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知识学习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10 09:59: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会计基础知识学习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会计基础知识学习

篇(1)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的第一门专业课程。由于其授课对象是会计知识的初学者,有其特殊性,即一是已习惯于中学时期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擅长死记硬背,大多数学生未曾经历过实践训练;二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参加经济业务活动的经历,对经济业务缺乏感性认识,在课堂上难免对经济活动和会计处理的理论式阐述感到空泛,甚至不知所云。而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又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对专业的认可程度以及今后的职业选择等。因此,教师应该深入探讨如何教好这门课程。

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注重模拟实训、加强会计书写练习、编写校本教材、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等环节提出了旨在提高教学实效的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

一、优化课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基础会计》教学的吸引力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要想学好《基础会计》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践操作,就必须先有足够的理论储备。而纯理论教学往往是非常枯燥无味,不易接受的,要改善理论教学的可接受性,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课程应该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实践为先导,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专业知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讲授原始凭证的种类时,可以通过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收集相关凭证,如发票、收据等,再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的票据展示出来,让学生辨析哪一张属于原始凭证,从而教师总结出原始凭证的特点和种类,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还应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填制空白原始凭证。为了顾及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可采用分小组竞赛的方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强化模拟实训,增进理论与实际的衔接,提高《基础会计》教学的实效性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理论上的一般理解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实践,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基础会计的理解。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处于企业或公司财务人员的位置,面对一系列的经济业务,运用所学过的会计理论知识进行仿真处理,进一步熟练掌握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而不能简单地做一两套企业经济业务实训题就算完成任务。那么,教师的角色就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体验式学习的环境氛围,是体验式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顺利完成实验环节。

例如:在模拟采购生产用材料5000元的经济业务中,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设计在模拟实验中需要的角色,如采购人员、出纳人员、仓库保管人员、记账人员,然后根据学生在模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作针对性的指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尽快进入教师为他们设计的角色中去。例如在业务人员预借差旅费的业务中,业务员首先应说明其借款的程序:先填制一张借款1 000元的借据,经有关领导审批后,交出纳员,出纳员审核无误后,方可将款项借给业务员,出纳员将款项交给业务员时,要在借据上加盖“现金付讫”戳记,据此记账员编写会计分录如下:借:其他应收款――××业务员1 000;贷:库存现金1 000。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不同的角色,自己去发现预借差旅费的结算关系是企业与职工的往来结算,明白它的实质是企业将要发生、但尚未发生的费用。在费用尚未发生前,不能直接计入“管理费用”账户,必须先作为企业的应收债权核算,计入“其他应收款”账户,待业务员出差回来报销时再转入“管理费用”账户。通过这样一个模拟实验教学,学生很容易便掌握了这类经济业务的核算过程。这一实训时间最好在学完该课程全部内容后,集中安排两周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操作,其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现金、银行存款的会计核算业务,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甚至包括训练学生的业务洽谈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能力等。通过仿真的实战训练,既能让学生了解企业基本工作流程,系统地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社会交际能力。

篇(2)

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第一门全操作课程,一般开设于第二学期,每周2课时,该课程是对第一学期所学的基础会计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等会计基本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也可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将结合亲身的教学经历,针对目前基础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就该课程的教材选取及教学实施展开探讨,以期为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一、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很多教师对于实训课教学存在误区,认为让学生自己做就好了,其实真正要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训课程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应变能力,关注教学的全过程,能适时地给予学生引导并进行教学的调整。

(一)学生学习情绪变化快

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是高职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实训课程,因此大部分同学在课程之初都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热情,而基础会计实训的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对简单的经济业务能完成“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整个账务处理,很多业务在反复地操作,并且必须认真细致,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出现错误,一个地方的错误会引起连带错误,因此有的学生面对凭证、账页、报表上的数字会慢慢失去耐心,甚至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因此教师要适时地进行疏导调控。

(二)学生完成进度相差甚远

高职生源主要是高考生和对口升学学生,基础会计实训课程对于高考生而言属于专业实践的启蒙课程,而对已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的对口升学学生,觉得基础会计实训相当简单,可见,学生专业基础的差异性很大。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入学分数200分至500分不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对教师布置的实训任务,有的学生可以超前又快又好地完成,有的学生能跟上教师进度顺利完成,也有的学生完成得非常慢,基本每次课的任务都无法完成,也会出现任务抄袭、敷衍的现象。因此,实训完成进度的差距给教师把控实训安排及进行实训指导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教学建议

