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1 03:50: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林业种苗重点工作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目标任务
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4万亩,其中新增成片造林3万亩、新增四旁树150万株(折合1万亩),绿化合格村60个,绿化示范村14个,绿化示范乡镇2个。
三、重点工作
(一)高速公路绿色道完善工程。完善高速公路(段)绿色道2公里不合格造林,重新营造4公里造林失败地段,全面补植19.5公里高速公路绿色道,确保保存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林局)
(二)省道绿色道达标工程。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绿色道建设的知》(政办发〔〕110号)提出的“单侧绿化宽度达到20米以上”建设要求,做好省道两侧的绿化工作,绿化宽度低于5米的,有条件的地段必须拓宽,公路两侧尚未绿化的,单侧绿化宽度达到20米以上;做好公路两侧各1公里范围内的防护林建设,对不宜绿化和绿化宽度达不到20米宽的地段,实行易地绿化,营造小班片林,确保防护林总量。全市省道总里程155公里,需造林面积2000亩。建设标准为单侧绿化宽度达20米以上,乔木5排以上,株行距3×4米,种苗规格常绿树种米径5厘米以上、速生落叶树种米径3厘米以上,单个小班面积5亩以上。(责任单位:市交局)
(三)一级河道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今后几年,全市逐步推进一、二级河道的生态防护林建设,今冬明春重点推进吕河9公里的绿化工程。河道单侧绿化宽度不少于20米。不适宜绿化的地方,易地栽种,在河道两侧各1公里范围内的宜林区域建设小片林。建设标准同省道绿色道达标工程。
(四)桑园套种银杏示范工程。为提高桑园综合效益,开展桑园套种银杏实生苗示范工程,今冬明春推进0.2万亩。建设标准为种苗规格米径5公分以上,株行距6×8米,连片面积5亩以上。
(五)国债防护林建设示范工程。重点实施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市防护林建设工程”,合计造林5000亩,其中镇3000亩,镇500亩,镇500亩,000亩。镇乡落实造林用地,市农林局严格按照作业设计书要求负责实施。
(六)示范道路、示范河道绿化工程。各镇乡要新建10公里以上连片的示范道路绿化,5公里以上连片的示范河道绿化。建设标准为示范道路两侧各栽两行以上乔木,50cm硬路肩种植草坪,草坪外侧配置一排绿篱;示范河道两侧各栽五行以上乔木,宽度不低于20米。(责任单位:各镇乡)
(七)村庄绿化建设工程。完成村庄庭院绿化150万株,折合面积1万亩,并建成14个绿化示范村、60个绿化合格村,每个镇乡要新建绿化示范村1~2个,绿化合格村4~6个左右。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各镇乡要结合镇村布局规划调整以及交、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编制好村庄绿化规划。市、镇乡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解决村庄绿化中的技术难题,确保村庄绿化上水平、上档次。村庄绿化示范村、合格村建设标准为要求,连片的老住宅区,户均绿化树木不得少于10株;分散的老住宅区,户均绿化林木不得少于15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新建农村集中住宅区绿化覆盖率40%以上;树种选择坚持适地适树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在一个村庄内,主栽乔木树种10种以上,优良乡土树种所占面积比例不低于50%;实行乔、灌、草、花、藤合理搭配,其中乔木面积比例不能少于80%。(责任单位:各镇乡,市农工办)
(八)绿化示范乡镇创建工程。建成绿化示范乡镇2个,建设标准为乡镇森林覆盖率达20%,新建集中住宅区绿化覆盖率达40%,户均拥有林木15株,农村硬质化道路单侧一排以上乔木、绿化率达90%。(责任单位:惠萍镇、隆乡)
四、时间部署
(一)准备工作阶段。各镇乡和有关部门要对照市政府年度全市绿化造林任务分解表,认真编制好本地区、本部门的绿化总体规划,把绿化任务落实到河道、道路、地块,落实到单位、村组、农户,并在之前把编制的规划上报市农林局。同时,要做好造林地段的土地协调、造林技术的培训、重点工程的招投标、造林的整地挖塘、苗木的落实等相关准备工作。
(二)宣传发动阶段。市广电、新闻中心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绿化造林工作的宣传力度,开设专题栏目及时宣传报道绿化工作的进展情况,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各镇乡和市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增强全民绿化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义务植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组织实施阶段。根据绿化造林规划,各镇乡、各部门对照任务,组织栽植。要抢抓季节,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市下达的造林任务。
(四)管护核查阶段。做到一种就管,把苗木的管护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管护人,相关单位和管护人要签订协议,明确责任,明确报酬,确保苗木的成活率。根据《省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办法》要求,各镇乡、各部门要对各自所有的新造林地小班地块进行逐一核查,认真填写营造林小班调查卡片,并标上1:10000的地形图。
(五)检查验收阶段。各镇乡上报造林绿化完成情况、造林小班和村庄绿化合格村,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对各镇乡的绿化造林完成情况进行实地考核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计划。各镇乡、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提高林业工作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工作计划,围绕年度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把营造林任务和林业重点工作落实到村、田头地块及造林小班,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一)集体林情
甘南州集体林改面积332万亩,涉及全州8县(市),90个乡(镇、街道办)534个行政村,有1970个村民小组74595户。20世纪80年代“三定”时划拨138.4万亩,颁证23.7万亩,2003年公益林区划界定集体林194万亩。有乔木的林地以护村(寺)林、风景林的形式存在,面积占集体林总面积的32%,其它为灌木林地和宜林地,分布零散,多与牧地穿插交错混合使用,面积占集体林总面积的68%。适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为100万亩左右,约占林改总面积的1/3。
(二)经营现状
