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行业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9 01:02: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建筑施工行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建筑施工行业

篇(1)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力量和源泉。随着科技信息的日益发展,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标准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高新技术得到不断发展与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建筑施工中一系列困难和问题,而且成为了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呈现出不断向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

1 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的发展现状

建筑施工行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技术提高十分显著,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在建筑施工行业技术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复杂技术难题的能力和水平,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世界领先水平。从我国建设施工的一批又一批规模大、结构精、技术高、难度大、施工快的建筑物中,我们可以窥见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发展的轨迹。这是因为,建筑这些技术含量高,施工规模大,施工条件复杂的工程,对于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必然把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技术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因此,总结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展望其发展的趋势,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时展的需要,也是由于我国人口越来越多,耕地逐步减少,环境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现代建筑施工行业基本呈现逐步向空中和地下两个方向同时发展,在空中建筑施工的高度和难度越来越高,向地下发展的困难更加艰巨。诸如在建筑和地下管线密集的区域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如果按照传统的施工方法去做,不仅需要搬迁、撤除大量的建筑和管线,还引起了重复施工的现象发生,造成了建筑工程成本比较高,施工周期比较长。而如果我们采用了现代高新技术来施工,就可以在地下管线以下连续墙的侧向打成凹槽。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深度基本可以达到了30米左右,建筑的效果非常理想。近几年来,向高空和地下开发发展建筑工程比较迅速。这是因为在建筑施工中采用比较先进的施工技术,如盖挖法施工、矩形地下通道顶进施工工艺、远程计算机操纵机械进行土方开挖、计算机控制气压室进行施工等等,不仅大大加快了建筑工程的进度,也不断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2 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的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是,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筑施工行业技术整体水平相比,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的发展进步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奋力拼搏,努力追赶,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对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的客观需要。

2.1 全面提升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水平

我国始终把建筑施工行业技术进步作为全面提升建筑施工企业整体水平的主体,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积极的扶持和帮助。

然而,要全面提升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水平,就要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还要全面提高建筑施工行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通过集中培训、会议、参观、考察、深造等多种方式相互结合,积极为建筑施工人员创造机会与条件,使他们逐步学习掌握建筑施工行业新技术,进而更好地为建筑施工服务,进而不断提高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水平。总的来看,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一些建筑施工行业和单位的整体水平不够高,思想意识转变不够,技术装备水平比较低,资源浪费极为严重。因此,要通过各种措施与手段,逐步建立健全激励监督机制,大力推行竞争择优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主动性,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建筑施工行业的管理与技术水平。

2.2 大力推进建筑施工行业的技术进步

当前,随着科技信息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建筑施工行业也不例外。因此,大力推进建筑施工行业的技术进步,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有效措施与方法,不断建立健全推进建筑施工行业技术进步的激励制约机制。要结合建筑施工行业的实际,积极研究制定运用高新技术的优惠政策,把建筑施工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建筑市场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推进建筑施工行业运用高新技术的强大动力。此外,对于浪费大、效益低的技术,要逐步进行淘汰,这样就有利于促进高新建筑施工技术的全面运用与推广。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精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建筑施工行业技术队伍,要想推进高新技术的运用是比较困难的。进一步加大建筑施工行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力度,就要充分调动各类技术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发挥技术交流的作用,使建筑施工行业技术人员及时了解掌握先进的技术。

3 结语

高新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的出现,不仅有效解决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面临的许多困难与问题,而且还提供了更多更广思路与方法,更为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提供了保证。因此,对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促进高新技术的开发运用,既推动了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推进,我国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税收机制已经阻碍经济的发展。在新经济的常态下,我国的税制改革势在必行。不可否认的是“营改增”对我国行业和经济的长久发展起着重要的正向作用,行业发展领域拓宽,税负分配更加合理的体系正在日益形成。但是,“营改增”也给行业尤其是行业中的中小型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面临改革过渡期的风险明显复杂而多样化。建筑施工行业关系国家的基建发展,其发展趋势很大程度左右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鉴于当前我国部分建筑施工行业的窘境,因此,极有必要对建筑施工行业在营改增后的风险从源头到对策规制进行全面的梳理,以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绿色发展。

一、营改增给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主要风险

(一)营改增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经营成本风险

基于建筑施工行业“营改增”的转变,建筑施工行业的税率由原先营业税的3%陡升到11%,短期内税负明显的加大,相应的经营成本也会升高,对于一些建筑施工行业的经营成本风险也会随之而来,主要总结如下。

首先建筑施工行业的建材类型繁多,需要从众多类型不一的企业单位采购,主要体现在所需的建材既包括大宗的钢材、石料、混凝土、水泥等,还需要一些辅的零散材料,总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购进材料过程中,大宗材料可以获取增值税进项发票予以抵扣,但是,相当部分零散材料施工企业一般从规模较小的材料公司、个人经营五金店等处采购,这些会计主体往往是小规模纳税人,根本无法获取增值税进项发票,因此导致企业经营成本骤增;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施工过程中有较大比例的人工成本支出也就是工人提供的劳务所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无法抵扣,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劳务工作者是普通建筑工人和农民工,没有所属建筑公司挂靠,因此这大部分工人提供的劳务无法开具增值税进项发票予以抵扣,导致施工企业流失大量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二)营改增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纳税风险

首先,营改增之后建筑施工行业的税率上升至11%,虽然营改增可以革除重复征税的缺点,但是税率的大幅度上升仍然会有增加企业潜在税负增加的危险,尤其是对一些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一方面是考虑建筑施工行业由于纯粹税率的增加而带来的税负的加重,另一方面是经营成本的部分增值税进项税的难以抵扣而增加的税负,税负的增加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的财务资金的运转,加大企业的经营压力,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借助税收筹划之名而进行不合理不合法的避税,因而增加了企业的纳税风险,如果不加以调理和规制,短期内可能会对国家的税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重点防范制度条例和人为两方面的纳税风险。

