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12 16:33: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情绪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学生情绪管理

篇(1)

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他们在心理发展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沮丧、失落、焦虑、空虚、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冲动失控的举动,丧失理性,这些负面情绪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的特点、危害进行分析,并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方式,希冀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的情绪及其特点。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做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1]。由于是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因此,若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则会有兴奋、愉快、满意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正面情绪;反之,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出现沮丧、愤怒、悲伤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负面情绪。

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比较单纯的世界里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固定,交往范围较窄,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调节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心理活动调节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2],因此,一方面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情绪表达会很直接,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掩饰,情绪表达一般会真实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情绪具有冲动性、直接性的特点。同时,与之前相比,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去考虑自己的感情、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就业等,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也逐渐的学着调适自己的情绪,情绪及其表达开始逐渐趋于成熟。

通过心理普测我们发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情绪困扰有自卑、人际关系敏感、孤僻、焦虑、抑郁、易怒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危害。

1.损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情绪是一种包含生理的心理过程,情绪上的每一次变化都能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激动时会有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瞳孔变大、胃肠蠕动减弱、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部潮红等变化。现代医学认为人类的大部分疾病都与情绪有关,“如果我们经常处于消极或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中,就可能使体内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的活动状态,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生理的紊乱”[3],如容易激动、脾气暴躁的人就容易患高血压等疾病。我国传统的中医也认为情志过极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五脏气机紊乱而生病,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

另外,情绪还与某些疾病的转化有关,正面情绪对某些疾病如癌症的好转有辅助作用,而负面情绪则会导致疾病的恶化。

2.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负面情绪会干扰大脑正常的活动,破坏人的正常判断力,甚至导致各种神经和精神病,据调查,常见的而焦虑、抑郁病、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大多数与负面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状态中缺乏良好的调节,就很容易沉浸在过分痛苦、空虚、无聊的状态中不可自拔,为了寻找心理上的寄托,就会在酗酒、吸毒、网络游戏、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等行为中沉沦,“这些事物都让我们的情绪变得冷漠或麻木,在我们低潮时,为我们带来舒服、愉快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另一方面,借着沉溺于这些事务也可以免除忧郁和失落感、寂寞和孤独感,使我们不须面对真实的痛苦,因而也就觉察不到任何与伤害有关的情绪”[4]。用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来逃避痛苦无疑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但无法根治不愉,而且严重损害心理健康。

3.导致大学生学业不良。

进入大学后,面对教师授课方式、学习环境的改变,大学生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问题,“如果学习中的某些‘困难’是在伴随着消极情绪体验的活动中产生的,那么学生通常会将之视为一种痛苦、难受的差使和负担,甚至视为对自尊心和安全感的障碍和威胁,因而他们会表现出退缩、厌倦甚至抵触的倾向,至多尽义务式地或应付性地进行一下意志努力”[5]。作为大学生,他们从道理上完全明白学习的目标指向,他们也会为自己的逃课等不良行为而感到会后,但是一部分同学自制力、意志力差,不能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出现不及格现象,进而通过沉迷网络游戏等进行自我麻痹,从而逃避学习不良给自己情绪带来的不适。

4.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

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社会归属感,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使人从感官上感受到轻松愉快,更是事业发展、生活幸福所不可或缺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融洽的双方情绪基础之上的;易发怒、缺乏同理心、不能以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他人交往,看不到他人长处、斤斤计较,而且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很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失败。人际关系紧张,对周围人充满敌意,长此以往,与周围人关系紧张冷漠,缺乏沟通交流的对象,更不利于不良情绪的宣泄,精力都浪费在不良情绪的消耗上,也会成为学业进步的绊脚石。

5.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也并非是完全无益的,只要是能在适度的时候及时调整,就会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不能及时调整,则会形成情绪恒常性,即“个体从小表现和养成的经常出现的情绪色调。这种经常性往往镶嵌在成长中的人的个性之中,成为一个人个性的情绪特征,情绪特征是构成个性的主要成分”[6],长期稳定的情绪表现,被看做是相应的人格特质,如多疑的、忧郁的、悲观的等,这些以负面情绪占主导的人格特质不仅对身心、学习、工作都是不利的,而且经常以此种心态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我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往往是经过掩饰、伪装的,这样,就妨碍了我们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情绪,缺少了真正的“症”,也就难以对症下药。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并学会如何与之相处,才有可能谈管理情绪。高校的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的困扰,加强对情绪调适能力较差的同学的关注,做好相关建档管理,通过选修课、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情绪等心理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对自己学习、生活、感情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进行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转贴于

2.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情绪,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来缓和、转移情绪,从而提高情绪智力。

情绪宣泄:大学生的情绪十分丰富,负面的情绪需要及时的释放,如果不及时释放,长期的压抑,会导致最终的爆发,后果会更严重。大学生在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情绪宣泄,如选择朋友、老师、咨询专家、网络等进行倾诉;通过写日记等发泄并整理自己的情绪。

以记录为例,“有丰富的经验性证据证明,在悲伤或创伤性事件的情境下,记录情绪反应能对身体健康产生长期有益的影响”[7]。在记录情绪反应的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冷静下来组织自己混乱的情绪,并结合自己的原有的认知结构,认清事情的本质,并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过激的情绪对身体和人际关系等的伤害。

情绪转移:顾名思义,大学生在遭遇负面情绪时,可以选择离开当时的情境,转移注意力,如听听曲调高雅、旋律优美的音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旅游等。

情绪升华:负面情绪主要是由于个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若一味的沉浸于自己弱点,可能会在一些不良行为中寻找安慰,从而导致无法自拔。大学生应该扬长避短,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弥补不足,将理想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实现升华。

理智疗法:宣泄和转移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情绪管理的方法,升华也很难认识到情绪的本质,ABC理论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A是指引发的事件,也就是说我们能感觉到的事实;B是我们对A事件所持的观点。C则是B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

