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9 00:20: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生物学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海拔对水青树种子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种子重量反映的是种子的大小和饱满度,重量越大种子越饱满,内含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更加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有研究表明,虎杖(Rey-noutriajaponica)种群和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近缘种的种子重量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Mariko等,1993;Pluess等,2005)。杜燕等(2014)研究发现,不同生活型的植物中,除灌木和匍匐草本的种子重量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其余生活型植物种子重量与海拔之间没有相关性。而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种子的干重与海拔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魏胜利等,2008)。本文研究发现,乔木树种水青树种子的干重随海拔升高呈现先逐渐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其干重与海拔之间没有相关关系,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种子形态大小与种子量均是种子生物学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与种子重量和饱满度密切相关,而种子的大小主要体现在种子的长、宽、厚,并受到遗传和生态因子的制约而形态各异。有研究表明,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种子的长、宽、厚与海拔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魏胜利等,2008),而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种子的长宽比与海拔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海拔越高种子长宽越大,即种子形状变得细长(方芳等,2013)。我们的研究发现,水青树种子的形态特征与海拔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随海拔升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明显不一致。海拔是一个复合环境因子,不同海拔的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生态因子均是影响种子形态分化的主要生态因子,各因子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综合起作用(柴胜丰等,2008);植物种子的重量和海拔的相关性具有区域性和种间差异,并因其生活型而异(杜燕等,2014);位于不同海拔生境的种群所承受的生境选择压力也有一定的差异,最终可能导致种群间的遗传分化(金则新等,2007)。因此,水青树种子的干重和饱满度等生理特征随海拔高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可能是遗传及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另外,植物的生殖投资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Hautier等,2009),而营养生长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Young等,2002;Hautier等,2009),这同样会影响到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从而导致水青树种子的形态特征(长、宽、厚)和生理特征呈现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的趋势。已有的研究表明,许多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和萌发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Mariko等,1993;Pluess等,2005;魏胜利等,2008;王桔红等,2009)。而Leucochrysumalbicans(Gilfedder和Kirkpatrick,1994)和Chenopodiumbonus-henri-cus(Dorne,1981)的种子萌发率却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对帚石楠(Callunavulgaris)和苏格兰欧石楠(Ericacinerea)的研究发现采自最高海拔的种子具有最高的萌发率(Vera,1997),但是种子的大小并不影响它们的萌发。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山草甸植物的研究发现其萌发力与海拔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Bu等,2007)。本研究发现,水青树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均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即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这与Leucochrysumalbicans(Gilfedder和Kirkpatrick,1994)、Chenopodiumbonus-henricus(Dorne,1981)和青藏高原东部高山草甸植物(Bu等,2007)种子萌发的结果一致,而不同于其他植物的研究结果。这可能是因为高海拔水青树种子的种皮比较厚,胚根突破种皮需要较长的时间,种皮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加厚,多酚类物质增加,减小了种皮的渗透性,增加了胚根突出种皮的阻力(Dorne,1981),因而降低了萌发率和发芽势,减缓了萌发起始时间。实验过程中我们也观察到,采自海拔2200~2300m的种子萌发起始时间明显晚于另两个低海拔高度的,而且2300~2400m区段的水青树种的种皮明显比其他海拔的种子颜色深,在种子萌发前期萌发的种子比较少,在萌发实验结束后的近一个月还能发现有种子间断地萌发的现象,这也印证了前面的观点。综上可以看出,除种子干重外,水青树种子的其他生物学特性与海拔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这说明海拔对水青树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具有较大的影响,是导致水青树种子生物学特性地理变异的主要生态因子之一。
