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6 06:19: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线上家访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孩子三观还未完全形成的童年时期,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是系统性接收知识的地方。家长和学校在孩子的成长中都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做好协同工作,互相合作,信息共享,共同教育孩子。有了家长的配合,学校才能发挥出最大功用,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三观健全,有责任心,团结友爱的合格人才。
1.信息化环境下的协同教育
信息化环境是支撑家校协同的一个技术手段,与传统方式不同,信息化环境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储存庞大的信息量,将家校协同的所有步骤、细节、效果回馈等全部记录下来,形成完整的信息网,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家校合作对于家长、学校、学生三方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和谐的家校合作是学校教学效率的保障。在家校协同中,家长的配合是学校强有力的支持力量,取得家长的信任后,学校开展教学活动更为方便,学校的配合对家长来说是最好的引导,学校毕竟是专业的教育机构,比家长更懂如何引导孩子,教导孩子,有了学校的配合,家长也能在教育孩子时把握住时机,及时将孩子往正确的道路上引导。在家校合作的过程当中,由于家长和学校的差异性,会出现许多问题,信息化环境就是搜集问题并集中解决的这样一种技术方式。在传统的家校联系中,往往是通过家访等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这种方式在路程上耗时长,效率低下,也不能很好的记录家访内容,极易消耗老师和家长对于家校合作的热情,因此家校合作往往不能长久。但信息化环境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信息技术支撑的信息化环境,能让家长和学生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实现“面对面交流”,并能记录交流过程中所有关键的信息点,对于合作效果也能及时反馈,并根据反馈总结,及时调整家校合作的方案,使家校关系更牢固,家校合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信息化环境下的我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
2.1网上家长学校
网上家长学校是针对家长开设的线上交流中心,以论坛的方式,将所有家长连在一起。网上家长学校定期向家长提供法律在线,学校招生信息,教育方式建议,心理咨询等知识供家长学习,自我充实,同时开设了家长讨论组,让家长在讨论组里分享教育心得,帮助所有家长共同进步,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疑惑的家长也可以在里面发表出来,让大家多提意见。网上家长学校旨在让家长明白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育宗旨,更贴近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同时提高自身教育能力,使自己在孩子的成长中多出一份力,达到取得和谐的家校关系的目的。我市的网上家长学校还根据我市的情况,针对性的推出了一些新功能,提高网上家长学校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比如根据我区外出打工人口多,留守儿童多为爷爷奶奶照顾的特点,推出了隔代教育和保姆教育的新版块。网上家长学校的推送方式多为视频,直接的声音和画面形式比文字形式更能让人接受,视频来源或是网络资源,或是学校自己录制,还可以是由家长提供的。网上家长学校会定期对家长们进行线下回访,以聚会的方式把家长们召集起来,面对面进行交流,讨论在网上家长学校中得到的帮助以及尚未解决的一些不足。
2.2校讯通平台
校通讯平台是在家长和老师间建立电话联系网,是信息化环境下的一个实时联系平台,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关于孩子的信息,家长和老师之间可以实现随时沟通,大大提高了教育效率,解决问题的时间也大幅度缩短。校通讯平台的具体应用表现如下,老师可以将每日的家庭作业群发给家长,让家长督促孩子完成,考试后将考试成绩发送至各个孩子自己家长的手机上,方便快捷的同时保证了孩子成绩的保密性和家长的知情权,家长可以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老师沟通,孩子在家里出现异常情绪时能及时向老师询问是否在学校发生了事故,以便快速帮孩子排解不良情绪。校通讯平台是一种极其方便的交流方式,拉近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距离,保证了家校的亲密合作。
2.3校园网
校园网开放了学校资源和管理系统,让学校更加透明化,扩大了家校协同的范围。校园网不仅实现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保证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家长和学生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校园网,家长可以实时参与到孩子的在校学习当中去,比如作文比赛时给心仪的作文投票,参加亲子互动活动等,学生和老师可以将学校或班级内开展的活动用照片或录影的方式上传到校园网供家长观看。校园网还具备着校园行政管理的作用,同时开设有电子阅览室,教学资料下载,教师备课系统等功能。校园网的点击率逐年上升,是拉近学校和家长关系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也使中小学的教学和管理更加信息化。
结语
家校协作是学校和家长双方都很重视的一项内容,而家校协作的信息化发展提高了其品质,保证了家校双方信息传递的及时和畅通,为家校双方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大平台。家校合作的信息化发展是教育史上的一个必经过程,只有家长和学校双方进行合作,相辅相成,才能使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封昌权,王祥.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5,(5):26-28.
