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9 00:07: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辅导青年教师工作经验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要做好教师中团的工作,不仅要明确这工作的重要性,还必须知道怎样做这工作。目前有些学校团的组织机械搬用过火搞运动的一套办法,脱离了教学工作去检查和批判思想,结果不仅不能“解决”团员的思想问题,反而增加团员的思想负担。有的学校忽视思想工作,企图去代替行政,重复“领导”教学工作。有的学校只顾分配少数团的积极分子担任过重的行政事务工作和社会工作,而对广大团员及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却做得很少。这些做法的结果既不能很好地推动和改进教学工作,亦不能对青年教师的提高和培养起到应有的积极的作用。这些做法之所以不当,是没有抓住青年教师工作的中心环节。
什么是教师团工作的中心环节呢?青年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好学好,即一方面他们要做好常前的教学工作,同时他们又要积极学习新的课程,准备开课。为了团结青年教师教好学好,青年团主要的工作应该是为了搞好教学,协助党向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工作。青年教师在进行教学、辅导、进修等工作中,随时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思想和问题;青年团就应配合行政深入地了解情况,针对各种问题,以共度主义的精神,并按照青年教师的特点,通过典型带动、实例对比和经验交流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思想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协助行政推动教学工作的胜利完成,同时也可以在完成教学工作中提高青年教师的觉悟。
目前青年教师中的思想工作还是很薄弱的。青年教师所反映出的思想问题还是很多的。譬如,许多青年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还不够安心,他们认为“做教师不如到工厂前途大”,有些认为“教基础课不如教专业课有发展”,有的青年教师愿意讲课而不愿做辅导工作。因此团的组织首先要向他们进行热爱专业的教育,认真把自己分担的工作做好;因为任何一个不熟爱自己工作的人,是不可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的,当然也就更不可能带动别人搞好工作。
又如,在进修工作中,青年教师存在的思想问题也很多,有些青年教师存在着急躁情绪、贪多求快、忽视政治和放松当前的教学工作;也有部分青年教师存在着自满情绪、不刻苦钻研和依赖等待的心理。团的组织要使他们认识进修工作是提高自己的重要环节,使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进修和教学工作。清华大学团组织在行政号召教师按照全校教学计划修订个人计划时,通过这一工作及时帮助青年教师纠正了对进修工作各种不正确的看法,订出切实可行的进修计划,这种做法是好的。
又如有些青年教师刚由学生变成助教、开始上辅导课或开始讲课时都会遇着许多新问题,碰到许多困难。青年教师在第一次上辅导课以前往往非常紧张,有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新开课的助教为了上第一堂课常常准备了几十小时,上课时仍很慌张。团的组织应帮肋他们逐渐熟悉教学工作,还可以通过学生鼓舞他们,使他们在工作中增加勇气和信心。
为了搞好教学,青年团还要协助党教育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亲密合作,共同进步。目前大多数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的关系是好的;但也有不少青年教师盲目自大,看不起老教师,轻视老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尤其是部分团员和老教师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不正常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老教师积极性的发挥,使教学工作受到一些损失,同时对青年教师本身的培养和提高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团的组织必须反复以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教育团员,并通过具体的事例教育他们,使他们从思想上尊敬老教师,谦逊地向老教师学习,真诚地帮助老教师改进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26-02
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摇篮,其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在医学人才的培养中至关重要。在青年业务教师中选聘兼职班主任,协助年办专职人员做好医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医学院校管理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2005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及2013年组织部、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我校在青年教师中选拔了一些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青年教师分配到大学一年级至二年级各行政班级中担任其兼职班主任,参与学生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工作。笔者在担任兼职班主任的过程中,深感不仅能对大学生起到正面教育指导作用,而且自身也得到很大收获和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兼职班主任在指导和教育大学生中的优势
1.学业指导。由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与医疗卫生相关的工作,其工作对象是身患疾病的若干群体,因此要求医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医学院校的学生前三年主要是学习医学相关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涉及到机体形态、功能或机制调节等,教学内容抽象难懂、不易理解和记忆,因此,学生就会感到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习没有兴趣;再加上大学和高中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很多学生在入学初期可能无法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而大多数专职辅导员是师范院校出生,对医学课程的特点了解比较少,因而对学生的学业指导方面有所欠缺。另外,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配备比例大约1∶200,因而辅导员也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我校的兼职班主任绝大多数是从教学第一线选的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高等医学院校,具备医学教育背景,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在担任兼职班主任期间,不再仅仅作为专业课老师在课堂上教授专业知识,更加可以利用平时接触的机会例如组织主题班会、进宿舍交流或个别交谈的方式,细致地介绍医学课程的学习方法,解决他们医学专业方面的疑难和困惑,帮助他们进行选修课程的选择。对大一新生,尤其要指导他们快速地从高中的学习模式向大学的主观能动学习模式转变过来,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除了教学工作外,目前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有自己负责或者参与的科研项目,作为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或者座谈会的机会,给他们介绍医学前沿知识,加强他们对医学科研的认识,进而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研究项目中,甚至指导学生撰写科学论文,这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大为增加,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思维,最终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引发良好的学习动机。
2.道德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生物-心理-社会”新型医学模式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求,学校除对学生传授医学知识以外,还应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更直接,更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1]。医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学生刚进入大学开始,班主任可以利用各种入学教育机会提高学生对医学的兴趣,同时进行潜移默化的医德教育,使同学们对自己的医学生角色有一个初步认识。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向成人阶段迈进的转型期,思想、心理及兴趣等都未定型,极易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旦在这个转变阶段误入歧途,就会出现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激发和培养医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兴趣是保证医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刚入学的学生对于新鲜的医学知识充满好奇感,班主任可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结合自身从事专业教学的优势,将医德教育融入到专业学习中,在将医学知识和技能教授给学生的同时将正确的医德观和职业道德传授给学生。
3.心理疏导和兴趣培养。青年教师刚刚走出校园不久,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较为熟悉,爱好和兴趣与大学生也相似,因而更容易以朋友或学长的身份与学生打成一片,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对学生进行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教育,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真正起到学校专职管理人员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此外,兼职班主任还可以和班干部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或者知识竞赛,一方面锻炼和培养了班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学生们广泛的兴趣。
二、兼职班主任对青年教师自身培养的作用
1.提高青年教师自身学术水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知识渊博、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真心的尊敬和佩服。但是青年教师面临的问题是:任教时间偏短,其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学风格还需要逐步形成。在担任兼职班主任期间,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非常密切,有利于青年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进而激发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当然,为了适应目前高等院校对科研的重视,兼职班主任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要兼顾加强自己的科研素质。只有专业水平提高了,兼职班主任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重,树立威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掌握学生工作的主动权[2]。另外,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低年级学生可能对自己所选专业和未来的发展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此时,兼职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业上的指导者,针对具体专业给大学生树立短期的学习目标乃至长期的职业规划,指明他们学习的方向,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这些工作有利于青年教师确立以“教学为主”的理念,尽快完成从相对被动的学生角色向积极主动的教师角色的过渡。
