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8 09:03: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考前学习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引言: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制定复习计划,定好复习目标
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回忆、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复习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一个系统提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教案,确定复习方法。复习课强调发展,准确、全面地把握教学目标,层次要求,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复习方法,对复习过程进行充分的科学的预设,并在课堂中进行有效调控,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才能发挥复习课独特的功能,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不仅要备好课本上的知识点及其层次要求,确定复习重点,同时要备好学生。教师要正确分析学生的实际状况,在制定计划时,就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侧重,兼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需要,要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
1.复习课的任务与结构
(1)复习课的主要任务: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②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③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课的一般结构:①教师简要交待本节复习课的主要内容与要求;②师生系统回顾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形成网络与结构;③教师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④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有目的地、紧张地巡视辅导;⑤师生共同小结与讲评,并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提高能力;⑥布置课后作业。
复习课通常还有一种结构是:①教师简要交待本节课复习内容与要求;②学生独立练习(课前由教师准备好“题组”),教师巡视辅导,搜集信息;③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弥补缺漏,分析解题错误原因,提示解题规律与方法,提高能力;④布置课后作业。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在第③步后可再次安排学生练习。
2.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逻辑关系,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使化学知识融会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基本技能,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增强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并配备适当的方式予以强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并注意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化学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要体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做适当的完善和补充。
二、复习课应遵循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复习不是炒旧饭,不是把平时学习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复习时,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
(2)基础性原则:无论哪一种复习都要抓住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弄清这些基础知识是怎样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应怎样叙述与证明?有何主要应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它和其他基础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基本技能训练在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另外,该记住的一些概念、数据、图形、定义、定律、公式以及一些技巧、方法都应要求学生力争记住,知识缺漏要补上。
(3)重点性原则:复习课内容一般都较多,时间又有限。因此,不能面面俱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有重点地复习,做到:①突出重点教材的复习;②突出重点概念、重点例习题、重点解题思想与方法的复习;③突出重点薄弱环节的复习;④突出重点难点的复习。
(4)针对性原则:复习课中方法的选择、题目的设计、重难点的确定等都要有针对性,要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教材的重难点,针对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科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5)精选性原则: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考虑,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还可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6)主体性原则:复习课应同样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复习过程,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都要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不要都包办代替,不要满堂灌。
(7)指导性原则:复习期间学生要复习的内容很多,特别是中考复习,学生手头的书和复习资料很多,有的学生如坠烟海,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要帮助学生制订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做题与分析题目等的关系。特别对学习困难生要加强指导。
(8)及时性原则:就是复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地反馈评价和矫正学生复习的情况,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复习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更多地关注其作为自然科学的属性,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正因为如此,化学课堂往往会出现严谨有余而趣味、活力不足的问题,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紧张,缺少灵动与活泼。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化学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
一、关注学生情感世界,实施有效化学教学
高中学生承受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化学课程严谨、抽象,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需求,就更容易助长这种压力。因此,化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氛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和显著的教学成果,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和升学压力。其次,要形成一种严肃认真的工作习惯:上课前必须精心设计好教案,教案中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强调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在教学常规中,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化解学生所承受的各种学习压力。