(一)实训教材的选取

实训教材选取是否合适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基础会计实训教材的选取有这样几点建议:1.教材的涵盖内容基础会计实训教材内容所涉经济业务应选择简单的经济业务,难度参考基础会计课程经济业务水平,实训应分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部分,单项实训内容应包括基础书写训练、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财务报表;综合实训是将前面的单项实训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独立完成“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整个业务流程,也是对前面单项实训效果的检验。2.教材的编排设计基础会计实训教材在编排设计上应区分于会计专业的理论性课程教材。其一,对经济业务的描述,不应出现文字的描述,都应该以原始凭证的形式展现,让学生习惯于通过原始凭证了解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其二,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的部分,原始凭证的印刷需采用单面印刷,这样原始凭证就可撕下来附在所填记账凭证后,记账凭证填制的操作才更完整;其三,所有记账凭证、账页及报表的格式需规范,应与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凭证、账页、报表一致,这样学生的实操才更具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实施建议

针对基础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对该课程多年的教学思考,在教学实施方面有如下浅见:

1.开展互助式教学

由于高职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与能力参差不齐且有较大差异,因此开展互助式教学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实训进度悬殊问题。在教师统一布置完某项实训任务后,对于提前又较好完成任务的同学,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并树立榜样,并对有困难的同学一对一指导,但是一定要强调辅导不能给其抄袭或帮其完成,主要是针对困难生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地给予指导与帮助,如果在其帮助下同学按质按量完成任务,教师需对指导学生与被指导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给予一定的额外加分。通过这种方式,指导学生的专业水平会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还可以培养其口头表达及沟通能力,被指导学生也不会因为每次任务无法完成而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可缓解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分身乏术的压力。

2.开展多样化教学

由于基础会计实训很多都是重复性的训练,做久了学生会出现厌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宜一味地讲也不宜一味地做,教学做应有机结合。每次实训,教师可以先通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现场等多种形式进行演示讲授,然后让学生进行实操。学生在实操的过程中,教师应巡视答疑,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可集中讲解,对个别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记账凭证的填制这部分实训,当学生完成制单环节,教师可采用角色互换教学法,让学生互为对方凭证审核人,完成对所填记账凭证的复核,这样既完成了记账凭证的审核这个实训,也让学生更加熟悉会计角色的分工及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严谨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在学生陆续完成实训任务时,对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实训作业可进行班级展示,在课堂树立榜样,这位同学即被任命为这次实训的指导学生。课程结束前,若经过指导后进的同学也按质按量完成了当次实训任务,同样将其作业进行展示鼓励,这样整个课堂不会死气沉沉,将会富有活力,学生也会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和高涨的学习情绪。

篇(3)

(一)内容缺乏全面性

当前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着内容缺乏全面性的问题,而其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前教师在开展基础会计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其始终秉承着传统的实训方法即以手工记账为主,从而导致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的问题,并致使学生在此教学环境中逐渐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就此影响到了整体学习质量;第二,当前会计实训教学中还存在着会计岗位设置不明确的问题,继而影响到了学生对会计业务流程的掌握程度。

(二)过程缺乏仿真性

过程缺乏仿真性也是当前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导致此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归咎于教师在开展会计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大多引用虚拟或黑白样式的教学材料,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到相关的基础会计知识,最终弱化了对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还缺乏仿真的模拟环境,继而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掌控财务业务处理流程,最终形成了低效率的学习状态。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仿真性决定了会计课程整体教学水平,因而应提高对其的关注度,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

二、高职基础会计实训教学手工与电算化模拟结合发展策略

(一)建设专业教师团队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密切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要想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会计人才,首先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从业经验,在掌握深厚基础会计理论知识基础上,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训教师选择上更加注重后者。从当前高职基础会计实训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现状来看,综合实训的内容多在按部就班,即以某企业经济业务为参照开展模拟性教学,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所涉及的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等所谓实训内容,未考虑到具体岗位设置情况,实训整体效果并不理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最终使教学脱离现实,因此建立专业教师团队尤为必要,具体可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聘请有实践经验且高度敬业的会计人员对学校实训教学进行指导。目前基础会计教学方式过于单调,乏善可陈,教师应积极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丰富实训教学,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会计环境,制作电子课件,开展录像教学等,使学生具备处理复杂会计事物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

(二)实现手工与电算化实训有机结合

目前信息化教学已经在高职院校普及,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更加重视信息化教学,从基础会计实务来看,手工与计算机操作均为基础性技能,在实训教学中,也应将手工与电算化实训有机结合起来。计算机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立为基础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开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通过对各种财务软件的利用,学生的电算化能力得到增强,但是手工与电算化相脱节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电算化实训与手工实训的不平衡发展,实际上削弱了学生的手工操作能力。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成果的转化,即将手术基础会计实训内容转移到计算机上,实现手工与电算化的统一,主要是利用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技能的再训练,从原始数据的录入、凭证的填制过渡到计算机自动生成,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三)分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综合实训教学是基础会计教学常用的一种方式,其弊端在于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缺乏针对性,基于会计处理程序的基本特点,应对综合实训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开展分项实训教学,实现实训内容的模块化、项目化,让雪学生自主完成会计处理过程的各项内容,如凭证摘要、编号、记账、结账等,巩固专业入门阶段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事项,同时还需对会计审核程序进行强化,避免审核流于形式,增强学生的审核和监督意识也是实训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引起重视,通过总结考核来对学生的综合实训和分项实训效果进行认定,确保实训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化。

