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5 02:30: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儿科护士见习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2.1专业认知见习
学生在二年级学完基础课之后,利用暑期1周~2周的时间,由《儿科护理学》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诊所、综合性医院的儿科病房、儿童医院专科病房,在临床见习中,学生接触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患儿,在每个患儿身上可能会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通过实地观察和教师讲解,了解临床实践中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患沟通等内容。通过见习,使学生对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任课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儿科护理的相关产业链条进行参观,访问行业内的相关机构,如儿童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婴幼儿早教中心、婴幼儿抚触中心、婴幼儿游泳馆、婴幼儿医药专柜等。
2.2课程实训实习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相关的实践技能。如儿科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小儿体格生长测量技法等内容,具体实践教学内容有:换尿布法和约束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法;小儿常用体格发育指标的测量法;保温箱使用法;小儿沐浴法;蓝光箱使用法;婴儿抚触法等。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以上实践教学技能,建设设施设备齐全的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就显得尤为必要。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应设备精良,环境仿真,为学生提高儿科实践技能提供有力保证。实训室内应设有模拟婴儿病房、母婴同室、婴儿洗浴室等单元,应引进现在医院内重要设备,如婴儿蓝光箱、婴儿保暖箱、新生儿电子秤、普通婴儿护理模型、小儿重症监护模型、高级智能小儿模拟人等,以覆盖儿科护理学所有实践技能基本操作单元。
2.3校外实习基地见习
在完成《儿科护理学》校内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训教学任务后,学校选择寒暑假期,将学生集中安排至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科病房或儿童医院的相关专科病房,进行1个月的由带教老师指导下的见习。儿科见习是对儿科理论学习阶段的知识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儿科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学生熟悉儿科护理理论、进行儿科护理实操前的一次绝佳锻炼机会。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见习,使学生理解儿科护士职责,熟悉儿科工作环境,加深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理解,学习到新的实用操作技能,理解儿科护士日常工作的基本流程,学会护患沟通和交流,培养护士职业道德,学习医护常识。通过科室带教老师的教导,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如特殊的护理人群、特殊的治疗护理原则、特殊的护患关系。通过实习基地见习环节,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熟悉掌握整体护理的概念和实践方法。
2.4毕业综合实习
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在大四将进行毕业综合实习。在综合实习环节,学生将进行转科实习。儿科护理教师可结合临床带教老师,将实习学生分成3人或4人一组,除了进行顶岗实习以外,还要求学生针对儿科专科病房患儿的特点、病患类型,设置营养紊乱性疾病患儿护理、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结缔组织疾病患儿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内分泌及遗传性疾病患儿护理等若干专题,让每组学生带着专题进行访谈、调研、观察,结合医嘱和病例,进行分析,编写相关专题的护理报告。使学生熟悉各类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提高临床对儿科专科疾病护理观察及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儿科专科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3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3.1有利于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践的不足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机会,更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以往理论实践教学分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理论时感觉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临床实习时理论都忘得差不多了,很难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理论学习之前和讲的过程中穿插见习,讲完所有理论后再实习,可以使学生及早接触实践,能够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不能解决的还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或找老师请教,使学习变成主动,大大提高枯燥的专科理论的学习效率;另外,通过临床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具有在医疗机构这个小型社会中学会与人沟通及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是老师在课堂上所不能传授的。
3.2有利于学生掌握儿科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衔接,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实践所学的基本技能。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这种能力了来自于反复实践。在实验室,学生面对的是模拟人,但在临床儿科的各类临床见习实习中,面对的是真实的患儿,这些患儿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问题,需要实施很多种针对性的护理操作。学生通过反复的观摩,强化理解了儿科专科护理操作的程序与要点,体会儿科护理临床实践中操作的重难点,能够初步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独立当班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有利于学生形成儿科护理学专科批判性思维方式
随着儿科护理学专科的发展,当代对儿科专科临床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需要理论素质高、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高学历儿科护理专科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儿科专科护理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运用护理程序为患儿实施整体化护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护理措施,为患儿这一特殊群体实施个性化护理,在不断实践中培养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通过见习后书写见习报告,实习后书写专题疾病护理报告,积累和分享临床经验,建立自信,培养儿科专科护理认知、自我监控能力和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护理学科价值观,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见习前奏