二、切实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等级,强调等级观念:孩子必须服从家长,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群众必须服从领导……在这种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教师,往往认为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着想,从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和感受如何。教师缺乏宽容心,缺乏对学生表达尊重和理解的技巧,以为自己为学生好,学生就能感受得到。此外,教师经常把学生当成一个成年人来看待,以成年人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学生,认为自己理解的学生也应该能够理解。当代的高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接受了许多新潮思想和更多的西方文明观念,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渴望民主、平等、博爱,个性张扬,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许多学生常常会认为教师所做的是侵犯他们自我平等的权利,埋怨教师对他们不尊重、不理解,而不是反省自己学习是否刻苦、勤奋。
化学教师要想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建立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就必须树立这样的工作和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是教师的职责;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犯一点错、出一点格都是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宽容地对待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采用诱导的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只有以学生为本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赖。为了更好地调动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化学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顺应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
三、善用多种激励手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化学是九年级新增的一门新学科。它覆盖的知识面广,内容多,学习时间短,复习时间更短。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提高复习效果呢?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明确复习方向,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
我省(陕西省)中考命题是以《课程标准》及本省拟定的《中考说明》为依据。三年来,试卷结构、试题类型相对稳定,试题难易适中。注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正体现新课标理念。因此,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从而明确复习方向。
二、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统筹安排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每年进入复习阶段前,教研组长牵头,化学组几位老师一起研究、讨论一套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计划详实安排复习内容、复习时间的分配、重点、难点以及复习方法等。然后按照制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去执行,从而避免复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般情况下,复习安排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单元(章节)复习,主要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夯实基础。离开课本的复习,犹如缘木求鱼。这阶段将单元内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构建知识网络。例如复习《氧气》时,复习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用途。复习方法可采取合作学习,老师列出提纲,学生填补知识。这样学生记忆深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第二阶段,分块复习。将课本内容按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及科学探究五个板块复习。这一阶段重新调整课本内容,打乱单元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穿成串、拉成链,让学生逐步形成元素观、微粒观、物质观等化学观念。第三阶段,综合模拟。这阶段查缺补漏,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灵活运用多种复习方法,重视综合能力培养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在化学课复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基本概念。如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等。除了让学生理解记忆,编顺口溜外,我们让学生自己归纳、对比,找出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并举出相应的例子,再让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这样学生通过讨论、争执,学习兴趣提高了,复习效果显而易见。我们老师不再包办,只是指导,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重视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提高综合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科学探究是课程标准之本,也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所以复习时要作为重点。在复习过程中,积极地用好课本中的探究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实验现象,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针对性地做些专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2012年陕西中考第20题: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2题:探究酸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
3.精讲多练,培养创新能力
在复习中,老师要精选习题,反对题海战术。所选习题一定要“新”、“活”,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避免重复性。评讲时,要讲透。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突破口,教会学生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关注社会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化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实际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留意身边的化学物质,要注意读书看报、看电视、听新闻,特别是与化学有关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例如:2009年“神七”的发射,“达菲”――治疗甲流的有效药物;2010年陕西中考试题中“蛋奶工程”,“大蒜”――调味品;2011年陕西中考涉及的“日本核辐射”“西安世园会”;2012年陕西中考涉及的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低碳生活和节能减排等等。这些素材作为试题背景能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2011年正值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前身国际化学会联盟(IACS)成立100周年,也适逢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2008年12月31日第63届联大通过决议,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Chemistry),主题为“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国际化联希望活动能够增加公众对于化学的欣赏和了解,提高年轻人对于科学的兴趣,培养对于化学未来发展的热情。“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活动2011年4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作为化学大国,中国积极响应,组织推出以“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为主题的“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活动。