集体林长期以来由属地国有林场统一管护,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和国家政策的要求,经营措施主要以天然林资源保护、人工生态林、退耕还林、公益林管护等为主。甘南林业产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灌溉、光热条件好的白龙江沿岸的迭部、舟曲两县,多年来主要发展花椒、核桃、油橄榄、石榴、葡萄、仁用杏等经济林。两县由于受地理条件制约,经济林布局分散,基地化规模小,未形成主导产业。洮河沿岸的卓尼、临潭两县和大夏河沿岸的夏河县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和场区苗圃营造有梨、山杏、花椒等经济生态兼用林。林下经济主要是以种植(草、林菌、药、山野菜),养殖(鸡、蜂、蕨麻猪)及生态旅游等为主,分布零散,规模数量小,经济效益较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甘南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面积仅次于全州耕地面积,开发具有一定的潜力,但除了受自然条件、发展空间、利用现状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林业经营收益少,农牧民积极性不高
天保工程实施以后,甘南州林业建设主要以生态公益林为主,享受国家公益林补偿政策,其中集体公益林面积占集体林的79.2%,这部分公益林补偿对象尚未理顺,林改后的农牧民还得不到公益林补偿,其经营开发公益林的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二)群众思想观念落后
甘南大部分农牧村地处偏僻,长期以来,农牧民靠山吃山,等、靠、要思想严重,接受新事物的主动性较差。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优惠政策、市场前景等认识不够,从而缺乏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识。
(三)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林下经济发展都在起步阶段,如何开发利用和发展林下经济尚属探索阶段,目前没有可供参考借鉴的成功经验,找不准发展的路子,靠自己去挖掘找项目,周期长、成本高、收益小。
(四)基础条件差
能够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及生态旅游的地方大多在林区和林缘区,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制约着林下经济的发展。
三、几点思考
(一)深化认识,科学制定规划方案
林下经济发展是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体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制定规划和发展目标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充分结合自身条件和气候特征,广泛调查研究,多方论证考察,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真正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长远规划。二是林下经济开发必须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进行,在生态脆弱区域限制开发,不能造成森林资源的二次破坏。
(二)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的途径
虽然综合配套改革明确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相关配套政策,但作为新生事物和甘南的实际,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1、以农林科技部门牵头,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筛选出适合发展的种植、养殖品种,进行小面积试验示范,总结出成熟的种养殖技术,通过培训、示范引导进行推广。2、对有一定基础的农牧种养户,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培训,提升产品质量等措施,培育典型大户,示范带动林下经济发展。3、在国有林区选择条件好,交通便利,易于管护的林地,由国有林场牵头,实施林下经济发展试点,总结保护与开发的经验,适时进行推广。4、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方式,以当地从事藏药、肉类加工的民营企业为龙头,走“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三)突出地域特色,按产业带规划布局
一、总结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牢牢把握全市“三农”工作的主导权
开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中央提出的“四个确保”(即确保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村形势不逆转)的“三农”工作指导思想,高举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两面大旗,大力实施六大建设工程,赢得了农业农村工作的良好开局,并且亮出了一份农业农村经济强劲发展的“成绩单”。从统计部门提供的情况来看,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6.7亿元(现价),同比增长2.8%;农业增加值15.2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59.7元,同比增加360元,增长12.9%。回顾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我市“三农”工作呈现出“四个好于预期”的明显特点:
1、积极应对不利因素影响,春季农业生产形势好于预期。面对今年异常气候变化、稻种供应紧张、农资价格上涨和生猪价格下滑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各地沉着冷静,积极应对,围绕年度工作计划,大力实施秋冬农业开发四大建设工程,积极组织春季农业生产六大战役,开创了农业生产冬春衔接、好戏连台、迭起的可喜局面,也获得了好于预期的生产形势。一是夏粮夏油喜获丰收。全市核实夏粮收获面积39.9万亩,总产1.6亿斤,分别比上年增加1.5万亩,增产440万斤;夏油受前期气候影响,产量有所减少,但是由于油菜籽收购价格大幅上扬(每斤上涨0.45元),其总产值仍然比上年增长了25.7%。二是水稻棉花稳步增长。因提高复种指数,全市水稻播种面积达到91.3万亩,今年棉花获得恢复性发展,其种植面积达到37.5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1.8万亩和4.4万亩。三是蔬菜面积继续扩张。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春播蔬菜20.5万亩,并且呈现出成片成块、上档升级和设施化生产的发展趋势。四是名特水产巩固壮大。经过冬春水产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全市新增精养渔池8.2万亩,改造老渔池15万亩,名特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75万亩,同比增长15%。五是畜禽生产止落回升。今年生猪养殖虽然遇到一定困难,但是家禽生产仍然呈现出逆势飘红的态势。上半年,全市家禽存笼745.8万只,出笼449万只,同比分别增长8.9%和7.6%。