(三)营改增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分包风险

由于建筑施工行业本身性质的特殊性和整个行业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分包是建筑施工行业一大支柱。“营改增”之后短期内会使建筑施工行业的分包风险陡增。首先,对于一些小额零星物资为了降低税负,建筑施工行业会加大外包的力度,这其中就会牵扯到外包商的选择、外包范围的规划和确定、可能的外包舞弊的发生等风险的发生;其次,更主要的是外包之后所面临的工程质量的风险,这是外包中着力防止的风险,工程分包给其他建设施工单位后,在保障工程质量方面必然会加大监理力度,因此又会涉及监理风险。因此,营改增之后会给建筑施工行业的分包业务带来一系列连贯的分包风险。

二、“营改增”后加强建筑施工行业风险控制的路径和对策

(一)加强采购和运营环节的增值税可抵扣力度,降低经营成本,强化经营成本风险控制

一方面从原材料采购环节加大涉税损失的控制力度,降低经营成本,从而降低经营成本风险,有效强化经营成本风险控制。主要完善以下几条控制策略和途径。

首先,在施工材在大宗材料采购时一定要取得合法的有效的增值税进项税发票,以备后期抵扣,这是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在涉及零星材料的采购不能获取增值税进项税额专用发票时,可以将采购业务有度的外包,选择合适的外包商,由于外包公司采购量较大,不仅能向其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还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讨价还价的能力;再者是合理确定采购价格,摸索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的成本平衡点,合理的选择采购对象,最后针对人工成本上升的现象以及租赁引起的成本支出,一方面最好是不断更新施工设备,获取增值税进项税发票的同时,提高劳务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另一方面是从正规大型的劳务公司接收建筑施工行业的施工人员和队伍,以降低运营成本。

(二)加强和规范建筑施工行业的税收筹划意识,合理合法的避税,降低税负,加强纳税风险的控制

加强建筑施工行业的税收筹划意识,必须及时的了解本行业相关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增强税务筹划意识是进行合理合法避税的重要基础,因此主要依据企业实际情况,从强化员工纳税筹划意识和不断培训更新员工税务相关理论以及职业道德素质为着力点去剖析。

首先是对自身的会计属性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针对不同的纳税主体类型采取不同的纳税筹划思路。其次还要加大税务筹划重要性的宣传,不断强化税收筹划的规范性。此外,学习税收筹划标杆企业的经验也至关重要,对于充实自身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充实和更新员工的税务理论知识,加大前沿理论的学习和补充,在理论知识更新充实的过程中强化企业员工的税收筹划意识,加强税收风险的控制力度,有效降低“营改增”下税收风险。

任何行业的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成为衡量员工综合素养水平的重要环节,员工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税收风险的大小和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建筑施工行业员工尤其是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与税收舞弊现象的发生息息相关,加强规范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加大不规范税收筹划的惩处力度,使整个单位和企业形成良好的纳税风气,最大限度的平衡企业和社会的利益,使之最终形成良性有序的循环。

(三)加强营改增下建筑施工行业分包业务的管理,降低分包风险,充分发挥分包的优势

充分剖析建筑施工行业的性质和特点,“营改增”背景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分包范围,并非分包范围越大越好,坚决杜绝核心业务的外包,以避免丧失部分竞争优势。首先对于分包商的选择要严格,重大分保业务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联审联批,确保公正合理;其次务必加强对分包业务的监督力度,加强监理,杜绝质次价高现象的出现,保证分包业务的质量。最后还要加强分包业务的透明度,严禁舞弊现象的发生,避免给企业自身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最终达到加强营改增下建筑施工行业分包业务的管理,降低分包风险的目的。

(四)完善互联网背景下建筑施工行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应对营改增带来的风险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当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资本,加强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平台强化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强化内部控制环节间的联系和融合,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现象,进一步降低“营改增”后对建筑施工行业的短期冲击力度,加强建筑施工行业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总结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行业的影响是双面的。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关注的研究其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通过系统的梳理其所带来的风险,深入研究其规制风险的机理,以此加以预防、治理风险,强化风险控制,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税制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篇(3)

一、前言

施工行业的特殊性促使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它不但能够反映出财务报告的情况和原始凭证不相符合,同时也可以依次去评价一个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与可靠程度。我们要充分了解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从实际出发,找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几个原因及其措施进行了简单介绍。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1. 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不合理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失真现象之所以这么严重,最根本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不合理性,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很多会计人员都是由项目负责人直接任命的,这样的做法让他们没有外界的压力,对于会计信息可以随意更改,企业会计人员为了讨好负责人,对项目负责人惟命是从,而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由于会计信息的失真可以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利益好处,所以就会授意或者强迫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修改,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更有甚者,会计人员和主要负责人合伙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此从中捞取大量好处,这又会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

2. 政府行为不规范

政府行为不规范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的政府管理企业很多都存在着错位机制,有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指手画脚,甚至很多地方政府直接管理企业,实际上市场经济体制是要求政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通过市场以间接方式来进行,而非现在的直接方式。此外,在诸多国有企业中采用的是行政考核的办法,并将考核上缴税的多少作为考核重点,还没有建立起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样就让很多企业经营者有了投机取巧的机会。

3. 施工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善

因为没有一套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所以不少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地不规范、虚假、预先披露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有多重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建筑施工行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他在动工和完工之间存在着很长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便很容易造成会计调换,这样一来到工期结束时会计核算时的对象也可能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了,那么就其产生的核算结果也就会不相同,这样就使得合同损益的会计信息真实披露不完整。另外一方面,我国目前也没有出台针对不同施工企业做出的会计信息披露措施,而是无论其规模大小都采用相同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这种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不能够做到真实披露施工企业会计信息。

4. 会计违规成本过低

监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强、相关法律规定处罚力度过低,会计违规成本过低也间接促使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就施工企业管理局而言,他们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很小,目前我国《会计法》中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单位最高经济处罚为10 万元,对具体责任人最高处罚是5 万元,会计造假风险收益大大高于风险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会计人员在明知这是犯罪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其犯罪行为,因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带来的利润远远比所要交的罚款多很多;另一方面,政府因为自身利益,默认甚至于鼓励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由于现行法律条文的缺失,他们只要不贪污、不受贿,一般就不会承担什么责任。

5. 施工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也在很大方面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失真情况,因为施工企业的生活环境比较艰苦,很难吸引到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去从事会计核算工作,所以当前我们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普遍都不是很高,甚至不少会计人员直接就是从工班调出来的;还有一部分会计人员虽然是经过了会计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但对会计法律、法规了解甚少,而且有些因为自身道德素质不够高,在工作中也没有再加强职业道德的后续教育,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会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这样就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失真情况。

