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04 22:14: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色彩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色彩教案

篇(1)

1.本课亮点

(1)师生互动成为教学的主要状态

蔡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实物与图片,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提炼民间美术色彩的基本特征和搭配方法。在师生互动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如果教师长期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定会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方式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2)有效设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笔者曾在类似课题的教学中发现,中学生会普遍认为民间美术的色彩很“土”,因此,要想让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中学生去关注并认同民间美术,是颇有难度的。而蔡老师在教学中以学生感兴趣的“淘宝”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色彩探秘”“我是民间小艺人”等教学环节,通过一系列指向性明确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认识,不仅消除了学生的排斥情绪,还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做了铺垫。

(3)拓展延伸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

在当今多元化时代,各门艺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极其普遍,民间美术的色彩语言对现代艺术也有着重要影响。蔡老师设计的拓展延伸环节简洁而有效,通过对现代服饰、包装、建筑作品的欣赏,启发学生认识民间美术与现代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户,对传承和保护民间美术切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改进建议

教师在讲解“为什么民间美术会形成这样的色彩特征”时,强调“过去民间艺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用身边能够找得到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显然,蔡老师在这里把外因“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当成了主要原因。这是值得商榷的。教师在讲解民间美术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色彩特征时,应该强调民间艺人在创作时祈福迎祥、求吉避凶、驱邪禳灾的美好愿望和民俗心理才是主要因素。正是由于这种开朗、乐观的情感需求,民间美术作品才会出现对比鲜明、颜色饱和、富有生命张力的色彩特征。从整个课堂结构来看,只有在这一问题上理清逻辑关系,接下来的“色彩探秘”环节才显得有必要和富有意义。

在“色彩探秘”环节的一系列活动中,蔡老师都是从正面来引导学生观察和感悟民间艺人的配色方法,这样显得过程和方法单一、思维平淡无奇。如果教师在某些知识点的探究过程中,能打开思路,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不仅能丰富教学过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探究民间美术“高纯度”的配色时,教师可以用电脑软件将原有的图片处理成低纯度的效果,与原作的高纯度效果进行对比。学生通过两张图片的比较,能够发现低纯度的作品不能给人带来吉祥、热闹的感觉,由此就会更清晰地认识到“民间艺人在配色过程中善于运用高纯度颜色”的主要原因。

点评二(金燮玫江苏省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读完该课教学案例,我感觉这是一节朴实、扎实而又“接地气”的美术课,其中的一些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值得我们一线美术教师吸收与借鉴。

1.可取之处

(1)问题的指向性明确,教学活动紧扣主题

该课以“淘宝激趣”导入课题,围绕“民间美术的色彩给人怎样的感受?”“为什么民间美术会形成这样的色彩特征?”“民间美术的色彩效果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这三个指向性明确的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特征后,便直奔主题开始“色彩探秘”,进一步理解和探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知识。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冷暖对比、高纯度、黑与白、面积对比、明度对比等五个方面着手,通过对比欣赏和巧妙穿插民间美术配色口诀,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民间美术不同的色彩搭配形式、手法和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教师再以民间玩具小毛驴为例,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民间美术的配色方法,用一系列追问把学生的感知和认识落到实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最后,教师请学生用所学的民间美术配色知识给布老虎、小泥鸟、土家族织锦的线描稿设计配色。整个教学过程简洁流畅,内容充实饱满。

(2)注重联系生活,品味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文化内涵

本课教学内容与民间生活紧密相连,教师以从生活中收集的民间美术作品、身穿的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月饼、粽子包装盒上的民间美术包彩的运用等为例,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配色规律,并向他们传达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美化生活”的概念。穿插其问的民间艺人的配色口诀不仅读起来幽默风趣、朗朗上口,而且让学生了解了多种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方法和审美特征,品味了其文化内涵,提高了鉴赏能力,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关注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过程,注重探究性学习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特点,教师在对比欣赏图片、分析民间美术色彩搭配规律时,通过提问、追问、释疑等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去观察、思考、讨论和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如,在讲述苏绣《双鱼图》时,教师提出了“采用了怎样的色彩搭配方式?”“有冷暖对比吗?”“有面积对比吗?”等问题。在学生回答“有”之后,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还有别的对比方式吗?”并出示色彩图版,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学生既学习了知识,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值得探讨之处

(1)学生作业内容、表现方式略显单调

虽然案例中呈现的几幅学生作品图片配色确实有浓浓的民间美术气息,但是,都是用彩色水笔平涂的,表现内容局限在老师提供的三种线描稿中。而七年级学生学习过一些色彩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涂色技巧,因此建议教师不妨在学生作业环节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将题材内容再拓宽一些,在工具材料的选择上也可以更灵活一些,如,以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表现色彩的明度渐变效果,教师略加示范即可。作业也不一定局限在作业纸上,可以将线描稿做成挂盘、挂件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作业效果,也更好地体现出美术学科的视觉性。

(2)更多地关注学情,适当地调整教案

当教师提问“为什么民间美术会形成这样的色彩特征?”时,学生答不上来很正常,因为他们的生活离民间美术还是比较遥远的,而教师直接把答案给了学生。建议教师在这里不如将问题暂时搁下,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适当渗透些民间艺人的生活环境和表现工具、材料等知识,然后再让学生考虑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在理解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方式的同时,更好地领悟它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就会有话可说,本课也会显得更为丰满。

点评三(朱成斌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教研室)

本课教学突出了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知识与创作的学习,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知识结构呈现完整,教师注重教学引导、启发学生思维,特别是利用一些民间美术色彩运用的俗语、口诀等,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一些色彩搭配的方法或法则,便于学生理解,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从教学反馈来看,基本实现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但是,笔者认为,该课也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在此提出,与同仁探讨、交流。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置得不具体

“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学科知识的学习态度;树立传承和保护民间美术的意识。”这个目标显得有些大而空洞,游离于教学之外。目标主体(学生)应该通过学习能够关注生活中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变化,主动用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知识去改善环境。

2.民间美术的欣赏感知不够

美术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理解和创造的过程,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本课教学缺少对民间美术作品整体欣赏感知的过程,而直接进入“色彩探秘”环节,这就显得生硬了些。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因此,需要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民间美术视觉盛宴中,去感知色彩的搭配、体味民间美术的审美意义。单凭几件民间美术作品,难以体现民间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民间美术色彩的文化内涵。

3.问题的呈现不够合理

教师在导入新课环节就提出:“为什么民间美术会形成这样的色彩特征?”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特征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回答其形成的原因,效果可以想象。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只好自己作答。而教师对民间美术之所以形成艳丽、饱和、明快、热烈等色彩特征的解释是:“民间艺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用身边能够找得到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这使得他们在创作时不受真实事物色彩的束缚……”这解释的只是客观条件,而不是客观原因。这些色彩特征,除了视觉规律以外,主要是受到传统文化观念、审美观念、民俗观念等方面的影响。这个问题可以放到综合探究环节去让学生讨论思考。

4.美术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不够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表现背后文化内涵的思考”。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一难点并没有突破。教师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仅限于对色彩知识的解读和搭配方法的说明,以及冷暖对比、明度对比、面积对比等,而没有就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意义、审美观念、文化观念等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思考讨论。

5.课型特点不明显

本课在教材分析中将课型设定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而该课例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呈现到作业要求等,都没有体现“设计·应用”课型的特点。如果按“设计·应用”课型去设计本课,可能会是另一番情景。

点评四(杨慧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振兴路小学)

该课教学中,蔡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必要的、精彩的图片和实物,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地展示了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知识,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会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方法。

但是,教师在课堂中似乎还是讲得过多了。教师不妨由“导游”转变为“导演”。比方说,在“淘宝”游戏中,教师出示了民间美术作品后,可以再出示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进行色彩上的对比,这样,学生就会对民间美术的色彩有进一步的感受。在“色彩探秘”环节中,教师不必提冷暖色的问题,因为这个知识点,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过了,而“冷暖对比”这个配色方法如果能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说出,也许效果会更好。在引导学生归纳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时,教师在时间上和方法处理上显得太平均了,简单的知识点应一带而过,而不易归纳的知识点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启发。如果教师多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的话,相信学生会自己归纳出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

