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7 07:20: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名言警句都表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有人对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做了很好的论断: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知,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将学生引向课外。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把课外阅读列为一项教学内容,而且规定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同时为各个年级的学生列出了阅读书目和具体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把课外阅读当成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效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拓宽他们的认知范围,还能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而且对学生良好品质、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和技巧,而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阅读方法,达到新课标要求的要求,仅靠课内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把学生引向课外,使他们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巩固课堂所学,而且要使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三至四年级的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原来是2000个)会写;五至六年级的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而让学生认识汉字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他们能够独立地阅读文章或者书籍。为了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大部分教师会有意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并教给他们使用摘抄法、笔记法、圈点法、批注法等常用的阅读方法。但是,传授给学生方法,并不代表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尤其是小学生的理解力、学习能力有限,要让他们理解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还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语文水平为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材料,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实践积累知识、拓展视野,进而逐渐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学生能够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智力基础,以及情感和审美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说,阅读是思维的过程,是智力活动的过程,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知识背景也在不断扩大,而且他们在发展和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其视野更加开阔,思维也更加活跃、更加灵活,创造潜能也会得到激发。如果小学生真正投入到了阅读中,他们的大脑就会不停地进行思考、想象、推理、判断,要通过一个个文字理解语句含义、语篇内容,还要对文本中的观点进行总结和评判,甚至还会将文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等等。在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判断和推理能力等都得到了训练,而且随着阅读数量的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此,课外阅读越广泛、越丰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更多的锻炼,而且他们的智力潜能也会逐步得到开发。另外,小学语文课程标注中建议教师通过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发散思维,提高阅读效率。归根到底,学生的思维灵活了、发散了,思维空间拓宽了,也就为他们的智力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表达,是语言输出,而要输出,必须有足够的输入,阅读就是学生吸收和输入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但是,仅靠有限的课堂阅读教学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的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展,认识了更多新鲜的事物,丰富了他们想象力和联想力,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而且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逐步懂得怎样确定写作主题、选择写作材料、组织语言。另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同一的课外阅读内容,并让学生仿写或续写,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借鉴文章中的写作方法,通过不断的训练,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提升。比如,让学生阅读完《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后,试着续写故事,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又能使阅读和写作充分结合。
四、依照学段的特点推荐书籍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因此教师首先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才能有的放矢。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泛的阅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能使他们在积累知识、拓展视野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充分利用它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每个学期至少要达到25万字。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尤为重视的。
一、为小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喜欢读书,但是对书籍好坏缺乏判断力,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可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书上,或者阅读一些不符合自身实际的书籍,对其未来发展也是不利的。为此,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为小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比如可以推荐一些童话寓言类书籍――《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带注音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等,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名人传记、演讲等书籍,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阅读不同内容的书籍,具体阅读哪些书籍,就需要教师作出指导,给出必读书目,使学生通过合适书籍的阅读来获得良好的认知,开阔视野,培养阅读能力。
二、帮助学生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一部分学生爱读书,尤其是特别喜欢课外阅读,经常会沉溺于课外书籍中,难以自拔,甚至在上课时都会偷偷读课外书;也有一部分学生恰恰相反,他们不喜欢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毫无意义,只要课上认真学习,课内阅读即可满足需求。其实,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在处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都是错误的。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因此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是互相带动,互相促进的,然而前提是分清课内与课外,恰当处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有效方法。为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使学生在正确的时间进行正确的阅读,以正确的阅读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在课外阅读方法上进行指导
小学生接触阅读的时间较短,又缺乏总结的能力,因此对于阅读方法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仅仅是凭喜好去进行阅读。在课内阅读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但是在课外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通常是缺席的,是无法进行指导的,因此会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低下。为此,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发现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比如可以通过选读法(有选择性地阅读)、精读法(重点阅读)、速读法(快读阅读)等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帮助小学生高效阅读。
四、开展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作为一个自发性的活动,有时候并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进来。比如,可以开展下列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
