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水利水电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4 18:00: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大水利水电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电大水利水电论文

篇(1)

1.2技术复杂,基础工作重要水利水电大坝下部受复杂多样的地质条件影响,上部受结构物的各种要求,在上部和下部结构都复杂的情况下,基础工程显得十分重要。在进行基础工程之前,首先要对施工区域进行严密的勘探工作,施工前有必要还可以进行现场试验。

1.3工程质量评价较难由于基础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工程完工后,对其质量难以进行有效的验收和评价,工程的可靠性智能在运行之后才能了解,但是如果大坝运行之后发现基础工程质量问题,其返修工作很难开展,因此在前期应特别重视施工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4施工工期短大坝一般建立在河流上,其基础工程一般在枯水期、水位较浅的时段施工,而这段时间受天气影响较大、工期也比较短、工程任务也较多,对施工过程需要进行周密的准备和布置,尽量选择施工效率高、效果可靠的机械设备和方法。

2水利水电大坝工程基础的处理方法

2.1断层的处理

(1)重力坝,将断层处的土质抽出,并浇灌混凝土,如果需要提高混凝土与岩石之间的粘结,可以进行灌浆处理。

(2)大坝上下游方向的断层,需要检测岩石的抗压强度,并检验其抗剪摩擦系数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如果检测的结果不符合规范要求,可以进行混凝土回填处理,从而提高其抗剪强度。

(3)拱坝的断层处理,当拱坝坝基存在断层时,需要判断断层的规模和具置,如果拱推力过大,可能使坝基产生滑动或变形时,可以用混凝土回填处理。

2.2混凝土坝基础处理在进行坝基选址时,应尽量避免软弱基层,因为软弱基层的抗滑能力较小,很容易造成大坝抗滑安全系数不足而无法承担水流的压力,使大坝坝基发生位移。

2.3混凝土支撑修建大坝时,我们会看到基岩中存在很多不连续的岩层,最理想的情况是将这些断层全部用混凝土回填进行置换处理,但是不符合现实情况,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混凝土支撑方式以解决坝基不稳、抗压能力弱的情况。

2.4岩基预应力拉锚由于坝基基岩会受到水的冲击作用,在受到水压的情况下,无论基岩是否存在断裂层,都会或多或少发生形变。为了降低水能对大坝的影响,通常用钢筋来进行加固处理。向基岩钻孔至预定深度,然后插入钢筋,并进行拉张预应力处理,预应力的大小视地质条件、应力分布和变形特征而确定。

3水利水电大坝工程基础处理设计

3.1案例简介某拦河大坝,坝高79m,坝轴线长度为334m。大坝用途为防洪,大坝的类型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对地质条件要求不算很好,坝基附近有发现6条断层。坝基岩体透水性一般,防渗功能较好。

3.2处理内容

(1)软弱夹层,软弱夹层的工程特性存在明显的降低,其变形模量为0.03~0.05Gpa,抗剪强度f值仅有0.24~0.34,相比于周围的岩体,这些力学特性都显著的降低,导致坝基整体抗剪强度容易过小。

(2)坝基渗漏,虽然坝基周围岩石防渗性能较好,但是由于有部分断层贯穿了坝基,使岩基容易出现裂缝、渗水等情况,对于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3.3基础的处理方式

(1)基础开挖方式。大坝的基础开挖方式通常为台阶式,台阶的高差和平台的宽度需要能够保障坝体抗滑要求。本工程开挖平台的宽度比坝底的深度之比为1.5∶1,台阶高差超过8m,确定开挖坡比为1∶0.35。考虑到实际工程需求,设计时将坝基面向上游方向倾斜6度左右,使坝基处于一个较好的状态。对于泄洪过程中会产生雾化水,这些雾化水会侵蚀两岸,使边坡开挖过程中对坝基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个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

(2)建基面的开挖高程。该大坝两岸高程坝段过高,需要根据基岩的工程特性来改进河床,裂隙和间隙夹层使岩石的风化程度加重,表部岩石的完整性较差。我们应从多个方面来考察建坝岩体的使用情况,对坝基岩体的风化厚度、表部岩体的完整性以及岩体岩性都需要进行一个了解,另外由于该河段存在河床溢流坝段,在基面建设时需要将开挖高程控制在64m左右,而且对于两岸的挡水坝段应不断增加。

