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贸易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27 10:09: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国际物流贸易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国际物流贸易论文

篇(1)

(一)高效物流形式拓展贸易,消解贸易缺陷

国际贸易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交通运输,国际物流贸易的实现过程做了统一的整合,通过与当地区法律、政策等的结合,尽量排除各项干扰因素,使贸易活动的阻力得到有效的降低。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将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在物流中实行大量应用,进而提高物流的效率,高效的形式降低了运输的困难程度,为贸易往来搭建了畅通的桥梁,推动了贸易发展。由于不同国家的交通水平不同,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也层次不一,物流形式的丰富可以适应航海、陆路、航空等各种运输环境,其高度的运输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运输条件调整物流形式,促进贸易活动的开展。高效的物流形式消解了某些地区极低水平的基础建设以及不高的经济发展状况等的制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发达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运输差距,实现彼此的贸易往来。

(二)规范的物流操作,提高贸易效率

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必须采取某种有效的语言实行沟通,以保证其顺利达成交易。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物流成为了各地区贸易的衔接点,减少了贸易乱象,促进了国际贸易进展的规范化。国际物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了规范操作,按照国际标准制定操作流程,使其任何环节皆有章可循。如设备的使用、检验程序等,利用条形码等技术能够辨别货物真伪,强化了货物的管理。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革新了传统物流,使得国际贸易的效率迅速提高。通过物流的规范化操作,形成国际秩序,可以加速国际贸易的开展,减少阻碍,同时物流技术的提高,使货物运输更加高效便捷,而且运输安全更有保障,降低了成本的投入,减少了人力物力资源,简化了程序的同时却提高了物流的质量。这使国际贸易的两端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增加贸易量,进而推动国际贸易的现展。

(三)多元化物流增进贸易交流,提高贸易质量

国际物流实际上是为国际贸易提供服务的环节,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贸易的效果。国际贸易本身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阔,同时往往具备大量货物的交易,资源的流动、资本的全球转移,使国际贸易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源。多元化物流的建设不仅指运输形式的丰富、设施的增加,更是技术应用的多元化,物流模式的多样化。国际物流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不再只是国际贸易的运输环节,而是透过运输,挖掘更高的价值。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信息系统,全面收集、整理各种贸易信息、物流信息,形成综合的数据库,方便检索,提供对各项资源的查询。这种多元化物流模式的建设,拉近了各国之间的距离,运输条件的改善拉近的物理距离,而数据的整理拉近的国家间的信息距离,从而提高了交流。只要国际贸易所需,通过信息,建立最优化的运输方式,设计最佳路线,可以推动贸易周期的缩短,加快贸易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最优化运输的选择实际上排除了不利因素的影响,对物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考虑,因而能够保证贸易的顺畅。物流的多元化提高了贸易的质量,推动了贸易由追求速度向质量的发展。

二、加强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推动作用的措施

事实证明,国际物流能够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改进物流的方式,可以增强国际物流的推动作用,使国际贸易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建设中更有建树。

(一)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物流管理

国际贸易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货物交易活动,因而必然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要提高国际贸易的水平,必须加强政策的引导,对物流活动进行制度规范,排除物流的散乱现象。根据国际局势,通过交流、探讨,强化国际政策的制定,完善制度,使其合理、可行,形成国际约束力,转变国际物流滞后的形式。积极引导物流企业树立服务理念,强化管理,探索、创新物流组织形式,发展现代管理模式,丰富途径以满足贸易需求。通过政策的引导,减少物流的盲目性,指点物流建设的明确方面,制定目标,推动效率的提高。相关企业在拓展自身优势业务的前提下,依托政策扶持,强化竞争,可以有效促进物流的健康提升。

(二)加强运输设施配置,提高物流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的贸易程度越来越高,竞争也逐步加大,在这种趋势下,要提高物流的水平,加强贸易的竞争力,必须结合本地区的条件,进行设备配置的完善,加强设施建设。竞争的加大客观上提供了动力,完善的运输网络的实现,必须有充分资源的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国际物流的重要保证,因而在提高建设的同时,也要采取措施,提高利用率,如在码头,更换旧设施,增加集装箱等,提高货物吞吐能力,保证设施的实际功用,提升物流实力。当前国际贸易中,港口是重要的设施之一,应当作为重点加强完备,发挥其国际贸易的枢纽作用,利用现代科技,依托基础设施,加强物流的优化,增强物流的服务,拓展多项增值服务,从而形成国际物流强大的推动力。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化进程

国际物流的发展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建设,依托信息产业,物流加快了现代建设的步伐,所以,要充分注重对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推动现代化进程。通过搭建信息平台,整合物流数据,应用现代技术,开拓网络系统,形成庞大的网络库,促进物流资源的共享。提高国际物流信息的联动,实时掌控货物流向,贸易动向,从而占据优势。加强国际交流,推动国际技术标准,物流标准的建设,强化协调,提高信息的接轨。信息化的建设,提高了国际物流的主动性,降低了贸易成本,加快了运作速度,使物流更加便捷化。

篇(2)

(二)欧盟经验分析欧盟促进物流与国际贸易的主要做法:一是大力扶持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在专业化与系统化上有着突出的优势,欧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全球排名前十的国际货运企业中,有6家来自欧盟国家。由于实行了标准化合同,服务统一,欧盟的贸易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关系比较稳定,沟通也比较顺畅。同时,物流企业高度重视客户需求,倾向于为客户打造属于自己的物流服务。加之服务领域的创新与拓展做得比较好,使得越来越多的贸易企业形成了请第三方物流的惯性思维。[5]得益于第三方物流的迅猛发展,使得欧盟间货物的规模化运输十分普遍,极高的配送效率,更是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运输成本,使欧盟众多外贸企业有着更强的竞争力。二是大力推行物流标准化。20世纪80年代,欧盟成立了物流协会,此后对公路、航运、铁路以及仓储等物流各个领域进行了标准化统一。在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中,有专门负责物流行业的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识、物流设备等一系列标准进行了统一,这使得欧盟的物流效率大大提升。三是大力发展物流园区。通过建立数量众多、配套设施完善的物流园区,促进区域物流组织管理功能的提高。以此为支点,构建全欧盟发达的物流体系。

(三)日本经验分析日本的物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重视港口发展。通过建设港口,为物流和国际贸易的融合提供条件。早在50世纪50年代,日本就将海运视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海运和造船业,并在2002年开始了“超级枢纽港建设”,围绕港口建设货物中转站。港口的建设主体与经营主体分离,实行一站式港口服务,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加之各种优惠政策,逐步形成了发达的海运网络,物流对国际贸易的支撑作用异常明显。二是航空物流发达。日本根据国际贸易特点,结合自身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业,极大地促进了其国内电子产业的发展。从表3中不难看出,日本在机场建设上的巨额投入,其机场不仅硬件好,软件更是亚洲领先。三是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早在1997年,日本政府就出台了《综合物流实施大纲》,对物流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列入首位。逐步将由卡车运输这种排放大、能耗高的运输方式转变为整合公路、船舶、铁路等多种方式的综合物流形式,并建立了循环物流体系,使日本出口商品的物流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了其商品竞争力。

