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3 18:49:1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一年级个人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学生的来源也呈现出多元化。学生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尽相同,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大学生教育体系应朝着长期化、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等方向发展。一年级大学生可塑性最强,因此一年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其内涵,内容,形式均应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
1、大学一年级新生同学特点
1.1 想象与现实的落差引起的失落感
在许多新生看来,大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知识殿堂,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上大学之前,他们或多或少地从电视、电影及文学作品中看到一些有关大学生活的描述,留下的往往是绚丽多彩的印象:没有升学的压力,也没有没完没了的考试和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更没有老师和家长的“唠叨”。在他们眼里,大学生活是轻松愉快、自由自在的。当新生发现现实与自己想象间的差距时,容易产生某种失落感,带来思想情绪的波动。
1.2“优越”和“自卑”的情感交织
新生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后,往日的紧张、担忧顿时消失,一种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但经过一段大学生活,紧张的学习和激烈的竞争又使其发现四周“高手如林,群英荟萃”,有的又很快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意志不坚者则可能放弃努力,随波逐流。
1.3 成才目标的抽象性引起的无所适从
刚入校的大学新生普遍思想活跃、关心社会,有立大志、成大才的愿望,有报效祖国、献身现代化建设的雄心壮志,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但是他们的成才目标一般都不明确、不具体。换句话说,就是只有成才的设想,没有成才的“蓝图”,主观上极想有所作为,客观上却不知从何做起。
1.4 不适应新环境而产生的畏难情绪
从中学到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大学新生对新的学习环境既感到新鲜、好奇,又有许多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在不同学生身上表现有所不同,有的表现强,有的表现弱。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较快地克服自身的不适应;但也有少数思想幼稚、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会长时间被种种不适应困扰,陷入忧郁和焦虑之中,无法集中精力搞好学习。
2、树立大学一年级良好学风的建议
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有一定普遍性的,而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们应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的环境。
2.1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伟大的力量来自伟大的目标。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是培养和树立良好的学习品质的根本,是推动学习的有效力量。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建设祖国、强盛祖国的重任,应该树立起“为中华之富强而学习”的目标和理想。要利用大学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有积极向上的要求这一最佳教育时机,积极地从正面引导,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教育。如,请本校优秀毕业生或对社会有贡献的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做报告,开座谈会等。尽量多地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通过参观、社会实践、调查等让大学生触摸时代的脉搏,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自觉的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人民大众的命运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增强习力。
2.2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处于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阶段,而他们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理论与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全凭自己的经验摸索着学习,急需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要及时向他们介绍本专业课程的内容及特点,介绍大学教师的授课特点,介绍大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在“如何学习”方面提供切实服务,使他们在这一阶段少走弯路,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好的学习方法有许多,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各自的学习方法也不同。但应掌握几个主要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学习就像盖房子,要从基础学起。预习是基础,听课是关键,复习是归纳和总结,作业是掌握和应用;理解运用原则。学习知识要重视理解,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要领会实质,灵活运用;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课后还要进行整理;要提高自学能力。大学生校内的自学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自学贵在坚持,并要讲求方法。
2.3 加强班风舍风建设
良好的班风和舍风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不可能完全自发地产生,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一年级班级建设的任务尤其繁重。但班风学风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巨大的作用。正如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了很大的教育力量”。应抓住新生入学后的有利教育时机,采取多种措施,使学生尽快在心理上、生活上、人际关系上、业余活动上,尤其是在学习上适应大学的环境。努力做好大学新生从中学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在学习上进行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教育,在生活上进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团结奉献的教育。积极组织第二和第三课堂活动,将学生不知如何度过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开展各类有益的活动。注重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调适。加强学习纪律,对于一年级出现的上课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要抓住苗头及时处理,逐步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总之,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年,在各方面尤其是学习方面的适应则直接影响着大学学习生活的质量,对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一年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这种适应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将适应过程减少到最短时间,走好大学的第一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2-0100-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1.024
1. 理论框架
回顾过去几十年的英语教学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教学目标从“语言能力”扩展到“交际能力”(Hymes, 1972),又扩展到“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也层出不穷。我国学者高一虹(2002)总结了三种比较流行的模式:构成三分模式、行为中心模式和知识中心模式。构成三分模式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认知层面包括目的文化知识, 以及对自身价值观念的意识;情感层面包括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灵活性、共情能力、悬置判断的能力;行为层面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在跨文化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能力。行为中心模式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实践为关注中心,侧重交际行为或外部结果,亦可称为“有效性”或“功效”。“功效”一般包括跨文化情境中的个人适应、人际互动、任务完成情况。知识中心模式也是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关注中心的,在学校情境中较受欢迎,目前在我国的外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对许多教师、学者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是指如何在目的文化情境中适宜地使用目的语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高一虹针对我国英语教学的特点,又创造性地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跨越”与“超越”两个层面。“跨越”是指目的文化知识和交际技能的获得以及立场情感、行为模式从本民族文化转移到目的文化;“超越”是指能够以开放、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交际中“生产性”地(productively)构建自我认同(self-identity)。参考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理论和本次调查的具体情况,作者在这里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大致划分为为基础层次和深层次两个层次,基础层次是对跨文化交际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掌握与运用(上文提到的认知层面、个人适应阶段和“跨越”层面);深层次则将跨文化态度、情感、知识、交际策略和交际表现等都纳入跨文化交际能力。
2. 调查背景与目的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1月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和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7月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均提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我校2007年制定的新的职业英语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积累必要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培养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目前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存在哪些问题?不同年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将聚焦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层次。
3. 调查方法
3.1 问卷的编制
问卷(出题时参考了王振亚和钟华的部分题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共10题)是有关语言行为的试题,涉及打招呼、称呼语、邀请、告别、关切、拒绝、提议、感谢、送礼、收礼等十多种日常交往中常用的言语行为。采用的是“得体”与“非得体”的判断题,例如:
(1)李明到美国朋友家里做客,当被问及“Would you like some tea?”,他回答说“Please don’t go to any trouble(请别麻烦)”。
(2)小红应邀到美国朋友Michelle家做客,临别时说:“It’s too late. I’d better be going now. You must be very tired. Good night.”
