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6 20:15: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图书馆学习工作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是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图书馆本身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其他各学科专业知识。作为沟通图书馆所藏文献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人员需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以适应为教学、科研开展的各类参考咨询、文献检索、情报服务、编写书刊目录、主题索引等工作;其他专业毕业人员需要补缺有关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和图书馆实际工作技能,并在实践中逐步成为各学科文献的专家。只有这样,才可以把各学科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研究,以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习。对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国家应从政策法规上做出统一规定,在教育经费投入、学员时间保障、结业资格认可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使继续教育有法可依,促进我国图书馆继续教育工作的正规化、制度化发展。
2、建立激励机制,将继续教育与定岗定编挂钩。继续教育是提高图书馆馆员学历、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一种手段与途径。它必须与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资格、岗位认证、职称评定相统一,从而调动图书馆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图书馆建设,由校长主管,还有教导主任分管,把图书馆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当做学校的一件实事来抓,为图书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2012年10月,学校启用数字化图书管理平台,并为图书馆添加两网电脑、一台激光打印机、一台条码打印机、两台扫描仪及音响等数字化设备,方便师生学习并保存学习成果。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编目和读者管理工作
1.数字化图书馆编目工作
首先,将新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盖章、贴条形码。接着进入“采、编、典”界面,点击“增加新记录”,进入书目信息著录界面,编辑完信息点击“保存”,之后点击“高级编辑”,进一步著录其他信息。点击所查询出来数据的书名进入书目信息界面,点击“索书号”进入“索书号”界面。只填“分类号”和“种次号”(著者号)两个字段,分类号会自动获取共享数据中分类号(按中图法第四版分类),种次号会根据分类号自动生成。当鼠标光标在分类号的编辑框内闪动时,按Enter键(回车),会自动生成种次号。在“确认分类号正确”的情况下,点击“保存”,生成索书号记录,在“索书号”界面点击“保存”,系统自动切换到“典藏数据”的界面。最后,书录入系统后要打印书标,贴在书脊正中离底部2 cm的地方,贴之前可对录入完毕的书进行“画线”,方便贴书标。图书录入完毕后,按照“中图法”分类号的顺序排架。
2.读者管理工作
管理员登录系统,进入“系统管理”“读者管理”,点击“增加新读者”,填写新读者的基本信息后保存。其中读者条码、读者姓名、登录名、密码和可外借五项是必填项。个别读者的添加主要用于中途来的教师或转学来的学生。
批量读者:可将读者信息做成表1模式,在“系统管理”“读者工作区”中批量导入。
表1
点击读者的“内部编号”,进入读者信息界面,点击“修改”按钮,对变更的信息进行编辑,点击“删除”按钮可删除该读者。
三、数字化图书馆面向师生开放
为师生服务是图书管理员的首要工作。每学期开学,管理员都要制订工作计划,然后按照安排工作。期末写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
为了做好图书馆的开放工作,采取多种开放形式:
对教师开放方面,随时为全校教师服务,满足他们教育教学的需要。
对学生开放方面,采取学生外借与室内阅览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低段的学生采取室内阅读的管理方式,由管理员为学生统一配书,统一发书;高段学生采取刷卡借阅方式,学生凭卡向图书馆借书,整个借还书过程非常快速,高效。
通过借阅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作用。图书管理员应努力为师生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阅读环境,主动向师生推荐好书,不但做到为人找书,还要为书找人,以更好地配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图书的修补工作
图书修补要及时,要在图书没受到损害之前就采取措施,不要等到图书破损,修补极为困难或根本不能修补时,才想起修补。要挖掘图书室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反对浪费,主张节约,做好图书的修补工作。
2开展继续教育的有效保障
2.1开展继续教育需要完善的制度
美国是较早开展继续教育的国家,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并通过立法途径保障图书馆员接受继续教育,做到有法可依。1956年通过的《图书馆服务法》(LibraryServicesAct,简称LSA)是美国全国图书馆法。我国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002年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30条也明确指出:“高等学校鼓励图书馆专业人员同时掌握图书馆学和一门以上其他学科的知识,重视培养高层次的学科专家。鼓励专业人员通过脱产或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高等学校图书馆应结合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工作人员在职进修或培训”。这些法规为保证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在实际工作实施中,高校图书馆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致使馆员的继续教育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所以高校图书馆要出台制度规范继续教育,只有完善的制度才是继续教育顺利进行的保障。
2.2开展继续教育需要领导的重视和经费投入
继续教育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图书馆负责人应该向上级领导呼吁,打报告,写申请,争取继续教育经费,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继续教育,每年调拨专项经费用作继续教育,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领导还要高瞻远瞩,把馆员的继续教育作为馆内的头等大事来抓,列入工作计划中,继续教育才会得到有效实施,只有领导重视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培养,图书馆服务质量才能得以提升。
3继续教育的内容
3.1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继续教育
图书馆员要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继续教育,培养对图书馆崇高事业的责任感,提升职业敬业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事业心,高校图书馆主要职责是服务于全校师生,服务于教学,服务性决定了图书馆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的继续教育,文明服务和微笑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温馨的人文环境会深深吸引读者群的到来,会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3.2加强计算机和外语知识水平的继续教育
随着信息知识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图书采访、图书编目以及文献检索等各方面工作都要用计算机去完成,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学习掌握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图书馆工作的需要,继续教育除了学习计算机知识还要学习外语知识,现代高校图书馆拥有越来越多的纸本外文文献资料和丰富的外文数字资源,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具有一定的外语知识水平,熟悉外文文献和掌握外文数据库的基本内容和检索方法,及时为读者收集和传递各种外文信息。
4继续教育的途径
4.1学历进修和馆内培训
学历的进修有不脱离岗位,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也有脱离岗位进行深造的学习方式,非图书情报专业和学历不够的馆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图书情报专业的馆员因学科服务的需要,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可以脱产学习,以继续教育的形式获取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能力。馆内培训是图书馆利用馆内具有丰富经验的馆员对新馆员或者能力较弱者进行的一种培训方式,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方法灵活,简便易行。其形式多种多样,如:自办训练班进行馆内培训,或者是岗位轮岗制度,方便经验丰富的老馆员对中、初级馆员进行传、帮、带,还可以邀请知名的学者和专家来馆内讲座。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4-0057-03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也逐渐开始进行移动学习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因此,如何有效地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化学科的服务体系构建成了图书馆工作人员所需要解决的课题。基于此,笔者就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化学科的服务体系构建进行了以下探讨。
