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7 00:22: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吃中餐的礼仪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地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锯切成小块,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不用刀时,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记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
4、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辞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5、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如盘内剩余少量菜肴时,不要用叉子刮盘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条时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然后送入口中。
6、面包一般掰成小块送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块面包去咬。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
7、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肉为贵。吃鸡腿时应先用力将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后再吃下层吃肉时,要切一块吃一块,块不能切得过大,或一次将肉都切成块。
8、不可在餐桌边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最大的禁忌,万一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向周围的人道歉。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
9、就餐时不可狼吞虎咽。对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应要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有时主人劝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礼,相反主人也许会引以为荣。
10、不可在进餐时中途退席。如有事确需离开应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当别人为你斟酒时,如不要,可简单地说一声“不,谢谢!”或以手稍盖酒杯,表示谢绝。
11、在进餐尚未全部结束时,不可抽烟,直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结束时方可。如在左右有女客人,应有礼貌地询问一声“您不介意吧!”
必须用手吃时,会附上洗手水。当洗手水和带骨头的肉一起端上来时,意味着“请用手吃”。用手指拿东西吃后,将手指放在装洗手水的碗里洗净。吃一般的菜时,如果把手指弄脏,也可请侍者端洗手水来,注意洗手时要轻轻地洗。
吃面包可蘸调味汁
吃到连调味汁都不剩,是对厨师的礼貌。注意不要把面包盘子"舔"得很干净,而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面包,再蘸一点调味汁来吃,是雅观的作法。
用餐巾内侧擦拭
弄脏嘴巴时,一定要用餐巾擦拭,避免用自己的手帕。用餐反摺的内侧来擦,而不是弄脏其正面,是应有的礼貌。手指洗过后也是用餐巾擦的。若餐巾脏得厉害,请侍者重新更换一条。
凡事由侍者代劳
在一流餐厅里,客人除了吃以外,诸如倒酒、整理餐具、捡起掉在地上的刀叉等事,都应让侍者去做。在国外,进餐时侍者会来问:"Howiseverything?"如果没有问题,可用"Good"来表达满意。
聊天切忌大声喧哗
在餐厅吃饭时就要享受美食和社交的乐趣,沉默地各吃各的会很奇怪。但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也是极失礼的行为。音量要小心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别影响到邻桌。
中途离席时将餐巾放在椅子上
万不得已要中途离席时,最好在上菜的空档,向同桌的人打声招呼,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再走,别打乱了整个吃饭的程序和气氛。吃完饭后,只要将餐巾随意放在餐桌即可,不必特意叠整齐。
任意选择乳酪
高级餐厅上甜点之前,会送上一个大托盘,摆满数种乳酪、饼干和水果,挑多少种都可以,但以吃得下的范围为准。
用叉子和汤匙吃甜点
上甜点时大都会附上汤匙和叉子。冰淇淋之类的甜点容易滑动,可用叉子固定并集中,再放到汤匙里吃。大块的水果可以切成一口的大小,再用叉子叉来吃。
如何招呼侍者
侍者会经常注意客人的需要。若需要服务,可用眼神向他示意或微微把手抬高,侍者会马上过来。如果对服务满意,想付小费时,可用签帐卡支付,即在帐单上写下含小费在内的总额再签名。最后别忘记口头致谢。
点西餐菜对许多人来说都还较陌生,以下是西餐上菜顺序,以供学点西餐菜者参考:
1.头盘
也称为开胃品,一般有冷盘和热头盘之分,常见的品种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鸡尾杯。奶油鸡酥盒、局蜗牛等。
2.汤
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4类。品种有牛尾清汤、各式奶油汤、海鲜汤、美式蛤蜊汤、意式蔬菜汤、俄式罗宋汤。法式葱头汤。
3.副菜
通常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面包类、酥盒菜肴均称为副菜。西餐吃鱼类菜肴讲究使用专用的调味汁,品种有鞑靼汁、荷兰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国汁和水手鱼汁等。
4.主菜
肉、禽类菜肴是主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肉类菜肴配用的调味计主要有西班牙汁、浓烧汁精⒛⒐街啄崴恐取G堇嗖穗鹊脑先∽约ΑQ肌⒍欤磺堇嗖穗茸疃嗟氖羌Γ芍蟆⒖烧ā⒖煽尽⒖删迹饕牡魑吨锌о⒛逃椭取?
5.蔬菜类菜肴
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也可以与肉类菜肴同时上桌,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与主菜同时搭配的沙拉,称为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番茄、黄瓜、芦笋等制作。还有一类是用鱼、肉、蛋类制作的,一般不加味汁。
6.甜品
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作是第六道菜。从真正意义上讲,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如布丁、冰淇淋、奶酪、水果等等。
7.咖啡
饮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
如何上酒?
这个问题在现在的普通家庭中较少或更少运用,但从愈来愈多的年青人接受新生活变化来看,还是有必要研究一下的。正确方式为酒杯只倒二分之一满。
....不论宴会是在住家或餐厅举行,如果你提供的是珍品佳酿,务必把酒瓶拿出来给客人瞧瞧。
....如果你提供的只是普通酒类,请事先把酒倒在有塞子的玻璃瓶内,玻璃瓶不用放在垫子或银盘上。
....许多品酒师都觉得,加重酒精浓度的葡萄酒,应先倒进有塞子的玻璃瓶,再端出款客。
....款客的红酒温度应相当于室温。如果你的红酒太冰,可建议客人用手暖酒。
....宴会前请先把白酒摆在冰箱至少两小时,或放人装着冰块和冰水的冰酒器20分钟。记住,白酒品质愈好,降温所需时间也愈短。如果忘记预冰,请把酒瓶放进冰室15分钟。不过,不管你将它放在哪儿,千万别忘了取出来!
