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9 06:07: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红色旅游心得体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取得的效果
1. 红色文化进课堂教学,教育效果好。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通过“两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法律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增强了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全面促进了大学生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2. 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参与愿望强。红色文化活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学校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艺术节”、播放红色影视、开展红色歌曲大赛、红色故事会大赛、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图片展等活动,寓教于乐,摆脱了过去传统单向灌输的方式,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参与愿望比较强烈。
3. 红色文化进社会实践,自发参与多。高校近年来也在不断地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并大力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三下乡和进社区实践活动,积极调动了广大师生接受红色历史文化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在高校师生组织的红色文化进社会实践活动,自发参与意识表现的比较强烈。
4. 红色文化进互联网络,影响普及面广。高校德育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而建立红色网站、把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网络无疑是高校德育创新与改进的必然选择。1998年,以“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励报国之志”为宗旨的全国第一家“红色网站”在清华大学诞生。至2004年7月的统计数字显示,加盟者达到了938家,其中高校“红色网站”381家。它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一支充满生机的新生力量,广泛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影响普及面广。
5. 红色文化进科学研究,科研氛围趋浓。近年来,红色文化进高校科研的热潮也逐渐开始。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湖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文化及红色旅游研究所,西安培华学院的红色研究会,等等还有很多高校正在或者将要建立红色文化研究机构进行红色文化研究。红色文化研究的科研氛围日益浓厚起来。
(二)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未形成长期机制,缺乏宏观系统规划与指导。虽然很多高校在努力推进红色文化进高校这一举措,但大多缺乏相应的明确指导思想、目标原则、计划方案、实施细则、效果评价等内容,而且没有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无宏观系统规划与指导。
2. 活动方面存在“五有五少”现象。经过调查了解,发现活动方面存在“五有五少”现象。指有组织少活动(或开展活动较少)、有形式少内容(注重形式,并没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有过程少成果(或注重过程不注重成果)、有娱乐少效果(活动娱乐味道浓,教育效果弱)、有学习少体会(或学习后无总结体会,也没有要求交心得体会总结材料)。
3. 红色网站建设和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高校网站内容过分强调“政治教育”功能,缺乏吸引力;网站建设流于形式,内容空乏;内容建设追求大而全,达不到红色教育的预期效果;信息更新速度慢,信息价值不高;网络的双向互动功能未能得到很好利用;管理队伍综合水平有待提高;多媒体技术未能得到充分运用,网站技术含量较低。
4. 利用社会红色文化资源不够,引入渠道不够畅通。在现实中,一些人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事情,导致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缺乏社会层面的关心支持,致使红色文化资源引入高校的渠道不畅,学校利用社会红色资源不够。另外,很多“红色”研究成果、“红色”专家等宝贵资源,由于缺乏畅通的交流沟通渠道,也不能被很好地应用到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中来。
5. 面临深挖、凝练并升华红色文化难题。很多高校在红色文化的运用带有单向灌输痕迹,红色文化精神外化程度浅,延伸空间小,将其内化为学生信仰力量的程度相对不足。除此以外,高校在红色文化研究方面大多以注重研究本省红色文化,对区域的、全国的红色文化的研究较少,与其他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缺乏沟通和合作,最新研究成果没能得到及时共享。这也是怎样继续深挖、凝练并升华红色文化的又一难点。
二、提升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成效的对策
红色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作者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对策,探讨提升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成效的方式途径。
(一)建立红色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规划和指导,提出相应得发展规划,制定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出实施计划的方案,并做好评估,进行量化的考核。同时,可由校领导,院领导负责实施该项文化建设,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合力,保障红色文化教育的稳步展开。这样才能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红色文化教育成效。