3.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稳定学生情绪。

习惯了高中紧张生活节奏的大学生往往难以短时间适应大学生活,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安排课余时间,经常感到郁闷空虚,他们要么浑浑噩噩的虚度光阴,等到毕业时才后悔莫及;要么将自己托付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的创设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而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生活变得充实,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大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4.重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干预。

情绪虽然是对事物的短暂的反应,但若不能及时进行调控,长期积存,容易导致抑郁、焦虑、强迫、自卑等心理问题。学生对单独的心理辅导会比较排斥,而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的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2)

一、大学生情绪管理现状及原因

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大学生心智未完全成熟,面对学习、生活、情感、工作压力等问题时,经常会经历焦虑、自卑、压抑等消极情绪体验。现在最常听大学生的口头禅就两字“郁闷”。2008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前夕,北京16所大学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的发病率达到23.66%,不少于十万人,因精神病休学退学的比例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的人数的37.9%和64.4%,精神类疾病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1]。而精神疾病的突发都是因为情绪困扰没有得到及时调整所至。本人在荆州在校大学生做了一些问卷调查,关于大学生情绪困扰现状的调查,一共发出600份问卷,回收560份,其中女298人,男262人,以下是调查结果中的一组数据:

从图表可以看出,大学生92%都遇到过情绪困扰,约有63%有过严重的情绪困扰,男女在困扰现状,强度、时间、方式都有一定的差别,在困扰发生的形式上男女都接近50%。以学期为单位,绝大多数同学情绪困扰是“有时”或者“偶尔”,表现出不大频繁的特点,但女生的情绪困扰高于男生几个百分点,在情绪持续的时间上大多数同学是“一天多”或“几天”,而在长时间情绪困扰上男性比女性稍多。困扰发生现状、强度、形式、频率、持续时间等,男女大学生有一定的差异,但无显著差异,本次调查说明大学生情绪困扰为大学生普遍现象。

如上图所示,大学生情绪状况堪忧,除了社会上不可避免的有消极情绪外,大学生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也很缺乏。有研究者曾以重庆市1000名大学生为试做了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调查研究,该结果反映了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能力几个方面,

从表2中可看出,大学生情绪管理五个维度均分在3.0993——3.9847之间,总问卷均分为3.5744,呈现一种正象趋势,这表明随着大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多数情况下能理智的调节情绪,能够控制随意发泄消极情绪的念头,但其内部发展的结构不均衡。大学生在“控制消极发泄能力”这个维度的得分最高,在“积极补救能力”这个维度的得分最低,五个维度项均分大小顺序依次为:控制消极发泄能力、理智控制情绪能力、寻求外界扶持能力量、控制消级暗示能力、积极补救能力[2]。这说明大学生在遇到能引起消极情绪的事件中,能够采取相对理智的方式处理,也会去主动寻求一定的帮助,但是极易受消极情绪的暗示,积极补救不好事态的能力比较弱,需要积极的提高。

表1表2说明大学生都有一定的情绪困扰,情绪控制能力并不理想,“情绪管理”近几年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对大学生而言,不良的情绪会地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它使学生丧失信心,缺乏活力,引直内心矛盾冲突,严重者导致心理障碍,阻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因为高校培养学生情绪管理对于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情感 意志,并使之协调发展,构成完整人格,增进学生对现实适应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James Gross于2002年提出的情绪调节理论,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情绪调节[3],如图所示:

篇(3)

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情绪波动较大,且及其容易陷入情绪困扰,由此导致心情烦躁、不愿与人相处,甚至做出一些冲动和失控的举动,丧失理智,这些极端负面的情绪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本文将针对负面情绪的特点、危害进行分析,并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方式,希望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认知能力水平。

一、大学生的情绪及其特点

情绪是随着个人的认知过程产生的,若需要求得到满足,那么则会有兴奋、愉快、满意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正面情绪反应;反之,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出现沮丧、愤怒、悲伤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负面情绪反应。大学生情绪反应直接,不经过任何修饰,冲动性和直接性是他们情绪的两个主要特点。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情绪困扰主要有自卑、敏感、孤僻、空虚、焦虑、抑郁、易怒,这些情绪困扰了大学生的生活,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二、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危害

1.危害大学生身体健康

情绪是一种包含生理反应的心理过程,情绪上的每一次变化都能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激动时会有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瞳孔放大、胃肠蠕动减弱、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部潮红等变化。我国传统的中医也认为长期处于过激消极的情绪,就会导致五脏气极紊乱而生病,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

2.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负面情绪会影响人的正常思维,干扰大脑的正常活动,破坏人的正常判断力,甚至导致神经病的产生,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状态而又缺乏良好的调节,就很容易沉浸在过分痛苦、空虚、无聊的状态中不能自拔,为了寻找心理上的寄托,就会在酗酒、吸毒、网络游戏、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等极端行为中沉沦,严重损害心理健康。

3.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

进入大学后,老师的讲课方式和高中时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由于不同的人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在这一过程中难免有些人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问题,如果问题是伴随着消极情绪而产生的,那么大部分学生通常会将之视为一种痛苦、难受的差使和负担,因而他们会表现出退缩、厌倦甚至抵触的倾向。部分意志力差的学生,不能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出现考试不及格,进而通过沉迷电脑网络游戏等进行自我麻痹,从而逃避学习不良给自己情绪带来的不适。

4.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也并非是完全无益的,只要是能在适当的时候及时调整,就会保持健康的积极情绪状态;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则会形成情绪恒定性。这种经常性往往镶嵌在成长中的人的个性之中,成为一个人个性的情绪特征,长期稳定的情绪表现,会被看做是相应的性格特征,如多疑的、忧郁的、悲观的等,经常以此种心态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就会影响大学生的判断力和认知水平,从而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方法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渗透,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我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往往是经过伪装的。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并学会如何与之相处,才有可能谈管理情绪。高校的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情绪产生的原因,特别是负面情绪的产生,加强对情绪调适能力较差的同学的关注和辅导,做好相关建档管理,通过选修课、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情绪等心理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对自己学习、生活、感情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进行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2.指导大学生掌控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情绪,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来缓和、转移情绪,从而提高情绪智力。