2.加强青年教师自身道德修养。青年教师通过担任兼职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也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其品德修养对学生具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大学生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导师”[3],兼职班主任自身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文素养和医德观,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才能成为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4]。大学阶段是每个人“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兼职班主任良好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对学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兼职班主任在将医德教育贯穿于师生交流和课堂教学等教育情境中的同时也必将培养了自身良好的道德规范。
3.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综合能力。青年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科研,担任兼职班主任后首先要处理好本职工作与学生工作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和专职辅导员及时交流沟通,反映学生动态,开展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最后,经常和大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这些过程都有利于青年教师协调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青年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青年教师大多数毕业于医学相关院校,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师资培训,缺乏管理学生工作的经验。另外他们工作时限短,不太擅长和学生打交道,面对学生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经常无从下手,虽然时间和精力付出很多,但由于缺乏跟学生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方法,工作效率甚低。鉴于此,学校应该邀请一些具备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优秀老师,向青年教师传授经验和工作技巧。另外,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很重,晋升职称的压力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从有限的时间中抽出时间和精力来承担学生的管理工作,确实有很大困难。针对他们在工作中的困难,学校各部门例如教务、学工和人事部门应互相配合,使他们的辛勤劳动不仅得到学生的承认,更得到学校的承认,这样才能让每个兼职班主任都能真正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
四、结语
高等医学高校青年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在学生培养和教师自身发展方面有很大优势,但存在的困难也不容忽视。只要高校能充分重视兼职班主任的工作,通过政策和制度来保障和激励青年教师从事兼职班主任的权益和动力,一定能将兼职班主任的积极作用发挥最大化,使学校、学生和青年教师都充分受益。
参考文献:
[1]陈碧.高校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的利弊分析及思考[J].师资,2012,(5):5-6.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对教师的需求逐渐增加,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中的比重也随之增加。但青年教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缺乏工作经验,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不足,在高校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这些青年教师难免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压力得不到合理的释放。就可能产生职业倦怠。应对职业倦怠的方法和方式很多,本文从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这一角度出发,研究导师制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并试图构建以导师制为核心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管理模式。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特点
(一)青年教师职业倦怠表现
1.组织承诺较低。青年教师一般在高校的时间不长。感情依赖度较低,一旦产生了倦怠行为,认同度也会降低,对工作本身的投入随之减少,因此,青年教师的感情承诺较低;同样,短时间的教龄也会降低青年教师离开组织的机会成本。当有倦怠产生时。他的继续承诺就会降低;规范承诺反映的是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它是员工由于受到了长期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选择以教师为职业的青年教师,社会责任感比较强烈,但这种责任感并不能转化为青年教师留在组织内的承诺。一旦遭受挫折,他会选择其他的地方继续履行其社会责任。
2.角色心理冲突。青年教师在教育者群体内扮演的角色有多种:教师、被管理者、家长、管理者(一般是学生日常管理、心理辅导工作等)、普通公民等,如果有兼职,他的社会角色还会更多。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由于客观和主观原因,难免会产生角色冲突。青年教师的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高的角色期望与自身能力有限之间的冲突。无论是职称评定、科研,还是个人深造方面,青年教师身上都肩负着很多期望。然而,青年教师的理论深度和实践能力都还不足,这种期望与现实的距离会使他们产生挫败感;(2)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生活压力之间的冲突。既然从事教育行业,教师都是怀着一颗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心。但青年教师面临的生活压力也很大,比如住房、子女教育,现实的压力驱使他们对物质产生更多的需求;(3)多种角色期望互不相容导致的角色冲突。校方希望青年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学和科研上,而家庭则希望他们花更多的时间陪家人,这些相互冲突的要求必然会导致青年教师承受过多的压力。
3.职业幸福感缺失。谈到教师职业幸福感。必须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物质方面包括收入水平、工作环境、工作资源等,精神方面的包括个人发展、学校制度、人际关系、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名望、家庭的和谐等。人只有在快乐幸福的时候工作的效率才是最高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并不仅仅是教师个人感受问题。它也是教育事业的大事,影响着教育的质量。
(二)青年教师倦怠特点
1.倦怠程度相对较低。Beaucage将倦怠视为个体从事一项活动的进程性结局。进程分为四个阶段:热情期、停滞期、挫折期和冷漠期。高校青年教师更多的是处于停滞期和挫折期之间的阶段,依然有工作的热情,但由于个人需要未被满足,产生一些情绪和行为上的波动,这种波动程度较低,是可以改变的。
2.有一定的自我改变意识。从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来说,青年教师刚处于职业发展前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心未减,只是在遭受个人发展的挫折之后,情绪产生波动。压力增加。从而产生职业倦怠,这个程度的职业倦怠远不能抵消青年教师对事业的忠诚度和投入度。相反。这种工作责任心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自身工作的内在动力,如果辅以外力,就可以降低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导师制对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一)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中的弱势群体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中的弱势群体,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经济上的弱势。青年教师工资较低。没有额外收入。另外。申请课题能力有限,也缺乏课题经费的支持,但在这个阶段,家庭又对他们的经济收入提出了高要求。所以,他们面临的经济压力很大。(2)学术上的弱势。学术上的弱势主要体现在科研能力、经验上。现在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课题很多。但是机会不均等,资源分配贫富差距很大。青年教师没有经验和基础,却要在一个水平线上和那些学术经验丰富、人脉资源雄厚,甚至是功成名就的教授竞争。在这方面,青年教师是弱势群体。(3)人际关系的弱势。虽然有些高校把青年教师分配到某一团队中。但更多的教师还是在“单打独斗”。同时,高校内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并不乐观的学术环境,也阻碍青年教师的正常发展。派系林立、学风不正让青年教师在T作中常迷失方向,甚至经常面对有关道德标准和学术操守的考验。青年教师也不擅长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一旦人际关系得不到协调,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是很大的。
2.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
需求一般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方面包括收入水平、工作环境、工作资源等,精神方面的包括个人发展、单位制度、人际关系、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名望、家庭的和谐等。一旦个人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就会对结果产生不公平感,从而减少他的努力程度。青年教师收入水平相对不高,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工作压力较大,另外。个人发展缺乏足够的支持,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人际关系网络比较复杂,甚至还有工作和家庭的冲突导致的家庭不和谐,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009-02