三、防范建筑施工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1. 建立合理的、科学的会计信息制度

要规范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建筑施工企业应结合现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和完善适应新环境下施工企业会计准则,同时根据可以借鉴外国的相关经验,再根据我国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己企业发展的、合理的、科学的会计信息制度。减少模糊的会计概念和界限,减少主观臆断,并在后续教育中就相关理论和实务问题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有关政府部门也应对会计信息质量实施透明化管理,根据不同规模、不同法律及组织形式的施工企业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制度体系,以此来确保施工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2. 政府转变工作职能

政府部门需要转变其工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科学的设计出一套全面、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让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相互协调,提高监督效率。同时改变其激励措施,将企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结合起来,使经营者所得到的利益与他们的企业长远目标挂钩,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 加强内部会计人员的行为约束

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不仅要从外部着手,还有行内部加强会计人员的行为约束。因为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所以企业应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制约机制,明确工作人员各自的业务处理权限和责任,对那些故意伪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员要进行严厉打击,并制定出相应的惩罚制度,连同那些指使会计人员作假的负责人或法人代表一并给予严厉惩罚,让他们不敢做出使会计信息失真的事情,树立起他们应有的严谨的工作态度

4. 对建筑施工行业加强外部监督想要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必须加强其外部的监督制度。由国家和政府出面对其在审计、财政、税务和经济运转、财务实际情况等方面实施监督,比如:根据建筑施工行业的特殊性,由政府专门成立高素质的会计师队伍或者会计事务所,由他们对社会市场经济进行监督,或者可以由政府的会计主管部门统一向企业派遣会计人员,这样会计人员就不会因为自身企业的利益而做出使会计信息失真的事情,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会计信息失真。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注册施工企业会计师管理体制,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任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5.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和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不仅给企业提供信息,而且还掌握着企业的钱、财、物,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因此更要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因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可以说间接影响着企业的前途。同时因为建筑施工行业的会计工作涉及内容比较多,所以在提高他们职业道德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施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1)就建筑行业而言,需要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什么样的资格可以成为会计人员都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2)在为了选拔人才方面,在把应聘人员的专业资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以外,还要把学历作为一项重要因素考虑进去。3)企业内部可以组织会计人员进行统一学习,加强他们的业务培训,促使其能够快速、有效的掌握相关财务信息和业务规章制度。4)建立一套统一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要会计人员依据规范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

四、结语

总之,建筑施工行业想要确保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切实解决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而预防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首先要清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几方面因素,然后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在完善企业管理机构的同时提高企业内部人员业务和道德素质,政府和企业联手,争取将会计信息失真率降到最低,建立起一个严格、公平、公正的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制度。(作者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赖永武.提高建筑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分析.2010

[2]杨海.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2010

篇(4)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组织,一旦成立之后,就应该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才会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也才能够不断地茁壮成长。目前金融危机带来的阴影还没有散去,全球经济都还处于低迷的状态,可以说,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1.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本市场获得充分的发展。建筑施工单位要想不被竞争对手打败,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就应当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尽快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新模式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竞争者(投资者)需要获取对方更多的财务信息,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自身财务会计管理,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2.是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竞争的需要。现阶段, 建筑施工企业所面对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建立起适合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要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就必须加强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

3.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建筑施工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其本质就是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途径是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则是基于在经营中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具,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照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以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合理组织资金运动,正确处理财务关系的综合价值管理工作。财务会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并且受其自身特点的制约。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本质的必然要求,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对企业加强管理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方针,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推动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谋求发展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加强企业管理,完善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选择。

二、建筑施工企业应选择合适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具体的财务会计管理操作之前,其经营者与财务负责人应该首先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企业可以有明确的前进方向,能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去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后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来促进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快速、健康和长远的发展。

财务会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主要有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两种。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上,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发展要求来制定,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管理目标导向、约束和评价的功能,才可以指导企业向着科学的方向前进。

三、改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增强财务管理理念,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意识是行动的前导,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首先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财务管理理念,把财务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各个层面上去,树立崭新的财务风险意识,合理的确定企业的投资,财务管理理念从上层领导向下层员工逐步渗透,使得全体员工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另外建筑施工企业也应该健全财务管理体制,使得全体员工都有章可循,加强内部控制,实施成本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加强绩效控制,从而提升了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2.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的建立比较容易,但由于项目部的特殊,严格执行困难就比较大,核算人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责。对于人员出勤情况要每天做考勤记录,对贵重材料做到每天凭送货单及进仓单登记购进数,凭领料单登记耗用数,对于一般砂石料,每天登记购进数,每天下班前对其进行盘点。对机械设备,每台设备的维修费、耗油数及工作量每天都应做好记录,以便考核:对外购材料应有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在进仓单上规范材料名称,以提高核算的效率;并且每天应统计完成的工程量。

3.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加强资金财产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对企业资产的监控作用,把资产下放到各个项目负责人手里的同时,应该由总公司对这些资产进行统一核算,而不是由各个项目内部人员核算。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减少资金浪费,降低项目成本,使企业更加明确自己总体的资金规模。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意识,使其明确资金时间价值的理念,加强现金收付管理,在不伤害企业商业信誉的前提下尽量的早收晚付,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息收入。对现金的收付程序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减少企业资金的浪费。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占企业总体资金的很大比例,对企业资产的质量影响非常的重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应收账款的管理,定期进行坏账分析,对于应收账款账龄比较长的,加强催要的力度,以减少坏账损失,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

4.加强建筑施工预算控制,实施有效的监督。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控制效果的好坏,往往和预算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预算控制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企业的公司预算,包括财务预算和种种投资预算。另一方面是针对具体施工工程项目的工程预算。其关系到企业是否盈利,工程是否能顺利实施,因此必须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重点。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

篇(5)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施工行业作为我国的先行领域,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率先承担了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成本,并为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着宝贵的经验,目前已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建筑施工业发展的成就与特征

建筑施工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明显。按2005年的数据分析,在国民经济20个行业中,建筑业排名第五,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4%的份额。从历史数据看,建筑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38.2亿元发展到2005年10134亿元,年均增长17%,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除了90年代初有短期的波动外,建筑施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直保持着5%~6%左右的份额,支柱产业的地位十分稳定。此外,施工业还每年为国家创造3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收入,是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际经验表明: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建筑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会不断增强。我国目前尚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上升期,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出份额会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建筑施工领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社会“稳定”环节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鲜明的二元经济特征。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领域,以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根据过去十年的新增就业统计,建筑施工业构成最为稳定的吸纳就业的领域之一。

从2002年时点就业结构看,建筑施工业就业人数在非农产业就业中,继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之后,排在第三位;2002年吸纳就业人员达到3893万人,占全部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12.4%.制造业处于非农产业就业中的首位,占26.5%.