情绪宣泄:大学生的情绪十分丰富,负面的情绪需要及时的释放,如果不及时释放,长期的压抑会导致最终的爆发,后果会更严重。大学生在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后,可以选择情绪宣泄,如选择朋友、老师、心理咨询专家、网络进行倾诉;通过写日记等途径发泄整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转移:我们知道当前进的路上碰到障碍,可以选择其他的路。当大学生遭遇情绪困扰时,我们也可以选择离开当时的情景,转移注意力倾听悠扬的曲调,适当的参加体育活动,如旅游等。

情绪升华:负面情绪主要是由于个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若一味地沉浸于自己弱点,可能会在一些不良行为中寻找安慰,从而导致无法自拔。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未来,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将理想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实现人生的梦想。

3.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稳定大学生情绪

习惯了高中三点一线紧张而又充实生活的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部分同学不能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时常郁闷空虚,他们要么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等到毕业时才后悔莫及;要么沉迷于网络游戏。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利于情绪的稳定,而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大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4.重视团体的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情绪进行管理

篇(4)

听障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大学生,又是残疾人,缺乏基本的听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独特的生理结构致使他们具有与健听人不一样的情绪特征。情绪(Emotion)是指人们在内心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或者说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情绪反映人的内心活动,因此可以通过情绪的表现观察人的内心世界。听障大学生生理、心理的特征性,要求对其开展情绪管理。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开发他们的身心潜能,塑造健全人格。

一、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差异特性

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的听障大学生,其情绪知觉能力、调控能力、理解能力和管理能力有明显不同。笔者对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阳光学院的在校听障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听障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存在两点差异。

1.情绪管理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听障大学女生在情绪调控能力、情绪知觉能力和情绪理解能力三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在情绪利用能力维度方面,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显著。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社会环境、传统文化对性别角色的不同期待及男女生的性格特点有关。传统认为,男生是独立、理性和进取的,要求男生勇敢坚强,敢于奋斗,承担责任,面对失败、困难要有承受力;而女生易感情用事,依赖性强,情绪体验深刻细致,常被倾向于教育成为善解人意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要敏于觉察,并给予关心疏导。听障大学男生的情绪利用能力强于女生,则可能是女生更在乎和关注别人的言行举止,会放大某些自己的消极体验,情绪稳定性不够所致,而男生思维的广度和活跃性强于女生,更能以积极的情绪处理事情。

2.情绪管理能力的专业差异。研究显示,倾向于文科的听障大学生,其情绪调控能力、情绪知觉能力、情绪理解能力与擅长理科的听障大学生差异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科背景对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在情绪利用能力上,文科偏好的听障大学生显著强于理科偏好的听障大学生,这与文理科大学生的特点有关系。文科大学生受到较多的人文教育,喜好阅读各类书籍和报刊,往往比理科学生见多识广,更喜欢与人交往,建立了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一旦产生情绪困扰,便会积极求助社会支持系统。而理科大学生不善于交往,交际面相对狭窄,社会支持系统较差,因此导致他们情绪利用能力相对较差。

二、加强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几点建议

加强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必须了解他们的情绪特征和常见的情绪困扰,特别是针对不同性别和专业的听障大学生,采取有差别的帮扶策略。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提高听障大学生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情绪认知能力,指导他们学会调控和培养良好情绪的方法,并锤炼他们对挫折的承受力。

1.提高听障大学生情绪认知能力。情绪认知是情绪管理的基础、前提,也可以说是第一步,对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进行干预和辅导,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他们的情绪认知能力。第一,要提醒听障大学生及时觉察自己所处的情绪状态,使他们能够时时提醒自己现在的情绪是什么,并能够认真分析引绪的原因。要清楚地了解影响情绪的各种因素,应深入分析引起情绪变化的主观原因,只有认清了引绪的原因,才能了解自己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真正觉察和掌握自己的情绪。第二,提高对情绪的觉察能力还应平静地接纳自己的情绪,并将它恰当地表达出来。听障大学生必须平静地接纳、了解自己的情绪,不是否定自己负向情绪的存在,而是给它一个适当的空间,绝不压抑或控制,并学习如何与它相处。第三,要帮助听障大学生在觉察自己真正的感受后,掌握良好的时机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情绪时的有效方式应是以平静、非批判的叙述,而不是直接发泄,且情绪的言语表达要清晰、准确、具体。最后,要提高听障大学生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识别能力。情绪认知能力不仅包含对自己情绪的觉察能力,还包括对他人情绪的识别,情绪识别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包含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要善于从别人的面部、言语和身体姿态上发现别人的情绪特点,从而把握情绪识别的规律性。

2.指导听障大学生培养良好情绪的方法。良好的情绪状态一般来说主要表现为有稳定、愉快的心境,与理智和意志相联系的激情和适度的应激,稳定、愉快的心境能使人振奋快乐、朝气蓬勃,具有这种心境的人甚至遇到巨大困难也会认为是可以克服的。培养听障大学生良好情绪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要树立真实的自信。由于缺乏听力,不能与健听人有效交往,听障大学生普遍自信心不足,要帮助他们树立努力就能成功的信心,树立“以勤补拙”、“笨鸟先飞”、“扬长避短”的观念,相信通过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提高素养,以某方面的成就补偿自身缺陷,一定能变自己的劣势为优势。第二,要培养豁达乐观的心态。针对听障大学生交际狭窄、爱钻牛角尖的特征,帮助他们学会辩证思维,即对任何事物都不要用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观点看待,看问题避免绝对化,遇到困难不再消极悲观,而抱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可以通过养成有节奏、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习惯,例如参加健康向上的娱乐、体育活动,学会微笑等方法,获得愉快的感受,以培养他们热情乐观的情绪。第三,学会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常见的情绪调控方法有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宣泄法等,通过调整呼吸、放松肌肉,聆听音乐,以及合理宣泄情绪,如眼泪缓解、运动缓解、转移注意等,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以调控和安慰。

