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04 14:41: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生学习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生学习计划

篇(1)

放假后的第一件事,应该是整理出可利用的时间,做出时间安排表,以每一天为单位;接下来,梳理自身学习情况,找出最需要提高或最想做的事,合理分配复习和预习时间,有针对性地制定假期学习计划

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最好保持在5-6个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的规划一下,例如:{早上2个半小时,中午2个半小时,晚上1个小时}学习时间最好固定在: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晚上19:30-21:30。既不要睡懒觉,也不要开夜车。习惯比聪明更重要!只要你按照计划来,每天坚持,你的成绩不会没有进步的!

呵呵,不要忘了,一定要预留出锻炼身体和休闲活动的时间。一旦制定就应该严格遵守。相信你的假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确定学习目标,攻克薄弱环节

学习目标不宜太大、复习范围不宜太广。如果想真正有收获,一定不要贪多哟!适宜重点攻克薄弱学科、或某学科中的重点内容。

利用网校的网络资源,有效进行复习巩固和预习提高

1、利用网校现有资源进行复习:

·上学期在课堂里平时没有来得及听完的课程,或者没有弄懂的问题,可以利用假期结合“学习区”里面的“名师面授”重新学习一遍。最后实在还是没弄懂的可以到“名师答疑”里面提问{24个小时之后}我们的老师会给你回复。 本文由第 一1范8文网kt250.com整理

·大家在网校上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按我们教你们的“四步学习法”——知识强化,名师面授,智能测评,名师答疑来进行复习和预习。

·网络教材:初中网络教材全部更新为配套资源。含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的内容,与教科书完全同步,学生可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复习。

·“智能测评”的难题反复推敲,重在理解解题思路。对于由于知识点没弄懂而做错的题目及时的放入到“我的错题本”里面做一个归纳,方便你们以后的查阅和复习。

2、预习下学期课程:

·通过网校的网络教材,将下学期的课程提前预习一遍,掌握各科下期的重难点。

篇(2)

二、学习前先预习。这就意味着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当然,你要注意轻重详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点时间,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学习进程。

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四、学习要有合理的规律。课堂上做的笔记你要在课后及时复习,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你仍感模糊的认识。如果你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习题,你定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你的记忆也会保持更久。定期复习能有效地提高你的考试成绩。

篇(3)

课堂上做的笔记要在课后及时复习,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仍感模糊的认识。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题目。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掉学习的粗心、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边写边问、不独立思考等学习恶习。

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除了上课时间外,课余时间完志各科作业,记当前所学英语单词,预习下一章的理科课本,复习已学内容,做适量习题,加以巩固,背诵所有科目必背的课文。课余学习时,应该全神贯注于功课,千万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汉”。

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中外名著,加强写作,开阔视野。

篇(4)

2、每日英语听力30分钟

3、中午保证两小时睡眠,下午学习或外出体育活动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篇(5)

语文、数学为弱项

此类计划具有督促性,适合尚须家长督促、老师帮助的学生。此计划中,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自信、兴趣及学习自制力的培养和家长、老师的帮助。

一、计划实施的目标:

1.提高自己在语文、数学等方面的学习能力。

2.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3.学会做简单的家常菜。

二、具体措施:

1.针对自己的薄弱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标进行反思,调整。

2.在家长的指导下,写好自己切实可行的暑假生活、学习计划。(安排好每天复习进度的明细内容)

3.把练习卷上做正确的题目进行整理,确认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运用能力,树立自己对本学科的信心。

4.把练习卷上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抄录,打开教科书,逐题进行分析,找到错误的关键之处,进行认真的订正后,再到教材上找到相关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强化。(尽可能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5.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按教科书的学习顺序进行梳理罗列。了解自己学习问题的共性薄弱点,然后可以请老师一起帮助解决。

6.每周二次带着学科的不懂之处和老师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回家后运用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自我强化练习,填补自己的学习漏洞。(这一点必须按照教材由浅入深的学习顺序,切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

7.每次完成习题的订正,将错题订正的全过程,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背出),渐渐地形成解题方法的量的积累。

