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生物化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09 13:15: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医生物化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医生物化学论文

篇(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课程将多种学科(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和多种技术(生物、仪器操作等)进行了融合,是研究与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相关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及其检测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型学科[1]。近年来,随着检验医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临床检验项目种类层出不穷,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和判断治疗效果时对检验科出具检验结果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因而对大专院校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传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绪论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通常授课时间为2学时,需要介绍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临床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的任务及临床生物化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课程内容较枯燥抽象,与实际联系较少,缺乏对全书知识框架和层次的梳理、重难点的强调及学习方法的传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多年教学,作者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学生学习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绪论的教学法。

1让学生学习前有法可依

以往的绪论教学,按照教材的编排开篇便直接提出“临床生物化学”的概念:临床生物化学是在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代谢基础上研究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改变,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2]。由于这段概念文字繁多,令学生一时不能完全理解,加之易与大学二年级学习的“生物化学”概念相混淆,学生反映掌握起来比较吃力。若能在绪论教学中借鉴已学相关课程的经验,让学生在学习正式课程之前有法可依,学生对于绪论乃至后续章节中概念、原理、方法等诸多内容的学习则会更加得心应手。例如,为引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概念,作者在绪论教学中首先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生物化学》课程脉络,对本课程的整体框架进行梳理(见表1)。《生物化学》主要讲授蛋白质、糖类、脂类、酶的基本元素组成、结构、性质及其代谢过程。与之对应,《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主要讲授人体内具有特殊意义的蛋白质、糖、脂和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行使的功能、水平变化、检测方法及其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两相比较,便于学生记忆。此外,由于学生还未进入临床实习阶段,难免在学习检测技术方法时觉得相关内容过于抽象。作者则指导学生结合已经学习过的《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将其中某些仪器操作和实验技术的学习心得进行学习,两相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在绪论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信心。

2让学生在思想上有积极性

以往的绪论教学,教师在提出“临床生物化学”的概念后,即开始依次介绍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现状及临床生物化学在实验室的任务等内容。而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大都为理科生,对课程的发展历史不感兴趣,也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此外,由于尚未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实验室任务理解并不到位,认为其过于抽象。还有某些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对化学学习就非常吃力,因而在课程学习伊始便产生了畏难情绪。这些不利条件不仅影响了绪论的学习效果,更会严重影响后续章节的学习效果。若要从思想上调动学生学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积极性,就要在绪论中阐明学习该门课程的必要性。首先,强调本门课程是同一学期另一门全英文专业课程《ASCPI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中文内容没能消化理解,那么英文题型的解答就会更加吃力。其次,强调本门课程所学内容也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士)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此项考试是考察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考试,也是其取得资格证书和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最后,强调学好本门课程即可对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常见疾病(如感冒、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的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心肌酶谱等)及体检报告内容进行自主分析,以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令其产生学习动力。

3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侧重点

以往绪论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2学时),只包含临床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应用领域及先进技术等内容。教师若能在学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之初的绪论部分就明确课程考核的标准,那么学生在入门时就有了切入点,也能更快进入学习状态。一方面,作者在绪论的讲解中,会对后续各章节“掌握”“熟悉”和“了解”这三方面内容在期末考试中的所占比例加以说明,以便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所侧重。同时,也要向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总成绩是由出勤、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等多方面量化考核而来,而不仅仅是靠一张期末考卷结果,避免学生单纯背书应付考试。另一方面,还要跟学生交代一下各章节的计划学时数,使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安排有一个整体认识,了解到将要学习哪些主要内容,有哪些重难点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提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如此一来,虽然增加了任课教师的负担,但在课程之初自然而然地提出课程的总体要求,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令其在后续章节的学习中效率更高。

4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保持前沿性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3]的实施和完成,以大数据分析、生物信息学[4]为基础的医学研究,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方面,都对生物医学类课程的绪论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作为一门飞速发展的科学,随着检验医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临床检验项目种类层出不穷,同样面临绪论部分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需要及时更新的问题。以往绪论教学中,依据教材编排内容,在介绍“临床检验诊断方法和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部分会从DNA、RNA和蛋白3个层面将基因芯片[5]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出生疾病干预工程、肿瘤的分子病理学、自身免疫疾病等,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然而,基于二代测序[6]比对全基因组范围的突变情况从而预测和诊断疾病的技术出现,以其高效性和准确性正逐渐替代基因芯片技术。全新的产前诊断技术,如产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无创性产前诊断[7]、耳聋基因检测[8]、羊水检查[9]等都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普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10]的飞速发展及日趋成熟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疗法)[11-12]也为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当今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求知欲和创造性,若能在绪论课中多举上述与课程和生活相关的前沿技术,学生学习起来将更有兴趣。此外,为了适应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新形势下教学发展的需要,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例如在绪论中嵌入教学微课、视频、音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布置课后相关论文阅读等,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5及时与学生沟通进行反思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为本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大三上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主干课。其属于小班型授课,教师与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并且通过上课时观察学生的表情即能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情况。课间休息时,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询问学生的听课感受,了解学生以往相关基础课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对课程所学知识未来的应用,包括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检验师资格考试、相关专业考研专业课复习等给学生进行铺垫讲解。这样既能增进师生感情,也方便教师进行绪论教学的反思和总结。

篇(2)

一个重量不足10克的肿瘤为什么会夺去人的生命?这是每位患者最想弄清楚的问题,也是科学家苦苦探索的课题。

关于攻克癌症的学说有近百种,但世界著名肿瘤专家科学预言:攻克癌症的人最终可能是搞生物化学的!一对中国夫妇――化学教授张建国、细胞生物学副教授 榜琴从生化角度揭开了癌症的真面目――D―乳酸就是产生癌症的“元凶”。

一切科学理论的研究突破与成功,来源于正确的指导思想与方法,也决定着攻克癌症创造新产品的级别与功效。张建国教授与榜琴教授,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纯天然中草药及绿色食品中以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提取有效成份,组成了纯中药生化酶抗癌产品――亚宝“恋康”。这是国内市场上出现的一个针对D―乳酸生癌链的纯中药生化酶产品,也是一个从西医生化(市场)病源抗癌的中药产品,经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验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由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于今年3月20日投产上市。

张建国教授,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化学系, 榜琴教授,1982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细胞生物学系,为了共同的志向及爱好,他们同时来到了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校,分别担任化学及细胞生物科、教、研工作,由于志趣相投,两人结为伉俪,共度风雨人生……

1995年的一个傍晚,张建国教授的妻子榜琴拿起当天一份《中国中医药报》,不经意的念了起来:癌症病人为什么总发热……,处于职业的敏感,张建国教授脑子里猛然闪现一个念头:“癌症病人发热与化学的放热反应是否有联系?”月光静悄悄地洒在窗上,本来温馨的小卧室,堆放起了各种论著、书刊及资料……

有结果了!一天他们找到了医学科学家的证词:“癌症发热并非炎症引起,而是细胞分裂的直接结果。”夫妻俩于是十分兴奋,分析、探讨、争论、设想,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又一次达成共识并锁定第二个目标,即寻找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放热化学反应,而不是朝着细胞生物的其它方面深钻。但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有关的化学反应,人们大都还未涉足,要有也只是些窥探和了解,要确定具体的放热化学反应,几乎是不可能。怎么办?又是两年快过去了,继续进取还是停止设想,他们选择了前者,加大了投资力度,拓宽了思路、开辟了新的研究渠道,在尚未发现有前人论证的情况下,他们试图用化学热力学确定物质相对“熵”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但失败了。又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来抑制放热反应,也没有取得多少突破。这时,一位同行战友却被癌魔夺去了生命,他们亲眼目睹了恶魔的疯狂肆虐,又一位当医生的同学的母亲也被肺癌煎熬着、不几个月便去了。他们又一次鼓起了勇气,更加坚定了突破难关的信心,而且大胆地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张教授辞职,全力以赴投入实验和研究。

然而,在科学领域里,试验和研究越是尖端就越可能以失败而告终。天底下普通工作人员搞科研,顽强的精神和毅力几人能有?既使有,研究经费的不足和短缺也会使其夭折。张教授夫妇,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而且要比其他科研工作者有着更为严峻的现实危机。随着时间的延长,张教授夫妇虽是丰富了肿瘤医学知识,更多地搜集到了其它相关学科信息,但在肿瘤生化研究领域,除了偶尔间或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一点小的认识外,总体上却是没啥进展,于是冷嘲热讽、生计问题、子女问题、老人关系等,一个个向他们压来,张教授也一度流浪飘泊给人打工, 教授却时常悄悄地钻研。

思路决定出路。1997年初,又一个灵感激发了张教授,酝酿已久的方案,使他们再次做出了大胆决定:“把癌细胞普遍具有的生化特征统统罗列出来,同时把每一特征所对应的化学物质确定下来,他们深信那些物质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如果能把那些联系确定为一组化学反应,那么癌的真正面目就会暴露出来。”正是这一思路,才使他们的研究走出了困境。

