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6 15:06: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卫生院中医医生工作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下午)好!
在市卫计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在县卫计局的具体指导下,大英县象山镇卫生院认真贯彻落实《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药诊疗技术、适宜技术的广泛推广的指示》,深入开展基层中医药创建工作,在着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对临床中医师及村医进行中医药知识培训、对居民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指导、不断提升临床医师的中医诊疗水平和居民的中医保健意识等方面下功夫。现就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英县象山镇位于大英县偏北部,临近中江县、三台县、射洪县,辖区总人口约38890人。象山镇卫生院为一级甲等公立医疗机构,位于象山镇小河街8号,距离大英县城约20公里。卫生院院区占地面积约4.81亩,建筑总面积约4307平方米,全院目前有在编在岗职工40人,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业务范围。专业技术人员占37人,医学类专业技术人员33人,其中医师11人,中医类医师6人占医师总数的54.5%。主要开展的医疗业务有: 中医临床、 西医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理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儿老保健等。能开展针刺类、灸类、刮痧类、拔罐类、推拿类、敷熨熏浴类、肛肠类七类中医医疗技术和十种中医适宜技术。
二、中医医疗、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多年来,我院把中医药工作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运作,确保了全镇中医药工作有序持续发展。我院还组建了中医科、康复理疗科,打造中医药集中服务区。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辨证施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医院业务量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中医门诊收入由2014年的19.9万元发展到2016年的25万余元。今年截止10月底,治疗门诊13742人次,中医诊疗5883人次,占门诊诊疗人次的43%。住院治疗1212人次,其中中医住院诊疗114人次,占住院人次的9%;2017年1-10月业务总收入463万元,其中中医药收入近92.7万元,占总收入的20%。
三、加强中医科标准化建设
(一)按基本标准独立设置了中医科室,分别设立了中医诊疗室、中医妇科、针灸理疗科等综合中医治疗室。配置设备有:颈、腰椎牵引床、颈椎牵引器、诊断床、治疗床、推拿治疗凳、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电针治疗仪、火罐、刮痧板、针灸器具、药物离子导入治疗仪、艾灸架、超短波治疗仪、TDP神灯等设备。
(二)设置了中药房,配置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定品种在内的中成药73种和中药饮片300余种。设备有: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等。
(三)设置了煎药室,配有煎药机和专(兼)职煎药人员,按标准、按规范提供煎药服务。
四、强化中医科岗位管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一)制订了中医科工作制度、针灸室工作制度、中药房工作制度、中药饮片储存和设备管理制度等。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工作管理规范。建立中医会诊制度,住院病人可根据需要请中医医师进行现场中医查房。
(二)制作了重点人群中医药保健方案、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措施等宣传牌,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使中医药文化氛围更加浓烈。
五、注重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加强中医养生健康教育
(一)今年创办中医药健康知识教育宣传栏10期,中医药健康养生保健7期。
(二)今年举办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6期。
(三)今年深入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活动,上门送医送药送健康,共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活动20余次,其中中医健康教育活动8次。
(四)今年下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6次,提供健康教育文字资料9种,播放影像资料6种,受益群众5000余人。
六、存在的问题
(一)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不足。
(二)中医药人才资源匮乏。全镇20个村卫生室40名村医,能中会西的医生35人,中医执业医师11人,年龄趋于老龄化,中医药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费用的医保报销比例偏低,特别是,村卫生室医疗保险门诊中医药费用报销偏低。
七、今后的打算
(一)积极争取政府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支持,助推我镇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学习、交流,以更全面掌握中医药理论相关知识;引进聘请知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三)申请政府倾斜中医药费用报销政策,增加中医药在医保报销中的项目,提高费用的报销比例。
(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增强监管力度,严格遵循中医药各项技术操作规范,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持续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发展中医药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精髓,进一步拓展中医药业务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功效,不断深入挖掘民间单验方,探索更多的中医药健康教育渠道,使之为广大患者祛除疾痛,为广大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加强了中医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设
我院成立了以院长XXX同志任组长,以副院长XXX、XXX任副组长,以XXX为成员的中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中医药事业的具体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二、机构设置与设备
我院国医堂位于门诊二楼西侧,设有中医科、中医整骨科、理疗科、中医康复科、针灸推拿室、针刀治疗室、电脑牵引室、中药熏蒸室、中药煎药室等相关科室。配有电脑三维牵引床、电脑熏蒸牵引床、微电脑自动牵引床、电脑中频治疗仪、TDP神灯、电麻仪、中药煎药包装机、跑步机、磁疗健身车等多种治疗及健身设备,针灸推拿科现已全部使用一次性针灸针。中药房中药饮片达到 367种,中成药达到122种,全部通过集中招标采购,饮片质量符合有关要求。
三中医业务开展情况
我院国医堂能开展中医中药、中医正骨、膏药贴敷、小针刀、火针、针灸、推拿、烤电、拨火罐、穴位注射、颈腰椎牵引、电脑中频治疗、熏蒸疗法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疗法。主要治疗咳喘、胃痛、便秘、慢性肠炎、结石病、鼻炎、神经衰弱、妇科炎症、月经病、小儿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四肢骨折、关节扭伤、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腱鞘炎、急慢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增生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梨状肌综合征、中风后遗症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受到患者及专家的一致好评。2012年1-10月份我院中医处方(包括饮片和中成药)量占总处方量的 35.54%,中医处方书写合格率达到98%,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达到95%,中医住院病历书写甲级率达到92%。开展了小针刀疗法、埋线疗法、靳氏截针疗法、经络激通疗法,疗效突出,效益显著提高。2012年1-10月份我院药品收入332.91万元,其中中草药收入达到96.60万元,占药品总收入的29.02%。1-10月份国医堂总收入231.96万元,其中中医科业务收入90.31万元;理疗科业务收入67.21万元(其中治疗费39.74万元);骨科业务收入74.44万元(其中治疗费59.72万元)。
四加大了中医药宣传力度。
我们采取电子屏滚动播放、制作宣传版面、悬挂横幅、印发传单的形式,广泛宣传健康教育、中医药预防保健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价值和好处。同时借开展扁鹊中医药文化节系列活动之际,大力宣传中医适宜新技术,扩大了中医药适宜新技术的影响,使广大患者充分认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自觉采用中医药疗法。
五人员配备与培训
