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5 01:13: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计算机专业如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中职生专业课程也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但是如何去调动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需要教师动脑思考的问题。对于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我首先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用幻灯片图文并茂来讲计算机的发展史,比如从灰白图片展示的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到彩色图片展示的2010年世界上最快的巨型计算机——天河一号,从运算次数5000次每秒到每秒2570万亿次。用这种图文并茂、数据对比的方法,学生们能将对计算机的认识从感官认识升华到理解认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另外,我每周抽出两次课余时间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安排得多种多样,如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学校网站,参加市级的技能比赛等。
兴趣小组的开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用很大,组装电脑对一些男同学的吸引力比较大,因为他们学会后能够帮自己家里或者亲戚朋友装电脑,让他们在别人面前得到了肯定。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使电脑专业的学生每次出的校报墙报都得到了很不错的名次。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他们又巩固计算机了基础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扩大了眼界,对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兴趣当然也就高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就是指灵活地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发现和创造一种新观念与新方法的能力。做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学好书本的知识,还要想办法如何激发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发现和创新事物,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每一概念、每一问题的提出都应精心设计与安排,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而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从实际应用出发,贴近日常生活,使学生对问题感到有解决的需要,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形成创造性心理品质。
例如,在EXCEL排序这节课中,我提出如果要给一个班级的成绩排序,让你来排最多能有多少中排法?学习网页制作这门课时,如果要做一个以自己学校为主题的校园网站你会怎么样来做?VB课程有一节制作一个播放器,可以让学生先思考最好的播放器应有哪些功能?这些都让学生自己尽力完成。最后全体同学一起评出优秀作品,老师给予一定的鼓励。以上问题都贴近日常生活,学生们感觉有解决的需要,通过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将理论知识精讲
以往的计算机课程填充式教育被称为是低效的教育方式。因为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实践很强的课程,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如果一节课都在讲理论知识,学生可能会因为知识点过多感觉这课干燥乏味,慢慢的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所以最好把理论知识点压缩精讲,然后在实践中让学生去体会。
另外,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巳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只需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介绍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到实践中
中职学生毕业后很大一部分需要出社会寻找工作,然而中职生的理论知识跟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肯定是无法比,怎样让中职生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他们的一席之地?所以我们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出到社会后能把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例如,对于学习网页设计的同学,我给他们介绍网络兼职“威客”,在同其他“威客”的竞标中,学生们掌握了制作网页的威客必备的技术能力。用这种方法,学生们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优点及不足,激发了学生们不断地追求进步,认识了该行业的规范要求,又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对于学习FLASH制作的学生,我经常鼓励他们将平常做的作品到FLASH专业网上去,让网友们去评价。这样他们可能认识到更多兴趣爱好的朋友,还可以跟别人交流经验、让别人指出他们的缺点等。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48-01
当前随着中职院校招生竞争的激烈,各中职院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各专业,以吸引更多的生源。其中计算机专业在专业建设、内容更新、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改变等方面都在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方式方法,因此特针对本校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进行以下分析。
1.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这就决定了职业院校要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教育要突出实用性,要贴近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近年来,从社会反馈的就业信息看,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学生就不了业,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有关。大量的事实表明,要增强就业竞争力,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这就促使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建设完整课程体系,创新新型教学手段
通过建设完整课程体系体现职业能力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能力的培养上,首先应从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出发。近年我校引入先进的课程体系、专业的职业分析向导。对计算机人才应具备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对岗位所需技能、知识、成果等进行调研,从而形成的新型课程体系。进而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
创建模拟的职业教育实训环境,运用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中职教育不仅要面向社会,加强实用;还要面向学生,加强学生的上岗能力,使学生真正体验接受各方面的训练。
3.顶岗实习,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职业能力
在我校学生必须要完成除理论课程外,教学计划内统一安排的长达一年的专业实习。学生走进工作岗位,在真正的工作的环境中,企业有针对性地负责岗位技能学习和实训,同时学校根据企业、学生反馈的信息来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由校内的专业教师对实习学生缺乏的专业知识进行加强学习,由校外实训基地对实习学生的心态、期间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以及就业观等社会问题进行优化指导,使学校的学员满足企业、公司的要求,为学生就业、企业招聘人才创造优越的条件。其次,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便民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学生与社会更加积极的接触,在实际岗位中将所学知识完美的运用于社会活动,积累经验,使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增强学生就业自信心。
4.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能力