第二部分(共10题)是有关非语言行为的试题,以人体语、时间语、空间语为主,也涉及一些社会习俗、社会规范、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问题。采用的题型是是非判断题,例如:
(1)接受英国朋友的礼物时,应当当面打开礼物。
(2)当你在示意英美人士向你靠近时,手掌向下,五指向内弯曲不停地摆动。
3.2 受试的选择
本调查首先在一年级新生中随机抽取了两个自然班,再选取了二年级全校任选课的一个班级(学生来自各个院系)。共三个样本:一年级1班(29人)、一年级2班(30人)和二年级选修班(73人)。发放问卷132份,回收有效问卷122份。
4. 调查结果分析
4.1 总体得分情况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86-02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院人文系在2008级新生入学后不久,就设计了一份《新生大学三年规划调查问卷》,面向所有的新生做了一次调查。问卷涉及学生未来三年学习、生活、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努力想让每位学生对自己的大学三年做到“心中有规划,行动有计划”,在毕业之时成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人。
在2008级学生第一学年即将结束之时,又设计出一份《一年级学生学习规划自我满意度调查》问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我反省,总结自己一年来的成绩和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引发学院各级学生工作者的思考,为学生个人的发展及学院学生工作的进一步顺利开展做好理论上的指导。
本次调查面向人文系一年级学生共发放300张问卷,收回300张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为96.3%。为了提高问卷的信度,抽取了30名学生在7天后进行了反复测试,测试信度达到98.2%,信度和效度均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一年级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业认同感高,但就业知识匮乏 本次调查结果充分显示:当代大学生是相对比较理性的群体,71.6%的学生非常满意自己现在就读的专业;93.2%的学生表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比较了解或有点了解。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在某个专业领域从事学习,最终得到一份职业,是上大学和在大学里学习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热情比较高,78.9%的学生对自己有较好的定位和分析。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学生上大学最重要的理由或目的,在于大学毕业后能有较好的工作或职业,亦即期盼在大学期间能接受与工作职业有关的专门教育。但是学生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于学校,希望学校多为学生提供招聘、就业信息,希望学校多开设传授就业相关知识的讲座,希望学校多联系企业给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岗位,但是自己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较高的专业认同感与较少的就业知识之间的矛盾,使得一年级的学生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习热情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社团参与度高,但能力提升得慢 在本次调查中,对自己当前现状持“满意”态度的学生只占3.5%,有49.0%的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持“基本满意”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有47.5%的学生明确表示对自己的现状持“不满意”态度。
学生入校就对大学、对自己有很高的期待,他们想在大学里习得社交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及一定的领导能力;他们希望大学能够多传授给他们一些技能,多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可是入学近一年后,学生发现自己很多期待都落空了。虽然调查结果显示60.7%的学生在大学里获得了加入学校社团和学生会的机会,但是在被问及“你认为你在哪些方面的能力较一年前有了提高”的问题时,在学生期待提高的多种能力中,只有“独立生活能力”这一项为83.4%的学生所选择,其他方面的能力依然没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一年级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奋斗目标不明确 学生在被问及“你所学专业与你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相符吗”的问题时,49.1%的学生回答“看情况”;大学时间比较富余,为了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调查显示76.6%的学生已经做过、正在做或有打算做兼职,但是在被问到“打算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时,只有41.3%的学生选择从事与未来就业方向相似或接近的工作。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因家庭富裕并有着广泛的人脉关系而产生的优越感,他们普遍表示:只要能顺利毕业,将来不愁找不到好工作。笔者认为,这些现象在某一个层面反映出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使得很多一年级学生步入高校后奋斗目标开始变得模糊,他们因顺利进入高校而自满起来,认为从此不再需要努力学习了,失去了长远而清晰的奋斗目标。这种心态反映出很多新生并没有形成从一年级开始就为其职业进行规划的思维模式。另外,也有一些学生虽然对未来有所打算,比如进一步提升学历、出国、择业等,但认识也仅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将目标进一步细分到各个阶段。学生中的大部分人依然认为只要三年级时付出努力,积极地投递简历、参加面试,就能找到工作。当毕业迫在眉睫之际,才会切身感受到就业的压力,才会为就业付出努力。殊不知,毕业时的风采展示是大学三年积累能量的集中释放,并不是仅仅依靠大学某一阶段的努力就能实现的。