然而,如果动态地从1995~2002年期间的就业增量结构看,由于1995~2000年国民经济处于下行(GDP增长率显著放缓)周期中,制造业、采矿业等就业人员一直呈负增长的态势下,批发零售餐饮业、建筑业及社会服务业显现出确保非农就业增长势头的“中流砥柱”功能,分别提供了新增非农产业就业岗位的35%、30%和20%.建筑施工业在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对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筑施工行业由于“苦、累、脏”等特点,吸纳的劳动力大多来自农民工或其他辛苦行业的分流富余劳动人员。2005年建筑业正式职工人数为854万左右,行业就业人员达到4383万人,则非正式的工人数达到3529万人。据分析推算,近年来建筑施工业吸纳农民工人数平均每年增多100万~200万人,建筑施工业已成为联结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之一。

建筑施工业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庞大剩余

进入本世纪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额占国民产出的比率不断上升。建筑施工面积和建筑施工领域就业均呈现显著增长。应该说,国民经济的高涨为建筑施工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景气环境。然而,建筑施工业的产出份额不仅没有显著的上升,甚至有所下降,这是个“奇怪”的现象。

导致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在于:对建筑业产品的需求上升固然很快,但建筑施工能力供给增长得更快。由于建筑施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投入要素是简单劳动,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隐蔽失业者的大量存在,使劳动供给近乎“无限”。在1995~2002年,全社会各行业工资水平每年平均上升12.8%,而建筑业职工工资仅上升8.6%.相对建筑施工行业的供给能力,建筑工程的设计、咨询、监管和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投资品的供给弹性要小的多。因此,导致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高增长给建设市场带来的利益,更多的为第三产业(设计、咨询、监理等行业)和投资品(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制造业获得,而总投资额中“建筑安装费用”的比例多年来在持续下降。

总投资额中的“建筑安装费用”(构成建筑施工行业的报酬或产值来源)比重的下降,是在国民经济高涨时期保持建筑产品价格稳定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个比重的下降,意味着建筑施工行业(包括广大施工企业及其劳动者)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形形的(包括政府、企业)买方业主提供了大量“消费者剩余”,为整个国民经济地稳定、快速、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建筑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上升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0.4%:“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21%.从增长趋势看,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承包工程的增速明显加快。承包工程范围不断拓宽,从最初的房屋建筑和交通领域发展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通讯以至航空、航天及和平利用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科技含量和带动国内机电产品出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走出去”的队伍中,建筑施工企业涌现出中建、、中交、中铁等一批优势骨干力量。许多项目都受到所在国政府和业主的一致好评。

目前建筑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效益不高,企业负担沉重

施工行业长期以来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而负债率2005年高达65%,在第二产业中则是最高的,高出全国第二产业资产负债率56.8%的平均值8个百分点,债务负担沉重,已制约了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全社会拖欠款问题最严重的产业部门也是建筑施工业,这使得该行业的债务负担雪上加霜。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积累和运作能力不强,阻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不合理的压价让利竞争、回扣等不正之风,加剧了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

人均资本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

建筑施工业资本含量低,2005年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与第二产业的其他工业行业相比,由于人均资本水平低,建筑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自然也偏低,处于40个行业中的倒数第8位,人均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为11.7万,远低于全国工业人均23.9万的平均水平。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行业收入水平低

建筑施工企业劳动者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比率较低。按从业人员的口径,建筑施工业技术人员比率4.6%,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等三个行业,排名倒数第四。

建筑施工行业收入水平较低,2004年职工年收入为14338元,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和住宿餐饮业,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5%.

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将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建筑施工业微利和高负债率,是导致整个行业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基础性原因。此外,企业依靠专有技术和企业标准领先市场的意识还不够强。许多建筑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技术竞争优势不强。建筑施工企业之间或与科研机构、相关院校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同时政策方面缺乏对建筑施工业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够。这些将在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

企业改制任重道远

近年来,施工企业的改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的主力军。目前民企数量占到全部企业的74.5%,产值占到68%,从业人员占到了66%.但作为行业关键力量的国有企业产权单

一、财务风险突出等问题,仍然是制约行业未来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中央和省属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问题突出。近十年来,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从31%下降到10.2%,就业人数份额从55%下降到17.8%,总产值份额从63%下降到24.4%.但总体而言,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使命尚未完成,建筑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自身的任务远未到位。

西部国有企业负担重,社会职能多,改革成本高,影响了企业改制的进程,进而导致整个西部地区长期积弱,与改制迅速的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法制不健全,市场秩序还相当混乱

建筑施工业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准入方面。在工民建领域进出自由、高度竞争的同时,专业建筑施工领域仍存在一定壁垒。这种进入壁垒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地区间,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立场及政策措施直接影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市场的形成,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发展,阻碍建筑施工领域效率的提升。

招投标制度的实施与市场公平方面。招投标中,业主方利用投标方的弱势地位,迫使施工企业签订“阴阳合同”、垫资、接受折扣价等现象依然存在,破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市场诚信方面。目前信用体系的建设进程依然缓慢,建设系统信用体系不健全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性的好转。信用缺失的现象更多地发生在投资业主方,他们利用施工企业的弱势地位,侵害施工企业的权益。

篇(6)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施工行业作为我国的先行领域,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率先承担了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成本,并为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着宝贵的经验,目前已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建筑施工业发展的成就与特征

建筑施工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明显。按2005年的数据分析,在国民经济20个行业中,建筑业排名第五,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4%的份额。从历史数据看,建筑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38.2亿元发展到2005年10134亿元,年均增长17%,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除了90年代初有短期的波动外,建筑施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直保持着5%~6%左右的份额,支柱产业的地位十分稳定。此外,施工业还每年为国家创造3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收入,是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际经验表明: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建筑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会不断增强。我国目前尚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上升期,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出份额会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建筑施工领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社会“稳定”环节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鲜明的二元经济特征。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领域,以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根据过去十年的新增就业统计,建筑施工业构成最为稳定的吸纳就业的领域之一。

从2002年时点就业结构看,建筑施工业就业人数在非农产业就业中,继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之后,排在第三位;2002年吸纳就业人员达到3893万人,占全部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12.4%.制造业处于非农产业就业中的首位,占26.5%.