获释寒假社会实践火热报名中时,很兴奋,放假前一个月就开始谋划见习实践活动。鉴于罗定同乡学护理的人数比较多,据了解已经见习过的人数屈指可数,有意向见习的同学甚多,本人就勇敢地站出来组建一个团队去见习。忙前忙后,找老师,找经验丰富的学长指导,一切都看起来那么的顺利,在放假前还真的组成了一个七人团队,队员跨两个年级本、专两个学历层次。最后很可惜,在见习后期才发现队长我本人失误,没有成功申报团队社会实践,学校也就不认可这个民间团队,结果只能队员各自写自己的社会实践论文。然后本文就是本人见习报告。
二、见习的目的与意义
学习是一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学习课本知识,然后运用课本知识用于实践。护理专业的特点就是实践性非常强,所有的护理技能都必须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越显护理专业的魅力。在护理这个专业学校学习了近二年,还未能弄个清楚护理究竟要干什么?在哪些环境干?应该怎么去干?虽然在平时会有实验课,但全是在学校内;虽然后期学校也会有安排为期一年的实习,但在此前,还真限于学习课本知识。如何走进医院,走出学校,走出课本?见习成为那一群跃跃欲试护理专业学生的一次小练兵、一次小实践。很自然地把学校教学引到临床。
三、见习的经过
第一天 整体感受医院环境
xx年2月10日上午8点整,罗定市中医院八楼护理部门前站着6个着装整齐的见习护生(原计划团队见习后因故变个人),见习社会实践正式开始。在护理部主任蔡老师带领下,我们去了不同的科室。龙葵娣、覃丽妮去了七楼内二神经内科,梁金冠、招冰梅去了四楼内三普通内科儿科,胡伟聪(本人)、彭韦玲去了四楼内一心血管内科。
蔡主任把我们介绍到护士工作站,心血管内科护长玲老师简单介绍了一下科室,然后就去忙了。带教老师飞霞姐,很快就带我们见习了各种抽药、稀释、查房、各种治疗、发药、各种交谈、人文关怀。
第二天 胸腔闭式引流
38床自发性气胸入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该手术为小手术,在病房内进行,作业见习生我见习了过全过程。头高脚低位,胸部局部麻醉,用药为普鲁卡因,麻醉师又是手术主刀者周主任,麻醉前皮试为护士操作。护士要做的工作,就真的如书上写的一样,每天更换引流瓶内生理盐水,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观察伤口有无渗出液,渗出液的量、颜色、气味,保证引流瓶在伤口水平60cm以下,引流管在生理盐水下2-4cm,查房时嘱病人深呼吸,观察引流管内液面是否波动。很多专业知识要求撑握,很多内科护士不了解引流瓶,叶玲护长就组织了一次学习小会议,介绍引流瓶相关知识。
第三天 实习生在科考试
恰逢实习生在科考试,实习生们表现紧张,考完就很比较自然,然后科室轮转了。
第四天 见习病危患者紧急抢救
28床病危。作为见习生目睹了抢救全过程,最后医务人员把病人救回来。该病人是医院的老病号,3日前心律不齐好转出院,今天早病重再次入院。下午2pm,查房病人病情稳定,主诉腹涨痛,与注射速尿后未能及时排尿有关。10分钟后,病情加重,病人主诉心慌,气闷,目眩,眼黒,心电临护提示室早、窦性心律过速,病人家属情绪低落。值班医生报告主任,主任联系其他科主任会诊,经抢救病人病情稳定。
此次抢救收获,临床护士病情报告制度必须执行,护士遇到突发事件,评估自己能否处理,不能则快速报告上级领导。
第五天 护患关系
尝试运用护士人文怀技巧。内一科住院部有40个病床,5个临时备用床位,住院患者30左右。有足够的病人用于实践沟通。利用前几天认识的病人,尝试刻意用一些技巧,见习生可以做的只有部病史,问一般资料,做一些健康宣教。
发现:微笑、礼貌、文雅果然会在护患关系中起重大作用,撑握药理知识,为病人解说药理作用,也很令病人信任。
第六天 护士人际
复杂的护士人际关系:护士与护士,护士与护长,护士与医生,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处理不好则会身心俱疲。恰好见习团队中有一个同学做得欠佳,这里就分享一下经验。梁金冠同学被2个护长投诉,护理部主任批评,分析其原因大因其不守纪律。她本来分配到内三科见习,却不好好在内三,却先跑去内一,后跑去内二,去了不是好好跟带教老师学习,又去护士办分室玩手机。结果怒了二个护士长,主任批评了队长,和她本人。
四、 心得与体会
各方面初步了解护士,了解医院工作环境。见习巩固了各种护理技能,稍稍尝试运用了护理各种技巧,确切把课本知识引到实践。
五、谢辞
衷心感谢罗定市中医院的支持,衷心感谢罗定市中医院护理部安排教学,感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内科各位老师教学。
获释寒假社会实践火热报名中时,很兴奋,放假前一个月就开始谋划见习实践活动。鉴于罗定同乡学护理的人数比较多,据了解已经见习过的人数屈指可数,有意向见习的同学甚多,本人就勇敢地站出来组建一个团队去见习。忙前忙后,找老师,找经验丰富的学长指导,一切都看起来那么的顺利,在放假前还真的组成了一个七人团队,队员跨两个年级本、专两个学历层次。最后很可惜,在见习后期才发现队长我本人失误,没有成功申报团队社会实践,学校也就不认可这个民间团队,结果只能队员各自写自己的社会实践论文。然后本文就是本人见习报告。
二、见习的目的与意义
学习是一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学习课本知识,然后运用课本知识用于实践。护理专业的特点就是实践性非常强,所有的护理技能都必须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越显护理专业的魅力。在护理这个专业学校学习了近二年,还未能弄个清楚护理究竟要干什么?在哪些环境干?应该怎么去干?虽然在平时会有实验课,但全是在学校内;虽然后期学校也会有安排为期一年的实习,但在此前,还真限于学习课本知识。如何走进医院,走出学校,走出课本?见习成为那一群跃跃欲试护理专业学生的一次小练兵、一次小实践。很自然地把学校教学引到临床。
三、见习的经过
第一天 整体感受医院环境
xx年2月10日上午8点整,罗定市中医院八楼护理部门前站着6个着装整齐的见习护生(原计划团队见习后因故变个人),见习社会实践正式开始。在护理部主任蔡老师带领下,我们去了不同的科室。龙葵娣、覃丽妮去了七楼内二神经内科,梁金冠、招冰梅去了四楼内三普通内科儿科,胡伟聪(本人)、彭韦玲去了四楼内一心血管内科。
蔡主任把我们介绍到护士工作站,心血管内科护长玲老师简单介绍了一下科室,然后就去忙了。带教老师飞霞姐,很快就带我们见习了各种抽药、稀释、查房、各种治疗、发药、各种交谈、人文关怀。
第二天 胸腔闭式引流
38床自发性气胸入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该手术为小手术,在病房内进行,作业见习生我见习了过全过程。头高脚低位,胸部局部麻醉,用药为普鲁卡因,麻醉师又是手术主刀者周主任,麻醉前皮试为护士操作。护士要做的工作,就真的如书上写的一样,每天更换引流瓶内生理盐水,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观察伤口有无渗出液,渗出液的量、颜色、气味,保证引流瓶在伤口水平60cm以下,引流管在生理盐水下2-4cm,查房时嘱病人深呼吸,观察引流管内液面是否波动。很多专业知识要求撑握,很多内科护士不了解引流瓶,叶玲护长就组织了一次学习小会议,介绍引流瓶相关知识。
第三天 实习生在科考试
恰逢实习生在科考试,实习生们表现紧张,考完就很比较自然,然后科室轮转了。
第四天 见习病危患者紧急抢救
28床病危。作为见习生目睹了抢救全过程,最后医务人员把病人救回来。该病人是医院的老病号,3日前心律不齐好转出院,今天早病重再次入院。下午2pm,查房病人病情稳定,主诉腹涨痛,与注射速尿后未能及时排尿有关。10分钟后,病情加重,病人主诉心慌,气闷,目眩,眼黒,心电临护提示室早、窦性心律过速,病人家属情绪低落。值班医生报告主任,主任联系其他科主任会诊,经抢救病人病情稳定。
此次抢救收获,临床护士病情报告制度必须执行,护士遇到突发事件,评估自己能否处理,不能则快速报告上级领导。
第五天 护患关系
尝试运用护士人文怀技巧。内一科住院部有40个病床,5个临时备用床位,住院患者30左右。有足够的病人用于实践沟通。利用前几天认识的病人,尝试刻意用一些技巧,见习生可以做的只有部病史,问一般资料,做一些健康宣教。
发现:微笑、礼貌、文雅果然会在护患关系中起重大作用,撑握药理知识,为病人解说药理作用,也很令病人信任。
第六天 护士人际
复杂的护士人际关系:护士与护士,护士与护长,护士与医生,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处理不好则会身心俱疲。恰好见习团队中有一个同学做得欠佳,这里就分享一下经验。梁金冠同学被2个护长投诉,护理部主任批评,分析其原因大因其不守纪律。她本来分配到内三科见习,却不好好在内三,却先跑去内一,后跑去内二,去了不是好好跟带教老师学习,又去护士办分室玩手机。结果怒了二个护士长,主任批评了队长,和她本人。
四、 心得与体会