二、借鉴国外经验发展物流产业,促进国际贸易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物流产业发展理念,推动物流产业的信息化与第三方化现代国际贸易竞争十分激烈,物流企业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调整物流产业发展理念,以信息化、绿色化及第三方化为目标,推动物流产业改造升级,跟上现代国际贸易竞争需要至关重要。[6]一方面,物流企业应加快面向客户的信息系统建设,为外贸企业提供安全的物流信息采集、交流和管理平台,建设覆盖物流全流程的信息服务与监督,进而使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提高其物流效率。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物流产业的第三方化。第三方物流以及在此基础上结合金融企业产生的第四方物流,是未来物流的发展方向。与传统物流服务相比,第三方物流具有更明显的专业化优势、更低廉的物流综合服务成本、更高的物流配送效率。通过出台相应的财政、金融等优惠政策,扶持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努力培育更能符合现代外贸企业物流需要的企业。与此同时,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大力推进物流产业的绿色发展。比如,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推动冷链、精细包装等绿色先进物流技术在物流企业的运用,引入逆向物流的发展,为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动力,促进外贸企业向更高效率、更加绿色环保发展。

(二)加强行业协作,促进现代物流与外贸企业的融合物流行业与外贸行业的良性互动,是物流产业发展积极影响国际贸易最理想的结局。一方面,要加大外贸企业的物流需求。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16年我国现代物流市场需求有望超过100亿美元,到2020年则有望达到250亿美元,年均增长26%左右。[7]从长远来看,这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良机,但由于中国出口企业大多从事来料加工,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下游,本身的利润率很低,为了压缩成本,很多外贸企业都会自己来做物流。虽然降低了企业的直接成本,却带来了间接成本的上升,并使整个社会的效率与质量都会降低。因此,政府应考虑到企业的现实需求,既通过引导产业升级与转型,使外贸企业在技术与创新上获得更大利润,进而提高物流的需求。同时,通过出台财税优惠、金融扶持等政策,并在车辆处置、仓库盘活等方面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外贸企业进行物流业务外包,最终实现物流业与我国外贸行业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物流为外贸服务的能力。中国加入WTO后,大量外资开始进入我国的高端物流服务领域,相对于外资物流企业,国内数量众多的小规模物流企业受制于人才、技术、资金等问题,很难与之进行竞争,特别是在外贸物流这样的高端物流领域。因此,可以积极开展与国际物流巨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并学习其技能,不断扩大物流服务的范围和种类,进而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

篇(3)

2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对策

2.1我国物流业的现状

(1)我国物流业发展缺少政策支持,特别是税收支持。就物流业的营业税来说,仓储业营业税可能达到其营业收入的5。且我国土地价格偏高,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物流企业需要高价买进土地来建设仓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其运作成本,使我国物流企业发展面临不利影响。

(2)当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发展模式存在重大问题。根据相关报道,当前我国的物流企业有近3O万家,而这些企业当中有不少仅有不到1O名员工和几间办公室而已,它们往往不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实力明显不足,不能满足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

(3)我国物流行业的管理体制及水平存在着很大问题。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突破传统地区及行业规则限制,构建一个统一、开放与高效的物流体系。当前物流管理仅仅强调某一或几个环节,缺乏整体规划与通盘考虑,发展前景不明朗,从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4)我国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金融行业往往不太喜欢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即使支持也是小额支持,且条件要求较高,利息也不低。

2.2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1)促进我国物流业与国际接轨。从而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改造传统物流业,引领企业落后管理方式的转变,从而缩减物流成本及提高服务质量,重新促进业业务发展,优化供应链及提升效率。同时不断完善物流体系与网络,扩大经营领域,提高综合供给能力。

(2)国家应当支持物流业的发展。国家应该对物流业进行深入调研,对物流业的税收、杂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进行相对应的优惠支持。比如说,将优惠物流企业的税费,对于一些需要进口的设备进行关税减免等等。

(3)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我国物流业发展较晚,人才培养较为落后。因此,应该鼓励我国教育体系完善相关专业的设置,开通如物流商务等专业。多多引进发达国家物流体系发展理论与实务,成立专门的物流研究机构,从而培养起一批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篇(4)

 

一、绪论

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作为国际贸易“左臂右膀”的国际货物运输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生产的全球化,促使了全球范围的营销、采购、制造,也促进了更为复杂的全球运输网络。但国际货运的牵涉范围太广。作者仅仅尝试以中国和瑞典这两个国家作为参照物来研究国际货运。因为瑞典是个拥有强大工业系统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个强劲的发展中国家。瑞典是世界上网络交易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有65%的国民经常在网络上进行交易。但在中国,目前的状况是网络贸易尚处于萌芽状态。从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来看,瑞典和中国都严重的依赖国际贸易。瑞典有68%的产品用于出口,48%的商品来源于进口。中国2010年的GDP为39.7983万亿元人民币物流公司,其中进出口额为199.170亿人民币。国际贸易占了50%的GDP。因此以这两个国家为对象来研究国际物流极具代表性。

二、理论框架

1. 国际货物运输。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运输。

2. 国际货物运输的方法。根据运输工具的差别可以分为:(1)海洋运输,其特点在于运输能力大、运费低。(2)铁路运输,其特点在于不受气候条件影响。运量大、速度快、手续简单。(3)公路运输,其特点是运量少、机动灵活、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缺点是运量较少,运输成本高。受地理结构影响大。(4)航空运输,其特点在于费用高、速度快、运量少。

3. 网络贸易下的物流配送服务。(1)邮寄和航空快递服务: 有非常完整和全面的配送网络。可以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地把物品运送至目的地免费论文。但是费用偏高。(2)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体系: 企业自己在客户密集的区域设置自己的仓库和配送中心。由配送点进行备货、配货、送货。好处是商家自己拥有对货物的有效控制权。也有利于接收客户的信息反馈。但是成本太高。(3)物流公司:由具有专业物流设施及丰富的储运经验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优势在于专业的物流公司在速度和成本上具备更多的优势。而且服务更专业、多功能和全方位。

4. 国际物流公司的选择。如何选择一家合适的物流公司,主要就是从以下几点价值来考虑:

(1)安全,包括:货物是否安全;有关货物的信息是否会被泄露。(2)速度,货物能否准时发车、准时配送、准时到达。(3)优惠,无论是物流公司还是贸易企业,都需要利润才能生存下来。价格毫无疑问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4)规模,物流公司的规模也从侧面的决定了物流公司能否满足货主的要求。决定了货主是否敢放心的把货物交给他们。(5)保障,即盗窃、遗失、损坏后是否有赔偿制度,公司的分工是否明细、责任是否到位。对破损/丢失/签单返回/准时发车/延误到货等是否有严格的把控。(6)增值服务,是否能提供各种附加服务,如保价运输、代收货款、包装、上门接货、送货上门、签收回单。极大的方便了客户。(7)服务质量,销售人员、服务人员是否有较高的服务意识、专业的形象、积极的态度。

三、实证研究

作者有选择性的挑取了20家开设有网上贸易的厂商和外贸公司。为防止地区的共同性会影响外贸公司物流配送的选择物流公司,受访的公司散落全国。同时为了广泛的调查各行各业对物流配送方式的态度,作者所选取的公司来自各个行业,有生产或销售电脑小部件/服装/工艺品/大件家具的。这些外贸企业有来自内地的、也有来自沿海开放城市的。被采访的这些公司的规模各不相同,有大型的上市公司(如:河北瑞华制药、江苏永枫纸业),也有小规模的网店 (如协力捷、美秀外贸)。目的就是更加全面的了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从事不同销售性质的企业对国际物流配送的选取方式。通过对这些有代表性的企业的分析得到一个相对来说要全面一点的分析结果。下面表格是受访20家公司的营业介绍。

(1)下表是各个受访公司的从业介绍:

 