本学期,我班共有幼儿36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5人,男生稍多一点。通过期初的家访,我们了解到班上只有1/3的幼儿有读过小小班,有集体生活的经验,而其他幼儿则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在家访中,我们也发现,许多幼儿在家中仍是由家长喂饭,自理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将通过一些自理能力方面的竞赛等评比活动,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锻炼。同时,我们也要计划好活动的每个过渡环节,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常规管理,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作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并逐渐培养幼儿独立用餐、自己穿脱衣物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将在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遵循小班幼儿年阶段身心发展规律,在工作中树立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思想,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愉快、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空间。在幼儿生活管理方面,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粗浅的健康、卫生常识,有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班级工作目标任务及实施方法途径
(一)班级管理
1.每周定期开展班级教研活动,针对幼儿的常规培养、主题环境的创设、区域材料的制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调整,并选取二、三篇较好的文章进行学习、交流。
2.结合本学期本班开展的主题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创设的设计与制作。
(二)教育教学工作
1.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更换区域工作材料,做到与主题相结合。
2.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比赛,促进孩子们自理能力的提高,得到健康的锻炼。
3.努力做到三位教师同教同保,并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到家园一致、家园一体化。
(三)保育工作
1.本学期通过开展各领域的活动以及“我上幼儿园啦”的主题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拓展幼儿的见解,积极参与探究。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教会孩子穿脱衣物的方法,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四)家长工作
1.召开期初线上新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求家长配合教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2.加强平时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3.让家长帮助孩子多收集一些有关活动的材料及废旧用品,或与幼儿共同制作一些装饰品来布置环境。
4.本学期把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和礼貌、安全教育、口语表达能力、自理能力等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三、月份安排
(一)九月份
保育工作:
1.让幼儿能在集体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喜欢幼儿园生活。
2.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重点抓好幼儿洗脸、洗手、喝水、进餐等。
3.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会跟老师、医生问早、问好说再见。教育工作:
(1)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研讨新主题《我上幼儿园》的前期调查及其网络图、网络目标、内容计划、环境布置等。
(2)做好新学期班级新生幼儿的常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
家长工作:
1.召开新学期线上家长会。
2.开展入学前的家访工作。
3.鼓励家长帮助幼儿摆脱入园时的焦虑情绪。
教研工作:
1.组织幼儿学习新操。
2.创设温馨且富有童趣的班级环境,开设吸引幼儿参与的区角活动。
3. 建立入区常规:要求幼儿插牌入区,不随意离开活动区。
4.通过主题“我上幼儿园啦”,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熟悉同伴,适应主题及区域活动等教学模式。
(二)十月份
保育工作:
1.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2.学习摆放餐具和椅子,记得餐后漱口.擦嘴。
3.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穿、脱衣服和裤子,会解扣纽扣,会将脱下的衣服放整齐。