篇(4)

  

[论文摘要]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是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学好基础会计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学好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训的学习是并重的。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由于该门课程涉及的概念多,理论抽象,核算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会计学本身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讲授起来显得比较枯燥,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不辅助一定的实训或实训工具,面对一群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的学生,要提起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和一定的感观认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训的重要性。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专业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过程式知识,分别通过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实践两条途经获取。这两条途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实训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正朝着把大学教育普及的方向快速发展,就业成了教育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大学生是不愁工作的,但在教育全面扩招的今天,就业成了国家、企业、家庭中最大的问题。是工作机会减少了吗,不全是;是我们的用人单位太挑了吗,也不全是。因此,我们的教育单位“觉醒”过来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了。所以很多院校都在改革,针对用人单位的普遍意见(学生缺少实践能力),都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花了很多的成本。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又走入了一个误区—忽略的理论知识。在近十年的会计教学中,笔者发现,会计实训是很重要的,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应如何打好他们的基础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应做到语言风趣,尽可能的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很抽象的概念。比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大多学生对于生产成本这个会计科目非常难理解,我举了一个炒“宫爆鸡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把“直接材料”的投入、“直接人工”的投入、“其他直接支出”的投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转入比喻成 “鸡丁”的投入、“花生米”的投入、“油盐”的投入和“水电煤气”的分配转入,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训和实训工具是理论知识的保障  

注重理论,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基础会计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每当碰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时,在课堂上很难下定义和解释,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即使花费了大量精力,其效果仍不理想。如果我们在会计实验室中进行实物教学,复印一些典型的原始凭证, 购买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报表,要求学生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账凭证,自己动手装订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若有条件可领学生到实习企业进行参观, 在参观中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工厂的生产流程、业务内容; 在实习企业会计工作室, 让学生多看一些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 了解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整个核算过程和会计工作组织知识。这样学生所接受的将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实战演习,从初始记账、算账、报账到关键的用账、可以弥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憾,可以为我们培养出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会计人才。  

三、理论知识应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训的衔接,能突出会计知识的适用性。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 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 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工作加以指导, 所以教师在对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而且还要树立起完整的操作理念。因此, 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都需组织配备相应的会计模拟实训资料与教材进行衔接, 将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实训, 将较系统的实训资料发给学生, 把需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 将实训作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指导学生会计实训, 把学生的理论思维引到与会计相结合的实际中去, 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增强会计知识适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太“懒”了,许是高考压得他们太久了,一进大学就松懈下来。确实大学学习较之高中要松的多,所以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基础会计教学应将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许多理论问题根据实训需要由学生自主去钻研解决, 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的讲课精力可也放在学生通过钻研而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上来, 便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误区与规避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训的比例,如果课前没有充足的准备工作,很容易造成厚此薄彼的现象。特别是实训,根据学生的配合程度和教师的控制能力,所需时间会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能更好了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到课前收集资料、课中精炼讲解、课后留有内容,让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 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需要在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会计实训, 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兆英: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的衔接问题探析.会计之友,2006,(11)  

篇(5)

1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现状

为了获得充分的一手资料,本小组综合考虑教学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等方面的差异,选取了西安长安区第一中学、长安区第二中学、长安区第四中学、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为调研样点。以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等调研形式对15位信息技术教师及近1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采访,并与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还实地观摩了信息技术课堂。问卷调查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态度还是令人堪忧的!

数据表明,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制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一大拦路虎。造成这种认识不足的原因是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部分教师、教学单位(包括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缺乏信息化教育理念,没有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方针,没有真正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校基础教育长远发展的目标,甚至存在挪用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专项拨款的情况。在分析调查结果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有64.6%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度一般,还有24.5%的学生觉得学校完全不重视,仅有10.9%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度较高。需要强调的一个数据是:有高达68.2%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想学的内容;第二,应试教育大体制下,信息技术课作为非升学考试科目,免不了要被学校“打入冷宫”,尤其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课时被压缩、被占用,课堂教学散漫,学生态度冷淡等现象已经变得习以为常;第三,社会和家庭对信息技术的误解和不重视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有些人甚至觉得信息技术课就是让学生“玩电脑,打游戏”,拖了孩子学习的后腿;第四,在教学设备、师资以及考核方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硬件设施方面,多数学校的计算机数在100台左右,且计算机设备性能低、兼容性差,硬件设备维护方面欠佳。而在师资力量方面,由于重视程度普遍不足,每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平均数量为3-5个人,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年级有一到两名教师,其实算上几乎不搞教学的,那么实际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少之甚少。考核力度不强也造成了一些教师,还有学生敷衍了事的上课态度。