(3)对地质缺陷进行处理。坝基中的地质缺陷主要是断层和软弱夹层这两方面,在进行地质处理之前应该对地质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通常情况下主要为利塞和掏挖这两种处理方法。开挖断层时其开挖深度与开挖宽度之比应控制在1~1.5左右,处理范围需要延伸到坝外2~3m处。如果采用掏挖的方式,除了需要将深度与宽度之比控制在1~1.5倍以外,还应对夹层密集区域和断层交汇区域进行处理。

4坝基渗流控制

4.1设计方案该河床泄洪坝段的抗浮稳定性较差、高程较低、水头位置较高。本工程的排水方案主要有两种,一是封闭帷幕抽水排水,试验表明,能够有效的降低地基的扬压力,使坝的稳定性较好;二是封闭抽水排水方案,其扬压力折减系数控制在0.25为宜。

4.2防渗帷幕的设置本工程防渗帷幕设置在上游基础灌浆廊道内,并沿着两岸的坝肩进行扩展。设置的标准为河床坝基的透水率应不超过1Lu;山体、坝肩的透水率应不超过3Lu。通常情况下选择单排孔的防渗帷幕,经过考察发现坝基只有两处透水性较好,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分段钻灌和孔内循环灌注,浆材为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4.3基础排水的设置设置基础排水孔主要是为了降低坝基扬压力,在防渗帷幕后面和水垫塘附近都需要设置排水孔,另外在封闭抽排区内设置辅助排水孔,从而完善封闭抽排的作用。从渗透流变试验结果来看,坝基软弱夹层的抗渗能力较弱,排水孔设置时,应尽量避免软弱夹层。

篇(2)

2大型水电站施工供电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大型水电站施工供电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电网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地方供电公司等多层面、多部门,需要各单位之间有良好的协调,既要保证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还需要确保施工供电安全、可靠,这正是施工供电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1)大型水电站施工供电多由业主进行供电系统的建设并拥有产权,而后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电力企业进行运行维护管理。电网运行维护管理单位既对业主负责,同时也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提供服务。由于业主投资重心多放在工程建设上,加之施工供电具有临时性,业主对施工供电设施往往在建设初期进行投资后,很少再进行改造升级,电网运行维护管理单位无法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来提高施工供电管理水平,只能从人员配置、响应速度等方面提高管理,无形中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施工供电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保障,理应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但大多施工单位多首先考虑的施工进度及减少投资,对供电等辅助生产系统的认识不够,投入的人力、资金、不足,存在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到位,用电安全隐患整改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

3)施工现场人员流动性较大,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单位用电管理人员未持证上岗,人员调整未进行必要工作交接,造成新来人员对本单位线路、设施、运行方式不清楚,对电力调度命令执行不力,甚至未办理相关手续就进行各类操作,对电网安全、可靠的运行造成极大威胁。

4)用电现场管理混乱,缺乏对用电危险源的辨识。施工用电属临时用地,私搭乱接现象严重,私自拆除、迁移用电设备的现象时有发生,电气设备老化,用电设施配件不全,用电设备周边缺乏必要的安全警示、标识装置。

3提高大型水电站施工供电管理水平的必要举措

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化工作流程等已较为规范,但由于施工供电的具有自身的特点,如何在满足上述条件下推陈出新,提高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是当下施工供电管理工作应该思考的。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体系,制定落实管理制度,强化用电安全意识。根据电网运行状况及业主管理要求,建立健全施工供电管理体系,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力争做到制度落实到位、工作按流程执行,确保施工供电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强化人员用电安全意识,制定并定期演练各类应急预案,做好事故预想及反事故措施。

2)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大投资。施工供电作为大型水电站建设过程中辅助生产系统,是保证工程建设进度、质量等的基础工作之一,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业主及施工单位应具有“安全出效益”的理念,加强供电设施的投入,淘汰老旧设备,合理配置人员,加强人员培训。

3)落实用电安全隐患整改,杜绝违章操作,提高安全意识。用电安全重在防范,因此用电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是预防用电安全事故必要措施,各单位、层面应积极配合,强化整改力度,做到整改闭环。同时,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杜绝违章操作,提高安全意识。

篇(3)