在开展系统教学之前,先让学生了解社会。通过让学生参加简单的社会实践,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中职学校的学习,专业性虽然很强,但与社会实践仍有一定的差异。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够真正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将来才可能立足于社会。例如多带领学生参观各个销售电脑网点,让学生熟悉电脑内部的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中职学生多数文化底子薄,自卑心理严重,但又渴望成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在实践中反思自我,提高自我。例如拿出一些电脑散件,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名字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同时对计算机有了初步了解。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以后,就应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能力。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将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当学生把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中的时候,知识就具有了价值,这也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所在。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训课堂教学环境
中职学校开展计算机专业,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堂教学活动不可或缺,就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来看,计算机实训教学环境不够良好,未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此,想要在根本上提升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堂教学有效率,通过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对实训内容展开全面的分析,并加以合理的部署。提升计算机硬件基础设施,确保计算机的先进性,使其具有较大的内存空间以及提升显卡效果,将学生学习中需要用到的相关软件使其能够承载出来,确保计算机硬件设施能够满足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1]。此外,对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的影响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由于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较快,为确保学生实训相关操作得以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对计算机系统及时加以更新,使其能够安装最新版本,再结合学生实训课教学内容展开的基础之上,降低计算机软件对学生实训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率。
二、将计算机理论学习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
在长期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当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为深远,使得教师在教学期间往往特别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强调学生对于书本内容的消化和吸收。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在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学习中往往纸上谈兵,对计算机理论学习知识掌握的极其熟练,实际操作水平却相对较低,这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新时期想要在根本上提升计算机专业实训课堂教学有效率,需要教师能够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基于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学校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参观,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整个运行模式,加深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认知[2]。使学生在全面掌握计算机理论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操作当中,使理论学习与实际实训实践操作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从而实现计算机专业相关学习内容的消化吸收以及充分理解,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知识内容的转化应用。
三、提升实训项目设计的合理性
计算机教材很多,且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要注意选取内容新、实用性强的教材,并做到适时更新。也可以结合技师学院学生的要求和就业的特点,尽量选择任务型的教材,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时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有能力的学校还可以开发校本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把好的案例和素材保存下来,形成素材库。教师应学会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能用。应当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个性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准切入点,学到实用的知识。
二、了解技师学院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这一步非常重要,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师生和谐共进,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本身图、文、声并茂及人机交互的优点,学生逐步对计算机产生兴趣,产生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动力,能以快乐的情绪学习理论知识。此外,通过制作课件,力求消除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距离感和神秘感,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针对课程的不同情况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小组讨论学习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技师学院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用人单位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这种教学方法更多强调教师“如何教”,忽略了学生“如何学”,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提高。技师学院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尽快转变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围绕“动”字展开工作,即教学生动、学习主动、沟通互动,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技师学院的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思维能力诸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就计算机而言,有的学生在进学校之前,就接触过;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自己拥有计算机,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有的学生在进学校之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如果按照传统教法,就是教师向所有学生传授同样的知识内容,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觉得没什么东西学,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而基础差的学生因“吃不了”觉得学不来,失去信心的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先利用20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讲授基础知识,满足基础差的同学的学习需求,然后用25分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安排基础好的学生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前瞻性的练习或者任务,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讲授“windows XP”部分的基础操作时,统一讲授在“我的电脑”中的复制、移动、建立、删除文件(夹),对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老师稍一讲,他们就明白了。我在讲的过程中,让他们充当“小老师”,帮助我指导差生。个别辅导时,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我的电脑”中的“控制面板”具备哪些功能?教师稍作指导,让他们自己完成;基础中等的学生全面复习刚讲过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基础差的,对着投影仪的内容进行学习、巩固。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