1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其属于新型学习方式的范畴,该方式的应用主要是为了保证学习者可以在各种地点以及不同时间实现对相应知识的灵活、有效获取,达到学习目的。
2移动化学科服务优势以及相关工具
2.1移动学习具备的具体应用优势
移动学习是对电子化学习的一种继承,具备与电子化学习相同的一些特点,其应用优势详情如下:①与传统学习相比,移动学习具备的一大优势是能够克服时空的限制。长时间以来,读者一定要通过图书馆或者计算机等来获取相应资源,享受学科服务,其接受服务的实际时间以及具置方面具备固定性特点。基于移动学习,读者可克服时空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以及任何地点享受相应学科服务[1]。②过去,移动学习长时间处于口号式阶段,主要是因为移动设备在市场价格方面处于较高水平,造成移动学习无法得到大范围普及。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国产智能手机价格的下降,为移动学习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十分有利于推动移动学习。③智能手机能够选择各种社交应用软件进行安装,此类应用互动性较好,能够提升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2.2移动学习过程中的常用工具
2.2.1移动QQ。截至2014年,腾讯QQ的同时在线用户超过2亿人,腾讯公司在手机QQ技术方面已发展较成熟,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所以,借助移动QQ能够为读者以及高校图书馆二者间的学科服务提供有效沟通渠道。此外,QQ群还能够为学科服务人员以及被服务对象之间的良好互动服务[2]。
2.2.2微博。微博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相当一部分高校图书馆拥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并利用微博来一些图书馆信息。现阶段,新浪以及腾讯是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两个微博服务商,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手机客户端,可以方便用户借助手机来享受微博服务。
2.2.3微信订阅号。微信订阅号由腾讯公司微信团队负责推出,属于新型功能的一种。所有微信用户都能够免费开通,并通过订阅号来相关信息,而关注相应订阅号的用户均能够有效接收其的信息。同时,微信订阅号能够促进二者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
2.2.4微信服务号。微信服务号也属于移动学习过程中的常用工具,是微信5.0版本的新功能,用户除了能够借助该功能实现信息及时外,还能够开展相关业务办理服务[3]。
3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的创新分析
3.1充分利用“微讲座”模式
学科服务一直都十分重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然而,投入大量时间来加强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此外,数据库资源在一般使用方法上相对较为普遍,已经不再需要进行大规范使用培训。所以,部分高校图书馆转而尝试耗时较少的“微讲座”。如: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在举行学院例会时,会花费5至10分钟的时间向老师讲解数据库相关特殊功能,节省培训时间,同时保证相应培训内容均能传达,这样既能够避免对学院会议进程造成影响,又能够促使培训效果大幅提高[4]。该类教育方法在移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高校图书馆能够筛选出一些特殊的资源,并利用各种技巧对相关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图书馆可以录制一些小视频或者制作一些简短的培训课件,将其至相应的移动学习平台,方便学习者接受服务,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
3.2资源数字化加工以及处理
在移动学习时代背景下,读者通过各种移动设备对相关学术专著以及论文等进行阅读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文献在数字化技术方面发展得已经较成熟,另外,数据库商在移动化阅读技术方面越来越好,能够为图书馆的移动学科服务创造良好条件。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加强与院系之间的合作,安排专业教师提供各种教学方面的参考书目,由图书馆对其实施数字化加工以及处理,同时将这些资源上传到相应的移动阅读平台,学生通过移动阅读设备实现对平台的有效访问,及时了解相关参考内容[5]。
3.3通过移动终端加强学科服务
以前,部分传统学科服务要求读者亲自到图书馆内进行办理。而在移动学习时代,相关学科服务均能够被移动至移动终端上。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高校图书馆均通过微信服务号来实施移动化服务,然而,其服务一般为借阅、资源查询等方面的基础服务,通过微信服务号尚不能提供学科服务。图书馆可考虑借助微信服务号,向广大读者提供培训预约、数字资源远程访问权限开通以及课题跟踪等服务申请表,引导读者正确对电子表进行填写,之后实现对相关权限以及服务的有效开通和申请[6]。通过这种做法,就能够尽可能方便地为读者提供相应服务。此外,该服务方式相对较新颖和时尚,有利于提高读者对其的兴趣,发挥良好的宣传效果。
3.4加强信息资源推送工作
学术信息资源推送属于学科化服务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对学术会议资源以及相关学术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同时将其推送给相应学科的老师以及学生。另外,邮箱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学术信息推送方法,读者借助计算机能够顺利登录邮箱,并实现对相关学术信息资源的查阅。在移动学习背景下,读者需要借助移动设备来对相关学术信息资源进行接收,需求很大。新浪以及网易等服务商均具备自己的移动客户端,用以读者邮件接收以及发送,为学科服务创造平台,图书馆可以在避免投入的情况下向读者提供相关移动学习服务。此外,图书馆应该构建专门的学科服务QQ群,针对相应学科读者进行有效整合,同时,将学术信息资源发送到学科服务群中,通过这种方式方便读者获取和应用信息[7]。
3.5不断完善相关交流平台
移动学术交流平台是由虚拟学习社区延伸出来的一种概念。远程教育过程中,虚拟学习社会十分重视隐性知识,主张对其进行外化处理,强化虚拟学习空间中不同个体的沟通以及交流,其交流主要通过手机这一移动学习设备来开展。短信以及其他移动社交软件为读者的手机交流普及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赢得了用户基础。
4移动化学科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优化途径
4.1加强相关宣传工作
高校图书馆必须要积极宣传自己的图书馆服务以及服务平台,保证移动化学科服务能够被大家了解和熟悉。①宣传材料的实际设计以及具体制作,必须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②必须不断丰富宣传方法和渠道,尽可能地借助各种方法向读者开展相关宣传工作。③必须要保证良好的服务效果,以吸引读者,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④必须要认准切入点,组织相关学院以及教师参与合作,同时借助成功案例扩大宣传。
4.2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并科学实施
移动化学科服务,特别是相关资源建设,作为系统工程的范畴十分庞大,很难全方位铺开,必须要有重点地推开。①避免急功近利,尽可能扩大服务面,以免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所以,在选择具体服务对象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重点性学科以及关键专业。②在针对具体服务内容进行选择之前,必须要加强调查工作以及取证工作,综合分析服务对象以及相关需求,明确具体的服务内容,防止出现“闭门造车”以及“自娱自乐”的现象[8]。
4.3简化服务流程,提升用户体验
流程的简单性以及便捷性是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不管是服务还是产品,均应该保证使用流程的易用性,图书馆服务更是如此。所以,移动化学科服务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服务流程在设计方面具备简单易用的特点,以免读者无法接受和应用。此外,移动化学科服务还必须要更加重视用户体验,确保读者能够享受优质的图书馆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广大读者的有效吸引,为服务平台赢得更多用户。高校图书馆不但要完善服务流程,而且要保证平台界面的友好性,尽可能地促进服务效率的有效提高,促使用户体验大幅度提升,这同时也是移动化学科服务不得不加以考虑的方面。
4.4优化服务团队基本构成
移动化学科服务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必须要加强服务团队培训,建立健全相关服务团队,壮大团队力量。一个较为完善的服务团队必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组织协调人员。组织协调人员在整个服务团队中占据核心地位,他们负责对学科服务具体发展方向进行把握,同时明确其服务重点,通常由馆长及业务副馆长负责该岗位工作。②服务推广人员。服务推广人员属于服务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针对移动化学科服务工作以及相关平台推广工作进行主导和执行,应优选资源培训馆员负责该岗位工作。③咨询回复人员及业务处理人员。一个完整的服务团队必须要有自己的咨询回复人员及业务处理人员。咨询回复人员以及业务处理工作人员应由那些熟知图书馆资源状况及相关业务流程的馆员负责。④技术支持人员。服务团队中的技术支持人员主要针对移动学科服务平台开展相关维护工作,应选择为移动学科服务平台提供馆内技术的人员负责。⑤读者代表。读者代表主要站在读者的视角上将相关问题反馈给移动学科服务团队,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其服务有效性大幅提升[9]。