1工程地质概述

坝址区与水库区位于东南沿海新华夏系巨型构造体系的第二隆起带南端,在区域构造上属于基本稳定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坝址区地层为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的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及少量第四次侵入的花岗斑岩脉、闪斜煌斑岩脉。构造形迹以断层、挤压带、节理及节理密集带的形式出现,以北东向组与北北西向组为主,并有顺坡向的卸荷结构面。

地下水裂隙性含水层受构造控制。相对抗水层(透水率q≤1Lu)埋藏深度20~40m,以微~弱透水岩体为主导。地下水及河水的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钠型或重碳酸-钠钙型,对各种水泥无一般酸性、碳酸性、硫酸性、镁化蚀。

为研究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大量的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现场剪切试验,变形特性试验,弹性波、声波测试,提出了各类试验的建议值。

(1)混凝土/岩石、岩石/岩石抗剪断强度建议值见表1。

(2)基岩夹泥层剪切强度。断层泥f′=0.25,糜棱岩类f′=0.45,碎裂岩类f′=0.60;上述各构造岩c′值=0~0.2MPa。当构造岩混杂时,根据其含量的比值选取加权平均值使用。

(3)岩体变形特性。泥夹碎石糜棱岩(或全风化)变形模量E0=(0.05~0.10)×104MPa;压碎角砾碎裂岩E0=(0.1~0.3)×104MPa;弱风化花岗岩E0=(0.5~1.0)×104MPa,弹性模量E=(1.0~1.5)×104MPa;微风化、新鲜花岗岩E0=(1.0~1.5)×104MPa,E=(2.0~2.5)×104MPa。

(4)地震纵波速度Vp。新鲜岩体Vp>5000m/s,微风化岩体Vp=4000~5000m/s,弱风化岩体Vp=3000~4000m/s,强风化岩体Vp=2000~3000m/s,全风化Vp<2000m/s。

2大坝工程地质条件与基础处理

2.1坝基

2.1.1坝基工程地质条件

(1)①坝段(坝右0+010.00m~0+060.00m)。建基面岩石大多微风化,局部弱风化。断层有F8、F10、fd1~fd8。断层、微风化、弱风化岩占坝基面积分别为2.7%、80%、17.3%,按面积比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坝基混凝土/岩石综合抗剪断强度(混凝土标号为200号,下同),f'=1.12,c'=1.15MPa。

(2)②坝段(坝右0+060.00m~0+110.00m)。建基面岩石大多微风化,部分新鲜,局部弱风化。断层有F9-1、F12、F35、f2、f3及L5、L6顺坡裂隙。断层和新鲜、微风化、弱风化岩占坝基面积分别为0.3%、30%、60%、9.7%,按面积比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坝基混凝土/岩石综合抗剪断强度,f'=1.16,c'=1.22MPa。

(3)③坝段(坝右0+110.00m~0+143.00m)。建基面岩石大多微风化,部分新鲜和弱风化。断层有F12、F24、F25、F35、f8、fd9,断层和新鲜、微风化、弱风化岩占坝基面积分别为0.6%、20%、60%、19.4%,按面积比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坝基混凝土/岩石综合抗剪断强度,f'=1.15,c'=1.19MPa。

(4)④坝段(坝右0+143.00m~0+176.00m)。建基面岩石大多微风化,部分弱风化,局部新鲜。断层有F24、F25。断层和新鲜、微风化、弱风化岩占坝基面积分别为0、10%、60%、30%,按面积比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坝基混凝土/岩石综合抗剪断强度,f'=1.14,c'=1.18MPa。

(5)⑤坝段(坝右0+176.00m~0+240.00m)。建基面岩石大多微风化,部分弱风化,局部强风化。断层有F12、F18、F18-1。F18、F18-1。断层和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岩占坝基面积分别为2.5%、70%、25%、2.5%,按面积比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坝基混凝土/岩石综合抗剪断强度,f'=1.11,c'=1.14MPa。

(6)⑥坝段(坝右0+240.00m~0+304.00m)。建基面岩石大多弱风化,部分微风化和强风化。断层有F19、F20、、f5、f10、fd10~fd14。断层和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岩体占坝基面积比例分别为6.5%、10%、80%、3.5%,按面积比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坝基混凝土/岩石综合抗剪断强度,f'=1.05,c'=1.02MPa。