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过度依赖家庭人脉 学生在考证和选择第二专业的时候,普遍存在赶热潮、追时尚、盲目选择的现象。在本次调查中,当学生被问及“你了解你的就业方向需要哪些能力(证书)吗?”79.4%的学生选择有所了解,并在努力获得。看似比较可喜,其实并不尽然,进一步的调查显示,一年级学生存在跟风的现象,他们取得的证书大多雷同、含金量较低,很少有学生切实地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需要参加学习、考证。
不可否认,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是很多学生毕业前无法想象的。因为他们在毕业前能主动去招聘会现场的人很少,本次调查显示,一年级学生到现在只有8.5%的学生参加过招聘会。因此,当压力摆在面前的时候,有些学生会绞尽脑汁开发家里的人脉关系,于是,便产生了“关系就业”。在这里,姑且不讨论“关系就业”会如何影响公平原则的体现,我们更为关注的是这种就业理念会如何影响学生择业的心理和价值观。假如新生从一开始就十分看重家里的人脉关系,甚至对这种关系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就会使他们失去奋斗的动力,最终忽略自己内在能力的培养。学生会错误地认为“找关系是求职的敲门砖”,会跟风地与别人攀比关系的“广度”与“硬度”,而不去关注自己在竞争时到底具备了哪些求职能力,曾获得过哪些证书,掌握了哪些专业技能,积累了哪些实践经验等等。
增强学生学业规划意识
提高学生自我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一年级学生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主要源于其学业、职业规划意识的缺乏,应该引起学校各级学生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尽早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促进大学学业的高效完成 很多高校虽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但笔者认为,开设的这些课程所关注的往往是毕业生求职简历的书写、面试技巧的传授及就业信息的公布,而对新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显得相对薄弱。尽早开设系统的职业规划课程,可以让每位学生在每个学期、每个年级订立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可以在任意阶段对学生开展自查和检查工作;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促进其高效完成自己大学阶段的学习,最终获得满意的工作。
以社团为依托,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帮助学生提高多种能力 学生社团是学生的小社会,在学生还没有能力真正涉足社会时,在学生社团的平等环境中,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调查表明,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对提高交往能力有明显帮助。而且在新生入学时,学生对各类社团也充满向往,这就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团,促使大学生交往群体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倾向。学生在不同的交往群体中,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并接受教育和自我管理,形成学生既是被教育管理者,又是教育管理者的互动循环交往模式,这对他们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满腹经纶却没有实际经验的人,只能逐渐被社会淘汰,新时代的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同时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使他们能够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要与各种各样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这些人中既有活动伙伴,又有社会群众和指导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学会如何与同学分工合作,与教师、群众配合学习,如何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社会实践正是培养、检验、提升大学生这些修养、品性的重要场所。
总之,做正确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正确更为重要,更为艰巨。所以,及早帮助一年级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确立职业定位和目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很多学生都在试图寻找成功的捷径,殊不知,在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把走弯路的时间用来走更远的路,这才是通向成功该走的路。特别是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及时纠正其模糊认识,引导他们注重培养竞争意识、谋生本领及自主办事能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广东培正学院《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课题组.民办高校大一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及对策分析[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3):96-100.
[2]葛敏,陈春玲,崔梅.通识教育背景下“大一”学生现状与辅导员工作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9,(3):37-38.