1.读书心得交流会 很多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都是基于“好玩”“有意思”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对于读书的心得体会是容易忽略的。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就可以使学生在阅读完之后,反思自己看过的书,积极地去思考,表达自己的心得,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当然,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读书的体会或感想,也可以介绍图书信息或阅读方法。
2.读书知识竞赛 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读书知识竞赛,通过设置各个方面的问题来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使学生真正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含义,从而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会更加注意知识的获取。
3.好书推介会 一些学生在阅读过一些比较好的读物之后,通常喜欢与大家一起分享。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开展“好书推介会”这一读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好书之后将其推荐给其他学生阅读,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在今后的课外阅读中更有重点。
五、结语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为小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在课外阅读方法上进行指导,并开展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活动,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周霞.《浅议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干预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08)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因此,课外阅读的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新课改着重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教学的引导,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入教学目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进而希望对其他教师有一定的启发。笔者认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途径应该分为以下几步。
一、提高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力的强弱,要想使其更具有有效性,应该更多地从提高自身能力入手,首先第一步应该针对课外阅读所划定的范围与主旨进行一定理解与归纳,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这样就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书目,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领会到课外阅读的目的,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第二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对于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阅读课的有效性降低。因此,为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应该更多地努力了解学生,成为他们的朋友,这样才能因材施教,达到良好的课外阅读效果。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笔者在给学生选择书目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分享所读到的感兴趣的、有意思的文章,这样就与学生处于平等分享知识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
二、以学生为主体,调动他们阅读的主动性
新课改对于学习主体进行了很明确的说明,即阅读与学习的主体就是学生。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必须将学生作为授课的主体,在阅读教材的选取上必须选取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文化作品。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想办法在授课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可以有多种办法,首先在阅读教材的选取上必须选取贴近学生的作品;其次,针对小学生要将多种阅读方式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激发兴趣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笔者每周都会选择一名学生,让他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然后对他进行一定的表彰,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阅读中得到认可,热爱阅读。在实际的课堂授课过程中,笔者就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对于阅读书目的选择让他们以投票的形式决定,让他们主动推荐选择书目,在阅读过程中多让学生发表意见,而不是单纯由老师布置任务。
三、采取多种方法,发挥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有一定帮助。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最多的教学方法是合作学习法。这一教学方法对于课外阅读的开展是非常适用的。我将我班学生分为若干课外阅读的小组,教学时,每一个小组分配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小组的任务完成阅读,学生阅读时积极性更高,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组的成员都互相配合,最后把阅读成果在班级上展示,这样就能使学生互相激励着完成课外阅读任务,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举办多种活动,使课外阅读更有趣
阅读是一项有意思的活动,我们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为此,在基本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能力以后,要举行一定的活动,展示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成果。为此,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举办了以下活动。
1.举行读书会、故事会等。让学生将自己一定阶段所读到的故事在好友之间分享,达到交流读书感悟与经验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1. 创造阅读条件。
积极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在日常的学校管理中,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为此,我在班级里设立了一个图书角,由学生专门管理。这里的书,有的是从学校图书馆借的,每月更换一次;更多的是学生你捐3本我捐5本而组成的。图书角成立后,学生做完作业后经常聚在这里看书,看完后交流、讨论,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我们还为学生开设了开放式阅览室,那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阅读各种信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2. 及时表扬鼓励。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能把自己课外积累的知识在课堂中进行发表时,哪怕是一个词语、句子,我都会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对表现好的,立刻大力对他进行表扬,请他交流为什么表达得那么好,并随即鼓励大家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多读书,多积累。学生在获得表扬后,课外阅读的兴趣会更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强,而其他学生也会学有榜样。
3. 用好课本资源,提高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理解课本的需要,必要时就需要进行课外资源的有机链接,这样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如《狼和鹿》课文,小学生要理解它,仅靠这篇文章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阅读。在教学的开头,从寓言故事《蛇与庄稼》入手,激发学生理解狼、鹿、森林、人类之间的复杂关系时引入科普文章《南大洋的食物链》,让学生了解“食物链”、“生物链”。一方面强化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激发起对大自然的兴趣;另一方面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书内引向书外,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实施课内课外的有效“链接”,应该从课本出发,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避免弱化课本资源的现象。
4. 广泛开展读书竞赛。
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读书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一次,我组织学生们参加学校读书节活动,一时之间,读书蔚然成风,学生们一有时间就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读《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等名著。
二、帮助选择,推荐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环是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如何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我在实践中发现,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
