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20:31: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编程技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对于计算机软件系统而言,数据库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需要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在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软件工程的定义分析,实现对不同软件工程项目的认识及理解,满足数据库编程的基本需求,从而有效避免了数据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在软件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提高对软件数据库编程的重视,通过对数据库资源的综合性分析,避免数据库出现使用性能不高的问题,解决数据故障限制因素。对于不良的数据库而言,其后期系统的维护频率会不断增多,从而造成了计算机软件维修中资源浪费的现象。
1.2提高计算机软件系统运行速度
在计算机系统设计及分析中,需要通过对软件系统的运用,实现对程序功能的稳定发挥,为数据资源的系统运行提供有效支持。而且,在高性能数据软件系统运用中,可以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分析,进行准确、快速的信息传输,全面提高软件系统的运行速度。同时,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对数据库资源的拓展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便利性的服务支持,减少数据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通過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的构建,可以实现对数据库资源的合理革新,从而为数据资源的储存软件系统的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2计算机软件工程中的数据库建立
开展计算机软件工程建设过程中,首先要针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完善,设计构建基础的框架,计算机软件通常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使用的,因此在建设期间,也要考虑是否存在影响因素,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实现软件功能,数据库中的信息安全性也能够得到保障。对于软件工程中针对数据库编程管理问题,在建立初期要有明确的使用方向,完成基础框架设计后需要针对功能方面采取完善措施,不断的补充其中的功能,并提升软件自身防御能力,这样即使是在网络运行使用环境下,也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受到病毒攻击,确保数据信息安全,同时数据库中信息的更新速率也能够达到使用需求标准。数据库建立是基于编程技术基础上来开展的,对于一些技术性问题,通过功能之间的协调使用,可以更好的避免出现技术性问题,同时在软件工程投入使用后最大限度的利用数据库资源,在网络环境中也能够实现软件的自动更新检测。建立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程序汇编语言,通过语言来完成功能框架编写,选择适合的汇编语言,针对不同的功能模块也可以做出区分,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提升设计效果。
3对数据库文件的应用
3.1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存储模式选择
数据库存储模式选择,需要在分区后进行,存储功能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隐患问题。这种数据库存储模式选择也是对用户访问权限的定义,在软件使用过程中,为确保内部重要信息的安全性,会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定义,这样不同级别的用户所能够登陆到的界面也存在差异,数据库信息也都得到安全保障。基于文件类型选择基础上所进行的文件访问,也更高效合理,实现上述功能在程序编写期间要重点设计,根据所存储的信息类型来对数据库做出选择,避免出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并帮助合理优化资源,利用过程中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不同资源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所接收到的指令来调动数据库内部信息,实现资源利用方面的优化。
3.2数据库文件的加密保护
文件加密保护主要是针对基础信息来进行的,这部分信息关系到使用者的个人隐私,一旦泄露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所开展的数据库文件加密保护中,要根据不同信息的重要程度来设置等级,采用登陆口令以及密码加密的形式来进行保护,登陆到数据库文件内部需要输入相应的加密密匙,这样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常见问题来探讨解决加密措施,以免文件应用过程中受到网络病毒的影响,造成数据库使用期间瘫痪问题。对于文件加密期间的数据信息选择,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文件加密选择,如果出现功能方面的冲突问题,可以通过系统的框架结构优化来达到更理想的优化使用模式。为各个系统之间的功能优化创造有利环境。
3.3数据存储模式使用方法比较
存储功能使用性能是否稳定,要从使用方法对比过程中来进行探讨,观察运行状态下的软件是否存在功能不稳定的现象,并从技术性角度来深入探讨预防措施。设计期间的功能选择直接关系到后续网络访问所选择的形式,以及工作任务开展期间可能会遇到的相关问题,帮助提升系统投入使用后的功能稳定性,通过这种工作模式上的创新利用,可以帮助避免网络环境中软件使用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并最大程度的保护数据库中信息的安全性,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技术性问题,对于这种配合方法的选择也能够达到更理想的运行效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对所接收到的信息快速筛选,将其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归类,这样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快速的调动数据库内的信息,软件投入使用后也可以根据操作需求对功能进行更新处理,这种方法的实现也需要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对存储模式进行对比,观察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下一阶段软件功能设计的实现。