4.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不管在图书馆发展的哪个阶段,均需要面临和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不管是在纸质资源时代,或是电子资源阶段,知识产权的保护均是图书馆不能够回避的问题。在移动学习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相关保护问题,为知识产权提供更好的保护。针对那些成功下载的信息资源,应科学设置相应的有效期,限制资源在各种设备间的复制以及传递等。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必须培养读者知识自我保护意识,使其能对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合理保护,对产权人创造的劳动成果以及权益给予充分尊重,通过这种方式,为产权人创作热情提供有效保护,以便为读者提供优质移动资源[10]。
5结语
服务质量是衡量图书馆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校图书馆移动化学科服务体系构建是现阶段图书馆不可忽略的工作任务。所以高校图书馆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合理地对服务模式进行转变,同时,让读者意识到图书馆移动化学科服务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大幅提高图书馆移动化学科服务的有效性,改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燕.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点与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13(12):110-113.
[2]陈彩红.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学科服务体系研究[J].情报探索,2015(4):109-112.
[3]袁曦临,阎丽庆.外向型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模式探析:以南京高校(江宁地区)图书馆联合体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9(6):62-65.
[4]严玲.中美高校专业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与发展探析:以高校法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12(6):120-125.
[5]廉立军,叶素萍.基于TAP-IN的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机制[J].情报资料工作, 2013(6):65-68.
[6]罗亚泓.广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SWOT分析和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7):112-116.
[7]杜辉,刘晓,袁百成.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15(6):41-45.
[8]张红琳,叶文伟.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实践与发展建议[J].图书与情报,2015(2):133-136.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1-0059-03
1背景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国民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18―70岁居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阅读、光盘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逐年上升,尤其是手机阅读增长势头较快[1]。大学生是移动设备及移动信息服务的主要应用者,因此对于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2]。
“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建设将围绕“四个中心”和“一个平台”,即文献集成中心、知识服务中心、自主学习中心、社会文化中心和知识创新服务平台。为探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移动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笔者基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2传统服务模式的局限性及现状需求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不足,且书刊价格攀升,购置费用有限,工作人员主要从事复杂的书刊采编、加工、入库、管理、流通等工作,对书刊流通量、服务项目、服务效果的探究不多。假设师生用户不在图书馆柜面查阅书目资料,而在移动图书馆客户端进行馆藏检索、图书预借或续借、新闻咨询、讲座查询、到期提醒、图书收藏及全文扫描阅读,并在特色服务等方面获得便利,那么由“以馆藏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高职院校移动图书馆,势必会得到师生用户的认可。
笔者本次调查的对象为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在校的大一、大二学生,调查方法为随机抽样调查,采用开放式问卷方式,并提出“用户需要推出什么样的移动信息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归纳出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需求(见图1)。通过移动信息服务这种方式,在校学生可以获取大量信息,且大多数在校学生已习惯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资料查询。
3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原则
在移动互联网信息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的需求范围、需求方式、需求内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3]。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准确把握读者信息需求的主要特征,明确读者信息需求的内容,开展基于读者的基础服务及个性化服务[4],提供满足读者需要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主要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3.1职业特色原则
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统筹以技术类和实践类为主体的信息资源,在内容和结构上以技术性、实用性信息为主,强调特色资源的应用价值,满足高职院校师生员工和产学研合作企业读者对信息的需求[5]。
3.2学科特色原则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不断收集和完善学科及专业的相关信息资源,满足高职院校教师、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为学科和专业提供强大的信息保障。
3.3地方特色原则
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不断收集地方信息资源,以满足地方政府、地方企业、社区居民等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地方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地方企业、产业提供技术产品的相关信息,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等信息。
3.4资源特色原则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以特色资源促进特色发展,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课件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以及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使之成为高职院校与各类用户资源共建共享的纽带。
4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对学校的人才培育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学校科研水平及学科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与保证[6]。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经常关注学校的发展方向、专业与课程的调整,分析各类用户群的信息需求变化趋势;依托移动服务平台的丰富信息资源,准确把握用户的信息需求特征,明确用户的信息需求内容,开展基于用户的基础服务、个性化及跟踪服务。移动图书馆功能框架内容如表1所示。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应基于Web3.0、虚拟化、个性化推荐和手机图书馆技术等数据服务方式,从而建立知识发现服务系统,实现由资源服务向知识链服务的转变,使学校图书馆成为文化集成中心、知识服务中心、自主学习中心、社会文化中心及知识创新服务平台,营造学校高水平教学科研的知识服务环境。数字图书馆在馆藏类型上包括纸质文献、数字资源、光盘、视频、课件等;在馆藏内容上包括专题纸质图书、期刊、专利标准、行业标准规范、专题数据库、专题论文库、学科导航等。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也由传统的被动、静态、单向、单一的服务方式转化为网络环境下的主动、动态、交互式、多样化的服务方式。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以特色馆藏信息为基础,以高科技检索工具及技术为手段,为用户提供阅读场地、所查信息及相应帮助等核心服务,加快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由“以馆藏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走适合高职院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移动服务模式道路。