1. 教会学生自主选择。
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标准可以概括成三个字:趣、广、适。“趣”是有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趣的书他们会更感兴趣,而有了兴趣就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并能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广”是广泛。鲁迅先生在他的一封信里,曾这样告诉青年人: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博览群书,厚积薄发。“适”是合适。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弱。而如今的课外读物是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小学生阅读。“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说话”。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有利他们身心健康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使心灵也得到润泽。
2. 教师推荐阅读材料。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又不是孤立的,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学习《赤壁之战》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鲸》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学习了《少年润土》后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先生的其它著作等。注意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读不同时期、不同作家、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书,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无聊,甚至不健康的书刊,使学生真正在课外阅读中受益。
三、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完成阅读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教师把好的阅读材料推荐给了学生,还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在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总之,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地自己就会找书读,学会读书,使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增强,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推荐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这类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2.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3.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4.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南麟主编;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年第6期
[2]柳夕浪;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江苏教育;1988年13期;19
[3]李运菊;百分之三十与百分之七十;小学教学研究;2000年11期;16
1.学生对于书籍的选择性过大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着学生所选择的书籍随意性较大,盲目性比较严重的问题,有许多小学生并不能理性选择课外阅读的书籍,他们读书只是为了好玩或者看热闹,甚至是跟风,还有一些孩子过于投身于卡通书籍和动漫书籍,而保持理性观点对待课外阅读的学生并不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能怪孩子,因为他们的年龄尚小,缺乏独立自主选择合理阅读课外读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就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课外书籍选择习惯。
2.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存在的差异性较大
有许多学生喜欢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也有许多学生喜欢浏览式阅读,还有许多学生喜欢翻来覆去地翻书而阅读却很少。事实上,读书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但是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读书能够学习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实现自我提升,教师应当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阅读方法是否存在不合理现象,如果有的话,需要帮助他们改正,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基础上保证阅读质量。
3.学生得不到足够的课外阅读指导
有许多小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着疑惑,例如找不到好看的书,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书等,这说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还是太少,教师对于课外阅读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有许多家长和教师甚至认为课内阅读比课外阅读重要得多,只要学习好语文课本就行了,这种看法是相当片面的,这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为严重的结果,现在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课外阅读的地位与课内阅读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应当对它们一视同仁,二者都要重视。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原则
1.遵循目标原则
教师在对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一定要首先搞清楚我们做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课外阅读,答案就是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因此,我们在这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牢牢把握这个目标。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状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状况选择适当的课外阅读方向,选择合理的课外阅读材料,保证阅读的高效性。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教师在设置阅读活动时,必须使活动具有计划性,让学生所做的阅读从简单变得复杂,在备课时,教师要经过科学合理的研究,为学生所设置的阅读计划必须要反复推敲,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让学生由浅入深。
3.遵循兴趣原则
我们都要知道,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才能够心甘情愿投入充足的精力去研究它,熟悉它,掌握它,语文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建立起对于阅读的兴趣,才能够充分地投入到阅读中。例如,在语文课堂中,需要学生记忆一些传记的名字,如果仅仅是按照字母顺序对这些内容进行排列,然后让学生进行死板的记忆,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无聊甚至反感,记忆就会不牢,如果我们把这些名字编成一个小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记忆,那么就会事半功倍,记忆效果就会很好。除此之外,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也是不同的,他们有自己偏爱的阅读方向,教师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指导,在尊重孩子们兴趣的基础上,合理引导他们多读一些有价值、有涵养的书籍,让学生不仅能够通过阅读得到乐趣,也能够收获丰厚的知识。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措施
1.学校应当采取的措施
俗话说,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学校中的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针对校园文化做大力的建设,目前我国的许多学校中正在建设“书香校园”,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例如,学校可以设置一些阅读栏,阅读栏里包括报纸和期刊,学校每天都要对里面的报纸进行更新,同时定期进行杂志的更新,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阔他们的视野。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研讨交流会,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他们在阅读之中的所见所得,交流他们各自的阅读方法,从而不断活跃整体的课外阅读气氛,提升学生的总体文化水平。
2.班级之中应当采取的措施