[3]王虹.职业生涯教育重在早培养规划意识[J].时代教育,2009,(1):6-8.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1 科学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确保年级教育与管理的主导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教育与管理之中,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以在校对专业知识领域纵深的过程,深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科学规划年级各项工作内容,实现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的成长,内容前后衔接逐级递进,效果不断强化,使大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够接受一轮内容完整、学生接受、目标明确、具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2 不同年级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措施
2.1 大一年级特点下从爱心入手,重在全面与引导
(1)大一的特点:告别父母和家乡,来自四面八方,天南海北的学子们相聚一起,“陌生”最具代表大一年级的主要特征。
(2)大一的总体计划:大一年级最重要的是搭建同学们相互交流的平台,以课外活动为媒介,感受快乐,了解彼此,引导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3)大一的具体工作:当辅导员老师作为他们初识大学的第一位老师,应以一颗博爱之心去关怀他们,以一个正确的思想去引导他们,在校四年是否学业有成,是否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走入社会,是与一个是否有责任心的辅导员老师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大一年级的学生管理工作是要面面俱到,“大事小情”都要亲力亲为,所以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而防微杜渐。
根据年级的现实情况,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坚持思想教育和常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合理的运用军训期间,讲原则,讲团结,讲纪律,弘扬和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等工作方法为今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一新生的工作中结合大一到大四的每个阶段特点,为学生制定在校四年的个人发展规划和目标,在年级建设中加强培养集体精神,处理好人际关系,通过专业知识讲座,让他们对所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供给他们发挥才艺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文化和体育等活动,注重综合素质培养,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环境;对困难学生投入更多的关心与关注,解决在生活经济上的困难,通过爱心资助,“减,补,贷”工作落到实处,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等政策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2.2 大二年级特点下以学风切入,重在具体与细致
(1)大二的特点:经过一年多的大学生活的历练,以及对社会的触及,“熟悉”成为大二年级的主要特征。
(2)大二的总体计划:已经熟悉了大学的生活,“纠结”在各项活动是否有丰富学习的重要意义还是学业至上一切无用,总而言之,学风建设是这一年的工作重心。
(3)大二的具体工作:在大二这个年级,学生们对专业知识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探究,积累并总结些社会和学校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经验,表面看似对大学的熟悉,背后带来了盲从,生活受到挫折就可能丧失人生理想、改变人生态度,大学里的美好时光就会虚度。大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重心也应由全面性向具体性转变,这一过程更要细致入微,这一年对于学生们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同时也是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平稳过度和巩固基础的一年,关键的一年。
以学风建设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工作,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具体的要坚持抓苗头、抓倾向、抓规律、抓骨干、抓后进,把这种做法作为基本工作方法贯彻年级建设的始终,勤奋刻苦努力钻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管理,指导和服务为基本内容并存,具有学年自身特色的工作格局,制定科学成长、成功与成才的人生规划;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指导更要细致,为下一届学团干部培养合格后备人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干部明确在团委、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中的位置与作用,工作积极性在这一年也是过于高涨,学团工作会有新的起色和新的成绩。
2.3 大三年级特点下用真情教化,重在实质与指导
(1)大三的特点:对于大三学生的评价不尽一致,优劣事态均凸显出来,“定位”是体现大三年级的主要特征。
(2)大三的总体计划:把握住学生思想的本质特征,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切合实际正确的评价,指导他们对人和事要有深层次的理性认识,用真心真情与他们沟通。
(3)大三的具体工作:伴随年级的上升,应摸索这一年级学生新规律、洞察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个别学生的心理与处世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自以为是的会认为是当代青年中具有较高的思想和文化水平的群体,目空一切。因此,要掌握学生们的思想脉搏,分析学生们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正确处理专业爱好与意向选择的关系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途径与办法关键就在用真情的教导与感化他们,寻求人生价值,给予准确的定位。
大三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要着重树立正确的善恶观、公私观、生死观、恋爱观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群体的规范管理,促进情感沟通,强化团队意识,增强凝聚力,采取权威的、民主的、信服的等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避免群体冲突的发生。在这一年级也是较易出现违纪行为的,预防违纪行为必须重视思想教育,加大管理力度,对违纪处理要体现准确性和及时性,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目的;加强对团委、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学生干部的领导,给予工作上有力的支持与指导,充分利用他们的才智,在工作中大胆创新,发挥群体力量和团队精神,把上下级学生组成一个合力,使之产生一种更新更强的力量,开展学团工作新局面。
2.4 大四年级特点下发挥奉献精神,重在稳定与帮助
(1)大四的特点: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四年级,大学四年本科学习的最后一年, “价值”是在这个年级里所有学生的共同心愿和特征。
(2)大四的总体计划:大四年级的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干部应发挥奉献精神,帮助学生们制定发展方向和毕业去向的职业规划,培养教育毕业生开展情系母校的感恩活动等。
(3)大四的具体工作:这一年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现一个安全稳定的宗旨,重在收尾,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帮助学生们顺利完成学业,辅导员老师应履行奉献精神,处理大四学生毕业前的各方面困难,化解各类矛盾问题,体谅这个阶段有浮躁情绪,使学生们心存对母校和老师们的感恩之情,顺利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对于学生们共同关注的两件事是考研与就业,这时就要给予学生们充分的信心与全力的支持,鼓励学生们要适应未来竞争环境,提练好考研与就业的能力。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是竞争型社会形成的竞争型就业,大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就不能闭门读书,在大四年级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抓好抓实,避免形式主义,从中真正受益,找到自身价值,是深入了解社会的起步阶段,也是走向社会非常重要的一步;同时在“毕业季”里营造大学生感恩氛围,对毕业生们的人文关怀,举办爱心留母校系列活动,这是充分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的一条重要渠道;要利用各种形式与渠道广泛网罗,提供就业信息。在就业方面要讲原则和方法,发挥自身有利优势与特长准确定位,把握机遇等方法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培养学生自荐能力,求职面试的方法和技巧等,让学生参加就业指导课,学会成功“推销”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3 不容忽视的工作,助力年级教育与管理