3.4开发设计中的编程技术选择
(一)答辩的准备工作学生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题)中,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准备,(第1~3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
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
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
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准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
(二)答辩会程序
1.学生作说明性汇报。(5~10分钟)
2.毕业答辩小组提问。
3.学生答辩。(一定要正面回答或辩解,一般允许准备10至20分钟)。
4.评定成绩。(答辩会后答辩小组商定,交系、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小组审定。)
(三)学生答辩注意事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7.回答问题要注意的几点:
(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
(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
(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
(4)有答有辩。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灼见,维护自己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
2.1选题、组稿方面的创新
学术期刊编辑需要及时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选题,传统的选题策划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而网络信息的便捷性使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变得十分简单。学术期刊编辑可以根据学术专业的特点精心设计,组织策划和开发选题,不断提高选题的质量和水平。学术期刊的编辑在网络上通过关键词、主题词等的词频搜索、检索可以快速掌握选题在国内外其它刊物上的发表信息,同时编辑还可以通过其它刊物的文献资料掌握选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方向。编辑部通过策划、比较、分析和选题确定,及时评价选题的科学性和研究价值,编辑部通过网络调查使读者参与网络互动,分析市场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组稿计划和编辑方案。在网络化的帮助下,学术期刊可以将组稿计划及时在网络上公布,给期刊读者更多的信息和透明度。编辑部通过在线交流和电子邮件与专业学术条件符合要求的专家学者约稿或组稿,能够提高组稿效率。通过网络技术,编辑部既能快速、高效地组稿、约稿,同时读者又能够参与编辑过程,有利于读者群体的扩大。
2.2审稿方面的创新
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学术期刊的编辑通过网络数据库可以方便地查阅各种科技文献资料,同时利用数据库的高速运算机制提供的检索功能,通过关键词、主题、期刊来源、参考文献等条件进行定向检索,进而审查稿件的学术价值、论文水平和创新之处,提高了审稿的工作效率和稿件质量。同时数据库上提供的强大的抄袭和复制率查询使稿件的可信度和防止稿件抄袭有了极大的提高,有利于提高稿件整体质量,避免学术剽窃。针对学术期刊的复审和终审,编辑部无需再用传统的会议或当面审核的方式,通过网络交流和在线审稿的方式,网上优选的专家或审稿人,即使身处异地,同样可以审稿,编辑部在网络上综合专家或审稿人的意见。网络审稿的方式节省了审稿时间,降低了审稿费用,并通过优秀专家和审稿人提高了审稿质量,缩短了审稿周期。
传统的稿件收集过程中,因为人为录入的误差导致稿件的错误率增加是编辑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但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网络交稿的方式大大缩短了排版时间,保证了稿件的准确性,降低了稿件的错误率。学术期刊编辑在电脑上通过电子排版系统对稿件进行编排处理的同时,可以随时根据版式要求和其它编辑的意见进行及时修改。鉴于学术期刊的特点,其专业性较强、术语较多、专业符号较多,运用计算机编辑软件中的专门模块可以方便地查询常见错误和编辑专业术语中的错误。对于准备采用的稿件,编辑人员在电脑上进行编辑的同时还可以将编辑和修改痕迹保留下来,方便审核或主编审阅。对于包含较为复杂的图表、公式等稿件,编辑人员可以将其通过网络交给专业技术编辑或美编对图表、图片进行编辑排版。校对人员通过专业软件进行机上校对,或通过联网进行交叉校对,提高了稿件的准确率,缩短了校对时间。
2.4出版方面的创新
普通的期刊编辑部可以加入专业网站的大型网络期刊数据库,规模较大或影响力较大的期刊或编辑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要求建立自主网站,实现期刊网络化出版。网络化的出版方式提高了学术期刊的出版效率,扩大了读者群,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读者能够及时、方便、快捷地查阅学术期刊和利用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方式提高了学术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增加了学术信息的影响力,同时通过网站数据库的查阅记录和引用记录等信息使编辑可以获得文稿查阅量和引用量等信息,同时许多期刊社或编辑部自建的网站通过建立论坛或交流空间等方式增加了读者与编辑互动交流的空间,使编辑过程体现出更多的互动性和受众参与性。
3.1编辑部的办公和管理要实现网络化
编辑部的办公和管理要充分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通过网络化管理,编辑部通过网络调查和网络征求专业审稿人和专家的意见、建议等有利于提高期刊的出版质量,及时跟进读者需要,更新栏目设置、版面设计和刊物特色,以满足读者群体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编辑部通过网络化办公和智能化管理等手段,将编辑部的成本预算、发行管理、行政、财务等方面管理智能化、系统化,降低了编辑的工作量,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