2、强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好于预期。“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带动百万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各级各方面的广泛共识和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词。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一方面大举农业招商,另一方面抓紧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元至六月,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加工产值88.7亿元,同比增长40.6%。以工业园和干河高新技术产业园两大板块组成的食品产业园建设明显加快。上半年,全市又引进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总投资2.8亿元。其中,食品携1.5亿元控股业;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食品投资5000万元入主荣国食品;林业投资8000万元的高密度板加工项目落户毛嘴,实现了我市森工项目零的突破。与此同时,一批入驻企业纷纷增加投资,扩规增能,加紧建设。投资2亿元的海新食品和投资1亿元的华美食品项目建设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投资5亿元的旺旺食品三期工程已经全面启动;裕波纺织投资1.2亿元的20万吨洪波油脂生产项目正在抓紧厂房建设;天粮米业投资5000万元的食品加工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向前推进。、、、和等地立足自身实际,竞相建设个性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园。在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与带动下,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迅猛。上半年,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新增入社成员6050户,共有6万多农户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农业产业化中来,极大地提高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3、不断完善农民转移措施,农民务工收入增长好于预期。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回暖、沿海产业加快转移和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层次和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此,各地、各有关部门敏锐见识,高度重视,主动作为,积极引导剩余农民有序流动、理性就业、增加收入。特别是有关单位和企业通过深入开展为农民工“送岗位、送培训、送信息、送政策”等活动,进一步稳定和壮大了劳务输出大军。据有关部门统计,上半年,全市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6300人,新增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900人。从转移地域来看,就地转移主导地位更加突出。目前,全市38.9万外出务工人员中,市内就地转移人数达到26.9万人,占转移总数的69.2%。从劳务报酬来看,工资性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据调查,今年农民工平均薪资水平比上年上涨20%,在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增收360元中,打工收入就贡献了近200元。由此可见,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
4、继续把握工作总抓手,新农村建设推进势头好于预期。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与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扭在一起抓,努力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一手抓洪试验区的放大扮靓工作,一手抓全市新农村建设的纵深推进工作。在洪试验区,通过整合资源、捆绑项目、加快建设、整体推进,今年又涌现出了等一批村庄整治改造的亮点村。在洪试验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导下,各地继续以“十大工程”为抓手,发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由点及面地向纵深挺进。上半年,各项建设任务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好成绩。全市已完成13个村、2.4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户用沼气池1620口,改厕7187座;新建成通村公路110公里;新建甲级卫生室79个、农家书屋70个、农家店39家、村级综合服务社25家;完成城乡植树造林593万株;巩固吸纳110万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又有100多个村实行了墓园集中管理和垃圾集中处理。同时,筹资近10亿元,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等三大防洪干堤整险除险和续建配套工程的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小型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420处、土方714万立方米、疏挖渠道890公里、改造维修涵闸泵站145处,整理土地8.5万亩,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充分肯定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与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确保农业丰产丰收的风险依然很高。农业是“露天工厂”,极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近年来,农业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之势,特别是今年雨期明显偏长、降水明显偏多、日照明显偏少、积温明显偏低,导致“两夏”作物产量和品质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尤其是月日至21日,我市遭受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袭击,全市平均降雨量430.6毫米,局部地区最高降雨量达到667.5毫米,分别为20年一遇和80年一遇,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受灾农田96.1万亩,漫溢渔池29.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6.7亿元。今年汛期尚未结束,下段防汛抗洪任务仍很艰巨。同时,据农业部门分析,受天气影响和环境变化,今年动植物重大病虫害属偏重暴发年份。种种迹象表明,确保今年粮食安全生产和农业丰产丰收的风险仍在攀高加大。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认识。
