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汇报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06 12:12: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新型城镇化汇报材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型城镇化汇报材料

篇(1)

我乡城镇化主要在、、三个小地区,近几年来虽然、、等地城镇化速度在不断加快,也只能说是镇。我乡虽有5.8万人口,但城镇化进程缓慢,城镇化率仅10%左右,主要集中在街。近年来,我乡新农贸市场建设、改造街水泥路、整治小城镇环境、建设休闲广场等城镇化项目都使我乡的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也提升的对外形象。

二、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是以中材原材料基地建设为契机,将近40户拆迁户统一安置在农贸市场附近。目前已征地20多亩并动工建设,该安置小区建成后,进一步促进了集镇的城镇化。

二是进一步整治街道环境,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对街道进一步改造,并完善亮化、绿化、美化设施,完善管网工程。

三是以“交通建设年”为契机,改造至大路上3.3公里水泥路,并争取对路口至街水泥路进行改造。同时进一步完善村组公路建设。

四是进一步规划建设、等小城镇。

五是着手建设新街,新建河口泉至派出所街道,以带动土地开发,做活土地“文章”。

六是抓住市政协牵头对口帮扶楼下村的时机,打造楼下村“最美乡村”。

七是重点突出,打造好16个新农村建设点。

篇(2)

中鹤集团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王庄镇,于1995年成立,注册资本10.28亿元,是国家财政参股企业、国家“十一五”食品安全科技攻关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先后获得了30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荣誉称号。

浚县古称黎阳,既是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县,又是全国优质小麦基地,自古就有“黎阳收、顾九州”之美誉。王庄镇地处该县东北部,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万亩,人口7.1万人。2012年全镇生产总值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3亿元,占比12.1%;粮食产量1.35亿斤(主要品种为小麦和玉米),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区和粮食主产区。依托这一资源优势,中鹤集团积极发展粮深加工,并逐步向农产品仓储、物流贸易拓展;同时,基于当地农民进厂务工、食品安全及原料供应、改善农村生活条件需要,及时引导农民有序流转土地、为务工农民建造新型社区,实现了规模生产经营,推进了小城镇建设,形成了传统农区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中鹤模式。到2012年末,该集团拥有农业开发、集约化种养、粮食收储与粮油贸易、小麦加工、玉米加工、豆制品加工、零售业、环保与能源等相关产业,下辖农业开发公司、淇雪淀粉公司、中鹤纯净粉业、中鹤营养面业、淇淇食品公司、中鹤粮油贸易公司、谷朊粉公司、军威食用油公司、中鹤新城等10多家子公司。目前,该集团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的中鹤粮深加工园区已建成面积2平方公里,年粮食收储能力70万吨,玉米加工45万吨,小麦加工30万吨,挂面加工10万吨,大豆加工5万吨,日产馒头30万个,产品有7大类20多个品种,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2012年,集团实现总产值32亿元,利税1.7亿元,吸纳劳动力4000多人。

主要运作模式

中鹤集团以“打造中国农业产业第一品牌、做中国农区工业化典范”为愿景,将传统农业、现代粮深加工及食品加工紧密结合,并将自身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努力探索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新路子,以实现发展农业、带动农村、富裕农民的战略目标。

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聚集,推动农区工业化和信息化

立足粮食资源优势,拓展农产品加工领域,提高产业加工度和产品附加值。从2005年起,由玉米深加工拓展到小麦、大豆的精深加工,由淇雪淀粉一家加工企业相继建起中鹤纯净粉业、中鹤营养面业、淇淇食品公司、中鹤谷朊粉公司、军威食用油公司等六家加工企业;产品种类由玉米淀粉拓展到麦芽糊精、饴糖、玉米蛋白粉、糖果、小麦专用粉、小麦淀粉、谷朊粉、营养调理挂面、速冻食品、腐竹等七大类20多个品种。同时,成立了中鹤粮油贸易公司,形成了70万吨仓储能力。

实现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经营。依托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中鹤集团在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同时,积极向农业开发、集约化种养、粮食收储与粮油贸易、农产品连锁超市、环保与能源等相关产业拓展,已壮大为从事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经营的集团公司。

规划建设工业园区。为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政府依托中鹤集团规划了5.8平方公里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浚县粮深加工园区。目前,园内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中鹤集团18家全资子公司全部布局园区,初步形成了粮深加工产业集群。规划到2015年,园区年加工原粮145万吨、大豆20万吨,入驻企业25家,员工2万人,年产值100亿元,利税10亿元,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粮食周转物流港和精深加工基地。

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实现规模集约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中鹤集团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有效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把产业链延伸到田间,把农业大田建成“第一车间”,在集团附近区域规划建设12万亩清洁安全粮源基地,既保证了原材料的有效供应,又带动农民的持续增收。

发展专业合作社。2010年初,中鹤集团联合企业所在地部分农户建立了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农机合作社——浚县鹤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累计购置大型拖拉机95台,小麦玉米收获机164台,深松机、免耕机、新型播种机、施肥机等300多台(套),植保机械150部,可满足4万亩机耕、5万亩机播、8万亩秸秆还田、13万亩机收作业需要,基本实现了从种到收的统一耕作、统一供种、统一灌溉、统一施肥、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的“六统一”作业。合作社培训发展农机手社员230名,带动入社农户2300余户,引导300多名农民成为农业型工人,农机作业量达到15万亩/次,辐射浚县、滑县、内黄、汤阴、淇县等周边县区。

积极探索土地规模经营。中鹤集团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员+农户”的经营模式,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承包、代种、统一服务等方法,合理有效地将一家一户拥有的耕地集中起来,初步形成土地由公司经营、农户由合作社管理、产品由公司销售的格局。所规划的12万亩清洁安全粮源基地一期将流转土地3万亩,目前已经完成流转耕地1.52万亩,流转的2300户农民中有1200人进入中鹤集团成为企业工人,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的生产体系,严格控制原材料的生产,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以保证稳定、可靠、安全、可控的原材料供应。

综合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建设粮食高产试验区。鹤壁市政府依托中鹤集团在浚县王庄镇规划建设了粮食高产示范区,完善配套田间基础设施、技术培训与推广,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大程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了用先进设施装备农业和现代科技武装农业同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在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开展新型社区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中鹤集团大量的工人特别是流转土地的农民进厂务工后需要就近居住,加之周边农民也有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愿望,当地政府因势利导,以中鹤集团为主导,并村建设大型新型社区,吸纳周边农民和务工人员向社区集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实现农民生产及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科学规划。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的理念,在粮深加工园区南部靠近镇区的地方,规划建设了面积11平方公里的中鹤新城,将企业扩张与社区建设捆绑发展,计划在10年内建成可容纳8~10万人集中居住的大型社区,将全镇所有村庄并入该社区,实现全部农民就地转移,整体推进城镇化。

完善设施。中鹤新城涵盖居住、综合服务、产业发展、种植示范、畜牧养殖等13个功能区,建成后城内居民将拥有城市户籍和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享受更加健全的就业、就学、就医等社会保障。同时,中鹤新城十分注重绿色和生态的理念,规划建设了中水循环利用系统、太阳能设施等,在实现节能环保目的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农民的居住成本。

有序推进。中鹤新城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3000亩、涉及农户2.8万人,二期占地4000亩、涉及农户1.8万人,三期占地5000亩,涉及农户2.8万人。一期工程于2010年8月开工建设,目前60栋楼房已建成交工,农民现已搬迁居住。第二期106栋楼房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配套绿化和美化工作。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学校、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正在有序向前推进,其中学校在2012年秋季已开始招生。