国医堂有职工6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医师4人。通过中医药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使我院的中医药服务条件不断改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就医患者提供了“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特色服务。大大推动了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受到当地群众好评。
六、指导卫生室工作情况
为使中医适宜技术造福更多群众,满庄卫生院主动将创建活动延伸至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精心组织开展南迎社区卫生服务站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并加大了对乡村医生的业务辅导和考核力度,使中医治未病技术得到充分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13项,各村卫生室累计培训并推广适宜新技术10项,患者普遍反应很满意。
七筹建中医病房
年底新病房楼将投入使用,我院将以新病房楼的投入使用为契机,筹建中医病区,预计病床30张。届时,我们将运用中医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对适宜的疑难患者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治疗,进一步拓展治疗范围。
八是在局中医科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省级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泰安市中医特色专科的申报手续已经完成。
九药事管理
中药房日常工作中,一贯保持室内整洁,药品放置有序,司药用具经常擦洗,研钵、捣药罐用毕立即擦净,调配毒性药品后彻底洗净。中药饮片经常清理晾晒,杜绝串斗、虫蛀、霉变等导致药品变质现象的发生。
处方中有需先煎、后下、另煎、溶化、冲服等药材,单包注明,需临时炮制的药材,按处方要求进行加工。
处方调配完毕,工作人员再次对照处方进行检查,无误后方可发出,发药时将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向病人详细说明,核对人、发药人签名以示负责。
目前,医院在管理和考察医务人员的时候,往往不能像过去一样单纯的从某一方面来考察医务人员,要从从业人员的素质、道德、专业水平、技术知识等方面进行考察和检测。因此,卫生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有着极大的主导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合理的使用卫生统计的方法在医院管理中考察医院的各项工作,能使患者得到更加专业、贴心的服务,也能使医院的工作能够更好、更透明的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使得医院的综合效益进一步的提高。
一、现代医院管理中,卫生统计工作的地位
在现代医院的管理中,依靠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工作的手段越来越多,其中,医院的卫生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明显,甚至在医药类行业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往往决定着医院管理的质量水平。卫生统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研究问题、制定方针和计划、对医院工作的总结、管理医院工作、监测各部门的运营活动;同时,卫生统计工作也能向社会和政府提供有效、真实的信息,通过卫生统计工作,可以提高卫生统计的服务质量,能够全面、具体的发挥出卫生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整体功能。通过卫生统计工作,能够得出很多具体的统计内容和信息,这样可以更加详细的分析和确定医院的发展方针和改进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以及通过卫生统计工作,可以更好的研究和分析不同病种的产生和确定这些病种的治疗方针。通过卫生统计的方法,可以更好的集中体现出目前医疗的需求和某些诊断环节中出现的薄弱问题,然后加以改善。
二、卫生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卫生统计工作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目前,由于体制还不够完善,导致卫生统计工作仍然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一方面,现在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步普及,但是由于医院的部分工作人员对计算机使用的熟练度还有待加强,导致这部分工作人员依然在使用手工操作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医院的某些硬件措施依旧无法跟上,导致医院不能够充分的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手段来进行卫生统计工作。
(二)对统计工作服务的意识淡薄
目前,绝大多数的信息统计员在统计和收集数据的时候,只重视收集、录入和按类别分类整理,忽略了对所整理的数据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统计,对统计结果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核对,因此导致所收集和统计的内容没有更加系统的和其他部门进行良好的对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使得医院在工作和管理中缺乏权威数据的支撑,导致很多工作难以展开和进行布置的任务。
(三)不重视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医院对卫士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太低,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力度太小,对卫生统计的硬件设施投入太少,导致卫生统计工作难以开展下去。(四)统计工作人员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有的卫生统计工作人员并非医学类专业,所以对医学知识这部分比较薄弱,无法对医学类专业上的内容进一步的分析,导致统计工作人员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三、改进卫生统计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卫生统计的技术手段
改进落后的统计手段,使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卫生统计工作,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将统计工作的重心和侧重点放在医学统计上,以便于分析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药品的统计和分析,使得医院能够更好的了解患者的需求;病种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更好的解决和预防病情的治疗和发生;医院服务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更好的对患者提供相应的服务等等。
(二)加强服务意识和重视统计工作
医院的领导层,要加强对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工作人员要加强相关的服务意识,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统计工作上,而是更加深层次的统计和分析。医院应该加大对统计工作的投入和充分支持该项工作的展开,这样才能使卫生统计工作得到更好的建设和发展。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由于卫生统计工作具有全面性、专业性,所以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会很高,因此,统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统计知识,还要全面了解整个医院的运作环境和医学知识,甚至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卫生统计工作。医院应该专门招聘该类工作人员,或者进行专项培养,进一步提高卫生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四)健全卫生统计工作的制度
建立健全和完善卫生统计工作,是保障统计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重要措施,是确保数据在统计时的及时和准确,同时也能规范操作,用制度来保证所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专业性,同时保证卫生统计信息的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总结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卫生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提高卫生统计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卫生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提升医院的服务和专业性,同时也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但在实际当中,在卫生统计的医院管理方面、专业素养、服务方面和制度上还存在部分问题,各个层面的管理和协调能力还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实现综合性的管理,才能更好的提高卫生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只有各个环节都相互配合,才能使卫生统计工作更加的合理和完善,从而使得卫生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也得到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卫生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和具体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3):127-128.