他们的思路和方案,恰好与美国著名化学家、肿瘤学专家圣一乔其的想法极为相似,因为圣一乔其已经注意到,癌细胞分裂必然伴随着一组化学反应的发生,即乙二醛酶在谷胱甘肽作为辅酶的情况下,将甲基乙二醛转化为D―乳酸。但是圣一乔其由于受传统细胞学根深蒂固的影响,总是设想乙二醛酶要么被一种膜包裹,要么被固定在某一位置,当它被释放时,才显示活性。正是受这一固有思想的束缚,他的研究才没有取得应用的成果。而张教授与教授的思维方法与圣一乔其是不同的,他们认为: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化学反应的结果,人的思维也是化学能的一种转变,癌细胞失去控制并不断的生长,表现在化学反应上,只能是自动催化反应,除此之外没有第二种可能。这样癌细胞中存在的一组化学反应就成了自动催化反应。另外,两位教授对D―乳酸和甲基乙二醛的代谢也作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发现并证实了酵解过程中的磷酸丙糖会自发生成甲基乙二醛,说明只要有营养供应,反应就会持续下去,从而揭示了癌细胞“永生”的本质。此理论经知名专家推荐,1998年被《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在封页上刊发,美国、英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家的肿瘤学研究机构以及中医学会,相继纷纷来函来电邀请张教授夫妇前往出国讲学,国内更有不少研究单位及医院的同行们直接赶到太原市与两位教授切磋交谈诚恳邀请。自1998年至今,他们先后在国内外肿瘤专业期刊公开发表肿瘤研究论文30余篇。

篇(3)

应用化学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C&T China杂志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上海蔻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兼技术总监

。其学术论文多次发表在IFSCC报告、PCIA会议、北京日化协会学术论文研讨会、中国化妆品杂志等行业出版物和展会活动上。

部分论文 :

GuoSheng Hu “ Research on the natural sunscreen from Chinese herb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 175-181 (1998),reported b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FSCC and The 4th Hungarian Congress on Cosmetics and Household Chemicals, Budapest, 14-16 April, 1997,

在1999年和2002年的PCIA 上分别作了“天然植物成分对头发防晒的保护作用”,“艾叶精油的空气消毒作用”的报告。

资生堂在北京子公司的研究开发中心,采用了中医学原理,利用多种中草药配方开发新型化妆品,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高丝公司也在上海设立研发基地,研究中草药化妆品的应用;韩国LG在上海的研发中心早就开始了中草药化妆品的研究;世界最大的化妆品企业法国的欧莱雅公司也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宣布,中草药化妆品的开发已被其定为重点。另一日化界巨头联合利华,也已经宣布“中草药系列产品是上海研发中心的重点目标”。国际大公司在这方面的大量投入说明大家都非常看好这个领域,其前景广阔不容置疑,但是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会加剧。

中国化妆品企业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国际跨国公司抗衡,成为关注的焦点。就目前的状态来看,中国的企业虽然具有熟悉国内本土法规和消费者的主场之利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成本优势,但是在品牌影响力、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市场运作经验、生产工艺技术、企业经营管理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均不占优势。

在化妆品领域中,目前本土企业还具有一定优势的可能就是中草药化妆品了。但是,随着跨国公司在这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中国企业的领先优势也正在不断消失,被反超的危险性日益显见。

一、 中草药化妆品的概念

中草药是我国古代医家留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宝库,中国是传统中医中药的发源地,对中草药在保健美容方面的应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历代医学经典著作,如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秦汉三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宋代陈昭遇、王怀隐等编著的《太平圣惠方》、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朝张璐的《千金方衍义》、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等都设有美容专篇,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深刻的阐述,并集录了大量中药美容养颜的实例和配方。古代医书中中药美容内容浩瀚广博,是祖先遗留给现代人的宝贵财富。

作为中草药化妆品需要具有以下特性:

来源于天然成分,以植物为主;

既可复方,也可单方;

借鉴中医理论:如整体观念(内服外调)、平衡理论(皮肤水分平衡、皮脂分泌量的平衡、角质层代谢速率的平衡)、人体与自然界的协调(不同地域、不同季节选用不同的产品);

联系中草药的文化背景:中药的治疗作用与西方天然植物概念具有文化理解方面的差异;

具有作为化妆品成分的必要质量标准:安全性、外观和气味、稳定性与化妆品相符合的功效(美白、抗衰老、祛痘、保湿等)。

中草药化妆品与国外流行的天然植物化妆品的区别

天然植物――安全(天然不含化学品) 、绿色环保(无化学污染)、回归自然、动物保护、不传染动物疾病、作用温和;

中草药――除了上述特点外,还具有明确的功效性(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血养颜、排毒养颜)

中草药化妆品与药品的区别

药品:病人,治疗疾病,医生指导下使用(使用受到控制),可以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不考虑口味、气味、外观;

化妆品:正常人(消费者),改善人的外表为主,渠道销售(使用不受控制),没有不良反应,必须要考虑口味、气味,外观等因素。

古美容方中涉及的美容功能包括以下内容:

护肤:祛痘、美白、祛斑、嫩肤、去皱、润肤、抗裂、冻疮治疗;

护发:乌发、润发、祛屑、止痒、生发;

身体:除臭、香体、去毛、减肥(轻身);

其它:除口臭、坚固牙齿、洁白牙齿、美甲、除脚臭、治疗酒糟鼻等。

常用中草药美容养颜方的剂型如下:

口服:汤剂、丸药、冲剂、粉剂、酊剂(药酒)、糖浆;

外用:水剂、散剂、霜剂、糊剂、凝胶、帖敷剂、油剂、洗剂;

熏蒸剂:雾化吸入、熏蒸透皮。

古代美容方剂中存在的问题

加工简单,水煎煮为主:有效成分少,杂质多,非水溶性成分(萜类、黄酮类、挥发油)含量较低。

配方合理性差:多种成分配伍过杂。

缺乏科学的验证:多以临床经验为主。

外观色泽和气味难以接受:提取工艺落后。

有的处方含有目前已被禁用的成分:重金属等以及属于濒危植物种类的。

二、目前我国中草药化妆品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优势:

天然植物概念:在目前国际流行的天然植物大背景下,对中草药化妆品的认同感明显增强;

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我国古代众多的古方和新的经验方为产品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认同感:消费者长期以来对中草药特有功效的认同所形成的思维定式为中草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潜力;

资源、人才和产业优势:我国大量的中草药产地、高校和研究机关以及中草药生产企业为中草药化妆品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问题:

生产工艺落后:大多数还是采用水煎煮的方法;

研究方法粗糙:很少借鉴先进的现代科学方法;

宣传夸大:古代文献中一些带有文学性的描述未经科学证实被直接引用;

法规滞后: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措施;

检测手段不配套:由于中草药成分复杂,缺乏相应的检测方法;

产业链不完善:缺乏专业性生产和研发中草药化妆品原料的企业

知识产权保护缺位。

三、中草药化妆品研发思路

挖掘传统古方:我国古代医家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美容养颜古方,是我们开发产品的线索和捷径,很多化妆品企业通过从传统中药和古方中“寻宝” 而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采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合理筛选中草药:

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提取、分离有效成分

(1)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去除影响产品安全性、稳定性、色泽、气味、使用性能的杂质;

(2)确定有效成分:对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功效性检测;

(3)多种有效成分的合理配伍:达到最大的效果(1+1>2);

(4)确定最适合的产品中用量:通过浓度/效果曲线选择最合理的用量;

(5)最合理的有效成分纯度:从经济性和质量两个方面考虑产品的纯度。

用现代生物科学的方法进行功能检测

常用功能性产品试验方法有以下几种:

(1)体外实验:

①生物化学反应(酪氨酸酶抑制试验、透明质酸酶抑制试验、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自由基清除试验、5α-还原酶抑制试验、炎症因子);

②细胞培养(黑色素细胞、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抗微生物试验),抑菌试验(痤疮丙酸杆菌、糠蚍孢子菌、金葡菌);

③人工皮肤模型。

(2)动物实验:炎症、创伤、胶原蛋白含量、黑色素生成、过氧化脂质、痤疮、角质层代谢。

(3)人体实验:临床试验、自我评价、仪器检测。

选择适当的剂型

剂型适用性研究要求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有利于中草药成分功效的发挥;

(2)有利于产品的稳定;

(3)有利于产品的安全性;

(4)方便消费者使用;

(5)较好的外观。

配方成分相容性

中草药化妆品配方相容性和稳定性考察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中草药成分对配方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色素、金属离子、微生物营养剂、酸碱度(有机酸、生物碱)、挥发性成分对泡沫和乳化体系的影响、对防腐体系的影响;

(2)基质成分对中草药成分稳定性的影响:光、空气(氧化)、温度、酸碱度、防腐剂、生产过程(均质、金属器具);

(3)容器对产品的影响:密封性能、遮光性能、与内容物的相容性、使用方便性。

制定科学的产品质量标准

中草药化妆品添加剂需要具备以下标准:

(1)天然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标准:可采用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色谱法(HPLC、GC、TLC)、定性标准、定量标准、半定量标准;

(2)与化妆品产品配方有关的标准:物理、化学标准(外观、色泽、粘度、折光率、PH值等);

(3)卫生标准:微生物、重金属。

切实可行的生产工艺

中草药添加剂的生产工艺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药材的选择和鉴定:产地、质量、有效成分含量;