2母树大小对水青树种子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树木的胸径会逐渐增大。因此胸径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树木年龄的大小。有研究表明,古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种子干重、发芽指数与树龄无显著相关关系,随着树龄增加其种子依旧保持较高的发芽能力(常二梅等,2012);而对黑松(Pinusthunbergii)(韩广轩等,2009)和海岸松(Pinuspinaster)(Alvarez等,2005)的研究发现,母树大小与萌发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对Carexsecalina种子的萌发研究表明,其植株大小并不决定种子的大小,其萌发频率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种群中随着年龄而发生改变(Lembicz等,2011)。本研究表明水青树种子的各生物学特性均随着胸径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径级的水青树植株的干重、饱满度、萌发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不表现为最大,除种子的宽和厚与胸径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他生物学特性与胸径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这表明母树大小对水青树种子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较小,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徐庆等(2001)研究发现,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种群的生殖期根据其生殖年龄和生殖分配大小可分为生殖起动期、生殖增长期、生殖高峰期和生殖衰退期;其生殖值(平均产种子数、当年生长枝、叶、花或果的年净生长量)和生殖分配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最大值均出现在生殖高峰期,而在生殖衰退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植物当年生枝叶、花果的生长将明显影响到种子的生理特性,从而导致种子的生理特性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我们的研究发现,水青树种子的干重、饱满度、萌发等生理特征指数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胸径30~40cm阶段,在此之后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因此我们推测,水青树的生活史中可能同样具有与四合木相类似的四个生殖期,在胸径30~40cm阶段正处于生殖高峰期,此时其生殖值和生殖分配均有可能达到最大;之后则逐渐进入生殖衰退期,分配给生殖的能量也就相应的减小,从而影响到水青树种子的干重、饱满度和萌发等生理特性。在后续研究中,尚需对水青树植株的生殖值、生殖配置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详细研究,以探讨水青树生殖期的特征及其与种子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本文中,水青树种子形态特征的最大值均出现在40~50cm径级,与干重、饱满度和萌发特征的最大值所出现的径级并不相吻合,其原因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怀春 甘小洪 张泽鹏 张春晓 宋蔺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讨论
专业认同感是指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目标和社会价值的接受和认可,专业认同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行为[2]。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低,对专业的兴趣就弱,学习主动性差,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因此,有必要探索大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与对策。张东军等[3]调研发现在医学院校中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水平显著低于医学专业学生。本调研结果与张东军等类似,发现在以医学占主导地位的医学院校中,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比较低,近50%的同学不喜爱自己的专业,有不少同学希望有机会能换专业学习和就业。在希望调换专业的学生中,绝大部分同学希望转到医学专业学习。这一结果可能与很多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本身是由于高考分数线没有达到本校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而从医学专业调剂而来有关,也可能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医学是医学院校的优势学科有关。仅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生物技术专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多的就业机会。尽管如此,绝大部分同学仍然希望在专业相关方向就业或考研深造,这可能与学生对专业的情感有关,也可能与学生在专业相关方向就业时竞争力比较大有关。一个令人欣喜的事实是,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自己经过了1-3年的专业学习后对生物技术专业的认同感提高了,对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持赞同和满意态度。这些调研结果反映了同学们对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认可。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四、大三、大二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依次升高,分析原因,可能和大三和大二本科生中有较多学生是自主选择了生物技术专业有关。相反,大四学生中仅有10%是自主选择了该专业,绝大多数都是从医学专业调剂而来。造成这一结果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可能也与本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有关。潍坊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于2005年设立并开始招生,学校一直非常注重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从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确立、教学内容设定、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培养等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经过8年的发展和建设,本校生物技术专业于2013年已发展成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专业知名度有了较大提高,所以在校低年级学生较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高也不足为奇。