[2]董丽.浅谈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4,(30):83.
[3]张楠.浅析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及其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05):87+94.
[4]韩喜祥.浅谈卫生统计与信息化工作在基层医改监测评估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06):75-78.
1.政策因素和法律法规
1.1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和支持
1.2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试行)对环境的要求
中药房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当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
2.院内感染的相关卫 生 学 标 准:
控 制 院 内 感 染 各 项 卫 生 学 标 准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个/cm2,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总数不得超过8个/cm2。门诊大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4000个/m3。
3医院制剂的卫生学要求
3.1制剂室的房屋和面积必须与所配制制剂品种要求相适应,按制剂工序合理布局,人、物流分开,一般区和洁净区分开,内服制剂和外用制剂分开,无菌制剂与其他制剂分开,办公室、休息室与配制室分开。
3.2各种制剂应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不同的操作间,每个剂型按工序划分操作岗位,进入洁净区应设有一次更衣、二次更衣和洗手、消毒等设施。
3.3根据制剂工艺要求,洁净室内应划分空气洁净度等级,其微生物数和尘粒数应符合规定,并定期检测和记录。
3.4配制大容量注射主关键岗位应符合洁净级别要求,灌封岗位的洁净级别应为100级,稀配、滤过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最终处理岗位为10000级,浓配、称量、配料等岗位应为10万级。
3.5配制前,制剂室主要的操作工作台必须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清洁、消毒或灭菌。不得使用普通的窗式空调器、电风扇送排风。
3.6各制剂配制岗位应有防潮、排尘的措施,地面应无积水。
3.7中药材的前处理、提取、浓缩等必须与其后续工序严格分开,筛选、切片、粉碎等操作应有有效的除尘、排风设施。
3.8洁净室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应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3.9洁净室的窗户、技术夹层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的连接部位均应密封。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同的相邻房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帕,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并应送入一定比例的新风。
洁净室内安装的水池、地漏的位置应适宜,不得对制剂产生污染。100级(不包括局部百级)洁净区内不得设地漏。
3.10制剂室应具有与所配制剂相应的原辅料、包装材料、成品等库房、通风应良好,各种物料不得露天堆放。
4.药检室
4.1设备的选型、安装应符合制剂要求,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便于制剂操作和维修、保养,并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
4.2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和吸附药品。设备所用的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
4.3配制大容量注射剂所使用的注射用水,必须采用多效蒸馏水器制备,并符合中国药典标准。大容量注射剂的灭菌设施宜采用双扉灭菌柜。
4.4制剂室应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由专人负责。
4.5配制间内不得存放与配制无关的个人物品和杂物。配制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4.6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的设施不得对洁净室(区)产生不良影响。
4.7配制间和制剂设备、容器等应有清洁规程,内容包括:清洁方法、程序、间隔时间、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剂、清洁工具的清洁方法和存放地点。
4.8洁净室应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4.9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与配制操作和洁净室等级要求相适应,并不得混穿。洁净室工作服的质地应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无菌工作服必须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
4.10不同洁净级别房间使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应定期分别清洗、整理、必要时消毒或灭菌。洗涤时不应带入附加的颗粒物质。
4.11在配制输液的洁净区内使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应在制剂室内设专用洗衣设备并进行清洗、整理、消毒或灭菌。
4.12洁净室仅限于在该室的配制人员和批准的人员进入。
一、执业管理
在工作中始终坚持要求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依法执业、持证上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要求,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和注册工作,本年度共有2人参加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1人考试合格。下一步安排注册。
二、继续医学教育
今年继续认真落实全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共有42名医、护、药、技人员相继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圆满完成学分任务,安排1人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3人正在进修四川省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多人前往县市省参加学术交流及各种专题培训。
三、病案管理
医院为加强病案管理,配备了兼职病案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病案的收集、计算机录入、整理归档工作,并专人进行病案质量把关。截止到2017年12月20日,共收录出院病人2457人,治愈1321人,好转1013人,未愈61人,死亡6人,其他56人。其中,贫困人员810人次,病历收集2457份。
四、医疗质量管理
注意加强对日常工作中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及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的监管,在每月一次的全院医疗质量检查考核及不定期科室抽查中,重点对病历书写、院科二级查房制度落实、死亡病例讨论和疑难病例讨论、交接班制度的落实、查对制度的落实、会诊制度的落实、知情谈话制度的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分级护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医院感染报告 、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处理等进行控制,力争将医疗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五、扶贫医疗救助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我院先后接到辖区内平困家庭患病情况的调查任务,安排临床人员逐户逐队逐村走访记录患病情况。并成立
2017年,医务科在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者一些不足和问题。如:医务管理组织不够完善,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服务临床一线的主动意识还有待加强等,这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努力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全镇有中心卫生院一所,分院一所,年未共有职工名;卫生院内设有门诊、住院、疾控、妇幼保健、妇产科、辅助检查等科室;住院部设有病床张,其中,中心院有张,分院有张。全镇共有个村卫生所,一个卫生室,共有名乡村医生。为辖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基本医疗、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医疗服务范围为镇区域及周边乡镇,人口约.万人。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情况