4.懂得洗手时不玩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育工作:
1.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不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学会如何使用,并鼓励幼儿自己收拾和整理。
2.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师生共创:美工区作品展示栏和“我的爸爸妈妈”主题版面。
3.结合国庆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家长工作:
1. 分发家园联系册,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2.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向家长宣传幼儿的保教经验。
3. 教育幼儿爱护小手小脚,注意手脚的卫生,为幼儿勤剪指甲。
教研工作:
1.讨论班级里的常规具体要求及措施,例“如何促进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2.继续进行主题《我上幼儿园啦》的开展,帮助幼儿培养对班级的归属感,爱上新班级。
3.讨论引导幼儿利用玩具材料进行角色游戏的方法。
(三)十一月份
保育工作:
1.在活动前后注意增减衣服,多喝水。
2.吃饭时提醒幼儿注意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
3.教育幼儿不将异物塞进耳、鼻、口中。
4.在成人的提醒下会自己擦鼻涕。
教育工作:
1.鼓励幼儿大胆参与环境布置及参与探索活动。
2.在集中教育活动、分区活动中有计划地指导幼儿学习阅读的正确方法。
3.为幼儿创设自由活动、分享活动等机会和条件,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与同伴交往、交流中得到提高。
家长工作:
1. 认真撰写家园联系册,与家长沟通反馈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
2. 请家长配合对幼儿进行礼貌方面的教育。
教研工作:
1.继续开展创造性游戏的学习与教研活动。
2.讨论新主题的内容以及主题环境创设和区域材料的添置等。
3.针对班上幼儿出现的个别和集体问题学习相关的文章,针对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四)十二月份
保育工作:
1. 能正确的搬放椅子、收放餐具,做到轻拿轻放。
2. 培养幼儿的午睡常规,能安静就寝,睡姿正确。
3. 知道五官的用处,不吮吸指头,不用手揉眼睛,不挖鼻孔,不把异物塞进耳、鼻内。
教育工作:
1.丰富本班各个区角的活动内容及材料。
2.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分区活动中,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小朋友。
4.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时间、空间概念。
5.利用空余时间让幼儿欣赏故事、歌曲等,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
家长工作:
1.继续填写家园联系册,及时与家长沟通。
2.通过班级微信群随时和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
3.请家长鼓励幼儿在家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享受劳动的快乐。
教研工作:
1.讨论班级的新年环境创设,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布置。
2.讨论如何根据目标及幼儿的现有水平来增添相应的区域活动材料,增加强区域的有效性。
3.保育员和老师的配合情况进行总结并互相提出建议。
(五)一月份
保育工作:
1.注意幼儿的饮食,培养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鼓励幼儿在进餐时要保持桌面和地板的整洁。
2.引导幼儿起床后学会自己先穿上一件衣服,鼓励幼儿互相帮助。
3.在教师鼓励下,不怕寒冷,积极参加体锻活动。
4.配合保健医生做好期末幼儿身高体重测量、分析工作。
教育工作:
1.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的目标,有序地开展三大游戏,并增添相应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拟定观察评估表,了解幼儿经过一学期的时间,各方面能力是否提高。
3.结合各主题目标和领域目标,对幼儿进行相关的测查。
4.鼓励幼儿在期末复习活动能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家长工作:
1. 向家长宣传幼儿寒假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2. 请家长配合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积极参加冬季体育锻炼。
3. 分发期末幼儿奖状。
4. 请家长配合进行假期幼儿安全教育。
教研工作:
1.教研期末班级的各项工作,包括:期末测评表的内容设定情况。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238-02