各方面初步了解护士,了解医院工作环境。见习巩固了各种护理技能,稍稍尝试运用了护理各种技巧,确切把课本知识引到实践。
五、谢辞
衷心感谢罗定市中医院的支持,衷心感谢罗定市中医院护理部安排教学,感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内科各位老师教学。
实践第一科就被分到儿科,那一个叫惨啊!好在那三个星期的见习没白费,为我在儿科实践打了点基础! 半个月以来跟着老师学会了做雾化、做理疗、打针、配药、画体温单… … …老师提的问题都回答得上来。带教老师是个兢兢业业的师长,做任何事情对我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我上班不迟到、不早退,做事随叫随到、有问必答赢得了护士长、带教老
儿科,故名思义,是专收儿童病人的。儿童与成人的差别可谓是天壤之别。用药的方法、剂量、浓度,治疗的方案与手段都与成人有着天大的差异。所以,我都会很小心谨慎做好每一个操作。
能否让我顺利地完成每个操作,关键还是与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是否有效。。。
在儿科,认识了温柔可爱的戴子老师,幽默可爱的覃老师,可爱又搞笑的雯姐。她们都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有福同享、有难你顶的国家栋梁之材。
一、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护理专科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以后应由我校儿科专家、教授和护士长等尝试着编写一本适合护理专科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从护理临床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了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二、教师建设
以往历届护理专科生的儿科护理学都是由护理系内儿教研室的教师承担。
以后应有自己的专职儿科护理教师,并充分利用临床的护理教学力量,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既解决了专职护理教师不足的问题,又较好地发挥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教学中的作用,兼职护理教师每次授课前均要进行试讲,由教学组长严格把关,保证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更新
以往儿科护理的教学是理论授课和生产实习为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脱节。
1 调整授课内容,该精讲的必须精讲
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一些临床极少见的疾病,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不足。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学科。
2 补充见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首先认真制订见习计划,细化带教内容,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增加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老师边操作边介绍。如蓝光照射箱、保暖箱、超声雾化治疗仪等,使学生增加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早下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同时组织安排学生下社区幼儿园1次,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给予初步的评价,写一份体检报告。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参观1次,主要是儿童专科医院,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
加强临床思维改革后我们除原有传统讲授外,增加病例讨论课、自学课和讲座课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情判断能力。
1 精讲课
及时收集教学图片,在讲课时,注重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授课形式上采用多媒体幻灯、相关疾病的VCD、录像、模型或国内外各种典型教学图片。这种“由形象中来又回到象中去”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深刻的记忆,也补充临床病例的缺乏现象,每次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布置2~3题简单病例分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2 病例讨论课
在整个课程中组织1~2次病例讨论课。
课前1周将病史摘要分发给同学,每组6~8人,按要求准备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然后课堂集中先由各小组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对该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时间为10分钟,其他同学向发言者提问,然后老师总结该病例的病史特点,介绍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围绕本病讲课时间 2学时。通过病例讨论课,学生学会收集临床资料、寻找疾病诊断和护理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得到提 高。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3 自学课
儿科学内容很多,由于学时有限。有些内容只能通过自学来完成。对儿科临床常见住院疾病的某些章节,我们采用自学为主,,根据疾病特点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老师随时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并提高总结归纳水平。通过自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 开展第二课堂
了解学科动态为满足学有余力同学的需要,结合教研室老师专业特色,我们开设儿童保健专题讲座,讲解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意外事故的预防等;儿童心理专题讲座,讲授小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如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多动综合症等。让学生了解并关注儿童健康已从单纯的躯体健康发展到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全的综合问题,更好地贯彻整体护理的主导思想。
1.1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I)教学法自20世纪7O年代起,国外医学院校兴起PBI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自我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两篇独立的Meta分析对2O年来有关PBI在医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一致认为,采用PBL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在临床知识测试、临床工作能力及专科培训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法教授的学生。
采用PBL教学方法教授儿科护理学,可以通过以问题为载体的方式学习典型临床病例,采用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查找文献资料一解决问题的滚动学习链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解决临床病人的疾病问题获取知识。目的在于培养护生将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临床技能、护理管理的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其将知识融会贯通的思维。