政府提供多方位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离不开政府引导、推动和政策支持。“中鹤模式”中,对土地流转中农民与企业利益协调、对粮食高产示范区的扶持、中鹤新城及粮食深精加工工业园的规划、小城镇公共设施建设等,都是在各级政府的引导推动和政策支持下实现的。近三年来,中鹤集团在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建设中,得到政府的各类补贴扶持资金3648.5万元;中鹤新城建设,除政府参股投资2.42亿元之外,学校、医院、养老院、文体设施和行政服务中心等也列入了鹤壁市和浚县政府支持计划。

金融支持与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金融支持的规模和形式

金融支持,顾名思义就是金融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其作用在于,金融业通过自身的金融行为促进资金产出率和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从而起到缓解资金供求矛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实践证明某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同其金融支持是密切相关的,金融体系越健全、金融工具越丰富、金融服务的效率越高、金融交易越发达,经济增长速度就越快。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中鹤集团在5家金融机构融资金额16.07亿元。

按融资方式划分,短期商业流资4.3亿元、准政策性贷款5.5亿元、长期项目贷款6.27亿元;按贷款方式划分,信用贷款5.14亿元;抵押担保贷款10.93亿元;按融资机构划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融资余额11.91亿元,占总贷款的74.11%、农村信用社融资余额2.3亿元,占总贷款的14.31%、国家开发银行融资余额1.26亿元,占总贷款的7.84%、中国农业银行融资余额3000万元,占总贷款的1.87%、中国工商银行融资余额3000万元,占总贷款的1.87%。

贷款偿付及未来现金流预测

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中鹤集团在农发行贷款平均年利率在6%~7.05%之间,在国开行贷款年利率7.82%,在信用社贷款平均年利率在9.72%~13.78%之间,在农行贷款年利率7.87%,在工行贷款年利率6.16%,相比之下农发行贷款利率较低,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较为有利。

中鹤集团以上贷款均以各公司正常经营销售货款和净利润作为主要还款来源,有稳定的偿付资金来源。淇雪项目贷款3000万元投入后,产能扩大、产品质量稳定、在巩固老客户的基础上开发了许多新客户,产品产销率达90%以上。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6.7亿元,较项目改造前2011年度营业收入5.5亿元增加20%以上,实现净利润2918万元;纯净粉业公司年产10万吨营养挂面4300万元及年产30万吨小麦深加工12600万元项目已竣工投产,产能得到增加,产品质量得到了充分保证,产销率达90%以上。2012年销售收入7.05亿元,较2011年收入5.4亿元增加30%,净利润达8100万元,贷款到期能够足额偿还。

农发行的作用

农发行自2006年信贷支持以来,无论在结算服务和资金支持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引领和发展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支持企业壮块头。2006年淇雪淀粉有限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产品供不应求,受资金规模限制,生产无法达到满负荷生产,企业急需资金投入生产,提高生产能力。了解消息后,县支行立即深入企业调查了解情况,并向市分行党委进行了汇报,行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成专项营销小组,进行项目营销,主动上门向企业宣传农发行的相关信贷政策和优质的金融服务内容,深入了解项目的资金需求,帮助客户准备申报资料,同时积极向省分行进行汇报,加快了项目的申报速度,从贷款营销到贷款发放实行了绿色通道,当年3600万元贷款资金到位,企业得以及时扩大生产,为客户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农发行鹤壁市分行的信贷支持下,企业逐步做大做强,成长为国家级的龙头企业、国家财政参股企业、国家十一五食品安全科技攻关项目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同时也是河南省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仓储基地。同时农发行鹤壁市分行依据总行政策,支持中鹤集团在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同时,积极向农业开发、集约化种养、粮食收储与粮油贸易、农产品连锁超市、环保与能源等相关产业拓展,已壮大为从事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经营的集团公司。

创新服务强维护。针对中鹤集团各公司的经营规模、生产特点和资金运营规律,为企业量身定制专门的金融服务方案。成立客户维护小组常驻企业,以零距离和全方位贴身服务,确保农发行的信贷资金高效运行。首先是强化沟通协调。通过客户维护小组随时与企业联系沟通,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开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其次是优化贷款品种。根据企业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特色化服务,满足企业经营需要。2006年建立信贷关系以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36亿元。

支持社区促稳定。2011年,农发行鹤壁市分行抢抓有利时机,积极营销新农村贷款,支持该集团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村庄迁并集中居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农民土地,建设清洁能源基地,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总行高度重视项目的进展,采取措施加快项目申报。中鹤新城项目并村建设大型新型社区,吸纳周边农民和务工人员向社区集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及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实现农民生产及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让农民既有工作又有房住,真正转化为市民,加快城镇化进程。截至2012年底,该项目资金4亿元全部到位,项目建设顺利,新城一期建设基本完成,中鹤新城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彰显。通过支持基础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妥善安排农民就业,为新农村建设项目创造必要条件的模式,推动了中鹤集团在推动农村城镇化,在传统农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启示与思考

中鹤模式在化解传统农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等难题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并提供了许多有益借鉴。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城乡发展一体化,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在于农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维护,农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是否得到有效保障。中鹤模式在解决农民问题上取得了积极进展。首先,工业化为农民提供了充分就业机会;其次,经过平等协商,企业以超出农民自营收益数倍的价格获取承包经营权让渡,把承包耕地的使用权能转化为农民长期稳定的保障性或资产性收入;其三,以新城区永久物业对等交换农民宅基地和房屋,把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转变并兑现为城区永久物业。农民三大基本问题的破解,不仅使农民成为“四化同步”发展直接和最大的受益者,也为土地流转和撤村进城,进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切实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我国人均耕地少、农业资源稀缺、人口不断增加的现实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尤其是担负着为国家生产更多更好粮食责任的传统农区,更不能以削弱农业、牺牲粮食生产能力为代价去发展多种经营。河南省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明确提出了要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四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在此背景下,中鹤集团通过以企业为依托推动耕地流转、开展土地整治,在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解决了企业发展、城市化建设的用地问题,有效化解了工业化、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的矛盾。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中鹤集团靠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对城镇化的催生作用,最终形成了“工业引领、产业支撑、信息助推、工农一体、产城联动”的“四化”协调发展格局。这是基于传统农区城市化水平低、城镇化严重滞后,而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迅猛,工业聚集区布局逐渐成型的实际,在这种前提下,工业引领、产城联动的中鹤发展路径方具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

篇(3)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优质水果、名优茶业、精细蔬菜、道地中药、优质生猪和特色林竹等区域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以战略资源开发、现代加工制造、科技创新服务、农产品加工为导向,重点打造了三江流域水电开发基地,德阳重大装备产业集群,以成都高新区和绵阳科技城为代表的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攀西钒钛制造基地,川南综合化工产业基地和川东北天然气产业基地。围绕建设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贸中心和西部金融中心,以生产业为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主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就

(一)特色农业 (二)清洁能源 (三)高新技术 (四)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较大、技术装备先进、研制水平领先、配套体系完善的发展格局,拥有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东方电气、二重集团、成飞集团、资阳机车、机床、新筑路桥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大批地方配套企业迅猛发展,形成了清洁高效(含核电)发电设备、冶金化工成套设备、工程机械、石油钻采、铁道机车车辆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是国内三大重装基地之一。在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5家,为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篇(4)

城镇化是刺激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然而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遵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战略。“低碳建筑,绿色施工”的环保理念必须贯穿于我们建设城镇的始终,必须推进倡导应用绿色建造技术。通过科学管理,优化设计、施工,推广“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技术,支撑绿色建筑的发展。