3.锤炼听障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听障大学生要使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就应不断地锤炼挫折承受力,只有了解挫折对听障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形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效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挫折承受力。第一,要形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使听障大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挫折对人的心理发展更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那么我们就应正确地对待挫折,促进挫折的转化,减少其消极影响,增加其积极影响。第二,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听障大学生必须意识到,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培养而逐渐成长起来的,只有树立远大的生活理想,经过努力学习和实践锻炼,才能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第三,要提高挫折承受力,还必须学会有效地运用心理防卫机制。心理防卫机制是一种心理适应性反应。当个体受挫时,所采用的习惯性的、以无意识为主要特征的应付方式,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其内心焦虑、罪恶感及维护失去的自尊心。听障大学生可以采用宣泄、投射、认同、反向、升华、补偿等心理防卫机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或免除心理压力,逐步恢复心理平衡,鼓励他们积累能量,再作尝试,最终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他们在心理发展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沮丧、失落、焦虑、空虚、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冲动失控的举动,丧失理性,这些负面情绪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的特点、危害进行分析,并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方式,希冀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的情绪及其特点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做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1]。由于是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因此,若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则会有兴奋、愉快、满意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正面情绪;反之,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出现沮丧、愤怒、悲伤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负面情绪。

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比较单纯的世界里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固定,交往范围较窄,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调节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心理活动调节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2],因此,一方面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情绪表达会很直接,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掩饰,情绪表达一般会真实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情绪具有冲动性、直接性的特点。同时,与之前相比,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去考虑自己的感情、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就业等,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也逐渐的学着调适自己的情绪,情绪及其表达开始逐渐趋于成熟。

通过心理普测我们发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情绪困扰有自卑、人际关系敏感、孤僻、焦虑、抑郁、易怒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危害

1.损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情绪是一种包含生理的心理过程,情绪上的每一次变化都能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激动时会有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瞳孔变大、胃肠蠕动减弱、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部潮红等变化。现代医学认为人类的大部分疾病都与情绪有关,“如果我们经常处于消极或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中,就可能使体内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的活动状态,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生理的紊乱”[3],如容易激动、脾气暴躁的人就容易患高血压等疾病。我国传统的中医也认为情志过极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五脏气机紊乱而生病,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

另外,情绪还与某些疾病的转化有关,正面情绪对某些疾病如癌症的好转有辅助作用,而负面情绪则会导致疾病的恶化。

2.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负面情绪会干扰大脑正常的活动,破坏人的正常判断力,甚至导致各种神经和精神病,据调查,常见的而焦虑、抑郁病、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大多数与负面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状态中缺乏良好的调节,就很容易沉浸在过分痛苦、空虚、无聊的状态中不可自拔,为了寻找心理上的寄托,就会在酗酒、吸毒、网络游戏、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等行为中沉沦,“这些事物都让我们的情绪变得冷漠或麻木,在我们低潮时,为我们带来舒服、愉快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另一方面,借着沉溺于这些事务也可以免除忧郁和失落感、寂寞和孤独感,使我们不须面对真实的痛苦,因而也就觉察不到任何与伤害有关的情绪”[4]。用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来逃避痛苦无疑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但无法根治不愉,而且严重损害心理健康。

3.导致大学生学业不良。

进入大学后,面对教师授课方式、学习环境的改变,大学生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问题,“如果学习中的某些‘困难’是在伴随着消极情绪体验的活动中产生的,那么学生通常会将之视为一种痛苦、难受的差使和负担,甚至视为对自尊心和安全感的障碍和威胁,因而他们会表现出退缩、厌倦甚至抵触的倾向,至多尽义务式地或应付性地进行一下意志努力”[5]。作为大学生,他们从道理上完全明白学习的目标指向,他们也会为自己的逃课等不良行为而感到会后,但是一部分同学自制力、意志力差,不能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出现不及格现象,进而通过沉迷网络游戏等进行自我麻痹,从而逃避学习不良给自己情绪带来的不适。

4.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

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社会归属感,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使人从感官上感受到轻松愉快,更是事业发展、生活幸福所不可或缺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融洽的双方情绪基础之上的;易发怒、缺乏同理心、不能以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他人交往,看不到他人长处、斤斤计较,而且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很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失败。人际关系紧张,对周围人充满敌意,长此以往,与周围人关系紧张冷漠,缺乏沟通交流的对象,更不利于不良情绪的宣泄,精力都浪费在不良情绪的消耗上,也会成为学业进步的绊脚石。

5.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也并非是完全无益的,只要是能在适度的时候及时调整,就会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不能及时调整,则会形成情绪恒常性,即“个体从小表现和养成的经常出现的情绪色调。这种经常性往往镶嵌在成长中的人的个性之中,成为一个人个性的情绪特征,情绪特征是构成个性的主要成分”[6],长期稳定的情绪表现,被看做是相应的人格特质,如多疑的、忧郁的、悲观的等,这些以负面情绪占主导的人格特质不仅对身心、学习、工作都是不利的,而且经常以此种心态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我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往往是经过掩饰、伪装的,这样,就妨碍了我们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情绪,缺少了真正的“症”,也就难以对症下药。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并学会如何与之相处,才有可能谈管理情绪。高校的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的困扰,加强对情绪调适能力较差的同学的关注,做好相关建档管理,通过选修课、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情绪等心理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对自己学习、生活、感情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进行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2.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情绪,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来缓和、转移情绪,从而提高情绪智力。

情绪宣泄:大学生的情绪十分丰富,负面的情绪需要及时的释放,如果不及时释放,长期的压抑,会导致最终的爆发,后果会更严重。大学生在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情绪宣泄,如选择朋友、老师、咨询专家、网络等进行倾诉;通过写日记等发泄并整理自己的情绪。