2、确保农民增收目标的压力依然很大。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必须增加600元以上。虽然上半年我们取得了时间过半、完成增收任务过半的不俗成绩,但是,增收结构比较单一,基础十分脆弱。更为严重的是,当前洪涝灾害已经重创了农业生产,特别是重灾地区要恢复元气、发展生产尚需一个较长的过程。加之,今年农副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前景难以预测,特别是前期生猪价格一路走低,滑至谷底,现在开始回转,但上扬乏力。同时,由于前段防汛排涝抗灾支出较大和生产资料价格长期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导致农业生产成本急骤上升,对保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带来了很大压力。对此,我们切不可以掉以轻心。
3、确保农村发展进步的任务依然很重。长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农村发展步伐缓慢,偿还历史欠帐难度加大。为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今年,省委、省政府已将列为全省新增城乡一体化建设扩大试点县市区,要求我们不等不靠,先行先试,按照“八个一体化”的目标要求,加快农村发展步伐。对于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已经召开动员大会进行了专题部署和安排。下段,试点建设任务将异常繁重,破题推进工作也将异常艰巨。对此,我们要有充分思想准备。
因此,希望大家一定要认清形势,清醒认识,再鼓干劲再发力,乘势而上往前赶,一着不让抓季节,努力把握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主导权。
二、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全面唱响今年“三农”工作的主旋律
下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紧扣一个核心(即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两大重点(即以抗灾保规划和项目促发展为重点),盯住三项目标(即年初制定的“456”发展目标:粮食增产4000万斤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元以上),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1、切实抓好当前防汛排涝抗灾工作。当前,仍处在“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继续绷紧防汛抗灾这根弦,切实按照“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超前谋划、行动上快速反应和调度上整体联动”的要求,毫不松懈地抓紧抓好当前各项防汛抗灾工作。一要密切关注雨水汛情变化,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思想,进一步落实防汛抗灾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好防大汛、排大涝、抗大旱、救大灾的各项基础工作。二要大力组织清障除杂行动,排除泄洪障碍,疏竣排灌沟渠,畅通防汛通道,保证抗灾需要。三要制定切实可行工作预案,特别是要建立健全防汛会商和应急抢险工作机制,从而保障防汛抗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四要全面开展查险除险活动,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确保大地安全渡汛。五要认真总结前段防汛排涝工作的得与失,联系实际,思考原因,迅速拿出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今冬明春的水利建设方案。
2、切实抓好农业重大病虫防治工作。重点组织和打好三场战役:一要集中时段打好水稻“两迁害虫”防治战。据植保部门预测,今年水稻“两迁害虫”迟来量大,呈集中暴发态势。对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警惕,广泛宣传,及早安排,精心组织,按照“防早治小、压三控四”的工作要求,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大打一场虫口夺粮战役,确保秋粮丰产丰收。二要集中行动打好家畜家禽疫病防控战。对规模养殖场所,特别是受灾圈舍,各地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增加防疫密度、提高防治效果的办法,认真做好夏季养殖场所的消毒灭源和秋季畜禽疫病防控工作,切实做到不留一处死角、不漏一只畜禽,坚决杜绝重大疫情事件发生。三要集中力量打好农副产品安全生产保卫战。要在认真做好农副产品产地认证认定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整合农业、水产、工商、质监和进出口检验检疫等部门职能,开展专项联合执法行动,加大整顿力度,坚决制止违禁药品和添加剂入市上柜,坚决杜绝违禁投入品流入生产环节,确保农副产品生产安全。同时,要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产品市场准入力度,逐步建立起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确保人们食品消费的绝对安全。
3、切实抓好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工作。一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要瞄准国内外农产品加工大龙头、大品牌、大企业,加强招商力量,加大招商力度,力争下半年全市再引进5个以上转化增值能力强和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二要进一步加快食品产业园区建设。要抢抓食品产业园纳入全省重点示范园区和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物流、研发和商务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增强食品产业园的吸纳功能和产出能力。三要进一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要大力扶持现有龙头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兼并重组、技术创新、延伸链条和品牌联盟等多种途径,促其抱团发展、提升层次、做强做大、做出影响。四要进一步推动新型合作组织发展。要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示范工程、人才培训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和品牌培育工程建设,继续保持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综合服务社迅猛发展势头。要积极开展“十佳合作社”创建评选活动,引导各类专合组织健康发展、规范运作。要探索建立新的利益联结机制,广纳农民参与,增加社员收入。