公司

商品

公司

商品

厦门市协力捷

耳机,棉马夹,箱包袋

成都辉鸿

摄像头、U盘、数据线

山东奥美特

儿童餐椅、婴儿床

杭州北欧心情

餐具

汕头粤美

压蒜器、

河北瑞华制药

生物制药

深圳美秀外贸

女式钱包

长沙凯乐

雨鞋、拖鞋

上海大余

电话机,手机,电脑麦克风

深圳恒盛

数码相机

珠海益智

玩具火车、积木

浙江海林

工业织物、纺织制品

河北沧州机械

不锈钢机械配件

青岛恩福

碳酸饮料

温州爱家绿客

树脂防火板

江苏永枫纸业

包装彩纸、墙纸

顺德艺轩

真皮沙发

杭州诺迪福家居

蜡烛台、插花瓶、陶瓷摆件

苏州裕美

篇(5)

一、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协同发展问题

1“一带一路”的新机遇新挑战。我国“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实施,服务贸易和国际物流又迎来了发展的新一轮高峰。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重点圈定包括广东省在内的18个省。广东顺应发展大势,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及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实施及服务贸易的发展,最终都要通过“一带一路”沿“带”和沿“路”与国际物流的协同发展来落地。现代物流被广泛认为是第三利润源泉[1]。“一带一路”沿“带”沿“路”的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协同发展是贯彻“一带一路”的新课题。国际物流的实质是利用国际物流网络、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实现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伴随着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国际物流同步得以不断扩大。[2]作为国与国之间经济往来的纽带,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共同构成了世界贸易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并且国际物流服务业对促进货物贸易以及服务贸易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根据协议规定,我国的物流相关领域在2006年已全部对外资开放,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了,但是“入世”也给中国相关的一些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3]。许多国际物流企业巨头都看中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争相到我国投资和发展国际物流业,已经使我国的国际物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国际物流业既提供了更广泛的机遇,同时我国的国际物流业也面临沿“带”沿“路”各国更广泛的竞争。[4]我国“一路一带”大战略的实施环境下,实现我国服务贸易的长足发展,必须有创新的思维和理念,其别需要有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的思维和理念,促进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的战略协同,这对于我国落实国家“一路一带”战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5]2.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物流国际化已经成为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物流与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已经开始逐渐为广大学者所关注;从本文整理的文献来看,在有关的权威期刊上,都发表过一些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进行协同研究的论文[6],但都还很少有对国际物流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龙江(2002)研究了现代物流和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之间的关系,对物流在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的联系及逆向联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了详细阐述。[7]国际物流业属于生产业,夏晴(2004)以运输服务业为例,阐述了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相互依存关系,指出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起着支撑和促进作用,而货物贸易优势的发挥与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与相关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8]王莉(2004)认为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是:一方面,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决定着国际物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同时,国际物流的科学化、合理化又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力保障。[9]杨长春对北美、日本和欧洲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之间存在着一种反馈性的互为因果的关系。[10]协同论是促进国际物流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协同论(synergetic)是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Haken)。1971年哈肯提出了协同的概念,1976年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并发表了《协同学导论》,并著有《高等协同学》的著作。所谓协同论,实际上是一种研究开放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时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的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协同效应是其中最重要的原理。协同效应是指由于协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是指复杂开放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对千差万别的自然系统或社会系统而言,均存在着协同作用。[11]上世纪末,英国管理战略学家安德鲁•坎贝尔和K•S•卢克斯,将人们对协同问题的探求成果编纂成书,书名题为《战略协同》。两位管理大师的书名表明他们的思想理念,协同更应从战略的视角去把握和应用。现在的战略协同,在企业层面更强调应用于经营多元化的企业集团。按照此思想之精髓,所谓战略协同,即:具有多元化的一定集团,通过对子系统的相互协作,可以使该集团的整体效益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效益总和的效应。由此,战略协同论在一定集团中运用具有更为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状况分析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2012年8月国家统计局今日了《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报告。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保持稳健发展,贸易规模增长迅速,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已开始跻身服务贸易大国行列。2016年1~8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188.9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其中,服务出口1777.7亿美元,增长1.8%;服务进口3411.2亿美元,增长20.7%。2016年1~8月,中国服务贸易逆差1633.5亿美元,超过2015年全年服务贸易逆差总额1366.2亿美元的水平;其中,旅游贸易逆差为1015.5亿美元,占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62.2%,是服务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以留学为目的旅行服务逆差458.5亿美元,占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28.1%,位居第二位。运输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保险和养老金服务的逆差额分别为259亿美元、153亿美元和54亿美元。1~8月,加工服务实现顺差120.5亿美元,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实现顺差103.1亿美元,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实现顺差1023亿美元。[12]1.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增长迅速,服务贸易大国地位显现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19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19.3%;其中,出口182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18.5%;进口2370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20.0%;增速比同期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高10个百分点左右;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7%上升至5.2%。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5%提高到4.4%,世界排名从2002年的第12位升至2015年的第2位;服务贸易进口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口中的比重从3.0%提高到8.1%,世界排名从第10位升至第2位;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7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其中服务出口2881.9亿美元,同比增长9.2%;进口4248.1,同比增长18.6%,服务贸易逆差1366.2亿美元。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比对外贸易总额(货物与服务进出口之和)15.4%,占比提升2.7%。[13]2.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断改善,新兴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14年,中国金融、文化等新兴服务出口稳步增长,对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和优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其中,金融服务增幅居首,出口增长41.9%,出口额达27.3亿美元。电影音像出口增长31.4%,金额为1.2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长17.4%。咨询出口增长8.7%,出口额达314亿美元,占服务出口的比重为20%,仅次于旅游出口。一些新兴服务进口也快速增长,其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广告宣传、通信服务进口增长显著,增幅分别为46.4%、37.1%、27%和22.4%。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提高了中国服务贸易附加值,促进了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为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传统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远远逊色于新兴服务贸易。2014年,三大传统服务(旅游、运输服务和建筑服务)出口合计仅增长4.5%,占比为47.4%,比2013年略有下降。其中,旅游出口总额仍居各类服务之首,但同比仅增长6.8%,在中国服务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下降至24.1%。运输服务出口位居第二,同比下降2.1%,占比降至17.6%。建筑服务出口同比增长18.8%,占比为5.7%。2015年1~10月,高附加值行业与新兴服务出口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1~10月,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202.8亿美元,同比增长18.6%,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至10.8%;广告服务、文化和娱乐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分别增长20.7%、51.6%和74.9%,均大幅高于平均8.5%的出口增幅。[14]3.重点领域国际服务贸易出口成效显著,文化出口能力进一步增强2003~2011年,建筑服务出口增长10.8倍,顺差增长36.9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出口分别增长了18倍和21.2倍,年均分别增长38.7%和41.1%;文化、广播影视、教育、中医药服务等服务出口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掘。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2013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74.1亿美元。其中出口251.3亿美元,是2006年的2.6倍。文化产品出口主要以视觉艺术品(工艺品等)、新型媒介(游戏机等)、印刷品、乐器为主。2013年,我国文化服务进出口95.6亿美元。其中出口51.3亿美元,是2006年的3.2倍,文化服务主要以广告宣传服务为主。2015年中国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270亿美元,同比增长25%,占比提升1.5%,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出口增长291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占比提升0.7%,广告、文化娱乐、知识产权等服务出口增幅分别达37.1%、43.9%、64.9%,占比均有提高。[15](二)数据、变量的描述。国际物流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的发展会促进物流业的国际化,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以下基于我国的统计年鉴数据对我国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以1990~2015年的年度时间数据为样本,样本容量为26,数据来源分别为1990~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等。按照三次产业的统计,为使统计口径一致,物流产业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交通运输与仓储邮电业的相关数据来近似替代物流产业相关数据。所以在本文中以我国的交通运输与仓储邮电业的相关数据来代替我国国际物流总产值。另外,因为统计单位的不一致,故在本文利用汇率(当年),全都换算成亿美元(美元)。用WL表示我国国际物流总产值,用FJCK、FJK、FCK分别表示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用HL表示汇率,我们采用SPSS2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LOG(WL)、LOG(FJCK)、LOG(FJK)、LOG(FCK)分别表示WL、FJCK、FJK、FCK的对数值,以减少数据的波动性和异方差性。(三)协同发展分析。我国的国际物流总产值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我国国际物流总产值与服务贸易进口、国际物流总产值与服务贸易进出口协同发展的线性相关性是比较强的,这可以用线性相关模型来进行分析。分析可以知道,我国的国际物流总产值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进口、出口额值之间都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下面,我们分别用我国国际物流总产值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进口、出口额来分析它们的协同发展模型。(1)服务贸易出口——物流协同发展模型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LOG(FCK)=C(1)×LOG(WL)+C(2)(2.1)得到:LOG(FCK)=0.089830LOG(WL)-148.555419(35.770874)(-4.168554)(0.002511)(35.637156)R2=0.981589R2=0.980822其中LOG(WL)表示广东省国际物流总产值,LOG(FCK)表示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从方程可以验证该方程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系数符号也具有预期特征,且各自t值均通过了5%的显著水平检验,模型的其他检验指标也都表明回归结果可靠。从模型的方程也可看出,我国的国际物流总产值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之间存在着高度协同发展的正相关关系。(2)服务贸易进口-物流协同发展模型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LOG(FJK)=C(1)×LOG(WL)+C(2)(2.2)得到:LOG(FJK)=0.134105LOG(WL)-372.587687(26.786661)(-5.244363)(0.005006)(71.045360)R2=0.967634R2=0.966286其中LOG(WL)表示我国国际物流总产值,LOG(FJK)表示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从方程可以得到该方程的拟合度良好,该方程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系数符号也具有预期特征,且各自t值均通过了5%的显著水平检验,模型的其他检验指标也都表明回归结果可靠。从模型也可看出,我国的国际物流总产值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之间存在着高度协同发展的正相关关系。(3)服务贸易进出口——物流协同发展模型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LOG(FJCK)=C(1)×LOG(WL)+C(2)(2.3)得到:LOG(FJCK)=0.224787LOG(WL)-525.774951(35.532211)(-5.856519)(0.006326)(89.776012)R2=0.981345R2=0.980568其中LOG(WL)表示我国国际物流总产值,LOG(FCJK)表示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从回归结果可知模型的解释能力相当高,调整的R2值为0.99,F检验高度显著,模型中所有解释变量高度显著,系数符号也具有预期特征,且各自t值均通过了1%的显著水平检验,模型的其他检验指标也都表明回归结果可靠。从模型的方程也可看出,我国国际物流总产值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之间存在着高度协同发展的正相关关系。