一、 “绿色化”的概念

谈及绿色建筑,笔者深觉责任重大。笔者认为,低碳建筑即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建筑,这是一个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体系。要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建筑体系建设,就要从关注单体建筑节能向关注整个城镇建筑节能转变,从关注建设施工阶段节能向两端延伸,即涵盖土地获取、规划、设计、施工、建筑运行阶段的

节能直到建筑报废阶段的节能。

二、 城镇建筑施工绿色管理

1. 管理体系

建筑绿色施工涉及到设计院、建设方、施工单位、监理结构等单位的统筹管理,是一个以建设方带头建立的同一管理体系,而施工单位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要落实绿色施工的实施,施工单位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团队,每个成员的职责划分必须明确且要落实到位。

(1)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实施绿色施工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着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与目标实现,其必须联合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构思出绿色施工的具体制度框架与实施办法概要,且要指定绿色施工的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2)项目副经理

项目副经理的职责是联合项目经理,以项目经理制定的绿色施工组织为向导,负责绿色施工现场实施的总体管理。

(3)项目技术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负责绿色施工技术策划与方案编制、措施制定,并要担负起现场监督的重大职责。

(4)各作业带班班长

班长负责现场进行绿色施工相关措施的贯彻与实施。

(5)材料员

材料员负责施工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具体措施的贯彻与实施。

(6)施工员

施工员负责节能与能源利用措施、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及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保护措施的贯彻与实施。

2. 现场制度

(1)开工前,召集全员进行岗前绿色施工学习培训,明确绿色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进行彻底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交底,使绿色施工概念深入人心。

(2)项目部必须及时进行绿色施工周例会,对施工实际概况进行汇报统计,对于不合理及不规范的施工行为进行改正。

(3)每月进行一次绿色施工会议,对现场及生活区的用水量、用电量进行公示,对于不符合绿色施工制度,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相关人员及班组进行处罚。生活区如出现用电量、用水量超标的,其费用平摊到户内每人。

(4)工程完工后,按照绿色施工制度对于现场管理和施工进行评审,找出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对有关人员进行奖励或者惩罚,总结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

三、 城镇建筑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1. 环境保护

(1)扬尘控制

1)施工现场内场以及施工道路需要用混凝土铺筑,防止灰尘散扬。

2)回填土、沙子等进场使用时,用密目网覆盖。控制一次进厂量,最好分次进入,减少散发表面积。用完后,应该及时清理场地。

3)在现场可设置密闭式垃圾处理站。对垃圾按毒性进行分类存放,并及时运至有垃圾消纳资质的垃圾场进行处理。

4)切割木材的锯末用下设置挡板的方式在内部沉淀回收。钻孔桩所用浆水应该在泥浆池内进行沉淀,循环利用。废浆水应该进行处理后,再进行适时地排放。

5)直径较大的钢筋尽量采用螺纹机械连接,大口径管道一般采用沟槽连接,避免因焊接产生的废气污染环境。

6)在高温干燥天气施工时,派专人及时洒水,避免灰尘污染。

7)结构施工时,模板内产生的废渣等物采用型号较大的吸尘器处理,避免灰尘扩散污染环境及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

8)施工现场用地周围借住大型广告牌或者波形薄铁皮进行围栏,既可以避免灰尘扩散,又能降低噪音。

9)保证现场各种运输材料的大型车表面清洁,运输状况良好,避免产生废弃物或者产生大量的废弃污染环境。做到机械设备的环保,及时清理现场弄脏的车辆,防止车辆出行影响城镇环境。

(2)噪音控制

1)施工所用机械尽量采用性能完善运行状况良好的设备,需要时,尽量购置新型低噪音环保设备,例如塔吊、钢筋加工机械。

2)混凝土泵送、钢筋加工最好建立专门的隔音棚,在隔音棚内进行作业,避免扰民。

3)混凝土浇筑最好选择在白天进行,选择新型低噪音振捣设备。

(3)光污染控制

1)电弧焊接,采用废旧模板制作挡板维护。

2)施工用灯的灯光尽量朝向现场内部,随着工程的进度,朝向外部的灯光及时调整过来。避免强光射向城镇外部,影响居民生活。

(4)污水控制

1)施工现场内的雨水,经过沉淀池再排入城镇排水管道,减少沉淀物的数量。

2)基坑抽水或者清洗车辆、设备等的早水经过沉淀处理再后,可作为现场洒水、混凝土养护等处。其余检测合格后,可排入城镇管道。

2. 土壤保护

(1)隔油池、排水沟及沉淀池等须定期清理。

(2)废旧有毒有害物质(电池、油漆、涂料等)须经专门处置单位处理,切记不要作为垃圾轻易处理,避免污染土壤。

(3)在有可能漏油的机械下方设置托盘基油,最后交专门单位处理。

此外,建筑垃圾须经分类处理。对于无毒不可再利用垃圾可以集中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可以经处理后再使用。对于有毒有害物质,须严谨处理,单一回收经由专门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

3.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材料运输装卸料的方法要得当,切记不要猛装猛卸,损坏材料。现场卸材要讲究就近原则,避免二次搬运。

(2)材料利用需要讲求合理原则,避免浪费。各类材料需要进行自检合格后才可利用,不要利用不合格产品。模板用材需要节约自然资源,尽量利用竹胶板等。有毒有害物质尽量避免使用(粘结剂、低劣涂料等)

(3)现场生活用房尽量采用周转式活动板房,可重复利用,避免材料的浪费。

4. 生活节水、节能、节地

(1)制定相应的用电、用水限量及相应的奖惩制度。通过培训学习,让现场工作人员具有自觉地节水节能意识。

(2)施工、生活、养护等用水应该设置一个多元式动态系统,达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项目部平面布置需合理,尽量利用空间,避免占地过多。材料分批进场,减少堆放占用面积。

(4)施工设备尽量采用节能高效新型设备,避免采用即将报废既耗能又产生大量废气的设备。连接工艺尽量采用机械式,避免无谓浪费电能。

四、 结语

本文只是对于城镇化建筑绿色施工管理与技术措施的一些片面建议,只是对于城镇建筑施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初步探索。只有进一步研究科学化的绿色管理体系,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城镇建设才能达到真正的绿色环保施工,我们才能昂首阔步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绿色环保施工方案[S].

[2]刘晓宁.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

篇(5)

一、 学习贯彻方面

严格贯彻执行港区工管委、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关决定及文件精神,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业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2017年度265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务,进一步核实危改户信息资料,处理好群众举报、投诉或上访等问题;组织完成工程竣工评估验收、农户“一户一档”纸质材料收集及农户信息系统核实录入工作及补助资金发放等。截止2018年7月份,县级财政已拔付各级财政补助补助资金467.486万元。由于各镇不按时提交危改户信息资料,仍有部分拆除旧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激励资金未发放。

(二)完成2017年“美丽广西·宜居乡村”基础便民专项活动农村改厕改厨共计6000户任务的收尾工作,组织完成工程竣工评估验收、农户“一户一档”纸质材料收集工作等。根据各镇上报改厨改厕资料,至2018年11月份,对改厨农户发放62.104万元补助,对改厕农户发放补助资金68.636万元补助资金。

(三)制订2018年度第一批1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分解方案,并报经管委同意后将任务落实到三镇,具体分解为:犀牛脚镇88户,东场镇10户,龙门港镇2户。由于三镇划回钦南区管理后,现由钦南区统一管理实施

(四)指导、督促各镇完成2017年村镇建设调查及数据汇总报送工作,并对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核对,并于3月份完成上报工作。

(五)根据《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全区农村公厕调查的通知》要求,部署三镇组织村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开展公厕调查工作,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将调查任务细化到各镇村委,各村有专门负责的调查员,并于5月初完成了统计上报任务。

(六)针对自治区党委第七巡视组对钦州市扶贫领域机动巡视反馈问题认真进行自查自纠,通过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开展联动大巡防活动等对农村危房改造等扶贫领域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逐一对照、立行整改。.