3.2编辑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需变革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学术期刊的编辑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时代紧迫感,要紧跟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及时转变编辑出版的思维模式。学术期刊的编辑不仅要具备数字化意识,还要具备开拓精神,敢于开阔传统视野,理性思维处理稿件。学术期刊的编辑还要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能正确处理各方的利益关系,在谨慎处理各个稿件的同时,能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期刊的质量,保证社会效益是首要位置,辅之经济效益。此外,学术期刊的编辑要具备一定的计算式操作技术,能熟练进行文字处理、排版编辑、图形处理,并能运用相关软件辅助编辑,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网络基本知识并能有效运用,将全新的网络稿件处理工作方式应用在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学术期刊出版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求学术期刊的编辑应当具备全面的知识和素养,在精通业务知识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新的科技手段和网络技术,针对期刊的专业要求,以相应的基础知识做支撑,同时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学术期刊编辑软件和网络化的编辑流程,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要全面系统地掌握网络化的期刊编辑流程。在信息技术时代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全面掌握文稿的背景、内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文稿的研究层次,要根据自身定位合理编辑出版。同时学术期刊编辑要要根据行业的动态和走向用超前的战略思想和行动来武装自己的知识,更新自身编辑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全面适应网络时代的学术期刊编辑环境。
电力工程变电运行需要提前预防各种不利因素,只有把各种因素都考虑好,处理周到,才能有效避免出现供电风险。可以说,不论何种变电系统,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变电系统由于用途不同,设备的型号、功能均有不同,不同设备有不同的作用,在各种设备运行时,就需要有效协调好各个设备的功能,使各类设备统一协调,能够发挥最大的供电能力,在日常维护检查中,就需要仔细查看与核对,全面了解变电系统结构与运行方式,及时发现隐患,解决问题,特别是对发现的危险因素一定要降到最低。如果不能良好的维护,则会使危险因素不断增多,使设备不能工作,最终导致电力工程变电设备处在瘫痪状态,影响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效率、人们正常生活。
1.2互感器异常
电力工程中变电运行中,也会常常出现互感器问题,这种异常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可以说,在各种变电系统中的互感器是保证正常供电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明显,互感器出现问题主要就是在停电的时候,变电系统突然停止运行,而电压保险还一直在连接,没有熔断形成导电体,电压互动器就会出现故障,并且无法查找和排除,这时互感器就出现了被损坏的情况。也就是说,在电力压力突然增加时,使线路负荷瞬间加强、温度不断提升、电源也不能有效连接,导致互感器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存在异常问题,当出现问题时,我们是能够发现的,因为这时的电流互感器一般是声音提示的。通常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铁心螺丝夹较松,出现不紧的情况,硅钢片就会出现松动,铁心里交变磁通就有了改变;如果发现电流表指示突然下降,并且归零时,就会出现有功、无功表指示发生降低,有轻微摆动的现象;电度表出现慢动或者不工作;发现在运行中电流互感器有响动、发热、烟幕等,则要马上停止运行,仔细查看是否是互感器异常。
1.3变压器异常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在操作不当时,也极容易出现异常情况。可以说,变压器直接影响着整体供电系统运行效率,一般情况下,变电器出现的异常情况较复杂,表现在零件破损、零件老化等,这时就导致了变压器磁芯无法正常工作,运转不灵,机体出现强烈振动,发出刺耳的嗡嗡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第一反应就应该是变压器出现了异常,不能正常运行,及时查找原因,解决问题,保证供电安全与效率。如遇阴雨天,也会使变压器出现问题,有些局部放电还会产生火灾,变电器的工作环境恶劣,长期放置在室外,敏感的防爆管如果突然破裂,大量的油料则会喷出,如遇雷电明火,就会产生剧烈燃烧,火灾事故就会不可避免。
1.4温度变化
温度也是影响变电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恒定或者变化不大的温度,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也就是说,在变电运行中,要保证温度在规定范围内浮动,保持温度恒定,是保证变电安全的前提。如果出现变压器高温,那么就会出现散热不均的情况,风扇就不能发挥作用,冷却器无法启动,使油循环流动性减弱,造成设备温度越来越高。如果变压器温度超过最底线,达不到温度标准要求,也会从侧面降低设备运行功能效率,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所以,忽高忽低的温度变化,均不适合设备运行,温度高导致的机器老化、损坏情况,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事业的发展。
1.5油位异常
电力工程中变电运行的油位也极容易出现问题,异常往往会导致系统损坏,会引起内部出现放电的情况,同时也会烧毁相关的线圈和重要铁芯部位,使变电器运行出现问题。如果油位突然出现上升的情况,就容易出现变电器运转速度加快,呈现强烈摩擦,使变电器外部不断放电,这种情况就会出现火灾事故。如果出现油位下降的情况,变电器工作异常,呈现运行不断放缓的状态,导致瓦斯保护出现误操作,出现误动的问题,当发现缺油较多的时候,就会出现变电器内部线圈暴露在外,就会出现绝缘损坏和击穿故障。
2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措施
2.1加强变电运行中保护措施
电力工程变电运行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各方面保护措施,特别是要对瓦斯和差动行动这两方面进行有效保护。瓦斯保护的侧重是在变压器上,一定要做好日常维护检查,对早期发现的问题,如变压器异常、喷油、线路中断混乱等问题,一定要做好条件分析,找出处理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差动保护行动的重点需要放在油位、油色以及套管等各个零部件上,定期做好检查与保养。