篇(6)

    (二)理论框架

    1.国际货物运输的定义[4]:国际货物运输是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运输。分为国际贸易物资运输和非贸易物资运输两种。在国际贸易中,运价大致占商品价格的10%。有些商品的运输费用可能更高。

    2.国际货物运输的方法:

    (1)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是运用最广泛的国际运输方式,其运量在国际货物运输总量中占有

    绝对比例。原因在于运输能力大、运费低。

    (2)国际铁路运输:仅次于海洋运输,国际铁路运输不受气候条件影响。运量大、速度快、

    手续简单,一般采用国际铁路联运方式。

    (3)国际公路运输:其特点是运量少、机动灵活、直达性能好、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

    缺点是运量较少,运输成本高。受地理结构影响大。

    (4)大陆桥运输:指利用横亘大陆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系统,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中间

    桥梁。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为核心。

    (5)国际航空运输:航空运输的费用高、速度快、运量少。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正在向薄、

    轻、短、小的方向发展,意味着航空运输的使用将会越来越多。

    3. 网络贸易下的物流配送服务

    目前,网上贸易采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物流服务:

    (1)邮寄和航空快递服务: 有非常完整和全面的配送网络论文开题报告。可以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地把物品运送至目的地。但是费用偏高。

    (2)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体系: 企业自己在客户密集的区域设置自己的仓库和配送中心。由配送点进行备货、配货、送货。好处是商家自己拥有对货物的有效控制权。也有利于接收客户的信息反馈。但是成本太高。

    (3)物流公司: 由具有专业物流设施及丰富的储运经验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优势在于

    专业的物流公司在速度和成本上具备更多的优势。而且服务更专业、多功能和全方位。

    4. 国际物流公司的选择

    寻找能够放心、省事、长久合作的国际物流公司是很多外贸企业的头痛的问题。有众多的问

    题都得考虑。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安全,包括:货物是否安全;有关货物的信息是否会被泄露。

    (2)速度,货物能否准时发车、准时配送、准时到达。

    (3)优惠,无论是物流公司还是贸易企业空运,都需要利润才能生存下来。价格毫无疑问都是他

    们关注的焦点。

    (4)规模,物流公司的规模也从侧面的决定了物流公司能否满足货主的要求。决定了货主是

    否敢放心的把货物交给他们。

    (5)保障,即盗窃、遗失、损坏后是否有赔偿制度,公司的分工是否明细、责任是否到位。

    对破损/丢失/签单返回/准时发车/延误到货等是否有严格的把控。

    (6)增值服务,是否能提供各种附加服务,如保价运输、代收货款、包装、上门接货、送货

    上门、签收回单。极大的方便了客户。

    (7)服务质量,销售人员、服务人员是否有较高的服务意识、专业的形象、积极的态度。

    (三)实证研究

    作者有选择性的挑取了20家开设有网上贸易的厂商和外贸公司。为防止地区的共同性会影

    响外贸公司物流配送的选择,受访的公司散落全国。同时为了广泛的调查各行各业对物流配

    送方式的态度,作者所选取的公司来自各行各业,有生产或销售电脑小部件/服装/工艺品/

    大件家具的。这些外贸企业有来自内地的、也有来自沿海开放城市的。被采访的这些公司的

    规模各不相同,有大型的上市公司(如:河北瑞华制药、江苏永枫纸业),也有小规模的网

    店 (如协力捷、美秀外贸)。目的就是更加全面的了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从事不同销售

    性质的企业对国际物流配送的选取方式。通过对这些有代表性的企业的分析得到一个相对来

    说要全面一点的分析结果。下面表格是受访20家公司的营业介绍。

    (1) 下表是各个受访公司的从业介绍:

    1.厦门市协力捷公司: 是一家做网络贸易的网店。专业销售女士上衣、耳机、箱、包袋等商品。该公司并无生产车间。属于中间贸易商。

    2.山东奥美特: 奥美特公司是一家专业于婴幼儿家具用品的生产厂家。总部位于山东济南。作者所联系调查的是奥美特公司的一个商。

    3.汕头粤美:粤美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公司有20个员工。固定资产200万。专业生产压蒜器,国内和国外的业务都有。其国外的客户主要位于北欧、西欧。

    4.深圳美秀: 是几个留学生办的业余网店。公司开始属于尝试性的外贸运作。业务慢慢壮大,拥有固定的国外大客户空运,年销售额在50万人民币。

    5.广州大余: 原身是广东神声数码,成立于1988年,工厂位于广东中山。2003年移师上海,在上海数码广场成立销售总部。从事电话机、传真机、程控交换机、对讲机等的经营。

    6.珠海益智: 珠海益智玩具厂是一家集生产、加工、贸易、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产品包括各式玩具。该公司出口到瑞典的主要为磁性积木玩具。

    7.沧州机械科技:从事除尘设备的国有企业。拥有职工300人,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在国家财政的支援下,该公司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过硬的产品质量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

