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20 22:08: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化学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化学教学

篇(1)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现今教育教学的大趋势,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而化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化学教学如何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呢?

一、以探究性为主题的化学教学

为了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化学教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这使得探究性实验化学教学模式迅速崛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学生充当探寻者。在探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操作、决定每一个化学实验。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总结出化学的规律,进而将这种规律又应用于生活,这样使得学生既容易接受又得以学以致用。

化学课堂是化学知识传递的最好途径,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而成的。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课后习题为补充,这是传统的最行之有效的化学教学模式。在经历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尝试了以演示实验为主题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开放的实验性探究的改革性教学模式后,化学教学的认知水平有了提升,化学教学认识得到了升华。化学教学过程中,博学多才的教师和追求真知的学生密切配合,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在高中实验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实验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高中化学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应当考虑到高中生自身的知识储备有限,因此,教师务必对教学实验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及演示,并且在演示的基础上来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真正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实际操作与理论讲解的差距,同样,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学生间以及师生间的交流,并且注重对学生实验结果的评价以及总结。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与思以及思与行的有效结合,更好地促进实验的有效进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改革为主体的化学教学

化学这门科学,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意义,初中化学是趣味化学,高中化学是推理性化学,大学化学才是深究性化学。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会对化学有不同的认识,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终会引导学生逐步适应化学的特点。在高中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喜欢观察社会现象的特点,创设与化学知识有关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够深刻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这相对传统意义的教学,无疑是一种大大的提高。改革就是应当摒弃旧有的缺点,全面地革新教学模式,全面地将高中化学推上一个新的阶段,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基于新课改的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力求生动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将枯燥乏味的知识通俗化、形象化,以此来提升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兴趣。同时,在进行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地提升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有效地借助诸如多媒体之类的工具来提升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例如,在讲授“酸雨的危害”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酸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不良影响的视频或者图片,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酸雨,了解酸雨,并且教师应当进行相关的知识总结,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应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地认识以及尊重每一位学生,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提升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强完善实验设备

高中化学教学中对教学资源有着特别的要求,尤其是在实验设备以及教学资源方面。实验设备对于学生学习高中化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的学校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往往无法获得想要的资源,无法真正体会进行高中化学实验的快乐。

新课标要求学校完善自身的实验设备,并且强调教师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实验设备是一个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硬件设施,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时应当帮助学生培养自主科研的能力,让学生自行选择恰当的实验课题,设计多种实验方案,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以及思维广度。

现在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方法和教学实验设备都有待改善,以上谈到的三个方面是在实践中的浅显总结,希望所有高中化学教育者都落实新课程要求,为高中化学课堂的改进贡献自己的力量,使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樊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 数理化学习,2010(12).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46-02

一、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1.应试教育下学生忽视了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作为理科中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的首先要求是具备相应的探究能力,而不能仅仅地依靠简简单单的记诵来学习。现实是很多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在这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应试教育下很多的学生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了大量的做题上面,顾不上对化学本身的研究,这是十分错误的方法。大量地做题而不思考,让学生的思维牢牢地被束缚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缺乏起码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在做题还是在思考的过程中,很难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对于问题的解决造成了很多的麻烦,这是当今化学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2.学生的成绩与付出不成正比。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付出不成正比是化学学习中另一较大的问题,化学在高中的学习中占着很大的比例,很多的学生将学习重心放在这方面,这是一个很合理的做法。但很多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味将时间放在漫无目的地学习上,缺乏起码的灵活性,这使得很多学生考试后的成绩和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不成正比,严重地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自身的自信心。很多的学生因此放弃了学业,一味地消沉,没有主观能动性,这对学习化学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进行化学的教学中,要善于将成绩和付出联系起来,只有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法,着力地提高学生的成绩才能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活跃起来。

二、衡量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标准

1.老师的教学方法。老师的教学方法首先反映的是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的多少首先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广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给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这对老师的教学要求是,着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及时地启发学生,引导他们在化学中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要善于发掘学生的特点和创作力,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点,在化学的学习中充分地融入进去。

2.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决定教学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力军,是化学学习的主体,如果不能让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就很难在化学的学习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地发挥起来了,就很容易地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如果学生没有起码的学习热情,纵使老师的教学方法再精彩也无法取得好的成绩。所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老师要善于活跃化学课堂的气氛,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应试教育中,衡量教学质量的最直观的因素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它能够客观地反映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说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从学习的平时的考试成绩中说起。将化学的考试成绩作为学习的目标是至为关键的,它是所有的教学活动的中心。无论是采取题海战术或是其他的教学模式,结果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成绩的高低在应试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化学教学。