5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移动图书馆既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也可以为读者和图书馆提供沟通的平台,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移动图书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我国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正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仍存在对图书馆移动服务认识不全面、图书馆移动服务资源不平衡等问题[7]。
5.1创新服务能力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局限性,利用“互联网+”时代到来这一契机,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实行个性化及跟踪服务。如:建立档案(用户信息、科研课题、专业课程等),基于用户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咨询、学科服务等;整合网络资源,完善学科导航服务,精选出适合学校学科发展的资源;搭建交流平台,简化服务流程,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等[8],从而引导用户有选择性地进行知识获取;开发图书馆手机APP,随时推送信息资源,录制一些简短的培训课件发送至相应的移动学习平台,有效提高用户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科服务,逐步解决图书馆特色化、个性化服务不受重视等问题,同时加快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步伐。
5.2制订科学的工作计划
图书馆应根据“十三五”纲要等政策指导方针,制订科学的工作计划,并加大创新服务的推广力度:①以用户为中心,根据高职院校移动图书馆师生用户群体的信息需求特点,围绕用户的需求特征,普及图书馆移动化学科服务。②加快图书馆建设,切实发挥信息资源优势,扩大移动服务内涵,不断拓展信息服务职能,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践行人才培养、提升教学科研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优势。
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正在深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其他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对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加快实现纸质资料与数字资源并重的服务模式,不断加大移动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掌上图书馆及自助借还、通借通还的应用和推广力度,以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效率,拓宽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时间和空间。
参考文献:
[1]朱丽萍.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现状分析及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3):34-36.
[2]陈颖颖,裴允.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10):76-79.
[3]陈平华.基于用户需求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构建[J].电子世界,2012(7):117-120.
[4]谢祈鸿.一种基于混合用户兴趣模型的个性化推荐系统[D].重庆:重庆大学,2006.
[5]周万德,陈平华.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初探[J].网友世界,2013(7):15-16.
[6]黄燕.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点与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13(12):110-113.
1有助于完善图书馆的教育服务体系
培养高素质的图书馆人员就意味着在不断完善图书馆的教育服务体系。目前而言,教育培养图书馆人员有助于完善图书馆的教育服务体系,让跟多的居民更好地在图书馆里充分学习,而图书馆人员也可以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引导他们会欣赏并享受图书馆人员为他们提供的美好学习氛围的作用,这在某种程度上,培养高素质的图书馆人员是不断完善图书馆的服务教育体系的一个方法。
2有助于促进图书馆高效工作全面协调
教育培训图书馆人员是促进图书馆高效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图书馆人员的教育培训将大大影响着居民学习情况。因此,对于教育培训图书馆人员那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图书馆高效工作的更加全面发展,图书馆的环境如何,图书馆人员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现状,在我们学习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的精神文化的最终价值则落在对图使馆人员的素质教育培训上。那么,图书馆高效工作的全面协调是图书馆人员教育培训的一个目的所在。
二、公共图书馆员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体的员工培训计划
有些公共图书馆往往只是为了解一时燃眉之急而开展了一些短期培训,没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员工培训计划,缺乏制度性保障、缺乏体系建设、缺乏与图书馆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训机制,这不利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另外一些公共图书馆虽有培训计划,但其培训内容相对来说缺乏相关性和延续性。
2员工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大
公共图书馆员工的年龄跨度较大,且学历、专业、职称、经历、岗位等各不相同,他们的知识层次、业务素质、接受能力等参差不齐,这些因素都使得每位员工的需求不同。而目前图书馆的培训模式,并不能适应这些实际需求情况。图书馆如何针对员工的各种差异,根据岗位要求,制定科学的业务培训,做到同中有异是图书馆员工培训的难点之一。
3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很多公共图书馆为达到评估标准规定的员工培训年人均学时要求,往往只是为了培训而培?,对员工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不充分,导致员工培训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培训内容太浅、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员工工作技能的提高并无多大帮助,造成员工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的尴尬局面。长期下去,员工就对培训失去兴趣,使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
4培训效果考核流于形式
很多公共图书馆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考核仅限于培训过程中,或根本不进行考核,以及对于员工参加培训后是否提高了业务技能、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学习需求却不再关心,致使培训效果无从考核,培训工作无法改进。
5缺少高素质的内训队伍
目前公共图书馆员工培训的授课老师主要是邀请同行业专家、学者,然而仅仅依靠外请老师,就会存在经费、时间、机动性受限制等问题。许多公共图书馆不乏图书馆界的专家,有很深的造诣,却未能把知识通过培训传授出去。因此,如何在内部挖潜,对图书馆内部的优秀专家资源加以利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训队伍,是图书馆培训亟待思考的问题之一。
三、公共图书馆员工培训工作的对策
1制定配套机制
建立培训考核评估机制,构建促进员工素质提高的评价体系,将员工业务素质明确地用指标量化,对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做出客观的评价。培训评估主要包括员工在培训中的反应,学习结果评估和知识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评估。可以采取在培训过程中的观察、面谈、问卷调查等直接方式,在培训结束时通过考试或提交培训心得报告等方式进行,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跟踪式管理和评估调查的方式进行考评,主要考核实际工作完成的准、快、全、新(创造性)等方面。制定培训规范,明文规定培训经费的来源及额度,从政策制度上解决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的难题,从而确保员工业务培训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
2以人为本,按需施教
图书馆专业教育培训应遵循成人学习培训规律和特点,要激发图书馆在职人员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自身潜能,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图书馆在职人员对图书馆专业教育培训的不同需求开展培训工作,坚持知行统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训什么,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人员自身需求有机结合,使图书馆专业教育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形成科学有序的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同时要适应现代教育培训发展趋势,以开展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综合培训为主,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改善图书馆业务培训的措施