除此之外,建议该课还可以尝试运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头脑风暴法

要想启发学生的设计别出心裁、有自己的特色,头脑风暴法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例如,在本课的“综合探究”环节中,教师在分发给每个小组小毛驴玩具之前,可以出示一个空白的毛驴形象,用小组竞赛等形式,针对“如何采用配色方法”的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扩展,不断回忆或产生配色方法,然后,再出示小毛驴实物做参考。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2.美术批评法

对于本课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同一个艺术形象,每个人的感受肯定不同,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批评的方法来唤起学生各自的审美体验,并将其融入各自的创作活动中,表现出个性特征。

点评五(张千梅安徽省巢湖市教育局教研室)

1.可取之处

(1)对比教学法的运用,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鲁迅先生曾说:“教师愈会比较,就愈有益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人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本课的“色彩探秘”环节,蔡老师从色彩的冷暖、纯度、明度、黑白等方面进行对比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创作中的配色原则。这种对比教学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因为通过色彩对比,能够给学生强烈的视觉感受,让他们在对比中思考、分析、欣赏和探究,发现并总结出民间美术的用色规律和显著特征,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2)接地气的民间口诀,概括了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和特点

本课教学中出现了大量的民间美术配色口诀,这些口诀的引用,让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也使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例如,蔡老师在讲“色彩纯度”时引用了“红间黄,喜煞娘”来说明民间艺人善于运用高纯度颜色进行搭配;在讲风筝的用色很火爆却又很协调时,引用“色要少,还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的口诀来点明民间美术在简洁明快的基础上追求强烈刺激效果的用色原则;在讲面积对比时,引用“造物开天窗.不然闷得慌”来形象地说明面积对比的审美法则;等等。这些民间的配色口诀,正是民间美术色彩搭配规律的精华。教师将这些口诀巧妙地穿插在具体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分析中,与对比教学相得益彰,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也掌握了民间艺人在创作中的用色原则。

2改进建议

(1)教师在“色彩探秘”环节,能否出示一个色相环,这样可以用一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有关色彩的主要知识。一看到色相环,学生就会想起三原色、对比色、邻近色,色彩的冷暖、纯度、明度等知识,这对后面教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会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学生电许能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

(2)教师在“拓展延伸”环节所给的拓展范围可以再开阔些。民间美术的范畴很广,教师可以选取民间美术的代表种类,如绘画、雕塑、玩具、服饰、剪纸等,以及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和对世界的影响,真正拓宽学生的视野,引领他们以传承和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中国民间文化艺术。

点评六(王道文安徽省滁州市第六中学)

仔细研读该课教学案例,笔者有以下几点感受与体会。

1.本课亮点

(1)注重直观感受,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和作品分析,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冷暖对比”“高纯度”“黑与白”“面积对比”“明度对比”等五个要素,加深了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进而感受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探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

(2)积极引导,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在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分析的环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凸显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改进建议

纵观整节课,教师在讲授“高纯度”的概念时,举了一个往鲜橙汁中兑水或可乐的例子。虽然这个例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但它与这节课的基调不太相符。教师倒不如直接用准备好的颜料做一个演示,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颜色的变化,进而得出结论。此外,教师在“我是民间小艺人”环节中,没有做示范。教师在给学生发线描稿之前,应结合前面讲授的知识先做一个示范,提醒学生上色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再建议学生采用怎样的配色手法来完成上色,这样,就能减少学生在上色时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提高课堂效率。

点评七(毛晓芳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前洲中学)

蔡老师的这则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清晰,教学环节的设置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学习兴趣,读起来亲切自然,让我深受启发。

1值得学习之处

(1)精彩、新颖的导课环节,能够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充满兴趣与期待。本课导入环节,教师展示的聚宝箱瞬间提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也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踊跃上台,拿着教师收藏的—件件宝贝时,既初识了民间色彩,也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2)整堂课教师以民间美术作品为依托,以师生交流、问答的形式展开教学,看似平淡无奇,但却在引导学生观察民间美术作品色彩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和基本方法:冷暖对比、高纯度、黑与白、面积对比、明度对比,等等,针对性强,收效显著。

(3)蔡老师在教学中,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适时副入一些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例如,在讲色彩纯度时,老师用在100%的橙汁中兑入水或可乐这个例子,形象又生动地说明了色彩的纯度,便于学生理解。

(4)在“我是民间小艺人”环节,教师让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时,发放了线描稿。这既节约了课堂的时间,又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色彩搭配的练习过程中去。如果先让学生画图然后再进行涂色,教学效果就会差一些,毕竟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勾勒一张线描稿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2值得商榷之处

(1)本课所用的图片应当精选。蔡老师可以选择更多门类的民间美术作品图片作为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民间美术色彩的同时,也能接触到民间美术的不同门类。比如,在拓展延伸环节,那些粽子、月饼包装盒上的图片可以换成一些更具民间美术韵味的手工艺品的图片。这样,学生在尝试了色彩搭配之后,欣赏一些令人惊艳的其他民间美术作品,印象会更深刻,结果也能更精彩。

(2)在讲冷暖色对比时,教师的提示有点过度了。其实,红、黄是暖色,蓝色是冷色,初一学生完全能够自己说出来。因此,这里的师生对话略显多余,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并说出答案。

(3)在“黑与白”环节,教师请学生齐读了一段民间美术配色口诀:“色要少,还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我认为这里出现这个口诀有点突兀,它和“黑与白”的这一内容关系也不大。因此,建议将其移至“综合探究”环节,在学生交流小毛驴玩具的配色方法后,再让学生读口诀,这样能为他们接下来进行色彩搭配练习做铺垫。

点评八(李胜凯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

本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简洁、教学程序规范、教学语言朴实。教师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是一节成功的美术课。

1.可取之处

(1)利用已有知识感知民间色彩

学生对民间美术有一定的接触,但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认识却不多,这从教学案例中学生多次出现的“困惑、答不上来”中可见一斑。匕年级学生在小学六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色彩常识,虽然对这些色彩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深刻、系统,但足以帮助他们学习和理解本课内容。蔡老师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学生本课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色彩探密”环节,从色彩的冷暖、纯度、明度、对比等已有知识点,向民间美术的搭配规律迁移,使学生在原有色彩搭配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知识的理解,把本课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成功地转化为已有发展区。

(2)活用民间俗语解释民间色彩

本课教学中“红间黄、喜煞娘”“爆”“造屋开天窗,不然闷得慌”等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口诀,既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审美法则,又结合图例、民间玩具等实例印证了这些法则。

(3)在有效引领中体晤民间色彩

本课中所有的搭配规律都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中由学生主动发现的,并及时得到了教师的肯定;教师只是适时用规范的语言加以归纳、小结,并用民间俗语佐助学生的成功发现。教师不因比赛而吝惜教学时间,课堂上“为什么”“再观察一下”“想一想”等教学语言,给学生的思考留有充足时间和空间,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新知识,深化了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并在“我是民间小艺人”练习环节中运用已学知识,体会美术学习成功的乐趣。

2.改进建议

(1)本课伊始,教师向学生介绍,民间美术色彩具有“艳丽、饱和、清新”的特征,而本课教学对“艳丽、饱和”给予了较多关注,对“清新”这一重要特征仅是通过一幅苏绣作品一笔带过,使学生对“清新”没有产生足够的认识,这在学生的作业中也有所体现,作业都是艳丽的,鲜有“清新”的作业出现。

(2)蔡老师整节课提供了六件民间玩具实物,PPT课件提供了悟空风筝、狮咬剑、双鱼图等几幅作品图片作为教学范例。悟空风筝、布老虎这两件范例已经解决了大部分知识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精讲精析的特点,但仅看几幅图片能否开阔学生的眼界呢?似乎有“以偏概全”之嫌。如果在每个环节的知识点探究之后,欣赏一组同类型作品的图片,让学生加深对“冷暖对比”“高纯度”等知识的理解,再在“综合探究”环节将“为每组发一个小毛驴玩具”调整为“每组发一个不同的民间玩具”,供学生观察、讨论,通过不同小组的汇报,再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就能在精讲精析的基础上,使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认识更加深刻。