三、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学习什么学科,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化学的学习中更是如此,浓烈的学习兴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有了浓烈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将枯燥的学科学习转变成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寓学于乐的学习中,学生收获的快乐和成绩的双丰收。老师要善于积极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在课堂的教学中能够通过做实验、看视频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关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仅仅地将要成绩看作直接的事情,更要善于用各样的方法间接地提高学习的考试成绩,只有如此才能够大力地改进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构建化学的优质课堂,让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2.注重打造高效的课堂。化学的学习和教学中必须要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只有提高课堂的质量才能够让学生学到真正的东西,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要善于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打造高效课堂,善于采用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知识作为引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构建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旨在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让自己的理性思维更好地拓展开,在学习中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比如老师要善于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不断地强化对知识的探究和理解,这个过程的学习必定是高效的,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在优点。善于发现学生的特质和优点,首先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也是作为老师的基本能力。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情况有很清楚的认识,增加自身的认知能力。同时这有利于让学生查漏补缺,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于学生完善自己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着更为清楚的认识。化学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才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进步,这样坚持下来,就能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不仅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能力,还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化学的学习在理综中显得尤为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理综成绩的好坏,所以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化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要努力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善于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试的成绩结合起来,找到两者最基本的结合点,这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海洋.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化学教育,2010,31(2).

篇(3)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二、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和家长不得不靠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没有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被动发展的结果是:⑴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一些适应被动发展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一些不适应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缺少学习的主动性;⑶以学生的片面发展代替学生的全面发展;⑷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经历和体验。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互动向多向互动的转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篇(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新课标的化学教学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深入开展,高考模式也相应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近年来理科综合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中的化学试题综合程度日趋提高,且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如果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就难以适应理科综合高考的新要求和新变化,也难以在未来深造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促进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又是掌握知识快慢的重要制约因素,能力和知识是密切相联系的,是辩证统一的。所以,忽视知识,特别是基础知识,就谈不上培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使两者相互促进和提高,才能更加适应新高考模式的要求。本文浅谈在化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教会学生建构化学知识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掌握高中化学错综复杂的知识,没有系统的方法论做指导,必然效率低下,效果也必然不好。在教学中,应从化学学科本身的实际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如下建构化学知识的方法。

1.1 分类转化法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内容繁多、头绪杂乱,而且教材将其集中安排在必修一模块中。因此在教学中,内容过于集中,同时也无法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做教学指导,这使得知识规律性不强,学习后特别容易遗忘。为了克服困难,提高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分类转化法总结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主线,从而使繁杂的基础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规律化,使基础知识的记忆变得较为容易,有效的夯实了基础知识。例如对于金属和非金属的知识可让学生分别按如下的分类转化线索进行总结:金属元素: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

1.2 组成性质法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用上述分类转化法可以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从而形成知识迁移能力。但对于不同物质所体现出的性质差异往往会掌握得不深、记忆不牢,这时如果再辅以“组成性质法”,使学生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本质角度理解物质的性质,则不但有利于元素化合物一般化学性质的掌握,更能对于不同物质共性以外的特性也会有较好的掌握。

1.3 要点列表法

列表法是统计学上常用的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知识,用要点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使繁琐的知识变得清晰、简洁。如对于化学平衡的要点可列表如下。由此可见,通过要点列表归纳知识,不但使繁琐的知识清晰简洁,而且,学习者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深刻。如果使用得当,效果一定不错。

2 在训练学生记忆知识方面下功夫

记忆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记忆包括记和忆两个方面,记是对于事物的认识和保持,忆是对事物的再认和回忆,要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必须要在记忆上下功夫。关于记忆,我认为记是忆的基础,关键在于记。这方面,我觉得既要强调记忆得法,又不能全盘否定死记硬背,这样才能让记忆成为积累化学基础知识的利器。作为教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意识到记忆的复杂性、困难性,要经常探索记忆的规律,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尽量让记忆远离枯燥,增强乐趣,从而降低记忆的困难度。

心理学认为,留在人记忆中的事物,依据其有无内在联系的特征,来源于两种记忆,一种是意义识记,即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另一种是机械识记,实际上就是死记硬背,单纯的用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化学知识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体系,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用口诀或谐音记忆,也不是所有知识点有内在联系。 所以我认为,化学教学中,不能偏废死记硬背。比如化学计量的物理量符号、公式、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结构简式、空间几何构型等,在中学生的知识范围内,只能是死记硬背,没有这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做基础,就无法提取和运用,更谈不上发挥和创造。所以在记忆中不可忽视死记硬背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将死记硬背的知识整理成专题,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布置他们背诵,并默写检查,效果非常好。如对于高中化学的常用公式、高中化学的必背化学方程式、必背电子式等都给学生印发以便背诵。

