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思寄语汇总十篇

时间:2022-01-29 20:03: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哀思寄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哀思寄语

篇(1)

一场夏雨总算如而至,它赶走了酷热,解救了树木、庄稼,真是一场好雨!起初,雨像是被人撒了一把米,哗啦哗啦地下着,地上溅起一层层水花。接着大雨倾泻下来,给各家屋檐挂上一面面珠帘,别有一番韵味。刚才的炎热,突然消失了。小孩了们调皮地踩着水花,任雨花浑洒,毫不介意。可夏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一会儿,便溜得没影了。太阳心急火燎地探出头来。夏雨真是一位姑娘,一会儿潸然泪下,一会又破涕为笑。

篇(2)

1,祭拜亡灵泪两行,苍天有情雨也茫。敬叩祖先洒浊酒,清风拂面情亦绵。烟云花绽满山岗,犹如仙境故人享。子孙不忘根之源,年年焚香烧纸钱。愿清明文化永传扬!

2,草萋萋,雨绵绵,清明含泪祭奠;行缓缓,路漫漫,凝眸缭绕清烟;忆深深,思拳拳,难忘故人容颜;情切切,语千千,诉说此生挂牵。故人安息,生者康安。

3、清明的微风,携带无限的哀思吹过你长眠的山谷;清明的细雨,饱含深情的缅怀润泽你脚下的土壤;清明的鲜花,承载无声的祭奠,祈愿你在天国安心长眠!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虽然我们有同样的面孔,但爱斯基摩人对我并不欢迎,他们不喜欢外面的人进来抢占他们的工作,污染他们的环境,打扰他们生活,诋毁他们的文化。就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考古学家,专门研究爱斯基摩人的历史和文化。他告诉我说,亚洲黄种人的祖先,在人类开拓地球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不仅首先开发了亚洲,发现了大洋洲、发现了北美洲和南美洲,而且首先进入了北极圈。所以,现在北极的土著居民,从欧洲北极的拉普人,到亚洲北极的原始居民,到北美洲北极的爱斯基摩人,都是黄种人的后裔。

其中,最具特色是爱斯基摩人。大约是在6000年前,地球上最后一个冰川期结束之后,来自中亚地区的游猎民族,追逐着丰美的水草和大量的动物,一直往北,越过了白令海峡,来到了阿拉斯加。那时候,阿拉斯加南部以及往南的广大地区,已经有印第安人居住。这些人只好沿着北冰洋边缘分布开来,往东一直扩展到了格陵兰。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中,他们很少与外界接触,独自战天斗地,在极端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把人类抵御严寒、荒凉、饥饿和孤独的极限,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和文化。

“爱斯基摩”名字的由来

至于“爱斯基摩”一词,他讲了一个故事:大约18世纪甚至更早,西方人的探险家开始向北极进军。他们首先到达的是印第安人聚居区。他们向当地的印第安人打听,往北还有没有人了。印第安人则回答说,北方还有“Eskimos”,即“吃生肉的人”。于是,这些探险家们便把在北极遇到的人,不分青红皂白,统统称之为“Eskimos(爱斯基摩)”。

那些生活在北极的土著居民,并不知道那些外来的人为什么称自己为“Eskimos”。后来,他们终于弄明白了,“Eskimos”原来是“吃生肉的人”之意,大为恼火,提出了抗议,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侮辱。但是,“Eskimos”一词,早已深入人心,出现在世界各国、各种语言的新闻报道和资料文献里,他们也就只好自认倒霉,听之任之。

趣谈:俺是即墨人

关于“爱斯基摩”一词,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爱斯基摩人是山东人的后裔。山东人自古就有闯关东的传统。山东有个即墨县。很早很早以前,有一群即墨人去闯关东。因为白令海峡冬天是一片冰雪,与陆地没有什么区别。这些人一直往北,走啊走啊,不知不觉地越过了白令海峡,进入了阿拉斯加,在那里定居下来。后来,西方探险家进入了阿拉斯加,遇到了他们,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回答说:“俺是即墨人”。探险家一听,点了点头说:“哦,爱斯基摩人。”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

因纽特的说法不全面

我第一次北极考察归来,有记者来采访,说起爱斯基摩人。我告诉他们说,“爱斯基摩”一词具有贬义。爱斯基摩人不喜欢这名字,称自己为“因纽特”。报道出去以后,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因为我们一向尊重少数民族,便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以后不要再称爱斯基摩人,而称之为“因纽特人”。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爱斯基摩人都自称为“因纽特(Inuit)”,只有生活在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才称为“因纽特”人。生活在阿拉斯加北部的爱斯基摩人,喜欢称自己为“因纽皮特(Inupiat)”,生活在阿拉斯加中西部和俄罗斯的爱斯基摩人,喜欢称自己为“尤皮克(Yupik)”。但是,他们都承认,自己是爱斯基摩人。