在国际化学年中做点什么,这是我们很多化学工作者的共识,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不同的场合搭建不同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化学。化学中考试题搭建的这个平台,就能够较好地让更多的学生更加了解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喜好化学,热爱化学,鼓励更多的青少年探讨、研究化学。
我通过对2011年近100个省市的化学中考试题的分析,发现了有相当一部分省市的化学中考试题都有以国际化学年为背景的,如安徽省、江西省、上海市、重庆市、南京市、苏州市、佛山市、泉州市、莆田市、烟台市、沈阳市、平凉市等,可见这些省市的命题教师对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的热情之高,也充分反映出这些教师对化学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些试题都是以国际化学年为背景,紧扣主题“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这些试题不仅承担了对初中化学水平的考查、高级中学的选拔功能,而且有很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目标,让考生在参加中考的同时了解更多关于化学对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贡献,感受化学的魅力,让更多学生更加热爱化学。如江西省2011年化学中考试题的第20题:
联合国决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其活动主题为“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1)化学――使生活丰富多彩。下列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填序号,下同)。
A.涤纶制成的航天服 B.纯棉内衣
C.不锈钢茶杯D.塑料桶
(2)化学――为健康保驾护航。超超奶奶骨质疏松,医生建议奶奶使用。
A.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B.钙片
C.加铁酱油 D.含氟牙膏
(3)化学――让未来充满希望。纳米材料石墨烯可能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构想。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请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
此题不仅具有一般试题的功能,而且突出了国际化学年背景主题,将化学与生活和未来诠释到位,让阅读者真切地体会到化学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使生活丰富多彩,而且为健康保驾护航,更让未来充满希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热爱,所以这是一个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好试题。
又如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第16题:
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请回答有关问题:
(1)材料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材料技术和应用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填序号)。
A.不锈钢 B.聚乙烯塑料 C.高强度陶瓷 D.钢筋混凝土
(2)化学科学为防治环境污染发挥重大作用。例如,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两种有毒气体CO与NO反应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其中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这两种气体是和;
(3)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科研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
银锌纽扣电池的反应原理是:Zn+AgO+HO Zn(OH)+2Ag,
该电池在使用时能转化为电能;
(4)化肥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全球的粮食产量,其中“合成氨技术”、“尿素生产技术”等功不可没,在加热、加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氨气(NH)反应生成尿素[CO(N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本题紧扣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这一主题,分别从材料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化学科学为防治环境污染发挥重大作用,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科研中应用十分广泛以及化肥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全球的粮食产量等角度来阐述。试题既涵盖了化学命题教师对化学学科的深厚感情,同时通过试题又把这种情感传递到了考生,而且这种感情的传递不是苍白地说教,也不是生硬地描述,而是通过具体的事实告诉学生:化学与我们密切相关、化学让我们生活得更加美好,让更多的青少年热爱化学并且将来投身到化学学科的领域中。
再如2011年上海市填空题第2题:
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以彰显化学对知识进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①拉瓦锡通过实验揭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②科学家发现月球表面陨石坑中存在固态的HO,还有Hg、NH、CH等物质……
③化学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
上述这些中考化学试题不仅以国际化学年为背景,而且试题内容也是紧扣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等。
实际上,其他涉及国际化学年主题的省市中考题也大多能够较好地突显出主题的内涵。但也有个别省市试题尽管冠上了“国际化学年”这一背景,但试题本身与主题无关。
如某市中考试题:2011年被第63届联合国大会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措施,不利于节能减排和改善环境的是( )。
A.开发太阳能、风能 B.推行“限塑令”
C.推广乙醇汽油D.焚烧秸秆
也就是说这道题目把[2011年被第63届联合国大会定为“国际化学年”]去掉是一样的,尽管命题者出发点是好的,关注这一化学盛事,但题目本身却起不到对学生情感教育这一目标,所以这也是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要多思考的地方。背景材料在试题中的价值是什么,是为了设置才引入的还是要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我想这值得我们每一个命题老师思考。希望有更多的化学老师关注化学学科的发展,关注国际化学年,主动搭建更多平台,让更多的公民正确地认识化学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参考文献:
一、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理解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学校的管理方式也在逐步探索之中。长期以来,我们大部分学校还在经历着经验管理、制度管理、校本管理、人本管理和科学管理的交融出新,其中不乏以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居多。但从管理的效果来看,经验管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诸多新问题,仅靠制度约束或单纯的目标达成难以从根本上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纯粹的人本管理在任务的落实上往往不尽人意,事与愿违的现象不时出现。因此,现代学校的管理必须催生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这个方式就是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前几种管理方式的融合,其要义就是“精细化”管理。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没有生命力的工厂产品,我们如果在管理过程中有某一环节没有到位,没有精细,就可能出现“人”的混乱,从而发生重大的损失。教师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引起人心涣散、工作效率低下、互相推诿、消极被动;教学管理不到位,教育质量将会明显下滑;财务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资金浪费、疑问丛丛、矛盾丛生;学生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学生学习秩序混乱、品德素养缺失;财产管理不到位,公共财物必将受损严重;卫生管理不到位,就会造成校园环境脏乱差;安全管理不到位,则有可能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以至伤亡现象发生;从学生生活、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到每个教室每扇门窗、每一砖每一瓦,无时无刻,无不要求我们学校管理必须精细化。为此,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三、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一)建立发展目标,渗透精细化管理理念,执行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学校精细化的前提是制定一套可操作执行的规章制度,在各项规章制度建成以后,要认真严格执行和落实。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要自觉遵守并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如果学校行政领导班子不能起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不遵守规章制度,不认真履行职责,不认真执行和落实规章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将成为一纸空文,精细化管理将成为一种空谈。同时,校长必须授权于各中层管理人员乃至每位教职员工,激发每一位管理者、每一位教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每一名成员都成为管理的一分子,使全体教职工各负其责,形成一套《各岗位职工分工》指导制度,让每位教职员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实行“谁分管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宿舍谁负责”等的岗位责任制,使学校与教职工融为一个整体,让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工作都必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行规范化可操作性的管理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以提高学校整体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的最佳效率。
(二)积累发展经验,参与精细化管理制定,传承和融入各项常规活动
每一所学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都会在发展中进行一些摸索与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办学理念与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德育和教育资源整合、校园文化和办学环境、办学质量和校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中也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被全体师生默认的常规管理方式和标准。如各校依据校情、学校传统,全体教职员工参与讨论,制定的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测等传统检查方式;教职工工作、班主任德育工作、教研组工作、兴趣小组、总务处工作、校务公开、安全工作等例会时间制定;各种校外实践活动、家校联系、教师培训、基本功训练、青蓝结对等常规活动……这样的一系列活动的方式和标准也正是师资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流程、后勤保障、基础建设等精细化管理的一个良性因素,学校的管理如果能够运用好这一个因素,必将会极大地推动全体师生共同自觉或不自觉地去遵守、去管理、去实践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让每位教职工能从方方面面的常规活动中,做到时时有规可依,事事有章可循,自觉地融入到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格局中来。
(三)总结发展问题,深入精细化管理调研
管理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研究,从问题抓起,哪里有问题,就研究到哪里,就解决到哪里,集思广益,聚合智慧,讨论研究,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把握问题有精度,解决问题有效度,执行决策有力度,细致精到的调研,这样就不至于使管理的路径堵塞,有制度无执行,有管理无秩序的局面。使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管理体系,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这样的工作也有着一种内在规律的活动,它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个性的师生,因此,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同时,管理者更应主张每位教师个人特点的发挥,要注重教师个性的张扬,为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打下基础。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不能为了精细化而精细化,在关注精细化目标实现的时候,要注重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关注广大师生的自身发展,要处理好调动师生积极性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系。如果因为实施精细化管理而打击了教师的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那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就是失败的。
总之,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是新时期社会赋予学校的新理念,更是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学校的管理要不断探索精细化管理,让精细化成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科学引导,以此营造出人文的校风、踏实的教风、朴素的学风,以此塑造师生美好的人生,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家长放心、教师安心、社会满意的学校。
【参考文献】
1.答案的开放性
案例1(2010年南京中考第25题)请按要求写出初中化学教材中水作为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两个化合反应中生成物的类别必须不同)
①分解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化合反应。
分析:“熟中见新”是本题的亮点,以反应关系(或反应类型)为设题点,将知识重新演绎、整合成新巧的命题形式是此类开放型试题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水的性质,水作为反应物能参加的分解反应应是电解水反应,能参加的化合反应则可以是水与酸性氧化物(如CO2、SO2、SO3等)、碱性氧化物(如CaO、Na2O、K2O、BaO等)、无水硫酸铜生成相应的酸、碱、盐的反应、铜生锈、氨气与水。
答案开放(略)。
2.设问的开放性
案例2(2008年无锡中考第34题)请回答下列问题:[在下列(1)(2)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若两小题都回答,则以第(1)小题的答案评定分数。]
(1)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请举两例说明。
(2)燃料充分燃烧可节约资源,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的两点是什么?
分析:任选一题,此类开放题,设问开放,答案也不唯一,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答案:(1)用氢氧化铝中和过多的胃酸;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2)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3.背景的开放性