3 促进学生有效知识的升华

这里所说的有效知识,是相对于单纯靠死记硬背、没有理解、食而不化的虚假知识而言的,所谓有效知识,就是真正的知识,是经过融会贯通、彻底理解的知识。这种知识属于手到自来的“自由出入”的知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总量中有效知识的比例越大,思维的空间和自由度也就越大,思维的内容、方式也会越丰富,智力水平会更高。在教学中,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有效知识,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3.1 教给学生研究事物的规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化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为中心的自然科学,一个人用一生的全部精力也不可能把所有物质全部学会,孤立的学习只能是死记硬背、食而不化。如果通过典型物质的学习,引导学生找出研究物质的规律,在学习其他物质时就可以按此规律在已有知识序列中嵌入新内容,这便是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比如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知识后,教会学生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让学生有意识地用此规律进行迁移学习,提高能力。还比如,教会学生用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的观点和规律分析化学问题。 再比如,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用典型代表物质的性质迁移到所有同一类有机物的学习。

3.2 教给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促进知识生长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知识,这是知识迁移的更高形式之一。 如学习原电池的组成、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后,则对干电池、蓄电池的构造原理等新知识自然会发芽、生长,电化学腐蚀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也可以派生出来。 再如,教会学生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和影响因素,则对于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新知识也就会非常容易生长而成。

3.3 教会学生用实验的思维理解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科学,可以说,对于任何化学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学会运用实验的思维理解知识,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反过来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用所掌握的知识设计和创新实验,这也与高考考查的方向完全吻合。比如,在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经常有意识地以研究物质的一般实验方法为教学思路来组织教学,即按制备原理、分离提纯方法、元素分析、结构鉴定的思路进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进行实验研究一样学习,这样,学生的实验思维会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再如,我经常在化学解题中,让学生把题目中的文字表述转化成实验的流程图,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清晰有序,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用实验的观点和思维来理解知识、看待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我认为,坚持这样的做法,应该对于促进学生有效知识的升华是大有裨益的。

篇(5)

高中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讲其用途,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

二、教学过程中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记忆能力的培养。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醋的教学与记忆,我就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

三、在习题教学中开拓思维

1.精选习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空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

篇(6)

1.1绿色化学思想的含义:

绿色化学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主张化学研究应用与环境的友好化发展。绿色化学思想则是希望在进行化学研究或者化工生产时能够减少污染物、提高回收利用率,降低化学工作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重点强调了预防化学污染而不是事后处理污染的重要性。绿色化学思想在地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之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的传播,绿色化学思想也就此传入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渗透到不同的领域,例如化工生产领域、化学教育领域等。我国在引入绿色化学思想之后,在各方面都很重视绿色化学思想的应用,尤其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更强调了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1.2绿色化学思想的特点:

绿色化学思想尽管在不同领域应用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其本质思想并没有改变,应用时也能够体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绿色化学思想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使用绿色的原材料。化学教学和应用都需要用到许多化学药品、试剂等,这些药品、试剂的生产应该尽量选用绿色的原材料,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第二,减少污染物排放。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就必然存在会造成污染的物质,因此绝对不能随意丢弃化学实验或化工生产后的废弃物。第三,提高回收利用率。有许多化学用品在使用之后是能够通过其他的化学反应进行回收利用的,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2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2.1通过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加强环保意识培养:

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需要下一代来继承,对于高中生的环保思想的培养更是重要。因此,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理论教学中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就是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学生通过了解绿色化学思想和绿色化学实践知识,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风格,考虑到环保条件。通过这种渗透的思想教育逐步提高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

2.2实现科学理论教学与素质培养的结合:

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仅是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更是可以将理论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学生在学习煤、石油等自然资源,除了能够了解其化学特性以及相关化学反应之外,还能够联系当前能源使用现状进行思考,了解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通过绿色化学思想的应用,能够使得学生建立更加高层次的思想水平,提高综合素质。

3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验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实验教学也是绿色化学思想在教学中应用的具体体现,按照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改造或改善,能够直接地让学生感受到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作用。

3.1减小实验规模: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加强微型化发展,即尽可能选择更少的试剂、更少的资源进行实验教学。这是绿色化学思想的一种具体应用体现,通过将化学实验微型化,在保证学生掌握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做到节约化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减小实验规模并不是说轻视实验教学,反而是要将有限的实验资源尽可能高效地利用起来,不仅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也能够帮助教学。

3.2对实验进行绿色化改造:

高中化学教学实验有的可能会产生一些污染甚至是有毒物质,除了学生需要了解某些试剂的化学性质和特点以外,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合理的绿色化改造。例如,在“自燃”这一化学实验中,以前进行演示实验采用的是白磷和二氧化硫这两种试剂,这两种试剂本身就属于有毒试剂,同时在进行实验后会产生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硫的环境污染物。后来在绿色化学思想倡导下,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普遍都对这个实验所使用的试剂进行了改变,采用无毒的镁粉和石英粉末,这两种物质反应后会产生硅化镁,再与水反应后会产生SiH4气体,这种气体在与空气接触后就可以出现自燃现象。这样将实验改造后,可以减少对有毒试剂的使用,并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中,除了教材上已经进行过改造的实验,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实验的改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更能加强学生对于绿色化学思想的理解。

3.3学习实验物品处理: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只重视实验本身,而忽视了对于实验物品的处理,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下,学生有必要了解如何对实验物品进行处理。例如实验反应物的分类处理,要考虑剩余的反应物是否能够重新使用;对于实验的生成物,要考虑是否有毒、是否有污染,生成物是否能够进行回收利用,如果不需要了应该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处理再丢弃;最后还应该考虑实验使用的器材,例如试管、烧杯等的清洁,防止有毒反应物遗留。这样的实验物品处理的教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更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化学实验相关的重要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教学综合素质。

篇(7)

化学在高中是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对于高中生来说,化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元素概念,还需要学生了解极为简单的化学物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的难度有所提升,还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

一、培养化学思想的意义

培养化学思想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起了推动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课堂教学比较重视,教师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能够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大增,课堂的学习化学的氛围高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化学思想的培养能够推动教师教学活动的

开展。

化学思想的培养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是学生提高化学成绩的最关键的部分,学生主动学习化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二、化学思想的培养

化学思想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仅对学生学习化学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对走入社会后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培养创新意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改进或者设计实验,以更好地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比如,在学习原电池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体制作简易原电池。

化学的学习中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判断、推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化学所具备的能力,在构建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必须一开始就要慢慢培养和训练。

篇(8)

一、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以实验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接受与掌握化学知识,并且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概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反应现象分析其中的理论知识,促使学生理解化学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与理论知识.

二、优化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新课改教学理念是推行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学好实际操作性较高的化学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在选择化学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内容呈现给学生.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必须满足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促进学生智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课程本身与生活紧密相连,化学教材中很多实验都是开放性的,教材中并没有直接阐述出实验结果.如果教师以传统的授课方式将化学实验的结果讲解给学生,学生表面明白了实验现象,实际上学生对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会产生许多疑惑.高中生是一个具有创造能力与判断能力的群体,仅仅告知学生实验结果,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认同感.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优化教学设计,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融入实验、演示、观察、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使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化学的奥秘,从而提高化学学习效果.

三、高中化学教学形式多样化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实践能力、思考能力等,而不是死记公式,套用公式做题.虽然新课改中教材的难度稍微降低,但是在知识面上需要拓展,为将来学习高等化学打下牢固的基础.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板书、口述、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情况,引导学生在实验前掌握所需的理论知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开拓创新,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理解理论知识,实验结束后分组讨论实验心得,在合作交流中认识自身不足或者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中,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以实验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篇(9)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很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完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从而使数字化教学得到广泛应用.在新课改基本理念得到贯彻落实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实现数字化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利用数字化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比较关注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究,并参与到有关教学活动中.相反,如果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学习效率就比较低.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化学,就要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化学.高中化学抽象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感觉难度陡升,长此以往,他们就对化学不怎么感冒,甚至有的学生讨厌化学.要想改变当前不利的局面,教师可以考虑利用数字化实验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重拾信心,注意力更加集中,以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化学学习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化学课堂的学习主体.例如,在讲“工业乙醇的蒸馏”实验时,该实验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实验准备时间比较长,而且实验过程比较复杂,操作不当往往很难看到明显的实验效果,也就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实验的直观性,将实验过程录制成视频向学生播放.同时,向学生展示实验数据的有关图表.这样,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到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一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乙醇这种化学物质,学生再熟悉不过.如果教师仍像传统教学那样讲解化学实验,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更别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数字化实验,死板的化学实验顿时变得形象生动,富于动态化,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也使学生对化学实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深层次探究.可见,通过数字化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数字化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高中化学最大的特色就是知识点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讲解,很多时候学生只能领会其中一部分内容,导致学生感觉难度很大,特别是重、难点内容.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突破化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师应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教学方式,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形象,进一步降低重、难点知识的难度.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格外关注学生在接受化学重、难点时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此外,教师应注意到,自己在课前归纳的重、难点在学生看来不一定都是重、难点.教师可以专门针对学生认为的重、难点帮助其进行分析,利用数字化教学方式帮助其对重、难点进行突破.例如,在讲“糖类”时,要掌握的内容有很多,既要掌握糖类转换机制,又要掌握糖类与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初涉有机化学时都会感到很抽象,接受起来有难度.教师应当注意到这一点,及时利用数字化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知识点以直观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在理解糖类构成以及性质特点等内容时就会感觉很简单,那么在理解糖类相关知识点时也就更加容易.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克服了化学重、难点,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三、利用数字化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篇(10)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分析