PBL教学模式从现象上看教师无须再围绕某个知识点讲细讲透,实际上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提出中心问题,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甚至知识网。因而PBI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有驾驭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题的核心问题是师资培训。而且,由于教学方法本生的特点,PBL教学需要的师资较多。在培训师资时可以以教学单元为单位,对参与教学的师资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本教学单元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知识。临床知识包括某一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及疾病转归等。
同时还包括对临床相关疾病护理中需要观察的重点,出现相应的临床问题时如何考虑和分析。通过PBL教学,护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对儿科护理的兴趣及日后在见习中的主动学习,同时对护生临床推理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l.2模块教学模块教学依据知识结构体系,形成教学模块,实现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在l临床课程中应用模块教学可以加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对临床工作的总结和做临床科研奠定研究基础,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从事儿科护理工作,需要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协助医生解决临床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以病人为中心,从临床实用角度去认识概念,加强概念知识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开展模块教学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开展。另外,临床病例的选择和病情观察与处理也会对教学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
1.1非注册护士的法律身份 见习护士和护生是非注册护士,她们不具备职业资格,只能在职业护士严密监督和指导下,为病人实施护理。如果在执业护士指导下,非注册护士因操作不当给病人造成损害,那她可以不负法律责任。但如果未经带教老师批准,擅自独立操作造成了病人损害,那么她同样也要承担法律责任,病人有权利要她做出经济赔偿。所以,非注册护士进入临床前,应明确自已法定的职责范围。
1.2与执行医嘱有关的潜在性法律问题 医嘱通常是护理人员对病人施行治疗措施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应一丝不苟地执行医嘱,随意篡改或无故不执行医嘱属于违规行为。但如发现医嘱有明显的错误,护理人员有权拒绝执行,并向医生提出质疑和申辩;反之若明知该医嘱可能给病人造成损害,酿成严重后果,仍照旧执行,护理人员将与医生共同承担所引起的法律责任。
1.3与侵权、犯罪有关潜在性问题 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时间比较长,更为密切,故在护理病人时,有些疾病如艾滋病等,应持慎重态度为之保密,如随意谈论,造成扩散,则应视为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又如护士因疏忽大意而错给一位未做过青霉素皮试的病人注射了青霉素,若该病人恰恰对青霉素过敏,引起过敏性休克致死,则需追究该护士法律责任,她可能被判渎职罪。对盐酸哌替啶、吗啡类等麻醉药品,临床上只用于晚期癌症或术后镇痛病人等,若护理人员利用自已的权力将这些药品提供给一些不法分子倒卖或吸毒者自用,则这些行为事实上已构成了参与贩毒、吸毒罪。
2 实现自我保护措施
小儿护理实验教学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缩短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距离的桥梁课程,也是儿科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搞好小儿护理实验教学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新形势下的新的教学模式授课。改革及实施情况如下。
1、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小儿护理是中专生和大专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均拓宽了的临床第一线的护理基本力量。学校培养目标进行了定位:培养具有扎实的儿科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能独立应用护理程序对儿童实施整体护理、有良好素质和发展潜能的应用型高级儿科护理人才。
2、确立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过程期望学生发生的行为变化,应以培养目标为宗旨。我们将“应用型”、“专业型”、“促发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具有热爱儿童的高尚职业情操和高度的责任感;(2)具有主动求知和接受新信息、新技能的意识;(3)具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4)能熟练掌握儿科护理常用基本操作技能f(5)能将儿科整体护理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对患儿常见病实施整体护理,并在整体护理中反映出护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教育的能力、良好的观察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课为主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具体改革措施是:(1)加重实验课时比重。(2)优化实验课程内容。课程是把宏观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微观的教学实际联系起来的唯一途径。根据大中专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优化实验课程内容中,我们把握了三个原则:1)实用性: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教材《儿科护理学》中的十项儿科护理操作项目经过筛选,对临床常用的“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法”、“约束法”、“婴儿沐浴法”、“更换尿布法”等六项作为重点实验教学内容,同时增添了临床常用的小儿“体格测量法”、“小儿桡动脉穿刺术”,以达到结合临床,学以致用;2)新颖性:遵循应该让学生接受的永远都是最新、最接近临床信息的新的护理理念,注重将新的护理技术和探索性思维方式引入实验教学。例如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法”操作实验教学中,将临床目前推广和广泛使用的静脉留置针介绍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在熟悉该项操作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探讨该操作法的优缺点、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如静脉血栓等)及如何预防,并将带教老师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交流,以培养学生批判性和探索性的思维方式。3)针对性:针对儿科护理中以独生子女为主,江南地区生活医疗条件较优越,家长迫切希望了解有关小儿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方面知识等临床实际情况,在应用护理程序对小儿实施整体护理基本技能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将护理计划的重点由原来偏重疾病护理逐渐向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倾斜,并将该能力作为基本技能考核的内容之一,提高了学生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性思维意识。