    8.温州爱家绿客: 爱家绿客是温州嘉翔装饰材料厂的商。专业于三聚氰胺贴面板。广受客户的喜爱论文开题报告。爱家旅客专供北欧市场的需要。也要少量其他地方的订单。

    9.顺德艺轩: 位于顺德乐从国际家具制造中心。主要市场在瑞典、挪威、冰岛等北欧国家。每年的销售份额稳固增长。

    10.苏州裕美: 苏州裕美是瑞典服装名牌H&M的供应厂家。生产的产品有浴巾、浴袍、毛巾等卫浴用品。

    11.成都辉鸿: 公司档口位于成都电脑城(百脑汇), 经营各种电脑配件。公司的网上业务依附于几个着名的网络平台(如: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香港贸发局贸易促进网)。

    12.杭州北欧心情: 是由几个留学瑞典的留学生创办的网店。并无实体店铺。属于贸易中间商。公司有自己的货源,依附于几个瑞典着名的网络平台招揽客户。

    13.河北瑞华制药厂: 公司始建于1973年,主要生产中成药。该公司以授权专业商的模式销售药品。每年都要出席国内外的展览会,网上贸易主要依附于阿里巴巴网站。

篇(7)

论文摘要: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升连云港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优势和劣势兼备、机遇与挑战并存。连云港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扭转劣势,来应对挑战,要以港口建设为龙头,积极构建国际物流中心服务体系。

近年来,连云港国际物流取得迅猛发展,受到国内外物流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07年初温加宝总理到连云港考察以后,连云港的发展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为了抢抓战略机遇,连云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和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本文在分析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tL,的现实意义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现实意义

1.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推动大陆桥区域物流合作,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是陆桥经济带的对外开放窗lZl和商品集散地,在陆桥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实践表明,物流领域的合作是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整合区域内物流资源,建设高关联度的一体化区域物流平台,可以作为推动陆桥区域合作的重要切人点。物流中心城市在区域物流合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连云港依托大陆桥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体系,对于加快沿桥地带的开发开放,进一步增强陆桥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陆桥经济带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tL,,是连云港加快发展、扩大影响、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形成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可以显著改善连云港物流业运行状态,提升城市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将带动商贸、金融、保险等物流相关业务的增长,从而提高物流业对连云港城市经济的贡献率。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物流环境,可以极大地增强连云港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推进地区物流合作,能够促进地区物流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城市间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实现区域内物流规划、通关、物流信息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对接,为连云港市发展现代物流业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连云港为腹地服务的能力。

二、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战略优势

良好的区位资源是形成国际物流中心的客观和先决条件。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南联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临东北亚,又通过陇海铁路西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具有沿海、沿桥、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特殊地理区位优势。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连云港港与日本和韩国港口的最近距离只有700海里,如果以郑州西端为起点计算,西北省区的货物从连云港港进出口分别比经上海、青岛近425公里和487公里。因此连云港港既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又是连接太平洋西岸与大西洋东岸大陆桥运输的国际枢纽。

2.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

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形成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条件。连云港港口现有生产性泊位3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2个,最大泊位15万吨级,实际通过能力7000多万吨。港口已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开辟了40余条国际国内集装箱、杂货、客货班轮航线,月航班230多个。连云港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连云港机场现为国家4D级标准,民航开通了到中国重要城市北京、广州、上海、大连等地的航班;铁路客运和货运列车可直通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汉、宝鸡等大中城市,并通过京沪线、京九线、陇海线等连接中国各地;连云港公路对外交通已全部实现高速化,国家重点建设的同三、连霍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

3.集装箱运输跨越发展、国际物流服务日益拓展

集装箱吞吐量是一个地区国际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连云港集装箱吞吐量2OO7年突破200万箱,已跻身全国十强、世界百强集装箱大港行列,向集装箱干线港迈出坚实一步。连云港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国际物流服务品牌:外贸运输量、外贸比重在沿海港口中名列前茅,是江苏最大的外贸港;为全国进口氧化铝、出口铝锭和胶合板第一港,出口焦炭和进口化肥第二港,三大活牲畜接卸港,五大粮食进出口港,沿海出口煤炭唯一无索赔港,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生产资料中转港之一;作为亚欧大陆间的水陆中转港,连云港承担了新亚欧大陆桥1992年正式开通以来9o%以上的国际过境箱运量。连云港集装箱运输的迅猛发展、国际物流服务品牌的日益拓展,为连云港发展国际物流打了良好的基础。

(二)劣势(ess)

1.连云港国际物流业的集聚、辐射能力不强

虽然连云港国际物流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看当前连云港国际物流产业尚面临集聚度不高、辐射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连云港现有的物流企业整体上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缺乏跨国物流公司,缺乏跨国采购和跨国配送业务,大部分物流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物流的经营层面,距离现代物流企业有较大差距,物流增值服务能力弱。物流企业之间缺乏信息沟通,缺乏协作,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难以提供一体化的服务。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和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明显滞后,国际多式联运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2.国际物流信息化服务功能有待于发展

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连云港在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尚有很大的不足,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连云港现有的物流信息平台资源还比较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港口与海关的EDI系统还很不完善,船务公司、港口、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货主等各用户之间不能实现高效衔接。连云港物流信息化深层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跨区域的物流信息平台亟待发展。

3.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尚存在结构性矛盾

当前,国际物流快速发展与物流基础设施的结构性矛盾尚比较突出。连云港港口陆域面积严重不足,堆场能力不足,港口吞吐能力不能适应吞吐量增长需要,港口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运能和运量的矛盾比较突出。铁路集疏运能力不足,港口物流集疏运系统尚待进一步完善。从已形成的港口功能判定,连云港港口仍处在以运输功能为主导的第一代港口向第二代港口的过渡阶段,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尚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

(三)机遇(oppDnI1rIies)

1.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

2OO7年元旦温总理视察期间,给予连云港很高的战略定位,提出要把连云港的发展摆上国家战略层面,要求连云港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交通部专门召开党组会研究落实总理指示精神,表示将在港口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布局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铁道部、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也纷纷表示将给予连云港港口更多的支持。江苏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连云港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超常扶持政策,举全省之力振兴连云港,强调港口发展是重中之重。连云港市把港口带动战略作为连云港谋求跨越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把港口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临港产业的有力依托、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现代物流的优势平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给连云港国际物流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2.区域经济崛起振兴的机遇

连云港港口吞吐量中6o%的货物来自中西部地区,作为国内最早开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的港口,连云港的“五定”班列承载着广大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梦想,它在推动中西部开发、带动陆桥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连云港的快速发展。从江苏的经济发展看,江苏省委、省政府将连云港作为苏北振兴的龙头,打造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功能平台。连云港是江苏扩大开放和经济国际化的自然通道,对于实现江苏“两个率先”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苏北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依托。因此,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随着江苏省大力实施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和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四)挑战()

1.沿海港口城市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竞争日趋激烈

港口作为海陆交通枢纽和货物中转集散地,是联结国内外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在整个国际物流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港口城市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具有天然的优势。从国外的情况看,国际物流中心也多是条件良好的港口城市。当前,国内沿海城市为构筑现代流通平台,集聚物流,加快经济发展,发起了抢占”国际物流中心”制高点的争夺战。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整合港口资源,加大投入,聚集优势促进港口上规模、大发展。连云港南侧的苏州港发展迅猛,去年集装箱增幅超过连云港,提出建设江苏省“第一外贸港”和“集装箱干线港”的目标;北侧山东省沿海港口以青岛港为中心,联合日照港、烟台港,积极打造北方国际物流中心;连云港面临的“南北夹击”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

