,导致落地过早,或出现落地重心不稳的情况发生。部分学生落地声音过大,不利于运动安全。
2、教学组织形式不新颖
立定跳远作为体育考试必考项目之一,教师对之普遍予以充分的重视,一方面,这使得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花费更多的时间,试图让学生正确的进行跳跃;另一方面却忽略了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加体育参与锻炼的兴趣,增强身体素质。
目前,小学体育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度,让学生享受课堂教学的乐趣。然而,目前大部分体育课堂仍采取老旧的指令性练习,教师示范动作,学生模仿,未能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和更丰富的参与机会。
3、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当前,体育课是小学生正式课堂中唯一能够得到身体锻炼的一门课程,其课程性质开放,富有动感。然而,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并未表现出突出的兴趣,课堂参与度并不高。在教师示范时,很多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萎靡不振的状态。在自由练习时,却高谈阔论,嬉笑打闹,这点很值得当前的体育教师进行反思。
三、立定跳远教学的经验总结
1、理清立定跳远的动作概念
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要领是整个教学内容之中的关键,教师对其概念的阐述到位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但是整个立定跳远的概念较为空洞繁琐,小学生仍然处在身心发展阶段,理解能力并不成熟,并不能完全理解立定跳远的概念和技术要领。为此,教师应从自身出发,自己先理清立定跳远的动作概念,尽量将其简化分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形象化动作要领
小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并不强,但对形象的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已经发展的比较充分。因此,在对动作要领进行阐述时,笔者采取形象化教学的方法,对技术动作进行分解和细化,在第一堂立定跳远的课堂上,笔者并没有直接上室外课,而是在教室内进行的。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具,将立定跳远的分解动作呈现在PPT上,并做了Flas分解给学生观看。过后,笔者提问:“同学们觉得预摆、瞪起动作像什么啊?”顿时,学生展开了热情的讨论,有的孩子认为预摆动作像钟摆,有的学生表示,预摆动作像弹弓,起跳人像弹子,通过蹬起动作甩出去,预摆越充分,蹬起约快,跳的就越远。我对此答案表示大力的表扬,并及时进行总结和升华。在无形中,学生充分的动脑,用形象的语言对立定跳远的技术要领进行分析和阐述,加深学生对动作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大脑皮层的有效刺激,这样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对立定跳远跃跃欲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的参与度。
3、生动有乐趣的教学设计
小学生天真烂漫,传统单纯指令性的练习式课堂并不能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要求。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思维方式,从学生出发,采取游戏化的教学设计。
在第二堂立定跳远课上,笔者在充分讲授动作要领后,设计了一项课堂活动。首先,笔者将学生分成A,B两个小组,排头两个组员进行“剪刀、包袱、锤”的游戏,赢着先跳,输者继续和下一名组员猜拳,以立定跳远和猜拳的模式进行,最后看哪一组跳的最远。这个游戏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游戏进行过程中,笔者不断在旁边对预摆、蹬起和落地动作进行指导,学生也为了跳的更远而及时改正,反而取得了较好的练习效果。
这一方法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并将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贯穿其中。体育游戏以其特有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个人素质,动脑筋,动身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能及时复习当堂课所学的内容,又能体验运动的乐趣和胜利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一、区级“搭台” 学校“唱戏” 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1.搭建校本教学资源库。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加快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手,也是教师践行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生实现数字化学习方式的重要平台。我校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507人,教师46人,其中高级教师29名,本科学历教师31名,专科学历教师15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2019年,在区教体局的支持下,学乐云APP在学校实现全覆盖,学校以聚焦课堂、教学研讨、校级展示、公开赛课四个板块为抓手,完善使用管理制度;通过教师教研、微课创制、信息化大赛、常规赛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教师的优质资源通过平台共建共享,积累更多有价值、鲜活的校本资源。
2.重视管理保障教育实效。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打造“信息化校园”。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覆盖所有学科的规模化工作推进小组,制定工作发展规划,并根据发展规划制定每学期的工作重点。依托教育信息化平台,推进新课程标准实施,始终将落脚点放在课堂学科教学上。在听课、评课、教学比赛活动中,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制定“学乐云”平台使用办法及考核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共享优质课件资源2个,每个学科小组共享优质课件资源1个,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检查考核,及时督促。
3.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为了让信息化校园理念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心里,全校教师接受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达100%,在校本教师培训中,采用想学什么,就指导什么。先后开展了电子备课、电子白板使用、课件制作、文件检索等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校中青年教师均实现电子备课,课堂教学中的课件使用率达90%以上。同时,通过学校、局机关和数字平台,开展各式各样的网络培训活动,课堂教学转变了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更丰富,课堂气氛更活跃,课堂效率极大提升,80%的学生利用网络在线学习,有力提升了全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强化应用 务求创新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探索中受益,我校正沿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迈进。在建设应用过程中,针对观念、体验、效益等方面的问题,我校不断思考谋划和调整实践,初步探索出四种有效驱动机制。
一是二方合力推进机制。在区教育局领导下,学校安排专人专场专项集中办公,推进日常应用工作,跟踪师生应用情况,收集、处理、迅速反馈师生需求、问题及功能修改建议,形成工作计划及报告,定期月动态简报。