(7)⑦坝段(坝右0+304.00m~0+318.50m)。建基面岩石多强风化,部分弱风化。断层有F27、f6、fd14、fd15。断层和弱风化、强风化岩占坝基面积分别为14.5%、35.5%、50%,按面积比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坝基混凝土/岩石综合抗剪断强度。f'=0.85,c'=0.7MPa。

2.1.2基础处理

(1)断层处理。采用挖槽回填混凝土塞、加强固结灌浆的方法。规模较大、性状较差的断层,增加锚筋,槽的深度为断层宽度的1~1.5倍。节理密集带挖除松动岩石后,增加固结灌浆。

(2)固结灌浆。基本固结灌浆孔布置在坝段上、下游各1/3范围,孔深3.5~5m,孔距、排距均为3m,呈梅花形交错布置。灌后均打检查孔进行压水试验,透水率标准为q<3Lu。

(3)帷幕灌浆。帷幕灌浆有主帷幕和副帷幕各1排,孔距2m,排距0.75m,交错布置,帷幕深度各坝段不一,透水率标准为q<1Lu。

2.2大坝坝肩

2.2.1坝肩工程地质条件

(1)左岸坝肩。180m高程以上边坡开挖最大坡高85m,即达265m高程,形成200、220、240、260m高程四级马道,宽2m。边坡开挖坡比:在高程180~200m为1∶0.33~1∶0.5,部分为1∶0.75;高程200~220m为1∶0.5~1∶0.75;高程220m以上为1∶1。高程180~200m多为弱风化岩石,部分微风化;高程200~220m多为弱风化岩石,局部强风化;高程220~250m多为强风化岩石,局部弱风化和全风化;高程250m以上多为全风化夹残留孤石。高程250m以下有F7、F12、F15、F16、F28、F29、F34、f47、f48断层及数条节理密集带。左岸坝肩主要结构面倾向山内或与边坡走向近正交,仅F16、L5、L6顺坡倾向,但基本挖除,唯局部尚保留。未发现较大的不利边坡稳定的结构面及其组合体。

(2)右岸坝肩。高程180m以上开挖边坡最大坡高65m,即达245m高程,形成199、219m高程两条马道,马道宽度2m。边坡开挖坡比:高程180~199m为1∶0.5;高程199~219m为1∶0.75~1∶0.5;219m高程以上为1∶1。高程180~199m多为强~弱风化岩石,局部微风化和全风化;高程199~219m多为全风化,部分强风化,局部弱风化;219m高程以上多为全风化夹残留孤石,局部强风化。219m以下主要断层有F1、F44,最大破碎宽度分别为6.5m和4.5m。右岸坝肩F21和fy-3及F12和fy-2组合的楔体,经赤平投影稳定分析处于稳定状态。

2.2.2坝肩边坡处理

(1)完整性较好的微风化、弱风化岩石,无不利边坡稳定结构面。喷10cm厚的C20混凝土。

(2)完整性较差的微风化、弱风化岩石及强风化岩石。采用砂浆锚杆φ20@150×150cm,L=308cm,入岩深度为300cm,喷10cm厚的C20混凝土。

(3)全风化岩石。采用插筋φ16@200×200cm,L=108cm,入土100cm,并布设φ4@@25×25cm的铁丝网,喷10cm厚的C20混凝土。

(4)断层破碎带及节理密集带。除打锚杆外,并布设φ4@25×25cm的铁丝网,喷10cm厚的C20混凝土。

(5)边坡上布置排水孔。间、排距均为300cm,深度400cm,孔径为50mm。

3坝基岩体质量与评价

3.1坝基岩体质量建基面以利用微风化、弱风化岩石下部为原则,地震波纵波速度>4000m/s控制。

3.1.1地震弹性波测试(固结灌浆前)

①坝段纵波速度Vp=4000~4800m/s;②坝段Vp>4000m/s占90%,Vp<4000m/s占10%;③坝段Vp>4000m/s占73.6%,Vp<4000m/s占26.4%;④坝段Vp>4000m/s占74.8%,Vp<4000m/s占26.2%;⑤坝段Vp=4100~4700m/s;⑥坝段Vp一般为4600~4800m/s,局部Vp=2200~3400m/s。各坝段纵波速度小于4000m/s的部位,加深开挖深度,并加强固结灌浆。