有些名字,虽然最初是由某种事物得来的,但是久而久之,也便成了专用名词,与原来的含义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例如,没有人会把“Cooper”想成是桶匠,把“Smith”想成是铁匠,把“China”想成是瓷器,把“Turkey“想成是火鸡。同样的,“爱斯基摩”也已经成了专有名词,没有人会把它与吃生肉联系在一起。况且,连爱斯基摩人都已经面对现实,我们也就大可不必自作多情,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用“因纽特”一词取而代之,不仅有强加于人之虞,而且也不符合事实。

爱斯基摩人的生存方式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爱斯基摩人之所以能在这块寒冷的土地上生存下来,并不是因为有石油、天然气等现代能源,因为在古代,这些是人们没有办法利用的。在利用这些能源之前,他们依靠的两大支柱,一是海里的鲸、海象、海豹等;二是陆地上的驯鹿。

爱斯基摩人十分幸运,他们的沿海是弓头鲸洄游的必经之地,不必到处奔波就可以捕到足够的食物;他们的陆地有几百万头驯鹿来回迁移,为他们进一步提供了物质生活所必需。

爱斯基摩人的祖先最初的“温饱”方式是在海边捕杀海洋哺乳动物,同样他们也捕杀驯鹿。直到1600年前,鲸鱼提供的食物也只占时人类食物的很小部分。但是,鲸的诱惑远远比其他动物来得大。一旦捕到一头鲸,不仅可以供大家饱餐一顿,甚至还可以有大量的剩余鲸肉存放到冰窖里。因此,随着捕鲸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有目的地捕鲸,捕鲸的成功率也大大地提高了。于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偶尔捕鲸变为了有计划地捕鲸,从部分依靠到主要依靠捕鲸而生存。

驯鹿不仅可以为爱斯基摩人提供他们最爱吃的食物,它们的皮毛和骨头还可以为爱斯基摩人提供大部分生活用品。例如:衣服、帐篷、家庭用具和运输工具等。考古证据显示,以前爱斯基摩人的物品,例如:钩子、叉子、锥子、针,甚至手工艺品和面具等,都是用驯鹿骨头或驯鹿皮制成的。如果没有驯鹿,即使海里的鲸再多,恐怕他们也很难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要生活在北极,要世代相传地生活下去,就必须有许多生存技巧。在一个家庭中,女人必须学会用皮子和动物身上的东西来做衣服,而且是要做全家人所需要的所有衣服。听老人们说,那时候的女人一般从6岁就开始学起,直到35岁左右才能掌握所有的技能,足见要学会整套技能是多么的困难和复杂。而家庭中的男人,则要勇挑起狩猎的工作。不仅需要学会和实践如何狩猎,还必须学会社会技能,懂得如何与别人配合去猎取像驯鹿、海象这样成群的动物。另外,这种群体工作的技能在制造木架皮舟时也尤为重要。男人制造木架,女人缝制皮面,大家只有齐心合力,才能把船造好。而木架皮舟在爱斯基摩历史上,甚至直到今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狩猎工具。

他们为什么吃生肉

“平心而论,”那位考古学家说,“‘Eskimos’虽然有点贬义,说的却是事实,爱斯基摩人正是靠吃生肉才得以生存下来的。”

因为,北极这里没有水果和蔬菜,爱斯基摩人只有通过吃生肉来获取动物身上的维生素C,如果把肉煮熟了,维生素C就分解了。人体没有维生素C,就会得坏血病。当时的爱斯基摩人,虽然不知道这个科学道理,但是北极没有树木,草也很少,燃料奇缺,打到猎物时已经饥肠辘辘,严酷的生存环境,迫使他们只能吃生肉。这就叫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捕鲸文化――爱斯基摩人的灵魂

爱斯基摩人的文化,虽然从来没有像印加文化或玛雅文化那样灿烂,但却也一枝独秀。因为这是人类文化宝库中唯一与鲸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文化,因而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化。

如果你到爱斯基摩人中去走一走、看一看,你就会发现,他们的生活、起居,他们的歌曲、舞蹈,他们的地名、传说,他们的艺术、音乐,甚至连同他们的思想与哲学,都与捕鲸有着密切的关系。

捕鲸活动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捕猎海洋中如此巨大的哺乳动物,不论在冰上还是水中,都是一件非常艰苦而又充满危险的事情,需要耐心、毅力和高超的技术。变幻莫测的天气时刻威胁着猎人和船只,狂风巨浪随时可把小船掀翻,浮冰能够像捏火柴盒一样把皮划艇挤碎。除此之外,猎物庞大的身躯本身对猎人就是威胁。即使是鲸中最温驯的弓头鲸,它巨大的尾巴一摆,就能轻而易举地将小船掀翻。经常出没于太平洋、阿留申群岛和亚洲沿海的座头鲸和灰鲸就更危险了。因此大部分爱斯基摩人捕鲸都是集体作战,组成捕鲸队。

爱斯基摩人将捕鲸看成是一项非常神圣的事情。他们认为,捕鲸不是为了显示男子汉的英雄气概,而是去接受造物主的赐予。因此,鲸并不是猎物,而是自己送上门的礼物,只有那些品行端正、心地善良、胸怀宽广、愿意为大家谋福利的人才能获得这贵重的礼物。因此,捕鲸者首先要有正确的观点,那就是你捕到的鲸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代表大家去接受大自然的礼物,必须和大家分享。心怀鬼胎或是斤斤计较的人,是不可能捕到鲸的。