(3)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思考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的意愿,但仍需教师的有效引导。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如布老虎,学生的作业底色几乎是红底黄花纹或黄底红花纹,而蓝色等底色的作业几乎没有,这是否受到老师“红间黄、喜煞娘”的影响,从而限制了学生配色的思维?如果在学生作业前,让学生观察、欣赏一组其他不同类型的配色方案或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这样,学生的作业一定会更加丰富。

点评九(刘文军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从教学案例文本和教学视频可以看出,蔡老师对教材的认知和理解很到位,教学过程张弛有度,有层次感,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运用民间艺人的口诀,有效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当然,本案例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1色彩搭配方法的概括和诠释可进一步规范。“色彩探秘”环节中的几种色彩搭配方法(冷暖对比、高纯度、黑与白、面积对比、明度对比),在知识结构的呈现上不太严谨。笔者提供一个方案供参考。呈现如下:

(1)主要方法:冷暖对比(色相对比可能更合适);明度对比;面积对比。

(2)辅助方法:黑、白、灰、金、银。

2在“明度对比”环节,蔡老师选用苏绣《双鱼图》,让学生针对这件作品的色彩特点和搭配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没有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反而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混乱。在“猜”的游戏当中,学生费尽心思地“找到”了答案。笔者认为,这个环节甚至可以取消,教师应该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挖掘文化内涵。

篇(2)

安彩4号果皮绿色,成熟果黄色,方灯笼型,中早熟,始花节位12节,生长势旺,连续坐果性强,单果质量250~300 g,商品性佳,综合性状优良,667 m2产量5 500~6 000 kg。适合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2 栽培要点

2.1 播种育苗

①种子处理方法 辣椒种子可携带炭疽病、疫病、猝倒病、立枯病、疮痂病等病菌。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是防治病害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

a.热水烫种。先把种子用水浸胀,以减少烫种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并促使种子上的病原菌萌动,容易烫死。把浸胀的种子滤干水,然后倒入52~55℃的热水中烫15 min。烫完种立即把种子从热水中取出,投入冷水中冷却,以免余热伤害种子。

b.药剂消毒。先用温水将种子预浸4~5 h,起水后再浸入1%的硫酸铜液或0.1%的高锰酸钾液中5 min,或浸在福尔马林100倍液中20 min。为防止辣椒病毒病,可将预浸过的种子,再浸入10%的磷酸三钠液中20 min。将预浸过的种子放入1 000 mg/L的农用链霉素液中浸30 min,对防治疮痂病、青枯病效果较好。用药剂浸种后,都要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才能催芽或直接播种,否则影响种子发芽。

c.干热处理。将充分干燥的种子置于70℃恒温箱内干热处理72 h,可杀死许多病原物而不降低种子发芽率,尤其对防止病毒病效果较好。

②穴盘无土育苗 采用72孔穴盘,基质由草炭∶蛭石∶炉渣灰∶珍珠岩=2∶1∶1∶1配制,每1 m3基质加入干鸡粪40~50 kg、复合肥3~4 kg混匀。将配好的基质装在穴盘中,装盘时注意不要用力压紧,因为压紧后,基质的物理性状会受到破坏,使基质中空气含量和可吸收水的容量减少。正确的方法是用刮板从穴盘的一方刮向另一方,使每个孔穴中都装满基质,尤其是四角和盘边的孔穴,一定要与中间的孔穴一样,基质不能装得过满,装盘后各个格室应能清晰可辨。最后进行压穴以便播种,用水把基质喷浇湿透备用。12月上旬进行播种。将处理后种子进行催芽,25~30℃条件下4~5天出芽。出芽后进行播种,每穴孔播种1粒出芽的种子,播后盖1 cm厚基质。

③播后管理 出苗前基质温度白天保持25~30℃,夜间15~20℃,3~4天出苗。出苗后注意保持基质不缺水分。育苗中期视基质含水情况灵活喷水,晴天需要每天喷水。到育苗后期控制喷水,防止旺长。育苗期间注意防治灰霉病与蚜虫。苗龄75~85天。

2.2 整地定植

①整地施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重在底肥,合理追肥,控制氮肥用量,提倡施专用肥和生物肥,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如硝酸铵。保证每667 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 000~5 000 kg,磷酸二铵20~25 kg,硫酸钾50~60 kg作基肥。按1.1 m宽起垄,垄上覆盖黑色地膜,每垄定植2行。

②定植浇水 3月上中旬定植。选株高20 cm,茎粗0.6 cm,80%现蕾,苗龄75~85天的壮苗于晴天定植,定植前15天盖好棚膜,提高地温。穴距33 cm,667 m2栽苗3 400株左右。栽后浇足定植水。

2.3 定植后管理

①温度管理 定植时室外温度还较低,浇定植水后地温下降,应密闭大棚5~7天,尽量提高地温,使地温很快上升到25℃左右,新根长出后,再进入常规管理,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温控制在15~20℃。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下扎。外界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要昼夜放风。进入夏季可将周围棚膜撤除。

②水肥管理 定植水要浇透,结果前一般不浇水,当第一层果开始膨大时要追肥1次,每次每667 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或冲施肥15~20 kg。一般在晴天上午追肥结合浇水,浇后要通风排湿。一般每采收1次要追肥1次。盛果期要随浇水进行追肥,还可以进行叶面追肥,喷1%的尿素和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2.4 主要病虫害防治

缓苗后到结果前期,注意防治疫病、根腐病、灰霉病、病毒病,白粉虱、红蜘蛛、蚜虫及地下害虫。

①疫病和根腐病 在发病前喷洒或淋灌植株茎基和地表,防止初侵染;进入生长中后期以药剂灌根,喷洒相结合,防止再侵染。可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敌克松原粉500倍液灌根2~3次,交替用药,效果更好。

②病毒病 种子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20~

30 min,再洗净催芽。可用 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一遍净+病毒A喷洒,或1.5%植病灵水剂500倍液防治。也可用83增抗剂100倍液或抗毒剂1号200~300倍液,于定植后和开花盛果期喷洒植株,提高植株抗性。

③灰霉病 重点抓住大棚辣椒移栽前、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三个关键时期用药。移栽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喷淋幼苗,定植后10天左右喷药1次预防。幼果形成后浇催果水前喷1次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在低温阴雨季节,应多用烟剂,少用水剂。

④温室白粉虱 可用25%扑虱灵乳油1 500~

篇(3)

案例教学法由哈佛商学院始创,目前在我国各高校的管理类课程中都普遍采用。成功的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默契配合才能完成。作为教学管理者,教师需要付出比一般课堂教学更多的精力,不断完善案例教学的组织和提高自身素质。而财务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由于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特殊性

财务管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涉及的专业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不同的专业对于财务管理的课程内容和课时要求略有不同,但案例教学是每一个专业都需要开展的财务管理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与其他管理类课程相比,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有其特殊性。

(一)财务会计准则不断变化

会计制度、准则变化较快是我国财务会计人员面临的共同问题。如1992年分行业会计制度的颁布,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财会制度的出台,1997-2001年颁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尤其是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推出。这些新的准则在促进我国经济转型、规范财务会计制度和提升行业操作标准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财务会计人员提出了不断学习、不断适应新变化的要求。同样,对于和实际联系紧密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来说,每一次财会准则的变化都要求教师对案例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

(二)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性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源于西方的财务实践活动,我国教授的财务管理课程多是以西方的财务管理理论为基础,从财务管理的内容、职能、环境等各个层次进行课程安排。但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环境不同,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的不同,财务管理实践也存在差异。西方国家发达的财务管理理论在我国可能存在不适用性。例如,资本结构理论中解释企业的融资行为,认为企业融资的先后顺序是先债权后股权,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正好相反。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些差异性,使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理论,又了解中西方企业在财务管理实践中的异同。

(三)案例设计和难易程度的把握

财务管理类案例,一方面需要翔实的企业资料作背景;另一方面需要详细的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因为财务管理除了理论还有大量的模型和预测与统计方法。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基于这些特点,财务管理的案例设计和难易程度的把握相当重要。文字性和叙述性的材料与统计数据、报表等数字性的材料应作平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专业应作调整,这些都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