2 模块化选修式教学式课程

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本小组提出了有别于现行的通识教育的理念的模块化选修式教学方案。具体来说,就是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整合和分离,然后以模块(例如高级程序语言模块、计算机硬件模块、常用软件模块、网络信息模块、网络通信模块等等)为单位进行划分,严格制度模块选修的要求(包括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模块包含的学习内容、学习安排、考核标准等),而学生则根据相关的要求和自身的兴趣和知识素养,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在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内容,而不是挤“大锅饭”,教师也可以实现“术业有专攻,术业有专教”,起到学生和教师同时减负的目的,还可以改善当下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冗余枯燥的诟病——多而不深,泛而不精,梯度模糊,总口难调。另一方面此举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为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夯实基础。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以上教学方式(如图2所示),多数持满意态度。

但是这种模式的实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支撑。主要在教学设备、师资数量上。通过与校领导及教师的深入沟通,他们中的多数人认为这种模式现在还无法实行,主要体现在教学设备不足、师资较少两个方面,另外,课程的安排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 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建议

3.1 教育部门应正确引导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教育部门为了升学率而产生的对各学科之间的不公平待遇,是影响社会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忽视的重要原因。只有从思想上让社会认识到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才是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教育部门的正确引导便是为这样的思想认识开路铺砖。甚至,本小组认为:教育部门可以出台相应政策,提高学校的重视度,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考核。

3.2 合理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

信息技术课应该是寓教于乐的课,作为每周只有一课时的“副科”,要给学生一个尺度,让学生即会玩又会学,从而形成对信息技术课的正确认识。其中,关于这个尺度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不削弱学生爱玩的天性和学习的兴趣,更不滋长和放纵学生贪玩的毛病,这是值得信息技术教育甚至是课改教育去深思的问题。

3.3 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并重

此处所指的实践活动,绝不是单纯说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是加入了社会实习等内容。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很强调技能的课,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绝对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另外,让学生参与社会实习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又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目前,科学技术多多少少总是要和信息技术挂钩的,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这个纽带去接触科学和科学技术,对国家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意义是非凡的。

3.4 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提升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淘汰速度是令人咋舌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要具备很强的自我更新大脑数据库的能力,能够成为件和硬件方面可以“软硬兼施”,在新兴技术和基本理论方面可以“新老交替”的教学好手。所以,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培训和自我充电,多去了解新兴的信息技术,努力去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善于汲取优秀的教学方法。

3.5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2

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型。包含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程序、作用方式和教学环境等内容。

基础会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将知识学习作为教学目标,学生处在被动消极的地位,教学手段相对简单和刻板,是为教师服务的教学模式。不能与学生的需求相呼应;只注重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学生技能、思维和个性的发展;虽然各章节也配有专项操作训练,目的只是为了尽可能多地与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保持一致;教师忽视学习过程的引导;注重教学结果的标准化,忽视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对于任务的设计、选择、呈现等也过于简单机械,任务情境的设置完全是为了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互动的价值。

中职校生源主要是初中应届毕业生,他们的特点是厌学情绪泛滥,享乐主义,意志薄弱,自学能力差,网络主义盛行,但是他们个性要强,表现欲望旺盛,喜欢尝试,这就对教师及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升入中职校之前,他们接触的主要是基础课程,不难想象,在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尚不了解,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相关概念绝对陌生的情况下,空泛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去讲解企业资金周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复式记账法、成本核算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内容,教学效果定会大大折扣。

笔者认为,我们应勇敢的面对现实,使学生明确求学目的,明确学习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尝试建立基础会计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感知―习得―身受”教学模式含义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尝试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基本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掌握基本原理,最终达到熟练应用会计核算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根据企业工作过程,要求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去教,要求学生自己运用探究的方法去学,包括基础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和创造能力,促进学习产生迁移。

这种教学模式包括感知、习得、身受三个教学程序:①感知: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实习单位无力接纳大批实习生顶岗实习或者参观学习,因而学生接触真实业务、感受真实会计环境的机会非常少,为了克服这一困难,邀请专业开发机构,开发一套3D仿真模拟一般工业企业生产、运营及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系统,在没有讲授具体理论内容之前,先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系统感知企业的运营(了解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生产流程(为会计要素和成本计算的讲解奠定基础)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为学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做好准备),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有个感性认识,在接触到理论和相关概念时才不会感到陌生,利于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②习得:在感知的基础上,按教学计划要求布置每堂课的教学任务进行知识的习得;③身受:学生在仿真的学习环境中,根据企业真实的业务资料进行实际操作,亲身体会会计工作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协作关系,教师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也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高度参与、主动学习,进行大胆猜测和想象,指导学生通过探究来掌握知识。利用学生喜欢尝试和探索的精神,通过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增强探究的信心和能力,对探究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感知―习得―身受”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自发的、深入的进行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充分分析掌握了当前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构建的,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1.教学环节