2.2加强变电验电
变电验电是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只有不断提高验电工作,才能从本质上有效预防变电系统出现不必要的漏电和放电现象,避免出现较大的责任事故。特别是当我们在对变电设备安装地线时,一定要全面验电,把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减少带电地线和外界接触。操作人员的自身防护也能有效避免事故,一定要在操作时戴绝缘手套,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技术能力、业务水平,不断发现并减少变电运行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隐患,把隐患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人身安全和机器运行。
2.3使用避雷针用
避雷针在各类电力工程变电运行中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避雷针把变电所有的雷电流分散到地面不同的方向上,要计算好位置,科学设置避雷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避雷针功能,可以说,通过对避雷针的安装,能够从外部环境上防止雷电对电力设施造成的直接破坏,疏导电压、减少电流聚集,在关键时刻及时把电源断开,形成保护能力。
2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验教师注重实际训练,但在操作前还是要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训为中心转变。由此可见,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的压力、工作量大了,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教师,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能做到理论与实操互补。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作为职业教育自动化专业新兴学科,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不断完善,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标准人才。
3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
变频技术是以自动化专业为主的新课程,在机电产品发展过程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性技术交叉学科课程。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变频技术课程综合多门学科,因此,所涉及的概念、专业名词较多,并且内容抽象,学生很难在有限课时内完全掌握。而对于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由于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容量大、课前需要做相当充分的准备,一是要准备大量案例,二是要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尤其是一些新的概念、思想和技术。因为过于抽象,学生理解具有一定难度。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中从教材定位、教师要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安排、考核方式等方面尝试进行改革。
3.1教材的定位
现有的变频技术课程教材重视理论知识,缺乏学生动手实操训练,而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只希望动手,不喜欢理论。多数落后生学习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差,变频器自动化程度高,理解相对困难。为此教师必须下大力气,给他们更多的辅导与帮助,在鼓足他们勇气的同时,为他们的进步创造条件。调动一切有效手段,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开发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校本教材、工作页等,变化教学方法、采用图文并茂的讲解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2教师要求
通过调查,一些学生反映,部分教师课上教授的变频技术只讲授原理、公式等,学习内容比较枯燥,学生不爱听,所以教学效果不好。而多数学生却只希望动手实践操作,不喜欢烦琐的公式理论,所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关键。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先进的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完成任务,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作为从事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充电”,因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
3.3教学方法
在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在授课中,全面地考虑到各类学生,设计的问题随学生的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班级中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我们在实施中设计的起点高一些,问题难度大一些,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享受到挑战的快乐。对于班里中等学生,则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以学生达到相应要求为目的,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适用于班里大部分学生学习。对于班里较差的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起点低一些,问题的难度小一点,思维的步骤铺垫得细一些,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兴趣。