案例3(2010年淮安中考第12题)化石燃料是当今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能量来源,但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一直困扰着人们。2010年4月20日离美国沿海不远处的一个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发生严重的石油(石油主要含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泄漏事故。[(1)(2)问略]
(3)你还有哪些建议,也可以减轻浮于海面上的石油对环境的污染,请谈谈你的建议: 。
分析:本题把化学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借美国石油泄漏事故考查环保知识,背景开放,有一定的综合性。
答案:利用密度不同进行人工打捞等合理答案均可。
二、求解中考化学开放题的策略
1.把握信息,弄清考点
案例4(2010年宿迁中考第17题)“倡导低碳生活”是20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2)(3)问略]
(4)我国两会也提出了“低碳经济”引领未来发展,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将如何改变生活细节,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至少举两例)
分析:笔者认为,解答这种中考开放题时,应把握信息,此题应抓住关键信息“低碳”,如何减少CO2的排放,这一考点学生是有话可说的,如随手关灯、用布袋作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等。
答案:随手关灯,节约用纸,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其他答案也可)
2.联系实际,综合考虑
案例5(2009年无锡第34题)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在下列(1)(2)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若两小题都回答,则以第(1)小题的答案评定分数。]
(1)用什么物质能洗净衣服上的油渍?并简述原理。
(2)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写出操作名称和现象)。
分析:两选一,解答此类题时,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看答哪题更适合自己,本题第一小题衣服上洗去油渍,更贴近农村地区的学生,生活中他们可能已经为洗去衣服上的油渍而亲手操作过,第二小题与城区的小孩的生活联系更紧,生活中他们可以已经做过这样的鉴别。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从而顺利解答。
答案:(1)汽油,溶解(或洗涤剂,乳化)(或其他合理答案)(2)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灰烬捻后呈粉末状的是棉纤维。
3.整体把握,依次假定
案例6(2009年泰州第27题)化学试剂的等级分为实验纯(LR)、化学纯(CP)、分析纯(AR)等。化学纯试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现有市售大理石,假设杂质均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制备化学纯碳酸钙,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市售大理石■固体■物质X■沉淀过滤、洗涤、晾干
方案二:市售大理石■混合物■Y溶液■沉淀过滤、洗涤、晾干
回答下列问题:[(1)(2)(3)问略]
(4)经检测方案一制得的碳酸钙没有达到化学纯等级,请你分析原因(只需要回答一个方面)。
分析:以实验现象的异常性为问题群,是开放型实验题的命题特点。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有利于考查思维的开放性。解答时应把握方案的整体,理清思路,如方案一应整体把握三步化学方程式:
①CaCO3 ■ CaO+CO2
②CaO+H2O ■ Ca(OH)2
③CO2+Ca(OH)2 ■ CaCO3+H2O
然后依次假设每一步可能出现的原因。
答案:(4)①通入CO2前没有过滤;②石灰石煅烧不完全;③水不多;④气体甲不纯;⑤气体甲的量少等等合理的答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155-02
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考试不仅能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使教师及时获得较为准确可靠的反馈信息,而且能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而试题质量是保证考试有效和可信的重要前提,只有高质量的试题才能客观地反映出教与学的真实水平。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目前的中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考前给学生出复习题、划考试重点的现象,这一现象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以中职医学检验专业为例,通过分析该专业考前给学生出复习题、划考试重点这一现象,对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一些探索。
考前出复习题划重点的相关背景分析
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以来,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全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国家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从1999年高校开始实行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大量的中职学校升格为大专或本科院校,使得高校的数量激增。很多高校不顾自身实际,无限度地扩大规模,进一步加剧了生源竞争,导致很多本专科院校降低了招生门槛。而且,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普遍认为读中职低人一等,从事脑力劳动才是体面的工作,报考普高上大学才更有面子。由于上述原因,报读高中的人数大幅提高,读中职的人数则大为减少。
虽然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逐渐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力度,但中职学校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生源数量少、质量差的困境。如果考前不出复习题、不划重点,绝大多数学生考试会不及格,无奈之下,考前教师被迫出复习题划重点。所以考前出复习题、划重点实属教师的无奈之举。
考前出复习题、划重点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
考前出复习题、划考试重点,对教育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地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主要表现为:
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当学生习惯了有复习题和考试重点之后,平时上课不认真,睡觉、玩手机、旷课、考试作弊等违纪现象增多,课堂教学常常因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与配合而很难进行,影响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
影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有了复习题和考试重点之后,有些学生即使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也能考出较高的分数并获得奖学金,这对那些真正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的学生不公平,对其他学生也有误导作用,还会使学生养成一种不好的习惯,加剧了学生的依赖心理,还会使学生学习能力下降。据研究,智力是学习的基础,而记忆力又是智力的基础。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都与记忆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强调其对记忆力的系统强化训练。如果长期不进行记忆练习,可能会导致记忆力的衰退,进而影响其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影响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通过率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查范围广,内容全面且灵活多变。如果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复习只以习题为主,忽略了对课本的系统学习,对知识的掌握不全面,将很难通过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不能客观地反馈教与学的效果 试卷信度是反映试卷客观性和考试结果准确性的指标,信度越大,学生的考试成绩越真实,越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和水平。但如果学生考前知道了考试的重点,使得考试成绩过高,则说明试卷的质量低,信度差,此份试题不能真实考查学生水平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也不能了解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虽然生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空间,但绝不能以生源质量为由而不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与争创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出来,对于不要求升学率的学校,如中职卫校则主要是以学生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来衡量。