改变以往先讲述理论再接触实际的程序,先通过仿真企业生产、运营及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系统让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各部分内容的学习有个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以够用为量的标准,再进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参与意识。

2.教学内容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思路大体上都是四大部分,即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部分;会计核算方法体系部分;会计核算组织程序部分和会计工作组织部分。此思路自有其道理,是一个完整的、合乎逻辑的构思过程。但笔者认为以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会计基本理论为起点展开学习,不仅缺乏方向感和整体感,也加大了初学者对枯燥理论理解的难度。为克服这些弊端,笔者主张结合仿真企业生产、运营及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系统,根据会计记账规则“凭证―账簿――报表”的顺序,对相关内容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明确账务处理顺序的基础上,逐层深入学习相关内容,整体感和目标感都很强,也便于将较为枯燥的概念和理论深入浅出的加以讲解,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灵活的将相关知识的讲解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更利于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3.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行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要求是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我们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符合会计行业要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职业道德的教育。但切不可单纯的灌输理论,一味说教。良好的道德品质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教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专业知识教学的始终并注重其趣味性。笔者提倡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通过组织游戏、设计辩论等多种形式巧妙渗透。

(二)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教学手段

这种教学模式运用3D仿真企业生产、运营及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系统及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展现会计工作的真实环境和工作过程。直观、形象化地组织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提高广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基础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身的特殊课程。单纯的理论讲授或单纯的实验教学均不能奏效。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比如,在学习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时,首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利用3D系统演示某公司进行银行存款的清查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该公司中,扮演该公司的出纳角色,当下该出纳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银行存款清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带着真实的"任务"进行学习,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并不直接教授学生如何去做,而是做好教学设计,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差别,将教学任务细化分解为三个小任务:①查找未达账项,②分析未达账项,③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三个人务层层递进、环环紧扣、由浅入深,从而降低学习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巧妙的运用游戏、分组讨论等形式,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加深每个学生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及该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地位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学生不再被动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四)以模拟企业的完整的经济业务为依托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一定要重视知识学习的完整性,这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是通过模拟企业的完整的经济业务作为依托的。完整的经济业务贯穿于全部教学内容和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取得,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以及报表的编制等单项内容,和融这四部分为一体的包含一种或几种会计核算程序的综合训练,通过多媒体会计模拟软件的操作和手工模拟实验,使学生全面地掌握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加深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运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五)以仿真的环境及业务资料为保障

为了增强学生的认知效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给学生营造高效仿真的工作环境,3D仿真企业生产、运营及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系统的应用和真实的业务处理环境的构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展示企业真实的业务资料,包括业务处理所使用的各种原始凭证、业务资料、业务操作工具等。这样的情景教学,生动形象,高度贴近企业实际业务处理内容和流程。真实的业务处理环境不仅配备会计专业的业务操作工具,还仿真设置了与会计部门有业务衔接的主要内部部门及外部单位,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不仅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了解与其他部门、单位之间的协作,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感知―习得―身受”教学模式,以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不仅注重知识的教授,而且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养成,实现了知识、技能、素质三维立体化的教学目标。在应用该模式的过程中,依据会计实际工作过程调整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巧妙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并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只起指导的作用。让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及俄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的不再只是书本内容,更多的以真实的、完整的企业会计业务资料为学习内容,实现了与企业的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篇(7)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但高职在教育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却屡见不鲜,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快速融入到社会中,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本文以项目教学模式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出发,讨论了改善电算化专业教学的建议。

1.项目化教学简介

项目化教学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和加拿大教育学家共同提出的。该方法认为,知识是有人们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由学习者主动完成的。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结合岗位的要求将职业技能划分为多个子项目,有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德国将该方法运用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该方法在上世纪末引入到我国的教育中,因为该方案的效果良好,因此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项目化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职业岗位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并将教学任务分为若干的工作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参与整个实践活动,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整个活动,并学习职业中需要使用的技能和知识。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以独立或团队的形式完成特定的任务,教师要分析清楚相关岗位需要的技能,并将这些技能相互联系,设计成模拟的工作环境,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2.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的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偏文科类的专业,这一专业不同于工科类专业,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不算容易,实践分为学习第一二年每学期理论教学结束之后的实训课程和第三年进行的综合模拟实训、实习,这一形式构成了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最大的区别在于,会计电算化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对电算会计软件具有熟练的掌握度。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将会计知识理论和会计软件操作技巧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如果将会计理论和会计软件操作技巧相互分离,那么将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国近年来虽然在会计理论结合会计电算化方面做过一些尝试,但是还没有取得较好效果。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课程与市场相脱节