(二)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解“整合”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的状态,或是效果,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任务,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面前,教学不能退居于后,成为次要部分,无论如何,教学都是首要内容,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获得的学习结果,都是第一位的东西。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去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必要的,但信息技术从属于课堂教学的地位也是必然的。若信息技术能在教学过程最需要的时刻发挥作用,非常自然真实地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环节、一个步骤、一段过程……,这样状态下的课堂教学,就成为一种整合状态,它所达到的效果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刻很难说是教学还是信息技术在起决定性作用,因为它们之间不分彼此,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也就整合在一起了。
(三)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将微观世界或宏观现象通过视频、动画、声音、图片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揭示事物本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刺激学生的视、听、看等多种感官,如用形象生动的图像信号吸引学生的视觉,用音响适中、悦耳精炼的语言信号吸引学生的听觉,特别是电教媒体的特技效果突破了信息传递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远方或过去的事物,使信息通道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和扩展。2.关注全体、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学习的倦怠心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生做题时,可以运用PPT打出不同难度的题,教师通过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既关注了全体,又达到了分层教学,同时也照顾了学困生的自尊心,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实践过程中,我有过困惑,总结过经验教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盲目突出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片面追求效果的最优化,不分课型、内容,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工具或教学手段,如果利用得当,它就可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没有正确认识信息技术,那么素材、课件等就会变为教师的“电灌”工具。我们如果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以电子板书替代传统板书,或是本应使用实物、模型、挂图等常规教具的情况下,一味使用多媒体技术,就会搞得学生视觉疲劳,失去了观看的兴趣。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而且还会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时间长短适中,信息适量,媒体搭配合理、有序、适当,而且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及教学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内容、设计上不应过于花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1.1运用SSR标记技术鉴定品种的纯度和真实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种子企业都应用SSR技术来鉴定品种的纯度,DNA分子标记技术是通过诊断生物的内在基因排布规律和外在的表现规律,并直接分析遗传物质的多态性,同时通过比较不同品种的DNA的结构和组成,以此来鉴别品种的纯度和真实性的。该技术可以反映生物个体和种群之间有差异的片段,正因为此技术的不受时间、空间和外界环境的因素影响,所以其检测结果更真实可靠,也便于自动化管理。由于SSR技术呈共显性遗传,然而相比于其他的遗传方式,它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种子的纯合体和杂合体,所以就成为了目前最广泛应用并最受欢迎的检测技术。SSR技术是由一个到六个核苷酸串联成100bp以内的DN段,在基因的复制过程中,及碱基的错配会产生几个重复单位,就使得基因组每次都会突变成几个重复的单位,导致等位基因的出现,当运用电泳技术进行分离后,就轻而易举的获取了这些重复序列的信息[3]。
1.2PAPD技术
PAPD技术是以基因组为模板,并对农作物进行PCR扩增,最终得到多态性的DNA谱带的一项技术,此项技术有很多特点,如操作简单、经济快捷、基因需求量小等,并且在向日葵、扁豆、芹菜、棉花、甘薯等植物的检测均有报道,虽然对于已经筛选出来的种子进行指纹分析是比较方便和快捷的,但是对于未检测过的新品种,想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引物进行鉴定难度很大[4]。
1.3RFLP技术
这项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检测不同的遗传位点的变异,它能够区分不同生物个体间基因的微小差异,由于同一个农作物能够在不同品种中找到许多的标记,所以这项技术是在检测品种的真实度和纯度的方法中最可靠的方法,但是其操作过程繁琐、操作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5]。
1.4AFLP技术
AFLP技术的原理是在检测过程中选择基因组DNA的酶切片段,其标记技术优点有重复性强、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等,实验证明在克隆技术上此项技术拥有很好的前景,但是由于实验对DNA纯度和内切酶有高质量的要求,基因组的不完全会影响实验的结果,而且此方法不仅操作程序长、步骤多,还要求有很高的实验技能和精密的仪器,因而在对农作物的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定中难以普及和应用[6]。
2如何验证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可靠性
2.1验证方法
为了验证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鉴定结果是否可靠,需要进一步的确认,通常实验都会采用两种纯度检测的方法来验证,一般会选择分子标记鉴定和田间纯度鉴定法,根据有无亲本的两种情况,对已经知道亲本的生物运用共显性鉴定法,即基因在亲本之间表现为多态性,在杂交一代中表现为共显性的生物。对未知亲本的作物采用多态性扩增的方法[7]。田间种植鉴定,分别在田间正季和异地种植,以水稻为例,田间正季鉴定材料种植在四川两种实验基地,单粒播种,每个样品种植200株,常规管理,海南异地种植在三亚种植基地,通过分析种植的产物的特征特性来最终得到田间鉴定结果。鉴定依据要严格按照种子检验规程执行,对产物性状的审定同样按照规则审定描述进行。