(2)提取方法:提高提取得率;

(3)纯化技术:适当的纯度;

(4)干扰性成分的控制:严格控制影响效果和影响配方稳定性的干扰性成分;

(5)添加剂的配制:要求添加成分适合于化妆品中应用(溶解性、透明度、分散性);

(6)储存和运输条件:光、空气、温度、金属器具。

市场与研发的密切合作

作为商品化的中草药化妆品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切实的功效性(一定程度的效果);

(2)体现中草药的特色;

(3)理论依据和功效的证明(采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数据化,具有直观性),能够让消费者理解和接受;

(4)消费者心理分析和消费者教育(发掘被掩盖的消费者需求);

(5)避免中草药的负面影响(外观、品质、法规);

(6)与中草药相关的配套服务(与中医、中药相关的使用指导);

(7)合理的生产成本和定价(商品化的重要因素)。

四、影响我国中草药化妆品发展的基本因素

1. 中草药加工生产技术的完善和产业链的形成:由于技术的进步导致产品质量提高和成本下降,使中草药化妆品市场扩大;市场的发展促进企业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作更多的投入,使技术进一步提高和产业链完善,两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篇(4)

1 概 念

癫痫,中医称之为“痫病”。常因肝阳内亢、风痰相结,引起脑气不平,经络壅闭,神明失用,故而发病。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日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认为,癫痫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

2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其大多由于七情失调、先天因素、脑部外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患其它病,造成脏腑功能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所致。其病因概括起来有痰、火、惊、气、血和先天等因素。病机的关键在于患者痰浊内阻,脏气不平,阴阳偏盛,神机受累,元神失控。

3 治疗方法

临床医家多从风、痰、淤、虚等方面,标本同治,治疗癫痫。针刺治疗癫痫的方式众多,以体针、穴位埋线、头皮针最为多见。体针具有操作方便,起效快,辩证灵活等优势,穴位埋线具有疗效持久,医从性佳等优势,而头皮针是近年来使用比较广泛的疗法,作用直接,疗效肯定。

3.1 体针 针刺治疗癫痫疗法众多,但仍以体针疗法为主。笔者选取传统的辩证取穴和近年来较为推崇的任督脉理论和气街理论,详尽阐述其操作方法和疗效依据。

3.1.1 辩证取穴 本病机理多为风痰闭窍、肝风内动、多脏腑失调。辨证针刺治疗是临床较广泛的针刺选穴方法。如孙氏[1]等取百会透前顶,风池(双侧)透风府,神门(双侧),人中。治疗后,显效10例,占31.2%,有效l8例,占56.2%,无效4例,占12.5%,总有效率达87.4%。韩氏[2]等对肝风内动型取太冲、风池、内关、肝俞;风痰上扰型取风池、太冲、丰隆、大椎;肝肾阴虚型取肝俞、肾俞、太溪、太冲;心脾两虚型取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心俞、脾俞穴。夜间发作加照海,白昼发作加申脉。治疗四个疗程后痊愈22例,占62.9%;显效12例,占34.3%;无效1例,占2.85%;总有效率为97.15%。焦氏[3]等取双侧风池、曲池、足三里为主穴,配以百会穴、印堂穴。治疗3-4个疗程后痊愈28例,占73.7%;显效9例,占23.7%;无效1例,占2.6%;总有效率为97.4%。

3.1.2 以任督脉为主,结合辩证取穴 督脉为“阳脉之海”,对整个经脉系统有统帅的作用,其主干行于脊里,上达项后进入脑内,上循颠顶,故督脉与脑、脊髓关系密切,督脉之穴有开窍醒脑、熄风化痰、定惊安神之效。邵氏[4]等对121例患者在其癫痫发作期取百会、人中、合谷;间歇期取百会、大椎、风池、筋缩、腰奇。昼发加申脉;夜发加照海;痰多加丰隆;抽搐不止加涌泉;心烦、失眠加神门;胸闷加内关;纳差加中脘、足三里。连续治疗3-5疗程后发现,近期治愈37例,占30.58%;好转72例,占59.50%;无效12例,占9.92%;总有效率为90.08%。赵氏[5]等以百会、大椎、神庭、膻中、鸠尾、关元为主穴,风痰闭阻者加肝俞、太冲、丰隆;痰火内盛者加肝俞、心俞、行间;肝肾阴虚者加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针刺5个疗程后治愈9例,显效13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李氏[6]等对9例患者采用大椎多层针法,选大椎穴直刺快速进皮,然后分别向上、下、右上、左上4个方向针刺,并可分为深浅两层操作,进行小幅度捻转和提插,出现相应针感后,留针20-30min,每隔5分钟行针1次。治疗9例患者中,痊愈5例,显效3例,无效1例。

3.1.3 基于气街理论,结合辩证取穴 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而癫痫主要是因为风、气、痰、淤壅塞经络,以致气机逆乱,元神失控而发病。陈氏[7]等选取人迎、风府、天柱为主穴,痰浊奎盛者配丰隆,肝肾阴虚者配太溪,脾胃虚弱者配足三里。治疗35天后,基本控制12%,显效率为10%,有效率为4%,效差3%,无效率为1%,总有效率为96.7%。

3.2 穴位埋线疗法 本疗法通过穿刺针对人体穴位机械物理刺激和埋线做为异体蛋白生物化学刺激的双重作用以达到提高疗效之目的,单纯的针刺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督脉和脏腑经气,但针刺时间相对短暂,无法在局部形成长时间的刺激,所以穴位埋线更占一定优势。张氏[8]等取主穴:大椎、筋缩、丰隆(双);心俞(左)、肝俞(左)、阳陵泉(双);心俞(右)、肝俞(右)、臂(双)。风火上炎型加胆俞(左或右);风动痰阻型加风池(左或右);瘀血内停型加膈俞(左或右);心脾两虚型加脾俞(左或右);肾元不足型加肾俞(左或右)。3组主穴轮流取用,每次埋线加配穴1个,配穴左右交替。连续治疗3个月后显效率为12%,有效率为10%,无效率为2%,总有效率为93.33%。颜氏[9]等取腰奇、丰隆;癫痫、足三里;合谷、配穴,大发作配鸠尾、涌泉,昼发配申脉,夜发配照海,难治配长强。以人中、筋缩、天柱为主穴加以针刺。每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若第1个疗程未愈,4个月以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20例患者中有15例1个月治愈,有5例半年治愈。

3.3 头皮针 头针疗法即运用针刺大脑皮层在头皮上的投射区,而使针感传到相应皮层所支配的肢体、内脏上面而达到治疗目的。杨氏等[10]用运动区、舞蹈震颤区配以针刺内关、水沟、风池、合谷、太冲、百会、四神聪、后溪、申脉,配以三阴交、丰隆、血海。治愈56例,占53.33%;好转41例,占39.05%;无效8例,占7.62%;其总有效率为92.38%;脑电图改善率达78.10%。李氏[11]等选取头部穴位胸腔区、制癫区、舞蹈震颤控制区,背部穴位腰奇、长强针刺治疗。临床治愈36.7%,显效率为12.4%,有效率为6.7%,无效率为16.7%,总有效率为83.3%。

4 现代机理研究

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针刺治疗抗痫的机制主要与抑制癫痫放电、调整中枢单胺类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调节海马内cAMP与cGMP含量、增加中枢阿片肽的含量、调控相关基因表达、降低海马内NO水平等作用有关。抗癫痫作用还与有关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受体和皮层结构部位有关。

5 结 语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使得癫痫发病日趋频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易引起体重增加,慢性认知、记忆、行为改变,少数可引发严重的肝损害,胰腺炎等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针刺在控制癫痫的发作,减小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减轻癫痫常见并发症状方面具有其一定优势,且疗效较好。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研究针刺治疗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故本文重在阐述目前常用的针刺治疗癫痫的方法,为临床针刺治疗癫痫提供参考依据。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使更多学者和研究工作者致力于针刺治疗癫痫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世晓.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癫痫32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3):32-33.

[2] 韩励兵.辨证针刺癫痫的治疗观察[C].中国针灸学会200术年会论文,2009:827-829.

[3] 焦宝娟.针刺治疗癫痫38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8):58-59.

[4] 邵素菊.通督健脑针刺法治疗癫痫121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2):96-97.

[5] 赵云雁.针刺任督脉治疗癫痫60例临床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6,23(4):281.

[6] 李帅.多向大椎多层针法治疗癫痫9例[J].中国厂矿医学,2009,22(2):248.

[7] 陈兴华.气街理论指导针刺治疗癫痛患者的临床观察[J].第八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8:74-77.

[8] 张静.穴位埋线疗法为主治疗全身强直-阵挛型癫痫9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6):8-10.