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不仅关系到青年教师本身的成才和成长,更关系到高校稳定和发展的大局。新时代背景下,对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已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青年教师师德现状
以南京某高校500名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学生对青年教师师德整体满意度为93.34%。说明当前青年教师群体师德状况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正面临着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实利,轻底线。作为一个社会人有两个界限,一是底线,一是境界,底线比境界更重要。人可以没有境界,但不能没有底线。①教师应该是引领社会风尚的群体,有不同于一般人群的要求。但是,高校青年教师中,有个别人突破了师德的底线,他们为了一些职称、评优、基金项目等实际利益,有的利用学术资源谋取非正当利益;有的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有的违背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制造学术泡沫。调查显示,8.2%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中存在诸如伪造数据、抄袭、剽窃等行为。突破底线严重破坏学术风气,影响教师队伍整体形象,成为高校师德滑坡的一个显著的表现。
2.重科研,轻教学。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教师师德水平的一个体现。科研指标的效益是显性的,有多少论文、多少基金、多少成果就有多少名和利。而教学所产生的效益是隐性的。有些青年教师过分看重科研,参与科研项目的热情远高于参与教研项目,有的甚至把教学工作看成是一种负担。调查显示,6.5%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上课前准备不充分;7.3%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迟到、早退、随意调课等现象。轻视教学已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缺失的一个普遍现象,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
3.重考评,轻交流。诺丁汉大学的每个学生每周都有与一个教师半个小时的面对面交流;香港中文大学规定每位教授每周陪学生共进3次餐;牛津大学每位教授每周必须与3~4位学生展开个人谈话,或者是与学生交流。②这些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但是,高校中有些青年教师不愿意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上多花时间,他们把教书育人工作仅仅看作应付学校考核所走的过场,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漠不关心。调查显示,6.8%的学生认为当遇到问题向青年教师寻求帮助时未能得到指导;10.1%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不了解、不关心学生。关爱学生是良好师德的一个基本要求,不与学生有效交流,师德就难以体现。
二、青年教师师德缺失的原因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青年教师个体角度出发,既有其个人素质、意识和心理等内在原因,也有社会风气、校园环境和制度设计等外部原因。
1.青年教师师德缺失的内在原因。(1)缺乏工作经验,对师德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青年教师刚毕业就被推上了讲台,缺乏工作经验,心理素质尚不过硬,对教师职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青年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道德修养无关紧要。因而,他们用专业知识代替人才培养的全部内容,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和提高。(2)生活压力较大,对师德培养投入有限。对于青年教师而言,面临事业发展的困惑,在职称晋级、评奖评优等环节上,压力巨大。与此同时,还面临着恋爱、婚姻、生育子女、照顾老人等问题。工作上的压力和生活中的困难,都占据着青年教师大量的时间,致使青年教师主动投入师德养成的精力不足。(3)基本需求缺失,对师德追求动力不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们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向高一层次的需求发展。师德作为道德的一种,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因此,要实现教师师德养成,就必须满足他们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等方面的需求。但现实生活中,青年教师往往处在高校最底层,在论资排辈风气犹存的环境中,诉求不被重视,个人不被尊重。这些低级别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导致青年教师对师德这一高层次需求的追求缺乏热情和动力。
2.青年教师师德缺失的外部原因。(1)社会整体风气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思想越来越为社会所接受。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加上经济条件相对拮据,易于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另外,社会整体道德的下滑,也对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高校制度设计不科学。长期以来,高校的各种制度存在过分追求量化的趋势,以数量和科研经费的多少而不是以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教学质量衡量教师的成就。制度的导向作用不可忽视,在这种情况下,青年教师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对照各种指标,竭尽所能地去完成各项量化任务,甚至去造假。(3)师德建设体系不完善。首先,师德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高校的师德评价仍然停留在书面和形式上,未真正落到实处。其次,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的分配、考核及晋级未与师德建设相挂钩,不能做到奖惩分明。最后,一些高校采用说教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灌输,忽视教师的主体性,使青年教师逐渐对师德教育持排斥态度。
三、内外结合的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思路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既需要从教师个体入手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又要从外部环境、制度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只有内外结合,才能取得师德建设的实效。
1.注重内部需求,引导青年教师主动加强师德修养。(1)引导青年教师主动学习,加强师德修养。首先,学校要引导青年教师努力学习有关师德的理论,使自己的师德修养方向正确、动力充足。其次,学校要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师德修养的锻炼,逐渐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要引导青年教师正确对待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不当言论和行为,学会反省和改正,时时处处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如一地坚持原则、规范言行、保持操守。(2)关爱青年教师,解决师德追求的后顾之忧。首先,高校在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生活上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并及时、真诚地给予帮助。其次,要关注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为他们提供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增强其归属感,从而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和成长,树立起主人翁责任感,充分体验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提高待遇,尊重和关心青年教师,可以使他们安心教育教学工作,自觉追求高尚师德。(3)加强心理辅导,夯实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基础。学校应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帮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让教师正确认识心理问题,让压抑得到有效排遣。学校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测验,帮助他们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提高。③同时,引导教师积极配合,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缓解压力,适时放松紧张情绪。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比他的专业水平更重要,只有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作基础,养成高尚师德才能成为现实。
2.注重外部环境,完善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体系。(1)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用先进的人物和事迹来展现优秀教师的理想情操、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努力构筑起追求真善美、抑制假恶丑的良好舆论环境,让青年教师潜移默化地得到感化和启发,在比学赶超中提升师德水平。(2)树立校内制度的合理导向。首先,要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将教师师德作为一项硬指标,列入职称评定体系中,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其次要完善教师考核体系,注重年度考核向聘期考核的转变,注重强调数量向强调质量的转变,使教师的能力与业绩得到公正的评价。最后,要建立学术惩戒制度,对触碰底线的教师应坚决果断处理,维护学术的纯洁和大学的声誉。(3)健全师德建设体系。首先,要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建立合理可操作的评价制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客观、公正评价。要注重评价结果的使用,把师德表现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挂钩。其次,要注重师德监督体系的反馈环节。将师德监督结果及时反馈给青年教师,引导他们对自身师德表现进行自我诊断,不断提高。最后,要完善师德激励机制。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对于践行师德规范者,可以从职务升迁、职称评审、生活待遇等方面给予破格待遇或奖励,使其有成就感、荣誉感而增加继续前进的动力。
注释:
①易中天.当下中国最缺底线[J].新周刊,2011,(9)
②来茂德.大学教育的十大关系[J].中国大学教育,2014,(5)
③黄蓉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邓名载,李兴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状况分析与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
[2]周敏,熊仕勇.关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6).