由此可见,捕鲸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塑造着民族的性格,联结着过去的历史,贯穿着现在的生活。捕鲸把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爱和合作。所以说,捕鲸是爱斯基摩文化的中心,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紧张刺激的海上搏斗

对于爱斯基摩人来说,成为捕鲸队队长,或者成为射手或舵手,是他们一生的追求和梦想。很多人从几岁就开始上冰实习。想要去捕鲸,并不是一开始就能上船,而是要先在冰上修路,学习观察洋流和冰情,帮助分鲸以便了解鲸的身体结构,这些训练完成以后,才可以上船去学习划船。当标将标枪准确地扔向鲸时,受伤的鲸会挣扎、狂奔,此刻舵手就必须立刻将船划开,避免被鲸打翻,并要仅仅跟随着受伤的鲸,直到它精疲力竭而死去,浮出水面,因此,只有机智勇敢,反应敏捷、熟悉猎物在受惊、受伤以及正常情况下的活动情况和游动速度的人可能会成为舵手。等到老的标退下来之后,有很强健的体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标,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将一个20多磅的标枪以很快的速度扔出去。经历多年的磨炼之后,标才能经过申请,组建自己的队伍,成为一名捕鲸队队长。

爱斯基摩人的启示

爱斯基摩人之所以能在北极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下来,除了吃生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发明了捕鲸技术。爱斯基摩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学会捕鲸的民族。实际上,捕鲸不仅为他们提供了食物,而且也构成了爱斯基摩文化的核心。

但是,爱斯基摩人生存至今,既不是依靠吃生肉的偶然侥幸,也不是因为他们敢于降服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的勇敢与聪明,而是在于他们的理念。也许,爱斯基摩人是世界上最懂得如何珍惜土地、最重视如何保护环境的民族,他们带给人类如下的启示:

1 封闭导致落后,开放才能进步。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极严酷的环境里,有几千年与外界很少接触,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非常原始。只有与西方人接触之后,才有了飞快地进步。

2 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爱斯基摩人原来没有金属,没有机器,使用木棒和北极熊以及鲸较量,胜算几乎为零。后来有了枪,有了机器,生产力大大地提高了,社会得到了快速地进步。

3 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好自己的生存环境。在享受文明成果的同时,必须发扬自己淳朴的观念和优良的传统。

小屁股上的证据

查理是自治区野生生物管理部主任。在他还是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并且是一见如故。我们经常讨论爱斯基摩人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和面临的问题。有一天,他神秘兮兮地把我拉到他儿子的家里,笑嘻嘻地指着婴儿说:“这是我的孙子,我把我的名字给了他,也叫查理。”

我有点失望,原以为他要给我看什么好东西,原来只是一个孩子。但我还是故作惊讶地说:“哈!你都有孙子啦!祝贺!祝贺!”然后,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婴儿圆圆的脑袋,开玩笑地说:“您好!查理!很高兴认识你!”小查理却连眼睛也不睁,只顾用力地吮吸着乳汁。

“我们两个老是辩论,爱斯基摩人是不是从亚洲迁移过来的,现在我给你看一个证据。”说着,他把婴儿抱过来,轻轻地放在小床上,露出了小屁股,“你来看!”他指着屁股上地图似的蓝色斑点,笑着说,“这是黄种人所特有的!白种人没有这东西。”

“这就是说,”我望着他,笑着说,“你也同意爱斯基摩人是从亚洲迁移过来的这种观点啦!”因为以前他总是狡辩说,他们爱斯基摩人不是从亚洲迁移过来的,而是在北极土生土长的。

“那当然!”查理嘿嘿地笑了,“以前那只是跟你开玩笑!”

被遗忘的世界

查理还向我提出了“第四世界”的说法。第四世界指的,不是国家,而是民族。包括澳大利亚土人,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太平洋诸岛上波利尼西亚人,新西兰的毛利人,欧洲北极的拉普人和西伯利亚的土著居民,当然还有爱斯基摩人。

所谓的“第四世界”,有着如下共同的特点:

第一,他们都有相对漫长的历史,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在人类对地球的原始开拓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他们都是殖民扩张的受害者,被驱赶、被屠杀,现在都生活在相对边远的地区,成了人类社会中非主流的群体,过着相对贫穷的生活;

第三,他们都是从亚洲迁移出去的,和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由此可见,我们与第四世界是血脉相通的。在过去的不到十万年里,我们的祖先留在原地,他们的祖先却远走高飞,到其他大陆去发展,去开拓,创造出了不同的文化。

“第四世界”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向白人讨回公道,因为那已经成了历史。

我们想祈求和平,人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相互残杀了;

我们想呼吁公正,希望世界能关心我们的境况和疾苦;

篇(4)

爱的教育读后感1书是我们人类永远的朋友。我爱读书,因为从书中我可以得到很多快乐、很多知识。

今天我要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大家看!就是我手中拿的这本《爱的教育》,它是一本流传世界各国的儿童名著,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才完成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