二、优化教学方法
改变以往“演示一模拟练习一指导”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采用“促发能力型教学模式”,将多种教学方法引用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有:(1)自学辅导法:对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体格测量法”、“更换尿布法”等采用由教师模拟思考提纲,学生自学后演示,分组评价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方式。以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2)探究一研讨教学法:对操作难度较大的如“头皮静脉注射、静脉留置针的使使用、暖箱、蓝光箱的使用”等操作常采用该法。以新生儿蓝光照射操作为例:将整个操作过程分探究研讨两个阶段。1)探究阶段:首先播放录像及教师讲解与演示。让学生观察整个操作过程,相互交流,去感受。然后教师质疑:如蓝光照射为何能起到退黄疸的作用?蓝光照射需要准备哪些用物照射前、照射时、照射后的护理要点是什么?如何观察照射效果?有何副反应?如何处理等。接着让学生分组实践,进行个性化练习,亲自体会、探索操作技能。2)研讨阶段:学生回示一师生点评、交流、研讨一学生自我评价、完成实验报告(可以写上自己新的见解和建议)一教师批改反馈。该教学手段“既强调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合作互动,又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作用”;(3)病案讨论法: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是大中专层次护生的一项必备的基本护理技能。为贴近临床,带教老师在临床上收集了各系统典型的儿科病例,经过加工整理,提出问题。有时,特地将不完整的病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完善。要求每位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再由教师归纳,答疑。最后学生自我总结,完成书面作业,教师批改反馈。病案讨论教学法使师生处在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由于教师的鼓励,学生发言积极,学习潜力得到发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4)角色扮演法:在健康教育、“体格发育测量法”的操作中我们经常采用角色扮演法。例如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将学生分为二人一组,一人扮演患儿母亲,另一人扮演护士。要求“护士”对患儿母亲进行宣教,要求“家长”提出咨询。方式不拘一格,自由发挥,再由师生共同评价。角色扮演法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激情由感而发,其间也渗透了对学生良好服务态度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使所学专业知识得到巩固。
三、优化教学手段:
(1)建立护理实验中心,做到资源共享。各临床护理实验教学可共享资源。如进行儿科护理各项操作示教时,在多媒体示教中心,采用教师示教、播放录像、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更规范地掌握操作要领,提高了教学效率;(2)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儿科护理实验室根据专业特点,建立了模拟新生儿沐浴室,模拟临床安装了静脉输液管道装置,购置了先进的保暖、光疗合二为一的婴儿恒温箱以及可以显示静脉回流的婴儿头皮静脉注射模型、静脉留置针、肝素帽、新型的便携式雾化吸人器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学习条件;(3)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设备的管理采取实登记负责,实验老师检查制度;(4)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学院采取了尽早让学生接触临床实践的措施,利用双休日时间,安排学生轮流到实习医院见习,使学生增加了对医疗环境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建立教学评价制度
(1)建立健全实验操作考核制度:操作考核制度有利于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和检验实验教学效果。为此,我校的《儿科护理实验实习报告》,内含示范性的“儿科护理计划单”、每次实验的报告记录单,儿科各系统护理病历分析讨论与整体护理计划制定表以及十一项儿科常用护理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使实验教学考核系统化、规范化、量化和细化,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2)建立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制度: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效果等的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10-01
笔者从事中职教学已经有将近十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进行一个非常严格的备课,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把知识教授给学生可谓是费尽心思,但是即使这样教师的教学效果还不是很让人满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直都在困扰着我。我们不能够总是强调学生素质不够这个问题,这些都是客观的因素教师的职责就是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让他们走入社会之后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同样在中职教学当中这些尤为重要。
1 内科护理教学
1.1 定义。内科护理是一项实践性和责任心很强的一项技术性工作。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护理加强病人对抗病魔的决心及疾病康复的信心,同时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保证患者的心情舒畅,保证病情最大程度的治愈效果。
1.2 内科护理的发展现况。内科护理是一项工作能力要求很高的工作,往往通过护理人员的实践操作才能体现。所以实践就成为了内科护理教学最大的突破口和理论知识的重要保障。护士在课堂上大多处于被动的接受内科护理的理论知识,对实际护理的学习和认识有明显的不足,而且大部分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忽略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护理经验的相互结合,所以在护士进入实习期时经常因为护理技巧问题对护理的很难进行大幅度的提升。在护理专业的实践中学生大部分是从好奇开始,并希望发表见解,但是沟通中却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在不能很好的交流及沟通时,护理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因为临床教师不只要教导学生,还要忙于日常的护理工作,所以可能在此方面忽略了实习护士的好奇心。长时间的沟通得不到很好的调解后,他们的工作热情也因此慢慢的下降。内科护理要从根本的传统理念进行改变,不能只针对病患的身体进行处理,要转换角色从思想出发,了解病患真正的需要,保证病患的心情及身体更好的康复。
2 内科护理教学中的问题点
2.1 内科护理教材和教学的单一性。现内科护理专业的教材只有三十到四十个病症,所有的知识既不能将所有的内容全部呈现在学生面前,也不能将护理方法进行一一讲解。在教学中依然使用传授式教学,所谓传授式教学即为老师在讲堂上面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只达到了理论知识的传递,却遗忘了实践的重要性,导致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与理论知识的不和谐情况。