4、切实抓好剩余农民转移就业工作。要坚持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缩小农村繁荣农村的新路子,切实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特别是一些重灾地区,要把劳务输出和非农增收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一要继续培育市场主体。要抢抓两大资本向内陆地区转移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更多更大的市场主体,扩大社会就业需求,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条件。二要继续搞好就业培训。要进一步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活动,重点抓好新生代务工人员的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主择业能力。三要继续加快转移步伐。要把解决本地企业“用工荒”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民就近就地转移。要大力实施回归工程,招引一批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四要继续推进结构调整。要反思受灾教训,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推动农业结构深度调整,大力发展避灾农业,促使更多农民转向养殖业或非农产业就业。五要继续做好服务工作。要加强劳务信息平台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快速流动。
5、切实抓好农村改革深化完善工作。一要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认真检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不折不扣地兑现各类惠农补贴,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要继续保持高压控管态势,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要努力扩大“三农”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帮助农民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要积极开展村级公益性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要全面开展“三资”清理工作。各地要按照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部署,抓紧对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并且登记造册。在此基础上,再按照民主公开、成员受益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托管制度。三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集中步伐。要着力抓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逐步形成村有流转合作社、镇有流转服务中心、市有网上交易平台和村镇交易、市级监管的制度体系,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四要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坚持改革创新、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要重点依托集体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各种现有资源,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型、资产经营型和服务增收型等集体经济,以此提升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
6、切实抓好涉农项目建设推进工作。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方向,以新农村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经济要素向农村配置、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进程。一要明确工作重点。要以强化农业基础为重点,加快推进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高产板块创建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安全饮水、村庄环境整治、生态宜居家园和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人群生活品质。要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为重点,围绕“八个一体化”的建设任务,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迅速启动试点工程建设。二要加快建设进度。要按照当年任务当年完成的总体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倒排工期,日夜奋战,抓紧建设,快出形象。三要确保工程质量。强化工程质量意识,落实工程监理措施,确保涉农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同时,还要研究长效管理机制,使所有工程项目长远受益、发挥作用。四要加强检查督办。市委农办、市新农办和市统筹办要认真履行牵头协调职责,加强检查督办,促进项目建设。
三、树立抗灾信心,强化补救措施,奋力打好保超“三农”规划的主动仗
今年,我市遭受了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农业损失惨重。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正视灾情,奋起抗灾,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不等不靠抓补救,时不我待搞重建,抗灾夺丰收,自救保规划。
1、要坚定信心保规划。温总理讲过,困难时刻,信心重于黄金。困难不可怕,灾害不足惧,可怕的是缺乏战胜困难和灾害的信心与勇气。今年,我们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农业损失不小,部分群众生活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有上半年的发展基础和赶本补救的宝贵时间等有利条件。因此,我们一定要引导群众面对困难,树立信心,奋力抗灾,生产自救。我相信,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汇聚无穷力量,战胜暂时困难,赢得农业丰收。
2、要强化领导保规划。当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把抗灾补救和灾后恢复重建摆上重要工作案头,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各级各方面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上手、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及时协调解决抗灾补救和灾后重建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分管领导更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坚决打赢抗灾夺丰收和抗灾保规划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