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采取分层次指导的方法,每一节上机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训练目标。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上机操作时指导他们熟练准确地完成上机操作任务,并提出较高要求,让他们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中等生,指导他们顺利完成上机操作任务;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指导分解单项练习,循序渐进,对每一个极小的进步都给予一定的肯定。最后,让基础好的学生给基础差的学生以帮助和指导,传授相关的学习经验,以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在平常的单元考核和期中考核时采用分层次检查学习效果的方法,每个单元结束后都要进行检查和考核,如果只出一些基础性题目,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乏味简单,易产生满足的心理,失去学习的动力;而基础差的学生则会感到吃力,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单元考核或随机练习时,实行分层次考核。考核基础好的学生时,主要出一些灵活多变的题目,让他们在所学知识基础上加以分析,经过思考得出答案;对基础差的多出客观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做到根据学习内容不同采用不同考核方式,如口答题、上机操作题。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考核,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四、提高教师个人业务素质。
网站实战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它可以具体分为静态网页制作、asp动态网页设计、flash动画设计、网站建设等能力。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网站实战能力,已经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以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例来探讨网站实战能力培养问题。
1课程设置
基于学生的学习特征和专业发展需要,从课程设置入手,先建立好学生专业基础,再逐步提高能力,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静态网页制作,第二学期开设动态网页制作;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flash动画设计,第二学期开设网站建设。一年级新生先接触静态网页制作,对网站建设有初步印象,从感觉开始,到课程最后,学生可以运用图片、文字、音乐、超级链接等元素制作静态网站。到第二学期,学生从html入手,学习asp动态网页制作,一方面通过语言的学习,增强阅读和编写程序的能力,另外通过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论坛、留言板的编写。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flash,增强学生动画制作能力,为网站实战打下基础。第二学期综合运用知识,以开发网站为目标,用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知识和能力贯穿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从感觉到知觉,从形象到抽象,由表及里,学生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多种教学方法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机房授课。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教师可以将操作过程及相关知识进行多媒体广播教学,这样可以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大了传递信息的容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更直观,更易于理解。针对中等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由于教师将讲授内容做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太快,学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留给学生的印象较浅容易遗忘。同时,学习过程仍然以听讲为主,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对所讲授的课程进行精心备课,组织好教学内容。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根据授课内容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案例,逐步剖析,讲解其中所含知识点,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静态网页制作时,通过制作个人网站的案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网站制作。
(2) 互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穿插师生一起讨论、共同研究的形式,以提问或游戏的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启发式教学法。根据知识的相通性和连贯性,在教学中充分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学习新内容、拓展知识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asp语言的传授。
(4) 任务驱动教学法。从实际应用问题出发,采用自上而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分析并完成任务,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合作教学,如最后的网站综合开发,学生2~3人为一小组合作开发,每人有自己的具体分工,通过合作,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课内和课外相衔接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衔接。如上网页制作课程时,在课内讲授网页制作的各种方法与技巧。课堂上的学习必须在实践中去检验,课后就要布置每位学生利用课堂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制作个人网页,在课后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新的疑问以及对课堂知识新的认识。此时要回到课堂做进一步的解答,于是再衔接到课内进行课堂现场展示,集体来评价和分析,指点不足,取长补短。教师对大家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与总结,最后再到课外进行个人修改,挂在学校或班级网站,向家长展示,获取评价,激励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思考,网页制作能力在不断对比、改进与借鉴中继续提高。它所具有的优点是: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从理论到实际的应用,从实践到理论的总结与升华。
综上所述,网站实战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中职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与此同时,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却逐年呈现衰退之势。
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普遍在严峻的考验中求生存。一方面社会上对计算机从业人员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中职计算机毕业生专业性不强,就业率低,特别是对口就业率低,许多学生毕业时屡次碰壁后,只有进电器厂、印刷厂或其它与计算机相关性较低的岗位工作。部分学校甚至因为计算机专业当前的困境,就认定计算机专业已经没落,从而取消开设计算机专业。
在这样困难的形势下,要突破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瓶颈,必须直面挫折,与时俱进,转变思路,探索新路。
一、问题分析——客观对待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瓶颈
(一)正确看待计算机专业“边缘化”。
随着90年代中后期计算技术的加速革新、计算机产品的大幅度降价,计算机已走进千家万户。计算机专业也由八、九十年代的热火朝天、高分竞读,到近几年的冷冷清清。计算机专业已由一个主流专业,转变为非主流专业。2011年,在一份题为 “新技术,新理念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实施和推广”的专题报告中就提到,在招生中,很多学生都不愿意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不是学生本身不愿意选读,而是家长从就业的角度,觉得读计算机怎样也没有财会、模具、汽修专业来得实惠。
中职计算机专业面临的被冷落和忽视的现实困境,并不是计算机专业本身的问题,但计算机专业突破瓶颈,迫在眉睫,只要找出问题,找准方向,重新定位,在计算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计算机专业前途可待。
(二)合理定位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
一些学者认为,中职无法搞好计算机专业。一是因为中职层次的学生无法学好跨学科的知识;二是因为计算机已由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转变为其它学科使用的“工具”。