篇(5)

产品初上市时,人们将信将疑,由于这些病是世界性医学难题,我自己也难预见长期使用的效果。于是我通过《产品信誉卡》针对用户的心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黏血症等病症,承诺使用180天无效可退货,并通过《质量跟踪调查书》请用户自己反映效果,既对用户负责,又可见到使用的远期效果。此举得到用户的欢迎和支持,一直延续至今。十年来广大用户经过长期使用实践,通过书信和电话向我反映的效果表明,小分子水确实能根治高血压和冠心病,至今已治愈3万多人。即使是六七十岁或八十多岁的老人,饮用后血压均能逐渐平稳正常,不再服药。有些血压高达180~235/110~130毫米汞柱,脉压差70~170毫米汞柱的患者,饮用后血压能保持在120~130/70~80毫米汞柱,脉压差为35~45毫米汞柱的正常水平。这显示其主动脉、大动脉的粥样硬化已经消退,血管恢复了弹性。有的老人服了三四十年降压药,饮用该小分子水两三个月,短的才一个月,血压就正常了,且可停药。这表明饮用后体内生物化学反应改善,小动脉的痉挛、收缩停止了。有的用户饮用6个月后做生化检测,高密度脂蛋白提高至1.8~2.62,最高者达到3.24~3.5,甚至3.8。这种高密度脂蛋白能抓运动脉内壁的脂质沉积,被誉为“血管清道夫”。靠它的逐渐升高,可使血管越来越干净,使高血压才能被根治。更为可喜的是,许多患了多年的冠心病,包括放了支架或做了“搭桥术”的较重的冠心病患者也痊愈了。大量用户写信来,深表谢意和称赞。同时,许多用户还反映,患了多年的高血脂、高黏血症被治愈。前列腺增生、慢性胃炎、肠炎、咽喉炎、胆囊炎和湿疹皮炎等病症也不药而愈。(详见省略)

篇(6)

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自然寿命应达120-130岁左右。论文百事通人们估计到2050年,65岁以上人口至少达25亿。人口老龄化,提高生存质量,延年益寿,逆转衰老是21世纪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1]。

刺五加在我国古代《神龙本草经》里被列为上品,具有“添精补髓、强壮筋骨、进饮食、健气力、不忘事、久服可轻身耐”之记载。文摘记载春秋时鲁定公服五加酒以致死不死;张子声,杨建始等服此酒不绝,得寿三百年。“宁得一把五加,不用五金满车”之说便是刺五加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从历史经验来,刺五加延缓衰老的作用不可否认;从现代研究的角度和层面上对刺五加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对21世纪人类抗衰老,逆转衰老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2]。

五加主要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as(Rupr.etMaxin)Harms的干燥根皮及茎皮。《名医别录》记载“五加……久服轻身耐劳”。性味:辛、温。归经:入肝、肾经。功效:五加一般指南五加,南五加皮有两种,一种叫无梗五加,功效偏差于除风胜湿,抗炎镇痛、补益作用较差。另一种叫刺五加,具有补中气、益肾精、壮筋骨、强意志、进饮食、健气力、不忘事、安神益智。调补五脏和延缓衰老的功效。

刺五加在传统医学中的临床应用颇有研究,最实用于中气不足、五脏虚赢、食少乏力、自汗喘促、腰痛脚弱,老人小便余汤,阳痿者。然而对老人疲乏困倦、惊悸健忘、头晕失眠、哮喘多痰、发脱齿落、视物不清者,其疗效更胜一筹。

经典选方一:五加酒(晋《太清静》取五加削之,令长一寸(2.5cm)一升(晋代一升约200g)锉,取一斗(200ml)美酒渍之,十日成,渴服,勿令多也,久服令人耳目聪明,齿落更生,发白更黑,自身体轻强,颜色悦泽,并治阳痿,妇人生产余疾。

经典选方二:五加参精,刺五加和人参各300g,研末口服,每次3.6g,每日3次。对老年患者失眠多梦,精神疲乏,食欲不振者有明显疗效。

现代医学对刺五加的研究较为深入,从刺五加根茎中分离出多种刺五加苷,目前已分析出刺五加苷A(β-谷甾醇葡萄苷)、B(柴丁香苷)、C(异秦皮苷)、D(已基丰乳糖苷)及E(构型不同的二种丁香脂素二元葡萄糖苷),其含量比例为8:30:10:12:4:20。刺五加苷具有与人参根中苷类相似的生理活性,根中还发现有芝麻素和多糖,刺五加叶中分离出刺五加皂苷I、K、L、M和刺五加苷A、B、C、D、E、F,它们的苷元皆为齐墩果酸,叶中还有槲皮素。根中含有木栓酮及芳香性不饱和有机酸;微量元素Na、Ca、Mg、P、Pb、S、Fe、B、Sr、Mn、Cu、Ni、Mo、V、Cr、Sn、Bi、Ag、Ti等[3][4]。

现代药理和临床医学对刺五加的研究成果令世人瞩目。

1刺五加可较大幅度提高老年人的适应能力

研究资料表明:刺五加能增加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减轻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各种有害刺激因素(例寒冷、灼热、失重、过度运动创伤、强迫不动、离心等)对机体的伤害。动物实验表明:刺五加提取物有较强的抗冻死作用,使大鼠因低温冷冻引起的死亡率明显降低,较大幅度提高大鼠对低压缺氧的应激能力,并明显抑制大鼠血清蛋白性关节炎的形成,从而调节由于物理、化学、或生物有害刺激因素所引起的红细胞、白细胞增加或减少,刺五加可使其恢复正常。临床资料证明,刺五加提取物能降低人体由冷冻和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下降而引起的发病率;能增加毛细胞血管在低氧、低气压下的防御能力;能增强机体的抗放射能力(如长期照总剂量1600-1700γ时)可使血象改善,若与抗生素合用,被照射60d,总量3000r的大白鼠的寿命可较对照组延长三倍,可使被放射物质侵害的红细胞膜受到保护,刺五加作为放射损害的预防药和治疗药是公认的[3][4]。

2刺五加较强的抗疲劳作用十分突出

研究发现:刺五加根的提取物或苷类均有较强的抗劳作用。小鼠爬绳实验表明,刺五加苷的抗疲劳作用强于根的提取物,刺五加总苷的兴奋作用较人参皂苷为强,大鼠腹腔注射刺五加总苷15mg/kg后,游泳作用延长1/4.游泳后休息1h即可消除低氧状态,死亡时间可较对照组延迟52min。临床上运动员服刺五加提取物,可大幅度提高机体的耐久力,如手球运动员比赛前45min服刺五加流浸膏4ml,运动中活动能力增强,共济失调改善,运动速度提高16%,止后,心率焦对照组慢20%[6]。

3刺五加双向调节免疫技能给肿瘤治疗和化疗、放疗后机体的修复带来希望

研究资料表明:刺五加对免疫器官和组织起促进和保护作用并双向调节免疫机能。刺五加提取物可促进小鼠脾和胸腺增生,从而为T细胞和B细胞的成熟和分化及其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合适的场;它可显著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的形成和补体的产生,并能提高骨髓的造血机能。临床资料表明:肺心病患者注射刺五加提取物后,E玫瑰花形成率显著增高,IgM抗体和补体也明显增多。

我院640例由X线,化疗或苯中毒所指的白细胞减低患者,应用刺五加后白细胞总数在2-3个月后恢复正常,较对照组提前20-30d恢复正常。

近年来研究发现刺五加提取物多糖类有诱生和促诱生干扰素(INF-α、NF-β、INF-ν)的能力,而干扰素能激活巨噬细胞,促进Iα抗原的表达和活化巨噬细胞,介导局部炎症反应,使多种炎症细胞因子(IL-1、IL-2、IL-6、IL-8产生)释放,以利巨噬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刺五加是干扰素发生药理效应的重要介质,促进干扰素维护细胞的自身稳定性,发挥免疫监视功能,发到抗病、防病及防止突变细胞的增生和转移。动物实验表明:刺五加多糖及刺五加苷B、D、E,对S801和S7811白血病细胞系能明显提高细胞诱生干扰素的产量,可防止病毒,抗肿瘤和双向调节免疫机能,促进T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发挥杀灭肿瘤细胞效应,提高机能抗肿瘤细胞能力,因此临床上用于配合肿瘤手术、化疗、放疗期间的辅助治疗,可取得良好效应,是临床医生明、高智举措值得推广[5]。

4刺五加双向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兴奋和抑制过程达到平衡,维持生命指征正常

刺五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双重作用,即可增加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又可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使抑制趋于集中,使分化更加完善,从而使兴奋和抑制过程达到平衡,以提高人的智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动物实验表明:①刺五加提取物可消弱水合氯醛、巴比妥及氯丙嗪对兔脑的作用。②可显著地延长戍巴比妥钠对小鼠的睡眠时间,且入睡所需时间也短于对照组。③能明显减少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的小鼠的活动能力。临床资料显示刺五加对神经官能症的有效率达90%,刺五加提取物对惊厥的治疗中,于抗惊厥药合用单用抗惊厥药(硫酸镁、地西泮、??巴比妥)的控制症状,痉挛的持续时间都有显著差异。

5刺五加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广泛,双向调节血压,改善心肌血状态独树一帜

刺五加对心脏血管运动中枢有双向作用,使患者高血压、低血压均恢复正常。在麻醉猫的试验中,它可使降低的血压上升至正常。刺五加苷对肠鼠离体的外周血管、冠状血管有扩张作用,从而降外周阻力降压并增加冠状动脉流量;保护由于脑垂体后页所致的肠鼠急性心肌缺血;增加小鼠心肌血液灌注量;扩张麻醉猫脑血血,改善大脑供血量。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刺五加对Ⅰ级、Ⅱ级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地降压效果,使血压平稳。我院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用药观察:1~3月治疗总有效率达80%,EKG改善53.4%,对心绞痛、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可以认为:刺五加益气、安神、活血三方面的功能并存,并互相协同作用调节循环系统机能。