爱贯穿了整篇小说,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而且整部小说都是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来写的,相信同学们都能读懂,因为整本书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有《扫烟窗的孩子》、《班长》、《感恩》等等,有安利柯的好朋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

小安利柯和他周围的人们追求的是一个至善至美至爱的世界,难怪夏丏尊先生一边流泪一边翻译这本书。他当时就许下心愿,一定要把这部小说译出来,“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还要介绍给父母们和老师们读,让大人们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感动的眼泪”。

刚刚升入三年级,老师就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我立即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那一个个爱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它使我懂得了怎样去爱伙伴、爱老师、爱父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总之,是《爱的教育》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也来读读这本书吧,相信你们也一定会爱上它!

爱的教育读后感2我爱读书,书香陪伴着我,曾今读过许多好书,其中一本让我记忆犹新——《爱的教育》。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有两篇小故事值得我们学习。这两篇故分别讲得是两个不同的人,但他们有着相同的勤奋,相同的努力获得了相同的奖项。

一位是父亲说他是都不懂的学生——科达尔迪。科达尔迪坚韧心,说着“死而后已”的话,他不管身处何处都在学习,无论是打扰他学习,科达尔迪都会毫不留情地推开对方。经过他的刻苦学习,科达尔迪终于从什么都不会到现在获得了二等奖的奖项,真令人难以置信啊!

还有一位跟科达尔迪十分相似的学生,他是波列科西。他努力和他善良的品质也获得了二等奖。

他们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不少见,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上都会有。

比如说在我的班级里,有位叫胡慧玲的同学,她原本阅读题很差,每次都会扣掉十几,可是她不灰心,凭者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每次看作文时总是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什么,经过她的努力和奋斗,在一次测试中脱颖而出,取得了比平常高许多的分数,正是因为了解了阅读题,才取得了高分,并且夺取了全班第一的桂冠。

我们班还有一位名为詹杰的同学,他在古诗文比赛前一首诗也不会背,老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他靠着努力地死记硬背,最后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呢!

《爱的教育》中讲得这两个故事虽然小,但都包含着一个大道理——凡事只要尽了最大的可能,付出最大的努力就能有所成功,有所收获。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可贵精神!好书伴我成长,书香随风飘荡。让我们读起书来,读起好书来!

爱的教育读后感3爱,无处不在。我曾经看过一本名著——《爱的教育》,它是一本以爱为主旨的小说。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恩利科的眼光,讲述了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其间还包括父母他写的许多劝戒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是感人肺腑的。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是不平凡的人的形象,在我的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波澜,让爱的美德永驻我的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我们生活中,这些爱都是存在的,它需要我们去用心发现、去寻找,同时,也需要我们去创造。《爱的教育》这本书就是为了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爱,无处不在。读完着本书后,我曾想过:我,是否也得到过别人的爱,而我,也是否去爱过别人呢?现在,我终于明白:爱,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关心同学是一种爱,帮助有困难的人也是一种爱。我们应该用不同的方式去“爱”别人,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加光明,更加美好。

爱,无处不在。《爱的教育》一书,让我学会了去爱别人,也明白了每个人都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4暑假里,我看了许多书,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就是《爱的教育》了。它讲的是:有一个小男孩,他叫安利柯,在他的身边发生了许多感人的小故事,他把它们都用日记记录了下来。

其中,我最喜欢安利柯的老师讲的每月故事:《爸爸的看护者》这篇文章,它讲了农村少年西西洛听说爸爸病了,一大早起来冒着雨,从农村赶到城市的医院里,看望他生病的爸爸。他看到自己的“爸爸”病得重极了,禁不住哭了起来。他无微不至的照料着“爸爸”,或是给他整理被子呀,或是给他赶苍蝇呀,或是用手摸摸他的头呀,或是给他喂汤药呀等等。直到有一天,西西洛正真的爸爸来了,他才发现认错了人,原来那个病人不是西西洛的爸爸,但是西西洛还是守护在那个病人身边,后来,因为他病的太重了,最终还是死了,西西洛才依依不舍地走了。我非常佩服他,他听说爸爸病了,急着想找到爸爸认错了人都不知道。他还关心他人,后来他明明知道病人不是爸爸了,还热情的服侍着他,直到他死了才离开他。我想:一定要学习西西洛关心父母的品质,我爸爸工作也十分辛苦,他常常是我睡着了才回来,我早上起来后他就去上班了。于是,晚上睡觉前,我给爸爸热了一杯牛奶,下面有一张纸条,写着:“爸爸辛苦了!”

第二天,爸爸表扬了我,因为纸条上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它代表了我对爸爸的心意,我高兴极了!