3.1.2跨孔声波CT测试

③、④坝段布置跨孔声波CT测试5组,固结灌浆前声速为4700~6250m/s,唯ZK0210~ZK0310组在混凝土与基岩接触带,声速为3800m/s,固结灌浆后声速为4500m/s。

3.1.3声波单孔测试

①坝段测试孔41个,灌浆前、后平均声速分别为5066m/s和5311m/s,其中20个孔在建基面附近个别测点固结灌浆前声速<4000m/s,固结灌浆后声速均>4500m/s。

②坝段测试孔22个,固结灌浆前、后平均声波速度分别为5327m/s和5618m/s。其中6个孔在建基面附近个别测点固结灌浆前声波速度<4000m/s,固结灌浆后声波速度均>4500m/s。

③坝段测试孔28个,固结灌浆前声波速度为3261~6250m/s,其中11个孔局部测点低于4000m/s,固结灌浆后接近5000m/s,或高于5000m/s。

④、⑤、⑥坝段测试孔分别为42、1和4个,固结灌浆前声速均高于5000m/s。

3.2坝基岩体质量评价

篇(4)

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全面检查学生四年来知识积累、应用和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再创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综合试卷;[1,2]也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化程度、教师与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力的发挥,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3]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加强本科生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极其必要。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水利人才,2009年我校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了促进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面对当前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推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改革,探索积极有效的毕业设计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的精力不足[4]

由于日趋增加的就业压力,一些学生疲于投简历,参加招聘会或面试,再加上这些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目的及作用不能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不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所以平时疏于设计,赶不上毕业设计的进度,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2.毕业设计中课题模拟性较多,真题真做的较少[5-7]

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后,应用所学的全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性、创新性的设计训练,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验和提高。对于毕业设计中的模拟性课题,由于地形、地质、设计参数等与实际的又一定的出入,甚至不齐全,导致毕业设计中如水位、坝址的选择、建筑物型式的选择等具有一定的指定性;从而减少了学生全面受锻炼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3.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8]

2005年以来,我校引进了大批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虽然大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未经培训就直接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缺乏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和相关知识。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他们又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以至于投入到指导毕业设计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的问题已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4.毕业设计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

升本以来,我校在教育资源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教育资源的增加仍落后于其他老牌本科院校,尤其是毕业设计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不能充分满足要求,这也是当前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问题已经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

以上多种不足共同导致的后果便是毕业设计总体质量不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训练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训练都打了折扣。为避免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真正达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已成燃眉之急。

二、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008年度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进与实践。

1.加强毕业设计教育,提高认识

在毕业设计的开始认真搞好毕业设计教育、动员及宣传,集中全体毕业班老师和学生开动员大会,使学生明白毕业设计在教学过程占据的重要地位,了解本专业毕业设计的任务、内容、过程及作用。另外,公布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出勤、过程监控、结果检查、毕业答辩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考核办法。通过这样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学生认识和重视毕业设计,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2.采用“引进来”措施,加强毕业设计指导力量

所谓“引进来”就是从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南昌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聘请一批高职称高学历的专家作为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通过“引进来”这一措施,不但可以解决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加强了我校与以上科研教学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同时,他们带来了一批创新性和实践性强的课题,对增加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增强其应用与创新的能力都有很大促进。

3.校企联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开始之前,依据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拔学生到专业对口的设计院、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以企业为主导,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讨论确定毕业设计选题;企业委派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期间与学生长期共同工作,主要负责理论与实际操作指导;同时学校也委派指导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企业进行指导,主要负责沟通和理论指导。

校企联合的意义不仅是空间的开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真正能实现我国一贯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从根本上达到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而且校企联合,还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转贴于

(1)选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企业做毕业设计,可以针对企业的生产实际发现问题,通过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毕业设计课题与生产实际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环境。有效地克服了毕业设计课题陈旧,缺乏新意的弊端。真题真做,使学生有成就感,而成就感又可以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深刻理解,创造性地应用几年来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逐步树立起工程意识,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反过来,学生素质的提高,又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通过校企联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以实践结合理论,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都体现了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要求。

(3)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关键在教师,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深入到企业,与企业的工程师一起指导工程课题的毕业设计,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能力提高了,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的问题也解决了,毕业设计质量才能提高。