(二)建立红色文化教育的创新机制
针对“五有五少”的现象,高校应要建立红色文化教育的创新机制,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活力和实效性,比如:借鉴社会活动形式创新校园活动形式;借鉴外校经验创新本校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师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开发红色文化精品。变“五少”为“五多”:多活动、多学习、多成果、多体会、多总结,大力提升红色文化教育成效。
(三)加强红色文化传播机制建设
加强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机制建设,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是占领文化主阵地,抵御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威胁,营造大学生成长的健康文化氛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传播媒介角度来看,电脑、手机和电视是大学生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工具,因此,加强红色网络建设,占领手机红色信息传递高地,开通校园红色影视频道等方式都可以使大学生迅速快捷地接收外部信息,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引入机制建设
针对红色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渠道不畅这一问题,高校应充分发挥作用,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引入机制建设,充分利用社会红色文化资源。第一,倡议实行弹性或免费收费制度。高校应向政府机构有关部门发出倡议,尽快对学生实行红色景点免费制度或弹性价格制度,降低把社会红色资源引入高校教育的成本,充分释放红色资源的辐射作用,促进高校红色教育社会实践的有序开展。第二,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所谓“走出去,引进来”指的是高校应主动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寻求红色资源,畅通沟通渠道,将红色资源顺利地引进高校,并加大对这些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避免师生出现不知道红色资源在哪里的盲区。
一、高职院校团校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中,特别指出了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讲话明确将共青团干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强调要注重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的作用,重视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以文化人和实践育人,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共青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巨大动力。重庆市团校首批基层教学点近期也落地于各个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团校是团校干部的摇篮,学校青年者培养工程在院系层面的重要阵地,是共青团实现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有力抓手。改革对团校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积极拥护改革、主动融入改革,作为高职院校,思想上要目标明确、信念上要更加坚定、行动上绝不能置身事外,要立足本职,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还要积极主动思考、开拓高职院校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满足青年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跟上新常态下共青团工作的步伐、适应“互联网+”时展的需要,高职院校院系层面探索团校的课程设置、内部管理及培养方式创新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
二、高职院校团校建设工作思路
高职院校团校的建立要以满足团学干部的成长成才需求、提升团学干部的核心能力素养、搭建团学干部交流学习的平台为目标。
(一)重视团干需求、提升核心素养
要充分认识新时期青年的思想特点,从学生切实的需求出发,做好团校课程方案的顶层设计,实现“精准营销”。高职院校从自身的办校理念和社会属性来说,应该让课程为明辨力、沟通力、创新力三大能力而服务,旨在提升学生明辨是非与实践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捕捉社会现象、独立分析问题、甄别信息真伪、掌握{研方法等能力,养成观察探究的意识。提升学生深层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高效表达技巧、团队合作水平与协调管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二)发掘专业资源、搭建团校课程多元平台
课程建设要着重四大重点问题,即“继承创新,完善课程体系”“精准落地,贯彻共青团工作根本要求”“与时俱进,加强双库动态管理”“突出实践性,力求课程务实管用”,着力完善团干部培训课程体系,要充分挖掘教师、校友、新媒体等资源,打造多元化的交流学习实践平台,创新团校的培养方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专业性和实践性是团校培养体系的核心因素,而教师和校友等各类人才则是团校的核心资源,可以探索课程套餐选修制,在保证所有的“必修”模块都拿到规定学分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深入分析学生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发展倾向,将团校选修模块分成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学科竞赛、社团与校本课程五个主题系列编制不同的课程套餐供学生选择,学生只需在每个主题系列中自主选择相应模块修习并得到相应学分即可。这种课程套餐选择模式既可以满足学生在同一学习领域中不同的学习需求,又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倾向分流的主要依据。同时实施学生导师制,团干部培训课程始终是团校建设与团校发展的核心,要按需研发课程计划,精心编排课程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程建设意识,努力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团干部培训课程体系。