图书馆业务培训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要提高培训质量,首先要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弄清楚哪些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困难,哪些是可以进行改善的方面,只有扬长避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切实发挥业务培训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1)形成长效机制
长:时间上有周期性,确保学时。有能力组织图书馆业务培训的省级、市级图书馆或学会应该将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常规项目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确定下来。短时、定点集中授课是当前培训的主要方式,应该固定在每年的某一时间段内,方便学员提前安排时间参训。如考虑到基层公共图书馆人员紧缺,年头或年尾工作比较繁重;教育系统图书馆7、8月为暑期休假,因此可以将培训时间定在每年5月或6月,使尽可能多的学员能够参加。另外,学时的安排要适宜,时间过短学员难以将大量知识及时消化,时间过长学员容易产生疲劳、厌学等不良情绪,皆于培训效果无利。
效:培训效果有保障,形成上下顺畅的指导与反馈渠道。学员的自我感受是评价培训效果的唯一标准。每一次业务培训结束后,组织方都应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学员意见。图书馆学会在每次培训开始前都要求学员将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包括课程设置应做哪些调整、老师的专业水平如何、后勤保障是否到位、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等,通过与学员的交流和沟通,争取下一次培训工作精益求精。另外,短?r、定点集中授课的培训方式无法一劳永逸地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许多临时、突发或特殊的问题也无法一一在课堂内呈现,因此,学员与专家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通过网络在线即时咨询或电话咨询,减少中间环节,帮助学员及时解惑;专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各种琐碎的问题进行搜集、整理,以便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集中讲解。
(2)基本条件不同,因材施教
学员的基本条件包括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知识储备、思维方式、心理状况等方面,每个学员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培训方若不进行甄别和统筹安排,“一刀切”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图书馆学会可以针对新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举办过两个业务培训班,其中一个主要讲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知识,包括5个基本部类和22个基本大类,以及一些简单的复分技术,面向的是对图书标引和分类没有系统了解和认识或者刚刚接触这项工作的新入馆学员;另一个重点讲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与第四版对比所进行的修改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可称为高级研修班,其学员大部分已掌握分类法基础知识,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对于培训组织者来说,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因材施教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学员也更容易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培训安排了《文献采访工作介绍》《图书馆网络概况及数字存储》《图书馆主页及发现系统介绍》等系列课程。由图书馆领导、部门主任及各部门的骨干馆员担任主讲教师,围绕图书馆的概况与历史沿革、读者服务理念、服务态度、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到图书馆的数字化环境发展及各部门业务工作内容、流程规范等方面开展了系统培训。部分新入馆员工参加培训后,将到各个具体的业务部门轮岗实习一年,以便了解图书馆基础工作流程与具体业务,尽快进入图书馆员的角色,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4以点带面,以熟带生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212-01
一、高校图书馆组织开展读者活动的意义和必要性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版)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提供丰富馆藏,满足读者对文献需求,还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与读者开展互动,争取读者广泛参与合作,以期建立良好的馆读关系,这也是图书馆由闭门办馆向主动服务的一大进步。高校图书馆组织开展读者活动十分必要:
1、读者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读者阅读习惯,养成终身教育的理念。通过组织读者活动,强化《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的图书馆教育职能,改变了图书馆被动,单一、传统的服务模式,实现了教学服务一体化和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模式的创新,是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手段上的延伸。通过活动使读者,特别是学生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阅读能力,以至于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有力地配合、支持了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
2、读者活动,是增强读者图书馆意识,传播文化知识,传递咨询信息,与读者建立和谐融洽关系,提高图书馆利用效率和知名度的有效载体。[1]通过活动,扩大了馆藏文献宣传,使得图书馆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利用。通过举办各种讲座、培训等,大大提高读者高效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在活动,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得以宣传,进而引导大家争做文明读者,和谐馆读关系。
二、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组织及策划
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我馆以 “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图管会”)、“读书促进会”的成立为契机,利用这两个学生组织作为平台,策划了多场宣传环保等公益事业的报告会。每逢“五一”、“十一”黄金周,我们联合校学生会共同举办“奥斯卡经典电影回顾周”活动,极大得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为他们奉献了视觉的饕餮盛宴。为了提高我校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我们精心挑选英语原版影片,组织学生观摩、学习,受到了英语爱好者的热烈欢迎。为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馆在读者中发起了“我与图书馆”大型征文活动。联合校团委共同举办学生朗诵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业务生活。尤其是“五月繁花”学术报告周、“影像读书沙龙”已成为西法大学生社团活动的金牌栏目。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在高校组织读者活动,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重点解决活动时间的选取、活动主题的确立、活动的组织策划及品牌项目的培植等问题。
1、活动时间的选取
开展读者活动要有计划、有步骤,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有的放矢地开展[2]。高校的教学工作有很强的规律性,我馆在开展读者活动时,注意避开学校大的活动安排,如运动会等,也要避免在学生考试期间举办活动。减少各种活动互相冲突,牵扯、占用读者太多精力和时间,影响活动效果。通常我馆大型活动多安排在4――5月,配合“世界读书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活动,包括书展、图书漂流、书评大赛、优秀读者评选、学术报告周等等,9月――10月主要开展迎新活动。其他时间穿插举行英语电影周、知识竞赛等小型活动。这样,图书馆各种读者活动才能不影响学校教学进度安排,健康持续开展。
2、活动主题的确立
大型活动必须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主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活动的成败。确定主题一定要在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尤其是多听取活动对象――读者的意见,我馆每次安排大型活动时,先由“图管会”召开例会,由他们在同学们中征集方案,先确定几种可选方案,再和图书馆老师一起研究读者需求、活动效果、活动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等。最终共同确定活动主题,并提炼出响亮的主题宣传口号,力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样,活动主题紧贴读者需求,有读者基础,成功性高,影响面大。
3、活动的组织策划