毫无疑问,不管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性的案例教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角。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积极的参与者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组织、实施和控制,是掌握全局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一)组织者-选择合适的案例

针对同一问题,教师应选取适合教学对象培养目标和知识层次的案例。比如,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不管是专科生、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学习财务分析都是很重要的,但难易程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案例的时候,可以由简单到复杂,即使是同一个案例,也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或提供详尽程度不同的资料来适应不同的教学要求。

对于财务管理案例来说,合适的案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时效性。有的案例可以用很多年,有的案例只能用几年,有的案例只在当时可以用。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比如,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就有现金流贴现法、收益法、EVA等多种。在过去一个特定的时期内非常经典的案例放到现在可能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所以教师所选的财务管理案例要能够适应现实的环境。

(二)引导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案例教学中,教师绝不是简单的旁观者,更不可一言不发。案例资料应尽可能早地发到学生手中,对于每一次的案例教学过程,案例分析的时间、要求、要解决的问题等各方面最好让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讨论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财务管理氛围且投入其中,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引导讨论、思考、争辩,带领学生共同研究分析案例中的种种问题和可以采取的解决办法。

(三)促进者-总结与考核

总结或者点评是每一个案例结束之后,教师都必须要做的工作。总结学生案例讨论的情况,如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与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使用的理论知识是否恰当充分等;点评案例,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点评,也可以再提出几种新的方案给学生进一步的思考,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要肯定学生所做的努力,注意给学生留出继续思索的空间。

对于学生而言,科学的考核手段是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笔者从事财务管理类课程教学多年,不同的案例教学设计所采取的考核手段不同。比如,对于财务管理专业,专门安排了独立的实验教学,即以案例教学为主的独立计算学分和成绩的课程,学生完成案例的成绩占最终成绩的比例很高,通常是70%,这其中又要综合学生的前期准备、课堂发言情况、讨论热烈程度、分析问题是否深入、引用理论是否恰当等各方面;而对于一般管理类学生,如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只是财务管理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课时不多,案例教学的成绩仅仅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来计算。当然,成绩的高低同样是要综合上述各个方面进行评定的。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控制

笔者曾经讲授过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和国际财务管理等多门本科课程。每门课程都有案例教学的环节,以笔者的经验来看,教师对案例教学的控制至关重要。

(一)控制全局

在学生提出棘手的问题导致讨论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当讨论过于激烈导致讨论偏离一方时,教师要控制住局面,将讨论引向正确的方向,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控制局面的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案例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使教师提高了业务能力。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具有引导、主持、控制等综合能力。

(二)争取全员参与

根据笔者观察,案例讨论和发言环节,很多小组都是一两个人主要参与,其他人只是做听众。这与案例教学设计的初衷是不符的。案例教学一般以组为单位进行,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另外,有些同学由于性格比较内向,不爱发言,即使是在前期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也不善于在课堂上表达,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尽量避免出现仅仅几个少数同学发言其他人旁听的局面。可以采取分解任务的办法,如让每个小组不同的成员讲解自己的工作,说明自己的主要观点,或者采取提问的方式,设定一系列的问题要求每位成员回答不同的问题。总之,尽量让每位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争取全体学生都是参与者。

(三)丰富案例讨论方式

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是布置案例材料-课前准备-课上讨论-教师点评。笔者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就是这种方法。随着课程的深入和学生知识结构的丰富,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可以做适当改变。比如,笔者曾经在国际财务管理课程中采用了辩论的方式,就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进行讨论,学生们分为正反两方,进行了激烈的唇枪舌战,效果之好出乎意料。又如,在讲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时候,笔者曾经让学生模拟企业的管理者,就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在进行案例教学改革的时候,教师要始终掌控全局,把握讨论方向,随机应变,争取全体学生的参与。

四、总结

财务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因其特殊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每一个从事财务管理教学的教师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入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实践,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田祥宇.论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3,(4),36-37.

[2] 董文琪.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评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6):76-78.

篇(4)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外语出版机构。作为一个学术性、教育性出版机构,外研社制定了“以出版为中心,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为两翼,数字化出版,产学研结合”的方针,围绕“面向全民外语教育,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宗旨,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系列化、立体化的出版框架。

早在2002年伊始,外研社就开始了把外语教材类图书进行电子化与纸质化结合出版的尝试,并且摸索出一套较为成功的经验模式。以“外研社基础英语教育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例,该方案的核心理念是公平教育,优质教育,人性化教育。它以学生为中心,提供覆盖教学全流程的优质数字化资源,包含互动性强的综合类资源、听说读写测专项资源、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等。所有资源多终端适配,为学生、教师、家长和教学管理者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教与学服务。该数字化解决方案具有诸多特色。

第一大特色:外研社iEnglish基础教育数字教材以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平教育、优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为核心理念,以专家为引领,以教师服务体系为支撑,与《英语》(新标准)教材配套,适配于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电子白板和手机等各种终端设备。该网络教材权威科学,资源丰富,功能强大,美观时尚,实时沟通,个性动态,并内嵌先进的语音评测引擎,配有拓展练习和其他学习资源,具有学习管理功能,可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第二大特色:外研通点读笔互动教学系统包含外研通无线点读笔和一套多媒体点读软件包,是采用国际最新光学图像识别技术和2.4G无线传输技术研发而成的新一代课堂教学和学习工具。此系统不仅可以实现点读笔基本的即点即读、无线传输、电子白板、资源拓展、师生互动功能,还加入了点读笔互动答题的设置,同时也为老师提供了一个自主制作课件的开放性平台,承载了一般点读产品所不能承载的多媒体学习体验,是现有点读类电教产品的一次全新升级。

第三大特色:“悠游国际少儿英语”互动白板软件是外研社专为中国5岁―12岁的青少年精心打造的零起点英语教材,是一套立足本土需要的国际化教材。这套教材配有同步互动白板软件,适合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白板教室里使用。软件的设计符合孩子的认知,并且与教学内容完全匹配,包含动画、互动练习、趣味游戏、电子卡片及挂图等丰富的内容,不仅能帮助老师按照教学流程轻松组织课堂,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第四大特色:外研社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便捷性与移动性的特征开发了“掌上新标准”这套教育软件,把教材内容、动画全部录入移动版听说训练APP,它具有同步配套教材、智能语音评测、学习内容生动、操作简易便捷、动态数据跟踪的特点,真正实现了教师、家长与学生三位一体的服务。

第五大特色:外研社一书一练系统是国内首创的英语阅读成长管理工具,提供阅读服务,可以帮助学习者定位阅读能力,找出阅读方向,追踪阅读进度,记录阅读成长。该系统特点基于《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体系标准》,配备读物在线联系,题库书目持续更新,随机抽取练习题目,科学监测阅读效果,教师推送阅读任务,轻松实现家校同步,量化分析阅读行为,持续跟踪成长轨迹。它的课堂阅读可以检测学生阅读情况及能力水平,了解学生阅读进度及兴趣方向,制定差异教学计划及有效目标。它的家庭阅读则可以检测学生阅读能力水平,轻松找到合适读物,了解孩子阅读兴趣方向,科学加以优势引导,追踪孩子阅读成长轨迹,有效提升阅读质量。

第六大特色:为解决全国各地小、初、高教师在教学测试中经常遇到的找题困难、出卷复杂、试题难以管理等实际问题,外研社iEnglish基础教育题库系统推出了包括出题、审核、管理、组卷、打印、在线测试和报告生成等多项功能的智能化试题库组卷系统,该系统组卷方式灵活,试题筛选精准,结果分析快速,并且试题质量高,题型涵盖全,兼容多媒体,功能人性化,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第七大特色:外研社中小学生分级阅读测试系统是由外研社完全自主开发,用于精准判断学生阅读级别的在线系统。该分级阅读测试系统采用自适应算法,针对性地为考生推送试题,精准判定级别;系统自动评分,完成测试后可即时获得测试结果和反馈报告;测试用时短,并可分多次完成测试,不影响测试结果;操作界面简单友好,配有演示动画和音频,低年龄学生也可轻松完成。该系统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阅读级别,辅助家长和教师为学生量身挑选英语读物,促进英语分级阅读教学的开展。