(七)认真对照市审计局对区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反馈的疑点和问题进行再把关、再核实。对参加危改申报但家庭成员中有公职人员或拥有私家车、购有商品房或在村委担任干部等问题的农户,组织人员进一步核实、整改;2018年10月23日,追回了2016年不符合危改条件的犀牛脚岭脚村委苏愿领取的8000元危改补助款并存入财政专户,严守党的纪律和维护危改政策的严肃性。。

(八)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及“美丽广西·宜居乡村”建设活动,并按工作分工和职责要求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脱贫摘帽”基础设施建设及“基础便民”活动等相关工作。上半年主要配合扶贫办完成2018年开发区预脱贫村贫困户住房情况调查核实工作,协助扶贫办对建房无启动资金的困难群众进行核实,取消了不符合条件的炮台洪福有、郑业等领建房奖补的资格。

(九)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完成“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家庭户等4类重点对象的危房存量核实录入和修改完善工作;完成广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项目申报工作。

(十)配合做好上级业务部门日常督查、指导的接待工作,做好业务对接、汇报和港区工管委、局办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四、主要工作亮点和成效

基本完成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暨脱贫攻坚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农村改厕改厨等村镇建设工作,为开发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建设“美丽港区·宜居乡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进一步解决了开发区代管三镇期间农村困难群众的安全住房需求,对全面改善开发区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重点镇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都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五、主要困难和工作建议

(一)主要困难

由于三镇从2018年6月1日划回钦南区管理,对2017年改厨改厕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收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镇级相关部门反馈不够及时,资料报送积极性不高,影响后期资金发放进度。

(二)工作建议

篇(6)

2013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20亿元,增长9.7%(可比价,下同),总量位居全区第4位,增速位居全区第6位。其中,一产完成67.2亿元,增长4.9%;二产完成757.1 亿元,增长11.3%,其中工业完成706.9亿元,增长11.8%,总量位居全区第三位,增速位居全区第九位;三产完成295.6亿元,增长6.5%。

总体来说,农牧业生产获得大丰收,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服务业发展平稳,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发展加快,民生进一步改善。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通辽市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主要是全国、全区经济逐步企稳,市场预期进一步向好,但由于上半年通辽市与全国全区一样经济增长明显低于预期,尽管进入三季度以来形势有所好转,但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依然十分艰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困难和问题:

1.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从先行指标看,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152.3亿度,同比下降0.16%,其中工业用电量132亿度,同比下降1.1%。铁路发送量3477万吨,同比下降13.1%。从主要指标看,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

2.工业企业效益下滑。受电煤、铝锭、淀粉、水泥等价格下降影响,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速预计比去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特别是铝产业利润下滑较大。

3.消费需求低位运行。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煤炭等大宗商品外运量减少

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2013年通辽市和自治区一样,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与年初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二、通辽市2014年经济运行的环境及因素分析

2014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缓慢曲折复苏进程之中,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效益下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因素仍将制约经济持续回升的空间和力度,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相对低迷的增长态势还将延续较长时间。但总体来看,对于通辽市,经济运行环境有如下有利因素:

1.从全国看。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进一步调动全国上下的发展热情,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态势、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环境、扩大内需的发展环境总体趋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民生改善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增速已基本趋于稳定,经济增长回暖势头有所稳固。但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仍需进一步观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微观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预期2014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保持在7%以上。

2.从全区看。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2013年全区经济下行压力较为明显,经济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和农牧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普遍放缓,GDP增速比年初预期回落3个百分点,但从下半年以来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全社会用电量、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先行指标看,四季度,我区经济运行情况将好于前三季度,呈企稳回升态势。

3.从通辽市看。由于通辽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人力资源丰富,在市委、市政府的融入东北、环渤海经济圈战略引领下,近年来承接产业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财政收入与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有效地抵御了国内内需不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蒙东地区、乃至东北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总体而言,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辽市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受大环境影响,各项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但相比于我区西部,仍然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特别是通辽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加快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同时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正在实质性推进,对外开放和承接产业工作获得成效,尤其在自治区“8337”重要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初步构建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构架,煤电铝、煤化工、玉米生物科技、农畜产品加工、现代蒙药、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镍铬合金以及新材料等10大产业逐渐成形,商贸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保险、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另外,随着中心城市建设和城镇化、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都将等给经济带来发展后劲,全市具备向更高目标、更高层次前进的良好基础。同时,政策效应将为全市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红利。国家西部开发、振兴东北、支持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等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有效发挥;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在研究制定全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定位等11个专项规划,将对东部盟市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鼓励和支持通辽市加快在蒙东地区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通辽市在市第四次党代会上确立了 “开放转型 创业富民”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这些明确的政策意见,都有利于我们把国家、自治区的扶持政策同自身发展实际有机、有效、有作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潜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2014年趋势展望及主要指标预测

综合分析当前形势,按照自治区党委“8337”战略思路和对通辽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新期待,全市上下将继续坚持开放转型、创业富民,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不断创新思维、完善思路、强化举措,集中精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基本市情,并与“十二五”规划充分衔接,初步考虑2014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80亿元,同比增12%(现价比);财政收入达到167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投资达到1840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亿元,增长1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400元,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40元,增长12%;城镇化率达到4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指标任务。

四、主要对策建议

(一)着力抓项目,增强投资增长后劲

对锦联铝板带箔、创源高强高韧铝合金、霍林河机场等列入自治区的重大项目,坚持定期调度、专项推进,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征地、拆迁、用水、用电问题。对签约项目,解决好土地、环评、安评、能评等关键要素,为项目建设做好保障。紧盯国家和自治区政策动态,抓紧谋划、储备和申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及时主动与上级汇报对接,力争上级更大支持。抢抓新一轮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强化全产业链招商,力争再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和投资强度大的项目,特别是在玉米精深加工和铝精深加工项目上要实现大的突破,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发展。

(二)着力调整结构,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积极承接先进产业转移,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循环利用,坚持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褐煤综合利用质量和效益,打造资源富集地区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升级版。各旗县立足优势,着力营造低成本效应,既重视抓大项目引进建设,更重视发展科技创新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小微企业,形成“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加强与民大等科研院所的合作,着力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服务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三)着力增收富民,推进农牧业深度转型

围绕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和输出基地,加快实施一批现代农牧业发展工程,重点建设好生态节水农业、现代农牧业、优质肉牛、生态草业、绿色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6个示范区,培育百万亩膜下滴灌示范工程,科左后旗“东大荒”百万亩粮食功能区、百万亩优质牧草基地、百万亩现代有机农业,科左中旗百万亩现代农牧业循环发展,科左后旗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千万只肉羊基地、百万口生猪基地、亿羽禽类饲养基地、十万头肉驴生产基地等十大农牧业增长点,抓好20个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10个专业合作社、10个农畜产品专业市场、30个农畜产品品牌、10大保障行动等6项重点工作,推动农牧业实现深度转型,夯实农牧民持续增收基础。