以记录为例,“有丰富的经验性证据证明,在悲伤或创伤性事件的情境下,记录情绪反应能对身体健康产生长期有益的影响”[7]。在记录情绪反应的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冷静下来组织自己混乱的情绪,并结合自己的原有的认知结构,认清事情的本质,并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过激的情绪对身体和人际关系等的伤害。

情绪转移:顾名思义,大学生在遭遇负面情绪时,可以选择离开当时的情境,转移注意力,如听听曲调高雅、旋律优美的音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旅游等。

情绪升华:负面情绪主要是由于个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若一味的沉浸于自己弱点,可能会在一些不良行为中寻找安慰,从而导致无法自拔。大学生应该扬长避短,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弥补不足,将理想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实现升华。

理智疗法:宣泄和转移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情绪管理的方法,升华也很难认识到情绪的本质,ABC理论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A是指引发的事件,也就是说我们能感觉到的事实;B是我们对A事件所持的观点。C则是B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

3.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稳定学生情绪。

习惯了高中紧张生活节奏的大学生往往难以短时间适应大学生活,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安排课余时间,经常感到郁闷空虚,他们要么浑浑噩噩的虚度光阴,等到毕业时才后悔莫及;要么将自己托付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的创设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而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生活变得充实,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大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4.重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干预。

情绪虽然是对事物的短暂的反应,但若不能及时进行调控,长期积存,容易导致抑郁、焦虑、强迫、自卑等心理问题。学生对单独的心理辅导会比较排斥,而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的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6)

关键词: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信度分析;因素分析

一、问题提出

情绪管理是Mayer和Salovey提出的情绪智力理论中的一个维度。综合相关研究发现,有关情绪管理的概念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情绪管理的适应性,即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现实而实施的行为反应。有研究者认为,情绪管理是以一种社会可以容忍的方式,灵活地对一系列情绪发展要求作出反应,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延迟反应。第二类是强调情绪管理的功效性,即基于个人目的进行的情绪管理。第三类是情绪管理的特征性,即强调情绪管理在某方面所具备的针对性特质。除此之外,我国学者葛荣晋认为,情绪管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二是理解、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综合以上关于情绪管理能力的概念,本文将情绪管理能力定义为:个体在情绪发生时能够觉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运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情绪,并善于主动寻找方式对情绪进行调控、疏泄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在哈尔滨某高校随机抽取50名学生作为开放式问卷的被试,回收问卷50份,其中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47份。之后随机抽取300名学生作为结构式问卷的被试,共回收问卷291份,其中无效问卷26份,有效问卷265份。

2、研究工具

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编制开放式问卷,并对回收的有效的开放式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本量表从情绪觉察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情绪理解能力以及情绪调节能力这四个维度来编制问卷。问卷共包括了38个项目,采用5点量表进行评定,1到5分别表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初始问卷信度分析

对初测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其信度为0.850,根据题总相关删去9个题。删题后的信度为0.910。

2、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剩余问卷的29个项目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KMO值为0.89,x2=2794.062(df=0.406),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表明数据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通过对问卷的初步分析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7个,可解释项目总变异的58.539%。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标准,经斜交旋转,将共同度小于0.4以及因素负荷较低或在多个因子上的负荷无明显差异的项目删掉。最后保留15个项目,形成三个维度,其特征根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57.330%。第一个因子包括五个项目,命名为情绪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二个因子包括六个项目,命名为情绪表达能力;第三个因子包括四个项目,命名为情绪觉察能力。

3、正式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在对问卷进行因素分析确定了问卷保留项目后对其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ɑ系数均在0.784到0.819之间,总问卷的的信度为0.869。信度符合标准,问卷较可靠。通过计算各因子分数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来分析问卷的结构效度。各因子间的相关都小于各因子与总体分数之间的相关,各因子间呈中等程度相关,相关系数在0.432到0.484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而且,各项目与总分之间也呈现出了较高相关,相关系数在0.480到0.651,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

4、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状况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情绪理解和运用能力这一维度上出现显著差异,女生要好于男生;学生干部的情绪表达和觉察能力要好于普通学生;城市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要好于农村学生;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学生的情绪理解和运用能力要好于父母教养方式为放任自由型和漠不关心型的学生。

四、讨论

男女生在情绪理解和运用能力上出现差异,可能是因为男女生在生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男性的荷尔蒙分泌量要高于女性,而荷尔蒙则会影响个体对外界产生的攻击性和控制欲。除此之外,文化背景的影响也可能会造成这种差异的出现。学生干部一般都是投票、选举出来的,因此他们比普通学生有着更好的人际关系,通常能够良好的觉察他人的情绪并善于表达自己情绪的人往往也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所以学生干部的情绪表达和觉察能力好于普通学生。而城市的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要好于农村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与农村孩子相比,生活的环境要更加优越,而且城市中家长往往能够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农村家庭的父母与城市父母相比,受教育程度稍低一些,观念也较为传统,导致孩子不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家庭通常可以为孩子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能够更多的考虑孩子的感受,也更加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表达自己,使得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而专制型的家庭往往对孩子的限制较多,放任自由和漠不关心型的家庭的父母又对孩子的关心较少,这三种教养方式的家庭中的父母易忽略孩子的感受,使得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受到影响。

作者:李越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7)

情绪管理是每个人一生发展的课题,我们认为在成人期情绪管理也在不断发展。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其情绪管理能力的高低会对其主观幸福感、未来就业、爱情婚姻等人生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人们在成年后更易学会有利健康的情绪调节方式而不采用不利于健康的调节方式,因此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进行测查和培养对其一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目前关于情绪管理或情绪调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①情绪管理与身心健康。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目前已有研究证实,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够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相反则会破坏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②情绪管理与家庭。③情绪管理和各种障碍。④情绪管理与生理反应。Demaree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看令人愉快的录像会表现更多积极情绪表达,而看令人厌恶的录像会表现更多消极情绪表达。即说明可以通过了解生理反应来理解情绪调节。本文拟编制一个以情绪管理策略为主要研究对象,能够测查情绪自我管理策略特征及情绪管理能力的有效问卷。大学生是高压力群体(张林,车文博等,2006;梁宝勇,郝志红,卢国华,2009)。情绪困扰是大学生在压力状态下常见的心理反应,情绪管理策略的构成成分最丰富,采用频率也最高,因此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探查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的分类结构基础上初步编制大学生情绪自我管理策略问卷。