自年月起,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已全面铺开,农村基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至月底统计,我院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完成,进行健康体检和采集及采集基础资料人,建立规范化健康档案份,已完成全年任务。筛查高血压患者例,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患者例,筛查高血糖患者例,规范化管理糖尿病人例,筛型精神病患者例,规范化管理重型精神病患者例;年内孕产妇体检人,-个月儿童体检规范化管理例,建档人,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开展主题健康宣传活动次,督导工作、指导业务次,开展基本公共卫生人员培训期,共培训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余份。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疫苗全程接种率%;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积极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认真做好重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同年龄组儿童各种疫苗加强接种和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全部完成,妇女病普查开展一次,参加普查妇女人,普查患病人数人,贫困孕产妇救助和农村产孕妇住院分娩减免工作正常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
年,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制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展。人才缺乏,全科医师培训需要一个过程,全员聘用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尚有待政策的支持和措施的完善;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政府部门支持力度有限,上门建档服务阻力大,信息化建设急需推进。
四、下年工作计划
争取以政府为主导,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改变医务人员和基本公共居民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来;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尽快启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创新运行机制,启动信息化建设,政策配套,实行内部激励,外部监管,分级医疗,基本公共首诊制等,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存在问题,逐步予以解决。加强与村委会、派出所、计生、统计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人口信息变化。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统一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张贴健康教育宣传画报,结合创建工作,责任医生深入基本公共、家庭、学校及公开场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各村基本公共责任医生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课,普及各项健康知识。精心编写各种农村常见病健康教育资料,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帮助群众树立自我防病和自我保健的意识。
精神病人问题已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对我市精神病人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发现基层精神病人管理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急需加强。
1 基层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固原市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个省会城市的中心地带,是集中连片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也是革命老区。辖4县1区62个乡镇3个街道办891个行政村,行政区划面积10540平方公里,总人口150.14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5.67%,回族人口占45.3%。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9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62元,分别比全区平均水平低2231元和1086元。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5所,精神专科医院1所,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加之群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不足,广大精神疾病患者尤其是农村精神疾病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很差,同时高额的医疗费用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我市精神卫生工作起步较晚,在很长时间内,基本是一片空白。自2005年实施686项目以来,在全市精神卫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精神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在人群健康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精神病人病程长(极大部分为几十年),难治愈,易复发,康复后难以被社会接受和难以找到工作,长期患病和治疗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很多家庭因精神疾病而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境地。精神病人已经成为社会上特别困难的“弱势群体”。对他们的治疗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其他公民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社区精神病人的治疗、日常管控主要以家庭为主,而这种管理却存在许多问题。
1.1 精神卫生工作力量不足,医务人员缺乏,社会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另外,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单一、方式比较封闭,主要靠专业机构和药物,缺少综合防治康复措施;
1.2 精神病人接受治疗情况差。精神病人的治疗费用根据不同病情,每人每月在1000-3000元,大部分精神病人,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病人得不到长期正规的治疗,难以保证治疗效果。
1.3 监护人监护责任落实差。由于歧视、偏见依然存在,缺乏对精神疾患的科学认识,精神病患者难以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甚至被关锁和禁锢。再加因精神病人发病时间长、治疗费用高、难以控制其行为等原因,大多数监护人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基本上没有进行有效监护。社区、村(居)委会、医院等没有专项资金,也难以落实监护责任,只在病人肇事、肇祸时才采取一些强制控制、治疗措施。
1.4 监管机制不完善。目前涉及精神病人管理的牵头协调、经费渠道、救助机制、治疗管控、医疗保险、应急处置等问题,在一些法律法规中有一些规定,但是操作性不强。如定点医疗、强制收治、监护责任等没有有力措施来保证落实,没有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和人员,没有保障经费,没有纳入医疗保险病种等。一些精神病人经过医院治疗后,自知力恢复,可以出院,却找不到接纳的地方。
1.5 齐抓共管机制不完善
精神病人的管理涉及综治、公安、卫生、民政、城管、财政、残联、劳动保障等部门。目前,涉及精神病人管理的牵头协调、经费渠道、救助机制、治疗和管控、医疗保险、随访管理、应急处置等问题,在一些法律法规中有一些规定,但是操作性不强,落实得不好。如定点医疗、强制收治、监护责任等没有有力措施来保证落实,没有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和人员,没有保障经费,没有纳入医疗保险病种。
1.6 流浪精神病人管理难度大
精神病人难以控制自身行为,容易脱离掌控,经常有精神病人到处流浪。流浪精神病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安全。但是,鉴于以上各种原因,流浪精神病人管理难度相当大,基本处于无人管的状况。
2 思考和建议