读者活动的策划中,要遵循“创意为先原则”、“效益为重原则”、“细节周全原则”、“经费节约原则”[3]。在确定主题之后,我们通常指导学生撰写详细的活动组织策划书,制定工作计划,要求包括该项活动的主题意义、活动目的、主办方和承办方,举办的时间地点、宣传口号、人员分工、经费预算、注意事项、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等,在具体的前期准备、中期组织、后期总结中,尽可能得将活动所涉及到环节考虑到,尽可能详尽、周密、,并要保证所有工作环节责任到人。
4、注重品牌项目的培植
高校各类活动众多,图书馆如何使读者活动能留下鲜明印象,注重培育品牌项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品牌项目能提升读者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提升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及形象。
以我馆为例,每年纪念“世界读书日”开展的读书月系列活动中,最重要一项活动就是“五月繁花”学术报告周,是我馆为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氛围、丰富广大学子课余生活而精心打造的特色活动之一。它为广大学子与名家大师互动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其目的在于使广大学子通过聆听名师大家的观点和见解,领略他们的风采,增进广大学子的学术水平、拓宽个人视野,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的热情。“五月繁花”学术报告周自举办以来,先后有来自校内外的名家20多人走进校园和学生们近距离交流,带来了最前沿的思想,最切实的言论,不仅在学生群体间广受欢迎,而且在我校老师中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影像.读书沙龙活动是我馆的又一品牌项目,它主要面对具备一定信息知识与能力的学生开设,将视频、纸质文献阅读与读书指导结合起来,在馆内固定的教学场所,利用网络、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定期组织读书沙龙,分别根据“专业知识延伸”、“关注社会热点”、“人物、作品评说”、“心理健康”等主题,推荐阅读书目,围绕不同的读书专题(现已达50余个)进行探讨、交流。
这些品牌项目的成功实施,聚集了人气,成为图书馆读者活动的名片,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以后图书馆开展新的活动奠定了好的群众基础。
三、结语
“以读者为中心”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人的共识,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图书馆如何留住读者,如何维持读者的忠诚度,如何培育潜在用户,如何增进与读者的互信与感情,是摆在图书馆人面前的严峻的挑战。图书馆应变被动为主动,通过组织开展各类读者活动,建立完善读者参与机制,吸引读者关注图书馆,拉近读者与图书馆距离。图书馆读者活动应向常态化、多元化发展,读者活动的层次还有待提升。
参考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类知识加速膨胀,各种信息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更新。在面对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出自己需要的资料,一般读者是难以做到的,这就在客观上对图书人员提出了要求,尤其对知识型馆员的需求日显突出。根据图书馆的工作特点,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当代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
很多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认为图书管理员不就是干些借书还书上上架的事情,无须太多专业知识就能完成的一件很普通的服务工作,谁都能干的简单劳动。就拿浙江日报图书馆为例:以前都是照顾对象的工作基地,如采编部门身体不好的记者、编辑、外单位调来的关系户都安排在图书馆工作。前几年曾招来几名全国重点大学图书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图书馆工作。但报社图书馆毕竟是附属部门,服务性工作,收入比别的部门少很多(奖金是一线部门的七折),工作一辈子,到顶也就是科级,没有什么发展机会。场地不大、服务手段也不够先进,工作烦琐、无弹性,时间长了年轻人就没了工作热情,没几年就分别另攀高枝了。长期坚持工作在图书馆岗位上,是一些非图书馆专业出生的,耐得住寂寞的,而甘为人梯的中年人。这与他们执著的敬业精神不无关系。
2.知识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在生产要素中居于最重要的位置,其他所有部门的发展都依赖知识的增长,因此,知识将被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得到充分地开发、传播与应用,知识的不断创新成为推动时展的根本动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学逐渐走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结合的综合性科学。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书馆是人类智力资源中心和文献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的程度,一般与所受教育的程度相适应。文化基础知识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和外语等基础知识。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长期的知识积累,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能够亲自写工作计划和总结,起草报告、文件等,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学术研究著述能力。
专业素质:既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练掌握自己工作岗位的业务技术,对图书、期刊、报纸的采访、订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入藏、借阅、查询、读者管理、统计等的计算机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的操作及科学排架、规范上架、保管、装订、维护等人工劳动。
图书馆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创造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素质要求较高,还要有远见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单一的专业知识已无法满足文献服务,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是图书馆、特别是报刊业图书馆的当务之急。
报刊业图书馆还有其特殊性质。报刊业图书馆是给办报的采编人员提供各种资料的,包括历史的和最新的资料信息。有很严格的时间很高的时效性、知识性、可观性、准确性、这就对报刊业图书管理人员知识素质、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勇于吃苦,无私的奉献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报刊业图书馆在报社不属主流部门,馆员没有培训机会,只有靠自学,使自己的业务知识不断的自我更新,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才能对本行业的工作更加游刃有余,并向着本行业的前沿发展,使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不然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时代抛弃,成为图书管理工作的落伍者。
3.信息专业素质
现代电子学与通信技术的进步,为社会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推动力,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实现了资源的网络化,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价值,拓宽了信息处理的应用范围。这对于数字图书馆中的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图书馆员工作已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客观要求,而一批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层次的人员,成为数字图书馆网络化环境下图书情报资料工作的主力军。
3.1对参考咨询及查新人员的素质要求。要求既熟悉传统检索工作,又熟悉数字图书馆全文检索的查询。网络为检索人员查询资料提供了新的可选择的途径。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光盘、联机、书本式刊物等检索手段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成为目前数字图书馆检索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在今后数字图书馆的检索工作中,除了必须掌握图书馆学、分类学、目录学、计量学、情报学、文献信息学、计算机学与检索参要求,采编人员办出的报纸是为社会大众提供精神食粮的报纸,要有考咨询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巧以外,在平时工作中还应掌握网上资源的检索,包括网上各检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网上各学科网址的搜集,及时掌握网络检索引擎动态方面的研究。只有精通和了解网络资源,才能更好更有效选择利用各种检索,引擎进行检索,更好地担当起数字图书馆的检索咨询工作,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4.性格作风素质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学校学术殿堂的心脏,这一颗心脏的健康跳动是靠全体图书馆馆员来维系的。而馆员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由于历史原因,高校图书馆是作为教学科研辅助部门,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从而造成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不能按照图书馆的实际工作需要得到合理的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提高馆员素质提出了三点具体措施。