6刺五加调节内分泌及代谢系统功能,在保护下丘脑一垂体-肾上腺轴,增加,调节血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①刺五加可阻止大鼠因非特异性刺激(如低压缺氧、长时游泳等引起的肾上腺皮质细胞内维生素C含量降低和外周血的嗜酸性细胞降低现象)而引起的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连续给药,使大鼠尿中17酮类固醇排出量明显增加;②刺五加E可阻止应激反应“警戒期”所持有的解剖及生物化学改变,如肾上腺增生、胆固醇含量减少,胸腺缩小和胃出血。同时阻止应激反应“衰竭期”中所出现的肾上腺、胸腺、脾、肝、肾的重量减轻。③刺五加可减轻长期使用氢化可的松引起的肾上腺皮质萎缩。④刺五加可促进雄性小鼠精囊、前列腺重量及RNA含量增加,促进早熟和体重增加,对雌性小鼠有明显的促进卵巢的发育并促进雌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临床上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报道:输精管结扎术后,性机能障碍1~8年不等的患者,应用复方刺五加制剂口服5~8w,有较好疗效,增加、频度增加,持续时间延长,阳痿不举改善。⑤刺五加可促进DNA、RNA及蛋白质合成,对正常及肝损害小鼠肝脏DNA,肝及血清中蛋白质合成油促进作用。

刺五加对老年性慢支炎有较好的扶正固本作用:其根的醇提取液有止咳祛痰作用,病人服用后食欲增进,睡眠改善,复发次数减少,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体质虚弱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刺五加流渍膏治疗青光眼有一定疗效,可使患者视敏度提高,视野扩大,精神和视觉疲劳减轻。

刺五加临床用药参考剂量:

1、抗衰老健身:3-6g/日

2、治疗老年病:4.5-9g/日

3、调节机体免疫机能:6-12g/日

4、调节内分泌功能:8-12g/日

刺五加临床应用禁忌:

刺五加性偏燥,对于阴虚火旺者慎服。《本草经疏》云:下部有风寒邪而有火者不宜用,肝肾虚而有火者亦忌之。《得配本草》云:肺气虚,水不足者禁用。新晨

综上所述:刺五加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有延缓衰老,强壮筋骨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资料表明:刺五加有增强适应能力、抗疲劳、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双向调节免疫功能、心血管系统功能及内分泌系统功能、促进骨髓造血机能,抗辐射,防肿瘤等增进健康诸多功能。临床上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性机能减退等均有较好疗效。刺五加对全身各重要器官功能的双向调节、促进阴阳平衡,气血的调节,十分有利于延缓衰老的进程。刺五加安全范围大,几乎无毒性,各种剂型的应用使治疗简单化、合理化、科学化,刺五加为人类健康事业将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何正显.对21世纪抗衰老、逆转衰老方法的探究.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3.

[2]陈可翼.抗衰老中医学.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7.

[3]Dr.RonaldKlatz,etal.“GrOwYengwithHGH”,NewYork,Harper.Pererlnial.1998.

[4]Brody,J.“RestoringEbbingHormonesMaySlowAging”TheNewYorkTimes,July18,1999.

篇(7)

经过几代学术带头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上海龙华医院在中医骨伤科、中医肿瘤、中医外科、中医肾病、中医脾胃病、中医呼吸病等领域均取得重大创新,相继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时至今日,上海龙华医院走出了一条“国内领先、亚洲著名、国际知名”的现代中医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并在探索如何建设现代化研究型中医院的发展道路上积累了一定经验。可以说,不忘中医文化之本的“龙医人”带着浓厚的“中药味”,在不断变换的时代中传承着历史赋予的重任。

展望未来,上海龙华医院将进一步围绕“打基础、建机制、谋长远、出成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临床研究为根本,强化临床科研规范化,培养高水平人才与队伍,基地与医院相互依托,不断完善学科与基地联动发展机制,为实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总体建设目标继续努力。

中西结合 医研融汇

现如今,提及老中医,难免给人一种“玄之又玄”的错觉:望闻问切,把脉开诊,之乎者也,写方抓药。

全自动多色分析流式细胞仪系统、多功能全自动样本制备工作站、荧光倒置显微镜、病理图像分析仪、冰冻切片机、Micro-CT图像采集与分析工作站、Ⅰ期临床试验病房、GCP研究平台、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走进上海龙华医院,各类实验室,各种各样的进口实验设备可谓琳琅满目、种类齐全。让人不禁心生疑惑,这难道是中医院吗?

不错,这是一所现代化的研究型中医院。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中医通常根据经验诊治,不作试验、缺乏数据、鲜有分析,全凭个体经验感觉。正是在这种所谓“黑箱理论”的影响下,困于难以找到符合现代循证医学框架的理论根据,传统中医一直饱受欧美发达国家医学界的诟病。上海龙华医院一改久有的“经验”体系,引进现代化、国际化研究模式,与西方国家采用同样的试验标准、同样的临床设计方案、同样的检测方法,参照“循证医学”要求,不断填补与夯实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循证证据。

具体而言,中医治疗恶性肿瘤,被誉为是继西医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法宝”之外的“第四把利剑”。但是长期以来中医多采用以攻邪为主的“攻法治疗”,治疗效果不甚显著。令人赞叹的是,上海龙华医院肿瘤科刘嘉湘教授突破了这一理论瓶颈,以现代科学方法不断丰富“扶正治癌”法则,成为中医治疗肿瘤“铸剑师”中的佼佼者。而“铸剑征途”耗费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年华。

历经多年临床实践与探索研究,1972年,刘嘉湘教授提出“扶正法”治疗恶性肿瘤,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以及防治肿瘤放、化疗毒性反应的中医诊治体系。创始之初,他遭受到超出预估的质疑与诋毁。为了得出最准确的试验数据,刘嘉湘严格采用国际科学试验方法。一开始不知道是随机试验好还是队列研究好,他就去咨询统计学专家,得知随机数据更有代表性就坚定选择随机化设计。他严格遵循西医统计学方法执行,将患者随机分组,一组只采用化疗,另一组仅给予中药,第三组既接受化疗又服用中药,方法学规范、严格流程控制,每天护士定时定量备药、发药、监督吃药,谨防患者乱吃药等偏倚因素干扰。最后,数据统计全部由第三方把控。而且,前期动物实验的数据资料齐备。

从“六五”、“七五”、“八五”直至“十一五”,刘嘉湘观察了上千个病例,应用实验肿瘤学、现代免疫学、生物化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方法,进行临床观察与动物体内外实验研究,统计了大量病患的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等硬指标数据。最终论证了由他研发的“扶正中药”――金复康的显著治疗效果。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金复康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5个月,5年生存率为11.17%;中药联合化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5年生存率为20.71%,均优于单纯化疗组患者(8.9个月)。

在一系列临床有效病例和经得住考验的循证数据面前,人们不由得口服心服。目前,由他首创的“扶正治癌法”不仅被国内中医、西医学术界广泛接纳,成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主要治则之一,而且获得世界医学重视。至今,这位79岁的抗癌大师仍活跃在临床一线。

除金复康口服液外,刘嘉湘在“扶正治癌”理论基础上研发的肺癌中药治疗新药还包括芪天扶正胶囊,以及中药外贴治疗癌痛的蟾乌巴布膏。临床证据表明,上述扶正中药不仅能够提高机体细胞的免疫能力、有显著镇痛效果,有效率高达93%,同时长期用药无成瘾性和毒副作用风险,堪称国内首创并达国际先进水平,被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级中药新药。凭着这些沉甸甸、高含金量的数据分析、实验报告,中药新药“金复康”还喜获素以标准苛刻著称的美国药监界首肯,经美国FDA批准现于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进行Ⅱ期临床试验。一旦通过,我国首个治疗肺癌的中药新药将有望步入国际市场。

交叉协作 佳绩频传

中医学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同于传统中医的“固执己见”,在科研上,上海龙华医院历来鼓励龙医人大胆创新,提出“向西医同道学习,强化医院临床科研能力”的宗旨。

在骨伤科王拥军教授头脑中,科学研究也需要战略眼光,要把握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大势;既要具备清醒的自我认识、开放的全球视野、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高瞻远瞩的眼光,同时要明白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在世界医学、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的原创性科研意义;以古鉴今,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与医学的内涵,虚心学习并开拓创新之术。他将上述中医科研思想高度浓缩为“取势、明道、优术”六个字。

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后,眼界大开的王拥军率先在脊柱病研究所“大展拳脚”,启动一系列改革:建立中医脊柱病、骨代谢疾病以及骨免疫疾病实验室,引进并完善“符合中医特色,具有世界水平”的实验室管理技术,将脊柱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芯片检测技术、Micro-CT、RNAi、系统生物学、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模式动物技术等先进科技方法运用于中医药研究。他在国内中医院校率先建立基于表达特异性报导基因克隆细胞株的体外药物筛选平台,以及基于基因敲除、转基因动物的体内药物筛选平台……