(三)做好统筹规划、建立长效机制
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评价方式,探索高职院校团校的长效模式。
首先要科学系统规划课程,为了切实发挥团校的思想性、实效性和针对性,课程内容的设计应着眼于党和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社会的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提升团干部的综合素质。重视学习是共青团的传统,团校举办团干部培训班对共青团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强化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意识和理念,并加强作风培养,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肩负起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
其次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成长成才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课程设计之前利用问卷和座谈的方式,课程活动结束之后收集学员的心得体会,满足团校成员的成长成才需要。按照选课求“准”、讲师求“优”、方式求“活”的原则,通过抓思想、抓业务、抓实践,努力建成培育青年人才的基地、培养青年干部的平台。
再次要注重一二课堂互补,团校作为第二课堂,其育人的目标与第一课堂一致,因此团校的设计应与第一课堂的知识互补融合,相互促进,形成育人合力。例如介绍主题团日发展历程、体系构建,课程安排,培养目的、理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依托主题团日活动实施大学生能力拓展工程,培养大学生六项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等。
三、高职院校团校建设的创新点
(一)线上利用新媒体进行团校建设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尤其是微信社交软件在团校课程开展过程中的应用。根据团课开设实际情况,可以探索基于“微信新媒体”的互联网团校平台,提高团课的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初步建成利用新媒体开展共青团教育的特色教育平台,建立起团员青年更加乐于采用的教学体系。可以使得团校授课从单纯的灌输方式转变为教与学的互动,也使得授课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课堂知识转变为青年学生身边的领路人这一角色,让学生对团校有了进一步的信任。
(二)线下利用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团校建设
(二)拆违拆迁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按照市、区拆违拆迁工作指示精神,我们以打造宜居靓城、创建和谐丰润为目标,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集中开展为期两个多月的拆除违法违规建筑攻坚战。在艰巨的任务面前,局主要领导从摸底排查到挨家宣传动员,从协调配合到检查督导,从开始拆围拆迁到后期的善后,每天工作在第一线;工作中处处以全区的大局为重,依法办事,大胆协调,深入走访沿线村民数百户,做了大量的清登、汇总等基础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促成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并为拆围无偿提供装载机、运输车35台(件),出动执法人员数千人次,通过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强力督导、全面协调,顺利完成上级部署的阶段性工作任务。截止6月底,共完成唐山市北出口两侧拆违拆迁房屋建筑185户,拆迁面积达44397平方米。
(三)乡村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区委“加速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取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进展”的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发展调研,在合理规划、强化协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镇乡村解决实际困难,并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和谐工程来抓,促进全区乡村道路早开工、早建设。同时,进一步严格技术标准,严把质量关口,加强施工的指导和管理,确保了我区今年农村交通建设和养护的高质量、快发展,使我区乡村公路改造项目工程全面铺开,进展顺利。截止6月底,完成道路开工建设16条39.6公里,占计划65.5公里的60%,其中已完成9条、28.3公里,占全年计划的43%。
(四)公路养护、绿化美化工作进展可喜。为确保全区公路始终保持良好状态,我局主要领导率领技术人员深入到全区县乡公路开展调研,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全区道路的建设和维修进行了认真部署,决定投资740万元,对邱柳、丰扬、碾唐、洪火线和石各庄道路进行维修,完善县乡道路的使用功能。在加强公路日常养护管理,不断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的同时,加紧了公路绿化工程实施,加大国省干线公路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强力推进大中修工程建设。截止6月底,列养国省干线好路率达85%,达到市局下达的好路率指标;完成4条国省干线公路、4条县级公路和4条乡村公路的绿化任务,共计栽植乔木16.24万株,灌木43万株,种植草花5000平方米;重点对唐丰路、高速连接线的公路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整治,维修平交道口挡墙145米、维修路边挡水埂950米、清运垃圾890立方米;完成国省干线及县级公路路面挖补共计34183平方米、罩面147300平方米;完成丰董线岩口桥、102线沙白小桥等4座桥梁的维修加固工程。