2.2 内科护理教学的内容及课程安排不合理。由于国内所使用的内科护理教学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的,所以在内容的编写上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把现代化护理和中医护理结合到了一起,但是由于教材内容的不全面导致了教师思维选择的困境,直接影响了知识的传递过程与学生吸收的效果。与此同时,内科护理课程的其他课程也因此滞后,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严重影响。
3 内科护理教学中问题的解决
3.1 开放式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采用变通式教学方式,通过变通的教学方式来提升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增强其信心,让学生保持学习动力的可持续性。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保持互动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护理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拒绝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理解教学和可持续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自我批判的一种思维模式,有助于内科护理专业的学生掌握快速学习的方法。内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师将丰富的专业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根据课堂的专业知识如何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认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内科护理教学中开展讨论式教学与实践。在理论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对学到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根据讨论内容简单汇总整理,此后分组到学校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见习,从而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区别。根据分组每个成员分别与病人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交流给病患做相应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找出护理的诊断和措施。在见习中学生通过病人的资料、对病患的观察和其他因素,整理好最新的评估资料。在见习结束后,将自己的评估资料和伙伴的相比较,从而整理出组别的评估资料,在整理结束后,应与见习前的资料进行对比,进一步了解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整理成报告,全班人员进行统一讨论从而圆满完成任务。在见习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整理资料、汇总、比较等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见习的兴趣,从而记忆深刻,是一个很好的巩固理论知识的途径。
3.3 临床护理实习的重要性。在内科护理专业中临床护理实习是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教知识教育的深化和精神的延续,同时也是将内科护理专业知识变为社会中实际能力的最关键时期。是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帮助病患尽早的摆脱病痛和纾解心情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在临床时不仅要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帮助病患解决身体上的病痛,而且也要帮助病患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在内科护理学习结束后,进入了临床护理实习,在基础的护理过程中根据理论知识可以操作自如。最初的不善交流和沟通通过时间的磨合也变的应对自如,并敢于提出自己专业的护理意见和观点,从各方面保证病患的病情顺利发展,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结束了理论知识的旅程进入了临床护理工作,但是对于理论知识从未停止探索。在临床护理中会出现理论知识中没有的情况下,需要自己用冷静及思考来顺利解决。在护理专业中不仅要根据理论知识进行护理,同时要培养与病患交流的能力,及时的了解病患的任何情况,在极度了解的过程中,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蕊.浅析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2(14)
〔关键词〕
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儿科护理
伴随着日益增多的医患纠纷,不断升级的医患矛盾,医患关系成为横亘在患者和医务工作者间的鸿沟,如何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似乎成为困扰着医疗界以及社会学界的无解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关注的焦点聚集在人文关怀这一理念的解读与应用上[1-2]。但大部分医护人员人文知识缺乏、不具备人文关怀能力而导致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使其工作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3]。孩子是诸多中国式家庭的核心,孩子的健康牵一发而动全局。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使医患关系在儿科这个环境中显得尤为敏感。为了顺应新形势下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工作中自觉融入“以人为本”这一人文理念已成为一种文化,是现代医学文明的标志[4]。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着眼《儿科护理学》课程的人文教学模式的开发从制定人文教学目标、挖掘人文教学内容、设计人文教学各环节、完善人文素质教学评价等方面建立儿科护理学的人文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护生理论及实践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
选取我校2013级高职护理专业全部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儿科护理学》课程实施人文关怀教学模式进行理论课、实训课及临床见习教学。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全部学生为对照组,已完成该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2013级10个班每班抽取10人,共100人,从2012级10个班每班抽取10人,共100人。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生均为高考统招学生,均为女生;平均年龄(20.4±0.6)岁;实验组文科生32人(32%),理科生68人(68%);对照组文科生34人(34%),理科生66人(66%)。两组护生在入学成绩、文理生源、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齐,有可比性。
2方法
2.1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构建
2.1.1人文关怀教学目标的制定。
研究者以护理人文关怀品质结构为理论依据,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突出人文关怀知识的理解,并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获得关怀与被关怀的感知。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逐渐形关怀能力,从而实现内化品质、外化行为的人文关怀教学目标。
2.1.2儿科护理学人文教学内容的挖掘。