根据南京财经大学程瑶教授等人对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变化的研究显示:2008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达到高峰,自2009年后逐年下降,到2020年将减少30%左右。所以,随着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的逐年下降,各高校招生困境日益凸显。目前这些规模已经扩大的本专科院校,今后与中职学校的生源争夺战将更加激烈,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和数量将会进一步下降。那么,中职教育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发展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在激烈的生源争夺战中占有一席之地呢?笔者建议可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来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了解中职教育特点,充分发挥中职教育的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这几年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中职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逐步积累了一些办学经验,增加了相应实训设备,拥有一支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和培养目标,中职教育层次培养的主要是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即一流的技术工人。教学上减少了对理论的学习,主要强调的是对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操作。因此,中职教育比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文化课程设置上以“必需、适用、够用”为原则,尽量减少了其学术性;专业课程设置以“应知,应会”为度,增加了实习、实训、综合实习和社会实践课程的分量。所以,中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就业前景好。
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具有现代职教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单靠两支粉笔、一个黑板、一本教材就完成授课任务的时代早已过去。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技能,不仅能胜任一两门本专业课程的教学,而且要具有整个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能力。因此,学校应与时俱进,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各种继续教育的机会,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进修、培训等方式,不断加强对多媒体信息等现代教学技术、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以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此外,教师还须拓宽相关学科知识,具有及时掌握专业发展动态和接受新技术的积极性,时刻关注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现代职教理念,并具备较高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支具有现代职教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是以初中毕业没能继续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为主。这些学生年龄不大,一般都是16岁左右,具有思想不成熟、心理素质较差、敏感又脆弱、遇到问题容易冲动、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特点,有部分学生很早就养成了一些诸如沉迷网络、抽烟、早恋等不良习惯。学习方面,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厌学情绪非常严重。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研究目前的中职学生,要意识到,虽然他们有较多的缺点,但他们年龄小,适应性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因材施教,制定适合中职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长期进行耐心正确的引导,就能将这些不良习惯慢慢地改正过来,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复习题题库建设,提高学生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首先,复习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了解考试题型,出题方式,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对学生通过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必须重视复习题题库的建设与更新,要求题库的题型多样,并有一定的题量,题目最好是来自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国内知名大专院校以及权威出版社的相关试题。教师要对这些题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同时适当增加案例型和综合分析应用型题目,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次,要提高试题的质量。建议考前禁止给学生划考试重点,考试试题也不能全部来自题库,根据中职学校的生源特点,在提高及格率的基础上,可以从复习题库中出60%,剩下的40%应来自题库以外。由于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有国家的准入考试,所以在毕业前最好按照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标准,进行两次模拟考试,增加学生的考试经验。再次,平时每次考后教师应及时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对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样有助于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并对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和改进,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中职学校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生源实际,寻找问题症结,发挥中职优势,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才能使中职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参考文献:
[1]吴丽萍,施楚君,许杰洲,等.对174名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理论考试成绩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5(6):698-700.
[2]柴志欣,冯平锋,芮勇宇,等.进行考试分析,提高教学质量[J].检验医学教育,2011(1):19-21.
[3]程瑶,章冬斌.2020年前适龄人口变化与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趋势分析[J].教育科学,2008(5):8-10.
[4]冯敬.对中职教育课程设置的探索与思考[J].遵义师范院校学报,2010(3):61-63.
[5]邱鹏芳,郑振佺,袁洪斌.中职学校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的SWOT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13):17-18.