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充满了丰富的德育内容:如元素周期表揭示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氧化一还原反应体现了对立一统一的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体现了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感悟辩证法,客观对待事物,把握人生的方向是有积极指导作用的,化学实验贯穿于整个化学课程,体现了以事实为依据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化学家们为科学发展矢志不渝钻研到底不放弃的精神鼓舞着学生们执着追求真理……;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知识,教师可利用此平台对学生进行和谐发展必要性、重要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求真的欲望;另外化学发展史,化学家带给人类的精神财富等等都能给学生更多的启示。因此,本人认为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可行的。

二、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

从上文的分析,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德育渗透之实践策略:

(一)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理念

化学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最为重要。本人在实验教学中摸索到以下两种方法:

1.将几个实验合并在一起,节约原料,减少污染。例:“苯酚是一种酸性比碳酸弱的酸,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苯酚钠易溶于水,所以向苯酚的浊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变澄清。”我们需要做两个实验,分别证明苯酚是一个酸性比碳酸还要弱的酸,苯酚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那么可以把这两个实验结合在一起。首先使苯酚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现浊液变澄清,证明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了,再像澄清溶液中吹气,发现澄清的溶液又变浑浊了,实际是苯酚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苯酚和碳酸氢钠。这样有效的节约了原料。

2.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将某些易产生有害物质的实验换为产生无害物质的实验。例:“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实验”,教材上用的酸、碱、盐分别是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氨水和氯化钠,其中的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在通电时,电解产物中存在有毒有害的氯气,所以可以将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换为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电解产物都是氢气和氧气。这样既达到了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目的,又避免了氯气的污染。

(二)利用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例如:我国化工先驱侯德榜先生就是化学界一面光辉的旗帜。出身贫苦的侯德榜通过刻苦的学习,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的成绩被公费派往美国留学。当他学成之际,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接受永利碱业公司的聘请,于1921年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发展中国自己的化工事业。面对外国资本家制碱技术的封锁,他凭着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能办到的信念,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即联合制碱法。而对他的发明,他不仅没有高价出售专利发大财,而是写成《制碱》专著,将它公布于世,轰动了整个世界。但是当日本侵略者威逼永利公司与其合作时,侯德榜与其同仁却凛然拒绝,寸步不让。他们说“宁肯给工厂开追悼会,也决不会与侵略者合作。”他的高风亮节、爱憎分明的品质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利用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进行德育渗透

1.无私奉献精神。学生是教师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因此,教师的专业道德别强调为学生奉献的精神。

例如:本人所在的学校要求老师早上七点半上班,可是很多老师七点不到就已经在教室里对学生进行辅导;中午的休息时间每天都可以看到教师办公桌边围了学生,教师正在面批作业;晚上放学走得最晚的总是老师,为每一位同学解决了问题才会安心地离开学校。本校高三就读的方同学在体育课上摔断了腿无法到学校上课,面对心急如焚的学生和即将到来的高考,班主任华老师对他们说了一句“放心,有老师在!”她和任课老师主动提出每天到方同学家轮流补课,在五十多天的日子里,风雨无阻,终于方同学顺利地于2010年考取了浙江理工大学。

也许,教师做的是一件小事,可是对于一个学生一个家庭来说那就是一个命运的转变。事实上,学生在这样的精神引领下也会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2.以身作则,行动引领。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有高尚的品德。如果老师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提重物;如果老师在校园里随手捡起一个包装袋扔进垃圾桶;如果老师在升旗仪式上严肃、崇敬的唱着国歌;如果老师扶起了吹倒在路边的交通指示牌;如果老师带着受伤的打着绷带的胳膊出现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多年来捐助着几个贫困学生。那么无需多言语,他的学生也会是充满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因为老师的行动已经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本人的研究及探索,本人觉得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但是,本研究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在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还不够深入,也值得进一步推敲。

上一篇: 镇招商引资工作思路 下一篇: 耳机市场调查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