精神病人问题已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救治不及时或看管不严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精神病人特别是重性精神病人的救治和监管仅靠亲属和个案管理医生是远远不够,需要多部门协作,并从政策上、经济上给予资助。真正帮助精神疾病人特别是重性精神病人实现“病能有医,疯能有控,家能有安”。为此建议:
2.1 建立协调工作机制
明确组织协调部门,将各涉及到的部门纳入协调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落实任务。经费由财政出,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抓,基层组织主动抓。由综治部门牵头组织,强化协调指导和督促;公安机关将肇事精神病人列为重点人口管控,负责强制收治;卫生部门负责肇事精神病人的监测,督促精神病院做好鉴定、收治和管控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对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及送返原籍,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和无法查清原籍与监护人的精神病人,协调有关精神卫生机构接收治疗;残联对治疗出院后生活贫困的精神病人,免费发放维持治疗的基本药品;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按政策落实精神病人的医疗费用,将精神病纳入城乡医疗保障范围;财政部门负责核拨收治管控经费,加强资金监管;社区、村(居)委会负责协助精神专业人员开展精神病人的危险性评估、随访管理、应急处置。
2.2 突出工作重点
2.2.1 保证工作经费。将精神病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明确精神病人救治经费支付渠道和结付办法,完善救治经费保障机制。
2.2.2 加大精神卫生投入。加强与定点医院的协作,及时送治重性病人;逐步免费为精神病人提供基本的药品;条件成熟时建立专科医院或在县级区域增设精神专科,收治无监护人的和流浪精神病人。保证“病能有医,疯能有控”。
2.2.3 完善保障体系。目前,精神病人尤其是农村精神病人医疗没有保障。应尽快完善精神病人医疗保障机制,将精神病纳入城乡医疗保险的病种,并可在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上给予一定倾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无监护人的精神病人、流浪精神病人、贫困精神病人的救济办法,加大救济力度;加大对贫困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
2.2.4 强化重性病人监控。建立精神病人档案,尤其是要加强重性精神病人随访管理工作,及时强制收治肇事肇祸病人,跟踪治疗情况,落实病情回访,加强对家庭监护人精神卫生知识传授及医疗监护能力培养,创造条件帮助精神病人尽快康复,走向社会。
2.2.5 建立社会救助中心。建立社会救助中心,统一开展弱势群体救助、救济工作,集中代养病情相对稳定的无监护人的精神病人和流浪精神病人,减少病人病情的恶化。
2.2.6 对于遗弃、虐待精神病人的监护人要对其加强法制、道德教育,使其切实负起责任,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给予处罚。
2.3 强化宣传教育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气象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2008年初,中国西南部遭受到强降雪,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37.9亿元。据统计,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天气灾害占70%。因此,积极研究气象变化规律,提高气象预警监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气象工作非常重要,对于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气象事业作为科技型、基础性公益事业,必须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我国气象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得如何?他们的生存状态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关系怎样?不同统计学特征下的气象科技人员生存状态和工作绩效有着怎样的差异?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真实地了解气象科技人员的状况,为进一步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1 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内容型激励理论是以人的需要为研究对象,探究激发人们行为动机的各种因素的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后天需要理论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们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阿尔德弗的ERG理论将人的需要定义为生存需要、交往需要和成长需要。麦克莱兰后天需要理论将人的需要界定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归属需要。内容型激励理论告诉我们要从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等方面来激励被管理者。因此对气象科技人员的激励也应该从满足他们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着手。那么气象科技人员具有哪些需求呢?气象科技人员的需求特征是由其个性特征决定的。他们的个性特征包括:①自我价值判断较高,内在需求呈现多样化、混合化趋势。②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③具有独立的价值观,他们工作不是仅仅为了挣钱,而是追求职业发展和进步。④具有突出的团队意识。⑤具有较强的流动意愿,对组织的忠诚度低。这些个性特征决定了气象科技人员的需求特征:第一,期望获得高薪酬和良好的福利待遇。第二,具有自主工作的需要和参与管理的需要。第三,具有业务成就需要以及公平需要。第四,渴望有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第五,希望工作能够有助于个人成长并能激发足够的兴趣。对气象科技人员进行激励就要满足他们的各种心理需要。而各种心理需求满足程度如何可以通过满意度来体现。行为科学的研究证实,工作满意度和激励之间以及激励和经济性薪酬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气象科技人员来说,良好的薪酬与福利需求的满足程度可以通过收入状况满意度和生活状况满意度进行测度。参与管理需要、业务成就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需要的满足程度可以通过工作状况满意度进行测度。个人成长需要的满足程度可以通过学习培训状况满意度进行测度。气象科技人员生存状态满意度(包括生活状况满意度、工作状况满意度、收入状况满意度、学习状况满意度)能够反映气象科技人员的总体激励状况。此外,也有研究表明收入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绩效三者之间彼此具有正相关性。也就是说气象科技人员的生存状态满意度与其工作绩效应该呈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权变理论告诉我们研究气象科技人员生存状态和工作绩效还需要考虑具有不同统计学特征的科技人员他们的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是差异的,因为研究证明科技人员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称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也会造成区域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2 研究过程与方法
2.1 样本数据获取
本研究通过网络调查问卷面向全国(港、澳、台地区除外)气象科技人员展开调查。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份的14569名气象科技人员参与了本次调查。经过筛选将符合要求的调查问卷13509份进行汇总统计。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72%。参加调查的气象科技人员基本状况如下:从性别来看,男性科技人员占61.95%,女性科技人员占38.05%。从年龄组成来看,30岁及以下的科技人员占26.94%,31~40岁的科技人员占29.73%,41~49岁的科技人员占29.06%,50~55岁11.41%,56岁及以上的科技人员占2.86%。从学历来看,中专及以下学历科技人员占10.87%,拥有大专学历的科技人员占26.66%,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科技人员占55.11%,拥有硕士学历的科技人员占6.72%,拥有博士学历的科技人员占0.64%。从职称来看,具有正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占0.68%,具有副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占11.92%具有中级职称的科技人员占44.21%,具有初级职称的科技人员占33.81%,无职称的占9.38%。从单位级别来看,县级气象局占46.10%,市级气象局占35.59%,省级气象局占18.17%,国家级气象局占0.14%。