一、问卷调查

样本1:青岛地区高校选取了122名有效被试(男生47人,女生75人),其中一年级36名,二年级30名,三年级33名,四年级23名。(1)为了解所设想的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的理论构想与实际情况的适宜性,本研究首先对23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初步了解大学生在情绪不佳时通常是否主动采取一定的调节措施以及常用的策略有哪些。(2)对样本1实施开放式问卷预备调查。开放式问卷分为三部分:一情绪状态的界定,即指导语;二被试的人口学资料收集;三问题项,包括三方面提问:引绪的压力源、主观调节情绪的积极性、常用的情绪管理策略(至少五条)。根据样本1的调查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的分类维度,可以初步整理出大学生在消极情绪状态下通常选取两类策略调节,即认知策略和行为策略。其中,常用认知策略有:寻找压力源(解决问题)、合理化(接受)、和幻想。常用行为策略有:求助(寻找社会支持)、解决问题、退避、宣泄、压抑。样本2:青岛地区高校中随机抽取大学生100人,最终获得有效数据83个(男生37人,女生46人),其中大一23人,大二29人,大三17人,大四14人。项目筛选主要从两方面进行:(1)项目表述的质量,主要经两位心理学专业教师评阅,对项目和文字进行了相应的修改。(2)项目鉴别力,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算两个鉴别力指标:①项目-总分相关:即每个项目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以相关系数>0.3为筛选标准;②极端组差异系数:将被试问卷总分由高到低排序,将其中排在前27%和后27%的被试设定为高分组与低分组,对这两组被试在每一项目的得分上的差异施以独立样本t检验,以t分数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为筛选标准。将没有同时达到上述两项标准的项目删除后,淘汰19个项目,得到48个有效项目。样本3:青岛地区高校抽取308名大学生作为正式测试对象,收回有效问卷277份,有效率为92.3%。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正式问卷,包括指导语、基本信息、问题项三部分。基本信息主要有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类型等,问题项共有48个题目。施测以系别为单位,利用自习课的时间,采取自愿的方式进行,测查时,同学之间不允许讨论。在施测过程中,首先向学生说明施测的目的,并介绍问卷的一些情况,引发被试参与的热情。强调问卷的保密性和匿名性,并许诺在适时的时候向他们反馈调查的结果。

二、大学生情绪自我管理策略的构成

应用SPSS13.0软件对正式施测问卷的回收结果进行因素分析,按照负荷值不小于0.4、有且只在一个因子上有负荷的标准对项目进行筛选,最终留下13个项目,构成5个因子。对各因子所含题目进行语言学分析,根据各因子下题目所描述的内容,将5因子分别命名为宣泄、寻求情感支持、克制/忍耐、解决问题、积极自我暗示。此次研究的结果与肖计划关于应付方式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首先要明确应付方式并不等同与情绪管理策略,应付方式不仅指向情绪,同时也包括解决问题的行为,在这里仅选取指向情绪的部分讨论。肖计划将应付方式分为6个维度: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且他认为每个人的应对行为类型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构成了六种应对方式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形式。如“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退避-自责”,不成熟型;“合理化”,混合型。一方面,本研究所得的情绪管理策略在解决问题、求助、幻想3维度上与其相似,尤其解决问题和求助策略完全一致。另一方面,应付方式类型的观点给本研究及后续研究提供了很多启发。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07-02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1、国外对情绪管理的定义

国外对情绪管理内涵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适应性管理,即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行为反应。Thompson(1994)指出,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和适度性,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社会情景;第二类是功效性管理,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目的。Master(1991)指出,情绪管理是一种服务于个人目的、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活动。人们在进行情绪管理前,会对社会情景与自身关系的主观意义以及自身应付能力进行认知评价,最终决定如何对自身情绪进行管理;第三类是特征性地界定情绪管理。Cicchetti、Ackerman和Izard(1995)从情绪管理的动力特征角度认为情绪管理是发生在意识内外的、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动力组织系统,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适应特定环境。

2、国内对情绪管理的定义

徐元红认为,所谓情绪管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王泽华认为,情绪管理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情绪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体察自己的情绪;二是适当表达情绪;三是以合宜的方式纤解情绪。而师曙光将情绪管理界定为,通过有效的方法,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王飞飞在综合国内外情绪管理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在遇到与个体发展不利的情绪时,积极寻找情绪策略,以有效的方式解决情绪不适的能力。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必要性

1、合理进行情绪管理是维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其中80%左右的精神疾病的主要症状是情绪障碍。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的“情绪管理工作坊”在针对学生个人发展心理训练的意向调查中发现,在18个备选项目中,420位参加调查的同学最感兴趣而又最觉无力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可见,大学生的情绪困扰是一个应当引起教育者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心理上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情绪起伏波动大,情感体验丰富和复杂,容易陷入情绪困扰。这一特点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长期持续的不良情绪还会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情绪健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异常的先兆。从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水平入手,能有效防止他们情绪异常的出现,防患于未然,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2、科学进行情绪管理是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日益得到教育者的认可,“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对人的各个方面、各种需要给予关注:要求我们不但要关心大学生的智商,还要关注大学生的情商;不但要关注大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和结果,还要关注大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受和情绪波动;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波动,还要交给大学生情绪管理的途径和办法,以切实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能力。关注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科学分析自己的情绪成因,合理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

3、有效进行情绪管理是保持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从广义上来讲,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协调好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促进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体完满生活的享受,反之,则会使得个体因与社会对立或消极的适应受到社会的遗弃或制裁。从狭义上来讲,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学生情绪的健康发展是保证人际关系良好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学校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体现社会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投身入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提高个体社会适应的能力,增强社会群体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基本策略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关涉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涉到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最终落实,关涉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何对大学生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可以从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入手。