篇(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6-0342-02

一、问题的提出

克拉克斯顿描述了一系列的教师角色:“其一,教师扮演油站加油员的角色,这种教师把教科书这部运油车所承载的经过提炼的知识,注入学习者;其二,教师作为反刍喂饲小鸟的母鸡,在这个角色中,教师诠释知识后,把它再组织成为可消化的东西,然后供学习者享用;其三,教师是驯兽师或雕塑家,这是指教师训练或模塑学习者的思想,以达到教师心目中的理想形态,学习者本身就像一堆堆的黏土,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被动的;其四,用钟表匠的角色比喻那些视本身职责为建造者的教师,学习者虽然会参与建造,但却由教师去质疑或决定教学目标;其五,教师是园丁,所有的生长过程是由植物(即学习者)自己完成的;其六,教师是向导,为不熟悉地域的探险家充当有丰富知识的导游”。[1]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之所以扮演不同的教师角色,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持有不同的教学理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宁夏师范学院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在200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的出台,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基础教育的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在课程设置上缩减了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的课时,加大了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课时,凸显以人为本,注重全体、尊重个性、全人发展的育人思想。这种课程设置是与中学政治课新课程标准的育人理念相适应。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随着新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教师要对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审视、反思,探讨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下如何转变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方式,实现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实现新版培养目标。

本文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视角下反思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方式变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其现实意义在于:第一,实现新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与中学新课程标准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更好衔接。第二,在传统教学的的基础上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第三,实现学生们学习思想观念的转变。第四,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角色的转变,提高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的能力。

二、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方式中教师角色的反思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由原来的教学权威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启发者,帮助学生建构所学课程知识的意义,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在教学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核心体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育客体的主体性。

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比较大的比重,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从以下四个教学维度来分析。第一个教学维度:在师生关系上,体现的是教师中心观。教师是中心,在教学中处于支配的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将准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就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更好地被体现。第二个教学维度:在学习目标上教师设计学生能达到的目标,而忽视了教育客体的现有状况。第三个教学维度:在对知识的传授上,教师是知识的中心,教师把储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输送到学生头脑里,而忽视了学生头脑里已有的知识,比较重视学生的识记目标即记住了多少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素养。第四个教学维度:在课堂语言上,满堂灌,学生只是听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较少。

篇(6)

肾衰安胶囊;薄层色谱;质量控制

肾衰安胶囊为我市某医院的中药制剂,由当归、川芎、赤芍、大黄等十一味中药材组成,具有健脾祛湿,升清降浊,活血祛瘀的功效,用于治疗肾衰病症、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升降失调等症,是该院临床应用多年的协定处方。该制剂无定性和定量质量标准,为了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笔者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分别以当归、川芎对照药材,芍药苷对照品,对制剂中主要药味当归、川芎、赤芍进行鉴别。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BTQ-I薄层涂布器;BXT-I薄层分析点样台(国营陕西前进机械厂);ZF-2型三用紫外仪(上海市安亭电子仪器厂)。

1.2 材料 肾衰安胶囊(四平市某医院配制,批号:20110701、20110702、20110703)。对照品、对照药材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硅胶G购自青岛海洋化工厂,实验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当归、川芎的TLC鉴别 取样品内容物6 g,加乙醚30 ml,超声处理5 min,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和川芎对照药材各1 g,分别加乙醚20 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按肾衰安胶囊处方,从中除去当归和川芎,模拟工艺,同法制成当归、川芎的阴性样品,同供试品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在相应位置上无干扰。结果见图1。

2.2 赤芍的TLC鉴别 取样品内容物5 g,加乙醇30 ml,超声处理15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 ml含2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按肾衰安胶囊处方,从中除去赤芍,模拟工艺,同法制成赤芍的阴性样品,同供试品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在相应位置上无干扰。结果见图2。

3 讨论

该制剂无控制质量的检验方法,不能控制该制剂的质量,针对这一点,我们为该制剂制定了几项薄层色谱鉴别的检验方法,鉴别该制剂主要药味,这几项鉴别方法重现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具有专属性,可有效的该控制的质量。

篇(7)

1 颜色自身的可视别性主要与下列的因素有关

1.1 颜色的进退性。即所谓的前进色和后退色。例如:使红、黄、蓝、绿色的交通工具与观察者保持相等的距离。在此种情况下,观察者似乎会认为红色和黄色的交通工具要更加靠近一些,而蓝色和绿色的交通工具则要更加远离一些。由此人们把容易产生较近距离感的颜色,如红色和黄色等称为前进色,而产生较远距离感的颜色,如蓝色和绿色称为后退色。相对于后退色而言前进色的视认性更佳一些。

1.2 颜色的胀缩性。将相同的交通工具喷涂上不同颜色的漆料,会使人产生它们体积大小不相同的感觉。例如:喷涂上黄色漆料的交通工具给人感觉体积更大,具有膨胀性,称为膨胀色;而喷涂蓝色或绿色漆料的交通工具使人感觉体积小一些,具有收缩性,因此称为收缩色。膨胀色与收缩色视认效果大相径庭。据美国和日本对车辆事故的调查发现,发生事故的车辆中,蓝色和绿色的居多,而黄颜色的最少,由此可见,人们对膨胀色的视认性相对收缩色要优异。

1.3 颜色的明暗性。不同的颜色在人们视觉中的亮度是不尽相同的。以此,人们将颜色分为明色和暗色两种。诸如红色和黄色等视认性较好的颜色称为为明色。而看起来会使人觉得小一些、远一些和模糊一些的颜色则称为暗色。

如果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考虑,交通工具当然以喷涂视认性较好的颜色的漆料为佳。然而,有些视认性不佳的颜色往往是某些场合或人群所必需的,如:黑色、深蓝色、深绿色等,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搭配或穿插,从而达到提高其视认性的目的。例如:蓝色和白色相配,就会使其视认性大为提升。对汽车碰撞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浅色系的汽车颜色安全性要略高于深色系的车辆。在黄昏、清晨等光线略显不足的情况下,黑色汽车的事故率将会提升至白色汽车的3倍以上。经过多次的视觉主观评价、色差及灰度差以及对事故数据等的分析后,进一步验证了车体颜色关系到交通工具行驶的安全问题的推断。颜色对交通工具自身的可视性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当然交通工具的可视性也和其自身与背景的色差有关,车辆本身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反差较大会使其更加容易被人眼辨识,也同样具有比较高的颜色安全性。

交通工具的色彩如果搭配适当,可以舒缓驾驶者的心情,提高驾驶质量,大幅降低意外出错的几率;搭配不当,不仅会减弱或破坏造型的完美性,而且容易造成驾驶者的情绪不稳或视觉疲劳,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在从事交通工具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交通工具设计中色彩搭配运用的重要性,掌握规律,利用不同颜色自身不同的功能性,同时结合人性化的指导理念进行交通工具的设计,使之与交通工具的造型、结构等统一,从而提高驾驶者的注意力,在保证其舒适度的同时使其最大最大程度的集中精神,让驾驶行为变得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由此可见,交通工具色彩的安全性设计同时也涉及了人机工程学和心理学等领域,要更好的掌握交通工具色彩安全性的重要性必须深入地相关研究各范畴的学科。

交通工具安全性色彩设计的研究十分重要,由于交通工具造型的色彩受功能、材料和工艺水平等约束,形成了它明快、简洁、概括的特点。同时,交通工具的色彩设计要求对颜色的功能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做较多考虑。因为,交通工具颜色、造型并不以色彩设计的形式单独出现,而是与车辆自身的功能、结构共同体现的。因此,在交通工具安全性造型的色彩设计中,要赋予色彩以时代特征,用最新的方法、手段来表现色彩效果,并突出人性化的理念。

整体协调的色彩搭配对于表现产品的独特美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色彩的安全性设计也应与基本的美学法则相统一。色彩和造型整体统一的交通工具设计,色彩协调,相互搭配搭档、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的设计,会使乘驾者感到舒适从而使驾驶活动更加安全,降低发生事故的危险几率。因此,整体的、联系的色彩设计,会给与驾乘者和周围的人们以心理上的暗示,降低危险的几率,这样的交通工具更具有安全感。