爱的教育读后感5爱的教育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

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爱的教育读后感6《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

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上,使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已经渐渐淡漠,在社会加强精神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

爱的教育读后感7《爱的教育》这本书采用日记的写作方法,讲述了一个叫恩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我最喜欢的是每月故事——撒丁岛的鼓手。

篇(5)

风不刮了。一个黑影向房子走了过来,这个黑影十分巨大。它慢慢地走来,这个黑影也现出了本来面目。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魑魅魍魉:狮子的头,老虎的身子,还有熊的脸。

爱·美第一次看到这么恐怖的东西,不禁如狼嚎般大叫起来。小女孩用责备的眼光看着爱·美。那怪兽也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朝她们这边走了过来。小女孩按下了一个不容易看到的按钮,突然,出现了一个地道。她们两个一下子就蹦到了地道里。然后,小女孩又按下了一个按钮,地道关上了。怪兽来到这儿一看,根本没有谁,就走开了。

爱·美和小女孩来到地道里,地道里很黑,什么都看不到。爱·美突然对身旁的小女孩起了疑心:为什么她会知道这个地道?为什么她能在这种恐怖的地方住下去?为什么那么可怕的怪兽?……

这个小女孩究竟是谁?请继续收看“爱·美遇险记(五)”

篇(6)

一场夏雨总算如而至,它赶走了酷热,解救了树木、庄稼,真是一场好雨!起初,雨像是被人撒了一把米,哗啦哗啦地下着,地上溅起一层层水花。接着大雨倾泻下来,给各家屋檐挂上一面面珠帘,别有一番韵味。刚才的炎热,突然消失了。小孩了们调皮地踩着水花,任雨花浑洒,毫不介意。可夏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一会儿,便溜得没影了。太阳心急火燎地探出头来。夏雨真是一位姑娘,一会儿潸然泪下,一会又破涕为笑。

篇(7)

1 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或遗忘)曲线与词块记忆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于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他的研究表明:首先,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如图1所示)。与记忆相反的是遗忘,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

其次,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艾宾浩斯根据实验情况绘制了记忆或遗忘曲线如图2。从曲线可以看出:一是对不同性质材料的记忆(或遗忘)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迅速下降或遗忘迅速增强,但不同性质材料的记忆下降或遗忘增加的程度不一样;二是有一定组织结构或逻辑层次的材料即越是有意义的材料或文字如诗词、散文越容易记忆或不易遗忘;三是把具有逻辑层次的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或词块更容易记忆,以词块作为基本单元进行记忆,像现代计算机记忆功能模块一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功能模块的有效组合,提高记忆效率。

2 词汇教学与词块教学的比较

2.1 词汇教学

在教师的教学上,词汇输入目前主要来源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教师在讲解生词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先列出重点词汇,然后列出该词汇的常用词义和相应例句,最后提供一些相应词组。把重点都放在理解单词的意义和用法上。也有的教师注重讲解词汇学习策略,如从词根,词缀方面下手等,但其根本还是以词义为主。这种讲解方法忽视了不同词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不同词义所对应的语体和句法特征,使得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对词汇的使用没有把握,不能准确用词。

在学生的学习上,首先,许多学习者在记忆词汇时通常是一个英文单词对应一个中文意思。如:water-水,operation-手术等等。只注意单个词的声、形、义的学习。但当需要表达某一意义,如:“通风”他们就会在大脑中寻找相对应的英语单词。Through-通,wind-风。再如,人山人海,对应为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的中国式英语。即使在学习中也学了少量词组,可是在实际应用中也用不上。

其次,为了应试的需要,使得大部分学生大量机械式的记忆词汇。如:背四,六级词汇表,更有甚者背字典。机械记忆的典型强意识性,长时间记忆单词即使人疲劳又乏味、低效。机械记忆不仅无益于记忆的增强,反而起到干扰作用。

2.2 词块教学的优点

以词块为单词的编码方式建立了该词与其相似概念及语境之间的联系。这种编码不仅增强了记忆力度,还增加了该词的提取方式。也就是说,使用词块可以帮助交际者在使用时从记忆库中及时提取库存的词汇短语,减少信息加工成本,为交际者赢得时间,改善表达的流利程度,增强目的语的使用条理性、逻辑性和地道性。词块教学是使公式化的块语进入记忆为基础单元的最佳途径,具有相对固定的形式及特定的语用功能,可以整体储存,也可整体取出。以词块记忆为基础的知识单元为学习者在及时交际时提供大量词块语言,解决了交际能力要求的流利和得体的问题,也达到了交际的目的。

词块教学就是以“不经过分析的学习”为中心,提倡学习者把输入当作整体来接收,并存储在自己的语库里面,在需要时直接调用就可以了。这样就使学生避免词汇选择错误,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程度。同时由于学习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较长的话语语篇结构上去了,进而也就相应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

3 加强词块教学的建议

3.1 提高教师对词块教学的认识

词块教学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对语言教学的创新,是语言或词汇教学的新成果,能很好地反映语言的真实面貌,使学习者不违反某些词语限制,注重从地道的目的语中学习词的组合,如air the room; bridge the gap; make the bed 等等,达到实现掌握目的语正确表达方式的愿望。因此,要通过现代化手段,让教师充分认识词块教学的重要性,深刻理解词块是理想的教学词汇单位,进而在词块教学中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处理输入的更有效工具。