社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目标相对模糊,缺乏专门的针对性,专业发展落后于企业需求。课程体系建设还是以学科知识为主,没有结合企业要求进行教学,导致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就业市场。

2.2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我国电算化教育模式还相对传统,实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教学模式,虽然学校配备了专门的时间设施和教师,但是实践内容还较少,实践也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一遇到实践性的问题就会手忙脚乱。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缺乏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环节,导致学生的技能水平较低,影响了教学效果。

2.3实践性教学内容不全面

我国高职电算化教学还停留在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的阶段,这些实训虽然会模拟实际的电算化场景,将电算化的工作分解到学生手中,但是通常让一个学生对整个企业某一时期内的会计业务都进行处理,从而导致一个学生代替了整个会计部门。这样的实践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方式,但是学生在将来工作中面对具体的岗位却缺乏具体的电算化操作技能。当代企业中的会计岗位越来越细化,对于不同的会计岗位电算化也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高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电算化专业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按照会计岗位的需求对软件进行实操,将实践性教学细分为多个项目,每个项目以必备的岗位能力为支撑点,针对每一支撑点设计教学内容,这样避免了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快了学生适应岗位的速度,使电算化岗位和电算化教学相互衔接[2]。

3.项目化教学下的高职电算化专业实践教育体系

3.1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目标与技能需求

项目化教学的核心在于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这些任务设计来源与电算化专业的就业要求。建立电算化实践教育体系,首先要明确学生的职业能力目标。本文在对电算化岗位技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高职就业定位于中小企业中的各种会计岗位,对这些岗位的工作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归纳,了解这些岗位对能力的需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企业为载体构建会计电算化学习情境,让每一情境都可以模拟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并将教学溶于会计岗位中,从而避免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的脱节。

3.2构建基于项目导向下的高职电算化教育体系

3.2.1三级体系目标的建立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应该分为课内实训、学期实训、技能考核、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一级教学项目,针对每一级教学项目设置二级子项目。如果总账模块在实训中,那么就要以掌握总账管理系统为一个项目,并在此下设立处内、会计主管等岗位,出纳签字、主管签字则为二级项目。出纳要根据系统的凭证进行签字并进行支票控制,并登记相关日记账。这些工作处理的正确性也考核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真的技能。

3.2.2构建知识体系

从三级子项目切入,要掌握每一个项目的支撑点,了解该项目必备的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例如在进行总账模块实践过程中,根据这一模块设置的岗位开始对会计工作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有掌握,制单人员要掌握相关财务会计的处理模式,并按照凭证填制要求填制凭证。出纳人员要掌握出纳必须掌握的理论,并根据正确的理论控制好票据和现金、银行存款,对现金、存款进行合理的管控。这些技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O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学习,在小组之间相互点评,并有教师总结,让学生成为理论的主体,激发学生对操作软件的学习兴趣,自发地投入到学习中。

3.3.3构建完善的评价模式

实践性教学的另一重点在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上,新的教学体系要求改变原来单一的评价模式,组成小组组内自我评价、组件相互评价、教师进行审核的评价体系。项目教学的模式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掌握职业能力。会计电算化这一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实践教学的考核要求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学生的知识掌握都有涉及。考察学生的能力不能仅仅通过试卷的考核,要进行多维度的评价,构建多指标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考核[3]。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偏文科的专业,这就导致其实践性教学不能像理工科那样进行,这在一方面加大了电算化实践教学的难度。我国高职电算化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十分常见,很多高职院校虽然配备了专业的实践教学设备和教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按照专业要求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本文针对项目化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进行论述,希望对我国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葛新旗.项目化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4,04:51-53.

[2]葛新旗.项目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4:64-66.

篇(8)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需要将知识融入情境之中之后才能更好让学生去理解和把握,才能让学生感悟到知识的活力和美感。所以结合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现状,从提高中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出发,对中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的问题进行探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1 情境创设的含义及其目的

情境创设指教师通过教学的前期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为学习者设计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此情境为依托开展教学。情境创设是“任务驱动”教学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在某种情境中提出问题,然后用自己的思考去探究问题,从而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创设好的情境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正迁移,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但是,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不能太刻意,要为了服务学生而创设,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一定要紧贴教学内容,还必须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及认知规律。