除了在课堂上完成理论教学外,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的辅助教学,采用开放式的实践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变频机电产品的调研任务,这样既可以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堂外,强化学生观察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弥补课时的限制,保证后续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让学生将问题带进课堂,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带着问题学习。在教学中,为了检验学生对变频技术的认识程度,要求学生以常见变频产品设备为例,让学生参与讲课,然后一起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变频机电产品,例如:变频空调、变频洗衣机、变频冰箱等,通过讨论,发现学生对变频技术原理、接线、设计、产品可靠性、安全性都具有了一定认识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善意见。实践表明:在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讲课,分组进行讨论这种体验型互动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4教学过程安排
授课时间上的安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知识了解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教师把变频技术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二阶段为技能训练阶段,重点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把在理论课中学到的知识与课题任务进行实际操作,学生操作时,教师加以指导和深入的讲解纠正,并回答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第三阶段为提高阶段,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检查学生课题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加以评价,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5考核方式
考试是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的手段,通常都采用闭卷或开卷的考试形式。但由于该课程涉及的概念、理论方法及系统设计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如采用常规考试方法,一是受时间限制,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难以对系统的设计给出完善的解答。二难以体现出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针对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特点,采取闭卷和开卷的形式都不是很适合,因此,本课程的考核依据平时课后作业和最后综合典型课题任务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帮助学生树立课题概念、设计思维、流程导向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显感觉到平时学习的知识学有所用,也是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进行一个探索。
1.2墙后填土宜优先采用透水性好的碎石土,砌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分层夯实。当采用粘性土作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的碎石夯实,密实度不小于85%。不应采用淤泥、耕植土、膨胀性粘土等软弱有害岩土体作为填料。墙背填料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5°,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
1.3为排出墙后积水,应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采用φ80PVC管,水平间距2m,倾角不小于5%,进入填土侧管壁带孔,外包滤网。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出水口应高出地面≥200mm。
1.4墙顶用水泥砂浆抹成5%外斜护顶,厚度不小于30mm;挡土墙背侧应设置200mm~400mm的反滤层,泄水孔附近1m范围内应加厚至400mm~600mm。回填土为碎石土或砂性土时,应在最低排泄水孔下部,夯填至少300mm厚的粘土隔水层。1.5挡土墙沉降缝每15m~20m设置一道,缝宽20~30mm,缝中填沥青麻筋、沥青木板或其他有弹性的防水材料,沿内、外、顶三方填塞,深度不小于150mm。在挡土墙拐角处,应适当加强构造措施。基底力求粗糙,对粘性土地基和基底潮湿时,应夯填50mm厚砂石垫层。在施工前要做好地面排水工作,保持边坡坡面干燥。
2锚杆施工技术的应用
2.1边坡加固成孔采用干钻成孔,锚杆成孔直径为φ130mm。钻孔要求孔壁平直,终孔后要求清净孔内残渣。钻孔倾角偏差不超过±2°。钻进过程中应对每孔地层变化、进尺速度、地下水情况以及一些特殊情况做现场记录。若遇塌孔,应立即停钻,进行固壁灌浆处理,注浆36h后重新钻进。
2.2锚杆制作及安装锚杆杆体采用φ25钢筋。为确保钢筋在孔洞中定位准确,每隔2m设置一个定位支架,锚孔定位力求准确,偏差不超过±10mm。锚杆制作好后,应尽快使用,不宜长期存放。安装采用人工推入法进行,安装时,应尽量保持平顺,下到孔底时应适当上提,以避免压弯,对于边坡下部锚杆因靠近房屋难以入孔,可分段下放在孔口处焊接。
2.3注浆要求在施工中注浆材料应选用水泥标号PC32.5R的合格材料,施工中注浆压力一般应为0.5~1.5MPa,在配置时水泥砂浆水灰比为0.4~0.5,灰砂比为3:1,特别要注意的是浆体强度不能低于M30。而且在施工注浆时要把注浆管置入离孔底,且不大于300mm。
2.4格构梁施工一般采用现浇施工,在施工前应该先进行锚杆、锚索施工,施工操作时钢筋混凝土格构梁应整体嵌于边坡中,施工的护坡坡面应保护平整、夯实,无溜滑体、蠕滑体和松动岩块。
3边坡的截排水施工
3.1填土基础必须按规定尺寸分层夯实,每层20cm,压实系数大于0.90。开挖出的沟基,应进行地基处理加固,以确保地基承载力达到要求。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绑扎钢筋和安装、固定模版。
3.2排水沟底板和边墙砌筑要求砌筑层面大体平整,块石大面向下,石块间必须靠紧,石缝要以砂浆填满捣实。砌石时,基础铺设50~80mm砂浆垫层,第一层宜选用较大片石,分层砌筑,每层厚约250~300mm,每层由外向里,先砌面石,再灌浆塞实,铺灰座浆要牢实。