3.2 向学习者传授辨认词块的方法

在课堂上引进词块辨认练习,帮助学生找出语言材料中的“词快”结构,并提供语境对这些词块进行大量的练习,使学生在使用中获得语言运用技巧的自信,并提高他们的语言流利程度,如《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第二册 Unit8中有40多处的词块,如:“to allowto do sth”, “ be well known for”, “ to put sth into practice”, “ to fill with”, “ to wander about”, “ be afraid of”, “ to get off the ground”, “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 to pick up”, “be famous for”, “ at one’s best” 等等。在课堂上讲解这些常见的语块,教师应提供内容丰富、浅显易懂的例句,使学生觉得好懂好用,并鼓励学生仿造例句造句。从而使学生对已有的语言知识加以整理、提取,并根据相应的语法规则在这些词块中填入所需要的词语或从句,进一步生成许多新的句子,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再给予纠正、补充或评价,使学生加深对这些语块的理解和巩固。

3.3 认真关注词块的可变性

词块教学要求学生把词块作为一个单位来对待,记忆并分析它的形式,了解和掌握它相对固定的组合形式。如:词汇短语、谚语、格言和社交用语,以及它富有弹性的半固定形式,并在词块的基本框架石化(fossilization)以前,告诉学生一些词块形式并不是绝对固定的,在词块中可以引入一些常见的可变数,从而使他们能在其变数允许的范围内,根据需要,稍微调整,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1) 社交用语: “How are you? I am fine, thank you”. “There is a call for you, I’ll get it”. (2) 谚语与格言: “No pain no gain” ,“Seeing is believing”, “ It’s nothing to do with me” . (3) 词汇短语: pay attention to , come up with, a piece of cake; by any large (大体上,总的说来), be good at,a day ago, a year ago, a week ago中的day, year, week ; in short,in sum, in summary中的 short, sum, summary,等等。这些固定的词汇短语可根据需要替换相应的词。 (4) 半固定形式:如,“the___er X, the ____er”,“the simpler the better”; “It seems that x……----It seems that you are right”; “I think(that) x(陈述)----I think that it’s a good idea”; “Modal + you + VP(for me)---- Could you lift that for me?”。

综上所述,从单词到词块的词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各种类型的词块和固定组合形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第二语言交际中的自动化程度,改善语言交际的流利性,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在习得词汇语块的同时,也习得了与之相对应的语用策略。

参考文献

[1] 蒋利. 从单词到词块―从认知角度论英语词块教学[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 (6).

篇(8)

儒家与基督教思想是东西方文化的瑰宝。儒家思想的核心

是“仁爱”,并由“仁者爱人”推及到“由己及人”和“爱人如己”;基督教思想的精华是“爱上帝”和“爱人如己”。儒家与基督教的“爱人如己”思想是否相同?本文从多角度探讨二者之间的异同,旨在为中西方比较文学研究提供参考。

一、儒家“仁爱”思想的内涵与演进

“爱人如己”是儒家“仁爱”思想的重要体现,儒家思想通过对“仁爱”的演进从而实现社会的政治理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是“仁爱”,对于“仁爱”儒家经典有如下解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第十二》)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仁也。”(《孟子・告子上》)“爱人”是“仁爱”的基本内涵,即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相爱,这一结论已成为对“仁爱”的经典解释。

“仁爱”后来演进为“爱人如己”而成为一种“泛爱”。“泛爱众,而亲人”。(《论语・学而第一》)“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第十二》)这些不仅提出要爱自己的亲人,也推演出“由己及人”与“爱人如己”。因此“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篇》)仁由亲及仁,“爱人如己”已超越了亲情与血脉,成为理想化的博爱。

在己与人的关系上,“爱人如己”对自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第六》)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第十二》)强调只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以身为度,和谐相处,就可以达到“仁爱”的新境界。

“仁爱”所演进的范围已经不仅局限于“亲亲”的原则,而超越了家族、国的界限,进一步推向天下和万民,使“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至此,“仁者爱人”已突破了宗子之爱,血缘之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的道德规范。

二、基督教“爱人如己”的渊源和表现

基督教被称为“爱的宗教”,耶稣思想的核心也是“爱”,基督教教义的核心是“爱上帝”与“爱人如己”。

耶稣“爱”的诫命有两条,第一条戒律为“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第二条戒律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我赐给你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之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耶稣要求信徒像他爱世人一样彼此相爱,从而形成了早期基督教“爱”的思想。

这种“爱”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同上帝相联系的爱。基督教信徒认为上帝注视着世间的每一个人。“他是你们的创造主,是你们的父亲。”(《旧约・申命记》)“在他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在他一切所作的,都是慈爱。”(《旧约・新篇》)上帝是爱着每一个人,因此,每一个人也要向上帝表达自己的爱,这种爱是对上帝的绝对信仰。

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即博爱。上帝发出了“爱人如己”的诫命,要求人们要向上帝爱自己一样去爱每一个人。这里的人包括亲朋、邻居,也包括陌生人、异族人与敌人,即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耶稣用对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做一个全面的人。上帝要求“不可报仇,不可埋怨你本国的子民,却要爱人如己;对待异族人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样,并且要爱他如己。”这种爱在伦理上超越了亲情、民族与国界。对人格规范更高,对内心要求更严,是一种难以迄及的境界。