(五)路政“双超”治理和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半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市加大超限超载治理通知精神,坚持国、省干线为重点,以卸载为主、罚款为辅的原则,加大了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力度,累计检查车辆1628辆,处理超限车辆283台次,卸载货物6867吨。在公路管理方面,我们以全区拆违拆迁行动为契机,在市、区的统一领导下,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执法行动,对唐丰路、西外环线控制区内的违法建筑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拆除,取得了突出成果。同时,我们将管理路段的责任层层分解到个人,加大了公路日常巡查密度,做到了对各类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处理、早结案;同时共受理路政违法案件109起,结案率达100%;清除路阻路障76处、575立方米,清除非公路标志165块,清除违章摊点63处、115平方米,制止违章建筑4处、90平方米,保证了公路的安全畅通。
(六)规费征收稳步增长。上半年,我局通过严格实施内部监控,严格执行征费法规,广泛延伸服务触角,多渠道拓展费源,强化规费催缴与依法稽查相结合,多次开展大规模的联合稽查、联合执法行动,大大提高了辖区车辆的应征率、纳费率。预计到6月底,可征收车辆养路费6223万元,其中,汽车养路费5485万元,占市局年计划9800万元的53.8%,同比增长了42.9%;拖拉机养路费738万元,占市局年计划884万元的83.5%;完成运管费征收360万元、货运附加费306万元、客票附加费48万元;完成车辆通行费收缴655万元,占市局年计划1270万元的51.6%,同比,增长了7.4%。
(七)运输市场整顿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以维护广大人民利益、打造诚信交通为己任,以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出租“黑车”问题为重点,狠抓了客运市场的专项治理,维护了正常的运输市场秩序。从5月22日起,我局组织了出租所、运政稽查、客运稽查等单位50多名执法人员参加的为期一个月的出租黑车及其它非法营运车辆专项整治行动。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运营行为,维护合法经营者权益;另一方面利用宣传车巡回广播、电视台公告等形式大力宣传,营造声势。取得了突出成果,半年来,共查处无证经营的出租“黑车”60余部,查处抢客、甩客、宰客、私抬票价、客运超载等违章行为220余起,查处非法营运的三轮车113辆次,取缔汽车维修厂点6家;完成元旦、“五一”黄金周期间安全运送旅客14万人次;分流旅客2000余人次。
(八)运输行业管理持续健康发展。半年来,我局进一步完善了客运网络建设,强化了客运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大营运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共换发汽车《营运证》8300个,三轮车、拖拉机《营运证》5600个;加大了货运联合体车队的整顿力度,统一收费标准、服务标准,提高运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了车辆二级维护、检测标准,全面实行了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车辆技术状况。共检测营运车辆9855台次;完成培训驾驶学员期400余人次。
(九)交通法制、工作水平稳步提高。半年来,通过不断完善行政执法工作手段,规范运行机制,形成了集培训、考核、监督、评定为一体的法制工作管理体系。今年来,共组织各类执法人员岗位培训3期,参训率达100%,完成了对全局246名执法人员的考核测试工作,对在执法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对在考试考核中综合成绩较差的两名中层执法干部给予了免职处理;受理社会群众投诉20余起,没有发生进京、赴省等重大、越级访案件,隐患排查率达100%。通过加强交通法制建设,执法队伍的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没有发生公路“三乱”等违法违纪事件。
(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今年以来,我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完善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严格制定、层层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奖惩,强化了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上半年对涉及工程队油石拌合场失窃案的4名相关责任人员给予了通报批评,并给予不同程度的经济处罚。在此基础上,先后投入4000多元购置了路锥、施工标志、条幅等安全设施,对全局的消防设施进行了检修更换,做到了防患于末燃,有力地促进了全局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半年来,我局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及责任事故。
(十一)党风、行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又上新台阶。半年来,我局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及治理公路“三乱”责任状,细化了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分工,狠抓了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做到了项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实现了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在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坚持把学习提高、解决问题、走群众路线、领导干部带头等规定动作贯彻始终,力求做到入脑入心。10位班子成员带头撰写学习心得和笔记,全体党员干部结合实际,分别写出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使每个党员干部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及实践基础。5月22日上午,全局280多名党员干部听取了局领导作的《以科学发展示范区为引领,努力探索丰润交通科学发展之路》的宣讲报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丰润交通发展全局,每个干部职工,都要自觉投身于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伟大实践中去的要求。:
目前,各国家对于民间文化产业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我们国家的财政角度来讲,国家有必要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投资。但我们国家面临着文化产业高投入、低效能、大资源损耗等实际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一方面的发展问题,也引起了我们国家和政府部门重视。总之,为了我们国家民间文化产业的可持续、高效能发展,除了要国家经济方面的投入,更重要的是相关经营模式的改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德勤于2007年提出了PPP的市场成熟度理论。根据该理论,各个国家将其PPP发展程度定义为以下三阶段:发展中阶段、尚未成熟但仍活跃着的阶段和相对而言比较成熟的稳定发展阶段。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来看,与其他国家相比,加拿大、英国两个国家具有相对健全的PPP法律体系,目前处于成熟的稳定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两个国家也在不断进行机制法制改革。
(二)国内研究现状
1.茶馆的历史学和文化学研究
从茶文化的角度来讲,茶馆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就目前来讲,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茶馆的研究较少,在众多文献中,仅是在介绍茶文化时简单的介绍下茶馆,并没有对茶馆进行单独的、深入的研究。因此,目前对于茶馆文化的研究十分有限,且大多研究都是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来进行探讨。在众多文献中,对于茶馆文化的研究,几乎大同小异,基本都是围绕着不同时期的茶馆文化及发展进行研究。
2.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PPP模式初步引入我国是在上世纪90年代,2000年以后,PPP项目逐渐走向人们的视野,应用价值越来越大,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发生金融危机后,在我们国家,PPP项目曾被停搁;2014年后,PPP项目又返回人们的视野,重新得到广泛应用。国务院等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推行PPP项目的应用,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予以支持,逐步完善与补充PPP的定义、核心内涵、实际操作流程,全面贯彻落实有利于PPP项目开展的政策实施,使其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效能方面长足发展。
目前,众多行业都采用了PPP模式,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都可以见到PPP项目的踪影,从投资金额和项目总量来讲,交通运输和市政工程在PPP模式的应用中占有较大的份额;而PPP模式在农林业、科技领域、社会保障领域和基建领域等领域中应用相对较少,从当前PPP模式的应用前景与发展阶段角度来讲,将来有一定的概率变为发展重点。
二、乡镇茶馆发展现状
(一)临涣老茶馆发展成效
1.茶馆文化知识系统成熟
茶馆一般而言都是代代相传,每一代的传承者都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口传心授与下一代接班人。独特的传播延续方式,使得茶馆具有独树一帜的知识系统,且发展成熟。
2.以茶馆为主体的旅游市场升温
在淮北平原的临涣镇,有很多名胜古迹。当地政府注重红色旅游发展,依托临涣文昌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临涣茶馆民俗传统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如今已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涣古城墙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千年古镇”申报工作。
(二)乡镇老茶馆发展存在的问题
1.茶馆文化后继乏人
在调查中发现,最近几年,在乡镇中,存在着大量人口劳务输出现象,特别是有大量的青年壮年走出乡镇打工养家,这样一来,就使得乡镇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且越来越严重。大部分乡镇茶馆经营者年事已高,虽然他们热爱着自己的事业与产业,但与年轻人相比,他们的思想意R、身体体能都处于劣势状态,与此同时,他们精力与活力欠佳,使得质量难以更上一个台阶。
2.品牌意识欠缺
在乡镇的茶馆业品牌建设过程中,大部分茶馆对于品牌推行的意识较差,并不具有远见的战略思想,且实力有限,不具有扩大经营规模的资本。目前,乡镇大多茶馆都存在着品牌缺失现象,究其原因,对于茶馆自身来讲,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1)缺乏加盟、品牌连锁与创新的意识,他们不能利用现有资源最大可能发挥成本及利润方面的优势;(2)经营方式存在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无法在精神层面与文化层面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在服务水准、茶叶品质、文化内涵等方面仅有少数茶馆能够符合消费者的口味与要求。
三、乡镇茶馆发展的问题成因
经过实地调查和座谈,结合临涣镇怡心茶馆现状以及长时间对民间文化的研究,认为乡镇茶馆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村级财力薄弱
由于受资源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多乡镇政府无力当地发展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也无法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更无法拿钱去组织一些民间文化活动,培养民间艺人,从而严重影响了民间文化的发展,导致村级服务功能的弱化。
(二)经济全球化对乡镇茶馆文化A冲击
改革开放后,日益密切的文化交流使大批外来文化流进。在全球经济化的影响下,乡镇作为民间文化的最后一方净土,也日益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特别表现为西方部分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充斥于世界。“墙里开花墙外香”,在国内我们本土的文化没有苗壮成长,却在国外生根发芽。而民间乡镇茶馆文化的宣传本身就没有一个足够它活跃的平台,也没有形成一个体系,那么对普通群众的影响力就大大降低。
四、PPP模式下乡镇茶馆发展优势及问题对策
(一)PPP模式对乡镇茶馆经营的优势
1.文化项目管理运营更高效