关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不能跨学科学习,传统的学科观认为,要先学好基础知识,再学习其应用,而现在职教改革正是要打破传统的“基础观”。按照传统的“基础观”,中职学生应该什么也学不好,因为他们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低。但在实践教学中,对于“跨学科”知识,通常不要求学生学得非常深入,例如,在计算机平面设计应用领域中,往往不要求学生对美术有多么高深的造诣,因为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更需要员工有熟练的使用工具的本领、较强的制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关于计算机“工具说”,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它已不只是计算机专业的专属工具,也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工具,而且计算机专业比其它任何专业都需要这个工具。这就好比剪刀是发型师最重要的工具,但它也是普通大众的工具。对于中职层次的学生来说,正因为计算机的确是一种工具,所以我们无法要求学生去钻研“纯粹”的理论性强的、科学性强的研究性问题。中职计算机教学有一个基本的定位,那就是培养熟练使用工具的技术工人,而不是研究型学者。
二、问题破解——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方向
在2010年12月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中已提出: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中国教育进入一个全面提高质量的新的历史阶段,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人的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要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吻合,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教育部副部长、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鲁昕直接领导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新版修订工作,修订后的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相关专业共有11个,包括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三个传统专业,以及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客户信息服务、计算机速录、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等八个新增专业。
2011年,我校巧抓机遇,根据市政府“十二五”期间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重点在大区域中打造“两区两城” 的战略定位,结合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率低,在校生逐年萎缩的困境,合理定位、整合资源,制定了以计算机平面设计为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为相关专业群的专业设置调整方案,明确了培养适应区域行业需求人才的专业目标。
三、探索新路——建设以平面设计专业为重点的计算机专业群
(一)以市场为依托,更新课程设置,深入课程改革。
近两年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多渠道了解市场对计算机平面设计、广告制作、印前排版方向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见表1)。结合企业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人员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见表2),制定合理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和实训大纲。通过调查论证,确保课程设置贴近岗位实际,对接职业标准,同时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确保课程改革遵循坚持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的基本原则,并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
表1平面设计人员岗位能力考核
(二)以能力为本位,开展培训学习,提高教师技能水平。
俗语说,名师出高徒。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教育理念,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精湛的技术,才能够培养出能力出众的学生。近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为了改变专业教师经常忙于教学和管理,对专业技能安于现状心态,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选送一批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各类设计课程培训班,安排专业教师到设计公司脱产学习,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多途径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技能水平和工作积极性。2012年,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省《工业产品设计项目》比赛获得三等奖,实现计算机专业学生获得奖项的历史性突破;2012年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参加《全国中职美育课“创新杯”教学比赛》喜获一等奖,参加市首届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网页制作员》项目获得二等奖……比赛的可喜成绩让学校对计算机专业突破发展瓶颈信心倍增。
(三)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顶岗实习为核心,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与信息服务业的高速发展相比,企业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与此同时每年却有相当一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究其原因,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不对接,传统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严重脱节,造成学生无法胜任企业岗位工作。
采取“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职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置身真实的工作环境,参与企业生产与管理,在企业文化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计算机专业为摆脱困境,在学校领导及教研室、教务处、就业办多个部门的协助下,专业科教师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相关企业开展实地调研,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先后与三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达成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初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目前的合作情况来看,设计专业的优秀毕业生100%对口就业,学生满意度高。
(四)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专业教师,面对越来越多厌学的、将计算机当“玩具”而不是“工具”的问题学生,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已诸多“不合时宜”。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创新,教师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已由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学模式,发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学模式,这对教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两年,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德国的行动导向法、英国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以及英特尔未来教育专题课程——基于项目的学习。这些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让原本乏味无趣的课堂变得生动而快乐,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同时,学校通过组织市级优质课例比赛、校级教学设计比赛、组内教学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有效促进专业教师教学方法改革,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
(五)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双管齐下,保证就业质量。
就业问题是中职教育发展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是衡量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过去学校推荐就业工作是就业办负责,负责推荐就业的教师对学生个体缺乏了解,仅仅是推荐就业岗位,就业率达标了,就业质量却得不到保证。近年来,我校推荐就业工作也力行改革,改单一的就业办负责为专业科和就业办共同负责,双管齐下。就业办主要负责就业市场的开拓,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岗位;专业科教师负责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体特点、结合工作岗位标准给学生一对一的岗前指导和培训,并提供相关数据、就业方向、岗位要求给就业办,确保了就业质量(见表3)。