2 在进行交通工具的色彩设计时应遵循以下规则

2.1 色彩设计时平衡分布色彩。自然界的不同频率的光线刺激人的眼睛,使人对物体有了颜色的感觉。人眼要求交通工具具有协调舒适的形状和颜色,如此才能满足人们生理上对色彩平衡的需求。人眼对色彩的这种需求,称为色彩平衡。进行颜色搭配设计时,必须考虑造型与色彩的平衡,才能达到总体的视觉平衡和心理平衡。

2.2 色彩设计时突出主次。交通工具的色彩设计首先应明确整体车身的基础色,再配和相应的辅颜色,才可以得到统一协调、重点突出的车身颜色。常用的主色一般为:红、黄、蓝、银色等。而常用的辅助色一般为:灰、黑等颜色。交通工具各部件的色彩设计也同样要求符合色彩的基本法则,既要自身拥有统一协调的颜色,又要呼应整体色彩,相互统一,市场整车更加的协调美观。

2.3 色彩设计时颜色自身的表达要符合交通工具结构、功能的需求特点。设计前首先要理解颜色自身所表达的含义。例如,黑色代表庄重、坚定。白色代表明亮、纯朴、洁静。灰色代表平淡、温和。蓝色代表沉着、平静。绿色代表新鲜、宁静。红色代表积极、热烈。橙色代表热情。而黄色代表高贵、豪华。充分理解和运用色彩与产品的功能关系,才能统一色彩与产品的造型、材料、功能等的特点,也标志了成功的色彩设计。现代交通工具的种类众多,不同的色彩设计可以区分交通工具的种类和用途。

3 结论

色彩作为交通工具设计的造型要素之一,在交通工具设计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在其对驾乘的安全性方面所

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孙琳.浅析色彩文化在交通工具中的潜能[EB/OL].2007.06.05.

篇(8)

Abstract:Most of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ashion design is given priority to the arts students who have a certain art modeling foundation. But on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design professional students are not . Most of these students have difficulties in the art modeling and the drawing performance ability .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engineering students’ specific problems in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color and design .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reform and adjustment,to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the course for color and design ,faster and better.

Keywords:course for color and design;engineering students;explore

国内大专院校的服装设计大多以艺术类学生为主且具有一定的美术造型基础。而以工科为背景的设计专业学生不具备美术基础,在设计造型以及绘图表现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体现在设计形态的表现与创作方面。设计训练也多以传统的手绘表现为主,尤其对于没有绘画基础,没有写生色彩和图案基础的工科学生来说,趋向专业性的设计色彩与图案的表现更难以浓缩和抽象甚至创造。

一、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色彩与图案课绘图训练阶段的难点与对策

针对服装设计专业设置的表现类课程,主要分素描、速写和效果图三个阶段。素描基础准备阶段;效果图是草图方案定型后的细化,也逐步被电脑效果图取代。由此,手绘色彩和效果图是最重要的手绘表现类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式再现能力的最佳阶段。学生可随时以速写来记录构思的造型形态,而无需表达更适于电脑效果图体现的明暗、色彩和肌理等特质。而色彩与图案课程对于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主要体现在调色、配色、图形设计能力上。

1.从学习内容上看,色彩主要侧重色彩的基础调色表现、设计色彩搭配以及设计色彩创意,图案主要侧重图形的设计和装饰运用。色彩的表现以手绘调色为主,注重设计色彩的搭配性以及应用性;图案的表现以手绘线稿为主,注重图形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创意。学习主要通过作业的形式来进行学习质量的检测和评估,对于工科类学生的表现评判标准,应重点要求表现准确度与清晰度。准确是指色彩色相准确,图案的造型与结构关系明确;清晰是指色彩和线条表现。我们需强调学生在准确分析色彩与图案的运用上的清晰表达,避免过多追求作品的艺术性。

2.从学习方式上看,设计训练也多以传统的手绘表现进行,课堂实验课也基本以小的练习展开,以手绘表现为主,缺乏实际的训练与操作,使得理论和实际脱节。比如色彩在纸面上表现好后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面料或者面料本身和绘图色彩相去甚远。实际上服装色彩与图案的设计在实际中更多地和面料、材质、工艺特点发生联系,在课堂练习部分过于侧重培养学生的色彩与图案绘图表现能力而缺乏对学生的设计色彩与图案实际分析的能力以及具体应用的体验。应该从课堂训练的纸面效果逐渐过渡到以实物来体会服装色彩与图案的表现特点和设计特点。比如色彩配色除了手绘调色运用以外可以借助实际的色卡纸或面料小样来替代手绘颜料的纸面效果。而图案的表现则可以通过加强实物的临摹和作品分析来加深对造型的训练。

综上所述,针对学生在色彩与图案课程遇到的难点,其对策方针是三点:加强色彩与图形表现的准确性;注重实物操作的训练;注重分析与运用能力的综合表现。

二、针对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色彩与图案课”课程体系的设置

针对以上的要点与对策分析,调整学生课程的内容和步骤,分成三个阶段:

1.以临摹为主,练习色彩与图案表现的准确与清晰度

首先练习基本调色与配色方法;基本的图形造型基础。临摹色彩首先选用一些清晰和准确度较高的写生色彩和绘画色彩以及构成色彩,从临摹色彩中解决一些基本的调色方法以及色彩色相表现的准确性,以及色彩之间关系的一种把握和体会,切忌追求临摹色彩的艺术效果。

图案的临摹首先选用选择一些清楚细致刻画纹样图形的传统优秀作品作为临摹范本。由几何形过渡到自然形,由简单过渡到复杂,让学生体会到图形设计变化的特点以及再创造需掌握的要求。在临摹时,最好由教师选用一些经典的纹样图形进行具体的临摹师范讲解,使学生在临摹过程中既训练了手头的表现能力又达到对作品的理解和分心的能力,从中感受到图形设计的价值和特点。为之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2.结合实物进行色彩设计搭配与图案造型的创造与表现。

实际上服装色彩与图案的设计在实际中更多地和面料、材质、工艺特点发生联系,色彩配色除了手绘调色运用以外可以借助实际的色卡纸或面料小样来替代手绘颜料的纸面效果。比如运用纸质或面料的拼贴,通过具体的材质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搭配的可实行性和可操作性,也更切实地体会到服装色彩设计所呈现出来的质感和特点。拼贴前,教师可先确认实物的准确性,之后再进行具体的色彩搭配和组合,并在效果上进行一定的点评和讲解。而图案的表现则可以通过剪贴手法加强实物的临摹和作品分析来加深对造型的训练,比如运用剪纸方法运用面料对传统的图形进行改良和创新,通过具体物的操作感受实际图案的特点和现代图案具有的新意,从而改变单一的手绘表现上带来的不自信和枯燥,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

3.实践环节的有效操作

服装色彩与图案课程中对色彩与图案的设计表现应更多地让他们从实际中去感受色彩与图案设计的应用价值和设计特点,比如实际调研和素材收集,从而提升学生对服装色彩与图案的学习兴趣,从实践中找到学习和提高色彩与图案表现能力的方法。实际上服装色彩与图案的设计在实际中更多地和面料、材质、工艺特点发生联系,以及一定的流行趋势等等,因此教师讲课、纸面上的设计训练只能表面上解决工科类学生对服装色彩与图案的认知和体会,不能从实际根本上加深对服装色彩与图案的设计体验和感受。因此本课程增加了“服装色彩与图案的设计与应用”课内实践环节,将色彩与图案与服装设计和市场流行等结合,并在授课中加强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力求与实际密切接轨。结合一些实际的成衣设计案例将色彩和图案应用于服装设计以此达到教学实践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和实际服装设计色彩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图案设计和应用能力。为后续的服装设计课其打好了较好的审美素养和一定的补充作用。比如图案的创作与表现可通过具体T恤衫图案的设计运用来表现自己的创意和实用结合的特点。