8.一星期打两次球,游三次泳,增加运动,提高体能。(也可以听音乐等,做自己有兴趣的事)9.一星期跟着父母学做两次家常菜,如炒茄子,蒸鱼之类,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三、时间安排:

1.一星期学习五天,上午2.5小时,下午2.5小时。按一小时一节课安排好课表。

2.每天的3点以后是运动或做家务的时间。(也可以安排一些合适的娱乐活动)

3.双休日去看一些有益的展览会,或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督促自律:

1.设计好每天的生活学习评价表,对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作好评价。

2.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督促,执行暑期生活、学习计划有始有终。

五、家长督促:

篇(6)

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47-01

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的尝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成绩较好学生(考分较高),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借助实验激发兴趣

化学课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新课,让学生都充满好奇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做好每一个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教师要规范操作,一丝不苟。如在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仪器的洗涤等方面都要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通过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从而使这些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烙上深深的烙印,达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效果。

2、美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一些演示实验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做,甚至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受挫折的磨练,并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在通过学生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即使是在对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

4、推荐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补充课堂实验的不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就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如将鸡蛋放入食醋中制作无壳蛋、点燃蜡烛检验蜡的成分、用纯碱中和发面中的酸而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等。

总之,通过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使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爱化学,努力学好化学。

二、鼓励学生动手参与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又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同学们展示银白色时,只有前排同学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也没有可能拿大块的金属钠去切割演示。所以我将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三、优化课堂教学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让学生在紧张的初三学习之余,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进行一系列的化学课外活动,比如 “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猜谜”等等,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篇(8)

1.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学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连续学习过程中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过程,导致学习分化。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学生的主动性源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因此教师的着力点要放在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上;其次,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和经历,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时间、空间和方法指导;再次,要以适当的问题情境为引导,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每个学生有效的学习都是个性化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尊重差异,促使学生共同发展。

2.改进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通过教师科学指导下的学生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教学。

首先,要认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着数学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是探究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

其次,学习的本质是体验和感悟,这必须建立在学生亲身经历过程的基础上。所谓经历,就是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质疑、判断、选择、分析、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积极的思维活动,解决问题或达到一种新的认识,选择的经历。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展示才智,形成独特个性和发展创新的精神。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1 挖掘教材中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教材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插图精美。刚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序言课中及时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认识化学世界的神奇和科学技术的伟大,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在接下来的各章中,还有很多图片,要充分利用这些富有直观性和指导性的图片素材,既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启发和点拨作用,又让学生觉得化学是那样的生动有趣,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

2 联系实际、诱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布鲁纳语)”。物质世界因化学而变得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物质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化学科学作出的贡献;工农业生产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及现代的尖端科技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情况,使学生感到化学既有趣又重要。可见,穿插实际问题,是诱发兴趣的重要方法。

3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已不能简单地复述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的是一个多维的思考头脑,以及敢于向教师或书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的勇气。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打断教师的教学,向其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当然,作为教师,碰到这样的事件,教师应该耐心地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其次,要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安全而简单的演示实验大可不必由教师亲自操作,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自己动手。当一名学生上讲台操作时,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都会被吸引到讲台上,教师就可以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鼓励他们能够发现其中的错误操作。

4 开拓新颖的教学方法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让学生在紧张的初三学习之余,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进行一系列的化学课外活动,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让学生来讲解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让他们去搜集相关的资料,给同学们分享一下他们自己找到的有趣的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化学原理和计算显得枯燥乏味,如果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轮流找出一些题目然后给同学们讲题,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提高学生做题的兴趣开阔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善于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

风趣幽默的语言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催化剂,是激发学生灵感的钥匙。原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极易形成愉快欢乐的学习意境。俚俗语言、好的歇后语,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使课堂教学活跃,丰富学生的语言,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学生能在愉快中接受知识,得到启迪。

6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总而言之,学习兴趣是学生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成分,是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的普遍关注。只有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之中,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鱼霞.反思型教师的成长机制探新[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6-218.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219-02