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里,“教学匠”现象是司空见惯,现阶段揭示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内部结构因素,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努力过程。换言之,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个体专业化和教师职业专业化两个层面。[1]这一界定强调教师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上升的动态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现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是怎样?
(1)教师数量多,2004年我国农村教师的总量占全国教师总量的55%左右。[2]农村中小学教师起始学历低,专业能力不强,专业知识更新缓慢,教学技能技巧不能适应已变化的教育实践;仍然主要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角色,角色扮演陈旧;教育薄弱,教育课程流于形式,脱离实践;教育时间短,指导学生不足。
(2)更严重的是,教师专业意识低下。有人曾就教师专业化问题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职业的占50.2%,当作一项专业的占3.1%,当作一项事业的占46.8%。[3]上海、湖南、宁夏三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越是发达地区的教师其事业感越强,越是贫困地区的教师其职业感越强,但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教师都缺少专业感,缺乏教育的专业知识。
综观事实,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令人担忧,但无可回避。所以探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因素,成为当务之急。
二、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内部结构因素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凸出,主要表现在:
(1)教师队伍严重缺编。调研表明:2004年,贵州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达216万人,全省农村小学师生比例为1∶28.13,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20.13;全省初中师生比例为1∶23.135,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19.14。如:安徽省淮北大部分地区和江淮一部分县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严重,小学、初中师生比例超过了1∶35,其省内许多农村学校甚至于出现了近百人的超大班。湖北监利、天门、孝昌三县教师缺编8500人,致使一些乡村初中班学生数额最多达130余人。特别是在一些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贫困县,教师缺编情况更严重[4]。国家设定的师生比例存有一种明显的城市本位的倾向,忽视或漠视了农村交通不便、人们居住不集中、农村学校规模小等具体客观现实,有意无意地加大农村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教师的态度、价值观、人生观都需要通过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规划,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来迎合专业动态发展的特性。因此教师在疲于完成教学任务之余,用心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2)年龄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教师与“国家户口”、教师终身制联系在一起,教师成为“吃皇粮”的国家干部,没有特殊原因一般是不能辞退的。近年来,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等诸多原因,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出现了低峰,导致师资需求下降,很多地区农村小学几年没有进新教师。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引进新的教师更多考虑与高考升学更密切的高中。另外,农村教师待遇低下致使教师队伍分化和外流,农村中小学老师主要是骨干青年教师,流往东部沿海城市或者层层拔高到城镇初中、高中学校。这样教师“进不来,却流出去”的单向流动模式使得农村教师群体中出现了年龄老化和断层的现象。2004年对山东省4个市的1246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统计结果表明:46岁以上的小学教师占总体的比例近40%。[5]
(3)教师性别比例失调。在中小学教师队伍里,从事教师职业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职业。据调查:辽宁省2004年全省女教师整体比例接近70%。[6]女性在社会中被期望温柔贤惠,以家庭为主;男性在社会里被期望勇敢执着,以事业为重。在现实社会中,女性工作的同时需要比男性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家庭,不可避免的影响教师专业的发展。另外,“任何职业一旦被视为妇女职业后,便被视为不适于男性。”[7]女性职业的地位往往较低,因而教师专业地位也受到影响。
(4)学科结构矛盾突出。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短性学科教师相当缺乏,在湖南、河南、陕西、贵州和云南等地进行的一个实证研究表明:57.7%的农村学校缺乏信息技术教师,57%的学校缺乏英语教师,54.7%的学校缺乏音、体、美教师。[8]学科结构失衡,必然会在局部范围内抽调教师顶替,而顶替的结果使一些学历合格的教师在兼教的科目上变成了不合格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特别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面临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教育的社会化以及教育、科研一体化的趋势,要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赖于教师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来赢得社会认可。
(5)学历达标率高与实际教学水平低下矛盾明显。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农村中小学的学历合格率迅速提高,截止到2001年,农村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率分别达到了96.04%和84.74%。[9]从数字看来,教师学历水平基本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但数字背后,教师的学历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第一学历为中专或以下的教师主要是通过自考、电大、函授、党校和远程教育等若干次非全日制教育方式获得,与城镇全日制第一学历相比较,差距明显。同时,针对教师学历达标进行的各类培训在质量保障上尚有缺陷,这种“有学历无水平“的情况,造成了实际农村教育合格教师的欠缺。
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群体自身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以赢得社会对教师的专业地位的认可。“有效的学校学习需要良好的教学,良好的教学需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中能作出判断的专业化人员”。[10]分析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部结构因素,寻觅有效的解决策略,借此构建良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部环境,克服不利因素,推动教师专业化向更高层次前进,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 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1.
[2]王勇鹏.论当前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困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05,(11).
[3] 钟佑洁.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对策.湖南教育,2003,(13).
[4][5] 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教育研究,2006,(6).
[6] 李志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成因探析.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3).
[7] 林清江译.[英]班克斯.教育社会学(第四版).台湾:复文图书出版社,1990:192.