本研究采用Likert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在调查被测试者对某一问题的态度时将回答设为5个选项,“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5级Likert量表每个选项分别被赋予分值。非常满意为“5”,比较满意为“4”,基本为“3”,不太满意为“2”,很不满意为“1”。
2.2 研究方法
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气象科技人员的生活状况满意度、工作状况满意度、收入状况满意度、学习状况满意度以及工作绩效之间相关关系进行检验。在确立存在相关性的基础上,运用SPSS15.0中的独立双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和多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对不同权变因素下的气象科技人员的生存状态满意度和工作绩效进行分析。独立双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主要用于判别两个独立样本所属的总体是否有相同的分布。如果相伴概率P≤0.05时,说明在此显著性水平时,样本来自两个独立总体的均值有显著差异,否则,样本来自的两个独立总体的均值无显著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是用来检验k个独立样本是否来自不同总体,如果相伴概率P≤0.05时,说明在此显著性水平时,来自多个独立总体的均值有显著差异,否则,样本来自的多个独立总体的均值无显著差异。
3 研究结果
3.1 问卷设计的信度分析
为了确保问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对调查
问卷(即测量工具)进行信度分析。内在信度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Cronbach's Alpha系数。一般认为,信度系数在0.60~0.65为不可信;0.65~0.70为最小可接受值;0.70~0.80认为相当好;0.80~0.90为非常好。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气象科技人员生存状态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各测度指标进行信度分析,得到Cronbach's Mpha系数为0.671,说明问卷设计合理可信。
3.2 气象科技人员生存状态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相关性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气象科技人员的生活状况满意度、工作状况满意度、收入状况满意度、学习状况满意度彼此间呈正相关关系,即提高任何一项满意度,都会带来整体生存状态满意度的提高。而各类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其中生活状况满意度与参与项目和发表文章均呈正相关关系。工作状况满意度和收入状况满意度与参与项目呈正相关关系。学习状况满意度与参与项目和发表文章均无相关关系。
3.3 不同统计学特征的气象科技人员生存状态满意度及工作绩效差异性分析
①不同性别气象科技人员生存状态满意度及工作绩效差异性比较。从表2可知,男性和女性气象科技人员在生活状况满意度、收入状况满意度和学习状况满意度以及参与项目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性科技人员的生活状况和收入状况满意度比男性科技人员高,但学习状况满意度低于男性,在参与项目上女性科技人员少于男性科技人员。
②不同年龄气象科技人员生存状态满意度及工作绩效差异性比较。从表3可知,不同年龄气象科技人员的生存状态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参与项目和发表文章最多的31~40岁的气象科技人员他们的生存状态满意度几乎最低。
③不同学历气象科技人员生存状态满意度及工作绩效差异性比较。从表4可知,不同学历气象科技人员的生存状态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普遍存在显著差异(除了生活状况满意度以外)。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博士和硕士是参与项目和发表文章最多的群体,但是他们的工作状况满意度、收入状况满意度和学习状况满意度偏低,博士的满意度最低。
④不同职称气象科技人员生存状态满意度及工作绩效差异性比较。从表5可知,不同职称气象科技人员的生存状态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均存在显著差异。基本上是职称越高的科技人员,其生存状态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就越高。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无职称和初级职称的科技人员学习状况满意度高于中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满意度。
⑤不同级别单位的气象科技人员生存状态满意度及工作绩效差异性比较。不同级别单位的气象科技人员的生存状态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均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省级气象局的科技人员参与项目和发表文章数最多,但是他们的生活状况满意度、工作状况满意度、收入状况满意度、学习状况满意度均为最低,详细情况参见表6。
4 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统计分析结果我们能够获知,气象科技人员的生活状况满意度、工作状况满意度、收入状况满意度、学习状况满意度彼此呈正相关。其中生活状况满意度、工作状况满意度、收入状况满意度与他们的工作绩效呈正相关,而学习状况满意度与他们的工作绩效没有任何相关性。女性气象科技人员总体生存状态满意度高于男性,但是她们参与项目数量却少于男性科技人员。高学历(硕士及以上)科技人员以及31~40岁的青年科技人员的工作绩效最高,但他们的生存状态满意度却不高。省级气象局科技人员的工作绩效最高,而他们的生存状态满意度不高。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统计分析结果应该引起管理者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改善和提高气象科技人员的生存状态满意度,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技人员的生活状况、工作状况、收入状况和学习状况满意度,有利于改善科技人员的科研工作绩效。
②注意改善气象科技人员的学习与培训效果,特别是努力提高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科技人员的学习状况满意度。
③积极鼓励女性气象科技人员参与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她们的工作绩效。
④注意改善青年气象科技人员的生存状态满意度,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 C40 文献标识码: A
一、强化学历教育基础性、多层次打造技术人才
(一) 技工院校要巩固阵地勇于开拓创新
技工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现代社会体制的推进,打破了以往的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原高职中专类学校以培养干部为主,以理论为基础的构架已不适应现代市场体制的办学要求,市场大量的技能人才缺口促使它正加快脚步,向技工院校之培养模式靠拢,差异逐渐缩小,且有同质化发展趋势,这样就对技工院校的发展构成了冲击和挑战,面对出现的情况,技工院校一方面要进行资源整合,做大做强,提升办学实力,推进校企合作发展,勇于创新;二要坚持走向高端技能培训的推进,不断提升技工院校培训能力;其三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规范技工院校的教学管理,扩大技工院校培训层次的范围,加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基础能力的建设。
(二)多层次人才打造以满足公司企业的用人需求
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离不开多层次的技能人才,它是保证产品质量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技工院校必须要锻造出多批的、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的技能人才。一方面技工学校要把招来的初中毕业生和一部分失学的社会青年培养成为能胜任企业用工所急需的实用性技术人才,并选拔一部分做高级工目标培养;另一方面中专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可培养成为高级工及技师类人才,并引导此类同学接受函授大专及本科学历的教育,通过套读学习期满合格后可以拿到相应的大学文凭,同时应为学生铺平通往普通高校的桥梁,使其提升学历层次,到企业后能文武双全以适应每一项岗位的工作。
(三)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深度勇创技工院校品牌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从技校学生整体情况来看,基础成绩薄弱的同学比例比较大,不爱理论学习者偏多,但实习实训操作课学习兴趣浓厚,因此教育教学改革应针对此类学生的特点来实施,以理论教学纸上谈兵的模式已不适应现在技校学生,为此,必须加大实习实训训练课时,加大操作技能含量的摄入,学校实习实训一定要贴近企业所需,企业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工种人才,并以此为着力点,从难、从严、从实际出发,重需要来培养,不能盲目培养企业不需要的工种浪费资源,要把岗位及工种因素作为学校培训学生的目标方向,着重打造专业品牌,强化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创建专业特色。