2.大陆桥区域国际物流协作缺乏

新亚欧大陆桥区域是连云港国际物流中心主要服务对象,当前,陆桥区域物流联动发展机制形成,缺乏统一的一体化物流发展战略框架和多层次的协调合作机制。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各自都有独立的物流发展规划和定位,缺少统一协调和整体的发展战略。沿线很多城市在物流规划中都将自身定位为区域物流中心城市,规划了大量的物流园区。由于受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跨区域基础设施很难实现“无缝隙”衔接,造成了地区间物流资源浪费、重复定位等问题,影响了区域整体形象,制约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大陆桥区域国际物流协作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区域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大陆桥沿线物流业的整体发展,也必将成为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一个很重要的外部挑战。

三、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对策建议

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优势和劣势兼备、机遇与挑战并存。连云港应抓住外部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扭转内在劣势,积极应对外部的竞争和挑战,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结合上述分析,借鉴国内外先进港口城市国际物流发展的基本经验,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以港口建设为龙头,积极构建国际物流中心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港口在国际物流业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港口物流服务功能,构建连云港国际物流中心服务体系。连云港要抓住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围绕将连云港港建集装箱优先发展的亿吨大港、青岛和上海之间最重要的集装箱干线大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组合大港的发展目标,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提升港集疏运条件。结合主港区功能布局调整及南侧港区疏港通道建设,立足于港口现已形成的氧化铝、胶合版、焦碳等服务品牌,建设港口大型散杂货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尽快把港口物流园区建设成为集中转、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物流园区。

2.以物流信息平台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支撑体系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对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意义重大。连云港要充实和完善现有的公共平台,使各种资源更好地整合起来,以满足国际物流中心发展的需要。当前要大力推进港口EDI信息中心的规划建设,打造数字化港口,提高港口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实现电子通关和贸易无纸化,扩大增值服务J。要积极推进区域物流信息一体化进程,加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构筑以连云港为基础,以大陆桥沿线区域为主体,辐射全国乃至全球,功能包含公共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以及供应链管理、货运管理等专业信息服务的区域性国际物流公共平台,努力扩大物流信息服务的辐射半径,增强连云港国际物流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3.鼓励物流企业发展,提高国际物流产业链的整体水平

篇(8)

中图分类号: F320.3文献标识码:A

The Concept of the Network of Structure Between China, Japan and Korea in North-East Asia Area

Zhu Lixian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logistics network in Northeast Asia region includes three big constituents. They are the infrastructure network and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the organization to manage the network.

Key words: Northeast Asia the logistics network information

东北亚物流市场的发展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同步,并日渐成为世界物流业的新兴市场。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的发展均是通过构建网络化的物流体系或区域所在国家的物流体系的重新整合来实现的。同理,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也离不开区域内物流体系的网络化构建和物流资源的重新整合。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考虑试图从区域物流网络体系的信息网络层面、组织结构层面、基础设施层面立体的说明构建东北亚物流网络的基本思路。

一、东北亚物流网络的提出

1970年以来,中国、韩国、日本三国的产业化高速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使东北亚国家间的区域内贸易量持续增长。其中,该地区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占世界总吞吐量的1/3以上,中、日、韩三国2004年GDP总值超过7万亿美元,中国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国,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这些都表明区域内经济交流不断扩大。特别是2003年10月三国领导第三次会晤后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联合宣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上走出了实质性一步。由于中、韩、日三国在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等存在较大差异等原因,使各国对物流业的发展上产生了理念上的差异。特别是各国以单纯竞争为主的“国家物流中心论”思想一直以来阻碍着东北亚物流网络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即中、日、韩三国都在努力成为东北亚物流中心,希望通过抢占物流市场的绝对份额而获取最大利益。例如,韩国政府于2002年制定了国际物流促进法,从法律上表明了建立国际物流中心的态度和提供了法律保障。日本则推出“超级中心港口”计划,通过东京港、横滨港和大阪港实施港湾化规划,确立区域物流中心地位。而中国也在近几年提出了打造东北亚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伴随着各国大力兴建港口的到来,也对构建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区域优势凸显的东北亚物流网络提出了客观要求。

二、东北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

东北亚物流基础网络是由物流专门设施、功能设施、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经过开放式、标准化的连接而形成的资源集合体。目前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信息和组织技术,最大限度地使区域内原有的分散的物流基础设施进行网络化运作,充分发挥物流基础设施的作用。除此之外,东北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重点是改善物流专门设施、交通和通讯设施的系统化的链接和共享。在交通方面,加强区域内的对话和合作,从而使“亚洲高速公路”、“西伯利亚大陆桥”和“中国大陆桥”等计划成为现实。除此之外,有关建设快速铁路网络的可行性研究,必须同时进行。这个快速铁路网络包括许多高速铁路网,其中包括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高速铁路网。快速铁路网的建成将对东北亚区域的振兴贡献巨大。由日本综合研究机构提议的“东北亚大环线计划”(Northeast Asian Big Loop Plan)旨在建立连接东北亚主要地区中心地带的核心铁路网。如果它能够与“亚洲高速公路”计划及快速铁路网规划结合实施,那么,由韩国国土研究院推动的旨在连接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BESETO走廊”(北京、汉城和东京的缩写)的最终建成,就将为时不远。

三、东北亚物流信息网络的构建

物流信息网络包括物流企业内部信息网和外部的物流信息网络两部分。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信息网络都要借助现代网络来传输和共享有关信息和业务。区域内的物流信息网络其实质是建设与运输和配送基础设施相对应的“模拟网络”,也就是数字网络,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ICT)以及空间技术。东北亚物流信息网路的建设重点是企业外部区域内的信息网络,即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成员间开放式的网络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网络,物流网络的结点间的信息传递将从原来通过一系列转换结点,而发展成为不通过任何中间阶段而直接进行信息交换的模式。在新型物流信息网络中,结点间的信息传递是直接的,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四、东北亚物流组织网络的构建

首先,东北亚物流组织网络离不开各国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制定和维护区域内合作的法律、政策和制度,提供宏观环境的支持;二是提供物流一体化的国家间财政、金融、关税等方面的资金支持;三是成立东北亚物流管理中心,推进东北亚物流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四是保障区域内物流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次,要充分发挥行业物流协会的中坚作用。一是行业协会负责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参与制定区域内物流中心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二是行业协会负责协调政府间、企业间、政府和企业间的对话机制;三是行业协会要从专业角度总体把握物流业的发展态势、及时给政府部门、物流企业提供决策信息,以保障物流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四是建立和完善物流人才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合国际物流合作需求的多功能人才。

最后,确立各个物流企业的网络建设主体和核心地位。国际物流相关的港口、机场、道路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轮船、火车、飞机等运输工具,以及通关、三检、火待、理货、理赔、以及港口、机场、车站等物流结点后方腹地的物流效率都离不开物流企业的积极参与与协调。在现代物流组织网络的建设中,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是关键。这些企业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业,构建高速、便捷的物流运输平台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规划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和园区,成为东北亚物流网络的关键结点。

该论文受辽东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

参考文献:

[1] 封学军. 应对挑战 组建东北亚港口物流联盟[J].江苏交通 ,2003,3:56-58.

[2] 刘大成. 面向东北亚物流市场竞争合作的港口规划与建设[J].中国流通经济 , 2005,12:23-25.