不仅如此,上海龙华医院向来注重多学科交叉协作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除与国内高校保持合作外,亦先后与哈佛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大学等5所美国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加拿大温哥华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建立长期稳固的临床与科研合作关系。2005年,上海龙华医院在泰国华侨中医院开设龙华中医肿瘤中心;2007年,再与新加坡义安中医药中心达成协议,长期选派人员开展相关临床任务,实现业务量不断上升同时大力推进了与国外医疗机构的合作交流。

近年,上海龙华医院的中医理论创新、中医方法学研究、中药复方研究、证病结合研究能力不断提高,SCI收录学术论文影响因子逐渐提高。通过不懈努力,现已经完成“扶正祛邪法”、“益气化瘀补肾法”、“筋骨平衡法”、“健脾法为主”、“益气养阴、调摄冲任法”等多项子领域临床诊疗规范与疗效评价研究。例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疗规范与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诊疗规范与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筋骨平衡法”防治慢性筋骨病,“健脾法为主”辨证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诊疗规范与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益气养阴、调摄冲任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诊疗规范与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等。肺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被列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颈椎病中医诊断疗效标准被纳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中医、中西医结合颈腰综合征诊疗指南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规范,脊柱侧弯体疗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项目。

5年来,上海龙华医院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奖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各类奖项3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7项,公示19项;形成165个医院制剂,拥有中药新药证书12项,实现成果转化39项,成果推广应用19项。

再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中医三级实验室、卫生部“十二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百余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级别、项目量和科研经费在上海市同类医院均名列第一……这累累硕果绝非偶然。

作为上海唯一拥有上海市中医外科和中医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两家临床医学中心的中医院,科研一直都是上海龙华医院的重中之重。“以科研为核心带动临床,以临床为基础带动科研创新”,即临床产生的问题由研究所研究,研究所研发的技术、药物再由临床检验。正是得益于此医研融合,上海龙华医院这所中医院才能在与西医院的惨烈竞争中辟出一条“康庄大道”,永葆中医的神奇魅力。

老干扶持 小荷初绽

在上海龙华医院,尊老是一种传统。

硕士生、博士生高级别“徒弟”每日接送“老师傅”上下班,中午帮着打饭,陪同“师傅”前往外地开会调研……事无巨细,凡是和师傅有关的工作,徒弟们全都亲力亲为。点点滴滴,都出自内心的敬重与爱戴。

老中医,愈老愈贵。54年前,黄文东等八位知名老中医齐聚上海龙华医院,将毕生行医所学带来并留在这里。他们对医院精心“呵护”,为医院的成长奠定了扎实的学术与人文基石。继第一代“元老”之后,胡建华、姚乃中、邵长荣、王大增、刘嘉湘、施杞、陆德铭等28位第二代名中医渐行成长成熟并挑起大梁。

新生代力量的培养始终是上海龙华医院的核心工作。传统中医,以名医招收弟子的方式得以传承。上海龙华医院不仅一直坚守着“师徒”传承模式,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名中医工作室”。由医院牵头,名老中医公开招收学生,各位学生可自愿报名,经遴选后正式献花鞠躬拜师,一位老中医亲带3?5名学生。每周,工作室的师生要共同门诊2?4次,并一起参与查房,由老师口授心传,确保弟子如愿得偿“真传”。弟子们在抄方子、整理病案、报成果、口授内容整理汇编过程中受益匪浅。名中医刘嘉湘总结提出,有的东西不是书本上能学到的,要多听多看,有时候一两句话却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经验之谈。

“名中医工作室”为上海龙华医院培养了一拨又一拨“名师高徒”,如妇科李祥云教授、学生郑锦,骨伤科施杞教授、学生王拥军,肾内科陈以平教授、学生邓跃毅等。2007年施杞与王拥军师徒二人同时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一时传为美谈。

王拥军对师傅施杞教授满怀感激之情,因为对他而言,施杞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者,更是如同父亲一般的亲人。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回想当年,王拥军有机会公费出国深造,但必须交纳保证金,施杞“拥军出国,我来担保,不用交押金!”的一句话令王拥军铭记一生。师傅传承给学生的,不单是学术思想,还有一种精神。师傅常说“于仁厚处用心,于熟精处用功。对待患者博爱,对待学术踏实”,这种仁爱、博爱的医德,又何尝不是前辈们留给我们最美好、最珍贵的一剂“良药”。循着师傅的足迹,现今王拥军也已桃李天下,徒弟梁倩倩博士荣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得主,这在上海市中医界尚属首例。

毋庸置疑的是,“名中医工作室”发掘中医古籍经典并融汇新知,为中医继承发展留下了理论精华。数据显示,自工作室创建以来,已然整理医案医话超过万则,临床随诊笔记两万余篇,出版书籍230余种,千余篇,而且收集了大量的宝贵影像资料。刘嘉湘教授的“扶正法治癌”,朱培庭教授的“胆病从肝论治”,邹菊生教授的“眼深部望诊、角膜深层辨证”等,无不成为现代中医理论创新的经典之作。

如今,上海龙华医院已从当年的“元老”丰富发展为拥有31个“名中医工作室”的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而且“名中医工作室”效应已席卷全国各大中医医疗机构,成为中医传承的不二法门,其中不乏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上海市海派中医流传传承研究基地。2012年9月8日,上海龙华医院又率先创立了全国首个以专家姓名冠名的中医流派学术研究中心――“石筱山伤科学术研究中心”。

再者,上海龙华医院针对年轻人的苗圃计划、龙医团队系列人才培养方案陆续出台。新的学科人才培养理念以及中医复合型人才“六结合培养模式”再次大放异彩。“六结合培养模式”,具体包括中医与西医结合,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医古文与外语结合,医药学与生物学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业务技术与组织管理结合。

此外,上海龙华医院“注重人格培养,立身树人”。因为,中医药要发展、要走出国门,更需要优秀的中医科研人员。由此,医院要求学生加强外文文献的阅读和整理,要求在国外高水平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正是在这种严格要求的氛围下,研究所的创新团队佳绩频传。

半亩方溏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施杞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实践,总结出“1+1>2”的人才培养超越模式。“1”是指施杞教授对学生们所做的工作――“引路、铺路、养路”,即引领学科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科研思路,培育弟子们献身中医药事业的高尚情操。他坚持一手抓软件、一手抓硬件,建成了全国一流的中医骨伤科现代研究平台。2012年,施杞教授荣获“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正是在这些培养模式轨道中,上海龙华医院走出了王拥军、许玲、季光、莫文、李和根、刘胜、张惠勇、梁倩倩、杨燕萍、卞琴、崔学军、李晨光、王琛、王琳、钟逸斐、孙建立等后辈翘楚。

软硬俱佳 云帆沧海

走进国际学界,将中医药发扬光大,雄心勃勃的“龙医人”从没有停下脚步。闭门造车的中医发展模式已让传统中医吃尽了苦头,走不出国门、得不到国际认可。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国际影响就等意味着没有竞争力。作者认定医院必须培养一批不但中医功底厚实而且具备中西医结合实力的复合人才,谈国际影响才不是一句空话。

在施杞教授、王拥军教授的带领下,“前移式培养模式”率先在脊柱病研究所实行。近5年,研究所共计投入超过160万元,资助优秀医生、科研骨干、优秀博士研究生出国深造,学成之后再为医院、为研究所、为国家做贡献。截至今日,上海龙华医院先后派出17个博士研究生“好苗子”中,学成期满的12位已满载16个国际级学术奖项悉数“衣锦还乡”。

归功于“有中医内涵的留学博士”,研究所成功申请到3个国家级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这在过去是龙医人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目前,这所中国中医药界的首家脊柱病研究所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多所著名高校达成长期合作协议,携手深化中医药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医药促进脊髓修复与再生以及中医药治疗骨退变性疾病等相关领域研究。

2008年,上海龙华医院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格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同期承担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和“骨退行性病变”二大疾病系的研究。2012年,医院成为上海市“重中之重”的“中医药防治慢病(恶性肿瘤、骨退行性病变)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龙华医院再接再厉、不断奋进,今年又组织申请了“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意义有三:其一,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以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规范化研究评价为切入点,以高水平临床循证医学研究为核心,构建中医药综合防治恶性肿瘤临床科研协作网络,使临床研究水平达到国际规范化要求,并不断向社区、基层转化。其二,建立国际临床规范化研究技术平台,使之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评价的基地和转化医学中心,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其三,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和技术揭示“扶正治癌”治疗恶性肿瘤的生物学基础,为中医肿瘤学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这是上海龙华医院给自己规划出的三点新坐标,无疑对科研水平、临床水平、国际合作、人才储备、硬件配套再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在这里,任何一个决策都经历过规范的“循证分析”考证。医院相关人员负责收集数据,把全国各家同类型医院的政策数据全都汇总起来,共计分析了973例,同时制定出96个参数,十几大项用于政策研究。继而,借助医学科研循证方法,包括科技投资比例、配备专业人员、科技成本效益产出比等医院建设的各核心要素标准都具备科学的政策研究和指标依据。每一项决策都确保了雄图壮志的主观意愿与科学管理理念、手段的客观保障有机和谐。