一、引言
对于初中生来说,英语是一门相对难学的课程,因为英语不像数学那样,只有一个答案。在英语教学中,有听力,有阅读,有语法,有作文,所以,在初中中考前的复习阶段,对于六本书的综合内容,学生总是很难做到完全掌握。因为初中英语复习环节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所以提高初中中考英语复习效率成了初中毕业班英语教师教学认为的难点。基于此,本文就提高初中中考复习效率的策略提出几点看法,希望可以快速提高初中生的英语成绩,一遍他们顺利度过中考的独木桥。
二、合理制定复习计划
中考英语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要想在这期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中考试卷的提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众所周知,中考英语的复习阶段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但是这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学生需要消化六本书的综合知识,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提高中考英语复习阶段的效率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在学生的复习计划中,可以将中考的复习内容氛围两个部分,其一,是基础知识,在这段阶段的复习中,教师应该注重新知识和旧内容的结合,以此保证学生能够拿到基础分;其二,则是专题专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项训练、综合训练、模拟训练,人们所说的百炼成钢大抵就是这样,因为中考的时候,时间有限,在特定的环境下,学生极容易产生紧张感,只有将提醒吃熟吃透,才能保证学生在紧张的环境下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三、随时强化听力练习
在中考英语复习阶段,仅仅依靠专题专练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听力在中考试卷中占有重要比重,因此在中考英语复习阶段,还应该强化学生的听力训练,提高听力复习的效率。例如:在这个阶段,教师除了上课前的听力练习,在早晨、中午上课之前,还有学生课间的休息时间,都要创造听力环境,强化W生的听力训练。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听力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题式的强化训练,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为中考的听力考试提供保障。
四、加强考试题型指导
(一)词汇和语法的指导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我们发现对于词汇的掌握可以保证学生拿到40分的基础分。因此,所有毕业班的英语教师可以共同整理出复习所需要的词汇,打印出来,发给学生们。六本书的词汇量对于初中复习阶段的学生来说,最大的教学难点就是对于词汇量的记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快速记忆法”,加深对单词的记忆。所谓的“快速记忆法”,就是建立树形结构的记忆树,只要提高一个单词,其对应的词组,同义词、反义词等都在这个树形图的下面。例如:教师提高joy的时候,学生的脑海出现知识结构:
另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口语练习和句型转换等。
(二)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写作方面
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部分,结合我查阅的中考题型和我带毕业班的经验,我发现,阅读理解在选择上,经常和学生的生活相关,也带有当前的时事特点,而完形填空则是考察学生的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因此,这类题型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培养语境就可以拿到分数。是写作方面,根据近年来的英语中考作文,我们就会发现,英语写作的侧重点任务类题型。
五、结语
根据上文叙述可知,提高初中中考英语复习的效率,对于学生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英语中考复习的阶段,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时还需要学生们共同的努力。要想在有限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历届中考的题型,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其次,在英语中考环节,由于听力部分的重要性,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听力的训练,以便学生在中考的时候能够从容面对;最后,还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薄弱的地方加强指导,比如说词汇量部分的基础分。希望学生可以在中考英语复习阶段的学习成果可以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自己的初中英语画一个完美的句号,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课的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的环节:预习、上课和练习巩固。这三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缺一不可,都需要同学们认真去落实。预习帮助你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使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应做什么和怎么去做,为认真上好课打下基础。上课时应集中注意力,主动配合老师完成各项教学活动。同时要善于做笔记,有选择性地把老师教授的重点、难点都记录下来。我们还应积极地回答问题,在口头表达中把新学的语言知识运用于实践,如小组对话、小品表演等,以加深我们的印象。做练习时应首先复习一遍所学的单词、语法,然后抛开课本、单词册和笔记,独立地完成练习,这样才能反映我们语言学习的真实掌握情况。同时,及时地批改和订正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同学们应准备一本错题集或难题集,对所学的词汇、词性转换、时态、固定句型等都能有所积累,也使这本错题集成为自己临考前的“红宝书”。
二、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英语能力和实际水平,从而制定出可操作、可实践的英语学习计划,对督促我们有效地提高英语成绩很有帮助。如某同学英语成绩中等,在请教过老师和分析过自己的英语试卷后,他发现自己的语法基础知识部分答题情况良好,但阅读理解和写作部分失分较多。因此,他制定了一份英语学习的短期计划。即每天除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他加强了课外阅读和英语写作的练习,力图使自己这两方面的能力有所突破。学习计划又可分为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它需要我们一面实践,一面及时总结和调整,记住:正确的学习计划+认真执行=梦想成真。
三、阅读与听力轻松突破
初三阶段的英语学习,除了语法知识的不断巩固外,同学们还应特别注意自己阅读与听力能力的突破。这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将在未来的中考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四、记单词有“窍门”
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它是垒起英语这座长城的坚硬的基石。初三复习阶段,单词的记忆是非常重要的。
1、选择最佳记忆时间
每一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记忆习惯和最佳记忆时间,通过实践摸索,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如每天清晨或每晚临睡以前,坚持每天背单词的习惯。
2、用多种感官记忆
同学们在背单词时,常常是读读写写,边读边背。事实上,利用听觉来加强记忆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把单词的读音、拼写和汉语词义录在录音机里,在临睡前或上下学的路上反复听,它能刺激我们的无意注意,强化记忆,轻轻松松就记住了单词。
3、通过归类记忆
在记忆单词时,同学们还可以有目的地进行单词整理,如把单词归类,写在小卡片上,利用平时空闲的时间进行专项的单词记忆。