然而,如果动态地从1995~2002年期间的就业增量结构看,由于1995~2000年国民经济处于下行(GDP增长率显著放缓)周期中,制造业、采矿业等就业人员一直呈负增长的态势下,批发零售餐饮业、建筑业及社会服务业显现出确保非农就业增长势头的“中流砥柱”功能,分别提供了新增非农产业就业岗位的35%、30%和20%.建筑施工业在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对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筑施工行业由于“苦、累、脏”等特点,吸纳的劳动力大多来自农民工或其他辛苦行业的分流富余劳动人员。2005年建筑业正式职工人数为854万左右,行业就业人员达到4383万人,则非正式的工人数达到3529万人。据分析推算,近年来建筑施工业吸纳农民工人数平均每年增多100万~200万人,建筑施工业已成为联结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之一。

建筑施工业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庞大剩余

进入本世纪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额占国民产出的比率不断上升。建筑施工面积和建筑施工领域就业均呈现显著增长。应该说,国民经济的高涨为建筑施工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景气环境。然而,建筑施工业的产出份额不仅没有显著的上升,甚至有所下降,这是个“奇怪”的现象。

导致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在于:对建筑业产品的需求上升固然很快,但建筑施工能力供给增长得更快。由于建筑施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投入要素是简单劳动,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隐蔽失业者的大量存在,使劳动供给近乎“无限”。在1995~2002年,全社会各行业工资水平每年平均上升12.8%,而建筑业职工工资仅上升8.6%.相对建筑施工行业的供给能力,建筑工程的设计、咨询、监管和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投资品的供给弹性要小的多。因此,导致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高增长给建设市场带来的利益,更多的为第三产业(设计、咨询、监理等行业)和投资品(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制造业获得,而总投资额中“建筑安装费用”的比例多年来在持续下降。

总投资额中的“建筑安装费用”(构成建筑施工行业的报酬或产值来源)比重的下降,是在国民经济高涨时期保持建筑产品价格稳定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个比重的下降,意味着建筑施工行业(包括广大施工企业及其劳动者)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形形的(包括政府、企业)买方业主提供了大量“消费者剩余”,为整个国民经济地稳定、快速、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建筑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上升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0.4%:“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21%.从增长趋势看,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承包工程的增速明显加快。承包工程范围不断拓宽,从最初的房屋建筑和交通领域发展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通讯以至航空、航天及和平利用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科技含量和带动国内机电产品出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走出去”的队伍中,建筑施工企业涌现出中建、、中交、中铁等一批优势骨干力量。许多项目都受到所在国政府和业主的一致好评。

目前建筑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效益不高,企业负担沉重

施工行业长期以来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而负债率2005年高达65%,在第二产业中则是最高的,高出全国第二产业资产负债率56.8%的平均值8个百分点,债务负担沉重,已制约了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全社会拖欠款问题最严重的产业部门也是建筑施工业,这使得该行业的债务负担雪上加霜。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积累和运作能力不强,阻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不合理的压价让利竞争、回扣等不正之风,加剧了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

人均资本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

建筑施工业资本含量低,2005年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与第二产业的其他工业行业相比,由于人均资本水平低,建筑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自然也偏低,处于40个行业中的倒数第8位,人均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为11.7万,远低于全国工业人均23.9万的平均水平。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行业收入水平低

建筑施工企业劳动者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比率较低。按从业人员的口径,建筑施工业技术人员比率4.6%,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等三个行业,排名倒数第四。

建筑施工行业收入水平较低,2004年职工年收入为14338元,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和住宿餐饮业,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5%.

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将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建筑施工业微利和高负债率,是导致整个行业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基础性原因。此外,企业依靠专有技术和企业标准领先市场的意识还不够强。许多建筑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技术竞争优势不强。建筑施工企业之间或与科研机构、相关院校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同时政策方面缺乏对建筑施工业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够。这些将在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

企业改制任重道远

近年来,施工企业的改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的主力军。目前民企数量占到全部企业的74.5%,产值占到68%,从业人员占到了66%.但作为行业关键力量的国有企业产权单一、财务风险突出等问题,仍然是制约行业未来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中央和省属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问题突出。近十年来,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从31%下降到10.2%,就业人数份额从55%下降到17.8%,总产值份额从63%下降到24.4%.但总体而言,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使命尚未完成,建筑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自身的任务远未到位。

西部国有企业负担重,社会职能多,改革成本高,影响了企业改制的进程,进而导致整个西部地区长期积弱,与改制迅速的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法制不健全,市场秩序还相当混乱

建筑施工业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准入方面。在工民建领域进出自由、高度竞争的同时,专业建筑施工领域仍存在一定壁垒。这种进入壁垒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地区间,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立场及政策措施直接影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市场的形成,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发展,阻碍建筑施工领域效率的提升。

篇(7)

2006年2月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其中对建造合同的定义是,指为建造一项或数项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产而订立的合同。要求对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的建造合同,规定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当期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建筑工程一般周期长,投资大。在工程建设期间,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能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建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更好的掌握工程项目的实际建造情况,能更好的提供合同进度及核算期业绩的有用信息。

一、建筑施工行业特点

1.建筑工程多样性和单一性相结合。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工程项目建设,以满足业主需求;但同时每一项建筑工程都具有独特的性能和特定的作用,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建筑工程,由于施工过程中受地质、气候、水文和业主临时变更要求的不同,其最终建筑产品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使同一类型的建筑产品即使在同时、同样条件下施工,其最终的产品和成本不能等同,甚至差距较大。所以,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多样性和单一性相结合。

2.建筑施工时间长和投资规模大。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一般较长、投资规模较大,作业要求有一定的暂停维护保养周期,使建筑工程的成本易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经济政策、市场环境、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其产品成本具有较大的不确定行,使预计总成本这一在完工百分比法中实际成本计量方法中决定性因素在初始计量中和实际执行过程中易出现较大偏差。