2 中职学生及基础会计学科特点分析

(1)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兴趣不高。当前通常是学习优秀的中学生考入重点高中就读,普通学生考入普通高中就读,而选择读中等职业学校的一般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这些中职学生当中一部分学习基础还可以的,可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导致他们有时难以跟上我们的理论知识学习。这是因为知识的积累上,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严重的断层,就像盖一座楼,不牢的地基已经注定不可能盖起一座高楼了。还有一部分学生基本的行为习惯比较差,对自己控制力弱等现象比较突出,这样的学生只能是先教育,然后再教学,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事实上第一层困难。

(2)基础会计学科的自身特点致使学生经常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急需要通过改革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础会计课程是很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会计专业的最为基础的课程之一。对于基础会计的学习是没有多少辅助课程的,也没有已有的成熟的学习思路可以借鉴,但是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又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并且还必须要同具体的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基础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能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基础会计课程的重点内容是要学生必须掌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必须要掌握账户与复式记账,还必须要能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会计处理工作,当然正确地填制会计凭证及登记会计账簿等能力也是必须要掌握的。这样的课程要求对于中职的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非常难了,因为这些知识的理论性太强,太抽象。如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是沿用传统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就会显得效果不佳,学生也对这些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非常厌烦,根本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目前必须要改革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尝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应用于会计教学中, 通过任务情境的引入,将一些恰当的、生动有趣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其收敛与学习无关的思绪和行为,把兴奋点转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上,在学习之初,产生积极的认识倾向、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路径探析

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遵循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应为学生探索求知创设合适的情境。

(1)以“生活情境”导入,引出会计问题。会计的教学内容有许多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不仅可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避免太过理论化的内容让学生一开始接触会计就犯晕。如:上《总论》一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来导入:“同学们都看过电影吧?看过《阿凡达》吗?《阿凡达》假设投资了1亿(这也就是成本),那么1个亿花到哪去了呢?又是谁算出电影的成本的呢?”然后请学生说说看。如此一来就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会计概念,另外还可以让学生都能议一议,说一说,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会计的含义,把握会计主体及成本等抽象概念的内涵。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可见,巧妙的情境创设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大多都是没有经历过多少生活的阅历的,所以对很多问题的认知都带有局限性。所以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必须要对这个问题充分考虑,这也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备课就是要备学生。另外,多数人对未知事物通常是会有恐惧感和陌生感的,所以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尽力做到让学生对情境有熟悉的感觉,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2)尽力创设形象的游戏情境,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对于教学游戏情境的创设,首先必须要做到尽量感性,尽量可见,尽量能让学生感触到。只有这样才可以对学生的感性认识起到丰富作用,才能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即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比如:在上《会计恒等式》这一节的内容时,可以借助棋盘和颜色不一的火柴棒分别代表资产(装饰成黄色)、负债(装饰成白色)、所有者权益(装饰成绿色)三个会计要素,而一捆(10根)火柴棒代表10万元,1根的代表1万元。然后给出几笔经济业务,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棋盘的变化情况,设问:经济业务的变化对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的数量关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破坏这一平衡关系?通过该游戏情境的创设,激发并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操作、讨论、争论,课堂气氛浓厚,最主要的是学生在简单的实践过程中,深刻领会了会计恒等式的真正内涵。

(3)创设仿真型教学情境,模拟实际工作。虽然到企业实习,可以很好地将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将学生的学习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但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学生没法到企业实习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创设模拟现实情境来满足教与学的需求。例如:利用一些教学软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完成相应的业务。如有的扮演出纳、有的扮演财务经理等。对于基础会计中凭证的填制等一般可创设仿真型教学情境进行教学。

4 情境创设过程中必须要避免一些误区

首先,就是要避免情境创设同教学内容的脱节。创设情境必须要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密切结合,必须要尽力做到生动有趣,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引导学生去根据实际背景来对问题进行细致观察和思考,进而探索知识和发现知识,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激发出来,最大程度发挥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及创新能力。

其次,情境创设要避免为了创设而创设。从新的课程理念角度出发来看,教学情境创设只有做到实用、做到生动有趣才可以使学生喜欢,才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所以情境创设必须要实用,要坚决避免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最后避免将创设的情境同学生的生活隔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不但要同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而且还要特别注重情境的时间和空间性,要使创设的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只有这样才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才可以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其中,从而最终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1  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别进行,理论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实习教师更关心实际操作训练,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存在着理论学习比较抽象,不利于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学习造成困难,必然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新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则是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做”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突出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模块式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师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学习者、自主构建者,积极行动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和控制者,而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推动者。它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迫切的学习愿望,高昂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学习态度。通过主动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行动,让学生在真实或方阵的职业环境中,依靠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习的目标,将专业理论知识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重构,逐步形成职业能力。它也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估等教学要素进行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完成各种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生掌握了知识,具备了职业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模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加强调知识的实践性,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突出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注重通过实践来构建知识。