根据人文关怀教学目标,联系临床经验及生活实际对《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人文化设计与改造。如引入人文关怀专业知识讲述,讲解华生的人性照护理论介绍其生平故事;增加人文关怀教学内容,在理论及实践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利用图片、诗歌、电影片段等增加课堂教学的可欣赏性与可感受性,激发学生的感悟能力;组织学生深入医院、病房汇报参观心得,培养学生专业感悟能力及行为观察能力;举办伦理辩论赛、护理短剧表演、知识竞赛、手抄报等灵活多样的互动形式并邀请我市儿童医院优秀护士做关爱每一个患儿及如何与患儿沟通的讲座,增加护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理解,掌握更多人文关怀知识与方法,提高护生专业使命感、对人文关怀理念认同感,使人文关怀知识能力逐步具备。
2.1.3人文关怀各教学环节的设计。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形成需经历审美、体验、感悟、认同和实践五个环节,这些环节均需要围绕教学情境的设计-引入-呈现-推动来展开。理论课采用关联-设境-审美-感悟教学过程,实验课采用合作-设境-体验-感悟教学过程,临床见习课采用观察-陪伴-沟通-感悟-交流教学过程。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产生对人文关怀的审美,通过体验有所感悟,逐渐认同人文关怀理念并自发实践。
2.1.4人文关怀教学评价方法的完善。
本研究在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效果评价表,掌握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水平、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及课程理论的实践和成绩,综合评定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效果。
2.2测评工具
2.2.1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
由国内学者孟萌[5]等研究设计,用于测量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包括人文关怀理念、知识、能力、感知水平。共44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法,每题5个选项,得分1-5分,除第五题为反向赋分外,其余各题均随选项升高得分越高。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系数为0.914,重测系数为0.928。本研究者应用该量表在本校2013级60名护生中进行预调查,测得Cronbach'sα系数为0.83,重测系数为0.86。因此,认为该量表适用于对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测量。
2.2.2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效果评价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沟通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培养礼仪礼节、批判性思维能力6各方面进行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效果评价,共24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三级,评分标准:是=2分,否=0分,不确定=1分。总分相加,得分越高说明效果越好。
2.3评价方法
实验前,由研究者使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对实验组护生进行前测,对照组护生进行后测(对照组护生刚刚结束《儿科护理学》课程传统教学),每组护生各发放问卷100份,各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试验后,对实验组参与前测护生100人发放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效果评价表进行后测,测评实验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水平及对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各发放问卷100份,各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再对两组护生《儿科护理学》期末考试总评成绩进行比较,综合评价该门课程教学效果。
2.4统计学分析
对测得数据使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录入,再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主要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由于样本量较大,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实验组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实施前、后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得分比较
将干预前后实验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水平做u检验,结果显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实施后,实验组护生在人文关怀理念、知识、能力、感知四个维度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干预后两组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得分比较情况比较
将干预后两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水平做u检验,结果显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实施后,两组护生在人文关怀理念、知识、能力、感知四个维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3.3干预后实验组护生对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效果评价
90%~94%的护生认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可以培养职业道德、培养礼仪礼节、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88%~89%的护生认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沟通能力。
3.4两组护生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干预后期末总评成绩比较
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干预后,实验组护生儿科护理学课程期末总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成绩为(87.50±5.01)分,对照组为(77.64±5.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与建议
4.1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有利于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发展