(四)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商贸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主城区万达、欧亚、金源尚都、红星美凯龙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培育打造“四个核心商圈”,大力推进现代连锁商业等新兴业态发展。加快科尔沁综合物流园、开发区蒙东物流园区、莫力庙物流园区、木里图工业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发挥好保税物流中心、内蒙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辐射带动功能,加强科左中旗成峰牲畜交易、科左后旗科尔沁黄牛、开鲁县红干椒、通辽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等10个农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蒙东地区物流集散基地。围绕“一轴三区两翼”500公里文化旅游带的要求,深度挖掘通辽市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完善后旗大青沟、库伦三大寺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加快建设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快引进外埠金融机构入驻通辽设立分支、鼓励现有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规模,增加贷款额度,创新投放更多的金融产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孵化、居家养老、会展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态,推进全市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升。

(五)推进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实力

1.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根据旗县的比较优势,搞好县域特色产业、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等规划,找准发展定位,选择好各自的发展路径,打好各自的优势牌。霍林河北部经济带加快发展综合能源和新型有色金属加工、新型煤化工、新型煤基产业,率先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科尔沁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率先实现深度转型;开发区加快建设高端产业、高端要素、高端人才聚集新区,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开鲁县加快发展非资源产业,率先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南部的左中、后旗、库伦、奈曼四个旗建设安全绿色有机农牧业经济带。通过扬长补短,实现率先突破,走出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发展路子。

2.加快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活力。科技方面,我们将着力实施蒙医药、褐煤综合利用、玉米生物等重大科技合作攻关工程,建设十个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畜牧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重大工程建设,切实提升科技带动能力和创新水平。改革方面,主要是落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举措,加大鼓励、支持、引导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充分激活民间资本和各类发展要素,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产业发展中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激发全社会创业发展的活力。对外开放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开放模式,全面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强面向全国和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的有机结合,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深度融入互动,提高对外开放的综合优势,通过大开发、大招商吸引资本和市场高端要素。

3.积极转变职能,打造良好环境。进一步精简和下放审批权限,给予旗县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为旗县发展减负、放权、松绑、助力,建设好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产业、财税、金融、用地等方面更多的向旗县倾斜。比如,通辽市正在推进农村牧区金融创新试点县建设,探索有效解决当前农村牧区融资难的办法,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发展。

(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把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走以人为本、城乡互动、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城镇体系。2014年,在主城区组织开展“苦干400天,共建美好家园”行动,计划实施7类86项工程建设,包括10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6项生态、园林绿化工程、10大公建工程、建设10个特色博物馆、建设10个城郊采摘园、建设10个休闲旅游乡村、开展10大环境整治战役等,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

篇(7)

用好政策弹性打造“双引擎”

“对于今年的发展,一方面要保持定力,另一方面对于困难也要未雨绸缪。既要考虑眼前的问题,更要考虑长远的发展。”向东表示,要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就需要“双引擎”作为支撑。一是培育打造新的引擎,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改造传统引擎,重点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补齐公共产品与服务不足的“短板”。

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双引擎,受访专家认为,把握好宏观政策尤为重要。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的同时,需要针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弹性调整。

在财政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向东对此表示,发达国家确定了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不超过3%的标准,但却少有发达国家遵守这一标准,因此不能把3%的赤字率作为标准衡量中国。即使按照发达国家确定的3%的标准线,中国也还有很大的空间。

“为企业减税也是今年财政政策将继续坚持的方向。随着形势的变化,可能还会加码。”向东表示,与此相关的要求是要盘活存量,把趴在账上的资金用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也指出,财政政策未来应加大力度、更加全面地减税,真正体现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有力度的取向。其他如给服务业减税,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资本支出以贷款贴息等,都是财政政策中效果很好的结构性工具。

货币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王军认为,这就需要根据经济和金融形势变化加强流动性管理,通过逆回购、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和常设借贷便利等政策工具,灵活提供流动性,保持全社会流动性总体宽松,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平稳增长。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基建和公共服务推动消费规模

除了财政“牌”和货币“牌”之外,扩大内需是中国政府的又一重要发力点。而扩大内需政府同样储备了诸多的政策工具。

在消费方面,政府着力于在六大领域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包括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

在投资方面,政府已确定了七大工程项目包,即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网等民生项目,中西部铁路和公路、内河航道等重大交通项目,水利、高标准农田等农业项目,信息、电力、油气等重大网络项目,清洁能源及油气矿产资源保障项目,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项目,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项目。

在扩内需的政策部署里,城镇化是又一重要抓手。《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比如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既能改善民众的居住条件,又能降低房地产市场调整带来的冲击。

在受访专家看来,这些领域的部署都是跨年度的安排,甚至是较长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因而可以根据经济形势把握工程的节奏和进度。如果经济出现较大幅度放缓,政府可以集中推出项目,通过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加大工程建设的力度。

“三证合一”为抓手再放市场活力

2014年,我国GDP增速为7.4%,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22万人。总理表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就业不减反增,简政放权起了很重要的支撑作用。简政放权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也可以用它去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这实际上也是总理政策工具箱中极其重要的一张“牌”。

面对中外记者,他明确表示,市场活力的激发需要政府去清障搭台,今年将继续在这方面做更多的事。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行“三证合一”,让服务业领域的一些企业注册登记别再那么费劲。

话音刚落,3月20日,总理就到国家工商总局考察,在听取工商总局负责人汇报后,说,实现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总理记者会上提及的“三证合一”再次被强调。得知商事制度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是工商、税务、质监的“三证合一”时,提出了硬要求:要抓紧推进“三证合一”等改革,年内力争实现“一证一号”,切实降低企业注册场所要求,继续简化企业登记和注销流程。

对于此举的意义,向东表示,中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劳动力、每年700多万大学毕业生、30多万留学归国人员。激发他们的创业创新活力,就能形成巨大的推动力量。政府简化审批、放宽准入,催生小企业“铺天盖地”涌现,不仅可以更好激发群众创造力、带动就业,而且有利于提高社会化协作配套水平,促进大企业“顶天立地”。

战略组合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我国区域发展作出的全新部署。

在王军看来,当前地区之间的联系,已远非过去的西部供应原材料、东部市场加工的简单分工。随着价值链、产业链的延伸,已经要求要素的配置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不仅一省一地需要打破,而且传统的东中西大板块之间也需要打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也表示,三大支撑带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区域发展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三大支撑带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重大战略举措,既可以推动不同区域更好共享发展成果,缩小地区差距,又能优化经济结构,形成战略之间的互动,成为中国新的经济支撑带。

《政府工作报告》对此的部署,是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

篇(8)

机构编制工作既要严格执行政策,又要创新用好资源,更好地服务大局。机构编制部门要主动顺应新形势、适应新任务,进一步把机构设好、职能定好,把精兵强将向重点工作倾斜,加快完善有利于科学跨越发展的机制。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眼服务型政府建设,增强创新力、执行力和公信力,适时调整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确保把政府该管的事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事放开放活。对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切实解决机构设置过细、职能交叉的问题。对公共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的机构编制,优先予以保障,切实解决政府“缺位”问题。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切实解决审批事项过多、手续过于繁杂、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二)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坚持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布局为手段,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确保圆满完成改革任务。特别要严格执行分类标准,严防经营类向公益类挤、公益类向行政类靠,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合理;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力求改出活力、改出效益。

(三)完善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要求,跟进编制使用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行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定期进行评估,适时作出调整,真正打破“一核定终身”的传统做法,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到最关键、最急需、最重要的部位,把潜在的效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地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和谐。