3.施工成本受多种因素影响。建筑工程由于所处位置固定、占地面积庞大。其生产一般露天进行,并且高空、地下、水下作业较多,直接承受自然、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给施工生产和机械设备带来许多不影响。对施工工期、质量、成本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往往出现不可预见成本,对预计总成本带来较多不确定因素。

二、完工百分比法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的建造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的合同收入。完工百分比法是根据合同完工进度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的方法,当合同收入与合同成本相配比时,就可以采用此方法反映当期已完工部分的合同收入、费用和利润,从而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关合同进度及本期业绩的有用信息。建造合同准则中的完工百分比法的操作有两个主要步骤,首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合同完工进度,计算出完工百分比,之后用这个数据来计量和确认当期的合同收入和费用。因为要在资产负债表日用完工百分比来确认合同收入费用,所以完工进度是累计的完工进度。

根据《建造合同准则》规定,采用完工百分比确认当期的合同收入与费用必须要确定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建造合同能可靠地估计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 (1) 合同总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 (2) 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3) 在资产负债表日合同完工进度和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确定; (4) 实际已经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计量。

本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用下列公式计算:

本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收入总额×本期末止建造合同的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合同收入;

本期确认的合同费用=合同预计成本总额×本期末止建造合同的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合同费用

本期确认的合同毛利=(合同收入总额-合同预计成本总额)×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确认的毛利;

企业用上述公式计算确认当期合同收入和费用后,应分别根据建造合同的实施情况进行处理。

三、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的技术难点

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确定建筑工程的完工进度,可以选用下列方法:(1)已完工作的测量,这是一种比较专业的测量方法,由专业测量师对已经提供的工作量进行测量,并按一定方法计算确定提供建造合同的完工程度。(2)已经提供的建造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这种方法主要以建造劳务量为标准确定提供建造劳务交易的完工程度。(3)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这种方法主要以成本为标准确定提供建造劳务的完工程度。只有已提供的建造劳务的成本才能包括在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中,只有已提供或将提供建造劳务的成本才能包括在估计总成本中。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累计实际发生合同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来确定完工进度,这种处理将实际发生的成本全部确认为合同成本,将完工进度与成本挂钩,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配比性的要求,有利于收入与成本的配比以及各期会计利润的平衡。但是又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建筑工程初期实际成本确认的不确定性。在建造初期,往往领用大量的原材料、预付分包单位工程价款,要剔除掉不全是本期消耗的投入,由于受企业管理的限制,会计计量上不能准确把握。第二,应收账款与合同收入缺乏关联性。应收账款是按照向业主开出的工程价款结算应收的工程进度确认,合同收入按照完工百分比确认,由于两者确认的标准不一样,导致计量结果不一致,这与其他企业对于收入及相关应收账款确认的可比性存在显著区别。所以,应该增强合同收入确认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四、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运用完工百分比确定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需要施工企业各部门的合作。企业的施工,财务,物质采购及经营管理部门应该汇总各自统计的数据,最后应该由经营管理部门(合同控制部门)来编制完工百分比表。由于施工企业的各部门都是围绕经营部门展开工作的,因此,经营部门提供的资料应该是最全面的,这样有利于对该报表的编制。企业的经营部门每月应根据收到的工程经济签证单和设计变更单滚动的调整合同总收入和预计总成本,在向业主单位报预算时就应该将由经济签证单增加的工作量考虑在内。建造合同核算中对收入确认的核算一直都是理论界上的一大难题,只要我们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制度,我们就可以较准确的预计成本和确认成本,那么,完工百分比法依旧是目前最合理的成本收入的确认方法。

篇(8)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2-0058-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管理信息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目前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为了适应信息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我国许多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建筑施工行业中管理信息化水平还是相当落后的。因此,建筑施工行业需要通过建立先进的管理模式,才能在国际竞争的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1 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建筑施工行业管理是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主体以及各个阶段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应用,不断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的过程。由于工程项目自身的复杂性和信息技术发展快的特点,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的内涵也极为丰富,而且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生巨大的变化。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信息交流的速度。在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利用信息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使信息交流的速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相应的减轻了建筑施工项目各方管理人员的负担,使工程的进展情况能够被随时查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预期工作效率的实现。而且还能够提供完整而准确的历史信息,为参建各方浏览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实现了项目信息的共享以及协同工作。信息管理工作要在公共的平台上进行管理,不仅有利于建筑项目参建各方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而且还有利于各部门、各层级的信息沟通和协调;

3)能够及时的采集项目信息。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能够适应项目管理大量使用信息的要求,对各项目的管理活动的信息每天都要进行采集,可以实现对建筑施工项目中各管理环节进行及时、全面的监督,以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

4)对项目的全部信息能够做到存储与分析。实现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可以做到将与项目有关的全部信息以系统化、全面化的方法储存起来,甚至于还可以将既往的项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在将来的施工中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5)可以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技术含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越来越大。建设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给项目风险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项目风险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2 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的难点

1)建筑施工行业的业务与管理和其他行业相比有其特殊性。建筑施工行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工作场地比较分散、流动性比较大等,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不适合建立固定的信息系统模式。而是要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计算机局域网,在相对来说的固定硬件平台上运行信息系统;

2)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意识没有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真正的了解到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因此,不知道信息化系统实施的本质是管理制度的变革,也就意识不到信息系统在建筑施工项目过程中的中重要性,更不会去加以研究和实施;

3)企业缺少高级信息管理人才。现如今,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快速的提高,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中及其缺少信息管理人才,尤其是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深厚的高级型人才。许多企业中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都很少,而且对管理知识又比较欠缺,不能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上的相关问题,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所面临的就是努力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3 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分析

1)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学习。一个企业的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能否长远的发展。首先,只有管理人员认识到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才能有利的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其次,还要求管理人员注重对人才的外引内培,实现企业全员思想的进步;最后,企业还要更多的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和先进企业的经验,使建筑施工行业的管理信息化得以实现;

2)对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流程要不断地完善。要完善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打破原有的信息数据管理模式,改变原有信息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慢的特点。从加强数据管理和高科技手段的控制两方面着手,以提高管理信息化的水平;