二、拓展职业培训创灵活多样的新体系
(一)开展岗前培训就业。随着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大批农村富余劳动者到城市寻找工作,与此同时城市招商引资带来的工厂企业也越来越多,对工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些工人多从社会上和一些大中专学校招来的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学习,技工院校应积极联系企业担当此岗前培训重任,按照企业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课时,实训内容应以企业标准为主导,另外学校应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把企业岗前培训工作扩展充分。
(二)加强企业职工的再培训。企业在职职工的再培训,首先要做好企业领导和所属单位人力人事管理部门协调工作,由于企业生产任务重时间安排的比较紧凑,所以要利用员工的节假日集中培训,设计订立培训目标、步骤、制定培训计划,要考虑在培训中各种因素及各岗位的结构组成,培训课程的设计思路要强化训练内容,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企业,提升企员工的技能水平来增强产品质量。
(三)促进城乡发展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宣传“靠技术吃饭用手艺致富、技能强己强家”的理念深入工地和农村,灵活开展技能培训。为不影响工地施工和农民务农,学校培训要认真做好教学课件,带上投影器材和实训设备到施工现场、村镇利用晚上空余时间开展教学,充分利用施工场地及工棚村镇企业设施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明确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种和专业,并深入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开展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用工动向,积极组织农民工定点培训来解决企业技能劳动力紧缺和农民的就业问题。
三、促进市场化条件下就业指导平台的服务功能
(一)加强职业指导课的作用来影响学生的就业择业观
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是学生在选择就业面临问题时有效的指针,现行劳动就业制度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而技工院校除此之外还实行了“包分配”的承诺,既给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又给学生吃了定心丸不愁分配找不到工作,学生的就业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就业指导课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得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懂得求职时就业的技巧这个是很重要的,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就是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全面的评估后才能作出相应的选择,并要调整好就业心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就业单位和岗位。
(二)多措并举强化岗前培训实现自我提升促进就业
建立强化岗前培训机制,学校要按照各专业组织不同形势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会,要根据签约岗位工作性质和工作需要的不同特点,通过对其采取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类进行培训。例如《厂情介绍》、《厂规厂纪》、《职业道德》、《人际关系》、《薪资福利保险政策》等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当前企业的详细状况,针对自己的就业作出正确的判断。另外联系现已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利用休息时间回学校,讲述自己在企业接人处事的工作经历及就业体会,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再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三)丰富校企“订单式”培训就业
“订单式”人才培养即校企合作式教育,是一种新的培训即就业方式,它是企业根据自己的缺岗工种的实际情况,联系学校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计划,要求学校按照此目标进行定向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考核符合一定的技能水平后,再输送到企业直接上岗,这样就做到了教育与企业垂直对接工学相互交替的培训模式,满足了用人单位到岗就能顶岗的需求。短时间内就能胜任在岗工作,实现了企业受益、学生受益的双赢局面。教育方式的创新拓展了就业,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结束语:
总之,技师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是落实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载体,它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国家把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升到战略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具体举措,全方位鼓励和支持技工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作为专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学校,应加快发展与时俱进,把创品牌、名牌、重点专业作为学校前进的重要指导思想。多措并举内涵发展,积极构建“四位一体”多元化办学的新模式,为民族工业的振兴和发展培养更多地一流技术人才。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探索研究(课题编号:2012Y457)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66-02
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高校来说,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议题之一。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起一个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为主导,奖贷补助免五位一体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可以说,它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在校期间可能遇到的经济困难和压力。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仅仅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上的帮助是不够的,有必要探索助学体系的长效机制,以不断丰富和深化现有高校助学工作体系的内涵和意义,更好地发挥助学工作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教育意义。
在积极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工作体系背景下, 对助学工作本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助学工作如何真正做到让每一位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另一方面,如何积极拓展助学的其他功能,实现“助学”与“育人”相结合,这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只有始终秉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学生工作理念,才能更好地将助学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以此作为各项工作的判断标准。只有这样,“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才不会流于形式,方能真正产生实效。