三、二者相异之源

基督教与儒教“爱人如己”思想是相异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两者文化渊源与追求的终极目标不同。

基督教根据原罪的教义和人性卑微的观点,认为人生而有罪。人单靠自己的努力是达不到“天国”理想的。人若单靠自己,只能从罪恶到罪恶,从卑微到卑微,根本无法到达天堂。而耶稣的“爱”是一种“救赎”,他普照众世,普爱所有人,因此,人必须求助于神,必须由神以一种“恩赐”,从“上面”实行拯救,在“前面”进行引导,实施博爱。全体信徒要像上帝爱世人一般彼此相爱,爱人如己,而是人的灵魂最终靠近或进入天国。

儒家的“爱人观”是基于“人性善”的文化渊源。既然人性为善,人就有可能实现普遍的“仁爱”。“仁爱”是君子所倡导和追求的德行,儒家的爱,是人自身对于“仁”的追求。人性的善决定了普遍施行“仁爱”的可能,“爱人如己”也在这一过程中转化为现实。儒家对神的冷淡疏远就是肯定人有足够的能力,通过自身努力,就能实现理想。

基督教的“爱人如己”具有超越性,基督教要求信徒从“爱上帝”到“爱人如己”,众生要向天父一样普洒阳光,普爱所有人,要做一个全面的人。

儒家学说是一种理性的处事规范,儒家思想把外在参照物变成了衡量自我的标准,成为君子而变为一代代国人的不懈追求。

四、两者的相同之处

基督教与儒家“爱人如己”思想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为强烈的自律精神与社会功用价值的实现。“爱人如己”就是把对别人履行的义务和责任看成对待自己。基督教指出:“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体现了自我对他人付出的期待,从别人对自我的确认来实现自我与他人权力和义务的共融。“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体现了自我与他人所做出的共同标准,并以此而作为自我义务。

儒家以“爱人”释“仁”,它把形式上的“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之礼转换为将心比心的沟通与体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人”与“己”看作一体的感情,实现人与人的尊重以及对自我约束和自律。

“爱人如己”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相互的,彼此都应承担相应的道德义务和责任,从而实现和谐,因此二者在思想上都体现出一种强烈的自律精神。

“爱人如己”是人人所向往的社会理想。这种理想,在基督教那里就是“公平要住在旷野,公义要住在肥田,公义的效果必是平安,公义的效验必是平稳,直到永远。我的百姓必住的平安居所。”(《弥赛亚书》)的弥赛亚时代;在儒家思想就是礼记所描述的“大同”世界。基督教所追求的从公义无罪的天国图景和儒家学说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所能达到的大同社会,这种理想是人们向往,社会力图构建的景象。从最深层意义上说,两者都具有终极的社会功用价值。

儒家与基督教的“爱人如己”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体系和文化内涵。两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在源头上影响东西文化,形成东西方大致相同的文学母题与流彩纷呈的多彩文化。

【参考文献】

[1](美)白诗朗.普天之下:儒耶对话中的典范转化[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2]杨树增.论语导读[M].中华书局,2002.

[3]陆扬,潘朝伟.《圣经》的文化解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吴雷川.基督教与中国文化[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周桂钿.中国儒学讲稿[M].中华书局,2008.

[6]张西平,卓新平.本色之探――20世纪中国基督教文化学术论集[C].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篇(9)

节目制作

在本刊一直关注的低成本节目采集设备领域,IBC上唯一能称得上新品的即索尼HVR-V1E,这是索尼专业HDV系列产品的最新成员,采用3片1/4英寸规格ClearVid CMOS传感器,并可选配硬盘记录单元HVR-DR60。

对于崇尚720p广播的欧洲而言,JVC的多用途摄像机GY-HD251E的推出可谓是大放异彩。这款在BIRTV上就已亮相的200系列ProHD摄录一体机可在磁带及硬盘上记录720p50格式的高清信号,同时可通过标配的HD-SDI实时输出1080i50与720p50信号,利用选配的KA-HD250适配器,用户还可通过CCU与标准的26芯电缆对该机进行控制。

日本Ikegaml与美国InPhase在IBC上签署了一份协议,按照该协议,InPhase将为Ikegami提供贴牌的全息数据存储器,Editcam和Edltcam HD产品的用户可通过IEEE 1394或FTP方式将摄像机拍摄的素材导出到300 GB的全息光盘上,以方便非线性归档与检索。InPhase称其开发的全息光盘可存储50年,光盘容量也会逐步扩展到800 GB与1.6 TB,存储费用只相当于10美分/吉字节。

正像松下电器在去年IBC上宣布的那样,此次松下并未参展,但也于IBC期间了AJ-HDX900与P2 HD系列等新产品,全部新品均已于BIRTV上亮相。

Thomson Grass Valley的LDK-6000系列上市已久,此次Thomson了大众期待已久的LDK-8000系列多格式摄像机,主要是将A/D转换升级为14比特,今后LDK-8000还将引入CMOS传感器、新的数字信号处理器与基于IP的万兆以太网传输方式,处处体现着开放的设计思路。