表3学校近三年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对比
学校能巧抓机遇,乘势而上,多项举措建设以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为重点的计算机专业群,把握时代脉搏,合理定位,努力开拓,为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当今全球化、国际化对我国教育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国际化已经成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教育部在2001年的4号文件《有关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即双语教学;要求各高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目前,以双语教学为特征的高校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广泛开展,尽管对双语教学的成效和经济性存在种种争议,但双语教学无疑是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途径。
1. 高校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西格恩和麦凯把“双语教学”定义为摘要:“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也就是说,双语教学的语言只是一种媒介,并不是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它的课程的学习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把握两种语言。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开展双语教学既有普遍意义又有非凡性。
1.1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每隔几年就有新的技术出现;而且,计算机专业的发展重心在欧美,相关资料都是以英语作为主要的专业技术载体;绝大部分的编程软件都是用英语编写,相应的参考资料、帮助文档也都是英文原版资料;重要的国际会议、影响因子高的学术论文采用的都是英语。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信息,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英文水平。
1.2计算机专业的英文教材比较多,这为开展“双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基本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
1.3计算机专业的很多表述、专业词汇都是直接由英文翻译过来的,由于翻译人员的专业性,有些表述和词汇的翻译不太准确,增加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所以,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将为学生以后查询科技资料、阅读科技文献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
2.双语课程的设置
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把握专业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学习和使用外语,这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假如课程没有选择好,那么就会挫伤教学的质量,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间接地也会影响教师授课的积极性。
专业基础课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知识类课程,它是在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为专业课学习打基础的课程。首先,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之前,已经有了相关的基础知识,那么在知识的衔接上将会比较轻易,从而教师能比较顺利地实施双语教学;其次,在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会对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强化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专业选修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专业选修课所面向的学生都是高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了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基础知识结构;同时,他们也已经完成了一些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并且,其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过了英语四级,有些学生甚至过了六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适应双语教学的环境,双语教学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3.师资的布置
师资是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新问题。双语教学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支业务精、外语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双语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灵活地运用两种语言,相互交叉,既要让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又要让学生的外语能力得到锻炼。因此对双语教师的选派、培养和聘任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对双语教师的挑选有以下几个途径[2]摘要:
3.1从国外留学多年归来的专业教师中挑选。这些教师专业、英语水平都不错,是双语教师的最佳人选。
3.2选派外语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去国内双语教学开展得好的重点大学进修学习,提高运用外语进行教学的能力;还可以输送他们出国深造,逐步形成稳定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3.3聘请专业外籍教师。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外籍教师的参加起着不同平常的功能。因为他们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专业知识,对学生扩大专业知识面和提高英语水平都很有必要,但是在拟聘外教时要尽量聘用那些工作态度好、业务素质高,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
4.教材的选择
合适的教材[3]是影响双语教学实现效果的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引进和借鉴国外的优秀教材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一条捷径。教育部在《意见》中要求高校使用优秀的、先进的教材,非凡是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更要直接使用高质量的原版教材。近几年,高等教育等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影印教材,这些教材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我们也可以到一些权威、专业的网站下载一些英文资料,并经过适当的取舍,编排成教材,这些教材可以使学生了解业内的最新发展趋向和动态。
但是,在原版教材的选用、引进和编撰过程中,有些新问题我们是必须考虑的摘要:(1)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知识水平不一致。低年级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全,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那么我们选用的教材要易于阅读,但同时也要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高年级的学生由于经过了完整的基础教育,并且经过了一些双语课程的学习,他们在对知识和语言的理解上要比低年级学生高一个层次,对他们选用的双语教材,可以适当地增加些难度。(2)国外教材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和国内不一致。直接引进国外的优秀教材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但我们必须考虑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育体制和结构,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也不一样,因而在对课程的要求、内容和深度上有一定的差异,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对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
5.教学的组织
教学过程是双语教学实施的主要保障因素,组织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好坏。这一过程具有两面性,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教师教学经验足,教学手段丰富,就会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反过来也会促进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收集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5.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双语教学过程中,解释生词、语法等势必影响教学的进度,而原版教材的信息量又比较大,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而且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这又进一步地节省出一定的教学时间。教育部在《意见》中对高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摘要:“各高校要在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15%以上。”