篇(9)

一、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港口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作为交通运输枢纽的港口,在交通运输网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化的港口不仅具有使货物增值的功能,而且已经开始向“国际物流中心”转型,具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

港口物流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港口本身,而且体现在对港口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上。它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对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港口物流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在科技和创新方面落后于世界著名港口,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要促进我国港口物流持续、高效的发展,培养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关键。

二、我国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大批量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教育体系本身就有很强的创新力,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发达国家政府对职业教育也十分重视,不仅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而且以立法和制定政策法规的方式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物流、港口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等理论知识,熟悉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技能,英语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人才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培养,更需要加强对于港口物流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的实践教学培养。因此,培养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就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体系

(一)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

1.培养港口物流专业的基本技能。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的基本技能掌握是国际物流、报关报检、港口管理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相关业务软件;英语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能够较快适应和融入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中,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2.培养港口物流专业的职业技能。港口物流专业的职业技能分为港口物流基础业务能力和国际物流业务能力。基础业务能力是掌握港口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熟悉运输、仓储等所需的工作技能,解决在企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国际物流业务能力是在国际物流背景下,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英语与国外客户进行沟通联系,能进行国际货物报关、报检、单据制作、国际集装箱运输等业务操作。

为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毕业生参加报关员、报检员或助理物流师等考试,并至少取得一向证书。为适应港口物流和国际贸易发展要求,要求学生有选择的考出国际物流方向的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国际货代员证书等。

3.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较强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就一定主题进行市场调研能力,并能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市场分析。

(二)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是以专业技能应用为主线,兼顾综合素质、外向业务拓展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大部分,即课堂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第二课堂、毕业实训等4个环节。

课堂实训内容的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把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专业技能课程实训是针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的单设实训,即课程学完后,在计算机房或者场景实训室用一周或两周时间集中来完成整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对整门课的内容加以运用和融会贯通,以达到巩固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是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设置,综合相关几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相应的工作,并能在工作中实现创新。专业技能课程实训和专业技能综合实训的内容设置与学生要考取的职业资格证相结合,通过实训帮助他们复习考证需要的相关知识,提高考证的通过率。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经常邀请企业有一定资历的专家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可以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把教育寓于活动,在活动中深化教育。

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参观交流、专题调研、假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安排教师带队到企业参观交流或进行专题调研,或者利用假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第六学期,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者自行落实的单位进行毕业实习。

四、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措施

(一)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的实践能力的高低是实践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要求具有"双师"资格。既要有较高的港口物流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好是有在港口物流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学校要不定期的派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聘请港口物流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进行实践教学指导,补充实践教学的教师资源。

(二)注重课堂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

不同的课程,知识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课堂实践教学,在时总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要抓好实践教学的质量,课内实践教学的形式允许而且应当多样化,要突出特色。

1.案例教学法。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学习国际物流基本知识、掌握物流基本技能的方式转变为通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来总结出需要的国际物流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教师在案例分析中启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学生们可对物流行业的情况有总体上的认识,使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洞察和判断能力。

2.归纳教学法。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问题,并安排学生进行理论问题的讨论,然后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适当的点评和统一讲解,把学生感性的、零乱的知识系统化,分析总结出实训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小组项目法。教师在专业课程的设计,如对港口物流企业流程设计、仓储配送优化等内容中,把学生分组,布置一组人员共同参与某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要求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各自分配的任务,然后将大家的结果汇总,项目小组负责人整合提交设计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不同性格、不同爱好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得到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模块化课程。有些课程可以按照工作流程和岗位能力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如:《国际集装箱运输》课程可以打破常规的章节划分,按照集装箱运输的流程将课程分成以下课程模块:集装箱运输中外贸部门的工作、货代部门的工作、仓储配送工作、集装箱堆场作业、报关与报检工作、运输协调管理等。通过模块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是在何种情况下应用的,并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企业环境为背景,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校内实训项目

校内实训项目的规划,要根据我国港口物流业的新理念和模式,对现有的实训项目进行整合与优化,剔除重复和过时的实验项目,补充反映港口物流发展前沿知识的新实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内实训项目可以在计算机房进行,以专业的教学软件为基础,让学生根据教学软件的内容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完成实训项目。这就要求软件的设计要高水平、高起点,可以采用学校、软件开发公司和国际物流企业专家共同讨论研究、设计实训模块的形式,使教学软件与当前港口物流企业使用的主流软件一致,但要更加适合教学和学生练习。硬件环境可以采用当前企业使用的或者尺寸按比例缩小的真实设备。

校内实训项目还可以在场景实训室进行,场景实训室是把实训室设计成企业办公的环境,以实际工作的流程为基础来设计实训模块,以港口物流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来分角色,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工作角色中来进行现场的工作岗位演练。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学生既要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又要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通过相互协作来完成整项“工作任务”。场景实训可以让学生熟悉物流企业中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明晰物流企业业务的处理流程,全面提高物流实训者的工作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参观交流、专题调研、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大多必须在现场进行,实现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彰显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基本途径。

校企合作模式首先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把港口物流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其次是采用“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对于学校来讲,可以了解和把握行业最新人才需求、研发动向及技术需求,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上要特别注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质量保障体系。

篇(10)

一、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业务

根据调查,在华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跨国公司,其主要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在华采购零部件,在配送中心分类、打包,运到海外进行装配。案例:索尼(SONY)公司在香港有索尼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负责在香港及华南的业务。索尼公司不仅已经将低端电子产品的生产交给华南地区企业代为加工生产,而且将一部分高端电子产品零部件生产也交给了华南地区的生产企业加工。广东省共有24家企业为其生产电子产品成品,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企业超过150家。目前,此类零部件交货到索尼在香港的仓库(ATL—亚洲货运中心),并在仓库做拼箱出口到日本的工厂再合成高端产品。索尼在日本有12家生产企业,分别生产不同类别的电子产品,他们独立在全球采购原材料、半成品及零部件,而很多零部件的采购越来越集中在华南地区。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索尼公司2001年整合在日本的12家生产企业,成立了索尼EMCS公司,新公司将发挥统一的物料采购、金融财务、市场战略等优势。鉴于华南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加工中心,索尼公司决定以EMCS的整体力量在华南建立国际采购中心,以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避免中间环节,降低成本。目前索尼已经在深圳成立了“国际采购中心”,并于2001年8月举办了采购招商大会。同时,为了节约物流成本,索尼公司计划在华南地区(深圳盐田保税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将在境外成本较高的物流配送业务转移到中国境内,既可以充分发挥靠近货物产地的成本优势,又可以做到境外生产的“零库存”。在盐田保税区的物流配送中心的一项基本的职能,就是将在华南地区采购到的零部件运送到区内,再根据日本生产企业的需要,及时拼箱付运。

第二类:将在中国采购的成品,在配送中心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包装等,再发送到海外市场。案例:飞利浦(Philips)公司利用华南地区的出口加工企业为其生产小家电、电脑显示器、组合音响等产品。一直以来,它在中国采购的产品均采取直接出口到目的地市场,然后再重新分拣、包装上货架的做法。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飞利浦公司开始重视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2001年开始,飞利浦开始尝试在盐田保税区进行增值服务。飞利浦的组合音响分别由广东的两家企业生产,一家为其生产DVD机,另一家生产功放机及音箱。飞利浦将两家企业的产品运至盐田保税区的仓库,将生产功放机/音箱的包装箱打开(已经预留了DVD机的空间),然后将DVD机连同其包装放到其中,组合成一套家庭影院,这样可以将产品直接运送到目的地市场销售,减少了在目的地分拣时间及劳动成本。

第三类:在华采购成品,在配送中心进行仓储、加印条形码、拼箱等,然后按销售进度发往境外销售点。美泰(Mattel)玩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美国玩具生产商,其最著名的产品是风靡世界的芭比娃娃,同时还有其他品种的玩具。为了保证其主打产品芭比娃娃的质量,美泰公司在80年代将其在香港的生产基地移到广东,目前分别由其直接投资的东莞长安美泰玩具二厂及南海官窑中美玩具厂生产。另外,美泰公司在香港设有两家公司,负责采购和销售其他种类的玩具,生产均外包给了华南地区约20家出口加工企业。美泰公司的玩具80%产于中国,其中70%产于广东。2000年美泰公司在华南地区共出口了24040个四十英尺的货柜。美泰公司在美国有20万平方米的配送中心。以往,美泰公司将在华企业生产的玩具直接运到美国的配送中心,再分送到零售商。随着美国经济步入衰退期,美泰公司开始重视降低仓储与流通成本,它发现,其在美国仓库的许多玩具要存放一个多月,等待销售季节的来临。为了降低成本,美泰公司考虑利用盐田保税区便宜的保税仓库,将其在华南采购的玩具存储在此,到销售季节来临时再运往美国,另外,美泰公司还将其外包生产的玩具在保税区仓库完成拼箱,按客户要求运往世界各地市场。