....许多人偏好整晚只喝自己喜爱的某种酒,所以一个用心的主人会同时准备红酒和白酒。虽然隔热器放在桌上不好看,但在盛夏夜晚用来保持白酒冰度却相当实用。
....第一次上酒时,作主人的可以亲自为所有客人倒酒不过记住,依逆时钟方向进行,从坐在左侧的客人开始,最后才轮到主人自己。客人喝完一杯后,可以请坐在你对面的人(也就是二主人)帮忙为他附近的人添酒。如果你同时准备了红酒和白酒,请把两种酒瓶分放在桌子两端。
....绝对不要让客人用同一个杯子喝两种酒,这是基本礼貌。
....除非技巧炉火纯青,否则倒酒时请在瓶颈垫上一条毛巾防滑,而且瓶口尽量朝上,免得酒洒出来。
....有时你需要一个装酒瓶的篮子,酒瓶以近水平的斜面放置,这样瓶中沉淀物就不会和酒混在一起。
吃法国菜的礼仪:
(一)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
(二)假如吃多过一道主菜,吃完第一道(通常是海鲜)之后,侍应会送上一杯雪葩,用果汁或香槟造,除了让口腔清爽之外,更有助增进你食下一道菜的食欲。
(三)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进食时身体可略向前靠,两臂应紧贴身体,以免撞到隔壁。
(四)吃法国菜同吃西餐一样,用刀叉时记住由最外边的餐具开始,由外到内,不要见到美食就扑上去,失礼死人。
(五)吃完每碟菜之后,将刀叉四围放,又或者打交叉乱放,非常难看。正确方法是将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齿朝上。
法国名菜——芦笋浓汤(这道菜做法比较简单,调料也好找,所以介绍给大家,有兴趣可以试试)
材料:
芦笋1000克,鸡清汤400毫升,鲜奶油100克,蛋黄2个,土豆2个。精盐、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
首先,中餐很讲究座位的排序。如果是家宴首先是老人先入座,而且要坐首座,一般以正中为上座(即首座),至于什么是首座和正中位置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待客当然是客人坐首座,而且最好左右要有陪客之人,方便招呼客人就餐。入座后不能先动筷子,要等长者和客人先起筷,你才能起筷,别看这点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有些人也许是性格太急或是饿得饥肠辘辘,看到美食当前就将礼仪放到一边,自顾自得大吃起来,让人甚是尴尬。
其次是喝酒。酒文化在中国太源远流长了,或许酒能拉近彼此距离,国人在待客过节时都会频频举杯。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千方百计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一定量就是不实在。以酒论英雄,有时过分地劝酒,也是十分失礼的做法。
而敬酒更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与不熟悉的人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避免出现尴尬局面。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要一定先给尊者、长者敬酒,这样才能让众人舒服。
很重要的还有一点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比如喝汤、吃面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些,不要发出呼噜声,会让人生厌的。假如打了喷嚏、肠鸣、咳嗽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类的话以示歉意。这些都是中国人经常犯得错误,所以你务必要注意,别让人以为你很没有礼貌,这些细节会很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礼仪也不尽相同。如有些地方过年的鱼是不能吃的,主要是取年年有余的好意头,而因为平时很少机会吃鱼,过年做了之后只是摆一下台面,所以你要慎重起筷。有些地方女人和小孩是不能入主席的;再有不准吃汤拌饭或胡乱挑菜等。
说了这么多中餐礼仪,作为现代人知道西餐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大众课,在这里只能简单的介绍一下,作为基本了解的礼仪知识。
1、中国人喝汤要求不要发出声音即可,西方人亦然。在喝汤的时候发出任何声响都是不礼貌的,你没看到西餐厅总是很安静吗?所以要好好使用汤羹,记住舀汤的时候要由里向外舀,不要像中国人是由外向里舀。吃鱼和吃骨头都有特殊要求的,你要弄明白才好上手,否则会好难堪啊,总之记住一条不会用刀叉吃的东西,就暂且别先动手,静观形式,入乡随俗,大不了不吃这道菜嘛。
2、西餐的餐具在你就餐之前基本都被主人和侍应摆好了,你只要遵循由外向内用即可。尽量不要发出餐刀刮碟子的尴尬声音;
中餐用餐礼仪1举办中餐宴会一般用圆桌,每张餐桌上的具次有主次之分。宴会的主人应坐在主桌上,面对正门就座;同一张桌上位次的尊卑,根据距离主人的远近而定,已近为上,已远为下;同一张桌上距离主人相同的次位,排列顺序讲究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在举行宴会时,各桌之上均应有一位主桌主人代表,作为各桌的主人,其位置一般应以主桌主人同向就座,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人就座。每张桌上,安排就餐人数一般在10人以内,并且为双数,人数过多,过于拥挤,也会照顾不过来。
在每张餐桌上位次的具体安排上,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每张桌上一个主位的排列方法。
每张餐桌上只有一个主人,主宾在其右手就座,形成一个谈话中心。
2、每张餐桌上有两个主宾位的排列方法。
如主人夫妇就座于同一桌,以男主人为第一主人,女主人为第二主人,主宾和主宾夫人分别坐在男女主人右侧,桌上形成两个谈话中心。
如果遇到主宾身份高于主人时,为表示尊重,可安排主宾在主人位次上就座,而主人则坐在主宾位子上,第二主人坐在主宾左侧。
如果本单位出席人员中有身份高于主人者,可请其在主人位就座,主人坐在身份高者左侧。
以上两种情况也可以不做变动,按常规予以安排。
中餐用餐礼仪21、中餐上菜顺序
标准的中餐,不论何种风味,其上菜顺序大体相同。通常是首先上冷盘,接着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喝汤,最后上水果拼盘。当冷盘吃剩三分之一时,开始上第一道菜,一般每桌要安排十个热菜,宴会上桌数再多,各桌也要同时上菜。