作为一个社会人有两个界限,一是底线,一是境界,底线比境界更重要。人可以没有境界,但不能没有底线。教师应该是引领社会风尚的群体,有不同于一般人群的要求。但是,高校青年教师中,有个别人突破了师德的底线,他们为了一些职称、评优、基金项目等实际利益,有的利用学术资源谋取非正当利益;有的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有的违背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制造学术泡沫。调查显示,8.2%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中存在诸如伪造数据、抄袭、剽窃等行为。突破底线严重破坏学术风气,影响教师队伍整体形象,成为高校师德滑坡的一个显著的表现。
2.重科研,轻教学。
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教师师德水平的一个体现。科研指标的效益是显性的,有多少论文、多少基金、多少成果就有多少名和利。而教学所产生的效益是隐性的。有些青年教师过分看重科研,参与科研项目的热情远高于参与教研项目,有的甚至把教学工作看成是一种负担。调查显示,6.5%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上课前准备不充分;7.3%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迟到、早退、随意调课等现象。轻视教学已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缺失的一个普遍现象,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
3.重考评,轻交流。
诺丁汉大学的每个学生每周都有与一个教师半个小时的面对面交流;香港中文大学规定每位教授每周陪学生共进3次餐;牛津大学每位教授每周必须与3~4位学生展开个人谈话,或者是与学生交流。这些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但是,高校中有些青年教师不愿意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上多花时间,他们把教书育人工作仅仅看作应付学校考核所走的过场,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漠不关心。调查显示,6.8%的学生认为当遇到问题向青年教师寻求帮助时未能得到指导;10.1%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不了解、不关心学生。关爱学生是良好师德的一个基本要求,不与学生有效交流,师德就难以体现。
二、青年教师师德缺失的原因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青年教师个体角度出发,既有其个人素质、意识和心理等内在原因,也有社会风气、校园环境和制度设计等外部原因。
1.青年教师师德缺失的内在原因。
(1)缺乏工作经验,对师德重要性认识不够。
大部分青年教师刚毕业就被推上了讲台,缺乏工作经验,心理素质尚不过硬,对教师职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青年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道德修养无关紧要。因而,他们用专业知识代替人才培养的全部内容,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2)生活压力较大,对师德培养投入有限。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面临事业发展的困惑,在职称晋级、评奖评优等环节上,压力巨大。与此同时,还面临着恋爱、婚姻、生育子女、照顾老人等问题。工作上的压力和生活中的困难,都占据着青年教师大量的时间,致使青年教师主动投入师德养成的精力不足。
(3)基本需求缺失,对师德追求动力不足。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们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向高一层次的需求发展。师德作为道德的一种,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因此,要实现教师师德养成,就必须满足他们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等方面的需求。但现实生活中,青年教师往往处在高校最底层,在论资排辈风气犹存的环境中,诉求不被重视,个人不被尊重。这些低级别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导致青年教师对师德这一高层次需求的追求缺乏热情和动力。
2.青年教师师德缺失的外部原因。
(1)社会整体风气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思想越来越为社会所接受。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加上经济条件相对拮据,易于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另外,社会整体道德的下滑,也对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2)高校制度设计不科学。
长期以来,高校的各种制度存在过分追求量化的趋势,以数量和科研经费的多少而不是以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教学质量衡量教师的成就。制度的导向作用不可忽视,在这种情况下,青年教师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对照各种指标,竭尽所能地去完成各项量化任务,甚至去造假。
(3)师德建设体系不完善。
首先,师德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高校的师德评价仍然停留在书面和形式上,未真正落到实处。其次,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的分配、考核及晋级未与师德建设相挂钩,不能做到奖惩分明。最后,一些高校采用说教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灌输,忽视教师的主体性,使青年教师逐渐对师德教育持排斥态度。
三、内外结合的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思路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既需要从教师个体入手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又要从外部环境、制度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只有内外结合,才能取得师德建设的实效。
1.注重内部需求,引导青年教师主动加强师德修养。
(1)引导青年教师主动学习,加强师德修养。
首先,学校要引导青年教师努力学习有关师德的理论,使自己的师德修养方向正确、动力充足。其次,学校要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师德修养的锻炼,逐渐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要引导青年教师正确对待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不当言论和行为,学会反省和改正,时时处处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如一地坚持原则、规范言行、保持操守。
(2)关爱青年教师,解决师德追求的后顾之忧。
首先,高校在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生活上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并及时、真诚地给予帮助。其次,要关注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为他们提供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增强其归属感,从而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和成长,树立起主人翁责任感,充分体验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提高待遇,尊重和关心青年教师,可以使他们安心教育教学工作,自觉追求高尚师德。
(3)加强心理辅导,夯实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基础。
学校应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帮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让教师正确认识心理问题,让压抑得到有效排遣。学校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测验,帮助他们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同时,引导教师积极配合,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缓解压力,适时放松紧张情绪。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比他的专业水平更重要,只有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作基础,养成高尚师德才能成为现实。
2.注重外部环境,完善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体系。
(1)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用先进的人物和事迹来展现优秀教师的理想情操、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努力构筑起追求真善美、抑制假恶丑的良好舆论环境,让青年教师潜移默化地得到感化和启发,在比学赶超中提升师德水平。
(2)树立校内制度的合理导向。
首先,要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将教师师德作为一项硬指标,列入职称评定体系中,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其次要完善教师考核体系,注重年度考核向聘期考核的转变,注重强调数量向强调质量的转变,使教师的能力与业绩得到公正的评价。最后,要建立学术惩戒制度,对触碰底线的教师应坚决果断处理,维护学术的纯洁和大学的声誉。
破瓦房,场地坑坑洼洼、杂草丛生——这便是以前灵城镇龙武小学的校园“景色”,而这样的“景色”,也是灵城镇部分城郊、乡村小学的校园面貌。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我积极为改善各学校的办学条件而奔走,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及社会资助。如争取到352万元用于修建教学楼,40多万元用于学校安全保卫项目、围墙、校门等建设,另外还有价值140余万元的惠民工程白板装备及电子备课室的电脑等,近几年来争取到的资金达800多万元。
校园建设需要科学规划,不能“一窝蜂”地上马。我采取“树立品牌、重点扶持、分批推进”的办法,每年重点扶持3—5所学校进行校园环境整治和校园文化建设。2009年,重点扶持了棠梨小学、三海小学、苏屋小学等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2010年,重点扶持灵城二小、前进小学、龙武小学、旺圩小学等学校;2011年,重点扶持三勤小学、枚埠小学、新垌分校等学校……三年时间,中心校扶持各学校修建了崭新的教学楼,建起了校园文化长廊、围墙、篮球场,安装了校园广播,极大地改善了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与此同时,中心校也积极落实钦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幼儿园建设,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2012春季学期,中心校共投入资金53万元,加快白水、三勤、那银三所小学的附属幼儿园建设步伐,有力推进了我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进程,并使其走在全县乃至全市前列。在今年全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会上,我作为唯一一位小学校长作了学前教育建设经验介绍,得到了与会领导的好评。会后,县内、县外的兄弟学校纷纷前来参观“取经”。