二是活动载体激励机制。为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开展了微课大赛、教师网络教研沙龙及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共有12名青年教师参加了赛课,提高了教学技能。
三是本土资源采用机制。网络及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尽管有海量的教学资源,但真正适用、好用、受欢迎的还是本土教师制作的资源。除了通过组织大赛和活动汇聚资源以外,为调动广大教师制作资源的积极性,大力探索教师原创资源的引导、奖励机制。
四是“信息化校园”驱动机制。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高位发展,加大装备投入和应用指导,统筹开展信息化校园全覆盖试点工作,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个性化的试点方案。聘请第三方专家培训指导,并依据学校方案提出学校建设与应用的特色创新建议。在“以用促建”的原则指导下,利用天宇、科达讯飞平台资源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三、以管促用 初显成效 打造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品牌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着,出现了几个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着《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积极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满足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需要。
二、读书目标:
1、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老师。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丰富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通过品读美文,多沾书气,多闻书香,成为与书为友的“书虫”。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三、读书内容:
1、经典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2、推荐阅读(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3、一般阅读: 《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语文》
四、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规划和教研组的计划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3、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边学习教育理论,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
一、组织机构:
教育科学研究由教科室负责,教科室主任由教导主任兼任,教科室副主任具体分管,教科员协助,指导全校各学科和全体教师搞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二、任务:
1、制定全校教育科研规划、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全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服务。
2、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开展科研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把转变教育思想落到实处,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3、负责校内各层次课题的筛选、论证、确立和实施。负责课题的逐级申报。重点抓好校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开题论证、阶段评估结题,鉴定等环节确保课题圆满完成。
4、结合学校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和教科论文写作指导,提高教师提炼教育科研成果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5、制订奖励办法,组织学校先进教学经验、优秀教科论文和教改先进个人的评选,并形成制度。
6、总结本校的教改成果,并及时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
7、宣传本校、本地区的教改情况和成果、经验以及有关先进事迹。
8、做好教科资料的收集、筛选和建档工作。
9、提出教科经费计划,管好教科经费。
10、完成上级教科机构交办的有关工作,积极参与上级教科机构组织的教育科研活动。
三、教科室的管理
学校教科室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教科部门的指导,主动配合、及时完成上级科研管理机构的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有关工作,就其自身建设,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1、计划管理
遵循教育科研和学校教育规律,每学期初应制订单列的学校教育科研计划,并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之内,每学期应写出学校教育科研的工作总结,应按要求每年写出主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报告分送在相应级别的教科机构。同时为使教科室的工作正常运转,还应制订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2、课题管理
主动承担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集中主要力量完成承担的课题任务,还要指导学校、年级组和教师个体的课题申报、立项、实施、结题等工作,形成学校内多层次、多领域的科研局面,充分调动学校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通过科研实践的探索和锤炼,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3、成果管理
组织学习和宣传教育政策、教育理论。重视科研骨干力量的形成,发现和培养科研积极分子。在课题研究中,要加强成果意识,提高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肯定教师在科研中付出的艰辛劳动,表彰优秀的研究成果,按学年度把校级以上的各类科研成果评奖情况记入学校的教师的业务档案。
4、档案管理
学校教育科研运行中,要积累大量的材料,必须做好资料的搜集、分类和归档工作。教科资料在形成、积累、归档时,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要注意材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建立档案时要注意科学性和适用性。一般地讲,学校教科室至少应把以上门类的材料归档,再按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分卷建档。
(1)计划总结性资料
学校的教育科研规划、计划、总结等,在市级以上教育科研部门立项的申请书、批准通知、实施计划等。并指导有关人员做好班(组)及个人的科研计划、总结等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2)过程性资料
研究者的观察记录、调查材料、检测统计等,各学年课题研究进展报告,向有关领导、专家及上级教育科研人员的咨询记录等。
(3)专题性资料