人文关怀品质的发展具有其特定的规律,需要在充分的人文关怀理论认知的基础上,在特定的人文关怀环境中,形成对人文关怀的审美与感知,从而自发的采取人文关怀行为。本研究通过为期一年的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实施,实验组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知识、能力、感知四个维度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关怀各维度水平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证实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研究者在构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时,在充分理解人文关怀品质形成规律的前提下,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师教育教学思想、协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做到“为形关怀感悟”而教,为“转化人文关怀行为”而教。以制定的人文关怀教学目标为核心,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与社会环境中挖掘人文关怀教学素材充实进教学内容中,营造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护生产生心理活动即感悟的生成。在具体的实践操作环节及临床见习环节通过师生、生生间融洽的人文互动培养学生专业感悟能力及行为观察能力,进一步内化人文关怀品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护生提高对课程的兴趣,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逐渐转化为主动参与、出谋划策、激发护生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整个教学过程的学生主体作用。总结本次教学实践经验,建议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及情境创设时尽可能选择最能够引起护生情感共鸣和心理认同的情景呈现方式,如情景剧、角色扮演等贴近学生认知习惯的形式便于学生迅速参与融入,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人文关怀精彩瞬间,适时引导学生产生人文关怀感悟,运用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等鼓励学生分享内心感受体会人文关怀真谛。同时,教导学生从关爱自己、身边的同学、家人开始,逐步发展为关爱社会、关爱弱势群体进而内化人文关怀品质。郭玉洁针对国内护理教育缺乏系统人文教育的现状,研究构建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的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证实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了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6]。冯文珍等的研究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培养模式应用于高职护生中并观察其效果,证实了该模式能够克服传统护理教学模式专业与人文脱节的弊端,有效提升了护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7]。诸多相关研究[8-9]从不同角度均证实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有利于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发展。
4.2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护生综合素质
随着医学理念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只有兼具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的综合型高素质护理人员才能够适应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本研究实验组护生对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价显示:90%~94%的护生认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可以培养职业道德、培养礼仪礼节、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88%~89%的护生认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沟通能力。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干预后,两组护生期末总评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儿科护理学课程总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人文关怀教学模式能够加强教学效果并显著提高护生综合素质。研究者通过对儿科护理学课程的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构建,从三方面使护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其一,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以人文关怀情景的审美与体验为主线,师生平等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讲、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总结本研究经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教师在深刻领会人文关怀教学内容的同时,精选贴合学生实际的人文关怀教学素材,把握课堂节奏,做好各环节衔接,发挥课堂群体动力效应,适度引导,避免情境教学流于形式。其二,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如:实训室、模拟病房、医院、社区都成为人文关怀体验的场所,增加了护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亲身体验加深感悟,提升了教学效果。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改变单纯课堂教学给学生造成的说教式人文教育印象,真正做到将人文关怀理念从书本上请下来,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真实的人文关怀细节,将这种真实的感受与体验自然升华为人文关怀理念。其三,教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充分展示个人人格魅力,与护生建立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及沟通,同时,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随时积累人文关怀教学素材,并自觉践行人文关怀理念,从细节中渗透关怀,使学生感受到护理工作是一项随时随处都充满爱与关怀的职业,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礼仪礼节。
5小结
本研究着眼于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从人文关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评价四方面为《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系统的教学模式,在突出科学素养的同时重点突出如何积极有效地渗透人文关怀教育。在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内化、人文关怀行为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改善,验证了该模式的效果,为推动人文教育在护理学教育中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黄爱华 李磊 张乃正 冯文珍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参考文献〕
[1]常红娟,高敏,薛松梅.某省十所高校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4):77-78.
[2]史瑞明,房夏玲,卞旭华,等.儿童哮喘诊治过程中的医患沟通[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6):857-859.
[3]唐红梅.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4]曾丽娟.儿科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0):86-87.
[5]孟萌,刘于晶,桂莉,等.护理关怀的概念及其量性测评工具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1143-1145
[6]郭瑜洁,姜安丽,叶旭春,等.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2):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