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传统模式。通过召开家长会,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相联系,产生教育合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一种被大众广泛认可的教育方式。然而在今日,一提到家长会,教师翻出传统模式、家长履行例行公事、学生感到紧张焦虑,这种近似固定的程式大大影响了家长会本应起到的良性作用。因此,探索新型家长会、挖掘家长会潜在价值、真正体现家长会召开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统家长会现状
(一)时间上以学校为主导,家长配合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家长会,时间上都由学校统一安排。一般每学期一次,期末考试后举行。这样的时间安排,主要考虑到便于老师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生活的总结、成绩的公布以及下学期的展望。然而,家长会召开时间安排缺乏弹性,家长们没有选择权[1],就导致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等原因,不能按学校规定的时间来参加家长会。其结果就使家长失去了一次了解学校和自己孩子学习情况的机会,而下一次的机会又要等到半年之后。因此,每次家长会上都会有个别家长缺席的情况发生。对于这样的情况,学校通常不会补办个别家长的家长会,只能任其发生。
(二)内容上以教师为主导,家长旁听
我国的家长会,有教师“一言堂”的传统风格。整个家长会由老师主讲,家长没有话语权,大多数家长几乎从进教室到出教室没有讲过一句话。老师把家长会当成了给家长上课的课堂,授课内容一般为班级整体学习情况、期末考试情况、个别学生进步退步情况等等。在家长会期间,学生是被排除在外的,而家长与老师的双向沟通其实也几乎没有。只有在家长会结束后,有问题的家长一拥而上,每人和老师讲上两三句话作罢。
(三)形式上以流程为主线,家长跟随
家长会在形式上主要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轮番上阵组成。大多数情况下,班主任会简要介绍班级整体情况,包括各任课老师介绍、上一学期的班级活动、班级整体学习情况、期末考试情况等。继班主任之后,主科老师(一般为语文、数学、英语老师)轮流走上讲台,或是根据自己所教科目的期末成绩情况进行总结、表扬、批评,或是反复强调该科目的重要性并对家长如何抓好这一科目做出指导[2]。
二、传统家长会弊端分析
(一)安排欠妥,无补救措施
这主要是针对家长会的时间安排问题。上文已提到家长会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对于有事不能来的家长,学校没有额外的补开。这就造成这部分的家长对孩子一学期的学习情况缺乏了解。由此会产生两种反应:自律性强的学生会为此感到失落,认为家长不关心自己的学习,家长也会因此内疚自责;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会感到庆幸,逃脱了一次受责罚的可能,而家长因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对于如何提高其成绩无从下手,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持续下滑。长此以往,这两类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会受到影响。
(二)内容单一,以成绩为主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责任为教书育人。因此老师对于学生的教导不应只局限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应对其身心健康发展起积极的引导作用。但就目前的家长会来看,老师普遍侧重于学习成绩的反馈,尤其以期末成绩作为标尺。这明显违背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宗旨。那么在老师这样一个侧重学习成绩提高的要求下,家长也会相应的加大对孩子学习力度的管束,而忽略了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引导。长此以往,学生只会变成读死书的学习机器,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形式呆板,家长无参与感
在家长会的过程中,家长如同学生般跟随着老师的进程听讲。整个家长会的形式“会”的气氛特别浓。老师是会议的主持人和信息的传达者,而家长们则是参与会议与接收信息的听众[3]。大多情况下,老师安排的流程完成后,家长会也就结束了。家长要与老师进行单独的交流,只能等到家长会结束。而有些家长通常会因为会后家长们一拥而上以获得与老师进行单独交流的机会,将老师包围得水泄不通而选择放弃。这就使得家长们有话无机会说、有话无时间说、有话无场合说。换言之即老师和家长的沟通缺乏实质性的进展,只是由老师从表面上介绍学生的在校情况。并且因为家长会时间有限,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情况介绍,通常在学校里默不作声、成绩一般的学生就直接被老师忽略了。于是大部分家长在参与完后,只记得自己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和排名。
(四)缺少总结,无后续跟进
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内容和形式都很雷同,前后家长会几乎没有联系。这就使得前一次家长会中,老师对所提出的问题没有进行后续的跟进督促。学生在前一学期的问题是否有改进,家长教导子女的方法是否有效,这些问题在提出之后就无声结束了,缺少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反馈沟通。对于家长而言,他们习惯了这样的模式,对于家长会内容的记忆也会很快消退,这就使得家长会的成效甚微;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只是在家长会后一两天内被家长多督促几句,之后也就我行我素了;对于老师而言,家长会结束也就意味着一项教学工作的完成,问题提出后,解决的如何就是家长的问题,老师大可高枕无忧了。长此以往,家长会无总结、无反思、无反馈,家校合作形同虚设,家长会的功效也就大打折扣了。