1.制定和完善科研制度。建立符合当前教育发展和科研管理需要的工作制度,加强制度管理,提高教育科研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年将对现有的教育科研工作制度进行梳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各项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汇编各乡镇(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实现相互借鉴与共享,增强制度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完善课题分级管理体系。实施课题分级管理是当前课题管理的需要,也是增强教科室主任工作责任意识,提高课题研究效果的重要举措,年将在前几年试点的基础上,完善课题分级管理体系,加强培训与指导,提高教科室主任的课题管理能力,形成符合我县教育科研管理需要的课题分级管理模式。
3.优化课题鉴定操作方式。实施课题免鉴定制度是增强过程落实,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举措,今年将出台我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免鉴定制度,研究制定操作流程,探索和完善县级课题免鉴定的操作方法。同时,在常规鉴定方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课题现场鉴定操作方式。
4.优化科研工作月报制度。在近几年实行的教育科研月报制基础上,依托科研工作信箱、QQ群等方式,继续完善教育科研月报制度。对各单位上报的月工作总结、计划中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进行梳理、编辑,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工作简报,加强交流与合作,增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力度。
5.完善科研奖励制度。近几年来,我县教育科研的奖励力度不断加大,大部分学校能够及时兑现教育科研的奖惩。为进一步实现依托奖惩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年,县教育局教科室将按照新的评估标准对各单位进行量化评估。各单位要完善已有的奖惩制度,将教育科研的量化结果纳入到教师的量化评估中,并对课题和成果给予适当的物质和资金奖励。
二、完善团队建设体系:提升教师研究水平
6.着力提高教干的科研能力。将根据齐鲁名校长的评选条件、科研型校长培养要求和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对校长提出的要求,采取观摩学习、典型推介和平台搭建等方式重点加强对教干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利用《当代教育科学》校长峰会和《沂蒙教育》校长论坛等平台,推介校长的管理理念。着力提升教干的科研水平,提高教育管理能力。
7.打造优秀的科研管理团队。针对年下半年新任教科室主任较多的实际,将采取分片研讨、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专家指导、专题培训和专题研究等方式,重点对教科室主任的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等进行培训,使其能胜任乡镇(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工作。各乡镇(学校)要为教科室主任的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尽量减少教科室主任非科研工作量,以保证其有更多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承担、指导全镇(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8.遴选培养我县的专家团队。在全县良好的科研氛围下,我县一大批专家型教师已经承担或参与了很多重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年将根据工作需要遴选15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县教科室采取跟踪指导、专题研究、论坛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其科研能力,并为其才能展示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好地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9.加强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指导和协助各单位从各级优秀教师、能手和新秀中选拔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加强选题、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总结和提升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
10.注重科研新生力量的培养。针对年轻教师承担课题少的实际,根据学校推荐、座谈了解,重点确定部分教育科研热情高、科研水平潜力大的年轻教师作为我县教育科研的新生力量,通过读书交流、方法指导、观摩研究和实际参与等方式,加强研究方法的指导,强化这部分教师的成功体验,为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
三、构建研究协作体系:提高资源共享效果
11.继续依托科研共同体强化区域协作。在前两年试运行的基础上进行调研和座谈,重新确立新的科研共同体划分形式和组成单位,并以共同体为载体开展区域协作活动。县教科室加强指导、调研,提高科研共同体的活动质量。
12.落实市十大重点课题的区域研究工作。根据市重点课题确立县区的主导课题,选择实验学校组建研究共同体进行深化研究,并加强过程指导、理论服务和经验提升,探索区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规律。
13.深化《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结合县教体局承担的省规划重点课题,围绕教体局的工作重点按照既定的研究步骤开展深化研究,将根据研究进度组织区域交流、现场观摩和成果推介等活动。
14.围绕县主题研究课题开展协作交流活动。围绕县教科室确立的教师发展、高效课堂、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管理等主题开展同类课题研究学校的协作交流活动,重点组织好资源共享、观摩交流和成果推介等活动,整合研究力量,增强研究效果。
15.加强学校主导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依托主导课题研究可以整合学校研究力量,引导教师更好地研究与协作,年将制定和完善主导课题管理办法,加强学校主导课题的指导,加速学校办学经验和特色的形成,并依托有效措施增强主导课题的成果价值。
四、建立成果推介体系:增强成果应用价值
16.继续深化项目推进工作。研究确定今年项目推进的活动主题,与学校一起提升项目推进的成型经验,开展好项目推进工作,加强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教育经验的共享,整体推进全县区域教育科研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17.协助教师开展好经验总结。年,县教科室将充分利用理论优势和资料优势,继续搭建好教师的研究平台,对教师的选题、过程落实和结题报告的撰写、论文的写作、资料的搜集等进行指导和帮助,及时提供科研征文、评奖等信息。计划协助30名教师撰写好教育教学经验,利用各种媒介及时推出教师的经验。
18.深化学校的典型经验推介。在前期规划和有效探索的基础上,整合我县教育科研骨干力量,对全县形成的特色进行有效的提升,着力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典型经验,提高教育科研的效果。
19.汇编全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整理和梳理近五年全县50项左右的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汇编成册,提供给全县各单位交流,实现教育科研成果的共享,增强教育科研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
20.着力推广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在成果梳理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等方式确定一批可推广的成果,做好优秀成果的转化工作,对教师完成的科研与教学结合的典型经验,通过报告会、在线研讨、刊物介绍等形式及时总结和推介。