1.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工作宗旨,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最终是离不开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有一批具备专业知识性强、理论功底深厚的人才作为支撑。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校把图书馆作为解决校内教职工家属及子女的就业场所,学历偏低,专业五花八门;政策、条例及考核措施也侧重于行政干部及科研人员;对图书馆管理人员除了出勤率作为其考核的主要标准外,并没有重视对其专业技术上的配备与要求,这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化发展进程。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应根据事业发展及人员组成现状,针对性地构建一套选人、用人机制和培养考核机制[1]。
1.1 完善选拔和引进人才制度。现代高校图书馆员不仅要具有高学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更要有较深厚的职业道德修养、较强的创新精神、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完美的人格,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注重对新馆员的选拔和引进,把好入口关,保证馆员的良好素质和基本质量;要积极争取校领导及人事部门的支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硕士以上青年学生到馆工作,逐步改善图书馆的学历结构;要在引进青年馆员时,制定恰当的标准对其进行考察。通过应聘资料审查、笔试、面试等多种手段和方式,以保证引进人才的良好素质,优化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
1.2 完善馆员培养机制。首先,要不断完善馆员的学历结构。对副高职以下学历未达到本科层次的馆员,鼓励并督促其提高学历层次,制定学习培养计划;对“半路出家”的馆员,对其进行脱产进修的继续培训教育,系统学习图书情报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对学历层次不达标的馆员,鼓励其自学成材,或参加在职函授、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学历学位学习;对有条件的馆员派送深造,或到外单位取经学习,或送到国外学习,吸取先进的科学管理和服务技能,为我所用[2]。其次,要设计各种培训表格。比如设计《图书馆员培训记录表》、《图书馆员外出培训申请表》、《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申报表》、《图书馆员参加学术会议申请表》、《图书馆员培训考核表》等表格[3]。第三,制订培训实施计划。其内容应包括:①培训目标:为切实有效地提高全馆员工的专业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图书馆要每学期或每年确立培训目标。②培训形式:馆内培训、委派培训、网上学习、学历教育、交流学习等。③培训管理:培训组织、培训考核、培训效果评估。④培训考核:严格考勤及考核办法。⑤培训记录管理: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内容、时间、考勤记录、考试成绩等[4]。
2.重视馆员“补差”培训
现在的馆员培训大多是对骨干馆员的培训,很少有针对“后进馆员”的培训。本人认为,馆员培训不应只是“培尖”,更应“补差”。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遇到一个好教师,不一定就能成就一生,但遇到一个坏教师,很可能会毁了学生一辈子。可见一个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同样,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高低、服务态度的好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一生。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馆员培训的决策过程中,也应该重视馆员的“补差”,而不只是“培尖”。当前“补差”性质的馆员培训不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者心理上不想“培训”。做老师的谁都想教“好学生”,因为“差学生”难教,教“差生”出力不讨好。馆员培训也如此,搞“馆员补差”,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且也一时半刻见不到效果,所以组织者心理上当然是愿意“培尖”,又风光,见效又快。
二是高校图书馆“钱要用在刀忍上”。高校图书馆的培训经费都是有限的,有限的经费还是先让骨干馆员培训,因为骨干馆员培训效果好呀,回来就能用。让需要“补差”的馆员去培训,不一定迅速见效,而且又费钱。
三是“后进馆员”懒得去。这类需要补差的“后进馆员”碍于面子,本身也不想去培训,就像没有几个“差生”愿意自己去补课一样,他们“懒得去”,能不去就不去。实在要参加培训,也基本是坐着打瞌睡的那种。
了解“水桶原理”的人都知道,水桶容量的大小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将“最短的木板”补高,水桶的容量才能变大。当前各级各类的图书馆员培训也是如此,只有将“后进馆员”也“补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才能提高。
3.重视馆员学术研究
高校图书馆通过流通借阅、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等形式开展服务,不断向教师提供科研新成果,使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开阔新视野、掌握新方法,使教师快速准确地掌握知识信息,从而高效率高质量的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因此,高校图书馆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性,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决策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3.1 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
高校图书馆工作需要深化,需要改革,需要创新,没有科学的探索,没有大胆的尝试,就很难得到发展。科研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总结和升华。由此,高校图书馆必须使馆员清醒地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馆员,首先就要做一个研究者,懂得进行学术研究既是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时展的需要,确信科研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科研工作中来,逐步形成内在的科研动力,做一个学术研究的有心人[6]。
3.2 制定制度,鼓励学术研究
有效的科研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高校图书馆要制定长远的科研工作计划,把科研工作纳入图书馆管理工作体系中,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为了做到规范管理,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激励和约束机制,将科研工作纳入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职责范围,并结合各馆实际,把科研成果作为考核干部、评优晋级、评定职称、工作考核、竞争上岗重要依据之一。此外,图书馆要建立奖励机制,要对本馆的科研情况定期进行考核总结,对数量多、质量高以及对实际工作产生较大促进作用的馆员进行表彰与物质鼓励,以提高馆员的科研积极性。
3.3 培养骨干,组建科研团队
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有限,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知识。同时,每个图书馆都有学有专长、精通业务、善于钻研、富有创新精神的馆员队伍。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因势利导,采取有效措施,在馆员中选拔出一批高学历、高素质、有责任心和科研能力的中青年,将他们培养成为有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的科研骨干,负责拟定研究计划、确定主攻方向、通报科研信息、组织申报科研课题以及协调各研究小组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使图书馆学术研究由分散无序变成有组织和有计划,集中群体智慧、联合科研,并在其周围形成合理有序的学术梯队,带动整个图书馆的学术研究走向纵深[7]。
3.4 开展交流,加强科研合作
学术交流是科研工作者交流研究思想、检阅研究业绩、研究热点问题的重要方式,馆员经常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研究水平。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定期举办各种学术活动,组织馆员参加图书馆及相关学科的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派出专业人员考察、进修或到其他图书馆作访问学者,了解当前本学科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激发他们的科研思维能力,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从而为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谷爱国.馆内培训:馆员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J].图书馆学刊,2003,(4):46-47
[2]罗桂娟.强化馆员培训,提高馆员综合素质[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7):34-36
[3][4]李春.ISO 9000质量管理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规范化开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83-84.