现在,我镇各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干净、整洁、优雅,营造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教室布置规范有特色,办公室物品摆放整齐,校园里黑板报、宣传栏、文化长廊、名人警句随处可见。中心校还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人新我特”的思想,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书香校园,如灵城二小的书香教室、苏屋小学的绿色校园、灵城三小的班级文化、三海小学的内涵式发展等。其中龙武小学的变化更是令人瞩目,学生学习的场所由原先的破瓦房变成现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杂草丛生的场地上修建起了靓丽的文化长廊。目前这里绿树成阴、鸟语花香,变成一所公园式学校。2012年3月8日,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白志繁、钦州市教育局局长陈锦山等领导到灵山县进行调研,对龙武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人本、制度两手抓
为把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抓得更扎实有效,我采取了四项举措:一是举办全镇小学校长常规管理培训班,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二是召开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现场会,树立先进典型,使各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是结对子,城区每所学校和支教点学校结成对子,在师资、管理等方面给予扶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召开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工作表彰大会,在全镇形成“讲管理,抓管理,比管理,提质量,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管理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情”来带动教师队伍,用“爱”来关心教师队伍。我镇三海小学的班华英老校长已快到退休年龄,2009年,她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向中心校递交了辞职报告,打算提前退休。考虑到班校长虽然年纪较大,但工作经验丰富,领导能力强,加上当时正是创建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工作的关键时刻,我没有同意班校长的辞职。但是该以什么方式“打动”她呢?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以“情”动人。2009年教师节,我带领慰问组来到班校长家里,在慰问过程中,我赞扬了班校长长期以来为灵城镇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详细询问她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家庭情况,真诚挽留她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并诚恳地表示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找我解决。班校长被我的诚心打动,她说:“中心校领导这样信任自己、关心自己,自己一定尽职尽责做好工作。”后来,在创建广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工作中,班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忘我工作,创造了不小的“奇迹”: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便把三海小学打造成了灵山县乃至钦州市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示范性学校、品牌学校,得到了市、县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在以“情”动人的同时,我也不忘坚持制度管理,在细节上做好学校管理工作。2010年5月的一天,灵城镇中心校召开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工作现场会,我要求中心校全体成员、全镇各小学的校长及教导主任共70多人参加。在会议将近结束时,发现有两名校长不在会场。我一问才知道,原来在去学校参观时,这两名校长怕晕车,便两人开着一辆摩托车自己过去,却不想在参观完学校返回途中摩托车爆胎了。等车修好后,这两名校长擅自不参加会议,也不打电话说明情况和请假。会后,经中心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对这两名校长给予一年内不能评先进、本年绩效工资考核相应扣分及通报批评等处理。当处理决定公布后,其他校长受到很大触动和教育,也有人问:“不就是不参加一次会议吗,用得着这样处分他们?何况他们也是事出有因。”的确,从表面上看,70多人的会议,缺一两个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我知道,要做一个合格的校长,就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应急能力,否则如何去管理教师和学生?如果人人有事不告知、不请假,擅自行动,那么今后将会使相关的制度形同虚设,学校管理更无从谈起。
教师兴则学校兴
我深刻认识到青年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为此,我中心校开展了旨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多项培训,积极开展名师打造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是抓培训。2010年6月,我镇组织70名青年班主任参加了国培计划——“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2010年11月,组织72名青年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2011年10月,组织了98名青年教师参加2011年“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学科能力提高远程培训……在这些培训中,青年教师认真观看课例、聆听专家讲座、积极参与研讨、用心完成作业,用良好的表现赢得了培训导师的称赞。其中,在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中,我镇有5名教师担任培训班的班主任,后被评为县级优秀辅导员;在“国培计划”培训中,有35名青年教师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学员,有10名青年教师被评为灵山县优秀学员。此外,中心校每年还选派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到北京、南京、南宁、桂林等地考察学习;镇辅导站每学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教学常规业务培训、班级管理培训等,促进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是促反思。青年教师要尽快地成长起来,必须要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我们着重引导他们以两种形式进行自我反思:首先是案例反思。通过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及时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其次是课堂教学后记。要求青年教师坚持写教学后记,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之举和失败之处,点滴积累,不断改进,使青年教师实现自我提升。
三是搭平台。首先是压担子,让一些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教研组长,甚至让业务精、能力强、品行正的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教导主任、校长等职务,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在学校重要岗位上不断成长。其次是实施“青蓝”工程,采取“师带徒”的形式,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跟踪备课、听课、评课,以及师徒同台献艺等,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再次是积极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上研究课、示范课、比赛课,夯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陈彦兵原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2006年9月调到灵城镇二小任教。在工作中,学校领导渐渐地发现,陈彦兵工作踏实,积极钻研,于是便有意识地重点培养他,先后让他参加了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者培训,县、市、区、国家级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培训,观摩了国家级子课题诵读经典诗文的课题组活动等。学校多次让他参加各种赛课,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鼓励他发挥特长,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担任镇教师歌咏比赛、文艺汇演、气排球赛等各种活动的主持人,锻炼其组织能力。通过学校提供的诸多平台及他个人的努力,陈彦兵先后被评为钦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灵山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灵山县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优秀科技辅导员等。2011年9月,经考察、推荐,陈彦兵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分管少先队、文娱工作。他从一个年轻的骨干教师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老师们赞誉他为多才多艺的“三栖”教师——在美术、音乐、诵读方面都有一定建树。
通过抓培训、促反思、搭平台等途径,我镇一批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如参加2011年灵山县协作区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黎玉明、李永秋荣获全能一等奖;参加2012年钦州市第三届小学语文美文诵读比赛,陈彦兵荣获一等奖;参加2012年广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优秀课例光盘评比,黄耀华等4人获一等奖;2011年,白木小学谭尚玲老师被评为“广州助学基金”八桂优秀乡村教师。
职业院校要制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和激励措施。如制定教研成果奖励办法、学科带头人评选及奖励办法等;对参加省、市技能比武成绩优异的教师重点奖励;在评先评优、晋级、“双师型”教师的工资待遇等从制度上、政策上向“双师”倾斜。
二、加强岗前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