一、特色化、人性化助学工作途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对于开展特色化、人性化的助学工作,一方面要求我们充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情的助学工作路子,才能将助学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需要在助学工作中体现以学生为本,在制度的制定、日常的服务等方面均应该体现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本身也是工作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于助学工作而言,我们始终努力在构建这样一种有效助学工作模式,并不断的改进和修改,简称“一二三四”模式。坚持一个目的:坚持“资助和育人”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全面成长,鼓励学生自立自强,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正目的;规范两项管理:一方面是人性化管理,在助学工作中,人性化的管理并非是一种口号,也并不是一种文本化的制度,而恰恰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它需要我们急学生之所急,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他们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是信息化管理,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助学工作的开展服务,充分体现便捷、快速、高效、及时,这本身也是一种对助学工作的调整和改革,这样将极大地推动助学工作的开展,同时,这种高效、便捷的背后,也体现出在“以学生为中心”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例如,我们充分依托校园信息系统平台,将3570余人的临时价格补贴一次性发放,这样既安全又快捷;开展三项工程:一是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疏困工程,在助学工作中,充分依托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对班级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均给予不同形式的资助和帮扶,真正做到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二是重心理、重精神的励志工程,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取向。三是塑人格的成长工作,在这个方面,我们更关注以实践为平台,通过设立如学生工作助理,辅导员助理,图书馆临时服务员等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造品格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其素质。依托四个渠道:充分依托国家资助、积极争取社会捐助、扩大学校资助、引导学生自助这四个渠道,通过规范、严格、准确、高效、信息化的管理,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从而才能扎实推进我校助学工作的开展与发展。
二、创设“助理型岗位”,实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要求
资助是手段,育人是根本。高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教育培养学生,作为大学生特殊群体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同样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和伟大使命。因此,在现有高校助学工作体系中,根据学生特点,采用适当方法教育培养他们成才,是解决困难学生问题的根本目的。[1]在以往的资助工作中,高校更多关注的是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上的资助,而对其成长成才方面的教育实践功能发挥不够。因而,我校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积极为学生创立一些“助理型岗位”,如学生工作助理、教学秘书助理、辅导员助理、公寓辅导员助理等岗位,让学生在业余时间通过岗位的实践和锻炼,真正做到一方面不仅能给学生在物质上提供资助,同时更让其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提高。总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要求下,学校的资助体系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必须坚持以教育为先导,以育人为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资助的目的和效果。
三、积极构建个性化资助与服务制度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背景下,构建个性化资助与服务制度。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加大资助工作的力度。一方面是要紧扣“三个关注”,即在助学工作中,要关注学生的入学状况、学习过程、毕业去向。在我校的学生中,有极个别的同学,父母双亲都去世,开学之日到学校报到,身上仅剩几元钱,对于此类学生,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也要随时了解该生在学习上的表现,在生活上、心理上关心他们,为他们的成长积极创造条件。这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是要针对“四个不同”来开展助学工作,真正体现个性化资助与服务理念。即在我们的日常助学工作中,要针对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情况、不同个性特征而提出适合每个人的资助办法,例如,对于大一年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是积极协调当地教育局给予该生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助学金资助;对于大学二年级学生,因对其学习环境、生活秩序有一定了解后,鼓励其参加勤工助学岗位;对于大三学生,侧重对其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四的学生,除了国家助学贷款和奖助学金外,还尽可能为其提供一些与其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岗位和实习机会,努力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提供条件。
四、进一步完善学生家庭经济档案管理与跟踪制度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迫切需要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参照和依据,从而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变动情况,避免出现“重复资助”的现象,这本身也是保障公平、关注全体的重要手段。另外,应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收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其建立规范化的个人档案,并定期更新档案信息,实现动态管理。同时,如果有条件,应加大家访跟踪制度,深入学生家庭一线,切实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针对典型、特殊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从而确保每一位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得到帮助。
五、“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的资助工作要求激发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培养感恩意识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力度在进一步加大,家庭经济学生受助面也在进一步扩宽,因此,在这样一种现实背景下,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因而,在目前资助力度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学校要从物质上、思想上和心理上全方位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他们树立“自强、自信、自尊、自立”的信念,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建立对自我潜能的积极肯定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性,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根据国家、省、学校的资助政策,结合自己的困难程度、学业成绩和个人特点来自主选择符合自己的帮困助学措施,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健康发展。[2]另外,也应积极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倡导学生回馈学校、回馈社会的感恩意识。
总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助学工作体系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我们在制度设计、日常工作的开展等方面考虑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更好地实现“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双重目标,这既是助学工作的本质要求,又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出发点和着落点。
参考文献:
[1]冯向阳.高校助学工作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第2期,第30页
[2]黄少玲.论“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8期,第65页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