五、优化技术支撑体系: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21.指导学校开展研究活动。年,将针对教师研究问题不明确、选题过空过大的实际情况,编制课题选题指南和课题研究流程图范本,加大对学校和教师选题的指导力度。结合学校的发展需要,指导学校做好省市规划重点课题的论证;协助学校开展好省规划课题、市重点课题的过程研究工作,提高重点课题的研究质量。探索以学校负责制为主要形式编制全县教育科研指导刊物,更好地服务全县教育科研工作。
22.开展科研面对面活动。针对各级在研课题,县教科室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深入学校,开展专题调研、座谈交流、方法指导和点菜式培训等形式,开展教育科研面对面活动,了解和把握全县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现状,帮助教师理清研究思路,掌握研究方法。不定期深入学校调研课题开展情况,指导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针对教师在研究中反馈的问题,教科室定期通过QQ在线研讨的形式,解决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一、走出误区,正确认识教育科学研究。
误区:教育科学研究就是那些戴着眼镜、目光深邃、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专家、学者的事情。
现状:中学教师普遍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桃李满天下”是我们的职业成就,在此观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师围绕着考试成绩教书育人,勤勤恳恳、本本分分地做一个好教师。
解析:教育科学研究从本质上说就是培养一名教师的反思能力、探索意识、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1] 普通的一线教师只要具备这些思维能力,就具备了做科学研究的思维条件。再加之中学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自身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这成为教育科学研究中其他研究主体不可复制的优势。
措施:教育科学研究一点也不神秘,也不像想象的那样高深莫测,更不是只有专家、学者才能做的事情。中学教师应挣脱思想上的束缚,走进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动承担教育科学研究重任,实现教育教学研究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衔接,推动中学教育高效、有序发展。
二、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升中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应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教育教学中来,到教育教学中去”,运用“三步走”战略提升中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第一步: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反思习惯、探索意识、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状解析:中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是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缺乏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用文字的形式再次完整地呈现出来的能力。中学教师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往往都是“一次性”的,只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不会把解决问题的思维的生成、发展、衍生、结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会把零散的、朴素的、不自觉地思维习惯加以整理上升为自觉地、系统化、理论化的理论知识和思维结构。
措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探索意识、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案例一: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机智地解决了突发状况,教师应在课后反思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的教育理念、方法、效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研究、总结类似问题的认识评价、措施、效果等。
案例二:一个学生经常性迟到,教师三令五申依然无效。教师应该反思之前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找学生谈心追根溯源,找到症结,实施相应解决措施。按照以往的工作经验,这个问题到这就结束了,对于教育教学研究来说,其实远没有结束。我们可以继续探索这个问题,搜集整理类似的教育教学案例,从大量个案材料中发现一般规律、总结概括出最普遍本质。
第二步:将零散的、朴素的、不自觉的教育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
每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都会滔滔不绝地说出自己曾经是怎样管理班级、怎样教学的,细细琢磨发现这些老师所说的都是个例、典型案例,没有真正说出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的最普遍本质和最一般规律,甚至连解决某一类型问题的规律性的观点都没有。
问题症结是教师在做相同的事情时,没有把那些零散的、朴素的、不自觉的实际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把自己的思维过程用以文章或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教学心得体会、教学启示、教学研究等。
案例一中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研究、总结类似问题的认识评价、措施、效果”,案例二中的“继续探索这个问题,搜集整理类似的教育教学案例,从大量个案材料中发现一般规律、总结概括出最普遍本质”则是将实际教育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
第三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检测、反馈、矫正、完善教学研究。
“从教育教学中来,到教育教学中去”是中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原则之一。“到教育教学中去”是检测系统化、理论化的教育教学经验理论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合理的唯一标准,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和归宿。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反馈、矫正、完善教育教学经验理论,进而形成能够推广应用的模式、方法或是价值经验、[1] 思维方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践基础上的教育教学理论创新是教育教学变革的先导。
三、坚持教育科学研究微型化、校本化、常态化
微型化即中学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时,坚持“从教育教学中来”,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按照“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思路,[1] 研究其成因、成功的方法总结、失败的经验启示,发现、总结最普遍的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形成能够推广应用的一般模式、方法或是价值经验。如:如何解决个别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如何科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如何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如何高效利用课堂前五分钟,如何有效提问,如何布置、评价作业等。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并上升为教育教学理论时,实际上就成为一个大课题:构建高效课堂。