职业院校教师除应具有普通教师的资格外,还应具备相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因此,无论是刚分配来的新教师还是缺乏实践经验的老教师,都必须到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进行实习锻炼,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并尽快考取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三、依托行业优势,到企业参观、调研、实习
笔者学校是江西省轻工行办的下属职业院校,樟树盐矿也是其下属单位。我校缺乏制盐、热动力等专业的高技能实习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可以依托行业优势,不定期派出老师到盐矿进行考察、调研和参观、实习,培养“双师型”教师。
四、聘请企业精英来学校进行讲座、授课
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复合型人才来担任,其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特色更优于普通专业人才。通过从相关企业将这种复合型人才(精英)请进来,能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也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双师”化的一种有效措施。如:我校聘请樟树盐矿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做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聘请盐矿的高级工程师及总裁进行专题讲座。这样既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又对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这种模式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非常快捷有效的方法。
五、加强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进修工作,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技术升级换代日益加快,教师必须及时掌握最新技术和操作技能,否则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近几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先后派出模具、数控、机电专业等多名骨干教师到对口高校或相关高级技术院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进修,使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更新。
六、通过校企合作,加快“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1.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教师到企业锻炼可以积累行业工作经验,弥补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到企业锻炼使教师一方面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形成新的职教理念,提高实操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了解现代制造企业的运作、管理模式。教师还应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或专家请教,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2.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学校每年安排1~2名专业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去生产实习。教师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实践中学习企业里的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总结、发现学校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补漏”,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专业与职业、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并为学校后续教学提出参考意见。
七、通过社会招聘,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
“立足培养、积极引进”“内训为主、外聘为辅”是学校一贯坚持的原则。根据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等任兼职教师,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增添新的血液。
八、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或辅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
学校制定政策给参加或辅导技能竞赛获奖的教师以重奖,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或辅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促使教师大胆探索、苦练内功,从而提升技能水平。如:连续几年,学校教师辅导的计算机、机电、模具专业的学生参加江西省技能大赛,均获得前一、二名的佳绩。学校也有多名青年教师在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奖,真正做到了教学
相长。
九、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
一方面学校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都肩负着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使命。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即:对新教师选派1~2名经验丰富的高级讲师或技师进行指导,不定期的进行听课等方面的检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训指导,以提高新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成长。另一方面外出进修的骨干教师返校后,向全体教师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如:数控专业的老师向大家传授“一体化”教学模式。
十、倡导文化基础课教师的“一专多能”,逐步向“双师型”教师过渡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The Thinking of Part-Time Counselors'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UO Nan, YANG Yahui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300)
Abstract In order to guidance counselor's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young teachers as part-time counsel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oung teachers; part-time counselors; thinking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在高校学生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的高职院校中,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远达不到国家预设的辅导员数与学生数1:200的要求。①有调查显示,②高职辅导员与学生配备比例大约为1:350,远远超出了辅导员工作的承载限度,这大大降低了辅导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效能。现阶段的在校高职生都是90后,与同龄的本科院校学生不同,这些学生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相对较大,但是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性比较强,自尊心强而心理承受能力弱。因此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这要求辅导员除能在思想政治上给予正确的引导,还要在知识技能学习上的积极引导。为此,一些高职院校选拔相关专业的青年专职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的同时缓解辅导员队伍人员的紧缺。
1 高职院校兼职辅导员的工作特点
1.1 青年专职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工作中的优点
(1)年龄差距小,易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而且能够帮助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适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帮助,稳定的师生关系是开展辅导员工作的基础。通常教师与学生之间年龄的差距会给师生之间的沟通带来一定的困难。青年专职教师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是他们年轻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与学生年龄差距小等因素在无形中拉近他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心理距离的拉近更容易在课内外的活动中受到学生邀请,这些作为兼职辅导员的青年教师在学生活动中淡化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他们中的一员,容易向老师敞开心扉。在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辅导员更易正确引导学生做人、处事,更易成为学生的朋友,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管理者。
(2)专业相关,利于学业指导。高职生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大多理论基础差,学习困难大,再加上不了解大学的学习环境,很容易出现学习不适应,对所学专业不了解甚至被误导等问题。此时的学生急需与他们年龄相仿,又对他们的学业了解的人来帮助他们。而这些兼职辅导员,离开学生时代不久,不仅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大学学习经验,而且作为专职教师,对自己所任教的专业以及相关的专业是比较了解的,从而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教给学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专业对口,这些兼职辅导员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学业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3)专兼并存,课内课外相辅相成。担任兼职辅导员的这些专职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接触,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新时期的高职学生需要辅导员要能够立足专业,立足技能,以广阔的视野来客观全面地审视社会,以社会为向导来引导学生成才,也就是导师型的辅导员。而担任兼职辅导员的这些专业教师都是本科或研究生学历,他们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专业素质,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正确引导与培育学生。