[5]康保国,韩起来.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研究的若干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07,(2):74-75
[6]张军亮,于成杰.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研究工作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100-102
当前,课程改革使课程的设置体现出人性化、生活化、乐趣化、弹性化和统整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课堂上的被动接受变为自主学习,在课余时间,他们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开拓知识视野、发展思维。
图书馆的藏书是学校的重要课程资源,是可被学生和教师利用的重要信息资源。现阶段,学校领导应当重视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建设,发挥图书馆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为学生的成才奠基。
图书馆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可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应发挥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情报机构的作用
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情报中心,它担负着对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传播,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重要提供服务。图书馆在为师生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同时,应做到:
1. 研究《新课程标准》,端正为读者服务的观念
图书馆是学校师生查阅和利用信息资料的主要平台。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课程改革精神,提高为读者服务的工作质量。图书馆向读者开放,应秉承“读者至上”的服务思想,形成“以人为本,文化关怀”的服务理念,多元化、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工作。图书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工作方式上也要有创新的理念,要以图书馆的发展来感召读者,以图书馆的开拓来影响读者,让图书馆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 改善图书馆图书馆藏书结构,提高图书利用率
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是学校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保障。对馆藏资源进行开发和传播是图书馆的中心工作。对馆藏资源进行开发和传播,提高图书的利用率,首先要改善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学生由于文化层次和兴趣的不同,他们对于图书的选择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文学方面的读物,有的学生喜欢阅读军事类读物,也有的学生喜欢阅读自然科学类读物。因此,图书馆在做购书计划的时候,在选购教学类的参考资料的同时,既要购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书,也要购进一些教师需要查阅和利用课程改革后所教学科方面的信息。图书馆学校领导应当重视图书馆在教育教学和实施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在图书馆建设上提供资金支持,使图书馆每个学期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师生信息资源。
提高图书的利用率,不仅要改善图书馆的藏书结构,还要做好图书的宣传。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图书馆要做好宣传工作,一是通过对本馆藏书进行分类整理,编写书目,然后通过橱窗或宣传牌向读者提供推荐。二是由于多数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站,图书馆也可在校园网站上增加图书馆信息资源链接,通过此网络平台向读者推荐图书。
二、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课程之外,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发挥学生特长而自主决定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校为本、学校学科教研组为开发主体,教师、校长、学生、教育专家、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共同参与的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由教师和学生来完成,通过利用本校已有的课程资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立科技、环保等兴趣活动小组,确立活动内容,制订活动方案,开展实践调查,由教师编写出符合本校及所在社区实际情况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因为需要图书馆提供与活动有关的信息的支持,因此需要图书馆的积极参与,发挥图书馆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导航员作用。图书馆应根据学生所开展的兴趣活动的内容,对与活动有关的书籍进行整理,并设立专架存放,方便学生查阅。
三、开展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
开展阅读指导工作是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发扬他们的思维能力。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学生开展阅读指导,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1. 要对学生阅读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合理地制订阅读指导工作计划
学生在过去很少到图书馆借阅图书,一是对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够;二是即使有时间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也只能是盲目地选择图书,很容易阅读到一些内容不健康的图书,这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时候,图书馆应向学生提供阅读指导。做好阅读指导工作,就要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过去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属于自发性,阅读过程中普遍存在“面窄”“度浅”的现象,“面窄”体现在学生因为学习上的需要,他们在课外阅读时选择的读物都是以阅读一些教师指定的教学参考资料为主,在学生的阅读范围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读物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占的比例很低。“度浅”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造成的,例如他们在阅读一本文学名著时,只是对文章中的精彩的故事情节感兴趣,缺乏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认识和文章主题的理解。今后,图书馆不但要为学生提供阅读空间和时间,也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指导,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书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充足的阅读时间,从阅读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学校教务处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把阅读课纳入学校开设的课程计划,让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工作得以常态化。
2. 灵活运用指导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过去,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经常被占用,由于学习压力大,他们很少到图书馆借阅图书。课程改革之后,课外阅读已经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做到“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但要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还要做好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指导的方式包括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和集中指导。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学生中,他们在知识层次上参差不齐,低年级学生刚刚跨入中学,好奇心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向这部分学生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他们喜爱的图文并茂的丛书类读物;高年级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主要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根据这类学生的特点,向他们推荐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及哲理性图书。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现在的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参与意识,图书馆应该抓住中学生的这一特点,举办一系列读书活动,向学生推荐一些有教育意义、思想健康的优秀书籍,并指导他们正确阅读,撰写读书笔记。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既增长了知识,思想上又受到了教育。
3. 强化阅读理念,以书教育学生
学生在借阅图书时,应坚持以好书为友,读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也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一些健康的图书,能让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思想得到教育。现在许多经典的中外文学著作既通俗易懂,又极富有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为了提高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辨别能力,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向他们推荐《巴黎圣母院》等名著,让他们认真阅读书中对卡西莫多的描写,从中寻找答案。通过这种阅读,学生能提高思想认识,这是其他任何教育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今后图书馆将继续作为师生搜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服务,为推进课程改革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成才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