在合理宏观决策同时,上海龙华医院更强调“精细化管理”,使办公流程更加科技化。通过计划、统筹、决策,通过信息化技术监督执行,行政科研效率大大提高,为民众服务更为便捷。

篇(8)

饮食调节的意义以及

论文内容:

饮食调节与疾病医治初探

一.饮食调节方法在医治疾病中的作用概述:

1.使急性病能够通过医治而达到使病情迅速缓解,治愈,防止转化为慢性病的效果

2.能使大多数慢性病得到有效根治,缩短病程,减少用药。使病人医治得起,减轻国家,单位,个人的负担。

3.可以防止旧病复发。如癌症病,精神病以及各种慢性炎症病复发。巩固医疗效果。

4.可以防止人体及病菌对医药品产生耐药性。提高医药品的使用价值,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疾病治愈率。

5.可以攻克顽疾。如:癌症病,糖尿病,精神病,乙肝病,心脑血管病,结核病,还有红斑狼疮等。

6.能够提高医疗水平,增强医院威信,增加医院收入,同时此方法人人可行,无需投资,而且见效显著,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好方法。

二 饮食调节方法定义及意义

1定义:饮食调节医治疾病的方法。就是要求病人在运用医药治病的过程中,以及病情好转后的一段时间内,在饮食上要有所忌宜,即忌吃一些使病情加重恶化以及使病情复发的食物,还要忌吃一些使医药品减低疗效的食物。多吃一些有利于身体康复的食物,改正偏食和饮食不当的生活习惯,达到饮食的目的。

2.意义:坚持饮食调节,以配合医药医治疾病,这是经过长期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在治病过程中,它关系到疾病医治效果的好坏,医疗费用的高低,病程的长短,病情的轻重,以及是否能够根治的大。

3.饮食调节包含着科学饮食的内涵,首先纠偏的对象是病患者.有的放矢,其效果显而易见,会引起人们注重生活饮食,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三. 饮食调节与治病的辨证关系

正常人体表现为体内酸碱平衡,这是一个生物化学环境平衡。其主要功能是保证人体细胞代谢正常。在酸性体质内。细胞的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长期偏重与酸性饮食者,往往会长成肥胖型人体,会引发血栓等疾病。而长期偏重与碱性饮食者,就会形成碱性体质,其体内细胞的分解大于合成代谢。在碱性环境中,食物中的铁元素不易被分解和吸收,因而会产生缺铁性贫血,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此以往,人体就会长得清瘦,贫血,而且神经兴奋失眠,大多数慢性病患者往往是碱性体质。继续下去,当人体内碱性度达到一个临界点,激发了人体癌基因,人体就会转化为癌症体质,发生癌症病,艾滋病。所以人体内的正常酸碱度是保证人体呈中性体质,细胞代谢正常,体态优美。结实健康的条件。

人体的阴阳平衡,是人体的物理环境,是保证人的血压。体温正常的需要,而阴阳失调,偏阳性者,表现为患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热,阳盛阴虚等体症。偏阴性者,则表现为低血压,风湿病,阴盛阳虚,中气不足,身体寒冷,神疲等

人体的营养平衡,要求食物中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糖。脂肪。钙。钠,铁……各种维生素,按一定的 比例供给,人体所需的每一种营养素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有一个大体上的比例,这样才能满足人体发育生长的需要,否则,人体就会因营养过多或者缺乏而引起相关的疾病,如:缺钙会引起佝偻病。

人体的三大平衡关系,对于人体的发育成长至关重要。是决定人体素质强弱的重要因素。而三大平衡与人的日常饮食状况关系尤为密切,所以必须注重饮食上的三大平衡。饮食上的不平衡,就会导致人体上的不平衡,人的食物中同样分为:酸性食物,如:脂肪,糖,猪肉;中性食物:大米,面粉,薯类。碱性食物:蔬菜类;有热性食物如姜,葱。狗肉,寒凉性食物:绿豆,丝瓜。芭蕉……还有含碱性较重的过敏性食物如虾,鸭……所以饮食上的不当会形成习惯性的偏食,是产生一些慢性顽症的主要根源。

饮食与治病的关系,饮食是本,医药医治是方法手段。饮食是常住性的,医药则是临时性的。注意调整饮食再配合医药医治,治病就象拔萝卜,连病根一同拔去。光讲医药而不讲饮食调节治病如同割韭菜,病会复发。这是从人体发病机制来讲的,这是其一

其二,在治病过程中,医生看病开药,医药必须要通过患者体内吸收,并产生化学反应而使病情得到控制,缓解。医药中的一系列抗生素,抗癌,大多数是酸性药物,在人体酸性环境中医药疗效高,在中性环境中疗效一般,而在人体碱性环境中疗效减低,所以忌食碱性重的食物,是保证医药的疗效的重要的一招,是防止医食相克,相反的情况出现饮食不调,医药减效,医生为了使医药发挥较大疗效,则往往加大药量成倍,几倍,这样就造成医疗费用大,病人身体承受力加大,医药能治病,但用量过大也能将人治死,医生难以掌握用药。所以饮食调节可以促使医生安全用药,病人也减少痛苦及节约医药和减轻经济负担。

其三,根据人体某器官患病,在饮食上既要有用科学饮食平衡营养,以保证整体的需要,改善人体大环境。还要有针对性的吃一些补充患病器官的营养,如肝炎病,在饮食上首先是中性食物。以保证饮食上的酸碱平衡,阴阳平衡之外还要适当地增吃一些猪肝来补充,吃肝补肝,吃肠补肠,缺什么就吃什么。以此类推,皆从猪身上取来补充人体相关器官,这就是在整体上要平衡,个别上要特殊照顾,使患者早日康复。

四. 食物的分类及安全饮食

1.酸性食物,指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糖这类食物。如:猪油,白糖,红糖,母鸡,白酒等补血补气类食物。食入量为总食量的15-25%。

2.中性食物:含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如:大米,面粉,红薯,是人类的主食,应占总食量的50-70%。

3.碱性食物:蔬菜,水果,应占总食量的20-25%。

4.含碱较重使人体具有过敏,加重炎症性疾病病情的食物有四十几种,在正常情况下宜少吃,适量适当的吃一些可以兴奋大脑神经,提高工作效率,而在患病期间则忌食。

5.温热性食物有:大枣,姜,葱,芸须,五香八角,狗肉,辣椒,淮山等。其功能可使人体发热,行气,散风寒,发散,高血压,发热病人忌食。低血压,风湿病人可适当吃。

6.寒凉性食物:绿豆,丝瓜,冬瓜,苦瓜,大蒜,韭菜,凉薯,芭蕉,西瓜,西红柿。空心菜,白菜,黄瓜等具有清火,解暑滋阴,解毒降压,利尿的作用。

高血压病人,发热者可适当地吃一些,达到降压降火的效果,低血压者。风湿病人忌食少食为宜。

7.虚损性疾病:如各种炎症,癌症,结核病,皮肤病,外伤等,病人安全饮食食物种类:大米,猪油,猪肉,盐,母鸡,豆腐,大枣。枸杞,大小白菜,南瓜,豆角,苦瓜,丝瓜,红薯,面粉。红糖,白糖,萝卜,茶叶,菠菜,莴苣,绿豆,西红柿,猪骨(猪头肉忌食)。

五. 忌食过敏翻病食物细则及注意事项

要想治病好得快,请忌食下列肉和菜(过敏食物四十几种)

1.肉类食物:牛肉、鸭、虾、江鱼、老鼠肉、鸽子肉、

生公鸡、猪婆肉、麂子肉、鹅、猪头肉。

2.蔬菜类:芥兰苞、箭杆菜、大青菜(酸菜)、黄花豆、黄花菜、凤尾菇、茼蒿、大韭菜(害菜)、魔芋(附子豆腐)毛尾笋、蚕豆、槟榔芋、海带、鹅米豆、福寿瓜、针尖菇、秋南瓜、芹菜。

3.粮食与其他食物:高粱、粟米、玉米、粽子粑、皮蛋、浓茶叶水、咖啡、红瓜子、炒花生、烟、泡打粉、茄子、芝麻。

上述食物含碱较高,在膳食中,若过多食入,就会使人体内的酸碱度值偏向碱性,降低人体内的营养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而引起不少虚损性疾病。因此,在医治一些疾病期间,需要忌食之,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还可以避免人体、病毒产生抗药性、耐药性、增强医药疗效。

4.适应范围:外伤、各种急慢性炎症、传染病、结核病、各型肝炎、糖尿病、癌症、贫血、白血病、红斑狼疮、甲亢、精神分裂症、过敏、脚气、皮肤病、风湿、心脑血管病、尿毒症、结石病、强直性脊椎炎、白癜风、腰椎病、失眠等均有效。

5.忌食期限:轻病、小病为7-20天,住院病人忌三个月至半年,各种慢性病忌1-3年,各种癌症忌3-7年。(过了忌食期限后,重大疾病患者不可掉以轻心。一旦恢复旧的饮食习惯,疾病又可再度复发。切记)

篇(9)