第四类:海外统一采购,在配送中心分类,发送到在华的数家加工企业。很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建有自己的工作,同时,还有很多跨国公司委托中国的工厂进行OEM生产,其中不少采取来料加工的方式。上述两种情形下,跨国公司均负责原料、零部件的采购与配送。为了节约成本,发挥统一采购与配送的优势,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将统一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运送到国内保税区的仓库中,在此进行开箱、分装,再运到有关工厂。例如,索尼公司计划在华南开展此类业务。

第五类:在华采购成品,在配送中心处理后,返销国内市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外资投资企业大多受到出口比例的要求,其产品难以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中国加入WTO后,按照WTO的《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协定》及有关承诺,修改了有关外商投资的三大法律,明确取消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华销售产品的限制。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开始考虑在继续扩大出口的同时,增加对国内市场的销售。主要办法有两种,一是将原来的来料加工工厂改变注册,成为外商投资企业,将来料加工改为进料加工;另一种则是利用中国的保税区来解决其来料加工工厂没有内销权的问题,将产品先出口到保税区,再进口到中国国内市场。美泰公司(Mattel)就计划利用盐田港保税区作为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

第六类:建立多国货物的国际拼箱业务。将在华采购的物品与在海外采购的物品运至配送中心,进行仓储、拼箱、加印条形码等,然后运送到海外分销商。这种方式是真正将中国建成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较高级阶段。随着跨国公司在华采购量不断扩大,以及我国国际航运基础设施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我国建立多国货物配送中心的潜力是巨大的,前景是光明的。目前,索尼公司、美泰公司等均有此计划。

二、现行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之处

由于现行的加工贸易政策设计的出发点,没有针对在华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因此,在加工贸易保税政策下,加工的产品必须直接出口,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受到很大限制。保税区的建立,使得在基本上不改变加工贸易保税政策的条件下,可以进行物流配送业务。但是,现行保税区相关的政策与管理体制,与发展物流配送中心业务的要求也是不适应的。如果不作适当的调整,国际物流配送业务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具体而言,现行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也下几个方面:(一)出口到保税区货物的出口退税的规定

目前,我国的保税区既非真正的“境内关外”,也非自由贸易区,因此,经保税区出口的货物面临着不能得到出口退税的问题。因为,按照现行规定,只有货物实际离境才能视作出口,享受出口退税。目前,货物运到保税区,出口企业的主管海关就会核销出口产品,但税务部门认为货物没有离境,不能退税,但国家对于如何证明保税区的货物实际离境,尚没有明确的规定与实施细则。因此,经保税区的出口要得到出口退税,面临很多困难,这极大地制约了在华发展物流配送业务。

(二)保税区的增值服务问题

物流配送中心往往要进行一些增值服务,在上述第二类业务的案例中,产品的重新包装导致商品名称的改变,与现行的监管规定有一定的矛盾。目前,很多保税区尚不能进行这种商品的增值活动,只有个别保税区经过多方协调后才可以开展。

(三)保税区的退货问题

在保税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一些企业会在此建立质检机构,保证出口货物质量是合格的。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一般要求退回工厂,进行复加工再出口。现行规定对退货的要求极其严格,难以操作,而且,监管部门审批没有时限承诺,使企业难以把握。另外,海关规定,进入保税区的货物如需退货,必须是跟报关单同时退出此批全部货物而不能仅退部分不合格产品,这使得退货的仓储及运输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节省物流成本。

(四)不同保税区/出口监管仓货物的整合问题

由于不同保税区的仓储成本不同,货主可以按货物发运时效选择将不同的货物存放在不同的保税区/出口监管仓库,在发送前统一拼箱,再发运。例如,美泰公司将其产品存放在深圳和记观澜仓,但其几个主客户却各自指定了收货仓库,如WALMART通过马士基物流公司处理其欧洲的拼箱业务,而马士基则指定盐田国际出口监管仓库;另一个重要客户玩具反斗城则通过USC处理其美洲业务,后者却又利用勤辉长江出口监管仓及盐田保税区的力又仓。美泰公司希望将其存放在和记观澜仓的货物按客户要求的时间交给其船运公司,但现行监管规定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这种配送整合活动尚不能进行。

(五)同一保税区不同仓库货物的拼箱问题

不同的发货人可能将货物发送到同一保税区不同的仓库中,使得同一货主的货物存放在不同的仓库里。海关现行监管规程中尚未有这方面的规定,因此,不同仓库的货物不能进行拼箱。

(六)同一保税区不入仓库货物与仓库内货物的拼箱问题

对于同一货主来说,其在配送中心的货物,有些需要存放一段时间,在些则直接运到保税区与已经存放在此的货物拼箱出口,无需存放,以节省时间与仓储成本。按现行规定,货物必须进入同一仓库,才能进行拼箱,这就增加了货主的成本。

(七)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混装至一个集装箱直接出口问题

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在华有多个供应商,他们希望将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放到同一集装箱运至海外专卖店销售。目前我国不允许将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放在同一集装箱经码头出口,这些跨国公司只能让各个供应商分别将货物运送至目的地的仓库,再混装,此举大大加大了物流成本。

(八)进口仓库与出口仓库货物的拼箱问题

发展多国物流配送业务,必然涉及进口货物与出口货物的拼箱业务。现行规定“进口保税仓库只能做进口到国内的货物,出口监管仓库只能处理到境外的货物”,因此,在现行规定下,不可能实现多国物流配送业务。

(九)监管部门的工作时间问题

跨国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境外企业往往要求尽量实现“零库存”,这就要求保税区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出货。但是,目前监管部门实行的是“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不适应企业的需要。

三、调整政策的初步设想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性

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将有力地带动我国的出口。例如,WALMART已经提出申请,在深圳建立其采购中心,每年将在中国采购100多亿美元的商品①。一旦大型跨国公司在华建立采购与物流中心,将使我国出口产品直接进入发达国家的商业零售系统和跨国公司的生产配送体系,有力地拉动我国的出口。其次,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大大提高对外贸易的增值率,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一般而言,国际贸易中流通领域的增值远远超过生产环节,对加工贸易更是如此。以往,我国政策体系注重生产环节,虽然认识到仅从事生产环节得利不多,但苦于无门进入国际流通领域。现在,中国国际制造地位的提高、经济衰退带来的竞争压力增大,迫使大型跨国公司愿意来华建立采购与配送中心,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一定要及时调整政策与监管体制,尽快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最后,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将大大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到未来相当一段时期,价格优势仍将是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主要优势。我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出口优势均表现为价格低廉,因此,谁能够降低成本,谁就能够不断扩大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在华建立采购与配送中心,在提高其在华增值率的同时,将整体上降低中国产品的最终成本(即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成本),大大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但是,由于决策层尚未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认识这一问题,现行政策与监管体制总体上不利于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业务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尽管近年来企业与研究界已经多次将这一问题提了出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认识和高层的决策,对于一些具体的政策问题,监管部门采取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法,在很小的空间中进行了调整,但相对于发展物流配送中心的要求,差之甚远,致使这一极其重要的新事业,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其应有的状况。因此,要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必须从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加以重视,全面设计有关政策。

(二)围绕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全面设计有关政策

上一篇: 会议演讲稿 下一篇: 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