1、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加强情绪管理教育

社会心理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情绪。因而,一方面学校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班风、舍风,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下,于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情绪。同时可通过征文、板报、文艺活动等形式,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适时的传教。另一方面,健康情绪的建立离不开科学的情绪教育,通过“情绪管理”教育,引导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能自我觉察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况,并用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心理情绪,学会察言观色,能从言谈举止中读懂他人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驾驭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2、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改变认知法: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辛格及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环境事件(刺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素)、认知过程(认知因素)三个条件所制约的,其中,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的关键因素。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困扰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对诱发事件的非理性的解释与评价引起的,如果改变了非理性观念、调整了对诱发事件的认知,消极情绪就会改变,就会达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效果。因而,分析自己不良情绪产生的动因,有意识调整对诱因的认识,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2)合理表达法:情绪表达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表达时要掌控得恰到好处。合理表达情绪,要

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察觉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只有先察觉自己的各种情绪,才能精确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要进一步能做到觉察他人的情绪,从细微处觉察识别他人的情绪,才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其次要适时适度表达情绪。了解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后, 要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要如亚里士多德所强调“适时适所表达情绪”,不要当众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愤怒情绪, 在适当的场所以不伤人的方式适度表达内心的不满。

(3)控制法:注意转移是控制情绪的基本方法,可以有意识的将注意力从当前对象转至其他对象,从而使情绪得到调节,如当遇到不愉快的事物时,可以听听音乐、与朋友散步或做些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除此之外,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也是一种调节情绪的办法,通过倾诉(直接与人倾诉或写日记间接倾诉)、高喊、哭泣等方式宣泄不快的情绪,从而使情绪恢复平静。

marg o : ? ? Pe in-bottom:0pt; line-height:13.0000pt; " >最后杨氏模量的结果表达式为: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情绪;管理;健康;心理

一、引言

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在人们逐渐满足与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对于健康的概念及追求也愈来愈强烈。健康的定义又是什么呢?健康,既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心理学上讲,情绪是心理的核心,结合健康的定义不难推出:良好的情绪或是说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健康的一部分。什么是情绪管理呢?情绪管理是一个内涵丰富、含义深刻的概念,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概念是适应性管理,即是一种应激行为反应,这种应激行为反应是为了适应社会现实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状态。通俗讲,即当遭遇不良情绪时,主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策略。第二类是功效性管理,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目的。第三类是特征性的界定情绪管理,Cihccetti、Ackemrna和Hadr(1995)从情绪管理的动力特征角度认为情绪管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的动力组织系统,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适应特殊的外在环境。

二、大学生心理现状

近几年的新闻报道,马加爵杀害室友、药家鑫失控杀人、复旦宿舍投毒案,负面情绪导致的恶性事件的发生让人不寒而栗,每一桩案件让人心痛的同时也让人们警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或是说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存在一定的隐患,情绪管理必须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与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就业都息息相关。这些隐患阻碍了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阻碍了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情绪是作为特殊的因素存在于人的各种认知、感觉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生理和心理的状态,是应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相应的心理和生理的特殊反应,情绪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驱使作用,是影响人的行为、认知和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犯罪年轻化、少数大学生的自杀事件都呼唤人们对情绪管理的重视,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都呼吁着我们密切关注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情绪需求,控制和调节学生的情绪机制。

三、体育对于情绪管理的意义

1.体育运动可以调节负面的情绪,改善不愉快的认知。

体育运动能增强身体上与认知结构上与负面情绪抗争的能力;体育运动可以缓解由于应对纷繁事件而引起的过度紧张的情绪。规律的、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可以强健身体,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可以预防甚至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强健的体魄是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有力保障,体育运动则是拥有强健体魄的唯一途径,通过体育运动强身健体会增加个人的成就感,荣誉感,良好的心境、坚强的性格是对抗负面情绪最有效的手段。

2.体育运动有助于生命意义感、生活幸福感感受的提升。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对于运动个人可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适度强度,适宜时长的体育运动有助于运动个人幸福感的增强,有助于让运动个人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产生积极良好的心境及快乐的心情,这些都有助于降低焦虑及抑郁水平。但是,正如开始所说,凡事有度为之,体育运动同样需要适度,只有适度适量的体育运动才能发挥其功效。体育运动的时长、强度及频率都会影响这些效果的强烈与否。研究表明,每周至少进行3次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且每次运动的时间不能小于20分钟,至少保持10周,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会在不知不觉间增强个体抗击负面情绪的能力,会使消极情绪以合理的方式方法释放,从而平复心情状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3.体育运动与情绪相互影响。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负面情绪有积极影响的同时,情绪也在影响着体育运动。可以想象,怀着一个美丽的心情去参加体育锻炼是享受其中的过程,而因为心情不爽或是情绪糟糕而去参加体育运动则会是另一番心境。所以,要注重体育运动与情绪相互影响的关系,不能走入临时性用运动解决情绪问题的误区,只有规律的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才能逐渐的增强个体抗击消极情绪的能力。

四、结语

现代大学生在课程、学业、就业等众多的压力下难免产生厌烦心理,学习之于的体育活动既可以调节乏味单调的学习生活又能缓解疲劳、赶走苦闷、排解消极情绪。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同时提高了生命意义感和幸福感,并且提高了管理情绪的能力。从现代教育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出发,学校应注重体育教育在教学组成中的重要地位,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体育活动,让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得到人际交往能力、调换环境的愉快心境、强健的体魄的目的。如此可有助于其个性的良好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是实现健康的路径。

作者:宋飞 单位:赤峰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大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要在企业学习一整年,这就意味着此类学生比普通的大学生提前进入到社会环境中,企业与校园的环境有较大差异。来自于工作环境和精神层面的双层压力需要学生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掌握自我调节、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使大学生能客观面对工作环境、快速适应环境,是顺利实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需求。