Schneider Optics为Canon×L H1与Panasonic AG-HVX200的使用者推出了一系列附件,包括0.6/0.7/0.75倍广角镜、XL H1专用0.8倍广角镜,鱼眼适配器、1.6倍增距镜以及近摄镜等Century品牌的产品。

Fujinon在IBC上了新款高清镜头XA88×8.8,该产品是德国世界杯期间最为流行的XA87×9.3镜头的改进版。该镜头集成了Fujinon的DF精确对焦辅助系统与OS-TECH光学稳定器,该镜头内含三个变焦组与多个非球面镜片,其新型EBC涂层可减少眩光并增加透光率,此外,该镜头还内置了除尘装置。

作为欧洲的电视镜头生产商,Thales Angenleux此次推出了19×7.3 AIF ENG/EFP镜头,成为该公司HD-E系列产品的最新成员。HD-E系列其它产品还有10×5.3 AIF广角镜头与26×7.8 AIF大变焦镜头。

内置稳定器的摄像机镜头已不罕见,但在摇镜头的开始或停止时,晃动仍然存在,为此Canon与Vinten决定联手开发一个位于三脚架上的振动检测系统,可检测到镜头无法判断的人为抖动。两公司在IBC上展示了该系统,并计划于2007年IBC期间供货。

成功整合Canopus公司后的Grass Valley推出了Edius 4.0版软件,素以Canopus编码而著称的Edius软件,如今已支持原码编辑。

Matrox了其Axio实时高标清编辑平台的2 5版软件,该软件提供了对JVC ProHD HDV 720p格式的支持,此外,还提供了对松下P2.索尼XDCAM/XDCAM HD等MXF文件的支持,与Adobe Premiere Studlo结合使用,可为Adobe After Effects与Adobe Photoshop提供所见即所得的视频输出。

因视频接口而闻名的AJA Video宣布其与Autodesk签署了一项协议,根据该协议,Autodesk将在其Flame、Inferno、Flint、Fire与Smoke等编辑,特效与包装系统中集成AJA的接口,从而可以输入/输出标清、高清与2K分辨率的文件。

压缩

正当整个行业还在为H.264/AVC的产品化争分夺秒的时候,工程师们已经踏上了H.265的开发之路,德国Fraunhofer公司的Ralf Schaefer在发言中指出,工程师们正在跟踪包括小波在内的最新技术发展,H.265可能将于五,六年后诞生,其压缩效率将达到H.264/AVC的2倍。

由BBC开发的Dirac Pro编解码在本届IBC上亮相,与面向分发的第一代Dirac编码不同,Dirac Pro支持从4K到QCIF的分辨率可伸缩性特性,此外,Dirac Pro还可对帧进行编号,从而简化后期编辑。

数字电影

NAB上大放光彩的Red在其展位上以及旧C高清影院内同时展示了其4K图像,这些图像正是由Red One摄像机的1200万像素Mysterium传感器获取的,该传感器的像素呈4520×2540的Bayer型排列。摄影机相关附件、镜头、后期处理软件等都在积极开发中,Red希望在年底向公众展示原型机。

DCI规格一年多后,DCI宣布将开发数字影院设备的认证测试流程,今年2月,DCI与Fraunhofer研究所签订协议,联合开发数字影院设备的认证测试方案,并将于年底前完成。目前,已有15个机构宣布支持该举措。

篇(10)

爱丽斯漫游奇境读后感---勇气与机制

在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名着,名字叫《爱丽斯漫游奇境》。《爱丽斯漫游奇境》是英国的刘易斯·卡洛尔的作品。他是英国牛津大学的数学教授,曾在牛津大学执教30多年,也曾是英国圣公会的牧师。卡洛尔1832年出生在英国的一个牧师家庭,1898年逝世。他的代表作《爱丽斯漫游奇境》是他在泰晤士河边讲给他朋友女儿爱丽斯·利迪亚的童话故事。

书里讲的是:主人公爱丽斯跟随一只兔子坠入一个深深的树洞里,经历了许多新鲜事:她认识了喜欢以砍别人头来显示自己的王后;还结识了整个人看起来就像一个鸡蛋,身体还可以随意大小的矮胖哈德;她结识了可爱有兔子;参加了世界上最古怪的荼话会,又观看了一场与众不同的槌球比赛;最后她又大闹法庭…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认为爱丽斯虽然是一个女孩,但他的聪明机制、勇敢无畏还是令我惊讶!她凭着机敏的头脑和勇气排除了一次又一次的危险与困难。这让我想起了着名作家丹尼尔·笛福笔下的“流浪汉”——鲁滨逊!同样的机智勇敢,同样的令人所敬佩!因此,我认为我们遇到困难也要像爱丽斯一样,要有不怕危险、坚忍不拔的信念,有灵活的头脑,才能获得成功。

上一篇: 春天教案 下一篇: 银行党员年度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