针对工科类设计专业色彩与图案学习的特点,应该从他们具体情况出发,设计色彩与图案的教学不应纯粹强调和注重学生色彩与图案的设计表现能力和绘图能力,工科类设计专业色彩与图案训练的难点不同于艺术专业类学生,他们没有很好的写生色彩和图形的能力,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应该“因材施教“,根据他们的特点,服装色彩与图案课程中对色彩与图案的设计表现应更多地让他们从实际中去感受色彩与图案设计的应用价值和设计特点,多一些实际设计训练,从而提升学生对服装色彩与图案的学习兴趣,从实践中找到学习和提高色彩与图案表现能力的方法。

篇(9)

1、前言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在城市轨道交通上的建设重点,“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建成天津、重庆、沈阳、长春、武汉、西安、杭州、福州、南昌、昆明等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规划建设合肥、贵阳、石家庄、太原、济南、乌鲁木齐等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

为了适应“十二五”规划中城市群、轨道交通的发展,急需大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是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新开设专业,借助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学院的大力支持,目前专业正在初步建设阶段。为了更好地培养立足长春,面向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辐射东北地区具有较强的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的运行、调试、管理与维护;轨道供电设备的检修;机电控制设备的运用、检测与维护等关键岗位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急需设计和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义: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Sundert and Technical College)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除此之外,德国的BAG(Berufleche Arbeitsaufgabern)法也比较实用。BAG法也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对现代职业工作进行整体化的分析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方法。现在国内各大院校大多采用或借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是配置教学资源、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为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实际,设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1)明确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2)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3)参照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要求;(4)按照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5)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

3、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过程

(1)专业调研。通过对行业、企业以及学校等采用调研,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调研的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参观企业或相关院校等。

(2)职业与工作任务分析。请与培养目标相符的企业实践专家,研讨反映职业能力成长的发展阶段以及每阶段从事过的代表性的、对职业能力成长发挥关键作用的任务实例,提炼有代表性的、重要的工作任务,即在实际工作任务的集合中找出典型工作任务集合。

(3)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职业与工作任务分析完成后,需要完成的任务是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安排、工学结合教学环节设计等,构建能体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规律规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课程专家、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组成小组共同研讨来完成。

(4)梳理工作过程知识,编制课程标准。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果梳理工作过程知识,明确学习内容。遵循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载体,进行课程设计,编制课程标准。

(5)保障要求。①教学团队。要实现做中学,要求具备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专职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聘用的兼职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等环节;②教学条件。教学场所在原有基础上要发生一定变化,应具备工学结合特色;③机制与制度。

(6)撰写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师资配备等内容。形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经过专家的审阅、论证并经过若干次修改后再定稿。定稿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运行,并根据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优化。

4、应用前景

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将带动对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专家预测,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大约需要专业的建设人才1300人。参照香港地铁每公里轨道配备人数是60人的预测(开通后,按铁路劳资部门的劳动定额计算,每公里需配置16名职工),2015年全国地铁专业人才需求量将达到20万,根据相关调查,到2015年之前仅北京市的地铁就要新增5万名员工,而新增员工的主体是大专层次的毕业生,考虑到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对人才的需求,未来社会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将十分巨大。

当前,长春地铁已经开工建设。按照长春市轨道交通规划,未来城市将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2009年8月,国务院批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战略,提出重点发展轨道交通产业,作为先导区之一的长春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加速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发展,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吉林省及周边省份轨道交通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人才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计划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遵循学生工作后的职业成长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开发后对于同类院校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或其他专业在思维理念、设计过程、课程体系开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皓宇,刘玉文,李庆生,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研究 2003.5[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182-183

[2]王艳艳,轨道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1(30):194

篇(10)

一﹑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一)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定义

随着色彩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色彩营销理论应运而生。最早的色彩营销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CMB公司在企业的营销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该理论主张根据消费者对色彩的心理需求,运用色彩组合来促进产品销售。它把上百种颜色按四季分为四大色彩系列,各系列的色彩形成和谐的搭配群,根据不同人的肤色、发色等自然生理特征以及个人面貌、形体和性格、职业等外表特征,选取最合理的色彩系列,从而最大限度地发现美。色彩营销理论最初受到美容美发、化妆品等一些企业的重视,并随之在整个行业得以推广。如美国宝洁(P&G)公司“SK-Ⅱ”高级化妆品和“玉兰油”彩妆品在上市推广时曾特邀色彩专家予以指导,而联合利华(Uniliver)公司则根据色彩基础知识提出了“夏士莲”最合理的货柜摆放方式,以促进销售。

在色彩营销理论中,色彩营销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该概念目前有多种版本的定义。美国CMB公司认为:色彩营销就是色彩四季概念,即消费者与色彩都可以依据相关的特征分为春、夏、秋、冬四大类型,然后一一对应进行搭配。国内学者曾海燕认为:色彩营销就是根据消费者对美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对产品本身及其包装的合理用色和配色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感觉,以达成和扩大产品销售,满足消费者对美的需求的过程。另外还有学者认为:所谓色彩营销,就是要在了解和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想消费者所想,给商品恰当定位,然后给产品本身、产品包装、人员服饰、环境设置、店面装饰一直到购物袋等配以恰当的色彩,使商品高情感化,使商品成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实现“人心-色彩-商品”的统一,将商品的思想传达给消费者,提高营销的效率,并减少营销成本。如今,竞争企业间产品的质量差距越来越不明显了,技术竞争、品种竞争不断地高度化,导致商品激烈竞争,附加价值的竞争就变的更有意义。色彩理论是最容易与市场及人群结合的基础理论,服饰色彩搭配与橱窗、货品、陈列设计相结合,运用色彩技巧还能提高商品价值。因而企业的品牌、产品的设计和色彩等形象因素已成为企业产品能否畅销的最关键因素。

(二)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理论基础

色彩营销理论在企业营销活动中运用的基础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色彩需求进行分析,使企业找准目标市场上的色彩偏好,为正确的运用色彩营销策略奠定基础。由于年龄、性别、、地域等不同消费者所表现的对色彩的需求与偏好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二、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作用

(一)色彩7秒钟定律

美国流行色彩研究中心的一项凋查表明,人们在挑选商品的时候存在一个“7秒钟定律”: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只需7秒钟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在这短暂而又关键的7秒钟内.色彩的作用占到67%.成为决定人们对商品好恶的重要因素。色彩的定位会突出商品的美感.使消费者从产品的外观和色彩上看出商品的特点,从色彩中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感受,从而接受产品现代社会宛如信息的海洋,随时都有排山倒海的情息汹涌而来,消费者置身其中.往往茫然不知所措.能让其在瞬间接受信息并做出反应。第一是色彩,第二是图形,第三才是文字,色彩是第一卖点。在商品展览柜巾,如果你的商品第一跟没能给顾客以美的吸引,那一定是你没化商品的颜色搭配好,因此商品质量再好,也会削弱它们的风采。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好色”的,所以,营销人第一定律的就是要懂得“色营销”。

(二)色彩营销是一把开启消费者心灵的无形钥匙

色彩是可以开启消费者心灵之门的无形钥匙。有研究表明:红色使人心理活跃,绿色可缓解紧张,黄色使人振奋,紫色使人压抑,灰色使人消沉,白色使人明快,淡蓝色使人凉爽……

色彩的这些效能,可以用来调节情绪、影响智力、改善沟通环境,从而可以将商品的思想淋漓尽致的传达给消费者。对于营销来说,有着品质优良的商品是不够的,还要使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真实内涵,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传统的营销手法包括广告、人员推销、价格等都采取灌输方式,不仅使日趋成熟的消费者反感,导致误解,还会让他们采取更为谨慎的购买行为甚至干脆拒绝购买。而色彩营销在这方面表现出一种无形却又非常有效的沟通作用,色彩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感情,利用色彩感情规律,可以更好地表达商品主题,唤起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对商品的兴趣,最终影响人们的选择。让消费者能很自然地发生购买行为。

三、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的应用

(一)调查消费市场

调查消费市场生产市场上需要的产品,才可以使企业有利可图,所以第一步,当然是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商品。要恰当运用色彩,就要了解对于特定的产品,消费者需要产品本身或者产品提供者营造的色彩传达给他们什么样的信息、情感才会符合他们的购买期望。