3.3沟渠开挖与边坡处理:排水沟采用人工开挖,开挖深度必须大于沟底厚度与侧边墙高度之和,开挖边坡比1:0.15~1.:02。浆砌后两侧超挖部分用粘土进行回填夯实,确保水渠稳定安全。
3.4截水沟应能保证迅速排出地面水流,沟底纵坡不应小于0.3%,以免水流停滞;截水沟弯曲段的弯曲半径,应保证圆滑顺畅,不应小于沟底宽度的5倍;陡坡和缓坡段沟底应设伸缩缝,沟间距为10~15m。消能池根据边坡地形条件设置在跌水槽落差较大区域或跌水槽汇入市政排水系统位置处,为防止泥沙堵塞截水沟,沉砂池应根据边坡地形条件设置在截水沟出水位置处。
3.5格构内喷混植草。喷混植草即采用混凝土喷射机把基材与植被种子的混合物按照设计厚度均匀喷射到边坡表面,喷混植草的基本构造为:钢丝网(或者土工格栅网)和基材混合物两个部分。
现代宽带无线电接收机越来越强调硬件平台的数字化和可编程性,在向软件无线电迈进的过程中,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可编程数字无线电PDR(programmabledigitalradio)的概念即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是指以带通采样、多速率信号处理及数字下变频技术等为理论基础,利用可编程器件CPLD、FPGA及DSP灵活的可重构性及强大的数字处理能力构建的数字化、可编程的无线电硬件平台。PDR结构的硬件平台通常具有富裕的带宽和良好的实时性。在WCDMA、WLAN等宽带系统的接收机中,这种结构被广泛采纳。
数字下变频技术是PDR中一项核心技术。其作用在于对A/D之后的数字信号进行频谱搬移,并与频谱翻转、抽取、滤波等信号处理相结合,达到下变频及分离频谱成分的目的。数字下变频之后的信号通常为降速率的基带信号。
图1
数字下变频器由数字混频器、数字控制振荡器、低通滤波器三部分组成。从工作原理上讲,数字下变频与模拟下变频相同,即输入一个信号与一个本地振荡信号作乘法运算。但是由于数字下变频器使用数字本振,其变频精度和分辨率可以很高,如GCl012B的频率分辨率为0.1Hz。DDC的频率步进、频率间隔等具有理想的性能,另外,其控制和修改较容易,这些都是模拟下变频器难以比拟的。
本文使用数字下变频器GCl012B构建了一个PDR结构的OFDM传输系统接收机。
1系统设计
在待设计的接收机中,接收信号为70MHz中频、10MHz带宽的OFDM信号。不同于传统接收机结构对70MHz中频信号模拟下变频然后进行采样的做法,在PDR结构的接收机中,直接在中频上进行采样,采样频率为80MHz,然后对采样后的信号进行数字下变频和4倍的抽取滤波,得到速率为20MBaud的基带信号,送至DSP、FPGA部分解调。降速率的目的在于减轻DSP及FPGA的运算负荷。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
2GCl012B及其配置
自Graychip公司(现已被TI收购)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数字下变频ASIC以来,目前许多公司都开发了数字下变频芯片,比较著名的还有Harris(1999年已更名为Intersil)、ADI和StanfordTelecom等。
电路中使用的数字下变频器是Graychip公司的GCl012B。GCl012B为3.3V电源供电CMOS器件,输入信号最高采样率100MHz,带宽50MHz。GCl012B不兼容5V电平,不可将5V电乎的信号直接接到其任何管脚上,否则将损坏器件。内部模块包括数控振荡器、数字混频器、可变速率抽取低通滤波器、可调增益放大器、数据格式选择模块等。通过微处理器接口对内部寄存器进行配置可以改变芯片的工作状态。其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该芯片为120管脚QFP封装,在3.3V电源供电、70MHz信号输入的情况下功耗约为900mW。其动态范围达75dB以上,频率分辨率0.1Hz,增益调节步进为0.03dB。芯片的输出模式有实数、复数两种选择。设置为实数模式时,仅在I端口输出数据;设置为复数模式时,输出I、Q两路正交数据。输人数据宽度为12位,输出数据宽度为16位。
GCl012B的工作状态由内部寄存器中的控制字确定。系统上电时,可以使用单片机通过与GCl012B的微处理器接口配置。调谐频率/由28bit的FREQ按(1)式确定,其中fs为输入信号的采样频率。
在本系统中,采样频率为80MHz,调谐频率值为10MHz,所以FREQ:(2000000)HEX。GCl012B按照SS#信号同步数据与状态字,变频至基带,进行4倍抽取并翻转频谱,以复数形式输出I、Q两路数据。
频谱变换过程如图3所示,其中F表示模拟频率,即信号的实际频率,f表示数字频率,即经采样频率归一化的频率。对中心频率为70MHz、带宽为10MHz的模拟信号(如图3(a)所示)以80MHz频率采样,得到幅频特性如图3(b)所示的信号,该信号由采样前信号以80MHz为周期延拓得到,图中只画出了信号频谱的主周期。图3(c)绘出了数字下变频后的信号,信号频谱左移10MHz。经低通滤波后只保留零频附近的信号,如图3(d)所示。为保证信号经4倍抽取后频谱无混叠,必须设置低通滤波的数字带宽为1/16。4倍抽取后的信号如图3(e)所示,可以看到信号的数字频谱展宽了4倍。注意到在对信号采样时信号的正频域频谱发生反转,因此将抽取后的频谱再反转一次,恢复出OFDM基带频谱,如图3(f)所示。
在西欧、日本、美国等国家,都把近区雷击看作输变电所侵入波的考查目标。我国对于500kV输变电工程设计中的雷电过电压做过大量的研究,也都是以近区雷击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的近区雷击比远区雷击的侵入波过电压高。
1.2雷电侵入波的计算方法
以前在进行测试时会受到条件的限制,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防雷分析仪来判断侵入波过电压假设在2km处的地方设置一个相当于幅值的U50%直角波绝缘子串雷电放电电压,对于测量变电所设备上的过电压,现改用计算机来计算。有人曾提出了仍然使用防雷分析仪的方式。这样方式理论的基本是绝缘子串放电电压U50%要大于侵入波过电压的幅值,而且它与2km以外的雷击相关。在考虑近区雷击的情况下,入侵导体形成的雷电流波过电压幅值就有超过过绝缘子串的临界放电电压U50%的可能。一是这个过电压的波头较为峻峭,因此放点的电压较强;二是耐张塔放电电压较高,因此该方法的基础条件不成立。
1.3最大雷电流计算值
如果使用防雷分析仪法,则不需要判断雷电流的最大值,此方式不合适。如果使用国际通用法,则需要判断雷电流的最大值。我国在规程中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此值太高,会造成一定的浪费。若是,此值太低,就会降低安全性。在日本所统计的雷电流幅值相较来说较低。在500kV输变电系统中,其最大雷电流在计算时取150kA。但是在西欧等国家,其最大雷电流在计算时取250KA。在选取此值时要结合国情,依据具体的雷电流幅值分布概率,在选取最大雷电流计算值时建议为210~220kA。
1.4绝缘裕度
在使用惯用法计算时,在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影响下,变电所内设备绝缘应该留的裕度有多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在规程中各单位对此的要求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相似的要求。建议可以参考IEC71-2标准,而对于内绝缘裕度则取1.15,外绝缘取1.05~1.0。
1.5变电所内的雷电平均无故障时间