3.1 积极倡导舆论、树立良好年级风气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2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项目“江苏大学学生网上评教有效性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2C129);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年立项项目省级重点项目“高校‘80后’与‘90后’大学生课堂教学评教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310299041Z)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068-1
一、课题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引入学生网上评教制度。随着近年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已有超过90%的高校采用这一评教制度,这一制度也日益完善。然而随着网上评教缺陷的显露,其现实有效性也令人堪忧。为了分析高校大学生网上评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可行性建议,最终实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我们就行了实证调研分析,以江苏大学的部分学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课题组采用随机方式抽取了江苏大学的1200名大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研结果反馈
课题组经过调研发现,受访对象中约60%的学生表示网上评教时会给大部分老师好的评价,对于教学评价的实际作用并不是很清楚,更多的是认为只要完成学院布置的任务即可,认为教师反正已经完成教学工作了,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35%的学生表示会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如实评价,认为应该通过提意见等方式希望教师能够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或者是教学风格;另外,还有5%的学生表示会随意评价,应付了事。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评教的不同观点的真实原因,我们抽取一些参加问卷调查的新生进行了回访,总结第一种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可概括为自己在高中时代就一直听从老师的引导,有60%的人并不觉得老师会有不足,而是习惯性的对教师进行好评;第二种是老师辛苦授课不容易,老师即便有时候批评我们但这也是为我们好,持这种观点的学生约占20%;第三种是确实觉得大多数老师授课都很满意,这类学生约占15%左右,最后一种是对评教系统不了解怕得罪老师,这部分学生约占5%;而第二组如实评价的原因则表现得相对单一,几乎做出该选择的90%的学生都表示如实评价能达到帮助于教师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更好地促进教师发展的效果,最后5%的学生认为自己只要像高中一样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就行,网上评教与自己关系不大。
三、学生评教的深层次因素分析
针对调查出现的问题,我们结合相关资料从伦理、心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该结果反映出影响一年级学生评教的深层次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部分学生延续高中思维。一年级学生刚刚迈入大学的校门,其思维特点基本和高中时代相差不大,“凡事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凡是老师布置的都该完成”成了很多成绩优秀学生的心理写照。其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老师辛苦备课不容易,不管教得如何不能让其太难堪”。其三,自身素质的缺乏。随着近几年全国高校的扩招,高校生源质量相对之前开始有所下降,一些学生在学习能力、洞察力等发面都有所欠缺。其四,对教师人格的怀疑。少部分学生还存在怕得罪老师而不给老师低分的现象。
四、高校一年级学生评教制度的完善思路
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评教能力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评教积极性、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塑造学生主体人格等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课题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一,加强评教工作的教育宣传力度。学校可以利用动员会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向其阐明评教的意义,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及正确的评教观;组织学生学习评价标准,提高其评教能力,保障他们顺利完成评教。其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应当注意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一个认真负责、正直严谨的人才能更好地摈弃个人偏见,实事求是地对老师做出公正的评价。其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当学生对老师产生不信任,害怕老师因为自己不好的评价而对自己产生偏见时,一定程度上老师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感召力”,不但传授给学生们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当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其四,高校可以建立平台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老师和学生不仅仅在课上接触,在生活中也能互相交流,只有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才能帮助学生准确地进行教学评价,提高评价的质量。总之,高校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还不能很好地转变,提高高校一年级学生的评价能力还需要高校师生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胡媛.高校“学生评教”中的主体角色定位研究――对湖北省三所高校的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2]付丽云.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02):48-51.
一、课题调研结果综述
高校学生网上评价涉及各个年级的学生。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高校学生的评教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课题组以江苏大学为例,从不同学院抽取1200名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选取对象时,注意选择区分,每个学院选取50名学生,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同学大约各占1/3。总结这一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数据相对一年级学生有了一些变化,如实评价与随意评价的人数相对一年级都有所增长。调研结果显示,网上评教时会给大部分老师好的评价的学生只占了20%,而选择如实评价却占了69.8%,选择随意评价的占了10.2%。给大部分老师好评的学生出发点与一年级学生相差无异,大都是因为“人情”、“面子”等因素;而选择如实评价的学生也大都出于对评教负责的角度考虑,他们认为根据实际情况评教更理性,也更公平,能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同时更好地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高校二年级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一)心理因素对二年级学生网上评教的影响