近年来,医疗知识及技术正快速更新,特别是对于重症医学专业来说,几乎每一两年都有颠覆性的理论出现,这对于从事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师来说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及时更新理论知识以跟进当今医学进步步伐。然而针对于广大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师普遍情况,由于各种资源的短缺,往往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医学理论知识,而通过前往医学相对发达、综合水平较高的三级甲等教学医院进修学习,是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而对于提供进修途径的三级教学医院来说,如何更好地对进修医师进行教学培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永恒主题。本科是国家临床重点学科科室,每年带教、培养来自区内各地的大批进修医师,在带教培养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就此谈一些心得体会。

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众所周知,当今医患关系非常紧张,大多数的医疗纠纷往往都是由于医患之间沟通不畅造成的[1-3]。大量事实证明,具有良好医德的医务人员,治疗效果好,漏诊、误诊少,医疗纠纷少,反之,医德不良的医务人员往往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即使技术水平较高,也常常出现责任性差错和事故,不仅给患者增加额外的痛苦,甚至造成伤残、死亡。特别是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而言,由于入住ICU的患者生命危在旦夕,家属往往处于精神极度紧张甚至崩溃的边缘,但凡一些小的医疗失误或者言语过失便会造成矛盾的放大,为此,要积极搞好医德医风建设,促使每一位从事ICU的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光荣的、重要的,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与患者安危有关,对患者承担着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如能把这种道德责任转化成信念,医务人员就会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带教老师作为进修医师接触最多的人,老师的言行对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每一位带教老师要有高尚的情操,既要关爱患者,也要关爱进修医师,以身作则[4-5]。

2 因人施教,个体化原则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域的科学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多数进修医师以来自基层医院居多,他们的医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要善于洞悉进修医师的知识水平,采用因人施教,个体化原则进行教学指导:(1)对于年龄偏大的,接受能力不强的进修医师,可以采取少排夜班,多跟班,多课时的理论授课方式,甚至在平时授课时,尽可能采用举例的方式传递知识,便于理解和掌握,平素多说些鼓励的话,可以提升他们的信心。(2)对于年纪轻,富有活力的进修医师,可以采取鼓励多动手,多提问,甚至发现问题当场提出当场解决,鼓励出现激烈讨论问题的情况,避免打击这类进修医师的积极性。(3)对于理论知识薄弱的进修医师,鼓励其在空余时间多阅读,并且适当推荐通俗易懂的医学书籍供其阅读。(4)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进修医师,可以通过多带教,增强其信心、勇气,不厌其烦的多讲解操作细节,提高其技能水平。

3 加强理论培训,培养正确严谨的临床思维

正确严谨的临床思维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的,要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必须先掌握准确的医学理论知识。对于从基层医院前来学习的进修医师来说,薄弱的医学理论基础是其最大短板,受制于基层医院的条件,很多进修医师毕业后往往缺乏足够的条件提升基础理论知识,而当今医学信息的更新却是如此之快,特别是重症医学专业的知识,相关诊疗规范、指南不断更新,如不注重对进修医师的理论培训,则会造成诊疗的不规范,降低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增加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

3.1 直接理论知识培训 可以通过举办小讲课、教学查房的方式。由于ICU涉及的专业知识十分广泛,对临床医师的要求较其他专业偏高,所以授课或查房所涉及的知识面应当广而深,既涉及到基础理论知识如病理生理、生物化学、解剖等等也应涉及到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必要时授课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教授进行理论培训[6]。

3.2 运用相关工具 借助医学书籍以及检索文献资料是学习基础理论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途径[7]。另外通过使用现代化软件如ppt、Excel、word等做病例总结性分析,往往对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3 实行启发性教学,培养整体性思维 要实行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带教老师要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全面、深入,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进修医师敢于提问,敢于思考,敢于刨根问底,回答正确者能说清病理机制,错误者能找到原因,做到知其然亦知所以然[8]。对于散在的疾病线索,带教老师要善于学会总结性归纳,启发进修医师的整体性思维,能够做到将各种散在的线索归于一个病因,尽可能用整体思维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用一个病因解释所有相关的病情变化[9]。

4 重视临床技能培养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在医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临床技能培养长期以来较临床知识而言,往往被临床医师忽略,然而临床技能水平的高低往往是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低的关键因素,特别对于重症医学科这个专业而言,更突显其重要性。ICU是一门很注重临床技能的学科,在临床工作中,往往需要紧急的插管、穿刺、先进仪器的操作等,这些情况常为突发,一线医师往往等不及上级医师前来指导抢救必须原地紧急实行抢救措施,此时,抢救医师的技能水平高低就成为决定着患者的生命是否延续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注重每一位临床医师的技能培养。

在进修医师进入临床时,要了解每位进修医师的技能操作水平情况,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不同等级的操作机会,特别是针对那些在基层医院鲜有机会的技能操作,但是如果过度放手往往因容易发生并发症而损害患者的利益,所以应“放手而不放眼”,保证医疗安全。

设立全面的临床技能教学平台,包括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科学研究等平台;要配备有完善的教学资源,如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等;加强临床技能教学与相关科室的合作关系,如可以与呼吸内科合作学习纤维支气管镜操作,与耳鼻咽喉科合作学习气管切开术,麻醉科学习气管插管术等[10]。

5 增强科研兴趣,培养科研能力

医学是一门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的学科,只有从事医疗行业的医务工作者具备有较高的科研能力,方能够时刻把握最新医学信息的进展,及时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将这些最新理论知识及早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中,不断累积经验教训,书写并发表相关医学论文,这样才能达到同行业内的先进水平。而笔者发现,前来进修的医务工作者的科研能力普遍较欠缺,他们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及对如何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毫无头绪,认为在基层医院受制于体制、医疗资源、医疗水平等相关因素的制约,根本就不适合开展临床科研工作,即便有好的思路,也往往因为各种原因难产。这就造成我国基层医院的医学理论、科研水平普遍较弱的现状难以改变的尴尬局面。而国外,如美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就比较成熟,其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与成熟的学科培养体制,能够对各层次从事医学工作者进行针对培训,达到满意的效果[11]。为了提高进修医师们的科研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5.1 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掌握现代医学进展的主要工具就是能够熟练使用医学英语,方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国际上最新医疗进展情况。医学专业英语的熟练掌握和自如运用对于个人知识面的拓展以及今后专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往往最新的医学进展来自于国外的英文文献,只有掌握较高水平的英语阅读能力,才能利用空余时间“随心所欲”的汲取医学信息。而我国的医学生普遍英语水平较低,往往是学而不能致用,特别是对于基层医院的进修医师这一群体,英语阅读能力普遍较弱[12]。为提高其英语能力,首先要做到提高其对医学英语的兴趣,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在平素教学工作中让其感受浓郁的英语氛围,如在交班、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小讲课等相关场合适时的用英语表达,让其自然地融入此氛围中,主动接受相关的英语教学,反复听到常用的英文单词语句,自然会掌握本专业的相关英文单词。其次,可以采取利用小讲课的方式,对最新的外文文献由带教老师进行逐句翻译,并适当讲解语法,培养进修医师的阅读思维,后期还可以通过指导进修医师如何检索英文文献,培养其查阅相关知识的能力[13]。

5.2 提高搜索文献的能力 通过医学文献检索可以提升医术水平,既是科学研究选题的需要,也是科研成果的主论依据,更是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需要[14]。当前传统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普遍采用大班教学、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教学安排不合理、考核方式不合理等。要提高文献能力,应适当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通过思考、讨论、查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改革课程内容: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文献分析、课题查新和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内容;优化教学效果: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如利用微博、QQ、微信等社交平台,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任课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实时指导学生学习[15]。

6 采用双向考评制度

在进修结束时除了应该对进修医师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水平进行考核之外,同时亦应该进行对进修老师带教模式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查,及时发现带教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纠正改进,这样可以促进今后的带教水平进步。

通过多年的进修医师培养,总结了上述的带教经验。通过在本科的进修学习,绝大多数进修医师圆满完成了进修任务,回到自己所在医院后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在临床实践中,提高了所在医院的重症医学专业的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又宁.医患矛盾如此尖锐的根源到底何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6):401-403.

[2]刘雅莉,景涛,田金徽,等.新西兰医疗风险防范及监管机制现状的循证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9):673-680.

[3]刘霁堂,殷猛.浅析医疗纠纷的根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42-143.

[4]王晶,庞莉,张捷,等.浅析低年资临床住院医师医患矛盾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150-152.

[5]范顺阳,张德银.临床教学中医患沟通技能培训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147-148.

[6]潘彭飞,于湘友.重症医学教学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2):195-196.

[7]苏晓英.住院医师医学文献检索培训的实践与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5):488-489.

[8]王涛,熊建琼,张雷.提高重症医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34-235.

[9]陈宏.危重症医学教学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6(5):1016-1018.

[10]盂卫东,杜娟花,陈东,等.医学临床技能教学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0):968-970.

[11]吕少妮,任淑敏,王倩飞.美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1):13-17.

[12]刘彤,陶英,李培,等.医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病案,2012,13(4):78-79.

[13]刘震雄,闻勤生,黄裕新,等.浅谈如何做好进修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J].西北医学教育,2012,18(3):632-634.

上一篇: 副高工职称论文 下一篇: 钻床实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