        3  课程设计的技术路线

        3.1 职业分析  确定构成建筑工程行业的各种工作岗位,按复杂程度说明行业范围内的具体工作——去建筑企业进行咨询。

        3.2 工作分析  说明从事建筑工程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并将每一综合能力内的专项能力排出顺序——挑选从事土建工作的优秀人员进行。

        3.3 专项能力分析  描述每一专项能力所要求最终达到的水平,即能力标准。写出实现的要求、步骤、工具、知识、技能、态度和安全措施,并对每一专项能力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排出顺序——可由所涉及的土建岗位的优秀工作人员进行。 

        3.4 教学分析  在专项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划分教学单元或模块(一组专项能力),将每一模块内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按顺序排列,将每个模块排出顺序并认定核心课程,写出课程大纲——可由教学专家与专业教师进行。

  3.5 教学设计与开发  设计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内容组织、基本环境、开发模块课程课件和学习指南。以工作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3.6 教学实施  包括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在模块化课程教学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负责按各个工作任务提供学习资源,编制模块化课程的学习指南,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给学生注入“做”的信心,在所要求的工作习惯、态度、能力上起示范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边做边学,按学习指南的要求完成学习后先按考核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认为达到要求后再由教师、现场专家考核评定。

        4  建筑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

        4.1 实现课程内容综合化  模块化课程打破原有的学科型课程结构,具有相对独立和便于灵活组装等特点,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前提下,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将相关知识、技能、态度等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形成综合化课程。

        4.2 实现课程教学真实化  模块化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开发的,必须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场景及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只有实现课程教学真实化,才能培养学生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篇(10)

一、前言

中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面向社会和企业的专业型应用技术人才。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的背景下,人们的观念意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对会计学这门专业产生了巨大的热情,这主要是因为会计专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光明,社会需求非常大,就业机会更多。而且在中职院校中,还有很多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程。虽然这部分学生不是会计专业的,但是他们的专业发展也与之关,诸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中药药剂等方向的专业,《会计基础》这门课程也成为他们的必修课程。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之前,我们要对非专业《会计基础》的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更好的制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提升对《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中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定位

(一)教学对象的定位

在进行教学目标定位时,我们要明确中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基础》课程教学面向的是什么样的学生,即明确教学对象,只有明确了教学对象,我们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会计基础》这门课程是非常基础也专业发展必须要求学习的,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中药药剂等专业的学生,这些专业的学生在今后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相关会计基础知识,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会运用会计学的基础知识,解决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的定位

从《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和会计专业的学生的教学定位是不同的,学习的层次和要求也因为专业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与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是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理念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导致了课程目标的教学发展分析也存在很大区别。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目标也应该要有准确的定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并非要求他们熟练掌握专业的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纳税申报、审计等知识,而主要是引导他们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因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面向的职业并不一定是会计工作。因此,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1)知识的基础性,也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知识;(2)知识的综合性,虽然说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可能不会从事会计专业,但是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综合性的人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要引导学生掌握会计学的综合知识;(3)知识的应用性,通过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专业实践中,提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三、非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教学的引导性

教学方法的探索需要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更加直观的课堂,提升教学的引导性。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都对“会计循环”这部分内容感到很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化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在学习“账务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起点原始凭证”认识不深刻,教师可以用PPT展示实际的凭证和账簿,也可以利用教学视频引导学生理解“会计循环”。不管运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围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应用方面进行教学和指导,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理解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学的引导性。

(二)教学方法要结合学习者的专业特点,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中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的课程面向的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这些学习者不具备专业化的会计知识和理念,但是他们有着不同的专业特点,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理解会计学的相关知识。非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程能够运用数据和信息,学会制作财会报告。《会计基础》的教学经常以制造企业作为案例进行教学,这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关的教学引导。例如,当在教授中药药剂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课程时,教师可以将会计学基础知识及账务处理与医药企业经营、医院药店药品管理等实践操作和案例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多讲解一些“医药市场”的内容,让《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与学习者的专业发展相联系。这样,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的课程教学的方向就更加清晰化,教学的有效性也就能够提升。

四、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观念意识的转变,会计专业已经成为一门热门专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程是非常基础也非常自然的,但是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却要花费非常大的功夫。从《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和会计专业的学生的学习难度是不同的,学习的层次和要求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的。这是因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与会计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基础以及知识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就导致了课程目标的教学层次的差异性。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来说,《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在结合就业发展的基础上有更加准确的定位,对教学方法也要结合学习者的专业特点,运用全方位的教学手段进行更加有效探索。

参考文献

[1]刘东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基于华中农业大学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5(01).

[2]熊原梅.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学体系改革———基于湖南大学非会计学专业的实践调查分析[J].财会通讯,2013(06).

上一篇: 税务半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 化学和工程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