3)加强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在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没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因此,建筑施工行业要根据现阶段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进行开发,研制出属于自己的管理信息化软件,不但节省了成本,还能使建筑施工行业的管理信息化体系更加的准确和高效,为国民经济能够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结论

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推进,企业在整体信息化的要求上会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大大的提高了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达到建设工程项目增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顺国.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篇(9)

2016年3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以下简称36号文)明确,从2016年5月1日起,将建筑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提供建筑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并区分简易计税方法和一般计税方法,分别适用3%和11%的差异化税率。一般纳税人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务,或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或为建筑工程老项目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营改增”政策会对建筑施工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及建议。

一、“营改增”后建筑施工行业税负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选取截至2015年12月31日沪深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最大的五家建筑施工企业为样本(剔除未公布成本费用明细的企业),以其2015年年报为数据来源,假定材料中90%为适用17%增值税税率的材料,剩余10%为适用3%增值税税率的材料,分别按照成本费用可抵扣比例(即可取得满足抵扣条件的专用发票比例)为90%、95%,对“营改增”前后建筑施工企业的税负率进行测算,结果见下页表1。如表1所示,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后的税负高于“营改增”前。增值税税负率直接受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影响。而可抵扣进项税额又取决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抵扣率的高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减轻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负担,已于2016年2月出台了《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建办标[2016]4号),明确“营改增”后工程造价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工程造价=税前工程造价×(1+11%)。其中,11%为建筑业增值税税率,税前工程造价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和规费之和,各费用项目均以不包含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的价格计算,以通过价税分离调整还原建筑工程的造价。如根据该公式调整建设工程计价,按一般计税方式,可抵扣进项税额的成本费用必须要达到税前工程造价的72.7%才能保持与营业税的税负持平。经测算,2015年前五大上市建筑施工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酬、折旧和摊销、利息等不可抵扣成本费用占营业总成本比重接近10%,见下页表2。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结构的特殊性,且目前的市场尚不规范,导致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率偏低,增大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税负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人工成本较高。建筑施工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占比较高,约占工程造价的10%―20%。尤其在目前工人工资标准不断提高、社会保险保障日益完善的大环境下,人工成本更是水涨船高、逐年攀升。由于人工成本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缩小了建筑施工企业进项税抵扣的范围。此外,在人工成本中,除了企业正式员工外还包括劳务人员的工资。如果企业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劳务派遣单位选择差额纳税,则该部分人工成本也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二)贷款利息和试点前存量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可抵扣。近年来,由于建筑业不景气和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建设方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带资垫资的情况时有发生,PPP模式下更是要求建造方带资建设,且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名目繁多的保证金、押金等。为了满足资金流的需求,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需贷款融资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但由于贷款利息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造成企业税负增加。此外,在“营改增”之前建筑施工企业购买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不属于增值税抵扣范围,其相应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折旧和摊销也不得抵扣,也将大幅度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税负。

(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难度较大。例如,建筑施工企业大规模使用的混凝土、砂石等材料主要是由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小规模纳税人或个体户垄断经营,而这些供应商一般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只能提供低税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这就造成建筑施工企业支付成本中相应的进项税额无法抵扣,税负增加。

(四)无法及时取得进项税发票。鉴于建筑工程结算的特殊性,在工程开工前建设方一般先支付一定比例的备料款,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开出发票作为收取工程款的依据。但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暂时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从而造成提前缴纳部分税款。工程完工后,建设方并非立即支付工程款给建筑施工企业,往往滞后一段时间。而税务机关对建筑施工企业收入的确认,一般是按合同约定或工程进度来确认。这就使得建筑施工企业不仅需要垫付工程项目建设资金,还要垫付未收回工程款项部分的税金。且由于未收回工程款,建筑施工企业也延迟对分包商、材料商的付款,导致无法及时足额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加剧企业现金流紧张。

二、“营改增”对建筑施工行业现行业务模式的影响分析

(一)“营改增”对现有工程承包模式产生冲击。目前,建筑施工行业较多采用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挂靠方式,资质企业进行挂靠管理,施工方实际经营管理。资质企业提供资质挂靠、收取管理费,基本不参与项目的具w管理和日常经营。因此资质企业一般难以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风险。一是进项税发票不足的风险。工程项目的材料、劳务、机械等费用的发票由施工方开具,无法确保取得足够的发票。二是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施工方一般通过私立名目购买发票冲抵资质企业的账务取回项目收益。资质企业难以管控施工方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违法行为。三是进项和销项不匹配的风险。资质企业难以实现销售发票开具和进项发票取得的时间匹配,不能及时抵扣进项税额,加剧企业现金流紧张。

(二)“营改增”对异地经营模式产生冲击。在实际操作中,建筑施工行业异地项目多数通过设立独立核算的子分公司进行经营,子分公司以总公司的名义承揽投标工程,工程收入和工程成本都在分公司独立核算。“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异地经营项目不能在建筑服务发生地开票缴税,而应在机构所在地开票,并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增值税,然后在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这就使得异地的子分公司必须以总公司的名义签订合同和开具发票,由总公司抵扣所有的进项税额,否则无法保证增值税主体一致,实现“货物、劳务及服务流”“资金流”“发票流”三流合一。子分公司的业务核算将受到影响,难以实现独立核算。

三、建筑施工行业应对“营改增”的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由于增值税有价外税、以票控税等特点,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涉及到业务承接、工程管理、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因此,建筑施工行业必须树立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和抵扣的观念,从多个角度积极应对“营改增”带来的挑战。

(一)调整原有的经营模式。建筑施工企业应逐步将挂靠经营转变为自主经营,培养配备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建立自己的施工队伍,异地经营则可采用总公司直管项目部的模式。自主化经营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合法有效地取得发票,及时足额抵扣进项税额,提高抵扣率,降低税负。建筑施工企业应梳理现有的业务,明确涉及增值税的业务,包括上下游和日常经营等。上游环节,应对现有供应商进行分析,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合作方,确保交易方提供真实、准确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供应商是小规模纳税人,则应要求小规模纳税人在价格上给予足够的优惠,以避免因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造成的经济损失。建议建筑施工企业将常用的“甲供材”方式改为签订建设方、建筑施工企业和供应商三方协议,供应商给建筑施工企业提供可抵扣的进项税发票,总包方开具同样金额发票给建设方,作为工程款的一部分,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税负。下游环节,建筑施工企业可与建设方协商,对于2016年5月1日以前的工程选择按照简易计税办法开票计税。虽然征收率为3%,与营业税一致,但是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按不含税销售额和3%的征收率计税,实际税负仅为2.91%,选择简易计税办法可达到减税效应。