5.2教学中突出重点,适时总结。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单位时间信息的接收量,有可能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的内容。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调整,在保证授课知识全面的情况下做到有的放矢。原版教材的信息量比较大,但有些内容并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适时总结。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对重要和常用的专业词汇要反复强化,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以减少学生阅读原版教材的障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适时地总结,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对所学知识形成熟悉,以利于他们对知识的复习和把握。
5.3教学过程的互动。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以前积累的教学经验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讲得很好,但假如得不到学生的认同,那么将会大大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互动,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5.4作业和考试的方式。一般高校要求双语教学的试卷必须使用外语命题,但对学生的作业却没有这样强制性的要求,这会导致学生学习惰性的养成,因为他们更习惯于使用母语来进行复习、讨论和思索,会弱化双语教学的效果。另外,试卷虽然使用外语命题,但我们也要把握一个原则。双语教学考试主要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而不是对他们外语水平和能力的考核。所以在命题时,应尽量使用清楚、标准、常用的表达方式,对一些不能避免的冷僻词汇可以加注中文解释。
5.5专题讨论。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比较快,采用的原版教材对一些最新的探究方向和领域可能只作了简单的介绍,因此在课堂上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述和拓展是不太现实的。为了让学生了解课程所涉及内容的最新动态和进展,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专题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分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些专题,让他们自己就相关的专题查找资料,并做成多媒体外文课件,在合适的时间让他们对所进行调研的内容给大家作报告,并组织大家对报告的内容进行讨论。这种形式的讨论,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弥补教材中相关内容的不足。
6.结语
双语教学的实施,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和世界接轨的必然的发展趋向,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但我们要清醒地熟悉到“双语”仅仅是知识的一个载体,双语教学的核心仍然是专业教育,我们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把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把握第二语言,形成对外交流的能力。双语教学是一个新的教育方式,也是一个长期的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个长期的教育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新问题需要解决。
参考文献摘要:
[1]W.F.麦凯,M.西格恩.双语教学概念[M].北京摘要: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14-01
目前,在我国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思想观念仍根深蒂固,导致愿意读职业中专的只是些成绩不太好或家境不好的学生。可是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为此,总书记曾提出“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四不唯”人才观。职业中专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太好、有的甚至学习态度也不怎么端正”已成事实,但如果我们采取更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习中获取成就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为什么要学习、该如何学、学什么,这些孩子一样可以给我们惊喜。如果我们认真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是不会比本科生差到哪去的,虽然他们学历不高,但是企业需要他们这些能动手创造经济效益的技能型人才,他们更有可能受社会和企业欢迎。计算机专业是许多职业中专都开设了的“热门”专业,但是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学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就如何让这些孩子真正成才,成为我们每一个职教人追求的目标和应尽的义务。以下是我作为一名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师十余年来的一些就如何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个人见解。
一、寓教于乐,合理安排教程,让学生从玩中掌握操作技能
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步的根本动力。
如果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就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平时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寓教于乐,课堂上,大可不必太过严肃和拘谨,比如在练习键盘操作时,可以让学生玩打字游戏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学习“画图”程序的使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给自己画一幅肖像画。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技能,又让学生感觉到了学习的快乐。
我们平时的教学应该合理安排教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按照教材进度,教一些枯燥乏味的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或计算机基础知识,可能会让这些觉得没兴趣,甚至心生畏惧。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如教学生上网冲浪、学习五笔字型打字、制作具有个性化的名片、玩打字游戏等。有了一定基础后再来介绍计算机的系统结构、信息表示和存储等知识,注意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把所有知识都掌握。学生有了兴趣主动去学绝对比他智商的高低要重要的多。开设的课程以实用型为主,勿求多而求精,让学生对几个实用软件能够较好地掌握和熟练地操作即可,有些较简单的东西只要了解就行。至于教学方法,应该以实践操作为主,少讲一些空洞的理论,理论的东西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去学习和提高。
二、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体验到计算机专业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的成就感
计算机老师可以给学生创造“工作”的机会。比如可以让学生帮忙处理一些日常的文件:打印精美的班级课程表、座位表,可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利用WORD进行复杂表格处理;进行考试成绩统计和分析,可能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数据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既让学生学到了实用技能,又让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成就感,能够切实享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三、创造机会,让学生到生产一线去实践,可以解决学生中为什么“要我学”和以后该“怎么学”
职业中专学生学习的热情不是很高,但大多数学生做事的热情相当不错。我们可以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到生产一线去实践(当然要尽可能专业对口)。比如把学完Photoshop平面图像处理课程后,利用休息日或假期把他们送到一些广告设计店或婚纱摄影店里去实践,让他们在那里去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使用Photoshop技能,并能够自我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离实际应用还有多少差距,明白为什么老师要“我”学这些知识,如果“我”是在这么一个岗位上,我能胜任么,回到学校我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这样的话就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学习的效率也就自然会更高,效果也就会更好。