2.2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得到信息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谱带种若出现双亲互补的为杂交种,若母本出现纯和带类型为不育系,谱带如图3-1所示,以此来计算纯度的百分比,将得到的鉴定结果和田间实验的鉴定结果比较,验证了24对引物的结果准确。另外发现在经过生物技术检测的纯度和田间正季的鉴定结果相关系数可达到93.8%,在田间鉴定过程中不同的鉴定者鉴定的结果也有很大差异,过程中很难区分杂株,将分子技术检测结果与田间检测的性状做对比,在田间表现为不育系的大多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在田间表现为不育株的在SSR检测中变下为母本不育,第二是田间表现为异型株的检测为母本不育系,其谱带表现如图3-2所示,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与田间种植检测结果比较如图3-1,分子标记检测纯度与田间种植检测纯度比较结果如图3-2。经过以上研究分析得出,在品种纯度测定中,所用的引物越多、样本容量越大检测得出的结论(见表3-1、表3-2)越可靠,在实际的检测中,为了兼顾经济性和准确性,一般选用3对引物来进行检测,在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定中,大多数人们认为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比田间鉴定的结果更为严格,所以对企业就相对有失公平,本研究显示其电泳结果更接近于田间种植结果,这一研究结果为接下来的分子鉴定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但是就针对于农作物真实度和纯度的鉴定而言,分子标记的结果和鉴定结果相一致,且检测时间短,能迅速为种子的监管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和技术支撑,更大力度的减少由种子不合格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8]。
二、生物医学技术与体育科学的发展
把现代社会实践归结为科学问题很容易,同样,设想一种特定的科学技术,例如电脑技术来举个范例也不难。将技术与工具制造联系在一起,使我们又开始怀念起那些被闲置的工具。“技术”一词有一个古老的过去,它来源于两个希腊字技艺和徽标。技艺是指那种技巧——“实用知识”参与决策的事情,而通过标识恐怕只是推理的一种形式,旨在了解其性质或从事物中得到我们所认可的东西,它实际上是由亚里士多德创造出来的,“技术”的意义最初指修辞学的技术技能——标志字面上的技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把科学和技术的概念混为一谈的做法并不少见。事实上,至少在英国,体育科学家就经常把他们的研究活动和本来该称作体育技术的事物混为一谈。目前,哲学领域的科学家早就明确区分了理论(科学)和应用(技术),但这一区分并没应用到在对体育的自然研究中。在日常交谈中,把科学和技术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是比较困难的。事实上,体育科学家经常把他们的体育项目和确切的应该称为“运动技术”的概念混为一谈。当今的科学哲学家已经可以把理论学(即科学)和应用学(即技术)明确区分开来了,尽管在体育运动的理论科学领域,这两个概念依旧难以区分。在此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医药领域和体育科技可以很简单的获得运用,通过理论知识到实践性知识再到设备与材料的步骤,分别得出医药和体育的目的。如果以上都可以获得实现的话,那么他们的显著特征就应该是一个“目的--结果”的结构。科技就可以被认为是利用目的去得到一个被选择好的结果。
二、实践基地的构建
当代生物医学和计算机学科快速发展让生化检验技术也一起快速发展,新技术与产品更多的融入到临床医学检验。临床检验工作可代表科学的先进性。中职学校可利用临床实践基地达到实践教学目的。实践基地是生化检验技术实践性教学所必要的教学资源,中职学校一定要将实践基地建设当成是校内的日常工作。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临床实践基地。可满足生化检验技术实践教学的是应该是二级或以上医院的检验科;具有全自动化分析设备。同时,伴随我们国家对基层卫生建设力度的加大,一些乡镇医院和社区的服务中心的检验设备也在不断升级,只是达到了教学要求,均可考虑作为临床的实践基地。其次,中职学校需要和临床实践基地构建起相应的管理体系。最后,中职学校还应该在临床的实践基地构建起临床方面的指导教学团队。
三、学科间共享资源优化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和微检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等都可共享资源。比如,在免疫学检验技术当中的细菌血清鉴定的实验,还有抗链球菌溶血素O实验、红细胞凝集实验等共相互共容;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核酸杂交技术、PCR技术等主要运用至微生物种型鉴定、检测,可在微生物学检验中加以说明、学习。所以,要做好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协调工作。
2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现状和问题
2.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全照搬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直接反映,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该紧贴生物技术专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设置。然而,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全照搬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将内科、外科、专科教学内容按照病因、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毫无取舍地灌输给学生,呈现教师教学无特色、无重点、无思路,学生学习无方向、无兴趣的状态。这与学科设置初衷和社会人才需求脱节,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2课程目标不明确,考核要求不严格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意识到临床医学对该专业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课程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一定临床思维,了解临床医学前沿和需要,并能在医学发展和临床需求中找到生物技术的落脚点、发力点,运用所掌握的生物技术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最终为医学问题的解决开辟新思路、提供新方法。但是目前医学院校对于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课程目标认识比较模糊,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考核过程较为敷衍,甚至没有考核,使临床医学课程开设存在“鸡肋化”的危险。
3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内容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在强调基本素质共性的基础上,应该有不同的培养类型和专业方向。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必须体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尊重学生多样性选择。目前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能完全符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不能完全考虑到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因此有必要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3.1紧贴实际,重点突出