(二)加强发票管理。增值税的计税特点决定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比营业税发票更为复杂和严格,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的不规范会直接带来税务稽查的风险,虚开、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还会面临刑事责任,因此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至关重要,从取得、开具、保管、申报等各个环节加强监控。首先,企业可通过实行统一的合同签订、采购制度和收付结算制度,确保“货物、劳务及服务流”“资金流”“发票流”三流一致,防止虚假采购行为的发生,从而规避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风险。其次,企业需设定付款报销的时限,以保证增值税进项税发票在发票开具180天内抵扣认证。

(三)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投资期间。“营改增”后,企业购入的固定资a、设备等已纳增值税可凭票抵扣。建筑施工企业购买机器设备,不仅可以节省作业人员的人工成本,为企业扩大运营规模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机械作业水平的提高能够减少施工重大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保证作业人员生命安全。但由于投资固定资产的开支会较大程度地影响企业税负,企业应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投资期间,以避免税负大幅波动,例如在资本开支较高的阶段,增值税进项税抵扣额度大大增加导致企业税负过低,而大规模投资期结束后,企业税负过重。企业应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考虑不同区域、不同主体、不同时间的投资,以实现税负和利润的最优化。

(四)加强与决策部门沟通,推动“营改增”顺利进行。由于“营改增”在总体达到减税效应的同时,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税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减轻“营改增”对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冲击,政府会相应制定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筑施工企业应时刻关注税收政策动向,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对于业务活动中涉及到的问题,应积极与财政部门、税务部门沟通,争取国家相关财政扶持,以便在此次税收改革中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S].财税[2016]36号,2016.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S].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17号,2016.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有关劳务派遣服务、收费公路通行费抵扣等政策的通知[S].财税[2016]47号,2016.

[4]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S].建办标[2016]4号,2016.

[5]巩建信,王传彬.建筑业“营改增”问题及对策分析探讨[J].商业会计,2016,(11).

[6]万建国,韩菁,王懿.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应对[J].财会月刊,2015,(21).

[7]闫霞.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5,(S2).

[8]杨丽峰,杨亦民.“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负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会计,2014,(6).

篇(10)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财务会计 管理 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组织,一旦成立之后,就应该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才会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也才能够不断地茁壮成长。目前金融危机带来的阴影还没有散去,全球经济都还处于低迷的状态,可以说,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1.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本市场获得充分的发展。建筑施工单位要想不被竞争对手打败,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就应当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尽快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新模式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竞争者(投资者)需要获取对方更多的财务信息,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自身财务会计管理,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2.是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竞争的需要。现阶段, 建筑施工企业所面对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建立起适合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要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就必须加强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

3.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建筑施工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其本质就是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途径是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则是基于在经营中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具,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照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以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合理组织资金运动,正确处理财务关系的综合价值管理工作。财务会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并且受其自身特点的制约。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本质的必然要求,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对企业加强管理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方针,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推动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谋求发展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加强企业管理,完善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选择。

二、建筑施工企业应选择合适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具体的财务会计管理操作之前,其经营者与财务负责人应该首先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企业可以有明确的前进方向,能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去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后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来促进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快速、健康和长远的发展。

财务会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主要有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两种。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上,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发展要求来制定,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管理目标导向、约束和评价的功能,才可以指导企业向着科学的方向前进。

三、改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增强财务管理理念,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意识是行动的前导,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首先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财务管理理念,把财务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各个层面上去,树立崭新的财务风险意识,合理的确定企业的投资,财务管理理念从上层领导向下层员工逐步渗透,使得全体员工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另外建筑施工企业也应该健全财务管理体制,使得全体员工都有章可循,加强内部控制,实施成本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加强绩效控制,从而提升了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2.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的建立比较容易,但由于项目部的特殊,严格执行困难就比较大,核算人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责。对于人员出勤情况要每天做考勤记录,对贵重材料做到每天凭送货单及进仓单登记购进数,凭领料单登记耗用数,对于一般砂石料,每天登记购进数,每天下班前对其进行盘点。对机械设备,每台设备的维修费、耗油数及工作量每天都应做好记录,以便考核:对外购材料应有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在进仓单上规范材料名称,以提高核算的效率;并且每天应统计完成的工程量。

3.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加强资金财产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对企业资产的监控作用,把资产下放到各个项目负责人手里的同时,应该由总公司对这些资产进行统一核算,而不是由各个项目内部人员核算。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减少资金浪费,降低项目成本,使企业更加明确自己总体的资金规模。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意识,使其明确资金时间价值的理念,加强现金收付管理,在不伤害企业商业信誉的前提下尽量的早收晚付,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息收入。对现金的收付程序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减少企业资金的浪费。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占企业总体资金的很大比例,对企业资产的质量影响非常的重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应收账款的管理,定期进行坏账分析,对于应收账款账龄比较长的,加强催要的力度,以减少坏账损失,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

4.加强建筑施工预算控制,实施有效的监督。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控制效果的好坏,往往和预算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预算控制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企业的公司预算,包括财务预算和种种投资预算。另一方面是针对具体施工工程项目的工程预算。其关系到企业是否盈利,工程是否能顺利实施,因此必须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重点。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

5.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在提高财务素质方面,主要注重以下三方面:一是在招聘中,要注意选对人,选择那些掌握新会计准则技能,吃苦耐劳,而且有进取精神的人来担当会计工作;二是在工作中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学习,及时掌握更新的会计政策与方法,促使会计人员能主动更新相关知识;三是管理考核中,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与考核,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

总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规范、调节作用,科学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使建筑施工企业及时地规避风险、准确的抓住市场机遇、对市场调节做出最快速的反应,并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增长,因此我们只有健全机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建设、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才能最终使建筑施工单位以较强的竞争态势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秀清.谈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流动资金管理.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2).

上一篇: 地理社团活动总结 下一篇: 银行审计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