四、落实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职业中专学校学生普遍基础较簿弱,但也应该做到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既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掌握和运用,也要做到让部分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有所拔高,掌握一些操作技巧和日常应用中的理论知识。平时上机实践中可以让底子好的学生指导底子更弱的学生,让他们共同提高和进步。
日常课堂教也要做好师生互动,做到既有老师的耐心讲解和悉心指导,又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上课应多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多开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比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中的“分节”时,如果总一味地想给学生讲清楚“分节”有什么作用,可能最终会导致学生像是在云里雾里一样;如果通过演示操作给学生看,他们可能马上就能感受到“分节”的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How to Stimulate Learning Interest for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Chen Jingjing
(Xiamen Jimei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Xiamen 361022,China)
Abstract:To develop,and maintain interest in learning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for students to acquire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lifelong lear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to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for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Keywords:Computer professional;Interest in learning;Classroom teaching;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技校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虽然在开始对计算机学习很感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越来越复杂,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消失殆尽了,学习效率越来越低。那么,如何激发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长久保持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心选择教学材料,巧妙安排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中,丰富的教学材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选材,一是要有针对性,即选材要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或者针对教学重点、难点来选择,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自身的能力;二是要有趣味性,即要选择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素材,具备新颖性、趣味性的特点,以便使学生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轻松地学习;三是要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有质疑的地方,给学生的思维留下充足的思考和自由发挥空间,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教学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互相联系也互相制约。一个教学环节没有做好,很可能影响其他环节,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教师要想完成教学目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巧妙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好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在哪一个环节上设计什么样的问题,预计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是教师假设的反应,怎样继续教学,如果不是,怎样与下一个环节相衔接,等等,这些问题教师都要在备课时设计好,做好充足的准备,以便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实训实用,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教师要摒弃传统机械地讲解的教学方式,采用提问式、互动式、小组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改革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以增加教学的有效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地摸索,改进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学校要给学生配备必要的硬件条件,比如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操作学习,多做少听,突出实训实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逐渐熟悉计算机专业的主要设备和基本工具,使理论学习最大限度地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学以致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而且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教评结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评价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坚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教与评相结合,则可以极大地促进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首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坚持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过程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每一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而总结性评价则是对学生的总体性评价,教师要将两者相结合,不能只顾总结性评价,用期末成绩对学生做定性评价,还要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有没有创造性思维等,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其次,评价要有层次性。学生的学习情况各有不同,教师不能用“一刀切”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应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并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教师可以选取比较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发挥榜样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再次,多鼓励,少批评。技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是人们眼中的“差生”,学习信心较低,碰到一点挫折就会产生退缩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鼓励,少批评,面对学生的一点进步,也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哪怕学生回答错了,也要肯定其主动回答问题的勇气,委婉地指出错误,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到正确答案。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课下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很多活动在课堂上无法展开,所以教师要在课下组织多种活动,进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组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成就动机
第一,组织各种知识技能比赛。学生的年纪不大,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各种知识技能比赛,如网站建设大赛、图片修改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等,让学生参与比赛,在比赛中互相竞争、互相学习,以比赛来带动学生积极学习,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掀起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