二年级学生相对一年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比较成熟一些,思维发展都有一定的进步,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评判能力,他们相对一年级学生更能客观地对事物做出评价,这些都为高校实施学生网上评教制度提供了稳定的心理学基础。在大学里经历了一年时间的沉淀,从学弟学妹成为学长学姐,他们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他们需要发表在教学上对自己有切身利益的意见。二年级学生基本完成了中学生到大学生的心理过渡,开始从习惯被管向逐步独立再向参与管理的角色转变,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管理意识增强的过程[1]。二年级学生相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受他人影响较小,他们更加希望通过自己对教师的评价来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深信自己有能力如实、合理地进行评教。
(二)实践经验的积累对二年级学生网上评教的影响
经过大学一年级两个学期评教的经历,二年级学生大都知道评教的流程和细则,他们参与评教也因此更加顺利,相对一年级,二年级学生中出现代评、漏评等现象的人数大大减少,这也为评教数据的准确性和评教工作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课题组在调研中也发现,二年级的部分同学之所以进行随意评价,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在一年级时曾对相关任课老师提出过积极的建议,有的甚至是一个班级大部分同学集中对某个老师做出大体一致的评价,这样的结果本该引起学校的注意,但学生们没有看到老师的任何变化,于是从内心对评价陈生了抵制情绪,认为网上评价只是流于形式,对网上评教丧失了信心。
(三)评教体系的漏洞对二年级学生网上评教的影响
课题组调研还发现,在评教过程中除了上述“形式主义论者”,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对评教体系的不满,比如,部分同学觉得评教语言繁琐,浪费时间。有同学表示自己本来想好好评价,但因为“选项字数太多”,“一个学期十几门课,任课老师也太多”、“评价起来没完没了”等原因而随便评价。由于学校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网上评教,并且将此与网上选课挂钩,学生未完成网上评教将不可以进行网上选课等,这些硬性规定使得部分学生把网上评教当作一项“任务”或“负担”,而不是“权利”。他们为了能尽快查询成绩或者进行下一轮选课而草率地进行评价,甚至有的不看评价指标就直接迅速选择答案[2]。
三、高校提高网上评教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简化评教程序,增强评教的实效性
网上评价作为教学管理的环节,要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付出和学生的评教活动。评教体系的设置要尽可能简洁明了、更加人性化。在评教实践中虽然各高校所采用的评教方式不同,但多数评教所设的内容大体一致,主要涉及教风师德、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方面的指标,最后经过加权算出教师的得分[3]。这样的评教过程容易促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评教时可以原来繁琐的专业描述性语言直接简化为日常生活式语言。此外,还应加大学生自主意见栏的作用,让学生能说想说的话,提想提的建议,为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平台。
(二)落实信息反馈机制,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评教的意义
对于学生看不到评教效果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健全信息反馈制度。就教师而言,学校除了向其个人下发评教结果外,还可以设立奖励公示制度,对学生普遍评价高的教师进行公示奖励,鞭策落后者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就学生而言,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进行抽样回复,可以采用短信、邮件等形式,让同学们知道自己的评教是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三)建立自愿评价机制,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参评积极性
强制学生必须进行评教否则不得参加下一轮选课的做法不仅不会让学生对评教产生认同感,还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敷衍、厌恶评教。高校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已经让他们具备了足够的独立思维能力,他们有能力对教师教学做出评价、自然更有权利选择自己是否参加评价,高校应当赋予学生这方面的权利。只有实现学生自愿评价,才能促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自由反映对教师授课的具体意见和看法,提出的建议也会有现实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波.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系统有效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
[2]吴莉.高校学生网上评教利弊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4)
[3]如何解决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评价和改进数学建模[EB/OL].http:///question/4e22d53a869f0107,2009-08-24/2013-08-28
作者简介:
专业教育是通过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增进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与评价,它包括专业的培养目标、理论体系、实践环节、发展前景以及就业去向等内容。[1]专业教育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努力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具有引领与导航作用。因此,有必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创新学生专业教育体系。本文结合近年来测绘类专业新生专业教育实践活动,介绍总结了新生专业教育过程中的创新做法。
一、抓好新生专业教育的几个关键点
大学生的专业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它是专业学习的支撑与动力,而对一年级新生开展的专业教育活动则是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教育环节之一。开展好新生专业教育活动应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注意教育活动的时效性
新生入学后,从熟悉的高中生活到相对陌生的大学校园,因环境的变化,也导致学生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问题,其中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尤为突出。因此应合理统筹规划新生专业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注重教育的时效性,绝大部分工作都应该在大一上学期开展,像告知学生学习过程、学习任务、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等则应在学生开始课程学习之前进行,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
2、注重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新生专业教育应注重教育内容实用性,应涵盖学校教学环境、专业培养目标、学习方法等,内容应具体可见,而不是空泛的说教,尤其是充分利用已毕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及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面临的困难和取得的成果等例证,让事实说话,用生动活泼的事例和故事打动学生,使得教育更加实用,具有针对性,更具说服力。
3、强化教育过程的实践性
专业教育还应注重实践性,让学生有机会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亲身参与,动手实践。亲身参与的专业教育形式会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也会更加充分和丰富。
二、大一新生专业教育活动形式的创新实践
大一新生专业教育涵盖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活动,从新生入学一直持续到一年级期末,笔者结合近几年学院在测绘类专业学生当中开展的专业教育实践,就如何创新活动形式,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1、充分利用校内外行业平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开拓学生视野