(4)增加了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水利投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各水利企业业务也是连年增加,需要大批的水利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这就给在企业做设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5)弥补了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通过选派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做毕业设计,从缓解了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的矛盾,增加了其他大学生使用场地和硬件设施的机会,从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008年以来,我校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以2008年为例,我校共与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九江水利规划设计院、吉安水利规划设计院、鹰潭水利规划设计院、抚州水利规划设计院、广东中山水利规划设计院和上饶水科所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有43名大学生到以上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占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的28.7%,在当年9名毕业设计优秀的学生中,在企业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就有6名,达到66.7%,并且有19位同学留在毕业设计单位工作,效果良好。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笔者及课题组教师多年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和体会,并结合近年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一些尝试性做法,就当前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毕业设计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及措施经过三年的实践,效果明显:毕业设计的质量逐年提高,毕业设计的复答辩率逐年下降,毕业生与社会接轨的时间大大缩短。因此,本改革措施不仅可以用于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而且还可以推广至我校其他工科专业,不但可以在我校工科专业中应用,而且还可以推广至其他工科院校,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49-52.

[2]冯凭,丁海娟.提高工科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7-68.

[3]吕芳.工科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1):156-157.

[4]刘海宁,王俊梅.高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76-78.

[5]黄合婷,何新荣.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100-101.

篇(5)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是一所行业办学特色明显、优势学科突出的学校,在科研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科研项目的行业性。学校原来隶属于水利部,所以科研人员把科研目标定位在水利行业发展需求相关的方向上,以争取各级水利部门科研经费的支持。从科研项目来源的渠道看,其纵向课题主要来源于水利部及其直属各部委,横向课题大多来源于水利行业的研究、设计、水利工程施工等有关的单位,科研项目立项具有明显行业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二是科研目标的实用性。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学校依靠科研促进和支撑学科的发展,依靠科研特色培育学科特色,其科学研究紧紧围绕学科建设的需要,来确立发展思路和方向,开展科研立项,这不仅是学科建设的主线,而且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主要功能。

针对上述特点,学校准确制定了科研发展的目标以及切实可行的科研机制和奖励办法,多措并举,以提高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

强化对教师科研工作的重视和引导。学校在科研方面采取两级目标管理体制,二级学院针对各学年的目标,结合本单位专业学科特点,主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教师科研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引导,充分调动教师的科研工作积极性。

加强科研制度建设,形成了重视科研的风气。学校一方面加强科研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在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形成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加强了科技信息网络化建设,加大了科研政策宣传力度。

学校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重点科研领域,以研究基地、研究院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为平台,以科研资金作保障,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组建并重点扶持了若干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且有特色、队伍稳定、优势互补、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创新团队,带动了教师科研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了重视科研的良好风气。

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机制,调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近年,学校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的各种激励机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国家级科研项目资金匹配、高层次科研奖项和高水平论文论著奖励等政策。学校积极改善和提高教师的科研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充分调动他们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吸纳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退休教师,利用他们在科研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带领学校引进的大批年轻博士,并主动与的科研人员相结合,通过“内敛”和“外展”,合理组合全校的科技人才资源,逐步建立了稳定的多领域的研究开发队伍,为科研人才搭建了工作“平台”,吸引了更多高层次人才进入学校。

从优势科研方向出发,整合学校的科研资源。学校从优势科研方向的选择和重点扶持出发,对学校现有科研力量进行优化与重组,充分利用原有行业的基础和背景,加强优势和特色科研领域建设,重点提升了高层次项目的中标率;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和校企横向合作模式,构建具有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专业技术创新平台,以此推动学校独具优势的科研强项的形成,进而带动学校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

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出发,力促特色科研形成“制高点”。科技创新团队是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的重要载体。学校在立足现实,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各方面资源的基础上,内建科研团队,外扩科研渠道,充分发挥学校的水利行业特色,瞄准国家战略发展目标、重大科技专项和学科前沿问题,组建科研团队争取并承担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计划项目,通过科研项目的研发过程,培育和产生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在水利行业上形成了特色科研的“制高点”。