临床医学是医学生物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课程设置上除了要整体介绍临床医学概况外,重点是要筛选出能够体现生物技术学科发展价值以及与生物技术知识有交集的内容,体现出医学生物技术特色和资源优势,如临床诊断的新方法,基因诊断、基因治疗技术在肿瘤及其他疾病中的应用等;而疾病的临床表现、物理诊断及常规治疗方法等内容应该淡化。这样才会贴近生物技术专业实际,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避免浪费学生有限的精力。
3.2以临床问题为向导,以临床难点为突破
医学生物技术发展动力就是临床问题。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已为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已有很多成熟的、新兴的生物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因此,应将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突破的难点贯穿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把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结合起来。
3.3着眼前沿,广泛涉猎
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临床医学的最前沿往往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要把临床医学中最新的焦点和热点引入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医学生物技术对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临床医学不断进展的案例也是很好的教学事例,让学生了解前辈们是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推动医学科学向前发展的。但也要照顾到医学发展的冷门分支,给学生拾遗补缺的机会,在大家忽视的老问题上做出新文章。
4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应该有别于临床医学专业,要更加突出多样性、灵活性和自主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将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4.1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选修和必修相结合
压缩课堂教学时数,将教学主战场放在课外,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增加选修课数量,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索。生物技术专业将来不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对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应该是有重点和有取舍的,这个选择权不应掌握在教师手中,而应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通过文献查阅、学术会议、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对未来职业发展有帮助的医学知识。
4.2大师进讲堂,将导师范围扩展至临床学科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关键。目前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师资结构中,中级职称教师比例偏高,真正的大师偏少。应该把临床医学的“大腕”请进讲堂,因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导师往往更重视具体的新技术、新方法,而对临床医学前沿需求知之甚少,缺少宏观思路和顶层设计。这些可由临床导师很好地补充,他们扎根临床数十年,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的难点要点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要鼓励学生参与到临床导师的科研课题及科技创新活动中,使其不仅对原有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更清晰的认识,还锻炼了临床科研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现代医学发展的脉搏,找到自己感兴趣、能钻研、有出路的研究方向,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
4.3启发为主,传授为辅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科研工作,应该是临床医生的益友良师。其临床医学教学不应以传授方式为主,而应采取引导、启发的方式,加入讨论及案例教学,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用专业特长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在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学习。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过程的“四结合”:密切结合科研,密切结合临床,密切结合实践,密切结合新进展。
二、提高音乐感受力,将舞蹈与音乐有效融合
在舞蹈表演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蹈的表达手法是直观的,音乐则是抽象的,舞蹈是视觉艺术,而音乐是感官艺术。二者相互映衬,融合,便是一种享受。音乐能够为舞蹈制造意境、凸显主题、烘托情绪、彰显风格。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者的情绪、动作应该与音乐基调相一致。例如,抒情段时,舞者的动作应该是轻盈、柔美、延伸,情绪处理可以为淡然而煽情的。当音乐推进时,动作幅度、力度要明显放大。根据音乐表达的情感,情绪可激昂、可欢跃、可愤慨一个好的舞者能将动作、情绪、韵律、与呼吸巧妙地融汇在不断变换的音乐里,从而产生更准确、更鲜明、更形象、更细腻的表演。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类型的音乐,通过不同类型音乐刺激学生听觉,引导他们细心聆听,仔细揣摩,大胆想象,产生联想,并准确运用与表达。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启发学生如何将舞蹈与音乐共融,进而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提升他们的表演能力。
二、生物医学技术与体育科学的发展
2突出教学重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会涉及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生命现象和一些难以观察的具体的生物反应,这些知识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有时是很难被学生所理解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形成更加清晰和明确的生物知识网络。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增殖》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相应的知识内容,将重点、难点突出出来,教师可以将细胞增殖的整个过程进行分解,利用一系列的图片对细胞增殖的过程进行一定的解析。形象化、直观化的图片会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快速地进入思考的环境之中,从而减小对增殖规律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