组织新生参观校园建筑、学院实验室是专业教育当中的常规做法,除此之外,学院更是把专业教育拓展到了校外: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博物馆这个专业科技平台,组织新生参观了解专业发展历程。通过博物馆声、光、电等专业的教学化、实体化、可触摸、可操作的展示手段,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更加直观形象;二是参观相关生产单位及数字产品生产中心,了解专业人员工作状态以及生产的工艺流程,使学生对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有初步的印象,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知。
2、组织高精尖专业仪器展示,提升学生专业兴趣
测绘专业对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离不开仪器设备的支撑。近几年专业仪器的发展越来越精密、尖端,从普通水准仪、经纬仪到测量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激光跟踪仪、探地雷达、遥测直升飞机等,科技含量非常高。仪器展示期间,学院配备专业教师讲解,学生参观的同时还可以动手操作,这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更加具体。高精尖的专业仪器设备展示、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
3、开展“名师导航”及“博士论坛”活动,进一步强化专业教育与引导
学院院长为北京市教名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专业领域颇有影响,学院安排其为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学院邀请国家测绘局副局长为学生做报告,讲解测绘学科发展最新前景;学院还安排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新生开系列论坛。通过名师、专家的人格魅力和教育引导,影响、感染大一新生,使他们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为大学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4、“职业生涯教育”与“校友访谈”相结合,帮助学生明确个人目标,制订个人发展规划
学院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在大一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系列活动,包括全球职业规划师讲座、优秀校友“点拨”、学长经验交流会等。同时利用寒暑假,组织“直击职场”、“校友访谈”等活动,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经验指导的同时,也走出校园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就业状况及职业发展情况,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这两项活动进一步强化了专业教育,巩固了专业认知。
三、新生专业教育活动的效果评价
新生专业教育活动创新开展以来,受到了大一学生的欢迎与肯定,解决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曾经听说大学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是适应社会的过度阶段。可是我觉得我们不要去适应社会而做一个大学生,大学四年就做一名纯纯粹粹的学生最好!读好书,然后充分利用起剩余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刻意去锻炼哪一方面的能力,其实为做好每一件事我们都会不自觉的调动各方面的能力!那么如果能做好每一件事,我们各方面的能力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大学一年级这一年,我没有太多接触大学社会化的一面,不过也略有所感,学校中的社团中设有社团职位,学院里有学生干部职位,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为争取职位而想尽各种办法,但我觉得职位代表不了什么,做一个普通人照样能为集体尽一份力。大学里的学生领导就是起一个领导的作用,仅此而已,不代表权威。我作为中南大学健美操协会会长,也只是发挥了一个领导组织的作用,大部分关乎协会利益的事情我都会和所有的会员商量,然后我们一起做出决定。在这个社团里我感受到了家那种温暖的氛围,这更让我坚定了要做一个单纯真诚的大学生。
如果非要把大学比成社会,那么我希望大学能是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我们在课堂上也讲到了“和”,“和”贯穿了人类历史的整个发展过程,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追求一个大平衡。就像中西方文化一样,也存在“和”,“和”不是妥协,是。所以我们要尽情的发挥自己的个性,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此外,与自然之和,与他人之和固然重要,不过在我看来与自身之和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想用最质朴的语言来阐述最真实的我的感触。做自己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我们中的大部分其实还是不怎么了解自己的,所以成长的过程其实是探索自己的过程。
在我的书桌上仍然贴着这样一个便利贴“靠谁都不行,只能靠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009.11.06”再普通不过的三句话了,不过却是我的心声。显然这是上学期写的,但即使是在一年级即将结束的这段时间里,我对这句话仍深信不疑。最直接的一个例子就是:进入大学之后,我的舞蹈潜力被挖掘了出来,参加了多次演出。不过演出之前的训练,大都因为时间仓促所以动作量很大,如果私下里不练,第二天的动作就会完全跟不上,这不能责怪别人没有一遍又一遍的教你,只能怪自己没有付出辛苦。同样的道理可拓展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说靠自己才是硬道理。
靠自己,但也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大环境里,所以要想达到内心的那个大平衡点,就要温和对人对事。我们不再是那个母亲不给买花裙子就大哭大叫或者在地上打滚的傻孩子,也不再是那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无忧无虑的幸福孩子,我们是成年人了。成年人应该是肩负责任,有理智有理想的一群人。当我们踏入这个行列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任性不要依赖,要温和对人对事。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觉得是世界末日,谁没有谁也照样得活;不要随意发脾气,因为谁都不欠我们的;不要消极抵抗,只有以积极应对的态度面对生活,生活才会回报我们。
作为学生的我们,依旧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夯实专业知识,认真对待每一位老师留的作业,尽量充实自己。时而会看到朋友说大学很空虚很颓废之类的字眼,但是其实可以不这样的。只要我们不停止学习,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健康教育,各种技能。有时候会觉得学习的过程很寂寞,但是人就是孤独的,缓解它带来的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平静的接受它。现在的痛苦在以后看起来也许根本就不算什么,所以不要放大痛苦,就像一滴胆汁放在一大桶水里就会变淡很多。
有的人在大学一年级怀念高中的日子,大四的时候怀念大学一年级的时光,工作之后怀念整个大学……就这样一直生活在遗憾中,所以我们应该活在当下,不在怀念过去或憧憬未来中浪费掉现在的生活!憧憬未来是浪费时间,不过规划未来是大学生必做的事情。我们要为自己想达到的目标脚踏实地的努力,任何情况下都不乱掉步伐,做到外不惊,内不躁。然而,现在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没有做好,我找不到头绪,不是没有可做的而是可以做的太多,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所以这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我们要想做自己先要了解自己。所以我会定期的写一写东西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和感触,这样当我回顾过往的日子时我就会发现原来我还有那一面的自己。如果可以这样作比的话,那么变老是人生的必修课,而变成熟是人生的选修课。我选择了这门选修课,所以我要好好提升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完善自己。
今年的军训工作,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通力协助下,坚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同学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在部队教官的悉心指导下,学到了基本的军事知识,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军事技能,加强了纪律性,具有了一定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国防观念,通过汇操和内务整理,各科目成绩均达到了较好的水平,给学校领导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军训期间主要工作如下:
1、严格训练 保证质量