二、着眼把住“红线”,严明纪律、规范管理

不得突破党政机关行政编制总额和事业编制总量,是机构编制管理的“红线”。必须牢固树立“编制就是法律”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规定要求,努力强化“四个严禁”,坚决纠正和防止机构编制方面的违规违纪行为。

一是严禁自定机构类别、越权审批机构、超机构限额设置机构或变相增设机构、擅自提高部门管理机构和内设机构规格。严格执行集中统一管理和审批制度,凡涉及机构编制事项,必须由机构编制部门一家受理、编委集体研究后“一支笔”审批、机构编制部门一家行文。除上级党委、政府和编委有明确要求的,新设立行政机构或事业单位,必须按程序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批。

二是严禁擅自改变编制使用范围、混用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在做好机构编制核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各单位编制使用及实有人员情况进行认真核对,充实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信息,及时开展信息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认真按照编委会审批的要求行使职能、使用人员,坚决杜绝混编混岗等问题出现,不断提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水平。

三是严禁超编进人、超职数和超机构规格配备领导干部。完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考录制度,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审批制度和程序,坚决纠正进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确保行政编制不突破上级批准的总额,事业编制不突破现有总量。

四是严禁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机构编制事项。要求各部门不得以划拨经费、项目审批、评比达标等为条件,在下级政府和部门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机构或提高机构规格、配备增加编制。制定规范性文件、起草领导讲话或向党委、政府汇报的材料等,原则上不得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确需涉及的,应事前征求机构编制部门意见。业务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或下发文件、召开会议擅自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一律不能作为申请和审批机构编制的依据。纪检监察和编制管理部门要严肃处理违反编制纪律的行为,切实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统一性。

三、着眼推动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坚持“彻底放、放彻底”,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扩权强镇、做强镇域支撑县域的重大部署,对于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保障改善民生,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2012年前三季度,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财政收入增幅高达40%,县域地方税收增幅全省第一。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重点镇建设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发展。机构编制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搞好协调衔接,进一步“把口袋里的生产力全都掏出来”,加快落实优先发展重点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确保权力及时下放。

篇(9)

       今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以“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为指引,以工业升级、农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升级、城乡一体化建设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升级“五大升级”为抓手,积极抢抓“高铁、高速”时代带来的重要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对接南昌、决战新区、开明开放、美丽高安”发展主战略,闯出了一条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崛起新路。今年1—3月,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8.23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财政总收入9.85亿元,同比增长11.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3亿元,同比增长10.97%;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9.57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78亿元,同比增长9.1%。

一、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1、坚持以扩总量、提质量为指针,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坚持把“工业强市”作为加快县域突破的主战略,聚焦重点产业、核心企业,着力调结构、促转型、转方式,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升级主导产业。建筑陶瓷产业是高安的传统主导产业,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2.6亿元、税收3.5亿元。但是,环保压力大、品牌效应差、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一直制约和束缚着建陶产业做大做强。为此,我市提出了“环保优先、品牌引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建陶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2014年,完成173条生产线窑炉尾气脱硫除尘设施建设,淘汰32家陶瓷企业50台链排炉,基地污水处理厂竣工运营。成功引进国内200强——中节能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集中供应清洁燃气项目,彻底解决制约建陶产业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进日本爱和陶、绿岛科技等公司,推进陶瓷废料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大了“高品高质、高安陶瓷”的品牌宣传和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力度,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产区品牌知名度。建陶基地申报“国家知名品牌示范区”已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复。陶瓷国检中心顺利通过国家“三合一”验收,填补了我市国家认可实验室的空白。成立了江西省建筑卫生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一线专家咨询部”等科技创新平台。高安建陶产业成功列入全省

2、坚持以市场化、信息化为支撑,加速现代服务业倍增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服务、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一是打造汽运物流大市。重点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化平台,吸附、集聚全国各地的物流要素资源,以大物流推动大市场建设,以大市场促进大物流,最终形成大产业、带来大发展,推动高安汽车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提升,逐步将高安打造成辐射中部、面向全国的仓储物流、货运汽车集散中心和全国物流行业的标杆。引进了世界500强全资子公司——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投资50亿元,建设总规划面积1万亩、一期占地3782亩的高安货运物流汽车产业园,宜春交警大队高安车管分所已投入使用;去年新增7家公司顺利通过国家4A级物流资质评审,全市4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12家;新振兴、保捷实业等6家专用车生产企业已获国家工信部备案。截止3月底,全市共有汽运物流企业739家,全市营运货车保有量达到18446辆,吨位26.68万吨;累计新购车辆620辆,登记吨位9636吨;汽运产业完成税收835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727万元。二是加快文化园区建设。按照“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的发展理念,加快了大城“五城”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会议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截至目前,园区一期还建村217幢安置房建筑基础施工已全部完成,有16幢已主体封顶,路网工程正全力拉开;食博园项目实现与中铁十六局“强强联手”,中铁十六局将投资80亿元加快推进食博园项目建设,目前食博园千家百年老店项目一期2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建筑已完工,正在进行内外部装修,项目核心区南瓜藤水库周围的路网建设已全面拉开,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近8500平米的食博园招商中心已于3月29日正式动工建设;大城百年学苑项目详细性规划设计方案已经出台;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已于去年8月29日正式开学;总投资30亿元的卓达生态产业新城新型材料产业园一期(一期投资7亿元)400亩前期征地拆迁、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完成。三是繁荣商贸宾招服务。在改造提升餐饮住宿、交通运输、邮政通讯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职教养老、金融保险等新型服务业态。目前,八景义乌财富广场、全球建筑陶瓷采购交易中心和华鼎中央城城市综合体项目等一批大型商贸服务业项目有序推进,同时正在与沃尔玛、天虹商城、红星美凯龙等项目积极洽谈。全市建有4星级酒店1家,3星级酒店5家,在建五星级酒店2家。四是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在继续不断完善华林山、贾家古村等主要景点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成功申报华林山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正在启动国家4A级景区申报,贾家古村、八百洞天景区成功申报省4A级乡村旅游点,上游水库全省首家水利文化展示馆正式开放。与此同时,积极融入南昌旅游都市圈,贾家古村、白莲山庄、瑞雪宾馆等五家旅游企业加盟南昌旅游都市圈旅游休闲年票。