校本化即中学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时,立足学校、根植教育教学实际、着眼于学生的现状和未来,着重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形成能够在本校推广应用的一般模式、方法或价值经验。[1]如:我们任教的学校定位为艺术特长学校,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高考艺术特长生的有效学习模式、艺术特长生的班级管理方法、在高考前两个月如何提高文化课成绩、特长生的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资源分配问题等,“到教育教学中去”,服务教育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常态化即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即兴而发的,而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并逐渐演变为教师教育教学规律性的内容,成为中学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如:一节非常成功的教学观摩课之后教师就要反思、总结这节课成功的因素都有哪些,哪些因素是今后教学中能够积累和坚持的,哪些因素是随机因素?有了这样的分析并形成文字性的课后反思,而且如果每一节课都能这样坚持下来,假以时日,教师的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一定会有较大的提升!
再如:在班主任工作中,成绩不高、经常犯错的、在其他老师眼中经常被视为“问题学生”的他,却因为你偶然间一次不经意的赞赏而高兴,以后的班级事务他总是积极、认真、主动担负责任,其他学生、老师都认为他的变化很大。这时,我们就应该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是“后进生”、传统意义上的“后进生”的成因、“后进生”转化的关键因素,传统“后进生”转化中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等。
中小学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体系。很多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逐渐认识到,教育科研在解决学校教育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理论建设等诸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现状及解决对策等问题展开探讨。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体上看,中小学教育科研整体水平仍不够高,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观念上来看,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误区。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部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了。他们已经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活动改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认识到科研可以使教育教学理论更加完善成熟。但是,从整体而言,部分教师对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
误区一,搞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是专门机构与专业人员的事。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书匠,充其量“传道、授业、解惑”,搞教育科研只会分散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误区二,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学校管理人员只是把教育科研与评先进、评优秀挂钩,把科研工作的进行作为考核教师的手段之一。这会导致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教育科研只是证明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是提高工资的一种手段,是换取名誉的一种途径。
误区三,不少中小学教师把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简单地理解为的数量多少。他们盲目地通过在各种期刊上来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甚至为了增加的数量,不惜把钱花在不知名的期刊上。
(二)学校教育科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科研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育科研的管理方面来看,学校管理者忽视对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很多学校出现这种情况,只重视立项和结果鉴定时的管理,忽视整个教育科研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一些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成功,获得立项以后,科研工作就立刻进入停滞状态,申报人员将其放置一边,学校管理者也没有进行指导和管理。直至结题阶段,申报人员才开始找资料,补记录,编写研究报告,东拼西凑,整理出一套材料,拿到一个国家、省级或市级的奖状或证书就告一段落。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对课题的监督、检查、成果的鉴定上。
2.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存在理论指导不足。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也正是因为此,中小学教师缺少足够的时间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一方面,他们掌握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较少或者比较肤浅,难以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即使掌握了一些教育方面的理论或方法,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也无法用他们所掌握的这些教育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教育问题,因为他们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薄弱。
(三)科研经费不足造成教师参与科研主动性不高。
一般来说,对于各级规划的课题,相应的管理部门应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但是,科研经费现状是,科研所需要的经费远远高于管理部门所给予的数量,中小学教师申请的科研项目要想出成果,除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研究成果价值偏低。
中国教育学者郑金洲曾经指出,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方法论无具体方法、有定性无定量、有叙事无提炼、有课题无问题、有师本无校本、有分析无元分析”等基本问题①。
教育研究成果价值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许多重要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有的还近乎空白;二是教育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能没有充分表现出来。科研的宗旨是要改进实践。教育科研应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服务,真正以改进教学为目的的科研活动并不多。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体水平不高,已无法适应新形势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工作要求。