从学科交叉、渗透出发,努力寻求科研发展新的“增长点”。学校积极探索实施学科交叉、综合集成的有效措施,以水利特色为依托,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综合优势,克服资源分散、缺乏有效配置的弱点,促进跨学科集成、多学科合作和新学科开创,推动跨校跨系统的联合、协作。在研究内容上,深入研究跨学科、跨分支学科、同一学科内部各个研究方向等多方位的交叉与渗透;在研究方法上,既有递进式的交叉与渗透,又在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空间方面进行纵向的深入和横向的拓展,从而提升科研的层次,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培育新的科研特色。

二、认真挖掘成果源,精心培育和遴选优秀科研成果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学校提出了“项目培育、项目申报、项目监管、成果培育、成果申报”的五阶段分目标管理,每项目标均构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证其顺利实施。“十二五”期间获奖科技成果已达到45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获奖超过“十一五”期间总数的50%以上,在国家级科研奖励方面获得较大突破。其中获奖较为集中且特色突出的标志性的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工结构工程方向。学校在水工结构工程方面的研究始于建校初期,目前形成了研究方向稳定、研究成果突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学科。主要开展水工建筑物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水工预应力混凝土设计建造新技术、水工高性能耐久性材料以及特种结构和大跨度复杂结构设计计算理论研究,所取得的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与完成的“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荣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地质工程方向。地质工程作为学校建校初期设立的专业,主要服务于水利工程建设,长期以来研究团队主要在边坡稳定分析及滑坡失稳定时预报、工程岩土体结构稳定性研究等方面开展较广泛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除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项目外,还承接了大量工程生产项目,主要参与完成的“大型矿山排土场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荣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农业水土工程方向。学校围绕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用水问题,开展了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及科学管理、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技术体系研究;针对农业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恶化,研究水资源优化配置、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力及经济评价。近五年完成了包括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水利部公益性项目、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水利部重点科技攻关、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南水北调重大工程项目等100余项。所完成的科研项目获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农业节水科技奖一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方向。经多年凝练,学校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形成了以河流模拟为主要特色的四个优势研究方向――河流模拟及工程应用、工程水力学、河床演变及河道整治、河流环境及污染水力学等。该学科近三年发表SCI、EI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70余篇,获水利部科技进步奖和大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三、积极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的转移

科研工作是一项对外联系广泛且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工作,学校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把搭建外联科技研究平台作为一项主要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科研、设计、企业等单位交流,充分利用科研、设计及企业单位专业性、实践性、前沿性强的特点,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近年,学校先后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水利部水工结构质量检测中心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构建与科研、设计及企业单位的合作平台,使高校在参与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横向科研课题,联合申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转移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了作用。

学校与企业以“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的方式开展项目的研究工作。学校在合作中相继承担了国家“十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南水北调大型水利渡槽施工成套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和水利部“948”推广项目、“重型起吊与搬运机械新技术在水利工程及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应用”等课题。自2002年起,经过多专业联合,攻克了架桥机、动力平板运输车、风电吊机、大型渡槽施工装备的总体设计理论和动力传动与操纵控制等关键技术,自主开发研制了成套装备,满足了国家重大工程的施工需求;首创了大型水利薄壁预制渡槽提、运、架施工的新工艺,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套预制渡槽架设施工装备,使我国在渡槽施工装备技术领域居国际领先水平,“大型水利渡槽施工装备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工程应用”项目获2012年度郑州市科技进步特等奖、2013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创立了大型动臂吊柔性臂架系统和非柔性臂架系统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研制出世界首台轮胎式风力发电安装专用起重机;在重型成套桥梁施工装备设计制造方面研制出系列架桥机和大型搬运成套施工装备,使我国成为继德国、意大利之后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推动了国内重大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沪高铁、风电建设等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通过“产、学、研、用”合作,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重型成套桥梁施工装备已累计完成销售收入30多亿元人民币,创汇700多万美元。风电吊机已先后推出4代产品,已实现销售收入12150万元,净利润1340.4万元,税收800万元。水利渡槽施工装备已销售112台套,实现直接经济效益2.59亿元,利润4628.26万元,税收1697.96万元。产品在京沪高铁、京津高铁、武广高铁、南水北调中线控制性工程(沙河、双洎河和湍河渡槽工程)、江台滩涂风电场等国家重点工程上进行了推广应用,确保了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上一篇: 金融道德论文 下一篇: 帮扶调研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