3、坚持以重规划、铸精品为引领,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按照“理念大气、规划大气、建设大气、管理大气”和“统一规划、分片开发、基础优先、配套建设”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加快城市建设。按照“建设新城区、优化老城区、保护古城区”的思路,遵循“搞规划、拉框架、做民生”的理念,大力加快瑞阳新区建设,打造集行政办公、文化会展、商务休闲、高尚居住等公共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宜商宜居山水新城。目前,瑞阳新区各个工程项目在有序推进,新区八条主干道和六条区间路已基本建成;瑞阳湖广场及瑞阳湖、连锦河防洪景观工程全面启动;“两宫、两馆”正在主体施工,八中八小基础教学楼主体已完工;西环路桥已正式通车,东环路桥基本完工;瑞泰广场综合写字楼、铜鼓岭公园、瑞泰广场地下停车场、新区便民服务中心和派出所等项目工程前期工作有序开展。与此同时,明确了高安古城范围内的现代建筑只拆不建,保山护水留空间,为今后古城恢复打好基础。二是强化城市管理。突出抓好专项整治,通过广泛宣传、教育疏导、联合整治等方式,有效遏制了货运车辆在城区乱行乱停现象。按照集中清理与分片监管的方法,户外广告整治、建筑垃圾整治等环境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加大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力度,抓好“美化、亮化、黑化”工作,六小北侧生态广场建设工程全面完工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工程与设备安装已全部完成,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增加污水进水量9000吨/日。三是推进镇村联动。按照“富民为先、规划引领、制度创新、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了石脑、八景、华林等3个宜春市示范镇和龙潭、杨圩、村前等3个高安市示范镇的镇村联动建设。认真做好“地上、田上、墙上、头上”四篇文章,先后共投入资金5亿多元,建设“十个一”、“五个提升”工程及其他项目43个。八景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 全国园林镇”,石脑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华林镇成为人气旺盛的旅游乡镇。在示范镇的带动下,全市各地根据自身特色,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镇功能、提升集镇品位,全市初步呈现“集镇秀美、功能完善、以镇带村、三化互动、城乡一体”的格局。四是整治人居环境。成立了高规格的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大会,全面打响了以饮用水源地养猪场拆除、农村垃圾整治、水库退出承包养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全市共拆除猪场1556个,拆除面积60.9万平方米。同时,统筹推进农村垃圾整治、水域环境整治工作。按照“1+2+3”模式开展农村垃圾整治,“1”即一炉(分片建设焚烧炉);“2”即两员(聘请保洁员和垃圾转运员);“3”即三化(人员聘用社会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督促检查常态化),华林、八景、石脑等3个乡镇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全镇覆盖、全面运行,村前、建山等乡镇实现初步运行。全市共有17座小(一)型、72座小(二)型水库解除承包合同,初步实现“人放天养”。

4、坚持以抓改革、求创新为突破,激发市域经济活力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勇”字当头,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增活力,以开放促发展。一是深化各项改革。稳妥推进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及时衔接上级取消和规范的行政审批事项,全市审批项目、收费项目分别由原244项、93项减少为198项、62项,优化了项目审批流程50个,减少了审批环节80个,压缩了审批时限520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创建了涉及行政审批服务的中介超市,吸引了规划编制、评估、勘测、等中介服务机构114家报名进驻,创造了公平竞争的中介市场环境。完善街道、园区财政管理体制,提升了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工作基本结束,确保实现“准登记、确实地、赋真权、颁铁证”。二是扩大对外开放。1—3月,高安签约内资项目9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含8个亿元以上项目),累计签约资金34.2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9.85亿元。总投资10亿元的云谷产业总部基地、总投资15亿元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全市实现外贸出口5000万美元。加快推进口岸作业区建设,完成7万平方米作业区地面硬化,协助市内8家企业成功取得了外贸进出口自营权。三是强化创新驱动。我市列入全国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奥其斯科技等3家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陶瓷国检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认可委专家组国家级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可、三合一认可的验收,填补了我市国家认可实验室的空白。

篇(10)

非常欢迎莅临____检查指导工作!现将____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市情

____以煤起家、以矿兴城,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城市,1956年建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市隔河相望,辖6县(市)4区和1个____新区,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总人口366万。____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古称山阳、怀州,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许衡、朱载堉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竹林七贤”的聚集地、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现存我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河南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清代建筑群——嘉应观。拥有文物保护点3014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8处。____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城市之一,是全国唯一一个南水北调工程横穿城区的城市。境内有焦枝、焦太、焦新、月侯四条铁路,高速公路与京港澳、连霍、二广等国家干线高速连通,“县县通高速”、“乡乡通二级”、“村村通硬化路”。____风景秀丽、物华天宝。____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闻名遐迩,春赏山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览冰挂,拥有国家5A级景区3家。____是怀地黄、怀山药、怀、怀牛膝的原产地,“四大怀药”以药材地道、疗效神奇成为中医药文化的瑰宝。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____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以转型开辟发展新天地,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__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76.3亿元,增长11.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5个、1.2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收入160.9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1亿元,增长14.3%;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分别达2414元、4718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2元、144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3亿元,增长14.2%。固定资产投资1120.2亿元,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2亿元,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6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10113元,增长13.6%。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88.9亿元,同比增长1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8.5亿元,同比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192.7亿元,同比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3亿元,同比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分别增长11.5%和12.5%。

(一)狠抓转型战略谋划。这些年____一直在探索转型发展道路,并经历了四次变迁:一是由单一煤炭向传统工业转,二是由传统工业向新兴产业转,三是由旅游业发展向第三产业全面繁荣转型延伸,四是由二三产业转型向一二三产业和城市全面转型延伸。正是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转型发展非常紧迫。20__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下发后,我们抢抓机遇,积极对接,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战略构想。20__年2月,省政府印发了《____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开启了____全面转型发展之路。市委新班子调整后,我们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意见》,进一步理清完善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即坚持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一个战略”,突出抓开放、抓城镇化、抓改革创新、抓创造新优势“四个重点”,强力推进铁路、公路、能源、水利、生态、信息化、新区产业集聚区、教育、文化体育、开放型经济“十大建设”;明确了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动员全市上下为实现“建设转型示范市、再铸发展新辉煌”的____梦而努力奋斗。目前,全市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思转型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做示范求跨越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二)狠抓重大转型项目。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到重要位置,省市重点项目均实现了计划新开工项目百分之百开工、计划竣工项目百分之百竣工、计划投资百分之百完成。20__年,29个省考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4.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77.9%,居全省第2位。43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8.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67%;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7个,比20__年增加13个。今年实施市重点项目500个(第一批),总投资252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612亿元。在重视项目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____的长远发展,积极谋划郑焦城际铁路、桃花峪黄河大桥等,着力提升交通水平;积极谋划____海关、综合保税区等,着力提升开放条件;积极谋划龙源电厂、____电厂迁建等,着力提升能源支撑;积极谋划城市水系、林业生态网络,着力提升生态质量。今年,我们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了总投资831.7亿元的十大建设,当年计划完成投资274.3亿元。为确保十大建设落到实处,实行了市五大班子领导分包十大建设责任制,明确每一大建设项目由一位常委带头领干,人大、政府、 政协、____军分区班子领导全面参与、共同推进;推行了十大建设“七个一”工作法,即一大建设、一套班子、一本台账、一周一例会、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观摩、一年一考核。目前,十大建设正在快速推进。

(三)狠抓转型发展平台。按照“三规合一”“四集一转”和产城互动的要求,围绕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千亿元产业集聚区目标,每年每个产业集聚区至少新开工建设2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平台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产业集聚区呈现出规模扩张快、入驻项目多、产业层次高、承载能力强的发展态势。20__年以来,各产业集聚区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64个,总投资1200亿元。20__年,各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4.7亿元,是20__年的3.1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980.6亿元,是20__年2.7倍;入驻规模以上企业391家,比20__年增加210家。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武陟县产业集聚区分别被省政府授予“20__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和“20__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

(四)狠抓城市组团转型。突出多中心、组合式、紧凑型、复合型城市理念,编制了组团式城市发展规划,积极构建“核心城市—城市组团—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城乡架构。在核心城市重点抓了几个大工程:一是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在____境内全长76.41公里,工程总投资95.77亿元,总占地3.64万亩,征迁工作量占河南段的50%以上。____市把工程建设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天字号”工程,举全市之力,征迁8822户3.55万人,拆迁186.3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137.87万平方米,在建52.02万平方米,拆迁企事业单位84家,建设跨渠桥梁9座、市政管道96条、各种线路683条。整个征迁过程中,未发生一起强行拆迁,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同志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河南省____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确保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的做法很有特点,很有成效。”二是郑焦城际铁路。预计2014年底通车,届时____到郑州仅25分钟车程。三是城市水系。总投资66.9亿元,建设灵泉湖、东湖、影视湖、龙寺、圆融五座水库,形成贯穿城区东西总长48公里的水体景观、贯穿城区南北总长50公里的城市带状公园,与南水北调总干渠河道形成“六纵四横”城市水网。今年7月底,引黄入焦工程竣工,届时黄河水将进入____中心城区。四是环城快速通道。总投资30.1亿元,去年已开工建设,工程完工后将大大提升____南北通行水平。五是北部山区治理工程。取缔私挖滥采,实施生态治理恢复,规划建设黎明脚步公园、武钢粘土矿遗址矿山公园等。