三、新型家长会探索
(一)做好前期准备,合理安排会议
1.时间安排妥当
学校应提前两周至三周将家长会的信息发送给家长,并要求家长做出反馈。使家长提早做好准备,空出相应的时间。对于时间无法调整的家长,学校应统一做好备选时间安排,补开家长会,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家长都能及时参与。
2.内容安排丰富
班主任与任课老师要提前做好会议规划,合理安排会议时间。每位老师的讲述要有侧重点,避免彼此重复,对于班级学生最好能全部提及,避免使家长觉得被忽略。另外老师讲述内容上,不能全篇以期末考试为主,要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成绩对其进行全面点评。尤其要挖掘学生日常班级活动中的闪光点,给予家长激励。
3.教室安排愉悦
家长会在安排上应摆脱传统的严肃风格,使家长卸下包袱,轻松而来。因此在教室安排上也应有所准备。这一点,可借鉴上海英国国际学校的家长会安排。开会当天,学校会在家长通向开会教室必经的大厅里摆放各种点心、牛奶、红茶、纯净水以及餐巾纸,并用牌子标明“请自由享用”。这是学校专门为家长提供的服务,体现了他们的周到与体贴[4]。这方面可依照学校的规模和现实情况来安排,准备的物品不求多样、花哨,只为体现学校的用心,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二)充实会议内容,形式灵活多样
1.德智体全方位介绍,突出每个学生的特长
家长会的主角要摆脱由班主任和主要任课老师组成的现状,可让体育、德育、劳技等老师都参与进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身体素质、动手能力以及思想品德进行全方位的介绍。使家长们发现孩子独特的闪光点,而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也会让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有专长的学生更加自信,以此带动学习成绩的提高。
2.讲听记三要素结合,提高家长们的话语权
家长会要改变传统以老师讲述为主的形式,可将会议分为老师介绍、家长提问、老师家长共同讨论几大模块。多元的参与主体可以使家长会更有内在活力,家长更有兴趣参与。这也使得家长有充足的时间针对自己孩子的问题进行提问,并广泛听取老师及其他家长的意见,学习不同的家教模式,记录不同的家教方法,对家长有更好地启发。
3.师生家长共同参与,完善学习方法
以往家长会都将学生排除在外,这让学生只能单线的与老师或家长联系,起不到循环探讨的作用。新型家长会应将学生作为主角之一,给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是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这样一方面能更真实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给了学生大胆上台发言表现的机会,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在学生表述完之后,老师和家长或许会有不同于以往的想法,或许会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那么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就会更加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三)建立家校联系,增加反馈机制
1.制作家长会记录册,定期反馈
家长会中,可选出几名热心家长作为“班级家长联络员”,制作一本家长会记录册。每名家长在记录册中记录下自己孩子本阶段的情况及期望,记录册每个月在学生家长中传阅、记录,直到下次家长会上共同讨论,以此来对孩子的情况做出定量反馈。这也可以从侧面来激励学生、督促学生进步。
2.建立家校网络联系,随时沟通
目前,网络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较高,家长和孩子上网的条件和技能都已具备,这就为建立家校网络联系创造了条件。老师可以利用班级博客、QQ群等方式组织召开线上家长会,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随时在网络上提出问题,寻求解决对策。这样的网络模式既节省了家长和老师的时间,又能以轻松灵活的方式交流,还能使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3.增加电话书信往来,互相理解
老师与家长的来往不能仅局限于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遇到某个学生的问题,要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因此建立家校通讯录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可选择在晚上家长下班后或周末比较空余的时间进行家访或者电话联系,积极进行沟通;家长也能在有困惑的时候及时找到老师解决,增进彼此的理解。另外,老师和家长的密切联系,也能够消除学生害怕开家长会的紧张心理,以平常心对待家校联系。
其实对于家长会究竟应该怎样开,没有固定的模式。任何形式上的改进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在如今,我们需要用开放的思维、灵活的方法创建出新型的家长会,摆脱传统模式的弊端,跟随时代的步伐,建立好家校联系的桥梁,把家长会真正开成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的连心会[5]。
参考文献:
[1]李俊霞.中小学应如何开好家长会[J].可教文汇,2010(6).
[2]李小红,学校家长会:问题与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