二、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论及的各种问题,结合国内外学者在教育
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我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想走出误区,不断提高科研素养和科研水平,应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研究型教师已成为新形势下对当代中小学教师的时代要求。所谓研究型教师就是把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实践与理论分析创新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中小学教师向“研究型”转变离不开教育科研。
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要认识到,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既不同教育专家的教育科学研究,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经验总结。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应该是在研究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理论的充实和创新。这样,既不会把教育科研工作专家化、专门化,又不会把教育科研工作看作教学工作之外的附加工作。
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要在发展自身、发展学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摒弃科研是为了“晋级评优”的思想,克服形式主义和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广大中小学教师要认识到只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
如何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我们认为,从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现状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要从课题选择、评审、立项开始,到课题的检查、鉴定及奖励,整个教育科研过程需要不断完善。不能在一些教师刚开始申请课题时,学校表现很积极,整个科研过程却不闻不问,加上教师自身也很懈怠,使得整个研究过程极为松散,科研成为空谈。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对整个科研的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及时督促,对不能按时完成研究任务的教师取消其研究资格,结题时不予上报。
严格申报教育科研课题的教师资格。有的教师平时教学工作质量不高,考核成绩较差,但数量不少,申报课题很积极。对于这种教学工作考核成绩不好的教师,在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在课题申报或者验收时不应给予过高评价,必要时取消其上报资格。
可以设立专门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同时打通科研、教学、教师培训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在申报教育科研课题时得到必要的指导,从而营造广大教师积极参加的科研环境。
(三)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培训,以先进的理论指导科研工作。
中小学教育科研加强理论培训是指,中小学教师要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导,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而不是对教育实践遇到的问题或教育创新进行盲目的、无计划的、随意的经验总结。具体说,中小学可以聘请教育理论工作者进校指导或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育培训,熟练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基本步骤,以理论武装自己。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事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科学素养、教育素养。
(四)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
要改变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功利思想,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通过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引导中小学教师端正进行教育科研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实践。
一方面,学校必须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来评价成果的价值,不能根据发表文章数量来评职晋级,否则会挫伤一部分真正想从事研究的教师的积极性,影响研究结果的价值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设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充分的科研经费支持,使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时无后顾之忧,从而提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五)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科研成果价值偏低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教育科研成果对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未涉及或未作深入研究,大部分提出的研究成果仍然是口号式的,虽然有些道理,但是可操作性很低,实用价值不大。事实上,评价一项科研成果是否具有价值应该看其对本校甚至中国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是否有帮助,其现实意义尤为重要。
只有科研成果面向实践,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教育科研成果是否运用到学校实践中去,是判断教育科研活动是否具有价值的关键。当然,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活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有过一段经典的言论:“如果你想使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艺术,那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在目前如火如荼进行的新课改过程中,“研究型”教师的理念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教师通过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一方面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已经引起了相当多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注释:
①郑金洲.学校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亡[j].人民教育,2007,(6):49-5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