譬如,如果企业生产的是一种高科技产品,那消费者青睐的肯定是蓝、绿等冷色以及明度低、对比度差的色彩,因为他们虽不能在一瞬间强烈地冲击视觉,但却给人以冷静、稳定的感觉,使人感觉到它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性、可靠性。如果企业采用的是红、橙、黄等暖色调以及对比强烈的色彩,那虽然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强,给人以兴奋感,能够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商品上来,但却无法给消费者以这种商品该给予的信任度。

(二)确定色彩形象,运用色彩理论

结合消费者需要商品色彩给予他们的感觉,考虑色彩的组合问题、包装的色彩、商品本身的造型、材料和图案等,选定具体的颜色。这也是色彩营销中决定胜负的关键。

合理利用色彩来确定色彩形象,就要了解色彩的联想和含义是丰富不定的,由此色彩有时候起的作用是两面性的。红色既有喜庆、热情之意,又有恐怖之意。黑色有死亡、罪恶之意,但是也有高贵、实用之意。所以,色彩的运用要讲究恰当。如是礼品一类的产品,不宜用白色,因为白色虽有纯洁之意,但是在中国却有不祥之意。另外,由于文化、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风俗习惯和的不同,各族人民对色彩的好恶也是不同的。这些因素在营销过程中都应着重注意。在色彩的运用上,还应注意色彩受性别年龄文化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文化水平低的地区和人群,会喜爱鲜艳一点的颜色,文化水平高的地区和人群对富丽、柔和的浅色则比较青睐。人们在幼儿期喜爱红黄的纯色,儿童期又喜爱纯色的红、黄、蓝、绿色,年轻人爱好红、绿、蓝色,中年以后喜欢紫色和蓝色。女性直觉力强,感情细腻丰富,受色彩影响大,偏好色彩的丰富和搭配,较为喜欢柔和和鲜艳的颜色;男性重理性,较少受色彩支配,偏好简单的色彩布局,喜欢淡色调的颜色多一点等等。

(三)策划﹑实施销售计划并建立营销信息系统

策划销售计划,光是把色彩涂在产品或者其他地方并不是色彩营销,更为重要的是让消费者接触他们所喜欢的色彩,接受用色彩装点的高情感产品,进而甚至建立对产品提供者的认知。

销售计划的实施要能给顾客以深刻的印象,其成功运作要借助于商品本身、包装、广告、宣传资料、说明书、商品陈列等色彩形象策略。以“香港鳄鱼恤”在北京设在西单的总店为例,该店自从委托西蔓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负责其不同季节橱窗陈列服装的色彩搭配后,同种款式的服装不管价格多少,销售得都非常好。这就是色彩在销售中竞争力的体现。

建立营销信息系统企业在经营中收集、形成各种市场、顾客资料,经分析整理后作为制订营销策略的依据,分析出市场的色彩使用情况,并对未来流行色作出预测。在收集资料后,通过数据的分组和统计,掌握“哪种产品最好卖”和“为什么好卖”、“哪种颜色最受欢迎”等要点,验证色彩营销策略的运用成功与否,同时建立商务信息资料系统,利用色彩营销积累的资料,更有效地为下一种产品或者下一轮色彩营销策略提供帮助。

(四)色彩搭配设计行业方兴未艾

色彩营销的流行,使色彩搭配已经上升为战略问题。使用什么色彩不是设计师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只有色彩专家与设计师协作开发才是理想的状态。今后的时代需要色彩战略家,是色彩搭配的时代。

色彩搭配设计师,就是这样一群执掌色彩营销的掌门人。他们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色彩搭配与设计、色彩策划与营销、色彩调查与管理、色彩研究与咨询。他们追求完美、热爱生活,可以称得上是用色彩扮靓生活的魔法师。生活里所有的颜色都是他们的创作源泉,他们用自己对时尚的感悟装点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今天穿什么,大到城市的整体颜色,都是他们的课题。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色彩搭配设计师这一职业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世界品牌可口可乐和大众公司新甲壳虫,到中国化妆品羽西和雨燕汽车,在他们成功的色彩营销中,色彩搭配设计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流行色协会已经开始了色彩搭配设计师的资格认证工作,考试合格获得由中国流行色协会颁发色彩搭配设计师专业资格证书。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市场反应良好,这些专业的色彩搭配设计师能服务于服装纺织、商品设计、建筑环境、平面设计、城市规划、室内装饰、百货零售、美容化妆、形象咨询、园艺、涂料等各大企业,担负起企业的色彩搭配与设计、色彩策划与营销、色彩调查与管理等重要工作。

四、案例分析

(一)蚕丝色彩变化置换传统观念

商家常常会有一种思维定式:产品本身的色彩是天生的,是难以突破的。殊不知,创新地推出多种色彩恰恰最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蚕丝还有彩色的?”张老板睁大了眼睛,就是不敢相信:自己做了20多年的蚕丝服装,自古蚕茧只有一种颜色——白色,难道是自己眼睛花了?其实,张老板不是眼睛花了,而是脑筋太古板了。

去年年底,由浙江大学和浙江花神丝绸集团联合研制成功的天然彩色蚕丝衣服,闯进了消费者的视线。主持这项研究的陈玉银教授介绍,眼下他们已经能让蚕茧天然具有红、黄、绿、粉红和橘黄等颜色。该技术是利用家蚕种资源库中天然有色基因,从而获得天然彩色茧育种材料,进一步选育出天然彩色蚕茧。去年,桐乡成功饲养彩色蚕茧16000多公斤。

由于天然彩色蚕丝会吸收紫外线,从而改变颜色。所以,该类蚕丝主要用来制作一些毛毯、针织内衣等产品。“天然彩色蚕丝的手感和羊绒差不多,是蚕丝中的精品,估计面市以后的价位比一般蚕丝制品要高,比如一件天然彩色蚕丝内衣的售价要四五百元。”浙江花神丝绸集团副总经理潘新明说。到今年年底,顾客就可以买到用这种蚕丝做成的衣服以及毛毯了。到时候,像孙老板这样按老思路做买卖的人,可就要被人甩在后头了。

(二)青岛台东商业圈动感色彩涂鸦

素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称的美丽海滨城市青岛,是一颗镶嵌在黄海之域的璀璨明珠。以其旖旎醉人的风光和心随帆动的韵律,诠释着这座城市独特时尚运动元素。而享有青岛三大都市商业圈之称的“台东威海路步行街”以其独特浓郁的商业气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消费者。可是在繁华灯绿的背景下,在时尚街区的周围,矗立着几座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居民楼。楼房的外置墙壁陈旧,色调灰暗。与时尚而具现代化的街区景观不相匹配,显得太过于突兀。对于这几座老楼的处理问题就成了横亘在市政建设部门面前的棘手问题了。若拆除的话,一、对于资源是种纯粹的浪费,而且有效利用的空间很大。二、强行拆除不但违背民意而且拆迁安置居民的费用也是一笔巨额的开支,况且许多居民几乎大半辈子都生活在该商业圈,早已习惯了当地的生活,突然让其到另外的地方居住,好多居民反映表示很难适应新生活。三、若拆除的话,爆破时所产生的粉尘会对大气产生严重的污染。面对此种情况,那我们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不防运用色彩来解决问题,给楼房穿件新衣如何?利用色彩来点缀它。于是一场在楼房外墙壁上涂鸦的色彩工程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待工程完工后,面对动感十足的五彩涂鸦,无不令游人为之眼前一亮。先前破旧的楼房现变成色彩斑斓的城市画卷,同时也成为了城市购物商圈的靓丽风景,不但美化了环境而拉动了当地的“眼球消费”,双赢的表现让我们不得不叹服市场经济的多样性。这种既环保又节约的色彩工程,着实是色彩运用,造就建筑史上经典构想的成功典例。同时也完美切合了中央提出的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理念,这充分说明了色彩可以轻巧的给市场营销插上翅膀,让其向更高的区域振翅高飞。

参考文献:

1.下川美知瑠.色彩营销[M].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出版社,2006

2.张彪.色彩构成设计[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5

3.纪宝成.市场营销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1

4.屈云波.营销战略策划[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 中级护士论文 下一篇: 英语学习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