当使用传统的方法来计算最大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时,没有考虑不同变电站运行方式的出现几率,也没有计及各种雷电流幅值、变电所内不同的过电压、进线段杆塔绝缘子串闪络的出现几率。这是采用惯用法的缺点,但是若是采用统计法却可以避免这些缺点。但是我国对于使用统计法来计算变电所的耐雷指标时没有同意的相关规定。CIGRE的工作组认为,目前可以接受的事故率的典型值为0.1~0.3%,设计的失败率应该在这个范围内。我国500kV的电网结构不是很强,而且运行的水平比较低,因此主张MTBF取值为800-1000a,这也是我国一些电力运行部门希望的结果。
2500kV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的计算方式
2.1反击
2.1.1雷击塔顶时计算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按照我国规定的规程内容定感应过电压U,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Ui=ahc(1-(hg/hc)k0)式中,hc是导线对地的平均高度;hg是避雷线对地的平均高度;k0是避雷线和导线之间的藕合系数;a是雷电流陡度。当hc=50m,hg=60m,k0=0.3,a=57.69kA,则Ui=1846kV,感应过电压占86%的临界放电电压绝缘子串。再加上杆塔横担电压,不管多么小的杆塔接地电阻,绝缘子串必须闪缘。而此计算电压一定远远大于实际的电压。以上所叙述的计算公式是在前苏联半个世纪以前所研究出来的成果,因此对于现代这颗科技发展过快的时代较为落后,所以在运用时不太合适,尤其是对于大跨越线路、同杆双回线路、山区线路等。在欧洲、美洲、日本等地区都认同有感应过电压,并且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但是Ui的计算比我国规程法规定的计算要小很多。他们在防雷计算时是不考虑感应过电压这项因素的,因此与中国、前苏联的做法有很大的差异。
2.1.2工作电压的影响
500kV线路的工作电压较高,在反击时,在绝缘子串中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两端电压比例。在计算时忽略耐雷水平影响的工频电压,则会导致出现更大的错误。在日本、美国、欧洲等诸多国家都已经考虑到工作电压的影响,当时我国还没有注意到,因此建议对此进行修改。
2.2高杆塔绕击的计算方式
按照我国规定的规程内容对高杆塔绕击的计算方式为:对平原线路:lgP=(αht姨/86)-39对山区线路:lgP=(αht姨/86)-335式中,α为避雷线边缘导线的保护角。但是此式在运用时也有一定的条件,α条件为15°:必大于15°小于40°和ht小于50米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此公式,若是不符合此前提标准则不可以。
3500kV线路的防雷设计
同杆双回线路的好处是可以减小走廊的宽度、增大单位走廊宽度内的输电容量、节约成本。日本的500kV的线路几乎都是采用同杆双回线路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欧美等国家非常盛行,现今在我国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其中有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就是耐雷性能变差,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我国现有规程内关于防雷计算方法的内容都只适用于单回路。同杆双回线路的特点有两点,第一是杆塔高,容易发生绕击和反击的现象,第二是在发生雷击杆塔的同时导致双回同时跳闸的状况发生。如果使用规程法内的计算方法同杆双回线路的总跳闸率较高,而且基本上都是双回同时跳闸,这同实际情况是不吻合的,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并整理出一套完整的防雷计算方法,以方便相关的使用。
作者:郭银燕 单位:浙江奔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商务标的准确编制对整个投标文件由为重要。招标文件提供工程量清单,则根据工程量对清单中的每个分部分项进行报价分析,并确定综合单价。综合单价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利润、风险因素及措施费、规费和税金等完成分部分项工程的全部费用。用所报的综合单价乘以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即为投标报价。使用工程量清单报价的项目,在工程结算时工程量一般可以按实调整,但一般不调整单价,投标报价时可采用不平衡报价,即在确定综合单价时,充分考虑可变动的工程量,充分考虑早收工程进度款,充分考虑提高今后发生机率高的暂定工程单价,在总价不变的情况下策略性报价。
技术表主要包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计划参与本工程的项目组成人员情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指完成所投工程采用的具体施工措施,包括:施工布置、施工技术方法、施工管理人员、材料、机械的组织情况,工期、质量、环保、安全、文明保证措施等,一般都要求采用文字和图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阐述。项目部人员组成情况是指拟投入本工程的项目管理人员情况,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园林施工员、园林质检员、园林安全员及资料员等,并附上相关人员的上岗证书等证明材料。资信标。资信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投标人基本情况表;投标人财务状况表;拟用于本工程的人员安排表、拟用于本工程的机械设备表、进三年的类似工程业绩;投标人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项目负责人证书、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人员的证书复印件(原件备查);投标人自行组织的其他内容。复核投标文件。投标文件的制作人员至少应有2人组成,投标文件制作完成后,应先由另一人员进行初核,修改错别字,检查报价是否合理,检查是否存在废标等情况,再由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进行复核,审查技术标中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可行。最后按照招标文件要求进行封标。