上菜时如果由服务员给每个人上菜,要按照先主宾侯主人,先女士后男士或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进行。如果有个人取菜,每道菜应放在主宾面前,有主宾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取菜。却不可迫不及待地越位取菜。
2、用餐时如何使用毛巾和餐巾
正式宴会前,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条湿毛巾,它是用来擦手的,不能用来擦脸、擦嘴、擦汗。宴会结束时,再上一块湿毛巾,它是用来擦嘴的,不能用来擦脸、擦汗。正式宴会上,还为每位用餐者准备一条餐巾。它应当铺放在并拢之后的大腿上,而不能把它围在脖子上,或掖在衣领里、腰带上。餐巾可用于轻抹嘴部和手,但不能用于擦餐具或擦汗。
3、用中餐的礼仪要求
由于中餐的特点和食用习惯,参见中餐宴会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上菜后,不要先拿筷,应等主人邀请,主宾拿筷时再拿筷。
取菜时要相互礼让,依次进行,不要争抢。取菜时要适量,不要把对自己口味的好菜一人包干。
2、为表示友好、热情,彼此之间可以让菜,劝对方品尝,但不要为他人布菜,不要擅自做主,不论对方是否喜欢,不要主动为其夹菜、添饭,以免让人家为难。
3、不要挑菜,不要在共用的菜盘里挑挑拣拣、翻来翻去、挑肥拣瘦。
取菜时,要看准后夹住立即取走。不能夹起来又放下,或取回来又放回去。
中餐用餐礼仪31、吃中餐首先要注意筷子的使用。
中式餐饮的主要进餐工具是筷子,标准的握筷姿势。过高或过低握筷,或者变换指法握筷都是不规范的。在使用筷子夹菜时不要在菜肴上乱挥动,不要用筷子穿刺菜肴,不要将筷子含在口中,不要让菜汤滴下来,不要用筷子去搅菜,不要把筷子当牙签,不要用筷子指点别人。需要使用汤匙时,应先将筷子放下。
2、其次要注意自己的吃相。
进餐要文雅,不要狼吞虎咽,每次进口的食物不可过大,应小块华 夏 酒 报中国酒业风向标小口地吃。在品尝已入口的食物与饮料时,要细嚼慢品,最好把嘴巴闭起来,以免发出声响。喝汤时,不要使劲地嘬,如汤太热,可稍候或用汤勺,切勿用嘴去吹。食物或饮料一经入口,除非是骨头、鱼刺、菜渣等,一般不宜再吐出来。需要处理骨刺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掩嘴,用筷子取出放在自己的餐盘或备用盘里,勿置桌上。口中有食物,勿张口说话,如别人问话,适值自己的口中有食物,要等食物咽下后再回话。整个进餐过程中,要热情与同桌人员交谈,眼睛不要老盯着餐桌,显示出一副贪吃相。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会,不管是什么目的,都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宴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势。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 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与人相互敬酒 相互让菜 劝菜 ,再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 争让的美德。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方这个主要以面食为主的群体,餐桌礼仪的细节就显得更加繁琐而有条不紊。他们所用的餐则是分餐制,个人自扫盘中菜,不管他人碗里汤,互不相扰。西方人喝酒也听凭自愿,白兰地,威士忌,鸡尾酒,喜欢什么喝什么,想喝多少喝多少,所尊重的是个人意志,体现出的饮食思想观念要合理的多。
一、席位安排礼仪
(一)中餐餐桌礼仪
在中餐宴请活动中,往往采用圆桌。不单是在不同位置摆放的圆桌有尊卑的区别,每张圆桌上的不同座次也有尊卑之分。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数桌所组成的宴请除了注意“门面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离主桌的远近。
(二)西餐餐桌礼仪
西餐中,一般均使用长桌。在正式宴会上桌次的高低尊卑以距离主桌的位置远近而定,越靠右的桌次越尊贵,在同一桌上,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贵。此外,男士应当主动为女士移动椅子让女生先坐。
二、餐具的使用礼仪
(一)中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
1.筷子。筷子是中餐最重要的餐具。在使用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的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一定要整齐的竖向放在饭碗的正中;2.勺子。勺子主要是用来喝汤的,有时也可以用来取形状比较小的菜。用勺子取食物时,不要过满,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3.盘子。盘子主要用来盛食物的,根据所盛食物的多少和形状不同而大小形状各异。稍微小一点的盘子为食碟,一般放在碗的左边,是用来暂放从公用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4.水杯。水杯主要用来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一般放在碟子的左上方。不要用它来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5.餐巾。在用餐前,比较讲究的餐厅或主人,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它只是用来擦手的,擦手后,由服务员或主人拿走。
2.西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
2.1餐具摆放和取用原则。餐具摆放时托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如果在宾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盘子里放某种事物时,餐巾就放在盘子旁边。餐具的取用应由外而内,切用时可以使用法式方式,即左手拿叉右手拿刀,边切边用。