(五)狠抓工业转型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一是加快支柱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装备工业、汽车及零部件、铝工业、煤盐联合化工、能源工业和食品工业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培育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20__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76家,主营业务收入3629亿元,增长15%。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四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1%、19.2%。二是加快创新能力培育。去年新增省重大科技专项3项,总数达6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总数达34家。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总数达10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居全省第2位。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3家、71家,总数居全省第3位。三是加快两化融合发展。创建省首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2个、示范企业10家。智慧____成功签约,数字____建设加快,无线城市完成投资5.1亿元。

(六)狠抓农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由高产稳产向优质高效转变。一是主攻粮食单产。去年粮食实现九连增,总产204.8万吨,增产4.3万吨。夏粮单产511.1公斤,居全省第一;玉米高产创造两项全国新纪录。二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有序推进,八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加快。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面品、怀药、乳品、肉品、玉米、果蔬、调味品、饮品、林产品九大农业产业化集群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6.3亿元、利润46.2亿元、税收16.9亿元,分别增长15.8%、17.3%、16.1%。三是提高组织化机械化水平。去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3家,总数达293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0家,总数达3208家,覆盖率达45.6%;新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28.5万亩,总数达62万亩。20__年,我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这是全国首家地市级全国农机化示范区。20__年,主要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6%,为全省第一,居全国前列。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治理水土流失,发展节水灌溉,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今年年底将实现平原地区全部用上自来水,山区丘陵区全部吃上水,让人民群众彻底告别吃水难,吃上放心水,吃上安全水。

(七)狠抓旅游转型升级。一是规划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月山寺)、圆融寺、太极拳、韩愈、黄河(嘉应观)、妙乐寺遗址、药王庙、影视等十大文化旅游园区。二是强力打造“太极故里·山水____”两个世界级品牌。三是狠抓景区创A,神家山、青天河创建成国家5A级景区,影视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四是推进标准化建设,云台山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和全国首批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云台山景区数字化技术应用规范上升为国家标准。五是强化“不让一位游客在____受委屈”的理念,提升服务水平。20__年,全市接待游客260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3亿元,分别增长14.2%、16.5%。

(八)狠抓转型发展动力。深化改革方面,核减事业单位64家,市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全面实施。完成第十批 行政审批项目清理。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我市成为全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示范点。深化教育改革,我市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国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市成为国家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市,6县(市)全部成为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市),零差率销售药品3.65亿元,“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惠及群众8.3万人,受到国务院医改办、省政府医改办充分肯定。扩大开放方面,每年在北京和沿海发达地区举办一系列招商活动,加强与中国铝业、中国化工、中国兵器、中国兵装、港中旅、厦工机械、奇瑞汽车等央企名企的合作,吸引了交通、中信、光大、广发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落户____,建成了____海关。去年,引进市外境内项目1177个,总投资1526.9亿元,增长13.6%,合同利用外来资金1438.5亿元,增长15.4%,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933.6亿元,增长26%。全市进出口总值22.2亿美元,出口15.1亿美元,均居全省第3位。

(九)狠抓转型发展根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型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市财政在保持行政事业单位办公预算支出零增长的同时,不断加大民生投入,自20__年以来,每年为群众办十件实事。20__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119.1亿元,增支2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6%,比20__年提高3.8个百分点。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我市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在全省率先实现职教强县全覆盖。加强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覆盖。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和体育馆主体完工,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行政村全覆盖,我市成为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达99.4%,居全省首位。80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高龄补贴保障,补贴人数从670人扩大到6.3万人,补贴标准全国领先。加强安全生产和稳定工作,深入创建平安____,我市荣获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城市。深入推行领导干部轮流值班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工作不断加强。汲取汶川大地震的教训,全部拆除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B、C级危房。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在全国地市级政府中首家设立食品安全突出贡献奖,食品安全工作经验得到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肯定。

(十)狠抓转型制度保障。一是健全了常委班子建设的有关规定。研究出台了市委常委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明确了要在十个方面带好头,即在顾全大局上带好头、在加强学习上带好头、在践行宗旨上带好头、在务实重干上带好头、在拉高标杆上带好头、在提高效率上带好头、在维护团结上带好头、在遵纪守规上带好头、在勤俭节约上带好头、在廉洁自律上带好头。二是健全了项目分包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十大建设、重大项目市委常委和五大班子领导分包责任制。三是健全了政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年年初在____日报上公开上一年度市政府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和本年度工作任务。四是健全了项目规范运作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即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严格实行“十个百分之百”管理,要求做到百分之百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百分之百遵循基本建设程序,百分之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百分之百公开招标,百分之百监察、监理到位,百分之百不出质量问题,百分之百不出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百分之百不拖工期、按时竣工,百分之百预决算评审、审计到位,百分之百不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省审计厅对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后,对我市重大经济决策、重大项目管理、实施“阳光财政”等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五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考核办法。研究制定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考核办法、县(市)区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和市直机关领导干部考核办法,把工作业绩与奖惩、升迁挂钩。六是建立健全了社情民意办理机制。建立健全了网上社情民意办理工作制度,及时办理回复群众反映问题;建立健全了市政府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络联系平台建设,及时向代表委员通报工作、接受监督。七是建立健全岗 位权力风险防控制度。在全省首家开通运行电子监察行政处罚系统,我市成为国家预防腐败局全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联系点。八是完善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深入开展“治庸、治懒、治乱、治散、治低”五治行动,对公职人员实行“五个一律免职”:即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的一律免职,参与赌博的一律免职,借考察学习名义公款旅游、游山玩水的一律免职,上班时间到茶社打牌、下棋的一律免职,上班时间到娱乐健身场所唱歌、洗浴、捏脚、游泳的一律免职。

工作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面临的压力还很大,虽然____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位于全省前列,但受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速度不快;____转型发展初见成效,外面报道也很多,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旅游业也面临转型提升;____近年来非常重视生态建设,但资金、环境、土地等要素制约日益趋紧,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环境保护还需加大力度;____地域面积不大,企业群体数量很大,有很好的发展基础,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____财政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虽然做得不错,但一些重要领域改革还需要加大力度、尽快突破;____近几年民生有了很大提升,但缩小收入差距、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艰巨。

三、下步工作打算

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要求,继续坚持一个战略,就是强力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突出四个重点,就是突出抓开放,突出抓城镇化,突出抓改革创新,突出抓创造新优势;抓好八项工作,即:

一是强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应对复杂局面和破解各种制约的综合性战略举措,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改革开放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迈进,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激发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二是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提升完善老城区功能,加快新城区建设,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三是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年度行动计划,实施40个重大转型升级项目,逐步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工业产业新体系。

四是强力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重点抓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九大类1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五是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和金融业,推进服务业总量扩张、发展提速、结构优化。

六是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城市水系建设,巩固北部山区生态恢复治理工作,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上一篇: 学生毕业实习总结 下一篇: 学费申请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