招标文件的相应。在编制投标文件前,编制人员需要认真研究招标文件,严格相应招标文件及相关补遗书,对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废标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学习,避免出现废标现象。报价的合理。在编制投标文件时,首先必须保证所投报价低于招标机构给定的拦标价,再则要踏勘现场,了解施工现场情况,详细阅读招标文件的评标办法,结合本公司的特点和优势来确定投标报价。合理确定施工组织方案。每个园林工程都有它与众不同的特点、独特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施工工期。投标文件应当在详细勘察工程状况、认真分析施工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统筹安排,使投标文件施工组织措施与现场实际情况很好的契合,针对性地解决工程地点实际情况。提高投标文件制作质量。首先要配备一支高素质的工程投标队伍。投标单位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成立专门的投标机构,配备专业编制技术人员,如造价员、造价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等,在实际的工作中,编制人员可根据招标文件深入地研究具体施工工艺,切身体会施工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编制投标文件,制作出高质量的投标文件。其次要建立健全投标文件的制作程序。制定投标文件制作制度,分工明确,奖罚分明,针对具体投标工程具体实施,落实到人,杜绝出现推卸责任、工作懒散等现象,在投标文件多,时间紧的情况下,能分工明确、团结合作,从而提高投标文件的质量。园林工程的投标活动是园林企业开展施工业务的先端,而投标文件的编制是园林企业投标工作的重要一项环节,是日后项目具体施工的组织依据,是项目竣工结算、决算的重要依据。投标文件编制人员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积累工程报价资料和总结以往的投标文件的编制经验教训,编制出一份高水平、高质量的投标文件。
(一)鉴别身份
在应用数据库时,有一个验证程序,针对全部用户,即鉴别使用用户的身份。在端口计算机和访问计算机的身份鉴别中要使用身份鉴别。当我们想要使用计算机时,用户需要连接相应的HTTP和SSH,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鉴别用户的身份。使用的人需要严格保守密码,同时存留在对应的服务器上。将编程技术运用到计算机数据的使用和建立中,能够实现企业关联数据和内部文件的安全管理,以免由于企业信息泄露,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二)可用性
将编程技术运用到数据库系统中,其可用性十分强。成功解决不均衡的负载和一些数据库中的故障等问题是对可用性的要求。当计算机的主接口出现了问题,留作备用的接口将会自动替代问题接口进行工作,这样可以使其他故障不对其产生作用,保证网络在工作过程中的持续稳定性。另外,接收大量的网络数据时,主接口就可以在备用接口的帮助下,完成数据的接收和传输工作,确保计算机能够正常运作。
(三)隐藏信息的特性
在进行通讯连接时,由于计算机中NAT技术的作用,内部网络中的网址会被隐藏,此时显示在数据中的结果是通过公共网络网址进行访问的,这就是编程技术的隐藏性。换句话说,企业的平常管理工作中,用户可以使用计算机直接访问外部网络,然而对企业内部网络的搜索和查看,这些是外部网络无法实现的,成功实现了安全管理及保密企业信息。
二、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数据库编程技术
(一)设计、开发编程技术
数据库正式投入使用后,需要随时关注系统的运作情况,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尽早发现没有处理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所以,就要折返到编程阶段,尽早处理在编程阶段没有处理的问题,完善优化数据存储系统。与此同时,运用不同的编程技术来应对不同的软件应用,根据各种软件应用的不同特性,采取不一样的编程技术,对软件运用中有待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保证软件可以平稳的运作,而且还能够合理化的运用系统资源,假若一部分数据出现传输问题,也能够运用编程技术将出现问题的部分进行调整。
(二)加密数据库文件
当今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在聊天记录、网络搜索中都存在大量的个人隐私,人们对个人隐私的重视度也逐渐提高,而计算机数据库作为专门存储网络信息的工具,其保密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工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一方面,要分析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信息,并加上基本的保护在其中的隐私类消息上,一旦有信息外漏的情况产生,编程师就要及时通过编程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经过编程,加密保护数据库中的文件。在实行加密保护的同时,还要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现实情况进行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加密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密保护的功能还可以进一步更深层次的设计,将加密保护分成几个层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同时每个用户都可以设置自己的专用登录密码,然后系统编程会确认登录密码的正确与否,并根据对应的密钥,实现深层次加密信息;最后,在数据库编程时,由于信息不同的选择造成各系统间的冲突,能够运用系统间的优化体系,优化处理产生的问题。
(三)设计存储模式
如今的生活中,由于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数据库技术就要保护更多的网络信息数据。一方面,软件系统的设计要以软件功能系统的选取为重点,也可以将其他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的理念运用其中,优化设计方案,从而使设计出的数据库能够更加稳定的运行;另一方面,在数据库进行实际存储时,可以将各类信息进行分类存储,方便人们二次使用数据。最后,将优化的数据系统运用到数据库存储模式中,在数据库开始使用后,可以将产生的问题尽早优化,同时还能够将没有解决的问题尽早发现,以使数据库的存储更加方便用户使用。
三、结语
由此可见,将数据库编程技术分析工作做好,意义十分重大。这对于计算机数据库实际应用的提高十分有利,可以扩大编程技术的运用优势,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方面,提供更多的技术方面支持。所以,基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数据库编程技术在今后的计算机研究工作中应予以更多的重视,并科学的评测此类技术的实际运用效果,用以增加适用范围,使其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学立,田林琳.基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数据库编程技术浅谈[J].时代农机,2018,45(1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