一、学校管理方面的因素

(一)班级管理跟不上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大部分地区学校(尤其热点学校)的班级学生人数较多,远远超出理想人数,这就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庞大的学生人数分散了老师的精力,加上班主任的自身因素(管理经验不足、方法不当等),致使一部分学生在管理的疏漏中成了大班管理的牺牲品。班主任除了在班级纪律、学生学习成绩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外,还面对着正处于思想观念波动较大的当代初中学生群体,解决他们存在的种种思想问题如厌学、早恋、因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因对任课老师不满意导致偏科、单亲家庭心理异常等,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因为庞大的学生人数很难做到面向每个学生。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班主任需要逐一对学生进行逐步了解,然后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谈话、心理指导等,有的还需要进行家访,同家长一道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教师教育观念落后,不能面向所有学生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由传统的传授者、管理者向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转变”;教师在原有基础上要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和信息技术与学心也应转向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上。 因此,老师也要相应地提高自身素质,因为素质教育的前提之一,是必须拥有高素质的老师。而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老师存在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创新意识不强等现象。这样不但与新课标相背,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中不能实现师生互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被激发,学生无法亲身体验探究学习的喜悦,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再加上学生人数较多,教学过程中难以兼顾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

(三)师生缺乏沟通,产生距离感

初中生的思想正处于一个变化比较大的时期,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内外压力会使学生变得敏感、脆弱,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调查表明,30%以上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习、纪律较差的学生中都占一定的比例。而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来说,心理问题更容易造成他们的学习停滞不前甚至后退,逐渐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这就需要老师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谈心,善于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中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从生理、心理上对学生加以引导,解除他们内心的困惑、忧虑,解除学生心理上存在的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加深与学生沟通,充分发扬民主,可以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学生会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教师对初见端倪的两极分化现象重视不够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听课跑神、爱做小动作、受其他学生影响等导致听课效率不高,课后不能及时巩固复习,作业不认真都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这就要求班主任和各学科任课老师深入课堂、课下,从课堂听课效率、作业反馈和平时测验中随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暴露出来的缺点、不足,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加强课余辅导,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分层提问、分层布置作业等方式,把这些学生从掉队的边缘拉回来。否则时间长了会越拉越远,逐渐形成两极分化。更有些老师对于那些成绩开始出现下滑的同学因为某些原因(上课爱说话、有小动作、平时爱跟老师顶嘴等),对那些学生抱有成见,懒于对他们进行补救,这也是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学生个体差异的因素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而学生自身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智力、心理素质差异

学生个体智力不同造成成绩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天资都不尽相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同的个体,有着截然不同效果。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差异性,在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的同时兼顾个体差异,必要时采取分层授课、分层布置作业的形式,对不同接受能力的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应作适

当调整,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避免两极分化。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原因,初中生心理还不稳定,一旦有外界因素影响,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出现诸如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二)学习习惯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具体表现在课前不能有效预习,课堂纪律松懈,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做小动作,课下不会及时进行复习,作业完成质量不高以及纠错力度不够等,这些问题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阶段,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进行必要的培养、引导,学生就不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直接影响学生中三年的学习。因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应针对这些现象利用课堂提问、课下谈心,进行专门的学习方法指导,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等方式,把学生的不良习惯在初一阶段矫正过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家庭因素

李岚清同志指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实施素质教育,“三者缺一不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一个人最初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人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和品格的形成。而事实上目前许多家长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只是一味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缺乏与孩子的交流,忽略开拓学生视野和社会实践,没有积极创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经常吵架,当孩子面发表对社会、他人的不满,这都会影响孩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及对学习的看法,种种原因造成的家庭失和也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许多后进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单亲家庭。因而,学校应与家庭紧密联系起来,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使家长学校在学生的教育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局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社会因素

学生不是孤立存在于社会之外的,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可避免会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社会上各种思想潮流和媒体对学生思想产生种种不良的影响,都会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学生本身不具备正确区分的能力,或者学校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防范意识教育,也会造成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5+2=0”这个结果对于大家说应该已经不陌生了,如果不加重视,这个结果很有可能落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因此,想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社会也应该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数学数学教学总结 下一篇: 竣工验收监理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