在文化产业项目中,运营初期时的发展瓶颈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或有资金但在资金运作等方面存在障碍。而在PPP模式作用下,政府与企业协同工作,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得社会资源被有效利用,同时,将民营与社会资本的高效率操持特点和政府高信用特点有效结合起来,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文化产业项目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一定程度上减少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2.文化领域的投融资创新尝试
长久以往,在文化领域中,政府不断加强对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投入,政府下一步计划加大引入民间资本的力度。在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中,首次提出要大力在文化领域中推广PPP模式,仿照临涣镇茶楼经营模式,为PPP模式的推广指明了道路。
3.扩大PPP模式在民间文化产业的宣传
(1)加强金融与文化的合作与建设,鼓励推进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多渠道、多元化、多哟蔚母咚平发展。对于各地文化产业来说,本身的资源和资本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则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因此,应该对当地的文化产业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逐渐发展成可以代表自身的文化产品。其次,在产业基金这一块,可以鼓励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投资,这不仅有利于创业基金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2)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用于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的部门也需要展开一定的措施。对于某些民营文化企业来说,在项目的招标、审批以及采购到最后的基金申请等方面,都需要开展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促进。这就要求即使是民营企业也应该像国有企业一样,不能有其他的附加条件,需要在程序和规范上有一样的标准。
(二)PPP模式下民间文化产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健全 PPP项目全程监督评价机制,提高供给效率
要在PPP模式下发展民间文化产业,就需要在建设资金的充分使用和供给主体的责任到位方面得以保障,所以在建立健全PPP模式下的民间文化产品项目过程中监督评价机制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从对建设过程和财务资金的督导与监管角度来讲,资金的使用与财务进出帐要做到高度透明,允许社会及需求方进行自由监督与督导,与此同时,从文化基础建设角度来讲,必须保证质评议估量的即时性,使资金的使用与建造的质量实时匹配。其次,还有关于ppp项目的相关要求,在选择合作对象和申请资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过程必须公平,不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对于不同的参与者来说,需要设定一个共同的评价体系,以此评价体系来评价各个参与者的能力。
2.完善 PPP项目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在国外,PPP模式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国内,该模式的发展仍处于萌芽状态,还存在许多问题。基于实际情况考虑,在政府方面,应该从公平的角度,以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使各方利益得到协调,对PPP模式的文化产品及服务运行进行强有力的保障。此外,在公平公正的社会背景条件下,从发挥职能角度来讲,政府应加大对服务等方面发挥职能的力度,特别是要采取适当、高效的方法与措施履行PPP项目审批手续,使民间文化产业PPP项目处于良好的运营环境当中并长足发展,使乡镇文化产业及服务供给在PPP模式下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并达到满足农村文化消费需要的最终目的和指标。
五、结语
近年来,临涣镇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民间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如民间文化亮点纷呈、民间文化与经济发展共融、民间文化旅游市场升温、民间文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等等,为构建和谐临涣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据调查,临涣镇民间市场还存在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后继乏人、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深层次原因,如村级财力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乏力、经济全球化对民间文化的冲击等。因此,结合临涣镇实际,提出如下解决对策:采用PPP模式建立健全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民间文化投入力度、加强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创新民间文化产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柏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监管机制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
[2]宋英雷.中国茶馆业文化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
[3]司彤.我国PPP项目物有所值定量评价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6.
[4]贾春艳.PPP项目成功标准研究[D].重庆大学,2015.
[5]宋毅彬.中国现代茶馆的文化营销策略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
[6]陈意.政府在PPP项目中的风险及防范[D].华东政法大学,2016.
[7]叶萃萃.解读茶馆文化领悟设计风格[J].南平师专学报,2007(01):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