第二,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包括程序设计员、平面设计师、网页设计师等,取得国家认可的技能资格证或职业上岗证,不仅为学生将来找工作奠定基础,而且让学生通过这些考试找到学习的动力,从而努力学习。
第三,调整学生心态,培养成就动机。技校学生毕业后就要走入社会,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但是很多学生一无准备二不重视,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根本就没有把工作的事放在心上。所以,教师在平时就要进行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教育,让学生明白就业的严峻性,调整心态,认识到“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没有真才实学将很难找到工作,也就不能再社会立足。只有在校努力学习,才能在社会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让压力变成学习的动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校企合作,培养职业意识,进行有效地职业指导
第一,加强校企合作,进行有效地职业指导。技校学生毕业后就要走进企业的一线,开展基层工作。所以,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按照企业的需要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准确、有目的性,让学生掌握最新最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以便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计算机企业以及工作现场,让学生对将来的工作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或者安排优秀学生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学习,真正感受、了解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从而让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
第二,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开展系列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比如组织往届学生回校给学生演讲、作报告,讲述自己的工作经验或者是创业经历,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者请企业中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做报告或讲座,讲述平时的工作内容、创意作品、工作方法以及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等,使学生了解专业要求和发展动向,触动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综上所述,学习兴趣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必须要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187-01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众多高等、中等、职业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目前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应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尤其是“向课堂教学要成绩”,用过硬的教学水平和良好的声誉赢得社会的进一步认可。
一、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目前,大部分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无法完全跟上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也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就业时面临很多困难。较为突出的是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等到工作后发现已是过时的理论、技术。此外,计算机专业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硬件、软件、网络到编程、维护等,使得教学内容过于庞杂。
二是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思路僵化。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但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如一些教师只让学生一味地做题目,而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的教授较少。一些教师只注重传统的灌输法,而对实践课程不够重视,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动手能力差,无法适应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还有一些教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较为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置合理,但缺乏对学生创新知识的培养。要知道计算机技术发展始终处于较快速度,缺乏创新思维的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知识技术的更新换代,无法适应计算机相关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三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恰当。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问题是计算机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而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更应注意理论与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设置。
二、提高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劣对教学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引导学生探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给予学生激励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是要增强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使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二是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丰富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提出“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积极的思维去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概念、原理和法则,并学会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鼓励、引导学生去自觉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并注重锻炼用计算机去解决学习、科研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采用设计教学情境,把课程所规定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生动、直观、形象的情境唤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知识水平、团队精神、男女比例等因素分成多个小组,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团队精神,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教师提出来的问题。
(三)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创新欲
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计算机房。教师应根据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具体任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可以适当提高难度,把任务中包含的知识难度稍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促使学生主动扩展学习范围和知识层次,最终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新知识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四)做好教学基础工作
教师应做好与教学相关的基础准备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营造良好的机房教学环境,凸显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保证学生的学习过程顺畅,减少客观因素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苏炳银.关于如何提高计算机操作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