2.2餐具的使用方法:刀叉的使用原则:使用刀叉进餐时,刀用来切割食物,叉用来送食物入口。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而且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子上,另一端放在桌子上;谈话时有肢体语言或传菜时,应将刀叉放下,不要手拿刀叉在空中挥动。用完刀叉后,应将其横放于餐盘中央,而不是盘边或餐桌上;放置方式为刀口朝着自己,叉口朝左,以便于取走时的安全性。
(二)西餐上菜顺序的差异
中餐上菜顺序是:先上凉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和水果。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凉菜汤海鲜主菜甜点心咖啡和水果。
(三)用餐过程中应注意的礼仪
1.餐桌上取食的礼仪。中餐的取食原则:菜品需由主宾先取;取菜时,不要取得太多;邻座的男士可以替女士服务。西餐的取食原则:进餐时尽量不要发出餐刀刮盘子的声音;就餐时尽量少说话,饭后吃甜点时才是聊天时间;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不要发出声;吃面包时,先用刀将其切成两半,然后用手撕成块吃;吃意大利面时应用叉子慢慢将面条卷起来送入口中,如果不是条形的面,直接用叉匙舀起来即可;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几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 2.餐桌上交谈的礼仪。中餐讲究热闹,喜欢边吃边聊。交谈时注意几点:讲话要有分寸、有礼节、有教养、有学识。避隐私、避浅薄、避粗,委婉,礼让对方。西方餐桌上以静为主,进餐时与左右客人交谈,但应避免高声谈笑。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选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
(四)餐桌上离席的礼仪
中餐在宴会结束时,只能由主人来示意宴会结束;在主人和主宾离开座位后,其它宾客才能散席;主人应在门口为宾客送行;客人应向主人致谢;如果中途道别只需和主人打个招呼或向左右宾客点头示意即可。西餐在宴会结束时,首先将腿上的餐巾拿起,随意叠好,再把餐巾放在餐桌的左侧,然后起身离座。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士拖拉座椅,告别时应向主人致谢,更为慎重时,还可再以电话或谢卡致谢。
【参考文献】
[1]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01):56-58
“西餐”,是我国对欧美地区菜肴的统称,是一个泛指。如粗略地划分,西餐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是以英、法、德、意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式”,又称“欧式”,其特点是选料精纯、口味清淡,以款式多,制作精细而享有盛誉;二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东欧式”,也称“俄式”,其特点是味道浓,油重,以咸、酸、甜、辣皆具而著称。此外,还有在英国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式”。如进一步细分,则还可分为英国菜、法国莱、俄国菜、美国菜、意大利菜以及德国菜等。各国菜系自成风味,各有各的风格,其中尤以法国菜最为突出。但是从总体上看,与中餐相比,西餐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西餐极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充分考虑人体对各种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调。
其次,选料精细,用料广泛。西餐烹饪在选料时十分精细、考究,而且选料十分广泛。如美国菜常用水果制作菜肴或饭点,咸里带甜;意大利菜则会将各类面食制作成菜肴:各种面片、面条、面花都能制成美味的席上佳肴;而法国菜,选料更为广泛,诸如蜗牛、洋百合、椰树芯等均可入菜。
第三,讲究调味,注重色泽。西餐烹调的调味品大多不同于中餐,如酸奶油、桂叶、柠檬等都是常用的调味品。法国菜还注重用酒调味,在烹调时普遍用酒,不同菜肴用不同的酒做调料;德国菜则多以啤酒调味,在色泽的搭配上则讲究对比、明快,因而色泽鲜艳,能刺激食欲。
最后,工艺严谨,器皿讲究。西餐的烹调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烩、烤、焖等十几种,而且十分注重工艺流程,讲究科学化、程序化,工序严谨。烹调的炊具与餐具均有不同于中餐的特点。特别是餐具,除瓷制品外,水晶、玻璃及各类金属制餐具占很大比重。
餐具的使用
1.西餐的餐具
广义的西餐餐具包括刀、叉、匙、盘、杯、餐巾等。其中盘又有菜盘、布丁盘、奶盘、白脱盘等;酒杯更是讲究,正式宴会几乎每上一种酒,都要换上专用的玻璃酒杯。
狭义的餐具则专指刀、叉、匙三大件。刀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刀口有锯齿,用以切牛排、猪排等)、黄油刀和水果刀。叉分为食用叉、鱼叉、肉叉和虾叉。匙则有汤匙、甜食匙、茶匙。公用刀、叉、匙的规格明显大于餐用刀叉。
餐具的摆法:垫盘放在餐席的正中心,盘上放折叠整齐的餐巾或餐纸(也有把餐巾或餐纸拆成花蕊状放在玻璃杯内的)。两侧的刀、叉、匙排成整齐的平行线,如有席位卡,则放在垫盘的前方。所有的餐刀放在垫盘的右侧,刀刃朝向垫盘。各种匙类放在餐刀右边,匙心朝上。餐叉则放在垫盘的左边,叉齿朝上。一个座席一般只摆放三副刀叉。面包碟放在客人的左手边,上置面包刀(即黄油刀,供抹奶油、果酱用,而不是用来切面包)一把,各类酒杯和水杯则放在右前方。如有面食,吃面食的匙、叉则横放在前方。
2.餐具的用法
刀叉持法。用刀时,应将刀柄的尾端置于手掌之中,以拇指抵住刀柄的一侧,食指按在刀柄上,但需注意食指决不能触及刀背,其余三指则顺势弯曲,握住刀柄。叉如果不是与刀并用,叉齿应该向上。持叉应尽可能持住叉柄的末端,叉柄倚在中指上,中间则以无名指和小指为支撑,叉可以单独用于叉餐或取食,也可以用于取食某些头道菜和馅饼,还可以用取食那种无需切割的主菜。
刀叉的使用。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先用叉子把食物按住,然后用刀切成小块,再用叉送入嘴内。欧洲人使用时不换手,即从切割到送食物入口均以左手持叉。美国人则切割后,将刀放下换右手持叉送食入口。