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个性化都较强。突出的个性是创新的基础,但也是难以融入团队,与人相处合作的基点。因此怎样在一定程度上柔化其个性,使学生遇事冷静、不冲动不产生激烈行为,是当前学生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对情绪管理的认识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情绪管理则是用正确的方法认知并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调节自我的情绪,放松自我情绪。有效的情绪管理可以促进自我身心健康,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个人较好的融入团体,实现和谐共处。

1.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校园里的一般大学生从未离开过校园,始终在比较单纯的环境中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稳定,生活经验比较少,面对复杂紧张工作环境的心理素质较弱。容易出现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好,人际关系紧张。往往遇事烦躁,不冷静,稍有刺激就产生过激的行为;或者怀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出现沮丧、消极行为。这都是不会情绪管理的表现,不能清醒认识自己的情绪,不会运用适当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

2.情绪管理对“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大学生的重要性

“卓越计划”要求学生要在大学阶段就到企业工作,并且时间不得少于一年,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阶段进入企业之前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从容应对即将要面临的全新环境。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标志,积极的情绪对学生的生理健康有促进作用。学生掌握了正确情绪管理的方法,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在工作生活中就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去积极面对。在面临高压、紧张、快速的工作环境时,会进行适当自我调节、自我放松;同时也会合理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对融洽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这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将有重大的意义。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

1.学校教育体制忽视对学生的情绪管理

学校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依存环境,当前大多数高校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专业能力的培养等,对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与之相比,当前教育体制下学校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历练却显得不足。尤其是在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没有较好的体现对于学生情绪管理的培养,没能较好的做到人才培养的全面平衡。如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缺乏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心理辅导的教师在人员编制、工资待遇等方面没有突出的地位,有些高校甚至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专职人员等。

2.企业缺乏对学生的情绪管理

“卓越计划”提出之前,企业较少的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即使有参与的,也多数局限在接受部分大学生实习,由于这类实习具有短暂性(几周到一两个月不等)和临时性,企业只能提供一些非重要的岗位,对专业能力的锻炼十分有限,更谈不上对学生情绪问题、心理问题的管理了。

3.家庭对学生情绪管理认识不足

家庭虽然是学生依存的主体,在上大学之后,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程度会逐渐弱化,特别是心理的依赖。加上多数学生到外地就读,使得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也变得间接化了。多数时间只能通过电话、视频等间接方式进行沟通,当学生有了情绪问题一般都不会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一方面他们认为告诉家长只会让家长担心,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另一方面认为家长的思想老了,即使告诉他们,家长也不能提供更好的办法。因此,多数学生都是抱着“报喜不报忧”的态度与家长沟通的。有些家长没事时不闻不问,出了事情就将所有责任都推卸到学校一方,这对于学生情绪管理都是十分不利的。相比之下,家长更多关心的是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状况、社会就业状况等,对学生情绪管理认识不足。

4.学生轻视自我的情绪管理

由于高校较少开展心理学的课程,使得大学生们在遇到情绪问题时,轻视情绪管理,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情绪问题,或不能准确的看待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不懂得怎样应对。一般自己忍着,受着,久而久之使得情绪严重积压,当时虽然不爆发,但长期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个别学生当时可能就爆发了,出现出格的、激烈的、报复性的行为,严重影响学生个人的成长,甚至影响高校的声誉,危害社会。

三、“卓越计划”背景下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多方面的,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需从学校、企业、教师、家庭及学生个人等各个方面着手。

1.学校将学生情绪管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卓越计划”背景下,大学生要在学校学习3左右年时间,学校担负着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锻炼心理能力的使命。因此高校在制订各项制度时都需要全面考虑,将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贯彻其中。尤其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中要充分体现这一思想。对于大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可以将情绪管理的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一入学阶段,第二阶段是大二大三阶段,第三阶段是即将进入企业进入社会阶段。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情绪状态,相应展开形式多样的教育和管理。可以运用演讲、讲座、专题、影评等方式进行模块化教学,突破传统理论教学的模式,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的环境中教会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方式。 转贴于

除此以外学校要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在学生入校时向家长宣传心理教育知识,使家长充分认识到运用心理知识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必要性,入学后保持与家长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的情绪管理动态,让家长与学校配合共同培养学生。

2.企业开展专业与情绪管理双重考核

“卓越计划”背景下,高等教育已经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配合,这就意味着企业也在相当程度上承担了高等人才培养的使命。企业在承担这一使命时除了要注重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升华培养外,还要注重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关注和历练,特别是对于学生自我情绪管理和识别他人情绪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在团队中与人相处,在团队中被领导与领导他人的能力。在考核中要有专业绩效和协作心理等多方面的考核指标,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3.教师以自我为榜样,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

教师作为校园内外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在“卓越计划”背景下,除了专职在高校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外,还包括在企业工作承担学生教育的企业导师。在校教师和企业导师本身工作的压力都很大,自我本身都会有些情绪,二情绪本身无好坏,关键在于怎样有效的对情绪进行管理。在校教师和企业导师首先要学习情绪管理的有关理论,并亲身实践,先做到对自我情绪进行管理,不把消极的态度和情绪带给学生。在面对学生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带着积极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生、教育学生,进而影响学生。其次要学会时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当发现学生出现情绪问题时,及早进行了解、疏通和管理,避免不良情绪积累,防止恶性情绪爆发。

4.家庭从侧面对学生开展情绪管理

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家长要与学校同时承担各自在学生心理教育上的责任,要充分认识家长在学生心理教育问题上的重要性。尽可能做到定时与子女、班主任辅导员进行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各项表现,尤其要重视其遇到的各类问题,包括学习中是否遇到困难,情感上是否遇到挫折,工作中人际关系处得怎样,特别对于即将毕业面临的就业压力等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安慰,使他们在心里有所依靠。

5.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情绪

上一篇: 美术教师述职报告 下一篇: 公司财务经理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