专职教师担任相应专业兼职辅导员工作是解决目前高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面临困难的必然选择。然而兼职辅导员的工作中还存在问题:
1.2 专业课青年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工作中的不足
专职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推动了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开展,但是在实践中,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经验不足。兼职辅导员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虽然他们对工作有激情和责任心,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科学管理方法,但是在现实的学生班级事务的管理中,实践管理方法和经验比较欠缺。同时兼职辅导员缺乏必需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理常识。例如对学生矛盾的处理上,不能准确把握当前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从全局考虑来解决学生问题的意识和经验,难免引起学生的不满。另外,由于年轻教师涉世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容易以自己对社会问题的不成熟意见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
(2)人员流动性大。目前,没有完善的兼职辅导员制度,多数兼职辅导员是为填补专职辅导员的缺口而临时填充到辅导员队伍中去的,这种短期化的政策导向,使得专任教师不能真正像专职辅导员一样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事业来对待。再加上高校对专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专职教师的多数时间与精力被教学与科研项目所占据,不会对学生工作的建设投入太多的精力。
(3)带班多,两头空。依笔者所任教的学校为例,有的兼职辅导员承担着近200人,4个班的学生辅导员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几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作为兼职辅导员,这位教师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一学期下来只记得其所任辅导员班级中的班委成员,严重缺乏时间与精力去处理学生事务。另一方面,作为专职教师,因承担着学生管理工作,在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上也大大折扣。这样因专业教学任务的繁重疏于对学生的管理,也会因学生工作的复杂性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2 做好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对策
2.1 培训与指导相结合,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在高职院校中,作为兼职辅导员的专职教师一般都具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有着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指导非常有利。但是,辅导员工作所需的知识是多元化的,要涉猎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调查显示,③94.3%的辅导员在上岗前没有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只有10.5%的人在上岗后进行了心理辅导方面的系统培训,而90%以上的辅导员则希望“加强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当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专职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时,面对日常繁琐的学生管理工作,常常显得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因此,高校应鼓励兼职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组织培训、考察学习等,以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作为兼职辅导员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自信,这也正是他们最急需的职业素质之一。
2.2 完善制度,稳定兼职辅导员队伍
目前,高校对专职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兼职辅导员的专职教师即使有心亦无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教育和班级的管理上。因此,应针对兼职辅导员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并结合兼职辅导员的特殊性进行弹性管理。例如可将辅导员的业绩考核与其作为专职教师的职务聘任、晋级、职称评定等紧密挂钩。可以对担任兼职辅导员的专职教师在在职称晋升时坚持其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以此提升兼职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2.3 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互相借鉴
担任兼职辅导员的专职教师应客观的对待兼职辅导员工作,并且将兼职辅导员工作作为对自己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的专业背景和素材,以教学对象的变化来把握教学重点与调整教学方法的方向。同时,教学与辅导员工作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兼职辅导员工作不仅能使他们得到真正了解教学对象的机会,还能使得这些专职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研究素材,利于教学工作与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3 结束语
辅导员在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受教育对象的变化,高职教育对辅导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力争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关系高校的发展与稳定。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努力为其创造更好的工作学习空间与学习平台,使辅导员工作迈入新阶段。
注释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115-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教育,师资是关键一环,尤其是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学校的责任和使命。有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当前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高校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已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当前教师培训的现状
毋庸置疑,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是高校教师的治学根本,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已有了更高的要求,光有理论不重实践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目前,许多地方教师接受的培训过分按照学科逻辑确定培训内容,这种培训内容面面俱到,往往学科意识较强,缺乏问题意识,缺乏对培训内容的实效性规划,培训内容存在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理论要是不与实际相结合的话,教学也便成为了一味地填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学历型转向全能实用型。部分大学毕业生由于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而被拒之门外,那些在校的大学生,面对着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从教师这个环节上想对策,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用自身的实践能力来熏染和影响学生,在理论中严谨地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脉动,让学生走出校门以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融入到工作角色中去,这是一项重大的工程。青年教师能更为快速地与社会接轨,想法设法地让青年教师下去实践已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
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鼓励教师深入基层,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积极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社会考察调研活动,丰富感性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一)社会实践
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具有本学科领域社会实践经历,鼓励、支持青年教师通过挂职、兼职和项目合作等形式到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从事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实践工作和研究工作。青年教师评聘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具有本学科领域的社会实践经历。以鞍山师范学院为例,多年来,学院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几年来,依据国务院学位办学科建设改革方案精神及辽宁省学科建设工作指导意见,设立10个学科为校级建设学科,即:“应用数学”“有机化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五个学科为重点建设学科,“专门史”“课程与教学论”“英语语言文学”三个学科为重点扶植学科,“凝聚态物理”“文艺学”两个学科为一般建设学科;设立5个学科为院系共建学科,即“企业管理学”“艺术设计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体育教育训练学”“职业技术教育学”;设立3个学科为系级建设学科,即“新闻学”“音乐学”“会计学”。而这些专业的建设极易与社会各行业相结合,为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门径。