刀叉并用时,持叉姿势与持刀相似,但叉齿应该向下。通常刀叉并用是在取食主菜的时候,但若无需要刀切割时,则可用叉切割,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匙的用法。持匙用右手,持法同持叉,但手指务必持在匙柄之端,除喝汤外,不用匙取食其他食物。
餐巾用法。进餐时,大餐巾可折起(一般对折)折口向外平铺在腿上,小餐巾可伸开直接铺在腿上。注意不可将餐巾挂在胸前(但在空间不大的地方,如飞机上可以如此)。拭嘴时需用餐巾的上端,并用其内侧来擦嘴。绝不可用来擦脸部或擦刀叉、碗碟等。
西餐进餐礼仪
因为西餐主要是在餐具、菜肴、酒水等方面有别于中餐,因此,参加西餐宴会,除了应遵循前述中餐宴会的基本礼仪之外,还应分别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礼仪知识。
1.餐具使用的礼仪
吃西餐,必须注意餐桌上餐具的排列和置放位置,不可随意乱取乱拿。正规宴会上,每一道食物、菜肴即配一套相应的餐具(刀、叉、匙),并以上菜的先后顺序由外向内排列。进餐时,应先取左右两侧最外边的一套刀叉。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合拢并排置于碟中,表示此道菜已用完,服务员便会主动上前撤去这套餐具。如尚未用完或暂时停顿,应将刀叉呈八字型左右分架或交叉摆在餐碟上,刀刃向内,意思是告诉服务员,我还没吃完,请不要把餐具拿走。
使用刀叉时,尽量不使其碰撞,以免发出大的声音,更不可挥动刀叉与别人讲话。
2.进餐礼仪
西餐种类繁多,风味各异,因此其上菜的顺序,因不同的菜系、不同的规格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顺序大体相同。
一餐内容齐全的西菜一般有七八道,主要由这样几部分构成:
第一,饮料(果汁)、水果或冷盆,又称开胃菜,目的是增进食欲。
第二,汤类(也即头菜)。需用汤匙,此时一般上有黄油、面包。
第三,蔬菜、冷菜或鱼(也称副菜)。可使用垫盘两侧相应的刀叉。
第四,主菜(肉食或熟菜)。肉食主菜一般配有熟蔬菜,此时要用刀叉分切后放餐盘内取食。如有色拉,需要色拉匙、色拉叉等餐具。
第五,餐后食物。一般为甜品(点心)、水果、冰淇淋等。最后为咖啡,喝咖啡应使用咖啡匙、长柄匙。
进餐时,除用刀、叉、匙取送食物外,有时还可用手取。如吃鸡、龙虾时,经主人示意,可以用手撕着吃。吃饼干、薯片或小粒水果,可以用手取食。面包则一律手取,注意取自己左手前面的,不可取错。取面包时,左手拿取,右手撕开,再把奶油涂上去,一小块一小块撕着吃。不可用面包蘸汤吃,也不可一整块咬着吃。
喝汤时,切不可以汤盘就口,必须用汤匙舀着喝。姿势是:用左手扶着盘沿,右手用匙舀,不可端盘喝汤,不要发出吱吱的声响,也不可频率太快。如果汤太烫时,应待其自然降温后再喝。
吃肉或鱼的时候,要特别小心。用叉按好后,慢慢用刀切,切好后用叉子进食,千万不可用叉子将其整个叉起来,送到嘴里去咬。这类菜盘里一般有些生菜,往往是用于点缀和增加食欲的,吃不吃由你,不要为了面子强吃下去。
餐桌上的佐料,通常已经备好,放在桌上。如果距离太远,可以请别人麻烦一下,不能自己站起来伸手去拿,这是很难看的。
吃西餐时相互交谈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切不可大声喧哗,放声大笑,也不可抽烟,尤其在吃东西时应细嚼慢咽,嘴里不要发出很大的声响,更不能把叉刀伸进嘴里。至于拿着刀叉作手势在别人面前挥舞,更是失礼和缺乏修养的行为。
吃西餐还应注意坐姿。坐姿要正,身体要直,脊背不可紧靠椅背,一般坐于座椅的四分之三即可。不可伸腿,不能翘起二郎腿,也不要将胳臂肘放到桌面上。
正式宴会中,菜台一般都可以旋转,这样方便就餐。但不管菜台是否旋转,要求就餐者就近夹菜,而不横越整个餐桌去夹取远端的菜品。在夹菜时,不能在菜盘中左挑右选,不能一次夹取很多。要注意不能让菜汤、菜汁随菜遗洒在桌面。必要时,可以用汤勺协助接汁,以免遗洒。如果有筷架,筷子应及时放回筷架,而不能插放在公用的菜盘中,或者自己的餐盘上。
进食时,要注意细嚼慢咽,闭口嚼食。吃菜喝汤时,要避免发出太大的声响。吃剩的鱼骨、菜根等要吐放在餐盘的一角,而不能到处乱吐。喝汤吃主食时,可以端碗就食。
在海边或者打渔为业的地区,吃鱼时不能翻动鱼身。认为这是不吉利,会引起翻船。因此,如果一定要翻动鱼身,则应称其为“调头”、“转舵”之类的话。而在另外一些地方,餐桌上的茶壶嘴不能对人,而应冲外。
进餐时,坐姿要端庄,衣着要整齐,不能随意宽衣解带。进餐过程中,要与客人主动攀谈,要避免冷场。在祝酒、致词时要停止进食,聆听讲话。
2、西餐进餐礼仪
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美”的精神。这种“美”的精神要求整个的进餐过程中不但要美味,更要悦目、悦耳。
我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各族人民有着自己的特色菜肴。相传我国从周代起,在饮食礼仪方面就已形成了一套较为严格的餐桌礼仪制度,这些礼仪从古到今都对人们产生极大的影响。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餐桌礼仪与菜单用语变得更为优雅与精致。时至今日,餐桌礼仪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在欧美国家还保留了下来。西餐礼仪自清代起传入中国,从此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就一直相互影响和发展。
中西方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好客,只要遇上高兴的事都喜欢请客。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就餐时通常是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入座;或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依次入座。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在中国,坐在左边为尊,右边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不过现在中国的很多家庭都用圆形餐桌,请客时大家可以围着桌子坐,完全不用理会那些规定的主宾位置,大家可以面对面坐,比较随意。但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不要从客人身边上菜,以免不小心把菜或者汤汁洒在客人身上,因为这是不礼貌的。