严格训练管理,是提高军训学生军事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军训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保证。训练场上是严格的,我们要求学生要以一个军人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为了保证军训质量,我们首先严格要求教官,这次军训的教官是把部队中能力强,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过硬的人员抽调到这次军训中来做教官;其次我们要求教官严格要求自己,从教官的自身形象,教学等每个环节,从严要求,严格把关;第三我们严格要求学生。由于军训强度大,任务重,很多学生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从未如此的受苦受累,为了达到预期的军训效果,我们制订了详细的军训期间作息时间表,并且严格执行,这样保证了军训期间学生的休息,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做好下面的训练。这样训练质量就有了保证。
2、抓好内务 人人动手
整理内务是军训期间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学院军训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内务整理规定。我们的内务整理在全校的八次评比中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尤其是4班的学生,把自己的宿舍整理得井然有序,被子叠得棱角分明,玻璃擦得纤尘不染,物品摆放整齐划一,实属不易。每一个人真的动了起来,宿舍的内务整理有每一个人辛勤的汗水。在整理内务的过程中,为了使地板干净,有的学生钻到床下面去擦,有的甚至把床板掀开把地板床板擦了个干净。
3、严格管理 服务学生
军训期间的管理是非常的严格,因此一切工作的开展显得得心应手。管理的过程中一是注重抓纪律的落实和作风培养。严格对军训学生实行军事化的管理,通过抓队列、抓作风,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了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从而达到训管结合,培养作风的目的;二是建立了军训新生考勤表。每天出操前进行点名,登记出勤情况,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增强了同学们的时间观念;三是严格训练场的管理。从军训的第一天开始,不管是在训练中还是在休息期间,都严格要求,做到准时出操、准时训练、准时休息、准时收操;四是规范内务秩序。不管是平时还是全校进行内务检查评比,对内务整理的要求都是非常的严格,使同学们的内务正规有序。管理是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健全的管理机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学校学院的工作真正为学生服务。
通过这次军训,学生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心理承受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精神风貌也焕然一新,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在军训过程中也凸现出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首先,一部分学生的吃苦精神不够,存在一定的偷懒现象。这些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他们一直在父母的庇护之下,生活上娇生惯养,进入到大学他们是第一次一个人生活,第一次自立,从未如此的劳累,因此出现了怕苦怕累的现象。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现状
从我国高校目前的情况上来看,对于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的主要形式就是大学生就业中心的指导,而其中包含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招聘信息,以及对就业政策、求职方向的指导。但是,这些指导从作用和目的上来看,只是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设立的,对于毕业前的学生并没有任何帮助。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大学生所要面对的市场竞争了。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进行改革,要从全面性的角度出发,构建一套全新的高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满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要求。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是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是行政管理工作,而是要为大学生解决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困惑。而职业的选择,关系到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入学后,就对其灌输职业认知理念,为其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对自己未来将要从事的专业有所认识,也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良好的规划,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目前,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问题时都迷茫、对自己能否从事所学的专业而感到困惑。这就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导致的。因此,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应该是覆盖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的全部,而不是只针对毕业生而设定的。其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大学生群体以及大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而做出调整与改变。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教育流程
1.大学一年级
在大学一年级的指导教育中,主要是指导学生初步完成职业生涯教育规划。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以应对高考为目的,缺乏对职业生涯的认识。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许多学生都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对该专业的所学内容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缺乏了解。所以,对于大一新生的教育要以启发为主,使新生们知道自己所学专业的目的,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使其拥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因此,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以专业课程介绍、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以及自我评价的方法为主。
2.大学二年级
大学二年级的指导主要应该以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为主。对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大?W生活已经不再陌生,通过大学一年级的指导以及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掌握了部分专业相关的知识。因此,应该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所学专业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身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并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市场竞争力做初步的了解,逐渐完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涉及内容有:课堂教学活动、专业技能的培训、实习前的准备、实习后的评估。
3.大学三年级
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与积累,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已经逐渐的步入了成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往往会为在继续深造与就业工作之间来回徘徊。因此,这个阶段指导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一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个阶段的课程内容主要有:大学生的自我能力探索、大学生的环境探索、明确职业生化规划的目标并实行、大学生创业指导讲座等。
4.大学四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