不单学校要设置阅读栏,每个班级中也都应当设置一个阅读角,培育良好阅读风尚。图书角的建立离不开图书资源,而图书资源的来源可以由全体学生集资购买,也可以由学生从自己的家中带来,从而进行图书资源的共享。对于图书角,图书应当进行适当分类,也要在图书角周围悬挂一些名人名言和励志奋进的条幅,营造读书气氛。图书角的管理可以由班级学生轮流,定期对那里面的图书进行更新,从而保证学生的阅读量,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不仅仅需要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和深刻领悟,同时还需要大量地也是必须的课外阅读拓展。但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的课外阅读几乎成了一纸空文,情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高段的学生由于各学科的课程负担逐步增大,极大地压缩了语文课外阅读拓展的时间;中段的学生却因为自身的学习能力及兴趣和老师指导缺失,很少、甚至不会进行课外阅读学习,最终导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拓展这一关键学习过程的缺失。那么怎样才能够进一步强化语文学科,推进语文课程新的改革,加强在课堂之外的语文学习呢?本人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加强合理、科学有效的学科指导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这句话的本意是说作为学习的人本身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忽略师傅(老师)存在的意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对于我们语文学科来说,学生由于本身的知识积淀很少,课堂时间也非常有限,他们对于语文的了解往往是支离破碎的片段,不可能很明白自身怎样去开展语文学习,特别是课外阅读知识的拓展。那么,语文到底应该学习些什么,该怎样去学呢?学生,这棵栋梁之才,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去悉心浇灌了。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手中的课本知识,我们的教学也并不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从课堂这一语文学习的基站出发,用点连线甚至是连成一个语文学习知识网络。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不断强化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在“授之以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要“授之以渔”。
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知识也是非常庞杂的,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学生也可以不知道,那么解决这种矛盾的关键就是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学习,主要的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阅读来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尽可能的拓展语文知识,丰富自己的视野,对课本知识形成合力。一般来说,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只有学生了解到了语文的重要,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学习往往是处于一个比较感性的阶段,也就是单纯的兴趣阶段。那么语文教师最为重要的就是善于以课堂知识为基点去引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我们在学习古代诗歌单元,学生可能已经学了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部分作品,甚至对其中的某些诗人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这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拓展了,比如李白、杜甫、王维等等,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之外还能够继续地遨游在知识的某一片海域里,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效果,学生才能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理解能力。总之,教师合理、科学有效的引导课外阅读是拓展语文学科学习的一个关键所在。
二、把课外阅读培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往往是开始阶段惊奇无垠,但随着时间、阅读内容的增长,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淡,最终是课外阅读活动的慢慢缺失。那么怎样才能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断的延续、发展呢?其实习惯是最为重要的。试想一下,如果学生能够把课外阅读培养成一种自觉学习的习惯,那么学习的效果会是很明显的。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渐进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尤其是语文课外阅读的拓展也是这样的。把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拓展,仅仅让学生作为一种任务去完成的话,那么长久下去势必成为一种学习的负担,最终也会慢慢失去。其实能够把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进行下去并使之保持成为一种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们经过努力,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在课堂理解的基础上又在课外通过阅读获得了更多的相关知识,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只是一味地指导学生去拓展而不运用,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会受到挫伤,他们甚至会怀疑学习的作用,这样的情况长久地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引到知识这个宽阔的海洋之中,我们还要能够把学生从茫茫的海洋之中引领出来,让他们能够在其中有一个方向,有一种冲浪般的。这就促使我们善于及时、有效的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课外知识竞赛、读书月、我是理解大王等形式的活动,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这种习惯。我想只要我们坚持激发这种学习兴趣,学生不但会喜欢上阅读,那么最终也会使之成为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的。
三、结合实际,合理评价、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体验,那些课外知识丰富、文章又写的好的学生其语文成绩并不是特别好,这一现象从一定的侧面也反映出我们现行的语文课程评价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科考查内容过于呆板,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对于课外拓展知识的考查较少,可以说是一种“画地为牢”考查方式,我们自己把自己束缚住了。一方面,我们强调学生要进行大量地课外阅读来拓展语文知识;可另一方面,我们却极力的为自己在画圈,把对语文知识的考查放在一个圈内进行,我们不可否认现行这种方式确实也有它的合理性,但其也在极大程度上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知识拓展的一种漠视。因此,小学阶段要巩固好语文知识从课堂到课外的拓展及延伸,考查、评价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只有做好这一步,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做好课外知识拓展,也才能最终达到语文学习所要求的效果。
四、阶段性、有步骤地推动课外阅读
凡事都是逐步递进的,语文学习尤其是课外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需要一定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在小学中段,我们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去有选择的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水平较低和较好的也必须相互区别,因人而异;小学高段,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对要好一些,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老师最大的任务就是有步骤的去规范,为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些可行性方案让其选择并落实,让他们能够合理、充分地利用时间的同时,集中最大的精力、花费最少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我们在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安排上,语文教师一定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及时指导,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置身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位置,从综合的角度考查语文学习的效果。
课堂,仅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起点,它只是学习过程中的小小一环,而不是终点,课堂之外的阅读拓展则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抓好课内和课外这两个同等重要的学习环节,那么我们的教学才是完整顺畅的,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系统又丰富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可知,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广泛的,同时也是不稳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和引导。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课本为基础,带动课外的阅读,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以身示范法。古语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教师需要从自身出发,和学生一起读书,做笔记。在每次读书后,教师都写读后感和读书笔记。这样,教师自身的阅读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以师道的示范性带动学生喜欢上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引诱法。如果学生不喜欢看课外书,这从根本上来说,是学生对课外书并没有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引诱的方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印象,期望阅读。每周的阅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成语故事、经典名著等,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喜欢阅读。