西方人如果在外就餐通常是服务生带位,入座,也没有什么主宾的说法,而且是Go Dutch即AA制;在家请客时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就餐入座时,每个人都会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以后身子要坐端正,不可左右摇晃,身体与餐桌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双手不可以撑在桌面上,腿不可翘着。餐桌上已摆好的餐具也不要随意摆弄。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西方国家讲究“女士优先”的原则,就餐时是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女士入座后男士才入座,他们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二、进餐礼仪(Dining etiquette)
俗话说,一个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这里说的吃相就是指进餐礼仪。要想吃相优雅,就必须懂得中西方进餐礼仪的区别,也有利于我国饮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要弄清中西方的进餐礼仪,得先明白中西餐的上菜礼仪。
如教学生学习中职英语教材(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 6“ What’s for Dinner?”的话题时,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方国家的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礼仪,如正规西餐的常规菜序大致分为开胃菜(starter)、汤(soup)、主菜(main course)、蔬菜沙拉或奶酪(vegetable salad or cheese)、甜品或水果(dessert or fruits)和饮料(drinks)等几道菜式。同时告诉学生中餐的菜序是“汤—菜—酒—水果”。中餐虽然没有西餐那么复杂,但有着丰富的酒文化,因为中国人请客是无酒不成席的。
学习了中西方上菜礼仪后教育学生注意进餐时的礼仪。中西方人使用的就餐餐具也不一样。首先,学习中餐进餐礼仪。据说从禹王时代筷子就成了中国人摄取食物的主要餐具。这时告诉学生进餐时千万不可用筷子敲击碗或桌子,也不可以用筷子指着别人,更不可把筷子含在嘴里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都是不合餐桌礼仪的。在中餐餐桌上,后辈应让长辈先动筷子,然后自己再动筷一起吃。吃饭时要把碗端起来,不可以不端碗把嘴凑近桌子对着碗吃。夹菜时,应从靠近自己的菜夹起,不要站起来到其他人眼前的盘中去夹菜,更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翻来倒去地“寻寻觅觅”,挑肥拣瘦,眼睛也不要老盯着菜盘子,一次夹菜也不要太多,遇到自己爱吃的菜,也不可猛吃,更不能把菜盘子端到自己面前。如果是在家请客,在吃饭过程中后辈要尽量主动照顾长辈,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夹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自己吃完后要说“大家慢慢吃”,不可饭碗一推,什么也不说就离席而去,因为这样是失礼的。
其次,教给学生西餐进餐礼仪。西方人进餐同样讲究礼貌、讲究卫生、尊重长者。他们在进餐时会与左右客人交谈,但都避免高声谈笑。进餐过程中,不能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西方人用刀叉就餐,使用刀叉的基本原则是左手拿叉,右手持刀或汤匙。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拿刀切成小块,用叉子往嘴里送。喝汤时不能吸着喝,应用汤匙舀起送入口中。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用餐完毕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除了以上的就餐礼仪外,还有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礼仪。如在学习中职英语教材(基础模块)第二册Unit 1“ Nice to Meet You!”时教育学生进餐时不要在餐桌上化妆(not to make up with rouge, powder),也不能用餐巾或用桌布擦鼻涕(not to wipe your nose on the napkin or table cloth);不能用汤或水清洗喉咙(not to clear your throat noisily in public);口含食物时不要说话(not to speak when your mouth is full of food)。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人进餐时都要尽量避免出现打嗝、打喷嚏等其他声音,不然的话,就得与在座的人说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以示歉意。鱼刺、骨头等不要吐在地上,应放到自己面前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的桌面上。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当别人为你斟酒时,如果不需要,可以简单地说一声“不,谢谢!”或以手稍盖酒杯,表示谢绝。作为学生尽量不要喝酒,可以用饮料或茶来代替酒敬长辈,这样做,那些长辈们是不会怪罪的。吃饱后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就用餐巾挡住自己的嘴巴。同时教育学生在学校就餐时应注意谦让,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入餐厅,在规定的窗口自觉排队打饭,安静文明进餐,不挑食,不端着碗走来走去,注意吃相要文雅等。吃饱后,将餐具与剩饭菜一起放在指定的位置,保持餐厅卫生。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中西餐桌礼仪的异同,又学会了自己该如何注意餐桌礼仪。
三、离席礼仪(The absence etiquette)