(二)校内实践
仍以鞍山师范学院为例,鼓励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参与校内管理实践,创造条件支持青年教师到机关兼职锻炼或开展学校管理项目合作研究。落实《关于加强综合导师队伍建设的规定》和《关于加强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严格执行2006年以来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必须具备两年兼职辅导员工作经历的规定。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058-02
一、目前三本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
学科建设是三本高校一项具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建设,它关系到三本高校教师队伍的层次定位、整体优化和发展趋向。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是否拥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体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然而,大多数三本高校还处于初创和发展的初级阶段,都还没有形成强势学科和品牌意识,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在学科领域能够发挥领军作用的学科带头人极其匮乏。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三本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的进一步发展。
(二)青年教师整体欠缺实践经验
三本高校的专职教师队伍中,以青年教师为主力军。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刚毕业的高校研究生,缺乏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也较差。这些大批刚毕业的研究生一来到三本高校,就直接被安排授课任务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课堂上,他们往往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或进行实验和课程设计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然而,大多数三本高校政策中还没有将师资队伍建设纳入总体发展规划,不管是在引进教师,还是在培养教师方面,都没有明确目标、规划和措施,这就导致经费和时间都无法支持专职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和参加社会实践。
(三)青年教师教研能力较为薄弱
目前大多数“三本”高校在引进教师时都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程序和手续,但是对引进的优秀硕士、博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培训和培养却重视不够。大部分“三本”高校对大批的青年教师除了进行岗前培训外,几乎没有进行过教学技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专门培训。而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专业训练,教学经验几乎是零,对教师职业和教学规律了解不多,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非常欠缺。由于没有相应的教研能力提升机制,导致大批的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往往需要二年、甚至三年才能有所提高。很多青年教师虽有科研的热情,但由于其社会阅历有限、对学术前沿的情况不了解,加上缺乏有经验的教师引导,致使很多研究生时期学术功底很好的硕士和博士进入三本高校后,科研能力基本上没有任何提升,甚至出现长期停滞不前的现象。
(四)青年教师向外流动较为频繁
青年教师虽然普遍学历较高,但面临的资历浅、职称低、薪金低的三大难题,常常让他们心理无法平衡。除了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外,还有来自家庭、生活、感情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给青年教师带来了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再加上三本高校对教师的各项管理比较严格,动不动就通报批评,这些都让很多年轻教师没有安全感、,担心一不小心犯了错误或重大过失而被突然解聘。以上多方面的压力导致了青年教师的频繁离职,而青年教师的离职又会使三本高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
二、三本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对策
(一)积极引进或培养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建设发展
为了使三本高校更快更好地发展,进一步强化教授治校制度,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三本高校应花费重金聘请或培养一批对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有益的高级专门人才、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并规定他们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或学院进行教学、科研的指导工作,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建设等做出一定贡献。同时,依托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力、凝聚力,建立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使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团队与重点学科建设紧密相联。比如,作为三本高校之一的武昌工学院于2013年春季正式撤系改院,目前已设立二级学院,已聘任资深教授担任二级学院院长,不仅实现了重大的管理制度变革,还全面提升了学科专业教育教学和科研整体水平。
(二)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打造高技能、高学历骨干教师队伍
三本高校已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总体培养目标,其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认为,三本高校不仅要鼓励青年教师或刚从高校毕业的教师进修、学习或到企事业单位实践,而且还要在教师培养方面应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详细、措施可行。比如,根据青年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订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且从政策、经费、时间上保证专职教师参加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国内访问和参加社会实践。制定双向挂职、社会兼职、校企合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流动政策。以武昌工学院为例,每年选派和推荐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重点大学和重点实验室做访问学者、每年拿出巨额资金支持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一步深造学习、提升学历。
(三)建立和完善助教、督导、听课制度,推广导师制
第一,建立助教制度。规定新进教师担任助教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助教的岗前培训和工作评估,要求新进教师必须担任一个学期的助教,经考核合格后方能担任主讲教师。对没有完成助教任务的教师,不得安排单独承担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也不得晋升讲师。第二,规范教学督导制度。规定各学院由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监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课、监督备课、审阅教案等方法使青年教师迅速适应岗位,弥补自身不足,引导他们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完善听课制度。通过积极开展讲课比赛、公开课教学等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听课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第四,推广青年教师导师制。对青年教师要配备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导师,充分发挥导师的“传、帮、带”的作用。由于导师不仅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指导,还要带领青年教师参与各类科研,如课题项目、撰写论文,编著教材等工作。建议三本高校将青年教师导师制纳入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导师的权责利,按照导师带领学生的成果给予相应的工作报酬,使以老带新的一帮一、或一帮多的辅导和监督政策更加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导师的工作热情,才能使青年教师更快地融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环境。
(四)为青年教师创设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环境
笔者认为,要想增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要想使青年教师把个人的思想感情、前途命运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三本高校至少应努力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第一,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学校应实行专职教师职称评审机度,推行更具竞争力的薪酬体制,以保持核心师资的稳定和发展。以武昌工学院为例,该校为推进三本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研、科研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制定了校内教师高级职称聘用办法。聘用对象为武昌工学院专职专任且具高校讲师(博士)、副教授及其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双肩挑人员)。只要满足资历条件、教学和科研条件的都有资格进行申报,这种内部职称评审制度给广大教师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第二,学校领导要高度关注青年教师的生活待遇。要在生活上为青年教师排忧解难,关心他们,热心帮助他们解决诸如住房、婚姻等实际困难,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第三,学校各级领导要多给青年教师展露才华的机会。只有敢于给予他们机会,才能不断挖掘他们的潜力,才能真正稳定青年骨干,才能带动青年教师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锋.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