3.赏识激励法。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读课外书的热情,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师应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去每一次鼓励和表扬学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荣誉评比的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
二、推荐课外读物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可知,他们正是处于求知欲比较强的阶段。所以,学生在课外阅读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特点。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推荐书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推荐的课外读物一定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小学生过早地读内容复杂、语言深刻的文章,不仅会让学生失去信心,还会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因此,教师在推荐书籍时,一定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2.推荐的课外读物语言要规范,生动形象。如果学生的课外读物语言表达比较流畅的话,可以培养学生从小用普通话的习惯,减少方言和土语,以及不规范的语言影响。
3.推荐的课外读物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一般来说,小学生都喜欢阅读故事性比较强的故事书,教师除了能帮助学生选择这种书籍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多看历史和地理故事,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4.推荐的课外读物思想内容一定要积极向上,和时代教育相适应。由于小学生的识别能力比较差,教师应该帮助他们认识思想健康的作用。平时,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从思想上和感情上对一些低俗的书籍抛弃。因为这些阴暗面的作品不适合小学生阅读。
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需要学生不断积累。同时,教师还要做好监督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在每个学期,教师可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并对学生进行评比。同时,教师还可与学生进行读书的交流,并组织与专家的面对面谈话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在活动中提升自己课外阅读的品位和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如可以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的图书室,进一步规范图书角的建设。这样,学生就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阅读情感。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在写作中积累到的好词好句,对积累的语言学会运用。并且,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定要给予学生评价,从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地体会到积累语文知识有利的地方。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课外语言的积累,评价学生的语言。在班级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交流,积极地对学生评价,从而给学生一个宽广的空间和平台。
四、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有关辅导型的活动
一、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效果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方式通常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教学,教师针对课本内容进行阅读的讲解和教学,进行不同的阅读任务及阅读考查,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反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很好地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体现,通过课外阅读发展学生的感悟能力,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让学生将课堂的阅读知识拓展到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阅读的魅力。课外阅读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也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小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课堂的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这是教师的职责。
二、提升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
1.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好课外阅读书本的事例,通过课外书本事例的形式让学生一步步了解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能通过课堂中的教材案例向学生讲解更多教材中所没有的课外阅读,细心地普及一些课外阅读的知识,讲解课外阅读中的重点,进而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对于课外书籍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这也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方法。
2.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本的推荐引导
在如今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推荐引导方面还存在一些较为死板的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依旧是不足的。在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课本推荐和引导上应寻找较为适合小学生这个年龄的书籍,在引导方面首先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引导,通过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将一些更有益的阅读书籍推荐给学生。同时,也要重视读物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一些富有寓意和趣味的课外读物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推荐给学生,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以自身的阅读来带动学生阅读,并经常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分享,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3.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引导,还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教学环境,校园阅读氛围、家庭阅读氛围的建设也是提升小W语文课外阅读效果的一个重要举措。学校应主动建设好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设置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在建设家庭阅读环境时,学校应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能更好地建设好家庭课外阅读的教学氛围。
4.塑造良好的课外阅读培养思路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思路,让学生能发自内心地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所带来的乐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思路的培养,这不是放任自流,当学生能主动、自愿地接触课外阅读时,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才能得到逐步的提升,课外阅读的效果才能得到显著提高。这也是教师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培养好良好的课外阅读思路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也是当前小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5.多方面提高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自主性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将阅读的技巧及方法教给学生,并结合课外知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能自主通过课外书籍进行阅读学习。学校也要充分地通过校园的各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例如举办一些读书月、阅读竞赛或者阅读写作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水平。学校也要在节假日通过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来让学生更多地去参与课外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家长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课外书籍、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有着重要意义,阅读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体现。教师要利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小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学校和家长都应结合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塑造好学生的阅读思路,结合先进的教学策略,合理地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课外阅读书籍,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