中餐在宴会结束时,其他宾客应在主人和主宾离开座位后才能散席。客人离开时,主人通常在家门口为宾客送行并邀请他们下次再来家里做客,这时客人也会向主人表示感谢,同时客人在离开时也会邀请主人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谢。西餐的离席礼仪则是客人先将餐巾拿起,随意叠好,再把餐巾放在餐桌的左侧,然后起身离座。离席时,帮助隔座长者或女士拖拉座椅。告别时向主人致谢,更为慎重的还可再以电话或谢卡致谢。
学完了以上内容后,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中西餐就餐礼仪,可安排一节课让学生们自由组合,模拟中西餐的就餐仪式进行练习,并邀请英语组的老师作评委,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运用能力进行测评,给表现突出的学生一定的奖励。
其实,西餐与中餐一样,是一种饮食文化,是文化必然就会有传播和交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进行礼仪教育,塑造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努力做到礼仪文化教育与培养语言能力同步进行。我们应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用一种客观、尊重的态度对待西方饮食文化,不应该盲目地追随和模仿西方文化。
【参考文献】
[1]陈琳.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英语(基础模块)第一、二册[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王俊霞.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J].学术交流.2007(2)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美食佳肴众多,而且自古以来,中国人的饮食活动就与人的审美理念,礼仪活动,文学艺术,人伦之常,乃至于政治哲学紧密相连。由于中国的饮食活动更重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所以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饮食的特点。第一,风味多样。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东西南北的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差异巨大。所以长期以来在饮食习惯上也形成了各自的特点,风味多样。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在口味上又有“南甜北咸西辣东酸”之分。例如,四川的川菜火遍大江南北,口味以麻辣为主。与此相反,苏杭一带却又喜爱清淡的口味。广袤的国土、不同的地域气候造就了不同的性格,也形成了不同的美食。第二,四季有别。我国四季分明,季节变换明显。因时而吃又是我国饮食的一大特点。自古以来,我国的烹饪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配。冬季寒冷,一般味醇浓厚,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热量。夏季炎热干燥,以清淡凉爽为宜。中国有二十四节气,不同的节气也有不同的美食习俗。例如,立春要吃春卷,春饼,嚼萝卜,为“咬春”;清明时节,在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不过“青团”也有分别,江南吃甜的,岭南确实咸的;在立夏要吃面,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日短一线”的说法;“立冬”北方要吃饺子,寓意“交子之时”,立冬是冬季的开始。第三,讲究美感。中餐的烹饪,不仅对食材火候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很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中餐非常讲究刀工,经过厨师长时间的时间钻研,创造了各种刀法,可以把食材加工成片、条、丝、块、丁、粒、茸、泥等多种形态,还能将不同食材雕刻成各种美丽的花朵或者刻成“喜”、“寿”、“福”、“禄”字样,增添喜庆的气氛,达到色、味、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第四,情调优雅。中国饮食文化讲究优雅艺术。具体表现在对于食器对于氛围对于菜名的讲究。中餐的食器选择十分讲究。从质地上可以分为:陶器、瓷器、玉器、金银器、漆器等等。食器还要与菜肴相搭配,不同的菜肴需要不同的食器,例如碗、碟、罐、杯、盆、瓮、鬲、盒、壶、甑。同时,与美食美器相得益彰的是各式各样雅俗共赏的名称。菜肴命名,多根据食材和烹饪技法命名,也有很多以成语、历史典故命名的。比如“狮子头”“东坡肉”“龙凤呈祥”“蚂蚁上树”等等。第五,医食同源。几千年来,中国的饮食就讲究“医食同源”“药膳同功”的做法。讲究利用食材的药用价值,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中餐的礼仪。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是礼仪之邦,自然中餐的礼仪也源远流长。中餐的礼仪有很多,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上菜的顺序,座次以及筷子的使用。中餐上菜一般讲究先凉后热,先清淡后浓烈,最后才是水果点心。有些时候处于季节的考虑,则还有冬重红烧,红焖,红扒和沙锅,火锅等;夏季则会以清蒸,白汁,清炒,凉拌为主。此外还要考虑颜色搭配,原材料的多样化。中国人就餐时候座次是大有讲究的,也是中餐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长时间以来,随着餐桌的不断演变,所以座次的排法也有很大变化。总的来说,左为贵,东为尊,宴席中面朝大门为尊。所以家宴中辈分最高者应坐首位。如果宴席采用圆桌,则正对大门的座位是主客,右边依次为2,4,6;左边则是3,5,7。
筷子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从商代开始就有了筷子。李政道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时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不过最早的筷子是用象牙做的,是富贵的标志。现在筷子的材料也分很多种,比如金筷、银筷、竹筷、塑料筷等等。在使用筷子过程中人们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礼仪:
首先、忌敲筷。拿著筷子无聊敲敲碗碟都是很忌讳,不礼貌的。
其次、不要扔筷子。在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一双双理顺,然后轻轻地放在每个人的餐桌前;距较远时,可以请人递过去,的能不能随便扔过去。
再次、忌插筷。在用餐中途有事需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搁在筷架上或者餐盘边,不能插在饭碗里。
最后、不要拿着筷子挥舞。就餐时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不要拿着筷子在盘子里翻来翻去,或者拿着筷子挥舞着高谈阔论。
日本饮食文化
提起日本的美食,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寿司。其实日本的美食很多,不仅仅限于我们熟知的寿司,拉面,天妇罗,生鱼片等。日本的饮食已经从只追求吃饱到了追求美食和精神愉悦的阶段。日本的饮食文化也多姿多彩。
日本饮食的特点。首先、日本是一个国土狭长,四面环海的岛国。国土面积狭小,所以不适合牛羊等大型牲畜的饲养,因此饮食中牛羊类较少。毗邻著名的北海道渔场,海产丰富。很多人认为日本的饮食就是“稻米加鱼类”。稻米是日本的主食,鱼类蔬菜是副食。日本的稻米主产区有关东和东北地区。每年的10月份,当年的“新米”就会走上人们的餐桌。其次、与中餐的浓油赤酱不同,日本的饮食讲究生鲜清淡。日本人追求食材的新鲜,也讲究加工方式的简单,以期最大限度的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同时也极大程度上保留了食物的营养。和中餐的烈火烹油,煎炸卤炖不同,日本饮食“少盐,少油”更加健康。这也是日本是长寿大国的原因。据统计,日本百岁以上老人超过两万,男女平均寿命均为世界第一。再次、日本饮食讲究“雅致”。这一点体现在日本餐饮的就餐环境和摆盘艺术。讲究料理的刀工和摆盘是日本饮食的重要特点。所以很多人说日本的饭菜好看多过好吃。味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过于寡淡,但是视觉效果却很好。中餐也注重事物器皿对食欲的影响,但还是以食物的烹饪为主。日本人则不同,对于餐具会以节日、季节、菜色不同而选择。所以日本料理不仅用嘴吃,还要用眼睛吃。日本人常说:“菜肴是盆子的装饰,美丽的盆子里盛放的菜肴就是那样被提炼出了美味。”美味的品尝不仅仅是味觉的刺激,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日本饮食礼仪。首先、餐具。世界各国的餐具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刀叉类、筷子类和手指类。用手指进餐的一半分布在非洲、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约占44%。使用刀叉的一般是欧美和俄罗斯;使用筷子的国家有中国,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和越南。中日两国虽然都使用筷子,但是两国的筷子却也不尽相同。中国的筷子是平头细长,而日本的筷子尖头并且较短,拿在手里会觉得特别短小。中国使用筷子是在商代,而日本的筷子大约是在弥生时期,最初是把竹子削的很细,弯成与现在镊子似的形状,顶部相连,被称为“折箸”。后来在圣德太子时期,遣隋使将筷子使用的方法带回了日本。不过最初是贵族才使用,到了八世纪筷子才在普通百姓中间广泛使用。
日本大多是定食,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份饭菜,不需要去夹距离较远的饭菜。而且,日本的寿司,生鱼片等比较湿滑,筷子长了不好夹起。而中国人是共餐制,筷子长了能够夹到较远的食物。中国家庭里筷子不分彼此,没有专人专属。但是日本家庭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筷子,不会混用。一般女人的筷子稍短一些,孩子的筷子比女人的更短一些。日本人一般不会互相夹菜,即使要夹也会使用公筷。而共餐制的中国人,互相劝酒夹菜是热情的象征,是对客人表示亲切友好。中国人一般将筷子竖着摆在碗或者盘子的右边,而日本人一般将筷子横向摆放在碗的前方。但是中日两国都忌讳把筷子插在碗里,视为不吉。
其实,作为西方礼仪文化的典型——西餐礼仪,也只不过200来年的历史。早年的欧洲饭铺、酒庄也不讲究装修和进餐氛围,只管吃饱喝足走人。只有贵族王室才有一套繁琐的进餐礼仪和讲究阔气的氛围。法国大革命后,贵族被满门抄斩,他们的厨师和家仆流散到社会上。为了谋生,他们打出当年贵族公馆的那套进餐礼仪和心细如尘的贴身服务,让社会上的平民百姓(当然是指有财力的新兴的资产阶级)也可以享受当年王室的进餐氛围。久而久之,就形成今天特定的西餐礼仪。
早在晚清,上海已开出好几家西餐厅,老板本身是洋人。上海人万事都喜欢尝个鲜,唯独那带血丝的牛排和硌牙的冷食是碰也不敢碰,更遑论菜单上那蚯蚓一样的洋文、穿着雪白的浆得笔挺制服的洋侍应和那一排亮锃锃的洋餐具,让上海人对大菜十分疏远甚至有点恐惧。老上海话“开洋荤”,即取意于此,大有“拼死吃河豚”的悲壮之情。
一位有心的广东人看出这里隐藏的商机,便在当时的四马路(今福州路)开出一家番菜店。“番”本身就解释为“外域”的意思,店名却十分中国化——“一品香”。在环境上,比传统的中国餐厅讲究装饰和氛围;口味上,向上海人喜欢的浓油赤酱靠拢;最重要的是,一应菜单,全部译成中文:芝士面、车厘子梳化、淇淋布丁……虽然这些中文名字怪里怪气,但要好过蚯蚓样的洋文,至少顾客看得懂,念得出。渐渐地,上海人也就接受了,这些译名一直沿用至今。番菜馆里可用刀叉,也备有筷子,随意选择。一应服务生都是穿白长衫的“阿拉上海人”,相比洋堂倌拿腔拿调、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飙劲,他们的服务是传统中国堂倌的热情和自来熟。
在最能反映上海城市时尚的《点石斋》画报上已有看到穿清装的、裹着三寸金莲的时髦上海女性吃西餐的场景。到了民国时期,西餐馆在上海越开越多,著名的有老大昌、红房子、文都利、来喜……这些餐馆的老板,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老外,都不约而同地恪守着番菜馆的经营特色:迎合上海人的口味,尊重上海人的习俗。这里的西餐与正宗外国人的西餐已有很微妙的不同,人们称之为“海派西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